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营养午餐的调查报告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营养午餐的调查报告(精选7篇)

学生营养午餐的调查报告 篇1

我国学校营养午餐发展于80年代末,京、津、沪等大城市在这方面尤为重视,学生营养午餐指的是生产单位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以保证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为目的,在严格消毒卫生的条件下向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符合营养标准的色香味俱佳的配餐。目前国内北京学生营养午餐做的较好,国外日本学生营养午餐做的较成功,但是,目前国内大多城市的学生营养餐重点工作主要放在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方面,距离营养标准和色香味俱佳要求可能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营养午餐的现实情况,启康营养工作室联合上海教育电视台学子栏目在一些学校进行了一些调研工作,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发放调查问卷时,出现哄抢问卷现象,并且说“救星来了”,且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拿到问卷,表现出十分不开心,说明目前学生对营养午餐极不满意的;食堂主管反应,推出营养餐后浪费增加了30%;学校整体供餐结构是小学1-6年级营养午餐的量和质一样;初中生的一样;老师和学生的一样;同时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82.2%的学生认为营养午餐重要,但是54.1%的学生却不知道自己食用的是营养午餐,77.8%的学生反映没有接受过营养午餐相关的营养知识的宣教,70%左右的学生认为营养午餐中午浪费严重,50%的同学反映午餐后第二节课即出现饥饿现象等等问题,同时在沟通过程中也了解到目前并没有专业的营养师现场指导和监督,而一些学校和送餐机构是很希望有营养师能够现场监督和指导的。

针对以上的情况,启康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具体如下:

1、学生的浪费,主要因为:饭菜口味差,品种少,学生认识不够,不和口味就吃一口,甚至一口不吃,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跟家长认识不够也有关系,很多家长一放学就带孩子使劲吃,怕孩子营养不够,这样很多孩子就不好好吃午餐,等父母给买肯德基,麦当劳吃了。

2、82%的学生知道营养午餐的重要性,且这一比例随年级的增长不断增长。但是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营养午餐与普通午餐的区别。这个跟学生的营养知识有欠缺,学校、家长、老师对学生的营养宣教不够有关。

3、中、小学生午餐满意度评价存在较大差异。调查显示随教育程度的提高,就餐食堂总体满意度呈现下降趋势。

4、学生对饭菜质量普遍不是很满意,尤其是菜的种类和口味。这个跟目前餐标、供餐公司和学校供餐设施有一定相关性。

5、营养午餐的质量确实有待提高,而且营养搭配停留在表层,没有做到深处,当时我们亲眼看到孩子饭盒里的餐,质量确实很一般,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启康联合一些专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每个学校食堂配备营养师,在营养师的具体指导下,结合学生需要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菜式搭配及菜单制定。除重视菜的配料、菜式搭配外,烹饪方法也要考究,保证菜的口味且最大可能地保留原有营养。

2、营养餐饮公司和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宣教工作,让大家认识到其重要性,同时要树立一种健康营养的用餐理念。

3、学校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宣教工作,让其协助学校搞好学生营养午餐宣教工作。

4、教师和学生一起用餐,这样即可以监督学生用餐,同时也可以建立表彰制度,促进学生用餐,减少浪费;同时学生自由反应饭量问题,及时给予调整。

5、每餐均在教室用餐,可以较好的把各个年级的营养餐的质量区别开来,同时减少由用餐拥挤引起的不必要意外,也可以给学生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

6、探索学生—学校—供餐单位之间的良好沟通形式:学校必须积极承担起相关责任,成为沟通媒介,使得学生与供餐单位之间得到有效的双向沟通,或是选择第三方作为沟通、协调、质量监控机构,这个能够较好的衔接和反馈各种意见和建议。

学生营养午餐的调查报告 篇2

现如今, 学生营养餐推广工作已经走过近20个年头, 大连市作为我国开始推广学生营养午餐较早的城市之一, 也取得了诸多成绩, 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 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午餐推广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大连市12所中等职业学校565名学生, 男性191名, 女生374名。

2.调查方法。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 设计电子问卷, 对学生营养午餐进行匿名调查, 网络平台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午餐供餐模式。调查数据表明, 大连市12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午餐全部由学校统一供应。有10所学校是自己食堂供餐, 占83.3%, 其中自助餐形式2所, 占16.7%, 套餐形式8所, 占66.6%。2所学校是校外供餐企业送餐, 占16.7%。无学生自己解决午餐的情况。见表1。

