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学校观摩特色调研分析报告(精选5篇)
国培2班:吴建成
为了实施2017国培计划----重庆乡村学校校长力能的提升项目实施,重庆三峡学院国培2班全体学员,于12月6日,在三峡学院培训部的老师带领下到万州王牌小学校参观学习特色学校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学员过听取学校校长专题报告、现场观摩、拜读资料、和教师交谈等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要班学校特色发展的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王牌小学前身(1918—1949)韦家大院,是一所私塾。解放后迁到家湾(原万县师范学校旁),当时学校12个教学班,师生300多人.建校87年,配合原万县师范学校为原万县地区中小学间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教师;为城区小学直接输送了大批骨干教师,成为了骨干教师培养基地。二00三年七月,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由亢家湾整体迁校到王牌路306号(原万州区外国语学校校址)重新招生办学。两年的时间,该校就获得“万州区教研月先进集体”、“万州区教育先进基层党组织”、“万州区德育先进集体”、“万州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万州区规范化管理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在“一切为着明天”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发挥强大的师资力量(45%教师是小学高级教师;70%教师是专科学历、25%教师科学历)、完善的校园设施(塑胶运动场地和塑胶游乐场;校园网络;漂亮的阶梯教室)、一流的后勤条件(宽敞的学生食堂;舒适的学生公寓——四人间、阳台带卫生间)的育人作用,以科学的态度、坚实的步伐、创新的思维积极开创了“实施九年制(幼教三年和小教六年)教育、推进民族艺术教学、开展食宿制服务”办学特色;与万州区棋类协会、曲艺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共同创办了“万州区青少年琴棋书画艺术学校”,并把“琴、棋、书、画”引进了日常教学活动中。
学校从零发展到23个教学班(小学17个班、幼儿园6个班)、1200多名(小学1000余名、幼儿园200多名)学生。
二、王牌小学特色建设的亮点之处
(一)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理念体系已形成
学校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与研究,根据对基础教育的深刻理解,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从王牌与孩子的成长、与教师的奉献、爱和责任心、与教育的公平性的内在联系,提炼出:
1、办学理念:为美好人生奠基 ;
2、校训:向上、向善、向美 ;
3、办学特色:唱美术戏,走王牌路。
4、办学策略:质量强校,特色荣校 ;
5、校风:彬彬有礼,孜孜以求 ;
6、教风:启导结合,诲人不倦;
7、学风:博文善思,创新乐行;
8、管理哲学:规则在先,方圆有度 ;
9、团队愿景:起步王牌,永远王牌 ;
10、学生发展目标:德品同树、身心两健、智美相携、成就梦想 ;
11、学校发展目标:创新协调发展,建设渝东优质特色名校。
学员一致认为,学校组织的教师政治思想学习、以“正师德、强师能、树师表”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论坛、提出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等都很好地体现了特色理念的教育价值,对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塑造“敬业、爱生、钻研、开拓”的教师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思想引领作用.教师对学校的发展理念及办学思路认同感较为一致,教育价值取向科学.(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助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王牌学校把育人作为办学目标,课内教育特色明显,如美术学科的绘画选修课,每星期安排一节绘画课,体育学科的花绳课,聘请专业的花绳教练,分年级进行普及,语文 学科的诵读和绘本教学,音乐学科的陶笛器乐课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特色活动,学校有自己增设的合唱、古筝、美术、舞蹈、田径、科学、绘画等选修课程,有名师开设的拉丁舞、国画、围棋、科技小发明、手工、乒乓球等兴趣课,(三)抓住重点特色,百花齐放。
在挖掘学校美术特色项目的基础上,确定了由“特色项目”向“学校 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的推进目标,科学制定了三到五年创建规划和推 进策略,在特色学校课题研究和巩固现有美术特色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和培育特色生长点,由点到面,逐步扩展,优化组合,循序渐近,整合推进,全面提升。开发课程,形成“拳头”校长直接领导的“创建美术特色学校领导小组”和“创建美术特色学校课题研究小组”。重点是紧紧围绕特色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精细管理、明确任务,营造氛围,达成共识,形成全校上下共建特色局面。学校创特领导小组明确课题研究要为创特色学校所用,课题引领,讲究实效,有的放矢,按计划稳步推进。课程美育,学科渗透
我们整合优化各科教学资源,全面变革课堂教学,提出“课程美育”的思想,在教学中,除了美术课程外,其它课程也必须渗透美育的内容,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这与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的内涵之一“审美情趣”要求不谋而合,即每个学科都要有一个最核心的美育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实施全学科课程美育渗透)
打造师资,支撑特色,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实践告诉我们,将优秀教师的特色发掘、迁移、拓展、升华为学校的文化特色是学校特色建设应该重视的。因此,我们为了努力打造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制定师资培养规划,特聘相关专家到校指导和专题培训,并定期外派进修学习,博采众长,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大赛,锤炼教师素质,以实现师资特色。目前重庆市级骨干校长1人,名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区级骨干教师22人。
营造氛围,特色熏陶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做文章,彰显美术特色理念,大力营造浓郁的美术特色文化氛围,将每个阶段性成果及师生美的作品,进行充分地展示,使学生在美术特色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并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美的追求出佳绩,培养学生独立绘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心中有梦,志存高远;心中有爱,积极向善;心中有美,乐观开朗等非智力品质,激发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树立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品质迁移到语、数等其他学科,学习成绩全面提升,学校获得万州区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一等奖(迄今为止,连续十年),促进了特色的全面开花,对“学生形成美好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美术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就上,我们又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我们希望通过足球项目的推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毅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的推进将更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特色学校的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迅速,教师文化显著提升,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国家课程的所有学科,都获得了重庆市级一等奖,共有11个,区级一等奖的有29个。全校110名教师中,重庆市级骨干校长1名,名师工作室成员2名,重庆市级骨干教师6名,名师1人,万州区级骨干教师22名。科研课题结题的市级课题有4个,区级课题有8个,在研的国家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2个。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学生在艺术、科技、体育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重庆市级一等奖30余件,万州区级获奖200多件。王牌小学毕业学生进入上一级学校,也是成绩突出,获得上一级学校好评。可以说王小的教师专业成长快,幸福指数高,在这里工作顺利愉快。
(四)“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融洽家校关系
为帮助家长朋友更新教育思想、具备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王牌学校成立了“王牌家长学校”,请教育专家免费为家长开办家庭教育讲座;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构建家校交流的桥梁,家委会负责学生校服的一切事宜,参与学校食堂收费标准的制定,独立完成兴趣班外聘教师的一切工作;每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每个班合理利用班级qq群和家校联系本,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和谐,同时,人文氛围浓郁,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相对融洽,为王牌学子健康发展发展提供了较为适宜的先决条件.三、问题与建议
