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好习惯(通用13篇)
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诚信品质的培养。而要做到这些,我自己平时努力做个学习型的家长,学会辩证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平等地尊重孩子,尽量做孩子的朋友。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孩子,兴趣教育和习惯养成是教育孩子的重点。小学 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比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但是作为家长,我一直比较注重培养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从学前班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安排谢畅在家的学习习惯,一般从星期天到星期四的晚上七点半(夏天的话是八点)开始,一直到九点半,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就是他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学习模式按照复习——做作业——预习三个步骤来走,作业自己检查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完成这三个步骤还有时间的话他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看课外书,画一小幅漫画什么的由他自己定。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何况是小孩呢,所以刚开始执行的时候,谢畅也是要我不断地提醒和督促,有时也闹情绪不高兴,但我基本上不会动摇。坚持了几年下来,现在这个学习习惯在谢畅看来很自然很平常,就像我们早晨起床之后会洗脸刷牙一样再也正常不过了,即使他当时正在看电视,但只要一到时间他自己就会主动拿书包到书房去学习,不再需要家长提醒,我想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吧。这里我还要讲一下周末的安排,我一直都是主张由谢畅自己安排星期五星期六晚上的时间,他想看电视玩电脑出去玩都可以,只要安全合理就行。周六周日早上基本上都会让他睡到九点半,然后再做其他安排。周六下午去参加兴趣班的学习,以前是学美术和书法,这个学期开始去学羽毛球。周日的下午一般都是玩的时间,这样周末的概念就很强,孩子和家长都可以放松放松。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 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有些人认为阅读对语文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关系,其实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对学习其他科目也是融会贯通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加强对各项综合知识的理解能力。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语文新课标规定,五到六年级小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左右。这个数字我们是远远达不到的,但我们可以尽力而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至今,我给谢畅买的各种课外书籍超过100本,一二年级时他看的是注音版,三年级开始就读青少版。书的种类很多,参考了小学生必读书目建议列出的书名,有名著、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天文地理、百科知识等等,但漫画书我基本不买,家里只有一两本还是一二年级时买的。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年我都坚持为谢畅订阅适合他阅读的杂志三本以上,随着年龄增长他的阅读喜好也发生了变化,这几年主要订了《我们爱科学》《发现号》《创新作文》《百柳作文》等。平时出差去外地,给他的礼物都少不了课外书。买来的书他会先看自己喜欢的,我也尊重他的意见,现在他主动读过的书没有一百本应该也有好几十本吧。有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还好,就是谢畅看的书只要我没看过的我也会抽时间去看,比如《中国兔子德国草》系列、《皮皮鲁总动员》系列等,我都做到了和谢畅同步阅读,有空时我们还会对书里描写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只要他借了我没看过的书回来,总是第一时间对我说:老妈你又有新书看了……通过和谢畅共读同一本书,除了可以检验他的阅读质量,了解他的想法之外,还可以增近我们母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作为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三是诚信品质的培养
何为诚信,诚信即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言为心声,言行一致,恪守信用。小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质的教育,而在各项道德品质中,诚信的品质是各项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做人的根基。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孩子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言行一致,对老师,同学不撒谎,考试成绩真实,不拿别人的东西,不抄袭他人作业。在守信方面培养孩子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还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诚实呢?首先,父母应该是诚信的模范。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言行诚实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行。作为家长,我认为自己做得还不错,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我基本上都会满足谢畅,一直以说到做到为原则,答应了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如果没有把握那就先不答应他,所以在谢畅心目中,妈妈的诚信度还是很高的。其次,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不能溺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一旦发现不诚实或者其它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出现时,一定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批评教育。当然,孩子犯错误后,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家长不仅要宽容,而且要利用契机奖赏孩子,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我一直都对谢畅灌输这样的教育观点:无论做错了什么事,如果说谎不诚实,那么所要承担的后果比事情本身犯的错要重得多。比如说做错了一件事本来的处罚可能只是两天不能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可因为不诚实,我会把处罚加重到半个月甚
至一个月。还有,要与孩子真诚地交朋友。父母把孩子当成朋友,主动与孩子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做会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孩子就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旦犯错,才有可能坦诚地把缘由告诉家长,并主动承担错误。反之,如果孩子对家长有隔阂或是恐惧,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定势,孩子就会对家长隐瞒或欺骗。谢畅有时会问我一些问题,包括数学题、百科知识还有谜语脑筋急转弯等,只要我不是有明确答案的,我都会很耐心地告诉他妈妈也不知道,但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或看书找答案,“活到老,学到老”。
下面我想和大家谈谈做一个现代的合格的家长这个话题:
一必须做个学习型的家长,学会辩证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化的社会当然需要学习化的家庭作为基础,学习型的家庭需要学习型的家长,它要求家长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把家庭教育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这是社会对学习型家长的需要。要做学习型家长,认清形势是当务之急。不是学习做一般的家长,而是学习做新型的、现代的家长。
