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篇1

文化馆是公益性的由政府设立的一种公共事业的机构,主要是面对广大群众的,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是广大群众进行终身文化学习的学校。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县级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在新时期如何正确对自身进行定位,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众多县级文化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制约着县级文化馆发展的速度,对其发展的后劲有极大的阻碍。

县级文化馆是由县级政府设立的,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各种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宣传教育,并进行文化研究、创作文艺作品、辅导和组织群众开展公益性的文化活动的文化事业机构。它是地方社会文化活动的创作中心、指导中心、活动中心、培训中心,同时也是宣传、学习以及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县级文化馆都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是其它文化单位无法取代的。

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主要职责是沟通和联系好政府与群众的文化交流。根据文化部的规定,所有县级文化馆的基本职能是辅导和组织群众的文化活动。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文学艺术,并对科技文化知识进行普及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科学发展观将深入贯彻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广大人民对各种先进文化有着极大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如何充分的发挥县级文化馆的作用,为发展当地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呢?笔者认为,县级文化馆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开拓进取,积极的为发展地方文化服务,在当地大力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的文化业余生活得到丰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贡献出自己的贡献。

新时期县级文化馆发展的举措

(一)注重队伍建设,打造新时期专业人才

文化馆作为组织、指导、辅导、培训群众文化活动的业务部门,其专业工作人员承担着推动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文化馆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对公益文化活动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专业队伍素质的高低,对普及和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有着直接影响。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谈搞好地方文化事业。在新时期,要求文化馆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协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过硬专业素质,就很难成为当地的文化事业骨干,更谈不上对群众的培训和辅导。作为新时期文化馆的专业工作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协调和组织能力,这样才能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地组织好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县级文化馆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业绩显著、德才兼备的专业工作队伍,这对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专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上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要改革用人机制,对职工进行招聘时,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适当的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要充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定期经常性的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可以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第三,要注重文化工作人员队伍新鲜血液的补充,使新老工作者在知识、工作经验、学历和年龄等方面可以实现互相补充,只有让新老文化工作者充分的进行融合,让各种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进行交流和学习,才能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和发展地方文化的事业中取得显著的成绩。使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中不断的涌现出各类优秀的人才,这样,县级文化馆才能在新时期大有可为。

(二)组织多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

县级文化馆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活跃地方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组织各种先进文化活动中,县级文化馆要把握好主旋律,紧扣时代的脉搏,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县级文化馆要多组织一些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并使其有声有色,从而带动地方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如开展地方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军营文化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特别可以在每年的“七一”和国庆组织大型的歌咏比赛,在“五一”和春节组织各种社区文艺演出、广场周末汇演和到农村进行文化下乡等活动。还可以举办美术和摄影展,使广大群众不仅可以接受艺术的熏陶,还能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文化馆这些活动的开展和职能的发挥,不仅可以丰富地方的文化生活,使人民群众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们群众情操进行陶冶,同时也能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城乡“三个文明”建设充分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打造文化精品,为群众提供优秀的作品

县级文化馆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创作文艺作品。文化馆的专业工作者是传播和引导先进文化的领导者,在创作文艺作品时一定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借助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方向,要深入基层广泛体验群众生活,提供的文化作品必须贴近群众生活、具有时代感和群众喜闻乐见,才能借助这样的优秀作品去影响社会、教育群众。那么如何充分的发挥文化馆的这一职能作用,为社会奉献优秀的作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呢?这就要求县级文化馆要拥有一支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高水平的业务能力、良好的文字撰写能力的专业文艺创作队伍。同时,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的优秀文化作品。二是应该坚持精品原则,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地方文化事业中文化精品的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三是合理的进行创作规划,尽力把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的目标结合起来,把具体政策和宏观精神相融汇,从而保证创作出的文化作品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同时也受到群众的欢迎。总之,县级文化馆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从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曲艺、摄影等不同方面入手,深入基层、深入社会,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借助第一手的资料,为社会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四)弘扬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下来,密切的联系群众生活的文化空间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对地方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事。地方的很多文化遗产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形式遍布地方。县级文化馆要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挖掘。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可以极大的调动地方人民群众的热情,更好的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县级文化馆作为基层的文化保护单位,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履行好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义务,必须充分认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把这项工作扎实有力地做好。

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篇2

1 传播精神文化的阵地

社区文化的娱乐作用是其最基本的功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强, 尤其要随着城市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 老年人不但要老有所养, 更需要老有所乐, 而社区文化恰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丰富着居民的生活,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

社区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 增强了社区内居民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密切了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 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与参与率, 并使居民逐步形成了对所居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员流动性加大, 社区居民已经仅仅是胡同里的街坊邻居。居民来自五湖四海, 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发挥密切人际关系的纽带作用, 创造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3 推进文明建设的窗口

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培养居民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质、优秀的社会公德、积极的进取精神。在社区文化活动中, 居民们不仅在自娱自乐中得到了愉快的精神享受, 而且接受了教育, 净化了心灵, 更新了观念, 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人们的情操, 丰富文化科学知识, 消除或淡化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进入新世纪以来, 党中央将文化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要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科学的发展观来看, 构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加强新时期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社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进一步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 从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的高度, 充分认识社区文化重要性, 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

一是增强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大多数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比较滞后, 表现在部分领导对社区文化建设认识有差距, 社区文化设施与城市发展不配套, 社区文化人才缺乏, 社区文化经费投入不足, 没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等等。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对社区的道德建设、民风民俗建设具有强烈的影响, 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

