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园,快乐的每一天
—《快乐的每一天》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主题:三生教育—《快乐的每一天》
活动时间:2014年X月X日
活动地点:胜浦实验小学四(7)班
活动对象:全班同学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快乐的事情很多,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引领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2、知道生活中常会有一些让人不快乐的事情,了解一些使自己和别人从烦恼为快乐的方法。
3、懂得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长久的,集体的快乐。知道分享快乐是建立幸福感的基础,并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体验、分享快乐
难点:在活动中不断修正学生的认识,懂得快乐的真正含义。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快乐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课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说快乐。
1、当你快乐时,最常用的表现方式是什么?(笑)
2、师生谈快乐:你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时候感觉很快乐呢?(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经历,教师从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让我们快乐的事。)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只要你热爱生活,有双善于发现快乐的眼睛,你收获的一定是快乐。
3、师生忆快乐:课件展示与学生有关的生活中的各种快乐图片,让学生充分体验快乐。
小结: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长久的、集体的快乐。
三、找快乐、走出烦恼
1、生活中也不总是阳光明媚,我们也会遇到烦恼,你遇到的烦恼有哪些?(学生谈)
师过渡:看来,你们的烦恼还真不少!烦恼好似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找到一些好办法把烦恼赶跑!
2、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烦恼时是怎样自己帮助自己变快乐的呢?课件《阳光总在风雨后》师生交流:生 1 :看电视节目。生 2 :唱歌,打球。生 3 :对着山,海大喊。……师小结:同学们的方法可归为①情感迁移。②倾诉。
3、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方法:
(1)、出示图片,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双关图。师生交流,得出 ③换个角度问题。
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了三个排除烦恼办法,希望大家能利用好,让自己快乐每一天。并把它传递给我们周围的每个需要的人。
四、、分享快乐
(1)、完成快乐卡,分享学生的快乐。
(2)、送出快乐卡,分享现场老师的快乐。
小结:分享是一种快乐,分享是一份幸福,懂得分享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幼儿上学之前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熏陶是非常重要的, 据了解, 更多的家庭注重孩子的智力、 身体素质等方面, 却忽视了孩子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塑造和培养, 记得之前带的小班里, 有一个叫华华的小朋友, 从进班的第一天开始, 我就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其他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都是抬头的, 至少都能很认真地听我讲话, 但是华华却表现出十分低落的情绪状态, 而且这种持续的低落心理状会一直影响他一整天的幼儿园生活, 在以后的学习和交流中, 我更多地发现, 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一种抬不起头的习惯。后来我通过联系家长、班上的同学以及朋友们, 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后, 我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华华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华华是单亲家庭, 父亲虽然抚养着华华, 但是很少给予华华温暖和鼓励, 基本上都是奶奶陪伴着他, 这给他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从华华奶奶的口中我还得知: 华华都不敢独自去邻居或者亲戚家吃饭, 或者单独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玩耍, 一定要爷爷奶奶在身边陪同。尤其是奶奶在身边陪同时, 他会时不时地转过头来看看奶奶还在不在身边, 一旦发现奶奶离开了, 便二话不说就要回家去找奶奶。 和其他小朋友比, 他没有任何的自信, 而家庭中也没有办法给予他任何的基础去建立自信, 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熏陶是建立幼儿自信心的基本保障。
二、幼儿自信心依靠教师的培养
幼儿自信的成长是离不开教师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 我们知道孩子们都很聪明, 也很敏感。 他们会从老师处理事情的态度中去了解、判别、比较老师对自己的喜爱程度。 哪怕教师一个无心的小举动都会传达出教师对孩子的情感, 所以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的孩子时首先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给孩子平等的地位。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这几年带班的经验和心得:
1.教师从生活上贴心
孩子们在入园前过的生活都不尽相同, 但无论哪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他们稚嫩的、小小的身影第一次离开家庭, 离开父母, 独自跨入幼儿园, 要融入这个集体, 更多的是需要老师以及保育员阿姨给他们鼓舞, 并给他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
2.教师从学习上关心
虽然幼儿园的孩子还小, 但幼儿园生活也并不像有些不了解幼教的人想得那样, 只是简单地吃喝睡玩, 老师照顾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本领。孩子们从入园后, 就要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学习自己吃饭、喝水和如厕, 自己穿脱衣服睡觉等。 除此之外, 孩子们还要学习讲故事、念儿歌、数数、唱歌、跳舞、画画、做手工等。三年的大班孩子更懂得明辨是非, 学到了什么是集体生活, 什么叫规则, 养成了很多的好习惯。 这三年, 是孩子们终生受益的生活体验。 作为老师, 就是从学习上点点滴滴, 始终如一地给孩子关怀。
三、幼儿自信心需要同伴的肯定
幼儿自信心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伴的肯定, 实际上我并不能小看幼儿的思维, 他们非常在意同伴对他们的评价, 希望能够得到同伴的肯定和支持。曾经就有这样的例子发生在我的班级, 2014 年我担任大班的班主任, 在一次讲故事的活动中, 我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要上台讲一个故事, 哪怕是一个非常简短的微型故事, 班级里的小朋友们马上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因为以前很少有全员参加讲故事的活动, 有些小朋友可能原来并不喜欢或者说不习惯在全班师生面前讲故事, 多多少少会有些害羞和顾虑, 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 每一位小朋友都准备了或长或短的小故事, 虽然有些小朋友的故事内容一模一样, 但是每次只要小朋友一讲完, 不管讲得怎么样, 其他小朋友都把热情的微笑和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或以鼓励, 或以表扬, 或以肯定, 最后我发现, 本来讲故事讲得很好的小朋友对讲故事更加充满自信, 而本来讲故事讲得一般的小朋友也喜欢上了讲故事, 自信心也逐步建立和增强。
四、幼儿自信心凭借自身的努力
有人说, 幼儿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心理状态的不成熟, 所以幼儿自信的建立和培养需要外界条件的帮助, 但是, 我认为, 幼儿的自信还需要凭借自身的努力。
每一位孩子本能上都应该有一颗积极、向上、阳光的心, 有时候幼儿独立完成一件小小的事情, 他会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 是能够出色地完成每一项任务的, 所以无形中也建立了自信, 于是也会大胆地尝试各种活动, 也会尝试一些更难的挑战。 久而久之, 幼儿也会发现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做好很多事情, 这样自信心也就慢慢地建立了起来。
我们要相信有努力就会有回报! 家庭熏陶根植自信;教师培养发展自信;同伴互助巩固自信;自身努力成就自信。 让我们集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力量, 共同努力, 让孩子们从小建立自信心, 让孩子们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
摘要: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注重成绩, 而不注重孩子自信心等品质的培养。但是, 成功不仅需要优异的成绩, 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品质, 自信心就是孩子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所以说幼儿自信心的建立是刻不容缓的。从幼儿自信心来自家庭的熏陶;幼儿自信心依靠教师的培养;幼儿自信心需要同伴的肯定和幼儿自信心凭借自身的努力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建立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家庭,教师,同伴
参考文献
一般人遇到不快乐的事都会感到孤独,会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反应是正常的。我们的观点恰好相反:不快乐时不必努力令自己快乐,悲伤时也不必一个人暗自伤心。大胆地将它说出来。用这种方式思维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门,你的选择余地增加了。
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拒绝现在就享受快乐的习惯和方式:“如果我挣的和他们一样多,我就会很快乐。”或者“真希望现在是周末啊!”或者“如果他约我出来,我该高兴成什么样啊!”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现在就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上。
清楚什么对你最重要,如果是快乐,就把它放在“备忘录”第一条上。记住这一点,每天坚持做下去。
从睡梦中醒来后马上就检查一下,问问自己,今天怎样才能快乐呢?如果快乐对我很重要,我怎样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呢?
