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精选15篇)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1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2、下列主张中,不属于伏尔泰的是(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主张开明君主执政

C.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腐朽

D.倡导三权分立学说

3、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微积分的创建

C、力学三定律

D、《物种起源》的出版

4、现代文明与科学进步密不可分。然而,某著名科学家却说:“原子释放出来的能量已改变了除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的一切,因此, 我们正在走向空前的灾难。”这位科学家是( )

A、牛顿

B、瓦特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5、18世纪中期以后,哪一种学说的兴起打破“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一观点( )

A、原子—分子结构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学说

D、太阳中心说

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谁的名言?( )

A、梵高

B、贝多芬

C、托尔斯泰

D、斯特劳斯

7、以下作品中表达贝多芬反对君主制的是( )

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月光交响曲》

D、《蓝色多瑙河》

8、要想了解俄国人民是如何反抗拿破仑的,你可以去图书室借阅( )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

D、《母亲》

9.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

A.托尔斯泰

B.屠格涅夫

C.果戈里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2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

1. 思维导图的脑科学基础

我们整个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或者每组细胞都有特定的分工。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组成了脑和脊髓,它们由两种细胞构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具有传递信息的能力,它们之间通过轴突终末与树突或胞体的突起之间的结合处(叫作突触)传递信息,进行电化学交流,形成网络。英国科学家汉特里克逊和他的妻子(神经生理学家)爱兰也认为:精确的记忆力、敏锐的理解力、活跃的想象力等都是由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能力决定的,形成神经连接的速度越快,思维越敏捷,形成新连接越容易,思想就越能创新。由此可以判断出:能满足整个大脑需要的记笔记及思维组织技巧,应该不仅包括词语、数字、顺序及线性,还应该包含色彩、尺寸、视觉、节奏、空间意识等,这就是一种思维导图。

2. 图式理论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也是一种图式工具。现代图式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提出,最终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完善建立。鲁梅尔哈特认为:“图式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资料结构。”他提出了并行分布加工模型,该模型指大脑中事物留下的痕迹被组成一个个加工单元,各个加工单元是相互连结的,每一单元可以向其他单元发送兴奋的或抑制的信号。信息的加工就是通过大量加工单元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3.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会话”“协作”与“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很好地阐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很好地阐释学习怎样发生、意义怎样建构、概念怎样形成等。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实验研究

1. 简单思维导图的绘制

针对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刚开始学习化学这一情况,我们采用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思维导图由学生在课前绘出,在课堂中进行应用,经过实践、讨论及教师的指导,再由学生自行修改,在此过程中,达到学习的效果。

2. 实验对象

初三(1)班为实验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初三(2)班为对照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3. 实验时间

2015年9月~2016年6月。

4. 实验过程

(1)实验前测

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参加本区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成绩为实验前测数据,统计如下。

前测分数统计数据表明,期中考试中实验班没有明显的优势,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2)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化学概念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物质的分类

(2)化学反应类型

(3)氧化反应

(4)催化剂

以上的思维导图是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归纳后自行绘制的。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实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概念的记忆,更加深了他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他们建构系统的化学概念知识。

(3)实验后测

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参加本区九年级化学期末测试成绩为实验后测数据,统计如下。

本次期末测试,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也融入扩展思维的题目,因而使用思维导图来教学的班级有明显的优势。实验班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班。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内容:这是一份关于你使用思维导图复习后的情况调查问卷。它仅仅是一种情况了解,与你的学习、品德等毫无关系。因此,希望你不要有任何顾虑,如实填写。如果你完全同意,请填写a;有些同意,请填写b;不能确定,请填写c;有些不同意,请填写d;完全不同意,请填写e。真诚感谢你的合作!

(1)思维导图很有意思。()

(2)思维导图条理性更强。()

(3)思维导图让人感觉混乱。()

(4)愿意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5)经常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6)在解题时会自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

(7)在老师要求之外你也使用过思维导图。()

(8)愿意尝试在其他化学知识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

(9)愿意尝试在其他学科学习时应用思维导图。()

(10)愿意尝试在其他方面应用思维导图。()

问卷中题(1),有81.1%的学生表示思维导图很有意思或比较有意思,说明绝大多学生已接受了思维导图。题(2)、(3),有60%以上的学生表示思维导图具有条理性。题(4)、(5)、(6),约76%、62%、65%的学生表示在记笔记、复习和梳理思路方面愿意使用思维导图。

