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精选11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物联网技术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物联网误区
误区之一
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误区之二
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
物联网既可以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类似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智能小区等局域网才是最大的应用空间。
误区之三
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就在为我们服务着。物联网理念就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概括与提升,它从更高的角度升级了我们的认识。
误区之四
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应用。如,仅仅嵌入了一些传感器,就成为了所谓的物联网家电;把产品贴上了RFID标签,就成了物联网应用等等
1 物联网概念的简单概述
虽然据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已经十多年了, 但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物联网概念也在不断的完善, 但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一般广为接受的几个概念主要有:1999年, NIIT Auto ID Center给出较早的“物联网”定义为: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 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 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 (TTU) 发布的《互联网报告》中正式给出了“物联网”概念并对其涵义进行了扩展, 指出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延伸, “RF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是实现物联网的四大核心技术。自2009年提出“智慧地球”后, 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再掀热潮, 发展物联网技术被迅速纳入多个国家的重大信息发展战略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简单延伸, 它是全新的独立体系,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依托于现存的互联网技术。
2 全球物联网的发展状态
很多的专家认为, 物联网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代表了未来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谁先掌握它, 谁就能在世界上获得了信息网络和资源的主动权, 这就相当于当年的美国成功的实现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信息领域的领导者。
2.1 物联网在国外的发展状态
在国外, 在物联网概念与研发方面, 走在先列的是美国, 美国十分的看重物联网技术的研究, 现在的美国政府非常希望, 能够借助物联网的研发来实现当年信息高速公路时的辉煌。美国的很多企业和部门都纷纷地加入了物联网的研发, 希望能够保持本国在物联网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在欧洲, 欧盟对物联网也十分的关注, 而且制定了全球第一个物联网发展的计划, 这就说明, 欧盟不仅从国家角度加大对物联网的研发, 还从技术角度加大对物联网的研究。还有很多的国家都对物联网的研究非常的感兴趣, 都在加大研发力度, 比如日本、新加坡、德国等。这给我国也敲响了警钟, 如果不将物联网提上日程, 在未来的信息领域, 就会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2.2 物联网在国内的发展状态
我国开始对物联网引起广泛的关注是在2009年, 这一年温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 在这里提到了物联网, 在这之后, 各方随即加大了对物联网的研发, 使其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在这方面, 政府积极为物联网的研发创造优良的环境, 积极的扶持相关的项目, 与此同时, 我国的联通、移动、电信等运营商, 都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对物联网的研发十分的重视, 目前各大运营商都在市场上进行实践, 比如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等。国内很多的科研机构也纷纷地加入了研发物流网的行列, 很多的大学联合起来成立了物联网的研究中心, 这就为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还有很多的国内大型企业也纷纷加入了到了这一行列, 这为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的阵地。
3 我国物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里统一的标准是指管理和技术标准。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际与国内都没有严格的统一管理和技术标准, 再加之, 我国的物联网研究主要运用在国内的市场, 运用的种类很多, 不集中, 又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 所以这为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2 技术问题。
虽然我国的很多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都纷纷加入到了对物联网的研究行列, 但是由于我国缺少核心技术, 很多的方案即使做出来了, 还要购买国外的核心技术产权。再加之, 我国的技术运用领域管理并不集中, 这就导致研究出来的方案很多, 但是实用性却很少, 所以很少能够出现在市场上, 也不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3.3 公众的普及问题。
虽然目前物联网在概念上成为讨论的热点, 但是公众缺乏对物联网本质上的认识。由于对物联网的认识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在很多因素的推动下, 公众容易盲从, 需要加强多层次的物联网知识普及, 以便公众更理性更清晰地认识物联网这个新生事物。
3.4 国际间合作 (协调) 。
未来物联网是开放和共享的, 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 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 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 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但由于“物联网”涉及到下一代信息网络和资源的掌控和利用, 各国都希望能占领该领域的制高点, 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因此物联网既为国际间合作创造了良好机遇, 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和竞争。
3.5 国家层面。
我国物联网刚刚起步, 需要一个整体统一的战略部署和规划, 以便进行顶层设计和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等。如欧盟近期出台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其中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十四点行动内容, 其中物联网管理体制的制定、安全性保障和标准化制定是该行动计划的重点。
3.6 企业层面。
