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精选7篇)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1

一、认清学习能力状态

1. 心理素质.

学生在初中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中, 这就要看他们是否具备面对挫折能冷静分析问题, 克服困难, 找出走出困境的办法.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 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 增强信心, 更加想学,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 如能及时总结教训, 改变学法, 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 经过一番努力还是可以赶上去的, 如果任其发展, 不思改进, 不作努力, 缺乏毅力与信心, 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能力越得不到发展,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高中学习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

2. 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

(1) 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表现在不制定计划, 坐等上课, 课前不预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 顾此失彼, 被动学习. (2) 学习的条理性.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只是忙于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也有的学生晚上加班加点, 白天无精打采, 或是上课根本不听, 自己另搞一套,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3) 忽视基础.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 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骛远,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 练习、作业上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 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 养成一种依赖心理素质;慢腾腾做作业, 不讲速度, 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 作业、练习效率不高.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1.改进学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积累过程, 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 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 不断总结, 才能不断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 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 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 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 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 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 和一个步骤 (复习总结) .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 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 要落实到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 听能使注意力集中, 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 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 但是光听不记, 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 课堂效益低下, 因此应适当地笔记, 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 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 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 培养一种美感, 还要有条理, 这是培养逻辑能力, 必须独立完成.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

2.提高课堂效益.要提高数学能力, 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

高, 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 (1) 抓教材处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 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 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 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 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形成的, 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 掌握一条法则, 或会做一个习题, 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 (2) 抓知识形成.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 而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容易被忽视.事实上, 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 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 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 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做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几点注意

1.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防止急躁心理, 有的同学贪多求快, 囫囵吞枣, 有的同学想几天冲刺一蹴而就, 有的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 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教学.

2.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 正如华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2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与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强。

二、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学生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学习、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解题习惯包括良好的审题习惯,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和解后反思的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学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逐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目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需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常将运算留给学生,这就要求学生们多动脑勤动手。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数学思想与方法。

五、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耐力和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成堆,形成恶性循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和一贯的教学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应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培养自己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总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3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介绍了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数学开放题,进入研究性学习;结合生活实践,深入研究性学习等。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教学思考

【正文】: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二、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例如在讲授排列应用题时,我的开场白是:现在我手上有6本不同的书,分给某6位同学,每人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甚至拿着六本不同的书在试着分法,然而怎么也分不清。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这一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掌

握了解题方法问题很容易解决。这样尽管这节课的内容是一些繁杂枯燥的计算,学生在课堂上却是兴趣盎然。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敢说,敢想,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讨论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心理优势。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数学开放题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了使数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切入口,开放题的引入,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于开放题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近两年高考题中也出现了开放题的“影子”,如题:“关于函数f(x)=4Sin(2x+π/3)(x R),有下列命题:由f(x1)=f(x2)=0可得x1-x2必是π的整数倍;②y=f(x)的表达式可改写为y=4Cos(2x-π/6):y=f(x)的图象关于点(-π/6,0)对称;④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6对称。其中正确的命题是──(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课本例4“作函数y=3Sin(2x+π/3)的简图。”可作为其原型。学生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就会产生对问题开放的需求,逐步形成自觉的开放意识。又如2000年理19文20题 函数单调性的参数取值范围问题(既有条件开放又有结论的开放,条件上,对,是选择,还是选择 ?选择前者则得,以后的道路荆棘丛生,而选择后者则有,以后的道路一片光明;结论开放体现在结论分为两段,一段上可使函数单调,另一段上不单调,且证明不单调的方法是寻找反例);

有了开放的意识,加上方法指导,开放才会成为可能。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

3.社会实践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以下数学问题均可作为研究性问题来进行讨论:

(1)购房贷款决策问题(通过调查银行利率,利税及房价决定哪种方式购房划算)

(2)对当地或国家近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调查,预测今后人口数量,给政府提出几点建议。

