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的儿童故事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袋鼠的儿童故事(共12篇)

袋鼠的儿童故事 篇1

突然,它听到一阵微弱的“叽叽叽”的叫声,它四下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麻雀,正躺在雪地里。

小袋鼠赶紧走过去,把小麻雀捧起来,放进自己的袋袋里。

它低下头望着袋袋里的小麻雀,问:“你怎么不往南方去呢?”

小麻雀暖和点儿了,它说:“我和妈妈走散了,不知道南飞的方向了。”

小袋鼠同情的说:“雪这么大,看来你是走不了了,我带你回家吧!”

小麻雀感激地说:“谢谢你!”

小袋鼠带着小麻雀回到温暖的家,还喂了些面包给它吃,小麻雀的精神好多了。

这时候,袋鼠妈妈回家了,它的袋袋里,响起了声音。

“妈妈,您的袋袋里是什么呀?”小袋鼠问。

“这是我今天在路上捡到的一只麻雀,它说它和自己的孩子走散了,所以我就把它带回来了。”

“是吗!?或许这正是它的孩子!”小袋鼠高兴的指了指小麻雀。

袋鼠妈妈袋袋里的麻雀探出头来,小麻雀立即扑上去,高声喊:“妈妈,妈妈!”

麻雀妈妈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它们喜极而泣。

袋鼠的儿童故事 篇2

故事通过情节营造情境, 经由若干问题的呈现带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倡导某种价值导向, 对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认、价值判断和行为践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被称为“电脑时代”或是“读图时代”的当代社会, 故事对儿童道德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对此的现实省思而挖掘故事的教育价值, 探索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

一、故事伴随儿童成长

故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一种方式, 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 [1]故事伴随着个人的童年生活一起成长。故事中埋下了诸如诚实、公正、勇敢、孝敬、知错就改等道德的种子, 虽说某个阶段我们是为了避免“鼻子会变长”的惩罚而去遵守此类规训, 但儿童的道德已伴随故事一起成长, 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来源。故事能够引起儿童在故事情境中正视自己的认知与判断, 唤起儿童的“联合记忆、心智图景、品格概念和思想深度”。[2]而故事中的道德礼俗也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与要求, 使之成为人的“第二天性”。[3]可见, 故事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经验的工具, 也是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由此, 儿童就能从具有确切道德观念的故事中获得德性的成长, 并以那种形式在阅读之后的时间里指导着自己的行为。[4]儿童受故事之邀, 进入故事所展现的道德图景与期望模式中, 进而发展道德认知与判断。从小红帽、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 故事形塑了儿童的经验和理解, 伴随着儿童一起成长,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故事提升儿童认知

我们所熟知的故事, 内容一般都是普通百姓常见的人或事, 故事情节所隐含的常识或道德判断都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经验或是人类所积累的经验范畴。故事建构了人类的经验, 通过叙事的方式揭示了人类经验的意义与价值。而这种经验正是教育的重要来源, 其中暗含着人们对于世界的探索、认识和判断。伴随着故事的传承, 这种教育内容也传递给儿童, 在故事中对于个人或是人类经验的反思扩展了儿童的认识广度和思想深度。诸如我们所熟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教导儿童要懂得谦让、孝顺;丑小鸭的故事让我们懂得要自信等。而且, 道德知识不同于可操作的科学知识, 是一种需要体悟的“意会性知识”。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文本在儿童个性化解读之后, 形成新的道德体验并演绎成具有个体差异的新的认知。从中, 道德认知通过故事溶入了儿童的生命体验和道德理解, 构成了儿童的道德经验。儿童的道德图式 (1) 也在不断地认知过程中获得生长和重组, 作为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 在道德活动过程中统摄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三、故事感染儿童情感

故事以感化或说理的方式为儿童呈现正确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行为, 以示范、对比等理性诉求或道德诉求的手段向儿童传达某种道德取向, 使道德要义通俗易懂, 让儿童感受真切。这种特有的对话方式使得故事能有效地实现与儿童的沟通, 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目的。中国历史上“周处自新”的故事也是借由周处的情感转换达到对儿童的教育效果。周处年轻时经常打架斗殴, 危害乡里, 当地百姓把周处同蛟龙、猛虎一起看做是三大祸害。周处被乡亲劝说去除掉侵害百姓的蛟龙和猛虎, 三天三夜过去了, 人们误传周处已经死了, 开始为“三大祸害”的消灭而奔走相告, 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 看到人们的态度才猛然醒悟, 自己就是一大祸害啊, 从此改过自新, 发愤图强。儿童通过这一故事获得了情感体验, 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通过故事, 将儿童道德上的情感体验挖掘出来, 借由儿童对自我经验的回忆、想象与建构, 表达个体的道德困惑与道德需要。可见, 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故事的内化和外铄的过程中不断循环。故事作为感染儿童心灵的重要方式, 引导儿童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这是故事对道德教育最重要的现实启示之一。

四、故事引导儿童判别

故事一般被用来传播教义、阐发做人的道理。成人用故事来引导儿童辨别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 由此促使儿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在故事中, 价值导向的介入多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话语实现的, 一般的故事中有意安排了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 通过人物的话语及行为结果体现了故事所倡导的价值观。通过多视角的介入和故事中的两难选择和判断, 旨在教育儿童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 从而促使儿童通过故事去认知、体认并践行故事中的道德意涵, 极大地增强了对儿童的教育效果。我们熟知的两兄弟的故事就是通过正反角色的对比引导儿童做出判断的。故事中的哥哥好吃懒做, 却总想着要霸占弟弟的劳动成果, 弟弟勤劳善良, 一直在帮助哥哥, 最终哥哥被弟弟感化而幡然醒悟、改头换面。从故事中, 儿童自然会判断孰是孰非,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较之道德灌输或是说教必有其优越之处。因而, 挖掘故事的德育价值, 重视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十分必要。

