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攻略(共8篇)
开卷考试彻底地改变了了“上课讲本本,下课背本本,练习抄本本,考试考本本,考完就忘本”的状况,突出对社会热点、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对此,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考试要求。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关心社会热点,熟知国家在解决“热点”问题上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分析、解决社会热点中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目标。
当然,“开卷考试,不必读书了,只要就事论事就行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离开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就无所谓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理论知识,拿什么去联系、去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呢?纵观近年的试卷,仍然是“题目出在课本之外,答案就在课本之内”,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知识系统性、综合性的考察,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二、转变学习方法
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学习目的上进行转变,不要仅仅以记住知识为目标,而是要以学会运用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为目标。在学习方法上,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走向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注重基础找联系
中考政治虽然是考察学科的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但具体到某个试题,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停留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和相连性,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会贯通,最后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找联系,找线索,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具体地讲,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网络化,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融会贯通。
四、注重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开卷考试命题内容的综合性很强,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寻求不同答案,以适应开卷考试的开放性特点。如试卷中经常出现的“请提几条合理化建议”“有何启示”,以及图表、漫画等题目,既具有开放性特点,又有层次差别,更要求考生进行思维创新。所以,在复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时,必须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从不同侧面归纳和整理知识,使答案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五、把握热点搞专题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定期归纳重大时政,抓住重大热点问题,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形成专题。具体做法是:在复习时,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专题性复习既能系统归纳教材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训练学方法
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注意把握解题思路,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对重点题和典型题进行练后评析,分析失误之处,进行纠错,完善答案。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推荐
1.冷静作答
当试卷发下后,不要匆忙提笔就做,而是要在正式答题之前将试卷浏览一遍,了解试题的结构分差,题型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冷静答题。
2.理解题旨,扣题作答
在做题时,首要应全面、正确的理解题旨,弄清要求和解答范围,抓住重点,掌握问题作答,不要答非所问,造成失误,尤其是一些主观题的答法,更应如此。
3.由易到难,从容作答
试卷中所列的问题,基本上是由易到难排列的,并且容易的题型较多。在两个半小时内要想做好答案,一般而言,作答时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顺序进行。切记避易就难,咬住难题不放,白白浪费时间,营造紧张气氛。
4.坚定信心,狠攻难题
近年,综合性强,变化较多的试题频频出现,对于这样的难题在作答时首先要有足够的信心,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作答的过程中,应该选用正确的方法,联系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灵活应对。
5.全面细致,分秒必争
考试成绩好的重要性,大家相当清楚,相差几分将带来终生遗憾,就拿去年的杨艳丽同学来说,只差了三分可就失去了上回中的机会。因此,同学们要认真作答,分秒必争。做到书写认真,表达清楚,内容正确,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能得的分尽量争到。
6.回头复查 纠正错误
一、掌握阅读方法
(一) 依据主题句定短文的中心。
一篇文章 (或一段文章) 通常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的。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由一个句子来概括。这个能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做主题句。因此, 理解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学会寻找主题句。主题句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1) 概括性强:表述的意思比较概括。 (2) 结构简单:句子结构较简单, 多数都不采用长、难句的形式。 (3) 受它支撑:段落中其他的句子是用来解释、支撑或发展该句所表述的主题思想。例如:
If you buy some well-made clothes, you can save money because they can last longer.They look good even after they have been washed many times.Sometimes some clothes cost more money, but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re always better made, or they always fit better.In other words, some less expensive clothes look and fit better than more expensive clothes.
这段文章前面列举了两件事实, 最后一句是对这两个事实的概括:有些价钱便宜的衣服比价钱贵的衣服更好看, 更合身。段末这个句子就是主题句。
(二) 掌握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
在阅读理解题目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考查细节和事实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容易一些。这些题目有两个共同特点: (1) 凡属针对特定细节的考题, 其正确答案大都可以在阅读材料中找到对应的文字部分作为验证。这一部分可能是一个词或短语, 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相关的若干句子, 但句式、用词和表达方式不同。 (2) 干扰项往往是主体思想与细节混杂, 正确答案细节和非正确答案的细节混杂, 甚至真假混杂。因此, 要做好阅读理解中的确定细节和事实的题目, 一要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信息点, 二要排除干扰项。例如:
In America, just as in Europe, men usually open doors for women, and women always walk ahead of men into a room or a restaurant, unless (除非) the men have to be ahead of the ladies to choose the table, to open the door of a car or do some other things like the above.On the street, men almost always walk or cross the street on the closer side of the ladies to the traffic.But if a man walks with two ladies, he should walk between them.Then if the host (男主人) or hostess (女主人) or both of them come in a car to get their guest for dinner, the guest should sit at the front seat and leave the back seat though there is no people sitting on it.
