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行政管理制度全(共8篇)
行政执法案件立案制度
第一条
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办案效率,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和省局有关立案监督管理规定,结合本局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局办案机构依法查处的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第三条
本局法制机构负责本局行政处罚案件立案的监督管理,并建立立案及不予立案登记册,统一办案科室的案号发放,案件统计及核查。
第四条
办案科室应当及时将通过投诉、申诉、举报、其它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案源予以登记,同时开展核查。
第五条
办案科室应当在发现案源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结束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十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第六条
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同时附上相关材料(投诉材料、申诉材料、举报材料、上级机关交办或有关部门移送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监督检查记录、已核查获取的证据等),由分管副局长、局长批准,办案科室负责人指定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
第七条 经批准立案后,办案机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将立案审批表及相关材料送本局法制机构办理立案登记,法制机构应当予以登记,并按批准的先后编号。
第八条
立案登记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立案编号;
(二)当事人的名称(姓名);
(三)案发地;
(四)案件性质;
(五)案源登记时间;
(六)立案时间(或销案时间及理由)。
第九条
对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机关负责人批准,由办案科室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并将相关情况报办公室作出书面记录留存。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科室及人员予以批评,构成过错的,依照本局有关制度处理。
(一)未经立案批准,或者未办理立案登记,擅自进行案件调查取证的;
(二)已经立案的案件,压案不查,或者久拖不结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撤销已经立案的案件的
行政执法案件取证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调查取证行为,细化调查取证工作程序,提高行政处罚案件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行政执法调查取证,是指行政执法机构依法在行政职权范围内,对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称当事人)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进行调查和收集有关证据的活动。
第三条 调查工作应当全面、客观、公正,收集的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第四条 调查取证工作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有效执法证件;(二)应做到用语规范、举止文明;(三)向当事人告知执法依据和当事人应有的权利义务,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四)执法人员如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五)不得滥用职权,干扰或影响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六)为有关单位和个人保守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第五条 在调查取证中,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走访、询问有关人员,听取有关情况的说明;(二)进入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摄像、照相等;(三)可采取抽样和先行登记保存的方式收集证据;(四)查阅或者复制有关材料;(五)组织技术检测、鉴定;(六)向有关单位了解核实情况;(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第六条 调查取证基本内容包括:(一)当事人身份等基本情况;(二)调查当事人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方式、后果等;(三)调查当事人行为经行政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审批情况;(四)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五)违法行为的量罚情节;(六)其他有关事实。
第七条 收集证据种类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的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第八条 调查取证中应当当场制作现场笔录和询问笔录,如实记录有关情况。(一)制作笔录时,不得对有关人员进行诱导、欺骗、强迫。(二)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应当单独进行。
(三)笔录制作完成后应当由执法人员、当事人等有关人员核实,并签名或盖章。第九条 书证应当收集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收集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被提取书证的当事人应当在书证上签名、盖章确认,对需要解释说明的,应当附说明材料。第十条 收集物证时,应当提取原物。在提取原物确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提取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它证据,并由被提取人签名或盖章确认。
第十一条 在收集证据时,对于数量较多的同一类型物品,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式。抽样取证的,应当填制抽样取证凭证,经执法人员、当事人等有关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名或盖章确认。
第十二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的,应当制作《证据登记保存清单》,并送达当事人。
第十三条 提取电子信息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使用时,应当使用该资料的原始数据或原始载体。复制件在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当事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证明的情况下,与原件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
第十四条 测量、检测、检验或者鉴定等涉及专门性或技术性事项,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出具报告,所出具的报告可以作为证据。
第十五条 收集证据时,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不能签名(盖章),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应当邀请其作现场见证并签名,或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注明情况并签名或盖章。
第十六条 取得的证据材料,应当进行真实、合法、有效性审核。如有必要,应当进行补充调查取证。
第十七条 下列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取得的证据;(二)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包括剥夺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而取得的证据。
第十八条 应当妥善保管调查取证中取得的证据材料,并立卷归档。
行政处罚案件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审理、复核行政处罚案件,适用本规定。第三条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应当设立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称案审委),负责对立案查处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集体审理。
第四条 案审委应当由五名以上的单数委员组成,其中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一名。主任委员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其委托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
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人员编制等实际情况设臵案审委委员。案审委委员应当由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担任。第五条 案审委审理案件实行会议制度。案审会议由主任委员或者其委托的副主任委员主持。
第六条 对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决定的,或者情节复杂、影响重大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三分之二以上委员进行集体审理。对其他行政处罚案件,可以由三名以上委员进行集体审理。
较大数额罚款的标准,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第七条 案审委应当下设办公室(或者专职工作人员,下同)。案审委办公室(以下简称案审办)应当按照查审分离的原则设臵。案审办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初审;
(二)召集案审会议,组织整理审理记录;
(三)按照案审委提出的处理意见,组织案件承办机构制作相应的执法文书,并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
(四)组织行政处罚案件复核及听证工作;
(五)组织对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批案件的审查;
(六)承担案审委的其他日常工作。
第八条 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后,将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以及案件的全部材料提交案审办进行初审。
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案由及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经过及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
(三)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主要证据;
(四)当事人在调查过程中提出的申辩事实及理由;
(五)违法行为性质及定性依据;
(六)拟处理意见及其依据;
(七)从轻、减轻或者从重处罚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九条 案审办应当自接到案件材料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案件的初审工作。初审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
(二)违法主体认定是否准确;
(三)办案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四)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执法文书是否规范;
(五)适用法律依据是否准确;
(六)处理建议是否合法、适当;
(七)处罚裁量是否合理、公正;
(八)违法行为是否涉嫌犯罪,并需要移送司法机关。第十条 案审办对案件进行初审后,应当提出初审意见,按照本规定第六条的规定报请案审委集体审理。
案审办初审时发现案件需要进行补充调查或者案件材料需要补正的,应当向案件承办机构提出补充调查或者补正的建议。第十一条 案审会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会议主持人宣布本次会议参加人员是否符合规定,说明本次会议审理案件的数量及审理程序等;
(二)案件承办人员介绍案情及拟处理意见;
(三)案审办介绍案件的初审意见;
(四)参加会议委员对案件的管辖权、违法事实、证据、办案程序、法律依据、当事人申辩事实及理由等内容进行审议,并发表意见;
(五)参加会议委员对拟处理意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进行审议,并形成结论性的处理意见;
(六)会议主持人宣布案审会议结束。案件承办人员可以列席案审会议。
第十二条 案审委应当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并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二)对违法事实不能成立、违法行为已过追诉时效或者违法主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四)对违法行为需要由其他部门进一步处理的,向有关部门提出行政建议;
(五)对违法行为依法不属于本部门管辖或者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或者司法机关;
(六)对违法行为需要补充调查或者案件材料需要补正的,提出补充调查或者补正等处理意见。
案件审理可以根据需要,征求有关部门的专家意见。专家意见应当记录在案。第十三条 案审会议应当形成审理记录,经参加会议的案审委委员确认签字,存入行政处罚案卷。具备条件的可以同时采集录像、录音等视听资料,作为文字记录的辅助材料存入案卷。
第十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案审会议结束后,根据案审委提出的处理意见制作并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不予行政处罚、行政建议、案件移送等相应的执法文书。
作出不予行政处罚、行政建议、案件移送等决定的,应当报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告知内容未提出陈述、申辩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未要求听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报请案审委主任委员批准后送达并执行。
第十六条 当事人提出新的申辩事实及理由的,案审办应当组织进行复核,并报请案审委重新审理。
经过听证的案件,案审办应当报请案审委重新审理。
第十七条 案审委对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案件重新审理后,维持原处理意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依法送达并执行。案审委改变原认定的违法事实、证据、处罚依据或者处罚种类及幅度的,应当重新履行行政处罚告知程序。
经复核重审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报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十八条 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不得擅自改变。确有法定事由需要改变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经案审委重新审理决定,并报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行政处罚执行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本局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处罚决定书》一经送达既具有法律效力,行政相对人应当在行政处罚规定的期限内履行。
第三条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第四条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可采取下列措施;(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额3%加处罚款;(2)依法将查封,扣押的物品拍卖,抵缴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条 行政相对人却又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行政相对人书面申请,审委会审批准,可以延缓或者分期缴纳。第六条 依法没收的物品,应先行填写《物品登记表》,依法没收的物品必须按有关规定公开拍卖或变卖。
第七条 执行情况应当记入《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笔录》。
行政处罚备案制度
一、为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及时防止和纠正执法过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局具体工作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应于我局和受局委托行使处罚权的乡镇监理部门。
三、局法制科负责局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工作,同时负责我局行政处罚向盐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法制部门的备案报送工作。
四、我局各执法部门做出的当场行政处罚应当在做出处罚决定之日起三日内报法制科备案。
五、局法制科对下列行政处罚必须报保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备案:
1、责令企业停止生产或使用;
2、吊销许可证的;
3、罚款30000元以上的(不含当场行政处罚的);
4、依照有关规定,应当进行听证的;
5、盐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认为应当备案审查的。
六、局法制科应当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七日内或举行听证七日前,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或听证通知书盐城市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备案。
七、局法制科应对各部门报送备案的当场行政处罚,就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1、行政处罚的主体程序是否合法;
2、是否符合我局的法定权限和局内界定范围;
3、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
八、法制科对报送备案的当场行政处罚,可以根据需要询问办案部门办案过程的实际情况。
九、对报送的当场行政处罚决定认为有过错的,法规组应立即报告局长召开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经审定后在规定时限内做出维持、撤销或变更原处罚决定的意见。
十、法规组应根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调阅报送备案行政处罚决定的卷宗的要求,及时送审有关卷宗和材料,办案部门应提供方便。
十一、法制科应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及时报送行政处罚案件统计报表。
