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工作计划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血压患者工作计划(精选12篇)

高血压患者工作计划 篇1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地区协作组2012年工作计划》的项目要求,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中医治疗的有效途径,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特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检持以人为本,以“未病先防”为重点,继承发扬中医“治未病”理念,探索中医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有效途径,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中医治疗优势的同时使百姓得到实惠。

二、项目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该项目,对城乡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实施中医干预措施,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完成1000样本的糖尿病和1000样本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同时进行效果评估,观察周期为1年,201?年完成。

三、项目计划

1.该项目具体由中心进行实施。2.各中心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选择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0人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各社区名老中医制定各性化中医治疗方案。

3.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和每月2次随访。4.我区人均经费标准测算为500元。

5.根据项目要求完成为期5个月的健康管理工作,管理过程中各中心将及时上报监测结果,我局对数据进行汇总评估,向组长单位报送工作总结。

四、项目内容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对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纳入管理项目,进行中医药治疗,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1.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

1.1高血压患者筛查。

发现途径: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中心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筛查: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1.2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体检。

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一般体格检查和血钾浓度、血钠浓度、血常规、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实验室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初筛检查。

1.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要进行1次面对面的随访。内容包括测量血压做出评估,测量体重、心率,空腹血糖,计算体质指数(BMI),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服中药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健康教育。①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及日常生活中中医药保健锻炼。②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如中医药制剂等,2周时随访。③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1.4中医干预措施

(一)生活起居:生活起居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的生活方式对轻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肯定的降压作用,即使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也会提高药物的疗效。

(二)药补、食补: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进补。

1.5家庭护理

(一)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清静,光线充足柔和。

(二)合理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能保护血管和降脂的食物,选择富含维生素类食品,限制食盐摄入量,控制体重增长。

(三)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如在体力活动或劳累、饱食后发生气喘、心悸、不能平卧,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治疗。

(四)定期测量血压,按时服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6考核指标 2.糖尿病患者中医管理。

2.1糖尿病患者筛查。

发现途径: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血糖筛查;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中心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

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纳入管理档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干预治疗。

2.2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检查。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等一般体格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眼底、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等实验室检查。

2.3糖尿病的随访。

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各中心要提供每月2次的面对面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询问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等;了解患者服中药情况;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中医健康教育等。

2.4中医干预措施

(一)生活起居:生活起居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肯定的降压作用,即使严重的糖尿病者也会提高药物的疗效。

(二)中药治疗、食补: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进补。

2.5家庭护理

(一)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清静,光线充足柔和。

(二)合理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能保护血管和降脂的食物,选择富含维生素类食品,限制食盐摄入量,控制体重增长。

(三)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四)定期测量血糖,按时服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6考核指标

3.服务人员条件及培训 : 按照《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应用》、《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应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各中心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每季度1次,必要时酌情增加培训次数,以提高数据监测质量。

4.数据汇总与评估,各中心认真做好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数据汇总与整理,10月30日前将数据上报我局。评估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中药规范治疗情况。

5.指导,我局定期对各中心进行指导,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与协作单位进行联系,同时向各中心反馈意见。

六、项目时间

项目实施时间为3月至12 月

1.3-4月,各中心进行筛查与健康体检

2.年5-10月,各中心进行患者健康管理和数据监测。3.年11-12月,我局向组长单位报送项目效果评估与工作总结。

七、职责与任务。

我局负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培训、督导和宣传等。

高血压患者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疾病管理计划,高血压,农村

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血压如果长期不能控制,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问题;血压如果持续升高,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良好的血压控制对缓解病情及靶器官保护有积极作用。2004年10月15日国家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但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6.1%,尤其是农村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加[1]。所以,做好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得更加平稳,不断提高血压控制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07年5月-2009年5月期间,我们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应用疾病管理计划,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38~75岁,病程1~15年。Ⅰ期高血压67例,Ⅱ期高血压133例。文化程度:文盲36例,小学57例,初中72例,高中30例,中专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②处于Ⅰ期或Ⅱ期的高血压患者;③年龄在38~75岁之间者;④病程处于1~15年者;⑤能够配合管理和调查者;⑥为农村患者,调查期间一直在农村居住。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有严重合并症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等;③不能配合调查或不能明白调查意图者;④属于农村地区患者,但是居住地一直流动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构成、文化程度、病程以及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疾病管理计划,对照组随机进行管理,比较管理期间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管理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教会患者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和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发症与预后等,均为客观题,共50题,每题2分,由调查人员读题患者作答,当场收回问卷。

