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读后感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匠人精神-读后感(精选8篇)

匠人精神-读后感 篇1

《匠人精神》,秋山利辉,初听此书时,因为没有深入去体会,所以觉得似乎并不是很深奥,今晚,当我再次静下心来,细细重听此书时,书中直奔主题的每一个故事,让我感觉受益匪浅。

此书的重要核心为一个“孝”字,书中秋山先生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30条”,深入阐明了其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孝”,即培养一个人的品格比培养其技术更为重要。秋山先生是以95%教人,5%教技术,因为在他看来“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一个人,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性,才能养成体内一流的精神,从而练就一流的技术。正所谓,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最后才能做好事。在秋山木工学习的8年时间,秋山先生不仅磨练学生们的技术,更是锤炼了他们的人品。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行,再好的技术,也是难以服众。所以,不管是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还是在喧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无论我们从事何种事业,都希望不要忘记本心,因为,当你有这么一份孝心的时候,你才会做到敬天爱人,才能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当然,如果公司里的每会员工都能做到这一点,企业必能成为行业中的皎皎者。

秋山先生在创立“秋山木工”的第13年,他制定了“匠人须知30条”,这也是秋山先生对“秋山工匠”所有学徒,8年学习生涯的要求。匠人须知30条,每一条开头都是“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人”,这正是秋山先生教育工房学徒为人的基本道理,也正好呼应了他一直崇尚的:品德比技术更重要。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这条须知不禁让我联想到公司组织的早晨鞠躬礼,公司不正是运用了匠人须知30条中的第一条吗,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员工自身素养,自信心,以及克服羞怯的心理障碍,如果一个人,连最简单的打招呼都不会,又如何与客户、同事作交流,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在客户面前唯唯诺诺,又如何能赢得客户的肯定与信赖。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这条须知是我们职场上一个最基本素质。在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联络、报告其它部门协商的,需要先联络,不可任意作自我判断、解决。众观所有企业,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与壮大,都不会只是闭门造车,沟通协商,必不可少。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得焦躁的人”。如果一个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像这种人,只会让周围的人变得焦躁,更不用说他会好好的为公司为客户服务,若是如此,又如何能拥有一流技术,成为对公司有用的人才。所以,在工作中,习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是一个人品德的提升。

日常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及生活场所,所以秋山先生在匠人须知30条里,容入了“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先是和谒可亲,好相处的人”。和谒可亲,让人觉得平易近人,好相处。新员工与老员工亲,上属与下属亲,体现团队凝聚力,因为有好的工作氛围,才能让人更好更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好的工作氛围重要,每个人的责任心也非常重要。秋山先生要求他的学生们“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先成为有责任心的人”。何为责任心,就是遇到问题,勇于直面解决,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尤其是细小的问题,更不能含糊。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错。如果身边有人出错,也要勇于指出,甚至也当作自己的责任,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这样的人,公司才会赋予更多的责任在他身上,提升品行。

我们公司客户大多为日本客户,跟他们打过交道的同事都知道,他们的时间观念非常的强,也许是因为日本国度里的一个工作习惯。秋山先生要求他的学生们“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先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是每个企业都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一套模具,从接单、设计、加工、试作、生产等一系列过程中,各部门在时间上都是节节相扣,任何一个流程上时间的延误,都会影响整个日程,甚至因为延误,在客户面前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的会直接影响企业订单。

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做事如何,从他使用的工具以及他工作所在环境情况,就能看出。工具就如同手足,要爱护有加,好的工具才能做出好的工件。如果把每天自己使用的工具随便放置,甚至用到的时候也无法找出,这样,又如何能把工作做好。环境亦如此,分类、整理、整顿、清理、清扫,是每个部门每天必须做的工作,因为通过打扫、整理,可以提升人的品格与修养,从而练就更高的技术。这正是秋山先生30条须知里的“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和“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成为很会打扫整理的人”。

秋山先生的“匠人须知30条”,正是每个企业发展所需的工匠精神。

时代在快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我们的企业及个人更需要赋予这种“工匠精神”,更需要像秋山先生这种“通往一流的道路”的“孝”心指引:

守:全力吸收师傅传授知识。

破:将师傅传授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

匠人精神-读后感 篇2

“匠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的很早,先秦时期记载古代工艺的经典著作《周礼·考工记》里对“匠人”就有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里的巧者就是指“匠人”,或者说手工艺人。这个行当在历史中由来已久,且长期存在着,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历史中的大部分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都是轻视匠人的。

在古代,匠人的身份是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的。在一些朝代,匠人都是归于“匠籍”的,有律法规定,轻易改变不得。这使得匠人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将世代相传这一看似困难的条件得以达成。像《考工记》里提到的:“巧者述之守之。”“传承”是匠人精神的重要属性。一代代匠人,将自己学习、运用一生的精湛技艺手口相传,亲自传承给徒弟,使技艺不至于失传,“传承”不仅是传承知识、技艺,传承本身也成为“匠人精神”一种重要的精神内涵。