在我国, 学生营养午餐的供餐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由配餐公司送餐到校, 二是由本校食堂提供的营养套餐, 这两种都属于套餐制。本次调查, 这两种供餐模式共占83.3%, 而且以食堂提供的套餐为主。

从调查数据来看, 大连市中职学校具备全面普及学生营养午餐的硬件条件。

2.午餐主食品种。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午餐的主食品种很单一的占48.7%, 至少两种以上的占39.3%, 经常换、品种丰富的占12.0%。见表2。

主食, 即主要的食物, 在膳食结构中应该占主要部分, 而且担负着人体热能和营养供应的主要任务, 具体而言, 就是我们熟知的大米白面及其他的粗杂粮和薯类等。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 第一条就是针对主食的要求, “食物多样, 谷类为主, 粗细搭配”, 而我们本次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 主食单一的情况居然高达48.7%, 这意味着我们大连市近一半的中职学生, 午餐只能吃到白米饭这样单一的主食, 粗杂粮严重缺乏。这与大连市教育局2011年下发的《大连市中小学学生餐原材料选择基本规范》 (试行) 中“主食搭配一定要多、杂、粗, 中小学生日常饮食不可单一全是精粮及精米, 需要推行种类多样化, 搭配多样化, 口味多样化”的标准相距甚远。长此以往, 不光学生的营养需求难以满足, 而且容易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使主食地位“名存实亡”。

3.午餐菜肴品种。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午餐的菜肴品种1~2个的占21.2%, 3~4个的占75.4%, 5~6个的占3.4%。见表3。

大连市教育局2011年下发的《大连市中小学学生餐原材料选择基本规范》 (试行) 中要求, 学生午餐由主食、荤菜、半荤半素菜、素菜几部分组成, 也就是说学生午餐至少应吃到3个菜以上。在此项调查中, 绝大多数的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达到了要求, 但仍有21.2%的调查对象每天午餐吃到的菜肴为1~2个, 不符合大连市学生营养午餐的相关规定。菜肴品种过少, 将直接导致学生午餐食物谱变窄, 摄入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都难以得到保证,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学习能力。

4.午餐中鱼的出现频率。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午餐中每天都能吃到鱼的占2.3%, 从来没有的占26.2%, 每周能吃到一次的占30.8%, 每周能吃到两三次的占40.7%。见表4。

大连市作为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 水产品消费在居民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鱼类。鱼类不仅是大连市民餐桌上的常见美味, 而且是学生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 还可以为学生在生长发育期间提供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 本次调查设置了这一问题, 主要是想通过获知大连市中职学校午餐中鱼的出现频率, 来判断这一地方性优秀食材的利用程度, 但结果并不让人乐观, 居然有26.2%的被调查学生在学校午餐中从未吃到过鱼, 这在大连这样的沿海开放城市, 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5.中职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中职学生对营养午餐非常满意的占9.4%, 基本满意的占48.8%, 不满意的占29.2%, 认为很差的占12.6%。见表5。

自2001年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卫生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 大连市的学生营养午餐工作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 可在本次调查中, 大连市中职学校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率还没过及格线, 只有58.2%, 认为很差的还占到12.6%, 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三、结论分析与讨论

由调查结果可知, 大连市中职学校的营养午餐全部由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统一提供, 而且以食堂套餐为主要形式;午餐中主食过于单一, 基本以白米饭为主;菜肴数量绝大多数可以达到3个以上;午餐中鱼的出现频率过低;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率为不及格。

综上诉述,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 只有大力推行学生营养餐, 做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营养保障, 我们才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使我国要成为制造强国进而到创造强国。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大连市中职学生的营养午餐现状。方法: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结果:学校食堂供餐占83.3%, 校外供餐企业送餐占16.7%;主食品种很单一的占48.7%, 至少两种以上的占39.3%, 品种丰富的占12.0%;菜肴品种12个的占21.2%, 34个的占75.4%, 56个的占3.4%;每天都能吃到鱼的占2.3%, 从来没有的占26.2%, 每周能吃到一次鱼的占30.8%, 每周能吃到两三次的占40.7%。中职学生对营养午餐非常满意的占9.4%, 基本满意的占48.8%, 不满意的占29.2%, 认为很差的占12.6%。结论:大连市中职学校的营养午餐以食堂套餐为主要形式, 主食过于单一, 菜肴数量绝大多数可以达到3个以上, 鱼的出现频率过低, 学生满意率不及格。需要严格按照大连市教育局2011年下发的《大连市中小学学生餐原材料选择基本规范》 (试行) 强化督导。

关键词:大连,中职学生,营养午餐,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 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Z].2001-02-12.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2:2

[3]WS/T 100-1998, 学生营养餐营养供给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8.