二是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感。就社区文化而言, 社区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比较的薄弱环节。社区稳定是城市稳定的基础。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区域, 城市居民都生活在社区, 居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状况, 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社区是城市居民的聚散地, 下岗再就业、社会生活保障等问题也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对社会居民的正面宣传引导, 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思想文化阵地, 如果我们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 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落后文化就会去占领, 那我们就失去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权, 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动摇我们的执政基础。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文化领域的好传统、好基础, 破坏起来容易, 但建设起来很难, 甚至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我们要从点滴做起, 从基础抓起, 创造一个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4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新时期的社区文化, 是以一定区域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 依靠祖辈在本地域生息繁衍的基本群众为对象, 组织调动社会力量,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既要依靠社会力量支持援助, 建造活动阵地和更新设施, 又要发动全社会各行业大量投入, 参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这种融文化、艺术、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社会文化活动, 既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兴旺, 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建设发展社区文化, 要坚持“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方针。除了国家办, 还要积极引导鼓励集体办、行业办、部门办、单位办、家庭办、个体办, 层层发动, 多方参与, 使社区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 现代文化学还告诉我们, 实际上社区文化的“区域”划分, 早已打破了原行政区域的界限, 不一定非与行政区域完全重合。城市与城市, 行业与行业, 系统与系统, 单位与单位都可举办。其活动范围可小可大, 可近可远。既可在本地区、本系统;也可在县、地区之间, 甚至跨越省界, 展开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是每一行政区都存在文化学意义上的社区文化。而今兴起的社区文化, 应该具备显示各自区别于其它文化样式的独特性。

5 具有不同层次的群众性

新时期的社区文化, 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必须与群众的思想相沟通。改革开放十几年, 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增加了, 生活的消费水平提高了, 必然要富而思乐, 玩个痛快。像彩电、录像机、照相机、收录机、组合音响、卡拉OK机、钢琴、电子琴、手风琴、吉他琴、电子游戏机、台球、棋类等文化活动器具, 均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除了参与国办、集体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外, 还可以“民办”, 在自己家里展开文化娱乐活动。有的喜欢高雅的交响乐和“美声”唱法, 有的喜欢通俗艺术爱看摇滚乐舞表演, 有的喜爱习武练气功, 有的则喜欢跳舞做健身操, 有的爱集邮, 有的爱划船, 有的爱好挥笔画画写字, 有的爱好观看服装表演等等, 群众对文化活动的不同爱好和兴趣使社区文化呈现了斑斓的色彩, 这一切活动, 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更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不平衡, 每个人的文化程度, 理解能力, 欣赏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 表现出对各种文化艺术品位和欣赏层次的差异。因此, 社区文化便具有不同层次的群众性。

6 具有丰富多彩的包容性

新时期的社区文化, 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体现了广泛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其容量以扩展成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经济、贸易、商业、餐饮服饰、宗教习俗、节日庆典等多业共存、包罗万象的“大文化”。过去多年来, 我们往往偏重文化在精神方面的作用, 偏重文化在政治任务中的教化作用, 习惯于离开经济而从单一的政治视角去观察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文化关在了经济活动大门之外, 割断了文化与经济的联系。而从现代经济管理学和社会实践来审视, 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 有意识的将“文化”引入经济活动中去, 使社会区域性的文化此起彼伏, 方兴未艾, 全社会掀起了兴办文化娱乐企业的热潮。这就把社区文化推向了经济市场的前沿, 迫使它面临着激烈地竞争与挑战。

我们要认真研究社区文化基本特征在新时期的种种表现, 从而用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产品, 去引导人们从愉悦型、消遣型逐步向智力型、艺术型、思想型的高层次方向发展, 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蒋伟浩.现代社区健身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 2006 (5) .

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文化馆 群中艺术馆 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文化馆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基本性质。文化馆以文艺创作、组织活动、文艺培训、基层辅导、组建业余团队为主要功能。

一、社会职能

我认为,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馆亟需解决以下矛盾:

(1)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所面临的经费短缺的矛盾。文化馆是公益性群众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它主要以社会效益的形式体现而不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政府成为其经济来源的主要提供者。如重大节庆、文化下乡、群众性广场文艺的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村镇活动、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整理等。

(2)计划经济下长期形成的落后的行政文化观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要成为资源并按市场规划要求获得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权利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文化馆的工作都是行政文化的性质,它的一切工作实际上是在上级行政指令中完成和实现的,但社会发展到今天,行政文化对办好文化馆的工作、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显然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在的文化应当是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文化馆作为文艺的创作、传播、培训三位一体的事业机构,它首先应掌握和使用大众资源,让其最大化地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旧的文化管理模式和“十八大”要求文化体制创新之间的矛盾。如何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文化馆各专业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各专业特长发挥、专业人员能进能出的良性的竞争机制、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是文化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化馆是文化的创作、传播和培训机构,有自身的特殊性。文化馆必须从行政管理的模式下分化出来,建立一套现代的、科学的、适合文化特点的管理模式。

(4)文化馆人员固定化和专业人才的市场配置之间的矛盾。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很小,只要你进了文化馆的大门,不管你有用还是没用,不管你能力大小,都像进了“保险库”一样,能进不能出。但文化馆是一个文艺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地方文化的门面。