1.3 评价标准

血压控制评价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2],收缩压(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BP)≥90mmHg;6个月有3/4以上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为控制优良;6个月有1/2以上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为控制尚可;全年有1/2以下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为控制不良。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为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分)和差(<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疾病管理计划措施

2.1 人员培训

对实施管理计划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介绍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案、进程和预期效果。

2.2 建立患者档案

首先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并输入计算机,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发病时间、用药情况以及血压水平、基本血生化指标等。 根据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级,便于在管理中制定随访时间和针对性的教育。

2.3 管理教育

2.3.1 心理教育

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紧张、固执和易怒等心理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及时给予疏导。①患者入组后,管理人员要及时与其沟通,了解其内心特点,采取相应的疏导措施,消除焦虑等心理,树立自信心,如采用各种方式促使患者进行倾诉,将不良的心理得到释放,使其感到轻松。②教会患者放松的方法,缓解紧张的心理,如可以听一些喜欢的音乐,因为音乐的旋律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降低兴奋性,有利于血压的控制。③让患者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如下棋、打牌和看电影等,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2.3.2 高血压知识教育

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和对疾病知识的渴望程度,采用一对一的口头指导和开展教育班,采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患者进行教育,让患者逐渐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以及高血压的并发症和预后等知识。

2.3.3 用药教育

①教育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②让患者了解所服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机理,服药的时间、剂量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掌握住服药的规律,如人体血压在上午10时及下午4时左右各有一个高峰,药物的服用应该在血压高峰来到之前就让其发挥作用,以达到降压之目的,尤其早上第一次服药一定在清晨空腹时服用,对于2级或3级高血压患者还应在午后或(和)睡前加服1次[3]。③让患者明白坚持长期服药的好处,不要间断停药或突然停药,需要停药的话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否则,突然停药可导致停药综合征,即出现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心悸、出汗、心动过速等;再次升高的血压需更长时间才能降至正常;不利于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容易突发心脑血管意外[3]。同时,如果患者漏服,根据药物的性质告诉患者如何补救。

2.3.4 生活方式教育

饮食方式教育。教育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方式,如宜吃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热量和低盐的食物,并给予量化管理,如每天摄入食盐量不超过10g,每次不要吃得过饱。行为方式教育。教育患者戒烟、戒酒,根据患者血压分层、分级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和爬山等,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控制或减轻体重。

2.3.5 遵医教育

教育家属和患者定时测量和记录血压和体重,并将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化验结果保留完整,一旦发生急性事件,要及时报告。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管理期间(6个月)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2。

3.2 两组患者管理结束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3。

3.3 两组患者急性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有3例患者发生急性事件,发生率为3.00%;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急性事件,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急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4],成为威胁国民身心健康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患者的高血压控制良好,然而农村由于地域广博、居住分散、经济水平及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实际问题,使得农村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

我们对农村患者采用疾病管理计划,取得了满意效果,如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的优良率为7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00%;在管理结束,观察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82.00%达到优良程度,而对照组仅有56.00%;在调查期间,观察组仅有3.00%的患者有急性事件发生,而对照组有10.00%。在实施疾病管理计划中,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患者明白良好的血压控制,对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患者会尽量避免不良的生活行为,遵照医嘱,按要求服药,积极控制血压,有效预防了急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实施疾病管理计划的过程中,可以反复指导、督促患者的临床治疗。疾病管理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用于保险公司用来检测医生对患者治疗质量的一种监控手段,随着疾病管理计划在保健领域中的快速发展,逐渐发展到医院应用其对慢性病的监测和治疗等。如美国心脏病协会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从理论上讲是最适合接受疾病管理的,可以有效降低心脏和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5]。我国也有类似文献报道,通过系统管理使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6]。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农村高血压患者采用疾病管理计划,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宁玲.200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解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2):1-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1-37.