十二、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执法监察制度
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执法监察主体:以惠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主体依法实施执法检查,根据工作需要,各中队与有关科室,与镇办、开发区安监站或与部门实行联合执法。
二、执法监察时间安排:按照执法检查计划安排落实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任务,对镇办、开发区负责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抽查。可结合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安排适时调整。
三、执法监察范围:县安监局负责监督管理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
四、执法监察的内容: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主要按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的十九项内容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或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项进行执法检查。
五、执法监察采取以下方式:
1、听取汇报,调阅案卷和其他资料;
2、进入生产现场,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
3、在职权范围内采取的其他方式。
六、在执法监察中发现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1、能立即整改的,责令立即整改;
2、不能立即整改的,责令限期改正;
3、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和程序,按照管辖权限,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4、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扣押;
七、按《惠民县安监局科室、中队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实行考核。对违反工作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学习培训制度
1、每周五下午为安监执法大队学习时段,如遇特殊情况可另行调整,凡急需传达贯彻的省、市、区有关文件或会议精神不受规定时间限制。
2、学习方式:采取全队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提倡鼓励自学。集中学习必须提前一天通知。
3、学习内容: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政治、业务、法律知识学习及本局有关规定。业务学习由大队组织,分管领导主持。
4、周四下午学习时间纳入正常考勤,若无故缺勤视为旷工处理。严格执行学习考勤制度,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无故不参加学习者,记缺勤。未经分管领导或者大队长批准,不得无故缺席,否则按旷工处理。
5、建立专用学习笔记,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保证学习质量。
6、严格学习纪律,学习期间不得随意讲话、闲谈、议论、打瞌睡。
7、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及局组织安排的学习、培训,有关费用,按局规定执行。
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满足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结合大队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教育培训对象。主要是新队员的业务培训和全体队员日常培训。
2、教育培训学习内容。主要是学习政治理论、安全法律法规等其他知识。
3、教育培训的时间。新安全生产执法人员上岗前不少于半个月的教育培训;大队队员每年一次为期10天的集训。
4、参加教育培训人员的待遇(1)、队员参加学习要与其任用、提拔、升级、转岗结合起来,实行优胜劣汰,经培训为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
(2)、参加学习培训期间,一切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与在工作岗位上的队员一样。
5、执法大队队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由区局宣传教育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
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
1、局成立党组学习中心组。人员构成为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党办、局办负责同志。
2、要制定学习计划,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2天,全年不少于25天;
3、要搞好学习记录和考勤登记,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一旦缺席,要进行补学。
4、中心组学习以专题学习为主,每名成员都要建立学习笔记。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同工作、调研和决策相结合。
5、每名领导每年至少要写出一篇对自己分管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
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为建立安全事故与伤害预防管理长效机制,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与伤害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障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在每年的重点时期(夏季:防雷电、防汛;冬季:防火、防冻)和重大节日(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节)期间应开展有关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2、宣传培训内容包括宣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家居、消防、交通、老年人、儿童及学校、社会治安等实用安全知识,大力倡导安全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的浓厚氛围。
3、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通过宣传橱窗、知识讲座、发放安全宣传品、横幅海报、宣传栏、横幅标语、印发安全知识传单、发放安全知识手册、张贴安全温馨提示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
4、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月”等专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5、各类宣传教育工作要及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包括文本资料、影像资料和电子资料),做到有计划,有记录,及时归档。
会议制度
1、全体人员会议由分管领导主持,大队全体人员参加,大队负责做会议记录。一般每周召开一次。
2、会议主要内容
(1)传达、学习、落实上级有关重要指示、文件以及局长办公会议精神、研究决定的有关事项。
(2)大队汇报前期工作完成情况和近期工作安排,布臵下一阶段工作计划。(3)研究大队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4)其它需要研究部署的工作。
3、会议纪律
(1)未经队长批准,不得无故不到会,否则按旷工处理。
(2)会议期间未经批准不得中途退场,不得喧哗、议论、打瞌睡。
(3)会议要求严肃认真,认真做好会议笔记,会后写出会议纪要,上报局办公室。
(1)严守组织纪律,不得泄漏需要保密的事项。
4、召开会议必须使用专用记录本,注意保存和归档。
党组会议制度
一、党组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特殊需要可临时召开。
二、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确定和主持。
三、党组会议由党组成员参加,必要时可吸收有关同志列席会议。会议须有党组成员半数以上到会方能举行。决定班干部任免不得采用非会议形式,正式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组成员到会方能讨论决定。
四、会议在决定问题时,应经充分讨论后做出决定,如对需要决定的重要问题产生意见分歧,一般应缓议,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和交换意见后再作决定。必须决定时,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表决。党组成员不能出席会议或对会议议题有意见和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五、每次党组会议均作会议记录,记录经会议主持人签字后存永久档案。
六、党组会议讨论的情况和决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不需要向外传达的,要严格保密,需传达贯彻的,可由分管的党组成员或党组指定专人按工作程序进行。
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
一、民主生活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可以增加。全体党组成员参加,必要时可吸收部分机关党小组成员和科级干部列席参加。
二、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要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广泛征求党内外、机关内外、班子成员意见,选准生活会主题,然后同党组成员打招呼,使大家做好充分准备,要求有书面发言提纲。
三、党组民主生活会议题及召开时间确定后要向市直机关工委、市委组织部成员招呼,请他们派人参加指导。
四、生活会上要求党组成员认真学习和对照《党章》和《准则》检查自己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互相帮助、增进团结、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高班子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目的。
五、民主生活会由党组书记主持,要认真做好记录。会后要形成会议纪要上报有关部门,同时要通过一定渠道和形式向全体党员和班干部通报生活会情况,以便党内外监督和检查。
局务会议制度
一、局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二、局务会议由局长、副局长和各科(室)科长出席。会议由局长或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决定和部署全局的重要工作;
(二)讨论制定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及措施;
(三)通报全区安全生产形势;
(四)讨论其他需由局务会议讨论的事项;
三、局务会议的议题由局长确定,或由办公室会同有关科室提出初步意见,报局长确定。
四、办公室负责会议记录。
局长办公会议制度
一、局长办公会议每周召开一次,根据日常工作需要可临时召开。
二、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副局长和各科(室)科长出席。会议由局长或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部署全局的重点工作;
(二)传达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精神和上级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意见;
(三)研究讨论区政府交办的事项和需报请区政府决定的重大事项;
(四)审议重要会议的工作报告和需要提交会议讨论的重要文件;
(五)分析全区安全生产形势;
(六)研究、讨论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及批复意见;
(七)讨论各科请示的重要事项和需要提交局长决定的其它事项。
三、各科室提交到局长办公会议的工作计划,要形成书面材料,并报局长、分管局长和办公室,最后由综合科负责整理存档。
四、办公室负责会议记录,并对会议决定的事项负责催办、检查和反馈。
物资器材管理制度
一、人人都要自觉爱护统一配臵的办公桌椅、文件橱、微机、打印机、传真机、饮水机、电话等,做到不人为损坏、不丢失。
二、微机、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设施,由内勤人员负责,不得对外及个人私用。
三、微机、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等物资器材必须按程序操作,并定期保养、检修和维护。上述设备出现故障不得盲目操作与拆修,由局办公室负责联系维修。
四、检查仪器设备装备统一保管,由相对固定人员使用,搞好维护保养,人为损坏或丢失要按原价赔偿。
五、检查设备外借使用时,由大队长批准,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外借。
限时办案制度
一、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期限
1、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2、从立案进行事故调查之日起3日内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鉴定、检验、检测等特殊情况例外)。
3、第四至七个工作日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第八个工作日,事故报告先后由大队负责人、法制科、分管局长负责审查。
5、事故调查组会议讨论通过后,立即制定行政处罚告知书,当事人需要听证的,三日内向法制科提出申请,法制科应立即通知大队并组织实施。
6、如果当时人不要求听证,自告知书领取之日起,3日后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7、政处罚决定书下达之日起,15日内上缴罚款,逾期按罚款总额3%收缴滞纳金。
8、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90日内,特殊情况180日内拒不执行或部分不执行的,办案人员将案卷移交法制科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简易程序及一般程序处理期限
1、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经大队负责人口头批准后实施,并于实施之日起5日内报荣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一般程序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办理完毕,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的,经局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90日,特殊情况经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延长至180日。
3、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之日起,15日内上缴罚款,逾期按罚款总额3%收缴滞纳金。
4、当事人对下达的行政处罚拒不执行或执行不彻底的,办案人员将案卷移交法制科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制度
一、执法文书档案实行一企一档,立案查处的案件要一案一卷;现场处罚案件一般一案一卷,对在同一时间同一现场办理的同类案件,经领导批准可数案一卷。
二、各中队确定一名档案管理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形成的执法文书以及其他资料于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归档,并建立登记台账。
四、案卷由案件承办中队负责整理立卷,于结案后15日内交档;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审查归档并建立登记台账。
五、案卷字迹工整、清晰、装订规范、整齐。
六、案卷立卷归档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抽取、涂改和销毁案卷材料。未经大队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阅案卷。
七、档案到期需要销毁时,由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申请,列明清单,报领导批准后,由2人以上监督销毁。
八、大队每季度组织档案管理情况检查,发现问题,落实责任,认真整改。
安监局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有效地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正确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责任追究的范围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错案责任追究,主要指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有下列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之一,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实施责任追究:
(一)超越、滥用法定职权的;
(二)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适用依据错误的;
(四)行政裁量明显不当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的;
(六)其他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
前款所称的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是指行政执法行为被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行政复议机关等有权机关的决定予以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生产经营单位、中介机构等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为,致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无法作出正确行政执法行为的;
(二)因有关行政执法依据规定不一致,致使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不当的;
(三)因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
(四)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或者不良后果被及时消除的;
(五)按照批准、备案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已经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
(六)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已经依法查处,因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指令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
(七)生产经营单位非法生产或者经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取缔或者关闭的;
(八)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九)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议的;
