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篇1

第263号

现发布《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朱镕基

1999年5月14日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导游活动,保障旅游者和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第三条 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经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或者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第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

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方可持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

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员,虽未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旅行社需要聘请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的,由旅行社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

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的样式规格,由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规定。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颁发导游证: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三)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四)被吊销导游证的。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领取导游证之日起15日内,颁发导游证;发现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不予颁发导游证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七条 导游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等级考核制度。导游人员等级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由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制定。第八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导游证持有人需要在有效期满后继续从事导游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限届满3个月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换发导游证手续。

临时导游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并不得展期。

第九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

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

第十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第十一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第十二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着装整洁,礼貌待人,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向旅游者讲解旅游地点的人文和自然情况,介绍风土人情和习俗;但是,不得迎合个别旅游者的低级趣味,在讲解、介绍中掺杂庸俗下流的内容。

第十三条 导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不得擅自

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

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可以调整或者变更接待计划,但是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第十四条 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应当就可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第十五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

第十六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第十七条 旅游者对导游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旅游行政部门投诉。

第十八条 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十九条 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该导游人员所在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第二十一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导游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一)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二)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

(三)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

第二十三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第二十四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篇2

一、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报名条件的修订意见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第三条和第五条有待完善, 其中第三条规定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条件较为宽泛, 但在领取导游证时却提出了限制性条件, 这种规定是不符合情理的。因此,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增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为具备条件。另外, 受过刑事处罚的, 过失犯罪的除外和被吊销证的应列为不具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条件。

1.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列为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备条件。

导游人员资格, 是指从事导游职业, 在导游活动中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具体指精神病人 (包括痴呆症人) , 无民事行为能力, 具体指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包括痴呆病人) 。从导游人员资格的工作性质、职责和工作内容来看, 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显然不具备在导游活动中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身份。

2. 受过刑事处罚的, 过失犯罪的除

外应列为不具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因而构成犯罪的, 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 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导游是一种以提供服务为内容的工作, 应该始终保持主观上关心他人、服务他人、与人为善的心理状态。因此故意犯罪的这种主观恶意的心理状态不符合导游人员的应具备的条件、身份。

3. 被吊销导游证的应列为不具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条件。

由于被吊销导游证的人员在进行导游活动中有过不良记录, 并且该记录一般表现为违规、行为的情节严重, 表明该人已经不适合继续从事导游活动。为保证导游人员素质, 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 理应不再具有从事导游工作的资格。因此这一条款应加在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必备的条件中。

二、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中的补充

1. 关于身体健康条件的补充。

导游资格考试报考人员身体健康的条件中加入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 不得具有精神病史的规定。

2. 关于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必备条件的补充。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1) 被处以2年内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期限未满的; (2) 被处以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针对这一补充条件的补充条款:应试人员有作弊等违纪行为的, 视情节、后果分别给予警告、确认考试成绩无效、2年内或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处理。

三、对于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的修订意见

1. 对于累计扣分的处理意见。

以导游人员计分管理中扣除8分的情形为例, 在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中对扣除8分的情形如下: (1) 拒绝、逃避检查, 或者欺骗检查人员的; (2) 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3) 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 (4) 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的; (5) 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的。

假设导游员甲某在同一次导游活动中既擅自增加旅游项目, 又讲解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 参照扣除8分的情形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1) 扣除8分; (2) 一次性扣除10分; (3) 累计扣除10分; (4) 其他。

我们可以对以上判断进行分析: (1) 对于扣除8分这种处罚结果, 显然不符合公平原则, 也就是说对于导游员甲的惩罚力度不够。 (2) 对于一次性扣除10分的处罚结果, 导游员甲将面临着不予通过年审而丧失下一年从业的资格。参照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中一次性扣除10分的情形, 导游员甲在违规情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方面还达不到一次性扣除10分的程度。因此这种处罚结果的惩罚力度过重。

2. 对于累计扣除10分的处罚结果, 导游员甲将面临着暂缓通过年审的处罚。

而暂缓通过年审的, 必须通过培训和整改后, 方可重新上岗。因此这种处罚比较符合导游员人员管理的目的和初衷。

3. 其他:

情节严重的吊销导游证。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 计分管理制度在量罚标准上存在着不足和可以商榷之处。

三、对于导游人员年审管理制度的修订意见

导游人员年审管理制度中对于导游员的年度考评等级为通过年审、暂缓通过年审和不予通过年审三种。其中对于不予通过年审的情形没有做进一步的规定和说明。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办法中规定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扣除10分。这种处罚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对未通过年审的导游员扣除10分, 10分从何而来?如果再扣除10分的话又成为未通过年审, 是否就意味着没通过年审还是可以从事导游活动呢?反正只是扣分而已。

因此, 对于未通过年审的处理应该做进一步的说明:

1.对于未通过年审的导游人员, 年审单位不得输入下一年的初始分值, 导游证扣押在登记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该导游员不得在下一年度从事导游活动。

2.未通过年审的导游员在得到未通过年审的通知之日起一年内, 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整改, 经培训单位认定合格者可在一年期满后重新上岗。自接到未通过年审通知两年期限内仍达不到导游人员的标准和要求的, 由注册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请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导游证。

摘要: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推进了导游人员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这些制度在稳定和维护导游秩序、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立足于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的分析和总结, 从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中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导游人员的计分与年审制度、导游证注销的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年审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1999

[2]国家旅游局: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 2002

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的维护论述 篇3

[提要]游历质量的高低与导游服务有着密切关系,导游的合法权益问题是影响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我国导游队伍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的长期缺位,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维护重在措施落实到位,更在于建立健全导游人员的利益表达机制。

[关键词]导游人员;职业权益;合法权益保护;利益表达

从19世纪40年代近代旅游产业诞生开始,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中国旅游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导游职业已经实现了由固定职业向自由职业的转变。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相比,我国导游在基本权益保护和管理机制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使其成为一个新型的弱势群体。

