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通用11篇)
邹嘉文
张晓风的散文也许算不上是最好的,但是却带给了我许多与众不同的感悟,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就让我带着你,一起走进张晓风的散文世界吧。
读张晓风的书,让我感到十分惬意、轻松。她的景物描写虽然精致,却并不繁杂,只是几笔简单的描写,便能勾勒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我想她一定是位田园诗人吧,即使全篇都在写景,也能让读者明白她的心思,带给我们发人深省的思考。
你能想象吗?当流苏那纤细的香气伴随着纤细的风拂过脸颊,当栀子花香的河川从身边流过,此刻的心境,无可比拟。但,花落瞬间虽然美丽,过后便不见踪迹。这告诉我,美,就像一则爱情故事,也许结局并不是最好的,但只要过程是美的,就已足够。人生也是如此,它不能用长短来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我们不求它像爱情故事那样幽美、惆怅,但是过程的精彩是一样的。或许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试着去拓宽生命的宽度。只要我们奋斗过、拼搏过,向着梦想努力过,等到年老时再回忆曾经走过的路,就会觉得这是人生中一大珍宝。
《画晴》告诉我,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达成某个目的,沿途的风景其实更加美好。我们可以在闲暇的时刻驻足凝思,体味人生的另一重意义。
《念你的名字》告诉我,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我们要有奉献精神,对别人怀有绝对的诚意和爱心,才能修炼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走进张晓风的散文世界,总能带给我许多非凡的感受。你是否愿意独自走进她所创造的唯美世界呢?
篇二:《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
杨润宇
我曾经认为只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读了张晓风散文集后,我发现我错了。因为,我发现,张晓风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同样也是能感人肺腑的真切言语。
生活就像一条鱼,是经不起挑剔的。真正会品的人,会生活的人,才能从鱼那嫩白的肉质中品出香甜,品到幸福。但一些在鱼身上挑刺的人,因为怕鱼刺咔住喉咙,就不愿意去品尝鱼肉的人,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无法品到生活的甜美与多姿。
我永远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只有对生活心存热爱,用自己澎湃的热血去浇灌生活的人,生活才会给予他们幸福与快乐!
生活,总是需要多种多样的喜欢,若你的心中永远对生活充满了怨恨与不满,那岂不无趣?它就像是一个杯子,若你用中药将它盛满,那它必定是苦涩的。真正甜的水,是需要你在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中,品到自己的喜欢与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热爱生活!
春天的山径,夏日的永昼,秋风的芒草,冬天的阳光······生活,总能在细小之中,得到幸福与快乐。生活的完美是需要你的充实想象,才会更加充满韵味!
——于无声中听大音!
——于无形中见功底!
——于点滴中现情趣!
——于细微处见真情!
张晓风在她的散文中就善于捕捉平凡人的片言只语、举手投足, 身边的小小器物, 自然的花草虫鱼, 季节更替的细微变化来激发自己的想象, 赋予它们生命的情态, 以一种变换了视角的哲理, 来对真切的生活进行挖掘, 为我们启动了另一扇窗, 使人洞见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给我们带来一种冲击心灵的新奇感, 让人深感在日常生活中情感的麻木和心灵的钝化。