举世闻名、价值连城的汝窑众所周知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全世界仅六十多件。这个窑的瓷器如此稀少的原因有年代久远等客观原因,还有就是汝窑是专供北宋宫廷而烧造的御用瓷,皇家不计成本的烧制,匠人们得以不计较成本,用心追求技艺上的巅峰,同一款瓷器烧制出来,仅留最完美的一件上供入宫廷,其他的全部销毁。也正是匠人们在对待技艺上的精益求精才能有如今我们看到的国宝存世。不管是宫廷的御用匠人还是市井的手艺人,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却是他们一直的追求。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效率是越来越高了,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只是产品,产品并不再倾注人们的情感。而以前的手工艺产品,则需要亲手打造。以前的匠人,大多每人从事较为固定的行当,他们一辈子都在自己的行当里打转,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工作范围的狭窄性让他们获得了另一种宝贵的品质——专注性。专注于一种技艺、专注于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专注于事情本身。这也是制作出传世精品的必备前提。

二、匠人精神与现代设计

在中国,人们开始区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还是近三十年的事,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设计”这个概念。中国的现代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有评论家说中国的当代设计是“工艺美术下了一个设计的蛋”。很多现代设计家力图消除传统,赋予设计以科学性与工具理性。另一方面,传统手工业者们又期待这能够重现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辉煌过往。一味地“现代”与一味地“复古”都是不可取的。这里探讨的是匠人精神与现当代设计,关于传统手工艺暂且不谈。

工业革命以后,手工生产被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分离开来,而现代的设计师大多只从事设计这一部分,设计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对设计师来说,初级的是设计产品,而设计师更应该做的是设计一种生产方式。设计师的工作职责发生了转变,进一步转移到形而上的设计和思考,这个时代的设计师并不需要像古人一样用自己的双手直接创造产品,而是借助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去设计产品,将设计与制造技术统一起来,这就是现代工业中的“匠人”。

匠人精神就是传统手工艺精神中的代表。而现代设计急于摆脱手工艺对它的影响也由此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手工艺特有的“传承”消失了。在2016年大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提到,故宫文物修护工作,还在进行师徒间的传承。我国的故宫文物组最早从建国初期开始组件,最早的一批人员也是那时候进组的,传承至今已是第四代了。早起的修复人员的身份是工人,他们从事文物修复也多是家族的传承,他们是当时已经不多了的手工艺人。而时间来到现代,最新一代的文物修护人员大多毕业于高等院校,拥有相关专业的学历,但他们也继承了传统的师徒制。可以说手工艺的传承与现代科技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这真是故宫之幸、国家之幸!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匠人精神”中的“传承”在当代设计中的可行性。

机器化大生产让设计与制作分离。带来生产与设计的分离,很多设计师只会画图,“纸上谈兵”现象十分严重,因而导致很多设计作品脱离实际,实用价值堪忧。因为设计师根本没有参与过产品的制作,又何谈实用呢。要知道,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开端“包豪斯学校”中,实行的就是双轨制,每一门设计课程均由一位“造型老师”和一位“技术老师”共同教授,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同时接受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长处,然后合二为一,以培养拥有艺术与工业结合能力的设计人才。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应放弃对于技术的追求,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啊。

三、匠人精神与台湾教育

交换学习时,跨专业选了一门建筑系大一的课——“图学”,顾名思义就是建筑专业最基础的制图课。课程是从单一的室内构成部分开始的,建筑部分,如门、窗、墙壁等。家具部分,比如椅子、凳子、窗、柜子等。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收起了轻松随意的心态,因为,老师的标准是以毫米计的。所有线条的长度、角度、粗细都是严格规定的。尤其是粗细,因为在图纸上,4毫米粗跟3毫米粗的线表示的墙是不一样的。

这门课的时间是每周五下午一整个下午。老师先上课,上完课布置课堂作业,每个人要完成课堂作业并且交给助教批改,全部修改好再给助教检查才能下课,无论你修改到什么时候,但是一定要完全合格才能离开。但据我观察,班上大一的学生已经画的非常好了,台湾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他们很多在高中时就有相关的基础了,当然,老师的高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后来去旁听了建筑系大三的课程,他们的制图课的内容已经升级到了画一栋两层或者三层别墅的剖面图,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就是像电脑绘制打印出来的一样了。当涉及到设计的课程时,都会要求将自己的设计做成模型、做出来。他们做的模型也非常精致、细致,追求完美、逼真,小到半块儿手指甲盖儿大小的放在房间里的装饰画也制作的一丝不苟。在当今互联网和电脑辅助设计的广泛使用,使人们放弃了对手上功夫的要求,他们的老师还在如此严格地对“动手能力”进行要求让我感到吃惊,并且学生们也一丝不苟地去执行老师的要求,努力达到最好,这种努力的劲头也是我和我周围的同学远远不及的。