问卷中题(7)只有6人肯定自己在教师要求之外使用过思维导图,3人觉得自己好像使用过。尽管人数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说明学生还不能将思维导图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

问卷中题(8)、(9)、(10)用于调查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复习之外认可思维导图的程度,分别约有73%、65%、76%的学生表示认可或基本认可。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应用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梳理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越来越认可和接受思维导图,但还不能成为习惯。

四、存在的问题

1. 适应性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接受,不愿动脑思考,形成了思维惰性,到了初三阶段,思维惯性不会轻易改变。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方式,要接受并适应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2. 缺少归纳与整理

思维导图使用的是关键词,有利于学生把握化学概念的关键点和及时回顾知识点进行相关复习。而有些学生只是善于发散思维,寻找建立更多的联系,但缺少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五、认识与思考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行动科学的研究也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仅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且容易筋疲力尽。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3

关键词: 初三英语 复习教学 思维导图 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属于图形思维工具,灵活运用图文技巧,借助关键词、颜色等构建可行的记忆链接,借助记忆、思维等规律,不断挖掘学生已有潜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更好地复习英语课程。同时,思维导图是以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等为理论依据的,借助图形呈现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准确理解、整合理论知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为英国学者所创,属于放射性思维表达形式,可以有效组织、表征理论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帮助记忆的工具,现已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思维导图属于能动有机的复习工具、记忆激发工具等,可以根据优选顺序排列相关数据信息,借助主题关键词、图像所具有的表征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他们的大脑潜力。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汇集在一起,梳理学习内容,筛选出杂乱、错误的信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并将所学新知识巧妙地融合到已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进一步完善知识框架,提高学习、复习效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为这些文字、图像等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留下直观印象,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科学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自身综合能力。

二、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1.课本词汇复习思维导图

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重要词汇,正确理解词义、词性,还要引导他们利用语境理解词汇意思,而这也是中考的重点之一。换句话说,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词汇知识框架,将新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促使新、旧知识有效连接。在初三英语词汇复习中,思维导图大都以上位学习思维导图为主。教师要优化利用思维导图优势,引导学生总结所学词汇知识,复习重要的构词方法,结合词汇之间的关系复习英语课本中的词汇,特别是重要词汇。以“active”为例,将其作为主题词汇,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该单词具有的词性,即为形容词,“活跃的”。进而,启发学生了解相关词组,比如take an active part in:积极参加,列举一些相关句子,比如:“Jim is active in basketball.”在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课本词汇的时候,教师要多角度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词类、意思等,也就是说,在复习“active”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复习它的相关形式,比如副词形式:actively;动词形式:act;名词形式:action,activity,同时列举一些典型例子,帮助他们构建关于该单词的完整知识结构。以此,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优化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英语单词,特别是重要的词汇,从而达到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该词汇的目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课本语法复习思维导图

在初中英语复习中,语法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重要的语法知识汇集在一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对比、分析对应的语法知识,将其梳理成相关图形储存在大脑中,优化利用英语语法法则,认真复习英语语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英语语法知识具有的系统性特点,把语言形式、意义乃至语用放在核心位置,在思维导图作用下,将英语语法复习生活化。为此可以根据语法知识点,巧妙插入一些生活化的图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重要的语法知识点,为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做好铺垫。例如在教授学生理解宾语、宾语补足语之间关系,明白什么是系统动词:be;感官动词:feel,smell;表示变化的词语:get,become后,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相关语法点,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试题,加强练习。比如:“I will spend as much as I can ?摇 ?摇(draw).”这是一道关于“宾补关系”的试题,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句子结构,给出“draw”的正确形式,即drawing,完善已有的语法知识结构体系,更好地复习语法知识。

三、结语

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可以促使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有机融合,可视化的树形结构,丰富多彩的图片、符号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零散的信息,准确理解新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思维导图灵活应用到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英语词汇、语法等,真正达到提高复习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郦萍.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吴爱平.思维导图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4.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的应用 篇4

——以《平行四边形章末复习》一课为例

凯里市第十二中学 姜宗倩

摘要:在这个知识和信息的时代,让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学生面对无限的知识和有限的时间,知识学得越多,笔记记得越多,思维反而更加混乱。探索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通过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制作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促进建构性学习和知识整合,从而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的章末复习一课为例,阐述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并分享学生因思维导图的建构性思维和有趣性吸引,主动地积极参与课堂中。

