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四个自信心得体会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员四个自信心得体会(共7篇)

党员四个自信心得体会 篇1

习近平强调,要严把德才标准。德才兼备,方堪重任。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强调以德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同时,要加快干部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要把那些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

一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四个意识”的科学内涵,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区党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坚决维护党中央、区党委、市委和县委的权威,坚定不移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要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中,贯穿于党性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要坚定“四个自信”,勇于担当尽责。作为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工作。

三要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区党委、市委和县委的权威,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拥戴核心、信赖核心、忠诚核心、捍卫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在工作中做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要贯彻落实好各级宣传思想文化会议精神,结合仲巴实际,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好“四讲四爱”工作。

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凡是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强调“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正因为全党上下团结一心、步调一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员干部学习四个自信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存在,都应当有一个目标,在制定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有信心、决心和意志。比如,我们在攻克敌人的一个碉堡之前,连长会问:“同志们是否有决心”战士们响亮回答:“有!”领导再问:“同志们是否有信心”战士们再次响亮回答:“有!”我想,这应当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自信”的一个事实和雏形,这也就是对一个原始信念、事实的概括,也是一个升华、一个发展,当然,“四个自信”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所必需。

社会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建构。这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的原因和理由。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以前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那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就是说,文化是基础,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根基,而这三个自信,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也就是说,这“四个自信”在新时期、新状况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知和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仰和尊崇。这来源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积淀和丰富而至今。中国人经历了从傲慢到失落,再到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这就是一种觉醒,一种自觉。目前,在“中国梦”的语境下,文化自信越发重要。而我们所说、所想、所为之奋斗的“中国梦”,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

我还认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6字的提出,既是理论深厚,也是通俗易懂,而且,也易学易记。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一般成人,就是小学生,也能一看字面就懂,一听这16个字就明白,而能够使之成为全民族所理解。而且,每一个人,都能够作出自己的、又是合理的解释。因此,对于这一理论的推广,使之深入人心,为全国人民所掌握,为更多人所践行,也就成为可能。所以,当习近平同志这样提出以后,便成为当下理论学习的一个热词,一个习惯语。当然,从习惯上来说,从其本意来说,从语法上来说,这16个字的前面,是有前缀的,就是说,前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字的。

党员干部学习四个自信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一名合格党员。

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增强政治意识要做到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增强大局意识要做到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核心意识要做到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看齐意识要做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个自信”,确立了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了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要更加自觉的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做合格党员。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中央,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以感恩之心更加爱戴核心、忠诚核心、向核心看齐,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党员干部学习四个自信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把握大势、谋划工作和做好本职的大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资料丰富、好处深远,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勾画了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报告在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提出八个明确,其中第三个明确,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四个自信”。五位一体,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礼貌建设。四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那里,我谈一谈对“四个自信”的学习体会,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认为,文化自信,是最核心的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中国文化,有几个特点:一是独自原创,源自中土,不是受外来文化启发的,如欧洲、美国、日本等,影响了东亚世界上千年。二是自成体系,与印度、西方文化并称三大文化系统。三是巍然独存,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和希腊等都已消亡。四是兼收并蓄,同化别的文化力量最为强大,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是最好的表述。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带给精神指引。这段话写得十分有力量,我理解这段话正是四个自信的最好注释。从那里,我们能够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源和原因,归纳起来是八个字:实事求是,知行合一。说两个小故事来举例,分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四个自信”的政治版本和经济版本。

第一个是毛主席为什么要写《矛盾论》和《实践论》。两论是毛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讲哲学的讲稿,讲演时间为1937年的7、8月。当时的背景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抗日战争开始。我们的书上说,毛主席的目的是从哲学上对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个性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进行总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广大干部,以迎接抗日战争新阶段的到来。为什么要从哲学上来总结,用思想来武装干部、教育群众呢?如果回到清末民初,我们就很好理解,当时国人的自信已经到了危急存亡和濒临崩溃的程度。鲁迅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当时共产党面临的形势也十分危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从汉口的八七会议、1927年-1934年工农武装割据、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长征,直到1935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路线和方向上没有自己的立场,基本上被苏联控制的共产国际指挥,一切大事都要听共产国际的。

为什么前期会失败?看一看毛主席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文章就明白。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8年10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1月《井冈山的斗争》,1929年12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30年1月《星星之火能够燎原》,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以及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寻找理论、道路的方向。在这个时候,要明确反对的是两种观点,一个是陈独秀的革命领导权问题,一个是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

看看陈独秀的观点。陈独秀认为,一是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及经济状况,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全民族各阶级共同起来谋政治经济之独立的国民革命,革命的前途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二是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固然是重要分子,然亦只是重要分子而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概括说起来,是因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产业还未发达,连资产阶级都很幼稚,工人阶级在客观上更是幼稚了。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三是农民居住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徙被难苟安,这三种环境是造成农民难以加入革命运动的原因。断言号召开展农民运动,是决不能实现的幻想。四是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状况既然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在这革命运动中,革命党便须取得资产阶级的充分的援助;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若失了资产阶级的摄助,在革命事业中便没有阶级的好处和社会的基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因此国民运动若轻视了资产阶级,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观念。