先秦时期记载古代工艺的经典著作《周礼·考工记》里对“匠人”是这样阐述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所以在古代,技、艺不分家,一位手艺人既是设计者也是生产者。手工业时代的匠人、手艺人其实就是现代工业中的设计师。而现代设计教育中,学生们渐渐脱离动手,学的东西越来越“形而上”。但是,设计既反映在的宏观观念上,又反映在技术细节上的。当今的设计教育喜欢大谈设计的创意、设计的观念,而往往忽视了设计的技术与细节。正如我院李超德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提到的:“现在设计工作者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设计哲人,但我认为,设计哲人的基础是匠人。我们都知道包豪斯实行“双轨式”教学,设计课由造型教师与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使学生避免了对艺术造塑和技术原理的畸形片面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审美与技术的双重才能。”

交换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也是学习方法、理念,看到台湾的教育如此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匠人精神”,不忘初心,是否我们也应反思大陆目前的教育中是否缺失了这一部分呢。在工作中发挥“匠人精神”,在教育中呼唤“匠人精神”,全手工体验、体悟、触摸材质,塑造形态和体积,使学生脱胎于设计匠人,成为设计艺人,这样的人才必将有成为设计哲人的一天。

四、“匠人精神”在社会中

时间来到一月份,已是交换的最后阶段,与我同在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交换的同学都陆续聚集到台北,等候归期到来好乘飞机回家。空余的时间大家就用来逛街,挑选伴手礼准备回去馈赠亲友。起先我随大流的购买了几盒在台湾非常有名的台北“犁记”的凤梨酥。“犁记”是台湾的老牌凤梨酥品牌,历史悠久,制作精良,价格适中,深受台北地区民众的喜爱。以我一个设计专业学生的眼光来看,“犁记”整体品牌形象已经做的很好了。它在品牌形象的各个方面已经远超大陆地区的同类型产品。就拿包装来说,包装盒运用了明度和纯度都很高的明黄色,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再辅以金色的点缀装饰,彰显了品牌的档次。明黄色也是成熟凤梨果肉的颜色,很好的呼应了产品的内容。不仅包装的出色,产品本身也十分出众。“犁记”的凤梨酥外层奶香浓郁,内里的凤梨果肉香甜可口,颇为美味。

但过了几天,同学之间交换采买心得后,我得知了另一个凤梨酥品牌的消息,叫“微热山丘”,据说更好。遂立即去寻找店铺。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小区里找到了,店铺毫不起眼,并没有开设在繁华街道的两旁。门头是木制的,上面写着店名,装修风格像茶室远多过于食品店,风格朴素自然,明式家具风格的木桌子、木椅子,兰草摆放在角落里。有顾客在柜台咨询,我们就坐在桌前等待,店员给我们每人一块凤梨酥,还有热茶,装在粗陶的杯子里。咬了一口凤梨酥,味道居然与之前吃过的凤梨酥不径相同,外层奶香味没有那么浓、甜,但是顺口。而内里的凤梨酥果肉有些许酸味,这才是凤梨果肉真是的味道。不是加了糖精后甜的没有层次的味道。在购买时发现他们家提供的产品仅有一种——那就是凤梨酥,而凤梨酥也仅有两三种规格能供选择。这与以往特产店里琳琅满目的产品相比实在是大相径庭。

对于这个品牌的与众不同我很感兴趣,后来搜索了一些资料,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家凤梨酥里的果肉来自台湾最盛产凤梨的南投,是土凤梨所以有微酸的味道。“微热山丘”的意思就是形容凤梨树长在山丘上,阳光下,山丘微微发热,凤梨在慢慢成熟。因为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凤梨酥的保质期特别短,只有15天,这在现今的食品行业也是十分罕见的。这是一个十分专注的品牌,就像它品牌官网上的宣传语所说:感念土地的宽容馈赠,分享单纯质朴的心意,他们在这个“高”、“大”、“全”这种夸张、膨胀感的趋势成为潮流,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代,回归到朴素、单纯的经营方式,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而“专注”正是“匠人精神”的本质与核心。在我看来,“匠人精神”不仅仅是狭义的指手工的制作,“匠人精神”是“匠人”对“无愧于自己手艺”的那份坚持,他们真诚的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珍惜他们手艺,对于作品的各个细节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为了做到“无愧于心”,毕生都是修行的过程。

这种精神曾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人生意识与工作态度,而现在却逐渐离人们远去,人们一味的追求效率,越来越适应“快餐式”生活,专心、专业的专注于事业的人越来越少。匠人精神在社会中的缺失,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快”是这个国家的主题,也影响到了所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古语云“欲速则不达”,我们势必不能贪心的什么都想要,那样反而适得其反。人生虽有几十年,但其实十分短暂,若能专注于一件事,已是十分不易了,宜将匠人们的专注、一辈子专注、耐心、精益求精的精神重新回归到整个社会中。

