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林工程测量实习报告(精选8篇)

园林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篇1

本次实习于2013年6月24号至7月17号,旨在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主业主干课。为了掌握高精度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布点,测量以及内业平差的计算方法;掌握RTK基准站、流动站的连接设置、沉降观测的方法。把课堂上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我们专业分两部分同时进行,校园精密水准测量和GPS控制网的布设。我们二班先进行的GPS测量,然后两班互换仪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本次实习严格按相关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从选点埋石,观测记录到内业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的提交,要达到测绘生产规范要求。我们测绘二组的组员都一丝不苟,在实习过程中认认真真,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暴晒还是闷热我们都按时出去测量,出色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GPS平面控制测量 任务与要求

(1)测区范围:9km*9km,西至圆明园东路,西至奥林东路,南至四环志新桥,北至五环奥林森林公园北。等级:国家D级 点数:17个

GPS测量规范及规程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国家测绘局,199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8016-95,国际测绘局,1995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建设部,行业标准,1998 GPS平面控制测量步骤

方案设计:在学校根据google earth 设计网图。

选点和埋石:6月28号,星期五,两个班同学分成6组,由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选点。选点第一选在视野开阔,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在北京地区,卫星由北边升空,所以在北京必须无障碍物,第二避免设置在路边带来安全隐患。并记录了点之记。

观测设计:在周末编制了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进而根据卫星预报图编排作业调度表和制定GPS外业观测通知表。我们组抽取的点是:G01,G07,G13。GO1位于圆明园东门。G07位于学院路新手检校收费大厅门口处。我们组观测分为五个观测时段,每天两个观测时段:7:00-9:00;10:00-12:00。4.GPS接收机选型以及检验

本次实习主要是一般检验和通电检验,主要检查接收机设备各部件及其附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部分是否松动与脱落,使用手册及资料是否齐全等。通电检验:接收机通电后有关信号灯,按键,显示系统和仪表的工作情况,以及自测试系统的工作情况,当自测正常后,按键作步骤检验仪器工作情况。

5.外业观测的方法

(1)按照GPS控制网应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

(2)在仪器安装以及外业观测中,注意观测过程中不准移动仪器;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测三次,并及时将平均值输入及记入测量手簿之中。(3)对手簿进行设置。卫星截止高度角:10° 采样率;1s(4)观测文件设置:ce202 数据处理

(1)数据处理软件:HDS2003 起算数据

经验总结

通过这次GPS实习,我不仅对GPS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GPS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从这些麻烦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我们在第一天GPS观测中,由于G05点在马路附近,架设仪器的可能影响了交通,所以他们第六组被交警驱赶,找了附近的一个点在7点半开始观测。在数据导入时发现G05点的第一个时段的观测文件没有被接受,所以在第一个观测时段G05与G01、G02、G03、G04、G06没有基线。我们把接收机所有的数据都导出来,查看也没有发现,估计是当时没有被接收到。所以我们6个组在7月3日的下午重测第一个环,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结束GPS的外业测量了、但是真是“天意弄人”,G02那个点的组也出现问题了,在回来导数据的时候,发现他们只测到17个历元,也就是开机了17秒。由于我们参加北京市测绘技能大赛,知道出现的问题我们已经回来了。经过分析,是接收机数据内存已满。这样计算下来,目前只有G02和G05没有基线,所以在7月7日下午,重测测了G02、G05,观测时间为一个小时。终于,外业测量可以告于段落了。

接下来就是数据处理阶段了。处理数据还是比较繁琐的,必须得耐下心来处理,重复成了数据处理的代名词。可能是PDOP值的原因,有的基线由于接收到卫星波动太大,改的比较困难,我还记得G08-G12,G11-G12,特别难改,radio值总是改不到3.最后花了2个多小时,把卫星一点一点删,改一点就保存数据,有时候改的不合适重新恢复改的那段卫星结果改不会来,只能关了重新改。好不容易,改好基线后。搜索重复基线,一开始发现有2条中误差超限过大,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导入观测文件时,把点号标错了。重新搜索基线发现有6条问题。晚上再机房处理数据都感觉无处下手,在费了很长时间后,终于改了两条了。和一班同学交流中发现,可能是导出的数据到中海达时,测站的天线高会出现错误,有几站的天线竟然是默认的,对照GPS外业观测手簿进行改正,把天线类型改成Unknown,量测方法:天线斜高。然后进行处理全部基线,发现重复基线变成两条。然后就是对基线闭合环和异步环闭合差进行改成,通过该两条基线的波动大的卫星使得两条基线的整数解误差减小,最好都小于0.01。在改完异步环后,就可以进行网平差了、先是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输入G08、G09两点的坐标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通过GPS实习我总结了几条,第一观测前要检查接收机的内存是否已经满了,电池是否还有电。第二,静态观测前在手簿设置一定要设置正确,点名要统一。第三,GPS外业观测手簿一定要记录完整尤其是天线高。第四,观测时注意仪器,千万不要让自己和路人动脚架。三.高程控制测量

