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篇1

一、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反应特点

对环境中的情绪性线索做出恰当的反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能力。而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改变了患者的情绪反应特点。已有一些研究发现,同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反应主要体现出负性情绪偏向、正性情绪缺乏和情绪不敏感等特点。

(一)负性情绪偏向

临床上很早就发现抑郁个体对负性情绪刺激更为敏感,表现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和情绪反应增强。也就是说,同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注意和加工负性的刺激,他们对同等强度负性刺激的情绪体验也比正常人的反应要强烈。Beck用抑郁的认知理论来解释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偏向,认为他们在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中形成了对自我、世界和未来普遍的负性思维及情感,逐渐固化为对外界刺激的消极反应图式。而这些消极图式使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注意和加工与图式相一致的外界信息,使对刺激的加工发生自动化的负性歪曲。如此,消极图式与负性情绪偏向形成恶性循环。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偏向得到了很多实验研究的支持。例如,Ernst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词汇的注意保留时间更长、注意解除更困难。Goeleven和Jongen等人则采用负启动范式和点探测任务发现,抑郁症患者表现出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抑制困难和注意偏向。戴琴等人综合采用了负启动任务、线索靶子任务和Stroop色词干扰任务等三种研究范式,均发现抑郁症患者对悲伤面孔存在加工易化效应和抑制能力不足,充分地说明抑郁症个体存在负性偏向。

(二)正性情绪缺乏

一些研究者认为,抑郁症患者低水平的积极心境会导致他们的正性情绪反应减少。事实上,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快感缺乏,即体验愉快的能力下降;另外抑郁症患者还表现出易疲劳、厌食、冷淡等特征,也正是正性情绪缺乏的体现。此外,受当代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一些研究者认为积极资源的缺乏独立于消极因素的存在,并且同样对心理疾病的产生发挥着作用,因此积极认知、积极情感体验以及积极意志行为等积极资源的匾乏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原因忿。

除了临床症状,一些实验研究也发现抑郁症患者对正性刺激缺乏积极情绪反应。例如,Sloan等的研究发现,抑郁个体在面对决的场景时,体验到的除清绪更少;Henriques等的研究显示,抑郁个体在观看有趣的电影片段或接受奖赏时的情绪表达行为也比正常人少;Mathews等的研究也发现,抑郁个体对正性词的悦度评价比正常人低,积极词汇在他们头脑中引发的神经活动比中性词汇更弱。这使得一些研究者们认为,对正性情绪线索的反应缺陷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特质属性,无论个体抑郁程度如何,这种体验快乐能力的降低可能都是存在的,并影响到其病程的发展。

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障碍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的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对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认知重评(reappraisal)、表达抑制(suppression)、沉思(rumination)和分心(Cdistraction)等方式来应对和调节负性情绪。具体而言,认知重评是指个体通过对情绪事件进行积极的解释,重构情绪事件的意义;表达抑制则是在情绪反应倾向已经形成后,通过抑制情绪的表达(如面部表情)来调节情绪;沉思是指个体反复地思考自身的不利处境和负性的情绪体验,试图找到导致不良处境和症状的原因;分心是指个体将注意从当前消极的情景中转移出来,转向令人愉悦的和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和活动。Nolen-Hoeksema和Gross等人的研究表明,认知重评、分心策略的效果要优于沉思和表达抑制。表达抑制策略虽然降低负性情绪的行为表达,但却使个体的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活动进一步增强,从而使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更为强烈,主观幸福感更低忿;长期使用表达抑制会造成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不一致感,从而破坏人的社会功能。沉思也是一种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陷入沉思的个体会消极和反复地关注自身的负性情绪及引起这些情绪的原因及其结果,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问题和感受而无法采取积极的行动,导致抑郁症状加重。随着对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研究的逐渐深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情绪调节功能受损是导致抑郁症发作、持续及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情绪失调对抑郁症的影响路径

抑郁的易感性应激模型认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个体易感性是抑郁发作的两大影响因素。研究者们通过临床观察、问卷调查、行为实验及脑成像技术等方法已确认情绪调节障碍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或者说情绪调节障碍是抑郁易感性的重要方面。但对于情绪调节障碍影响或引发抑郁的机制,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研究者认为情绪调节障碍本身就是直接导致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情绪调节是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的调节变量,或者起中介作用。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对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0例,患者年龄为62~87岁,平均年龄为(73.2±12.2)岁,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提示患者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其中心力衰竭的为18例,心律失常为24例以及心肌梗死为36例,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病史以及不配合本临床研究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40例,对其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38例,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的构成以及治疗情况等无统计学差异性,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输液指导,并对患者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以及严格执行医嘱。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我院进行治疗时耐心倾听患者对其病情、生活经历等讲述进行倾听,并诱导患者将其内心的痛苦进行讲述,我们在此时以诚恳的态度对患者进行解释治疗方案以及对患者进行安慰,从而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对其的关心,从而得到患者的信任[3]。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以及家属讲述冠心病的防范措施,从而使之正确的对疾病进行了解并建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接受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精神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回答,同时对患者讲解疾病与心理的相关性,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心情接受治疗[4]。认知干预:护士对患者主动接受有关冠心病的知识以及其防治措施,并主动与患者交流,并以尊重患者以及理解患者为原则,对患者进行关心,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告知患者负性情况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致病因素,同时以接受治疗并取得理想疗效的患者作为案例对患者进行教育,从而消除其顾虑,并使之对治疗充满信心。放松疗法:由于患者多处于长期孤独、忧郁等不良情绪中,而且其对外界环境缺乏兴趣,从而护士在对其进行护理中应当以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疏导,其中主要以深呼吸训练、音乐以及渐进松弛法等对其进行心灵放松,同时对患者进行讲解通过学习以及训练,可调整自我的情绪,从而改善其身心状态[5]。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卫生情况以及其性格特点,对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措施,从而改善以及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行为,并建立正确的应对方式以及行为,其中主要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方式以及运动量等,改善患者的行为,排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家庭支持: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使家属可充分的关心患者,并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并消除患者由于治疗花费等对家庭和谐的顾虑,并且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进行纠正,如戒烟酒等,并协助患者提高其生活自理水平。