五、结语

日本民艺大师柳宗悦曾经说过:“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对于从事现代设计和设计教育的人来说,应当充分认识匠人精神,从匠人精神的角度审视当下的设计和设计教育的现状,利于我们总结传统思想与造物的关系,完成传统造物思想的现代化,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现代设计创想。相信未来我们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将因坚守“匠人精神”而有更加精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农,著.回望手艺[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吕胜中著.再见传统[M].三联书店,2004

[8]李砚祖.乌尔姆:包豪斯的继承与批判[J].装饰,2003(06)

找到匠人精神 篇3

2012年的12月21日的“世界末日”,“罗辑思维”成立的所有条件出现,第一优酷、土豆合并,构建起最大的免费开放平台;第二,佳能公司推出5D Mark3摄像设备;第三,终于出现了与我判断一致的人,申音,可以为我提供条件完成“匠人式”生存。

2013年罗辑思维完成了一次实验,也开始打造所谓的“匠人”精神。

一,轻薄。“罗辑思维”的逻辑是组织不重要,内容不重要,产品不重要,而制造一个叫“罗胖”的人格最重要,这是所有价值的积累点。

中国市场用30年的经验演示了整个价值链前进的方式,从最初的产品为王,过渡到渠道为王,从内容为王,再过渡到社区为王。将组织缩小为一个人格体是传统组织互联网转型的首要选择,而未来做自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二,牛逼。罗辑思维找到了一个“牛逼”的切入点。在《信息简史》一书中讲道,人类从口语文化的荷马史诗时代发展到人类文明,经历了500多年的艰难转型期,但现在,书写文明正再次变为口语文明。

在这个新的进程里,罗辑思维的定位非常简单:我作为有阅读能力的人,我替大家读书,用口语的方式翻译给大家听,我充当了文字文明到口语文明的缓冲器,并以此做出相对优质的产品。

三,死磕。我每天早上发微信的语音都坚持60秒,为了做到形式上的统一,我每天比其他自媒体人要多录十几遍,这是一种死磕精神。

选择早上6点半左右这个时间有两个原因,首先,我要抢占人们上厕所的时间,我希望争取到人们第一个需要阅读,需要内容的时间。其次,大部分媒体记者做不到像我这样连续一年,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这是极苦的事情,这种死磕是为了唤醒尊重。

四,自恋。传统社会中内容的本质是最大公约数,需要被所有人包容,但互联网造就了全新的“社群”逻辑,人与人之间正在迅速的无法沟通,必须通过自恋才能构建社群。

罗辑思维本就是一个具有缺陷的产品,但我不接受任何改进性意见,我只接受如何一起玩儿下去的建设性意见,这就是自恋。我们正在通过自我缺陷的设定,得到社群里的人对罗辑思维这个产品的认同。

五,分享。罗辑思维招会员并不只是一种盈利方式的创新,而是为了找到人,会员费定为200元和1200元,并要求只能用微信支付,是为了确保人们成为收费会员是认真的决定,并有为此付诸行动的意愿。因此所有招募的会员都有几个特征:对知识性产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成为会员是为了彼此的信任;能够付出行动。

许多人说罗辑思维是粉丝经济,但在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之后并没有所谓的粉丝经济,只有社群经济,社群经济最基础的密码就是让一群协作成本更低,兴趣点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共同抓住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

(根据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2014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演讲整理而成)

匠人精神读后感 篇4

匠人精神读后感

在过去的30年间,全球的金融、技术、媒体和商业等先进的经济部门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常被认为处在一个朝向未来不断取得进步的进程中。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新科技新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时,在《新资本主义文化》一书中,作者桑内特敏锐的觉察出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下带来的种种弊端。

在以往的企业中,一种类似军事化,金字塔式的上下级管理模式存在于各种科层模式中。他们追求的是稳定,长期的发展。然而新资本主义下的发展,这种社会时间的军事化正在四分五裂。股东的权利代替了管理人员的权利,大权在握的投资者想要的是短期的而非长期的结果,通讯业和制造业的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层组织的铁笼正在被拆除。终身雇佣制的终结,使得越来越少的人在单个社会机构中度完职业生涯。新电脑的出现,使得信息传达仅需要一两周便能够到达以前5个月才能传到达的效果,因此机构再也不需要庞大的底层。新的公司形式是柔性的、扁平化的,权力更加集中,领导层直接指挥基层,取消了中间部门。这样的企业的特点是碎片化、短期化。企业再也无须审慎地思考它对员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员工甚至也不明白真正幕后的大老板是谁,所信仰的仅仅是眼前的顶头上司。因此,信用的赤字逐年增加,金字塔的形式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类似MP3播放器的结构。MP3播放器能够只从其储备的曲目中挑选几首来播放,同样,柔性组织液能够在任何时候从其许多功能中只挑选少数几项来加以发挥。在MP3中,歌曲能够以任何顺序播放,在柔性组织里,生产次序也能够随意打乱。于是,新经济下的三种社会赤字就变得个性明显:机构的忠诚度、工人间非正式信任的锐减,一集机构知识的弱化。