(3)气象学中的数学问题(温度、湿度、空气污染指数、臭氧层的变化)

(4)当地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耕地面积。

(5)无盖盒子的最大容积问题

我们早晨起床刷牙用的牙膏,细心的人会发现,牙膏的包装有大有小。其价格也不相同,你想过大小包装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吗?除了牙膏以外,还有商品都有大小包装之分,如饼干、瓜子、食油等等。你吃东西是,想过营养成份的搭配吗?你在上课时,想过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的看到黑板的问题吗?你在坐公共汽车遇到堵车时,想到尽快消除堵车的方案与数学知识有关吗?你乘船逆流而上发现东西掉进水中顺流而下时,想过假设将船掉头去追,什么时间能追上的问题吗?你在自行车修理铺里看到师傅在滚珠轴承装滚珠时,想过能装多少个吗?你在开灯关灯时,想过灯的位置与照明度的问题吗?你在开、关窗户时,想过窗户的面积与采光量的问题吗?你在听天气预报、台风警报、空气质量状况时想过他们是如何预报的吗?烈日下,你想过遮阳棚搭建方式与遮挡太阳光线有关吗?平日作业、例题、习题及高考试题的推广和变式你想过吗?„„

对于上述问题,有些你也许想过,有些你也许从未想过。这些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让我们发现并研究这些数学问题吧!相信你会其乐无穷。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

1.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的定位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强调这样一种课程定位,有助于防治数学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数学学科竞赛。

2.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从初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看,凡是认真参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影响数学学科内容的学习。个案显示,因为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而知不足”,常常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了与课题相关的数学学科课程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加深了对数学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数学研究性学习和现有数学学科教学两者之间,不是一个反对一个,一个否定一个,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总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浅谈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 汤 威

一、前言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或个人方式进行.通过“探究式”学习过程,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

笔者曾多年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是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笔者愿意将指导过程中的体会与读者分享,同时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的反思,谈谈研究性学习与新课程实施的思考.

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

笔者就如何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2.1科学地选题

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而对于刚接触研究性学习的高一学生要选好题是有难度的,因此指导教师从中应引导学生合理选题.为了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能选好题,笔者认为选题应遵循新颖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新颖性就是选择别人没有做过的课题,课题不但要让别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行性就是所选之题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生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要选好题,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尽可能从学习生活中去选题,既可引发学生浓烈的研究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让课堂学习的知识能够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譬如:笔者曾指导的三个课题分别为《城市公交车合理设站选址的数学模型》、《汕头市区交通信号灯设置的最优化问题》和《高中生文理选科的多元回归分析》这三个课题就非常贴切学生学习生活,而且较为新颖,难度不大.笔者认为选好题是成功的一半.

2.2智慧地指导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学生可以充分地做好各方面的计划,做好大量的实地调查和考察,可以去尝试很多想法.笔者认为指导教师的角色仍然是引导者和解难者.指导教师只需告诉学生每个阶段要做哪些工作,对研究的阶段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指导教师切忌凡事亲历亲为,否则既剥夺了学生做研究的权利,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又可能让学生对教师过渡依赖,使教师陷于忙于应付的尴尬境地.譬如:笔者在指导《汕头市区交通信号灯设置的最优化问题》课题组进行研究时,开始阶段学生做这个课

题不知如何着手,此时指导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进行很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应做哪些具体工作,笔者要求学生先到汕头市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路口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一周后学生将此项工作完成得非常好,有些出乎意料.可见,在课题研究阶段,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对学生的指导适可而止,过多的指导反而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

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应耐心细致,换位思考,正真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使学生感觉到你也是他们课题组的一员.笔者在指导课题组研究时,必定参加课题组召开的会议,期间会发现其实学生非常聪明,有许多“点子”让人耳目一新,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师生都感受到了研究问题快乐,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一个个想法的产生、推翻、论证,都能感受思想的碰撞,创新思维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指导教师对一些问题不是很清楚时,应待查找有关资料弄清楚后,再告诉学生,切忌敷衍了事,否则有可能让学生的研究走入“死胡同”.