1.3 效果评价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患者采用William W.K.Zung所制定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该表有20个子项目,并对患者进行评价,当其评分大于50分认为其重度焦虑或者抑郁[6]。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0.05时,认为其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2.1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患者在不同时间采用SDS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其在护理干预3d后其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AS评分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其SAS评分在护理干预后3d其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项目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 乳腺癌;焦虑症;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05-02

癌症作为严重的社会负性生活事件,易出现严重的应激心理反应[1]乳腺癌也不例外。乳腺癌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2],目前手术根治加联合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期限,但癌症恐惧,术后乳房缺失和胸部畸形等,是女性乳腺癌患者心理上的一大威胁。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恐惧、自卑或绝望等症状,因此,对伴有焦虑症的乳腺癌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对改善其病情有现实意义。笔者伴有焦虑症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腺体外科住院治疗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按文献[3]伴有焦虑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教育程度、家庭婚育状况、工作情况、付费方式、收入等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者基本情况见表1。

1.2方法

1.2.1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实施下列心理干预:(1)协助患者消除日常小事问题,并告知患者家属其在患者面前的言行举止和情绪表现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劝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经常安慰和鼓励患者,尽量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尤其是配偶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对患者产生积极的效果更佳。(2)沟通交流:患者一旦诊断为乳腺癌,对前途忧心忡忡,对治疗预后作悲观的估计,极易产生焦虑的心理,医护人员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尊重,关心和给予热情耐心地开导患者,向患者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对消除焦虑抑郁的心理,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有促进作用。(3)想办法激发患者的生活热情: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调整等治疗方式轮番上演,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和病情的迁延不愈等等都会导致焦虑抑郁的心理的产生或加重。针对患者不同的个性特征,给其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些对战胜疾病有诱导作用的事例,激发患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4)让患者了解各种治疗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化疗、内分泌调整等治疗的目的,原理,过程和必要性,动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可有效减轻其恐惧心理。(5)患者传授:邀请乳腺癌老患者现身说法,把其与医生配合治疗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伴有焦虑症的乳腺癌患者,鼓励其多与老患者交流思想,以增强其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治疗效果的信心。

1.2.2焦虑症的评定方法焦虑症的评定分别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分员的选择:评分员由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或主管护师组成,评分员先培训后进行调查。在评分时评分员首先将量表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解释,然后由患者逐项自填,调查量表完成后由评分员逐项复核无误后收回。

干预前,于治疗前生用SAS 和SDS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评价和治疗后的变化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别。

1.2.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组间差别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组SAS、SDS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SAS总分和SDS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干预后SAS总分和SDS总分均有下降(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SAS总分和SD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患者一旦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将极大地影响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伴有焦虑症的乳腺癌患者多数是由于对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了解所产生的。部分患者由疼痛等症状引起。焦虑抑郁症状伴随整个疾病的诊疗过程。吴志祥等[4]报道乳腺癌术后2年内有34%的患者出现焦虑症状,49%的患者有抑郁症状。癌症不但病情重,病程较长,治疗复杂,而且治疗费用昂贵,常给病人及其家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经济负担也是患者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付费方式也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自费支付方式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公费治疗者。本调查提示年龄越小其焦虑程度越高,患者的年龄越低,对长期生存的期望越高,另外年轻患者大多生活、社会经历较年长者少,面临突如其来的打击,心理接受能力差,年龄大的乳腺癌患者其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年轻患者,多位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5-8]。而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于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则无显着性差异,说明不管何种教育程度,对疾病的康复有同样高的期望值。乳房缺失及术后化疗使乳腺癌患者面临诸多心理问题,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5]。心理社会适应与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越好,其生活质量水平越好;焦虑、抑郁水平高者,生活质量较差,这与Longman等[6]研究发现的焦虑和抑郁与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的结论相一致。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但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还能促进其生理功能和心理康复。崔红梅等[9]从乳腺癌患者早期阶段的心理护理、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早期的心理护理、术后恢复期心理护理、放疗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后期阶段的心理护理(痊愈患者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晚期的心理护理)做了详细的诠释。鲁延红等[10]对203例患者乳腺癌患者从待诊期、新入院期、手术前期、乳房切除术后及康复期进行相应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效果。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疾病的不同阶段及肿瘤的性质,均有其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11]进行针对性的精神支持治疗。医护人员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进行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的心理条件,增强其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其心理症状,重新保持心态平衡[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心理干预后其心理症状有明确改善(P<0.01),提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快康复,改善社会职能,起到提高生活质量等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慧,周玉秋,谢萧冰.癌症患者康复期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及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7.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4]吴志祥,李春波.乳腺癌术后心理状态调查病人[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1):4–7.

[5]张芳云.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5):368-369.

[6]Longm an A J,Braden C J,M ishelMH.Side-effects burden,psychological adjustment,and life qualit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pattern of association over time [J].Oncol Nurs Forum,1999,26(5):909- 915.

[7]Pedro LW.Quality of Life for Long-Term Survivors of Cancer:Influencing Variables [J].Cancer Nursing,2001,24:1-11.[8]A rndt V,MerxH,S turmer T,et al.Age-specific detriments to quality of life amo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ne year after diagnosis [J].Eur J Cancer,2004,40 (5):673 – 680.

[9]崔红梅,刘娜娜.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19-8420.

[10]鲁延红,王菊霞.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系统化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9):1236-1237.

[11]朱敏玲,郑修霞,梁平等.社会支持与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11.

[12]贾强,陈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0,1(11):47.