深吸气。倾听蜜蜂飞过时发出的嗡嗡声。大笑几声。向自己问好。想象自己是个孩子。
你的快乐是你献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礼物,对战争、饥荒和生存环境感到沮丧于事无补,还是向大家展露欢颜吧。不快乐的人容易对他人冷漠;快乐的人通常更宽容,更慷慨。
俗语有话:“教者父母心。”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无论是学习、行为、思想、习惯、生活……都要一一教导;班主任就是一个“管家婆”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庭的事、大事、小事都一一要管。
班主任是忙碌的,繁锁的,默默无闻的。从我做班主任的这一刻开始就深有体会。现在我对班主任的工作细节浅谈几点:
首先,加强孩子的常规教育。
做到对孩子看得紧,管得严,爱得真。学生从幼儿园走进小学,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学校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学校的一切无疑都是陌生、新鲜的,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兴趣,充满好奇感。他们会满校园地跑,会破坏学校的花草树木,会大声喊叫,影响别人作息。对学主要看得紧。一双眼睛要时刻盯着学生,课堂上谁又在玩铅笔,哪个同学出神了,谁听课姿势又不对了,都要用眼神及时制止;一张嘴要时刻提醒学生,“罗润,你的作业完成了吗?”、“曾志伟,你怎么又摘叶子呢?”……一双腿要时刻跟着学生,不给他任何“乱”的机会。(班主任
)一切都要想在学生前面,走在学生前面。管得严是说对学生的一切要严格要求。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付出心血与汗水的。学生也是一样,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学生一定不能完全适应,小到文具盒的开启、放置,大到坐姿、站姿,都必须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叫他做到位;要求他们做好的,必须叫他们完全做好。事无大小,绝不能放松。
一年级学生年龄很小,自控力差,我更是不厌其烦事无巨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语时时提醒事事注意。并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等良好常规行为好习惯。
其次,慈母般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撇开学生的成绩看每个学生,他们个个聪明可爱。何伟聪执着得可爱,每一节课他都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但都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但他依然屡败屡举;陈浩贤这个孩子上课坐不住,爱捉弄人,下课爬高爬低,手舞足蹈。可他妈妈说孩子虽然调皮,但很诚实,每次做错了事或被老师批评都会回家告诉父母。也很体贴人,我们累了一天回到家他总是说些笑话、做怪样子逗我们开心。
谁不是妈妈眼中可爱的孩子呢?我也是一位母亲,不也经常自豪的向别人讲孩子的“本事”吗?所以做了这群如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的班主任后,我尽量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字写不好,手把手教;铅笔断了,给削一下;受伤了,仔细给他们上药;流鼻涕时,拿纸巾给擦一擦;犯错误时,亲切的指出不对之处。课后还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缩短距离,增进情感。学生也把我看作妈妈一样信任我,家里发生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会找我说一说:买一件新衣服啦,受到爸妈的表扬啦,有亲戚来访……
最后,培养良好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需要运转良好的班委组织。一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集体观念,而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每天的广播操评比、眼保健操的评比和卫生评比活动,都要求学生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一开始学生都是各顾各的,评分是全校最差的,无论我怎样骂都一样。后来我每天都把当天评比的成绩拿来展示给他们看。分析原因,指导学生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做,从我做起,培养学生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习惯的养成;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比赛结果胜不骄败不馁。慢慢地学生也养成了一个为集体争光的好习惯。
故事主人公觉得这个征文题目已好到不能再改,因为它别出心裁,独具匠心,运思高妙,意乎同音,旨哉图新。于是,重翻百余万字的《阳泉札记》,撷来几片心的花瓣呈奉座前……
判刑之初,我心的每一天即“辛”的每一天,亦即辛酸和痛苦的每一天。这有写于9月3个不同日子的几首绝句为证。《老囚》:“人背身蒌影也驼,坎途病马走冰坡。老藤枯树寒鸦伴,长夜声嘶不倒歌。”《苦囚》:“苦牢闷酒愁无酒,泪点香烟薰夜忧.头枕寂寥难入梦,刀伤心被月镰钩。”《心囚》:“牢天星乱夜寒牙,冷月无声孕雪花,无奈西风吹又到,心知大难落谁家!”
入狱之后,我心的.每一天还是“辛”的每一天,但已是监狱辛勤帮教暖心和亲友奔波慰心的那个“辛”的每一天。有填于月5日的《雨霖铃·爱融心冰》资证;“寒光冷月,正山楼晚,泪雨初歇。愁怀惆怅无计,方忧伤处,呼声猴切。戴帽匆匆过去,又生面来阅。脱帽鞠躬,暖语滔滔我心热。
原来干部知心结,怕难堪、播爱融冰雪。心田久盼甘露,逢皎月、意柔光洁。幸见牢房,深处、思想教育先设。便纵有、感慨心言,欲对亲人说!”还有填于年10月22日的《西江月·亲友情》鉴佐:“人问牢中凉炎,说来已过经年。秋冬春夏自留言,喜鹊甜心洗面。
常见飞来一片,空中树上翩翩。艰难岁月梦魂牵,哪怕山高路远!”更有写于2月的绝句《感恩》见心:“日暖寒心月吻身,星光浴罢泪如云。,春风浩荡新情动,四海为轮天作魂。”
服刑期间,我心的每一天渐由“辛”的每一天变成了“欣”的每一天,已不再心酸和痛苦,常见欣喜和欣慰。请看写于203月的几首绝句。《白雪光》:“牢房常见暗,转瞬若灯明,可是天神顾,拎来满屋星?”《春夜狱心》:“细柳微风岸,孤舟独钓闲。春江花月夜,月在水中天。”《昨夜春雷》:“昨夜春雷吓跑冬,神州无处不春风’。一园暖树争芽翠,满眼新花映日红。”
想象生命是一场不停丢掷五个球于空中的游戏。这五个球分别为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而且你很努力地掷着这五个球,不让它们落地。很快地你会了解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还是会弹回来。
但是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这四个球是用玻璃做成的。一旦你失手落下,它们可能会少了一角,留下无法挽回的记号、刻痕、损坏甚至碎落一地。它们将永远不会跟以前一样。你必须了解这个道理,并且为平衡你的生命而努力。但要怎么才做得到呢?