(一)理清思路,进一步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针对该校提出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是多而全还是少而精,是择其一项为主体特色精心打造还是坚持多项特色并举这一困惑,我认为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客观剖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相机行事,不可一概而论,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审慎思考和判断,大与多的特色项目不是优势,将学校特色项目建设贯穿于学校的主线工作当中,最终形成与自身匹配的特色文化,准确办学定位,科学规划办学思路,在此基础上寻找策略,探索适合自身的操作系统、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构建特色教育之圭臬,使学校教育沿着时代的脉搏科学发展.(二)凸显特色教育理念,对接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提升基础课程与课堂教学,探索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灵活培训机制,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能手,让课堂成为快乐的课堂,融特色理念与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策略,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关注,以实践证明学生快乐与成绩之间的矛盾,素质教育与考试的矛盾.其实,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实际上是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学校个性或特殊性的过程,只有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个迥然相异的学校实体各自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捉摸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性.(三)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学校内涵发展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辽宁特色产业基地的战略决策,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科技厅和东北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课题组, 对国家辽宁 (本溪) 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抚顺国家先进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5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的人才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通过此次调研, 了解各特色产业基地对人才资源的需求状况以及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而着重从政府职能角度, 探讨基地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如何做好人才服务的对策建议, 并通过对特色产业基地的分析研究, 为如何做好人才资源开发, 更好地服务全省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和经验借鉴。
一、人才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 人才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就产业基地的构成要素看,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基础设施等都是产业基地形成最基本的要素条件。而其中, 作为科技和知识载体的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 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将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基地, 把一些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企业群落”只是第一步。作为区域特色产业形成的载体, 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必须依托于特色产业的集群, 方可形成自己的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必须与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延长和拓宽产业链, 扩大企业规模, 形成规模经济, 而且可以创造市场机会, 催生企业诞生, 同时可以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 实现高效率的技术扩散, 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提高基地内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通过集群的辐射作用, 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特色产业基地只是单个企业的简单加和, 或者说是“企业堆积”, 不但无法对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基地本身的生存也会随着市场、政策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失去生命力。所以, 只有基于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基地才能真正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高成长性。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聚集的支持, 人才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核心要素之一。如美国的硅谷、意大利与巴西的制鞋业产业群、我国的“珠三角”、北京中关村及台湾新竹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等, 都是依靠人才聚集发展产业集群, 带动了整个国家或地区快速发展的成功案例。大量人才的聚集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的专业化水平, 增强产业协作能力;有利于增强集群的竞争能力、集群区域社会化协作以及集群的技术创新。因此, 人才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 人才是特色产业基地升级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发展特色产业基地不能受短期市场利益诱惑, 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发, 必须着眼特色产业基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培育产业基地独特的竞争优势。就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来看, 以政府主导型为主, 企业多是由于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如提供土地和税收减免才进入园区的, 彼此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大多不是很强。随着国内特色产业基地的兴起, 区域间竞争将日趋激烈, 优惠条件趋同化, 政策空间将越来越小, 同时, 这种低层次的“企业堆积”弊端会逐渐显现出来。而国内外众多产业集群发展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 如果集群内的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低端模仿和简单生产成为企业产品制造和迎合市场的主要途径, 那么这样的产业集群将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痛失沃尔玛定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创新动力不足已成为国内一些传统产业集群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 因此, 在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路径的设计上, 不仅要强调集群化发展, 而且必须注重加快推进集群模式转变, 使其由较为低级的产业集群过渡发展到组织化程度高的创新集群, 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所谓创新集群是由企业、研究机构、大学、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构成, 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形成战略联盟或各种合作, 具有集聚经济和大量知识溢出特征的技术——经济网络。它是一种“以创新为目标”的产业集群, 它充分体现了科技与经济在产业层面上的融合。创新能力是创新集群最核心的能力和特征, 集群内企业的先进技术、跟踪学习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众所周知, 人才是创新的载体, 创新活动的产生和持续依靠大量的各层次的人才。创新集群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拥有一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因此, 实现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形成创新集群, 而人才将是特色产业基地升级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 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在基地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 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 我们研究的五个特色产业基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均缺乏良好的区域禀赋 (包括地理位置、交通和生活条件等等) , 属于外生型园区, 即产业基地的启动和发展动力主要依赖导入或嵌入的外部力量, 如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推动而不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 依赖外来高级生产要素的驱动而不是内生生产要素的拉动。