[1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

有抑郁情绪如何自我调整 篇4

抑郁症不是说随随便便就得的一种精神疾病,在患病之前是会有一些征兆的,大家在平时要时刻关注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是不是有这样的征兆。

首先就是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人群来说,他们的内心是比较悲观的,在日常没有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他感觉到幸福又或者是快乐,内心十分煎熬,终日抑郁寡欢。除此之外,在平时的食欲上面也会受到影响,会出现明显的食欲见少,即使是见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也不会对它提起多大的兴趣,从而体重明显减轻。

另外表现最为明显的一个地方就是睡眠出现问题,经常的不容易入睡,又或者是在早上的时候醒的特别早。

有抑郁情绪如何自我调整

一、异地发泄:

当你盛怒时,不妨赶快跑到其它地方,干一些体力活,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气恼心情随之平静下来,怒气也会消失掉大半。在你过度痛苦和悲伤时,不妨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二、转移:

在不良情绪袭来之时,尽量做一些转换心情的事情,可以外出游玩,可以“学而忘忧”。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当你遇到不满、生气、恼怒或伤心的事情时,感官会产生出不愉快的信息并不断将其传入大脑。如果此时你马上转移心理活动的方向,不良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三、语言暗示法:

语言暗示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在松弛平静、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语言暗示,往往对情绪的好转有明显作用。人的心理压抑时,应当有节制地发泄,可以找同事,找亲人,把自己的心思倾吐出来,这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好的效果。

四、理智消解: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80例。入选标准: (1) 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 HAMA>14分或HAMD>18分, 提示存在焦虑抑郁症状; (3) 意识清楚, 无语言交流障碍; (4) 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或阅读能力, 文化程度小学以上; (5) 住院时间>6周。 (6)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阿立派唑, 用苯二氮卓类控制戒断症状。排除标准: (1) 认知能力缺陷; (2) 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途脱落1例, 参与研究39例, 男37例, 女2例, 平均年龄 (38.59±11.96) 岁, 平均饮酒史 (15±3.59) 年, 文化程度:小学6例, 初中19例, 高中及以上14例。对照组脱落2例, 参与研究38例, 男35例, 女3例, 平均年龄 (36.03±11.61) 岁, 平均饮酒史 (15.6±4.35) 年, 文化程度:小学7例, 初中18例, 高中及以上13例。两组患者性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改良森田治疗。首先采用常规剂量的精神药物治疗, 其次改良森田治疗一个疗程为6周, 采用团体治疗方式进行, 每周5次, 每次50 min, 在每一期治疗结束前安排写周记, 治疗师给予点评。各期有其治疗侧重点: (1) 相对卧床期:该阶段时间为1周, 也是森田治疗的静卧修养期, 它和常规森田治疗又不同, 即不要求患者绝对卧床, 治疗师可建议患者多阅读哲学类的书籍来净化心灵, 同时对患者讲解有关森田治疗的理论, 以4人为一组开展讨论, 其中阅读的目的在于从书中找寻解决苦恼的解决方法, 阅读完毕后把自身感受写下来。 (2) 轻作业期:该阶段时间为2周, 治疗师引导患者搭积木、折纸鹤、猜谜语等。鼓励患者在实际操作中打破情绪本味, 感受成功与失败的内心体验, 慢慢培养对生活的自控力。患者要充分接受、不断纠正及反复体验自己的紧张焦虑, 以此打破恶性痛苦循环, 促进康复。 (3) 重作业期;该阶段共2周, 患者意志经过相对卧床期和轻作业期训练后逐渐增强, 情绪也相对稳定, 向往未来生活。此时治疗师可将治疗从室内转移到室外, 开展音乐治疗, 让患者打太极拳及球类运动等。目的在于培养患者忍耐力和持久力, 延续轻作业期。 (4) 社会适应训练期:该阶段为1周, 大部分患者住院的目的为早日痊愈, 回归正常生活, 有良好的社会交往。所以社会适应训练期就着重培养该方面的能力。如开展社交技巧训练等, 并对森田理论进行一次回顾性巩固。此阶段的心理治疗多集中在出院指导, 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方式, 促使患者提升对生活的主观能动性[3,4]。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工娱疗法。首先采用常规剂量的精神药物治疗, 其次开展常规康复训练, 每周5次, 每次50 min。即指导、鼓励患者参加工艺、音乐、舞蹈、书法、体育等不同种类的文体娱乐活动, 以此培养患者参与意识[5,6]。

1.3 疗效评定

由专职心理测量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抑郁量表 (HAMD) 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6周后各进行评定1次, 根据治疗前后HAMA减分率进行效果评定, 减分率= (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 /治疗前总分×100%。减分率<25%为无效, 25%~49%为进步, 50%~74%为显著进步, >75%或总分≤7分为痊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6周后, HAMA量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 HAMD量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764、1.767, P<0.01) , 见表1、表2。

2.2 HAMA、HAMD评分

经治疗, 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

3 讨论

酒精是一种亲神经性物质, 单次相对大量饮酒可直接导致精神异常, 若长期应用即起精神病性症状、戒断综合征及依赖等精神障碍[7,8]。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除了遗传因素、生化异常外, 通过对酒精中毒者研究得知, 该类中毒现象与其他精神障碍以共存的关系, 约80%的酒精中毒患者自身就有普遍常见的抑郁、焦虑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 尤其上述三类患者日常中也会大量饮酒。此外, 有研究指出, 多数因酒精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庭、经济及社会等因素有关, 患者都曾通过饮酒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抑郁, 进而不断强化饮酒行为。在临床中也发现, 不少患者在疾病康复期因对疾病本身及即将回归社会工作和生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心焦虑, 复饮再次入院的酒精神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引起其复饮原因也与其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交往应对技能不足等有直接关系。

森田疗法又称为根治的自然疗法, 该治疗方法坚持“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理论原则, 消除思想矛盾, 使患者摆脱疾病观念[9,10]。所谓顺其自然也并非为所欲为, 因为自身力量不可能左右情绪, 顺其自然地接受所产生情绪, 以行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11,12]。所以森田理论要求人们用自然的感情自然地接纳和接受烦恼, 不要本能地排斥它, 否则会引发思想矛盾和精神的交互作用, 使内心世界的冲突更为激烈。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运用改良森田治疗方法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心理状态, 有利于患者摆脱抑郁、焦虑等情绪造成的失望无助感[13,14]。为促使患者逐渐了解发病机制及有关疾病知识, 特在治疗中引入心理疏导和知识讲解, 不断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掌握了森田的核心理论, 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应激, 而提高患者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运用改良森田治疗组的临床效果、HAMA、HAMD评分均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综上所述, 说明改良森田治疗能有效稳定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 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患者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改良森田治疗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8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森田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工娱疗法,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结果:经治疗, HANA量表评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 对照组为76.32%;HAMD量表评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改良森田治疗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效果显著, 能有效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对疾病患者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胃癌;抑郁心理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9-0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但术后往往缺乏对患者心理及情绪的关注,疾病本身的作用及患者认知方面的障碍,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容易造成抑郁情绪。因此本研究想通过对胃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探讨其工作方法,使护理人员运用合理的护理干预形式,根据临床情况灵活采用健康教育方法,从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调动患者积极性,改善其抑郁情绪。现将2010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的72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实施健康教育后行问卷调查,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72名患者其中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46例,35-45岁患者20例,21-35岁患者6例. 其中男性患者58人,女性患者14人。