一、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这些现象:

(一)、课堂知识听得懂,课后知识记不住。

(二)、课堂知识能理解,课后练习不会做。

(三)、熟悉题型能解决,陌生题型无从入手

这些现象凸显出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比较零散,学生没有进行知识整合,没有建立知识体系,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的建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清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能够自主整合知识,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思维导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由20世纪70年代被称为 “世界记忆之父”的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所创造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思维导图通过捕捉和表达发散,思维导图能够将大脑内部零乱、枯燥的信息运用图文并用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有序的、条理清晰的可视化图表呈现出来,从而充分开发大脑潜能,极大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它既可呈现知识网络,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基于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绘制导图的过程将知识点梳理整合和强化巩固,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很好的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思维导图在教学方面的使用可以帮助老师迅速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对教学策略作出调整,使教学更有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思维导图平行四边形

/ 5

针对性,更有成效;同时它也可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结构,提高记忆力,增强学习能力。

二、如何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应让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了解思维导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目前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很多,除了word、ppt外,还有专门制作思维导图的专业软件如mindmanager等。但限于条件,在课堂上只探讨如何让学生体验思维导图的手工制作和黑板绘制。制作材料:白纸和多种颜色笔或者黑板和粉笔、你的大脑和你的想象。制作步骤:

(一)、首先把知识点的中心定为思维导图的主题并画在纸或者黑板的中央。主题 可以用关键词或图形来表示。主题是所学知识中表达核心意思的字词,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二)、其次由中心知识点延伸出下一层知识点定为“次主题”,“次主题”和主题一样可以用关键词和图形来表示。

(三)、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当任何一个知识要点出现的时候,尽可以自然地将它用关键词或者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

(四)、整理思维过程。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把它们标记出来。任何一个“次主题”都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示。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可以大大加深记忆。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平行四边形章末复习的教学片段

(一)、小组合作,课前准备

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本章知识思维导图,将本章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等的知识相互关系。

【教学意图】利用思维导图用形象的图形和丰富颜色吸引学生参与归纳平行四边形整章知识,先将知识点整合,建立知识思维,对已学知识进行加深领悟,知识点储备好,对练习训练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平行四边形知识回顾,归纳一遍,提高知识归纳总结的方法和能力。同时也通过思维导图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对后面的教学有的放矢。

(二)、展示优秀思维导图,每组派代表分析制作意图 师:各个组请派发言人展示本组成果。

生1:我们小组认为平行四边形本章的知识点多而杂,组织所有组员一起将本章知识进行回顾,并讨论如何梳理和整合本章知识点,我们利用课前时间一起将我们的思维导图制作在黑板上,主要想让同学们和老师更直观的体会我们的思维过程,我们利用形象的符号表达关键词,既直观又节省时间。

/ 5

生2: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我们组平行四边形的思维导图,我们组一起总结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同时我们组也一起回顾了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也复习了两个“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且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教学意图】学生展示本组制作的思维导图是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一种评价方式。通过课堂展示,学生再次回顾知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学生自己是课堂的一员,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附:学生优秀思维导图

/ 5

/ 5

平行四边形章末复习中应用了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绘画中,将平行四边形整章的知识要点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整合。制作思维导图时,学生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相互关系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一长串枯燥的基本知识变成彩色的、容易被记忆的图画,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结构,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迅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对教学策略作出调整,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理顺知识脉络结构后再以经典习题巩固,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四、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实践反思

(一)、思维导图还能利用于教师备课、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解题思路等教学与学的环节中,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思维导图成为教与学的有效策略。

(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

(三)、利用电脑软件来绘制思维导图快捷、美观,条理清晰,但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是有待探索的;

(四)、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代替所有教法,在课前预习、课堂记笔、章末复习和学科复习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清思路,总结归纳更愉悦更有效地学习。

(五)、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渗透整合、梳理的思想,生活中的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思想和方式来清晰表达,可以鼓励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梳理整合知识的建构能力同时,学会将思维导图的思想和方式尽可能多的应用于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从而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数学教学留给学生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思维导图制作和应用形成的思想和能力可以应用于实际事件分析、实施和总结的各个过程。希望通过我们师生不断的实践,最终使得思维导图的方法成为我们师生终身的一种学习习惯和一种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 李斯译.作家出版社,1999

[2]胡亚云.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5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与特性