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馆目前应该抓好以下几件具体工作。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文化人学习业务较主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相对不够。文化馆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职责。2)抓好文艺创作,多出优秀的精品力作。3)创新我们的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艺术来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我们的艺术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我们的活动就缺少对群众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文化馆在小康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全民所有制机构,是发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和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活动场所。在改革的过程中,在如何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如何统筹规划,是摆在文化馆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利用文化艺术形式、借助宣传教育、组织辅導、举办活动、文艺创作、理论研究,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全面发展。

(1)文化馆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最繁荣的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文化观念也随之多样化,群众文化由过去的“教育型”转化为“休闲与消遣型”。特别是大众传媒的高层次发展,花样翻新的节目迎合着人们的口胃与需求,这就对文化馆的工作提出了高的要求。再者,在市场经济中,免不了社会上不良东西招引群众,污染社会风气,甚至危害社会环境,使部分群众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如黄、赌、毒、偷、抢等,这又是对文化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管理、提高人才素质的修养

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艺术品味的追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文化馆利用人才优势,及时创办和培训自己的队伍,发掘艺术人才的潜力,其内容涉及书法、美术、舞蹈、乐器、影视表演及创作各种文化剧本等,通过培训,提高队伍的艺术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各门类艺术人们以点促面,辐射社会各阶层,促进本地区的群众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不同程度弥补群众文化活动中人才的短缺现象。应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拓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从而推动在市场经济下的小康社会的发展。

(3)为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文化发展以及现代群众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只有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纵观历史风云,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已奠定了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化教育的坚实基础,顺应国情、民情和时代的主旋律是文化发展的根本。

三、文化馆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比如:举办歌咏比赛、舞蹈、戏曲、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秧歌、手工艺品、技能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通过用文艺活动的方式去表达和塑造自然生活中的美。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引到更高阶段。使这些有益的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起到规范、引导和教育的作用。群众文化事业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必须把群众文化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本质特征。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的根本任务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篇4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

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文化市场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有游戏室2家、歌舞厅11家、文化广场2处、书店5家,棋牌游艺室101家。网吧14家。文化用品销售18家,音像制品销售9家。印刷厂3家,打印店11家。基本形成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

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用品等6个门类在内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营业收入1200万元,缴纳税费1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10人。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间故事》

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阿××增刊》、《双胞迷城:××》、《哈

尼文化丛书》等书籍。哈尼族9个支系的歌舞乐,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哈尼风情:魅力××》节目的录制,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进行了连续播放。以“阿迷车”为主线,独立创作、编排了反映哈尼族迁徙史和发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诗《阿迷车》。②回归文化。县城驻地联珠镇建有融天文、地理、科普为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并被列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回归线把县城一分为二,使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更使××的自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③双胞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县境内生活着1000多对双胞胎,其中,北回归线穿过的村寨就有600多对,其双胞胎密度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胞文化。

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全县现有文物103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目前已向游人免费开放,逢年过节,香火旺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溪古镇的建筑为明末清初的古式风格,“一颗印”、跑马转角楼等建筑形式与中西合璧的建设格局,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风格,加之是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历史人文气息较浓,目前正进行二期修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的新抚岩画弥补了我市没有岩画的空白,使××县乃至普洱市的文明史都将前推千年。

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我县自以来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哈尼民风民俗为看点、双胞胎为卖点,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节暨哈尼太阳节”,向世人亮出了“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三张靓丽名片。2010年“两节”期间省内外客商与我县共达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项,协议总投资为亿元,共接待游客达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综合收入达169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并被人民网等评为2010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之一。

二、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县内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目前只有文化馆、图书馆达到省三级馆标准,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全县无供演出的剧场或影剧院。二是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机构不健全,缺乏完整的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主要包括媒体传播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体育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民间工艺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等十大产业。针对我县

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一是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构来主导分析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二是缺乏产业规划,对文化产业这一领域我县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探索。三是对文化旅游来讲,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的经济实现形式又要依托旅游才能实现。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系统的研究统计、分析我县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引入资金投入发展文化产业。

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市场活力未显现。从目前我县的情况来看,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县财政的支持,而整个文化市场发展仍处于粗放的状态,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规模偏小,缺乏能够举办不同类型文艺活动,同时又具有商贸等多功能的复合性文化场所。对文化产品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 的激励等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品牌开发力度不够。对文化资源缺少经营性、开发性整合,缺少文化品牌的战略策划和运作,通过品牌的创建、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较低。

三、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我县成为特色鲜明、品牌名优、设施先进的文化大县,真正实现“文化活县”的目标,就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发展,像抓工业建设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发展文化产业,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我省来看,云南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取得明显成效,尤其在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云南文化产业实现了逆势而上,强劲增长的势头。通过改革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云南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文化产业方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道路,创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现象”。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应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充分利用我县富集的文化资源,打好民族特色品牌,发展文化产业。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领导机构,深入研究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认真分析我县文化资源现状,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文化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推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十二五”规划及市委党校与我县的县校合作为契机,对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开展一次全面的普查,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文化

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力争“十二五”时期,在全县建成一批具有哈尼元素符号,布局合理的文化标志性设施。二是进一步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为经济增长的物质文化资产。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更好的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的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改革。一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明确岗位责任,使其更好的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二是对歌舞团

进行深化改革,实行经费总额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实行全员聘用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实行全团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打破身份、职称,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活力,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三是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电影公司实行转企改制,理顺隶属关系。四是按照相关文件精神与全市统一步调组建我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变文化市场以往多头管理的局面,得到集中、有效的监管,同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篇5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现象,*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等一系列战略发展机遇的到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加快扩张、健康发展的大好时机。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要求,结合建水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建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建水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分析

