九年级物理教案和习题(共8篇)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2题,共44分,每题2分)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 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1m/s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2.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3.LED灯能耗小,寿命长,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制作二极管的材料可以是 A.半导体 B.橡胶 C.金属 D.陶瓷 4.下列现象中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A.初夏的雾 B.早春的雨 C.深秋的露 D.初冬的霜
5.目前,很多汽车的驾驶室里都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受装置,GPS接收器通过接受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并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依靠的是
A.激光 B.红外线 C.紫外线 D.电磁波
6.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靠近平面镜时,则镜中她的像的大小会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7.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在我们鉴赏这些优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8.“泉州——充满温情和水的地方”。美丽的泉州,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A.水的密度小,砂石的密度大 B.水的内能多,砂石的内能少
C.水的比热大,砂石的比热小
D.水吸收的热量少,砂石吸收的热量多
9.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把不锈钢的汤匙放入热汤中,过一会儿汤匙变得烫手 C.把冰块放在果汁里,饮用时感觉很凉爽
D.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火柴被擦燃
10.三脚插头中与用电器金属外壳相连接的插脚比另外两个稍长,这样做是为了 A.使插头的造型更美观 B.插入插座中更稳固
C.有利于区分火线与零线插脚
D.插入插座时,确保用电器外壳先接地 11.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和轮胎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握手闸
C.在气垫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D.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 12.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训练。如图2所示是中国航母“辽宁号”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离航母后
A.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13.下列四幅图中,可以用来探究发电机原理的是
14.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桌子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B.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C.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15.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图所描述的四个现象中,可以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16.在雅安地震中,巨大的石头挡住了救援车辆的通路,救援人员要用撬棍将石头撬开。如果在撬棍a端分别沿如图5所示三个方向用力,其中最省力的是 A.沿F1方向 B.沿F2方向
C.沿F3方向 D.三个方向所用力一样大
17.下面是教材中的几幅图,对图6中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会继续“飞行”,但它总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维持 B.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
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车所受的阻力 D.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动能最大,速度最大
18.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如图7所示。小明的眼疾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
A.近视,凸透镜 B.远视,凸透镜
C.近视,凹透镜 D.远视,凹透镜
19.如图8所示,是小明设计的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1为定值电阻。当闭合开 关S,压力F增大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
20.小丽晚上想用台灯照明看书,她把“220V 25W”台灯的插头插入插座后,当闭合开关时,室内所有电灯立即全部熄灭。原因可能是 A.台灯的插头内短路 B. 插座处短路
C.台灯的灯座内短路 D.台灯的开关内短路 21.在图9所示的滑轮组中,用110N的力在5s内把重为20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则 A.对重物做的有用功约为550J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60% C.拉力做的总功约为440J D.拉力的功率约为44W 22.在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一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b之间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3 V,电阻R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是1.2 W~0.3 W,则当P在a与b两端时R1的电流之比和电源电压是
A.2:1 6V B.4:1 5V C.2:1 4V D.4:1 10V
二、填空题(共6分,每格一分)23.(1)我国家用冰箱正常工作电压为 V.(2)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1(甲)所示,如图11(乙)所示,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电源电压为 V;元件B的电功率是 W。
24.作图题:
(1)画出图12甲中光线A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1)如图12乙所示,篮球在空中飞行,忽略空气阻力,画出篮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
11.知识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2)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了解磁化现象。
22.过程与方法
(1)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 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 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3.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激发爱国热情, 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 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二、重难点
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指南针、一小堆大头针、铁片、铝片、铜片、玻璃片、橡皮、镍币、铁钉、细线、白纸、充磁器、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1.引入新课
播放《猫和老鼠》动画中磁铁产生奇妙作用的视频。提问:“动画里面应用到哪些物理知识?关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 并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磁现象。
引入并板书课题, 投影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视频非常生动, 学生一下子被磁铁的魅力所吸引。虽然学生对磁现象并不陌生, 但精彩的视频还是勾起学生强烈探究磁现象的欲望。视频时间稍长, 可压缩至1分钟左右。通过事先投影学习目标,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指向性。
22.新新课课教教学学:磁现象
环节一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 自学时围绕“你最想研究有关什么的磁现象?”这个问题进行。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器材, 思考提炼所提问题。
提问:“对于磁现象, 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的猜想呢?你将如何设计并进行实验?”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拟研究的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把搜集的问题进行投影, 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与设计实验方案。
附:搜集的主要研究问题:
(1) 磁铁能吸引哪些材料?