家庭教育不是一种技艺,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文明.如果你想成为学习型家长, 就要超越自我,与孩子共同成长。
第一, 首先要做孩子无声的榜样。例如保持一颗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远离格调低下、不健康的生活,如打麻将,赌博等;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与孩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第二,对孩子问题采取研究的态度.即对孩子的各种行为以及出现的问题,都先问一个为什么,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急于判断是非,更不急于“严加管理”。有的家长教育热情很高,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的教育行为往往不科学,比如,孩子成绩一下降,就认定孩子“贪玩”;孩子上课有点小动作就是“多动症”等。由此看出,没有研究的态度,是无法成为学习型家长的。而有些家长却只想改造孩子,不想改变自己,一个只想改造别人而不想改变自己的人会怎样处理问题?恐怕合乎逻辑的推论是:他绝不会平等待人,只会居高临下,绝不会认直倾听别人的意见,只会不停地“发布”自己认为正确思想,遇到不同的意见绝不会和别人研讨,而只会开展“大批判”.这正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这两年我比较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前我也是偶尔看到谢畅的作业或考试在九十分以下就火冒三丈,现在我会多问他原因,这时我他反而意识到是自己错了就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第三教育孩子也要与时俱进,家长爱看书,家里的学习氛围就更好,孩子也就从小爱读书。有空的话我还是会抓紧时间看看书,毕竟现在做父母不像我们的父母辈了,要有话题同孩子沟通。《好父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习惯好成绩》《这样的错误不能犯》等书我都看了,每年在为谢畅订书的同时,我都会给自己订一本家教类杂志,这两年看的是
杭州的《家庭教育》,我现在还想看看孩子心理方面的书籍,但一直还没找到合适的。
二学会尊重孩子,努力做孩子的朋友。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求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并关爱他,以平和的态度去对待他。
适当地满足孩子的一些心愿。要知道孩子也是有需要的,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条件允许又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也就是在合理的前提下,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心愿,这样可以让孩子对你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容易培养朋友式的关系。像孩子过生日、或者孩子达到了他自己设定的目标,我们完全可以用奖励的方式满足他的一个合理心愿。
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凡事都有自己的主张,要想了解你的孩子,首先要成为朋友式的家长,让孩子愿意和你说心里话。过两年他们就会进入青春期,我们会感觉更加叛逆和不听话。敬而远之,代沟。
每个父母都看重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成绩里发现问题,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每一个人的学习和成绩都与智力相关联,但实际上,成绩的好坏往往与习惯的养成最为紧密。其实孩子在成绩方面表现的暂时性落后并不可怕,更糟糕的是在于好习惯的缺乏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日益下降,最后丧失学习兴趣。例:每个单元检测都要求家长签字,这个字我不会随便签,一般我会重点查看谢畅的错误点,问他是否搞清楚正确答案,并和他一起分析错的原因。孩子有时也会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比如数学测试时间不够,哪个同学又影响了他之类,但我不会就这样相信他,我会问他同在一个班大家的时间一样而为什么有同学一样考得很好?讨论的结果是谢畅自己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不够,计算起来花费的时间就多肯定最后感觉时间不够用。有了因就有果,找到原因之后他心服口服自己就会通过多做一些题目来提高熟练程度。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不必太在意孩子分数的高低,更应该看重的是孩子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分数一点都不重要,考个六十分及格就万岁。我经常和谢畅谈到这个话题,分数是检验掌握知识的一个尺度,还是应该给予适当的重视的。如果说成绩只是及格,排除了粗心大意、难题等原因,那你其实至少还有百分之三十的知识没掌握,面对这种情况你要采取措施及时补救,否则问题会越积越多,恶性循环,以后学习起来会更困难。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培养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兴趣, 他们将积极参与、努力探索。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幽默的话语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控制能力差, 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前, 教师尽可能通过布置些活动, 让沉闷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精神饱满, 力求语言生动有趣, 有条理, 使课堂生动有趣, 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听。
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主动学习变成良好的习惯, 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联想、推理和思考, 自己独立完成要学习的内容。只有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 不分析题干, 不了解问题的实质, 就不能准确快速地完成一道习题。俗语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 看一遍不如做一遍, 做一遍不如讲一遍, 讲一遍不如辩一辩。”也就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做”。在数学课堂中也要重视引入环节, 可以联系生活实践, 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意识
有一句名言说:“思考、勇敢、快乐、自信, 永远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数学是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刚步入初中的学生, 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主观意识差, 容易在课堂上随从别人, 别人怎么说, 他就跟着怎么说, 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课堂上,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供学习方法的同时给予学生鼓励, 提问后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多照顾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
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树立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默契配合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比如, 在数学课上, 让学生观看一段路的视频, 让学生统计在过去的一分钟内有几辆货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通过。很多同学说:“老师, 太快, 再播放一遍。”第二次因为目的性强, 所以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小组分工时, 未提交档案资料则拒付有关款项。
