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教案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说勤奋教学教案(精选12篇)

说勤奋教学教案 篇1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练习写生字。

学生畅谈理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书上作记号。

(1)读生字词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讨论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练习朗读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15、谈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五单元第十五课第二课时

谈勤奋 教学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理解课文是如何用事实来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指导自学第二自然段

教师巡视指导

(3)自学第三自然段

(学法同上)

(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学生试背第一段。

(司马光和童第周)

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

自由练读。

集体朗读第2自然段。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自由练读。

集体朗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三段。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说勤奋教学教案 篇2

一、兼顾具体地表达和整体地理解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第二学段 (3-4年级) 阅读要求第4条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阅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是从有很多信息的文本中精炼出要点, 概括主要内容。小学生在概括文本大意时, 很难着眼于整个文本。在《说勤奋》教学中,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划分和理解的。

【片段1】

师:读课文, 思考:在《说勤奋》中, 作者提出什么观点?

生: (阅读课文, 小声交流)

师:谁找到了这个观点?

生:第一小节,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师:作者提出了观点,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 接着讲了两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和作者提出的观点有什么关系?

生:这两个故事是举例, 一个是司马光, 一个是童第周, 要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师:说得非常好!课文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他们都是通过勤奋取得成功的。那么, 作者仅仅在开头提出观点吗?还在哪提出观点?

生:第4小节, “只有一生勤奋, 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对, 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二个观点。作者在这篇课文中一共提出了几个观点?几个例子?

生:2个观点, 2个例子。2个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只有一生勤奋, 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2个例子:第2小节是司马光的例子, 第3小节是童第周的例子。

师: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例子, 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只有一生勤奋, 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师:说得太棒啦!我们一起给他鼓掌!

【简析】

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把作者提出的两个观点和列举的两个事例连起来说, 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提炼和整合的表达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从整个文本的角度出发, 较为清楚地把握了文本的谋篇布局, 最终具体而全面地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这样就兼顾了具体地表达和整体地理解。

二、兼顾有感情地表达和深刻地理解

老师要想让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就要使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小学生有感情地表达感悟, 首先就体现在朗读上。

【片段3】

(对《说勤奋》第2小节的学习, 师指名读第2小节, 该生读得虽然正确、流利, 但没有感情)

师:课文第2小节说了司马光的故事, 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表达了强烈的情感。谁能从这一小节中找到?

生:作者写了司马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 最终获得成功。

师:概括得很精练!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他勤奋?

生:小时候, 每当老师讲完课, 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 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读书背书很熟练。

师:对, 从这个词, 能看出司马光什么特点?

生:很勤奋。

师:司马光长大以后, 勤奋吗?

生:长大以后, 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 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 枕头就会滚开, 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为什么司马光睡觉时要用“警枕”?

生:枕头一滚动, 就等于报警, 他被惊醒后, 继续读书写作, 说明他抓紧时间, 勤奋刻苦。

师:作者为何要突出编成《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 “终于”用在这里又有什么作用?

生:这是要强调司马光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勤奋努力的成果。

师:这说明, 司马光获得成功, 也是需要长时间的勤奋和努力!正应了课文第一小节:“古今中外,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 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让我们双手捧起书, 齐读第2小节, 读出对司马光勤奋努力的敬佩之情。

(学生感情饱满地朗读)

【简析】

刚开始, 学生只是平淡地朗读, 没能入情入境, 这只能说明学生没能深刻地理解文本。此时, 老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关注细节、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一步步进入到文本里, 感受司马光虽然天资聪明, 但是后天依然勤奋努力, 付出的汗水和心血超出我们的想象。最终, 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很深刻,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真切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情。

三、总结

表达的学习, 是运用积累、表达感悟、塑造人物的语言外化过程;而内容的理解, 是品味文本、亲近人物、体会感情的语言内化过程。语言的外化和内化过程, 就是表达的学习和内容的理解得到兼顾的过程,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兼顾具体地表达和整体地理解, 兼顾有感情地表达和深刻地理解。

参考文献

学《说勤奋》有感 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叫《说勤奋》,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

课文主要讲了两则关于勤奋的小故事。第一则故事是讲的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他从小天资聪明,但始终不忘勤奋学习。他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他的哥哥和弟弟读一会书就出去玩了,但是司马光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不读到滚瓜烂熟产决不罢休。后来,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另一则讲的是著名生物学家童弟周年轻时的故事。他17岁才进人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均分才45分,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经过半年努力,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后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读了这两则故事,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天资聪明也好,天生笨拙也罢,总之,通往成才之路的唯一途径那就是——勤奋,它才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时,我不禁想到自己,我觉得自己比较聪明,但与司马光相比,则相形见拙,所以今后我一定我刻苦努力。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