一、导游职业权益的基本内涵

许多相关法律条例对导游职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规定,我们可以从中归纳概括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的基本内涵。它包括:导游人员依法享有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导游人员依法享有劳动报酬权和社会保障权;导游人员依法享有教育培训权。

二、导游职业权益长期缺位的表现

(一)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独占权屡遭侵害。首先,旅行社企业内部肆意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在旅行社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中,出现其他人员随意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的现象。譬如外联人员、计调等内勤人员、旅行社管理人员、实习生和旅游车司机等。

其次,旅行社外部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现象亦随处可见。导游是一项引人入胜的特殊行业,导游服务是需要智力、体力、丰富经验作支撑的岗位。在部分景点(区),有很多志愿者、行业专家兼职导游抢导游人员的饭碗;旅游高等院校的在读学生和有意向报考导游人员资格证的社会人员,专家、教授和学者的兼职导游员,景区野导,景区当地居民和旅游接待单位的工作人员社会黑导,景区周围的靓男俊女等,都在不经意间侵害了导游人员的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

再次,境外同行成为导游人员维护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的新威胁。目前国内旅游企业常常聘请境外导游、领队,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此置之不理,这无疑助长了导游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的新威胁。

(二)导游人员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权难以维护。我们先来看看导游收入的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收入由基本工资+带团补贴+奖金组成。因为当时旅游接待被视为涉外接待,导游是公务员,所以导游的收入往往高于国内其它行业,在那时导游是让很多人羡慕的高薪职业。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由基本工资、出团补助、小费、景点门票折扣以及购物回扣组成。导游不再是政府工作人员,收入也有了变化,收入以购物回扣为主,导游利用国家对外宾的免税优惠政策,利用护照去赢得不菲的外快,所以工资和补助在导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这一阶段导游收入较高,好的一个团下来有近万元,差的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其收入主要来自购物回扣和小费。近几年导游已成“三无人员”,即无基本工资、无带团津贴、无社会保险;此外还要交管理费、社保费、人会费、质量保证金、人头费等费用。导游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渐渐地没有了工资,再又慢慢地失去了出团补助,门票折扣也被旅行社让利给了游客。而且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更倾向于游客,回扣也越来越没有保障,小费更是微乎其微。从导游收入构成的三个发展阶段我们不难看出,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导游不仅收入毫无保障,而且还在为工作承担着贴本的风险,更谈不上享有很高的生活水平。

导游常常是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乱收费更是雪上加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旅行社不与导游订立劳动合同。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导游,他们签订的合同都不过是形式上的东西,要么是为了领取导游证,要么是为了应付检查,一旦双方发生争议,导游找不到法律上的依据。(2)劳动报酬。由于导游薪酬制度的不完善,导游不能从旅行社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劳动付出没有保障。(3)多头费用既增加了导游的经济负担,又使其工作权受到了限制。导游要想取得导游证就必须向旅游局交纳管理费,要想带团就必须向旅行社交纳管理费、人头费、垫付团款,否则将丧失工作的机会。(4)劳动保险权得不到保护。导游的工作是在户外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旅行社理应为导游上意外伤害保险,但绝大多数导游并没有享受到劳动法赋予的这项权利。即使旅行社为导游买了保险,索赔时也是困难重重。(5)社会保障权得不到保护。导游无社会保险,这使他们在生病、伤残、年老、失业等劳动风险发生时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救济。

(三)导游人员教育培训权的缺失。社会没有为导游的再教育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与平台。旅游行业淡旺季节明显,旺季时导游带团任务多、工作压力大,不太可能挤出学习培训的时间。而在旅游淡季,绝大多数旅游企业效益低下,即使组织导游人员进行培训,也往往因为资金运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旅游企业甚至为了节省开支,让导游无薪休假,导游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更是没有心情去学习。

(四)导游人员职业发展权的丧失。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分类体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导游职业被划分在第四大类,而专业技术人员为第二大类。很明显,导游职业已被排除在专业技术人员之外,这种状况背离了导游职业的专业技术属性。导游人员是典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工作性质与公共游览场所的服务员有很大差别。此外由于导游被排除在专业技术人员之外,这直接导致了导游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导游应有的地位得不到承认。应有的权利受到了剥夺。虽然在《导游人员等级评定制度》中,导游已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但导游人员的这种晋级制度与我国的职称制度完全脱钩,并且与导游的薪金收入没有直接关系。这不但阻碍了我国高素质导游队伍的建设,也使导游人员不可能走向职业化。

三、导游人员维护权益的渠道和方法

对导游人员合法权益的维护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制实施旅行社企业等级标准与拥有导游队伍情况挂钩制度。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批准设立各类旅行社企业、旅行社分社和进行年度审查资格时,要设置导游队伍建设门槛,从制度上要求旅行社企业逐步建立并完善专职导游队伍建设,以适应开展旅游业务的市场需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在举办评定旅行社企业百强等评强评优活动时,也应适度考虑该社导游队伍的建设情况。

2、大力推行旅游者(团)接待档次与陪同导游等级水平相匹配的旅游接待工作。大力推行旅行社企业旅游业务接待等级与陪同导游人员等级水平紧密挂钩的方案。豪华旅游团队必须由高级导游员及以上陪同,执行导游服务工作任务;标准旅游团队必须由中级导游员及以上陪同,履行导游人员岗位工作职责。专项特色旅游团队必须由中级及以上导游人员或从事该特色服务的专项导游人员行使导游服务职责,散客旅游接待工作参照执行。旅行社企业可以根据陪同导游的等级高低收取不同档次的导游服务费,这一措施也可以成为旅行社企业经营新的利润来源。

3、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维护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的机制。维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针的指导下,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保障,以社会各界和媒体舆论支持为依托,维护导游人员合法权益的监督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导游人员职业利益的表达机制。