(4) 加大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文档信息化给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由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文档信息的存储、加工、传播及利用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给基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做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要严格按照高校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 及时、真实、准确地进行收集归档。要提高基建档案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有关内控制度, 齐抓共管, 并且要加大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总之, 学校要重视档案管合作。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了解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小组合作自然形成。合作, 已成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一个前置要件。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数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教师应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 从平时可见的和有形的数学开始, 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 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运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 教学“观察对称性”的内容时, 让学生看镜子, 然后分组讨论:人们站在镜子前, 能发现什么数学原理?通过实例, 学生结合生活就会有新的收获, 即“在生活中学数学”。学什么呢?可以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进入学生头脑后, 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一层次看待数学问题, 学习用数学思维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各项行动, 这也使得学生自信有能力去发掘自身的价值。教师要结合数学课本, 通过横向、纵向提升难度, 拓展学生的训练思路。在数学教学中, 至关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因此, 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 要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内在联系。只有如此, 学生才能把数学知识学懂学活, 才能是完整的、透彻深刻和实用的。数学练习不仅要“看懂这道题目”, 而是要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处理这一类题目”, 进行一题多变。在学习的过程中, 遇到类似的问题能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四、合理地构建课堂
数学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整理、内化的过程, 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过程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根据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环节, 我们要充分确定自己的指导者、引领者的地位, 掌控好课堂走向, 采用变化多样的、有秩序的、有效的策略, 及时反馈学生的接受程度, 确保学生吸收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侧重示范性、针对性、导向性。在教授的过程中, 通常采用学生自学总结的方法, 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只要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效率指日可待。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由于初中生的思想活跃, 接受新事物快, 因此, 只要教师指导, 训练效果好, 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也会受益终生, 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中学)
理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水平, 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韦嬴.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探析[J].北京档案, 2010 (6) .[2]黄福如.高校合并后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
资料, 2007 (8) .
关于洗手这件事,先生也和我唱反调,他认为,男孩子粗糙一点没关系,洗不干净并不重要,孩子大了,或者让他生几次病,自然就记住了。面对这大小爷们的不配合,我当然要坚持原则了,决心一定要让先生和我一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经典故事来帮忙
我翻出上学时学过的《儿童文学》课本,找到了那首经典的儿童诗《小猪奴尼》,晚上睡觉前给儿子读,大意是说“小猪奴尼不喜欢洗澡,全身弄得脏兮兮,回家妈妈都不认识他了,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呀’,还不让他进家门。后来小猪奴尼用了‘井水100桶,肥皂泡泡满天飞’,才洗干净了自己,又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儿子很喜欢这首诗,诙谐幽默,富有童趣,他也知道干净的小猪很好,但轮到自己洗的时候,还是不情愿。
“洗车”游戏接着练
几经尝试,效果不佳,我很无奈地问儿子:“你为什么不喜欢洗手呢?”他的理由很充分:“为什么外面跑的小猫小狗吃饭前不洗手?我的手上哪有细菌,我怎么看不见呀……”我仔细一想,孩子说得有道理啊!就在山穷水尽时,有两个字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游戏!大道理既然行不通,就转战游戏试试吧。
我知道,小汽车是儿子的最爱,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和他一起来玩“洗车”的游戏。儿子当汽车,我当洗车人。我用干净的毛巾指着他的眼睛说:“先洗大灯吧!”儿子马上闭上眼睛让我擦。我指着他的耳朵说:“洗洗反光镜。”他也很顺从。我指着他的嘴巴说:“洗洗小喇叭。”他随即就把嘴凑上来。最后,我指着他的双手说:“洗洗前轮吧……”他开心地乖乖接受了。
爸爸是最佳洗车人
小试成功后,我想“洗车”这角色,还是男同志最适合。孩他爸,您不是和我唱反调吗,这活儿您来干!我私下和儿子串通,在我们俩的一致要求下,这项光荣的任务就转交给了先生。
儿子很享受和爸爸玩“洗车”的游戏,他每天会扮演不同的“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还有摩托车、自行车等等,先生负责地把各种不同的“车”开到卫生间,然后“擦洗车辆”,这样一来,枯燥的洗漱活动就增添了几分情趣。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游戏,带动孩子养成好习惯,有效之余,还免得我们跟孩子动怒。
如今,“洗车游戏”已经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历史,而洗手的好习惯,已经坚实地驻扎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
我深知,训子千遍,不如身体力行。没有说出来的习惯,只有练出来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一方唱来一方和。只有父母通力协作,努力发挥教育智慧,才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非常重要,阅读可以让孩子的想象空间增加,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阅读也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让孩子终生受益。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好习惯,希望有所帮助!
