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精选8篇)
1、要体谅古代的医术还有纰漏之处,有一些会致癌,或者是不科学的用药掺和在里面。譬如轻粉,铅粉,官粉等等都是不能用的。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在用药前一定要先过问懂中医师,取其精华就好。
2、美容中药有些时候是可以加上一些自己懂得的药品,譬如当归、青黛、滑石、糯米等等,有经验以后就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适量添加。
3、美容中药分量是比较宽松的。譬如想要美白效果好一些的可以多加白芷,长痘痘的可以多加绿豆、薄荷两种,总之各取所需就好哦!
4、强烈建议大家自己配药!不要觉得麻烦,因为一些大药房已经有代客磨粉的服务。用莹肌如玉散来说,自己配200g用不到10元,但在网上买要用60元100g!哪里比较划算相信大家明白!
1、玉蓉散
【组成】白蔹、白芷、细辛、白蒺藜、白术、甘松、白僵蚕、白芨、白莲心、白茯苓、白附子、薏苡仁各50g、檀香、防风各15g、白丁香30g、珍珠粉依喜好、薄荷10g
【功效】镇静、美白肌肤
【制备】全部打成微末
【用法】调和蛋青或清水,敷脸
2、莹肌如玉散【来源】《普济方》
【组成】楮实150克,白芨30克,升麻250克,甘松21克,白芷,白丁香、砂仁各15克,糯米末600克,山奈9克,绿豆150克,皂角900克(去弦及子)。
【功效】润泽肌肤,去垢除斑。
【制备】上药共研为末,和匀。
【用法】常用敷脸
3、百效洗面药【来源】《外科百科金书》
【组成】皂角60克,升麻16克,楮实10克,绿豆、白芨、白芷。天花粉各2克,甘松、山奈、砂仁、白丁香各5克。
【制备】共研成细末
【用法】以水研为浓汁涂洗面部。
【功效】此散专治去黑黯、
4、八白散【来源】《必用全书》
【组成】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丑、白芷各9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去皮、弦)三个,绿豆少许
【制备】共研为极细粉末备用
【用法】和水敷面
1 两者制备工艺与质量比较
中药的制备工艺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中药炮制的相关记载。而汉代及之后的几个时期, 炮制方法已有很多, 包括蒸、炒、炮、炙、烧、酒煎、水飞等[2], 相当一部分炮制方法在临床中仍广泛应用。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药炮制方法已逐步实现机械自动化, 如滚动式洗药机、切片机、电动煎药锅等。但是由于中药成分较复杂, 制备工艺相对粗糙, 且没有严格的制备标准, 致使制备饮片耗时、耗力, 成本较高。中药配方颗粒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包括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步骤。其单位质量的有效成分比中药饮片高出若干倍以上, 且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 疗效确切稳定[3]。
2 两者临床有效成分与利用率比较
传统的中药饮片因是手工调配, 有3%左右的剂量误差;再者, 其对火候要求较高, 常不易把握, 只能煎煮出50%~70%的有效成分, 致使药材资源造成大量隐性浪费, 无形中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成本[4]。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根据单味中药的生物学特性, 在不同温度、湿度、时间、p H值等条件下提取浓缩其有效成分, 且生产过程中的加水量、得膏率等都有严格控制标准。如加工有挥发成分的中药时, 应将挥发油再还原到中药配方颗粒中, 为了保留药材原有气味, 使之在临床发挥更显著作用, 常用铝塑料复合膜进行包装。而一些价格昂贵的药材如人参、冬虫夏草、龟板等, 如为中药饮片则需久煎, 如作为配方颗粒, 由于工艺不同可减少剂量, 既避免浪费药材, 又节省了患者费用, 而药效与中药饮片相同[5]。
3 两者制备与服用方法比较
中药饮片使用前要进行清洗浸泡再煎煮, 砂锅最佳, 铁锅禁忌, 因铁会与中药中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有害物质。其根据药性及处方采取先下、后方、包煎、烊化等方法, 有温服、冷服、饭前或饭后服用等要求。若煎煮过程中先后次序不当, 会导致煎熬工艺不达标, 对药物疗效造成很大影响。某些挥发性强或含有不耐热成分的中药, 如菊花、砂仁、荆芥等, 要在煎毕前15分钟左右下药, 以避免药物损耗。另外, 某些中药在共煎的过程中会增强药物疗效及口感, 甚至降低毒性, 如黄檗、黄连与大黄、甘草合煎可减轻小檗碱类药物的苦味;附子单独使用时, 强心作用不显著甚至有毒性, 但与干姜、炙甘草合煎后毒性会低于单味附子若干倍。中药饮片煎熬后味道极苦, 口感不佳, 多数人难以下咽。另煎煳的药是绝对不可以服用的[6]。中药配方颗粒不需煎煮, 经科学方法制成颗粒小袋, 避免了中药饮片煎煮过程中的烦琐, 且包装袋有标明详细剂量、用药频次。一般将每天需服用的药物混合在一起, 先用少量温水浸润1~2min, 再用适量开水冲服、搅拌、调匀后密封2min, 充分溶解后分2次服用。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大部分为全成分提取的分子状态, 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剂量小, 易服用, 口感较佳[7]。
4 两者携带保存方法比较
中药饮片往往体积较大, 携带运输不便, 且对储存环境要求较高, 会因温度、湿度、p H值及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而导致变色、潮解、风化等变质腐败, 或易遭虫咬影响药物疗效[8]。如天冬、红花、瓜蒌、地龙等在加工时很难处理干净, 易附着霉菌孢子, 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孢子萌发菌丝会出现霉变。而像含脂肪油或糖类等成分较多的中药, 如苦杏仁、肉桂、胡桃仁、桑葚等, 受潮后表面会呈现油样物质变化 (中医称之为“走油”) , 手触较黏, 闻之有蛤气味或糖味。某些易风化的含结晶水化合物及盐类中药, 如明矾、芒硝等, 因长期干燥或被风吹表面会产生粉末样变化, 称之为“风化”。中药配方颗粒多为小袋包装, 密封良好, 保质期长达1~2年或以上, 很少出现变质, 且体积较小, 便于携带[9]。
5 两者存在的不足比较
中药饮片在煎煮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 可能会有沉淀和新物质产生, 对药材疗效造成不良影响。此外, 中药含杂质, 平均每公斤中药饮片可挑出1g以上杂质, 耗损率高于0.1%[10]。中药配方颗粒因是单味药加工炮制, 保证了单药成分质量的合理控制, 但药物合煎的效果不如中药饮片合煎明显。中医强调辨证施治, 但中药配方颗粒是按明确剂量包装的, 不能适应临床用量的灵活变动。另外, 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制作成本的投入加大, 导致其价格比中药饮片高许多, 有些慢性病患者由于经济压力可能不易接受[11,12]。
6 小结
中药饮片临床用药以汤剂为主要剂型, 且用药灵活、辨证施治是主要特点。中药配方颗粒剂型稳定, 疗效确切, 既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优点, 又提高了药物质量, 临床应用更普遍。
摘要:通过比较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要求、服用方法、储存方法、不足等方面内容, 表明中药饮片临床用药以汤剂为主要剂型, 且用药灵活、辨证施治是主要特点;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中药饮片同样疗效确切, 且剂型稳定、简便易用、携带方便, 临床应用更普遍。
关键词: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
参考文献
[1]温宝良.浅谈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J].中医杂志, 2010, 51 (S1) :67.