[3]贾云.农村高血压病人管理当中注意的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6):134.

[4]刘金明.关注降压药物的选择,促使更有效的降压达标[J].医学与哲学,2007,28(7):18-19.

[5]Faxon DP.Improving quality of care through disease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Expert Panel on DiseaseManagement[J].Circulation,2004,109(21):2651-2654.

高血压患者运动处方 篇3

锻炼内容:主要选用中低强度步行、慢跑、太极拳、医疗体操、羽毛球、骑自行车等;或快走与慢跑相结合,速度:110~120步/分;缓慢上下楼梯或进行功率自行车锻炼。

辅助放松练习:太极拳(剑)、柔力球、徒手体操。

实例:

1.慢速步行:适用于第3期高血压患者,每次3~5分钟,每周2~3次。

2.中速步行:适用于第2期高血压患者,步速100~110步/分,10~15分钟/次。

3.快速步行:适用于第1期高血压患者,步速120~125步/分,10~15分钟/次。

锻炼时“适宜心率”为120~130次/分;但在开始时心率可以稍低,一般为90~100次/分。

从事主要锻炼内容的持续时间不少于30~40分钟。

辅助放松练习太极拳等,心率低于110次/分,运动时间为20分钟,可以每天进行。

锻炼频率:开始阶段3~4次/周。

注意事项:

特别注意,重症高血压和有严重并发症时期不要运动。

每次室外锻炼时,切忌做鼓劲憋气、快速旋转、用力剧烈和深度低头的运动动作。

在每次锻炼前都要有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主要内容采用辅助放松练习等。锻炼结束以后也要有10分钟左右的放松练习,内容同上。

锻炼的整个周期一般以3个月为宜。

在运动中如出现以下情况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心脏不适,气短,心率超过130次/分,身体有疲劳、气短、心悸.头晕等现象出现时)。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4

【摘 要】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当今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康复诊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了临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护理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06-01

心理护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创建良好环境,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发病诱因:过饱饮食、便秘、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焦虑、忧郁、偏执、孤独、情绪消沉等,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患者要保持情绪平衡,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信任度,消除其烦恼、多疑等情绪,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出现、进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血压控制不理想,甚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患者常为此感到悲观失望、恐惧。护理员应以诚相待,需耐心深入地了解患者内心世界,理解患者的痛苦,并给予其关怀、鼓励等情感援助,以消除其较脆弱的情感状态,让其保持平和乐观的健康心理,要消除其信心的不足,能让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自控能力以利于最终战胜疾病。健康知识指导

加强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进行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示范、指导,针对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体系,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主动地建立起科学的生活习惯。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合理膳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病情、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饮食原则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饮食为宜,高维生素为主。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淡水鱼、豆制品、禽类、瘦肉、低脂乳,如:多食粗纤维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芹菜、山楂、苹果、大米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鲜蔬菜、水果食品,适当增加海产品及含钙高的食物。忌暴饮暴食,适量饮水,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运动作息护理

积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及自觉症状,选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运动方式可以采用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放松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应采取适度的运动量,比如:肥胖者可适当加大运动的强度。避免剧烈的运动后,引起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致使血压剧增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锻炼过程中,除了自身加强安全意识外,最好同人结伴,防止碰伤、跌倒等事故。清晨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血压易于波动,因此患者起床时应缓慢,先清醒会儿,然后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脑供血骤然下降致晕倒而摔伤。首先可以让患者干适度的家务活,鼓励其参社会活动,如根据其情趣培养个人爱好,如书法、种花、养鸟等;指导其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睡眠时间要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药物护理