建水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众多的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在省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鸡石”、“通建”两条高等级公路的即将贯通和建水“文化旅游大县”建设的实施,建水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建水旅游业不断升温,有望成为云南既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知名旅游热区之后的又一旅游热点。省、州提出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给建水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从建水自身的情况看,发展文化产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主要优势及机会

1.建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数量众多、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2.建水民族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自然,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间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民间艺人颇具实力,民族资源十分丰富。

3.建水处于滇南交通网络的枢纽位置,两条高等级公路贯通后,便捷的交通将给外来者带来便利。

4.建水发展文化旅游的定位与省、州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大州的总目标一致,发展文化旅游有政策和措施保障。

5.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正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

(二)劣势及威胁

1.由于对外宣传的不足,建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远远落后于其它同类城市。

2.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未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外界对建水的认知还比较低。

3.旅游硬件设施还较薄弱,软件建设不够完善,部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刚刚起步。

4.与省内其它地区在旅游及文化市场的竞争上后劲不足。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指示精神以及红河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决定,围绕“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从建水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发挥建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创新,综合开发建水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转型,分阶段、分层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突出特点,理顺机制,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建水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水发展文化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经济效益日渐显现,文化产业对市场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进入市场,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党的文化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也要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两者的相互统一。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抓住特色,就抓住了生存权与主动权。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文化产品没有特色,文化产业就无从发展。因此,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具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开发,发展优势产业。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初期,应以自己的特色文化为重点,先在重点领域内实现突破,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其它产业的良性成长,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遵循市场规律,恪守文艺规律的原则。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使大部分文化形态尤其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因此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法规运作,发挥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调节作用,使文化产品适应社会的需要。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坚持对文化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既要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要注意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使其不受破坏。

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人为本,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人才这一无形资产,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用其所长,才能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的步伐。

3.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个投资多元化,特色鲜明,结构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的开放的文化形态体系,发挥文化对三个文明建设、增加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的积极作用。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建水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红河州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份量,在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区”的要求,根据建水的地域特点,建水应着重发展以下文化产业:

(一)文化旅游业

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已被定位为“红河州龙头旅游城市”、“云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建水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建水旅游业的发展应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城市品牌”的思路,以建水特有的文物古迹、人文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为核心,来带动饮食、住宿、商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1.抓住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红河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机遇,做好对文化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划,规划方案《*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利用人文这一主线,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不断推出具有建水特色的旅游产品,开辟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旅游线路。如以建水文庙、云龙山、指林寺、燃灯寺等寺庙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以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等为主的古民居旅游,以哈尼族、彝族民间节庆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以建水燕子洞为主的岩洞探险旅游,以建水古桥、古塔、古井、古街为一体的特色资源旅游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2.配合旅游黄金周、节日、双休日,以曲江温泉、黄龙寺、绵羊冲等景区为主,积极创建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和短期里程旅游市场。

3.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尤其是宾馆酒店的建设,力争在近两年内建成一批新的星级酒店。

4.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出一部“斯文人家·建水故事”方言系列剧,打响“燕归古镇、斯文人家”的建水旅游形象城市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民族工艺品产业

建水民族工艺品以建水紫陶和民族银饰品为代表。建水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建水民族银饰品具有民族特色。两种艺术品均具有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1.提升两种文化产品的艺术品位,突出品牌及特色,走高工艺、高品质、高价位的营销路子;

2.改革工艺美术陶厂和民族首饰厂现有体制,采取多元投资方式,走组建企业,实行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实现产销一体化;

(三)文化饮食业

建水有着丰富的地方名特食品:过桥米线驰名海内外;烧豆腐、草芽为建水独有;建水汽锅鸡为滇味名肴。还有许多小吃独具特色。发展饮食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1.建立一座名城饮食城,使之成为建水名特食品的集中展示点。

2.过桥米线最早起源于建水,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重点培植一家有实力的饮食企业,对过桥米线进行更具品质和文化品位的研究开发,将过桥米线打造成为“东方麦当劳”,拓展成为连锁企业,打入外地市场。

(四)娱乐产业

发展文化娱乐业的指导思想是要以生动活泼的、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优秀文艺产品,来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其思路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带动一片。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加强对娱乐业的管理和引导,为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提供舞台。

1.盘活电影公司现有资产,广泛吸纳社会和外来资金,组建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娱乐公司,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使之成为建水文化娱乐业的龙头,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2.以曲江温泉度假区、黄龙寺水上游乐场等乡村度假区为中心和重点,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大型游乐中心,提高文化娱乐和休闲度假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业,带动其它文化娱乐场所的发展。

3.探索发展娱乐业的新技术、开拓新的娱乐方式和项目,提高文化娱乐的文化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与娱乐的结合,在挖掘建水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健康向上的新型娱乐项目。

(五)演艺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

1.以红河彝族花灯团为试点,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其通过精品展演逐步实现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增强活力,5年后逐步与政府脱钩。走文化演出单位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实现由公益性事业单位向经营性方向的过渡转型。鼓励外来企业集团参与艺术展演产业的投资和经营管理。

2.组建一个文化传播中心,投资建设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和活动场地,开发演艺市场;以为群众提供优质艺术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开拓文化服务市场。

3.利用建水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以朱家花园为主要场地,拍摄一部精品电视连续剧,打造建水滇南影视拍摄、创作基地。

4.组建一支建水芒鼓艺术表演团,在政府调控下尝试商业性演出。

(六)体育产业

1.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体育经济实体,从事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各类经营性活动。