再看看王明。1931年,由于共产国际的支持,27岁的王明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奉行左倾教条主义。1937年,作为共产国际的钦差,王明回到延安,执行右倾投降主义。以1931年赣南会议为例子,当时王明派中央代表团去苏区批判毛泽东,一是把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的正确主张,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党内的事务主义十分浓厚”。二是“富农路线”。当时王明对地主、富农的态度是赶尽杀绝,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不给他们以生活出路。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及党和红军面临的形势,认为不能从肉体上消灭地主、富农,应给其出路,主张土地“以人口平分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三是“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认为毛泽东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战略是“游击主义”、“保守主义”、“单纯防御路线”,忽视“阵地战”、“街市战”。1937年11月,王明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又回到延安,12月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抗战一切都要透过统一战线。这个时候,共产国际还是压宝在国民党。毛主席再次受到孤立。斯大林期望中国国民党拖住日本,以免两线作战,反对中共毛泽东的独立自主,因此给了王明指示迁就和服从国民党。行前,季米特洛夫叮嘱王明说:“由于共产党力量弱小,所以在统一战线中,不要刺激国民党,提出谁占优势、谁领导谁的问题,应当像法共那样,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不要过分强调独立自主”。

在毛主席坚持下,我们党既坚持与国民党的合作,又持续自己的独立性,战略性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根据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欧洲战争一触即发,而东亚战场山雨欲来风满楼。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国民党主战场丢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太原。从地缘政治上,日本已经和苏联短兵相接,在国际舞台上,苏联十分担心两线作战,急需中国拖住日本,不能再一败涂地了。因此,斯大林开始支持毛泽东,而不是蒋介石。1938年7月王稼祥回国,共产国际开始支持毛泽东。1938年9月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毛泽东提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强调四个服从,也就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从上述历史的回顾,我们能够看到,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思考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中国革命的独立性问题,用这天的话说,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我们“四个自信”的根源在哪儿,我认为要从毛泽东思想的构成过程去找,这个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树立了自己的自信力,带领中国人走了一条中国的民族救亡复兴之路。这条路,过去毛主席在提,这天习总书记也在提!

第二个故事,是林毅夫讲的“固守西天取经得来的教条危害甚巨”。林毅夫说,过去,他跟很多与他同时代以及前五代的知识分子一样,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必须有他的道理,把那些道理学会以后,就能够国强民富。林毅夫说,1987年回国的时候信心满满,认为已经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用这些理论能够指点江山。之后他碰到了1988年高达18.5%的通货膨胀。芝加哥学派的做法是,提高利率,这样投资的成本增加,投资的意愿就会减少,储蓄的意愿增加,消费的意愿就会减少,投资和消费都减少,总需求就会减少,通货膨胀就下来了。但是中国政府当时没有提高名义利率,而是靠行政手段治理整顿,用砍投资、砍项目的方式来减少投资需求,导致的结果就和预期一样,出现了很多半拉子工程。林毅夫认为,如果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的做法很不理性。之后,他经过研究,发现当时中国有很多国企,由于国企效率低下,如果把利率提高,国企就会亏损,政府就要不断财政补贴,而又需要增加财政赤字,也就需要增发新的货币,这样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林毅夫认为,中国政府的经济改革,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故事,能够说是四个自信的经济学版本。

最后,借此机会,谈谈对十九大会议精神对国家土地督察事业的影响,从而坚定我们的土地督察自信,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能够从新时代的一个变和四个不变来把握。新时代的变,指的是新内涵、新目标、新理论和新要求,这些都是新时代做好土地督察工作的大势和大局。新时代的不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中央对自然资源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没有变。生态礼貌已经提升到了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高度。国土资源是生态礼貌建设的基础保障和重要载体,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做好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这篇大文章,维护人民群众土地权益等始终是土地督察的主要职责。二是中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潜力现代化的改革方向没有变。在下放地方事权的同时,中央始终在强化对地方的监管。土地督察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医患关系”,与省级政府共同构建职能互补和齐抓共管的土地管理工作格局。三是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派驻机构,土地督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定位没有变。过去为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矛盾,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国土资源领域出现了重开发轻保护、资源利用总体粗放、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今后,围绕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土地督察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对以上问题的监督检查,更加主动地服务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需求、带给更优质的国土资源生态产品、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的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四是依法行政、创新驱动的时代趋势没有变。加强信息化建设、紧跟技术进步潮流,建章立制、规范土地督察职权行使,优化业务模式、提升土地督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这些强基固本、练好内功的基础工作始终是土地督察机构的基本功和大本钱。

