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与创新议论文
在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有创新和保守主义的影子。选择创新还是保守?这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顾名思义,老式意味着坚持旧传统,相信旧思想,按照旧方法做事。造成这种老式现象的原因是无知、浅薄的知识和对一些旧思想的接受,而不是遵循历史发展的趋势,实事求是,用旧方法和中间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老一代大多是书呆子和无知的人。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但他们也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没有看清历史发展的趋势,没有跟上社会的步伐。
在科学界,守旧的人倾向于坚持旧的规则,没有足够大胆的想法,从而阻碍了科学探索的`进程。在政治上,保守的人目光短浅,经常把国家误认为人民。一般来说,保守主义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保守的人不会有多大成就。
创新是指创造和媒介;发现新事物。创新也是基于以前的研究成果,通过人脑的充分想象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现事物的其他方面。给事物一种新的气息,让它们与原来的不同。它还可以打破传统观念,创造一个新的、有充分根据的理论,也称为创新。创新人才具有非凡的能力、非凡的想象力和打破传统观念的勇气。
擅长创新的人会有所成就。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伽利略打破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传统观念,促进了科学进步。因此,它将永远持续下去。比尔·盖茨放弃了他的哈佛学位,投身于当时并不流行的计算机行业,成为世界首富。作为创新的结果,灯取代了蜡烛,建筑物取代了平房,风扇也取代了它们。因为创新,人类社会日益进步。
一国科技水平的高低会影响该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 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也会对他的企业价值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催动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持下, 创新型企业已逐步在全国推广开来, 它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夺取先机。研发投入作为对企业创新能力起关键性的作用的因素, 越来越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关注。当企业拟新研发一个项目, 通常需要考虑企业高财务杠杆可能带来的债务风险, 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博弈中占有优势, 避免各种可能带来不利的突发事件, 实现研发项目的持续投入, 保证资金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企业, 对于创新型企业的研究文献较少, 尤其是财务策略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对创新型企业价值的影响, 这一领域研究几近空白。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创新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企业的创新投资却总是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如果通过债务融资来进行创新投资, 就需要稳定的现金流来缓解还本付息的压力, 但创新投资前期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收入, 往往还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后续投资能力不足。而财务保守策略符合企业的永续经营战略和持续投资的要求。翟克华 (2010) 认为高财务杠杆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 技术创新企业资本结构中以权益性资本为主, 财务杠杆较小, 同时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构成中占有较高比例,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较高, 通过债务融资取得资金的可能性小。Brow yn H Hall (2002) 发现, 小型的或新的创新型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高, 只部分地由风险投入来取得的资金, 而大企业的R&D更喜欢通过内部资金融资来投资这些创新项目。基于此, 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a. 财务保守的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强度高于财务杠杆高的企业
H1b.R&D投入与创新型企业的规模成正比, 研发强度与创新型企业的规模成反比
国外的Hsich Mishra和Cobeli (2003) , 国内的周晶、唐清泉 (2008) 都根据相关国家上市公司数据做了关于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均表明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 (绩效) 之间存在显著的促进关系。此外, Lev和Sougiannies (1996) 发现资本化的R&D投入与企业业绩有莫大关系, 事实上, R&D投入的资本化部分, 从理论上来说即是企业的技术知识存量 (stock) , 它将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流入, 从而影响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反映在股票市场上, 即R&D投入对企业价值会产生正向影响。基于此, 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H2.研发投入正向影响创新型企业价值。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中, 企业采用过高的负债率通常会导致企业后续投资疲软, 减弱企业在与其对手的营销竞争中尤其是在使用产品价格战时的财务实力, 被迫减少投资甚至取消该项投资。对于创新型企业, 采用财务保守策略是企业的理性选择。保守财务策略使创新型企业财务更灵活, 资金融通力和抗风险力。Myers (1977) 认为企业资产可以分为在用资产和成长机会, 成长机会 (市账值) 与筹资杠杆呈显著的负相关。即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 企业成长机会越少, 长期负债越多, 短期负债就会越少。筹资杠杆高不利于企业对成长机会的投资, 或者说企业成长机会与筹资杠杆负相关。过多的使用债务融资, 债权人通常会在融资合约中对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进行严格约束, 企业进行创新型项目投入亦将会受到限制, 从而与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相驳。企业通过前期积累和内部融资可以为创新型企业带来投资资本, 投资资本的注入就会加大研发投入的可能性;要想取得丰厚和稳定的利润回报, 所有者们就会加紧监督资金的使用途径与状况, 让企业加大R&D投入去生产新的技术产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促使创新型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 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H3.创新型企业使用财务保守策略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
本文研究的以121 家广东省已上市的创新型企业为样本。数据截止到2014 年12 月31 日, 研究所需的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研发密度、R&D投入的指标则是通过巨潮资讯网下载公司年报手工收集。
2.研究模型