2.政府投资兴建体育中心,为各类体育竞赛和群众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等体育活动提供产地设施和技术指导。

3.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承办各种规格和级别的体育竞赛表演;积极开发建水少数民族体育资源。

(七)教育产业

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要确立教育的产业化意识,真正把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其适应教育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1.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竞争上岗和择优选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发展民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和设备到建水办学。

3.以建水一中为示范点,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和教育服务业。以联办等方式,使学校后勤部门从学校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形成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八)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在两年内完成县博物馆、文化馆的建设,使之成为建水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集中展示建水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五年内建设完成县图书馆,完成后可形成公益经营兼容的文化产业运作形式。

3.四年内按照州资金配套政策完成各乡镇文化站的新建、重建和扩建任务,实现全县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

四、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组织工作。

2.加强政策扶持,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外,还应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经营、土地置换等方式,引导投资文化产业设施和经营文化产业项目。

3.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有较大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给予支持。县财政可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文化发展基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鼓励企业赞助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组建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创新用人机制,搞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定岗定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红河彝族花灯团要加快文艺尖子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组建商业演出团队、发展演艺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篇6

桂东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实施文化强省,推动桂东县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根据郴州市政协4月18日召开的文史工作会议精神,及5月13日传真函件的要求,5月中旬至6月中旬,桂东县政协学习文史委牵头,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就“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得到了县政协主席业军的高度重视,安排了副主席邓青青、正处级干部黄仁亲带队。

调研组人员先到炎陵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学习考察取经二天。之后,深入到我县的普乐、沙田、沤江等镇及县纪念馆,实地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了有关领导(包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雷纯勇一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会贤达以及乡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总结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文化遗址的基本情况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的东南边陲,井冈山的南麓,东北至东南分别与江西的遂川、上犹、崇义三县接壤,南、西、北,依序与汝城、资兴、炎陵三县的土地相连。

1452平方公里土地的桂东,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任弼时、罗荣桓、王震、萧克、滕代远、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的足迹。桂东是井冈山的前哨;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8年3月28日,毛泽东为策应湘南起义,率领工农红军从炎陵中村进入桂东四都开展革命活动。两天之后,到了沙田。4月3日,毛泽东在沙田圩后的老虎冲三十六担丘颁布了着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沙田期间,毛泽东组织开会、演讲,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桂东县工农兵政府(桂东县苏维埃政府)。

1928年7月,朱德、陈毅率红军攻打郴州受挫。为了保存实力,两位高级将领审时度势,率军于8月3日撤到桂东整修,部队分驻沙田、普乐、新坊。期间,在桂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在万寿宫召开了红四军第四次党代会、士兵代表大会(8月16日),组建了湘南红军游击队(队长唐天际),开展了游击战争。朱德在东水刘家祠亲自主持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并成立了桂东县第一个乡党支部――东水乡党支部。

1928年8月19日,毛泽东从炎陵的大院经黄洞,前来桂东迎还朱德、陈毅的红军大队。23日,在唐家大屋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议决重返井冈山。24日,撤离县城,在三台山激战至傍晚。次日,经寨前、新坊、普乐,进入江西崇义、上犹,实现了“井冈山第二次会师”,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5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从炎陵进入桂东,攻克县城,歼灭敌人,释放革命干部与群众。

1934年8月12日,从江西突围出来的红十七师、红十八师官兵9700余人,来到桂东寨前圩,由萧克、王震等高级将领按中央训令,宣布红六军团正式组建,并誓师西征,揭开了长征的序幕。

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后,桂东成了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的中心。湘赣省苏维埃教育部长、毛泽东的老师方维夏就跟随红四团红军,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的红军……他们与当地游击队在桂东东西两边山及周边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方维夏、蔡会文1936年就牺牲在桂东的普乐山岭。

来过桂东的红军队伍还有很多――红三军团(彭鳌),红七军(邓小平、张云逸)第五十八团进入青山宋家、彩洞……

桂东沙田万寿宫还是新四军留守处;桂东四都、青山是八路军南下支队王震上将战斗过的地方,桂东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桂东的红色文化,种类多、渊源清晰、时间最连续,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地方坐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渊源;其珍贵的历史,独一无二。

桂东,到处红彤彤。您只要踏上一步,就会踏上红色的印痕。遗留下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点多面广,数量多,全县15个乡镇都有。桂东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上百处,主要的红色文化遗址27处。

1、红色文化遗址按类别分:①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万寿宫、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唐家大屋与杨岸、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中共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②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1处。即:大岭坳战斗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沙田戏台、同益店、寒岭界战斗旧址、城隍庙、毛泽东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陈奇烈士故居。③革命领导人旧居1处,即邓力群旧居。④纪念设施4处,即: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毛泽东同志塑像、第一军规广场、桂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2、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级别分为:①省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8个,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含沙田戏台)、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旧址(含唐家大屋、城隍庙)、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含:红四军军部――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朱德居住旧址)、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含:寨前圩、朱氏祠堂、扶氏祠堂)、中共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毛泽东活动旧址――同益店。②市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陈奇故居、邓力群旧居。③未定的12个。没有国家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3、红色文化遗址,利用级别情况是: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沙田戏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唐家大屋、城隍庙、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即邓力群旧居。未定级别的20个。没有省级的。

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发展情况

(一)保护现状

1、遗址保存完好的有2处,即第一军规广场、桂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2、遗址保存较好的11处,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沙田戏台、同益店、唐家大屋、城隍庙、毛泽东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邓力群旧居、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毛泽东同志塑像。