2.3精心地总结

最后的结题阶段是对研究课题的全面总结.除了整理有关资料外,还要形成论文,制作作品等.对于高一学生要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确非易事,教师对学生指导应详细到位.笔者认为让学生参考一些优秀论文的结构先将课题研究形成文字,再由指导老师进行精心修改.譬如:数学建模方面的论文可以由摘要、问题提出、模型假设、符号说明、问题分析、模型建立与求解、模型的检验与改进等构成.笔者认为撰写论文还应注意几个问题:①语言必须简洁明了,尽量用精炼的语言对问题进行表述;②论文必须对“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进行重点论述;③论文的亮点必须在摘要中充分体现.

总之,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做研究性课题时,融入“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重点指导学生对课题的探究过程,体会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并想出一些新“点子”来解决问题,最终达成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

众所周知,2001年秋季,广东省开始使用新课程的过渡教材,而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开始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笔者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教学中深刻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早于新课程的实施,因此研究性学习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而言具有一定的试验性和导向性,在评价方面,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施行发展性评价,可以有效突破新课程评价的难点.下面笔者就数学学科新课程的实施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3.1研究性学习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这些理念正是研究性学习中大力提倡的.笔者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很注重研究过程原始材料的规范与积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是否能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是否有一些创新的亮点.

3.2新课程的内容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新课程中除了保留了原有的主干知识外,增加了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例如:算法、数据处理、概率统计、导数及其应用等,这些知识可以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譬如:必修①第124页例6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的典型例子;必修③中的《算法初步》为课题研究中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必修③《统计》使课题研究中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成为可能.有了这些知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就不能再是简单的堆

砌,而应该应用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笔者认为指导教师除了对这些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还应指导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3.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对新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实施新课程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是科学评价学生的难点,一直以来很难实施有效的、准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有时甚至流于形式.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完善,研究性学习评价以“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这正是由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相信新课程理念将会更好的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有利于让广大师生更好的接受和践行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探究的足迹》,汕头一中.2006.10.[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新课程导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4

高中数学重点难点分析:

主干知识七大块

(1)函数与导数(及其应用);(2)不等式(解法、证明及应用,这部分不会单独命题,常以工具形式出现在问题中如求范围,比较大小等);(3)数列(及其应用);(4)三角函数(图象、性质及变换);(5)直线与平面及简单几何体(空间三种角、七种距离(点面、异面直线之间距离为常考)、面积与体积的计算);(6)直线与圆锥曲线;(7)概率与统计(理科中期望与方差及正态分布估计)。

要做到块块清楚,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有招法,并能自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函数是其中最核心的主干知识。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下列主要专题进行复习与训练,巩固并提高。

第一,函数与不等式是重点。在代数中,以函数为主干,不等式与函数的综合是热点。

(1)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多以具体函数及图象的几何直观展开,也适度考查抽象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则是重中之重,函数值域(最值),以及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值域,特别是含参变量的二次函数值域的研讨为重点;方法以突出配方法、换元法和基本不等式法为重点,二次函数零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二次曲线交点问题等都与此相关。

(3)对于不等式证明,与函数联系的、与数列综合的是重点,在掌握比较法和基本不等式法的基础上,掌握几种简单的放和缩的技巧是必要的。

第二,数列,以等差、等比两种基本数列为载体考查数列的通项、求和、应用与极限等为重点。应突出“基本量”的思想和转换与化归的方法,对于递推式给出的数列,可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

第三,三角函数的考查,高考已采取了给出“积和互化公式”的模式,且考题多为中难度,训练中重在“变换”与“求值”,狠抓基本公式的熟练运用:正用、逆用、变用及三角换元时用。

第四,概率与统计,近两年有下降趋势,训练题型、方法、难度等,以达到或略高于教材水准即可,要重视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

第五,从全国考试大纲看,立体几何应当“两条腿走路”:既能用传统的合情推理,也能用新增的向量法求解!