1.2调查方法。本调查问卷由患者一般调查问卷及SDS的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将患者随即平均分为实验组36人,对照组36人。首先对76例病人进行入院后的一般状况调查[1];然后针对引起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入院宣教和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相应的护理干预。72例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干预后行问卷调查,将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统计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2.1胃癌患者的抑郁状况检测比较(见表1)

在给予健康教育前胃癌患者抑郁评分高于国内报道(P<0.01),提示胃癌患者有抑郁症状。经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后SDS检测分值下降明显,护理后抑郁病例数也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统计数字表明健康教育对改善胃癌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明显的作用。

3讨论

3.1 精神因素在胃癌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抑郁作为一种病理情绪,可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主要相关因素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抑郁症病人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抑郁心情和兴趣的消失(2)。在认知方面表现为自责、自我评价降低,做事缺乏动力,语调低沉,语言行动缓慢迟钝,精力丧失,睡眠障碍,胃口不佳,睡眠不好,渐渐病人就会变得虚弱、疲劳。患者对治疗费用药物的顾虑和预后的恐惧,使得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显示,胃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44.4%,明显高于其它人群,提示对胃癌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3.2 抑郁与胃癌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患者发生抑郁与胃癌患者认知功能的障碍有一定的关系,如不遵守医嘱,不控制饮食,不运动,如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胃癌如果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配合术后的化疗五年生存率是很高的,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形成良性循环,坚持治疗,术后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改变其认知方面的观念,消除其紧张、抑郁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在本研究中胃癌患者发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对来自外界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为病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以解除精神紧张。通过让患者参加胃癌病友会组织,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经验交流,建立正常的人际往来和社会关系,使其走出个人患病的阴影,避免自闭、自卑倾向,通过丰富多样活动,分散对疾病的过分注意,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社会支持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保持良好的情绪。 4.4 以人为本做好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方案

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及对胃癌知识的接受能力,给予制定个性化的最佳教育目标,因人施教提高患者的学习效果。并鼓励患者参与制定护理计划。文化层次较高、经济状况好的患者,会主动提出饮食治疗的各种疑问。医护人员除了给予满意的答复以外,还要推荐阅读一些自我保健书籍、看教育录像,教会自我检测情绪的方法。发送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并告诉患者尽量发挥积极、开朗、乐观的良好情绪。

对胃癌合并抑郁情绪的患者需护理工作者细心观察其情绪变化,进行及时的健康教育指导,提供有关的信息和应对的策略,有计划地教会他们自我护理,调整身心,能有效的缓解或解除其焦虑抑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控制食欲,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各种压力及负性事件对病人的影响,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抑郁情绪起着积极作用。使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减轻抑郁情绪的症状,控制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并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使其密切配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丽,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6-452.

[2]王丽. 心理应激对代谢影响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2):98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篇7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患者的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用抑郁自量表(SDS)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2例患者心理干预前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给予干预后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或者消失?结论:心理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大大降低或者消除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抑郁状况,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患者治愈的自信心?

【关键词】乳腺癌;抑郁;情绪;心理干预

乳腺癌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器官恶性肿瘤发病率的7%~10%[1]?由于术后会造成患者的乳腺缺失,给女性的生理以及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共收治了3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并在术后对他们的心理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 料

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普外科共对32例患者进行乳腺肿物切除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中冰冻为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7岁?职业属性:在职企事业职工9,退休干部职工8,私营业7人,农民工8人;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2人,初中至中专院校10人,小学文化10人;经济能力:经济条件好能承擔医疗费用或有医保可报者18例,经济状况一般能承受医疗费用着6例,经济状态差者8例?

1.2 方 法

1.2.1 测量方法 根据用量表,分两个阶段进行心理调查:一,患者术前(刚入院)行首次心理调查;二,术后(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后再次行心理调查,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调查评估依据?

1.2.2 评估方法 通过SDS表里20个抑郁症状进行反向评分,每条分值区间为1~4分,而后将20个项目相加得到的分数即为初级评分,初级评分上限为80分, 标准分由初分乘以1.25算得?抑郁程度评定标准:SDS<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2]?

1.2.3 心理干预方法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采取具有启发性?支援性的心理护理模式?专职监护护士应了解自己病房内患者的病况?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经济情况,以便更好地护理病人,排解其心理问题,适时地为病人讲解与该疾病相关的信息?治愈进度?效果,更为关键的是要让患者明白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让他们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要让已完成治疗的患者积极配合,依靠他们的力量,来与新病人沟通?家属在治疗过程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让家属了解整个治疗方案,去鼓励患者,去关爱患者,照顾患者,增加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2 结 果

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再比对SDS表得到的评估数据,我们发现,心理干预前抑郁者有29人,心理干预后抑郁者只剩3人,所占百分比有原先90.62%降到了 9.38%?干预前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抑郁患者明显减少,取得效果显著?

3 讨 论

国内外研究资料纷纷表明,乳腺患者在做完手术之后,由于生理上缺失了乳腺,严重带来了思想上的负担和心理的鼓励,大多数都换上了抑郁,有的轻度,有的中度以上,而且有些患者还因为治疗上昂贵的费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长期下去,让她们开始对家庭的厌倦和朋友同事的疏远?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之后,而患上抑郁症之后,不仅造成她们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疏散,还会引发癌症的复发?转移?恶化等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 [3]?心理干预是乳腺癌术后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效的心理护理,能让患者看到疾病的危险性,并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消除顾虑,增强自信心,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患者自我的情绪调节好了,不但让治疗效果更佳,也让她们自身的免疫机制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减少治疗反应?对32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从不同角度提高其心理需要,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项永兵,张薇,高立峰等. 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方法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 25(2):12-14.