1. In America men usually__.
A.walk ahead of womenB.eat in a restaurant
C.walk behind women D.drive a car to work
2. In the street men__.
A.cross the street B.walk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ladies
C.walk on the closer side of the ladies to the traffic
D.walk near the ladies
3. If a man walks with two ladies, he should__.
A.walk between them B.run before them
C.follow them D.go away
4. If Mrs Green wants you to her house in a car, you should__.
A.sit beside a guestB.sit at the front seat
C.sit at the back seatD.drive the car
1.C事实细节题。由第1句中women always walk ahead of men可知。
2.C事实细节题。由第2句On the street, men almost always walk or cross the street on the closer side of the ladies to the traffic可知。
3.A事实细节题。由第3句But if a man walks with two ladies, he should walk between them可知。
4.B由最后句中the guest should sit at the front seat可知。
(三) 根据并列或同位关系猜测词义。
在阅读中还是不可避免会遇到生词或者熟词生义, 在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猜测词义也是必不可少的题目, 因此, 我们必须学会如何猜测词义。任何一个词语,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能表示一个确定的词义。据此, 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即从已知推求未知, 也就是用我们所熟悉的词或短语来猜测我们不熟悉的词的词义。例如:
There is a place on our earth where hot water and steam come up under the ground.It is on a large island in the Pacific Ocean.The island is North Island in New Zealand.
What does the word“steam”mean in Chinese?
A.自来水B.大气C.冰川D.蒸汽
从语法上看, steam和hot water是并列关系, 我们就以断定这两种东西是相关的, 是同一类物质。在所给第四个选项中只有“蒸汽”有这种可能。
二、改进阅读技巧
(一) 预测:
培养学生依据文章标题 (副标题) 、插图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 对文章的大致内容预测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 然后阅读文章的第一段, 并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纠正, 同时抓住主题句、关键词, 从而更好地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 略读:
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领会文章大意, 辨析文体, 掌握篇章结构, 进而抓住文章的中心。
(三) 查读:
指导学生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查读, 以回答个别事实细节性的问题。有些细节性的问题不能直接在短文中找到答案, 必须进行必要的综合、归纳、转换才能获得, 也就是要在直接可获得的事实和细节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归纳、转换间接地获得所需要的事实和细节。
在阅读短文时, 最快捷的方式还可以先看问题部分, 后看短文部分, 这样一来优势理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
1. 先读题时只能是读其问题或题干, 而不能读问题后的选项, 否则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也无法记住众多答案所表达的众多信息。
2. 在读了题之后, 要把这些问题记在心里, 并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短文, 关于这一点考生是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能力的, 因为短文后的这些问题本身所表达的信息并不像短文那样有情节, 也不像短文那样连贯, 所以有不少同学在开始试用这种方法时, 往往先读了题之后 (尤其是当问题较多时) 再读短文时, 又忘记是什么问题了。
3. 带着问题读短文时, 对短文中出现的那些与问题有关的词句, 你可以用一枝铅笔在短文中作些记号, 以便为下一步选择做好准备, 但也要注意不要每读到一个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点就停下来去对照后面的问题, 因为这样转来转去要耽误一些时间, 另一方面有些问题往往要通过对短文的全面了解才能作出结论, 而不能仅仅从一、二个信息点作出判断。
4. 带着问题读完短文之后, 接着便是选择理解题的答案。虽然你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短文的, 但也并不是说你在阅读时带去的问题全部得到了答案, 也可能有些还没有把握 (尤其是一些主观理解题) , 这时你同样要带着这些“疑题”去跳读短文。
三、养成阅读习惯
(一) 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
阅读时要去掉杂念, 心绪要安定, 精神要专一, 要形成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切不可一遇到几个生词难句, 就心烦意乱, 失去自控能力。遇到困难一定要从容不迫, 心无旁骛, 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 理解深刻。
(二) 要提高阅读的速度。
做阅读理解时, 要注意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习惯。要扩大视读的广度, 把逐词逐句的点式阅读变成一次扫描一句的线式阅读, 并且把看到的东西迅速报告给大脑, 形成眼脑较快的直观能力。切不可在个别难懂的词句上磨蹭, 只要全篇理解了, 个别难懂的词句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去猜测, 去推断。
