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的时钟》教学反思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转动的时钟》教学反思

《转动的时钟》教学反思 篇1

一般力学教材在处理转动参考系问题时是分为两步进行的。首先, 考虑一个相对于转动参考系静止的质点, 在此非惯性系中受到一个与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惯性力, 通常称为惯性离心力, 其表达式为其次, 再讨论质点相对于转动参考系运动时, 还受到一种侧向惯性力, 称为科里奥利力, 其表达式为第二步推导方法学生较难理解, 我在课堂上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讲解, 一步即可完成, 并且思路清晰、物理思想明确、物理意义明显, 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一、推导过程

假设一质量为m的质点A相对于圆盘参考系S'沿着半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而圆盘以角速度相对惯性系作匀速转动, 此时, 圆盘为转动参考系是一个非惯性系。根据牛顿力学, 从参考系S'来看, 因此, 要求A所受的惯性力, 只要求出A所受的真实力就可以了。在牛顿力学中, 我们总是认为, 对不同参考系而言, 真实力和质量是不变的, 所以下面我们在惯性系S中求出A所受的真实力, 同时也就得出惯性力。

是质点A相对于惯性系S的加速度, 下面我们来求

假定在t时刻圆盘相对S系的位置如图1所示, 质点A相对圆盘参考系S'的速度是而圆盘A处相对于S系的速度是其大小为ve=ωr。按速度合成公式, 质点A相对于S系的速度是经过一段时间Δt后, 在t+Δt时刻, 圆盘转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 转过的角度为Δφ=ωΔt, 这时质点A相对于圆盘参考S'系的速度是由于A相对于圆盘是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在径向的方向, 其大小为v'=v;现在圆盘A处的速度是其大小为v'e=ωr', r'=r+vΔt故质点A相对于S系的速度为

根据定义, 质点A在S系的加速度为:

下面我们将加速度分解成平行于速度方向的分量a∥及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量a⊥, 根据图3, 有:

a∥表达式中的负号, 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方向相反, 指向圆心;a⊥表达式中的正号, 表示加速度方向垂直于向上。下面, 我们来讨论与a∥、a⊥所对应的惯性力。

二、物理意义

1. 与a∥相应的惯性力f∥in大小为-ma∥, 即为mω2r, 方向平行于也就是平行于这也就是原先分两步讨论的第一步讨论的惯性离心力。惯性离心力的大小决定于质点距盘心距离r, 方向总是离心。无论质点相对于圆盘运动还是静止, 它所受到的惯性离心力都是一样的。

2. 与a⊥相应的惯性力f⊥in大小为-ma⊥, 即为2mvω, 按图3的方位, 这个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向下。这种新类型的惯性力, 按照它的发现者, 被命名为科里奥利力 (是法国人G.Coriolis1835年提出的) 。科里奥利力的特点是与质点相对于圆盘参考S'系的运动速度有关, 当v=0, 即相对于S'系静止时, 科里奥利力为零, 所以只有相对于S'系运动着的物体才感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再则, 科里奥利力与的方向垂直, 总是力图改变质点在S'系中的运动方向。

三、结论

因此, 在转动参考系中, 惯性离心力总可以表示为:其中矢量的大小为质点A到转轴的距离, 方向由转轴沿经向指向质点A;按矢量叉乘 (矢积) 的概念, 科里奥利力总可以表示为:其中是质点A相对于S'系的运动速度, 是参考系S'的转动角速度矢量。如果转动参考系的转动角速度是变化的, 还必须引入切向惯性力, 其表达式为在此不予讨论。地球不断自转, 是一个转动参考系, 它的自转角速度的大小的变化极为微小, 可以认为是一个常量, 所以相对于地球运动的物体, 就只有惯性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 这两种惯性力的效果在地球上都有反映。例如, 地面上物体的重量就等于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所以重量的指向偏离了引力的指向。利用上面科里奥利力的表达式, 很容易说明:在北半球上河流冲刷右岸比较严重, 成千上万年的积累结果, 右岸比较陡峭, 而南半球刚好相反, 还有赤道附近东北贸易风的形成, 等等。

摘要:在实际中, 我们往往要与非惯性系打交道, 而牛顿运动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 为了能在非惯性系中应用牛顿运动定律, 必须寻找惯性力的表达式。一般力学教材在处理转动参考系中惯性力的表达式时是分为两步进行的, 其中第二步的推导过程学生较难理解, 本文提出了转动参考系中惯性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关键词:转动参考系,惯性力,教学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凯华, 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方励之, 李淑娴.力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3]漆安慎, 杜婵英.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自然界的时钟》教学反思 篇2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自然界的时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是文艺性的说明文,因此本篇文章的教学既要讲出科学味,还要突出语文味。所以教学中采取两手抓的方针:一方面抓语文,也就是文中优美语句的欣赏运用;另一方面抓科学,也就是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感知植物知道时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积累词语,并尝试运用学习所得进行简单的写话练习。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边读边记、边读边悟、边读边学、边学边用”。