[2]李文琼.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饮片的发展趋势[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0, 10 (1) :3038.
[3]陈惠.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优劣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9) :141.
[4]赵叶东, 叶宏军.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饮片药效学等效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11) :227.
[5]孙源源, 施萍.借助中药配方颗粒推进中药国际化的对策研究[J].中草药, 2013, 44 (8) :929.
[6]刘克敬.浅谈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 (11) :106.
[7]庞祥源.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在临床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4) :96.
[8]叶殷殷, 曾元儿, 曹骋, 等.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5) :807.
[9]王永慧, 叶方, 杜士明.中药免煎剂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 2011, 30 (6) :773.
[10]王绍龄.浅析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的优缺点[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 29 (4) :477.
[11]马春琳.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优势及不足[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21 (7) :251.
【关键词】中医;配方质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10-01
在中药零售经营行业中,配方质量一直被人们忽视了。当前,由于中药配方质量极低,致使中药疗效没有得到根本保证。故出现了,‘医对、方准、药不灵的不正常现象。本文针对2164剂中药的配方质量,分别从八个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合格的就有2024剂,占调查总剂数的93.53%,合格的仅140剂,占调查总剂数的6.47%。故揭示了中药配方质量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阔拓了提高中药配方质量的思路。本文系笔者利用中药房管理、外出进修学习和随访,随机对2164剂中药配方质量进行了分类综合分析。现将调查与分析结果分述如下。
1调查项目
1.1虫蛀、生霉变质与灰渣在中药零售配方行业中,由于个别中药存放时间过长、加工时灰渣未除尽,或存储方法不当,或防尘设施较差等,致使中药生霉变质、灰渣或虫蛀等现象。如山药、蝉蜕、天花粉、猫爪草、等等。
1.2混淆品、伪劣品、混杂药由于中药品种的复杂性,或由于某些中药品种的短缺,而用混淆品、伪劣品替代正品应用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中药配方部门中,由于格斗内药物装得太多或取药时不慎,常有将药物弄混杂的现象,又未经过处理而供配方。
1.3称量称量是中药配方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称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特别是贵重药,个别配方人员在一剂中药中,贵重药少称,低价药多称,以其每剂总重量不变欺骗患者。这种情况在个体行医卖药者中多见。另外,在一方多剂时,称量误差更离奇了。由于有的患者是慢性病,需要一方服多剂时,多大数配方人员总是将一味中药称其总量,然后再随意估计分成单剂量,而不是用总量递减法来分成单剂量。致使同一处方中的单剂量间总量相差20克以上,更多的单剂量间总量相差达50克左右。
1.4需要另包的药物按医嘱要求,凡是需要先煎、后下、包煎、冲服、毒剧药等均应另包。如矿石类药物石膏、龙骨,有毒药类川乌、草乌,花粉类如蒲黄,灰包类如马勃,川贝另包冲服等。这些药物都是应该另包的,如未另包的其配方质量是不合格的。
1.5药物计数药物计数,是指处方中多少种药。所配方药物数是否与处方药物数相同,配方时常见有漏配现象。
1.6实配药物的准确性这类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处方本来应该注明实配药物,但又没有注明,这使配方工作人员不知所措,这与处方医生有关。如处方是牛膝、豆蔻、大黄,应配川牛膝还是怀牛膝?应配白豆蔻、草豆蔻、还是红豆蔻?是配生大黄还是熟大黄?这类情况应该与处方医生联系在作处理。另一种情况是配方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和不负责任。如处方是首乌,应配制首乌,却配的是生首乌。二者功效大不相同,如果调配出现错误,在临床上就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1.7是否药物都按规范进行了加工炮制在配方中常见有未加工合格的药物用于配方。如款冬花、瓜蒌壳应蜜制,而用的却是生品。
1.8需要在中药配方过程中临时加工的药物处理如金樱子、栀子、酸枣仁等等应冲碎。矿石类应粉碎,三七、川贝母冲细等。有的药物根本没有作临时加工就发给患者了。这势必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而降低了中药的临床疗效。
2调查方法与结果
2.1调查方法是按以上各项逐步进行被调查配方都是在准备发给患者前随机进行。每剂总量超过±5%作不合格计,一剂中有以上8种情况之一,或一剂中有以上多种情况的作一剂不合格计。
2.2分类综合分析结果通过2164剂中药配方质量,有2024剂不合格,有140剂合格,分别占调查总剂数的93.53%和6.47%。分类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2.2.1虫蛀、生霉与灰渣不合格164剂,占调查总剂数的7.57%,占调查不合格总剂数的8.10%。
2.2.2混淆品、伪劣品、混杂药不合格98剂,占调查总剂数的4.84%,占调查不合格总剂数的4.53%。
2.2.3称量不合格1290剂,占调查总剂数的59.61%,占调查不合格总剂数的63.73%
2.2.4需要另包药物处理不合格84剂,占调查总剂数的3.88%,占调查不合格总剂数的4.15%。
2.2.5药物计数不合格94剂,占调查总剂数的4.39%,占调查不合格总剂数的4.64%。
2.2.6实配药物的准确性不合格76剂,占调查总剂数的3.51%,占调查不合格总剂数的3.75%。
2.2.7是否药物都按规范进行了加工炮制不合格34剂,占调查总剂数的1.57%,占调查总剂数的1.68%。
2.2.8需要配方临时小加工的药物处理不合格164剂,占调查总剂数的7.58%,占调查总剂数的8.10%。
3讨论
通过中药配方质量调查,从以上综合分析结果来看,以上原因的形成由来已久。其主要原因是某些单位和个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或中药配方人员缺乏专业基础知识,更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这几方面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振兴中医必须首先振兴中药,建议有关部门,应把中药配方质量工作作为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的配导工程来抓。在中药店(房)设立配方质量监督员,该监督员应由老中药师,或有相当工作年限,或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热爱中医药事业的人员担任。建立健全中药配方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不合格的配方坚决不准发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医对、方准、药不灵的现象。我们的中医药事业才能够得到振兴和发展。
佩戴中药香囊的传统,自古有之 非常适合老年人养生和儿童的保健
药典多有记载,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1、防流感的香囊配方:
1)最近在国内流行起一种中药香囊防止流感的方法,中药的治疗作用比较广泛,能够抑制致病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和解热,特别是流感高烧不退,中药解热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安全,另外还有一个中药特有的功能,就是调节免疫功能。
香囊采用十五种芳香药材,包含丁香公、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等名贵中草药做成的中药香包,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或小孩子身上,也可挂在手机上,钥匙扣上,不但好看,而且能够有效预防秋冬季流感。
2)研究表明,香囊中的药物并没有直接杀死病毒和细菌的作用,而是药物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 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这种抗体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灭杀作用, 使这些微生物在上呼吸道黏膜不能存活,因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蔻仁各2克,最好能碾碎成小颗粒, 扎好口后挂在宝贝胸前,睡觉时放枕边。
传统香囊常用配方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
还有人自制的香囊配方:丁香公(母)、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冰片、除虫菊等。
2、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能力的:
配方: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寇仁各2克。
3、儿童防感冒:
配方(1)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2)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4、解春困:1)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3)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5、驱蚊虫的香囊配方:
1)取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各适量。爱心提示:此方剂量配比没有严格要求,根据需要可随意掌握;保持比例为1∶1∶1∶1即可。
2)艾叶10克菖蒲10克鳖甲10克 闹羊花20克。
6、预防手足口的佩戴中药香囊:
配方: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量,在药房里磨碎,包成4克/袋,装袋,半月至1月换一包。
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觉放枕边。
7、川芎闻鼻散
功用:预防感冒
药物: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从早起每3小时闻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闻吸,共用1至3天
出处:《内病外治精要》
8、三香散
功用:防治四时流感
药物: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细辛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
9、山奈苍术散
功用: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山奈,苍术,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用法:除冰片外,将各药烘干,研为细末,加入冰片,调均匀,装袋内,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10、冠心病外用药袋
功用:防治冠心病
药物:玄参,当归,菖蒲,花椒,桂枝,薤白,冰片,三七等各适量。
用法:上药干燥,粉碎,过筛混合搅拌均匀,做成药袋,放置左胸前,并时时以鼻嗅之
出处:《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11、辰砂囊
功用:治不寐多梦(失眠)
药物:辰砂适量
用法:上药装囊,戴身及髻中,以气嗅鼻
出处:《本草纲目》
12、雄黄嗅鼻散
功用:治魇寐不寤(又称嗜睡)
药物:雄黄适量
用法:将雄黄研末,放纱袋中,挂身上,且时时以鼻嗅闻。
13、早春散:
配方: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樟脑1克,碾成粉末装入香袋即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甘松: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菖蒲:辟秽开窍,宣气逐痰
桂皮: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
高良姜: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樟脑: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
泡脚的作用:
1、清洁皮肤的作用。
2、扩张血管作用。
3、降低血液粘稠度。
4、缓解肌肉痉挛。
5、镇静作用。
泡脚水的温度,泡脚水的温度以30~38度为宜,但最好不要超过40度。
泡脚容器的要求:
1、质地应无害、安全、保温性能好。
2、高度一般泡脚盆的高度最好超过20厘米,没过踝关节。
3、结构可买一些微电脑浴脚器。
泡脚时间的要求:
1、每天安排泡脚几次:如一般保健泡脚,每天一次即可;如患有某种疾病每天至少2次以上。
2、每天什么时间泡脚为宜:如2次,一般上午lO点1次,晚上睡前1次,因为睡前泡脚对消除疲劳大有好处可使人睡得更甜容易进入“倒床不复闻钟鼓”的境界。广为流传的“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3、每次泡脚时间多长为宜:一般为30分钟以上,但对于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要适当延长一些。每次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泡脚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及泡脚后的感受来逐渐调整。
泡脚与按摩的关系:传统的泡脚不包括按摩,现在有了新变化,有些厂家已生产出泡脚与按摩同时进行的泡脚盆,如没买到可用手做一些足底按摩或一些其它按摩这样结合起来效果最好。
泡脚的注意事项:l、注意卫生。
2、切忌求快。
3、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不断才能受益终生。
4、儿童禁止泡脚。
5、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禁止泡脚。
6、出血性疾病禁止泡脚,包括急性外伤出血,如泡脚会引发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泡脚水的组成:泡脚水—般取自来水、河水、等为基水。通过泡脚治病的可根据不同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
高血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
失眠: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
肝脾肿大:三棱15克、莪术15克、延胡索15克、乌梅10克。
遗精、早泄:仙鹤草4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芡实30 克、女贞子30克、狗脊15克、桑葚3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
足跟、足踝关节痛:寻骨风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 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
将泡脚方剂煎汤至2000毫升左右,水温保持在40摄氏度上下为宜。