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人才在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 从基地内企业的生产运营看, 由于各特色产业基地的产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客观上决定了基地内企业生产经营资源获取的外部性。即基地内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技术成果、资金等各类软硬发展要素都需要来自外部, 离不开外部的资源与人才要素的引进, 而其中人才的引进, 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则是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所在。人才不仅能够带动技术成果、资金等外部资源的流入, 而且能够促进这些资源的高效利用, 提高其增值能力。反过来, 由人才和企业产生的这种效应又进一步增强了基地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 形成强大的区域品牌影响力, 进而带动区域发展。
另外, 从基地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看, 当前, 政府在各个特色产业基地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营、推介、招商引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基地的建设模式也多以政府主导型的平台模式为主, 而这种模式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发挥自身作用时必须把握两个前提: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由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性政府转变, 工作重点是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研发平台、技术基础平台、人才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等各种服务平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新的政府服务模式的建立, 不仅需要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而且更需要引入一批专业化人才进入政府机构, 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 提升基地综合配套能力。
二、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充足的人才优势为支撑, 以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盾。基地建设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人才需求的类型、结构、数量和质量。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五大基地在人才需求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 对各类人才需求总量巨大
由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趋势可以看到, 实现快速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是各特色产业基地的共同特征, 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必将提升对人才的需求。同时, 由于在产业类型上都是属于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 各特色产业基地的创新性特征及人才在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也决定了基地的人才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必然大于社会平均水平。以各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为基础, 综合对各基地有关人才需求预测问卷调查的结果, 预计到2013年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总数将达到3-4万人。虽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预测结果, 但与现阶段各基地人才培养能力相比, 基地建设的人才供给将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今后一段时期内, 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必须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总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二) 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需求迫切
创新型人才是保持特色产业发展活力的原生动力和重要力量, 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以项目为导向, 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整合优势。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对各类人才具有聚集和吸引作用, 只有这类精英人才领导着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才会带动一批企业, 进而带动一个产业或产业群的发展, 他们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人才。目前, 各特色产业基地迫切需要高层次技术带头人和经营管理人员。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将是各特色产业基地人才工作的重点。
(三) 各基地最紧缺的人才是特色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如果没有大批的技术创新人才和新技术运用人才, 产业的发展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各基地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的重点不同, 对人才需求的重点也不同, 各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各基地最紧缺的人才。根据调研了解, 目前各特色产业基地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方向大致为: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目前最紧缺的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抚顺国家先进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最紧缺的是煤矿安全、重型装备及配件、石化电力装备、汽车配件各产业核心专业的人才;阜新国家液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最紧缺的是流体机械与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专业的人才;朝阳新能源电器 (超级电容器) 产业基地目前最紧缺的是新能源专业、数控专业等专业的人才;辽宁 (万家) 数字技术产业基地目前最紧缺的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专业的人才。
(四) 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阶段性特点
基地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需求的重点也不同。从国内各高科技产业基地 (或园区) 的发展历程来看, 对人才的需求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创阶段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基地或园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形成, 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成为需求的重点;当园区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竞争层次不断提升, 特别是伴随着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对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科技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剧增。目前, 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所处阶段存在差异, 人才需求的重点不同, 人才工作的重点也应有所侧重, 应根据这些差异来开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三、五大特色产业基地人才问题剖析
五大特色产业基地未来的发展对人才建设有着很高的要求。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 对于特色产业基地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各基地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和基地建设对人才工作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涉及到认识层面、应用层面和制度层面等多个方面。
(一) 从政府层面看, 对集群发展尤其是人才在集群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 尚没有把人才开发纳入到基地建设的主体工作之中