在金字塔式的企业里,人会感到厌倦,厌倦是因为明白将要发生什么事,在新经济下人会焦虑,因为不确定将会发生什么事情,“焦虑来自恶劣的环境,厌倦则来自无可避免的痛苦或倒霉。”之后,作者提出了无用的幽灵的概念,尽管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北美、欧洲和日本这些富裕的经济实体中,超多的人想要工作却找不到。导致无用的幽灵威胁到当代社会的因素有三种:全球的劳动力供应,自动化,以及老龄化的管理。由于生产的转移,使得发达国家的超多职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而发达国家需求的要么是需要高级技能和知识的职位,要么就是像麦当劳那样不需要太多知识和技能的职位,这样很多人的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剩余。机械大生产以及电脑的出现,使得超多的工人被裁,生产力却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生活,原本那种想要地位文化的职场工作选取心态已经被更加看重工资的想法所代替。桑内特发现,上一代群体想要的是长期的战略回报;而当代群体想要的是立刻飞黄腾达。前辈群体能够说出自己的目标,以及什么样的结果使自己满意;而当代群体很难用语言来表述他们的愿望,其欲望无可名状,又几乎是无限的。在这个时代,有才华的贫苦少年成为医生或律师但是是稀松平常的理想,但新的一代人却正在丧失一种重要的品质:即与这种时代性的浮躁格格不入的匠人精神。

广义的匠人精神是这样的,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所有领域的匠人精神都需要约束和自我批评;标准最为重要,对质量的追求理想地变成其自身的目的。这样的话,资本主义的柔性机构是容不下匠人精神的。一个人越是明白如何把事情做好,就会越重视这件事情,然而,基于短期交易和不停地更改任务的机构并不提倡员工这么做。如果有人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刻苦钻研,别人肯定觉得这人是在钻牛角尖,而这种钻牛角尖和全情投入的精神实际上是匠人所需要的。新工作的世界流动性太大,人们无法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因为那往往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为人们适应流动工作带给培训的的教育系统只注重一些表面的技能。匠人精神需要专注,专注需要封闭,放下各种机会,因为只专注一件事情,专注的人也许会变得落伍。新兴的文化给个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他们不能落伍。这种文化提倡的不是封闭,而是放下,要获得自由,就要割断各种关系,尤其是要割断需要时间培养的关系。但是实际状况是,只有在试图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时候,人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寄托。因此,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职场,学校和政坛取得的胜利的话,是摇摇欲坠的,这是一种肤浅的文化。一个人只有信奉一套客观的标准,一套与他或她的欲望无关,甚至与其他人带给的回报无关的标准,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即使它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是真正的匠人精神。唯有这种无私的专注才能改善人们的感受,否则的话,他们将会整天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正如桑内特在结尾处写到一样,对这种使人变得无用的文化进行革命,也许将会为我们掀开历史的另一张页面。

匠人精神读后感

正本书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现在貌似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白领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现在有很大的缺口,工资也高,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也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开火车,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

书中写的虽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带学徒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么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最应该注意的。

以前读过胡雪岩,知道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不过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取代了。现在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可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窝草,这技术这么牛逼,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牛逼的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要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责任,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负有责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虽然投入到了现代化的公司从事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去实践。那么从现在开始,用心和身边的人打好一个招呼吧。

匠人精神读后感

工作是一种修行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撑呢?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曾经有这么些的故事,讲述着我们的这种坚持:

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有听过(东方店…的案例),此案例表明:成功不在大小。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我们全方位的去考量这个案例的时候,不难发现正是我们在每个小细节上的到位,才使得顾客得到了到家式贴心服务的感受,我们“立体的爱”才能与顾客产生“感情链接、心灵互动、价值分享”。,我们的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得到了成长。这不正是我们的所求吗?