五、故事鼓励儿童践行

故事中讲述的诸如诚实、公正、勇敢、孝敬、知错就改等道德礼俗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与要求, 并成为儿童的行为标准或规则。儿童内在的生命结构与社会伦理规范形成同构和契合, 从而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 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故事鼓励儿童效仿故事的主人公做个与其一样的人, 其中所提倡的道德普遍性通过控制人而使之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5]这就达到了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意蕴的目的, 进而促进了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听过说谎话鼻子会变长, 所以儿童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听过孟母断织、孔融让梨, 儿童懂得如何去尊敬长辈;还有熟知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儿童知道了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还要勇于舍己助人, 哪怕面临许多困难与危险, 也要做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等等, 如此的故事不胜枚举。故事情节转化为学生的道德需要, 引发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 进而促进了儿童具体的道德行为。把故事结果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特定的年龄阶段, 为儿童提供恰当的故事材料, 引导儿童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要求。

讲故事是最古老的教育形式, 它保存和分享个人或群体的智慧。蕴含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也由此传递给儿童, 儿童对故事中的规范和价值引导更容易接受。由此, 建构和生成儿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 并发展为一条鲜活的、不断生长的道德路径。总之, 要走出现代德育的狭隘视野, 改善德育低效的现状, 要重视间接德育的价值。挖掘故事的德育价值, 重视故事对儿童道德成长的意义, 是道德教育有效的改革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Connelly, F.M&Clandinin, D.J.Stories of experience and narrative enquiry[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90, 19 (5) :2-14.

[2]Kerfoot, J.B.How to Read[M].Boston, MA:Houghton Mifflin, 1916:82.

[3][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 1991:91.

寓言小故事:袋鼠的节约 篇3

袋鼠虽名为鼠,但并不像啮齿类动物一样,有终生不断成长的锐利门牙。

它们像其他草食动物一般,以臼齿来咀嚼野草。

野草对臼齿的损害性很大,所以很多草食性动物在臼齿脱落后,都可以马上再生。

不幸的是,袋鼠的臼齿却无法再生,所以虽然它们左右牙床各有四对臼齿,但平时只使用最前面的一对,等到第一对耗损而自动脱落后,第二对才再向前移,取 代第一对。平均一对臼齿约可使用五六年,到了十五至二十岁之间,就只剩下最后一对臼齿,除非不吃东西,否则势必全都耗损。

而当这一对臼齿磨尽脱落时,则“事禄已尽”,即使无病无痛,也会死于饥饿。

人类可用的资源也有限,等大量耗损后才想到要节约,已后悔莫及。

寓言小故事:夜莺的悲哀

有一次,夜莺发现了一处开满鲜花的矮树丛,于是决定蹲在上面等待果实成熟。

夜莺等了几个月,从不让其他的鸟靠近,怕它们跟自己争食。

那些花终于结出了一个个小桃子,小桃子裂开了,雪白的棉絮从里面飞了出来,原来这是一株棉花。

一只布谷鸟飞过来,对沮丧的.夜莺说:“你看,你从来不让我们靠近,不然我们早就告诉你哪儿有可以食用的果实了。”

寓言小故事:粪堆里打苍蝇

昨晚出去散步,看见一个大胖子在粪堆上打苍蝇,手法很是精湛,周围的人都高呼:厉害!威武!支持!这时走过来一个小朋友,说:为什么要打苍蝇呢,把这个滋 生苍蝇的粪堆铲掉不就没苍蝇了吗?众人沉默…

突然人群中大胖子的家人吼道:胡闹!大家看的就是打苍蝇,没有苍蝇打了,你让大家看什么!结果小朋友被众人骂 跑了。

含有内涵的寓言小故事,各种含义自行领会。

寓言小故事:巨蟒与豹子

在一个原始森林里,一条巨蟒和一头豹子同时盯上了一只羚羊。豹子看着巨蟒,巨蟒看着豹子,各自打着“算盘”。

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巨蟒。

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豹子。

于是几乎在同一时刻,豹子扑向了巨蟒,巨蟒扑向了豹子。

豹子咬着巨蟒的脖颈想:如果不下力气咬,我就会被巨蟒缠死。

巨蟒缠着豹子的身子想:如果不下力气缠,我就会被豹子咬死。

于是双方都死命地用着力气。

最后,羚羊安详地踱着步子走了,而豹子与巨蟒却双双倒地。

猎人看了这一场争斗甚是感慨,说:“如果两者同时扑向猎物,而不是扑向对方,然后平分食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同时走开,一起放弃猎物,两者都不 会死;如果两者中一方走开,一方扑向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互相松开,两者也都不会死。它们的悲哀就在于把本该具备的谦让转 化成了你死我活的争斗。”

袋鼠的儿童故事 篇4

今天下午,袋鼠学校又要进行地震演习啦!“丁零零……”一阵警报声响起。小袋鼠们慌张极了,他们得用最快的速度找好藏身的地方。

小袋鼠兜兜藏在了桌子底下,他对好朋友娇娇说:“快来,快来,和我一起藏在这儿吧!”娇娇迅速跑到墙角,站在那里对兜兜说:“桌子太小了,一定藏不下我们两个,我还是藏在这个角落里吧!”兜兜说:“嗯。好的!不知道红红藏哪儿去了?”

突然,广播里传来模拟地震坍塌的录音。“轰隆隆……”小袋鼠们被巨大的响声吓得一阵阵尖叫,有的还吓得大哭起来。

藏在桌子底下的兜兜害怕极了,大哭着说:“妈妈,我要回家,我害怕!呜呜……”娇娇连忙安慰兜兜说:“别怕,一会儿老师就会来救我们了!”