[2] 倪晓慧,王家同,谭庆荣. 抑郁症共病因素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与回归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1(25):146-149.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抑郁症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具有复发率高、自杀率高等特点。抑郁症患者对待生活往往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阻碍了患者的康复。既往研究表明[1], 对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护理, 改变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 有利于减轻病情, 缩短病程。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 常用于精神科疾病的治疗[2]。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以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 对抑郁症患者采取护理性干预措施,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抑郁症患者。共入组108例, 其中男42例, 女66例;年龄18~65岁, 平均 (34.5±10.1) 岁;病程3~36个月, 平均 (18.5±3.4) 个月。108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 0 (IC D-10) 诊断标准[3]; (2) 初中或以上文化程度; (3) 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及抑郁症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 其内容包括: (1) 讲解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疗效, 让患者对抑郁症有所了解, 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抑郁症。 (2) 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了解并评估患者的病史、个人重大生活事件及对此采取的应对方式, 指导患者有效调节并控制情绪, 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3) 帮助患者纠正歪曲的认知模式, 指导患者坚持记录每天的活动、想法及感受, 使患者认识、评估及应对不良信念, 促使问题解决。 (4) 每周1次会谈, 持续4周, 每次30min, 个别患者需要增加1~2次。通过会谈及讨论,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使患者了解应对负性事件的技巧, 学会调节自我情绪。 (5) 督促并鼓励患者每天参加放松训练和娱乐活动, 如书画、乐器、舞蹈等, 以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 并练习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技巧。

1.4 疗效评价方法

护理干预1个月后, 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经过量表评定培训后担任评价人员,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时对患者进行测评, 并记录分值, 问卷回收率为100%。SAS≥50分为焦虑情绪状态, SDS≥53分为抑郁状态, 分值越高, 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1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可见,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后SDS及SAS评分较护理前略有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注:1、2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护理前后组内比较, 3、4分别为护理前和护理后两组间比较

3 讨论

抑郁症主要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点, 多由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引起, 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往往对生活失去信心及自我评价低等症状, 严重者会出现自杀等不良后果, 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4]。认知行为理论认为[5], 个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取决于认知过程, 情绪及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人对外周环境的评价, 个体在情绪及行为表现上的缺陷多由认知不良引起。而多项研究表明[6,7], 认知缺陷改变后, 不良情绪及行为会相应好转。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建立在认知行为理论基础上, 通过改变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 经认知行为干预来改善患者的不良认知[8]。最近研究表明[9],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尤其对于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更有效。通过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可以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偏差, 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本文结果显示, 经过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的SDS和SA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观察组下降较为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有较大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 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对改善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洪霞, 陈圣霞, 李遵清, 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 (9) :817.

[2]张银玲, 雷鹤, 张茹英.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 2001, 15 (3) :125.

[3]刘爱民, 毛嘉文, 胡建平, 等.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应用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134.

[4]严保平, 崔利军, 孙秀丽, 等.双重抑郁症与抑郁症临床特征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2, 45 (3) :145.

[5]王伟冰, 唐平.辨析认知行为疗法与积极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基础的异同[J].医学与哲学, 2011, 32 (23) :40.

[6]张蓉.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7) :832.

[7]许若兰.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个案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21 (10) :710.

[8]黄慧兰, 刘新民.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焦虑的疗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25 (5) :324.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4月诊治的40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 患者年龄42岁~87岁, 平均年龄 (65.12±14.77) 岁, 男21例, 女19例。所有患者经病理确诊,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病、智障、药物依赖、酒精依赖者。按照1∶1比例选择40例同期无焦虑抑郁情绪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 年龄44岁~90岁, 平均年龄 (66.09±15.05) 岁, 男22例, 女18例。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2组患者肿瘤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家庭人际关系是否支持、疼痛评分 (应用VAS评价) 、医患关系等的方面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缺乏肿瘤知识57.50%、缺少家庭人际关系支持17.50%、医患关系一般22.50%;对照组缺乏肿瘤知识30%、缺少家庭人际关系支持5.00%、医患关系一般7.50%, 见表1。观察组疼痛VAS评分 (5.33±1.90) 分, 高于对照组的 (3.07±1.1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3, P<0.01) 。是肿瘤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肿瘤患者由于疾病特殊、治疗复杂, 导致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明显高于普通内科患者[2]。本文通过比较2组不同患者的相关资料, 结果显示导致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包括: (1) 缺乏肿瘤疾病知识。观察组缺乏肿瘤知识57.50%, 高于对照组的30% (P<0.05) , 缺乏肿瘤及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对待身体变化的表现为不适应, 特别是在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更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3]。 (2) 缺少家庭人际关系支持。观察组缺少家庭人际关系支持17.50%, 高于对照组的5.00% (P<0.05)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睦与否对患者的抑郁状态有直接影响, 如果缺少人际关系支持往往增加肿瘤患者抑郁的发生[4]。 (3) 疼痛而影响情绪。癌症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 尤其是疼痛往往会加重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而且随着疼痛程度的加重抑郁焦虑等症状更为明显[5]。本文观察组疼痛VAS评分 (5.33±1.90) 分, 高于对照组的 (3.07±1.14) 分 (P<0.05) 。 (4) 医患关系是指医方和患方在治疗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 与患者的康复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支持的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医患关系一般, 会使患者对治愈疾病失望[6]。观察组医患关系一般22.50%, 高于对照组的7.50% (P<0.05)

焦虑抑郁情绪是肿瘤患者常见临床特征, 这些负面情绪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7], 应实施针对性措施避免或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使其了解肿瘤治疗的知识, 及疾病发生的病因、过程、治疗、转归及预后等, 提高患者准确认识疾病和自我护理及康复能力,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调整心理状态, 促进疾病的康复[8]。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优质服务和过硬的技术, 取得患者的信任;治疗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 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可行性活动, 及时将病情好转的信息告知患者, 使他们对治愈疾病充满信心和希望[9]。 (3) 重视社会支持。争取家属、亲友及单位的配合,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从心理上、生活上多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和帮助, 以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 提高患者重归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10]。 (4) 及时有效控制疼痛。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严格掌握好药物的剂量不会出现成瘾现象;另外有规律地按时给药, 可帮助消除大脑对疼痛的记忆, 使疼痛在未开始或刚刚开始时得到控制, 这样不仅能延缓药物剂量逐渐增加, 还可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 使疼痛得到良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纪红.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3) :125-126.