(2) 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是否相同?
(3) 让磁体能够自由转动, 当磁体静止时, 磁极的指向会是什么方向?
(4)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怎样的?
(5) 如何使没有磁性的铁钉获得磁性?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不难, 学生自学教材宜放到课前预习完成。一方面可节省课堂的宝贵时间, 另一方面可养成课前预习习惯。自学教材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 并动笔在教材上做相应记号, 进而思考提炼将要提出的问题, 目的性强, 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较弱, 问题只停留在表层, 没深入思考加以提炼, 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存在较大偏差。此时, 一方面可对所提问题降低要求, 只定位在“对于磁现象, 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的第一环节;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作用, 把个人提问变成小组提问;再一方面教师可以加以适当引导。今后需加强有效提问方面的训练。
环节二
组织学生小组完成实验1-3:磁铁能吸引哪些材料?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是否相同?让磁体能够自由转动, 当磁体静止时, 磁极的指向会是什么方向?
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归纳实验结论, 并填入实验报告单。
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结论, 学生评议。
板书:磁性、磁体的概念。
板书:磁极的概念。
介绍磁南极 (S) 和磁北极 (N) 。
游戏:《判别南北方向》。方法是:请一学生到讲台前, 两手侧平举, 左手指南方, 右手指北方站定, 然后教师用口令叫学生原地打转, 当叫“停”后, 学生的左右手仍要恢复指向南、北极。
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播放视频《指南针》、《司南》。
出示一个摔断的磁体, 提问:“这个磁体只有一个磁极吗?如果把摔断的两个磁体紧合在一起, 能获得一个四个磁极的磁体吗?”
学生猜想回答, 教师演示实验, 说明磁极是成对出现的。
教学反思
能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在实验的设计、操作、归纳、评估等各方面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能充分利用小组学习, 分工合作, 交流讨论, 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教学能分层次进行, 层层递进, 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分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磁体、磁性和磁极;二是磁体的相互作用;三是磁化。因第一层次的探究实验较简单, 学过小学《自然》, 多数学生对之并不陌生。为了使课堂紧凑, 留足后面课堂反馈训练的时间, 也为了突出第二层次的重点和突破第三层次的难点, 第一层次的3 个实验宜改为教师演示, 学生直接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相关结论即可。
教学形式丰富, 效果生动。通过探究实验、游戏、视频物理学史、演示实验验证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环节三
组织学生小组完成实验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怎样的?
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并填入实验报告单。
小组交流讨论, 归纳结论。
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结论, 学生评议。
板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播放我国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视频材料。
教学反思
本探究实验从方法上进行了改进, 可操作性增强, 省时省力, 效果更明显。方法是把书中用绳子将两磁铁悬吊起来研究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改进为:分别把两块磁铁放在水平两个小车上来研究, 也可以换为手握一根条形磁铁, 用其中一个磁极对准小车上磁铁的不同磁极来进行实验。少数学生用大磁针做实验, 效果不佳, 这是因为大磁针很容易被磁化, 致使其磁南、北极容易混乱, 这一点不必展开说明, 待学过磁化后可留给有兴趣的学生课外再研究。
环节四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与磁现象有关的应用?”
学生列举磁现象的应用。
播放视频《磁记录》, 让学生发现材料中的磁信息。
提问:“怎样获得人造磁体呢?如果给你一根钢钉, 你能想办法使它获得磁性吗?”
学生回答。教师介绍磁化的两种方法。
组织学生小组完成实验5:如何使没有磁性的铁钉获得磁性?
教师巡视指导。利用竞赛法, 对钢钉经磁化后吸引大头针多的小组进行展示。
继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进行自制指南针比赛。
方法是:把两枚缝衣针经磁化后穿入小泡沫块中, 放入烧杯水面, 观察制作的指南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制作比赛作品。
交流评估:哪些组制作的指南针是有用的?对不达标的指南针你将如何改进?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讨论:磁化有哪些利和弊?