由学生证上一个让人熟视无睹的戳记, 她联想到个体生命的印记, 进而发出对生命的感悟, 对生命创造主的崇敬, “我的主, 我抬头望着蓝宝石般的晴空, 心里默默地祷告, 但愿在你那本美丽无比的生命册上, 我的名字下也盖满了许多整齐而又清晰的戳记, 表示你对我完成之事的嘉许, 当我走完一生路程的时候, 当你为我盖下最后的戳记的时候, 求你让我知道, 我曾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最后的戳记》) [1]p41。当看到湖边那些不知名的树漫天漫地地借风播送种子时, 她说:“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飘散之余, 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 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 蔚然成荫, 教会她, 怎样敬畏生命” (《遇见》) [2]p191。她以一颗虔诚敬畏的慧心在这里敞亮了其他生命的存在, 以平等之心思考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从中支取生命的能量, 借以走出了自我的困顿意识, 期间没有世俗纷争, 没有忧烦恐惧, 真正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悠游和广阔。当年轻的学生无法接受“受伤”时, 她想到的是“如果关怀和爱就必须包括受伤, 那么就不要完整, 只要撕裂, 基督不同于世人的, 岂不正是那双钉痕宛在的受伤手掌吗?” (《只因为年轻·受创》) [3]p180是啊, 爱与痛是不可分割的。这里, 作者讴歌了“爱”, 更肯定了“生命”。为了拯救世人, 耶稣上十字架, 流血牺牲, 并以复活见证“生命能胜过一切”, 正是生命的内在张力, 使人有“爱”并胜过“痛苦”, “宛在的钉痕”岂不正是“生命的荣耀”。在张晓风的散文中, 这样的小事件大感动比比皆是。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往往受现实存在的限制, 陷于无意义的空洞之中, 完全失去了生命本真存在所带来的满足与喜乐, 如何才能从囚禁生命的牢笼中跳出来, 回归更本真的生活境界?海德格尔给出的建议是“诗意地栖居”。他认为, 只有实现了从现实的残缺的人生向审美的诗化了的人生转化, 人才能惬意地栖居而不是居住, 才能不为世俗的蝇营狗苟所困。也就是说, 只有人诗意化了, 世界才能诗意化。在这里就涉及了个体对审美形态的认知问题。当处于本真的生命被遮蔽的状态中, 就如《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所说“地是空虚混沌, 渊面黑暗”, 缺乏健全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缺乏追求自由的诗性智慧, 是很难摆脱现实世界中那些与生命无关的事物 (诸如权利、名声、钱财、安逸等) 的捆绑, 去竭力澄明人与世界存在的原初意义。所以, 必须站在另一个更高的世界角度来看这个世界, 而神性是最高标准, 祂规定了人的生存本质, 《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第27节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 只有以神性的尺度来看待世界, 否定世俗的标准, 才能超越有限, 逍遥于大地, 获得真实的存在。
我们知道张晓风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对基督教理的熟知, 更易激发她的诗性智慧和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她对生活与自然中点点滴滴的关注与尊重可以理解为对创造之美的认知与追求。而创造之美正是基督教神学美学的核心之一。自然作为上帝的创造是无限博大而美的, 是上帝至善、智慧和全能的体现, 因而万物具备上帝的灵性。“这一番气息命脉是我们没有祈求就得到的天宠, 这一副骨骼筋络是不曾耕耘便有的收获。至于可以辨云识星的明眸, 可以听风闻雨的聪耳, 可以感春知秋的慧觉, 哪一样不如同悬崖上的吊松, 野谷里的幽兰, 是一项不为而有不豫而成的美丽” (《矛盾篇之三》) [4]p221。作者深深意识到个体存在的有限和渺小, 原来“这一番气息命脉”我们也无力掌管, 因而坚信“因为在你 (耶和华) 那里有生命的源头, 在你的光中, 我们必得见光。” (《旧约·诗篇》第36章第9节) 在这里, 她肯定了有信仰的人生, 呈现了对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她把自己还原为一个谦卑的人, 俯伏在神性的创造之下, 从世俗的捆绑中释放出来, 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主客相融、生机勃勃的生命的世界。