人才是特色产业基地高速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浦东新区在总结自身开发建设和开放与发展时, 曾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浦东开发开放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而是人才;浦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竞争, 浦东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但在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实际工作中, 各地政府远没有把人才工作摆到这样的高度, 没有充分认识到招商引资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 重招商引资轻招才引智的现象普遍存在, 人才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仍处于“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状态, 人才工作没有纳入基地建设的主体工作中。
(二) 特色产业基地人才工作缺乏明晰的战略思路和整体规划
人才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塑造产业基地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因此, 在特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之初, 对人才工作必须有一个明晰的战略思路和整体谋划。首先,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搞好人才的需求预测, 了解重点产业的人才配置与需求, 依据基地的产业发展规划, 实施总量调控、结构优化, 使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等各项工作重点突出、合理布局, 兼顾各层次各类人才的开发。但在调研中发现, 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均没有与基地产业规划相匹配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人才工作缺乏整体布局安排, 如人才引进中眼光主要集中在省外和国外的专家, 而对省内专家的情况关注不够。其次, 人才培养工作要具有前瞻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人才战略规划, 有效地引导各类教育机构合理培养人才, 企业单位合理储备人才, 防止出现人才过剩和人才紧缺并存的尴尬局面, 提高人才投资的效率, 确保基地发展的人才需要。由于现阶段各特色产业基地大多处于起步和建设阶段, 投产项目不多, 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并不突出, 但是, 随着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才供需矛盾将变得更加突出。
(三) 特色基地人才投入力度不足, 与基地建设对人才工作的需求明显不匹配
虽然省里和各市分别出台了一些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政策措施, 但这些人才政策和措施与先进地区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甚至不具有竞争优势, 人才政策的力度不够直接导致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如在调研中, 有关人员就提出我们对有关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补贴政策优惠明显不如一些发达地区, 张江高新区的人才政策中规定的“对重点企业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高管和技术骨干人才, 按照一定的比例, 对个人所得中年工资薪金和劳务所得, 功能区域地方财力部分 (即16.8%的个人所得税) 给予100%的补贴”等条件对人才吸引力很大。另外, 南方一些区域对达到“十百千工程”中“十人”层次这样的高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已高达2000万, 显然远远高于辽宁省的支持力度。
另外, 还存在着相关部门投入分散, 资金投入“撒芝麻盐”的现象, 难以形成资金合力。有必要根据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重点, 整合各部门的力量, 突出重点地进行投入, 提高有限投入的使用效率。
(四) 人才政策系统性、衔接性不足, 部分政策难于兑现
人才政策是各级政府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杠杆, 是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辽宁省实施人才整体开发战略, 出台了促进人才开发的“3+4”文件, 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调研中我们发现, 与先进地区相比, 辽宁省的人才政策在总体框架设计上并不落后, 但由于各层次政策衔接不好或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 政策往往落不到实处, 犹如空中楼阁。调研中, 有关人员就反映辽宁省有关域外人才引进的各种优惠政策应进一步细化, 保持各市的一致化;对于本省人才的项目在省内产业化的政策不足, 严重影响省内人才的积极性;“十百千工程”的拉动力很大, 但政策涉及科研院所的较多, 而涉及企业的较少;政府对特色产业基地特殊人才奖励表彰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 示范导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等等。
(五) 人才开发的创新性不足, 缺乏有效的人才共享机制和柔性人才政策体系
近年来, 辽宁省及各市已制订了一系列人才政策, 在特色产业基地的人才开发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人才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客观上要求人才开发工作必须依据基地的实际状况, 不断创新, 唯此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事实上, 在人才激烈竞争的今天, 把大量高层次人才“挖”到不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来是不现实的, 而依照“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不求所在, 但求所为”的方针, 通过人才与项目、产业互动, 大量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与智力, 应是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的一种现实选择。在调查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柔性人才政策的理念已在基地的人才开发工作中得到广泛认同,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的归属、人才评价体系的差异、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等问题的困扰, 往往难以实现, 或仅能停留在一种低层次的水平上, 即使是在省内也难以实现真正的人才共享。缺乏有效的人才共享机制和具有可操作性强的柔性人才政策, 已成为制约特色产业基地人才引进的一个突出问题。如调研中, 有关人员就反映辽宁省对引进人才的支持政策不应仅停留在科技费用的配套方面, 还应解决好知识产权的入股问题;应探索有效方式来推动基地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具有实际利益链条的关系, 而不仅是虚的战略联盟, 才能更好地推进人才的柔性流动。
(六) 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人才服务理念有待加强
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要求政府必须强化服务功能, 但目前各基地的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 比如缺乏完善的人才信息平台, 人才政策信息不透明, 宣传不到位;实施操作平台建设滞后, 中介服务不够, 直接导致部分人才政策无法落实到位等问题在各个基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与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相对应, 我们在人才理念方面的落后也是调研中感触较深的一点。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常常在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时, 忽视了人才资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旦将人才工作纳入到政策或制度层面, 特别是与产业发展相匹配时, 往往将人才简单地定位于释放潜能、贡献价值的“经济人”, 而忽视了人文性和社会性。因此, 如何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设计制度与政策, 培养人才的根植性、归属感和认同感, 将是我们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 特别是对于区位优势不明显甚至处于劣势地位的特色产业基地而言, 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四、推进五大特色产业基地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创新人才工作理念, 树立人才资源是基地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
1. 要明确人才在基地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树立人才资源是基地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作为劳动者的人才及其所具有的知识和智力, 不再仅仅是一种生产性要素, 而是一种具有内在增值功能和内在价值追求的资本性要素。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基地, 提高基地的竞争能力, 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当前, 必须突出“招才引智”在基地建设中的作用, 把人才开发工作放到基地建设工作的重要地位。