[2]彭玲, 梁婧媛, 李达.伴抑郁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分布特点及情绪表达的调查研究[J].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3, 26 (3) :143-144.

[3]唐梅, 吴彩霞, 陈秋菊, 等.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4, 43 (2) :161-162.

[4]张天燕, 安波, 刘荣祯.癌症患者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 (8) :1146-1148.

[5]柯艺芬, 李三梅.系统性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9) :2627-2628.

[6]张洁玲.卵巢癌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5月中旬刊) :456-457.

[7]杨海燕, 李春波.恶性肿瘤与抑郁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 2008, 12 (11) :2005-2010.

[8]钱文, 宋澄清.抗抑郁症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5月上旬刊) :458-459.

[9]杨谢兰, 张灿珍, 魏向群, 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抑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 2009, 18 (3) :195-197.

莫把“抑郁情绪”当成“抑郁症” 篇10

“某某人因抑郁症跳楼自杀!”“某明星患抑郁症!”媒体上,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然而,我们挂在嘴边上的“抑郁”和医学上所谓的“抑郁症”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出现“抑郁情绪”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抑郁,情绪色彩“魔瓶”中的一员

实际上,我们常常提到的“抑郁”与“喜怒哀乐惧”一样,同属人类情绪色彩的魔瓶,也是人们品味生活时一道独特的滋味。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抑郁情绪对人体有害,不过,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知名专家保罗·基迪韦尔日前称,适当的抑郁情绪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并可以增强人们的抗压能力。他表示,尽管这种精神状态会给人们带来痛苦,但是也会使人变得更加坚韧,抗打击性也会增强。此外,他还认为抑郁的情绪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可见,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因此,当我们遇到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产生抑郁的情绪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很多时候,由于抑郁让我们感到痛苦,所以便对这种情绪难以接受或要加以排斥,更有甚者会上纲上线为“抑郁症”。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有区别

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往往容易回忆起负性的生活事件,或者只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积极的一面,所以,他们对负面结果的估计要多于正面的结果,常感到自己有缺点、无价值,认为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不值得别人爱的,并且相信自己的努力不足以改变糟糕的生活。

当你出现这些想法时,最好多问问自己:哪些是一个人正常的感受?哪些是自己根据放大了的感受而做出的判断?哪些是别人看起来觉得不客观的结论?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你更科学地区分抑郁症与抑郁情绪:

你是否有家族遗传史

尽管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肯定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个体的遗传素质,对抑郁症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遗传方式可能是多基因遗传。有调查表明:同卵双胞胎中,一人得病,另一人患病概率是50%。父母其中一人得抑郁症,子女得病概率为25%;双亲都是抑郁症患者,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75%。

可见,“感觉很郁闷”或者“真想一死了之”这样的心病,并不是得抑郁症的充分条件,只有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发生实实在在的病理改变时,才为抑郁症提供了生理基础。抑郁症患者的问题不是在消极境遇中出现了消极的反应,他们似乎在调节情绪的能力上存在缺陷,不能从消极情绪体验中摆脱出来并恢复到平常状态。

如果你的家庭成员里没有抑郁症的先例,那么就不要硬抓着自己的抑郁情绪往抑郁症上靠,而应把注意力先集中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上。

抑郁是否事出有因

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出现消极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正常人的情绪性抑郁往往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肯定是事出有因。而抑郁症患者的病理性抑郁通常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即使有不良因素,但也会“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自己有必要发生如此过激的反应。

一个性格开朗、平日谈笑风生的人,在遇到亲人去世、失去经济依靠、罹患重大疾病或者其它事故时,都是有可能突然间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了;或者,一个本来性格内向、不苟言谈的人,如今变得更加沉默,对任何事情都索然无趣,觉得生不如死的时候,我们能够理解他应该是抑郁了,他也许需要临时的心理危机干预才能恢复。

但一个抑郁症患者,他在重大事件没有发生之前,往往是在平日里就会莫名其妙地感到闷闷不乐、百无聊赖,甚至自残自杀的念头在脑海中屡屡呈现而不能自拔,那么,他是需要尽快地做去系统治疗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身体疾病本身也会引起抑郁,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这种抑郁症状是原发性疾病的一种症状。另外,某些药物也会导致抑郁,如治疗高血压的萝芙木类药物,这种因药物引起的抑郁属于药源性抑郁症。这些因素需在鉴定抑郁原因时事先排查。

检查抑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正常的情绪性抑郁,往往有因可循,持续时间不长,时过境迁时人们便能顺利地从中解脱出来。如果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过了创伤期,而少数人的抑郁状态却仍然持续不退,那么就要考虑很可能是抑郁症在发挥作用了。

其实,病理性抑郁症状常常是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就难以自行缓解,且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精神医学认为,情绪性抑郁一般不应超过两周,如果抑郁状态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者,则可以肯定是抑郁症。

抑郁的程度是另一个可以观察到的指标。即使是在平日里,抑郁症患者也可能出现思维迟缓、动作减少、胃纳差、睡眠不好、消极厌世、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当部分或全部出现这些症状时,内心也不要惊慌或者胡思乱想,应该及时去专业的医院检查一下,不要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机。

抑郁是否有规律地发作

季节对人的心情是有影响的,秋季就是人们预防抑郁的重点季节。但是,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观察的不是季节,而是每天感觉抑郁的规律。典型的抑郁症有生物节律性变化的特征,就是表现为晨重夜轻。许多抑郁症患者在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此时最容易出现自杀的念头,到下午三四点时,心境则开始逐渐好转,至傍晚时分甚至会感到完全正常了,但是在第二天的清晨则又会陷入病态,开始下一轮煎熬。

由于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而且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自我省察的方法总结自己的症状和特点,对特定的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帮助自己进行诊断和治疗。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对人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包括青春期、壮年期、更年期以及老年期,抑郁症都会更容易缠上女性。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之所以比男性高,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女性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这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和变化会间接导致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为抑郁症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在心理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如比较敏感、情绪不稳定等,在遇到挫折时她们受到的影响更大,这也容易引发抑郁;另外,从社会角色来说,女性早早地承受了学业和情感的压力,青壮年期的女性和更年期的女性则必须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所以女性会相对较多地经历某些极度紧张的状态。把这些诱发因素与生理、心理因素综合一起就不难理解,抑郁症在女性身上确实存在着更高的发病概率。

因此,如果你是女性并出现抑郁状态时,除了典型的症状,还要注意如头疼、头晕、没胃口、全身无力、快速消瘦、闭经等亚健康的表现,这样才能更科学地鉴别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防治方法。

当抑郁状态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时,根据以上几点,你就可以简单明了地划清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大致界限,不至于把常见的抑郁情绪去放大成令人恐惧的抑郁症。

其实,即使不慎患上抑郁症,也是要分轻重缓急的,不断发展的医学和心理科学使得人们根据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成为了可能,人们需要的只是与它持之以恒作斗争的决心。

轻轻地抑郁走了,正如它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一挥手,告别抑郁的云彩!