(1)突出“空间”、“立体”,即把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考查置于某几何体中,棱柱以三棱柱、正方体为重点,棱锥以一条侧棱或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为重点,棱柱和棱锥的结合体应予以重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判断和证明垂直为重点,重视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灵活运用,(2)空间角以二面角为重点(理科),熟悉三种找二面角的常用方法。空间距离以点面距、线面距为重点,等面积或等体积法是最常用的。计算面积和体积,则以解答题居多,求法灵活,思路宽广。

第六,解析几何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客观题照顾面,解答题较综合,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要注重与函数、数列、三角等内容的联系。

星火教育佛山分公司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星火教育佛山分公司

4、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5、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6、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扩

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

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

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

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

固,消灭前学后忘。

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

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星火教育佛山分公司

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

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

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7、认真听好每一节棵。

在新学期要上好每一节课,数学课有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概念课,有解题思路探索和规律总结的习题课,有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联系实际的复习课。要上好这些课来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概念课

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习题课

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复习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在新学期大家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通过你的努力,到高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并且数学复习应在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新的一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做到举一反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5

第一要让学生认清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特点上的变化,特别是语言、思维、课堂容量等方面的变化。第二要注意改变初中学习时的依赖心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高中的知识面广,要全部由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学生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去理解,就将会失去这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考试在不断地改革,高考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地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它也从一个方面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第三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高中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再学习能力。要做到课前预习,提倡合作预习,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听课的重点,同时,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数学课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中数学学习其实就是学习数学的语言。可见,高中数学学习必须要高度重视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加强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数学课本的知识点,一般都是由概念、公式、定理和例题等组成的。对于这些内容的阅读,主要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概念要做到能叙述、能判断、能举例。要注重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理解每个字的内在含义,在字里行间中学习知识。学生可以在关键的字、词下面标注上圆点,并用正确的语言叙述,还能举出代表符号含义的典型例子。二是阅读定理、公式和法则,不仅要分清其条件及结论,而且要认真掌握分析思路、方法和推理的全过程。

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篇6

进入高中后, 学生们对数学学习感觉困难, 这种现实现象是我研究数学概念学习的动力;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 数学概念永恒不变!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公理定理公式等命题的基本元素, 所以透彻的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概念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 通过数学概念的学习, 即抓住了数学学习的本质, 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能起到纲举目张和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数学概念的认识

1. 数学概念的含义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 所以, 我们学习数学概念时, 可以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 明确告诉学生, 主要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本质属性.

2. 数学概念的结构

概念的结构: 在一个科学体系中, 任何一个概念都反映事物的一定范围和这个范围内食物的共同本质. 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围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 这些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

同样, 数学概念也有其外延和内涵. 数学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对于中学生来讲, 显得太理论化, 学生不习惯, 也容易感觉枯燥而失去兴趣. 我就换种说法, 即数学概念的“外延”用“中心词”来描述, 数学概念的“内涵”用“关键词”来描述.“中心词”往往出现在数学概念的最后一个词.“关键词”, 其实就是“中心词”的定语, 往往在“中心词”的前面.

3. 数学概念的方法

在数学中常用概念的限定与概念的概括这两种方法, 给出新的概念, 前者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 后者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4. 数学概念中的汉语语言文字, 有时可以看作无实在意义的符号, 这样反而更容易帮助学生接受概念, 消除对数学抽象概念的恐惧感,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 充分条件的概念, 高中学生总感觉是难点. 如果我们从纯数学逻辑的角度去讲解这个概念, 学生反而不懂. 我们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看作两个符号, A和B, 这两个符号代表或描述同一种状态, 是对同一种状态的不同说法. 同一种状态, 即p⇒q; 前者是后者的A, 即充分条件, 也可用另一种表述, 即后者是前者的B, 即必要条件.