板书:磁化的概念。
教学反思
本环节实验充分利用中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 通过“比磁化后谁的钢钉吸引大头针多”和“比谁制作的指南针最有用?”的两次竞赛活动, 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有的小组自制指南针效果并不明显, 有的缝衣针静止时并不指向南北方向, 甚至有的缝衣针在泡沫块上重心不稳, 翻成了上下方向。对这些实验失败的小组教师应作出怎样的指导?是为了赶进度而“故意疏忽”他们?还是不计时间在课堂上耐心指导直到所有小组重新完成?抑或是先保证留有反馈练习时间而将没完成的小组留到下课后指导继续完成?笔者认为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参差不同, 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搞“一刀切”, 首先要承认差异, 允许差异。如果是较多实验小组效果不明显, 此时教师要耐心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失败的原因, 经改正后重新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如果是个别小组实验效果不明显, 为了保证全体学生当堂反馈时间, 没完成的问题则可留到下课后进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有耐心, 多引导鼓励学生, 急躁或指责只会挫败学生积极性, 长此以往, 容易使学生产生沮丧感进而讨厌本学科学习。
组织讨论磁化的利与弊, 使学生学会看待问题应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 有意识地培养了一种辩证法思维。
3.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小结: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归纳小结, 对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暴露出来, 通过其他同学帮助得到解决, 体现了“学习终究要靠学生自己解决”的理念, 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44.当堂反馈
学生完成5 分钟当堂反馈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学生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限时完成课堂反馈, 及时巩固新知, 符合生本理念。利用投影学生完成的作业, 实现互相评价、互助学习, 有效减少了学困生, 可较好提高教学效率。
55.课课外外作作业业 (投影)
(1) 完成学案第20.1 节课外练习内容。
(2) 在你的生活中能不能找到这样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装上一个磁体后, 便会给你带来方便或者能提高工作的质量?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教学反思
学以致用, 把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外。课外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目的, 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可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五、总评
本节课思路清晰,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注重科学探究, 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教学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学基本流程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评估。本节课对“多媒体和实验探究整合下的物理有效教学”进行了有益尝试, 淡化了知识点的传授, 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 通过灵活应用投影、视频、游戏、实验、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主动探索磁体的性质,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并通过自制小磁针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布置, 培养了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本节课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施生本教学, 贯彻“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当堂反馈”的原则, 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让全体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快乐地自主建构知识, 较好地达成了物理高效课堂。
摘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师们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和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创设出良好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问题。笔者通过《磁现象》的一节公开课对课题“多媒体和实验探究整合下的物理有效教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是本节课的教学案例, 希望通过教学过程及其反思, 给生本高效课堂下的教师们一些实践启示。
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哪些属于非再生能源。
2.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知道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并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3.了解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危机,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的区别。
2.知道世界能源的构成和我国能源的结构。
3.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
理解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的分类及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能源、能源与环境的有关视频。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我们泉港是一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城,2005年福建炼油厂成品油年产量达到400万吨,谁能告诉老师石油对于我们现实生活而言意味着什么?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信息告诉大家。
生:石油对于我们来说是能源,炼油所产生的许多产品更是我们生活中所离不开的。如,我们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汽车用到的汽油和柴油等等。
生:美伊战争可能与能源有关系,当时由于战争爆发,全球的石油价格飞速上扬,而到了战争结束后,由于伊拉克境内恐怖活动活跃,石油价格更是上涨得厉害。可见,石油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太重要,直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能源与社会”。
师:能源可以说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人类要离开生命之本就会灭亡。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地球上的能源。下面的时间就以你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阅读课文、查找资料、看课外相关书籍,也可以上网查询,还可以通过你认为可行的其他方式进行学习。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位学生都以不同方式进行学习。大约过了20多分钟,有的学生列出了本节内容的提纲)
师:同学们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一小组之间,可以把自己获得的资料进行交流,然后,我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5分钟左右,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是通过阅读课文来学习的。我所知道的情况如下:(1)能源的分类;(2)能源的开发与利用;(3)能源和环境。
师:你提炼的问题很好,详细说一下可以吗?