泡脚中药组成:双花10g、大黄15g、元柏20g、红化15g、地榆炭25g、白芷15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白花蛇舌草20g、蛇床子 20g、附子10g,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钟,凉至40℃左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20天为一个疗程。
本组病人均糖尿病,坏疽伤口清创消毒,并加强足部护理
少女痛经中药泡脚: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 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上药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气熏双脚,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浸泡 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剂药重复使用两天。于经前3天左右开始用药,连用3-5剂,连续用3个月经周期。
经临床观察,多数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患者,在洗浴过程中疼痛便可减轻,一般用药两个月经周期后即可明
中药泡脚去脚臭:原料是:葛根25克,五倍子15克,甘草15克,白帆25克。
把它们都到入锅中后加入凉水,中药煎煮前,最好先用凉水浸泡药物约30分钟,因为凉水能穿透植物的表面,使药物湿润变软,细胞膨胀,让有效成分能更容易溶解入水中。
煮中药一般先用猛火,待水沸后改用小伙,煎煮约30分钟,在煎药期间,将药搅拌二至三次,药煎好了!
接一盆凉水,把煎好的中药倒入盆中,就可以泡脚了。
加姜(枣大的一块):煮开,适用初起风寒感冒,风湿,类风湿,关节病.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两次,适用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加盐:一平勺,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痛,性急爱生气,急噪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加花椒:10--3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湿疹.加艾叶:一小把煮后用,适用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泡脚后按摩磕脚,磕脚方法:趴在床上,小腿翘起来,双脚互相磕打15--30分钟。
食盐泡脚
在热水中加一小勺食盐、生姜50~70克,泡脚半小时左右。泡脚时,可以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并互相搓擦,直至水凉。熏泡后进行脚部按摩,其重点对应区有肺、支气管、鼻、额头、三叉神经、垂体、甲状旁腺、腹腔神经丛、肾、膀胱、喉、扁桃体及淋巴系统等反射区。通常按摩30 分钟左右即可。
中医认为食盐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等功效,而生姜则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喘咳胀满、咽喉疼痛等治疗效果比较好。一般感冒初期做两次即可见效。
食醋泡脚
睡觉前,在半盆水中加入100-150克醋,水要温热水,把脚放入其中泡大约半小时,长期坚持,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消除疲劳。醋可以加速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血红蛋白的携带氧的能力,改善身体各部位因为疲劳而导致的缺氧状态,增强各系统的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中二氧化碳和废气的排出,从而使人体得到放松,恢复疲劳。
二、治疗睡眠障碍。每天用醋泡脚半小时,可以协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调节、疏理、松弛紧张的神经,调和经络气血,通达平衡阴阳,坚持日久,就可大大改变睡眠质量,治愈失眠、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三、强身健体。足是人之根,足部有重要的治疗价值的反射区就有75个之多,醋能够渗透足部表层皮肤,增强血液循环,激活、强化器官功能,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治愈许多慢性病症。
此外,用醋泡脚还可以增强皮肤弹性,使皮肤变得光滑;还可以祛除风湿,改善畏寒怕冷等人体不适症状。总之用醋泡脚有很多的功效,而且简单实用。
泡脚治疗痛经
气滞血淤型
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色暗而带有血块。针对此类症状的人,应调和气血,化淤止痛。因为“女子以肝为本”,泡脚所选药物多以入足厥阴肝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的引经药醋,如用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川芎、红花各10克。加入约两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等药冷却至50℃时连渣倒入盆中泡脚,盆中药液量应该浸没踝关节,如果药液不足量,可加适量温水。脚在药中不停地活动,让足底接受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钟以上。
阳虚寒盛型
其症状表现为下腹冷痛,热敷痛减,手脚发冷。需用温经散寒的原理止痛。因为中医有这样一种说法:“肾主一身阳”,泡脚所选药物应该多以入足少阴肾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引经药咸水,比如可用肉桂、丁香、乌药、当归、川芎各15克,干姜、小茴、吴茱萸各6克,食盐少许,煎水泡脚。
气亏血虚型
其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用手按腹部也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色淡,需要通过补气养血调经。中医上称作“脾统血”,泡脚所选药物应该多以入足太阴脾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的引经药甜水,比如可以用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白术、杜仲、黄芪各15克,饴糖适量,煮水泡脚。
泡脚治疗感冒
药浴泡脚是以发汗排邪为原则。除了在泡脚水中加中药材外,还可在水中加盐和生姜。
生麻黄50克、杏仁50克、桑叶50克、菊花50克、桑白皮50克、黄芩25克、桂枝50克、细辛25克,水煎后去渣取药液。
首先把上述药材分为等量2份(每份可重复使用3次),取其中的一份放入锅中,加入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后,把药水倒入盆中。先用药水的蒸汽熏脚,等温度合适后再泡脚(温度不要低于43摄氏度),为保持药水温度可以随时加入适量的热水。每次浸泡时间依发汗程度而定,一般为20~30分钟,最好用深一点的盆,把小腿也一起浸泡效果更好。药水在重复使用时,只需在泡脚前加热到药水沸腾即可。
中医认为感冒多是因感受外邪,肺卫功能失调所致。而药浴泡脚就是以宣肺解表、发汗排邪为原则。现代研究表明黄芩、桑叶、菊花,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疏风散热的功效。药浴浸泡双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消炎、抗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预防感冒的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药浴疗法发汗适中即可,不宜过度大量发汗。药浴疗法后要注意保暖,防止再次着凉受寒。对于重症感冒,如发烧38摄氏度以上的患者,最好去医院就医,不能用药浴泡脚代替药物治疗。
泡脚大全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除湿去暑
秋天泡脚,肺腑润育;冬天泡脚,藏精温肾
热水泡脚,如吃补药: 中药泡脚,胜吃补药
天天吃只羊,不如中药泡脚再上床