1.亲子阅读
睡觉前,父母可以拿着孩子喜欢的书和孩子一起坐在床上阅读,可以是父母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父母听。当然在听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最好还要有一些互动,父母最好能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内容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讲出来,甚至是加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之后大家就可以一起来讨论分析。慢慢的,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创造好的阅读环境
古有孟母三迁,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了。所以想要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好的阅读环境。所谓好的阅读环境,首先是家里必须要有书籍,并且这些书籍有很多是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情不自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挑选书籍进行阅读了。
3.给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籍
想要孩子乐意去阅读,必须要先从孩子喜欢的书入手。父母可以事先咨询一下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或者是咨询孩子的朋友甚至是邻居。让孩子感兴趣的书会激发孩子主动去阅读。
4.保证适当的阅读时间
阅读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思进行调整,不过一般建议顶多一个小时即可,通常是半个小时就已经很好了。一旦发现孩子有打哈欠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时,父母就该明白阅读时间已经差不多该告一段落了。
5.反复阅读
反复阅读是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必要过程,多次反复之后,孩子对故事的内容会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反复阅读也可以让孩子预知和控制故事情节发展,从而让孩子有莫大的成就感。
6.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故弄玄虚法,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故意不告诉孩子结尾,而这种没有结尾的故事会督促孩子自己去主动寻找答案。慢慢的,就会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怎样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儿子今年一年级,做试卷的时候老师容易粗心,有时候会
一整个题目忘做,有时候简单的加法也会加错,我就是想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专家答复: 尊敬的家长: “孩子粗心”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有很多种因素可能导致一个孩子生活或者学习粗心,比如:智力、态度、心理因素、视知觉能力发育缓慢、大脑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而导致视觉分辨力过低而引起学习的粗心等。一般情况下,孩子粗心由这些原因造成: 1.儿童的视觉识别和记忆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出现看错或看对写错的现象(这种现象比较多地出现在做填空题等文字描述类的题目时)。2.注意力不够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那错误也就难免会发生了。3.有时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实际上是基础不够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技巧不熟练造成的。(尤其在做统计类的题目时,平时没有注意答题技巧。比如,要有序(一行行或者一列列)地数图形,数过的图形要划去,数完后要再检查是否有缺漏等等。)4.孩子心急,也会造成粗心(比如在期末复习练习做得较多时)。5.没有养成良好的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平时做事情都有老师和家长来协助其检查错误并改正,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及时检查、及时改错的习惯(一年级孩子的“通病”)。您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根据您提供的情况我还不能给出绝对的判断。因此,我只能假定您的孩子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粗心。事实上,孩子在考试中是否粗心是由平时的习惯决定的。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粗心的毛病,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做了作业由老师和家长来检查,自己只管完成就可以了,没有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意识。再次,在对粗心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尽量减少由粗心造成的失误。1.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为理由批评孩子,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考试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类的心理要求上,这样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错误。我想可以给孩子“我会认真审题”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2.对孩子的粗心,家长尽量不要采取正面惩罚的方式,以避免对孩子粗心的强化,而是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时不去批评他,但是在孩子细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此时及时表扬孩子,强化他的细心,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接受这种心理暗示,越来越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3.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孩子养成检查自己作业的好习惯。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检查作业,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殊不知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不细心检查的习惯,要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从家长做起。比如平时,后,孩子拿到老师批阅过作业时,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打开自己的作业看看,是否有误?如果有误,找找错误原因,如果真的不能发现,可以求助于家长。这时家长不能不要直接指出错在哪里,可以提示孩子读读题目(理解题意),说说解答方法(看看列式是否正确),再重新计算一下(看看结果是否正确)等等,逐步引导孩子自己独立订正,并对于孩子的表现适时表扬,让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检查、订正的习惯。4.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建议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5.把孩子平时做功课的时间规范为做功课的质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想着玩电脑、看电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便规定做1小时作业,才能去看电视。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总是心不在焉。如果家长把督促孩子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玩”,结果可能他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因此,家长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方法是:化时为量,即把“再做30分钟”,改为“再做5道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30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尊敬的家长,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效,或许您的孩子还存在其他问题,请您一定带着孩子到心理中心来寻求面对面的帮助,希望能帮到