别拿自己和他人比较,这只会降低了你原有的价值。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特别。
别人认为重要的事不一定是你的目标。只有你才知道什么最适合你。不要将贴近你的心的人、事物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你必须将他们视为你的生命一般好好地抓牢他们。没有他们,生命将失去意义。
别让你的生命总在依恋过去种种或是寄望未来中逝去。如果你活在每个当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当你还能给予的时候别轻言放弃。只要你不放弃,就有无限延伸的可能。
别害怕承认你并非完美。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藉由这脆弱的细丝紧密地串绑在一起。
别害怕遇到危险。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藉由这些机会学习勇敢。
别以爱太难找到作为借口而紧闭你的心扉。最迅速找到爱的方法就是给予你的爱;最快速失去爱的方法就是紧紧地守着你的爱不放;维持爱的最好方式就是给爱一双翅膀。
莫要匆忙地度过你的一生,那匆忙让你忘了曾经到过哪里,也让你忘了你要去哪里。
莫忘记,人类情感上最大的需要是感恩。
莫害怕学习。知识没有重量,它是可以随意携带的珍宝。
莫漫不经心地蹉跎光阴或口无遮拦。时间与言词两者都是一放便收不回来。
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旅程。
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是未知,而今天则是一个上天的礼物:那就是我们为什么称它为“现在”(Present)的原因。
这四天,放慢了更文速度,日子如过眼云烟,没有任何残留。
第1天,翻阅芒格《穷查理宝典》。自己没长出经商的头脑,但李善友教授一再推崇芒大师的超凡智慧,索性买来阅读。当迷信一个人的时候,头脑会不自觉的将其神化。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段故事都值得琢磨玩味。尤其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更是被无数人奉为经典。
当一个人成为亿万富翁,在他身上可以找到数不清的优点。对个体而言,时代在变,境遇在变,你无法套用别人的成功经验,更无法找到相同的场景。你只有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寻找下一个方向。别人的成功,别人的经验,别人的故事,你都不会再次重演。唯一可以借鉴的是他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
芒格被称为“长着两条腿的书”。他的智慧来自书本,来自丰富的经历。他自学众多专业课程,写出误差心理学。他喜欢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极端,不盲从,即使与所有人意见想反,依然坚持。他的.想法经过深入分析思考,绝非人云亦云,无凭无据。
他是一个用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的典范,且在事业成功的顶峰拿出99%的财富积累做慈善。94岁高龄依然倾心于热爱的事业,绝不退隐。真正成功的人,大概都没有退休的概念。他们以工作为乐,以事业为重,发自内心的付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第2天,参加同学父亲的葬礼。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说起这个沉重的话题,老同学却不得不面对。他没有想的那么不理智,对我们反复说起一句:“不真实”。朝夕相处的亲人,说没就没了。他躺在那里,无声无息,安静的离开这个喧嚣的城市。只有他的亲朋好友知道他曾来过,更多的人不知道他的存在。看着老人年轻时的照片,听着老人奋斗的一辈子。一个人就这样不在了,消失在人群里,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留在亲人的记忆深处。不真实,却又那么真实,他真实的来过,活过,爱过。
想起母亲说过一句话,“佛教让你不再恐惧死亡”。当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当一个人看到生命无常和有限的时候,他(她)可能会走向佛教。佛教在彼岸创造了一个没有生与死的世界,超越我们可以理解的所有范围。你信仰,它会向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相信,这是人类创造出来又一个美好的向往,一个共同的愿景。按照《寻梦环游记》的说法,对逝去的人,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是不要忘记。每个人都会离开,每个人都会被人忘记,只有那些曾经为这个世界创造过更多价值的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过往才会被后人说起,被后人当成故事向下游传递。
第3天,哲学进入视野。一个人,一生可以获得许许多的荣耀和快乐。但那些高贵的灵魂,无一不是摆脱了柴米油盐,进入更高的思维领域,开始探索更加重大的问题。牛顿把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时光留给了哲学。乔布斯曾公开说,愿意用一生的财富,换取同哲学家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
是什么让这些伟大的人物痴迷,是什么让这些牛人们趋之若鹜,是哲学赋予的终极智慧。他们都在追寻最高阶的智慧,试图回答人真的有灵魂吗?人生的意义到哪里去寻找?……
无论芒格、佛教还是哲学,都在给出自己看世界的视角。佛教有着最为深远和宏观的角度,它站在另一个星球和世界看待当下的生活。眼前的小情绪、不开心都化为云烟,连我们自己都成为一粒尘埃。上帝视角跳出当下的境遇,让人得以放下暂时的郁闷与纠结。哲学帮我们回到现实,用最底层的逻辑分析反思,找到突破口,找到假设中的证据,找到源头,一步步推导出逻辑三洽的结论。
第4天,新视角看老问题。所有的思考都是拿来用的,空谈只能让思想飘在空中,更希望它们纷纷落地。有位老同学和我谈起员工的管理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解决当下的问题。无论学习,还是思考,无论挣钱,还是调动智慧。每个人都身在一个特定的组织里,那怕独自在家,也跳不出家庭这个非正式组织。
家,是个讲情感、爱好和兴趣的地方。可是情况往往相反,我们习惯讲谁的权力大,责任是谁的,为家庭设计非常远大的目标。结果发现,家里人常常因为谁说了算大伤感情,常常因为家里谁该做家务,做饭而不和。然而,进入企业公司,人们又大讲感情,爱好和兴趣,不断地希望能够被照顾,不断地强调要和谐,不断寻求“家”的感觉。
家是一个讲感情、培养共同爱好和兴趣,共担风雨的地方。企业公司,是个创造价值,讲责任和权力,为共同的目标付诸行动的地方。有时候,我们总是反着想,一开始就错了,所有的努力都在远离最初的目标,远离一个不想达到的方向。
每一天都有事情发生。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方向看世界,从多元思维模型到上帝视角,从哲学思维到现实问题,需要不断的切换,让自己的视线更清晰,行动更明了。
《做好自己的每一天:优秀员工一月成长课》