而工匠精神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也不正是: 专注产品、重视积淀、享受过程,这正是工匠精神与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精神之间最大的差别。他们身上或许会少了商人的敏锐,但他们却多了一份对事业的执著。

匠人精神读后感

正本书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此刻貌似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白领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此刻有很大的缺口,工资也高,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也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开火车,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自己。

书中写的虽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带学徒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样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最就应注意的。

以前读过胡雪岩,明白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但是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代替了。此刻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但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窝草,这技术这么牛逼,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牛逼的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要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职责,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负有职责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情绪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虽然投入到了现代化的公司从事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去实践。那么从此刻开始,用心和身边的人打好一个招呼吧。

匠人精神读后感

《工匠精神》这本书,说真的,不是我会主动寻阅的类型。迫于无奈,我翻阅了:粗看;但是很多故事链接,却吸引我细看这本书。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用智慧驾驭自己的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本职工作,每一天不停的重复的工作说真的每个人都会厌烦,觉得工作没有一点挑战性,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这工作不归我管……从而我们会慢慢变得马虎、懒散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但是发生之后,更多的手尾等着你来跟……

作为一个海大工作三年的我,首先上述状况我亲身体会过:认为这但是就是一份工作,无论我是否认真对待,只要不出问题就好,我一样拿相应的薪水,领导一样不明白。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心态令自己情绪严重压抑,真的觉得自己很老很老了……透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真的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因为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明白了即使不能带动气氛,但至少不做气氛的破坏者,有效沟通,永远持续初学者的心态,才能持续自己心态年轻,情绪愉悦;把化验结果和化验室管理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工作定位,才能引导自己向价值型员工进化,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工匠精神》这本书告诉我们,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乐于做。

德胜洋楼聂圣哲说:当你把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的时候(要我干),那仅仅是完成任务,并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只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出色。所以我们的程序化工作要执行,同时还要唤起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情。被动地执行程序,也就是完成任务而已。只有充满热情地去工作,才会取得完美的成果。

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明白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品管工作重质,向来要求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原则性强,化验室更是如此。化验结果和化验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原料及成品的质量。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职责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当近红外上线后,很多化验员担心自己会被机器代替,认为化验这一行没有出路:其实这种担心完全不必,近红外的一切结果均来源于湿化学,近红外需要我们时时的维护,验证。足够的细心、信心,你的工作绝对出类拔萃。姑且认为这是海大企业为我们化验员搭建了实现价值的平台吧,维护好近红外的有序运行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化验员是文员,每一天要像文员一样花时间在做报表统计化验工作,报表多而繁复;化验员是生产工:化验室就是一条严谨的流水线,但产品不是实体的,而是一窜窜严谨的数字:原料到货,化验室会在第一时间内出结果再安排卸货,争取不浪费司机及卸货工人的一分一秒;成品出库,化验室争取第一时间出检测指标,尽量不让一吨的化验指标不合格成品流入市场;生产异常,化验室也争取第一时间出结果,尽量不再产生一顿的不合格成品,协助控制生产成本;采购送样,检测必要指标,协助选取优质供应商;市场样抽检,巡检关键指标,以市场为导向,为配方师带给准确可靠的数据……

《匠人精神》读后感 篇5

通过学习本书,我对秋山先生推行的“匠人精神”有一点浅薄的认识:这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和牵引力,注重人的心性和品质的磨砺的文化传承、员工培养方式和经营理念。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以下是我在震撼之余从纷乱的感想中提炼出的两点收获:

首先,本书给了我企业文化落地的启发。

在思考如何将“谦善德勤,有为健行”与教育培训结合时,一直苦于没有“抓手”。本书中,秋山君将“通”诠释和贯彻为“与客户通、与工具通、与徒弟通”等基本规范以及匠人三十条,并从朗读至背诵以期潜移默化。对于此,不知其他同事会有何种感想,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就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案例。

我觉得不妨学习秋山君,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可视化,比如“谦:对客户谦、对同事谦、对尊长谦……”每一条都提炼出可以着手践行的参照。秋山君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通过本书,还有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谁“施”,谁“受”?施:实施、推行;受:学习、受用。在我们目前的万华集团,一般状态是总经理“醍醐灌顶”,高管们“从善如流”虚心学习,推行到基层销声匿迹。那么,我认为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标准,还要明确主体。

能够去实践这些东西的,除了管理岗位人员、储备干部、还应有公司的老员工,对于老员工的关怀,除了精神层、物质层,还应该有文化层的关怀并赋予之责任。如此,有了可视化的参照标准,有了推行的主体,那么在推行企业文化时,会更加的丰富。

秋山君要求学员背诵匠人须知,八年一万遍,确实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反观我们这么多年来对《弟子规》的诵读力度,至今能熟练背诵的人太少,更不要说用它去规范和影响员工。我计划借鉴秋山君的方法,对《弟子规》逐节背诵,看看要花多久才能背完,看看一年年的背诵给我们留下来的员工带来了什么改变。

其次本书给了我人资管理方面的启发。

本年度集团赋予人资“教育评估”的重任,我们也在积极的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开发评估方法,通过本书学习,我在以下几点上“打开了脑洞”。

匠人精神读后感 篇6

“匠人须知30条”浓缩了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这些都是做人最重要的事和教育的基本。