山西省晋城市凤华学校四(2)班

16说勤奋 教案 篇4

七级明德小学贾敏

(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听写生字词:稍微

校园

习惯

基础

3.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齐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读好这句话)这也是作者的观点(板书:表观点)

(二)走进事例,见证勤奋。

1.作者为了更好的论证这个观点,向我们列举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出示司马光的头像及相关资料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3.打开课本,轻轻地朗读课文的2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中的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汗水?画出相关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读出来司马光的勤奋?

学生回答后,教师随机出示:(①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②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生交流:

A、上面一句写他小时候勤奋?下面一句呢?从小到大一直勤奋这就叫“一生勤奋”。谁来读上面一句?

B、学生读,“滚瓜烂熟”追问: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追问:是几遍?哦,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这就是勤奋!齐读这一句。从“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读书读得熟练。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C、谁来读下面一句?学生读,追问:司马光的枕头与你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习惯吗?真是烦死了,但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警枕”)。“警”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

D、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自由读、齐读。5.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汇报交流: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拓展资料:《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突出“史学巨著”),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所以说它是著名的史学巨著。

①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这是何等漫长的19年啊,你能想象吗?19年中,司马光。

②多少个日日夜夜,司马光写着记着,19年来,他熬白了头发,连牙齿也松动了,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容易吗?读好这句话。③抓住“终于”,感情朗读这句话。

小结:19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仍是勤奋。从司马光身上,老师也想到了爱迪生说的一句话:“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齐读这句话。司马光的成功,印证了课文中的哪句话?再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出示童第周的头像和简介,自学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3自然段,要求:故事中的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汗水?画出相关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的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交流:(1)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① 从哪里可以看出童第周勤奋学习的?(引导学生找关键词,结合句子谈体会。)(学生预设:抓住“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等关键词语,)理解毫不气馁,并造句。

②正因为他的基础比别人差,引读:每天____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

③这里虽然没有童第周内心的想法,但从他的动作我们能推想,他在想什么?

在他心中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出示)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④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3.童第周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拓展资料: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的剥开,研究被迫停止。因为青蛙卵只有小米粒那样小,外面紧包着三层像蛋白一样的软膜,要把它们剥下来,可不容易,必须借助显微镜,手的动作稍有不当,卵膜就会被撕碎,所以这种剥离术进行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当童第周完成试验的时候,他的老师著名的生物学家布拉舍教授说:“童先生了不起!中国人真正了不起!你战胜了上帝,为我们的实验开辟了一条道路!” ① 结合拓展资料,理解“高难度”。

② 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被曾经基础很差的童第周完成了,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青蛙卵剥离手术是高难度的,要完成这个手术,那是相当的困难。但,童第周成功了,因此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读好这句话。

这正应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童第周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课文中的哪句话?再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知道了要想成功靠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和心血才获得成功的。可惜,我那几个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你能帮我劝劝他们吗?

师生对话

(师扮演学生1:老师,我天生聪明,所以不需要勤奋也一定能成功;师扮演学生2:老师,我基础比较差,恐怕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聪明的同学,也就不想努力了。)

如果加上一些名言警句,我想会让他们印象更深刻些。相机投影出示名言警句。(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很好。谢谢你们,回去我就照你们的说。

请你在小书签上写下这些名言警句,以后可以自勉,也可赠送给同学。抄完后再读一读名言警句。

三、引读第四节,总结全文

1、教师引读:是啊,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只有-----------------才----------------

2、这一小节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一生勤奋)

3、请同学们牢牢记住: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会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课后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把自己最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也可做成自己的名言书签。送给自己的朋友,或者用来勉励自己!