当然,造成导游人员权益受损的原因很多,比如薪酬制度的不合理,立法上的欠缺等。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无论是对导游人员队伍的合理建设,还是对整个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来说,都是很大的威胁。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篇4

第一节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及等级考核制度

一、导游人员的概念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导游人员: 是指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的人员。(务必记住)上述导游人员的概念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在我国担任导游工作的人员,是经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取得导游证的人员,这与日常生活中人们俗称的“导游”不同。

第二,导游人员是接受旅行社委派而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接受旅行社委派从事导游业务是导游人员概念的特征。

第三,导游人员的工作范围,主要是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向导”,一般是指为他人引路、带路;“讲解”,是指为旅游者解说、指点风景名胜;“相关旅游服务”,一般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各种旅行证件、代购交通票据、安排旅行住宿、旅程、就餐等与旅行游览有关的各种活动。以导游人员服务时使用的语言为标准,导游人员可分为: 外国语导游员和中文导游员。(务必记住)外国语导游员主要是为外国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的人员,目前我国已拥有英、法、日、德、西、俄、泰、越、阿拉伯、韩国语等语种的导游人员。

中文导游员一般是为国内旅游者,回内地,回国探亲的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外籍华人旅游者,按其不同要求提供相应语言服务的导游人员,目前我国主要提供普通话、地方话、少数民族语言的服务。以职业性质为标准,导游人员可分为 :专职导游员、业余导游员和自由职业导游员。

专职导游员: 指长期受雇于某家旅行社,为该企业正式职员的导游员,是我国导游队伍的主力军。业余导游员: 是指不以导游工作为主业,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导游工作的人。

自由职业导游员: 指以导游职业为主业,但不属于某家旅行社的正式职员,通过合同形式与其供职的旅行社建立权利义务关系。

150年旅游的发展史证明,旅游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工种无疑是导游工作。导游人员则是旅游接待第一线工作的关键人员,他们的服务不仅关系到旅行的成败、旅游者的利益以及旅行社的声誉,甚至整个国家的旅游形象。为了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把对导游人员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1987年11月30日发布了《关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证书暂行办法》。(记住)此后还陆续发布了一些部门规章。为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5月14日,以朱镕基总理签署第263号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记住)为我国导游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二、从事导游职业的条件(务必记住)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在我国,从事导游职业的公民须具备相应条件才能进行导游活动,经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是从事导游职业的前提条件;依法取得导游证是进行导游活动的必备条件,没有取得导游证,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导游活动;陪同旅游者旅行、游览,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和其他旅游服务是导游人员职业的具体内容。

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与导游证相分离,是经过我国管理导游队伍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颁布导游法的国家一般采用的做法。

其意义表现为:第一,实践证明,实行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与导游证相分离的制度,可以为导游人员队伍的发展储备一大批具有导游人员资格、但未具体从事导游业务的人才,有利于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也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第二,导游人员资格与导游证是可以分离的,导游资格是每一个有志于成为导游员的公民从事导游职业的前提条件,是衡量一个公民是否具备导游业务所应当具备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观念等基本素质、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游人员除需具备上述资格件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导游实践经验和技巧,独立工作的能力、热心为旅游者服务的态度,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三,导游人员资格与导游证相分离制度,是世界上一些颁布导游法国家的成功经验。

三、从事导游职业应遵循的原则(务必记住)

从事导游职业应遵循的原则,是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的基本原则,是规范导游人员职业的标准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从事导游职业的保障。

(一)导游人员依法进行导游活动受法律保护原则

导游人员在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人身权和其他权利应受国家保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这是充分发挥导游人员作用的关键。没有取得导游证的人员,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导游活动,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二)导游人员应依法进行导游活动,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遵循职业道德原则。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其行为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珍惜国家荣誉,维护国家尊严,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既热情友好、谦虚谨慎、宾客至上,又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做到自尊、自爱、端庄、稳重、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三)从事导游职业不受地域限制原则

每一位符合从事导游职业的导游人员都是中国的导游人员,其活动范围限定在中国境内,在境内不受身份、户籍、省份的限制,只要在旅行社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就可以在当地从事导游职业。

四、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一)导游人员资格

资格,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条件、身份等。

导游人员资格,是指从事导游职业,在导游活动中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导游人员资格是一个导游员从事导游工作生涯的起点,是从事导游职业的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取得导游人员资格的人,才能申请导游证,并以导游人员的身份进行导游活动。

我国对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明确规定。1987年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确立了导游考试制度,之后又不断完善。(记住)确立考试制度的意义是:(务必记住)

第一,由国家统一组织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体现了国家对导游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了导游工作在整个旅游业中所占地位的重要。

第二,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导游工作的管理提出供了有力的法律手段。通过考试,可以防止不合格人员混入导游队伍,避免由于导游素质差而造成的对我国旅游形象的不良影响。

第三,通过考试确认导游人员资格,体现了严格要求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广大意欲从事导游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和不断提高我国导游人员队伍的素质。

第四,为保障我国导游人员服务质量打下良好基础。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我国旅游业的评价。因此,保证良好的导游服务,是提高我国旅游业国际形象的重要条件。第五,借鉴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以适应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要求职。

(二)导游人员工资格考试的条件。

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务必记住)

1、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通常所指公民,是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凡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规定取得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导游人员做国籍限制,要求申请人必须是中国公民并不是我国特有的,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类似规定。将某些行业的从业权,规定只授予本国公民,也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一个习惯做法。

2、必须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的学历。

接受过何种教育,具有何种学历,是衡量一个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及文化程度的一个客观标准,也是从事某种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

3、必须身体健康。

导游工作是一项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繁忙艰苦的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特别是各地气候条件、生活习俗不同,给导游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导游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导游工作。