过了一会儿,演习结束了。老师立刻回到教室里,里面乱成一团,小袋鼠们都站在原地不动。老师依次对大家藏身的地方进行点评。他对兜兜说:“藏在桌子底下太危险了,地震的时候桌子会被掉下来的房顶压塌的。”兜兜点了点头。然后老师看了看墙角的娇娇,说:“嗯,娇娇藏的这个地方好,比较安全!”

兜兜好奇地问:“为什么墙角比桌子底下安全呢?”老师说:“因为墙角那儿刚好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通过这次演习,兜兜知道了:地震时,大家应该躲在能构成三角形的地方。如果被压住了,要努力呼叫或者弄出声响,这样才能尽快被发现。

★ 故事新解:袋鼠与笼子

★ 有关于袋鼠的儿童故事

★ 猪笼草小学作文

★ 兔子和小袋鼠作文

★ 大班健康《小袋鼠》

★ 小袋鼠历险记作文

★ 观察猪笼草作文350字

★ 《袋鼠妈妈》教案

★ 袋鼠的教案

小兔子救小袋鼠童话故事 篇5

小袋鼠和小兔子是亲密的朋友,每次放学回家都是一起走的。

有一次下雪天,小兔子和小袋鼠回家时,小袋鼠不小心掉进一个枯井里了,小兔子慌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忽然,它想到办法,对井里的小袋鼠说:“我去拿些东西,你等我!”话音刚落,小兔子就飞快地跑回家拿东西了。过了一会,小兔子先试了一下丝围巾够不够长,然后又试了一下长柄伞,接着,小兔子把丝围巾丢了下去,又对小袋鼠说:“你把丝围巾系上,等会儿我把长柄伞放下来,你就用它的钩子钩住围巾,好吗?”“好的”小袋鼠回答,于是,它们开始了救援计划,小兔子将长柄伞放了进去,小袋鼠按计划,把长柄伞的.钩子钩住围巾,小兔子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拉,就在快到头时,丝围巾“嘶”地响了一下,这时,小兔子与小袋鼠都出了一身冷汗,还好小袋鼠跳得高,一跳就跳了出来,为了不让别的小动物再掉下去,小兔子和小袋鼠拿着铁锹一起铲沙子,把枯井填满了。

从此,再也没有人,掉进那口枯井。

袋鼠的儿童故事 篇6

那么, 我们借助什么样的技术工具来进行数字故事创作呢?使用一些简单易用的编辑软件 (如MovieMaker、iMovie、会声会影、PowerPoint等) , 就可以制作出精彩的数字故事作品。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根据校本课程需要, 选用Scratch程序设计软件和PPT软件。Scratch程序设计软件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门针对8岁以上的儿童开发的一款面向对象的编程软件, 简单易学, 利用八大模块 (图1上) 像搭积木式地编写脚本控制角色的表演, 同时很方便地录制 (图1下) 自己要说的内容, 将声音导入并应用到脚本设计中, 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共享到官方网站 (www.scratch.mit.edu) 上去, 与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共享交流,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儿童从中获得创作的无限乐趣, 此软件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PPT软件同样简单易学, 可以方便地插入图片和文字, 使用者可以利用PPT自由创作并能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该软件是一款常用的、功能强大的并极具表现力的多媒体工具。

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 强调的不再是“教操作”而是“学创作”, 儿童能够利用技术创作表达他们自己观念和思想的数字文化作品, 并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 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提高。其课程教学是围绕“提出创作主题—范例研习—模仿设计—自由创作—分享交流”的过程模式而展开的“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是“范例教学法”和“基于设计的学习”。我分别选取了Scratch程序设计软件和PPT演示文稿设计了数字故事的教学案例。

利用Scratch软件设计数字故事的教学案例

1. 提出创作主题

上课开始, 我先请学生欣赏兴趣小组所创作的故事, 很快便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随着一个个作品的播放, 他们从欣赏中渐渐感受到了今天将要创作的主题。

故事欣赏完后, 学生迅速打开Scratch软件, 一边观赏范例、一边构思自己的创作主题, 积极进入到故事创作的氛围中。在我的启发下, 不一会儿, 五花八门的故事主题就从学生的电脑里相继出现了。

2. 研习范例

Scratch教学范例是很重要的学习材料, 是拓宽学生创作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力源。

学生经过大量由浅入深、不同类型的范例学习后, 积累了不少设计方法, 很快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上课后, 他们打开多个范例, 一会儿把范例中的不同角色的脚本块进行单步运行, 观察角色的变化;一会儿拆开脚本块尝试执行, 想从中发现什么秘密;一会儿又转到自己的故事创作中来, 尝试用不同模块搭建脚本控制角色, 设计自己的想法;偶尔上网搜索图片和音乐。我看到的是学生在Scratch中忙忙碌碌地自主探究学习情景。

3.自由创作

学生利用Scratch设计故事时, 只需要按自己的想法去设计, 教师则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时间。有的学生拿着麦克风录制自己的说话声, 不时还引起同学的笑声;有的同学在一起互相讨论交流;有的学生通过不断尝试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角色在舞台上的表演, 而情不自禁地发出各种兴奋的声音;还有的学生举起小手请求教师的帮助等。学生在创作中也会遇到困难, 我作为学生创作的引导者, 一会帮他们解决脚本设计的问题;一会儿解决声音格式转换的技术, 帮助他们排除创作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使学生有信心完成自己的故事创作。此外, 我充分调动同伴互助的作用, 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若发现有很好创意的, 我会及时在班上展示, 一方面给予这些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另一方面也启发了其他学生, 使他们获得创作的灵感。