托宾Q值是企业市值与其资产重置成本之比。它表明了在流通市场上公司的价值与以其历史成本计量下公司重置成本的线性关系, 能够很好的说明企业的业绩表现和公司的成长性。因而, 选用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指标。托宾Q值= 市值/ 重置成本= (流通股总价+ 非流通股所对应的净资产+ 负债账面价值) /公司账面价值。为了验证假设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R&D投入用研发投入自然对数Ln RD, Er是该公司的产权比率, 用公司的产权比率来衡量该公司是否采取财务保守策略。控制变量:Lnasset是求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用以表示公司规模;Lev为企业的负债率;OIGR是主营业务增长率, 代表企业的成长能力;TAT是总资产周转率, 代表公司的营运能力。PB是市净率, 代表企业的可投资性。
四、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1.财务策略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为了验证假设H1, 运用均值差异T检验, 考察采取财务保守策略的公司研发密度、研发投入总量和公司规模是否显著高于高财务杠杆的公司, 结果见表2, 从表2 的结果可以看出, 采取财务保守策略的创新型企业研发密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高于高财务杠杆的企业, 采取高财务杠杆的公司研发投入总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高于财务保守策略的企业。这说明采取财务保守策略对企业的研发开发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即假设H1a、H1b成立。采用财务保守策略的创业可以持续稳定的为未来研发活动提供所需的资金, 提高了研发投入总量和研发密度。可见采取财务保守策略有利于创业企业研发活动良性可持续进行, 缓解研发活动的借款还本付息的压力, 降低研发活动资金链供应不足的风险, 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2.多变量回归分析
表3 进行了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研发强度、研发费用投入自然对数、产权比率与创业企业价值的相关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而且相关系数的符号与前述理论分析一致, 为上述假说提供了初步支持。从表3 的结果看, 企业的财务策略 (产权比率) 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在1%的水平下显著相关, 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可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表4 为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分别考察了研发强度、R&D投入、产权比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从回归结果上看, 研发强度、研发投入总量以及产权比率都在1%水平上显著, 这与前述的相关系数分析一致, 说明创新型企业中, 研发强度、R&D投入、产权比率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此外, 回归还发现, 资产规模、营运能力及市净率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假设H2成立。但是成长能力 (OIGR) 却与企业价值关系不显著。与实证结果还显示, 产权比率与公司价值在1%的水平上存在正向关系, 财务的保守策略显著提升创业企业价值, 即假设H3成立。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创新型作为我国一个战略支持型企业, 与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性位置, 积极推动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开发。通过各个局部的技术推进, 促使国家整体的技术水平能够得到稳定的持续上升。但是实际中众多公司案例表明, 在企业进行创新项目投资时, 由于研发项目周期不短, 采用高财务杠杆很可能会使后续资金不足和还款压力过大, 致使研发项目流产及低价转让他人, 得不到该有的利润收入, 致使股东利益蒙受损失。所以采用财务保守策略对我国创新型企业研发活动和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结果研究分析, 结合我国现阶段创新型企业发展, 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型企业可将研发支出等指标列为信息的披露要求范围内;在合理条件下, 加大企业的R&D投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2.合理把控企业的资金成本, 在研发投入前期采取财务保守策略, 为项目和企业的后续及其他投资储备能量。积极引导企业财务策略正确确立与实行, 充分发挥财务保守策略促进创新的作用。此外可以建立专项研发项目体系, 可以考虑与网络平台、承销商制度相结合, 帮助企业把握住技术先进的可行性与市场的前期渗透, 避免企业因为盲目的追求技术先进, 而不考虑成本与市场需求。一方面, 它使企业在新的技术或产品诞生时就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与承销商进行高效率的销售互助合作, 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快速得到信息反馈, 进而进行产品与技术改进或建立新的研发立项, 促使企业逐渐壮大。
3.可以考虑进行大量的竞合研究开发项目, 因为许多研发项目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 单独的一个企业可能很难完成, 或者完成后因为物资、人力的断续不齐, 致使开发出的新的技术、产品的时间价值大大缩短, 不能得到最大利益。通过同行业或者跨行之间的相互支持合作, 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压力, 而且大型企业间的通力合作可以提高我国技术的综合实力, 对于打破国外的专利大头压制, 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转为创造型国家具有实际意义。
摘要:近年来, 创新型企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以广东省已上市的创新型企业截至2014年年底公开数据为样本数据, 试探讨R&D投入与创新型企业价值在企业采用财务保守策略时, 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研发,财务保守,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翟克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财务特征分析[J].企业经济, 2010, 05:138-141.
[2]Hall Brow yn H Hall The financing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NBER Working Paper No.8773, 2002.
钟表行业的创新与保守
对于保守与创新,无论哪个行业都在经历与思考,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早有孔子的智慧“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信条,古人的智慧在于崇古和崇拜经典,而现代社会对创新情有独钟,创新与保守在钟表行业又是如何体现的呢?置身手表行业,行业里的很多名表佳作都是崇尚经典的典范,在充满创新的现代社会这些经典反而被人倍加容纳与珍惜。如今瑞士名表大多都有超百年的历史,上各家的网站其悠久的品牌历史及“经典系列”最能打动人心,由此看来手表并不是电脑,也不是汽车之类,经典古老的款式仍带着永不褪色的魅力。现在看来孔子的“述而不作”暗示的应该是保守和创新的关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创新是必然的,但如今更讲究的是这两极态度的平衡,我们不能忽视文化成果的“保而守之”,对于创新的态度也要适时适度,要在尊敬继承的前提下。其实,在钟表行业每季的新品里无不藏着保守与创新的交锋。成品表款如此,机心产品也不例外。
熟悉MIYOTA机心的客户一定对MIYOTA机心目录熟记于心,MIYOTA机心也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一些经典的机心系列也早已身名远播,虽然机心产品不像某类名表属于艺术品,但对于保守与创新,同样存在于机心的畅销款和机心的更新换代中。机心与成表对于保守与创新的观念虽有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
创新与保守在机心中的体现
据MIYOTA机心事业部的人讲他们经常会收到这样的反馈声音:“MIYOTA某某型号质量很好,后来由于价格战被淘汰了”, “【6P】系列有差不多二十年的历史了,据说此机心去年卖得最好,【6P】系列何以能保留到今天?”