附、板书

说 勤 奋

表观点

司马光

摆事实 一生勤奋 童第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说勤奋》 篇5

那么,茅以升又是怎样走上造桥这条路的呢?那是90多年前的往事了――

19的端午节,在茅以升的家乡南京市,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常的龙舟比赛。刚刚年满11岁的茅以升,早就热切地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不巧得很,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躺倒在床上。谁知小伙伴们却是慌慌张张地跑回来说:“看赛龙舟的人太多,把文德桥压塌了,很多人掉到了河里,哭声一片。”

听到这里,茅以升两眼噙满了泪花。他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脑际中闪现出文德桥下的惨景。“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习造桥,为咱们老百姓造结结实实、永不倒塌的桥!”茅以和颤抖的声音发誓般地说。“好孩子,有志气!”父亲走过来,赞许地拍拍儿子的肩膀,给他以深沉的鼓励。

从此,茅以升幼小的头脑,便被“桥”这个字眼牢牢占据了。大人带他外出,只要见到桥,不管是石桥不是木桥,他总要在桥上桥下来回奔走,从桥面看到桥桩,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从没有看够的时候。阅读古典诗文,只要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者段落,他总会立刻抄在本子上;见到有关桥的画面,也会像珍宝似地收藏起来。

有一次,茅以升听到一个神话故事――7月7日,牛郎织女盼望相会,无奈天河阻隔,这时有一群喜鹊飞到天河上,架起了“鹊桥”,使牛郎织女如愿以偿,相会在天河上……

听了这美丽的传说,茅以升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喜鹊能造桥,我要是喜鹊,那该多好呵!”

有一天,爷爷又给茅以升讲了一个“神笔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有一支“神笔”,用它画鸟,鸟能在天空飞;用它画鱼,鱼会在水里游;用它画楼,一座座高楼便拔地而起……”

“那用它画桥呢?”听得入迷的茅以升,全部的注意点,仍旧是集中在桥上。

“桥就如彩虹一般,飞架在江河上呗!”爷爷哈哈大笑着说。

“爷爷,到底上哪儿才能找到这支神笔呢?”茅以升急不可耐地问爷爷。

“这可有秘诀呀。”爷爷故意做出神秘状慢条斯理地说。

“什么秘诀?好爷爷,你快告诉我!我定要找到‘神笔’,画出最美最结实的大桥!”茅以升拉住爷爷的手,又摇又晃,几近恳求地说。

爷爷拿起毛笔,郑重其事地在茅以升的手心里写下“勤奋”二字,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就是‘神笔’的真正秘诀。你只要掌握了这两个字,无论什么大桥、高楼,都能从你的笔下设计出来……”

茅以升重重地点点头,他终于理解了爷爷良苦用心。

《说勤奋》教学反思 篇6

《说勤奋》这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虽在说理,但不抽象。在本课教学中,我突出了两个比较和一个联系。对“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例子的比较,完全由学生讨论概括。同学们概括出了他们之间的三点不同:所处年代不同,一古一今;学习基础不同,司马光从小天资聪颖而童第周却基础很差;获得成就不同,司马光是用的时间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童第周实施了青蛙卵剥离手术在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两点相同:他们都勤奋;彼此都取得了成功。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在不同和相同之中,你们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勤奋让司马光和童第周都走向了成功。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把自己和其他同学做比较,比较彼此间的异和同,让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付出上存在的不足。

这样的两个比较和一个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理解和认识,也让他们认识到了自身学习的不足,对他们今后能更加端正学习态度也很有帮助。

但课后背书的情况不是很理想,我让他们分自然来被背诵,主要是课文太长,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朗读,看来读书仍需加强。不过,现在的教学任务较重,这一情况有其客观原因,我今后要尽可能的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背诵任务。

《说勤奋》教学反思 篇7

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默读、更有创新地引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理解文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中我尝试多让学生自己说,把精彩留给他们,还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在学习司马光的事例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词句入手,潜心体会,真正领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在学习童第周的故事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个学生都能割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几句。事实证明我的设想是正确的,开放有度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说勤奋的教学反思 篇8

《说勤奋》是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议论文之一,以清晰的论题、生动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懂得议论文的结构。但是在教学中学生一开始找不到论点,以为结尾的号召就是中心论点。在我直接点明后再梳理议论文的结构。

在第二课时,我抓住“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个故事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引导学生感悟,举例典型的方法和好处:一古一今,一个天资聪明,一个基础差,都靠勤奋成才,以名人事实为例,非常有说服力,令人印象深刻。课上得满顺,本来我还想拓展延伸让学生从一中一外,一正一反等方面习得论证的方法。如以《说诚信》《说宽容》等。但没想到的是请学生交流课后习题4时,却出现了冷场。习题4要求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1)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