4.分享交流

当班上大多数学生完成了故事创作后, 我就请愿意展示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说一说故事创作中最有特点的地方, 其他同学也可以向他提问。同时, 鼓励学生将作品上传到网站上, 与世界各国小朋友分享。

这是我校学生用Scratch设计“新刻舟求剑”的故事, 如图2所示。

本作品以成语故事刻舟求剑为创作背景, 采用小黑人为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用叙事的方法设计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学生大胆想象, 把现代工具GPS融入故事创作中, 影片以小黑人用GPS找到了丢失的剑为结尾, 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故事创作。

上传到Scratch官方网站 (http://scratch.mit.edu/users hgfxzuopin) 的学生作品, 如图3所示。

利用PPT软件设计数字故事的教学案例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用PPT工具创作数字故事《寒假趣事》, 教学活动仍然是参照“为创作而教”的模式开展数字故事创作单元教学实践过程。

1.我的故事, 提出创作主题

上课开始, 我打开范例“寒假趣事”。随着音乐的响起, “快乐、短暂的寒假悄悄溜走了”飞入, 接着, “迎来了新学期”渐变出现, 随后, 故事娓娓道来, 学生情不自禁地由衷感叹:哇, 真妙啊!细细品味, 他们对故事创作的好奇之心表露无疑, 并迸发了“我也来尝试”的强烈欲望。我暗自高兴, 对数字故事教学增加了不少信心。

作品欣赏完后, 我逐步引导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字故事创作的内容, 确定自己的故事创作主题。学生开始忙碌起来, 打开PPT开始构思自己的“寒假趣事”,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 为了保证下节课学生能构思好自己的故事, 我在下课前, 要求他们回家后把自己的故事用文字写下来。

2.研习范例, 设计故事脚本

上课后, 我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精简故事内容, 在幻灯片里用文本框输入文字, 并用叙事的方法, 把故事串起来。接着, 我让学生观察范例中的图片和文字出现的设计效果, 演示并告诉学生把自己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讲出来并吸引观众, 可以适当地用自定义动画来实现, 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合适的动画表达效果。这里, 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自定义动画的教学。

师生共同研习范例后, 我就把时间留给了学生。巡视指导时发现:5年级的学生以精简的文字叙事还是有点困难, 因为, 他们还缺乏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于是, 我就让学生将教师的范例故事进行改编, 降低难度, 慢慢领悟, 让有能力的学生独立设计。

3. 自由创作, 完成数字故事

上课后, 我继续引导并鼓励学生继续完成他们的创作。在巡视指导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创作过程中设计不妥的地方, 比如, 文字偏小和表达不够准确、应用的图片不够清晰、文字图片出现的自定义动画效果不佳等, 我及时给予指导和提醒, 使学生逐渐体验和掌握PPT创作中的一些技巧, 积累了创作的经验。

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喜欢一边设计文字脚本, 一边上网收集和处理图片, 同时设计自定义动画, 导致他们用在收集图片上的时间太多, 我就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图片库和声音库, 以方便他们使用。

必要时, 我会向学生介绍利用Photoshop和Scratch进行图片处理的方法, 帮助学生扫除了创作中的障碍。当学生有了很好的设计, 我就及时在课堂上展示, 开阔学生的眼界, 帮助他们打开设计的思路。我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适当调整课时, 留心关注贪玩和进步的学生, 关注设计不妥的地方, 给予多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故事的创作。

4. 分享交流, 体验快乐

成功和喜悦需要分享。我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品, 肯定和鼓励他们;学生也可以邀请同伴来欣赏并提出意见, 从而进行改进;对于优秀的和存在典型问题的作品, 我会在全班展示, 讨论交流, 积累学生创作的经验。

学生在数字故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 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也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同伴互助, 少数学生还需要教师的个别辅导。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学校的“网上学院” (http://xk.hgfx.cn/school netstudy/sample/work.asp?id=56) 。对于颇为优秀的作品, 由老师通过视频转换软件将其转换成avi格式的文件后上传到优酷网 (http://i.youku.com/u/profi le) , 以供学习和交流。

在第二单元以《校园里的事》为主题的教学中, 有一名学生创作了数字故事作品《总是躲在角落的她》, 如图4所示。本作品讲述的是一名学生看到班上有一位孤僻的同学被人欺负, 呼吁其他同学来帮助她的故事。这个故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在班上展现, 配以动画、文字和音乐的渲染, 给学生很深的触动, 学生不仅了解了信息技术, 还收获了情感体验, 可谓教育意义深远。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以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为理念, 将数字故事创作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提升儿童的数字文化素养, 发展儿童健康、积极的品格。首先, 数字故事创作将技术的应用融合在数字故事创作之中, 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技术学习向媒介文化和数字文化的特征方向转变;其次, 数字故事创作可以超越数字技术本身的特性, 极大地促进儿童的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再次, 数字故事创作的过程可以使儿童得到一种高质量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 这对于他们来说, 确实是一种有趣的快乐创作之旅。

此外, 通过数字故事创作,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便及时和他们沟通交流,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自己通过制作数字故事范例, 可以提升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儿童故事猴子的故事 篇7