“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 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相思树是墨绿的, 荷叶桐是浅绿的, 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 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是那些老树的苍绿, 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 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 我慢慢走着, 我走在绿之上, 我走在绿之间, 我走在绿之下, 绿在我里, 我在绿里。” (《魔季》) [5]p119普通的景致在她的笔下成了有形有色、有情有义、能呼吸能交流的精灵, “墨绿”“浅绿”“翠绿”“黄绿”“苍绿”“嫩绿”, 一个绿意盎然的春天就这样活泼跳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不再是“景”著“我”之色, 在作者眼中, 它们本来就是有精神有灵性的, 人的情感似乎是在和它们的交流中才得以形成。超越世俗的成规, 打破主客樊篱, 通达而自在地进入生命之间的交融, 岂不正是“诗意地栖居”。
张晓风怀着一颗善的、温暖的心, 以一个看见者、谛听者和神性见证人的身份在描摹生活, 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感。由“初, 裁衣之始也”想到“每个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 每一刻, 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初心》) [6]p122;由一碟辣酱, 想到“我对生命中的涓滴每有一分赏悦, 上帝总会立即赐下万道流泉” (《一碟辣酱》) [7]p61;由蛇店店员说的一句“不被咬到就不毒”, 想到“有浪, 但船没沉, 何妨视作无浪, 有陷阱, 但人未失足, 何妨视作坦途” (《种种可爱》) [8]p45……对生活细致的体察, 对细节的尊重, 这样的真诚怎能不唤醒我们心底沉睡的影像, 让人觉得尽管残缺、有限, 此番人世也是值得珍重的。
以谢有顺的话说, 有了一个安妥自己灵魂的去处, 才有心情去观察细碎的片段。[9]灵魂安妥, 有了健全的思想、丰富的心灵, 才能透视事物的本质, 才会有包容、理解、同情, 诗性智慧因此而勃发。“诗性智慧”语出维柯《新科学》, 是关于自由、尊严、灵魂和美的想象性智慧, 不来自于权力, 也不来自于对现实的依附。纠缠于现实利益, 只能培养目光短浅, 不会对生命产生独特思考, 也无法向我们提供更高远的想象和灵魂的拷问。正是有了这样一颗蕙质兰心, 聆听着神性启示, 才能带着希望、感恩、敬畏去生活去抒写, 文字背后的精神和情怀才能抓住人心。这也是张晓风为我们提供的一种有价值的写作方式。
参考文献
[1][5]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2]张晓风.名家散文典藏:张晓风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
[3][4][6][7][8]张晓风.张晓风散文精品集:再生缘[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
犹如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文章如果没有思想,便如血肉没有灵魂一般虚无,毫无感情。这样的文章不过是文字的组合体而已,并没有什么生机可言。而张晓风的文章很特别,她的语言既生动而又优美,从她的文章中,能清楚地感受到张晓风所融人的情感。她就像一座桥梁,沟通着世间的万物,向读者传播着一次次的美丽与感动。
《地毯的那一端》从内容上来看,这是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前,给她的丈夫德写的一封信。说真的,我想,任何一位男生如果读了这篇文章都会有一种想娶她的冲动。出神入化的文笔自是不必说,更动人的是那种细腻而真挚的感情。似一抹丝绸从指缝间穿过,又像一湾泉水,缓缓地,柔柔地,从心头流过,于是,干渴疲惫的心,变得滋润,仿佛穿越在花丛中,又似乎翱翔于彩虹之巅。在这一刻,人世间的一切,似乎不再重要,只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此刻幸福似乎可以捧在手心里。在张晓风笔下,一切似乎就这么简单,既没有天荒地老的誓言,也没有生离死别的痛楚,有的只是清而亮的星斗,有的只是朋友的一句祝福,一张贺卡。然而就是因为这种简简单单,才让我们明白了人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而这一切却得乎她那种细腻而敏感的心,让我们知道波澜壮阔是人生,而平平常常也是人生。