怎样搞好学生营养午餐管理 篇3

一、提高认识,严格经费管理

学校领导、教师、食堂从业人员在思想上要保持一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小组人员要覆盖面广,不要为成立而成立,就只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几人做个摆设,要使领导小组人员真正起到作用,落实各自的职责,分工协作。我校有一千多人,每天营养午餐消费三千多元,钱的管理就尤为重要。因此,严把资金使用关,成了营养午餐的重头戏,学校要制定制度,做到收支平衡,由专人负责督查。采购物品必须两人以上采购员负责,及时入库登记造册,入库保管出库登记专人负责。做到当天采购当天做帐,单据“四签字”,即领款人、采购员,分管领导核实,校长审查。严格“日清月结”制度、每周公示菜谱和采购明细账制度。校长要定期与不定期对食堂经费进行督查,让家长和师生清楚明了,使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成为阳光工程。

二、把握关键,重视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牵涉到千家萬户,一不留神出了差错,就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保证食堂安全就成了营养改善计划中的关键。食品安全管理必须到位,采购食品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严格采购制度,明确采购人员职责,大宗食品的采购必须定点和与供货商签订合同,保证质量,货真价实。食材保管方面:保管员要根据不一样的食材分别对待,随时查看库存食材,对不合质量的食材应立即和分管领导联系处理,做到坚决不进加工间。加工方面:首先必须保证食堂工人师傅的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为了防止食品病菌感染的前提,要严格按照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职责执行,持证上岗,每天进行晨检。其次是食品加工卫生。食品加工一定要做到“三洗一煮一尝”,就是,对食品按要求进行三次清洗,煮熟,由专人进行品尝。做好食堂的卫生和防止蚊蝇飞落以及防鼠措施,保证加工操作间绝对卫生。做好食品留样24小时,并做好记录。加工间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消毒方面:一定要餐前餐后严格按照要求清洗消毒。安全无小事,要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责任感。

三、形成制度,狠抓食堂常规

狠抓食堂常规,形成制度管理,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要做到“一齐三抓”。一齐,即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致,思想统一到搞好营养午餐这一主题上来,让管理不留死角,做到事事有人问,事事有人管。三抓,即抓教师,抓学生,抓食堂工作人员。教师要特别注意搬运和分发饭菜的纪律,和学生一起就餐,维护好就餐秩序,直到学生就餐结束。学生是营养工程的主体,除了认真学习知识外还要学会如何做人,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爱惜粮食。就餐后打扫卫生。抓食堂工作人员,食堂工作人员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团结合作,和睦共处。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小瞧自己。和教师、学生产生一些误会是在所难免的,每人有每人的口味,众口难调。食堂工作人员要以大局为重,认真工作,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四、变换口味,注重营养搭配

搞好午餐不容易,要达到真正的营养午餐就更不容易。要使有限的三元钱让学生吃饱吃好吃出营养来,又要保证经费合理开支,实在是个难题。要使这一难题得以解决。首先要保证饭菜的味道好。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请好的厨师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口味,弄出学生爱吃的可口饭菜来。其次是变换花样,偏远山区没有更多的食材,那就要求师傅根据同样的材料变换做法,弄出不同花样的饭菜,让学生有新鲜感。再次是营养搭配合理。学校要努力根据当地的食材进行采购,让师傅根据学生的营养要求膳食搭配。这样就基本保证了色香味俱全。

中学生营养午餐食谱 篇4

每天一把杏仁或榛子,或腰果、百果、花生米,补充脑黄金;

每天适量的芝麻糖(补脑)或巧克力(减轻神经压力,心情好);

一个烤地瓜,补充大脑能量;2杯酸奶加蜂蜜,提高免疫功能;

牛奶随意,至少2袋,每袋加1勺蜂蜜,防贫血;

―罐八宝粥加蜂蜜或冰糖,补充大脑能量;