三、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1. 找出和把握数学概念的“中心词”和“关键词”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本质和核心, 把握其“中心词”和“关键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方法.

举例来理解“中心词”和“关键词”. 高中数学涉及的“角”很多, 列举如下: “向量之间的夹角, 直线的倾斜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等, 学生不容易准确界定这些角的范围, 其原因就是对角的概念理解不准确. 这些角的定义中, 最后一个词都是“角”, 是“中心词”, 合乎角的一般定义. 所以我们引导学生, 要找出“顶点”“始边”“终边”“旋转量的大小”“ 旋转的方向”. 在数学简洁性原则作用下, 这些角的大小基本被限制在平角范围内, 都用正角表示, 都尽量用较小的角表示. 所以当我们将其他三个要素即“顶点”“始边”“终边”找到后, 角的范围也就出来了! 而“角”前面的定语等描述, 就是“关键词”. 向量之间的夹角, 顶点是两个向量共同的箭尾. 特殊性在于, 两个向量有方向, 分别充当始边终边, 所以可以既取0°又取180°, 范围即 θ∈[0°, 180°]; 直线的倾斜角, 顶点是直线与x轴的交点, 始边是x正方向, 终边是顶点向直线向上的方向. 由于没有方向, 当重合时, 等于0°或180°, 简洁性原则告诉我们, 能用小的数表示就不用大的数表示, 所以取0°而不等于180°, 范围即 θ∈[0°, 180°) ; 异面直线所成角, 顶点是平移后的交点, 由于异面, 不等于0°, 范围即 θ∈ ( 0°, 90°];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顶点是斜足, 一条边是斜线, 那另一条边呢? 所以要找出另一条边! 另一条边一定经过斜足!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再找一个点! 射影在不同的人手里, 都是唯一的, 所以作出垂线, 垂足作为另一个点. 这样找出了另外一条边. 范围即 θ∈[0°, 90°]; 二面角的平面角, “顶点”“始边”“终边”三者都没有! 都需要我们找出来!顶点是两个半平面共有的, 所以只能在两个半平面的交线上作顶点O! 角是两个面形成的角, 所以角的两条边应该在两个面内分别找! 过顶点O的边有无数条, 垂线在不同人的手里, 都是唯一的! 所以作垂线作为角的边! 两个平面由重合到完全展开, 对应着边由0°到180°, 范围即∠AOB∈[0°, 180°].

2. 利用概念的限定和概念的概括两种方法学习数学概念

上述角的范围的理解和学习, 是采用一般的概念“角”来说明特殊的概念“向量之间的夹角, 直线的倾斜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等, 这种方法叫做概念的限定. 我们在教学中, 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学习数学概念, 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高中数学“函数概念”的学习程序, “作图、通过图像研究定义域、值域, 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来研究函数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都是“函数”, 都是借助研究“函数概念“的模式来学习的;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都是“数列”, 都体现了次序和次序对应的数列的项; “运算方法”通常指“加减乘除乘方”等, 讲到“向量的运算”“数组的运算”“复数的代数运算、复数的三角运算”时自然联想到“加减乘除”; 这是从一般概念来认识特殊概念, 等等.

反之, 从特殊概念认识一般概念. 例如高中数学“数组”是“向量”的一般形式, “向量”是“数组”的特例, 高中数学教材先讲“向量”, 再讲“数组”, 即先讲特例再讲一般概念;在学习“数组”时, 可以介绍两者的关系, 让学生感觉到“数组”的亲切感, 从而对“数组”不陌生、不恐惧, 即可以类比“向量”来学习“数组”. 高中“函数”概念, 在初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基础上, 再抽象概括, 也是一种概念的概括方法, 等等.

3. 借助表达式来学习概念, 即将概念中的数量关系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出来, 有的可以形成等量或不等量的关系, 进而来研究.