书中有许多状物的散文,《白千层》就是其中一篇。作者在校园里看到了白千层,它的名字吸引感动着作者。白千层是纯洁的,是坚强的,“必定有许多坏孩子已经剥过它的干子了,那些伤痕很清楚地挂着。只是整个树干仍然挺立得笔直,在表皮被撕裂的地方显出第二层的白色。”冷酷的摧残从没给它带来什么。一株树就好比一个人,这株树的内心是纯洁的白色。我们要追求,但在追求中不要被金钱和名利驾驭。我们也只有追求纯洁的心灵,追求强大的思想,才能重新认识自我。
《地毯的那一端》是作者给她丈夫写的一封信。这篇文章扣人心弦,平和安然的环境气氛。运用书信形式,更利于情感的抒发和故事的阐述。文中还运用插叙,款款道来给我们简述了两个人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切似乎就这么简单,她让我们明白了人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波澜壮阔是人生,平平淡淡也是人生。
“哪一个母亲不是仙女变的?”每当想起这句话也就想起了《母亲的羽衣》。读完文章后感触很大。我无法想象,曾经那个披着羽衣令人羡慕的公主,现在却可以为了孩子起早摸黑。这令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每天早晨我还没睡醒就能听见厨房内做饭的声音,习惯告诉我一定是妈妈在忙碌,我躲在墙角仔细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厨房油烟很大,她时不时的咳嗽着。上学时,寒风刺骨凌风无情的从她手上划过,他的手已经龟裂了,妈妈是多么坚强啊!有时放学晚了,踏出校门仍能看到妈妈的身影,这便是母亲。天下母亲都是一块砧板,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还要属《人生的.什么和什么》了。这篇文章是以第二人称的形式为大家叙述的,写了一个人正在开车,收音机转到一个不知什么台的台上,正播着安静讨好的小提琴。在她立刻要进入隧道时,广播里说人生最重要的事仅有两件。
话还没说完,声音就断了,她很想明白答案,可过完了四十秒,车出隧道时,这已经讲完了。她想去追问那一段来,能够觉得并没有必要,自我都四十岁了,还不明白“人生的什么和什么”吗?这篇文章最终并没有告诉读者们答案,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十分耐人寻味,觉得仅在我的思考本事范围内,人生里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坎坷和经历了无数次坎坷后的成功。
在每个人哇哇落地时,就注定了坎坷的来临。坎坷虽然十分令人畏惧,它可能使你失去信心,可能使你自甘堕落,可能使你悲痛欲绝……可是,你千万不能就这样倒下,倒在成功的面前。你必须不甘心走入失败的大门,所以,你务必要勇敢地去战胜它,因为坎坷是避免不了的,可如果它把你打倒,你也不能气馁,应更加勇敢地去打倒它。
坎坷必定会成为我们走目人生之路的“绊脚石”,但我们不能退缩,只能前进,走向成功。然而一个完美的人生大概就是克服坎坷与困难并走向成功大门的过程吧,所以我是这么认为的。
初读张晓风的散文时,心气还十分浮躁,急匆匆地“哗啦”一声,一页纸张就这样被翻过去了,一段文字就这样被淡忘了,一片心境就这样被辜负了。一开始还惊讶一个人为何能如此多愁善感。这轻狂的想法,最终消散在了那如水的淡雅心境中。
我无比羡慕张晓风女士对于生活的态度。是的,任时光流转,光阴不复,她永远是一位年轻美丽兼而成熟稳重的女士,只因为她对于生活那认真的态度。当人们放眼于广阔无边、捉摸不定的未来时,她的目光却停留在触手可及的身旁。眸光中映射出一点一滴的、细微却动人的美。她看行人抚摸铜狮子,解读他们的故事;她被女孩的侧身惊艳,又走过去分享这个秘密;她欣赏异域胜景,却越发怜惜自己的双眸。是啊,那双明亮的眼眸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啊。那双眼看到了尘世最朴实的美,闪耀着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看到了,并铭记于心。张晓风女士认真地活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里。她的心能够从繁杂交织的交响乐中辨识出每一个清晰的鼓点,追随着这鼓点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她赞扬别人的生活,但不过分羡慕,因为她同样知道自己人生中的种.种美好。这就是她的生活态度吧,认真、乐观。