我们做人做事要“严,实,勤”。

一是严,秋山先生对学徒制定了独特的“匠人研修制度”,凡是希望成为家具工匠的人,要进秋山学校需完成整整一年的学徒见习课程,接下去是开始四年的基本训练,工作规划,匠人须知的学习。之后要用三年学带徒弟,传承,合计八年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

二是实,做人做事都要实,一个不愿意从头老老实实地蹲好每一个马步,不懂得从平地起高楼,聚沙成塔道理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真正的成功,是从最不起眼,最基本开始反复练习,才能打好最坚实的基底能力。

三是勤,只有勤奋,用心,持之以恒的去做事,终会取得好的结果。秋山先生从自己成功经历来证明勤能补拙的道理。秋山先生自认为不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学生时期总是成绩倒数第一,但在十六岁时有机会进入大阪木工厂上班,尊敬师傅的一切,对师傅说的话言听计从,一点一点的学习技术,创办“秋山木业”,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每个人都拥有成为一流人才的潜质,但如果没有人反复指点和指引,成才的种子是不会发芽的。在这个过程中,师傅无疑是那个最好的引路人,秋山利辉告诫年轻人,要想成为一流的匠人,必须放下自己的自尊心,全盘接受师傅们所授予的知识,不然无法获得成长,同时还需要提升自己的心性,学会感恩。

生活中我们要与父母通,每个人就像一个棵生命树,父母及祖是根,孝亲敬祖,就是我们的心,与父母紧密相连。工作中与师父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跟师傅不仅学做事学手艺,更在学做人。与同事通,集体生活,共同工作,彼此学习,互相帮助。与客户通,不要把顾客当别人,一定要把顾客当自己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为他尽责。还要与工具通,要热爱,感恩,我们的工具(虎符铜砭),随时保养工具,甚至恭敬工具。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棘,要耐得住寂寞,我们要拿出自己101%的气力,持续做有意的事,为此,我们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要吸取《匠人精神》的精髓,要静心,安心,专心,脚踏实地,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匠人精神”是一种态度 篇7

移动互联时代再谈匠人精神, 应该着眼于实现用户价值,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构建小而美的商业模式, 令用户获得极致购物体验, 从而形成口碑效应。

在当代语境下解构的匠人精神, 实则是一种态度

小而美。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优秀企业, 大都追求小而美, 而摒弃大而全。小而美的内涵在于将市场进行细分, 锁定特定人群, 进而让这部分用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百度贴吧的兴起在于能够从数量广大的中国网民中细分出喜欢交流的人群, 天涯社区的兴起在于细分了这些喜欢交流的人群的各种不同的喜好, 而知乎的兴起则在于通过友好与理性, 让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有发声的机会。这就是由匠人精神中的专注、细分成就的小而美。

极致体验。由小而美到极致体验其实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很多网络流行词均自百度贴吧始, 一些帖子由嬉笑怒骂而成文章, 自然成为插科打诨、解压放松的人的理想天堂。天涯社区的名字取自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彼时个人的忧伤、快乐被网络那端不知名的朋友娓娓道来, 句句甚合我意, 字字恰如其分, 若比邻的感觉来的正好。知乎上的高级答主每写一篇答案, 如出版学术专著一样认真, 引经据典而道明出处, 成文之后还要反复推敲, 唯恐有逻辑漏洞。这样的社区, 自然被奉行理性的高端人士所青睐。给用户以极致体验的过程, 就是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过程, 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 依然是匠人精神中的专注与追求极致。

建立口碑。体验经济时代, 企业最大的财富并非股票市场上的估值, 也非高效运行的员工团队, 而是消费者的口碑。由匠人精神而建立的口碑, 实则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所谓口碑即是网上快速购物会想到京东, 支付安全会想到支付宝, 咖啡会想到星巴克, 火锅会想到海底捞。企业口碑建立的过程, 是消费者获得极致体验后的由点到面的辐射过程, 也正是匠人精神由内而外的过程。正因为坚持在某个领域做精做细, 追求极致, 因而定会被用户青睐, 之后通过人以类聚获得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

匠人精神,铸就高效开心印 篇8

在挑战与变革成为行业主题的2014年,开心印异军突起,完美上演逆势增长。这样的成功和增长其实既非偶然也并不是幸运。仔细剖析开心印团队的企业运营之道,您会发现,效率、专注、团队、创新正是令其胸有成竹的四大法宝。

效率

个性化定制是商务印刷的趋势也是挑战。个性化意味着产生大量短版印刷作业,因此提高效率是重点。经过细心调研,开心印发现在210mm×285mm尺寸的画册细分市场上存在着最大的印刷业务需求,因此确定以该业务领域为核心,开发产品、提升效率,在做好一个产品基础上,由点成线、由线成面,致力于商务印刷管理精细化。在单一专版画册品类中,逐渐形成客户口碑,成为客户群心目中的好品牌。