(三) 要注意培养语感。
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系统地巩固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意义重大。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学科的复习质量,从而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至关重要。我校多年来数学中考成绩一直处于全县前列,在数学三轮总复习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和经验,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轮基础攻略:夯实基础,强化技能
1.重视课本,巩固知识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变式,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强化基础,学会思考
在历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基础分值占的最多,如果再计入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则占分比例更大。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地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以便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3.增强理解,探究方法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要熟练掌握。
4.构建思想,重视运用
如在已知条件下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来求解的一种方法。
二轮拓展攻略:立足专题,综合延伸
1.紧扣考纲、面向全体、稳步前进
根据我市《考试说明》和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确定专题,特别要研究我们盐城市中考命题的特点,分析我市数学命题趋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专题确定之后要以每一专题的教学目标为核心,编写专题复习教案,其中精选范例具有代表性、联系性和综合性。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扬长补弱”。一般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分层推进关系,是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举措。
2.注重反馈、总结规律、概括方法
每一专题复习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所以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作用等。让学生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梳理,又要关注题后反思与总结,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总结出一些解题的规律和技巧。
3.主导为先、与时俱进、巩固提高
在此阶段,坚持巩固、完善、综合应用前边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抓热点、攻难点、扣考点、莫忽视冷点。要把近几年各地市中考中大量涌现出的形式多变、内容实在、新颖有趣、富有内涵的题目,作为热点,还要挖掘近几年中考没有出现的知识点,作为冷点。
4.主体为上、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让学困生参与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市县提出的“降低低分率、提高合格率”的要求,从而提高复习的高效性。
三轮提高攻略:综合演练,全面提升
1.关注解题模式训练
有些试题的解答结构基本稳定,具有一类试题解答结构的代表性,如果掌握了这些试题的解答要点,加强训练,形成基本稳定的模式,再来解答此类试题就会达到轻车熟路、迅速准确、简明扼要的效果。中考数学复习,要加强解题训练,但不能无目的地解题使学生陷入题海,而要学会一题多用、多题一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对综合题有更深的认识,降低对综合题的畏难情绪。
2.做好模拟考试训练
对学生解综合题能力的训练要抓住以下两个关键:一要教给学生如何分析思考。二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
3.重视考试方法训练
考试过程,既是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过程,又是考查他们方法策略的过程。因此,知识能力固然重要,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在复习工作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考试方法的训练。如:加强客观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深入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消除学生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调整心态,迎接中考等。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以最佳的状态走进中考考场。
总之,初中数学的中考复习教学要改变机械式的灌输和纠错,积极去探究复习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把握复习内容,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北省隆尧县尧山中学)
延续阶段:延续以前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
对于即将中考的初三学生来说,调整作息不能心急,初期复习要争分夺秒!
一位初三老师建议:“在早上可适当早起加强学习,但以保证第二天上课不太疲劳为前提,中午时间视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学习或休息。”
这样做一是适当加长了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避免产生失败心理。
特别提醒:千万要记住,加班加点的时候要以不影响第二天上课为前提,如果会影响上课效率,宁愿不加!