2. 创新基地人才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鉴于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状况以及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了其人才吸引方面不可能靠优越的经济待遇来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竞争, 必须立足各基地的实际情况, 创新人才政策和管理制度, 通过科学、灵活的人才机制来吸引人才, 以此来提高基地对人才的吸引力, 培育人才的根植意愿。
3. 应以特色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制定人才发展总体战略规划, 进行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 合理谋划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域外人才与本土人才、科技人才与技能人才等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 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实行个性化人才政策, 提高人才开发工作的有效性。
4. 应将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一样纳入到基地管理机构考核评价体系中去, 强化和推动人才资源的开发, 为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 完善柔性人才政策, 构建人才共享机制
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 人才共享机制是最好的落实形式。在国内现行的制度框架下, 人才共享某种程度上绕开了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分配制度、教育制度甚至产权制度等体制性壁垒, 非常适合特色产业基地人才吸引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只求所有”向“但求所用”转变, 核心就是构建人才共享机制, 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引智战略, 探索柔性人才政策的实现方式, 根据人才柔性流动的特征, 加快实行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多形式、多渠道、不拘一格地吸引优秀人才。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 以近期出台的“3+4”人才政策为指导, 尽快出台一系列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 完善有关共享人才的劳动报酬、解雇解聘、兼职、人才流动争议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 至少在省内打破一切阻碍人才柔性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辽宁人才共享机制, 利用政策吸引与鼓励各类人才采取兼职、咨询、讲学、研发或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柔性流动方式服务于特色产业基地, 使各基地最大限度地接受沈阳、大连等智力资源相对丰富城市的人才辐射。同时, 继续开展已初获成效的院士专家科技咨询活动、优秀专家智力支持行动和科技特派活动, 为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 建立与特色产业基地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产、学、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多样化培养各层次人才
1. 吸引省内外大学落户特色产业基地。既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也为基地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如本溪产业基地引进沈阳药科大学职业学院的做法就值得推广。
2. 与高等学校特别是省内高校密切合作, 引导学校根据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实施订单式培养方式, 提高人才的可适应性, 为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 在省内有关高等院校设立助学金、奖学金, 派出联络员, 开展定点服务, 提前从在校博士生、硕士生中物色特色产业基地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4. 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基地的人才培养, 实施社会育才。以政府培训为主渠道, 鼓励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建立开放式培训体系, 不断提高社会育才能力, 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的后续人才资源。具体可参照张江创新学院的运作模式。通过社会培训机构不断开发设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有行业前瞻性和导向性的职业培训课程, 不仅服务于政府的教育培训采购, 同时也服务于基地内的企业。
5. 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如上海市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发展趋势, 根据上海产业发展方向, 以“用明天的需求来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指导思想, 坚持“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通过政府集中投资, 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四) 强化人才载体建设, 把各种载体建设成为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承接力的高密度平台
1. 创新各特色产业基地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可以借鉴效仿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模式, 依托高校或科研机构, 以理事会员制的实体化运作模式, 在沈阳或大连建立特色产业联合研究院, 借助两大城市完善的城市功能和知名度广泛吸引海内外人才。研究院采取自主运营模式, 既可以为特色产业基地提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也可以接受会员企业委托开发专有技术, 又可以自主开发成果转让。
2. 鼓励基地内具备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开发中心, 鼓励基地内企业积极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3. 与大专院校合作在特色产业基地内建立相关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创新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沟通的形式, 畅通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渠道, 实现企业吸纳大学生“关口”前移, 为企业高效率选用人才创造条件, 发掘和集聚优秀毕业生人才来基地创业和工作。
(五) 加大人才投入, 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并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应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以高素质人才和智力为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 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事关特色产业基地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建议省里设立针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由省里集中统一控制, 针对各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迫切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加大引进支持力度。同时, 要加强专项资金使用中的监控,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使用要与各基地发展所急需的重点项目相联系, 将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相结合, 依托项目招贤揽才, 实现“人才+项目”和“项目+人才” (即人才带着项目来和人才奔着项目来) , 实行人才引进资金申报的“实名制”制度, 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引进资金效率。
另一方面, 从科技创新的新特点、新情况出发, 把引进人才团队特别是创新人才团队作为基地人才吸引的一项重要工作。
(六) 优化人才政策体系, 提高政策体系的系统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
人才政策本身应该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 从政策内容上看, 它应包括人才引进政策、人才使用政策、人才培养政策、人才评价政策、人才激励政策和人才保障政策等;从政策层次上看, 它应包括区域所在地各层级的人才政策, 即省、市和特色产业基地自身制定的人才政策。要使该体系真正发挥作用, 必须注重各类人才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考察一些在人才工作方面卓有成效的园区时, 不难发现, 其在人才政策的制定和设计方面都十分注重政策间的衔接和配套, 以确保政策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浦东新区支持、鼓励人才若干意见》中对于扶持创新人才、支持博士后工作、实施安居工程、建立绿色通道等做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在此基础上, 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如《浦东新区支持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浦东新区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浦东新区人才户籍引进实施办法》《浦东新区人才医疗服务实施办法》《浦东新区人才子女入学入园实施办法》等, 使指导意见有的放矢, 保证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和创新人才, 张江分别出台了《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暂行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资助及奖励办法》, 具体明确了张江园区研究生培养的资金资助办法。