我非常喜欢她的一篇《种.种可爱》,生活中有太多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的俏皮或真情,而她能为其驻足,细细品味过后,露出现代都市生活中少见的笑。仿佛是茫茫大漠中少有的几粒与众不同的奇异沙砾,在风中偶然相遇彼此致意,周身是飞舞的黄沙,盲目地、随波逐流地远去。张晓风女士的生活难道事事顺心如意吗?只是她能够从种.种恼人烦琐中挑出值得留意的俏皮与真情罢了。
我敬佩她,因为她对自己在生活中定位的准确把握,她是一位优秀的母亲,更是一位独立的女性。
她温柔地陪伴孩子成长,目送他们走向灿烂的远方。一边感叹着时光的流逝,一边清楚地明白自己何时该放手。当曾经胖乎乎的小手慢慢从她的手心中抽离,当曾经摇摇晃晃的脚步一步步坚定地走向未来,她向世界祈祷“有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即使这样,她面对房间里那盏亮起的灯,还是写下了一篇《寻人启事》,令人读完后,不禁垂头追忆。当年那个终日快活欢笑的孩子哪里去了呢?如今这些愁眉苦脸地背着书的少年们,又是谁呢?这是多少像她一样的家内心解不开的谜团。
就如张晓风女士本人所言,她像一个仙女。一个褪下羽衣,换上粗布的仙女,她又何尝没有怀念过那身着羽衣的时光呢?
即使身着粗布,一个女性的独立也无法被掩盖。她独立地开拓生活,而不仅是依附他人。她有自己敢于实现的梦。他手持古卷,在墨香中追寻千百年来的女权。
轻轻合上封底,看窗外,阳光正明媚。清风掠过,花香隐匿在风中,扑面而来。
1、张晓风,现75岁(2016年),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江苏铜山人。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2012年作为亲民党候选人当选台湾地区第八届“立法委员”(不分区“立委”)。
2、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丶《我喜欢》。
3、张晓风是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的教科书。
4、张晓风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
5、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宛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6、张晓风经典名言填空:
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句子华美透明到竟像是沾着月光下的江水写成的。——张晓风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我们只拥有百年光阴。其短促倏忽——照圣经形容——只如一声喟然叹息。——张晓风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张晓风 《我在》 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张晓风 《一一风荷举》
贴向生活,贴向平凡,山林可以是公寓,电铃可以是诗,让我们且来从俗。——张晓风
时间到底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魔术师?都不是。时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乘法,使原来的数值倍增而已。——张晓风 《张晓风文集》
命运,你要给我砂砾吗?好,我就报之以珍珠。命运陷我于窑火吗?我就偏偏生出火中莲花。一只陶皿,是大悲痛大磨难大创痕之定慧。那一度经火的陶皿,此刻已?如古玉,婉似霜花 ——张晓风 《火中取莲》
我在酒里看到我自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的倾注。——张晓风 《我在》 其实,世事皆可作如此观,有浪,但船没沉,何妨视作无浪;有陷阱,但人未失足,何妨视作坦途。——张晓风 《种种可爱》
生命原来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啊 ——张晓风 《火中取莲》 风雨并肩处,曾是今春看花人。——张晓风 《曾是今春看花人》