调整阶段(5月中到6月中旬):调整复习节奏切换考试模式
“答题时思路不清,精力总是不集中,烦躁苦闷。”很多人在这一时期会出现所谓的“答题高原期”。这是多数学生必然出现的情况,这时考生需要的是改变前期的学习模式,切换到“考试模式”,“浏览以前考过的模拟卷,真正进行查缺补漏工作,不要再过多地做练习了”。
如果“高原反应”特别强烈,可以“做练习时降低难度。因为考前的模拟题目往往安排不合理,不完全符合中考试卷要求,还有就是复习久了有点麻木,答题的警惕性降低。”
特别提醒:有的老师发的题目很多,可以选择性地去做,不要都做,要不然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二、各科怎么复习?这里有最全攻略
语文
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虽说语文考基础,短期冲刺不如长期积累有效。但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只要复习策略运用得当,语文学科依然可以提分不少。
对照考纲说明,梳理板块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中考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知识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
另外,还要对照框架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到了复习后期,题海战术已经不管用啦。有的同学仍在盲目做题,结果虽然题目做得多,却总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会对错题进行归档整理,更没有对照自己的错题进行反思。
殊不知,失分点其实就是增分点。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年中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和出题方式。
回顾典型作文题,作文素材每日积累
针对作文,考生们要结合自己出现过的问题,把已经训练过的作文材料再看一看。
写考场作文,审题时要吃透提示语,并划出要点;注意选引材料不要照抄;尤其要注意点题、扣题;拟题避免拟怪题,要一目了然;开头不必标新立异,实际入题;结构不能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号;字数不能少于500字,也不要超太多;最好不要在卷面上涂改。
此外,尽管中考日益临近,考生们仍要每天坚持积累作文素材。
特别提醒:语文读写是关键,记得卷面要整洁。
中考语文的考查重点是阅读与写作,难点是课外文言文和名著阅读。在能力方面,考查重点是解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考生中考语文的成败就在于读写。
中考语文试卷结构相对还比较稳定,而且近几年题目难易度比较适中,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地市使用省卷之后,出题更加科学,更加突出能力的考查,从往届的情况来看,谁准备的越充分,谁掌握的越牢固,谁答题越规范,谁卷面越整洁,他的中考语文成绩一定非常优异。
数学
找好支点,抓住增分点,把握好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两个多月的复习是冲刺阶段,考生们面临最后冲刺训练,进行规范训练,掌握提分技巧,尽可能的得分。由于时间不多,时间要用在关键点上。
小题专练防超时
我们知道,数学试卷中小题(前面22小题)占据了“半壁江山”,能否在这小题上获取高分,对中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
因此,在后期复习中,考生必须在小题上加大训练力度,控制训练时间,避免“省时出错”、“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回归基础重梳理
纵观往届考生,相当一部分同学丢分不是丢在难题上,而是基础题丢分太多,导致最后的考试分数不理想。
所以,在后期复习过程中,尽量回归基础,再现知识脉络和基本的数学方法。每天保证做一定量的基础题,让自己把这一部分基础题做对、做全,争取拿高分。
重点题型常“访谈”
后期复习时,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复习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能够做到“焦点访谈”,针对重点题型、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特别提醒:数学要抓“关键点”,复习备考消盲点
后期复习绝不是简单重复的过程。我们要找好提分的最佳“支点”——组题的质量;抓住中考的“增分点”——基础题;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重点模块;突破知识的“难点”——动点题问题;使复习备考不留任何盲点。
英语
梳理把握知识重点,科学训练应试技能
最后两个多月,对于英语学科,考生们要提高答题思维和习惯的规范性,提升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当然,更要注重归纳和反思,提升考生的应试技能。
专项训练,系统归纳题型特点
对中考各试题类型进行专项训练,重在方法指导,系统归纳题目类型特点,提升解题得分能力,提中考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提中考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再次梳理,把握知识重点
在后期备考中,要对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进行再次梳理,复习的重点是以词块为单位,关注语境和应用,带动考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对于语法,提炼常见考点和重点考点,帮助考生提升在语境中解题的能力,并针对上一轮复习中遗留的易错题,提高准确辨析考点的能力,发现陷阱,做出正确判断。
坚持始终,提升综合技能
提高综合技能是后期备考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听、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提升,更要贯穿后期备考的始终。
提升听力技能,要坚持做到天天训练、足量训练,适当进行延时训练。
提升阅读技能,要重点提中考生总结提炼信息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提升写作技能,要切实过好“三关”,依次为卷面关、内容关和语言关。