党员干部学习四个自信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历史创造的厚度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

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选择和文化超越的总体性成果。展开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奠基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之上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空间广延性和价值普遍性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现实展现与意义拓展。

党员四个自信心得体会 篇2

一、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巨大优越性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不断吸收借鉴社会主义和人类发展经验, 在遵循国情的前提下, 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发展必然带来人本质的异化, 只有选择社会主义才能彰显人的价值。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 走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告诉我们, 空想不能带来发展, 超越国情的发展只能带来曲折和徘徊。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科学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础上, 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是靠实力铸就的。在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面前, 我们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引擎, 一路一带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给周边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因而得到世界范围内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人民性。实现共同富裕,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位一体建设布局, 任何一次重大战略的制定和出台, 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现阶段党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带领人民进行不懈努力, 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给人民带来幸福。

二、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融碰撞下,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创立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最坚强的领导, 就在于思想理论先进, 信仰坚定。

(一) 《共产党宣言》的理想和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灯塔

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在哪里, 阶级压迫和人类解放如何才能实现。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我党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文化, 为消灭阶级和剥削提供物质和文化基础, 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是我党的历史任务, 也是人民的期望和梦想。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可以有效实现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武装

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 我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大众气派来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能够体现中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时代的呼唤下产生, 让存在于书本、会议、文件上的抽象理论以生动的大众的语言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中国梦思想将民族梦、国家梦、人民梦和政党梦有机统一,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梦想将中华民族紧紧相连, 让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认识到只有民族兴、国家好、人民好才能真的好, 每个人只有为梦想而努力, 才能成就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和精神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与中国梦在目标追求上同质, 人民群众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了自己在逐梦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精神状态和所要实现的目标。

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和优势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在:一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人民力量办大事, 在统一集中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 我国可以迅速有效凝聚起众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长江三峡工程、探月工程、高铁工程, 重大民生工程等都体现了这一制度的优势;第二,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国家制定的各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 有效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需求, 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取得。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改革创新中发展

制度如果僵化, 社会发展就会失去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之所以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大的保障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济制度上是个创新, 它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有了积极性, 从此开启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全面改革开放。市场和计划是不是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计划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制度的修订完善也要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促进了国家治理层面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总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创新, 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包容性和文明性, 为中国特色社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动力。

四、文化自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丰富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习近平同志指出, 文化力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 也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必须珍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具有独特民族魅力,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和思想道德资源。

中华民族蕴涵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横亘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 散落在大江南北的历史文化古迹数不胜数,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大漠敦煌、故宫等都可以让人叹为观止, 千字文、百家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给人们传承着丰富的文化滋养, 各地的民俗和习惯彰显着中国人的质朴。中华传统文化表达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敬畏上天, 尊重自然,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国人胸怀天下, 期盼太平盛世, 提出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中华民族重视人民, 提出过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中国人民乐于拼搏创新, 在传统文化中有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思想;中华民族注重道德修养, 提出了厚德载物、为政以德、勤勉奉公的思想;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注重承诺, 主张礼尚往来、仁者爱人、讲信修睦;中华民族富有忧患意识, 提出了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的思想;中国民族热爱和平, 提出了和为贵、求同存异, 协和万邦、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相处的思想。这些思想文化蕴涵丰富的哲学价值、人文思考和道德理念, 激励人们注重道德修行, 成为君子圣人, 奉劝人们积极向善,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智慧和启迪。

参考文献

[1]梅守福.习近平传统文化十论[EB/OL].求是网, 2015-01-13.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篇3

[关键词]三个自信;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B1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6.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1]。这“四个全面”针对的都是一些涉及面广、耦合性强、影响力大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我们党只有树立大局思维、辩证思维和战略意识,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使“四个全面”得到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解决。因此,“四个全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建设认识的最新进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辩证统一关系的新认识;它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构想,集中反映了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2]“四个全面”战略构想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集中表现,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与连贯性相结合、不断深化认识和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建设并发展社会主义规律的战略思维,是在努力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伟大道路、基本制度等各方面重大创新的结果,是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结果。本文拟从“三个自信”与“四个全面”的关系入手,从学理上阐明“四个全面”对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四个全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新认识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忠实地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在各个方面都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不渝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要求。历史地看,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信奉和追求共产主义与勇敢地承担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紧紧联结在一起。应当说,从建党伊始到现在近百年的光辉历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实质,早已内在地蕴涵在我党的肌体和灵魂之中了。一般地,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真实地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早已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15年第6期朱荣英: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论“四个全面”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与壮大深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给予其信念力量和理论指导,而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继承和科学发展,它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再造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马列主义本本上照抄照搬过来的“原教旨”的社会主义,而是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它是汲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历史抉择;它也不是从苏联模式中克隆出来的“苏式”社会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及其发展要求的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它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的自觉选择;它更不是走封闭僵化老路或改旗易帜的女权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或者其他所谓的社会主义,而是锐意改革、着力发展、坚持开放、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符合马克思主义之正统的社会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满足人民要求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使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不仅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而且将实现从基本温饱到实现全面小康、从安居乐业走向全面辉煌的历史转折。