生: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它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其中非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它们占世界能源消耗的90%以上,是目前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但成本高,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消耗量大幅度地增加,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因此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极为重要。
师: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归纳出这么多知识,说明你很用心,你说得很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再说说呢?
生:我要讲的内容是关于能源的分类,查得资料如下:能源有多种分类,从能源的原有形态是否改变的角度,可分为自然界现存的一次能源和由一次能源加工转化成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力、太阳能是一次能源,煤气、液化气、汽油、柴油、电源等是二次能源。
师:你查找的资料很不错,它告诉我们要懂得从多角度来看待事物,这样就会比较全面。可见你思维很开放。还有哪位同学来补充本节内容?
生:我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学习。我上的是“中国能源网”,查得资料如下:中国能源资源蕴藏丰富。煤炭地质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地位总储量的12%,居第三位。水力资源占世界的30%,居第1位。水力理论蕴藏6.76亿千瓦。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普查勘探表明,石油的地质储量要比探明储量大得多。除常规能源之外,中国的新能源亦有广泛的利用前景。比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师:以上几位同学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让我们具体了解了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能源分布的大致情况。既然能源对我们有这么大的价值,我们可不可以无限制地开发能源,无节制地利用能源呢?能源对我们有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呢?
生:煤、汽油、柴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就像温室里的玻璃,能将太阳辐射的热量保留在大气中。因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必将使地球气温不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它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部分沿海城市,同时也使土壤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生:我从《泉港花絮》这本书中还查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关于泄漏石油污染泉港海域事件。1996年2月28日福建轮船公司“安福”号6万吨级油轮在乌丘岛附近海面发生事故后,29日停泊在后龙镇上西10万吨级原油码头卸油,导致4吨以上原油泄漏。瞬间,原油团随着风力、潮力迅速扩散,漂向泉港整个海域,使我们当地养殖业、内海捕捞业遭受严重损失,如,海蛎因油污不能食用,紫菜、海带恶臭难闻,无数鱼网粘上黑油团不能使用等等。此次污染严重危及到泉港区沿海39万多人的生产活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亿人民币。
师:两位同学查找到的资料很具体,既全面又有针对性。说明你们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不愧是21世纪的中学生。他们的回答让我们感到很震撼,能源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全球性的问题,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探究一下如何才能解决好使用能源与保护环境这一问题。
生:我认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因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在运用时可能成本较高,但我相信随着能源开发技术的发展,成本将会下降。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既准确又有前瞻性,请坐。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想法吗?
生: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要过分浪费资源,要注意节约能源,尽量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如,尽量多走路、多骑自行车、少乘车;多爬楼、少乘电梯;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等等。
师:非常棒!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人人有责。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我们一定能守护我们这个共同的家园——
地球!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节能的短片。(课件播放)
3.课堂总结,情知交融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把有关“能源和社会”的一些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學习。我想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也会有一定的感受,接下来的时间,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感受和收获。
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是伟大的。它既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大量空间,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能源。
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觉得我们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地球给我们人类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能源,不要造成环境污染。能源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师:你们的感受很有见地。节约能源,的确应该从我们身边做起,更要马上行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感受到学会寻找信息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注意信息的获取。
师:好,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学会搜集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人类只有把握住新的信息、运用好信息,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领域都会做到从容应对。特别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到处充满着机遇,充满着挑战。信息也是一种能源,我们只有科学地利用好这种能源,才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永立不败之地。(学生齐声
鼓掌)
(一)知识与技能
1、建立热值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料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分组交流合作,了解热机效率及热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够简述热机使用产生的排放物
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以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和环境保护。
课前准备
木柴、烟煤、焦炭、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气(打火机中装有)等燃料样本,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社会调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无论是烧菜做饭,还是奔驰的汽车与火车,乃至直入苍穹的火箭等都离不开燃料。即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的那天起,至今,人们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还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那么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少用来做了有用功?以及燃料的燃烧对环境会造成那些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展示:木柴取暖、煤气烧饭、锅炉中煤炭燃烧、内燃机车、飞机、轮船等,引出常见的燃料。
2、设疑:常见的燃料有木柴、煤炭、汽油、酒精等,在燃烧时都会释放能量,但它们释放能量的能力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那又如何来表示它们这种能力的大小呢?
3、交流与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燃料燃烧释放能量的能力的不同?