您的孩子。
观察是学好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而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们的观察习惯,对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很多的好处。抱着这一目的,本周我着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在三年级,根据教学进度,我们终于开始对于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进花圃里,玩耍的兴趣要大大的高于观察的兴趣。于是在进行观察之前,我先给每个小组布置好任务,并且先跟他们约法三章。第一,小组要做好分工,同伴之间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抓紧时间完成观察任务。第二,在观察的时候,要做好记录,尤其要注意记录要尽量的接近真实,不要夸大。第三,在观察的时候,要细心,留意身边的植物,不要伤害他们。结果,孩子们能够细心的进行观察,并且做的记录也非常好。
在四年级,我开始教学空气的成分,要让孩子们进行更加细心的观察,在做实验的时候,用上了最容易观测的红色液体,并不时的提醒要观察仔细,一开始,孩子们的视线都被燃烧的蜡烛所吸引,当我再次提醒他们要观察仔细时,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实验现象。因此,整个求证的过程非常的顺利。
在五年级,对月亮的观测,不仅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要让他们能够坚持。所以在开始教学时,我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发现月亮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坚持记录月相。
一、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
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 家长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 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头摆正了吗”、“身体坐直了吗”、“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刚开始练习写字时, 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 也不要求快, 应强调正确, 让孩子沉住气, 静下心来写, 宁可写得慢些、少些, 一定要写好。
二、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孩子上学以后,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儿。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让孩子不看电视、不吃东西、不玩耍、不拖拉, 做到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在行动上约束他, 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 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让孩子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 每到学习时间, 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 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及时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我们要指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几点起床, 几点做作业, 几点看电视, 几点睡觉, 一定要有规律, 并且一定要安排出孩子预习和复习的时间。每天学习新课前, 先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 不明白的地方上课要重点听;学了新课后, 也要及时地进行复习, 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加深理解。一个单元学完之后, 可以教孩子系统地进行复习, 使知识系统化, 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凡是读书多的孩子, 视野必然开阔, 精神必然充实, 志向必然高远, 追求必然执着。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家长要经常陪孩子到书店挑选并购买图书;抽时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 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同作读书笔记;并且督促自己的孩子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读书看报时间;自己也要经常性地读书, 作好表率。父母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这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系统地、不间断地严格要求, 决不允许任何一次例外。见到了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父母决不能等闲视之, 要及时纠正;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苗头, 也不能视而不见, 要及时给予表扬, 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形成良好的习惯。
当然,你要确保你的图画拥有以下3种元素:
一个简单的目标:图画中要有详细而精确的标识。比方说,你想要你的孩子每天按时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你可以画一张床,床上睡着你的孩子,然后再围绕着床画上7个大大的蓝色圆点,代表一周7天。当孩子达成了这一天的目标后,他就被允许在圆点处画上一个彩色的三角形。
一段合理的期限:要使孩子不气馁,一个目标的期限不能定得太长。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每天小小的进步,让他有满足感。从两天到一个星期,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一个星期后,就重新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吧!
一种明确的奖赏:奖励的确是使孩子听话的最好的方法。你可以和孩子约定好,然后在图上画上你给他的奖品,再把这张图片贴在孩子房间的墙上,他能够天天见到的地方。一个有互动性的图画会提醒他,他的目标是什么。
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只要动动脑筋,画图这种奖励形式就会变得非常有趣:
画一个圆筒冰淇淋和一些小勺子:每次孩子顺利完成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她就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勺子涂成她想要的颜色。当所有的勺子都变成彩色之后,她的奖赏就是:一次快乐的冰淇淋店之旅。
在纸上画一些空的小笼子:当孩子完成了一项任务时,他就可以在笼子中贴上一种动物的贴纸。当他的动物园住满了小客人之后,就奖赏他去真正的动物园开开眼界吧!