用药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坚持长期用药,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机体整体的循环调节机能差,加之机体的总体液量减少,治疗时易出现降压过度,要平衡机体内环境。为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剂量应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通过观察其反应逐渐加量,2~3个月后收到满意效果即可。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双峰、双谷的动态变化,其用药时间最好在6:00、14:00、22:00;同时,考虑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另外,应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鼓励患者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及时的与医生取得联系,让其给调整用药及剂量,以防止停药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病情反复。如果血压突然变化很大,很容易导致心、脑、肾等的靶器官损伤。应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讨论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老年高血压标准:年龄60岁以上人群,在休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配合临床治疗来更好地稳定血压,防治恶化,最终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临床经验,还要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另外,要在合理服药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以遗传倾向;另外,指导患者做好日常保健,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医学的发展已证明了高血压病除了生物学的遗传因素外,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我国将进入老年化社会。因此,护理工作要从患者的生理、社会与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进膳食结构,防止肥胖,提倡戒酒、戒烟、并从儿童时期开始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应当进行观念更新和战略转变,树立以预防为主,加强心理护理的观念,把工作重心前移,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加强心理护理为重点,普遍提高人群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高血压患者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篇5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为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患者服药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品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服药种类不同,降压效果也不同。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人身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即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这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除轻型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应联合用药。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完全一致,如头晕症状,血压过低也可引起,继续服药就很危险。所以,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五、忌间断性的服降压药:有的患者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升高了就服几片,血压已降马上停药。这中间断用药法,不仅不能稳定的控制血压,还会使病情加重。

六、忌临睡前服用降压药:临床发现,睡前服降血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对我社区中心辖区某小区居民298人测量血压,共检查出高血压患者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龄39岁~82岁,平均年龄60岁。

2 发病因素分析

2.1 体重超重和肥胖

体重与血压呈正比,体重(kg)/身高(m2)为体重指数(BMI),理想的体重指数为20~22,大于25为超重,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体重指数每增加1, 5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9%,每增加3, 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我社区中心所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超重的有24例,表明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2.2 饮酒

如以每周至少饮酒1次为饮酒,我社区中心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饮酒的男性有32例,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

2.3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

此次检查出的高血压患者中大部分膳食中钠的摄入高,而膳食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比,研究表明北方人平均每天盐摄入量为12 g,如每天盐摄入量增加2 g,则收缩压平均值增加2.0 mm Hg, 舒张压平均值增加1.2 mm Hg,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又促进钠的升血压作用。

2.4 药物因素

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用药的种类、服药的时间和剂量都直接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2.5 情绪和睡眠因素

情绪易激动的患者,容易使血压升高。另外,经常熬夜和睡眠质量不高的人群也会使血压升高。

3 社区护理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出相应的高血压社区护理方案,在社区普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知识,尤其是为高血压患者提供防治指导。

3.1 饮食指导

(1) 减少膳食中的钠:WHO建议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 g,限盐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且需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制品。 (2) 增加膳食中优质蛋白质:适宜多吃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以及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鲜奶、豆类制品等,而要减少吃含脂肪高的猪肉。 (3) 限制饮酒:提倡高血压患者应该戒酒,因饮酒既可升高血压水平又会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建议男性如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应少于20~30 g(约合40°白酒50 g)。 (4) 多吃低热量饮食:增加蔬菜或水果的摄入,二者都含热量低,因热量过高容易肥胖,使心脏负担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5) 少食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

3.2 控制体重

对于体重超重者,建议减轻体重。减重一方面须节制饮食,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尽量少食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以增加饱腹感;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太极拳、健身操等。

3.3 运动指导

(1) 制订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每位参加运动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运动频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时间20 min~60 min,具体项目有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健身操等。 (2) 高血压患者平时应尽量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因为屏气用力会使血压升高。 (3) 鼓励积极参加有兴趣的娱乐活动,如养花、养鸟、画画、书法等,但是不宜参加能使精神紧张的刺激性活动,如打麻将、下棋等。

3.4 用药指导[1]