对于这些疑问,都可以用机心生产与开发中的创新与保守来解释。对于很多产品,经验告诉我们不一定“越新越好”。因为高档机心的研发、更新及升级都因高层次的目标而追求新的材料、结构及原理,因此反应在成表中是名表的革命性产品价格都比普通产品贵很多。这与MIYOTA机心的开发使命有所不同,就目前而言,价格优势是日本机心的优势,所以 MIYOTA开发新产品的使命第一是迎合客户的嗜好,第二是降低成本,第三是让选择多样化。特别是成本方面客户考虑的更多,虽然手表的单价每年都呈现上升趋势,但资金的投入大部分针对的是外观设计及广告,反而机心的成本在缩减。客户希望的是像MIYOTA这样的机心供应商重新控制并降低机心成本。
以【6P】系列为例,在MIYOTA专业计时机心里,【6P】系列算是前三四代的产品,有二十年的历史了,中间也经历了几度起伏,早年曾作为薄型机心的代表,但后来,MIYOTA与一些塑料机心厂有过激烈的价格战,市场要求价格方面还需削减,这样以来,公司内部开始研究成本结构,结果推动了新机心的开发,今天MIYOTA产品目录上的薄型机心是【GL/GM】。众所周知,薄型机心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多针复杂机心都是在薄型基础机心结构上增加功能。一般机心厂都非常重视开发薄型基础机心,因为万一薄型基础机心做得不够好的话,后来开发出的衍生品都会不好。从【6P】系列到【GL/GM】系列是机心开发中创新的表现。但【6P】系列并未退出市场,仍保留至今,这就像MIYOTA的代名词【2035】机心一样,至今未有改变,仍然占据市场的中心地位。在这两款机心中体现出机心开发“保守”的一面。【6P】系列何以保留至今,当初的成本问题,因为MIYOTA的强项“生产管理”成功的降低了成本,多针【6P】得以保留,如今【6P】系列热销,又得益于它用“日历针、周历针”、“月历针”等小针来显示时点,这种指针历历史很久,在劳力士开发“实时日历跳转机制”前,都是以指针历显示日期。今天带有日历盘及时瞬间切换的结构成为了主流,但从近几年的人气度来看,古典的指针式款式重又流行起来,此番保守又何尝不是风格的一种创新体现? “传统美”成为新的时尚潮流。过去和现在,保守与创新,信而好古,温故知新,不能荒废任何一方。
摘要: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的新形势,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的速度。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要配合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改革与创新
前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必须进行体制和政治思想的改革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落后的思想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作重点一直是发展经济,而忽略了政治思想的改革与创新,这种意识与物质脱节的状态,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因此,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改革与创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本文拟对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
1.我国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现行状况
由于我国最近几十年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忽视,造成了现在政治思想严重落后的状况。人们忽视对政治的关心,不重视新思想的学习,使得国企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不关心国家大事,只重视个人绩效,失去了集体荣誉感,对工作没有责任感,目前存在的这些现象会严重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益。
1.2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存在误区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浪潮下,国有企业一心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重视搞经济建设的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福利和奖励,大大地拉动了员工生产的热情和斗志。在国企内部政治思想工作部门完全成为了企业的“摆设”,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得不到国企的重视,每年的工作量非常小,也使得政治思想工作者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就被荒废了。在整个社会都存在这种认识的偏差,人们认为只有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认为政治思想工作对社会建设起不到什么大作用。例如,在大学专业的报考中,家长和学生都比较热衷于与经济建设相关的经济学科的专业,完全不会考虑与思想教育有关的专业。这可以看出,全社会对政治思想工作的认识都存在着偏差,在意识上对政治思想工作的认知偏差,是导致国企政治思想工作
“萎靡”的直接原因。
(2)一部分国企在人才选拔上存在误区
在很多国企的招聘中,主要招聘目标是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经济类人才、销售精英,在国企的招聘目标我们可以看出,都是在为与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的职位。而对于政治思想工作人员的招聘几乎看不到,政治思想工作部门的人员不断精简,也没有新时代的思想教育人才补充上来。国企基本上对政治工作者没什么需求,政工人员面临着无法就业,如此下去,恐怕是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将是后继无人了。
(3)国企不重视对政工人员的素质再提高
由于国企在意识上对政治思想的严重忽视,导致企业内部的政治工作人员根本无心学习或者进行专业研究,使得近些年来我国的政治思想工作退步且在学术上也没有丰硕的成果。主要是企业的政策和待遇使得政工人员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地位上都得不到重视,以至于企业很少组织政工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在政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升,工作质量也很难提高。即使企业中每年走走形式,组织一些象征性的学习和培训,也只是表面功夫,并不能使政工人员的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国有企业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改革与创新的要求
2.1 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政治思想工作同步发展
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门研企业员工的思想与行的规律的工作,因此,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与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相适应,所有的政治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围绕国家的政治思想工作大局的大前提之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相适应。因此新时代的政治思想要在结合国家政治思想的大方向的前提下,结合国企的具体情况,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思想指导方针。切实地做到促进企业的经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企业的生产仅仅相连,才能得到国企的认同。只有让国企实实在在的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得到收益,它们才会从根本上重视政治思想工作。所以,国企的政治思想必须要在马列、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前提的情况下,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真正为企业以及员工带来益处,才能得到企业重视。