画一张有一幢蓝色建筑物的图:用笔简单勾勒出海藻的形状和一些鱼的轮廓,买一些鱼类的贴纸,等他把父母所要求的位置都贴满了,就是真正去水族馆看鲨鱼的时候了!
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游戏,但这的确能使孩子雀跃,他们会把游戏当作一件大事去认真地完成。来之不易的东西会令人珍惜,对于孩子和成人都是一样的。其实,阅读孩子的心灵并不困难,只要家长平时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就一定能建立起开心、健康的亲子关系和良好、有序的行为习惯。
劳动,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技能,早在远古时代,初有人类时,人类就通过劳动来填饱肚子,通过劳动制作了衣服、鞋子……,才有了现代的人类社会,才有了那么多的发明创造,使人类实现走出地球的愿望。
劳动是立身之本,可以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才能让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可是这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认为孩子只能通过学习,学习成绩优秀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我们错了,这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种种问题的孩子:吃鸡蛋不会扒皮、自己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床铺,叠被子、甚至有的不喂就不吃饭,如果说这都不算什么,那么每到开学时新闻上都会有诸如大学生入学,家长陪读,帮助洗衣、收拾房间,成为别人的笑谈时,你会怎么看呢?
孩子大概在2周岁左右就有了劳动的意识,xx在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给孩子们在午睡的时候,如何脱掉衣服,怎么脱鞋子,怎么叠放衣服,睡觉时衣服和鞋子应该怎么放,放在哪,孩子在那时就做得很好,并延伸到家里,每次回到家时,鞋子都会整齐的摆放,不过这种好习惯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这也我们当家长的有很大的关系,想想,如果那时意识到好习惯的培养,阶段性的总结,鼓励孩子的做法,那么这种好习惯可能会延续到今天,那要比从现在重新抓起要简单得多。
孩子天生就是喜欢劳动的,当他们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时候的孩子很喜欢帮助大人干活,可是大人们却总把孩子的好意看成是“捣乱”。就这样,孩子们的劳动热情就被扼杀了。xx在五岁左右喜欢帮忙打扫卫生,拿着一块抹布到处擦,拿着拖布左一块的,右一块的乱拖,有时,为了鼓励她的这种行为,我们都不会制止,只是在她弄过的地方,我们再清理一遍,看着xx那认真的劲头,我们的心理也是很高兴的,如果在那个时候能教给孩子一些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就更好了,我们当时又错失了一个培养好习惯的机会。
当孩子进入学校后,为了孩子好好学习,于是,又将劳动和孩子分开。认为,孩子要把全部的心思用到学习上,全身心地争取到优秀的成绩,就不需要劳动来扰乱孩子的学习。就从简单的放学就可以看得出来,当孩子们背着书包,站着排走出校门,并与老师再见后,孩子的书包瞬间就转移到了大人的肩膀上了,当然,我曾经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还记得我背着书包,拎着xx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正好遇到一位朋友,她看到我说,你放学回来了。听了这话,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是书包却一直没有放下来,曾经也要求过xx自己背,可是xx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把姥姥的话搬出来:书包这么沉,我背着该不长个了。自从学习了家庭教育以来,意识到这么做的严重性,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书包是学习的工具,好比上战场而不拿枪,还要别人帮助拿枪,那么当敌人来时,一个子弹就会要命了,所以书包必须自己背,当然可以适当的减轻书包的重量,家长可以帮孩子拿出一部分,这样一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孩子还会感激大人帮她减轻重量。
经常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
在暑假时,xx学会了做大米饭,如何洗米,怎样放水,放多少水,xx已经能熟练掌握,而且米和水的比例掌握得要比姥姥要好得多,还学会了做疙瘩汤,xx对做饭非常感兴趣,每每遇到自己爱吃的菜,都会主动的来到厨房,忙前忙后的学习,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非常耐心的教给她步骤,并逐步给她示范。至于家里的卫生,也进行了分工,xx要把她自己的房间收拾好就可以了,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客厅的打扫,每次进行打除时,xx都会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当然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每当打扫完毕后,xx看着自己的成果,都会赞叹不已,这样也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都能做得很好。
开学后,在家里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铺已经被固化下来了,强化了书包自己背,有一天早上上学的时候,一开始书包是姥爷背的,到了小区外面后,xx就把书包拿过了来,后来经了解,是怕姥姥看到,怕姥姥担心,所以一开始才让姥爷背的,有时当老人不在家时,xx生病或有地方碰伤时,都会叮嘱我,不要告诉姥姥,怕姥姥担心,从这方面来看,xx已经知道了要照顾到老人的情绪,不让姥姥再为她操心了。内衣、袜子等小件的东西都能自己洗了,已没有了原来的抱怨,并且自己感到很自豪。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呢?