注: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由教师引导:必须保证哪些量相同才能进行比较?(燃料的质量要相同,而且都要完全燃烧)。
(一)燃料的热值
燃料的热值:把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单位是J/kg,气体燃料热值单位是J/m3。
注意,质量必须是单位质量1千克,必须完全燃烧。
强调: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只和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学生查热值表,并表述木柴、液化气热值的物理意义。
由热值的定义我们知道:
1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出1.2×107J的热量;
那么质量为m 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出多少J的热量,怎么计算?
m﹒q
由此得出热值的计算公式:Q=mq。
思考:气体燃料通常不用质量而用体积,因此计算气体燃料放热时,公式应该写成 Q=qV
例: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解:查表可知q=3.3×107J/kg,所以Q=mq=4 kg×3.3×107J/kg=1.32×108 J。
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32×108 J。
估算练习:在图12-26所示的情况下,所需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
交流与讨论:在图12-26中,实际需要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的质量大大超过计算得出的数值,这是为什么?
(二)热机效率
实际上热机工作时,并不能将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全部用来对外做有用功,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工作的过程中损耗掉了。
课件展示:教材图12-27“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
由图可知,真正能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热机效率: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用η表示(即η=Q有/Q总×100%)。
过渡语:为了合理利用能源,人们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热机的效率。
自学P38第四自然段
交流与讨论: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热机的效率?
归纳:主要途径是减少热机各种能量损失。
具体措施:(1)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煤粉、鼓风)
(2)减小机械摩擦(选用优良润滑油)
(3)尽量简化机械传动部分(三角旋转式发动机)
5、课件展示:各种热机的效率
思考: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为什么?
(三)环境保护
热机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等。
课件展示: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有关图片和生活场景。
交流与讨论:通过上面的展示,并联系我们的生活环境谈一谈:燃料燃烧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归纳:(1)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使空气混浊,影响动植物生长。
(2)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如过多二氧化碳,引起地球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CO能造成“煤气中毒”,让人缺氧致死。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危害植物、危害庄稼,破坏生态平衡,还会腐蚀建筑物……
阅读: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信息窗内容,进行环保总动员。
三、课堂小结:
1、热值:①概念:②单位;③公式:④计算:
2、热机效率:①概念:②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具体措施:
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课堂练习
1、液化气的热值是4.9×107J/ m3,其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5 m3 的液化气可以产生 J的热量。
2、火箭常用液态氢气作燃料,其原因是。
3、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不燃烧,其热值为零。
B、燃料不完全燃烧其热值要变小。
C、.燃料的热值与燃烧情况和质量无关,只与燃料种类有关。
D、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的其热值就大。
4、一个含0.6 kg无烟煤的蜂窝煤,能烧开5瓶水,而0.6 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一天做饭、烧开水、洗澡用水。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的 不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是9kg,从20℃到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效率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5、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B、尽量保持机械部件之间有良好的润滑。
C、尽量减少曲轴传递给飞轮的机械能。
D、尽量减少散热损失。
6、煤和石油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粉尘和一氧化碳,这些 和 排放到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大气。
7、用煤炭烧开水,水实际吸收的热量远远小于依照热值计算的热量,为什么?
作业设计
①一台大型推土机的推力约为3×104N,匀速推着土总行程达10km,消耗柴油约30.3kg,求推土机上装的柴油机的热机效率。
②点燃一只无烟煤(0.6kg),能烧开5瓶水,而点燃0.6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烧一天的饭菜,开水还可以烧淋浴用的洗澡水。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不相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约为9.5kg,从20℃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热效率是()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千克。(J/k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J/m
3(3)热值的物理意义:
(1)公式: Q=mq或q=Q/m
二、热机效率。
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新课教学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 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于是,我设计了如下的习题课练习卷:
液体压强练习卷
学习目标:掌握在液体中关于压力的求解方法。
例1 在打捞沉船时,潜水员潜入100m深处的海底作业,(1)潜水员需承受的压强为多少?
(2)若人全身面积视为2m,那么人在10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力是多少?
(海水的密度近似为水的密度,g=10N/kg)
(3)人在水里身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取决于谁?