(1) 遵照医嘱服药:高血压患者需根据社区医生每次随访后的医嘱规定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来服用降压药物,不能擅自靠自身感觉来增减药物。 (2) 必须准时服药:正常血压在夜晚02:00~05:00最低,早晨起床活动后上升,在06:00~11:00和16:00~20:00各有1次高峰,服药时应在09:00~11:00和15:00~18:00这两个血压值高峰前30 min,这样就能达到24 h内降压稳定。绝不能忘记吃药或试图在下次吃药时补吃漏服的剂量。 (3) 避免突然停药:患高血压后需长期坚持服药,不能自作主张停药,否则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损害靶器官。 (4) 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服药后如有副作用出现,应告知社区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药物。 (5)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变换姿势动作宜缓慢,比如早晨醒来躺30 s、坐起来后再坐30 s、在床边再等30 s然后再下床活动,服药后最初几个小时应避免站立太久,预防便秘。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立即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增加脑血流量。 (6) 监测血压:指导患者让社区医生定期复查或社区医生按高血压随访流程定期随访,以便正确判断降压效果并调整药物。

3.5 增进心理健康

(1) 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活动与休息平衡,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每天应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保证有8 h睡眠,午餐后休息30 min~60 min,可使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 (2) 减轻精神压力,心理平衡,应心胸开阔,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3.6 其他方面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积极地戒烟以避免尼古丁影响血压,另外家庭环境应安静舒适,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当,空气新鲜,冬季时注意保暖,以免因寒冷刺激使血压升高。

4 小结

总之,高血压患者应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正确用药、心理健康、定期复查[2]。通过我社区中心给高血压患者建立慢性病档案,定期随访,健康教育,辖区居民学习了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逐步学会自我护理,减少了并发症,使社区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下降,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109-114.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 篇7

不少人以为血压高与吃肉、吃鸡蛋有关,于是立即把所有的肉、蛋、奶停掉,改成吃素,可是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出现了许多不适,如全身无力、抵抗力差,甚至一些人出现了贫血。到底高血压患者能不能吃肉?我国在2002年做了大规模的人群膳食调查,观察了44388人次,发现血压与动物蛋白成负比关系。换句话说,动物蛋白越低,血压越高;动物蛋白越高,血压越低。由此可以看出,每日摄入一定量动物蛋白对高血压患者是有益的。

为什么补充动物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呢?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通过补充蛋白增加大血管的弹性;2.通过促进钠的排泄,保护血管壁;3.氨基酸参与血压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中国居民一般来讲成年男性应该每日吃70克的蛋白质,女性约60克,其中动物蛋白占1/2,相当于1杯牛奶、1个鸡蛋、100~150克(2~3两)瘦肉,每周应该吃2~3次鱼。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患心脏病者的死亡率明显低。

动物蛋白的氨基酸比例與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比例接近,所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比率较高。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肉类时可以多选择脂肪含量少的动物或者某块组织,例如鱼类比两条腿的动物脂肪少,两条腿的动物比四条腿的动物脂肪少。鸡肉里鸡胸脯的脂肪要低于鸡大腿的脂肪含量。

当然,过多脂肪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动脉硬化,加速高血压进展。水果、蔬菜、豆制品、五谷杂粮等素食不会导致血脂过分升高,对控制血压有利。因此,饮食要荤素搭配,适量,营养全面而不过剩。

喝牛奶对降血压有帮助吗?

许多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呈现为“高钠低钙”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些患者不但口重,并且不喜欢含钙较多的食物,比如牛奶。近年来关于钙对高血压病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清钙离子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的人,如果每天补充1000毫克钙,连续8周,能使血压稳定或下降。

美国学者做了一项试验,将吃美式快餐的一些人分为两组,一组人增加一定量的乳制品,另一组不添加。结果显示,提供了充足的钙质的人群血压均低于不添加乳制品的人群。众所周知,吃盐太多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有一项调查发现,在饮食摄入钠盐较高地区,如同时让这些人增加钙的摄入,则高血压发病率较低。故高血压患者最好多补些钙,对降血压大有帮助。