有鉴于此,我们党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始终与全球化历史进程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与人类文明的演进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彰显民族特性、把握发展规律。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最新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基本准则,应自觉地将其确认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的总体战略、价值目标、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的核心内容,确认为统领中国事业发展的总纲。[3]我们要致力于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伟大道路和制度体系,以及一切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内容和基本特征,要以“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作为其总体构想、战略布局和价值追寻,归根到底离不开将“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具体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离不开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四个全面”指导下的艰辛探索与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斗争史都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于人们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与处理是否坚持并不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基本原则,做到了这一点,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背离了这一点,社会主义就会遭受巨大波折乃至覆灭。在社会主义根本性质、基本任务、发展动力、实现目标、依靠力量和外部条件等重大问题上,几乎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曾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左”的或者右的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错误思想的干扰与破坏,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甚至被非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念所俘虏,并最终在其诱导下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可谓教训深痛。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也一再表明,我们什么时候坚持且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运用方法,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胜利前进,否则,我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矛盾。今天,我们是否坚持协调推进、整体推进、系统推进“四个全面”,也当然成为检验我党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是否始终自觉贯彻和灵活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本真思想的一种真理标杆,成为检验我们党能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并致力于使之一步步地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一种价值标杆。[4]

总之,“四个全面”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进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深化发展的战略思维,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是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纲领;“四个全面”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与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推进自身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战略构架,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大局意识、系统思维、价值取向内在融通起来,是彰显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战略意图;“四个全面”更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事业发展并实现辉煌的大布局、大思路,它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表达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迫切要求,体现了我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强意志,是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与精神支柱,是从社会主义思想承继与创新发展的维度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新的“路线图”[5],深刻体现了我党在旗帜问题上的理论自信。

二、“四个全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新注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从目标体系、动力体系、保障体系、管控体系及其互相支撑的整体上,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最新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决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是党的新的领导集体对这一问题的艰辛探索和科学认识的结晶。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从层层递进、互相关联的四个方面入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深刻诠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注解与创新论述[6],其根本旨趣在于具体而深入地强调,我们党选择和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内涵丰富,具体包括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构建方案,即根本保证(从严治党)、发展动力(深化改革)、法治保障(依法治国)和发展目标(小康社会)的统一。其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核心与管控体系;深化改革是治国总纲,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机制与基本动力;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法理基础与法治保障;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体系。“四个全面”的有机统一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集中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由之路,它不仅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所证明,而且也必将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实践所证明。

关于当前我们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具体问题,明确指出我们党要自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合起来,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做法、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科学地回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实际开展,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科学指导,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不断拓展并系统构建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及其在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常态。“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总方略、总概括、总布局和总抓手,它全方位、多层面地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要遵循“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就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确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科学发展的政治基石和兴国之要,改革开放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和谐构建的活力源泉与强国之路,二者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分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地统一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若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就会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会愈加尖锐化,最终就会疏离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样,若离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基本点”,我们的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就做不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最终就会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所以,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的政治保证,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科学发展的生命线,是确保生活在社会主义旗帜之下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最大福祉的战略部署。[7]

当然,要贯彻与实践这“四个全面”,必须把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中体现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在坚持尊重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主义客观发展规律一致性上集中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这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根本表现,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是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原则的当代发展。“四个全面”,既是党的主张也是人民的愿望,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国家富强与代表人民利益内在统一起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把一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判断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与发展要求同全面贯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起来,把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使党始终走在历史前列、挺立时代潮头、经受各种考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总之,“四个全面”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既是对社会主义长期历史经验和我国基本国情科学总结、深入分析的结果,也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当代世界发展走势科学把握、运筹帷幄的结果,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而且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极大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凝聚力,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不断跃升。

三、“四个全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新展示在我党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完成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一切进步事业,使其实现了巨大飞跃。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定制度自信,做出了极大努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点与优势,做出了巨大贡献。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结合各种具体问题,一再强调指出我们党要致力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以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在发展目标、内在动力、法律保障和领导机制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既相互衔接又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治党治国原则在制度层面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本质表现和内在要求,是在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上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科学本性的有力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完整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上述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四个方面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是一一对应、内在关联的,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四种系统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实现以法治国精神的根本要求。就此而言,“四个全面”作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概括,不仅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而且深度契合并顺应了时代潮流与未来走势,它对于保持党和国家事业获得最新发展的内在活力,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各项改革事业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大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党和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和挑战,有利于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可见,以“四个全面”为总纲,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就是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制度建设的法治意志,无疑将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并在实际上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标杆。[8]