每天一把枸杞子抗疲劳;

每2小时一杯矿泉水或鲜榨果汁、莱汁加蜂蜜淡茶,淡咖啡;

每次100克至150克新鲜水果,草莓、桃、西瓜;

每天2杯苦瓜蜂蜜鲜榨汁(提高记忆力)去火;

每天1杯番茄汁(抗氧化);

每天1杯蜂蜜醋饮料300毫升水加50毫升醋加蜂蜜强壮身体;

睡前牛奶1杯加1个香蕉,促进睡眠;

睡前一杯小米牛奶粥,促进睡眠;

早晨空腹蜂蜜姜片(思路开阔);

西芹汁―――创新思想的前提;

胡萝卜提高记忆;草莓150克可产生舒适感;

辣椒可以刺激体内追求成功的激素;

香蕉中的血清素是大脑产生成功意识不可缺少的物质,富含钾、镁;

柠檬使人精力充沛,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洋葱,白菜缓解紧张情绪;

每天一杯葡萄汁提高神经传输能力增加大脑乙酰胆碱的含量;

每天一杯热可可奶可提高抗自由基的氧化能力;

土豆能改善大脑的记忆力;

蜂蜜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物浓度,提高脑活力;

胡萝卜改善肺功能预防上呼吸感染;

水果、蔬菜、乳品、茶均为碱性食物有利于提高大脑智商;

学生营养午餐采购与安全责任书 篇5

为加强学校学生营养午餐的领导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李超为组长的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食堂管理,学校还与食堂工作人员签定了卫生责任书,使食堂卫生工作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个个有责任,切实保证了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特与食品采购员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

一、严把食品采购关。学校要求采购员采购的食品原则上必须到证件齐全的经营单位采购,并索取所采购食物和原料的检验合格证和发票。与经常或定点采购商签订安全责任书,以明确双方的责任。食品采购回校后必须分类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确保食品质量。

二、物品采回学校后,采购员要经常到厨房监督工作人员上岗。学校还要求食堂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监督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厨房。

三、科学合理搭配营养。为了师生能量摄入合理、全面的营养,采购人员必须在每周五制定学生营养午餐菜谱,交学校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主菜、辅菜和汤菜,做到一天一小换,一周一大换。

四、为提高采购员对广大师生的就餐服务水平,每周星期五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食堂工作人员专题会,总结一周来食堂情况,安排布置下一周食堂工作,让食堂采购员做到常抓食品质量不放松,让全体师生享用安全、卫生、营养的中餐。

五、每天购买的物品运到学校后,交给李登祥同志检查所购买的物品数量,并进行登记、造册,再进入物品保管室。

六、凡是所购买的物品出现问题,经有关部门鉴定实属所购物品出现的问题,一切责任由物品购买人员全权负责。

七、每天的物品采购必须于当日十点以前运到学校。

八、积极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古蔺镇杨柳中心小学 物品采购员:(签字)

学生营养午餐工作领导组:(签字)

学生营养午餐的调查报告 篇6

1 国内营养午餐的发展和法律法规

1. 1学生营养午餐的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就已经开始研究推广学生营养午餐[3]。文献检索发现, 我国营养学研究工作者对营养午餐的研究虽近30年, 但仍不够深入、全面。2004年有学者建议有关部门结合中小学生食品卫生特点和需要, 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营养午餐食谱, 同时对学生进行卫生和营养知识教育, 在学生中提倡“吃营养、保健康”的观念[4]。随着营养午餐由试点城市向全国的逐步推广, 营养午餐计划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一些新的问题 ( 如营养午餐剩饭问题) 也正不断暴露出来。

1. 2学生营养午餐相关法律法规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便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中小学生营养餐制度”[5]。到1997年发布《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时又进一步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普及学生营养午餐”[6]。最早对营养餐做出规定和说明的法律文件是1996年卫生部发布的《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该法将学生营养餐定义为“以保证学生生长发育为目的, 根据营养要求而配制的膳食”, 并规定学生营养餐每份所含的能量和营养素应达到营养要求[7]。随后, 卫生部于1998年出台了《学生营养午餐供给量》, 详细规定了学生营养午餐的摄入标准值和各类食物的供给量[8]。随着营养餐生产企业的出现和发展, 卫生部于1999年颁布《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对企业营养餐生产加工行为进行了约束, 以保证营养餐的营养和安全[9]。北京市政府也于1999年开始在中小学中全面推行学生营养餐工作[10]。2001年,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 提出“要在儿童、少年中推广营养餐”[11]。由此, 学生营养午餐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 营养午餐摄入情况