1.任务与要求

1.1测区范围:中国地质大学,东至学院路、西至地大西北门,南至地大南门,北至地大北门

1.2主要任务

(1)踏勘测区:了解水准测量的选点工作以及水准线路的选择与确定。(2)填写水准点点之记

(3)仪器的i角检验(4)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完成三个水准环的往返测测量。我们每组人员测一个环形路线。然后用南方平差2002易软件进行平差。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及限差的要求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施测时间:2013.07.08-07.11 数字水准仪观测顺序

4.1往、返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后前前后

4.2往、返测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前后后前 高程起算数据 S07=49.572 高程成果

6.1闭合环限差

(1)几何条件:闭合水准 路径:[S6-S5-S2-S3] 高差闭合差=0.0(mm),限差=4.6(mm)路线长度=1.303(km)(2)几何条件:闭合水准 路径:[S4-S7-S8-S5-S2-S1] 高差闭合差=-0.3(mm),限差=5.2(mm)路线长度=1.708(km)(3)几何条件:闭合水准

路径:[S10-S11-S12-S5-S2-S1-S4] 高差闭合差=-0.9(mm),限差=4.9(mm)路线长度=1.515(km)

[控制点成果表] 二等水准经验总结

7.1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往、返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前后后前。我们在测量S04-S07中,因为在最后一站本应该为“前后后前”测成“后前前后”导致高差测反,结果那一段的闭合差超限7cm。所以要特别注意

7.2注意把Trimble 自带的黑色塑料尺垫扣在尺的底部,这样立在尺垫上会比较稳。

7.3注意在测站同学没说搬站时,不要移动尺垫。

7.4测量时间尽可能赶早不赶晚,早晨起早,天气凉快,测得精度高而且不容易超限。下午尽量避免太阳直晒。

7.5在马路上测,要靠近人行道,必要时要穿标志服。注意安全哦。

沉降观测

1.观测区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内小白楼,教二楼,教五楼。

2.测量规范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2.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规范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3.观测内容: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工作基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水准路线构成闭合。4.观测周期:不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本次实习沉降观测两期数据。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最弱点沉降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1mm的要求。高程平差值和精度成果表(第一期)高程平差值和精度成果表(第二期)体悟与总结

在二等水准控制测量完成后,我们有开始了沉降观测,这次测量沉降点25个,在教二楼,小白楼、教四楼。跟水准不同的是这次我们有的是二等光学水准仪。读数比较繁琐,而且距离远了,基辅之差特别容易超限。前后视距差也容易超限,不像数字水准那么方便,所以我们测的都很小心。测量沉降的这几天,真可以说是艳阳高照,有的时候观测都晃眼睛。好在就观测两期数据,所以在一段适应期,我们还是很快熟练了操作。我们测量的时候教二楼在施工,所以我们选择了最后测那栋楼,测量也比较困难,我们扒开楼脚的草,和树叶,就在一条狭窄的空间内,慢慢的测过去。第一遍测的时候,摸索着前进,因为要后绕小花园。但是测第二期的时候,我们的点位大概都了然于胸,所以很快就测完了。我们可以好好休息几天了,嘿嘿。

五.工程测量参观实习与报告会

7月8日下午。我们去地铁14号线建设现场进行了参观,主要参观竖井和基坑。城勘院的高工带上我们进行参观和讲解。第一次戴上了安全帽,走进了工地,有种特别的感觉,想象着若干年后这里是否可能是自己的工作场地。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一个很大的基坑,就是未来14号线的车站,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根根恩纵横交错的铁管,经过讲解,原来是钢支撑,简单的说就是建造地铁用的 16mm壁厚的支撑钢管、钢拱架、钢格栅一样,这是都是支护用的,挡着涵洞隧道的土壁,防止基坑倒塌,在地铁施工中广泛运用。地铁施工中用到钢支撑组件包括固定端、活络接头端。以前经常坐地铁,但不曾想到原来背后的建设是如此的复杂,我们出行方便的背后是工程师们的智慧的结晶和工人兄弟们的汗水筑造的。真心佩服他们,他们如此让我们敬仰。