《做好自己的每一天:优秀员工一月成长课》分为四周的内容,共20课60讲,立足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从员工价值观、执行力、工作效率以及职业精神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明确的阐述,并结合世界优秀企业员工的真实案例,使得本书更具可读性和操作性,是广大企事业单位进行员工培训的绝佳读本,每天一堂成长课,每周都有新的改变和提升,一个月成就优秀员工!本书尤其适合单位“读书月”活动,新员工入职培训,老员工改变心态、提升能力之用。你想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变为企业欢迎的优秀员工吗?你想成为老板身边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吗?你想和团队一起分享成功后的喜悦吗?你想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吗?那么,就拿起这本书吧,翻开本书的第一页,你所期待的改变将从这里开始…… 目录第一周 把观念转过来,把责任担起来 第一课 薪水,并不是你工作的全部第1讲 工作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第2讲 过分在意薪水是员工发展的最大障碍第3讲 记住,“前途”永远比“钱途”更重要第二课 别总觉得自己是在为老板工作第1讲 你在为谁工作第2讲 不要被打工思想害了自己第3讲 摒弃“剥削”观念,换一种角度看老板第三课 一心一意做工作,全心全意干事业第1讲 从心开始,用心工作才能干好工作第2讲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用心的员工第3讲 把每一项工作当成事业第四课 工作不仅仅是饭碗,更是责任第1讲 责任——成就卓越员工的原动力第2讲 做什么工作,就要担负起什么责任第3讲 世上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第五课 像对恋人一样,对工作负责到底第1讲 工作即你的“恋人”第2讲 带上你的责任心,爱上你的工作第3讲 让承担责任成为自己的习惯 【一周总结】员工责任心自我检测与总结 第二周 把借口收起来,把结果拿出来 第一课 服从第一,无条件执行任务第1讲 服从——优秀员工的第一准则第2讲 服从命令,不需要任何借口第3讲 服从纪律是有效执行的前提第二课 杜绝拖延,今日之事今日毕第1讲 凡事立即行动,绝不拖延第2讲 日事日清,把任务完成在昨天第3讲 永远不要为自己的拖延寻找借口第三课 执行,不是简单奉命行事第1讲 执行不在于“做”,而在于“做好”第2讲 执行不到位,不如不执行第3讲 没有落实力就没有执行力第四课 只要结果,不要如果第1讲 工作没有如果,执行就要有结果第2讲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第3讲 没有结果,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第五课 把工作做细致,把结果做完美第1讲 能做100%,绝不做99%第2讲 事无大小,都要追求完美第3讲 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 【一周总结】员工执行力自我检测与总结 第三周 让思维跳出来,把效率提上来 第一课 不要瞎忙,忙就忙到点子上第1讲 忙,也许说明你没有效率第2讲 为自己的每一天制定工作计划第3讲 工作分清轻重缓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课 别忙着跑,先看好方向第1讲 方向对了才能奔跑第2讲 先做正确的事,才能把事做正确第3讲 一次到位,返工的代价事倍功半第三课 不被时间追赶,不为琐事打扰第1讲 任务有秩序,工作有条理第2讲 不为琐事烦恼,把精力集中到正事上第3讲 巧妙利用零碎时间做事第四课 找对方法,才能解决问题第1讲 这么做不行,一定有别的办法第2讲 方法找对了,事就做对了第3讲 把找方法变成一种工作习惯第五课 突破思维定式,变换思路找出路第1讲 只有用脑去思考,才可用手去行动第2讲 跳出旧框框,突破固有思维第3讲 卓越,从创新开始 【一周总结】员工工作效率自我检测与总结 第四周 把心态摆正确,把激情拿出来 第一课 拒绝抱怨,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第1讲 与其抱怨,不如感恩实干第2讲 用感恩的心接受工作的全部第3讲 感恩激发无限的精神力量第二课 先奉献后索取,不做企业的“寄生虫”第1讲 先创造后索取,付出总有回报第2讲 工作就是为了付出,拒做“寄生虫”第3讲 加倍奉献才能加倍收获第三课 爱岗敬业,自动自发去工作第1讲 认同岗位,岗位是成长的基础第2讲 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第3讲 自动自发地投入全部工作激情第四课 把忠诚作为最高的职业准则第1讲 不做缺乏忠诚的跳槽狂人第2讲 树立“过门”心态,与公司同命运第3讲 不做公司的过客,视企业为家业第五课 点燃工作激情,做事善始善终第1讲 永远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第2讲 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第3讲 执着于目标才会成就事业 【一周总结】员工主动性自我检测与总结
“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仅仅度过了它。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没有喜悦的生活,你都没有生活。”
第一次读到佩索阿的这句诗的时候,心头好像掠过一只鸟,或者一道闪电,那么亮那么惊人,多日的困扰瞬间有了答案。原来早就有人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写在这里等着我。
大学三年级的下半学期,我的课表终于空了一点。暮春,午后阳光最适合拿来裹在身上,照着书页,坐在花园里有一句没一句地读。我是这样的,但身边的朋友们却依旧马不停蹄地忙碌,有的为考研紧张复习,有的为申请出国而参加雅思考试,还有的开始东奔西走面试找工作。
不断有人催我,你到底考不考研啊?现在开始复习还不算晚!即便是保研,也是要准备笔试面试的。我总是懒懒地说,不知道不知道。说真心话,实在不想读研。学术这种东西,我躲避还来不及,干吗逼着自己再跟它较劲儿三年?除非为了文凭。可我对硕士文凭的热情也不比学术多。文凭是一种证明,我始终觉得用一张纸证明自己很滑稽,当然也要承认,这玩意儿在当今社会还比较受待见,比如身份证,我如果没有这张卡片根本证明不了我就是我。但文凭不是必须的,至少对我来说。许多人戴着一副“考不上研就要死”的表情,我无法理解,也懒得努力去理解。不同人的世界和想法差距太大,何必花费时间去迎合别人,做自己的时间尚且不够呢。
最折磨我的,是一些爱我和我爱的人们带来的压力。旁人不会影响到我,但我在乎的人们的话我却不能不听。他们通过电话、短信、微博等方式,小心翼翼地试探:“想好了吗?开始复习考研了吗?”期待我回头是岸,踏踏实实乖乖走“正路”,一步一个脚印跟着读研大军,不偏移,不掉队。“那是康庄大道!”“不读研?不读研你怎么办?”好像我不走这条路就死路一条,根本看不见未来似的。有时我握着手机忍不住哭了,心想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能理解我体谅我,我不敢吭声怕被听出哭腔。更多的时候我试图说服他们,说我的想法,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和新生活的期待。他们指责我强势,事实上我只是在坚持自己,而他们才是真的强势,逼迫我接受他们的想法。