一、边读边记,掌握知识。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述了关于自然界时钟的知识。是知识,就应该记住。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和老师合作填表格的形式,既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又明确了知识,了解了各种花开的时间及样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表示花开时间的词语和花开样子的词语,让学生自主发现本文在语言上的两个特点:一是准确性。二是生动性。

二、边读边悟,丰厚积淀。

本文第二段对植物的描写语言非常优美,9种花开就用了八种不同的描述,比喻、拟人手法巧妙恰当,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画面。课前,我准备了每种花的图片,想通过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到花的美,这些精美的图片非常惹眼,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课文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词语描写花开放,很多词语其实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例如“绽开笑脸”这个词,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自己做一做动作,看看绽开笑脸是什么样子,然后再拓展到花绽开笑脸又是什么样子呢?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个词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对本段的掌握就很好。

这样的匠心独运,对于三年级刚刚走进习作的学生而言,要在朗朗的读中,引领他们细细品味,仔细揣摩。但是如此优美的意境,必须整体读,支离破碎的一种一种读和直接讲修辞都会破坏那种整体的美。在学生越读越喜欢,越读越爱读中,细细品味: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美呢?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拟人、比喻的修辞及词语妙用的好处。这样水到渠成,自然内化为自己的积淀。

三、边学边用,受益无穷。

“我知道了。我懂了。我会了。”这样的教学仅是其表。在学生懂了,明白时给学生搭建运用语言和方法的平台特别重要。在学生感知到语言精妙后,我给学生展示的平台。给学生出示两种花,尝试像作者那样写写花盛开的样子。学生只要能恰当运用就可以,关键是会拿来用。如果能有自己的想法更好。第二个层次:尝试运用拟人、比喻等把动物写活。旨在让学生明白语言文字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每一篇课文,要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具体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用心地读,细心地学,既学到阅读知识,又学到作文的本领。阅读是为了习作,在学完本课让学生总结习作方法。

通过此次教研课 ,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对课文的解读高度,决定着对学生引领的高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静下心来,细读文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前必须多读文本,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掌控能力的欠缺,在教学中还出现了拖沓,个别口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历练自己,同时我也要提高我的课件制作水平。我将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提升自己。

《转动的时钟》教学反思 篇3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的转动现象随处可见,像风车的转动,车轮的转动,陀螺的转动等,在我们成人看来是理应如此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了顺应孩子的心理,我选择了这一科学活动来帮助幼儿去探索发现并体验转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转动物体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比较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转动物体的乐趣。

难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的原理

活动准备:

物质:师幼一起搜集可以转动的物体,布置“转动乐园”;课件(生活中的转动物体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人们利用转动原理创造的新发明)发明奖若干;榨汁机一台;苹果块若干。

知识:幼儿对风车、陀螺等转动玩具很感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导:我知道小朋友们最爱玩游戏了,我们先玩“咪咪转”的游戏吧,你可以自己,也可以两个、三个人一起玩。

二、展开

(一)引导幼儿探索转动物体的方法

1.幼儿自由玩“转动乐园”的玩具,并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

引导:刚才玩游戏的时候,我看到小朋友们的身体都转起来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也能转动起来,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到“转动乐园”里玩一玩,看看你能不能把那里的物体转动起来,一会儿,我就要问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转动起来的?”

2.表述自己转动物体的方法

引导:请小朋友们把转动玩具送回家,轻轻回到座位上。

问: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转动起来的?请小朋友把话说完整。

引导:请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转动乐园里的物体转动了起来。

(二)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请小朋友们再到转动乐园里玩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看看物体转动的时候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2.分享发现

问:在转动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请你给大家表演一下吧!

3.小结:因为物体转动得非常快,所以上面的花纹、缝隙都看不出来了。

(三)引导幼儿感知转动的简单原理

1.探索

引导:物体转动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

问:你能用笔画出来吗?先请幼儿在黑板上画圆,老师在黑板上补充,用箭头指示运动方向。

请个别用胳膊来演示的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发现:胳膊是围绕什么转动的?(肩膀)

演示伞的转动,问:伞是围绕什么转动的?

演示风车的转动,问:风车是围绕什么转动的?

小结:所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在黑板上画出“中心”),物体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就是转动。

2.找物体转动的“中心”

问:谁来指指哪是伞转动的中心?哪是陀螺转动的中心?哪是风车转动的中心?