3、遗址保存一般的4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

4、遗址损毁严重的有10处,即:陈奇烈士故居、大岭坳战斗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杨岸、寒岭界战斗旧址、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中共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

(二)开发利用情况

从以来,桂东县共投入了资金3千余万元,用于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

1、在沙田镇,兴建了第一军规广场、第一军规纪念碑等配套基础设施,修缮了万寿宫、沙田戏台等。

2、在流源乡,修缮了邓力群旧居,建造了小广场。

3、在寨前镇,建造了红六军团誓师西征的雕塑。

4、在县城省级森林公园三台山上建造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完善了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一些配套设施。

5、即将竣工的有三台山烈士陵园文化墙。

军规广场、纪念碑、烈士碑、纪念馆等红色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不仅彰显了桂东浓厚的红色文化,诠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桂东轰轰烈烈的红色文化历史,而且成了县内外、省内外人们瞻仰、祭扫、缅怀与寄托哀思的圣地,成了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与圣地。

三、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

一些乡(镇)的领导、部门的领导,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文物法规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遗址的财富性,保护的重要性,认为保护是一个包袱――保护要花钱,只算眼前经济账,不考虑桂东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

主要表现:一些乡镇、乡村的红色文化遗址受到冷漠,如: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兵工厂等。许多人认为保护是政府的事儿,与己无关。屋内、屋外堆放了农具、杂物等,严重影响墙体,房屋漏雨,墙体坍塌,没有人维修。任脆弱的红色文化普通建筑风雨飘摇。

2、文物保护机构势单力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全县设有文物保护管理所1个,与纪念馆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共有7个编制,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所2 人,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这与所承担的`文物鉴定、技术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执法等繁重的保护工作任务极不相称。

纪念馆(含沙田)临时讲解员的工资待遇过低,试用期每月800元,期满后每月1000元。由于待遇低,流动性就大,直接影响红色文化宣讲质量。

十几年以前,桂东成立过文物工作管理委员会,可由于领导的经常变动,管理委员会等于虚设,工作没有启动。

3、文物保护经费没有列入预算,保护工作不到位

桂东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县级财政除了每年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外,再没有预算钱来实施抢救和保护。省、市没有固定的文保经费下拨,每年得写报告去争取三五万,争取来的经费也不单纯是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还要用于古建筑(聚龙居等)文物的保护。

可以说,省、市两级拨给的文保经费,对于拥有浓厚红色文化,拥有点多面广的红色遗址的桂东来说,保护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所以,桂东的红色文物遗址保护乏力,保护设施简陋,保存条件也差,一些馆藏红色文物已移放到国家、省、市妥善保护与管理。一些散件红色文物也无钱收购。一些馆藏的文物急需修复,也无钱修复。

4、文物保护工作不具体,不细致

一些产权没有置换的红色文化遗址,本应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由于缺钱,没有公布。在普查的纸面上做保护,实地当中却没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

保护经费的紧张与缺乏,不少红色文化遗址保护难以真正落实到乡、村、组、户。

5、全县城乡建设,没有真正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整体规划

市调研组专家指出,桂东城乡建设规划不科学,红色文化遗址主体、标志不显眼。比如:沙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纪念碑、同益店、万寿宫等,被周围那些高楼大厦圈围了起来,标志物淹没在圩镇,让外面的游客不易看到。

6、对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不够

对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处罚,执法权有的属于公安;有的属于工商、环保;即使属于文物部门执法的,也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因而出现了县级执法乏力、不到位现象。

7、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政策研究不够

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没有跟踪落实;政策研究不透,没有多渠道,多方位争取资金来保护红色文化遗址。

8、开发利用不理想,红色文化展示的方法单一

市政协调研组指出,走进桂东,一路感受不到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也看不到多少红色文化的标志。

四、保护、开发红色文化遗址的建议与对策

红色文化遗产是一种资源,并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红色文化遗址没有了,红色文物被掏空了,那么,红色文化的桂东就等于是一个空架子,红色桂东谈起来,也显得苍白。

因此,要转观念,强认识。要下大力气,采取得力措施进行保护。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作为桂东,乃至郴州的一项红色文化事业来抓。既抓红色文化遗址硬件保护,又抓红色文化软件的保护。

通过保护与开发,把桂东办成郴州红色文化的高地,郴州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议:

1、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只有保护好,才能更好地为桂东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它来对人们进行信仰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传统教育,廉政教育。

为了保护好红色文化遗址,要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广场电视墙等媒体,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意识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提升全社会的保护观念。通过宣传,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不搞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就愧对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辈;通过宣传,让人们深深地懂得,保护不单是政府的事儿,居住红色遗址房屋的业主有责任,全社会有责任;通过宣传,提高人们保护的认知度,增强人们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及法制观念;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大桂东红色文化对外的推介力度,提高影响力,引起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的关注与重视。

2、理顺体制,加强文保管理机构力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建议桂东文物保护管理所单设,并更名为“桂东县文物保护局”。机构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能任务相适应,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文物鉴定、技术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执法等工作。

提高纪念馆临时讲解员的工资待遇,确保讲解员的稳定性,以提高讲解员演讲的技艺与水平,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效果。

启动桂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过去,因人而定,委员会形同虚设,人们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建议委员会由单位――党史、文化、广电、文物、文史、宣传、国土、公安、发改、民政、旅游、建设、规划等组成,由一名县领导分管,具体抓,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整合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保护责任,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的投入