1) 将数学概念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出来, 即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数学概念.

比如等差数列的概念, 将其表达式进一步抽象得an-an - 1= d, 第n, n - 1 项之间相差1 个d, 则第n, m项之间就相差n - m个d! 即等到an= am+ ( n - m) d! 更加彻底的表达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 其实后者就是通项公式) .

2) 当我们用等式表示出概念后, 可以借助等量关系来研究概念. 一般研究等式中量的个数, 变量的具体化和抽象化理解, 公式变形等. 例如得到an= am+ ( n - m) d后, 分析等式: ①其中的量共有5 个; ②变量am代表一切有意义的数和式, 例如当m代表1 时, 即以第一项为参照标准, an= a1+ ( n - 1) d; 当am= sinα, log10x, 2x, x2…时就与其他数学知识发生了联系, 同学们就感到难了, 其实还是概念理解不透彻; ③可以知4 求1, 进行从左向右、从右向左、移项等学习研究, 其中很重要.

3) 可以借助表达式分清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

以高中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三个概念为例, ab= N ( a > 0, 且a≠1) , 共三个量a, b, N, 确定一个量不变, 将其他两个量中的一个量看作自变量时, 另一个量看作因变量, 就分别得到了指数函数ax= y ( a > 0, 且a≠1) , 幂函数xb= y ( a > 0, 且a≠1 ) , 对数函数ay= x ( a > 0, 且a≠1 ) . 如果数学概念的表达式形成的是不等量关系, 其研究方法和等量关系相类似, 例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可以形成表达式, 再研究表达式.

4) 数学概念公式化后, 有的表达式呈现多样化. 多样化的表达式, 表达或描述的是同一个概念. 例如对数函数的概念, 对高中学生是难点, 原因之一是初中指数运算容易对学生形成负迁移. 其表达式为ab= N ( a > 0, 且a≠1) , 其中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 换句话讲, 即“根据a和N来求b”, 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b! 即N为自变量, b为因变量. 为了合符显函数的一般书写形式, 因变量在左边, 自变量在右边, 所以b = logaN! 难就难在学生不知道两种表达形式都是描述对数概念, 所以要能互化两种表达式.

4. 借助符号来研究概念. 可以将数学概念形象化, 容易理解接受. 比如“区间”的概念, “数轴上某一段所有的点所对应的所有实数”.如图表示, 描述“大于等于-2, 到小于等于1”这段实数时, 我们习惯对着图, 用手指画括号, -2处画半括号“ (”, 1处画半括号“) ”;数学上包含某个数字时, 包含即用等于号“=”表示, 半括号上添加等于号“=”号, 就是中括号“【”或“】”.

5. 借助图形来研究数学概念

例如弧度数的概念, 如图所示, , 这个比值是个定值, 这个比值就是∠α的弧度数.∠α大小确定下来后, 它的弧度数也就确定了, 与不同的半径、不同的弧长无关.

6. 放在不同数学知识背景下去研究概念

例如: 求函数的定义域一题, 就是将二次函数的值域, 充当指数函数自变量, 再充当幂函数的自变量.

7. 数学概念可以放在生活里研究

在现实生活里, 学生有其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有自己的经验和体验. 以学生生活为背景来学习数学概念, 可以激发学生在生活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习惯. 香港教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题目, 股东、工会领导人、某工人三人, 针对同一个公司里的红利和工资, 在xoy直角坐标系中画了三种直线的图像, 表达了三种心声!

8. 借助于电脑这个现代化的工具来研究

高中数学《数据表格信息处理》《线性规划初步》等, 都可以放在电脑里学习研究, 生动形象可操作.