具体说来,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就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根本意愿,又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念;它既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又是社会主义国体与政体高度统一的法律表现;它既是中国人民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它既为国家机构合理分工、高效运转、民主集中、相互监督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又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获得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了保障,社会主义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遭到了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四个全面”与坚持并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统一的,它内在地蕴含着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党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共政治智慧的思想结晶,反映了我党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不断觉醒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成熟。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也是实现“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的当然要求。我们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扩大社会主义经济的支配力、影响力,可谓意义非凡。而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地位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这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在从严治党、多党合作上,以及在其他各项具体制度建设上,也同样是在制度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表现,是在各项具体体制上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质、不走样、不折腾的根本举措。

总之,“四个全面”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创造了前提条件和支撑力量;为确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制度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法性基础与公正性本质,提供了法制保障与管控体系,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感召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及其独具的力量,吸引并聚焦着世人目光,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普遍尊重。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的,“四个全面”实际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概括、新提升,是我党新时期治国理政方略的深度展示与总体部署,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大政方针,正像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所说的,“四个全面”可管“两个百年”,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9]。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J].党建,2015(2):6.

[2]王影聪.“四个全面”的政治担当与理论勇气[J].党政研究,2015(3):1.

[3]余荣华,朱家顺,江琳,等.“四个全面”引领追梦中国[N].人民日报,2015-03-07(01).

[4]张书林.试析“四个全面”战略构架的内在关系——基于党的十八界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纵深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15(1):7.

[5]颜晓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N].解放军报,2015-03-04(12).

[6]新华社.习近平首谈“四个全面”[J].当代江西,2014(12):68.

[7]曲青山.“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J].党建,2015(2):27.

[8]高健生.“四个全面”: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方略的深度展示[J].前进,2015(1):24.

党员四个自信心得体会 篇4

政治功能强不强、“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有没有、工作作风实不实、发挥作用

党的组织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组织生活会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党员干部是否能够照镜子、查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必须严格按组织程序和规范要求来开,严防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确保达到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的效果。

入心入脑,学出真觉悟。学习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开好组织生活会的必要准备。基层党组织要采取领学宣讲、党课辅导、交流讨论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重点搞清楚、弄明白“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搞清楚、弄明白党员义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等内容,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来,统一到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立标对表,查出真缺点。查摆问题,必须敢于解剖自己。要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围绕“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有没有、工作作风实不实、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深入查摆具体问题。特别是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精神,重点查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新表现。要对照党章要求,检查坚持组织生活制度,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方面的问题。

开诚布公,评出真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在进行自我批评、相互批评时,要用具体事例说话,指出问题和不足,要结合工作实际,既细谈问题表现,又深挖思想根源,不能大而化之、不痛不痒,不能对实际问题避而不谈、避重就轻、拈轻怕重,甚至将批评变成了变相的表扬,违背“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初衷。

迅速行动,改出真成效。对于查摆出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党员干部要列出整改事项、作出整改承诺。要抓住最突出的一两个问题马上就改,尽快让党员群众看到变化。对尚需时日解决的,要明确整改时限,让党员群众监督整改。对整改敷衍应付、问题原地打转、党员群众不满意的,党组织要及时批评纠正,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

开好组织生活会,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抓好,将组织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好效果,真正达到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力量的目的。

党员生活会“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方面个人对照材料(2)

根据《中共xx市xx区委组织部关于召开2018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文件要求,会前,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修定后的党章,学习了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听取了局领导及同事对我个人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政治功能强不强、“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有没有、工作作风实不实、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等六个方面,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个人剖析情况和改进措施报告如下:

一、一年来的履职情况

2017年,我始终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信念坚定,遵规守纪,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以律己,工作中,认真尽职尽责,在团结支委班子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良好的工作作凤、扎实的工作经验,不怕苦、不怕累的忘我精神,认真工作,踏实干事,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行事,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完成了每一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和好评。

二、存在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关于政治功能强不强方面。一是政治鉴别力不够强。由于学之不深,思之不透,对一些敏感问题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鉴别力。二是政治斗争不够全面。政治立场是坚定的,但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党的形象权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思考研究还不深。在“政治功能强不强”方面:在“四个意识”牢不牢方面:对政治理论只是一知半解,有时只停留在学过、看过,懈怠之心、浮躁之气比较重,在真学真用,真信真懂上差距很大,不善于研究思考问題,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知识透支、能力欠缺,不是力求全面发展,而是满足于应付本职,还没有真正把理想信念植根心灵、融入血脉。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不全面,对习近平总书记髙度的政治责任、鲜明的人民立场、真挚深厚的为民愦怀、实干兴邦的崇高风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只是心里感佩,只有“看齐”的意识,没有“看齐”的行动,没有把“四个意识’’体现到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关于“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有没有方面。能够树牢“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但是对“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的认识仅是停留在笼统的认识层面,对他们的内在联系,对他们拥有的科学指导意义没有细致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很遥远的事,对社会上存在的“共产主义渺茫论”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批判不够,抵制不力。虽然从家乡发展变化上,从自身生活变化上,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通”,而且能“走得好”“走得快’’,但这都是感性认识,从理性层面上自己对“四个自信”理解不全面,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理论许多方面还停留在概念化的阶段,对四个自信的背景、内涵、优势、内在联系没有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信,也非常热爱,但同时对西方一些文化像个人英雄主义也存在良莠不分盲目崇拜的情况。

