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故事

2025-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规家训故事

家规家训故事 篇1

——我家的故事

“莫要畏惧北风的摧残,莫要害怕严冬的酷寒,莫要懒于尝试,莫要害怕失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莫要无视春光的普照,须倍加感恩,莫要无视春雨的滋润,须加倍回报。春光如国,春雨如家,爱国爱家。自幼播种善良的种子,繁茂如夏,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孝老爱亲。面对秋之收获,不骄不躁,淡名薄利,学古人,闻鸡舞,勤学早。”

这是我家的“四季家训”,我叫吴博涵,是平顺县青羊小学三年级三班的一名小学生,虽然我的年纪还比较小有些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爸爸却经常告诉我做人的基本道理,冬天的寒冷就像人在一生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面对困难我们想办法努力克服,并且要时时抱着希望。面对春天的温暖要学会感恩,报答,祖国培育,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自幼学会善良真诚待人,乐于助人,刻苦学习。

我的家是祖国大家庭中最为普通,最为平凡的一员了,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她却这么多年来承受着无数别人所无法理解的,各种疾病和苦难,但我们家总是爱意浓浓,充斥着在每一缕空气中的都是善良,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

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了,他风风雨雨几十年工作在最基层,日日翻山越岭奔走在乡村农户之间,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事,为农民着想,他的兢兢业业和辛苦付出得到的不是什么金钱高官,而是无数和他一样贫苦的老百姓的肯定和赞扬。不管谁提起来都说我爷爷是个大好人。关于爷爷的事我知道的很少,因为从刚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就已经生病好几年了,叫什么脑梗,虽然我并不知这是一种什么病,但我知道爷爷有多痛苦,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吃饭,还不知道大小便,可以说爷爷什么都不会。每天都要吃很多很多的药,还要经常住医院。

还记得奶奶给我讲过一个爷爷的故事,就在我刚出生不久后的一天,西沟村的一位盲人老爷爷找到了我们老家,他说他以前向乡政府交过几百块钱,当时这个钱是我爷爷收的,现在他去乡里领钱,人家却说没有这个钱也没有相关的手续,那时爷爷已经病的很严重了,再说十多年前的事了谁还记得呢?后来奶奶和爸爸就又陪着那位盲人老爷爷去了西沟,结果在那个本子上的第二页就找到了那个盲人老爷爷的名字和他交的钱数,一分不差。这就是我的爷爷即便自己再穷也不会贪污一分钱。爷爷已经病了整整十七年了,虽然他不会说一句话,不会教导我和姐姐,但我们都非常的爱他,敬他,总是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孝敬爷爷,为爷爷擦嘴,洗脸,盖被子。要像爷爷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好人。

我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就都是奶奶和妈妈做。奶奶也日渐年老,由于常年操劳也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腰腿痛等。所以妈妈总是一天要做很多事情,尽量为奶奶减轻负担。

妈妈每天六点就要起床,为爷爷做好小米饭,等饭冷了再一口一口地喂爷爷,爷爷常常喷得到处都是,但妈妈从不发火总是仔细地为爷爷擦干净。爷爷要是尿湿了,或者拉到裤子里,妈妈就和奶奶就一起把爷爷从轮椅上抬到床上,用温水为爷爷擦拭的干干净净的,再抹上爽身粉,换上干净的衣裤。晚上还要为爷爷翻身十几次,更换尿湿的小被子,爷爷已经病了十七年之久了,但身上没有一点破损之处,也很胖,这些都主要是奶奶和妈妈的功劳。我的爸爸也是一个大孝子,每次回来都要为爷爷买好的药品和营养品。

妈妈是乡亲邻里和亲朋们口中称赞的好媳妇,待公婆犹如亲生父母,还乐于助人。妈妈也因此被评为了县“道德模范”和“平顺好人”,我家还是“文明之家”呢!妈妈常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一定要善待老人,这是积德呀!所以,我在家里总是帮妈妈奶奶做家务,在学校也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爱帮助别人,从不欺负同学。

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感到很快乐,因为家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什么是爱,爱是感恩,爱是行动,爱是付出,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者:青羊小学三(3)班

吴博涵 电话:*** 爷爷:吴春平

青羊镇镇政府退休人员 妈妈:宋艳丽

中国古代经典家规家训 篇2

周公旦的《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世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识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司马谈的《命子迁》

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汉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汉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后成文为《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希望儿子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圈点】《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7卷计20篇,谈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颜氏家训》一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等等。

【圈点】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唐太宗的《诫皇属》

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帝王家训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

在《诫皇属》中,唐太宗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

【圈点】唐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包拯家训》

作者: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包拯以公廉著称。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即: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中。这条家训被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

【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欧阳修的《诲学说》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劝戒子孙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其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袁采的《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宋人,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袁采任乐清县令时,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推崇该书。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可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朱子家训》全文500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等,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李毓秀的《弟子规》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李毓秀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在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故事征集启事 篇3

一、征集主题:“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

二、征集对象:xx市民

三、征集内容:

(一)家训家规:既可以是家族世代传承、历史悠久的经典家训家规,也可以是创作提炼的现代家训家规。家训家规要求贴近生活,健康向上,语言精练,特色鲜明,富有内涵,便于传诵。家训家规一般不超过100字,对家训家规的简要注解一般不超过300字。

(二)家风故事:用发生在自身或长辈身上的典型事例,来阐述你或他人家庭甚至家族的家风,可以是诗礼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等家风主题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是其中的几个方面。家风故事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情感真挚,感悟深刻,引人向善,便于传讲,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

四、奖项设置

市纪委机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将组织专家对征集到的家训家规家风故事进行认真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在市级媒体集中展示展播,优秀家风家规家训将汇编成书。

五、有关要求

时间要求:2016年12月9日截稿

收稿单位:市委宣传部(宣传科)

联系电话:

邮箱:

中共xx市纪委机关

中共xx市委宣传部

家风家训家规 篇4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尊重师长,孝敬老人是我家的家风。孩子在平时耳濡目染,看样学样,从小就知道孝顺。上学后接触了《弟子规》、《孝经》通过背诵及听故事对孝顺有了更深地理解。记得从很小的时候,周欣逸就知道尊重和心疼长辈。深得长辈的喜爱,喜爱她的懂事乖巧。

待人真诚、宽容、善良是我们的家训。真诚、善良可赢得大家的友谊与信任;宽容可修养自己性情,遇事不钻牛角尖。孩子自小都能和孩子们好好相处。在交往中只要不违背原则,我们也不妄加干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的家规。从幼儿园开始自己穿衣洗脸、洗脚到后来自己洗头、整理自己的小屋,都做得很好。独立、自立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不会困惑,在无人能帮助时不会难过。

林氏家训家规 篇5

1、敬尊长

敬人之父,人亦敬其父;敬人之兄,人亦敬其兄。非特名分尊于我者为长,即年齿长于我者,皆长也。有问必答,隅坐随行,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此所谓敬长之义也。

2、正心术

为善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善恶两途任人所行,未有不从心术中得来者哉。一念之善,尊宰相之荣;一念之善,中状元之选。心术不正,不受阳诛,必遭阴谴,岂细故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端人品

人品者,立身之攸关也。务正业以禁游荡,近君子以远小人,谨口过以戒讼非,除骄傲以耻谣媚。怀德怀刑乐善不倦,乡党推为端人,父母亦乐有贤子也。

4、勤读书

天下事利害常相伴,惟读书则有利而无害,不问贵贱、老幼、贫富,读一卷便有一卷之益,读一日便受一日之益,读书固能变化气质而循良善,即姿性愚鲁便不为士,亦觉高人一等。其拾青紫,取荣名,又进一层焉。格言:“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5、交朋友

友本取信,莫为滥交。既订金兰之好,当尽友谊之情。在善相劝,有过相规,患难可共。

6、尊师长

天产栋梁,必需斧凿。师之教子岂异斧凿哉!诗书谁传我,学问谁教我,是非谁正我,功名谁成我,舍师其谁与归?

7、笃勤俭

读书勤以口诵,种田勤以耕耘,妇女勤以纺织,子弟勤以孝悌。勤乃俭之本,俭乃勤之根,勤俭二字为传家之珍。

2012

林 望 旭 提 供

家规家训 篇6

宗规家训是要求族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凡我后代子孙,必宗族众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生活原则,规范,训语和禁戒,是传统伦理道德,加之于子孙族众之上的各类约束,由家庭子侄的训诫,而扩大到整个家族,共同遵守,强迫执行的定性内容,经共同研究、商定、议定内容如下:

爱国爱家

孝敬父母

端正品德

敬亲爱亲

弟兄姐妹团结友爱

夫妻和睦

子弟力学

和睦族邻

和睦邻里

谨慎交友,结识良朋

敦祝忠厚

戒淫奢侈

遵纪守法

正大光明

择就学術

提倡节俭

戒骄戒躁

儆戒懒惰

严禁赌博

严守社会公德

遵守社会秩序

爱护清洁卫生

注意身体健康

儆戒争讼

家规家训 篇7

看电视、玩手机、电脑要有节制,不可以超过一个小时

阐释说明

古人云“三岁之魂,百岁之才”,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三岁定终身”。古人教子强调一个“早”字,认为培育子女要从娃娃抓起。本人非常赞同古人的这种教育理念,所以自打我家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制定家规,按照家规来教育我的孩子,同时也来约束自己。

家规,家训,家风。 篇8

我们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而且从小就受到父母、老师的教诲。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每个中国人,每个家庭良好的家规、家训的传承。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今天,我们不说远的国法,就来说说近的——说说我们家的家规、家训。