问:你刚才玩的是什么?它转动的中心在哪里?请你给大家指一指。

3.以游戏“遥控机器人”的形式,复习、巩固转动的原理

引导:现在,我们玩一个转动的游戏,请小朋友来当机器人,谁想当机器人?

机器人听好指挥:机器人,转转头,头转动的中心在哪里?机器人转胳膊,中心在哪里?……手腕转转转……身体转转转……

(四)利用课件,了解转动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日常生活中的转动物体

引导:许多爱动脑筋的人,利用转动的道理,发明了许多有用的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课件)

引导: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转动的物品?;.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了解新发明

引导: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大家说的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最近我上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新发明,它们也都是利用了转动的道理,我们一起看看。

3.激发创造欲

引导:你长大了想发明一件什么转动的物品,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方便?

为幼儿颁发“发明奖”。

三、延伸:享受转动原理带来的好处

出示榨汁机,引导:这是人们利用转动的道理发明的“榨汁机”,通上电,齿轮就会转动起来,将水果、蔬菜切碎,榨出汁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开始换牙了,有的牙掉了,有的牙已经晃动了,吃起水果特别费劲,我们回到教室榨点果汁喝怎么样?

带幼儿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

《转动的时钟》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的1.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玩具汽车一辆。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风车、陀螺、哗啦圈、绳子、光盘、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数量要多于幼儿总数)。

3.课件;各种能转动物体图片,如:洗衣机、风扇、直升机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汽车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那你知道汽车上哪一部分会转动吗?引出主题。

2.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发现什么东西能转动?它是怎么转的?请幼儿用身体模仿物体转动的样子。

用课件出示生活中能转动的物体,并请幼儿说说这些能转动的东西的用处。如:风扇转动能使人感觉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的转动能让车跑起来,钟表转动能让人知道时间等。

小结: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3.幼儿第一次尝试探索: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1)请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风车、呼啦圈、矿泉水瓶、陀螺、绳子等材料,猜猜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

(2)引导每个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想办法让某种东西转起来。

(3)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4.第二次尝试操作:想办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办法让它也转动起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转动的物体转起来。如:用勺子搅动碗里的水,水会转动;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等。

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想出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的东西转起来。

5.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观看机器转动、风力发电机、直升机螺旋桨、旋转木马等画面,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这是什么东西在转动?猜一猜它有什么用?

小结: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6.结束部分:小朋友,在我们活动室外就有好多能转动的玩具,我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7.活动延伸:可以将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实用教学数字电路时钟设计与制作 篇5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各层次学校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学习各专业课程的基础。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是中职学校和高职高专中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介绍的教学用数字电路时钟就可以用作为中职学校和高职高专甚至于本科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最后一个项目,用以巩固学生所学数字电子技术各部分的知识,并初步涉及功能电路的设计、电路成型设计和制作工艺设计。

1电路功能设计

■ 1.1电路总框图设计

与一般的数字电路时钟设计所不同的是,本电路还设计了动态扫描电路。这样设计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学习到动态扫描技术,为后续的单片机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还可以学习到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的使用方法。更为巧妙的是,本电路还利用了秒脉冲产生电路的副产品——64Hz、128Hz方波来控制动态扫描电路。本电路只设置了分钟显示和小时显示,秒显示用隔离冒号的跳动代替, 这符合一般数显时钟的设计惯例。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 1.2功能电路设计

1.2.1秒脉冲产生电路

本电路的秒脉冲产生电路是由两个集成电路4060、4040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如图2所示。集成电路4060为带振荡器的14位分频器,集成电路4040为带12位分频器。振荡源由晶振和集成电路4060内部的反相器构成,选择晶振的振荡频率为222Hz(4194304Hz), 所产生的方波经集成电路4060的14位分频,再经集成电路4040的8位分频,得到精确的1Hz秒脉冲信号。

1.2.2计数电路

计数电路可分为秒计数电路、分计数电路和时计数电路。 其中秒计数电路和分计数电路为60进制,时计数电路为24进制,这三部分分别用一个集成电路4518来实现。每个集成电路4518内有2个同步10进制计数器,这里采用级联的方式构成100进制计数器,又利用相应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与门 ( 二极管和电阻构成与门 ) 接到集成电路4518的异步清零端R的方式构成60进制、60进制和24进制计数器。 秒计数电路如图3所示。

1.2.3校时校分电路

校分电路即为在秒计数电路和分计数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电路,相同的,校时电路即为在分计数电路和时计数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电路,如图4所示,校时电路使用的是二极管或门电路。以校分电路为例,二极管或门有三个输入端,一为分进位信号输入,一为遥控校分信号输入,还有一为按钮校分信号输入(电容的作用为防抖),这三个输入只要有一路输入一个上升脉冲, 分计数就加一。即在不校分操作时,每一分钟由秒计数电路输入一个脉冲使得分计数加一;在校分操作时,只要按一下按钮或遥控按钮, 分计数就加一。