为了提升效率,开心印所有订单都是在网上提交、网上接单、线下生产,线上线下沟通,力争产品以最短工期交付客户。目前商业印刷日益短版化,印企若想在保持盈利的前提下,以最合理价格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提高效率是不二法门。基于这种考虑,开心印选择小森的LA-37作为主力印刷机型,大大节约了版材、印刷辅料和能耗等成本,同时每台机器都选配了自动橡皮布清洗装置、自动预放墨系统、闭环的墨色扫描与自动反馈调节系统,从而极大提高了印刷生产效率,并降低了原辅材料损耗成本。

专注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对于同仁堂的匠人精神,开心印联合合伙人郭立伟赞赏有嘉。开心印一直在借鉴同仁堂的这种精神——做产品,材料即便贵也要用最好的,过程虽繁琐也不能偷懒,坚决做到“真材实料”。郭立伟认为,印刷是持续性生产,需要回头客,而让客户满意继而感动是唯一能够留住客户的办法。具体而言: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除了对印刷机的精准选择,开心印对油墨及纸张的选择也一丝不苟,这些规范的基础动作,保证了产品品质,为企业赢得了口碑和认可,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合理的利润。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开心印常年保持印刷车间恒温恒湿,对于印刷机的日常保养也从无遗漏。

除了对于印刷原料和设备的选择一丝不苟,生产流程的优化及管理也是开心印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过去的2014年,生产效率、管理效率、流程效率和改善创新是开心印的关键词,开心印管理团队将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内部流程优化和建设、ERP完善和自动工艺研发等软实力上。此外,专注还体现在开心印只专注于做印刷,客户以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等专业制作商为主,以此保证公司全力专注于精益运营生产,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更优惠的价格回馈给客户。

团队

经过一轮增资扩股和人员调整,开心印的核心团队更加强大。除了在印刷行业摸爬滚打数十载的生产、营销、管理专家,还有具有互联网行业背景的IT精英、来自金融界资深投行人士以及大型中介机构的财务管理专家。今天的开心印已组建了最优的创业团队,在各条战线布下了精兵强将,蓄势待发。

在传统印刷厂疲于寻找客户和应付生产之时,开心印团队从市场调研、营销推广、连锁经营、ERP信息系统支持等方面着手,全方位规划,逐级落实,形成对内精益生产持续改善、对外品牌运营不断升级、生产和营销相得益彰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开心印秉承“团队合作、各取所长”的企业文化理念,核心团队各司其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避免顾此失彼的局面,形成了群策群力的良好企业氛围。

创新

开心印坚持将创新贯穿于经营理念、营销、后台支持以及生产的各个环节。研究分析后,开心印发现小森对开机印刷时盈亏平衡点是100份,通过应用八开胶印机解决50~100本画册的小微批量印刷业务问题,通过采购小森C61数字印刷机解决1~50本以内的打样和补单问题。

开心印在南京、无锡、上海等地建立了连锁经营工厂,业务范围覆盖江、浙、沪、皖等长三角经济体,成为当地的标准价格,推动了区域商业印刷的良性发展。电商和数码等现代因素在开心印都有应用。

谈及在2014年引进小森C61数字印刷机的原因,郭立伟强调主要在于小森C61数字印刷机印刷品质已能与胶印印刷质量相媲美,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小森KCS色彩管理解决方案更使得开心印自信地保证了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的色彩一致性。画册对印刷数量、色彩、品质、纸张都有严格要求,以往专版某一版出现错误,必须重新制版印刷,但小森C61数字印刷机目前做到与胶印效果保持一致,人眼几乎无法分辨。小森C61数字印刷机的图文品质超过了客户的预期,配备i1Publishing专业版分光光度计、IO自动色彩扫描平台的小森KCS色彩管理软件便于日常操作,校色速度快,保证数字印刷和传统胶印色彩的一致性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这使得南京开心印在数字印刷和胶印配合创新方面,逐渐有新的创新思路,成为为客户提供更全面快速的商业印刷服务的新利器。虽然与传统印刷相比,价格成本依然是数字印刷业务的瓶颈,但未来数字印刷是必然趋势,提前布局是重中之重。

郭立伟说开心印目前规模不大,还是起步不久的初创期年轻企业,和小林印务、健豪、雅昌的差距还很大,而且现在画册样本竞争异常激烈,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合版,因此未来的开心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再次进行理念创新,要抛弃过去取得的成绩,重新二次创业。作为中小印企,开心印必须做专做精,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由传统型经营模式向互联网思维模式转变,以自身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客户,但是转型升级并不是一蹴而就,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且永无止境。

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开心印一直所秉承的匠人精神,是专注细分业务领域、追求更高品质而不断探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相信未来的开心印,借着专注的匠人精神,必将成为印刷行业飞速发展的一匹黑马。

上一篇:教师十九大发声亮剑材料下一篇:数学师范专业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