特别提醒:英语勤练习,答题规范化
注重考前的强化训练、模拟演习。同时再次深入研究近三年的中考题,把握中考方向。在中考前夕,要进行强化训练,增强应试能力,在中考规定的时间内做几套标准的模拟试题,强调答题的规范化,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物理
物理: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目标定位来确定复习思路
对物理学科,中考要求考生掌握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其中“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对学生要求很高,主要在非选择题中体现。
在后期复习中应狠抓基础,做好基础题,特别是中档题。
特别提醒:物理答题要规范,画图尺、规需用上
要让会做的题得到满分,就要符合答题要求,写出重要的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但也不能写的太琐碎。得出的结果要写得让阅卷老师在电脑屏上看的清,字要工整,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明确,符合物理习惯。对于画图题要用尺、规作图,不能随手将直线画成曲线。还要防止用铅笔画的太轻淡,可能扫描时扫不上。
化学
化学:精练中考真题,摸清问题所在
在吃透考纲的前提下,化学复习还学要注意精练中考真题,明确方向;摸清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切实回归基础,提高能力。
在备考时,要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找突破:一是这道题该怎么做;二是为什么要这样做;三是怎么会想到要这样做;四是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最好;五是如果这道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又该如何做。
特别提醒:化学重点在课本,理清思路好作答
最后阶段,要回归课本,从课本的基础知识出发,理线索、清思路、观大势,摒弃繁杂,立足核心,突出主线,便于记忆,有利发散,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结构。
历史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历史考前最后冲刺的要点是重点梳理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解决易错知识点,深化拓展重点知识,尤其要挖掘历史地图、表格和图片中的信息。
要建立知识的宏观体系,建立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的发展线索,把握历史规律、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历史学习的重点不是支离破碎的某一部分的知识,而是联系和运用的能力。
要注意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将历史、热点、中外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适当关注本年度热点和重大社会热点。
特别提醒:历史现实不脱节,答题思路总结好
考生们最好能根据一年来的新闻热点、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回忆有关历史知识。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对不同类型的问答题,思考答案从什么角度来回答。此外,考生们还要注意研究错题,反思存在问题,从错误中总结方法和思路,以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规范答题技巧。
三、回归教材、保持适量的训练,提升综合实战能力
具体而言,要回归课本,结合考纲,反思做过的习题和考试。学会做题、学会分析、学会自己总结。要对前期做过的、考过的、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比较、分析、总结,形成一定思维模式和答题的“基本公式”。
临考之前一个多月,应重新回归教材,把曾经整理过的基础知识资料结合教材再次复习、记忆。同时利用各地的模拟试题保持一定的训练量,建议每周做一套,以保持题感及提高实战能力。
保持兴奋!调整心态迎中考
复习方法说了一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复习心态。考生们正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时可千万不能松懈,积极迎考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适当紧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也不要过度紧张了,万里长征只剩最后一公里了,切忌情绪大波动!
1.争分夺秒不放松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谁抓住利用时间谁就赢得了初三,赢得了中考,因此,一定要有时间意识。考前一个多月不要太放松,要更合理的安排复习计划!
中考题目很灵活,所以考生就不要再纠结于是否还有新知识没学,而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巩固已掌握的知识中。
如果可以就给每个科目准备几套有详解的题目,每天每科写几道题写完后再对答案,给自己的脑袋提前预热。
考前以中考的心态做些模拟试卷,这样到中考时就会以平常心态做中考卷。
2.心如止水保心态
临近中考每天总是有大大小小的考试,成绩起伏是必然的,考生要做到心态平和,一次成绩好坏不代表什么,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坚强、良好、调整心态迎中考!
不想考试后的事,如果有什么疑惑或者不踏实的地方,那就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放手一搏。
其实没有哪个考生会觉得自己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越是临考越是觉得自己准备不够,所以没必要太着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3.榜样力量很强大
这一时期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为榜样!