爱我,不是因为我美好,这世间原有更多比我美好的人。爱我,不是因为我的智慧,这世间自有数不清的智者。爱我,只因为我是我,有一点好有一点坏有一点痴的我,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我,爱我,只因为我们相遇。——张晓风 雨后初晴的早晨,山中轰轰然全是水声,插手入寒泉,只觉自己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而人世在哪里?当我一插手之际,红尘中几人生了?几人死了?几人灭情灭欲大彻大悟了? ——张晓风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
——张晓风
好久没有这样的体会了吧,看书把自己看累到,不过也确实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有这样的一本书,可以让我自己深入进去,仔细思考,细致的,慢慢地品味她的文字,想及此,不由得自己有点羡慕自己。
不禁想到北京的种种实验与讲座,想到那么多的科学院士为我们讲解知识时愉快与满足的神情,想起参观的力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等。想起一个个精巧的实验,想起我们为了知道原理而把讲师围成一圈的场面……想起那样充实而又精彩的经历,不由得为自己而庆幸,羡慕自己,这样聚集了科学界精英的地方,而我,竟有机会去聆听一二,去了解,参观。
于是又想到几天前那个在兴隆站的夜晚,想到那如被墨汁浸染的天空,蓝黑色由天空的中心向四周蔓延,扩散。满天的星斗悬挂在我们的头顶上,孜孜不倦地为我们送来那来自宇宙深处多少亿光年以前的光。以及清晨的树林,日初照,阳光悄悄渗进那被参天古木所笼罩出一片阴翳的小路上,晨风带来些混杂着微润的泥土和新鲜树叶的气息。羡慕自己,那样美,那样不可思议的场景,居然被我遇上,让我有机会去享受。
张晓风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她暗暗嫉妒那些因为习惯而“处美不惊”的人。而此刻,我想,也许完全没有必要。像她这样会写出“感谢生活专宠自己”的人,必有一颗懂得羡慕自己的心。这样的人,往往会时时庆幸自己的幸运,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图钉按在研究室的绒布板上,那句话是:Who dares wins。
(勉强翻,也许可以说:“谁敢,就赢!”)
读别人帽徽上的话,好像有点奇怪,我却觉得很好,我喜欢读白纸黑字的书,但更
喜欢写在其他素材上的话。像铸在洗濯大铜盘上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像清
风过处,翻起文天祥的囚衣襟带上一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像古埃及的墓石上刻的“我的心,还没有安睡”。喜欢它们,是因为那里面有呼之欲出
的故事。而这帽徽上的字亦有其来历,它是英国二十二特种空勤部队(简称S A,S )的
队标(如果不叫“队训”的话)。这个兵团很奇怪,专门负责不可能达到的任务,1980
年那年,他们在伦敦太子门营救被囚于伊朗大使馆里的人质。不到十五分钟,便制伏了
恐怖份子,救出十九名人质。至今没有人看到这些英雄的面目,他们行动时一向戴着面
套,他们的名字也不公布,他们是既没有名字也没有面目的人,世人只能知道他们所做
的事情。
“Who dares wins。”
这样的句子绣在帽徽上真是沸扬如法螺,响亮如号钹。而绣有这样一句话的帽子里
面,其实藏有一颗头颅,一颗随时准备放弃的头颅。看来,那帽徽和那句话恐怕常是以
鲜血以插图为附注的吧!
我说这些干什么?
我要说的是任何行业里都可以有英雄。没有名字,没有面目,但却是英雄。那几个
字钉在研究室的绒布板上,好些年了,当时用双钩钩出来的字迹早模糊了,但我偶然驻
笔凝视之际,仍然气血涌动,胸臆间鼓荡起五岳风雷。
医者是以众生的肉身为志业的,而“肉身”在故事里则每是几生几世修炼的因缘,
是福慧之所凝聚,是悲智之所交集,一个人既以众生的肉身为务,多少也该是大英雄大
豪杰吧?
我所以答应去四湖领队,无非是想和英雄同行啊!“谁敢,就赢!”医学院里的行
者应该是勇敢的,无惧于课业上最大的难关,无惧于漫漫长途间的困顿颠踬,勇于在砾
土上生根,敢于在砾土上生根,敢于把自己豁向茫茫大荒。在英雄式微的时代,我渴望
一见以长剑辟开榛莽,一骑遍走天下的人。四湖归来,我知道昔日山中的一小注流泉已
壮为今日的波澜,但观潮的人总希望看到一波复一波的浪头,腾空扑下,在别人或见或
不见之处,为岩岬开出雪白的花阵。但后面的浪头呢,会及时开拔到疆场上来吗?