2.2国企政治思想改革要探索新路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是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形成的,其运行特点和弊端集中体现为统一布署、集中管理、封闭运转、自我循环,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在提出进行思想改革,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就是政治思想工作因为一直无法抛弃旧的党、政、工、团的管理机制,无法彻底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现代的国企政治思想工作改革应该另辟蹊径,抛弃过去一切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建立政治思想工作一体化管理体制,将政治思想和生产经营一体化,将二者结合到一切。将生产工作的任务以政治思想的工作形式下达给员工,将政治思想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中,这样二者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3国企政治思想工作要提高服务意识
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全国上下非常重视政治思想工作。一直采取大战旗鼓的政治思想宣传方式,近几十年,既没有什么政治思想水平的提升也没有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从前是从前是政治思想工作凌驾于生产生活之上,现在是政治思想工作已经淡化。这两种方式都不适于现在的政治思想工作的进行,我们应该树立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概念来定义政治思想工作。但是将政治思想用于经济建设服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且永远坚持政治理论的基本路线,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领导我们走向新中国的革命理论,也是我们建设新中国绝对不能背离的思想路线。其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内容要丰富化。多样化。最后,坚持为国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好服务。
3.国企政治思想改革的依据的基本原则
3.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最根本的指导
无论国企政治思想活动如何改革与创新,最根本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方针不能变。我们可以对政治思想工作的认知、形式、人员素质、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甚至增加符合时代的思想内容,但是最根本的指导思想绝对不能改变。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路线,因此,国企进行改革时决不能抛弃马列、毛泽东的思想路线。
3.2坚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
我们在已经形成的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吸取别国的优秀的好的思想和管理办法。必须实事求是,才能使改革与创新后的政治思想工作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4.国企政治思想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1)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方式。(2)立足现实,创新教育内容。(3)不拘一格,创新选、用、育人长效机制
结束语: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状况相适应,才能在根本上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总之,在进行政治思想改革
与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革新政治思想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小敏.新时期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J].民营科技,2011(11).[2]张亚男.分析新时期企业政工工作面临的挑战和策略 [J].华章,2012(11).[3]孙留栓.新形势下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为了实现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面对企业人才需求,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始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创新和实践了“一条主线、二元主体、两大平台、四阶递进”的“1224”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
1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表述
“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为主线,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和通用职业技能→岗位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职业综合素质和拓展能力”的进阶式素质和能力培养主线。
“二元主体”即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双主体共育人才。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先后与哈尔滨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组建了电气化铁道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发挥校企合作机制作用,校企深度融合,合作趋于常态化。共享人力资源,学校专业带头人与企业技术专家共谋专业建设,企业能工巧匠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学校和企业共享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逐步引导学生的职业性,提升岗位能力。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目标。
“两大平台”即以校内演练场为主的校内实践平台和以校外企业真实岗位为主的校外实践平台,为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形成提供条件保障。学生以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等身份,进行接触网检修与维护、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电力线路安装与维护等核心技能岗位练兵,实现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四阶递进”分基础技能培养、岗位单项技能培养、岗位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四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
2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炼过程及依据
在学院“双主体、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联合哈尔滨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等企业,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与融入职业情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轮换进行。通过积极走访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时跟踪走访毕业生和用人企业,以毕业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反馈信息,校企共同研究形成了“1224”人才培养方案,使毕业生更加适应电气化铁道职业岗位任职需求。
3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流程