(十)依法不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二、承担责任的主体
第四条 承办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第五条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批擅自作出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按审核、批准的内容实施,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者承办人提出的意见错误,审核人、批准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以纠正,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审核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的正确意见,批准人批准该审核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四)审核人未报请批准人批准而擅自作出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五)审核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批准人作出错误决定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六)批准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审核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七)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第六条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指派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或者人员执法,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指派部门及其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七条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参与作出决定的其他负责人应当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擅自改变集体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八条 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作出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不能区分主、次责任人的,共同承担责任。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单独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机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个以上内设机构共同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有关内设机构共同承担责任。
第九条 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会签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主办机构提供的有关事实、证据不真实、不准确或者不完整,会签机构通过审查能够提出正确意见但没有提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主要责任,会签机构承担次要责任;
(二)主办机构没有采纳会签机构提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责任。
第十条 因执行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指示、批复,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作出指示、批复的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责任。
因请示、报告单位隐瞒事实或者未完整提供真实情况等原因,致使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错误指示、批复的,由请示、报告单位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 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其不当或者违法责任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
第十二条 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改变、撤销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有关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本章规定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三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区分并承担责任。
三、责任追究的方式与适用
第十四条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责令限期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批评教育;
(二)离岗培训;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五)调离执法岗位;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十五条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时候,应当根据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有关规定决定。
第十六条 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轻、危害较小的,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或者离岗培训,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重、危害较大的,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调离执法岗位或者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十七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在行政执法考核评议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离岗培训、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十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执法人员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行政赔偿费用。
第十九条 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辞退处理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所规定的职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三)积极配合责任追究,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四)依法可以从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因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干扰、阻碍责任追究的
(四)对检举人、控告人、申诉人和实施责任追究的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的;
(六)依法应当从重追究责任的其他情形。
四、责任追究的机关与程序
第二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追究;所属内设机构和其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由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追究。
第二十四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进行责任追究,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自行政执法行为被确认违法、不当之日起15日内,将有关当事人的情况书面通报本部门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
(二)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自收到法制工作机构通报或者直接收到有关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举报之日起60日内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报本部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三)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自责任追究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落实决定事项。
法律法规对责任追究的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责任追究应当制作《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由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草拟,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决定。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写明责任追究的事实、依据、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离岗培训和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的,还应当写明培训和暂扣的期限等。
第二十六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前,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追究责任的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送到当事人,以及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和内设机构。责任追究决定作出后,作出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派人与当事人谈话,做好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当事人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公务员法》等规定申请复核和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六条 对当事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应当作为其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责任追究的有关材料记入当事人个人档案。
行政执法回避制度
一、行政执法人员是办理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二、行政执法人员在办案中发现当事人与自己或自己的近亲属有利害关系时,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三、当事人认为行政执法人员或者其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有权提出执法回避申请。
四、行政执法人员的回避,由中队负责人决定。中队长的回避,由大队负责人决定。回避决定作出之前,具体承办案件的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擅自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五、被通知执法回避的人员不得干预其他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
六、执法回避应当排除各种法外因素的干预和影响,保证行政执法的顺利进行。
重大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
1、较大、重大案件合议应遵循合法、及时、公正、公平和便民的原则,由局办公会对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得出处理意见。
2、合议领导小组组成:局领导、执法大队大队长组成。
3、较大、重大案件范围:(1)采取一般程序的案件;(2)影响较大或案件关系复杂的案件;(3)超过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的案件;(4)其他。
4、局长办公会对较大、重大案件的合议程序是:
(1)听取办案执法人员的汇报;(2)向办案执法人员提出询问;(3)进行讨论和研究;(4)决定合议结果。
5、合议后将合议结果通知执法大队,由执法大队具体实施。
6、合议人员实行回避制,凡是与案件当事人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应主动申请回避。
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
计算机安全保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
二、工作人员要熟悉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计算机安全保密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
三、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讯中泄露本单位秘密,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本单位秘密,不准通过其他方式传递本单位秘密。
四、涉密机器要配备必要的保密措施,尽量采用成熟的、经有关部门认可的综合技术防范手段。
计算机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各项工作的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
二、计算机所用软盘、U盘由单位统一提供,其它软盘、U盘不准进入机房,严禁在计算机上玩游戏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三、要保持设备的整洁,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系单位贵重财产和精密设备,由专人负责,为确保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二、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相关物品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确保机器的正常运作。
三、非本单位人员未经计算机管理人员批准不得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四、对计算机及其外设应当定期检查,定期保养,保证计算机运行安全可靠。
五、定期进行防病毒、查毒工作,做好重要数据备份工作。
六、禁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不得利用本单位计算机炒股、玩游戏、聊天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七、妥善保管软硬件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
八、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与计算机管理人员联系,非专业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
九、请电脑公司专业人员对计算机及外设进行维修时,应有人自始至终地陪同。
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增强安全意识,应协同有关人员定期检查各种用电设备和门窗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电、防雷,防水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廉政建设制度
一、必须勤政守纪,严格遵守工作考勤制度,按时上下班,有事须按规定请假,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二、必须认真学习,掌握业务知识,按岗位职责的要求,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坚持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自觉履行职责,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三、必须爱岗敬业,严格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岗位工作守则,遵纪守法,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四、安监执法人员在安全执法监察中,必须严格遵守“九不准”的工作纪律。“九不准”的具体内容包括:不准以任何理由违反规定收取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礼品,严禁借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不准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及由监管监察对象支付费用的娱乐、健身、旅游等活动,严禁参加任何形式的赌博;不准以任何形式从事安全生产评价及其他中介活动,或收取中介机构提供的钱物;不准违反规定向监管监察对象集资、摊派、拉赞助、推销产品、索要钱物、接受馈赠或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谋取私利;不准到被监管监察单位报销应由本单位或个人支付的费用;不准滥施行政处罚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不准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私自处理、留臵罚没财产;不准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或对监管监察对象故意刁难和打击报复;不准在企业入股“分红”或提供有偿技术咨询服务。
五、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和监管服务对象监督。