谁敢,就赢。
敢于构思,敢于投身,敢于自期自许,并且敢于无闻。
敢于投掷生命的,如S.A,S 会赢得一番漂亮的战果。敢于深植生命如一粒麦种的
溪极绿。
暮色渐渐深了,奇怪的是溪水的绿色顽强的裂开暮色,坚持地维护着自己的色调。
天全黑了,我惊讶地发现那道绿,仍然虎虎有力地在流,在黑暗里我闭了眼都能看得见。
或见或不见,我知道它在那里绿着。
赏梅,于梅花未着时
庭中有梅,大约一百本。
“花期还有三、四十天。”山庄里的人这样告诉我,虽然已是已凉未寒的天气。
梅叶已凋尽,梅花尚未剪裁,我只能仁立细赏梅树清奇磊落的骨格。
梅骨是极深的土褐色,和岩石同色。更像岩石的是,梅骨上也布满苍苔的斑点,它甚至有岩石的粗糙风霜、岩石的裂痕、岩石的苍老嶙刚、梅的枝枝柯柯交抱成一把,竟是抽成线状的岩石。
不可想象的是,这样寂然不动的岩石里,怎能迸出花来呢?
如何那枯瘠的.皴枝中竟锁有那样多莹光四射的花瓣?以及那么多日后绿得透明的小叶子,它们此刻在哪里?为什么独有怀孕的花树如此清癯苍古?那万千花胎怎会藏得如此秘密?
我几乎想剖开枝子掘开地,看看那来日要在月下浮动的暗香在哪里?看看来日可以欺霜傲雪的洁白在哪里?他们必然正在斋戒沐浴,等候神圣的召唤,在某一个北风凄紧的夜里,他们会忽然一起白给天下看。
隔着千里,王维能回首看见故乡绮窗下记忆中的那株寒梅。隔着三四十天的花期,我在枯皴的树臂中预见想象中的璀璨。
《到山中去》、《酿酒的理由》、《地毯的那一端》、《魔季》、《林木篇》、《我喜欢》、《一钵金》、《我有》、《愁乡石》、《初雪》、《初绽的诗篇》、《劫后》、《癫者》、《雨之调》、《咏物篇》、《春俎》、《生活赋》、《念你们的名字》、《音乐教室》、《我不知道怎样回答》、《种种有情》、《母亲的羽衣》、《许士林的独白》、《遇》、《问石》、《缘豆儿》、《西湖十景》、《遇见》、《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第一个月盈之夜》、《一个女人的爱情观》、《一句好话》、《春日二则》、《林中杂想》、《只因为年轻啊》、《星约》、《玉想》、《错误》、《不知道他回去了没有》、《传说中的宝石》、《人生的什么和什么》、《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我知道你是谁》、《我有一个梦》、《我想走进那则笑话里去》、《你我间的心情,哪能那么容易说得清道得明》、《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六桥》、《常玉,和他的小土钵》、《我有一根祈雨棍》、《一双小鞋》、《一只玉羊》、《一番》、《一山昙花》、《“你的侧影好美”》、《行道树》、《有些人》、《石缝间的生命》、《秋千上的女子》、《秋天秋天》、《别人的同学会》、《青蚨》等。
文:《我恨我不能如此抱怨》、《都是竹子害的》、《做虾当做大龙虾》、《做花当做玫瑰花》、《美国总统出缺记》、《别名别名》、《说“看女人”》《笨妇难为无米之炊》、《九十八秒的谎言》、《咱们小人物要多多说话》、《关于爸爸这种行业的考核制度》、《可叵派官令》、《可叵的娱乐》、《可叵语录》、《哲学状的男人》、《我知道你是谁》、《步下红地毯之后》、《春之怀古》、《不知有花》、《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推荐阅读:
张晓风散文作品选萃10-04
张晓风我喜欢读后感07-14
赵丽宏散文集读后感09-20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09-25
《朱自清散文集》高一读后感06-22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500字07-25
朱自清散文集个人读后感600字09-13
刘墉散文读后感05-27
名家散文读后感09-16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