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四个递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由第一、第二两个学期构成的基础技能培养阶段。本阶段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基础、思想道德等公共基础课和电路与电工技术应用与实践、电子技术应用与实践等专业基础课,以及电工实训。专业基础课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内容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通过工作过程的模拟达到“工学结合”。
第二阶段――由第三、第四两个学期构成的岗位单项技能培养阶段。本阶段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通用课程、专业实做训练课程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主要课程有接触网运营与检修、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牵引变电所设备运行与维护、微机远动设备运行与维护、接触网识图与制图、接触网实训。专业技能课程的专业实做训练由校外兼职教师承担。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是在基础技能上的升华。
第三阶段――由第五学期构成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本阶段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专业技能鉴定课程,根据企业及相应岗位的要求对岗位技能进行综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第四阶段――由第六学期构成的岗位工作能力培养阶段。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与考核,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对部分实现不了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开展校内强化训练,聘请齐齐哈尔供电段专业技术工程师来校在接触网演练场进行与企业一样的实习。
4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关于《通三统》一点思考
周勇兵
《通三统》一书是著名文化学者甘阳的三篇演讲稿合集,分别是“新时代的‘通三统’”、“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大学之道与文明自觉”。首尾两篇都是在清华大学所做的演讲,而且讨论主题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前者提出了新时代“通三统”的理论,即孔夫子的儒家传统、毛泽东的平等传统、邓小平的改革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后者通过分析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探讨中国大学如何发展通识教育延续传统文明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中华文明是目前世界上尚存文明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封建岁月中一直有一种“文化中心论”,典型地体现在“华夷之辩”上,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任何一个中世纪以前的国家都有自大的观念,中国是一种文化上的自大,“中国”即是“中央帝国”,意即文明最发达的地方。中华文明具有高度的历史连续性,“每一个后起的新时代能够自觉地承继融会前代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所谓‘通三统’”。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几次重大的外族入侵,比如说蒙古族与满族的入主中原,但是他们最后都自觉不自觉地继承了中国历代积累的文明传统,所以未曾动摇汉族的文化优越感。在我看来,这种历史传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儒家的传统,汉以后各朝均为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通过对儒家经典的不断解释而获得合法性地位,而这种解释正体现了传统的延续性。
中国的“华夷观念”终于在十九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入侵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人先是看到了西方武器的强大与物质文明的进步,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但还保持着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后又看到了西方政治文明的进步,提出了资本主义改良的方案,对中西文化的辩论与讨论日益激烈;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提出一切传统的都是封建的落后的,一切西方的都是先进的美好的,充满了文化上的自卑感与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与否定,希望切断近代中国与传统文明的连续性。
作者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的传统是一直延续着的,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历史文明的连续统。现在的一些人将各个时代的传统割裂开来,把新中国前后两个三十年对立起来,一味地强调它们的冲突性,不是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来全面否定毛泽东时代,就是用毛泽东时代来否定革命,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与不科学的。作者在演讲中引用了美国学者谢淑丽的《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逻辑》一书,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源自于毛泽东时代高度“地方分权”的经济结构:将中央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大搞地方基层建设,形成了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的模式。
既然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连续统,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承继与融合以前的传统呢?
通识教育就是对这个问题一个有力的回答。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的强大与政治的进步,更重要的还是文明的复兴。而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与民族精英的地方,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意识。
但令人失望的是,“中国现代大学从一开始就没有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之中,中国现代大学的诞生恰恰以与中国传统文明断裂为标志。”这从根本上造成了今日我国的文化底气不足,长期处于文化无根状态。作者提出大学应该以通识教育代替专才教育,把中国古典文明教育放在大学教育的重要位置,重塑中国的传统,形成各专业的共同教育与共同话题。
作者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历史的回顾,指出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佛大学等几所名校的课程改革始终没有背离西方古典文明传统,核心课程注重对西方经典著作的阅读。这与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根据西方一时一地的原则,仅仅模仿国外通识教育的形式,片面追求课程的多样化,满足于“概论”与“通史”的教学和“让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是完全不同的。
文明的进步来自于对前代文明的批判性的继承,文化只能是根植于传统进行改良,而不能进行革命,任何文化上的“革命”最后都会被证明是事实上的倒退。西方的教育学家对待自己的传统是极端保守的,以至于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新CIV课程改革(仅仅名称上宣传多元文化而实质仍以阅读西方经典为主)竟能够引发一次全美的政治大风暴。但我们中国却常年将传统文明与经典认为是“封建”与“落后”的,或是简单地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标签来认识宝贵的古代思想,这又是多么危险的一种境地。