有一天,猴妈妈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给每人一百元钱,叫它们离开家去独立生活,看谁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猴听话来到一个小镇,就听见一个人在大声地说:“PP银行开张了!现需一名保安人员,快来应聘!”猴听话心想:这份工作不错,我能不能考上呢?正如猴听话所愿,它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保安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板见它干得很好,就提它为总管。就这样猴听话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猴机灵拿着一百元钱兴冲冲地来到一座小镇,开了一家流动小吃店,哪儿人多就能见到它的身影。流动小吃店开张了,人们跑上来问:“要是你开的店是冒牌的,我们亏本了怎么办?”猴机灵说:“本小店刚开张,每人分一张试吃券,免费试吃一次,只发一张,好吃再买。”那些人满腹疑狐地拿了张试吃券。那些人吃了还想吃,每天猴机灵都能赚很多钱成了有名的“小吃王子”。

猴美丽来到有名的电影之城,考上了电影演员的工作,成为了合格的电影演员。她对每一次表演都十分重视,有了许多粉丝,工资高如小山。

两年之后,三个孩子回到了猴妈妈的身边。老大买了一篮桔子,拿来一叠钱给母亲。老二也拿来它小吃店最有名的小吃和一叠钱。而老三呢请一位按摩师给妈妈按摩和一叠钱。

儿童故事鸭子的故事 篇8

七月一日那天,正是黄黄的生日,黄黄没有伙伴,没有蛋糕、蜡烛和装饰品。黄黄好孤独啊,她跑到大树下,哭了起来。

小猴刚好经过,问:“黄黄,你怎么啦?”

黄黄抽泣着说:“呜呜呜,没,没有妈妈,蛋糕、装饰品,孤,孤独。”

小猴皮皮听了,说:“等一会儿,今天是妹妹的生日,我先去给妹妹做个圆桌子,在上面放上蛋糕!”黄黄听了,哭的更厉害。

过了一会儿,小羊卷卷毛儿背着满满一筐果子来了,一边走一边唱:“给妹妹做个水果灯,请妹妹等一等!”黄黄听了,心里好痛苦。

小猪白胖胖一边走一边心不在焉的说唱:“摘果果,做浆果,切块蛋糕包一包,弄块奶油做蛋糕,我给妹妹做蛋糕!”黄黄赶紧捂住耳朵,泪流双颊。

黄黄回到破木屋,呆呆地、孤零零地站在那里,黄黄的心里好伤心。

轰隆隆,一个肉球儿滚来了,上面放着一个没有蜡烛的蛋糕。黄黄吓傻了。“呵呵呵,呵呵呵呵!是我呀!”肉球说。原来是小猪。小猪伸伸腰,踢踢腿,开心地说:“呵呵,我来了,祝你生日快乐,送你一个蛋糕啊!”黄黄甜甜的笑了。

过了一会儿,一张大圆桌子从天而降,小猴子站在圆桌儿上,他把竹竿立在地上,哧溜一声爬上了“树”。小猴高声说:“天下第一孙悟空!”黄黄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哧溜!一团散发着香味的白毛线闪了一下。白白吓了一跳。“哈哈哈,是我啊!”卷卷毛儿说。“我给你带来水果灯和彩色蜡烛啦!黄黄兴奋地说:“你真够朋友!”

小猴皮皮叫道:“跟我来,带你们去个好地方,咱们到那里给黄黄过生日。”

大家立刻拿起自己的礼物,跟着皮皮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天上,星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远处,是丛丛密林,近处,是两棵枝干繁茂的大树。

卷卷毛儿把水果灯挂在树上,那五彩的灯光,让人感到美丽、温和、耀眼。小猴子把桌子搬到两棵大树下,下面是柔软的草地。

小猪把盘子和蛋糕放在桌上,黄黄插上彩色蜡烛。

生日宴会开始了,他们又吃又喝,真高兴。

袋鼠的儿童故事 篇9

关键词:师范院校,儿童故事教学,全面化,多样化

儿童故事是我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 儿童故事一般篇幅比较短小, 情节紧凑而生动, 语言通俗易懂, 比较符合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 因而, 儿童故事历来被他们所喜爱。在小学教学中, 儿童故事自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师范院校是未来小学教师的摇篮, 对师范生进行儿童故事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小学教学, 对师范院校儿童故事教学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如下思考。

一、师范院校中儿童故事教学对象应全面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儿童故事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相比较其他儿童文学体裁来讲, 它在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 甚至是集体活动中都有着较强的应用性。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且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教学方法, 广为众多小学教师所喜爱。

首先,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 我们可以看到, 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儿童故事, 尤其在低、中年级, 儿童故事占的分量最重。作为小学教师, 不了解儿童故事的文体特点, 不掌握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不懂得如何讲、编儿童故事等相关知识, 就无法从容熟练地来讲好这些课文, 更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因而, 师范院校中的儿童故事教学首先要关注文科方向的学生。

其次, 在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大量的儿童故事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 小学教师经常要运用“故事法”来形象生动地对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思想。

“故事法”就是借用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它早就被世界上许多伟大教育家所使用, 并成为了现代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 故事法的重要依托就是儿童故事。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 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枯燥无味的知识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很多小学老师通过编故事、讲故事, 甚至是演故事的方式来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作形象化的处理, 融故事与知识于一体,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也善于用儿童故事的形式表现一些英语单词、短语、句子等, 让学生在参与故事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厦门大学的纪玉华教授为此提出了“三文治故事教学法”, 提倡让儿童在故事的体验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学习。毕竟, 英语是外来语种, 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陌生和无味, “三文治故事教学法”把母语汉语与英语联系起来共同演绎一个儿童故事, 既降低了英语学习的难度, 同时, 又让英语学习变得情景化、趣味化、生活化, 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学习英语更加轻松。

从以上来看, 在小学各科教学中, 儿童故事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进行, 适合了小学生的接受心理。为此, 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的师范生, 不仅是文科方向的学生需要儿童故事的学习, 理科、英语等众多方向都需要进行儿童故事的熏陶。可以说, 在师范院校中, 对各种方向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进行儿童故事的教学势在必行。