1.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能直观、形象、有效地呈现知识间的关联、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思维导图能更加有效地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质量。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图。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技巧,能够提高思维的效率。[3]

2.思维导图的基本特性

(1)可视化

思维导图软件既可以把抽象思维形象化,也可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需求制作知识结构,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高效学习,这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学习方式之一。图1为采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的“数学、思维品质与技术”的关系图。

(2)聚散性

思维导图对知识的表达方式具有发散和收敛特点。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言,思维导图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它可以把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便于学生对知识统一性的把握,也可针对重难点进行学习。这无疑会给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实验

为了验证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性,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参考, 在2014年上半年确定了实验方案。实验在朔州市城区二中进行,目的是考察思维导图对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影响。实验中具有两个假设,一是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特性,二是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1.实验实施过程

(1)实验时间:2014年4月 ~6月。

(2)实验内容:运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数学教学(例如:四边形和圆)。

(3)考查项目: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考查指标:把单项品质和考试成绩测定作为评价思维品质的指标。

(4)设置实验和对照班级:实验在初三(1)班 (对照班)和初三(2)班(实验班)两个班进行,只有实验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训练,最后采用试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5)实施平台:思维导图工具(Mind Manager)。

(6)实施注意事项:1实验要从学生思维导图的特点和思维品质方向进行训练;2实验试题要体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3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2.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前测结果及其分析

前测结果分析:前测试卷仅确定两个班级的初始状态,了解两个班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及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特性的相互关系。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平均成绩比实验班平均成绩约高3.17分;四个思维品质相互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其P值都大于0.05,是符合实验要求的。

(2)实验后测结果及其分析

后测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得到两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数学思维品质的测试结果 (如表2所示),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第一,实验后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5.69要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71.81,这说明思维导图软件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效果。

第二,实验前实验班对应思维品质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班,而实验后实验班分数均高于对照班,说明思维导图软件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是有促进作用的 。

第三,两个班级学生的均分之间无显著差异 (P=0.269>0.05),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其P值分别为0.026和0.004,均小于0.05),而深刻性和灵活性无明显差异(其P值分别为0.352和0.803,均大于0.05),对此我们认为对解决数学深层次以及实际运用比较灵活且困难的问题不是思维导图短期能提高的。

3.实验总结

从教学媒体选择上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 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使用。

从思维导图软件上看,它能使学生对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自我构建和规划,且能够把每个数学概念易于出错的地方清晰地标明,有利于学生对易错问题的解答。这些对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4.教学实验的不足

虽然在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本实验仍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因教师担心在测试时出现误差,没有针对数学思维品质中的敏捷性开展实验检验;在测试中,试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都存在可斟酌的地方。 其次,实验仅在朔城区二中进行,由于实验的样本小,周期较短,对效果的评价手段、评价方式也比较简单。因此,实验的结果是初步的。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的某些特性和对照班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应用思维导图工具的教学策略

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应用思维导图工具的教学策略可从常规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拓展课实施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常规教学实施的策略

(1)教学设计方面

在备课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效果更好地得以实现。否则,仅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随意地应用教学媒体,那样就会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大打折扣。从另一个角度看,如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选择整合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若能把握好信息环境下的教学的整合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优化。[4]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思维导图工具的应用。

(2)在应用思维导图工具中体现学科特色

本实验之所以选取数学学科为例,是因为数学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数学思维品质也有较为系统的测试方法。我们认为数学思维既可以改变学生思维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思维品质。

(3)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式

新课程改革把关注教学过程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必须让教师也关注教学过程。若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开展教学过程中, 能及时变通思维导图工具的应用方式,这样能够使教学媒体得到优化。既促进了师生互动,又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目的。[5]

(4)教师应注重课后反思

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在选择应用思维导图工具上,不仅需要课前进行必要的教学设计,还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工具应用的效果,充分把握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思维导图工具所具有的特性,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2.拓展课实施的策略

(1)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的专题任务

数学思维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且不具体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利用专题任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互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思维,从而给他们在中学阶段以后学习数学打下一定的基础。[6]

(2)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意义学习

为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进行意义学习, 我们应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好思维导图工具。首先教师一定要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来做示范,让学生对意义学习获得前期的认知;然后布置一些能够自主完成的任务(如数学故事)。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应用思维导图工具完成数学故事结构图,在完成这些任务过程中考虑数学故事背后反映的思维特性,如科学家发现数学知识需要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等。事实证明对这样的专题任务的完成,既使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工具的应用,也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我们通过实验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但在思维导图应用的针对性和所达到的应用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值得教育者重视。