四、让学生大胆参与到数学概念的学习中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我们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 让学生大胆参与进来, 从其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为出发点, 逐步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 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 在进行“角”的概念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出生活里, 他们接触到的“角”的词, 语文学得好的学生, 很快说出鲁迅故乡里的杨二嫂, 站成了圆规; 有很多学生会说出各种经验体验, 牛角羊角等, 不要轻视这些不着边际的例子, 要鼓励学生, 让学生找这些角的共性, 有尖端, 经过尖端, 空间越来越大. 把这个空间用锯子锯开, 让被锯开的部分, 在一个平面上盖章, 即得到角的轮廓, 尖端可以抽象为点, 轮廓可以抽象为两条射线, 即角的两条边再引导学生观察拧螺丝、钟表, 拧螺丝时, 螺丝刀在一定的方向下, 旋转了不止一周. 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角的大小超过一周, 并有一定方向, 进而引进任意角…也体会了高中角的形成过程, 这是一个动态的角.

五、结语

浅谈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7

【关键词】数学;知识结构;变化;目标;逐次;回顾;突破

目前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数学非常吃力、很不适应,尤其是初中和高中数学。我就自身所从教十年的经验浅谈几点学习高中数学的看法。

一、初高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在知识结构和量上发生了突曾性的变化:

1、知识量逐增。小学数学知识量少,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我们能将一些知识点通过反复的练习,基本上都背下了,基本不需要理解;到了初中之后,知识量比之小学有了很大的拓展,要将所有的题一个做几遍这是不可能的;到了高中之后,知识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加之覆盖面也广了许多,解题方法也逐渐的多了起来,定理命题更是多如牛毛。

2、数学语言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小学阶段,数学中基本不会出现专业语言,最多就是三角形,元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名称,非常直观,也很好理解;在初中阶段,逐渐的出现了一些逻辑语言和专业术语,以及运用专业术语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到了高中阶段之后,逻辑语言和数学术语对于学好数学尤为重要,而且在学习解决问题时,我们时刻离不开它们,离开了既听不懂,也描述不清楚。

2、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次提高。在小学阶段,出现一些数学问题,最多就是算错或者搞不清等量关系。初中阶段,虽然我们能将各种题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对那总结出一些题型的思维套路,但比之小学的熟能生巧增加了很多灵活度和技巧,从而是一些初中生心有余悸。而高中数学在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的学习不仅仅要求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的应变能力和技巧,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生感到措手不及很不适应。

二、如何学好初高中数学:

对于初高中学生而言,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想学,并能够很快的从小学机械的学习转化中转化过来,要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体要求:

1.明确目标:每一个高中学生都要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近期目标,一个是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掌握好每一章的基础知识,会运用本章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问题,做到不缺不漏;

(2).远期目标:时刻记住自己高中学习生涯的最终目标,到更好的大学继续深造。

2.制定出一个时刻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分为长久的(三年)计划和近期的(本学期内)计划。

(1).长久计划就是通过三年的学习,为自己制定一个所达的目的,这一计划由近期计划逐次完成;

(2).近期计划主要制定本学期所要达到的效果,只有完成了近期计划,才有望完成长久计划,所以不能忽视每一个计划。

这样才能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万里之遥,始于足下,要学好整体知识,必须从每一节开始,不要忽視任意一节课,非则,千里之堤,将会毁于蚁穴。要学好每一节课的知识,就必须做到:

1、课前自学: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但不能忽视上课更能专心听课,通过自己的认知知道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2、思考回顾: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边复习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并通过长期的翻阅回顾使对所学的新知识做到由理解到掌握的一个什越。

3、难点逐次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惑,无论是知识点上的空绕,还是问题中的疑虑,这往往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当穿线这类问题是,我们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精神,首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类比,归纳和总结,并将自己所理解的结论拿出来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然后将最后的真确结论记录在自己的“错点”本上并时常翻阅。

4、拓广知识面: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参加学科竞赛,听讲一些专题讲座,和高年级同学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面,也能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总之,对数学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堂与课下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尽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力安全风险预警体系下一篇:致我的爸爸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