一是对我县未定级别的12处红色文化遗址向社会进行公布,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1处1年1万元),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二是积极争取省、市对桂东这样的国家贫困县给予文化保护经费的倾斜,文保经费固定拨付给桂东;三是向上争取国家补贴支出的免费开放资金能一视同仁。四是积极争取红色旅游开发资金。

市政协调研组指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要多投入。建议从“城市发展基金”专项资金中单列“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资金”来加以保护。

刻不容缓的是,县里再贫困,也要调剂出部分资金,撒点胡椒面,抢救濒临倒闭的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修葺好红十五军军政委、桂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陈奇的故居。让红色文化遗址不垮、不倒、不烂。

4、转方式,创机制,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做细、做实

进一步挖掘出桂东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搞清家底。划定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区域,增加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碑、牌标志。

推行乡、村文物协管员体制。给乡、村、组、户一定的补偿经费,明确看护责任,让他们加强日常管理――让脆弱的红色文化建筑房子能透透风,换换气,屋内有人经常打扫,屋外有人清理;漏雨了,有人检瓦;墙体坍塌、损毁了,有人维修;有破坏的现象,有人制止,有人举报。

特别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城乡建设中,将危房改造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对现有红色文化遗址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

5、编制好桂东县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的整体规划

为建立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长效机制,建议抓紧编制好桂东县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即文物保护纳入全县城乡建设规划中。

在规划上,市调研组对桂东谈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即: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等一起来规划。走科学规划之路。实施中,主题突出,分步进行,一步一个台阶。打好“红”、“绿”两张牌,把桂东打造成红彤彤、绿幽幽、健康康的美好地方。

6、加大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

县文物保护所(或文物局)要经常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巡查,加大红色文化遗址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对保护区域内有建房苗头、及堆放杂物的现象,要及时提醒乡镇、单位或业主。对保护区域内的旧房,多做思想工作,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不能置换的,拆旧建新时,坚决杜绝原址上重建。

7、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政策的研究

为了桂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要抓住我县红色文化特色,聘请省级文物专家编制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规划。

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政策研究,积极申报“国字牌”保护单位,在一二年内实现零的突破。在申报时,把与之相联系的红色文化遗址,一并打捆包装进行呈报。()要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旧址群、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和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旧址群、工农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誓师西征旧址群列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的重点。

市里专家说,桂东是工农红军长征的始点,意义非凡。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应该及早恢复重建,科学复原古戏台等设施。

要加大桂东申报“国保”单位的力度。为了申报成功,委任精兵强将,在申报过程中,搞好跟踪和后期管理,衔接好,落实好。争取国家的文物保护经费,来解决桂东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中财力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改善硬件建设,促进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

文物保护所(或局)与旅游局要联袂争取红色文化旅游资金,做活、做好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这篇文章,把桂东重要的、有影响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旅游发展优势。

建立多方位的投融资体制。吸收社会基金,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亦可以奖代拨,比如:寨前的朱氏宗祠、扶氏宗祠的红色文化遗址,由他们维修,然后拨款奖励。还可向产权单位(户)伸出橄榄枝,合资、合股,共同开发红色旅游。总之,就是要酿造出一个社会关注、人人关心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的格局。

8、丰富红色文化展示的内容与方式

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篇7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新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 产权关系发生了变化, 权力进行了重组, 利益格局有了调整, 企业的机制更加灵活, 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变革, 企业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过渡, 员工的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思想和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 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面对着新课题、新任务和新挑战。那么, 如何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 树立“四种”意识, 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极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树立学习意识, 提高认识水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一个新思想、新观点, 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要在各个层面上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使广大员工在思想认识上高度一致, 保持员工队伍和情绪的相对稳定, 就必须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职业道德准则、法制法规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等, 既要他们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各种管理办法, 又要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拥有一技之长, 适应经济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时代要求。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改革的承受力, 真正打造出一个“学习型”企业。二是树立创新意识, 增强工作实效。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 由于体制机制的变化, 员工的思想问题更加多样, 深层次问题更加突出, 新旧观念的碰撞更加激烈, 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方式和方法上、载体上、机制上都要进行创新。必须研究新情况, 探索新办法, 解决新问题。方式、方法上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法。载体上力求生动活泼, 喜闻乐见, 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运行机制上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一道布置, 同时签定责任状, 进行奖罚, “两手”都要硬。在组织考核的前提下, 党政主管领导要与全体员工一样都要竞争上岗, 建立规章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解决问题。三是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企业实际, 紧紧围绕生产经营, 把握住每一个环节, 把工作做活、做细、做实, 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员工以饱满的热情, 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 要抓住员工反映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又要为员工办实事、办真事, 使员工心服口服, 把释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树立中心意识, 打造企业实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改制后的现代企业更是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着重围绕这个中心去做。要引导员工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千方百计挖潜增效, 集中精力抓经济;要引导员工积极推动企业改革, 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培育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要引导员工狠抓效益的源头工程, 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 开拓新领域, 抢占新市场。在实际工作中, 使经济效益在决策的科学计划和合理安排中体现出来;在抓好安全、质量等管理中体现出来;在技术攻关中体现出来。