用中药泡脚是利用热水促进药物渗透进**的作用,即可保证药物能通过脚部透达周身经络,又不会出现口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可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中药配方,将刚煎好的中药放入足浴盆中,利用中药蒸汽熏蒸足部约10分钟。中药熏蒸是中医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将其应用于足疗中,能借助水蒸气扩张足部的毛细血管,使中药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过毛血管循环至全身经络,再循经络运行到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
然后再加水调温浸泡三十分钟左右,通过双手对自己做自我按摩,使药物更好刺激足部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从而改善睡眠,防治各种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调整血脂、血压,防治中老年风湿性关节炎,同时也是养生美容和减肥的好办法。中药泡脚对糖尿病足、便秘、小儿遗尿、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和抗衰老均有一定的效果。
生姜泡脚:脚凉怕冷,用生姜一块(像枣大这么一块姜)用刀拍扁,红花、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
红花泡脚:和血化淤,药店买一两红花分成10份,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烧开,然后加一勺盐,方法先熏脚后泡脚,治腰酸痛。(泡脚的水一定满过脚踝骨)
艾叶和花椒泡脚,可治疗皮肤病如湿疹。
红花加盐泡脚,可治疗腿静脉曲张。
艾叶泡脚:可治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药店买一两艾叶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叶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先熏脚,然后再泡脚,水温40到50度的时候再把双脚放入水中泡脚,红花、艾叶泡脚,可治脚凉腰酸。
花椒水泡脚,可防脚臭、脚汗、脚气、抓一把花椒用沙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后,双脚先熏等水温能下脚的时候就开始泡脚。
醋泡脚,在泡脚水里放一勺到两勺醋可治脚后跟干裂,有软化足跟骨刺的作用。
小苏打加盐泡脚,可平稳血压,先放一勺盐把水烧开,然后放小苏打,血压偏低就少放些偏高就多放点。严重的高血压,再加上芥沫面。(芥沫面和小苏打主要是降血压)
患有风湿病、怕冷、怕凉、脾胃虚寒的人,适合用具有温通作用的中草药,如干姜、桑枝。
痛经的女性,或者脚干、皮肤干燥的人,用点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芍、益母草、当归、艾叶等。
杏仁茶叶方:苦杏仁45g,绿茶10g。将上药一同入锅,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取1小瓶药液外搽脸部及手臂,余下的药液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泡足30分钟。20天为1个疗程。可滋润皮肤,消炎杀菌,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防治皮肤萎黄、黯黑、粗糙及痤疮、疥疮。
当归桂圆方:当归40g,桂圆肉2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25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可养血益颜。适用于黑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
山楂当归方:山楂、当归各16g,白藓皮、白蒺藜各1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频饮,余液与2000毫升开水—起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10天为1疗程。补血疏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尤其适用于产后服用避孕药而使面部长黄褐斑的妇女。
日常养生足浴配方:当归15克、黄芪2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用上药加水1000煎至600毫升,去渣后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泡脚30-40分钟,配合脚步自我按摩手法。
气虚足浴配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血虚足浴配方:当归20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川断15克,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治感冒或感冒头痛配方: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克左右,50-70克生姜。泡脚时,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凉时可续加热水2-3次,可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温时及时擦干脚部盖上被子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就好了。
治咳嗽配方:黄麻10克、胡椒40粒、老姜30克、生白矾30克
治高血压病配方:罗布麻叶15克、杜仲6克、牡蛎15克、夜交藤10克、吴茱萸10克,或桑叶、桑枝、茺蔚子各15g,或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用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成1000毫升,去渣后混入足浴盆,睡觉前浸泡双足30-40分钟。
治头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细辛10克、葱白5根。
治失眠配方:磁石60克、丹参20克、远志15克、夜交藤30克,或酸枣仁20克、远志20克、合欢皮10克、朱砂5克水煎去渣,加热水至3000毫升泡脚每晚睡前一次。或吴茱萸40g,米醋(白醋)适量。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睡前一次。
治痛经配方 :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上药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气熏双脚,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浸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剂药重复使用两天。于经前 3天左右开始用药,连用3-5剂 ,连续用3个月经周期。也可小茴香200g单煎泡脚,每日一次。
治风湿麻木配方:山姜茎叶适量,或野花椒枝叶适量,或番木瓜枝叶适量。煎汤后去渣,混入温水用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配方:桂枝,附片,伸筋草,苦参各15g。煎后去渣,混入温水用按摩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10天一疗程,每日二次。
治中风后手足拘挛配方: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6g。5kg清水加上药,煎煮10分钟后加入温水,用足浴盆浸泡双足,每日三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治双足水肿配方配方:楠木,桐木各适量。用上药煎汤后加温水,用按摩足浴盆浸泡双足,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治足跟痛配方:寻骨风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上药煎水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治糖尿病足配方:川桂枝,生附片各50g,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g,乳香,每剂药各24g。上药用3000毫升水煮,用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去渣后混入温水内用足浴盆浸泡30分钟,每剂药可反复使用三次。