李工又对地铁施工的工法进行了介绍,总的来说大体可分为两种:盾构法、和明挖法。盾构法施工是以盾构机为隧道掘进设备,以盾构机的盾壳作支护,用前端刀盘切削土体,由千斤顶顶推盾构机前进,以开挖面上拼装预制好的管片作衬砌,从而形成隧道的施工方法。盾构法施工的优点(1)、场地作业少,隐蔽性好,因噪音、振动引起的环境影响小;(2)、隧道施工的费用和技术难度基本不受覆土深浅的影响,适宜于建造覆土深的隧道;(3)、穿越河底或海底时,隧道施工不影响航道,也完全不受气候的影响;、穿越地面建筑群和地下管线密集区时,周围可不受施工影响;(5)、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施工速度较快。盾构法施工的缺点:(1)施工设备费用较高;(2)覆土较浅时,地表沉降较难控制;(3)用于施工小曲率半径隧道时,掘进较困难。明挖和盖挖法是由地面挖开的基坑中修筑车站或隧道的方法。明、盖挖修建地铁地下车站较为安全,工期较短,也较经济。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之一。基坑倒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

最后我们下竖井,进行参观。给我的印象就是楼梯特别的陡,而且很深,这里就是进行联系测量,把地面的已知坐标和方位角转到地面,为以后隧道贯通提供依据。还有就是把掘进的钻头掉下去,进行隧道的开挖,有时候竖井作业空间小,还得先进行手工开挖。有时候,为了加快施工速度,一段地铁路线,开挖好几个竖井,同时进行开挖,然后贯通。分别从贯通面两端的控制点测量导线到贯通面上的同一控制点,从贯通面两边测得的同一控制点的坐标互差归算到线路方向及线路法方向的值即为贯通纵、横向误差。也可用直接量取贯通面两侧中线延伸到贯通面上同一里程处两个临时点的间距确定。方位角贯通误差可利用两侧控制导线测定与贯通面相邻的同一导线边的方位角较差确定。

诚然社会是一个大学堂,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的讲解,多亲身经历,才能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再将实践的内容再次融入到课堂,得到终身受益的经验。

7月10号城勘院的陈总和高工,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交流报告会,主要从监测相关法规、规范要求。各相关施工工法。监测作业方法。三个部分介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各阶段第三方监测工作内容有,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轨道铺设、设备安装阶段、运营阶段。其中运营阶段主要是新线施工上跨或下穿即有线专项监测,监测:车站及隧道结构变形监测、轨道结构变形监测、轨道几何形位监测、既有线裂缝观测。施工监测开展环节主要有①资料收集分析与调查②方案制定(工程背景分析,监测对象确定,监测项目、频率周期确定,监测控制指标及预警标准,监测布点确定,监测方法等)③测点埋设④现场监测与巡查⑤监测成果反馈⑥预警与跟踪处理

监测方法分类:几何测量监测方法、测试仪器测试方法、监测新技术。比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微波干涉测量等。这次工程测量讲座,很好的把我们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课堂上学的地下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部分很自然的与地铁建设联系起来,让空洞的知识具体话。让自己对未来的工作与方向有了个全新的认识、社会和课堂所学的还是有所差别的,怎么样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个才是精髓所在。校园RTK实习。

测区范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和学院路马路

任务要求:熟悉RTK的操作,基准站的架设。流动站的架设,特征点的测量。时间安排:7月17号下午3点 任务步骤

4.1基准站的连接与设置:将GPS接受机安置在开阔并且相对较高的地方,电台和天线架设好,连上电缆后开机,先启动基准站; 4.2建立新任务:并选择无投影无基准

4.3配置中基准选项和基准站电台的设置,选择天线类型为Trimble mark3类型 4.4启动基准站,量测天线高

4,.5流动站的连接与设置:新建任务并配置坐标系

4.6在配置中设置流动站电台,天线为Trimble 内置。然后连接,选择频率为电台设置的频率。

4.7连接到电台后,接收机上电台的灯会闪烁绿光,表面已经连接完毕。可以在测量中启动RTK开始测量。

4.8测量时选择三个已知点就行点校正。5.经验总结

7月17号,下午我们进行了RTK的实习,主要是为下一步的摄影测量像控点做准备。我们连接好电台和基准站后,发现大家的流动站都连接不到电台。经过检查,是流动站的天线设置错误,我们原来设置的天线为Trimble zephyr,应该为Trimble 内置天线。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但看见其他组的流动站都可以,但是我们还是连接不行。在老师和学长的帮助下把所有改检查的项目都检查了,还是不行,我觉得可能是接受机的内置天线坏了,或者是连接天线与接收机的数据线有问题。我们把其他组接收机换了一下,结果发现电台的灯亮了,原来就是接收机的内置天线坏了。

就这样短暂的RTK实习就在这个炎热的下午告于段落了,迎接我们的是接下来的实习。未完待续.......七、实习体会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自己已经从开学什么懂不懂得新生成了大四的准学长了。如果说大

一、大二是对新鲜事物认知和适应的过程,那么大三这整个一年就是积累和奠定知识的过程。随着,专业主干课的学习。更加对测量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对新的测量方法也有了自己独到的体会。