榜样往往就在身边,这些同学乐观、信心十足、不怕失败,你不妨在心中暗暗向他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4.劳逸结合来锻炼
中考不仅是知识的竞赛更是身体素质的博弈。在学习之余,考生要注意锻炼身体,体育课更要充分利用,劳逸结合。
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如跑操等,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的、饱满的情绪迎战中考。但参加体育活动时,切忌剧烈运动,防止受伤。
5.调整睡眠保作息
从现在起,切忌再“开夜车”,老师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晚间睡眠调整到十点或十一点。
把生物钟调向中考日。按照中考上午开始时间与下午开始时间复习功课,有助于进入中考状态,充分发挥已掌握的知识。
6.思维活跃要兴奋
中考的临近,初三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是日愈加剧,究竟如何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复习的效率?该如何备考才能够打好中考这一场硬仗?下面明师教育广州中考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支招。
一、心态调整,坦然面对中考的考验
中考,是初中学习的终点,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考生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是人之常情。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下,很多考生容易将中 考复习变成了生活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甚至牺牲吃饭、睡觉的时间来为中考复习让路。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最终会演变成一种障碍,使得自己备考陷入恶性 循环之中。教育专家建议,应理性看待中考,保持平常心,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生活和复习,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及时缓解负面情绪;同时坚 持适量的体育锻炼等等,这些都是调节心态的有效方式。
二、紧扣考纲,基础知识要吃透,立足基础才能够有所超越
中考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都想趁着这段时期多做一张卷子,多看一本复习辅导书。对于这种盲目沉浸题海和各种复习资料之中的做法,专家表示并不赞 同。许多中考生复习都忽略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中考各科目考试说明。考纲是备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好好精研,将所提及的基础 知识点结合书本扫清,夯实基础,查漏补缺。越是临近中考,各位中考生越应该回归到书本,要弄清考纲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依然 盲目陷入“题海”之中,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三、专题归类,将知识形成系统,全面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中考复习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课本的知识点都十分零散,难点重点薄弱点混杂其中。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归类,形成专题;针对自身的 薄弱环节形成一个专题来重点攻克,扫清知识盲点。将课本的知识点整合为专题,从局部带动整体,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提高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 的综合运用能力,毕竟中考是一个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试,并不是简单独立的单元测试。
四.强化训练,扫清平日忽略的知识死角,注意积累错题
中考复习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做练习来检验,通过不断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并不是单纯“题海战略”,不求甚解。应该常备一本错题本,记录自己的错题,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接近中考复习尾声,可以翻翻错题本,进一步清扫平日所忽略 或者误解的知识死角。
考复习备考,一定要紧扣考试大纲,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善于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过不断模拟中考练习去提升解题思维能力以及考场应变能力,同时应该注意调整心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前了解中考复读,将其纳入备考计划之中,做好万全准备。
《考纲》指明了高考内容及要求、命题的方向、试卷的结构等。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因此,这一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要结合《考纲》规定的考点,以课本为依据,认真研究和确定每课的重点、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主干知识内容与层次要求。
对于重点、主干知识,要让学生全面理解,深刻记忆,熟练默写。主干知识指的是构成教材主要框架的理论重点,包括重要概念、观点、原理、社会常识等。
在历年的高考文综卷中,命题仍以学科基本知识为主,以学科主干知识为核心,有的甚至直接就可以从教材上提取,可见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越来越显得重要。
强调考查主干知识不意味着让考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由于每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和网络,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它内在的联系和自身的规律,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应在知识积累、梳理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
所谓 “依纲据本、逐点扫描”,即以《考试大纲》为纲要,以课本为根本,全面地掌握《考试大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根据自己的猜测随意取舍。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没有成线,处于零乱状态,就会因某些疏漏而遗憾。
因此,就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
以复习哲学为例,比如复习“意识”时需要把“意识——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实践”等概念联系起来理解,用一条主线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应变能力。
材料在外,答案在内
高考在命题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熟悉中考查陌生,陌生中考查熟悉。
高考考查的不仅仅只是知识,因此必须把知识上升到能力的层面,即要求通过知识体系的横向“辐射” ,在热点情景中,用复习到的理论分析现实材料,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把握。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应充分重视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在把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就尤为重要。为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材料式试题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读懂材料(包括理解关键词句、确定中心、分出层次);读懂设问(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联系知识(材料与问题所需原理、知识);组织答案(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对照整合出答案)。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时,知识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
需要强调的是答案语言要术语化、规范化。在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中,其中的一层就是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和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因此,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就必须向教材语言和时政术语回归。为避免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等现象,考生组织答案的语言只有向教材语言或时政术语回归,尽可能按以下要求去努力:一要做到使用学科术语;二要做到言简意赅;三要做到层次清晰。
尝试案例训练法
由于平时训练是“陌生形成熟悉”,而考试则是“熟悉解决陌生”,建议考生可以尝试案例训练法:看高考真题、各地仿真题,重视分析问题的思路;听教师上课举例题,重视易错易偏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连接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角度;整理本题相关信息,写下本题完整详案;搜索已做过题目的背景材料和社会热点新闻,尝试逆向命题,举一反三。
由于现在的考生普遍缺乏看书和领悟知识的耐心,题海式的训练也不失一种方法,但需要提醒的是,一般说来,第一轮复习的练习不宜过多过深过难,应以基础性练习最佳,因为这轮练习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巩固知识,二是纠正偏差或错误,三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过难、过深,一旦超越现阶段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其危害是极大的:一是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二是可能会造成自信心伤害。