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只是坚持对传统文明良好的继承与发展,并不是排斥现代文明。作者在这一方面似乎也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详细地说明清楚,似乎只是看到了西方“通识教育”发展的一条线,甚至于像是在谈美国大学是如何将英国的古典主义学院的传统更好地适应现代发展。须知通识教育或者普遍教育并不是美国大学课程发展的唯一线索,“在度过了较为漫长且变化较少的古典学院课程思想发展阶段后,以实用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大学课程思想一直在美国大学课程领域占主导地位,影响了美国大学课程百年发展史。”(郭德红的《美国大学课程思想的历史演进》)因此,可以说美国大学一直非常注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间进行着平衡。社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能力熟练的人才,大学课程就必然要走向职业化与实用主义;但是,“当专业化知识达到一种巨大且丰富的程度的时候,它常常导致知识的分享、学生学习经验的分裂并使学术共同体瓦解。”(郭德红的《美国大学课程思想的历史演进》);最后,高等教育学家们又会通过增加通识教育的方法来追求大学的平衡
就中国而言,大学教育应该尊重本国的文化传统,对民国以来就断裂的文化传统重新做现代整理,做好通识教育,更加注重质而不是量,培养对中华文明整体的认同感;同时,必须发展现代课程,注重社会发展的需求,研究当前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于本学科能达到“精”的程度,惟于此,才更能发挥“通”的意义。而且,应该具有更开放的心态,真正深入地学习西方文化的精髓,而不是满足于一些概念与皮毛的理论,通过了解西方文化以加强对本国文化的理解,走“中西并举”的道路,也就是坚持保守的文明与开放的态度相统一。
关键词:李白,月意象,意境
月在传统文人笔下,经常是被高度的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思想与感情。诚如张福庆先生指出的:“每当诗人写到明月时,常常是把月亮当作友人、亲人和恋人,把自己的感情向它倾诉,用自己的心灵与它交流,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毫不掩饰地向它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最纯洁、最真诚、最热烈的情感去拥抱明月。”[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这里诗人李白把思念峨眉山月比作是思“君”,用一个“君”字,不仅赋月以人的生命,而且流露了诗人对月的敬重之情。在《月下独酌》一诗中,诗人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影子、月亮完全融合成一体,最后还要“相期邈云汉”,实在是妙不可言。又如《赠别从甥高五》一诗有:“贤甥即明月,身价动天门。”李白更是把外甥比喻成月亮,多么亲切美好的月亮[2]。李白的好友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提及,李白将自己的儿子起名为“明月奴”,足见他对月的情有独钟。最值得称赞的是,李白在继承前人营造的月意境基础上,运用精妙绝伦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日,教师的权益和义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教师的地位。《教育法》的第三章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和任用的具体细则,特别是对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从此,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此法的具体条款对其麾下的教师进行管理任用,没有合格学历的教师尽快通过继续教育或者脱产进修的方式取得合格学历进入教育轨道。各位教师对照《教师法》各负其职各司其责,一方面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步走上了正轨。其后不久,“1986年4月12日通过,又于2006年6月29日修改2006年9月1日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条规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4]同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明确规定: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这是对《教师法》的进一步补充,其操作性更强。这两部教育法规在更高层面上规定了教师资格学历认证制度,共同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4.世纪之交:路漫漫其修远。
世纪之交,我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教育自身的改革和教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的第二点的第八小条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学历目标: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
李白在咏月的同时,常常会借助其它的意象为伴,从而营造出一种更新奇更浪漫的意境。如“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若无云间月,谁可比光辉”,等等。在这些诗句中,李白把云作为月的伴侣,把月衬托得更为迷离朦胧。除了云之外,还有花意象也是李白的酷爱,如“夜凄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等等。诗人用花来陪衬月,花前月下,意境是何等温馨幽美。当它们三者融汇在一起时,就有力地呈现出李太白的浪漫主义情怀与超现实的唯美意境。
李白还非常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在刻画月意象时,注入自我的生活体验,将人事与自然完美契合,从而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他笔下的月是可乘的:“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可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衔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可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可问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甚至可赊的:“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神思飞扬,飘然物外,用他的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描绘出雄奇飘逸的梦幻天地。
月光如流水一般,前人在描写月亮时都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和刻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全篇之魂,写出了月的初升、高悬与斜落,而李白却有意打破前人的常规,别出心裁地开创新的月亮意境,即极力去描写月的静态美。如“海树成阳春,江沙皓明月”,“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等等。这些诗句分别写到了“沙月”和“石上月”,诗人写这两种事物,正是希望通过它们来映衬出月亮的皎洁之美[3]。当心静如水时,洒在沙和石上的月辉折射到诗人的心里便不再是动态的了,而是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5]这在学历要求上提出了明确的目标。2000年,我国又出台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更加具体明确了教师资格证书的操作办法。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大大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中小学教师素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结语