1.2.4动态扫描译码电路

动态扫描电路由四个4-1数据选择器和一个2-4译码器配合组成。四个数据选择器输入端为分计数个位输出、分计数十位输出、 时计数个位输出和时计数十位输出,控制端接秒脉冲产生电路输出的64Hz和128Hz信号;四个数据选择器的分别接七段译码器的输入端。而译码器的控制端也同样接秒脉冲产生电路输出的64Hz和128Hz信号,输出端接四位共阴动态数码管的位控制端S1、S2、 S3、S4。译码电路则由正逻辑输出七段译码器承担。图5为动态扫描译码显示电路的示意图。

1.2.5后备电源设计

为了在整机电源断开后仍能够保持计时继续,就必须保持计数继续,这样就可以在整机恢复供电时能够显示正确的时间 , 如图6所示。这里设置了3.6V充电电池作为后备电源,在整机电源断开时3.6V电池经二极管约有3V电压加在整机电路上。这3V电压能够保持控制电路工作,计时正常进行,但不足以驱动LED发光,所以这时整机消耗很小。实测在后备3.6V电池供电时的整机电流为10m A,选用容量为4000m AH的电池可以保持计时半个月以上。

而在整机由外置电源供电的情况下,电源对3.6V充电电池进行涓流充电,既可以使得电池保持充足的电量,又可以防止电池过充。

2结束语

本电路在实现常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电路的创新设计。 学习本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可以有效提高电子专业和电子爱好者的专业技术能力。

摘要:作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个综合应用,数字电路时钟有多种设计。本文介绍的教学用数字电路,在功能设计时尽可能多的涉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各个部分,可以作为学生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后的一个制作项目。本文介绍了教学用数字电路时钟的各部分功能电路的设计及相关性能指标。

《转动的时钟》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性综合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3.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各类时钟、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符)、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师生共同进入活动状态。

2、谈话激趣,自然引入本活动主题--时钟。

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让孩子自由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通过时钟)

3、分散幼儿思维,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和回忆的空间。

老师:时钟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一说你见过的时钟吗?(幼儿自由回忆并进行描述)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并把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老师:原来你们见过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时钟啊,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时钟呢!我们一起来仔细的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吧!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老师:看看你的时钟上面有什么?(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

你的时钟跟别的小朋友的时钟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时钟上都有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不同的是:它们的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呢?如果没有会怎么样?(让幼儿自由想象)

5、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是怎么来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你自己认真想一想,做一做。

老师:时针和分针它们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呢,它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拨动时针,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老师:时针走的慢还是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6、师生共同小结。总结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和时钟做好朋友吗?那你们把它的小秘密都记在心里了吗?能悄悄的告诉我时钟上面有什么吗?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运转的呢?(幼儿踊跃发言)

7、教育幼儿要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老师:时钟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那我们就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孩子们,我们一定要爱惜时间。

活动延伸:

艺术综合活动:时钟

活动评价:

我们每天根据时间来做不同的事情,而时钟就是时间的载体,我们通过本主题活动让孩子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和分针运转的规律。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幼儿通过活动能爱惜时间,知道时间的珍贵。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时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也有了珍惜时间的愿望,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人生新阶段。我们不仅希望在这一主题中,而且在整个学期中都把珍惜时间教育贯穿始终,让幼儿从小就有良好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会让幼儿受益终生。

教学反思:

为什么要有时钟呢?时钟的作用是什么呢?由时钟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时间,针对问题,根据我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我们预舍了本主题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

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欢快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转动的时钟》教学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

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因为代表烟台市特级教师向全市教师展示的教学活动,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级试讲。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转动的时钟》教学反思 篇8

在本次园内开展的教师个人特长课展示中,我执教了大班活动《我会看时钟》。时间对孩子来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在与家长交流中,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我会看时钟》,主要是通过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增进幼儿对时钟的进一步了解。

1.活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阐明科学教学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幼儿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我主要是采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作为认识时钟的载体,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对学习、生活的很大帮助,真实体会到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从而激起幼儿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并主动去探究新的知识。

2.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不断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操作形式,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从而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幼儿操作结束后,通过提问与幼儿互动,给幼儿有一个交流表达机会,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自主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景总结提炼,不仅肯定了幼儿的想法,而且在幼儿原有的知识层面上作了提升,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

3.体现良好的师幼互动

在活动中我运用幼儿平时一日活动中的情景照片,以幽默、简洁的语言,留足时间反问,善于观察,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分组练习则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通过《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给枯燥的数学活动带来了欢乐,让幼儿在玩中学的同时也巩固了幼儿对整点的认识。

李康莲

上一篇:铆工类论文下一篇:五年级科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