4、必须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主要是指具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的文化程度和学历证明,以及参加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旅游局统一布置的对导游人员的考前培训;导游语言,是对祖国名胜古迹的艺术化的语言进行,做到语言流畅、鲜明生动、活泼风趣、合乎礼仪,或以优美致力听的导游词表述,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形成轻松愉快、活泼有趣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消除旅途疲劳,增添旅游情趣。语言表达能力,是导游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五、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

为了加强导游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客观、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调动导游人员钻研业务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为改革全国导游人员管理体制、建立导游人员人才市场创造条件及各旅行社服务的等级化创造条件,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得以确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等级考核制度。导游人员等级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由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一)导游人员等级划分及等级考核评定办法 导游人员等级分为: 两个系列、四个等级。(务必记住)

两个系列: 是指等级考核分为外语导游员系列和中文导游员系列;

四个级别:是指通过考核,将导游员划分为特级导游员、高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和初级导游员。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办法具体是:

1、特级导游员的考核评定

特级导游人员等级考核,采取以评审考核为主、考为辅的方式,评定工作不定期进行。评审采用论文答辩、跟团实查和专家审议三种形式;考核包括工作表现、导游技能、遵纪守法和游客反映;考试第二外语或一种方言。

2、高级导游员的考核评定

高级导游人员的考核评定,采取考试、考核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工作每三年进行一次。考试科目为导游词创作和口译(中文导游员除外)两科;考核、评审方式与特级导游员相同。

3、中级导游员的考核评定

中级导游人员的考核评定,采取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工作每两年组织一次。考试科目为导游专业知识、现场导游两科;考核方式与高级导游员相同。

4、初级导游员的考核评定

初级导游人员的考核评定,采取考核方式。凡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后工作满一年的人,以考核合格,即可成为初极导游员。

(二)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的组织管理

导游人员等考核评定采取由国家旅游局统一政策、统一领导,与地方旅游局分工负责组织实施的办法。(记住)

各省(区、市)旅游局要完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组织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以保证导游人员等级评定工作的质量。为了加强对等级注册登记制度。各级资格有效期一般为五年。有效期满后,持证者要按有关规定主动到发证机关同办理注册登记,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逾期不国值得,其证件自行作废。

导游人员等级证书由国家旅游局统一制作并核发。每次等级考试后,国家旅游局通过新闻媒介向国内公布特级、高级和中级导游人员名单及旅行社、导游公司导游员的等级构成情况。各旅行社、导游 公司应在待遇方面对不同级别的导游员加以区别,拉开档次。已实行岗位技能工资的单位,应以导游等级作为岗位技能工资的评定依据。第二节 导游证书

一、申领导游证的条件

(一)申领导游证的必备条件。

导游证是国家准许从事导游工作的证件,也是导游人员执业的必备条件。要求导游人员执业必须具有导游证,是为了维护旅游声誉。保证导游 服务质量,便于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因此,《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经与旅行社订立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方可持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领导游证。” 由此可见,申请领取导游证应取得的条件是:(务必记住1—4条)

1、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即通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统一考试,是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资格证书的人员,这是申请领取导游证书的前提条件。

2、或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与旅行社签定劳动合同的人员,是指专职导游人员,是旅行社的雇员,即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导游人员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导游人员在旅行社有完成担任的工作、遵守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义务;旅行社则有按导游人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付给工资,并提供相应劳动条件的义务。

3、或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

“导游服务公司”是指从事导游人员业务管理、培训,并为旅行社和导游人员提供供需信息等服务企业。在导游人员和旅行社之间起桥梁作用。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的人员,可以是专职导游人员,也可以是非专职导游人员,但都不是某一旅行社的正式员工。他们在导游公司登记后,当某旅行社需要导游人员时通过该导游公司聘用之。这种聘用关系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通常在旅游旺季、旅行社导游人员不足时通过导游人员服务公司聘用关系也随之终止。

4、品行好是指没有受过刑事处罚,未被吊销导游证的人员。

将2、3作为申领导游证的条件之一。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私自招徕、接待旅游者,扰乱旅游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突出问题。

(二)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务必记住1—4条)

导游工作是专业很强的职业。为保证导游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在规定取得导游人员资格条件、执业条件的同时,《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了不予以颁发导游人员执业证书的四种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法律要求公民在达到一定年龄以及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具有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后,才具有行为能力;我国法律根据公民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态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法律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已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具体指十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三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具体指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执业的导游人员要行使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无法履行导游人员职务的。

2、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传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生物体,使生物体产生病理反应而引起的疾病,例如,肺结核、麻风病、天花、伤寒、病毒性肝炎等等。应由医疗机构做出诊断证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向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申请人颁发导游证,是由导游这一职业的性质决定的。导游人员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在旅游活动中与旅游者朝夕相处,若患有传染性疾病,就可能将其患有的疾病传染给旅游者,造成交叉传染。

3、受过刑事处罚的人,过失犯罪的除外。

受过刑事处罚的人,是指因其行为触犯了国家刑律依法应受到刑罚制裁的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不对这类人员颁发导游证。《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同时又规定“过失犯罪的除外”,规定除外情形的理由:一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社会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由些可见,故意犯罪是一种有意识的犯罪,过失犯罪不是有意识的犯罪。二是较之故意犯罪人,过失犯罪人在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上都与其有原则区别,过失犯罪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谨慎而构成的犯罪。因此,这类人虽然也受到过刑罚的制裁,但仍然可以申请领取导游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可对其颁发导游证。

4、被吊销导游证的。

这是指曾经取得导游证的人员,因违反有关导游人员管理法规,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以吊销导游证的处罚以后,又重新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后,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取导游证的人。由于此类人员在进行导游活动中有过不良记录、受过被吊销导游证的处罚,表明已不适合断续从事该职业。为保证导游人员素质,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树立中国旅游来良好的形象,理应不再重新对其颁发发导游证。