摘要: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展现出不可低估的潜力,研究如何应用思维工具来促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记忆数学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当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并总结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给教育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思维工具,思维品质,思维导图,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章伟民,曹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苏富忠.思维科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5]李静雯.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 知识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17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模式由传统的线性思维转化成具有放射性的网状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大脑的联想与创造力,改善信息加工方式,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将知识模块化,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形成语言学习过程中探索、挖掘式的高级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运用于识字教学,拓宽识字渠道

思维导图的绘制要将大脑中的感觉、记忆、想法等信息汇成一个思维中心主题。这一中心主题向外发散,就会形成无数的分支。而每一个分支既是中心主题的一个联结,又能演变成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其他分支。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生字既爱又恨,爱的是在课文中很熟悉,恨的是很难写下来。而单纯的识字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如何让识字变得高效又有意义呢?一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识字活动中来;二是引进思维导图,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拓展识字教学的内涵。一幅有趣的导图就是一场视觉的盛筵,对激发学生兴趣、高效地掌握生字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教学“苹”字后,拓宽到“水果”类的词;教学“晴”字后,让学生回忆学过含“青”字的字进行归类:清、请、睛、蜻……启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编顺口溜:太阳出来天放晴,小小池塘水清清,飞来一只小蜻蜓,眨着眼睛亮晶晶。青蛙见了好心情,连忙说声请请请……这样的识字教学,由一个字拓宽到一类字,使识字教学情景化、趣味化、高效化,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思维导图设计如下(图一):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识字教学,既直观又形象,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丰富了识字的内涵,拓宽了识字的渠道,更是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触类旁通,也会学着绘制这样的识字图。

二、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语感的丰富、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提升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抓手。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好思维导图,就能使难懂、复杂的内容更为清晰、系统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用词精当、语言精确,是学习说明文很好的范本。教学这类文章总避免不了对说明方法、说明对象的特点等进行教学。若教法不当往往会变成说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抑制学生的情感。如何对这类文章进行有效教学非常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和激发阅读兴趣的源头所在。运用思维导图(如图二),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阅读效果,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效果。

有了这样的思维导图辅助教学,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有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激发学习兴趣,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应用于习作教学,激发创作欲望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想要提高孩子的习作能力,重在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然而,习作教学的现状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习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空话、废话连篇,缺乏新意,千篇一律。因此,习作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营造轻松的氛围。这样,孩子就能轻轻松松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再为“无米下锅”而愁眉不展。思维导图还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既降低习作难度,又能教给学生习作的思路。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也就是说,习作前要有明确的思路,只有思路明确了,才有可能下笔如有神,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习作前要谋篇布局,理清思路,明确文章的结构,学会合理安排材料,采用多种表达方法,突出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心中有框架,才能“笔下生花”。因此,让学生习作前列好提纲,绘好思维导图,一篇好的文章也就基本有了雏形了。

如《护蛋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游戏作文。在经历一天的护蛋活动后,学生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心情五味杂陈。这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之后,引入思维导图(图三)帮助学生构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一个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不仅提供了良好的语言交流情景,使习作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同时也更具层次感、整体感。

四、运用于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益

知识的记忆容易遗忘,因此及时复习极为重要。如果仅凭课堂笔记,那就很难快速复习。而一张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内容紧凑,便于学生快速记忆,缩短复习的时间。

复习课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能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及时查漏补缺;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但在复习阶段,教师往往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重落实轻兴趣,重学困生轻优等生。久而久之,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课堂也变成“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堂”。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是厌烦的、排斥的,自然就达不到理想的复习效果。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在复习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在课前将复习的任务布置给学生,教给复习方法,可以是一篇课文的整理,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整理,要求既要把书读薄,更要把书读厚。如,围绕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让学生从作者、字词、句子、内容、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前置性整理,并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画出思维导图,然后在课中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完善和补充自己的知识网络,整理出条理清晰、系统全面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棵美丽的“知识树”,使语文教学别样精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开启另一扇窗户,并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各自的知识体系,使他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初中数学有理数思维导图 篇7