例2 “泰坦尼克”号失事时在水下10m深处被撞开一道长约2m,宽约20cm的口子,那么在破裂处,受到的水的压力为多少?(g=10N/kg)
例3 如图圆柱形容器,杯子重2N,杯底面积为20cm,内装有10cm深的水
(1)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多少?
(2)这些水对杯底的压力是多少?
(3)这杯水的重力是多少?
(4)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多少?
例4 如图敞口容器,杯子重2N,杯底面积为20cm,内装有10cm深的水
(1)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多少?
(2)这些水对杯底的压力是多少?
(3)这些水的重力与例3中水的重力相比,变 了。
(4)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例3中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相比,变 了。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
例5 如图窄口容器,杯子重2N,杯底面积为20cm,内装有10cm深的水
(1)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
(2)这些水对杯底的压力是
(3)这些水的重力与例3中水的重力相比,变 了。
(4)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例3中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相比,变 了。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
结论:通过例3、4、5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形状。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大小与液体重力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为:、、。
例6 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里面装满水。一个正放、一个倒放。则
(1)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P甲 P乙(2)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F甲 F乙
(2)容器对桌子产生的压力F‘甲 F‘乙(4)容器对桌子产生的压强P‘甲 P‘乙
例7 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里面水没有装满。一个正放、一个倒放。则
(1)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P甲 P乙(2)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F甲 F乙
(3)容器对桌子产生的压力F‘甲 F‘乙(4)容器对桌子产生的压强P‘甲 P‘乙
七道例题在本节课中,很顺利的讲完,学生的脸上少了很多疑惑,从最开始的两道题的计算奠定了对液体压强与压力的理解,明确了在研究液体产生的压力时,一般情况下要先考虑到液体的压强,之后才能得到压力。进而顺着这一思路解决例3,学生觉得很是简单,但是第三问“这杯水的重力是多少?”学生凭感觉能说出来多少,但问到他们为什么时,学生却答不准。我又再提了液体压强公式推导时建立的柱状模型,学生欣然接受。接下来的例4、5。学生很容易根据例3得出各种答案。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出了结论。之后的练习,做起来也比以前的教学轻松了很多。课后再把作业布置下去,虽然个别题型没讲过,但是学生也知道从哪里入手,能理清思路自己寻找答案了,且小考成绩不错,嘻嘻!
九年级物理《液体压强》习题课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经验,有如下反思:
(1)教学该慢的地方必须慢下来,等学生,或者为学生铺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在习题课上让学生通过简单被整理过的习题,逐渐递进的走近概念规律的内部,利用对比的方法区分相近物理量的不同之处。
(2)虽然我们物理的学科特点不同于数学,为了赶进度,或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物理课堂上介绍给学生的信息量很大,往往一个题型配一个练习就过去了,使多数学生“消化不良”。看过很多数学和语文的常态课,他们的课堂中,往往是一个题型或一个教学任务就是一节课的时间反复强化、变式。这便是我们学科的差异,由于我们的课时有限,很多时候,我们顾不上给学生在某个点练透。但是对于那些易于被混淆搞不清楚的知识点,精心设计讲解的例题,围绕某一主题逐步深入的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规律的内涵是必要的,这四十分钟远比没有任何归类的做完与之想关的所有题型有价值得多。尤其在新授知识的阶段。
一、九年级物理课本中常见的电路示意图的三种规范画法
1.符号电路图
符号电路图是用统一规定的电路元件符号和画法绘制的电路图, 是实际电路的抽象表达方式, 其优点是能规范、简洁和清晰地表达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电路图的整体布局通常为矩阵图形。图1就是规范画法 (左图) 和不规范画法 (右图) 的比较。
2.实物连接图
实物连接图是用直线段或曲线段把电器元件的实物立体示意图连接起来的电路图形。这种图多用于物理教学中, 其特点是比较直观、易懂, 但不利于实际应用。如图2所示, 在实物连接图中不允许采用电路图中所规定的元件符号, 并且在实物连接图中的导线不能用交叉过渡线, 只能绕行。