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手段, 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医院中得到应用。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管理, 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更新医院经营管理理念, 增进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有效地控制支出, 节能减耗, 降低医疗运营成本, 从而增强医院生存和竞争能力。在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 深化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大势所趋, 具有必要性、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 全成本核算管理是适应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形势的客观需要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2]11号) 和《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 (卫医管发[2012]53号) 的文件精神, 公立医院改革需要破除以药补医的弊端,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将公立医院的收入补偿渠道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转变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同时发挥医保的补偿和控费作用;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 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 合理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 体现医疗服务的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这也就意味着公立医院单纯依靠拼设备、拼床位、拼消耗和药品差价来增加创收, 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 医疗机构需要主动控制成本, 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群众医疗负担, 推进医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 全成本核算管理是保证医院完成既定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 从会计工作上是由预算会计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转变;从会计制度上, 是收付实现制向责权发生制的根本变革。医院发展战略目标规定了医院的效益指标及成本控制目标, 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对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 通过医疗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成本与成本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 找出差异, 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所以, 全成本核算管理是保证医院完成既定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 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增加医院成本分配的精确性
全面成本管理运用成本动因分析进行作业成本计算, 以便更精确地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传统医院的成本核算只是进行院级成本核算和科室成本核算。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提出了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的基础和最底层基本的成本核算单元, 它的设计详细程度和性能直接关系到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质量。项目成本以科室全成本核算结果为基础把科室的全成本按照资源动因分配到科室的作业中, 形成科室作业成本。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 不断改进作业方式, 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 医院就能够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四) 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医疗服务价格确定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改的深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医疗项目及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 促使医疗服务费用不断增长。在迅速增长的医疗费用中, 其价格确定的合理性、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是进行准确的医疗全成本核算与管理。只有统一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并运用统一的成本控制理论与核算方法, 才能得出社会平均成本, 并以此作为核定价格的基础。
(五) 全面成本核算管理注重过程的控制, 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全面成本管理, 通过医院医疗服务全过程的管理, 改变仅重视实际成本和诊疗成本的片面性, 而要从医院、科室、专业组各个层次, 诊疗、技术、经营、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成本管理, 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医院运营成本,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实现医疗服务全方位的控制。全成本管理通过对收入成本水平的效益分析, 将医院、科室、员工的考核及奖励分配与医院成本管理结合起来,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利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 提高医院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途径与方法
要实现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制定完善的全成本核算制度, 加强绩效考核
明确建立医院成本核算组织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全成本核算制度包括医院成本费用的构成、分类标准,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划分标准、间接成本的分摊办法、控制成本费用的策略等。医院在建立完善的经济核算系统的基础上, 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 把成本目标层层分解, 落实到每一个成本责任中心与个人并进行考核, 与科室和个人的绩效挂钩, 形成医院全成本管理体系。医院经营管理依托成本核算, 可以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 实现量化综合目标考核, 更加科学有效地实现对科室的管理。
(二) 合理进行成本分类,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医院成本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经营层次分为医院总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按成本与服务量的关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和成本;按成本核算的程序和责任可分为直接成本 (可控成本) 和间接成本 (不可控成本) ;按成本与管理职能的联系分为经营成本、机会成本和社会成本。不同的成本, 应根据其不同的成本习性来分析掌握其控制管理的重点, 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方式, 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医疗成本应包含治愈病人, 满足患者需要所支出的全部医疗药品和管理费用。科室成本核算是医院总成本核算的细分, 也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的基础, 因此进行全成本核算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科室成本核算。
(三) 构建科室成本核算基本框架, 合理归集与分配成本费用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科室成本核算采取四级分摊的核算方法, 因此可以将医院科室划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四类科室。医院对这四类科室进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都要反映到体现最终医疗成果的临床服务类科室, 为了满足全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需要, 在科室下面还可以进行核算单元的细分。根据院级成本核算的结果, 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 进行各科室、核算单元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由于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要分摊到直接成本科室, 这样也必然促使间接成本科室提高工作效率, 努力降低成本消耗, 为直接成本科室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属于医院基础建设、公共支出部分, 属于科室不能控制、无法准确核算的部分, 列入院级支出, 确保科级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准确。
(四) 建立成本控制的组织保证系统, 完善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属于组织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成本发生在医院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成本控制也将贯穿经营始终。财务人员是成本控制的主体, 但成本控制的主体还应该包括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部门管理人员, 更重要的是还包括医院广大职工, 成本控制具有全员性。影响成本的各项要素、各项动因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实施成本控制必须控制组织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因此医院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应该按照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次划分。医院应完善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记录和凭证, 制定消耗定额和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等制度以及内部结算制度, 落实买单科室及人员, 实现成本计入承责科室的目标。
(五) 进行成本预测分析, 降低未来成本, 提高成本决策水平
成本预测可以分析和预见各种因素对医院成本形成过程的影响程度, 通过成本预测, 医院管理者可以提高自觉性, 减少盲目性, 降低未来不合理、不经济成本, 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 合理进行成本预测分析, 可降低未来成本, 提高成本决策水平。根据预测的内容和期限不同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主要有定量预测法和定性分析法;根据不同的成本分类制定医院的各项成本计划预测指标。医院成本决策应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对影响成本决策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权衡利弊, 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目标成本方案。医院收费价格政策的制订、长期投资政策的制订、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政策的制订, 都需要进行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质量的高低对医院的经营有较大的影响。
(六) 加强医院成本执行情况分析, 促进成本水平不断降低
医院可以通过成本分析, 检查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原因, 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成本分析对改善财务管理、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成本信息, 也是医院实行成本目标管理和分级归口管理的基础。医院成本分析的方向: (1)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较分析, 一方面可以帮助医院找出差距, 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反映由于医疗服务中的不合理因素给社会增加的经济负担。 (2) 成本与收费的比较分析, 可以为评价医院医疗服务的效益, 制订合理收费标准, 理顺医院补偿机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医疗成本内部构成分析, 可以找到总成本的影响因素, 通过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小, 对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深化需要关注的问题
医院在深化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关注以下问题:
(一) 切实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成本管理
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 客观上可能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度节约而影响服务质量。为此必须以综合绩效考评为指引, 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只有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提高病人满意度才能有效预防医疗风险成本的发生。医院要成立医疗、护理、医技、药事、纪检等考核组, 定期对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 各科室业务数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科研立项、教学带教、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人才梯队的建设以及各科室的资产保值增值率都要符合医院规定标准, 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 从而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 降低成本实现医院价值的最大化。
(二) 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应与医院其他管理措施相衔接
随着医改方案的出台, 医院经营管理迫切需要由宏观粗放型管理向微观精细化管理转变, 这为医院全成本核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医院全成本核算不是万能的管理手段, 它是一种长效机制, 不能解决医院或科室存在的所有问题。成本核算只有与医院的其他管理手段和措施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工作可以与医院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管理、薪酬管理等有机结合, 通过医疗成本核算, 实现对医院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经营分析等, 完善医院管理流程, 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三) 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应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当前多数医院开展成本核算主要用于奖金分配, 实行院、科二级核算与管理。在国家财政补助有限, 医疗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 客观上促使科室开展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同时容易导致不合理用药和不必要检查、治疗等短期和过度医疗行为的发生, 既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也造成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浪费。为此, 医院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来增加医院总价值, 另一方面要降低患者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支出, 使患者获得更大的利益。医院应通过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自我成本控制, 降低医疗费用, 在社会效益优先的情况下增加医院经济效益。
(四) 切实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与病种成本核算
长期以来, 我国医院都是实行按医疗项目收费制度, 以医疗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 可以为制定医疗收费标准和调整医疗补偿机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新的医疗项目, 大型仪器诊疗项目的收费就是基于项目成本核算基础上的, 在收费标准一定的情况下, 科室会努力降低成本消耗, 增加收益。病种成本核算以病种为成本核算对象, 归集与分配费用, 计算出每一病种成本, 能够反映出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收益的高低, 也可以作为单病种收费的参考依据。医院可以将核算出的病种成本与该病种的历史平均成本和行业先进的成本水平相比较, 就可以找出差距, 完善临床路径的选择, 有效地控制成本。
(五) 正确处理好全成本核算管理与医疗技术创新提高的关系
医院技术水平是医院综合实力的反映, 新技术的发明、创新与应用,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又会节约成本费用。因此对于新技术的创新和提高需要有成本的观念, 加强成本分析, 把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结合起来,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加以评价, 从而通过改进技术来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四、某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实践
在上级单位领导和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 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 某医院在近几年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 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 成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组织机构