整数和分数的统称。正整数和正分数合称为正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合称为负有理数。因而有理数集的数可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3种数。由于任何一个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化为十进循环小数,反之,每一个十进循环小数也能化为整数或分数,因此,有理数也可以定义为十进循环小数。有理数集是整数集的扩张。在有理数集内,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除数不为零)4种运算通行无阻。有理数的大小顺序的规定:如果a-b是正有理数,就称a大于b或b小于a,记作a>b或b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8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概念界定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结合了全脑的思维模式,它是由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人们思考的工具,同时运用了左脑和右脑,在大脑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思维导图还是一种高效的建构知识的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学生直接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制订教学活动蓝图的过程,即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的一种计划和安排,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本文中的教学设计主要谈及的是教师基于思维导图模式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思维导图模式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上课期间固然是非常重要的,预习和复习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好的学习模式则是其高效学习的基础。

1.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预习不是简单地浏览教材内容,这样只能对教材有初步印象,并不能真正发挥预习的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导图模式。引导学生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其学习内容,作为中央主题。接着逐渐划分分支内容并且逐渐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最后纵观全图,学生在每个知识点处做出标注,如“已理解”“很困惑”等。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来预习数学,能够帮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在听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把握各部分内容的关系,然后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查阅,帮助学生修改错误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分享,以便自己的提高。当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共同做思维导图,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掌握,也能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复习技巧。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灵活、实用。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篇9

一、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意识

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顺各知识点间的关联,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认识, 而且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架构, 实现学习的系统化。因此,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意识, 为此, 教师应注重以下内容:

首先, 注重思维导图应用的合理性。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把握初中数学教学重点知识, 认真分析与重点知识关联的其他知识点, 并将思维导图板书在黑板上, 展示给学生。同时, 依托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 并适当的提问学生, 检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情况, 使学生能够对照自身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其次, 注重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融入。初中数学知识点多而零碎, 为此, 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旧课回顾, 教师应注重运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 做好总结与反思。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时, 应根据学生反馈效果, 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反思, 了解思维导图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并及时补充遗漏的知识, 使得思维导图更为完善, 更好的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服务。

例如, 在绘制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时, 起初教师并未绘制角平分线性质这一知识点, 但考虑到角平分线性质和全等三角形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尤其是一些题目中全等三角形判定时需应用到角平分线性质知识点, 最终对之前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 使得绘制的思维导图更为完善, 最终得出如下思维导图:

二、注重应用的示范与引导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运用思维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优势明显, 仅用简单的图形及文字, 便可清楚的了解数学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降低了学生掌握难度, 有效避免学生畏难情绪的出现,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因此,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 而且还应教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 帮助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 为此, 教师应通过正确的示范与引导, 使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画法, 使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在给学生进行示范及引导时, 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画法及应注意事项, 确保所画的思维导图能涵盖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 为激发学生画思维导图的积极性, 教师可鼓励不同小组、不同学生之间进行思维导图绘画比赛, 不断提高学生绘画思维导图的熟练程度, 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中。

例如, 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知识后, 教师示范与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在绘制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如, 询问学生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定理, 如果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又有哪些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等相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绘制出如下的思维导图后, 当学生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从而更加专心的学习数学知识。

三、培养运用思维导图习惯

初中数学成绩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受学习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众所周知, 初中数学知识点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 使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关联, 使学生拨云见日, 抓住学习的重点。因此,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 使其更好的指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时, 应注重一方面, 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应用思维导图, 而不是局限在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上, 即, 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 编相关数学题目并尝试解答, 从而对数学习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 在讲解数学知识时, 教师可从思维导图进行延伸, 并针对不同知识列举典型习题, 使学生了解习题涉及的知识点, 从而尽快找到解题思路。

四、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10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课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架构,补充知识盲点,实现师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使小学生能够找到今后的学习方向.一、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越俎代庖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枯燥的讲解和复习往往不感兴趣,听课的效率很低,难以达到复习课的教学目的。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复习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有了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机会。在复习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主动思维和动手的机会。由于思维导图是发散性的、富有个性的,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将最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知识树、树形图、伞状图、包含图等多种方式,并在思维导图中添加图形和解释说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以“四边形”这个中心词为例,学生绘制出了各种形态的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思维和动手的快乐,并对自己的知识盲点进行了有效梳理。