(三)关于在工作作风好不好方面:一是工作标准不高,虽然有干好工作的热情,但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自我加压不够,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要求,缺乏持之以恒的认真态度,很多时候停留在只是做了,但对做得效果好不好、质髙不高,对怎样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思考太少,存在要求落细落实不严、大而化之的现象。二是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深入基层不够,发现问題、研究问題、解决问題的能力不强,有些方面还没有真正把情况吃准、模透、搞准。同时还存在重经验轻创新的问題,有时思想值化、墨守成规,靠经验、靠传统办事,大胆试、大胆闯的劲头不足,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和创新猜神。

(四)关于作用发挥好不好方面:一是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多数时候是领导安排了什么才做什么,缺乏开拓精神,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责任感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对深化改革、创业创新方面的工作,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知道改什么、怎么改,没有稷行好自己的职责,离一专多能的要求还有巨大的差距。二是引领表率作用发挥不够。不管是工作上、遵守纪律上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干部,没有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为自己树立一个更高标杆,满足于不出失误、不踩红线、不犯错误。三是以文辅政作用发挥不够。政策研究方面为县委领导出谋划策做的不好,文稿起草质量不高,还不能把有价值的资料、有新意的设想、可操作的建议、能借鉴的经验贯穿于文稿材料中,不能准确体现县委的决策、思路、措施、要求和工作重点,以文辅政作用、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

(五)关于自我要求严不严方面:一是标杆树得不高。作风上有时比较散漫、松懈,没有严格以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作风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更没有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为自己树立一个高标杆,满足于不出失误、不踩红线、不犯错误,树髙线守底线做的不好。二是慎独慎黴意识不强。一个人内心不守规矩,行为就不会守规矩。自己对一些小事小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从小事入手,从小节做起,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的自自觉不强,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故纵、不越轨、不逾矩”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以上问题之所以存在,无外乎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内因看,没有与时俱进改造提升自己的主观世界,学习跟进不及时,心不静,气不定,耐寂寞、养浩气的定力还不深,敢担当、求创新的底气还不足;从外因看,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党性修养锻炼,缺乏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缺乏经济工作实践,更缺乏项目工作经历。

下一步,我要坚持问题导向,自重自省,举一反三,矢志不渝。一是改进学习。转方向、改重点,把精力从经史子集逐步调整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政治挂帅挂到业务上,更加刻苦钻研经济及投资项目新理念新知识,精通业务上再添火、再下苦。二是锤炼党性。协助书记事无巨细做好支部党建,继承优良传统,突出政治功能,开思路、抓具体,建台账、月兑现,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打造坚强堡垒。同时,遵党章、行准则、守纪律、严要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内敛静气,外行谨慎,以锲而不舍的个人修养持之以恒促进党性修养,发挥党员应有先锋作用。三是勇挑重担。树立“主动作为、创新有为”意识,提升站位,埋头苦干,解隐忧、破难题。精益求精做好投资综合工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协助做好其他工作,守住顶梁柱和主力军的精气神。四是优化作风。把腐败视为大敌,将“四风”等同重疴,谦冲自牧,知足自戒,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警惕,高筑坝,勤治患,严防范,坚决防止加于己身。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无论何地何岗,无论进退荣辱,立足本职鞠躬尽瘁,倾吾一生兼济民生,粉身报国为党尽忠,没齿不忘,鬓霜不移。

总之,到xx工作以来,总体感受是虽辛苦心犹甘、虽吃亏不后悔、虽艰难无怨言,心情是愉快舒畅的,这主要得益于书记的坚强领导和各位党员及同志们的支持配合,得益于投资处多年传承下来的好风气好传统。还是去年民主生活会上的那句话,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上,让我们陪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倍加珍惜一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同袍情谊,以艰苦创业留给未来更多美好的回忆。

以上,是我的初步剖析和整改措施,皆是最近一段时间冥思苦想的心里话、大实话,还有不全、不妥、不准的地方,敬请书记和党员同志们批评指正。无论对错轻重,我都会闻过则喜、虚心接受、认真整改,和同志们一道共同辅佐襄助书记,尽心尽力推动xx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员生活会“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方面个人对照材料(3)

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紧密围绕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方面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整改。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

在“学懂”上还有差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战略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多数时候是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工作中用到哪部分才会学哪部分,常只局限于通读,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对新思想知识体系和整体框架的建立缺乏系统的归纳整理,致使学习效果片面化,效果不够理想。