就这么拖拖拉拉,彼此对立着消耗着。一直到大四的秋天,我把文学史课本扔到箱底,把营养学装进书包,蹦蹦跳跳跑出去上课,忙得不亦乐乎。就在这时,保研工作开始了。我不是确定保送的一批。但有参加保研笔试面试的资格。要不要去考?我又犹豫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在为读研做准备的过程中总是被动的,懒懒散散,缺乏热情和真诚。机会就在面前,为何不争取一下?可我就是不愿使劲,哪怕苹果就在看起来不远的树上,我也懒得动。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不——想——耍。我想过新的,更有活力,更适合我的生活,而不是继续埋在书堆里,跟古籍中的某个异体字或者某句诗的含糊的解析较真儿,为考察曹雪芹的生卒年耗尽半辈子心血。
在营养学课上,一位姐姐的自我介绍,让我又一次被击中。她从北京某高校毕业,硕士文凭,一帆风顺地进了国家质检总局,顺理成章地成为拥有高学历、高收入、耀眼工作的精英。看起来确实很让人羡慕,要不是她说,谁能想到她过得不快乐呢。“没错,这份工作很体面,工资也高,但我真的不喜欢它,觉得无聊。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毫无热情,随随便便地上上班应付,觉得生活很没意思。到最后,失眠抑郁什么的都经历过,就差跳楼了。”所以她辞职了,从一个抑郁的贵族变成快乐的凡人,跟我们一起努力做公共营养师。
听到这儿,我想起一个学姐,她拿到北师大编辑出版专业的硕士文凭,顺利地进入一家知名出版社工作,可是两个月就辞职了,因为不喜欢,干不下去。我还想起电视剧《北京青年》里那群近乎疯狂、争相辞职、离家出走的年轻人。他们的勇气和执着,多么令人感动。也许草率辞职并不值得鼓励,至少对于家庭来说不那么负责,但他们在对自己负责,给自己的生命和尊严一个交代。他们不愿戴着面具,浑身麻木,忽视自我,苟延残喘地活下去。他们敢对世俗推崇的东西大声说“我不要”,敢自己做决定,去争取,去放弃,去闯荡,并承担责任。用那首《存在》作为主题曲,实在契合。几年前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还怀疑这种人会不会只在艺术世界存在,现在欣慰地发现原来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真性情的人。
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但更不能含含糊糊只为别人活;一个人不能只做喜欢的事,但更不能忍气吞声只做不喜欢的事。
“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我对自己说。我想拥有自己的每一天,切切实实地享受生活中的顺风和坎坷,而不是苟且凑合地活着,浑浑噩噩无滋无味,随波逐流,被动接受命运安排。并不是轻松享受的日子我才喜欢。就像《北京青年》中的年轻人,在辞职之后未知的道路上也要面对重重苦难,但心里觉得值得,觉得快乐、充满希望,毕竟是自己的选择,毕竟是为了心爱的梦想。
既然明确地知道自己不喜欢学术,干吗多此一举去凑热闹呢?保研大军已经吵得不可开交,少我一个还能减轻负担。好朋友为零点几分斤斤计较,为争夺导师反目成仇,为保住名额而委曲求全,忍受被调剂到毫无兴趣的专业……看着那群被卷入可怕漩涡中身不由己、一脸焦虑的人,我暗自庆幸逃过一劫。
那个九月末,保研考试还没开始,我就回家享受国庆假期了。
读书其实分为是指导“知”的还是指导“行”的这样两大类,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两类书。
可是在读书人中,却总有这两派的对峙。重“知”的人,对每天阅读一本书的人说,有本事你每天读一本类似《纯粹理性批判》《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样的书试试。这摆明了就是对实用主义的不屑。但重“行”的读书人,则会觉得另一方“空谈误国”。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更重“行”的,但只行而不知,如舍本逐末,一叶障目。
我正在破除三十而立的迷思。发现孔子老前辈说这句话,并非指三十岁有所成就。后人望文生义,加入了自立有成的意思。然而,三十岁是开始有所成绩的时候,而不是已经。我决定,三十岁前的每一天,都为三十岁去做一点准备。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0
1及时止损
及时止损比力兑承诺更重要。
前一阵子,从一个朋友那里听到这四个字,她说“及时止损比力兑承诺更重要”。我在措手不及的忙乱中,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彼时的我,正在多个事件交杂中付出着超越本能的时间和精力,而其中有些事情自己明明已经感到了不适。然而,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要到底的信念一直作祟,我甚至告诉自己虐自己就是成长和提升,我会因此而感谢努力的自己。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努力,认定了目标就会狠心对待自己,冲刺到底。后来我发现,这种盲目的努力不仅没有意义,还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学习成效不大,所以这种努力其实并非努力。每个人都有弱点,成长中的诱惑太多,我们经常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去挑战一些东西。过程里,陷入功名利禄、声色犬马,迷失自我的本心而不自知。
贪心不足蛇吞象。我们都不是神,别人十年磨的剑,不可能你几个月就磨好。想要无所不能,最后只能一无所能;想要无所不有,最后只能一无所有;想要无所不知,最后只能一无所知。前人已经告诉我们,贪心不可取,而人总要经历,才能体味。我拼命的学习A、B、C,却不知道就算是学习这种正向的目标,也一样要谨慎精简;却不知道爱好会因为主业而搁浅,会因为琐事而打搅,会因为成效轻微而兴趣递减;更不知道只求皮毛的成绩,也需要很踏实很持久的练习。
殊不知,这种努力毫无意义且浪费生命。不专注,导致成效低微而缓慢,信心无法快速提升,最终也容易一事无成。接纳自己不是全能,而是普通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去接受这个事实。“及时止损”意味着与沉没成本作斗争,与对自己甚至对公众的承诺斗争,消除目前为止的损害,停止无谓的消耗和付出。
而结果是,断舍离以后的清爽和修正。三十岁前的人生可以试错,但之后每一个加法和选项,决定都一定要慎重,发现不对就要及时止损。人生只需要做好几件事即可,生命的完满仅来自有效的努力。
0
2承认失败
承认失败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我在当年购入汤小元老师的手绘图书的时候,收到一个老师的POP手绘作品。作品是纯POP文字,内容是“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那个时候,我处于毕业、考研、找工作的巨大迷茫中,对一切都充满了怀疑和沮丧。这句话,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念出这句话后,与妈妈会心地相视而笑。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汤小元
是啊,人生的路如果有一万步,走错一步并不会毁掉全部。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多苦多不幸,也总是有比我们更加不幸的人存在。有时候,我们失败了、做错了、丢脸了,但是不想承认、不想被指责、不想走下神坛。然而,哪个成功人士没有失败、做错、丢脸过呢?