二、申领导游证的程序(是什么?)(务必记住)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实践,取得导游人员资格后申领导游证的程序大体是:须在一个旅行社实习期满至少三个月以上;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在导游公司登记;由旅行社或导游公司对申请人的品行和业务能务进行考评并做出结论,申请人向主管旅行社即管理部门申报;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导游人员资格证书面申请之日起15日内,颁发导游证;发现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不予颁发导游证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旅游行政部门颁发导游证,是现代行政管中的一种法律制度,是准予申请领取导游人员从事导游活动的具体行为。该行为直接决定申请人能否从事导游职业,影响着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6条的规定表达了三层含义:一是旅游行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申领人,必须在收到申请人领取导游证的书面申请之日起15日内颁发导游证,这是一条强制性规定,这表明旅游行政部门对符合发证条件的申请人必须颁发导游证,而不存在“可以不予颁发”的情形。二是对符合申领条件逾期不予颁发或 答复,使申领人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是旅游行政部门的一种不作为表现,申领人可依照《行政复议法》向上一级旅游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者依据《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是不符合颁证条件的情形,仅限于《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5条规定的四种情形,旅游行政部门只有在上述四种情形之一出现时,才可以决定不予颁发导游证;同时,对不颁发导游证的,旅游行政部门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申领人。

三、导游证的种类

(一)正式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证》分为:正式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

1、正式导游证(即《导游证》)是指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经与旅行社订立合同或者在导游公司登记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导游证。(记住)持有正式导游证的人员,可以是专职导游人员,也可是兼职导游人员;可以是某旅行社的正式员工,也可以是某旅行社的聘用人员。

2.临时导游证 是指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员,虽未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但因旅行社需要聘请其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由旅行社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领的导游证。(记住)

实践中,国际旅行社拉待的外国旅游者来自小语种国家,或旅行社所在地缺这某一语种的导游人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适应市场解燃眉之急,为此《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此做了例外性规定。

(二)正式导游证与临时导游证的区别(务必记住)

1、取得证书的前提条件不同。

正式导游证持有人需经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向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临时导游证持有人无需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2、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不同。

正式导游证持有人无语种语言能力限制,即正式导游证持有人可以是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员,也可以是不具有特定语种语言的人员;临时导游证持有人必须是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并且是由于旅行社需要,否则不能申领临时导游证。

3、申领程序不同。

申请领取正式导游证,是由申请者个人向旅游行政部门领取;临时导游证,是由旅行社根据需要向旅行社行政部门申领。

4、有效期限不同。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正式导游证有效期限为3年,且有效期满,可以申请换发导游证;而临时导游证的有效可以是数天,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有效期满不得展期,旅行社如需继续聘请临时导游员,则须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三)颁证部门

颁发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的部门,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记住)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的样式规格,由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务必记住)这表明,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既有权规定样式规格并统一制作,也可以统一规定样式规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客理部门分别制作和颁。

一、单项选择题

1、导游人员的年审培训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C)

A、52小时

B、54小时

C、56小时

D、55小时

2、导游人员年审一次被扣8分,将受(C)处罚

A、不予通过年审

B、暂缓通过年审

C、全行业通报

D、警告批评

3、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C)未从业的,资格证自动失效。

A、一年

B、三个月

C、三年

D、六个月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领取导游证之日起(A)日之内颁发导游证

A、15日

B、30日

C、45日

D、10日

5、林某带团云南双飞8日游,因违反《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在楚雄被扣除4分、在丽江被扣除2分,在回程广州的昆明机场,又因与顾客发生争吵并辱骂顾客,按条例应该扣除10分,请问:(A)可以最后保留林某的导游证

A、昆明旅游局质监所 B、楚雄旅游局质监所 C、丽江旅游局质监所D、广州旅游局质监所

6、导游年审,一次性被扣8分的,年审管理部门可以(C

A、通过年审

B、暂缓通过年审

C、全行业通报

D、警告批评

7、导游年审,一次性被扣6分的,年审管理部门可以(D

A、通过年审

B、暂缓通过年审

C、全行业通报

D、警告批评

二、多项选择题

1、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AB)情形的,扣除4分:

A、私自带人随团游览的

B、不尊重旅游者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的C、私自转借导游证供他人使用的

D、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救助的

2、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AD)情形的,扣除8分

A、拒绝、逃避检查或者欺骗检查人员的B、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

C、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

D、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擅自终止导游活动

3、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BCD)情形的,扣除6分

A、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的B、讲解质量差或者不讲解的

C、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D、因自身原因漏接漏送、误接误送旅游团的E、不尊重旅游者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的

4、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ACD)情形的、扣除10分

A、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

B、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的C、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

D、诱导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项目的

5、导游人员有下列(ACD)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6个月、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导游证并公告。

A、擅自增加或减少旅游项目的

B、私自承揽旅游业务或者以其他方式直接承揽业务的C、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D、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

6、有以下情形的、不得颁发导游证(ABD)

A、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B、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C、因过失犯罪受刑事处罚的 D、被吊销导游证的

7、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带导游证,由旅游行政部门(AD)

A、责令改正

B、暂扣导游证3-6个月

C、处3000元以下罚款

D、处500元以下罚款

8、可以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的有(ABDE)

A、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

B、未接受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旅游业务或者以其他方式直接承揽业务的C、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D、向旅游者兜售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索要小费的;

E、欺骗、胁迫旅游者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

9、按业务范围分,导游人员分为(ABCD)

A、海外领队

B、全陪

C、地陪

D、定点导游员

10、导游人员参加资格考试的条件有(ABC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具有高中、中专学校或以上学历

C、身体健康

D、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11、申请领取导游证的条件是(ABC)

A、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B、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

C、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

D、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2、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ABCDEF)情形的、扣除2分

A、未按照规定时间到岗

B、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

C、仪表、着装不整洁

D、讲解中吸烟、吃东西的

E、接站未出示旅行社标志

F、10人以上团队不打接待社旗

二、判断题

1、具有特种语言能力的人员从事导游活动,可由旅行社代办理临时导游证(B)