牛奶含有丰富的钙,每100克牛奶中钙的含量达到了100毫克以上,并且由于与蛋白质相结合,钙更加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吸收率能够达到40%,这项指标在天然食物中是最高的。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压稍高的人每天饮用600毫升牛奶能使血压下降4%。推测其降压作用是由于钙与钠竞争促进了钠的排出。

一些人对牛奶不耐受,可选择酸奶,同时多选择一些含钙较多的食物,如虾皮、海带、黄豆、蘑菇、香菇、奶酪等。千万不要用喝骨头汤来补钙,因为骨头汤中游离钙很少,同时无意中又增加了油和盐的摄入量。

高血压患者应该少吃什么?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审视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下决心改变,喜欢吃的食物如果对健康不利,就一定要放弃。那么高血压患者最要放弃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酒:饮酒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2.浓茶:高血压病患者最好不喝浓茶,因为茶叶中的茶碱可以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使血压上升。

3.面条、汤、盖浇饭、方便面等含盐较多的食品。

4.辛辣食品:这类食物容易使人兴奋,进食量增多,并且吃辛辣食物之后很容易上火。

5.肥肉、油炸食品、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6.腌制或酱制的食品:咸鸭蛋、咸菜、酱肉、午餐肉等。

(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健康大百科:高血压防治篇》 )

高血压病患者的个案护理体会 篇8

xxx

一、案例介绍:

患者,男性,35岁

患者因“反复头昏左侧肢体无力3年,再发1月”于2011年06月13日09:30入院。

3年前患者因情绪激动时突感头昏,并班左侧肢体无力及流涎,无头痛、恶心及呕吐,无失语、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常及饮水呛咳,即至“市一医”就诊,作头颅CT示“脑出血”,考虑“高血压脑出血”,经治疗后病情缓解,此后患者经锻炼肢体功能恢复尚可,但头昏反复发生,血压时有波动,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昏伴左侧肢体无力,无恶心、呕吐,无头痛、意识障碍,无畏寒、发热等不适,未珍治,今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收入我科,病后精神、饮食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曾患“高血压病”10+年,血压最高达180/110mmHg,现口服“厄贝沙坦、美托洛尔”降压治疗,自述血压控制可。半年前曾与我院诊断“颈动脉硬化症;腰椎间盘膨出症”,偶感腰部疼痛。否认有“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伤寒”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

查体:T36.80 C P78次/分

R20次/分

BP182/110mmHg,神清,语言流利,巩膜无黄染,结膜红润,眼睑、双踝部无水肿,心尖搏动正常,腹部无压痛,肝脾无肿状,肠鸣音正常。

入院诊断:Ⅱ型高血压病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遵医嘱给与降血压治疗,高血压急症治疗静脉给药,通过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降压,开始以每分钟10—25ug速率静脉点滴,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滴注速率。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指导:合理饮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指导,控制总热量摄入,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以低盐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食含碘和维生素C食品;

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充分认识到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及控制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2.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保证充足睡眠。

3.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多食易消化食物。

(二)用药护理

1.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遵医嘱予降压药物治疗,测量用药前后的血压以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2.用药注意事项降压药物使用从小剂量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要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用药期间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三)病情观察

1.血压及症状监测观察病人血压改变,每天测血压2次,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病人头痛,头晕程序持续时间,是否伴有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严密观察并发症征象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突然胸骨后疼痛等心脏受损的表现,观察头痛性质、精神状态、视力、语言能力、肢体活动障碍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表现,注意有无尿量变化,有无水肿以及肾功检查结果是否异常,以使及早发现肾功能衰竭。

3.防止低血压反应,避免受伤指导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以防发生急性低血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向病人解释病情,缓解病人压力,有助于减轻病人头痛症状。

(四)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与情绪紧张、环境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多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不良的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提高心里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2.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3.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4.嘱病人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

5.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四、护理体会

(1)通过此患者的护理我了解了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患者本身的配合也很重要。感受最 深的还有,此病情很有可能会复发,情绪容易激动,所以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都很重要,护理人员不仅要监督病人饮食还要给与患者较多的关心和耐心,同时也要和家长有较好的沟通。