这一切,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回首望,我们以为是绝境的那个时刻,不是一样挺过来了吗?有些事,错了就是错了,承认自己的错误又何妨。在人生的那么多岔口,总要犯几次错误。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我们都要在错误中成长和进步。承认自己的失败又何妨,我既非圣贤,失败亦可是成功之母。
在承认错误和失败的当口儿,是极其痛苦的。王小波说,人内心的痛苦,本质上都根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承认失败,无异于承认无能,谁又能轻易过了这道坎呢?但是,难,也要过。
人内心的痛苦,本质上都根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王小波
三十岁,如果还要被面子所困,伪装成任性的小公举,已经太不明智,也太不负责。这个年龄,我们应有的,是对父母、家人的责任,对工作、社会的责任,甚至对民族、国家的责任。如果这个年纪还没有学会承认失败,何时才能长大。
0
3专注当下
专注是这个世界最强的力量。
《迷茫十问》里,我问了十个问题,有些对我来说并不成其问题,而有些确切困扰着我。我一一为自己做了解答,并将无数天马行空的想象进行了思辨。最终,我从天空落在了地面,想明白一件事:
人生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少,不能只考虑“我现在想做什么”,更该考虑“我现在能做什么”。
是的,这种“能”,包含了越来越少的可能性背景。不考虑当下的情况而盲目希冀不靠谱的未来,只会脱离现实并愈加痛苦。很多人看似庸碌,却真切地活在当下,快乐幸福;另一些,志存高远,志向却与现实背道而驰不自知。后者往往嘲笑前者的俗气,而前者又会鄙夷后者的清高。前者也许是踏实,又也许是庸俗;后者也许是理想,又也许是空想。不同在于,底层逻辑究竟有没有理清楚,是否盲目。
人生的定格会越来越清晰和明快,每一个阶段的不大不小的选择都将成为人生版图的一块。不同的是,一旦拼上不能反悔,后面的图块只能根据前面的拼合,并且不可停止。之前的图块,只能回望而不能重拼。之后的图块,只能想象而不能预知。但是当下、现在要拼的这一图块,我们却是有权掌控的。我曾经悔恨过过往的图块没有拼合完满,一心想要纠正。然事实证明,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确实只能回味。
回望过往,青春固然值得留恋;展望未来,蓝图固然值得期待。而立足当下,却要清醒的意识到,过往难补救,未来可变化,只有当下才是能够把握的。用每一个现在补救过去的失误,只会耽误前程,让自己与同龄人距离更遥远;用每一个现在描画缥缈的未来,只会脱离实际,让自己陷入一事无成的空无中。未来可期,过去可念,然而理智告诉我:
唯有专注当下,才是最可怕的力量。
有多少伟大的人物,披荆斩棘,将数十年都当做一天来看待,活在当下,不问前程。居里夫人发现了镭,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听起来像一句简单的话,却饱含了无数的专注和坚持。如果觉得太远,那么我们熟知的很多本时代名人,也一样经历了痛苦持久的蜕变。如果还觉得远,那么我们身边一定也有默默努力的朋友,最终一跃而昂首鹤立。
觉得自己渺小和失败,都因为不够专注。忙于战术,忽视战略,所以东奔西跑也没有任何建树。人生的活法,应该是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用当下来思考问题,并专注于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过去的已经无法改变,所以无需纠结;未来的早晚会来,所以不必着急。过好当下,未来自然回馈于我们。
其实,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我们不妨将对死亡的恐惧抛在脑后,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
您身边有如此恐惧死亡的老人吗?
事例一:张老师刚退休,总疑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尽管学校每年组织退休老师体检,但是她依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放心。尤其是听说隔壁朱老师最近因为肠癌晚期,无法救治而过世,她更加担心。因为隔壁朱老师是和她一起做的体检,看来体检也不靠谱。
事例二:小范最近去探望父母,发现父亲老范不甚开心,就问妈妈怎么回事。小范的妈妈说:“你爸爸最近参加了两个老同事的追悼会,他心里不好受。你知道他怎么对我说吗?他说按岁数、按辈分,下回走的该是他了。他这两天整天唠叨这话呢,你想办法开导开导他。”
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的幸福老两口
有的老人年轻时就生过大病,曾直面过死亡,如今他们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有滋有味地过日子。78岁的黄永庆先生和75岁的石淼娣女士就是这样一对曾经和死神过招的老人。
三十多岁时,她差一点换上狗肺
1959年,石淼娣查出患有肺结核。当时她只有三十多岁。后来,病情越发严重,发展到每个月都会大口吐血,必须送急诊。当时,他们的儿子只有六七岁,孩子要妈妈抱,石淼娣狠狠心,打着、拧着孩子,不让孩子靠近,因为肺结核在当时是很难治疗的传染病。强烈的求生欲望,促使石淼娣不断接受各种治疗,甚至当时医生提出一种治疗方法,将狗肺换给她,结果狗死了,也就作罢了。1964年,医生又尝试为她切除了半侧肺,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她的所有检验指标竟然都转为阴性,从此断了病根。
病历为“零记录”的硬汉与死神过招
石淼娣的丈夫黄永庆曾在交通事故处、刑事侦察队工作过,他的具体工作就是勘察事故现场,因此也可算处变不惊、见“死”不怪了。
1982年,就是这样一个身板硬朗、病历记录栏一直都是空白的汉子被意外查出患胃癌晚期。看到化验报告时,黄永庆呆住了,立刻在石淼娣的陪同下到单位移交工作。政治处主任还不相信,说:“你这么好的身体怎么会得大病,我们领导还不知道,你们怎么就先知道了?”因为在那个年代,职工得了什么重病,医院首先是通知单位领导的。
面对癌症晚期,夫妻俩多方求医,最后老黄切除了4/5的胃,再结合中医调理,中药一直吃到现在,算算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乐观开朗,颐养天年
老夫妻两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开朗,他们打趣说自己是真正的“无产阶级”,这些年看病吃药,把钱也折腾得差不多了。老两口尽管身体不好,但是非常看得开,他们自作主张,在近郊找了一家宾馆式的养老院入住。50多岁同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儿子为此事被自己的领导批评,老黄站出来为儿子辩解:“进养老院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身体不好,不想拖累儿子。住在养老院的好处是24小时都有医生救护。”
老两口说:“遇到这么多困难我们俩都相伴走过来了,现在我们住的养老院窗外是绿油油的农田,天上的云彩特别漂亮,像一幅水彩画。每天我们可以看日出,然后吃早饭、散步,下午和同院的老伙伴搓麻将,日子过得很充实快乐。”
“一句话”论生死
离死亡最近的未必是老年人,不必为临近人生的终点而忧虑。
看看那些身患绝症仍积极求治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
人生如同一次单程旅行,不能重来,也不能快进,那么何不活在当下、选择一种最有意义的活法呢?