为保证某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医院成立全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 院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 成员由财务中心、后勤部、设备部、医务部、护理部、信息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全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财务中心, 负责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财务中心设置成本会计岗位, 医院各成本核算单元设置一名兼职或专职成本核算员具体负责成本核算工作。
(二) 细分医院成本核算单元
医院原有按大科室统一核算的模式不能体现科室间的收支关系, 不能充分调动科室增收节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影响效益的提高。为达到准确核算、精细管理的目标, 面向医院未来发展的需要, 最终核算科室划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四类科室, 临床服务类科室按照专业和责任中心、医技类科室按照医疗技术服务项目、医辅类科室按照医疗辅助服务项目、行政后勤类科室按照职能分别细分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单元。
(三) 进行清产核资, 核实核算单元面积
某医院通过清产核资, 摸清了医院的固定资产家底, 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获得了医院固定资产净值信息, 并将固定资产划分为财政拨款和科教基金购入与非财政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 仅对非财政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折旧计入成本, 保证了成本核算的数据和医院会计系统的数据的对接和一致, 通过清产核资使医院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 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效益。通过对医院核算单元面积的核实, 准确进行相关成本费用的计算与分摊, 与收入情况对比分析, 有利于医院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 加强医用耗材及药品的控制管理
通过选择质优价廉的耗材, 降低科室的运营成本。制定各科材料支出定额并严格考核。医院每月对各临床科室制定材料消耗预算, 加强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 每月科室实际耗用的材料比例超过医院下达的计划的, 超计划10%的部分从科室奖金中扣除。但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等特殊情况引起材料超比的, 不扣科室奖金。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的有关规定, 从严控制各临床科室的药品比例, 减轻患者的负担。采取超计划重扣、节约不奖的控制措施。科室药品比未超过医院下达计划的, 不扣科室奖金;超过医院下达计划的部分, 扣科室奖金和医生的绩效。
(五) 规范管理费用的预算、审批、报销、分析考核流程
管理费用预算是某医院成本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做好管理费用各项目及总额的预算, 制定管理费用控制目标来做好管理费用事前控制, 采取预算控制法、审批控制法、归口分级管理法、定额控制法来进行管理费用的事中控制, 通过成本分析和考核评价来进行管理费用的事后控制, 充分发挥医院财务部门在费用预算、费用定额和费用审批及成本分析、考核中的综合管理作用, 充分调动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降低费用支出, 完成费用目标的积极性。
(六) 明确医院招投标管理流程, 加强对基建资金的管理
目前某医院正处于规模扩张时期, 医院对建造、购置的实物资产, 一律走招投标程序进行管理, 严格压缩设备采购成本和工程造价;对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质量强化管理, 杜绝验收后的大量维修成本;重视对设备物资采购合同内容的合理性管理, 明确后期维修成本承担的责任, 预防承担不良成本。通过集中采购控制, 降低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采购成本。通过现金流控制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也合理解决了基本建设的投资的资金需求。
(七)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实现成本管理手段新突破
某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 逐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结构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实现了门诊患者就诊和住院患者就诊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由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MIS) 向临床信息系统 (CIS)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发展, 使病人信息共享, 提高了医疗管理水平, 降低了运行成本, 提升了病人满意度, 医患关系也更加和谐;同时更新了医院成本核算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实现了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等HIS软件的对接, 形成数据共享的完整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总之, 通过近几年的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实施, 某医院在增加收入, 提高卫生资源使用率, 调整成本结构, 降低与控制医疗成本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2年门诊人数与出院人数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其中出院人数增长14.52%, 病床使用率达112.90%, 同比增长12.50%,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上年缩短0.65天, 医疗收入比上年增长24.00%;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减轻了病人负担, 医疗成本同比增长15.17%, 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同比增长3.29%;有效地控制了管理费用的快速增长,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0.48%, 其中水电燃料费同比增长8.67%, 招待费同比下降13.05%, 实现了以较少的耗费取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聂素滨、张卫东、杨捷等:《医院管理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金玲:《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3]郭静、沈红:《对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探讨》, 《价值工程》2009年第10期。
[4]张仁华、王辰、周燕颖、史翠梅:《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及管理效果》, 《卫生软科学》2005年第19期。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95-02
摘要:
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全方位的医院管理对行政管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医院行政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其新的特点及其规律,大力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以確保医院的健康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行政管理;医院管理
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全方位的医院管理对行政管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医院行政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其新的特点及其规律,大力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以确保医院的健康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那么,如何加强医院行政管理呢?笔者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1 “尊重”、“激励”是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最佳途径
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是一种事无巨细的“干预式”管理模式,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对下级进行指挥,所以压抑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对象过于被动,管理方法过于机械。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务人员在素质、心理、技术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行政管理工作者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集权的、多层次的、经验型的管理方法不再完全适用。因此,行政管理工作者必须以全新的思维、全方位的角度,切实做好有针对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为提高医院的整体素质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认为,其最佳途径是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对人的理解和尊重,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简单地说“尊重”、“激励”是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最佳途径。
1.1“尊重”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尊重医护人员在工作上、生活上和情感上的合理需要,尊重医护人员的人格和权利,用柔性手段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各种矛盾,从而更好地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谈心、走访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世界,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宽容的前提下,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严格落实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和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
1.2“激励”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全院医护人员工作的活力。在实施过程中:(1)要打破静态考核模式,实行动态考核,把考事和考人结合起来;(2)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切合医院实际的《工作质量标准实施细则》,依据《实施细则》量化管理,增强考核的实效性;(3)抓好典型培养力度,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医院行政管理论文,让医护人员学有榜样。努力营造“学典型、比典型、赶典型”的浓厚氛围,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医院建设全局工作的开展。
“尊重”“激励”的行政管理措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人的因素,创造了一个规范化制度下的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满足了人们对精神和物质上的越来越高的追求,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但激发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而且也极大地释放了医护人员在工作上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加了管理的效益。在管理实践中,既要防止和克服轻制度、重人情、轻管理、重和气的思想;又要避免情绪化、极端化、片面化、绝对化“,小事弄大,大事弄炸”的现象。因此,在行政管理当中,要切实搞好思想统一,提高思想觉悟;切实发挥好各级各类人员的作用、协调好各类关系;切实把握好情与理的度,日常管理要有理性,危机管理要有理智,冲突管理要立足于理解,管理过程要顺理成章,管理行为要合情合理,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
2正确实施奖罚措施的对策
奖励与惩罚是管理人员全面落实目标管理,完成医院内各项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医护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有力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因此,医院管理者在使用奖罚措施的方法上,必须力求公平、公正的心理;以充分发挥奖罚的管理效能。
2.1必须坚持奖罚原则
2.1.1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正确实施和操作奖罚的基础,是充分发挥其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前提,要把实事求是原则始终贯穿到奖罚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1.2民主公开的原则。奖惩必须公开进行,增加其透明度,且评出的先进能与管理者、职工心理相容,达到奖励先进,带动一般的目的,必要时应登报、广播、上宜传专栏,以扩大教育面。
2.1.3积极稳妥的原则。实施奖励措施,应采取群众评选,领导培养的办法,既要积极主动,大胆操作,又要核准查实,慎重进行,确保达到奖罚一个、震动一片、促进全面的效果。
2.1.4全面衡量,轻重相应的原则。要认真看待奖罚措施的典型性、严肃性,奖罚的对象必须是正反两方面的突出典型,且还须根据其工作成绩的大小与造成的不良后果的程度,决定奖罚的方式,偏轻或偏重都将发挥不了奖罚应有的效果。
2.1.5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正面的典型是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能达到示范作用。在奖励时,应摆正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关系,坚持政治上与生活上关心并举,注重净化激励意识,优化激励环境,强化精神支柱的作用。
2.2制定科学的奖励标准。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只有标准科学、合理,奖励才能以功论赏,按绩给奖,具体应包涵以下几个方面:
2.2.1奖罚标准应有较高的效价。
在制定奖励标准时应能够让职工明确:达到奖励标准所获得的奖励,是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所产生的效价,并能使其发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对完成目标责任强大的吸引力,如果达到目标后,收效甚微,这个标准就不能吸引和鼓励大家为之奋斗。
2.2. 2奖罚标准必须明确具体。
医院行政管理制度及行政人员工作职责
第一章
医院行政管理制度
第一节
行政管理工作制度
一、院办公室工作制度
(一)安排各种行政会议,负责会议记录及文件、报告、计划、总结等文字的起草,负责会议纪要、决议的印发,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及时向院长汇报,协助院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工作,沟通职能科室的联系。
(二)做好来访、参观人员的接待工作,做到安排周密、妥当、热情。
(三)做好全院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存档工作,执行保密制度。
(四)加强对全院行政后勤事务的管理及全院职工的考勤,适时安排医院节假日期间行政后勤值班工作。
(五)完成院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并随时汇报。
(六)认真执行和检查医院工作人员的劳动纪律,劳动工资和劳保待遇。统计工作人员出勤情况,及时汇总并向财务部反馈,为工薪发放提供依据。
(七)抓好经常性纪律教育和检查,按有关规定对员工实施奖惩工作。
(八)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医院建设需要,办理医院工作人员的聘用和辞退相关手续。
(九)负责管理人事档案,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各类人员的工作表现及相关数据。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制度
为加强医院的科学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树立病人第一的思想,特制定医德医风建设措施如下:
(一)制定医德医风建设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和个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定期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医德规范,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并注意抓典型,以点带面。
(三)大力提倡四种精神,即主人翁精神、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及团结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
(四)抓典型树新风,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全院职工争创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三、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一)职工必须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二)各科或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考勤工作,并按规定要求将当月考勤表及各类假条送交人事部。
(三)职工请假二天以内者,由科室负责人批准。超过二天者由主管院长批准,科主任、护士长请假,须经主管院长批准。
(四)对无故迟到,早退人员要批评教育,并按规定扣发工薪或绩效工资。对旷工者视情节予以严肃处理直至除名。
四、财务制度
(一)预算编制按照事业发展计划,采取院领导、财务科、业务部门相结合的办法。由财务科拟定医院预算,经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报主管部门批准后,由财务科统一掌握执行。
(二)收支预算要参考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对预算的预测编制。支出要量入为山,略有结余。
(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和手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四)购置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报院领导审批,方可购买和实施。