从我懂事时起,家里老人就教导我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诚实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其次要上进,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行。再有就是对人对事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可以说我的家庭家规是比较严厉的,小时候,生活上点点滴滴的教导。比如爸爸妈妈要求吃饭要有规矩,家里来客要有礼貌,学习要努力呀等等。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我感到庆幸,也感到幸福。因为父母不仅给了我健康的身体,还给了我健康的心灵和人格。我的爷爷是一名解放前就入党的老党员,我的爸爸也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木匠,在我记事起,村里就经常有人来找爸爸帮忙,不管多忙、时间多晚爸爸都没有怨言。爷爷也很支持爸爸:“说到,都是乡里乡亲,来找你做点活,那是信任你。”生产队的时候爷爷去给村里看管庄稼,记得有一次夏天我想吃地里的西瓜,爷爷不让摘。他对我说:“这瓜是村集体的、是国家的、是党的瓜。”不能因为你爷爷给村里看庄稼我们家就能先吃。等过几天,“瓜熟好了,集体采摘,咱们家就能分到瓜了,到时爷爷给你挑个最好的。”当时我真的不理解,后来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我明白了,爷爷时时刻刻都铭记自己是一名党员、遵守党的纪律。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是爷爷给我上的“人生中第一堂党课。”

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对于最近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家风家训的提倡和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刚刚闭幕的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再提“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高压惩治腐败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保证。这就要求党员的学习,并带动身边人员学习。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相信在这些良好的家规、家训、家风的影响和教育下,我们伟大祖国未来一定是辉煌的、灿烂的。

家风家训家规作文 篇9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这是李世民关于家风的教诲。家风在许多家庭都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家也是一样,有了家风,大家都将善良、有礼、奋进。

我家的家风,可以概括成两个字“勤”“孝”。勤,就是做什么事都要非常勤劳。比如,学习要勤奋、做家务要勤劳……而孝,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孝顺。而就是这孝顺,在我家也有一个故事。爸爸刚来宁波的时候,并不爱吃海鲜,可是到外婆家吃饭的时候,外婆却总给爸爸做海鲜吃。第一次去的时候,外婆给爸爸做了一桌子海鲜,螃蟹,小黄鱼,海瓜子……爸爸又不好意思告诉外婆自己不爱吃海鲜,怕外婆难受,便忍着吃下了一肚子的海鲜。从那以后,每次到外婆家吃饭,桌上总有或多或少的海鲜。而且爸爸妈妈每次去外婆家的时候,总会带上礼物和祝福。而勤,在我们一家人中就做得更好了。自从小的时候,我每次跟爸爸讲话,爸爸总会有几次不理我。而且每次他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手机上的。每到那时,我就会有自知之明,不跟爸爸说话。直到五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实在受不了爸爸这样的举动了,我就偷偷地看爸爸究竟在干为什么。直到那时,我才知道爸爸这样是在勤奋地做工作。爸爸每次不跟我说话的时候,不是在处理工作上的事,就是在看新闻、学习。我在做作业的时候也会这样,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妈妈平常对待工作也是这样专心致志。

这就是我的家风“勤”和“孝”,我相信许多人家的家风也是这样。家风,如果在遇到困难时,是家人的几句鼓励的话语;在遇到挫折时,是家人的笑容鼓励;在不开心时,是一颗甜甜的糖果……如果世界没有良好的家风,那会变得一团混乱。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秉持良好家风,争做有道德、讲文明、求上进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家风家规家训征文 篇10

一天,我正要上学去,妈妈却叫住了我,她一本正经的对我说:“佳宝,今天中午我有事回不了家,我给你些钱,你自己买些面包吃吧。”我接过钱,什么也没有说,就走了。

到了中午放学的时候,我拿起了钱,正准备去买一些面包。可我的眼睛却被那些精致小巧的玩具吸引住了。这使我变得犹豫不决:面包要买,可是玩具也太好了,如果买了玩具,这个中午就要挨饿了,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呢……我咬了咬牙,花钱买了玩具,饿了一中午。晚上放学的时候,为了不让妈妈看见,我把玩具放在了书包里。晚上到家,妈妈给我整理书包时,发现了书包里的玩具。就眉头紧皱,一本正经的对我说:“我给你的钱,你买什么了?”我既紧张又害怕,脸顿时烧得通红。我结结巴巴的说:“恩……面……包……”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严肃,说:“这个玩具哪来的!”我没说话。妈妈又说:“哼,你为什么要撒谎!如果你老实交代,我也不会这样。可是你为什么要撒谎?诚信是人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你连这点要求都做不到的话,你还做什么人!”我惭愧的低下了头:是啊,我要有诚信,我以后不能撒谎了。我支支吾吾的挤出来几个字:“妈妈。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撒谎了。”妈妈抱住了我,说:“知错能改,还是我的好孩子。”

有家风、家训的家,是豪华贵族之家。中国的礼仪需要我们永远的传承下去。

家规家风家训作文 篇11

我家的家规是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好好发奋读书学习,到年老无力再奋斗时才知道后悔当年没努力学习。现在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黄金时间,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

我家的家风是在家不跟爸妈长辈们顶嘴,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的什么事,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在日常生活当中,这都是必须要养成的一个行为习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长辈们说谁家的孩子真有家教。在家我的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主动跟认识的长辈和邻居打招呼,尊老爱幼、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之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我家的家训是爸爸、妈妈时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守信。我是一个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敢于承担。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错,也要自己敢于担当;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上一篇:未来的房子作文900字下一篇:相伴一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