学生知道“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获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是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也知道第二句华罗庚的名言强调“勤奋”的重要性,勤奋能弥补先天资质的不足,只要勤奋,基础较差的人照样可以成才,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自己的辛勤努力。但是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来说说却学生都沉默不语。当时我让学生回顾三年级《翻越远方的大山》一文,从刘翔的事例上,引到奥运健儿身上,他们取得了一枚一枚金币,但在金牌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但是总觉得很生硬,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我灵机一动,想到小煜妈妈孩子上周有两个早上5点多就起床补作业的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吗?学生听后自发地鼓掌,要知道班上就数他动作慢,作业经常拖拉。课后,有同学告诉我小煜哭了。大家都以为他是被感动了,没想到他委屈又气愤不平地说前面的小满嘲笑他是补做作业,算什么勤奋?我心里一紧,很不是滋味,小煜因这次表扬反而受打击。是我弄巧成拙了吗?我赶紧把他们叫到跟前,温和又不乏严肃地对小满说:“童第周就是基础差,起步晚,但奋起直追,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煜就像童第周那样在奋起直追啊,他跟以前比是不是勤奋了?”小满嘴上说是,但一副不以为然的神色。希望小煜能持之以恒,让他心服口服。

《说勤奋》教学设计 篇9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词,理解部分词语。

3、明确作者观点,读懂两个故事。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明确观点。

教学难点:对比读两个故事、了解文体。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

大家的理想是如此美好。那么,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

对,是勤奋!(出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齐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谁知道这里的“说”是什么意思?

对,作者就是想和大家谈一谈勤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看词语:

稍微 剥离 毫不气馁 滚瓜烂熟

期末 华罗庚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枕头 资治通鉴 勤能补拙 有所作为

基础 远渡重洋

(1)开火车朗读,及时正音。

(2)为了能够读准这些生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音?(齐读)

(3)点击“基础”:通过完成“预习导航”,我们知道“基础”有两个意思。它原来是指 ,本课是指 。

(4)你从哪个成语中读到了“勤奋”?能给我们说说它的意思吗?

2、请同学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作者谈勤奋,课文中哪两句话直接表明了勤奋的作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以后请用笔划下来。

交流(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第一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看到了勤奋?(理解“汗水和心血”、“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适时板书:桥梁、一生勤奋)

(2)齐读两句话。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两个人的例子?

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a、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两小节,把这两个人的事例作比较,看看它们有何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做做记号。

b、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相同或不同之处)

(1)古代、现代:

难怪作者在开头用了这样一个词语呢?(“古今中外”)

(2)天资聪颖、基础较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天资聪颖?又从哪些地方看出童第周基础较差?

基础差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成才,难怪华罗庚说:(引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

(3)都取得了成功: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成功了?

“著名的史学家”、“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著名的生物学家”、“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勤奋: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读给大家听一听。

适时理解、再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是勤奋让他们取得了成功。难怪作者说,……(再出示作者的观点,齐读)

4、现在,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作业:

1、钢笔描红。

(1)(出示生字)想把它们写正确、美观,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2)教师范写:惯

(3)学生描红“末”、“惯”。

2、完成《补充习题》1、2

五、布置课后作业:

1、搜集司马光、童第周及《资治通鉴》的相关材料。

2、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以及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事例。

板书设计:

说勤奋

桥梁

司马光、 童弟周

课文《说勤奋》教学设计 篇10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4、积累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的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二、学习事例、整体感悟

① 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② 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③ 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描述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④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

2、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①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天资聪明)

② 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③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

出示句子:

△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理解第一句,“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一遍又一遍”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二句,“警枕”是怎样的枕头?他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枕头?(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司马光一生勤奋)

师:读这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生自由读、齐读)

④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⑤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3、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①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2)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读,展开小组讨论。

②指名回答问题1和2,提出问题“课文中那些词语体现了童第周的勤奋努力?”

——释“毫不气馁”“奋起直追”

△ 小练习

“直”的意思有:A 挺直,使笔直;B 公正的,正义的;C 直爽,爽快;D 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急起直追()心直口快()

——“天刚亮、睡觉前、习惯”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③回答问题3,引导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④ 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⑤ 让学生根据板书小结,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三、拓展积累

1、出示名人名言,读记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英)达尔文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前苏联)巴甫洛夫

2、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勤奋”的格言?