一、家长重视劳动教育。
孩子不爱劳动与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许多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因此往往不让孩子劳动;有些家长则怕孩子干不好,不如自己干来得省事;还有些家长则认为劳动作为一种技能以后自然会做的,用不着家长教育。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劳动的意识,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要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父母首先要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平时不要溺爱孩子,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和家庭生活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二、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方法,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父母可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操作要领及方法。例如,父母要求孩子洗衣服,就应该教孩子把不同颜色的衣服分开,在洗的时候,如何涂肥皂,领子、袖口是最脏的地方,要重点洗。孩子只有掌握了劳动的技能,他才会愿意去做。
三、给孩子做好示范榜样。
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是孩子最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一举一动,只要被孩子注意了,引起兴趣了,就很容易为孩子模仿。因此,父母可有意让孩子观察你的劳动,潜移默化给孩子影响,做好孩子的榜样。
四、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家长应该给孩子从小锻炼的机会,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做的事情也自己做。如,自己洗手帕、洗袜子、洗衣服;帮助家人摆放碗筷、收拾洗涮餐具等。让孩子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乐趣,从而愿意劳动。
五、给孩子一定的鼓励。
在孩子的劳动取得进步的时候,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长也要给孩子鼓励;当孩子有兴趣在帮你做事情的时候,即使做的不好,也无关紧要,家长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从劳动中获得快乐和幸福。从而,也有效的强化了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6个孩子,只有黄磊的女儿多多不信猪会说话,找到隔壁揭穿了爸爸们的“阴谋”。其他孩子都信了,但有的完成了任务,没让猪跑出去,有的却让猪走了,自己蹲在猪圈里帮猪守家。
可笑吗?孩子们竟然相信猪会说话?!嘘,这无比正常,咱们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小孩子不但会相信猪能说话,连太阳、云朵、河流、花草树木,甚至桌椅板凳都会。
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区分谁有生命,谁没生命,认为万物都跟他一样活动;3~5岁时,孩子会把对人有用的东西看作有生命的,比如太阳有生命,因为它带来光,山没有生命,因为它不会做任何事;从6岁左右开始,孩子认为只有活动的东西有生命;8岁以上的孩子,才会理解动植物有生命,也开始知道动植物的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多多满8岁了,所以只有她能揭穿爸爸们的“阴谋”。而其他孩子,都相信了猪会说话,都怕得不得了,哪还有心考虑责任?如果给没完成任务的孩子贴上没责任心的标签,那可够冤枉的。所以说,要理解孩子,得首先知道孩子走到人生哪一步了,不要随便给孩子下结论。
孩子这一阶段的“童话心理”,可不是给咱大人提供笑料的,用好了,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当年,讲故事的孙敬修爷爷就是这么干的。有一次,他在公园里看到淘气的孩子在攀折小树的枝条。他走到树前,把耳朵紧贴在树干上。孩子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孙敬修说:“我听见小树对我说胳膊疼得要命。”孩子一听,起了同情心,不再折树枝了。这一招可比责骂训斥唠叨管用,不信你试试。
其实,说起来,很多家长也在利用孩子这一心理,不过是跑偏了。比如,孩子走路不小心,撞到凳子,倒了。家长会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打骂”凳子。孩子立马不哭了,因为他觉得凳子受到“应有”惩罚。这也利用了孩子特殊阶段的特殊心理,但是,这对孩子成长没好处。因为,错误本来在孩子,他本应该学会以后走路小心,现在学到的却是,“都是你的错”,以后容易犯错怨别人,没担当。
“童话心理”还有一用,可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学龄前孩子,想象力超强,如果让孩子处在童话的世界里,处处是鸟语花香,冷泉淙淙,树叶飒飒,还有彩虹、阳光、闪烁的繁星和野兽出没的幽径,他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美好,对孩子未来发展来说,资源是相当深厚而宝贵的。
这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随便想,能多没边就多没边。家长做什么?什么都不做,别嘲笑孩子就是最好的保护了。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可见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抓住关键期,从小班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信任你
要让孩子听你的,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要懂得与孩子交流感情。小班的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的爱抚,我们经常要用拥抱和亲切的话语来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爱。如,每天早上,师生相互问好,可以抱抱孩子,夸夸孩子对老师有礼貌……这样,师生之间既交流了情感,让孩子很快接纳老师,又培养了孩子有礼貌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必须正确使用权利,对待孩子要不偏不倚,不能带着情绪来对待孩子。高兴时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或不了了之,心情不佳时孩子的无心之过也会遭到大大的批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最后,班里的教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态度各异,孩子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也不听,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宽松的心理环境更注重以情促行,孩子会由喜欢老师到喜欢听老师的话,再到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更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乐意做
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理解能力比较肤浅,因此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在活动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氛围中轻松地获得相应的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通过儿歌引导。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短小精湛,意义明了,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幼儿喜爱,特别适合于小班幼儿。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让幼儿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针对幼儿入园时的礼貌教育,教孩子说儿歌《老师早》:“小宝宝,有礼貌,看见老师问声“‘好’”,老师夸我有礼貌。”