高三政治学法指导的着力点
1、编写学案,为学生复习提供方法指导
学生的自主复习,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而且手中没有什么复习资料,脑中没有什么现实中的问题,因而复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对于高考的能力题目只能是就书本而书本。这时,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编写学案。学案的编写应和教师复习的每课时相联系,指导本课复习的目标、复习的重点、复习的难点,对于书本中的一些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应一一落实在学案中,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就有一个理性的把握。同时,对高考能力的培养也应体现在学案中,在学案的最后教师应选择一些高考的典型试题,让学生去分析、去研究。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如何用好学案加以指导,如:如何根据学案去读书本知识、如何根据学案去整理书本体系、如何根据学案去解决高考题目,等等。
2、指导审题,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思路
在高考中,审题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不少学生因审题能力较弱,往往答非所问,得分率较低。因而,在复习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审题的方法。例如:对于选择题,首先要读懂选择的主干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其次要注意主干的关键字、关键词,如说明了什么、表明、主要是指、最等等;再次要分析不同题肢的表述的正确性,对于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对于正确的题肢加以比较;最后再联系题目的主干,将与主干有直接联系的题肢选出来,这样就能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对于主观性题目,首先应读懂题目的意思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其次,寻找题目的关键字和关键词,再次,应对于题目所问的问题进行定位,是属于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或者政治常识,如果属于经济常识,应定位于哪一课、哪一节或哪一框的内容,最后才能构思问题的答案。
3、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教会学生组织科学严谨的答案
在高考主观性试题中,表达不清是造成学生答题失分,特别是论述题失分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段落层次不清,理论与材料脱节,逻辑混乱等。自高考命题改革以来,为克服学生多多益善、杂乱无序、堆砌材料或泛泛底座的现象,评分标准也由原先的采点给分逐步向采点与采意相结合转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查力度不断加大。为此,在高三复习中,学会组织科学严谨的答案、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十分必要。政治科高考试题的答案,无论在逻辑缜密、语言简练、还是在格式规范化方面都堪称表率,在复习中,教师应利用高考试题,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与研究,主要分析为什么这样表述?否则将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等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4、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高考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复习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
5、指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
教材是平铺直叙的,平时的讲授也是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的,是一种平行系统,而高考命题的思路变成了专题形式,是一种立体系统。因此,高考复习必须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掌握立体分析的方法。如: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复习:国企改革和价值规律的关系、国企改革和所有制结构关系、国企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国企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关系、国企改革和经济效益关系、国企改革的哲学思考、国企改革和国家职能的关系、国企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等等。这种学习方法既形成了知识系列,实现了相关知识的贯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6、指导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网络编织
现代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各个要素只有在系统的联系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它们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全部意义。我们要达到总体复习的目标,必须过知识网络关。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应指导每个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编制成知识网络表,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最后形成所学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有清晰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知识整体。例如: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可以概括为下列网络:
1.“一个中心”: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一个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一个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一个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5.一个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一个根本大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7.一个方略: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二”字的运用
1.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政之基;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2.两个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3.两大保障: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4.两个观点: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
三、“三”字的出现
1.“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国策”: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对外开放。
3.三个重要国情:即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国情———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开发难;生态国情———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 部分地区有所改善, 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不容乐观。
4.三个重要战略: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
5.关于未成年人的三个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
6.法律的三个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7.三种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8.经济战略三步走: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年,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实现温饱;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 再翻一番, 达到小康;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 再翻两番,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四”字的运行
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四个国策”: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和计划生育。
3.四种关系:自然、人类、资源和经济的关系。
4.四个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
5.四种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
6.四个尊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和尊重人才。
7.四个保护:家庭保护、学习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五、“五”的运用