走出抑郁情绪有绝招

一些小方法帮助你调整抑郁情绪,不妨试一试。

找到你的“负性事件”

是什么让你感到郁闷?或许在这种不愉快的状态下你已经搞不清楚。不妨拿出纸和笔写一写。看看究竟哪些事情困扰了你。随着这些负性情绪的来源在你的头脑中渐渐清晰,你可能会对它们做出重新的评价。或许你放大了它们困扰,或许你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以排解压力,或许只是生理的节律影响了你的情绪。总之,梳理一下会让你感到轻松一些。

尝试“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一件事情总是有很多面,抑郁常常是由于你陷入了“消极”的一面无法自拔。尝试一下“多元化”的思考模式,尽管你可能觉得比较辛苦,但还是努力想一想,同样一件事,是否给你带来其他的可能性。或许你为和爱人争吵而郁闷,但这也正提示着你们需要改善沟通模式,从而婚姻才能更和谐。

用泪水宣泄情绪

心理学家将流泪分成反射性流泪和情感性流泪。情感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多,据测定,在这些结构复杂的蛋白质中,有一种可能是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根据这一结果推测,流泪能排除人体由于感情压力所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生化毒素。因此,当我们被抑郁情绪所困扰时,不要阻止自己通过哭的方式宣泄情绪。你可以在知心的朋友面前放肆地大哭,也可以选择没有人的地方默默流泪,或者不妨看场悲剧电影,让自己的眼泪伴随剧情的起伏而释放。试一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注入光明的东西

有的时候与其与黑暗做斗争不如注入光明的东西。这就如同氢和氧的结合会生成水。当你拼命与抑郁较劲却发现它对你越缠越紧时,不妨先把它放到一边。想想自己平时喜欢做什么,看电影、读小说,和朋友聊天,总之,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积极的事情冲淡抑郁的情绪。

用运动激活“内啡呔”

内啡呔是人脑分泌的一种能使人感觉到快乐的激素,运动能够促进内啡呔的分泌,从而缓解焦虑情绪。但是,并非所有的运动方式都能引起内啡呔的应答。一项研究表明,血液内啡呔的提升有赖于运动的强度与时间。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大脑中内啡呔的分泌。具体的运动项目可选择游泳、跳绳、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等。运动场所最好选择户外阳光充足的场所,因为阳光可以改善脑内5羟色氨的含量,从而对改善情绪有利。

抑郁症患者情绪失调研究论文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2年5~11月中、重度烧伤住院患者。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年龄:18~60岁患者; (2) 中、重度烧伤患者; (3) 烧伤后72h内入本科治疗患者; (4) 神志清楚且烧伤前无精神或心理疾患, 无智力障碍者; (5) 无交流障碍者。共纳入60例, 其中男46例, 女14例, 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本研究中的两组平均年龄为 (40.20±10.70) 岁, 患者平均烧伤面积约为 (21.47±10.17) cm2, 其中火焰烧伤40例, 热液烫伤9例, 化学烧伤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态、付费方式、烧伤面积、烧伤程度、家庭年收入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比较都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工具

1.2.1 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由本人自行设计。

1.2.2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2]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

主要用于综合医院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查。

1.3 心理护理分级标准

本研究以9分作为焦虑或抑郁的临界值。将患者的心理状态按HAD量表总分值共分为三个等级:严重、比较严重、正常。按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分别给予三、二、一级心理护理措施。 (1) 正常:HAD中焦虑、抑郁两项≤9分, 给予三级心理护理。 (2) 比较严重:HAD中焦虑、抑郁中至少有一项位于10~14分且都<15分, 给予二级心理护理。 (3) 严重:HAD中焦虑、抑郁有一项≥15分, 给予一级心理护理。

1.4 研究方法

1.4.1 患者心理的评估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知情同意后, 在其入院72 h内完成资料的收集。

1.4.2 对照组

病房护士按医院要求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共性心理护理:提供一个舒适的物理就医环境 (病房湿度、温度、气味适宜) ;提供一个舒适的人文就医环境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医疗技术) ;注意避免医源性伤害 (心理和身体方面) 。研究者除了收集数据外无任何干预。在患者住院第18天时, 再次测出HAD量表数据。

1.4.3 干预组

病房护士按医院要求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共性心理护理外, 研究者根据HAD量表数值, 一对一在床旁对患者进行分级心理护理干预, 干预周期为15 d。在患者住院第18天时, 再次测出HAD量表数据。

1.5 分级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1.5.1 三级心理护理

1.5.1. 1 计划干预时间

每天5 min左右。

1.5.1. 2 干预方法

把患者心理状态视为正常适宜, 主要侧重于对患者进行烧伤的健康教育及烧伤治疗、预后等的信息沟通。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这是让患者对干预者产生信任的基础; (2) 运用IIFAR方案作为提供信息的专业技巧[3]。II-FAR由以下术语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初始核对 (Initial check) :患者的认知和情感状态、患者是否适合接受信息、患者已经具有哪些信息、患者所需信息的语言和复杂水平;信息交流 (Information exchange) :将信息打包, 再间断地进行提问、核查患者是否存在信息量过大与理解困难;最终的准确性核对 (Final Accuracy check) :要求患者用自己的话概述信息、核对准确性, 如有必要再次传递信息;反应 (Reactions) :核对患者对信息的认知、情感反应。提供信息需贯穿情感支持, 因患者的情感反应等因素可能决定其如何应对信息及其记忆信息的准确程度。