2、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后可以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颁发导游证(B)

3、导游证的有效期为3年,临时导游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超期需要延期登记。(B)

4、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A)

5、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的过程中,遇到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经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可以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A)

6、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经考试合格的,由组织考试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A)

7、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的人员申请办理导游证,须参加相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考核。(B)

8、旅游行政执法人员玩忽职守,不按规定随意进行扣分或者处罚的,由本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通报和批评,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B)

9、导游人员参加年审。年审以考评为主,考评内容包括:当年从事导游业务情况、扣分情况、接受行政处罚情况、游客反映情况等。(B)

10、由省市级以上单位组织导游评比或竞赛获得最佳称号的导游人员,报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晋升一级导游等级。(B)

11、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该坚持考试和培训同步的原则,新参加考生需统一参加培训(B)

12、导游证初级为灰色、中级为粉米色、高级为淡黄色、特级为金黄色(A)

13、旅行社与其聘用的经营人员,应当签定书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A)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篇5

【发布文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27号 【发布日期】2006-11-27 【生效日期】2007-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浙江省

浙江省导游人员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27号)

《浙江省导游人员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施行。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浙江省导游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导游活动,保障旅游者和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根据《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导游人员,是指取得导游证件(包括《导游证》、《领队证》和《景点景区导游证》),接受旅行社、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包括全国导游、出境游领队和景点景区导游。

第三条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导游人员资格取得、执业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导游人员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从事导游执业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导游证件。

第六条第六条 导游人员可以依法组建自律性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导游自律性行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章程开展工作,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听取导游自律性行业组织的意见,及时解决导游行业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执业资格

第七条第七条 全国导游、出境游领队人员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景点景区导游人员资格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制度,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设区的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考试报名、发放准考证等具体事项,由县(市、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

第八条第八条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事项应当在每年3月下旬向社会公布。

全国导游、出境游领队人员资格考试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布。景点景区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由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公布。

第九条第九条 申请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以上学历;

(三)身体健康;

(四)具有相应的导游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涉外导游还应当具备相应的外语水平。

第十条第十条 申请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登记表;

(二)身份证明;

(三)相关学历证明。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申请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当向工作或者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报名。县(市、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考试10日前发给《准考证》。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具有导游专业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免考笔试。具有外语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免考外语。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成绩由原受理报名的县(市、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并负责书面通知考试人员。

考试合格人员凭考试成绩通知书,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导游资格证件。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导游资格证》、《领队资格证》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景点景区导游资格证》由设区的市或者

县(市、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不得组织强制性和变相强制性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第三章 执业和管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取得《导游资格证》或者《领队资格证》的人员要求执业的,应当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并持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执业申请。

取得《景点景区导游资格证》的人员要求执业的,应当与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持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向设区的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执业申请。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省、设区的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执业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批准执业的,分别颁发《导游证》、《领队证》或《景点景区导游证》;

对不予批准执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颁发导游证件: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三)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或者经改造归正且具备导游从业素质和能力的除外;

(四)被吊销导游证件的。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导游证件有效期为3年,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核发导游资格证件和导游证件,其收费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规定,不得违法收费。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导游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向核发导游证件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导游证件:

(一)与新的旅行社、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在新的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的;

(二)经考核合格获得高一级导游资格等级证书,需要领取相应导游证件的;

(三)导游证件破损,无法使用的。

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当场予以换发导游证件。

导游人员需要延续导游证件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限届满3个月前向核发导游证件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决定

是否准予延续;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导游证件遗失的,应当及时申请补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补发申请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给予办理。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员,虽未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但因旅行社、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的旅游任务需要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的,旅行社、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可以向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临时领队证》或者《临时景点景区导游证》(以下统称临时导游证件)。

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临时导游证件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临时导游证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临时导游证件。

临时导游证件有效期一次不得超过3个月;多次申领的,一年内有效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个月。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导游证件只限本人使用,不得伪造、涂改、出借或者买卖。

导游人员执业时,应当佩戴导游证件。禁止无导游证件从事导游执业活动。

景点景区导游应当在《景点景区导游证》核定的范围内执业。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导游资格等级考核及评定,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导游人员执业时,应当持委派单位的接待计划,按照委派单位与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执业,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变更接待计划,应当征得委派单位和旅游者的书面同意;因合同变更需要增加费用的,应当征得旅游者的同意,并出具服务单据。

旅行社、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因旅游任务需要相互借用导游人员的,应当签订借用协议。

景点景区导游服务实行明码标价。景点景区导游应当根据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向旅游者作出的承诺,提供向导和讲解服务。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导游人员执业时,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完成旅游行程而擅自中止导游活动;

(二)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财物);

(三)向旅游者兜售、变相兜售物品或者向旅游者购买物品;

(四)违反旅游合同的约定,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或者强行推销商品和服务;

(五)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六)向为旅游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索要回扣、提成或者其他利益;

(七)讲解时散布有损国家主权、人格尊严以及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导游人员执业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对下列情形之一的要求,导游人员有权拒绝:

(一)侮辱其人格尊严的要求;

(二)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三)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不符的要求;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导游人员执业时,应当保障旅游者的安全;对旅游中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或者明确警示,并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旅行社或者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导游人员可以调整或者变更接待计划,但应当立即向组团的旅行社或者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报告。

当旅游者人身受到损害时,导游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并及时向组团的旅行社或者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报告。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旅游者对导游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将处理情况告知投诉举报者。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旅行社或者导游服务公司、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与导游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导游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并依法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用;对非全日制或者临时导游人员应当按其劳动所得支付合理报酬。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条例》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处罚:

(一)擅自增加或减少旅游项目;

(二)擅自变更接待计划;

(三)擅自中止导游活动;

(四)无导游证件进行导游活动;

(五)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导游业务;