二、儿童故事教学内容不应忽视数量庞大的儿童民间故事资源

儿童故事从作者角度分可以分为儿童民间故事和创作儿童故事。儿童民间故事是集体的创作, 它的主人公多是成人, 创作儿童故事是为儿童写的, 现实针对性较强。为此, 后者自然成了师范院校儿童故事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事实上, 从艺术角度看, 儿童民间故事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人的锤炼最终形成的, 它们在结构安排、情节设置、语言运用等方面都相对来说更加成熟, 更值得我们细致推敲和研究。

首先, 儿童民间故事的结构往往比较程式化。或者采用“单纯式”按时间顺序单纯地叙述事件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线索比较清晰;或者采用“三段式”的叙事结构, 写主人公经历三次考验或三次历险等。前者往往运用于短小简单的故事, 后者则多见于一些情节比较曲折离奇的, 如《狼外婆》的故事中, 狼吃了外婆扮演成外婆的样子来敲三个孩子家的门, 老大老二老三三次考验狼外婆是不是真的外婆。不管是“单纯式”还是“三段式”的叙事结构, 儿童在接受过程中都能够一目了然, 很快掌握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变化。

其次, 儿童民间故事情节更富于传奇性和意外性。

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 年龄越小, 儿童的好奇心越强。柏拉图说:“好奇心是知识之母。”喜欢猎奇的心理实际上代表着儿童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儿童由于对周围世界缺少认知, 这便决定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觅探索, 越是不知道的, 他反而越喜欢。儿童民间故事在情节设置上恰恰适合了儿童猎奇的阅读心理, 很善于制造传奇、制造意外。很多故事往往借用夸张、变形、巧合等艺术手法, 使情节发展离奇曲折, 富有怪异性、巧合性, 既符合了生活规律, 又超乎人的想象。如《吝啬鬼的故事》讲三个吝啬小气的人林先生、石大先生、石二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 林先生去拜访石大先生, 见面礼是“空蛋壳和一束稻草”, 石二先生款待客人林先生用“望梅止渴”, 用手指蘸涂抹在盘里画饼“画饼充饥”, 石大先生回家后提议“圈饼充饥”。三个人通过各自的言谈举止, 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各自的吝啬水平。故事构思绝妙无比, 极尽夸张和对比。而《巧媳妇的故事》中公爹考验四个儿媳妇:“用两种料的菜做出来十种料的菜, 用两种粮食蒸出来七种粮食的饭。”结果, 巧媳妇做出了“韭菜炒鸡蛋”和“绿豆蒸米饭”。故事情节在有意识地借用变形制造矛盾, 但矛盾的解决却又出乎人们的意料。让人感觉意外, 却又合乎情理。谐音手法恰当地连接了矛盾和结局, 可谓精妙!

在儿童故事教学中, 儿童民间故事的情节设置之巧妙绝伦一方面让学生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编故事的技巧和方法。怎么样让自己编出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更吸引儿童?儿童民间故事在故事开端、发展、结局上的处理着实可以让学生得到不少实惠。

最后, 儿童民间故事的语言更符合儿童口语表达的习惯。儿童故事的接受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儿童, 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阶段, 本身掌握的词汇量又不多, 而且往往是口头语言, 另一方面, 儿童故事是要讲述的, 这就决定了儿童故事必须呈现出强烈的口语性。而儿童民间故事自古以来就是在民间流传的, 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 大量的拟声词、歇后语、俗语、谚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这足以给我们当前的创作儿童故事提供了大量鲜活、丰满的语言素材。

综上所述, 儿童民间故事虽然产生于古代, 但并不代表它们已经变成历史, 失去了现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反, 儿童民间故事以其成熟完善的艺术性仍可以在我们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发挥它的功能, 实现它独有的一片天空。

三、儿童故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 而制定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在高校中, 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对于儿童故事教学而言, 因为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要让学生具有分析鉴赏儿童故事的能力, 并且要学会生动形象地讲儿童故事, 熟练地为学生编儿童故事。”它的教学明显地具有实践性和特殊性, 这就使得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文学课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差异, 它不能再习惯性地借用其他课程单一的教学方法, 而要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在儿童故事的教学中, 中国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的教育指南。他认为教育方法要遵循生活的实际需要, 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 不能为了理论而理论, 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自己的行动。儿童故事教学不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讲故事、编故事甚至是演故事的能力,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教学。这是一种融理论与技能于一体的训练。为此, 我们主张儿童故事教学方法应更加多元化、多样化。

1.精心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儿童故事, 通过情景熏陶让学生充分体味儿童故事独特的美,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说以人物为主, 故事以情节取胜。在儿童故事教学中, 选择构思巧妙, 情节生动、内容有趣的作品至关重要。这一方面可以改变一些学生认为儿童故事很“小儿科”, “是写给儿童的”, “没意思”等不良的观念, 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师有意创造的故事情境中去, 真正感受儿童故事情节的巧妙、迷人之处, 从而得到美的陶冶, 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2.通过理性分析和学生讨论, 使学生掌握儿童故事的基本理论知识。

儿童故事虽然篇幅短小, 但往往构思巧妙。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本, 学生讲或教师讲之后, 提出一些问题, 如“这个儿童故事很可笑, 它的趣味性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么制造这种效果的?”“它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等, 让学生理性地进行分析讨论, 从而主动地掌握知识。

3.给学生提供平台, 通过亲身体验, 训练讲故事、演故事的能力

小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 并且也要具备指导小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因此, 在儿童故事教学中, 我们要提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讲故事的技巧, 然后让他们在课下自选儿童故事, 进行充分的准备, 可以自己讲, 也可以几个学生合作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故事给大家。教师提供课堂时间给他们展示, 而班级内部由部分学生组成评委, 给他们打分, 教师也可以作适当评价。在体验中, 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4.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故事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儿童故事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儿童故事的特征进行儿童故事的创作,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小学生的观察及学生对儿童生活的体验, 选择主题进行创作, 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故事的生动性。

参考文献

[1]尤丽洵.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5.