减肥配方:冬瓜皮200g,茯苓100g,木瓜100g。水煮去渣后,混入足浴盆内浸泡双足每次30-40分钟,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为一疗程。
治老年斑配方:当归40g,桂圆肉2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25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可养血益颜。适用于黑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
治黄褐斑配方:山楂、当归各16g,白藓皮、白蒺藜各1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频饮,余液与2000毫升开水—起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10天为1疗程。补血疏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尤其适用于产后服用避孕药而使面部长黄褐斑的妇女。
治脚底皴裂配方:桂枝15克、银花15克、红花20克,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足部冻伤:桂枝、茄秧、白芷、防风、细辛各15克,水煎加热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加姜一大块:煮开,适用初起风寒感冒,风湿,类风湿和关节病。
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两次,适用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加盐一平勺: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痛,性急爱生气,急噪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
加花椒20-3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湿疹。
加艾叶一小把:煮后用,适用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加茄子枝或红辣椒适量:防治习惯性冻疮。
加银杏叶适量:防小儿腹泻。
加芹菜叶适量: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体质比较虚弱,经常头痛,咳嗽,到了冬天手脚发凉的配方
用“艾叶
10、桂枝
15、川芎
10、羌活
15、防风
10、生姜20、花椒
10、红花
10、威灵仙15”用水煮沸,待温度适宜就泡脚,如果泡一会水冷了可以再冲进开水再泡,多准备一瓶开水就好了,最好是睡前泡,泡了搽干就睡觉,不要用冷水再冲洗,可以治疗冻疮或者怕冷的,如果有冻疮,最好可以加“茄子根”2棵一起煮。
可以吃“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
告诉您正确的足浴方法:
洗脚的热水,水量以淹没脚的踝部为好,水温以42℃~45℃,暖和舒适为宜。
要边洗边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呵呵,洗完了,半盆水就变一盆水了);双脚浸泡10至15分钟,不能时间太短,但亦不可遍身大汗淋漓,以防耗散正气。
同时,用手缓慢、连贯、轻松的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这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末稍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如能长期坚持,不仅有保健作用,还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出盆后用干毛巾轻快地搓擦按摩脚趾和掌心,其催眠助睡效果会更佳。
下面就教给大家几个简单的中药浴足剂的配方:
配方一:女生谁人不爱美,先来个美容方
1.鲜嫩丝瓜及新鲜叶藤等。能凉血解毒,美容护肤,防皱,杀菌消炎。防治皮肤粗糙,面疣,粉刺,毛囊炎。
来源:钓鱼123 作者:秩名 发表时间:2013-03-0611380 现在钓鱼,饵料和窝料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很早以前挂一根蚯蚓就能钓鱼,现在单独用蚯蚓却不一定能钓到鱼,即便能钓到,也必须打窝诱鱼。全国各地各种大大小小的水域不少,但是有鱼的水域却在逐年减少,有些水域鱼的密度也在不断下降。在鱼密度不高的水域垂钓,诱鱼是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能不能钓好就要看诱饵的功效了。因此现在很多钓友不断研究鱼的食性,发现很多中药的香味对鱼有特殊的诱惑力,下面介绍几种中药酒配方。
将几种(有3~5中即可)中药材切碎,装入玻璃瓶中,然后用白酒浸泡。药材的用量可灵活掌握,但不宜用量太大。药材的体积占总浸泡液体体积的1/10~1/8左右。药材太少了,气味欠佳,药材太多了,气味太浓,过香的气味鱼也并不喜欢。
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至少浸泡半个月以上方可使用,因为,时间过短,药材的气味尚未完全渗出,酒液中的气味不浓,自然达不到诱鱼的效果。
单用一种中药材或两种中药材用酒浸泡,也是钓鱼人用的最多的浸泡法,也就是说,用料不再多,而在精,在对路。
侵泡中药才有许许多多的配方,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使用,灵活运用配方,这里将笔者收集的几个配方作一介绍。
1、丁香甘草酒
丁香30克,甘草30克。将丁香、甘草切碎,用优质的大曲酒500克浸泡,浸泡时间半个月或一个月。用此药酒拌钓饵,诱饵均可。
2、山奈、蜂蜜酒
山奈20克,切碎,与30克蜂蜜兑入500克曲酒中浸泡一个月。
3、丁香、乌梅酒
丁香10克,乌梅10克,白糖或蜂蜜20克,加到500克的曲酒中浸泡一个月。
4、细辛、甘草、排草药酒
细辛5克,甘草10克,排草10克,将甘草,排草切碎,加到500克曲酒中浸泡。
5、三香酒
丁香10克,沉香10克,小茴香10克,以上原料加到500克曲酒中浸泡。
6、草果100克,白酒100克
此料仅作为添加剂,调制好其他饵料后,将白酒,草果液兑入10克即可。
7、大茴泡酒
大茴50克,曲酒2000克。大茴泡入曲酒中,一个月后使用,兑入其他饵料中。
8、山奈酒
山奈(切成小颗粒状)50克,曲酒500克,将山奈加入曲酒中浸泡一个月后使用。
9、山奈、丁香酒
山奈30克,丁香30克,红糖100克,曲酒100克,将山奈,丁香,红糖加入到曲酒中浸泡一个月。
10、肉桂酒
肉桂50克,切碎,红糖30克,以上两种原料泡入500克曲酒中一个月后使用。
11、八角甘草酒
八角30克,甘草30克,以上两种原料切碎,泡入500克曲酒中。
12、肉桂、桂花酒
肉桂30克,切碎,晒干的桂花10克,两种原料泡入500克的曲酒中。
13、香薰,郁金药酒
香薰30克,郁金30克,蜂蜜30克,三种原料泡入500克曲酒中,一个月后使用。
14、麝香酒
麝香0.5克,曲酒500克,将麝香泡入曲酒中,10天后即可使用。应注意密封好瓶口。
15、麝香米酒
麝香0.5克,米200克,曲酒600克,用酒泡麝香和米。
丁香
甘草
山奈
细辛
排草
沉香
小茴香
1中药配方与中医学的关系
中药配方人员每天接触的是处方和药物, 药物是处方的主要内容。处方中药味虽然不多, 少则几味, 多则十几味, 经过医生对药物的配伍与变化, 适应范围却十分广泛, 如有的属于滋补性的, 有的属于治疗性的, 有的用于寒性病症, 有的治疗高热病症等等。医生对处方药物的选择和配伍, 不是任意几种药物的简单凑合, 而是以一定的理论作指导的, 这就是中医学关于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等方面的理论。配方者如不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就不能理解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及其适应病症, 也就不可能真正把握医生的真正用图。一个配方者, 必须做到能对各种处方都应付自如、得心应手, 并能根据处方上的姓名、性别、年龄和药物组成, 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疾病性质 (寒、热、虚、实) 、病变部位 (表、里、阴、阳) 及病情的缓、急、轻、重等, 从而做到准确付药。这里根本的一条, 就是学习并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2中药配方与中药学的关系