在“做实”上还存在差距。用政治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还有不足,没有很好地把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如何把“上情”与“下情”紧密结合方面思考的不深、研究的不透,理论结合实践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面。

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还存在“时差”。通过学习能够做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但在贯彻落实上,从学习领会到自身消化再到自觉执行需要一定时间、一个过程,导致有些认识和执行不够及时到位。

在服务中心维护大局方面还存在“偏差”。贯彻执行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上,站位不高,谋划工作有时存在局限于自已负责工作、局限在本单位这个小圈子,经常考虑如何从本部门角度去推动落实,完成本部门的任务指标,缺乏从战略的高度,用辩证的思维,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发展大局的角度去统筹推进。

二、原因分析

一是宗旨意识有所弱化。随着在机关工作时间增长,与基层群众的密切联系有所弱化,听取基层团干部的声音较少,导致工作落实不够深入,对难度大的工作做得少,主动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有所弱化。

二是党性修养有所放松。在越来越严格的巡视和审计大环境下,自己只是想着完成任务就行,放松了对增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视,思想有所滑坡,没有时时刻刻从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角度去对待工作。

三是纪律观念有所松懈。片面认为只要能够时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不越红线,就是一个格党员了,没有严格按照“四讲四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组织生活制度以及其他一些规定落实的不够严格,自身要求有所放松。

三、问题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将严格对照《准则》、《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整改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修养。

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第一需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纪党规和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要把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入、透彻,把政策“学懂”“弄通”。

(二)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

坚决拥护自觉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提髙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克服形式主义和交差应付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

党员四个自信心得体会 篇5

前不久,全党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也要求:“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可以说,“四个意识”既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政治动力,也是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的重要思想引领。当前,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抓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落实,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将80年前的长征和新形势下的长征结合起来,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中自觉增强“四个意识”。

党员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中国工农红军不同于当时任何一支武装力量的地方在于,这是一支有着政治灵魂的军队。正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革命信念的武装,这支部队虽然武器简陋,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战斗力,能“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今天,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的征途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一带一路”建设等任务之重、难度之大,不亚于爬雪山、过草地,不亚于攻打娄山关、腊子口。面对这些硬仗、恶仗,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定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四个自信”克服软弱、祛除犹疑、提振精神,用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攻克难关,有效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不断矢志奋斗的政治动能。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制定各方面决策部署,首先要有正确的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红军四支主力部队纵横十余省、长驱几万里,留下来的部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条件不一样、方式不一样、路径不一样,但都始终围绕解决生存危机和拯救民族危亡这一个共同的大局。红四方面军克服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三过草地、最终北上;红二十五军主动暴露自己、吸引敌人,以策应中央红军行动;红三十四师作为后卫师,血战至最后一人……广大红军指战员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既体现了服从,也展现了默契。当前,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重要时刻,改革、发展、创新都是事关全局的决定性、关键性、引领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认清本地区本单位和本职工作对于全局的重要意义,增强角色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切实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围绕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自觉做改革的促进派、发展的实干家、创新的推动者。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谆谆告诫。历史也告诉我们,之所以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转危为安、革命事业不断打开新局面,就是因为通过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如《长征组歌》中“遵义会议放光辉”一章所唱,“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革命战争年代党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建设和改革的年代同样如此。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靠的就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就是这个领导集体的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作用的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各级领导干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的威信,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党员四个自信心得体会 篇6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是“两个维护”的理想信念之本和思想认识之基,“两个维护”则是“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纪律上的集中体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党实现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和有效制度,也是全党必须高质量完成的政治任务。作为“两个维护”落实落地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全体党员干部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检查自己、要求自己,切实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在政治上同向,筑牢政治建设这座“压舱石”。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组织的“魂”,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无论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还是集中精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深入推动改革,都离不开党的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始终应该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把讲政治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继续发挥好政治引领的示范作用。

在思想上同心,把稳理想信念这个“定盘星”。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锁定方向,才能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才能在培植精神家园的征程中行稳致远。党员干部需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增强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决定,不断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同时,要持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刻认识到“百年未有之变局”的错综复杂,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想言行作斗争,筑牢信仰信念之基,做到心中有定力、行动见党性。

在行动上同步,严守忠诚担当这条“生命线”。“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看一个党员干部,排在第一位的是政治上是否可靠、对党是否忠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忠诚担当的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代服务工作的基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要对党忠诚老实,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局部服从全局,确保各项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而且,也需要传承发扬好“人梯”精神,按照“五个过硬”对标对表、苦干实干,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忠诚担当。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只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坚持学好弄通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和主张,坚持在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心得体会范文二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是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这次主题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做到“四个永远”,保证主题教育实效。