与其恐惧担忧,不如积极想办法延缓衰老、死亡的到来。
人迟早要死,我悟出了“道法自然”。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见什么,这句话和很多前辈和我灌输过的“简单相信”及《秘密》一书通篇都在讲述的吸引力法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回想自己的过往,真的很多应验,两年前男朋友出轨多次最终分手,而后两年单身至此,都是我相信的,都应验了。我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于是出现的人都是不靠谱的,不守承诺和不负责任的。而我简单相信我应该去读一个研究生,应该去创业,也拿到了自己的结果。《面对巨人》那部电影大概有句话是讲两个农夫等待下雨,只有那个行动的人才真正盼来了收获,因为只有行动才说明你真正相信结果会产生,你相信的就会来。虽然文章至此,依然难以做到纯粹的简单相信,尤其是在感情上,过往的太多经历把我局限住,偶尔我还是会怕,但我相信我会彻底放下,或许这需要时间,但不会太久,我要的一定会得到。
梦想摘星的人才能登上月球,这句深得我心,“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一直是一个“鸿鹄之志,蝼蚁之行动”的人,这么看,我起码占了一半,加上行动就能达到我想要的高度。我和EMO说,我只看最好的,排第二的给我资格我都不想去。成功人士大抵是梦想大到自己很难实现的那些人。说到这对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更加坚信,就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抛开金钱和时间的束缚你真正想要实现的是什么?我想要的竟然不是我现在努力追求的,而仅仅就是陪着妈妈——最爱的人,让她开心幸福。如果能遇到一个爱我的男人,那更好,如果没有,陪伴和感恩母亲就够了。这个想法也让我一惊,其实我要的现在就可以实现,常回家看看,多陪妈妈说说话聊聊天就可以做到,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需要实现的东西。
人生是一场长跑,暂时的落后和领先都不算什么,记得和马敬哥讨论目标,就是用跑步,当你设定好目标的时候,冲着终点跑,不要去管其他人跑的有没有你快,一门心思以结果为导向行动就好,时间和力量用在哪是看得见的。当你达成了一个目标,你便可以向周围看看,你想超越的人,他们的位置,对比你的位置,重新定下一个目标,这样不会造成坐井观天。只是,你必须不停奔跑,因为这是一场长跑,你要赢,就丝毫不能能懈怠,你可以超越别人,也可能被别人超越。为什么要赢,不是为了虚荣、面子、比别人强,而是为了此生不虚度,不是单单指金钱和事业,在哪方面赢都是圆满。
两棵苹果树的例子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在工作中,在生活里,是什么局限了我们?我们太喜欢讨价还价,认为金钱和权利的反馈就是唯一衡量收获的标准,殊不知,更多持续努力的体验、更多的有益经历将构成更大的收获。金钱和权利如果是其他人给的,那是不稳定的,如果是自己挣得,那多么理直气壮,我相信付出与收获永远成正比,即使比例不同。而与其他人置气,最终损失的还是自己,一件事,对自己长远发展有利,那就去做,别人的眼光和语言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当你成功时,他们会立刻闭嘴。当你还是一枚野草,不免要经受践踏,当你长成苍天大树,那些曾阻碍你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
这件事你真的做不了吗?人生需要无时无刻给自己制定伸展的目标和挑战,这样你才知道你能够活得有多大,而无数个挑战最后将汇聚成巨大的成功。何必给自己设限,我相信一万小时理论,我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梦想皆有神助,相信每一个人无所不能,尤其是我自己。不要被经验和固有思维局限住,更不要被恐惧和懦弱所牵绊,勇敢自信的向前冲即可。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要发起一个公众号、一个组织或一个公司。
面对机会你抓得住吗?我们常常在拖拉,就我而言,学英语一直在拖,六级过了以后皆大欢喜再也没有练过,以至于错过太多需要外语的机会,工作机会、学习机会(MIT),甚至旅行机会;学习投资理财,一直拖,又很想尽快实现财务自由,于是就勇猛杀入股市,这几年的积蓄顷刻间所剩无几。在设定目标之后,不去做,越拖越多,如果活出急迫性,我的现在肯定不是这样。不停的积累才不至于错过机会。许多问题是不能拖延的,时间拖得越长,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就会越多,反而加大我们的难度。比如某营的申请,最后一天提交导致了现在还没有收到录取,或者录取渺茫,要是早一点肯定有更多的机会。立即处理的任务将不再消耗你的脑力,使你更能集中精力处理手中的计划和任务。
不要成为失败和痛苦的奴隶。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太难了。虽然我知道“取法极其至,得乎其上”,但还是不能接受失败。我能做的就是把目标设的更高一点,比如我想进耶鲁,就用哈佛的标准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最近在一个非常想加入的组织中落选了,也体现了自己的拖延,如果不是最后一批提交材料,或许结果能够不同。现在就只有祈祷奇迹发生。乐观者也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认为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以及有特定原因的,而不是永恒的和普遍的。抱怨只能白白消耗自己的能量,伤害自己,让自己永远处于LOSER地位,期望通过得到别人的同情来平衡心理。成功人士不会被情绪主导,看得出这两天f老师应该遇到一些麻烦,但他还是坚持早晚用诗句来和我问安,为了长远利益克服眼前的惰性和情绪是我不具备的成功人士的特质,于此开始改变吧。
这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态度,面对不公平的人生,你是继续抱怨下去,还是积极面对,这会幻化成不一样的人生。
人有时也应该安于现状。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是一件关键的能力,但很多人已经丧失了。这山望着那山高,做着这件事想着下件事,导致手里现有的没有做好。好似那句老话“工作上应朝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应朝低标准看齐”。比如,找一个喜欢的男人踏踏实实过日子吧,只要性格好、有上进心,金钱财富都是可以再积累的,只要你真的爱他。每天写三件当天发生的小确幸,让自己少一点抑郁多一点阳光。关注现在,享受当下。
美好的人生都是需要规划的,前提是你已经确定了目标,职业、学习、爱情、财富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就是A点到B点的各种路径规划。你到底要做什么,设定目标前一定要非常清晰,不能迷糊的乱入。然后BE-DO-HE,先找到那个状态,然后找到路径去实现它。
想知道哪条路更适合自己,重要的是先行动,行动中总结行得通和行不通。未来的不确定给了现在太多困扰,而现在的困扰,让你现在都没有力气去为未来奋斗。未来不可预测,做好现在才是最好的选择。
以作为求地位。在任何组织中,不论你多美,多有钱,多有名,如果你对组织没有贡献也不会有地位。所以在你所在的组织中首先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另外要有所贡献,用作为来求地位。
没有财富的自由,是一种假象的自由,也是一种受控的自由。金钱就是生命,很多时候,金钱可以买到生命。我曾经是一个对钱没有丝毫观念的人,于是也没有一点存款,也是后来上了长投学堂才开始有了财富观念。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在有了财富观念后,一年有了近40万的积蓄,但由于自己没有风控意识以及投资学的不好,这两次股灾中已经全部化为泡影。不要轻信别人,钱是你的,亏了他赔你吗。对于初级投资者,数字化思维,量化思维如何强调都不过分。还有坚守自己的原则,我的港股是一个校友帮我操盘的,他说金额不多,如果亏了他帮我补上,现在那个账户从30万跌到4万,他和我说你相信我就继续让我做,不信的话就全部取走,丝毫没有提起当时的承诺。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已经赔成这样,取出来又有何意义。
时间管理。PDCA原则,这里面罗列每天的行为流水账非常重要,看看时间都用在哪了,哪里效率高,哪里效率低。每天的总结:反省和改进(行不通),学习和实践(行得通)。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人的记忆只有5-20秒,笔记本真的是最好的工具,重要的是每天一定要总结,把记事本看成每天的头等大事来做。有良好工作计划的人反而有更多空闲时间。