(2)通过此次实习我能独立完成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氧气吸入疗法、心电监护、静脉留置套管针、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皮内、皮下注射等护理技能操作。与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沟通,能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高血压患者工作计划 篇9

1. 通过技术普及和推广实现对全国百万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治疗,降低其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发病和死亡。

2. 在项目示范、带动下,推动全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促进和提高全社会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有效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

3. 促进高血压规范化治疗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二、目标

1. 对全国2万名社区基层医师进行高血压防治标准化培训;

2. 由接受培训的`基层医师对100万名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与健康管理;

3. 使接受管理的100万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率达到60%以上;

4. 通过规范化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能够下降30-50%。

三、实施计划

1.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病处为项目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全国的行动计划,负责组建和领导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项目领导体系;

2)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单位,成立项目办公室,承担与卫生部的联络任务,并负责协调各地区卫生行政机构的工作;

高血压患者运动的误区 篇10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中血压会有所升高,但只是收缩压升高50-70毫米汞柱,即6.7---9.3千帕,舒张压不变,有时还会下降4-14毫米汞柱,即0.53-1.9千帕。高血压病患者只要运动适度,就可以防止收缩压一时性过度升高,而运动后恢复期的血压会低于运动前的水平,即出现运动后低血压反应,这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大有好处。所以,适度的运动是高血压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仅能产生明显的降压效果,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促进机体代谢。一般情况下,运动一段时间后,收缩压可降低10毫米汞柱(1.3千帕),舒张压可降低8毫米汞柱(1.1千帕)。

高血压病患者只要动起来,就可以降低血压

运动只适用于临界高血压病、Ⅰ期和Ⅱ期高血压病以及部分病情稳定的Ⅲ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很大的不稳定Ⅲ期高血压病患者,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脑血管痉挛、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肾功能衰竭等)的重症高血压病患者,以及出现抗高血压药不良反应而未能控制者和运动中血压过度增高(血压大于220/110毫米汞柱,即大于29.3/14.7千帕)者,均属禁忌之列。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方式没有讲究

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合高血压病患者,如无氧运动(力量型运动、快速跑步等)会导致血压快速大幅度升高,对高血压病患者有一定危险。一致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和体操等,此外,太极拳等也是高血压病患者有效的运动治疗方式。患者还可以在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放松练习。

另外,只有适度的运动才会产生降压效应。所谓适度,是指一定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一般而言,一天总的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每星期运动3-7天。运动强度以停止活动后心率3-5分钟内恢复正常为宜(50岁以上者运动时的心率一般不超过120次/分)。如步行,速度一般不超过110步/分,约50-80米/分,每次运动30-40分钟。运动效果的产生至少需要一星期,要达到较显著的降压效应,则需4-6星期。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运动要持之以恒,否则,运动效果会在停止运动后两星期内完全消失。

只要坚持运动,就可以不吃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出院护理指导 篇11

1 生活方面指导

1.1 清淡饮食, 多食一些水果、蔬菜等, 对于一些有降压作用的蔬菜如芹菜等, 含有粗纤维, 既有营养又利于促进肠蠕动, 保持大便通畅。少食高胆固醇食物, 如油炸食品等, 减少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

1.2 低盐饮食, 每天食盐的摄入以不超过6g为宜, 利于血压的有效控制, 据记载, 成年男性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增加1g, 其血压的收缩压平均升高20mmHg, 舒张压升高10mmHg, 可见低盐饮食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1.3 戒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 饮酒量每日不可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 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 可根据年龄赫尔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和步行, 一般每周3~5次, 每次20~60min。

1.4 适当控制体质量, 控制热量的摄入, 避免暴饮暴食, 注意食品搭配, 保重营养需要。

2 技术方面指导

护士要认真的不厌其烦的教会患者或者家属学会自己监测血压, 以便适当用药及时就医。

3 心里方面指导

向患者仔细讲解高血压的有关知识, 达到让患者明白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疾病, 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 要患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和医护人员配合, 按时复诊,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出现, 如心、脑、肾的损害,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如脑出血等, 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的目的。