(五)在院长统一领导下,各项支出由财务科统一安排,掌握使用,根据批准的预算,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按制度规定及定额标准,实行指标控制。
(六)药品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合理核定药库和药房储备资金。
(七)卫生材料和其它材料按照“计划采购、定量定额供应”的管理办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购买。
(八)凡固定资产、办公用品、药品、卫生材料等财产物资的购买,必须办理入库,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以购列支。
(九)本规定未尽事宜,按有关制度规定执行。
五、后勤管理制度
(一)负责药品医疗器材以外的物资管理和供应工作,经常教育全体后勤人员树立为医疗服务,为患者服务,为全院职工服务的思想、坚持下送、下收、下修,以保证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负责院内零小基建维修,按要求组织施工按期落实。
(三)各种被服、劳保用品管理按有关规定办理,超出范围不予发放。
(四)安排车辆季年检工作,督促、检查、落实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保证车辆完好,正常使用。
(五)到库房领取各种物资一律凭《温江佳人妇科医院物品申请单》请领。
(六)各科室必须制定各种物品的请领计划,详细填写领取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途,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审签后于每周二或周五下午到库房领取。
六、社会监督制度
(一)医院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意见箱,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二)建立医院领导与所在社区联系制度,听取和了解所在地区群众的反映和意见。
(三)聘请院外监督员,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医院工作和建设发展情况,征求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不定期向病人发放“征求意见卡”进行满意度调查。
(五)医院实施必要的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1、上岗人员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姓名、科室、职称、职务及统一编号的胸卡。
2、公开张贴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3、公开主要检查、治疗、手术、住院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开常用药品价格。
4、公开张贴致病人及家属的公开信,阐明医院服务宗旨,明确优质服务的有关规定。
七、汽车司机管理制度
(一)救护车限于接送危重患者和与医疗有直接关系的任务(如取血、抢救药品和接送会诊或抢救病人的外院医生),由院办开具出车通知。
(二)汽车司机应坚守岗位随叫随到,接到任务后5分钟内出车,司机负责准备足够的燃料,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三)凡应收费的用车,由财务按规定标准收费后,司机根据收费单据方能出车。
(四)小车用以接送会诊医生或外请教学时须经院长(院办)批准同意后方可使用。
(五)汽车司机认真执行车辆保养、检修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状态,认真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六)各类车辆非领导批准严禁私用,严禁改变行车路线。
第二节
行政部门各科工作职责
一、院长职责
(一)全面领导医院工作,包括医疗、经营、人事、财务、后勤等。
(二)领导制定医院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工作计划,按期布置、检查、总结工作。
(三)负责领导、检查医院重要科研计划的拟定和开展情况,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利引进。
(四)经常督促检查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领导、检查督促、财务收入开支、审查预决算,对开支较大的物资采购计划要严格审查把关,关心职工生活,创造条件,改善生活和福利设施。
(六)及时研究处理职工及人民群众对医院工作的意见。
二、业务副院长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分管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等科室工作。
(二)督促检查医疗制度、医护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三)深入科室,了解和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情况,必要时领导重危病人的会诊、抢救工作,定期分析医疗指标,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四)负责医疗业务信息及病案统计工作。
(五)负责领导全院的医疗科学研究工作,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六)组织检查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转诊、会诊、疫情报告及医疗预防和卫生宣教工作。
三、院办公室主任职责
(一)在院长、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秘书、行政管理工作。
(二)安排各种行政会议,做好会议记录,负责综合医院的工作计划,总结及草拟有关文件,并负责督促其贯彻执行。
(三)负责领导行政文件的收发登记,转递传阅、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
(四)负责本室人员的业务学习。领导有关人员作好印鉴、打字、外勤、通讯联络、人民群众来访处理、参观及来宾的接待等工作。
四、医务科科长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院的医疗、预防工作。
(二)拟订有关业务计划,经院长、副院长批准后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三)深入各科室,了解和掌握情况,组织重大抢救和院外会诊,督促各种制度和常规的执行,定期检查,采取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四)对重大医疗差错或事故进行调查,及时向院长、副院长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请院外专家鉴定。
(五)负责全院医疗技术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协助院办公室做好卫生人员的调配奖惩工作。
(六)组织科室之间协作、改进门诊及病房工作,督促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管理制度。
五、护理部主任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面护理工作,拟定全院护理工作计划,经院长、副院长审批后实施,并检查护理工作质量,按期总结汇报。
(二)负责拟定和组织修改全院护理常规,并严格督促执行,检查指导各科室做好基础护理和执行分级护理工作。
(三)深入科室,对抢救危重病员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掌握全院护理人员工作、思想、学习情况,负责院内护理人员的调配,并向院长或人事部提出护理人员奖惩意见。
(五)负责拟定护士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训练,定期对护理进行业务技术考核。
(六)检查、指导门诊、病房、手术室、治疗室、输液室管理,使之逐步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督促检查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提出具体监控办法。
(七)监管全院院感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对临床科室的院感管理和无菌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六、医疗保险科工作职责
(一)、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院医保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计划并及时汇报和进行总结;
(二)、检查临床各科医保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医保病人的医疗收费,严格按照目录规定的医疗收费标准执行;
(三)、掌握和了解医保病人的入院、出院标准,对医保病人的转诊、转院条件进行审核;
(四)、负责医保政策的宣传和解释;
(五)、负责和医保中心进行门诊费用核对;
(六)、负责将病人在医院发生的费用按相关规定草算或直算;
(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掌握核算办法、核算比例及不予补偿及自付项目的范围,熟悉实施方案和各项制度;
(八)、对待门诊病员做到礼貌、热情服务。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九)、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财务科长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负责财务督促和管理,努力使财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季度的业务收支预算,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根据医疗收费标准,积极合理地组织业务收入,做到不漏收、不多收,对收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五)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认真贯彻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组织财会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贯彻新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及时修订科内人员职责考核制度。
(六)督促按时清理债权债务,防止拖欠,严格控制呆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并按时报送有关部门。
(七)协助本院财物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核算制度,对医院财产物资管理进行经常监督、检查和指导,防止浪费和积压。
(八)经常向财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等进行检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八、后勤部主任职责
(一)在副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的后勤工作,教育职工树立后勤工作为医疗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坚持下送、下收、下修,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二)负责组织领导物资供应、后勤设备维修、水电、暖供应、房屋修缮、院容整顿等工作,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经常深入科室了解医疗及有关部门的需要,根据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制定工作计划,检查督促执行情况,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总结经验。
(四)定期组织后勤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一、院办公室工作制度
(一)安排各种行政会议,负责会议记录及文件、报告、计划、总结等文字的起草,负责会议纪要、决议的印发,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及时向院长汇报,协助院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工作,沟通职能科室的联系。
(二)做好来访、参观人员的接待工作,做到安排周密、妥当、热情。
(三)做好行政文件的收发、登记、编号、传阅、收回及保管工作,根据文件内容,提出贯彻意见。
(四)做好全院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存档工作,执行保密制度。
(五)及时处理信访工作,做到有登记、有结果、不积压、不拖延、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
(六)完成院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并随时汇报。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措施
为加强医院的科学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树立病人第一的思想,特制定医德医风建设措施如下:
(一)制定医德医风建设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和个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定期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医德规范,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并注意抓典型,以点带面。
(三)抓典型树新风,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全院职工争创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三、社会监督制度
(一)医院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意见箱,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二)医院实施必要的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l、上岗人员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姓名、科室、职称、职务及统一编号的胸卡。
2、公开张贴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3、公开常用药品价格。
4、公开张贴致病人及家属的公开信,阐明医院服务宗旨,明确优质服务的有关规定。
四、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一)职工必须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2目前医院行政管理中行政沟通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行政管理中,行政沟通工作的`开展还不是很顺利,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2.1行政沟通的渠道单一
在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常见的行政沟通方式便是上级向下级传达管理信息,而这种传达多延续传统做法,即召开会议,但是通过实践可知,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实属下下策;也有的医院进行了改革,变“召开会议”为“发放文件资料”模式[2],这种做法虽解决了召开会议占用工作时间的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新问题,也即下级部门不能很好的理解上级指示,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不仅没能提高沟通效率,反而降低了沟通的质量。
2.2行政沟通中信息丢失
基于医院部门的构成,信息在传输时也需层层递进,在这过程中,会影响信息的三性:(1)有效性。医院各部门的工作基本都属于杂而多的状态,即使有需要请示上级的问题,在漫长的信息传输时间中,批示结果也失去了时效价值;(2)真实性。信息在经过多次传递时,会出现失真情况,上级收到的信息往往经过了多层筛选,已失去了原始信息的本意;(3)完整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信息在到达上级部门时,会出现不完整的情况,导致上下级间信息不对称,继而因理解的偏差造成执行的偏差,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3解决医院行政沟通问题的对策
解决医院行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工作,有以下解决对策可供参考:
3.1对策之一:丰富行政沟通渠道
处于大数据信息时代,信息间的交流与传达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医院为提升竞争力,应该重视行政沟通,利用多样化的现代科学技术,丰富行政沟通渠道。例如可采用视频会议方式或是电话会议方式,亦或是在医院内部构建一个信息化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些方式,减少行政沟通中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提高时效性的同时,保持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为患者享受优质服务提供前提。
3.2对策之二:培养行政沟通技巧
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联系的重要渠道,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沟通,在工作中同样也不可缺少,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对方能理解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自己也能在聆听对方表达时理解对方的深意,是沟通技巧所要解决的问题,同理,医院中的行政沟通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方能提升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例如医院中上级在对下级传达任务时,要耐心细致,这样下级才更容易接受任务[3];下级也要学会如何聆听,以便在上级传达任务之时,得到上级的认可;医院部门与部门之间在沟通时也需平等友善,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
3.3对策之三: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医院先要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提高信息的公开化程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沟通中信息的失真现象,例如可利用医院的专用网站,更新医院的动态,公布新政策等。如此才能让行政沟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医院的正常运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4]。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行政沟通在医院行政管理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应针对行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在医院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保证各项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医院行政管理中行政沟通的作用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12):135+137.