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由于近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已得到很大提高,新教师入职也符合《教师法》的要求,如今许多师范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面临招生瓶颈就是一个明证,在职教师的学历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可见,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呈现继续提高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林荣芹.中小学教师学历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国家教委有关部分负责人就实行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制度答本刊记者问[J].人民教,1989,(4):16.
[3]历史上的今天[EB/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J].时政文献辑览,2006.3-
[5]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人教社,2006.2:5.
论黑塞作品中孤独感的体现
杨华杰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
摘要:黑塞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题材,借助心理学的分析手法,细腻地将那些陪伴过,以及陪伴着他的情感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他用细腻的心理分析和残酷的自我解剖将最令人恐慌的情绪———孤独真实细致地呈现给读者,本文针对其作品中散发出孤独感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黑塞作品孤独感体现
黑塞作品大多带有自传色彩,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带着他的影子———上过神学校,被公认为有天赋的学生,与机械化的教育环境格格不入,崇尚自然,因反对战争而被同胞孤立,被朋友背叛,患过精神疾病,生性多愁善感,等等。作为德国近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黑塞的作品中也带着德国文学深邃的思想和辩证的哲学思维模式,这使得他的作品有时晦涩难懂并且充满矛盾,极难被一般读者理解。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弥漫着人类最原始的孤独感,能在人心最阴暗最隐秘的地方引起共鸣。这就形成了黑塞独特的文学风格———撇弃华丽的词藻,直接用情感与读者交流,将自己的感情感受直接传达给读者。
一、孤独感在童年回忆与现实生活的强烈对撞中恣意膨胀
黑塞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童年总是有着美好的回忆,不论是在其成名作《彼德卡门青特》、早期作品《在轮下》还是中后期作品《荒原狼》中,主人公们都抱着温馨感动的情感怀念童年的时光。
流动后的静谧。皎洁的“沙月”和“石上月”是两道至美的天然风景,可是,千百年来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去发掘,是独具慧眼的李白把这长期埋没于尘世中的绝景发掘了出来。
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十五岁便开始研习道法,这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诗歌充满哲思。他常将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与独特感悟寄托于明月,阐发深刻的宇宙意识,这无疑丰富了月意象的哲理内涵。如《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一开头便来了一个千古万世的发问,表达对天上月亮的心驰神往。然而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中,总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当你无意追攀的时候,它又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写出了月亮与人似远却近、若即若离、神秘可亲的奇妙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明月佳景,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现今的人们,当然没有见过远古时候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过古时候的人。月亮本来只有一个,无论何时都只有这一个月亮而已,这就是说,人的一生在宇宙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是短暂而痛苦的,其间有不尽的坎坷曲折、孤独和寂寞,而月亮却是永恒的。李白是超脱豁达的,他最终还是从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中得到积极乐观的结论,只要明月常相伴,忘却世间的一切,人生就会像蓝天一样辽阔,像月亮一样自由自在[4]。
再如《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和《苏台览古》,这两首诗都是诗人游览名胜古迹后的怀古之作。“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梁王已去,六朝的旖旎风光早已不再;“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如今苏台已荒芜,当年的繁华已歇。真的是物是人非,惟有江月不改。李白借历史遗迹深沉地感慨沧桑巨变与历史兴亡。西江月仿佛成了历史兴亡的见证人,明月依旧在,而当年曾不可一世的梁王、吴王除留下荒坟野丘外,已化作历史的烟云散去[5]。这些月亮诗都给后世读者以深刻的哲理启迪
“但是现在他又想起了这些儿时的往事,好像来自遥远的地方,他们具有这么强烈的色彩,具有迄今为止所经历的一切所未曾有过的那样充满遐想的气息。那时的日子过的才叫有意思呢!”[2](P8)
“我的母亲也是个普通妇女,她也种花,尽力把房间、楼梯、家具、窗帘搞的干净整齐,把我们的家,把我们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这松节油的气味和南洋杉使我想起我的母亲,我这里那里的坐一会儿,看着这安静、整齐的小花园,看到至今还有这类东西,心里感到快活”[1](P15)
彼得的童年中有一个怪叔叔,被大家耻笑,却独独成为他的仰慕对象,成为他在日后艰辛生活中的勇气的来源;汉斯的童年是在他所热爱的大自然中无忧无虑的度过的,大自然弥补了他天生缺乏的母爱,使他本应灰暗的童年多姿多彩;哈里的童年是在“小市民”式的家庭中被平凡勤劳的母亲呵护疼爱。虽然描写角度不同,但是他们的童年都是美好的。而在童年结束之后,接踵而来的成长是他们要面对的真正的现实:彼得出生贫寒,从一个封闭的乡村到达城市饱受冷眼与不公,这时他需要帮助,但是信任的人却不在身边,一切挫折痛苦都要独自忍受;在被周围的人和自己的傲气怂恿着以神学院为目标时,汉斯就注定要踏上与自由自在的童年截然不同的道路,父亲与老师只关心学分,并且自以为是地支配着汉斯的人生,切断了与汉斯的感情交流,在神学考试临近时汉斯无人倾诉,和无限的意境联想。
自从李白以旷世奇才进一步丰富了月意象内涵,古典诗词才真正拥有了天人相通的趣味。李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凭借自己高超的创作技巧,丰富了月意象形态,又借助复合情感创造并强化了月意象的复合形态,月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秋月、沙月、闺月和乡月等,从而使诗人的情感传达得更加精妙和深入。
月光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而李白也使月意象作为宇宙的精灵融入人间,蕴藏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类情感的转变,使古典文学中的月意象地位提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月意象从此便真正进入了哲理升华的发展阶段,对其后的李商隐、苏轼、辛弃疾等人的咏月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这类哲理诗的扩展与延伸,以致传诵至今,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月亮的永恒与皎洁、清冷与通透是符合李白的精神内质的,他在传统月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熔铸了自己的人格和情趣,赋予了月意象更为丰厚的精神内核,这既体现了月文化审美特征的共性,又体现了诗人李白强烈的个性特征。无疑,在月意象的传承与创新上,李白是用力最深的一位诗人。
参考文献
[1]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华文出版社,2000:166-167.
[2]姬默.李白与月亮.古典文学知识,1986,(2):86.
[3]张天健.论李白诗歌月亮的意象.中国李白网,www.chinalibai.com.
[4]徐大贵.李白的月亮世界幽探.中国语文网,www.chi-nese.com.