二、丰富师生的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复习课中,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边评价,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造成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思维导图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评价工作,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例如,两个图都是学生绘制的以平面图形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思维导图和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能够直观地发现自己认知结构和知识掌握方面的不足,并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例如,其中一个图在详细程度方面就不如另一个图,说明在知识掌握情况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情况、认知结构的完整度和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确定复

习课的重点和难点。思维导图给了师生一个很好的自评和互评的机会,使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也能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肯定,并自觉地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并进行补充。

三、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复习课的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数学复习课中,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充当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构建者”,长此以往,会使小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对脑海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主动的搜索和重塑,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排列,从而主动在脑海中生成一张完整的知识思维导图。这样能够使小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自由的发挥,成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主动性的学习个体。在对某一分支进行梳理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 篇11

SSS(Side-Side-Side)(边、边、边):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都对应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SAS(Side-Angle-Side)(边、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的长度都对应相等,且这两条边的夹角(即这两条边组成的角)都对应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ASA(Angle-Side-Angle)(角、边、角):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相等,且这两个角的夹边(即公共边,)都对应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AAS(Angle-Angle-Side)(角、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相等,且其中一个角的对边(三角形内除组成这个角的两边以外的那条边)或邻边(即组成这个角的一条边)对应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12

在应用思维导图前教师应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以便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除了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也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方面的需求,利用教学资源建立合适的教学情境,辅助教学。最后,多媒体教具也是思维导图应用过程中应时常使用的设备,不只是建立合理的情境,也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根据思维导图,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和主要依据,教师要结合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的特点,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寻找二者的共同点,以及思维导图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放射性思维,应该作为教学计划的主导思想和主要目的。除了个人理解,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电子资源,进一步加深对思维导图的理解,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一思维模式,以便应用于教学课堂。

除了对思维导图特点的感悟,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如在学习“方程”这一章时,为了总结学生特点,检验学生对思维导图形式的适应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检验思维导图的实用性;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情绪特点,发掘这种理念的其他作用。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因此教学计划要始终围绕学生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尚不成熟,教学计划应留有改进空间,以便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在制订计划时教师之间也要增加交流,交换对理念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集众人之所长,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1. 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同,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数字与图示的感觉比较好,相对于对文字的理解要直接得多,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按照思维导图的引导,能够正确地分析与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 利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位教师希望达到的效果,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相互探究,可以到黑板上进行实践填写,使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讲授认识钟表的技巧;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黑板前利用思维导图将认识时间的过程画出来。学生会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认真地进行思考,教师需要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轮流到黑板上完成之前布置的任务,让其他学生一同进行审查。最后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与合作,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3. 利用思维导图找到解题路径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试卷中分值较高的部分。在解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解题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思路。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师生更好地沟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内容,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利用框图与线段和箭头的方式进行分析,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解题思路和逻辑分析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催化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运用插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获乐趣,到图中找情境,在图中求真知,并通过有关插图,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别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方向进行教学,教学中每个图形在于生活中的常见例子联系起来,并让学生自己开拓思维,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新知、发展思维。

思维导图是教师有力的教学助手,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在学生的脑海里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与结构,使教师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推理进行画图,提高学生用图示进行表达的能力,不断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总之通过思维导图的合理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找到解题的思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思维导图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13

有的人说,数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由于数学知识较为复杂和繁琐,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在上课听讲的时候非常认真,在课堂中的笔记也记得很详细,但是在过后的复习中会发现有很多的习题不会做,往往考试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与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是离不开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只注重概念、原理等理论教学,没有给学生明确知识概况,使学生难以掌握和了解知识的主线。因此“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具有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前主动进行构建数学知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武器。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我们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思维导图就是将我脑海中的思维理念和语言用图像的形式进行表达。曾经有人将它定义为,思维导图是思维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是脑海进行一定的联想和过滤用图像表达出来的过程。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用笔记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仅浪费时间,也是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易于记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提高,逐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上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然而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使帮助学生自主的构建数学知识的框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个明确的概念,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中记笔记的盲目性。思维导图充分调动学生左右脑的运用,激发学生在潜在能力,在知识的整理和运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教学

1.代替了传统的数学笔记形式

思维导图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简单易懂,将数学的知识复杂变成简单的过程,但是老师在课堂的讲解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彩笔在纸上绘制,并且利用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数学元素,以此往下延伸,最后用不同颜色的文字进行说明,但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不要用太多的文字,尽量精简。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尽量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提升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学生在课后的预习中,时常会感觉到数学知识过于琐碎,没有整体性,一看自己在课堂上做的笔记,更是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方面复习好。但是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思维教学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利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建立数学知识点的构架,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弄清数学知识的脉络,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无用功。