[2]朱向荣.行政沟通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2):91.
[3]吕晋洪,荣建新.刍议行政沟通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8):5532-5533.
一、当前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 医院行政人员的工作职能及重要性并未获得充分的了解和认定。人们依然认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技术含量较低, 并不能像医生那样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样的错误认识导致医院行政人员在医院内部分配中长期处于不利状态, 其主要反映在行政人员的薪酬福利远远低于临床一线。除工资以外, 很多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并未根据岗位职能以及岗位业绩为指标, 在工资组成上大多数都是基本工资加上平均奖, 这样形成了“做多做少薪酬福利一样”的管理模式, 既没有奖勤, 也没有罚懒的规定。此外, 由于很多医院都是根据机关行政级别管理机制, 实施国家工资机制, 采取向医护人员倾斜的内部薪酬机制, 医院行政人员的发展受到制约, 例如:在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方面, 因受到医院核定编制数、岗位设置等因素制约, 职称晋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些制度上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二、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过程中, 通过长期的改革和努力, 逐渐构建了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机制, 每年根据卫生部门的工作重点进行更新, 所规定的指标, 无论是可以量化或不可以量化的指标, 均获得了各个科室和医院管理层的肯定。然而, 笔者走访调查了多家医院, 根据各个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制度以及取得的效果, 不难分析出, 大多数医院以前的绩效管理机制还存在很多不符合当前医院发展现状的地方, 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对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不重视也引起了医院文化的逐渐消失, 行政人员流动较大,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提供效果不明显。本文根据调查事实, 列出了目前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几点重要问题。
(一) 没有进行科学的岗位工作分析
众所周知, 岗位工作分析、薪酬机制、绩效管理制度是医院分配激励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缺一不可。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岗位工作分析有助于协助人力管理部门和管理层在明确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指标和目标时, 准确分析出每个岗位应该承担的角色, 这不仅有助于绩效指标更符合每个岗位, 并且能够防止指标和目标虽然分配到哪个岗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肩上, 然而由于其难以对指标产生直接的影响或难以控制指标的现象, 最终使得指标形同虚设现象的产生。
忽略对岗位分析必然会引起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诸多问题。由于岗位工作分析能够较好地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 并且最重要的是医院能够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在我国大多数医院中, 岗位工作分析还未被广泛关注, 岗位职责模糊。
根据走访调查各大医院得知, 很多医院并未对行政人员的岗位工资进行分析, 造成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笼统, 评估内容不足, 直接影响了对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 降低了管理的可执行性, 同时加大了考评者的主观随意性。医院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仅仅只占有10%~17%, 这明显是不符合常理的。
(二) 目标设置过于简单, 缺少针对性量化指标
对于医院来说, 医院发展的根本是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医院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这两点来说, 科学的考核指标都是难以考察的。对于服务质量来说, 根据某医院月度绩效考核表得知, 科室主任在月度绩效考核时普遍按照个人主观意识或为了科室内部和谐的考虑, 往往对科室行政人员的绩效评分都是综合责任分数。对于医院知名度的提升, 除了有人为努力的因素外, 还包括企业对于宣传这一块的投资力度和人员安排等, 将医院知名度作为考核标准同样是不科学的。
(三) 考核时间较长
相比于考核管理和年度履职考核来说, 考核时间过长, 考核管理人员难以清楚记得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真实考勤情况, 大多数都是直接上报全年全勤考核情况。年度履职考核的排名难以评定, 由于日常综合绩效考核得分相对平衡, 也缺乏具体的考核实施标准, 大多数都是使用民主推荐形式确定的, 逐渐形成了轮流坐庄的现象。分析年度履职考核数据可以明显看出, 除了优秀外, 全部人员均为合格。基于某种意义而言, 这两项考核已经失去了自身设置意义。
(四) 缺乏绩效反馈环节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绩效反馈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走访调查各大医院分析得知大多是医院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后都未与被考核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完全不知道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评定, 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改正工作, 打击了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热情, 也没有取得绩效管理的目标。
三、提高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 科学分析岗位工作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是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外显的行为表现, 这样的行为表现由很多因素引起。最深层次的因素为内在动力, 其次是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理念因素, 一个组织的理念、态度等决定了组织的决策、指令和目标被分解成各个工作单位的目标, 从而直接影响了组织的宗旨和战略。组织确定了每个工作单位的目标也决定了职位的职能。处于最外层的职位职能是直接影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的因素。所以, 要想在组织中进行绩效管理, 就需要对每个职位进行清晰的描述, 这就需要进行岗位工作分析。岗位工作分析即是把组织的每个职能合理地划分到每个职位上, 基于每个职位, 确定其工作目标或责任, 规定每个职位应该承担的各项职责与需要完成的任务, 并基于该职责和任务制定合理的绩效标准, 确定各个职位和组织内外其他单位和个人联系, 规定每个职位的权限, 明确职位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二) 改进评估方式, 规范考评实施方法
评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估目标的效果和考核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它需要具有强大的信效度, 并能够被绩效管理人员所认定, 因此必须要求实施程序和方法具有合理性和规范性, 这样才能为绩效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对于医院具体情况, 要求每个科室设置考评小组, 使用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评分方法, 对科室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各项指标进行评定, 增强了绩效管理的公正性。
(三) 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估周期
1.基于绩效评估对象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评估周期。绩效评估周期的确定, 其实质是在向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传递“医院能够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多长时间进行某项绩效改进”或“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具有多大的权限来确定怎样安排自己的工作进程”等很多关于工作分配时间的信息。若把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估周期时间定为一年,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进行绩效改进, 达到医院对他的职能规定。这样的绩效管理方式对提升工作绩效是十分不利的。医院中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估时间应该定位每半年一次, 一般行政管理人员最好设计为一个季度一次, 年末进行汇总。
2.基于评估内容的不同的, 选择不同的评估周期。评估的关键在于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业绩进行评估, 也是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评估, 最好是在每月或每个季度进行评估。关于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并不需要每个月或每季度进行评估, 一年一次最为合理。
3.高度重视平常的评估和记载。医院每天的运营都包含了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绩效, 绩效评估也必须是动态评定的。特别是在医院, 尤其是注重安全和高质量服务, 日常的评估十分重要。不能让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出现这样的想法, 评估是年终的事, 与日常工作评估无关紧要。必须引导行政人员知道, 年终评估结果是平时行为的积累。
(四) 构建绩效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主要指在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将信息的上达下传制度化, 通过具体的制度来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效的沟通在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要, 具体包括在绩效计划制定环节要全面收集医院管理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等信息, 在绩效辅导沟通和绩效考核阶段要将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要及时传达给各级医院行政管理人员, 并收集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意见及建议, 特别是在绩效结果应用和绩效目标提升阶段, 绩效管理体系的制定者与执行者, 绩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管理者之间, 被管理者之间都要加强沟通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除了将绩效管理整个过程相关的信息传达过程制度化以外, 还要使绩效管理的各有关方面正确认识有效的沟通对于绩效管理的建立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在管理循环中将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有力推手。对于医院来说,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还要注意建立普通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良好氛围, 促进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良性竞争, 将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重点由原来的个人业务量向团队业务量转变, 以削弱恶性竞争。除此之外, 以人为中心, 强调尊重人和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 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解和开发, 形成人本管理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 建立及时的绩效管理反馈机制
绩效管理体制不仅仅只是加强上级对下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而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从而完成企业总体目标的目标。所以, 绩效管理体制中还必须加强绩效反馈机制的建立, 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双向沟通活动, 使医院准确掌握到行政管理人员完成工作量是否达到所定的绩效目标、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实困难、行政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建议。领导者在沟通过程中查找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改正工作不足处, 从而进一步完善医院绩效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 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机制的完善改变了以前医院绩效考核的简单管理模式, 使得以前“看不见, 摸不着”的绩效考核成为了清晰可见、操作性强、客观公正的绩效管理。经过绩效管理体系的改变实现绩效管理目标, 改变了以前仅仅凭借主管意识来实施绩效管理的现象, 使得医院行政人员的绩效评估、绩效反馈有了真实的根据。绩效指标的引导促进医院行政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作风的改正和医院绩效水平的提升, 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
摘要:随着新医改的进行, 医疗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大量优质医疗资源涌入使医院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家对医务人员分配的政策调整, 强调建立基于岗位绩效考核的薪酬管理体系, 通过区分医务人员的绩效水平, 并从经济利益层面给予激励, 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 调动医院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希望促成医院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医院行政人员作为医院的辅助部门, 一般采取简单的行政管理方式, 基本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及管理的体系, 若长期忽视对行政人员绩效管理, 则问题势必积少成多, 可能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绩效评估