因此, 建议特色产业基地相关部门认真梳理政策, 尽快制定出台具体的人才政策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 确保政策得以有效落实。并充分运用信息科技手段, 建立相应的政策宣传和实施操作平台, 增大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简化政策执行过程的手续, 使相关人才政策的办理更加便捷, 并实施政策的动态管理。
同时, 要不断丰富人才政策的内容, 提高政策制定者的文化水平。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相比于一般性的经济刺激, 其对自身人生价值实现的追求愿望更为强烈。建议各级政府可否考虑设立针对特色产业基地的荣誉称号, 对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精神奖励, 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实现个人与基地的同步成长, 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基地发展的大业中来。
另外, 要不断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 使人才政策能够覆盖不同类型的人才 (科技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型人才) 和不同层次的人才 (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省内人才与省外人才) , 保证政策体系的完整性。
(七) 提高特色产业基地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1. 建议组织部门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干部 (特别是有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 的使用力度, 在特色产业基地的领导机构中, 配备一定的科技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 利用专业人员提高基地管理、决策的专业化水平。
2. 聘请专业化管理团队参与特色产业基地的管理工作, 充分利用专业化管理团队的知识和专业化能力, 提高基地的服务水平。如基地可以聘请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参与基地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基地可以与国内外专业猎头公司或人才中介咨询机构签订合同, 委托这些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公共咨询服务等。通过这些专业化手段和方式, 降低基地内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 塑造基地独特竞争优势。
3. 要加强基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拓宽基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视野, 提高他们的管理专业化水平, 以此带动特色基地管理机构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提高。在这方面, 天津高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近年来, 天津高新区全体处级干部分两批到香港培训10天, 到美国硅谷进行为期21天的培训学习;科级干部分批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培训, 全体科级干部分4批到新加坡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培训, 使得干部素质普遍提高, 也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八) 加强特色产业基地人才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人才信息平台。完善资信平台, 配套建立起高级人才信息库、紧缺人才信息库、后备人才信息库和人才信息管理系统, 打破信息封闭和沟通不畅的局面, 为基地人才开发提供便利。
各基地要建立人才引进目录动态修订和定期发布机制, 依据基地特色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健全人才市场管理办法, 积极引进各种人才中介机构, 完善基地人才市场建设。把场地型人才市场和网络型人才市场进一步结合起来, 为基地人才开发提供操作平台。
(九) 完善特色产业基地的城市功能, 优化人才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
——白银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基地(景泰县第一中学)简介
景泰县第一中学韩世珍
2012年4月,根据白银市教育局总体安排部署,全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基地建设方案正式启动。凭借景泰一中地理学科在全市普通高中教研、教学中的优势,景泰县第一中学被白银市教育局确定为“白银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基地”,同时确定景泰一中校长王希胜担任地理学科基地主任,由景泰一中地理教师韩世珍、宋延辉,景泰二中地理教师(副校长)马保原、中恒中学地理教师王永康,白银二中地理教师刘俊田等组成地理学科基地中心组成员,全面负责并承担地理学科基地的工作。作为白银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基地的景泰一中,感到承担这项任务的光荣、圣神,既是市教育局对景泰一中的信任,也是对景泰一中地理教研、教学的肯定,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白银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基地(景泰一中)发展近两年来,在市教育局学科基地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景泰一中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中心组团结全市高中地理教师,在“推进课改,研究高考,引领教研,培养骨干”等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2012年9月初,景泰一中召开了“白银市地理学科基地挂牌仪式暨中心组联席会议”。景泰县教育局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王录烈及县教研室的全体教研员,景泰一中校长王希胜及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景泰二中副校长马保原,景泰五中副校长刘克廷,地理学科基地中心组成员,景泰县三所高中的全体地理教师共50多人参加会议。这次
会议上,景泰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录烈做了热情洋溢的祝词。景泰一中校长、白银市地理学科基地主任希胜作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打造品牌基地”的讲话。王校长对地理学科基地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表示倾力支持,对“基地”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王校长的讲话求真务实,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及教师的高度赞扬。白银市地理学科基地中心组组长韩世珍在这次会议上作了“白银市地理学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报告”。报告从地理学科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和任务”“学科基地的硬件建设”“学科基地对名师、专家、骨干教师的培养”等六个方面对地理学科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实施细则。大家认为报告学术性、专业性、可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可以说这次大会为地理学科基地的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白银市地理学科基地确定为景泰一中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倾其全力给予大力支持。近两年来,在学校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之下,学校筹措资金10多万元,购置地理实验器材、电子白板、地理实验桌椅,装潢了100平方米的地理教室,使得地理学科基地真正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和教学实践的阵地。景泰一中在办公室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一间3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地理学科基地的活动室,又筹措资金2万多元购置了办公桌椅、书架、资料柜、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并订阅了地理专业图书如“地理教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国家地理”“中学历史、地理教学”及各种高考资料,配备了各种版本的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使高中地理学科基地有了自己的活动室,中心组成员及其他骨干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聚集景泰一中,开展专业交流,共同研讨全市高中地理教改、教学、高考的发展课题。