物联网产业链很长, 包括芯片商、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移动运营商等, 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 产业繁荣还有很长时间。现阶段, 无论是安全、政策和技术标准都还没有到位。物联网成功的关键在于应用, 如果没有实际的应用支撑, 物联网很可能会被其他的概念取代而成为泡影。因此企业界对物联网的认识应该回归理性, 冷静应对, 通过对技术、应用、市场、商业模式以及政策等多维度的把握, 从基础和实际出发, 以应用为导向来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的发展。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 物联网作为新兴的概念被提出,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我国一定要高度的重视对其的研发, 否则在未来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虽然就目前来说, 我国研发物联网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但因为国内的整体环境是好的, 所以我国对物联网的开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本文就是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也希望能够为物联网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物联网理念一经提出立即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 各个国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措施, 将物联网提升到较高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地位。但就目前来说, 物联网在全球的发展还没有付诸实践, 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物联网概念的阐释, 来分析全球物联网的发展, 进而阐述中国物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给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封松林, 叶甜春.物联网/传感网发展之路初探[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1) .
作为物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在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体现。港口的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港口的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港口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港口自身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港口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我国港口核心竞争力和物流服务效率的当务之急。
如图1所示,世界港口历经第一代运输中心、第二代服务中心、第三代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阶段,目前已开始向第四代供应链中心转型发展。现代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未来将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汇聚和共生的环保、智能、宜居社区,其功能将更加广泛,并呈现绿色、低碳、联盟、虚拟的特点。
2 第五代物联网港口设想
物联网港口指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等信息识别和采集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港口设备、运输工具、物流对象等接入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对物流全过程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慧港口。物联网港口充分利用物联网感知、互联和智慧的技术特征,融合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先进理念,使参与港口物流的各种资源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是一种全新的港口发展模式。
3 我国港口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港口物联网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得到政府部门和港口企业的普遍重视:原交通部2005 年出台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将智能港口系统作为未来我国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关科研机构已开始对智能港口系统进行研究;天津港、上海港、深圳港等国内主要港口也开始规划智能港口系统,目前已实现对港口集装箱作业全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数据查询。
继2008年上海港包起帆团队成功实施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集装箱电子标签项目后,江阴港、连云港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大连港、深圳港盐田港区、虎门港等相继提出港口物联网或智能港口项目建设规划并陆续实施示范工程。
地面监控系统:由1个主控站、6个监测站、4个地面天线组成。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的信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用户设备部分:即用户GPS信号接收机,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
原理:GPS使用24颗人造卫星所形成的网络来三角定位接受器的位置,并提供经纬度坐标,可以达到准确定位。但GPS定位的位置需要在可看见人造卫星或轨道所经过的地方,因此只用于室外定位。
组成:GPS手机+网络基站+位置服务器+GPS
原理:1)AGPS手机将其的基站地址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 位置服务器将与该位置相关的GPS辅助信息(包含GPS的星历和方位俯仰角等)传输到手机;2)手机的AGPS模块根据辅助信息(以提升GPS信号的第一锁定时间能力)接收GPS原始信号; 3)手机解调GPS原始信号并计算手机到卫星的距离,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4)位置服务器据此完成对GPS信息的处理,估算手机的位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定位网关或应用平台,完成手机用户的定位。
特点: 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星型网、网状(mesh)网和混合网。星型网是由一个PAN协调点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组成的。
PAN协调点必须是FFD,它负责发起建立和管理整个网络,其它的节点(终端节点)一般为RFD,分布在PAN协调点的覆盖范围内,直接与PAN协调点进行通信。星型网通常用于节点数量较少的场合。
结构:Zigbee的体系结构由称为层的各模块组成。每一层为其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即由于数据服务实体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管理实体提供所有的其他管理服务。每个服务实体通过相应的服务接入点(SAP)为其上层提供一个接口,每个服务接入点通过服务原语来完成所对应的功能。
4.物联网概念及层次结构:
定义:把任何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层次结构:物联网应用层(行业应用系统、行业应用平台),物联网网络层(业务支撑平台、核心网络、接入网络),物联网感知层(定位授时、摄像监控、传感器网、M2M终端、RFID读写)
RFID的结构: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和很多应答器组成。
RFID的组成::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一般来说都是用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由天线,耦合元件,芯片组成,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如:C5000W)或固定式读写器。
应用软件系统 :是应用层软件,主要是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并为人们所使用。
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6.三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特征:传感器网络是集成了监测、控制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节点数目更为庞大(上千甚至上万),节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能量耗尽,节点更容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节点故障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是固定不动的。另外,传感器节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传统无线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提供高服务质量和高效带宽利用,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这也是传感器网络和传统网络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关键技术:节点自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3)数据融合技术、(4)网络安全技术
概念:M2M是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即“机器对机器”的缩写,也有人理解为人对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to-man)等,旨在通过通信技术来实现人、机器和系统三者之问的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
特点:(1)M2M通信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M2M通信是面向机器的通信,它将遍布在日常生活中的机器设备连接起来,组成网络,所以具有常规通信所没有的特点。(2)M2M表达的是多种不同类型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包括机器之间通信、机器控制通信、人机交互通信以及移动互联通信。
3)M2M让机器、设备在应用处理过程中与后台信息处理系统建立无线连接、共享信息,并与操作者共享信息。(4)M2M技术综合了数据采集、远程监控、GPS等系统,能够使业务流程自动化,集成公司的IT设备和非IT设备,并创造相关增值服务。
8.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云” 是指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和服务器集群,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服务的“电脑云”。
特点:以免费或付费使用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服务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9.古迹、古树实时监测,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
数字家庭,定位导航,现代物流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零售,数字医疗,防入侵系统
10.2009年8月,“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1]
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
摘要:既计算机,互联网后,物联网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代名词,掀起信息产业第三浪潮,大国纷纷将其纳为重点领域,显而易见,它将影响到政治,军事,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必在未来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物联网、互联网、传感器、通信业务。
机器联网了,人也联网了,下一步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要联网了,于是,物联网来了。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英文名“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那么,具体地说,怎样才算是纳入了物联网范围?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那么,总地说,物联网与普通网络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总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了个智慧的世界。
既然如此,那么物联网又是怎么兴起的?世界是什么反应?
1999 年 MIT Auto-ID Center 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 年 日本总务省提出 u-Japan 构想中,希望在 2010 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 “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同年,韩国政府制定
了 u-Korea 战略,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 战略》以具体呼应 u-Korea。
2005 年 11 月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 “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2008 年 11 月 IBM 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做为经济振兴战略。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 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2009 年 6 月 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案。
2009 年 8 月 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国家那么重视,可是物联网到底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第一,医学:你能想象你可以实时享受医疗监护吗?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检测人体生理数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医院药品管理以及远程医疗等方面可以发挥出色的作用。在病人身上安置体温采集、呼吸、血压等测量传感器,医生可以远程了解病人的情况。利用传感器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非常有用。这个系统稍加产品化,便可成为一些老人及行动不便的病人的安全助手。同时,该系统也可以应用到一些残障人士的康复中心,对病人的各类肢体恢复进展进行精确测量,从而为设计复健方案带来宝贵的参考依据。
第二,环境: 你能想象流鱼会有了“身份证”吗?