关键词:陶瓷绘画艺术;陶瓷家;继承与创新;传统艺术0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瓷器的国家,在中国的人类文明史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页。陶瓷绘画艺术正是在这之上发展以来的,随着瓷器的发明创造,涌现出了许多陶艺家和陶瓷艺术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经过广大陶艺家的不断探索和进取,使陶瓷绘画艺术不断提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陶瓷绘画艺术
陶瓷绘画艺术主要以陶瓷的釉和颜料作为表现手法,融入中国画的画风和技巧来表现一种神韵。通过陶瓷,很好地展现出了中国画的艺术形象和意境。陶瓷装饰吸收中国画后,就形成并发展为陶瓷绘画。早在文字还没有出现在人类社会之中,就出现了陶瓷绘画装饰,可见,陶瓷绘画已经流传了许久。早在红山文化、仰韶文化之时,就已经能在彩陶器皿上看到了装饰图案,这些图案虽然简单,如旋转纹、水波纹、网状纹等,但是也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到了元、明、清时代,陶瓷艺术装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装饰手法,绘画题材也从简单的图案纹饰发展成为山水、任务、花鸟等。
陶瓷绘画不仅仅是纯粹的绘画艺术,它更是一门工艺性较强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陶瓷艺术绘画时,既要考虑到陶瓷工艺的特性,又要顾及中国画的美学要素,通过“火”的加工,来创造“火与泥”的结晶。陶瓷的造型分为两种:立体型和平面型。平面型可以进行独立的绘画创作,这与中国画的创作本质异曲同工。
2尊重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更新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发展的规律,脱离了传统,就无法谈及创新。陶瓷绘画艺术应尊重传统,学习前辈经验,吸收经验并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藝术之路。陶艺家学习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形成了陶艺家独具的风格。天人合一是艺术的最佳境界,艺术不是一个简单复制的过程,而是要求继承者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有自己的主观理解,使得客观世界与人保持高度统一,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新的作品的诞生,都是在不断总结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出的。新与旧是一对矛盾体,所有新的事物的诞生,都是在旧的事物中萌芽而出的。如果只是简单复制,则无法继承与提高。从我国陶瓷绘画的发展过程来看,也能看出继承与创新的可贵之处。
3继承与创新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在陶瓷绘画艺术方面,继承与矛盾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从继承的角度上来说,需要许多陶瓷家花费很多的心血,融入陶瓷绘画的传统中去,发现它的技巧技法,分析他的优点所在,捕捉传统艺术的闪光点,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后人应认真研究前人的艺术造诣,探索其艺术手段在表现方面的来龙去脉,只要认真研究分析,必定会收获颇丰。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需要从生活中去发现、去搜寻。之所以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而继承又是为了新的创新。
4绘画艺术继承的表现
(1)材质的创新。有人说:陶瓷绘画所用的材料,还是老的好,更能体现出艺术的品质。这句话虽然不能否认,但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当然,在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应该保持其基本的色调,这是为了保持陶瓷绘画的艺术风格,延续传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绘画的材质一直沿用,不能创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陶瓷材质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只有遵循这些变化,才能更好地运用陶瓷的材质进行绘画创作,可根据材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颜料。变化之后颜料的绘画效果,也许更优于之前颜料的效果。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大胆尝试,加以使用呢。陶瓷绘画者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传统材质使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陶瓷绘画艺术取得进一步发展。
(2)内容的创新。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创作素材,艺术家们将这些素材进行加工与创作,在陶瓷绘画艺术中展现出来,就使得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贴合实际。
(3)技法的创新。在陶瓷绘画作品中,随处可见陶瓷绘画者的聪明才智和独具创新的表现手法。例如,珍珠彩、流霞彩的运用,都具有代表性,尤其是高温釉中彩技法,它运用多种技术构成。颜料采用的是高温颜料,耐高温可达1000多度,与釉面自然相融,浑然一体,成品自然和谐,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与传统技法相比较,高温釉中彩更耐磨,色彩表现力更强,保存年代更长远。
(4)工具的创新。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所选用的材料更为方便耐用。正是随着工具的创新,使得陶瓷绘画可以更加广泛地汲取各种绘画的表现手法。传统的工具,如毛笔、油画笔、刮刀等工具相互配合,能够表现出肌理效果。一些新的工具,如牙签、棉签、棉花等也可以加入陶瓷绘画中,用牙签蘸上较浓的色料就可以在陶瓷胎上直接画线,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使色彩饱满,图案生动。
(5)装饰的创新。随着陶瓷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陶艺家们将陶瓷绘画艺术和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不断开拓创新,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汲取各种民间艺术,如雕刻、年画等。并且注重和西方水彩艺术相结合,取其精华,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带动了陶瓷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陶瓷绘画装饰的创新主要形式有:新彩加古彩、新彩加粉彩,新彩结合釉下彩等。通过装饰的创新,大大拓宽了新彩的表现力度,使陶瓷绘画艺术更具有魅力,改变了艺术的传统风貌,从色彩、肌理、光泽、质感,给人们一种美的视觉。
5创新在陶瓷绘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要使陶瓷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就要求陶艺家紧跟时代步伐,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记得有位画家曾经说:幸好我的画既不想徐悲鸿,也不像张大千,更不像齐白石。这恰恰说明,画家追求自己的特点,如果一味地模仿前人,则无法创新。陶瓷艺术也正是如此,只有陶艺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6结语
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想要发展并且流传下去,都需要两个方面:继承与创新。如果没有继承,艺术本身无法流传下去;没有创新,艺术就没有了生命力,无法体现自己的特色,很难生存。对于陶瓷绘画艺术而言,继承重要,而创新更重要。在当前这个时代中,陶瓷绘画艺术家要把继承、借鉴、创造融为一体,善于观察生活,并把生活所感融入陶瓷艺术的创作之中,善于发现创作中的闪光点,并合理利用各种创新形式,将自己的作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作品生命力和活力,使得陶瓷绘画艺术越走越远,发扬光大。参考文献:
[1] 邱海霞,李伟.拓衍艺术,传承文明——浅谈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几大关系[J].中国陶瓷,2008(03):6769.
[2] 裘德燕,谭细雄.试论绘画艺术及其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0):268.
【保守与创新议论文】推荐阅读:
宫外孕保守治疗护理流程06-04
保守国家秘密法测试题06-12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07-17
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分析论文11-03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议论文800字06-21
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途径论文10-25
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系论文07-02
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与创新管理论文10-11
创新与创新能力教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