为让幼儿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教幼儿学说儿歌《漱口》:“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不要小看一首首小小的儿歌,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紧相连,能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可以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二)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生活常规的制定,会让幼儿更主动地遵守好的习惯。
午睡前,幼儿要将外衣脱下来,乱七八糟地堆放在课桌上很不卫生,起床后再找自己的衣服也不容易。抓住矛盾,我组织幼儿讨论:衣服应该放在哪儿?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有的说抱着衣服睡,有的说放在衣橱里……其中张蔚然小朋友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大家的认可:把衣服挂在椅子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当天午睡时,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上,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三)用教师的榜样感染幼儿。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耳濡目染,天长日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我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又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说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四)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对于幼儿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正面的赏识、鼓励、表扬,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巩固和发展。当幼儿良好行为出现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恰当、具体的肯定和赞赏,这对孩子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尤其重要。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最高的,老师的话就是正确的,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后他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如在幼儿洗手时表扬:“赵晨曦的小手又白又嫩,因为他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宋韵怡洗得多仔细,过几天她的小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由此幼儿会愿意认认真真洗手,从而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会为了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三、重视家园一致的教育,让好习惯能持久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教师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苦苦无法。因此,教师不但应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更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以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如,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坚持家园双向评估,便于家长全面了解本月教育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达到目标的情况,“对症下药”。
总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抓住关键期,注重方法,加强家园联系,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幼儿好习惯的培养应抓住关键期,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文章作者就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2016-12-24 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的问题,让孩子的责任心一点一点被偷走,我们都深爱着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真的会爱吗?我们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把责任还给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学会放手,不包办孩子的生活。属于孩子责任范围内的事情,按时起床、穿衣、吃饭、收拾书包、写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留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做,比如洗碗、扫地等,这样就能够通过这些生活细节,让孩子感受到做事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有三句话送给平时喜欢包办孩子生活的父母: 爸爸妈妈相信你,这些事你有能力自己做。
如果你遇到困难,爸爸妈妈愿意和你一起来讨论怎么办。讨论之后你依然做不到,没关系,爸爸妈妈会帮你做。第一句话传递给孩子的是信任,信任会让孩子充满信心。第二句话传递给孩子的是帮助,会让孩子很安心。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有时事情他们还做不到。如果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提供指导与帮助,他们就不会觉得孤单,就愿意去尝试更多的事情了。
第三句话传递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自己心灵的港湾,孩子就会没有后顾之忧,就会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问题。
生活中,父母们经常以“爱孩子”的名义替孩子穿衣脱鞋,给孩子整理床铺,收拾房间。父母的心是好的,但用错了方式。我从小就把孩子份内的事揽到了自己身上,时间一长,孩子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些事情本来就应该是爸爸妈妈干的,跟自己无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怎么能有责任心?
建议广大父母,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要去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属于孩子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吧,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就应该鼓励孩子多尝试。只有当孩子能力所不及的时候,才需要父母陪伴在他身边,帮助她分析事情的原因,引导他想出解决的办法。父母正确角色定位应该是做孩子的“军师”,而不是“管家”。
【培养孩子好习惯】推荐阅读:
好孩子好习惯培养浅析09-07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10-14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07-05
如何培养孩子的午睡习惯呢06-14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09-18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10-25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09-16
孩子学习好习惯06-10
好习惯让孩子快乐成长07-09
孩子学习好的习惯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