如果你在无锡蠡湖边偶然看到鲢鳙鱼的背脊上有类似小天线的黄色标签时,请不要惊奇,这是物联网技术“联姻”净水渔业的尝试。无锡市农业委员会今年在蠡湖放流了30万尾小鱼,和往年不同,今年有3500条生长约1年的鲢鳙鱼体内被植入高科技芯片,成为探知放流效果的有效载体。芯片用来记录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放流时鱼身体状况等初始信息。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扫描芯片,就可找到初始数据,以此研究蠡湖鱼类的生存状态、环境变化对鱼的影响等,还可通过鱼类身体重量变化算出吃掉的蓝藻,精细测量出蠡湖生态环境的改善。第三,家居: 你能想象你可以和家用电器互动吗,比如冰箱?
当你工作一天回到家,想做一份莲子桂圆汤,走到冰箱前查询冰箱外立面上的显示屏时却发现,冰箱内现有红枣、莲子,却没有桂圆。没关系,这台冰箱已经通过物联网技术与全球相连接,马上访问沃尔玛的网站,那里有很多桂圆可供选购……这就是物联网冰箱带给人们的新生活。
物联网冰箱不仅可以储存食物,还可实现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对话”。冰箱可以获取其储存食物的数量、保质期、食物特征、产地等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消费者。它还能与超市相连,让你足不出户就知道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信息;能够根据主人取放冰箱内食物的习惯,制订合理的膳食方案。此外,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娱乐中心,具有网络可视电话功能,能浏览资讯和播放视频。
物联网技术学习心得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诞生于1999年,到2005年它已经相当普及普及,在2009年它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物联网技术学习心得
简单讲,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2]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政府应该加大对产业的投入,这个投入可以不是资金,而是给企业更多的政策,特别是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IC设计等产业链中高端领域上从政策到资金都要加大投入。在管理上引入重大资金投向问责制,对长期投入资金不能市场化、产业化的项目,定期论证评估,不能达标的关停并转甚至要追究责任。
4、减少盲目引进项目,在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中,核心技术坚持鼓励国产化,从资金上、税收上加大力度向自主研发产品倾斜。杜绝盲目引进产业链的中高端技术,特别是不能出现像其他行业一样,重复引进同一个外国品牌多条生产线的状况。
5、《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二维码作为物联网的一个核心应用,物联网终于从“概念”走向“实质”。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条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
物联网典型体系架构分为3层,自下而上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关键技术、标准化、产业化方面亟需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问题。网络层主要以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作为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改造,形成系统感知的网络。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及有效商业模式的开发[3]。
物联网体系主要由运营支撑系统、传感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无线通信网系统等组成。
通过传感网络,可以采集所需的信息,顾客在实践中可运用RFID读写器与相关的传感器等采集其所需的数据信息,当网关终端进行汇聚后,可通过无线网络运程将其顺利地传输至指定的应用系统中。此外,传感器还可以运用ZigBee与蓝牙等技术实现与传感器网关有效通信的目的。市场上常见的传感器大部分都可以检测到相关的参数,包
物联网技术学习心得
括压力、湿度或温度等。一些专业化、质量较高的传感器通常还可检测到重要的水质参数,包括浊度、水位、溶解氧、电导率、藻蓝素、pH值、叶绿素等。
运用传感器网关可以实现信息的汇聚,同时可运用通信网络技术使信息可以远距离传输,并顺利到达指定的应用系统中。我国无线通信网络主要有3G、WLAN、LTE、GPRS,而4G仍为试点阶段。
M2M平台具有一定的鉴权功能,因此可以为顾客提供必要的终端管理服务,同时,对于不同的接入方式,其都可顺利接入M2M平台,因此可以更顺利、更方便地进行数据传输。此外,M2M平台还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其介意对用户鉴权、数据路由等进行有效地管理。而对于BOSS系统,其由于具备较强的计费管理功能,因此在物联网业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提供必要的应用服务,包括智能家居服务,一卡通服务,水质监控服务等,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为个人用户,也可以为行业用户或家庭用户。在物联网体系中,通常存在多个通信接口,对通信接口未实施标准化处理,而在物联网应用方面,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并不健全,这不利于物联网的安全发展。
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医学,安防,污水处理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中,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马凯副总理强调, 要实现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三是创新与合作的关系;四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处理好这四个关系的基础上, 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 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 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 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围绕国内产业急需, 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 加快研发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处理、服务集成、行业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在技术创新中, 要高度重视标准制订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协调机制, 抓紧制订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 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我国物联网标准国际化工作, 不断扩大我国主导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领域, 大力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订中, 要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第二, 积极推进重要行业领域应用示范。