2. 1营养午餐营养素摄入和剩饭情况近年来, 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 学生营养午餐中营养素供应并不均衡, 营养素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同时存在[12,13]。调查研究还发现, 学生营养午餐的剩饭率也普遍较高。一般情况下, 营养午餐中营养素的供应不均衡和营养午餐的剩饭问题同时存在, 共同影响学生实际营养素的摄入。早在2000和2005年, 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北京市部分营养餐送餐企业的调查中发现, 营养餐部分营养素未达到《学生营养午餐供给量》标准, 其中钙、锌和维生素B2的含量较低, 脂肪的供能比超标, 且剩饭率高达29%[14,15]。李谡诩等[16]在2009年对北京市东城区全部的自办食堂、承包食堂和送餐公司共计58家供餐单位的带量食谱进行分析发现, 所有带量食谱均未做到全部基本营养素达标, 5种及以上基本营养素达标率仅占28.21% , 钙、维生素C、核黄素均达标率为7.69%。2010年有研究者在对北京市朝阳区29家营养餐送餐企业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营养午餐中钙、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含量偏低, 而脂肪却偏高, 而且90% 的企业每天都会回收大量剩饭[12]。2011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北京市中小学校自供营养午餐也做了质量分析, 结果显示学校自供营养午餐也存在同样问题[17]。段佳丽等[18]在对北京东城区某中小学的调查中发现, 主食、素菜和荤菜的剩饭率依次递减, 分别为31. 5%, 36. 3%和18. 4%。学生对营养午餐的满意率低是导致学生剩饭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8,19]。

2. 2资源环境效应营养午餐剩饭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学生的营养素摄入水平, 而且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20,21,22]。营养午餐从原材料获取到最后加工成成品需要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包括粮食资源、蔬菜肉类资源、土地资源、电力资源、水资源、燃料、餐具、政策法规以及人力资源等[23]。另外, 浪费掉的营养午餐进入城市环境系统后又需要大量的成本作后续处理。根据段佳丽等[17]对北京东城区自供营养午餐的1所中学和1所小学的调查数据, 可以粗略计算该中学和小学平均每天的剩饭情况。见表1。根据原文献, 本文将剩饭量统一定为总饭量的1/3。

营养餐浪费量 =剩饭人次×营养餐份量×1/3。

3 营养午餐剩饭的原因

3. 1营养午餐的感官性状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人对食物的主观感觉直接影响其摄食行为。个体在摄食过程中会依据其以往的饮食知识和经验判断食物的色、香、味以及食物的营养价值[24]。在一定的储存温度下, 营养午餐的色、香、味等感官指标在1 ~2h内能基本保持原有状态, 随后便逐渐变差[25]。但调查研究表明, 营养午餐从外送到学生开始用餐最多用时65 min, 而学生对营养午餐的色、香、味普遍表示不太满意[14,15,17,26]。企业在营养午餐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不仅要严格保证食品的卫生, 而且要确保营养午餐的各项营养指标均达到《学生营养午餐供给量》的标准。现今社会更关注食品卫生企业把有限的生产成本更多的投入到安全监管中。这必然导致企业在营养午餐原料的采购、保温设备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投入不足。因此, 营养午餐在生产中就有可能达不到学生满意的感官指标或者由于保温措施不良, 导致营养午餐在运输途中品质下降, 使学生满意度降低。3. 2生物遗传因素由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食量大小并不相同。统计数据表明, 女生较男生更易剩饭[27]。而现今企业的供餐模式以统一定量配送为主, 缺乏灵活性。一般而言, 同年级学生的饭量都是相似且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格强健的学生其饮食需求可能跟体格瘦小的学生有差别。此外, 有饮食禁忌的学生 ( 如回族) , 以及个体处于特殊生理时期 ( 如生病) 时, 其对饮食的需求可能不同于以往。