时间用在哪是看得见的。用在烦恼上就会生皱纹,用在学业上就会有成绩,用在事业上就会有财富和声望。人的精力有限,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根据80/20法则,重要事件用红笔记录并为此预留充分的时间。
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你常常会遇见挡在你面前的墙,但这面墙所能够挡住的其实是那些没有诚意的,不相信梦想的人。这面墙迫使我们证明,我们是多么渴望墙后面的宝藏——我们的梦想。
我一直是“改良派”而不是“改革派”,我不太相信“一见钟情”、“一时顿悟”、“一夜暴富”,而比较相信小的量上的积累会带来大的质上的改变。总之我不相信某个状态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只要伸脚跨过去了就走到了另一边。我相信所有的经验都是漫长连续的过程,我相信“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我相信10000小时的练习可以造就天才。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Do you know which thing in the world is both the longest and the shortest? It’s both the fastest and the slowest;it is humongous but can be divided;it is valued the least but is lamented the most!You cannot do anything without it;it perishes all tiny substance and make all great things ceaseless!
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爱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With no doubt, it is time!From the philosophy aspect, time represents the
persistence of events.It shows the even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We can say it is a fabulous thing.It is unromantic and transient.Once it’s gone, it will never return.毫无疑问这就是时间,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时间便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持续性,表明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以说它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东西,它虽平淡无奇,但又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
It was said by the ancients: Time is gold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one to buy time with gold.This means if you lose time you can never get it back.This is the reason why time is the most precious!Because of this, when thousands of poets and scholars
made poems, they also encouraged their futurities to cherish time.Therefore, time has been cherished all long.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失落有处找,寸光阴失落无处寻,也就是说:失去了时间,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时间的极端可贵之处,正在这里。正因如此,无数的诗人、学者在诗词歌赋中叹咏它的同时,也勉励后人惜时。如:陶渊明在《杂诗》中言道: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李贺在《嘲少年》中言: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又如朱熹在《劝学》中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由此可见,珍惜时间历来被人们所重视。
From the aspect of cherishing time, Franklin is a classic model.He said that to cherish time was to do meaningful things.His experience proved his words.It is said that a young man stayed in Franklin’s book store for a long time, then he asked whether the book could cost less than one dollar, but the salesperson said the price
was one dollar.Then the young man insisted to see Franklin who was very busy in the printing room.He asked Franklin how much the book was.Franklin replied that it was one dollar and fifty cents.“But just now the salesperson said it is only one dollar!”The young man said.“You are right, but I would rather give you one dollar than leave my work.” Although the young man paid fifty cents more, he learnt a lesson that for the great man, time is money.从惜时角度来说,富兰克林也堪称典范。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惜光阴,应做有用之事。”他也正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这句话的,据说,有一个青年人在富兰克林的印刷所开办的书亭中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开口问店员:“这本书多少钱?”“一美元。”店员答道。“一美元?”这人又问,“还能少吗?”“它的价格就是一美元。”店员重复说。这个青年停了一会儿,又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在。”店员答道,“他正在印刷室里忙着呢。”这个青年坚持要见富兰克林,于是富兰克林被请了出来。这人问:“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你能出最低价格是多少?”“一美元五十分。”富兰克林不加思索地说。青年人嚷道:“你的店员刚才还说是一美元呢!”“没错,但是,我情愿倒给你一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这位年轻人默默地把钱放到柜台上,拿起书走了。他虽然多付了五十美分,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有志者,时间就是金钱。
【美丽的家园,快乐的每一天】推荐阅读:
美丽家园征文07-17
环保铸就美丽家园06-10
美丽南昌幸福家园征文06-24
《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400字作文07-08
创建卫生城市,共建美丽家园06-28
美丽家园有你有我11-04
低碳生活美丽家园优秀作文07-13
环保生态美丽家园高中作文800字10-26
地球 我们的家园11-05
绿色的家园主题班会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