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需要, 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需要,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精细化需要, 以及提升社会化管理, 深化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需要, 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做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 并认真总结经验, 大力开展规模化应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第三, 统筹推动物联网产业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把整个产业链打通, 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 与物联网通讯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 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业, 推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形成产业链上下联动、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大力优化物联网产业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 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 积极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第四, 切实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专业安全产品的研发, 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研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要加强信息安全监督管理, 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 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主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涉及国家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 在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服务等方面必须立足于自主可控。要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预警机制, 严厉打击危害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
物联网并非横空出世的概念,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便已提出, “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的一份报告则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普遍观点认为,在每次大的危机之后,都会催生新的技术。此次适逢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相关国家试图通过“物联网”走出经济的泥淖。故此,2009年2月,当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1BM论坛上公布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立刻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一时之间, “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其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关于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的话题,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国际电信联盟认为,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Ij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IBM给出了物联网的近一步解释: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物联网”之所以能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中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主要得益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将会带来两大好处:其一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其二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有研究机构声称,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据业内专家表示,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阶段看来还不太现实。目前的物联网概念还很“虚”,停留在初级研究的层面,离实质性的大规模应用还很远,远不如新能源等概念明确。
业内分析师表示,物联网普及需要三个必备条件:首先,网络设施需要无线宽带网络的成熟和普及,其次,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需要升级;再次,物联网的推广需要明确产业链的利益关系,并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故而,物联网这个概念是对高技术产业提出的一个方向,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物联网真正要发展起来,不仅是技术问题,建设物联网的过程中将涉及产业规划、管理、协调以及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和规范。