3.结构电路图
结构电路图是用线段代表导线, 用实物的投影或示意简图以及代表实物的文字框连接起来的电路图形。它的特点介于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之间, 没有严格的符号规定, 又不像实物图那样繁琐, 布局格式比较灵活直观。这里举一个简单的照明电路的结构电路图 (图3) , 其中的电源用“°°”表示, 插头用投影示意简图, 其他电器元件用文字框表示, 导线用直角直线段表示。可以看出结构电路图不但画法灵活, 而且能比较直观地表达出电路的结构和功能, 容易被理解, 所以这种画法在教学中运用较广。
二、电路串、并联的基本分析和判断方法
1.直接法 (节点法) 。这种方法的要点是直接从电路连接的外观判断, 无交叉点是串联, 有交叉点则在节点上并联。如图4所示, 在电路连接中有交叉点 (节点) A和B, 根据直接法进行判断, 显然该电路是并联电路。
2.电流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流经路径是否有分支, 无分支为串联, 有分支则分支之间为并联。例如, 在图5 (a) 中, 当开关闭合后, 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顺次流经L1和L2后回到电源负极, 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 因此两灯为串联。在图5 (b) 中, 开关K闭合后, 电流从正极出发到a点后分成两条支路, 分别通过L1和L2后在b点汇合流回到电源负极, 所以两灯是并联。
3.断路法。切断电路中要判断的用电器, 看其他用电器是否工作 (是否有电流通过) , 若工作说明这个电器是并联的, 反之为串联。如图6所示, 指出R1、R2和R3是采用何种方式连接。当开关K闭合后, 假定R1处断路, 此时如果仍有电流通过C, 分别流经R2和R3, 并在D点汇集后回到电源负极, 就说明R1中是否有电流通过不影响R2和R3的工作。同理, 分析R2和R3可以知道它们所处位置的断路也不影响其他用电器的工作, 所以R1、R2和R3是并联的。
4.等效电路法。在电路中, 只要导线之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同一个点, 因此可以找出各电器元件两端的公共点, 画出便于观察和判断的等效电路。图7 (a) 中的A、B、F、G可以看做同一点G, C、D、E、H可以看做同一点H, 这样就可以得到简化的等效电路图7 (b) 。
5.去表法。在连接测量电表的电路中, 各电器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会让同学们一时难以判别。由于电压表内电阻很大, 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以致可忽略不计;电流表内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 串联在电路中几乎不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因此, 可以在电路中把电压表处看成断路;把电流表处看成通路, 即看成由导线直接相连而成。这样, 假定去掉电表后就很容易对电路做出串并联的判别。如图8 (a) , 假定把电流表A去掉并把该处看成直接用导线相连的通路, 把电压表V1和V2去掉并把这两处看成断路, 则图8 (a) 可等效为图8 (b) 进而可整理成为图8 (c) 。
三、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的基本原则主要有:首先要认真观察电路的基本构成, 弄清各个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连接方式;其次是在连接电路时要尽量做到合理、简便、规范;最后还要注意在连接完成后必须确保检查无误后才能闭合开关。
另外, 连接时还要注意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 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 并且都要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 从“-”接线柱流出;滑动变阻器要接“一上一下”的接线柱才能改变电阻, 滑片应放到阻值的最大位置, 调节时由大往小调。
电路连接的三种常见方法:
1.顺流法
方法是顺着电流的方向依次连接:电源 (+) →干路→支路→干路→电源 (-) 。如图9所示的连接顺序为1、2、3、4、5、6和7。
2.先支后干法
顺序为:支路→干路→电源。如图9所示的连接顺序为3、4、5、6、1、2和7。
3.先干后支法
顺序为:干路→支路→电源。如图9所示连接顺序为1、2、7、3、4、5和6。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物品 实验教学片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89-02
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一开始很有兴趣,感觉可以做实验,兴趣很浓。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多数学生感觉物理这门课难学,渐渐的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尽管把知识记得很熟了,但是一到实际应用就不行,每次考试多数学生成绩很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尝试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浮力》和《力》的教学片断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浮力》教学片段
师:当把橡皮泥放到水里就沉下去,有啥方法不让它下沉呢?
生1:把橡皮泥捏成小船。
生2:把橡皮泥做成中空的。
师:其他的同学赞成这种做法吗?