参考文献
[1]瞿星, 苏维, 吴皓, 文燕.以工作量为基础的医院绩效奖金计算及分配制度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
[2]李军, 于丽玲, 张福征, 等.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评价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11)
[3]王大刚, 杨坤蓉, 任红, 等.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医院绩效管理的实施和成效[J].重庆医学, 2008 (10)
[4]朱小玲, 龙攀, 刘宪, 郑万会.医院对职能科室绩效考评体系建设新视角——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融合岗位绩效与平衡计分卡理念的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8)
[5]孔鹏, 方鹏骞, 张建, 肖黎, 李丹.对医院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7 (4)
[6]徐强, 李秋琴.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医院管理人员考核效率[J].中国医院, 2006 (1)
[7]朱晓芸, 何姗, 郁建兴, 孙凯.公立医院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重构[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 (4)
[8]邵志民, 田晓洁.医院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路径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6)
[9]魏嫦娥.实施医院绩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
[10]吴海峰, 蒲川.构建与公益性质相适应的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评体系[J].重庆医学, 2010
[11]陈浦兰, 王喜艳, 窦玲, 李丁.浅议绩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 2011 (6)
摘要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医院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控制医院成本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本文根据财政部、卫生部修订印发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阐述了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概念、全成本核算的管理、现状分析,并对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完善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
关键词医院新会计制度全成本核算全成本管理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医院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提高竞争力除了靠医疗技术和服务外,经营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依法规范医院经济活动,控制医院成本、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是新时期医院的责任和义务。
2010年12月,财政部、卫生部修订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全面开展科室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疗成本核算。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概念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将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它作为一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不同于以往医院自行开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其成本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能准确的反映成本状况,为医院的价值补偿,医疗付费标准的制订以及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满足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有助于逐步形成社会标准,更好地指导行业管理。全成本核算对各级各类科室成本都要核算和反映,但它不是终点,要归集分配到门诊和临床各相关科室,全成本应体现各类科室成本、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的全成本。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原则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管理是以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为中心的一项管理,但它绝非单一的成本核算的深化和细化,而是涉及到医院所有科室部门和所有人员的管理活动。在成本核算管理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成本最低化就是根据成本核算管理的任务,通过分析降低成本的各种因素,制定可能实现的最低成本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实际管理结果达到最低成本目标。对医院管理来说,追求医院成本最低化要以保证诊疗护理质量、社会效益为前提,要从实际出发,注意成本最低化的相对性,各医院之间、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实际条件不一样,就不能简单要求统一,不能一味追求指标。
2.全面成本管理原则。要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必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即全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改变仅重视实际成本和诊疗成本的片面性,而要从医院、科室、班组各个层次,诊疗、技术、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成本管理,计算每个环节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做到人人参与,做到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全过程都进行成本管理。
3.成本责任制原则。
医院要实现全成本核算管理,必须以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责任制为基本保证,尤其要明确划清责任的界限范围,院长、诊疗护理管理部門(医教科和护理部)、物资供应部门、财会部门、业务科室要对各自成本管理不善,出现严重浪费现象负责,对造成严重后果者要按章处理。
4.成本核算有效化原则。成本核算有效化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产出,要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实现全面成本核算的目标任务,因此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原则应立足于取得效益和效果,使花费的成本都能转化为病人取得的对疾病诊治的成效和质量。
5.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所谓成本核算科学化,是指要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尤其要运用系统分析理论,针对成本管理的特点,进行目的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整体性分析、集合性分析和环境适应性分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决策分析等管理,使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做到技术适宜、经济合适、成本最小、效益最高。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现状
1.医院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淡薄,成本核算的基础较差,职工对医院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认识不足,不少人认为成本核算是财会部门或成本核算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关系不大。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抓质量不计成本或出现了重收入忽略支出等现象。
2.医院成本管理职能不清,缺乏动力。大多数医院都未实施全过程成本核算,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核算。医院的成本核算模式大多只是反映事后的成本信息,没有进行事前的成本计划和事中成本差异的揭示和分析,事后也没有对成本进行考核。药品、材料、物资以领代耗,成本耗费在发生时没有有效控制。医疗资源、设备购置不计产出,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资源占用。
3.医院成本核算缺乏科学、规范、权威的方法体系。医院成本本身的复杂多样性,专业分工精细化,使成本核算的层次多、数据量非常大,加上医疗服务是按项目计费,成本要素又难以界定等,使得传统的手工的或半自动化的核算将不能适应。医院成本核算方面的计算机自动化程序较低,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方法体系。
四、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
1.增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意识,建立完善全成本核算的组织体系。成本核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医院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的工作和利益。医院的医疗、护理、人事、信息、设备、物资、后勤保障等部门必须制定制度、完善管理、共享信息。同时成本核算的贯彻实施与否关键在领导,医院各级干部必须把成本核算当作医院的大事来抓,那么成本核算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因此,成本核算应在院长领导下,财务科负责协调并成立成本核算组,各相关科室设核算员,组成医院的成本核算网络。
2.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成本核算控制,建立成本效率分析指标。医院在实施成本管理时,要在细化、深化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做好成本的分析、控制以及效益的分析工作。要根据成本分析评价的结果和标准,对人员工资、各种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及设备购置费实现事前控制。要通过对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病人费用水平的考核,强化成本质量的考核管理。建立“人员门诊医药费”、“人员住院日均医药费”、“总收益率”、“人员医疗收益率”等一系列业绩评价指标,实现对医疗服务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3.完善成本核算基础管理。医院在引进全成本核算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还须购置人力资源管理和仓库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医院经济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整合医院信息系统、财务核算软件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使原先分散、各自独立的信息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为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持。根据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要求,划分临床、医技、医辅、管理四大类,以确定成本核算体系。合理划分成本构成内容、费用要素、成本项目,细化成本核算单元和费用分摊模式,确保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结果一致。
4.强化物流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出入库制度,规范物资收、发、存核算和管理的流程,使科室的物资耗用成本得到真实反映和及时的控制,提高医院物流管理水平。如通过条形码管理,实行高值耗材的条形码全过程跟踪管理,实行高值耗材的收支分析。在各临床医疗科室增设耗材二级库,实行二级库管理,根据医嘱自动消减科室材料库存,实现医嘱材料的“实耗实销”管理。建立预警体系,提高物资的库存、质量及供应商资质的事前管理能力,避免事后损失。
5.积极推进成本核算与临床路径网络化。网络平台信息处理的及时规范和准确,对医院成本归集和临床路径的全过程、全要素控制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整合各个系统的信息资源,改变医院管理人员只能在会计核算之后的事后管理的局面。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参与成本核算和临床路径制定的全过程,建立成本核算管理功能模块和临床路径归集专用系统,自动实现全院成本数据及时收集、存储、传输、汇总、分析和共享。
在医院新会计制度下,通过全成本核算的完善,做好成本预测,制定成本计划,对成本指标进行分析,便于管理者发现问题,寻找成本控制点,分析医疗成本与医疗收费的关系与差异,寻求降低病人负担的途径和方法,供领导和上级部门决策与参考,必将使医院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讲解.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1.6.
[2]李瑛.实施全成本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创新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0.
[3]高录涛,姜福康.医院全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中国卫生经济.2009.2.
【医院行政管理制度全】推荐阅读:
医院行政效能管理07-26
行政会议制度医院12-17
探究行政沟通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的作用论文09-18
基层医院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10-07
医院行政查房记录11-08
医院行政组织结构图07-22
医院行政后勤2020个人工作计划07-20
医院行政人事助理的工作内容09-09
医院行政部门年终工作总结11-21
医院行政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