3. 3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行为问题和实际饮食行为密切相关[28,29]。营养午餐剩饭不仅与饭菜的色、香、味有关, 还和学生对营养午餐的心理认知密切相关。中小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 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理论认为, 影响个体行为的环境可以分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4个层次[30]。根据该理论, 结合上述其他影响学生营养午餐剩饭行为的因素, 可以构造出学生营养餐剩饭行为的生物—社会生态模型[31], 如图1。其中微系统是中小学生活动交往的直接环境, 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同伴和虚拟网络世界。对于学生而言, 学校是对其饮食行为影响最大的环境之一, 且容易施加干预措施[32]。学生在家庭中形成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其在学校集体用餐时的饮食行为, 如在家就有挑食或偏食习惯的学生, 在学校吃营养午餐时相比其他同学更易剩饭。随着网络的普及化, 虚拟世界对中小学生营养午餐剩饭行为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中间系统是上述各微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外层系统是中小学生未直接参与, 但对其营养午餐剩饭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的环境。宏系统是存在于上述3个层次各个环境中的文化信仰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等。一般而言, 4个层次的系统由内向外对个体的影响是逐步递减的。生态系统理论中的4个层次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如果各个系统都能产生积极作用, 则可减少中小学生的营养餐剩饭行为。中小学生对营养餐剩饭的心理认知是上述4个层次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有的学生认为过度节食能有效减肥, 就会强制减少饮食摄入[33]。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和饮食文化背景不同, 中小学生的营养餐剩饭率可能存在差异。

4 小结

营养午餐计划是改善国人身体素质、预防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营养午餐实施的初衷是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切实落实学生营养午餐的相关政策, 也要保证营养午餐不被浪费。

让“营养午餐”真正营养 篇7

媒体所揭露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令人担忧。问题出现后,批评的声音铺天盖地而来,从批评某些人员的道德问题到质疑政府的监管漏洞,其中既有中肯的批评,也有偏激的声音。其实“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舆论的监督必不可少,但一味的批评指责,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掀开“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层层面纱,我们发现,问题的最终指向不外乎“资金管理”“食品安全”“实施场地”“人员配备”“营养搭配”等几个方面,其中尤以前二者令人揪心。

要解决资金管理的漏洞,最常用到的一个词是“监督”。但这事往往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仅仅停留在喊口号或书面的形式上,其原本的“监督”之意将会弱之又弱;如果采取了切实行动,但只是囿于常规,也将会空忙一场。这项工作必须多动脑子,创新思路,才可能真正见诸实效。在这方面,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做法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该县创造性地引入了“第三方审计”的概念,成立了由教师代表、社区(村)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清算小组,对“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进行监管和清算。这些代表通过公开选举产生,每月月初,由小组成员核对上个月的账目,只有全部对上、全体组员签字认可后方可通过,最后还要进行公示。该项做法已经引起媒体关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的一致肯定。可见,只有创新思路、敢于实践,才能真真正正取得成效。

所谓“食以安为先”,本着对孩子生命负责的态度,“营养午餐”必须保证安全卫生。因此,各地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因地制宜确定供餐内容,确保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分餐等环节规范运作,确保“营养午餐”卫生安全。要落实安全责任,政府、学校和供餐单位之间,学校与食堂管理人员之间都应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即可迅速查到源头。各地要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保证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等各个环节的操作都符合食品安全规定,保证体检、消毒、留样、陪餐、公示等制度有效执行。学校和供餐单位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通过安装摄像头等方式,加强对食品加工、贮存等关键区域的监控。冬季时,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要注意做好越冬蔬菜的采购与储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不变质、品种多样的蔬菜。

据笔者了解,目前区内各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场所和人员配备等问题正逐步解决,筹建、自建、援建食堂是较为有效的办法,通过解决编制或合同聘用等方式解决人员配备问题也步入了正轨。而另一个较为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吃得好”“吃得有营养”。我区的“营养午餐”涉及30个县(市),100多万学生,各县份的经济条件不一样,学生的营养状况、饮食习惯不一样,学校供餐的基础也不一样,而补助的金额却是按照人头(每生每天3元)来算的。在统一的餐费标准下,怎么吃、吃什么,不能搞“一刀切”,这需要把握细节,科学搭配,因此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当然,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还可以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提高补助标准,让孩子吃上更多、更好的营养餐。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链条长,要求细,影响因素多,情况复杂。因此,各地区、各部门更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各项监管机制,以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健康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营养水平,让“营养午餐”真正营养。

上一篇:学生会工作总结读稿下一篇:我心中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