1.“五爱教育”:原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现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学校教育中, 实施这方面的教育称“五爱教育”。
2.五大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六、“八”的出现
“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简称。
七、“九”的出现
消费者的九项权利:1.安全权。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结社权。7.获得有关知识。8.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9.监督权。
针对以上数字的基础归类, 带领学生理解记忆, 使语言规范化、术语话, 增强学生的政治语感, 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抓住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论述进而深化知识点。通过实践, 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兴趣性, 使学生能自觉运用此方法对课本进行总结。
摘要:立足于带领学生抓住课本基础知识, 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初中基础知识有一条主干线, 并逐渐分支延伸, 使学生抓住重点基础知识。把课本知识以数字化的方式, 走进课堂训练当中。
一、掌握重要考点,过知识“体系关”
初中政治课中考复习,要牢牢抓住基础训练,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通过知识点的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笔者的做法是:
1构建知识网络
适应开卷考试这一特点,立足于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打破原来的课与课、节与节、框题与框题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内的知识的有机结合,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重新整合教材知识,使学科内的知识融为一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时,可构建如下知识网络(如图一)。构建这样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从而在考试中很快找到知识定位。
2形成相关专题
复习中把不同的课、节、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如复习九年级内容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专题:
二、关注现实,过“结合关”
正确处理好社会现实问题与所学知识的结合,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开卷考试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复习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
近几年,中考能力测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多以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来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时政热点,把重难点知识和社会时事热点一一建立映射关系,编制初三迎考时事热点专题。如笔者针对近一年的国内外大事编制了以下与教材重难点相结合的时事专题:(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2)弘扬中华文化,喜迎北京奥运;(3)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4)加强自主创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5)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7)关注“神七”,弘扬载人航天精神;(8)加强网络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9)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10)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建设节约资源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11)弘扬宪法精神,依法治国;(12)理智选择希望人生,从容迈向理想之路。
教师要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教材重难点和时政热点的结合点的讲解,并设计出有层次梯度和一定难度的模拟考试题,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训练。
2结合课本基础知识,接触大量生活实际
近几年,中考命题形式日趋人文化、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青少年的行为,让人备感亲切,因而能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更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中考改革的人文精神方向。这就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的有关理论知识,来解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从而落实到行动中。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选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贴近学生,把所学知识寓于学生常见的事情当中,通过解答形成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精选典型试题,过“练习关”
练习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解题应变能力、拓展扩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卷考试的试题形式多样,取材广泛,设问灵活,答案多元。因此,猜题、押题不可取,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典型试题解题方法训练,使学生掌握典型试题解题的方法、步骤、技巧。这样,有助于达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练习时必须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
(1)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开卷考试的阅卷教师不再死抠知识点而是按考生答案的意思给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书写规范、用词准确、语句流畅、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卷面整洁。
(2)要注意解题技巧、方法的训练。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一种题型的特点及解题规律,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告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以及怎样避免;要强调审题,找准关键词,寻找相关联的知识点;提醒学生紧扣问题,严谨答题,用词要准确,条理要清晰,布局要合理;鼓励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要防止漫无目的的题海式重复训练,注重每次练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例如:对于初二政治的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在复习中笔者要求学生遵循“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做”三个步骤答题:一是给案例中的行为人定性,即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是什么样的行为;二是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三是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等等。通过对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的讲解,能使学生对于这类考查能力的问题有所了解。
(3)要注意题型示例的训练。题型示例对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答题技巧、重难点的把握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教师不仅要注意对题型的训练,而且要注意看答题的步骤及例题用政治语言表述的层次。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设计出不同种类、层次、难度的题型,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这也是一种发散思维的训练。
(4)要设置训练题组。第一,编制重点知识题组,凡是教学中的重点知识,按照各种题型,组成一个训练题组,使重点知识无一漏网。第二,编制难点知识题组,将全书的难点知识组织起来进行训练。第三,编制综合性知识题组,即把体现知识内在联系及与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密切的题目组织起来进行训练。第四,编制易混易错题组。题组编制好以后按所安排的时间,集中精力,各个突破,达到训练的目的,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政治复习攻略】推荐阅读:
政治中考复习汇总09-09
中考政治复习计划11-05
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10-10
2022中考政治时事06-04
政治中考试题06-25
扬州中考政治试卷10-31
河北中考政治试题11-10
2024安徽中考政治试题05-26
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06-21
中考政治指导方法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