(六)进行导游活动时,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导游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三)项规定,未按规定换发新的导游证件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出借导游证件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涂改、伪造或者买卖导游证件的,处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予公布。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景点景区导游超过规定标准计取服务报酬的,由县(市、区)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导游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向旅游者真实说明或者明确警示旅游安全注意事项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给予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未按照要求采取防范措施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或者发生事故未采取有效救护措施,也未及时报告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给予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旅行社或者导游服务公司、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未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导游或领队人员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因导游人员过错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由旅行社或者导游服务公司、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依法承担赔偿,其中导游人员由第三人委派的,旅行社或者导游服务公司、景点景区旅游服务单位赔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公布考试事项的;

(二)对符合报考条件不准予考试的;

(三)对考试合格并符合规定条件者,不及时通知,不予颁发导游资格证件或者导游证件的;

(四)对不符合规定条件者,予以颁发导游资格证件或者导游证件的;

(五)组织强制性或者变相强制性考前培训,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第五章附则

导游人员的处罚 篇6

责令改正并予以通告,处1000==30000罚款,有

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没有佩戴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管理

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罚款

对导游人员没有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方式承揽导游业务的,进行导游活动的处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

1000===30000,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吊销旅

游证并予以公告

对导游人员没有尽职责的处罚 导游人员有擅自增加或减少旅游项目,擅自变更接待计划,擅自中止导游活动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

部门责令改正,扣除导游证3==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吊

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对导游人员违反禁止性规定的处罚 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

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 人民政

府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导游人员所在的旅

行社予以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向旅游者兜售或购买旅游者物品的,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

令改正,扣除导游证3==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

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导

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导游人员所在的旅行社予以警

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

与经营者串通欺骗门胁迫旅游者消费的由旅游行

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扣除导游证3==6个月,情

节严重的,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管理

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对导游人员所在的旅行社予以警告直至责令停业

我国导游人员生存现状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导游人员,生存现状,对策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9日

近年来, 伴随旅游市场竞争加剧, 频繁发生关于导游服务质量的投诉, 游客与导游之间关系日趋紧张。社会各方对导游一片谴责之声, 导游形象低下。在对导游多加指责的同时, 却很少有人关注导游人员的生存状态。事实上, 相比较于其他职业, 导游人员的收入状况、社会福利状况、工作环境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是极其恶劣的。作为旅游接待工作第一线的关键人员, 他们承受着极大的生存压力, 这势必影响导游服务质量, 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导游人员生存现状

(一) 导游人员工作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导游人员的工作内容是要按照接待计划组织游客参观、游览。他们通常凌晨出团, 半夜返回, 工作时间长, 休息得不到保障。工作环境恶劣, 烈日暴晒, 风吹雨淋是家常便饭。要为游客跋山涉水的进行导游、讲解, 劳动强度大, 大多数导游的嗓子经常是哑的。带团过程中, 由于导游要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 基本不能准点进食, 许多导游患有胃病。与此同时, 还需要处理堵车, 交通事故, 公路塌方, 游客刁难等突发事件, 极耗费心力。每天如此, 他们的工作强度和辛苦程度不难估量。

(二) 导游人员薪酬不稳定, 福利待遇缺失。

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为了降低营运成本, 许多旅行社只配备少量专职导游, 而在旺季时大批聘用兼职导游员。兼职导游成为导游队伍的主流。他们大多数无固定工资底薪, 无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等社会公共福利, 仅仅靠出团赚取导游服务费和消费回扣之类的灰色收入。而在2013年新《旅游法》实施以后, 旅行社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消费回扣属违法行为, 因此导游在带团过程中不得再收取购物或加点回扣。这对原先以消费回扣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导游们无疑是一个巨大冲击。虽然新《旅游法》要求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支付劳动报酬, 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对兼职导游全额支付导游服务费。但大多数旅行社依然没有为导游人员购买社会保险, 支付给兼职导游的导游服务费用不高, 导游无底薪、无社保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三) 导游人员社会认同感低, 形象差。

近年来, 由于导游需求量剧增, 准入门槛降低, 大多数人认为其是低技术含量的岗位, 导游人员的职业社会地位下降。新《旅游法》实施之前, 消费回扣是导游人员主要收入, 使其成为社会公众经常指责的对象。加上旅游主管部门对导游重管理轻关怀, 新闻媒体对导游也是批评多表扬少, 给导游的社会形象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社会形象不佳。导游业属于服务行业, 在我国社会普遍认为其是低人一等的伺候人的工作, 对导游人员缺乏相应的尊重。

(四) 导游人员精神压力大, 心理焦虑。

导游人员除了身体过劳之外, 其精神也面临巨大压力。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导游总量骤增而旅行社业务增长缓慢所引发的持证导游被动失业或半失业现象, 导游人员面临着隐性失业的压力;二是由于之前的消费回扣问题, 游客对导游服务严重不信任, 往往防患过度, 极易与导游人员发生争执, 导游普遍易怒焦虑;三是导游过程中, 导游要随时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使其心理负担极其沉重;四是导游面对现实收入和未来生活双重的不可预期性, 普遍对前途感到困惑与迷茫。

二、改善导游生存现状的对策

导游人员恶劣的生存状态必将影响导游服务质量, 改善导游人员生存状态迫在眉睫。

(一) 加大执法力度, 促进旅游市场良性回归。

2013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 , 我国旅游业终于有了真正意义的第一部法律。《旅游法》促进的是团费和行程回归正常, 从根本上保障导游的最终权益。旅游行政部门要切实落实《旅游法》, 加大执法力度, 设置必要的执法机构, 加快执法队伍建设, 强化对旅游市场秩序的动态监督和管理, 维护旅游企业的公平竞争, 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回归。只有在健康的旅游市场环境下, 才能完善导游人员合法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改善导游生存环境。