4 药物应用方面指导

坚持长期用药。

4.1 根据病情用药

(1) 早期轻度高血压, 血压在140~159/90~99mmHg, 心、脑、肾等器官无器质性改变, 选用一些降压平稳缓慢的降压药, 如利尿剂, 从小剂量开始, 以氢氯塞嗪为例, 每天剂量不超过25mg。同时可使用一些镇静药, 解除患者的情绪紧张和烦躁, 提高睡眠质量, 即可使血压降低。 (2) 中重度高血压, 血压在160~180/100~109mmHg, 前者心、脑、肾脏器, 动脉血管中至少有一项受损, 后者这些重要器官已经出现症状, 这类患者应选用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小、作用较持久的降压药, 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换酶抑制剂等, 可根据自身疾病的情况, 几种降压药联合应用, 并可根据血压的高低适当增减剂量, 使血压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重度高血压要及时住院治疗, 以免出现急性并发症, 如脑血管病变等。

4.2 适时用药

(1) 每日常规用药, 但有时也会出现血压的变动, 这时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一些症状, 在自测血压高时, 可以临时舌下含化心痛定, 如果解除原因后血压依旧高, 要及时就医。当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因素导致胸闷、心前区痛及时含化消心痛等药物;当不能入眠时, 可服安定等镇静药, 保证休息良好。 (2) 如果自测血压发现下午血压平稳, 而晨起血压高时, 可以将晚饭后服药的时间适当推后;如果自测血压偏低时, 可以应减少用药剂量。如服药后血压降幅过大引起心慌、头晕等不适及时取卧位, 防止心、脑供血不足昏倒而致意外。事后及时就医, 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4.3 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合理用药, 切不可贪图价格低廉选用不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工作计划 篇1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高血压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辅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治疗组94%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基本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之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1]。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进行转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与不良行为对其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心身医学所证明。高血压患者近几年有增多趋势,而且已向年轻化发展。现在很多学者也充分认识到,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不能单靠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也尤为重要。因此,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7月~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无法坚持治疗或不愿参与心理干预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6.3±3.3)岁,收缩压(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3±5)mmHg;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4.1)岁;收缩压(165±5)mmHg,舒张压(104±3)mmHg。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组心理护理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导患者掌握和学会应对、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压力过大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虚而入,而致机体罹患疾病。因此,应指导患者做到正确面对压力;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做多件事情;目标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乐”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娱乐,会使心情舒畅;学会主动宣泄不良情绪。

1.2.1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研究显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积极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是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1.2.2培养稳定心理对外界事物反应适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高血压患者应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健全的性格,遇到困难与挫折能泰然处之,避免过激反应,切忌感情用事。

1.2.3保持心理平衡做到与朋友坦诚相见;待人宽容谦让;如遇挫折和困难,学会暂时逃避;避免异常行为等。

1.2.4加强人际交往应适当注重自身的仪表外貌,避免过分注意自身缺陷;避免过分谦虚,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与人交往要诚恳,勿过多责难或要求别人,以免身陷不利的情境中。

1.2.5学会主动关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他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选择适当的方式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

1.2.6学会并培养幽默幽默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助于患者稳定情绪、消除忧虑。培养自身幽默时,要注意丰富知识面;培养审时度势、细致深刻的环境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

1.3观察指标血压的测量要定点、定人,均由同一个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在入院当天测量的血压为治疗前的血压,测量5次后取平均值,15d后的血压同样是测量5次取平均值。测量的时间点一致,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同时间人血压的误差因素。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后高血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包括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健康[3]。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人对自身健康和生活的感受质量,也影响着衰老的速度。故增进与维护心理健康是护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适应与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能应对紧张压力;适应周围环境,能参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良好、和谐,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在职业和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过着高质量的生活[4]。

上一篇:生产报告书下一篇:旅行者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