[2]郭晓玲.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3]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方卫平, 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儿童故事毛驴的故事精选 篇10

驴子吃饱后,便高兴得想放声嘶叫了。野牛连忙劝阻道:“看在上帝的份上,我的兄弟,请你忍耐一点,千万别叫唤!我们不是在此当看守的,我们是来愉窃的,倘若你一叫唤,园丁就会发觉,马上会用棍棒将我们赶走。凡事总有个时间和场合。现在,你就不可嘶叫。”

“嘿,你这个傻瓜,”驴子回答说,“天下再也没有什么能比音乐和歌曲更优雅,更能感动人了。可惜你对音乐一窍不通,不像我那样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因此,请你现在听着我唱,好好欣赏欣赏吧!”

“啊,驴子,你疯了!我们现在连讲话都不应该,你却还想唱歌!倘若你非要那么干,我们就会遭到和那个硬是要跳舞的倒霉的樵夫同样下场。”

“那是怎么回事?”驴子问道。野牛便讲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硬是要跳舞的樵夫

从前,在库尔德凡有一个樵夫。一天,他进山砍柴,在一个幽静美丽的林间空地上,看到十个男人围着一只陶制的大罐子坐着。他们不断地从罐中取出吃的和喝的,要多少,有多少。他们一边尽情吃着喝着,一边高谈阔论。樵夫在旁看了一会儿,便上前和他们搭讪。没一会儿,樵夫便同他们攀谈得十分投机。他们中有一个人对樵夫说:“你如果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我们一定满足你的愿望。”原来,这些男人都是通晓法术的大师。樵夫便向他们要那只陶瓷罐子。他们说:“你可以拿走这只罐子,只是它很难保管。

要是打碎了,那卖在太可惜啦。因为,再也造不出第二只了。这只罐子只要一打碎,你便立即失去以前从罐子里所得到的一切。因此,你还是不要去想这只罐子,宁可选择另外一件对你更为实用的东西吧!”樵夫不愿听从这个劝告,仍然坚持道:“这只罐子,我只要这只罐子!我会像爱护自己脑袋一样保护好它的。”就这样,魔法师们便将这只陶瓷罐子送给了他。

樵夫自得到罐子后,借助于罐子的魔力很快就成了拥有巨产的大富翁。有一次,他邀请他的朋友们吃饭。后来,他拿出这只使他致富的罐子向朋友们显耀。客人们看到这只容器都十分惊奇。樵夫得意忘形地将罐子顶在头上,高兴地喊着:“啊!你真是我的财神爷!”他开始跳起舞来。刚跳到一半,他突然脚底一滑,朝前一跤跌倒,罐子便从他的头上滑下来,顿时砸得粉碎。刹时间,他的全部财富也都不翼而飞了。樵夫又变成和以前一样的穷光蛋。

野牛讲完后又补充说:“糊涂的驴子啊,那位樵夫之所以受到惩罚,是因为他跳舞跳得不是时候;而另一个相似的不幸将落到我们头上,如果你也是叫得不是时候的话。”

儿童故事演讲中的故事 篇11

蚂蚁老师先讲飞翔的本领,小蜜蜂很聪明,又很好学,所以他飞翔的本领在班里学得最好;小蝴蝶也很聪明,可是她上课总拿着一个小圆镜,看自己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眉毛,飞翔的本领是学会了,可是总不到家。她将翅膀做得很大,以为翅膀大了就可以高飞,但是,她怕动脑筋,又懒得练习,所以飞翔的技巧却学得很差,飞在空中时总是摇摇摆摆、东跌西撞,到一朵花上去,要飞好几遍才能飞到。

放学回到家,小蜜蜂到家里做功课去了,小蝴蝶却在没有上学的小伙伴面前卖弄自己飞翔的本领。

小蝴蝶飞上天空,小伙伴们都惊奇地叫起来。小蝴蝶停在高空的一片树叶上,向下面的小伙伴喊:

“我飞得高不高啊?”

下面的小伙伴齐声喊:“高啊!小蝴蝶真厉害。”

小蝴蝶听了,骄傲极了,又跌跌撞撞地从树叶上落到地面;但是她下落时没有站稳,将一只脚扭伤了。

小伙伴们欢呼起来,他们围着小蝴蝶,看她的翅膀是用什么做的。

后来,大家要回家了,小伙伴们要小蝴蝶和他们一块儿走,小蝴蝶扭伤了脚,她不愿意让小伙伴们知道,便说:“你们先走吧,我一下子就会飞回家的。”

小伙伴们都走光了,只剩小蝴蝶一个时,她才扶着一棵草站住,抬起受伤了的脚,活动了一下,她仔细一看,脚腕都肿了。

她一瘸一拐地慢慢回了家。

第二天放学后,小蝴蝶在家养伤,没有出来玩;小伙伴们看见小蜜蜂出来采花粉了,就问:“小蜜蜂,你们学校教你们飞翔了,对吗?”

小蜜蜂回答:“是啊。”

“但是你会飞翔吗?”小伙伴们问。

小蜜蜂回答:“会呀。”

“那你飞翔给我们看看。”

小蜜蜂说:“我还飞得不好。”

小伙伴们中的一个说:“你是不会飞翔吧?”