中药学是以研究药物性味, 功能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病, 是因为它具有“性”和“味”。按照中药学的理论, 不同的性和味, 具有不同的作用, 如寒能清热, 热能祛寒;辛味能行能散, 甘味能补能和, 酸味能收敛固脱, 苦味能泻能燥等。中医治病, 就在于利用药物的性味之偏, 纠正人体的疾病之偏, 使人体功能恢复平衡。学习中药学基本理论, 掌握每一种药物的性味功能, 就能在配方过程中做到准确付药, 并及时发现和更正处上的笔误或差错, 如药物配伍禁忌、药证禁忌、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3中药配方与植物学的关系
在常用药物中, 植物药占 3/4, 有500种之多。这些植物药虽然来源各不相同, 但往往由于取材部位相同, 一些外表形状不同的药材, 经加工成饮片后, 变得极为相似, 难以区分, 给配方工作带来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学一点植物学方面的知识, 掌握植物各部位、各器官及组织的构造、形态特征和名词术语, 从而提高对植物药的鉴别能力;学习植物地理学,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一种植物药的分布区域、生长环境及其形态特征, 提高对其真、伪、优、劣品种的识别能力;学习植物化学, 可帮助我们了解植物药所含的主要成分及其结构、性能、提取和鉴别方法, 对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合理用药、寻找新药及代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4中药配方与药材学的关系
药材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常用药物来源、产生、生产、培育、采收、性状、鉴别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同一种药材, 产地不同, 其质量往往有很大差异。医生用药, 总希望用一些“地道药材”, 于是, 常在药名前加上该药的产地名, 如潞党参、建泽泻、台乌药、淮牛膝、广地龙、风丹皮、藏红花等, 不学一点药材学, 就不知道每一种药物的主要产地, 就会对以上这些名称感到生疏, 从而给配方工作带来困难。
供配方用的中药, 其中相当一部分名称十分相近, 性状极为相似。名称相近的如党参与明党参、黄连与胡黄连、柴胡与银柴胡、松香与甘松香、紫草与紫草茸、茯苓与土茯苓等。性状相似的有防己与天花粉、白芷与山药, 玄参与生地、细辛与徐长卿、杏仁与桃仁、月季花与玫瑰花、白附子与天南星等。学习药材学, 掌握药材鉴别方法, 对于减少配方差错, 避免事故发生, 做到准确付药, 提高配方速度, 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中药配方与中药炮制学的关系
供配方用的药物统称为饮片, 中药由原药材到饮片, 一般都要经过加工炮制的过程, 如植物性药材的清洗、闷润、切制、烘晒、炒炭等, 矿物贝壳类药材的火制等。一种药物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炮制, 除药材本身的性质有关外, 还与临床治疗需要密切相关。如用于健胃消食的药物多经过炒制;用于祛风通络, 活血止痛的药物用酒制;润肺止咳的药物用蜜制;止血的药物炒炭等等。 由此可见, 学习炮制学理论, 掌握不同炮制方法对药物性状、性质、作用、用途及化学成分等方便所起的变化, 可以帮助配方者提高对药物饮片的鉴别能力和对中医处方的分析能力, 加强对药物作用的记忆, 从而提高配方付药的准确性, 保证所配药剂的质量。
6中药配方与中医方剂学的关系
中药配方所接触的中医配方, 多数是以古方为基础的。古代方剂中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药物的组成君、臣、佐、使排列的比较有规律, 而且明确。学习并掌握方剂学理论, 可以帮助配方者提高对中医处方的分析能力, 掌握千变万化的处方的药物组成、作用和用途, 重视对处方中主药的调配, 从而保证药剂发挥应有的疗效。
7中药配方与药剂学的关系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工艺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药物制剂包括西药制剂和中药制剂两大类。中药制剂品种繁多, 有汤剂、合剂、糖浆剂、雾剂、酒剂、膏剂、胶剂、丸剂、片剂、散剂等。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配方一般不超出上述剂型的范围。因此, 只要我们学好药剂学理论, 掌握各种剂型的特点及其制备、使用、保存方法, 应用范围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就能使我们在配方过程中正确使用和合理保管各种剂型的中成药, 准确识别各种伪劣药品, 及时处理各种中成药在储藏过程中所出现得问题, 如丸剂、膏剂生霉, 片剂变色、裂片, 胶剂融化结块等, 从而保证配方药物的质量。
8中药配方与动物学、矿物学的关系
中药配方与动物学、矿物学有密切联系, 因为供配方用的药物, 动物药和矿物药约占1/4到1/5。学习动物学和矿物学,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动 (矿) 物药的产地, 生态环境及形态特征等, 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这类药物的性味、功能、主治的记忆, 提高我们对各种动、矿物药的鉴别能力, 从而减少配方用药的差错。
【关键词】社区医院;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122-03
Investigation on the Compli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by Oral of Patients in Community Hospital
MO HUilian
Shuangdong Street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Luoding City of Cuangdong Province,Luoding 5272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ompliance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by oral of patients in community hospital.Methods 190 patients in community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and the compliance and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by oral of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questionnaire,the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ages and education degree were compared too. Results The compli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by oral of 190 patients were low,the awareness of patients were low too,and the compliance and awareness of patients with male,lower ages and lower education degre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female,higher ages and higher education degree,all P<005,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compli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by oral of patients in community hospital is low,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gender,ages and education degree for the compliance is greater,so the items should be paid enough targeted intervention.