随着我市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全市全面展开。市教科所为了全面详实的了解各普通高中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的发展状况,地理学科基地中心组成员先后对景泰一中、景泰二中、白银二中、平川的中恒中学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调研,与一线的任课教师座谈,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结合新课改和高效课堂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依据《甘肃省新课程推进计划》,认真研究讨论,在基地所在学校制定了新课改推进计划。基地学校的全体地理教师尽心竭力,勇于创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借鉴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和南通高效课堂模式,结合本校校情、学情,在学案导学,训练应用、展示点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总结升华的高效课堂建设中,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向全市向全市辐射,地理学科基地中心组成员、其他高中知名教师,还要进一步实践探索,为全市的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推进和高效课堂构建成功的范式进行了有效尝试。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高中所有课程中增加了选修课的内容,选修课程同时进入高考之中。地理选修课程涉及旅游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三个模块教材,知识面广内容多,但在高考试题中仅占10分,只能选作一个模块的试题作答(3选1)。新高考对于全市的高三地理教师和高三学生都比较陌生,如何指导选修教材在高三教学中的选用,成为地理学科基地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做好
这项工作,地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在所在学校与高三地理教师进行认真的讨论,与高三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然后中心组成员又进行细致的研讨,充分酝酿,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选修教材选用的指导意见》及白银市的高中教学实际情况,2012年6月,向是课改办提交了《白银市普通高中地理选修模块开设建议》的报告,对全市地理选修教材的选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3年是甘肃省实行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广大的即将高考的学生感到很多彷徨和迷茫,学生的家长也感到很多的担心,高三的教师们对于高考的趋向也不够明朗。2013年的高考地理备考方案如何制定,高三的复习、冲刺如何进行,高三学生波动的心理如何稳定?为进一步推进全市高考地理备考工作,根据市教科所、市课改办的安排,2012年12月14日至15日,在白银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基地景泰县第一中学,召开了“白银市2013年高考地理备考研讨会”,来自全市22所普通高中的高三地理教师、专家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外聘专家、中心组成员、部分高三教师,通过专题讲座、宁夏近六年的高考试题分析、高三复习课展示、高三教地理复习备考经验交流等活动,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与会的专家教师反映效果良好。大家认为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对新高考和新课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以后的高考地理复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对来年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更坚定了信心。
2013年白银市的普通高考取得辉煌成绩。为了及时专总结2013年全市高考的备考经验,根据市教科所、市课改办的安排,7月27
至28日,地理学科基地中心组成员、骨干成员主持和参与了在白银市二中召开的“2014年高三地理教师培训会”,在这次会议上,外请专家做了地理高考复习的专题讲座、中心组成员韩世珍、马保原,结合各自学校2013年高考地理备考实际作了经验交流报告,中心组成员王永康作了“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14年高考地理备考策略”的报告,中心组骨干教师曾艳玲、胡克臣主讲了两节高三复习观摩课,并对2014年的高考备考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会议气氛热烈,受到与会教师的肯定与欢迎。为了开好这次培训会,地理学科基地中心组成员,邀请了师白银一中王建娥、白银实验中学曾艳玲、景泰一中胡克臣等名师,7月12日至14日,在景泰一中学科基地办公室,进行两天的集体讨论,对经验报告、备考策略、复习观摩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对教案设计、教学环节、高考题的设计思路、答题方法、答题要点、各个学校备考的经验,进行了细致筛选,并进行认真讨论和修改。因此无论是经验介绍、试题分析、观摩课都渗透着地理学科基地集体的智慧和心血。在此基础上,2013年8月底,学科基地按照市教科所的要求,编写了《白银市普通高中2014年高三地理复习指导意见》上报市教科所,并下发到各普通高中。
高考地理考查重点和命题的趋势的把握,是每年高考地理备考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科基地中心组成员所在学校的地理教师和其他高中的地理名师加强信息交流,认真研究《地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共同商讨考试重点,发挥各学校地理教师的集体智慧,精心设计原创度较高的典型试题,并在全市高三一线的地理教师中征集
质量较高的新颖试题。在此基础上,2013年4月,学科基地中心组成员及白银一中、白银实验中学等学校的名师,带着各自学校精心设计的高考地理模拟试题汇聚景泰一中,在8套模拟题的基础上细致筛选、精雕细琢、认真打磨,形成了两套质量比较高的高考地理模拟试题,上报市教科所,在全市普通高中的高三学生进行模拟,对2013年文综高考成绩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地理学科基地在这两年全市地理高考、高中地理优质课竞赛、教研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一批教学水平高、教研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潜质优秀的年青高中地理教师,作为地理学科基地的骨干和后继力量。他们在示范课、观摩课、备考研究、名师点击高考、高考试题分析、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等活动中表现出色,由此带动全市其他教师迅速发展,促进全市高中地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全市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起到引领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xx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扶持资金的监管,更好地鼓励扶持示范基地在引领妇女居家创业就业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近期,市妇联采取自查、抽查的方式,对20xx、20xx两年命名的7xx处示范基地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大姐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扶持资金是指,20xx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全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的意见》(办字〔20xx〕1xx号),“今后五年,市财政按现行就业政策每年从就业创业资金中安排200万元的扶持资金,支持妇女就业创业”。20xx年市财政开始列支该项资金,市妇联与市人社、市财政经过多次协商,就资金使用情况达成一致意见,由市妇联命名xx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从中选出带动妇女创业就业人数多,发展潜力大,发挥作用好、带动能力强的基地给予奖励扶持。基地命名、扶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先由县区妇联初审上报,市妇联复审后报市纪检组三重一大事项,召开市妇联主席办公会,研究通过后形成《关于xx大姐居家创业就业扶持奖励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报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后,将资金拨付至县区财政。从20xx年开始,突出精准扶贫工作业绩突出(每个基地至少帮助1—2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的示范基地给予扶持,20xx、20xx年,共扶持示范基地7xx处,发放资金xx00万元,其中家庭手工业xx0处,商业贸易9处,家庭服务业5处,农家乐旅游2处,特色种养业18处。
二、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
(一)资金拨付情况。从调研情况看,市财政局将扶持资金拨付至县区财政后,再发放到基地企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由县区妇联财政账号直接拨付。兰山区妇联联合区财政制定下发了《兰山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兰妇发(20xx)1xx号),资金通过区妇联财政账号直接拨付给镇街道财政账户,由镇街道财政统一拨付给相关基地企业,镇街道提供资金往来结算票据。费县、莒南县妇联向县财政申请至县妇联账号,再通过县妇联账号直接拨付基地,基地给县妇联开具收据。临港区由财政局拨付到区党群局,再由区党群局拨付给基地企业,基地给党群局开收据。
二是由县区财政直接拨付。罗庄区、河东区、兰陵县、沂水、xx县、蒙阴县、临沭县、高新区、经济区、蒙山旅游区,均由县区妇联、或妇联与基地一起向财政提出申请后,财政直接拨付到基地企业账户,基地企业给县区财政局开收据。临沭县该项资金划拨到县财政局,由县妇联申请并直接支付到示范基地账户,示范基地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在领取单上签字以备财务人员记账。