3、学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4、再读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说勤奋教学教案 篇11

一、闪光之处

1、悉心解读文本。

《说勤奋》这篇四年级的课文思路非常清晰。文章开篇即以一个设问句,把作者的观点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接着又以两个典型人物的事例证明了观点的正确。最后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结尾,再次阐明观点,把对于勤奋的理解升华到一个至高的境界,体现了这篇说理文的价值导向。初拿到这篇课文,我也曾犯疑:文章思路清晰,语言平实,这样的课文真正上起来往往是分析、说教有余而语文味、情趣性不足,也就难以让学生喜欢。如何既上出说理文的特点,又体现浓浓的语文味,并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是我在钻研文本的过程中一直反复提醒自己并努力实践着的。正是有了自己之前的潜心会文,才有了后面的跳出课文教课文。

2、精心设计课堂。

在经过了悉心研读教材之后,我最终设定了以下三个版块:开门见山导入,初步明确观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道理;精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文章结构。全文的教学重点较为为凸现,思路也比较清晰。在课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关键处、精妙处进行对比的品读感悟,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不足之处

1、自读的时间多了,但是全班读的时间少了,课堂上“书声琅琅”的感觉不够;

2、还有一个“尾巴”没有上,原来设计时是引导学生明白第一部分是“提出观点”,最后一部分是“点题总结”,然后质疑:是不是只要这两部分就够了呢?为什么?抛出这个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思考,这样上完整就更加好了。

《说勤奋》教学反思2

苏教版第15课《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我采用了“抓住主线,读中感悟”的方法,教学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条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去明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让他们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阅读,加深理解。

为了使文中童第周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更有感染力,也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课前我准备了《一定要争气》这篇文章让学生自读,体会童第周的精神,尤其是他的勤奋。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中“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等词语,童第周在路灯下苦读的情景深深地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而且,学生对于童第周对人民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也有了了解,为理解课文结尾“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作好了铺垫。

二、教给方法,由扶到放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动笔做记号。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由于课文并不难以理解,两个例子的结构也有所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的例子时引导多一些,童第周的例子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并结合课前补充的文章《一定要争气》来谈感受。为了让学生较好地进行自学,我有意识地教给了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通过找关键句子和词语来体会人物精神。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也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仅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比较学习,巧破难点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颖,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到渠成了。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明白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而司马光和童第周身上的“勤奋”也让他们敬佩不已。这时候,我趁热打铁,联系课文内容,问学生“怀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勤奋”与自身联系起来了,原来自己只要勤奋也可以像这些名人一样获得成功。因为不管是天资聪明的人,还是基础较差的人,都是通过勤奋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不过由于课堂上时间不够充分,学生谈自己的打算时,说得还不够具体化,但我想他们只要有了这种理解,多多少少在潜移默化中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师生对话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形式。整堂课我紧紧抓住“勤奋”谈勤奋,在轻松愉悦、灵活深刻、丰富幽默的对话中,师生关系融洽、亲密、民主、平等,如渠水般自然,似琴瑟般和谐,师生浸染于真实美好的氛围里,沐浴在健康向上的阳光中。这充满生机活力的互动过程,“解放了孩子的头脑”,让他们学会思考,学得主动,学得聪明,学得愉快。在教学议论文的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要用典型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生动、幽默的对话来暗示和点拨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发,学生学得生动而又深刻。

“平等对话”也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共同体验应当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分析重点段落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动笔,做记号,留给他们个性的空间,再交流,谈感受,学生说出我是从哪句中的哪个重点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让学生评价,补充,珍视了学生个性的独特体验。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也不错。

学好语文还要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就是让学生把课前做好的有关勤奋格言的书签赠给同学,以此来互勉,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勤奋”,还学会了积累。

《说勤奋》教学反思3

《说勤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6课,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在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全体学生参与课堂

在上课时一开始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学生都能正确回顾,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的主旨,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接着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

二、读中品味。

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默读、个人读等等。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三、以问导学,说中明理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中我尝试多让学生自己说,把精彩留给他们,还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在学习司马光的事例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词句入手,潜心体会,真正领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在学习童第周的故事时,设计了以下问题: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几句。事实证明我的设想是正确的,开放有度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四、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

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说勤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篇12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比较句子

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④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看录像。哪一样东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⑤先学文,再看录像,再者结合谈感想,进一步凸现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唯一性,通过讨论感悟作者选材精心;天资好的人,通过努力能成才;基础差的,只要不气馁,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归纳两段的段意。

4、齐读第四段。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看录像:这一段录像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凿壁借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与勤奋有关?

⑩积累语言,化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2、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3、如果这篇课文再增加一个勤奋成才的事例,你认为选什么为好?为什么?你能帮作者写一个事例吗?

⑾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教时设计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第二个事例,采用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上一篇:物资部员职责下一篇:高一物理必修2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