Keywords:Community Hospital;Compli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By Oral;Influence Factors
中药配方颗粒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药物剂型,其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与本类药物服用治疗相关的研究也十分多见,但是关于本类剂型药物服用依从性的研究却相对不足[1-2],而要保证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其用药依从性的干预则十分必要。本文中我们就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社区医院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1例,女性患者89例,年龄:<45岁者30例,45~65岁者59例,>65岁者101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87例,中专与高中83例,大专与以上20例;疾病种类:慢阻肺患者75例,高血压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他患者2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及同意。
12方法将190例社区医院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及认知度的调查,并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患者的调查结果。
13评价标准①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由医师、患者及其家属共同配合,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的应用为依从性较高,以患者在进行药物服用的过程出现一次或两次不能按量、按时及按照正确方式服用等情况为依从性一般,以患者进行药物服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能按量、按时及按照正确方式服用等情况为依从性较低。②中药配方颗粒服用认知度采用问卷的形式评估,问卷内容为与中药配方颗粒服用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包括服用方式、剂量、时间及其他方面的问题,问卷评估分值范围为0~100分,其中<70分、70~90分与>90分分别表示认知度较高、一般与较低。
14统计学方法数据检验软件采用SPSS160,数据检验方式为t检验与卡方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190例社区医院患者的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比较190例社区医院患者的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较低,且男性患者、年龄较低及文化程度较低者的依从性均低于女性患者、年龄较高及文化程度较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190例社区医院患者的中药配方颗粒服用认知度比较190例社区医院患者的中药配方颗粒服用认知度较低,且男性患者、年龄较低及文化程度较低者的认知度均低于女性患者、年龄较高及文化程度较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社区医院就诊患者的疾病情况与其他医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较多为慢性病患者,因此对于药物治疗的需求较高,同时对于长期用药的要求也较高,而中药,包括中药配方颗粒是在较多社区医院就诊患者中应用率较高的一类药物[3-4],其临床受肯定程度较高的同时,与本类药物应用相关的各方面研究也不断增多,其中关于中药配方颗粒服用依从性的研究虽也可见,但是研究的深度与涉及面仍相对不足,而此方面关系到药物的最终效果情况[5],因此对此方面的研究价值较高,此方面的探究也极为必要。而众多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的研究显示,患者自身对于服药及治疗的认知度是对其最终服药依从性影响较大的方面[6-7],因此对于此方面的状态研究也有较高的意义,可从一定程度上起到间接反映作用,因此对其调查研究的必要性也较高。
本文中我们就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90例社区医院患者的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存在较低的情况,同时其相关的认知度也较低,并且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患者的依从性与认知度也较低,表现为男性患者、年龄较低及文化程度较低者的依从性及认知度均低于女性患者、年龄较高及文化程度较高者,说明年龄较低、男性及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其对于药物的应用依从性与认知度均相对更低,因此上述方面的人群应该是干预的重点。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与男性患者对于治疗的认知度较低及对于疾病的不良心理控制影响等方面有关,同时年龄较高者对于疾病的治疗重视程度更高,而文化程度较高者则对于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更高,因此对于治疗的认知程度较高,相关治疗措施的依从性均相对更高[8-10]。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社区医院患者服用中药配方颗粒依从性较低,且受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应给予充分的针对性干预。
参考文献
[1] 许月容.某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J]. 中国校医,2016,30(3):182.
[2] 刘敏,张苏川,闫杰,等.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干预对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4):1219-1224.
[3] Lauro MR,Carbone C,Sansone F,et al. Innovative oral spray-dried Idebenone systems to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J]. Drug Dev Ind Pharm,2016,42(7):1127-1136.
[4] 万志荣,何向楠,李继来,等.不同等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现状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3):77-80.
[5] 孙秀红.从医院到社区连续性健康教育对心内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220.
[6] Pollack CV Jr,Diercks DB,Thomas SH,et al.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from A National,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Acute Pain Management With an Intranas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Opioids, or Both[J]. Acad Emerg Med,2016,23(3):331-341.
[7] 史凌燕.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社区30~50岁糖调节受损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的调查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7):74-75.
[8] 王华.社区居民中药汤剂煎煮基本知识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222-223.
[9] Schìtz A,Moser S,Marchart K,et al. Direct Observed Therapy of Chronic Hepatitis C With Interferon-Free All-Oral Regimens at a Low-Threshold Drug Treatment Facility-a New Concept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Compliance Receiving Opioid Substitution Therapy[J]. Am J Gastroenterol,2016,111(6):903-905.
[10] 杨俊红.上海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处方中患者情况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38.
【中药配方】推荐阅读: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01-03
配方奶制度06-29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简介07-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题答案04-02
测土配方施肥关键技术工学论文10-31
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1-27
金昌市土壤肥力状况及优化配方施肥建议06-22
中药材中药饮片总结10-26
中药材中药饮片进销存管理制度03-15
中药学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