(二)资金使用情况。从调研情况看,资金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购买设施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兰山、罗庄、河东、沂水、费县、莒南、经济区等部分示范基地主要用该资金购买设施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兰山区的财源物流购置车辆增加工作线,欧普科贸引入三维系统软件用于提高作业精准率,远程服饰购置原材料扩大再生产,华丰网络科技为电商平台的发展购置系列设备。兰陵县的蒙台蔬菜冷藏有限公司用该资金购置载货汽车,提升了市场每天的吞吐量。平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投资xx万余元购买农业生产用具,投资xx.xx万元购置辣椒生产设备。聚汇源针纺有限公司投资9万多元,购置设备20余台。金穗家庭农场投资xx万元,购置xx米传送带、铲车、平板车。蒙阴胡氏缝纫有限公司用该资金购买砂带抛光机、胶轮、砂带等。
二是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河东、xx、蒙阴县等部分示范基地用资金修路、建设车间,河东区的xx大宋食品有限公司示范基地用该资金投入传统老工艺车间建设,可为妇女提供xx0余个就业岗位。xx园源食品有限公司示范基地为方便藕池参观、洽谈业务、运输莲藕,用该资金修建生产运输道路。河东区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用该资金建设水肥一体化微滴灌设施设备。蒙阴欧尚玩具厂用该资金改造车间xx20平方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三是用于购买生产原材料。罗庄、河东、xx、费县、蒙阴、莒南、高新区等部分示范基地用资金购买生产原料,xx效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用于购买麸皮等原材料。罗庄东开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用于购买种植用的生产资料。蒙阴欧尚玩具厂用于购买布料。xx长恒服装有限公司用于购买原材料。
四是用于开展技能培训。沂水、xx、费县、蒙阴、市直等部分示范基地用资金开展妇女技能培训。蒙阴祥韵家纺有限公司为了加强对新发展加工点的建设和人员的管理,分多批次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等。费县xx华箴实业对进城务工妇女、下岗失业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xx金昇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居家妇女xx手绣技艺技能培训。
五是用于扶持居家灵活加工点。xx、费县、临沭、临港、蒙山旅游区等部分示范基地主要用该资金扶持居家灵活就业加工点。蒙山旅游区利成鞋业示范基地扶持资金5万元拨付到位后,购买单线机xx0台、双线机xx台,用于新设小王庄加工点,及扩大松林子、麻店子加工点,吸纳更多的贫困妇女加入。费县彩屹服装厂为那些在家加工服装的贫困妇女提供缝纫设备,并组织到外地培训学习,让她们居家就能开展服装加工,员工李玲承包了衬衫钉扣业务,月工资达1.5万元。临沭县常林宏业机械有限公司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加工点机械加工费,救助贫困妇女。
六是用于展示展销平台建设。兰山、费县等部分示范基地资金用于展示展销平台支出。xx金昇工艺品有限公司用于妇女创作成品展厅装修装饰、扶贫车间建设。xx利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用资金举办订货会。费县宝樱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用资金去北京、东营、xx会展中心、xx人民广场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
三、存在的问题
1、妇女居家创业就业扶持资金使用受限制。由于该项资金是从“就业创业资金”中列支的,与市人社局多次协商,该资金目前只适用于xx大姐居家很粗昂也就业示范基地的扶持,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而且在基地补贴上,平邑县、郯城县属省管财政,不享受该项补贴,存在县区扶持不平衡现象。
2、妇女整体技能培训受限。示范基地扶持资金只能用于单个基地本身,即使是基地用扶持资金培训就业妇女,也只能是在本基地就业的妇女,面窄量少。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牵扯各行各业,由于妇联没有培训专项资金,只能借助农业、商务、人社等部门资源,进行培训,不能真正根据创业就业妇女需求开展培训。
xx、扶持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从调研情况看,资金用于基地发展方方面面,每个基地的基础条件不同,对于资金使用的侧重面不同,没有很好的发挥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作用。今后,该项资金限定用于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比赛、学习观摩等方面。
四、下步打算及建议
1、召开座谈会。召开示范基地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扶持资金使用情况,了解基地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帮扶的方向,促进示范基地健康有序发展。
2、组织观摩学习。选取扶持资金作用发挥好的示范基地,组织妇女创业就业带头人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更多妇女创业就业。
xx、加强资金监管。及时督促县区将资金拨付到基地,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和把控,不定期组织抽查,确保扶持资金发挥作用。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隶属南阳市,全县总面积291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339个行政村,62万人口,南召县山区和丘陵面积占辖区总面积96.6%。
一、南召县村镇宅基地管理存在问题
1、规划不到位,集约用地难
按照行政管理职能分工,城市和乡村规划由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土地管理部门依照规划批准落实建设用地。由于经费缺乏,村庄规划相对落后,乡村规划员无章可循,把关不严,加之土地承包到户土地难调整,村民建房选址较随意,单庄独户零散宅基用地呈上升趋势,导致“有新房无新村”,空闲地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集约程度不高。
2、宅基地管理没有依据
由于南召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在上级组织的历次大规模宅基地普查调查中皆因为缺少资金而导致该项工作搁浅,造成基层管理人员对辖区宅基地管理缺少依据,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批准新宅基地上不能严格执行“一户一宅”。
3、宅基地管理成本大
基层所缺少资金,由于农村宅基地发证,上级要求只收取工本费5元,导致基层所无法承担宅基地登记发证的基础工作。
4、宅基地管理缺乏经济手段
超批准占地法律规定只拆不罚,事实上,村民多数超占一间半间的,拆除违法的,会损坏合法的,执行难度大,导致拆不了,罚不成,证实不符。
5、空闲宅基地有增无减
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扶贫、移民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进城落户,一大批深山、交通闭塞贫穷山区的农民迁移到中心村、建制镇或县城购地建房或购房,其原有宅基地多数空闲。属移民搬迁、建新拆旧的,强制拆除缺乏法律依据;进城购房或建房的,其原宅基地不处理,导致空闲。
6、宅基地流转所有权人权益保障乏力
目前农村村民宅基地流转较为普遍,也较随意,往往以出卖房产为由,将地价隐藏其中一同转让宅基地,其价格与转让面积、地理位置、房产残值紧密联系,前二者占重要地位,但土地所有权收益几乎为零。土地所有者大多放任不管,有的想管但缺乏详细的法规规定支撑。现在关键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收益分配关系,要体现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收益权不容侵犯。
二、改善我县宅基管理局面的办法建议
1、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之所以造成我县宅基地管理的尴尬局面,是由于如今违法现象执行极其困难,主要考虑到社会稳定问题,导致违法建筑拆不了,移送法院难执行的现象。所以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农村特别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在全社会
形成集约节约用地的舆论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依法用地意识。要切实加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宅基地管理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发挥村级土地协管员的作用,加强农村宅基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对乱占与滥用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国土、建设、法院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坚决依法查处。
2、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农民合法使用的宅基地全部如期发证到户。
【基地学校观摩特色调研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高层建筑基地调研报告11-11
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调研报告10-24
党校开展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07-16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调研汇报材料12-06
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12-02
冰雪特色学校申报报告11-17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示例12-11
品牌基地申请报告11-25
实习基地考察报告06-14
基地主任述职报告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