同学(异口同声):赞成。
师:现在我们各组把橡皮泥做成小船,然后再把小石子放进去,看那组放的石子多。
学生迅速的行动起来,不时发出:"再放一块,再放一块"的声音。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很好,那一组来说说,要想让你的"小船"承载更多的"货物",你有啥好方法呀?
生1:要想承载更多的"货物",让橡皮泥更多些。
生2:我认为他们的观点不对,因为承载"货物"的多少,和橡皮泥的多少没关系。
生3:老师他说的也不对,有关系,橡皮泥越多做出的小船越大,装的"货物"越多。
师:哪个组来给补充一下呀?
生4:应说用相同的橡皮泥做出的小船空的部分越大,装的"货物"越多。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
师:现在各组在体验一下吧。(各小组积极做起实验来)
师:那组来说一说,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3:小船排开的水越多,小船受到的浮力越大,
师:你能用其他的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生3:我们是用易拉罐,把易拉罐放在水里面,用力往下压,感觉越向下压时,感觉越用力,說明排开的水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师:你说得真好,我为你高兴 ……
二、《力》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力的有关知识。现在就利用你身边的物品,通过实验来说明你学习到的知识。(很多同学迅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起实验来)
生1:用力推桌面上的文具盒,文具盒运动起来,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生2:用手接住飞过来的橡皮擦,橡皮擦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很好,其他同学那?
生4:这张纸我稍一用力,纸就碎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生3:两手握住一根铅笔,双手同时用力,铅笔断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你在做这个实验时你手有啥感觉?说明什么。
生3:手感觉到有点疼,还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生1:用大小不同的力推物理书,它运动的快慢不同;当力的方向改变时,物理书的运动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说明力的大小、方向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两个片段的教学,感觉学生身边的各种物品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利用和开发的,上述这两节教学片断正是很好地体现;在学习中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觉知识是无处不在,物理知识和人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应用所学的知识,只是人们没有注意罢了。通过这两个教学片断的教学,我感触很深。
1.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应用能力
上面的课例都是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教学,一改过去的传统实验只能到实验室去做实验的做法。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都是现成的,这样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认为只有用实验室的器材才能够做实验,这本身就不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给学生一种新的感觉,这种新的感觉正是我们过去对实验教学的误导造成的,也就是不注重挖掘身边的实验器材;每次实验都是利用现成的,从不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或是教师一切全权代理,教师去寻找准备好了,学生就是利用现成的,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就没有了,这样最大的危害是给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不是自己去开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什么创造力。生活中的物品是无处不在;同时能够为我们可提供的实验器材也是取之不尽,我们的身边就是实验室,例如在教学片断二,教师只说了利用身边的物品实验,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实验器材,他们也完成了,这说明学生是有这个能力的,这里教师就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只是如何去选择,去开发问题了,一旦学生能够养成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发的挥出来了,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2.拓展了实验技能,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两个教学片断都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物品进行实验教学,其中第一个教学片段是利用橡皮泥、石块、易拉罐,探究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尤其是让学生自制"小船"看那组的能够装更多的"货物",这个探究活动,很多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第二个片段是学生用文具盒、橡皮擦、铅笔、物理书、纸等来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的三要素知识。在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尽管有的实验不是很理想,但是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体会是难得,这种经验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它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拓展,这种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物理教学积极的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里走向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眼界,这也是新课改的所倡导的。
3.有助于培养自主探究的优良品质和科学探究的实验精神
调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实验,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能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课堂实验教学的有益的补充,长期重视生活中的小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有助于培养自主探究的优良品质。例如在教学片断二,学生只用了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实验教学,实际上还有很多的物品,都能完成本节实验,例如石块、水杯、玩具等等,教师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去寻找,还有哪些物品也能完成这个实验。
总之,教师要注重物理和生活的结合,要冲出教材的小圈子,走出教材。要不断地点拨学生,鼓励学生去体验。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是深刻,同时也最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康华发.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北京教育,2009-05
[2]万贵妃.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河北教育,2010-05
[3]华泰如.物理教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09-09
【九年级物理教案和习题】推荐阅读:
九年级物理同步习题11-15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习题11-24
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06-09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19
八年级物理测量长度和时间练习题11-01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2》教案01-1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功和电功率教学反思01-22
九年级物理全册《内燃机》教案 新人教版09-14
串联和并联1八年级物理教案06-2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