2 处理好“四种”关系,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推动生产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 保证目标的一致。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的既分工又合作, 虽然两种体制并存, 但是它们的目的是共同的, 都是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以人为本,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尊重员工的创造性, 确保企业目标实现。二是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 确保发展后劲。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长期的, 具有极强的持续性, 不好量化, 很难划分阶段;而企业的生产经营却既有远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 阶段性比较明显。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不懈, 通过对员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三个代表”教育、艰苦创业教育、企业精神教育、安全质量效益教育等, 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影响, 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 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长期的推动作用。三是处理好“无”与“有”的关系, 塑造企业形象。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体现出来的, 是无形资产, 用企业的精神、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信誉来衡量;生产经营是以物质文明表现出来的, 是有形资产, 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的质量、员工的收益来衡量。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相互促进。四是处理好“面”与“点”的关系,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处在转型过渡时期的企业, 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 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面上推动,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和市场化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都应当起到定向和把关的作用, 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 防止执行起来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同时, 也要下大力培养典型、选树典型、宣传典型, 通过典型的先进事迹, 鼓舞员工的士气, 凝聚员工队伍。使员工学有榜样, 做有样板, 以典型的力量推动企业的全面工作, 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3 搞好“四个”结合, 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际工作中去, 确保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科学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加强企业管理出发, 深入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主动了解企业内部的经营和管理状况, 熟悉有关的业务知识, 尊重员工的思想意愿, 反映员工的呼声, 提高参与决策、民主管理的能力, 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维护员工的利益。企业管理也要以人为本, 从企业实际和员工思想入手, 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社会上普遍认为, 做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耐得住寂寞, 耐得住清贫, 就得讲无私奉献, 其实,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一方面, 它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人的思想更加复杂、多变, 与自然科学相比, 做起来难度更大, 付出的社会劳动更多。另一方面, 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会调研, 把第一手材料变为经验推广, 也同样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所以, 作为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和经济工作同样对待, 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在工资、奖金和待遇等方面不但同其他人一样, 而且要根据企业实际, 还要适当的倾斜,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稳定队伍情绪, 防止员工上访, 共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厂务公开相结合。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让员工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外, 还要让员工掌握企业的基本状况、企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特别是在人事、用工、分配等员工比较敏感的问题上, 要公开、公正、公平, 增强企业的透明度, 尽量让员工心中有数。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企业文化很好地融合, 才能培育员工高尚的精神境界, 才能塑造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际环境, 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同时,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就会深深地扎根于员工的思想中, 员工就会自觉养成起“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精神境界, 共同维护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形象。

总之,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 只有不断的加以研究, 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 总结经验, 注重实践, 讲求实效, 谋求发展,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作用, 才能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 只有不断的加以研究, 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 总结经验, 注重实践, 讲求实效, 谋求发展,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作用, 才能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县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发展 篇8

关键词:国有企业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企业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结合目前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外来文化的介入,和现在国内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包括国有企业自身的结构、机制、内部管理的模式以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都在发生着改变。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国有企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不断完善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对企业行技术化改造,从思想上改造企业的精神理念和员工的思想,努力完善和形成企业文化,在这种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下,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实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使广大企业员工与公司的发展思想相衔接,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保持长盛不衰。

(二)思想政治工作为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现代化的企业建设中,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自身利益和合法权利的维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企业员工要求厂务公开,特别是工伤、劳资纠纷等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他们就可能采取上访、起诉和罢工等非理性的手段来解决。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品牌形象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从精神层面提前预防企业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推动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被弱化

许多企业往往只重视经营队伍的建设,轻视甚至忽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关的部门,都是有一定级别的部门,企业领导层在配备党组织干部时,目的是使他们享受一定级别的待遇,而对他们是否适合做思想政治工作却考虑不多。

与生产经营这一显性指标相比,思想政治工作则虚无缥缈得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通过一个相当的时期才能体现出来,短期内,思想政治工作给人的地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另外,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有的工作者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都是老一套,热衷于说常说的老话、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和违心的假话,内容千篇一律,陈旧乏味,没有新意。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流于形式

现在很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口头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和检查。个别单位领导思想政治工作仍停留在开会、集中学习、简单说教等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形式上仍然是你听我说式的教育,缺乏渗透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较为陈旧

就体系模式来说,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形成了一个基本成型的模式一一垂直型工作模式。在当前条件下,政企职能己经分开,企业真正成长成为市场的主体,人才在市场上自由地流动,这种形势下,虽然思想政治工作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化机制,但需适应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状态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千人一面肯定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单面效能显然弱于齐抓共管。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勇于创新,不断增强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创新

首先要创新党在国有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坚持党在国有企业的领导,创新党在国有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其次要创新党在国有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企业党建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他们共同在企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应将两项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而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己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机制。但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成效,应与时俱进地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和教育培训机制方面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

从实际意义上进行分析,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企业人文精神的培育过程,既是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思想改造,更是企业发展不断修炼内功的过程。企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一样,都需要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底蕴,对人文精神的推崇和提倡,是企业发展长盛不衰的法宝,只有将员工的个人问题真正的解决好,关心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对员工关切的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和解决,才能赢得企业员工的信任,收获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人心”。从这个方面来看,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体现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达到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机制、方法是重要的着眼点。理念创新是创新的灵魂,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管理型工作方式向服务型工作方式转变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企业党组织是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坚持党在国有企业的领导,创新党在国有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是思想政治工作政治上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都在探索的课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将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谢正益. 新时期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分析[J]. 赤子(上中旬),2014年24期.

[2]冯峥. 针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浅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7期.

[3]郭星.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 科技展望,2016年01期.

作者简介:

杨庚(1980.2~ ),男,汉族,陕西兴平人,现为陕西交通建设集团西商分公司蓝田东服务区经理。

上一篇:农业补贴改革下一篇: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