2.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自我评价,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情况进评价,了解内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帮助老师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领悟能力,给老师一个更直观的画面。另外,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帮助学生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在和老师讲解过程中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快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轻松中提高自己的成绩,从而有效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3.有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并且它在学生的高考中体现得极为显著。思维导图本身就有整合、吸收信息的能力,学生在长期的思维导图模式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题阅读能力,对题目的关键词和重要的信息能够进行有效整理。学生在面对题目提供信息,能够有效结合日常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解答,有效减少了学生答题时间,避免了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出现言不达意现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代替了学生在课堂中记笔记的传统习惯,也有效帮助老师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但是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探讨和分析,使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教学理念,使思维导图教学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初三数学知识的思维导图 篇14

【摘要】结合教学实际,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能提供有效的思考框架,而且能记录和引导思维过程,还可以通过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巧用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心智图”或“脑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最初是由英国东尼·博赞提出的,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这样对思维导图进行描述:“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教学实际,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能提供有效的思考框架,而且能记录和引导思维过程,还可以通过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各个环节来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

一、巧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 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如果我们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利用一些思维导图软件记录备课过程,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就避免了上述情况。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二、巧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环节。如何才能让学生们的预习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呢?可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学生在预习新课内容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出新的知识,这个时候,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学校条件所限,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都是手工制作为主。先让学生在白纸的中央以一个常用的习惯的图像(例如一个太阳或一朵云)为中央主题,在绘制草稿图形时能让大脑一下子进入快速思考的步骤,此动作会接着产生一系列的学习步骤。至于之后要修改中央主题图案,就随学生自己高兴去做。画上一朵云后,在云朵中央用一两个词的形式写下预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从云朵中央向外画上4条曲线作为4个主要分支(视内容定分支数),在主要分支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小的分支。在预习时快速阅读每一小节内容,圈选出该节的关键词,选择每节的主要关键词,填到主要分支的线上。当该主要分支上还有更细小的分支时,则继续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关键词填写后,接着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例如,在各分支上用色笔标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等。

三、巧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小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对抽象性的数学概念和一些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就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概念,且容易把概念弄混淆,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将那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本节课涉及的新图形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初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每一种图形,边画边告知学生该图形的名称,再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导图设置,使学生直观理解每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和联系,不至于出现混淆现象,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又例如在《分数的认识》单元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思维导图对分数概念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归类和整理,不仅能够让学生将相关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建立系统思维,将每一部分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

新课标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整理和复习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很多知识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融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变为注重关系主动探究的有意义学习。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容量大、时间紧、密度高的特点。数学知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个单元中往往会包含许多小的知识点,而这些小的知识又是在不同的课时中学习的。学生往往在学完一个单元或者一册教材时,头脑中的知识比较杂乱,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类、综合、整理,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在小学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理笔记,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对整个单元进行复习,查漏补缺,大大节约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中,课程中涉及不同形式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及其应用,还有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通过例题板演、不同题型训练等方式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但由于知识点较多,教师出示的例题也相应增多,致使部分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教师在讲完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后,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总结,给学生直观、全面的知识展示,提高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

五、巧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集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求知欲较高,但对知识的整理、总结以及反思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整理数学错题时,很多学生都表现得不以为然,简单地认为就是将正确的答案抄一遍,然后交给老师检查,有的学生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反感的态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去抄写数学错题,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抄题态度,耐心地向学生讲解让其整理错题的原因。其次要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册,便于学生的复习和巩固。对于作业中的错题,可以集中成册,按题型、知识点等方式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便于我们复习和巩固。学习这些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效果更加明显。练习考试是对我们效果检测的门槛,平时在训练时,我们可以把重点题、难点题整理在一本“蓝题库”上,做错的题目或者自己易错误理解的题目整理在“红题库”上,这样方便自己复习。巧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册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和思维的有效工具。可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归纳等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伯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2009。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15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 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

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

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

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

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

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

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

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

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正多边形及计算

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右图)

(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等)

六、一组计算公式

1.圆周长公式

2.圆面积公式

3.扇形面积公式

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

七、点的轨迹

六条基本轨迹

八、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

4.等分圆周:

4、8;

上一篇:新概念语法图下一篇:教育系统党三党支部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