守初心,永远把入党誓词记心间。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作出的庄严宣誓,这就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入党时的初心,是党员对人生远大理想的正确抉择,是决定一生孜孜以求的崇高信仰。要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永远把入党初心牢记心间。让这12句、80个字的誓言,深深地雕刻在自己的脑海中、融汇在自己的血脉里,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誓言,永远激励自己不断为党的事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担使命,永远把复兴使命扛肩上。新时代承载着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这一神圣使命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紧密联系起来,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拼搏奋斗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赋予了八千九百多万中国共产党人新任务和新追求。党员干部要以党章为引领,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扛在肩上,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向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继续前进。要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欠不起的使命感,树立赶超意识、跨越意识、争先意识,始终把目光锁定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上。在困难面前,要豁得出来,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排忧解难的排头兵,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在矛盾面前,要冲得上去,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更善于解难题、破制约,千方百计处理矛盾,呕心泣血推进工作。在机遇面前,要敢闯敢试,锐意进取,敢担风险,只要认定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大胆去试、大胆去闯、大胆去实践。

找差距,永远把光辉形象立起来。“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自觉对表对标,践行“四讲四有”,争做理想信念的传承人、严守法纪的带头人、高尚情操的引领人、争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让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真正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立起来。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办事,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解决难题的实招、硬招,认真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对突出问题要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列出时间表,明确如何整改、谁负责整改、什么时限内整改,做到立行立改、立竿见影,从而纯洁党性、转变作风、树立形象。

党员四个自信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党员干部;八方面意识

中图分类号:D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3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工,深入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稳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引方向,实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兴国规律的新飞跃。因此,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八方面的意识,积极投身“四个全面”战略之中。

一、增强全局意识

无论是决策事项还是处理事项都应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去决定、去执行,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要考虑政策的上下一致性、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带性,要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带有根本性的热点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光考虑局部的、部门的、眼前的和少数个别人的利益,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否则,就会出现解决了局部影响了全局,解决了少数影响了多数,解决个别影响整体,解决了眼前影响了长远,使问题更趋复杂,甚至会影响全局的稳定。

二、增强责任意识

要牢固树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人人有责的思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府机关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在群众眼里都代表部门的行为和意志,或代表政府的行为和意志,因此,机关党员干部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均被误导为是部门的或政府的政策和态度,况且我们机关有些部门的党员干部他们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他们行使权力的得当与否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与否密切相关。

三、增强公正意识

公开、公平、公正是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制定政策、任出决策和执行政策、处理社会事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机关公务员执行公务和处理具体事物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体现阳光工程和诚信服务的重要标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运用法治手段,通过完整、系统的实体和程序规则平衡关系、解决利益冲突、消除社会不公、促进公平正文,只有处理公正,群众才会服你、信任你、拥护你,才能建立和巩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党政机关的社会公信力就会提高。

四、增强效能意识

广大党员干部都工作于社会各项各业,尤其在党政机关工作居多,为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社会矛盾和问题、突发性事件的管理、处置、反应的速度和效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事的公正和效率。

五、增强法治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是提高党政机关公信力和强制力的重要基础,要把权力的行使置于法律允许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的程序、运用法律的规定、采取合法的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的途径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目前,有的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做事办公不按法律行政,有的出台的政策违反法律规定自相矛盾,为此,只有把维权和护权都置于法律的环境中,才能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

六、增强疏导意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是各种社会矛盾凸现高发期,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有各种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如不及时妥善化解和处理这些矛盾,容易引发各种群体性或突发性事件,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如果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方法不注意,态度上简单粗暴,极易引起矛盾的激化,引起群众对党委和政府机关的不懑,甚至反感,恶化党群干群关系,这样非但不利于矛盾的化解,反而使矛盾更加复杂、更加尖锐。所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要定期不定期地采取说服疏导的方法,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对群众合理合法的要求,要及时给以解决;对群众不切实际过高的要求,要引导他们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解决;对群众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无理要求,要在向他们讲明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坚决堵住,不开任何口子;对无理取闹、扇风点火、聚众滋事者,要依法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七、增强亲情意识

我国现阶段城乡矛盾、区域矛盾、贫富矛盾、劳资矛盾较为突出,这些矛盾的存在,需要我们基层党委政府、各部门及其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去关心、去帮助、去解决,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去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就医、子女就学问题和生活困难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对党和政府有亲情感和依赖感,对社会有温暖感。比如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党员结对帮扶活动等等。同时,积极发挥党员干部思想骨干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群众当亲人将心比心,做好解决各种问题和化解矛盾中的思想工作。

八、增强形象意识

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党员干部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表现。如果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公正合理、廉洁高效、诚实守信,在日常生活中能严以律已、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邻里之间能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群众就会信任你、拥戴你,你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好。如果每个党员干部在群众以目中的形象都好了,那么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也随之提高,党群干群关系就好,党和政府的威信就高。

上一篇:立法模式论文下一篇:暑期留守儿童工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