1.5.2 二级心理护理

1.5.2. 1 计划干预时间

每天15 min左右。

1.5.2. 2 干预方法

主要侧重于情感支持、改变疾病认知及应对方式等。利用患者的潜在动力, 提高患者自身的心理成熟度, 以使其更好地处理所面对的问题。 (1) 完成三级心理护理的心理护理内容。 (2) 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和主动倾听, 进一步评估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 针对相关因素及症状, 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排序。 (3) 使用六类影响技术 (提问、解释、提供信息、即时化的共情、自我暴露、描述矛盾或歪曲等面质) 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4) 根据患者需求不同, 给予个性化护理。针对换药疼痛引起的焦虑、恐惧情绪:讲解疼痛的积极意义;改良换药方法 (如护士的陪伴鼓励、充分湿润创面后再去除敷料、按患者的节奏, 疼痛剧烈时可暂缓换药操作) ;多倾听、理解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宣泄;教会患者腹式呼吸放松、下颌放松、冥想技术;为患者争取止痛药的使用等措施来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无助感。 (5) 社会支持不足的患者。可通过鼓励和督促家属的支持、陪伴、探视, 促进患者与其他病友及医护人员的交流,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动寻求帮助等来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 (6) 应对方式不健康的患者。应用合理情绪疗法, 使患者认识到采用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及糟糕至极等不合理信念的错误, 指导患者采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帮助患者改变认知和态度, 更少遭受不合理信念导致的情绪困扰。 (7) 人格特征引起的焦虑、悲观、忧郁等采用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等体现支持的人本主义治疗方法来对待和支持。

1.5.3 一级心理护理

1.5.3. 1 计划干预时间

每天25 min左右。

1.5.3. 2 干预方法

这种状态的患者严重缺乏安全感, 处于恐慌或绝望中, 此时可视为危机的存在, 在寻求心理或精神科医生帮助的同时护士按危机干预的步骤进行处理。主要侧重于在帮助患者建立身心安全感后再进行情感支持、改变疾病认知及应对方式等的干预。 (1) 紧急处理患者当前的问题, 保证人身安全。 (2) 保持与患者密切接触, 尽可能陪伴在患者床边, 耐心引导和倾听患者叙述, 了解导致目前心理压力发生的原因。 (3) 运用倾听、沟通、解释、安慰, 运用积极性和无条件地接纳患者的方式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让患者明白, 干预者是一个可靠的支持人员。 (4) 调动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 鼓励家属陪伴和探访, 甚至可以时刻陪伴, 密切观察, 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使用认知疗法帮助患者纠正认知偏差;运用积极心理学观点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策略和自信。 (5) 解释和澄清现在的病情及面对的问题, 讲明可提供给患者的应对方法并让其选择。 (6) 要求患者复述一下自己选择的应对方法, 让患者对自己的言语负责。值得提出的是在进行干预的同时, 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及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以免延误病情。

1.6 统计学方法

1.6.1 资料收集

一般由烧伤患者单独完成量表的填写, 对于填写困难的则在经过患者同意后, 由研究者一边读出条目及选项, 一边对患者不理解的条目详细解释后由患者口头回答选项, 与患者核实后帮助其完成填写。剔除无效问卷的规则:住院未满18 d, 导致未能收集到第二次HAD量表数据者。

1.6.2 数据分析

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 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HAD总分及焦虑、抑郁分值的比较, 见表1;干预前焦虑、抑郁严重程度等级分布情况, 见表2。

2.2 分级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见表3;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严重程度等级情况分析, 见表4;两组焦虑、抑郁前后差值的比较, 见表5。

2.3 干预组HAD总分差值与心理护理等级的回归分析, 见表6。

3 讨论

目前, 分级心理护理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提法, 在临床上的有效应用还鲜见报道。杨敏[4]提出的分级心理护理是参照临床分级护理的概念及模式, 根据对患者心理反应及相关症状的轻、重、缓、急的评估结果, 给予不同级别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及护士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 论证了分级心理护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住院患者作为一种身心均处于应激状态的特殊群体, 其心理反应 (量表评分) 略高于正常人的常模当属允许或适度反应范围[5]。叶维菲等[6]翻译的大陆版本针对“HADS”在综合医院进行过测试。采用CCMD-2诊断以及SDS和SAS作为参照, 发现以9分作为焦虑或抑郁的临界值可以得到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本研究借鉴等级护理及杨敏博士的相关理念, 应用HA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给予评估, 再按照患者量表分值将患者的心理护理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为严重, 二级为比较严重, 三级为正常, 最后根据患者的心理等级给予不同等级的心理护理干预。 (1) 从量表各维度分值的下降看 (表3) :干预组的HAD总分、焦虑分值、抑郁分值的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实分级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2) 从干预前、后所需心理护理等级是否有下降来看 (表4) :干预组干预前、后所需心理护理等级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所需心理护理等级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实分级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3) 从各级分级心理护理干预组内效果来看 (表5) :焦虑、抑郁情绪程度为严重组, 两组患者焦虑值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抑郁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对抑郁情绪的干预水平不太理想;焦虑、抑郁情绪程度为比较严重组,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差值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通过对患者提供的情感支持、改变疾病认知和应对方式等干预措施, 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是有效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为正常组, 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抑郁情绪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可能说明, 不严重的焦虑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 患者能自我调整。

不论是从两组患者的HAD总分、焦虑分值、抑郁分值的下降的差值方面, 还是所需心理护理等级的下降方面, 均证实了分级心理护理的有效性。同时提示了临床护士在健康教育方面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应该运用IIFAR方案作为提供信息的专业技巧, 尤其要注意在初入院时、进行特殊检查或操作前、手术前、出院前等关键时间点提供充足的信息。

根据干预组HAD总分差值与干预前所需的心理护理等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表6) :对干预组患者提供的心理护理等级不同, HAD总分的差值下降程度不同, 大约每个等级的心理护理可依次下降4分左右。提示了在一定范围内,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的时间越多, 患者的焦虑、抑郁分值下降可能会越明显。整个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 尤其要重视倾听的作用。因为倾听不仅意味着护士对患者的关心, 还能够引导患者讲述自己的问题。在此过程中, 患者能够不知不觉地建构自己的身份地位, 并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和目的, 因而它具有治疗功能[7]。

4 小结

上一篇:安全教育心得50字作文下一篇:雁荡山的作文3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