(二) 建立合理的导游人员薪酬制度, 提高福利待遇。

新《旅游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 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支付劳动报酬, 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旅行社临时聘用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 应当全额向导游支付导游服务费用。这是对导游权益的保护, 旅游行政部门要探索建立以基本工资和导游服务费为主体, 带团补贴为补充的公平透明的导游人员薪酬制度。确立导游最低工资标准, 按照带团质量、出团时间、线路长短、次数等指标对导游薪酬进行等级划分, 保障导游合法收入。完善导游人员的福利待遇, 劳动监管部门应监督旅行社为所聘用的导游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等情况。同时, 强化导服公司对兼职导游人员所肩负的责任, 鼓励兼职导游参加社会保险, 将导游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更好地保障导游员的基本利益。

(三) 做好行业正面宣传, 创建轻松和谐的旅游环境。

旅游行政部门应联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导游优秀事迹和吃苦奉献精神, 树立正面的导游职业形象, 使导游更加具有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对导游人员中个别不良行为的批评要客观公正, 不夸大, 不以偏概全。同时, 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提升大众的旅游文明素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理性消费, 积极支持、协助导游工作, 尊重导游的人格和辛勤劳动。只有这样, 才能消除游客过度防患心态, 减轻导游心理压力, 创建理解导游、激励导游、督促导游的轻松和谐的旅游环境。

(四) 营建导游人员社会支持网络, 维护导游人员合法权益。

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高度关注导游生存状态, 营建导游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人文关怀, 真诚为导游着想, 为导游办实事。旅游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应督促旅游企业建立合理的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工会、导游行业协会等团体在导游群体利益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替导游员排忧解难, 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只有建立起导游人员社会支持网络, 从政策和制度上对导游人员进行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 才能真正维护导游人员合法权益, 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论我国导游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D].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 2013.

[2]陈乾康.导游人员生存状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006.10.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篇8

[关键词]逼客购物;深层次原因;立法完善

基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的原因,我国导游人员队伍建设出现了许多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格格不入的问题。导游人员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以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规行为,使旅游者对导游人员的不信任和反感指数显著上升。笔者认为“逼客购物”中的“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实体普通的有形物体;二是无形的潜在消费。所以笔者认为“逼客购物”即导游人员采取强制或者诱导性的方法使旅游者接受某种实体或者无形的消费的行为。

—、明确导游人员与旅行社的法律关系

导游分为两种,“专职导游”和“社会导游”。专职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关系受劳动法调整,旅行社应当与专职导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即所谓的三金),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等。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旅游业的改革使得导游人员大部分从业者成为自由职业者即社会导游,其与旅行社处于尴尬的法律关系中。“社会导游”是指取得导游资格,并办理了导游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导游活动,所服务的旅行社不固定,有多家旅行社的人员。社会导游与旅行社的法律关系十分模糊,到底是劳动法律关系还是合同法律关系?(本文所讲的导游人员即指社会导游)。

如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那么合同包括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等15种合同。根据导游人员挂靠在旅行社下,承包旅游团,对照合同关系只可能是承揽合同关系。《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条和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了承揽合同的定义和法律特征。对照上述法条,一、导游人员和旅行社显然不存在留置权问题;二、承揽合同的一方是以承揽人的身份对承揽的内容负责,而导游人员对外是以旅行社的身份对旅游者负责,显然两者性质不同。所以导游人员和旅行社不是承揽合同关系,不应当用《合同法》来调整.

如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旅行社和导游人员一般不签订标准的劳动合同,而是在需要带团的时候,签订一个内部协议。那么这个内部协议的性质到底是劳动合同还是合同?劳动合同与普通的合同最大的不同点是: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特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既包含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又包含劳动者隶属于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1]《劳动法》第六十八条和第六十九条第二款均规定了非日制劳动合同,按照上述两个法条,导游人员和旅行社应当是按小时或者工作日计算的非全日制雇佣合同关系。另外,从《劳动法》的立法原意出发,“法规已经规定了雇主与受雇佣人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保护受雇人不知被视为剩余劳动力和遭到不正当的解雇,”[2]无可否认,导游人员参加带团时属于劳动者,其权益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社会导游人员与旅行社的关系应当由《劳动法》来调整。

所以相关立法应当明确全体导游人员与旅行社都是劳动合同关系,这对于保障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十分积极意义。《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劳动法》能够保障导游人员获得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等实现,随之导游人群的社会归属感也会增强,其生存状况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旅行社条例》加强对旅行社“零团费”和附加有偿服务的处罚力度

旅行社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难道它可能以接近免费的价格为旅游者服务,让企业承担损失?显然旅行社存在“找补”的方式,最常规的就是迫害转嫁给导游人员。《旅行社条例》第二十七条: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虽然《旅行社条例》对“零团费”和附加有偿服务的进行了相应的处罚,但是大型的旅行社平均一个团最少能赚十多万。这样的处罚力度使得他们漠视法律的威严。

笔者认为:《旅行社条例》可以根据相关的旅游团的规模和旅行社在旅游过程中谋取的利益,处之更加严厉的处罚,旅行社在利益衡量后,迫于处罚力度的威慑力,会适当地转变牟利途径节制违规行为。

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加大对导游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在大体的框架是十分完善的,涉及到导游人员的限制性行为、出现限制性行为时的处罚等。导游的限制性行为的类型主要散见于:《导游人员

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出现限制性行为时的处罚主要散见于: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笔者认为: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导游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思想,不能将迫害转嫁给旅游者。依据过错与惩戒原则,现在实施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导游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可能过轻或者是没有落实到位,如果将惩罚幅度调至导游人员无法接受或者是害怕的范围内,可能在一定程度会减少导游人员违规行为的出现和规范导游人员的队伍建设。虽然处罚不是最好的纠错方式,但是有时存在实在的危险就会得到相应的注意。

[参考文献]

[1]杜波.劳动合同研究与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7:7.

[2]【英】阿蒂亚.合同法导论.赵旭东译,法律出版社,2002:17-18.

上一篇: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策略背景下一篇: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和下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