小蜜蜂没有回答,他去采花粉了,因为家里晚饭要用的。

后来,蚂蚁老师教学生们采花粉,酿蜜,小蜜蜂学得十分认真,但是小蝴蝶想:“学会飞翔可以在空中玩;采花蜂、酿蜜,要吃苦,我才不学呢!”于是蚂蚁老师讲课,她在座位上往嘴上摸胭脂。

春天来了,各种各样在花朵都开放了,小蜜蜂和小蝴蝶飞在花朵上,小蜜蜂用学得的知识和技术,采来了许多许多花粉,而小蝴蝶却只是站在花朵上玩。

小蜜蜂将采回的花粉酿成了蜜。

小蜜蜂将酿成的蜜端了一些给了蚂蚁老师,蚂蚁老师尝了一口,叫道:“真甜!”

蚂蚁老师又给学生们教武术,小蜜蜂学得可认真了,刀、枪、剑、戟、射箭,一样样都学会了,他尤其喜欢射箭,蚂蚁老师就专门为小蜜蜂教了射箭的技术,

小蝴蝶才不愿意学武术呢,当小蜜蜂学习武术时,她却忙着在她的翅膀上涂颜色,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

同学们学完了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和本领,要走了,老师组织大家开了一个联欢会。

首先老师拿出一罐蜂蜜,让大家每人尝一口。

“真甜!”小蝴蝶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呀,老师?”

老师回答:“这是蜜。”

小蝴蝶问:“蜜是怎么做的,可以教给我么?”

儿童故事——让孩子如呼吸般阅读 篇12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进入教材的儿童故事,更多的是关注文本的思想性,往往被教师用工具化的方式肢解了,很多时候用成人的视野、哲学的高度代替孩子的阅读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对儿童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引导阅读。

一、如何引导孩子如呼吸般阅读儿童故事呢?

1. 关注儿童身心特点,选择合适儿童故事。

(1)小学低年级段。

一二年级的学生读书的兴趣就像一棵幼嫩的芽,需要教师和家长呵护、培育。在没有大量识字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这时候,读书还是以教师利用课内时间集体朗读一本书为好,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提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为以后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2)小学中年级段。

到了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由集体阅读逐渐放手到自主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情节生动的故事非常符合他们的胃口,也十分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教师可对不太爱读书的孩子多鼓励,对爱看书的孩子多表扬,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

(3)小学高年级阶段。

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具备了阅读儿童中长篇生活故事的基础,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因其真实反映儿童成长的困惑、烦恼、憧憬、期待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接近孩子生活,所以能够引发孩子的阅读期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 选择多种阅读方法,推进儿童阅读深入。

(1)教师说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

说故事,不等于读故事。一般的故事,如果照本宣读,往往少了很多魅力。老师们不仅要像儿童节目主持人那样声情并茂,而且要充分了解儿童,对儿童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释,对故事留白的地方加以补充,对故事简略的地方加以渲染,带领孩子入情入境,情不自禁地倾听、感悟并有所触动、内化。这样,用说故事的方式,既能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又能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值得一试。

(2)指导读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对于大多数起始年级学生来说,自主阅读是低效的,所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更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如在阅读《女生贾梅》(适合五年级以上孩子阅读)时,我的阅读提纲是:a.全书最让你喷饭大笑的是哪个故事?b.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他(她)什么特点最令你欣赏?你身边有没有哪个人特别像书中的人物?c.你觉得《女生贾梅》之所以会畅销,是什么原因?

(3)推荐好故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儿童的阅读是自主的、自由的、自发的,即使没有老师的推荐,许多学生也会自发进行课外阅读。但对于一个班来说,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阅读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把优秀的儿童故事作品推荐给学生。这样,利用多种形式,不断刺激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必能使他们发现一个新境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自主读故事———让读书像呼吸般自然。

我们既要让学生读得广,又要让学生读得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读物类型,让学生切实感到读书是一种享受,如呼吸般自然,而不是一种凌迟般的痛苦。不过自主读故事,而不是读过忘过,一目十行,需要儿童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之后,能从书中得到知识、受到教益,是种类似于“神散而形不散”的读书方式。

3. 感悟与对话共起舞,阅读与写作齐飞扬。

儿童是充满幻想的,在他们眼里,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有感情的。假如在作文教学中让孩子们写些儿童故事,引导他们故事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象,那么他们就会流淌出充满灵性的语言,就像伍美珍的“非常班级”系列书一样。读了故事,可以为这些故事补个后传,也可以自己写儿童故事,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写成长日记,记录下自己或同学的成长足迹。这里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选材,指导学生写作及修改。这样,历练语言,读写齐飞,语文的魅力也在于此。

二、儿童故事阅读的注意点———给儿童更多的自由。

1. 自由选择阅读内容。

不同年龄的儿童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即使是相同年龄,由于家庭环境、社区生活、教养方式的不同,生活与兴趣也是各不相同的。上文提到的各种阅读方式,虽然也有各自的特点,且行之有效,但是不能教条化,要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感兴趣的故事内容。当然,如果对自然知识、名著等别种书籍感兴趣,那自然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儿童故事是最贴近孩子生活,也是最具有情节性的,可以说是孩子迈向书海的第一站。

2. 自由培养阅读期待。

我们倡导一种观念,让孩子像喜欢玩具一样喜欢读书,让他像喜欢游戏一样喜欢阅读,读书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让他先感兴趣,慢慢地养成习惯,然后才去获得方法、培养能力,最终才谈得上通过读书来达到外在的目的。要让孩子在读书中自得其乐,在书海中做心灵的漫步。我们现在讲究的是在书中栉风沐雨,拔节成长,让孩子对阅读的过程充满热烈的激情和浓浓的期待。

上一篇: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姜炙法下一篇:学生实习回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