油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通过网络远程采集油井的功图、压力、温度、电流、功率、扭矩等数据,实现油井生产工况实时诊断;远程实时产液量计量;用电消耗计量及能耗分析;应用扭矩法、电能法、功率曲线法等计算和调节抽油机平衡;基于诊断基础上的油井工作参数优化设计;基于诊断、优化设计结果的专家解决方案发布;基于油井工况诊断和工艺参数设计结果,远程实时实现对油井的“大闭环”智能控制,如图1所示。注水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通过网络远程采集注水井的压力、流量等数据,根据注水井配水要求,进行当前流量和配注量的比对,利用PID算法自动调节阀门开度。同时将即时流量数据和累计流量数据以及各种压力数据,传送到RTU,利用CDMAGPRS网络将数据传回到油田企业内部网计算服务器。工况分析优化服务器将现场监控终端采集的数据进行超限报警、注水量计算、报表、曲线、图示等数据统计;工况分析;参数优化设计等。Web发布系统根据系统设定的权限和管理范围,对管理的水井进行定制查询和统计、展示等。该系统使得注水设备具有物联网的“计算、网络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五大功能。
自2005年开始,大港油田通过试验、示范、全面推广,截至2009年底共实施2000多口油水井生产远程监控分析优化系统,实现了油水井生产实时采集、实时计算、实时诊断、实时优化、实时发布、实时控制,有力地推动了油田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2007年被确立为“港西模式”。“港西模式”为石油物联网新项目的建设提供样板。“港西模式”的核心技术是一套基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油气田开发专业技术,以提高油田数字化水平、油井产量、系统效率、简化地面流程为目的,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生产动态预测、工程分析、远程计量、油井故障诊断、系统效率及损耗构成、优化设计、措施方案发布、智能控制等于一体的专家系统。该技术符合物联网的定义,广义上讲,就是一个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了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的可控可信可扩展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它通过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相互影响的反馈循环实现深度融合和实时交互来增加或扩展新的功能,以安全、可靠、高效和实时的方式监测或者控制一个物理实体。
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1西安交通大学2武汉大学3华中科技大学4哈尔滨工业大学5北京理工大学6重庆大学7北京科技大学8西北工业大学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湖南大学11吉林大学12武汉理工大学13西南交通大学14南京邮电大学15河海大学16江南大学17西北大学18太原理工大学19江苏大学20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1华侨大学22成都理工大学23昆明理工大学2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5河南科技大学26江苏理工学院27兰州交通大学28重庆三峡学院29齐齐哈尔大学30长春大学31郑州轻工业学院32常州工学院
以上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是根据物联网工程专业在热门省市(北京、湖北、广东等)录取分数线为依据综合排名,供大家参考。
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精确且公认的定义。这主要归因于:第一,物联网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还不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第二,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网等都有密切关系,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考所基于的出发点各异,短期内还没达成共识。
物联网系列专栏文章1
由于物联网内涵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面性,业界意见一直不统一,所以物联网多年来一直不被认为是一个“产业”,没有权威的产业研究报告,市场规模难以确定,VC不知道如何投资。而现在,物联网的春天总算来了。
千面物联网
物联网生活畅想当您在办公楼里忙碌的时候,是否担心正在学校上学的孩子的安全?您可以给他佩戴一块“智能定位”手表,然后在电子地图上画定“电子围栏”,一旦孩子的活动范围超出设定的区域,您将收到一个报警短信。当辛苦工作了一整天的您准备下班回家的时候,是否想过用您的手机简单地发出一个指令,提前指挥冬天里停在室外的汽车化雪解冻,让家中的空调启动、电饭煲开始煮饭,解除您不在家时的防盗设置?或者,当您下班时在路上通过手机支付上网买了一瓶好酒,准备招待朋友,在酒送到餐桌前时,您是否想过可用手机扫描酒瓶上的RFID电子标签,查询这瓶酒的真伪?这些都是物联网技术已经实现了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许多“未来世界”的应用。全世界有3000万盲人(约500万在中国),国外有人已设计出基于生物传感芯片技术的隐形眼镜(图1),与手机“物联”实现盲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在笔者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IBM所在的纽约上州Hudson河畔,IBM正在使用物联网技术实施一项计划,对整个河流实现“全景”检测(图2),确保水资源生态健康。 国外有人还做出了基于传感网络技术的火星自适应植物生长设备(图3),帮助植物群在火星上自动移动寻找适合生长的地方。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2005年发布的“物联网”报告中,也描绘了类似上述场景的2020年日常生活的一天。其实,这一天的到来可能不用等到2020年了,物联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对一切“智能物件”的远程管理,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也是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为我们描绘的生活蓝图,“智慧地球”(SmarterPlanet)将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智能化、智慧化,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和谐社会。
澄清物联网
什么是物联网?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易理解的概念。但由于其涉及面广泛,几乎所有的行业和日常生活都可以与之相关联,自从温家宝总理发表了“感知中国”的讲话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争先恐后地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出于不同的业务背景和观察角度,多数人往往都带有本位主义色彩。一时间这个概念变得很复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业界和社会上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似乎已形成一种“盲人摸象”的状态。
英文百科Wikipedia的定义很简单: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efers to a network of objects, such as household appliances,物联网即“像家用电器一样的物体的互联网络”。在英文中, Internet(互联网)是一个“新词”,由“INTER-NETworking”缩写而得来, 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翻译,叫起来都很“顺口”且“响亮”。在中文中,虽然“物联网”这个词和“互联网”一样, 叫起来很响,但在英文中“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不是一个词,叫起来也“不顺口”,所以在英文里,“物联网”叫得并不响,在不同场合被其他不同的词所替代,如M2M(Machine to Machine)、 传感网(Sensor Networks)、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或Smarter Earth)、泛在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等, 还有一些不常用的说法: (感知计算)Sentient Computing、 Hauptic Computing、 Physical Computing、 Ambient Intelligence、 Utility Computing、 Context-Aware Computing、 Things that Think、 Machine that Talks、 Smart Device等等。
在“物联网”这个词的翻译上,和当年Internet翻译成“互联网”而不是“互连网”一样,中文翻译已经比原词的内涵丰富了很多。笔者认为目前用“物连网”这个词或许更确切,由于网络安全和应用本身的特点等原因,大多数应用都运行在内网(Intranet)和专网(Extranet)中,只能算是“Network of Things”,而非“物联网”。既然有“物”,就一定有“产权”概念,许多应用是不可能做成“物联网”供大众去浏览和查询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联网主要将以“物连网”的形态存在于“内网”和“专网”中。但有些应用的确是可以做成“物联网”的,如Google的PowerMeter,所以国外有些人提出了X-Internet(可执行的互联网)等概念。
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也有预测这个比例将来可达到100比1甚至1000比1,其发展前景巨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蛋糕”产业。IT业大约每隔15年便会发生一次变革: 1950年计算机出现,1965年是大型机时代,1980年个人电脑兴起,1995年互联网掀起革命,2010年将开始下一轮革命,这就是物联网。1992年,笔者在瑞士CERN中心看到了最早的互联网HTTP系统,三年后互联网开始腾飞,同样,物联网相关技术M2M、传感网、RFID等也在几年前出现,2010年将是其腾飞的开始。
从大的IT业“变革性浪潮”来看,已发生了两次: 即5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和90年代初互联网的出现。在当前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新形势下,物联网适时地提供了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关键技术,这是物联网将在国内外掀起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的充分必要条件。
由于物联网内涵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面性,业界意见一直不统一,所以多年来一直不被认为是一个“产业”,没有权威的产业研究报告,市场规模难以确定,VC不知道如何投资,这是一些像笔者一样的早期从业人员长期面临的困惑: 不被理解和认可。尽管现在还存在争议,但物联网理念已成为主流,可以作为一个“真正的产业”来发展了,物联网的春天终于来了!
“产业惯性”定律
作为一次新的技术变革,物联网和前两次变革一样,必将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尽管物联网概念并非“中国创造”,但物联网的理念在中国已经得到了更深层次的丰富和发展,物联网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制造”概念。
“产业惯性”定律的解释是: 发达国家因为既得的领先优势和提前投入产生“包袱”,难以全面革新(18世纪英国超荷兰,19世纪美国超英国)。正如无线通信(手机用户数和综合使用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和互联网(阿里巴巴、百度、盛大游戏等业务处于世界领先或独创)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一样,中国完全有可能通过发挥“五大优势”后发制人夺取制高点。笔者认为中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五大优势是:
拥有世界数量第一的用户群体;
中国政府集中优势资源,具有实现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决心和能力;
中国已经有世界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三大营运商早已开始M2M业务);
现有业务积累“包袱”相对较少(有利于重新规划和规范);
中国人具备追求新奇的用户习惯。
前段时间有IBM工程师断言说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物联网公司,这个说法没有标准可参照,略显轻狂。中国目前有很多做物联网业务的公司,所以才出现了对物联网概念的“千面”解读,笔者认为可以大概地把国内目前从事物联网业务的人群分三类:
RFID从业人员: 他们认为物联网概念是1998年MIT Auto-ID中心主任Ashton教授提出来的,前段时间中国股票市场“横空出世”的物联网概念股五虎都是做RFID或智能卡的公司;
传感网从业人员: 这个人群以研究人员为主体,也包括一些仪器仪表业界的公司,这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无锡正在力争成为中国传感网中心;
M2M人群: 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在推M2M这个理念,自动控制行业相关企业也是推动力,它们关注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两化融合系统等。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相互交流的增加,这三类人群对物联网的理解已经从一开始的相互争论到意见的逐渐统一。只要业界同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中国一定能抓住机遇,必将在物联网产业引领世界潮流。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