还记得去年大二夏的周口店的实习,在周口店那苦交织的日子里,自己经历了许多、跌倒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新认识,每一天的早晨又是崭新而忙碌的一天。有得必有失,不得不说周口店的生活确实苦,这种苦不仅使身体上的而且跟多的是心里面。但教会了我们的东西也许是一辈子都受用的。如果说周口店的实习是对测绘的初次体验,那么这次实习无疑是锻炼自己设计、组织安排的培养。测量是一个团队,此刻显示的淋漓尽致。实习无时无刻,需要锻炼我们的默契,简单而不平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就比如立尺来说,在二等水准测量时,必须屏住呼吸,眼神注视着水准气泡,而且后视尺千万不要动尺垫。

通过这次GPS实习,我不仅对GPS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GPS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从这些麻烦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测绘确实是需要很大的细心,不能马虎大意,做很多工作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这次实习不仅是对动手能力的一种提升,更是对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巩固。虽然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也要求我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只知道怎么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做,当我们遇到类似的其他问题时,就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我觉得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只有把理论知识学好,才能更好的促进实践。所以我们要学好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理论知识学好了,动手能力也要努力培养,不能只会纸上谈兵,所以我们要多动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量,并在实践中促进巩固理论知识。只有理论是实践这两个环节都做好,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很高兴,这个暑假实习用到了学院新买的数字水准仪Trimble DINI。所以这次二等水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动动手指”就行了。但是还是有些细节还是得注意的。

7月8日星期一,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实习的时候虽然,Trimble DINI有自己的测距功能,但是量步子这项工作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话前后尺视距差调起来也方便,基本保证在1到2米左右,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重复调焦带来的误差。如果只是凭借目测,大致估计一个距离的话,调整起来比较麻烦,一开始会比较快,但是调整视距会浪费很长时间。还有一点,仪器自带的塑料垫子要扣在尺底部,这样把尺放在尺垫上会有个凹槽,尺子会比较稳,不容易打滑。测完第一个环线,就是地大西北环线用了一个多小时,本来想乘胜追击,不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我们等了半个小时雨还没有停的意思,为了仪器着想,我们只好会了宿舍。

接下来的几天,都有雨,我们就这样起的早点,貌似进行的很顺利,但是我们发现有一个环的闭合差,超限了。竟然有7个厘米,这肯定是操作中有错误。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测量过程中转点忘了放尺垫,或者在已知点上放了尺垫。经过我们的交流,立尺的同学肯定是放了尺垫的,我想可能是在某一站测站操作有误,把后前前后,按成前后后前了。因为这个其他组的同学也犯过类似的错误。犯错并不可怕,犯了错并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继续粗才可怕。我们在进行返测后,导出数据后进行每一个测段的比较,结果发现G04-G07这一测段高差不符,然后看了电子记录簿,结果发现是该测段的第二站应该为“前后后前”结果测成了“后前前后”结果导致高差成了负值,改过来后闭合差为0.090mm,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看似错误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正确,就看你是否有发现的眼睛。

获得正确成果的背后,肯定是错误的累积。有时候,尤其是水准,不要超限了,就一味的重测,我们要善于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知道哪里出错,哪里可能会出错才是这次实习的精髓。这就是我学到最宝贵的经验,不禁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说的一句话,现在测量这门行业技术在不断发展,仪器也在不断发展。操作越来越简单,可能是个人培训一两天都会操作的熟练,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知道没一步的原理,分析数据,这样才能让我们变得优势。

园林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篇2

《公路工程测量》课在实习教学过程中, 要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 认真地上好每次实习课。下面就如何做好其实习教学, 谈几点教学组织安排要点。

一、做好实习前的教学准备工作

实习教学和传统的理论教学不一样, 它需要有理论与操作实践技能兼备的指导教师、充足完好的仪器设备及适宜的实习场地。

(一) 理实兼备的“双师型”教师

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应能在课堂上完成理论教学任务, 又能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还能在生产岗位上完成施工任务。参与实习教学的教师, 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 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 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做基础, 以便在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 得心应手, 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因此作为实习指导教师, 在每次实习前都要认真准备实习课题的内容, 熟悉实习要求、操作规程, 兼备理论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理论教师参加实习教学, 应在平时多下功夫练习各种仪器的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操作和使用方法, 使实习教学工作能够圆满完成。

(二) 实习教学设备的准备

在每次实习教学前, 教师都要根据教学课题的实习特点和任务要求, 准备相应的技术性能完好、数量充足的实习仪器用具和材料等。不同的实习课题, 需要的仪器数量可能不一样。比如进行水准仪、经纬仪的仪器构造认识及练习基本操作时, 至少应按每2-3人一台仪器进行准备, 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 学生很难完成实习任务。但有时仪器多了反而不利于更好地进行实习和完成实习任务, 如进行直线丈量、水准路线测量或路线中线测量等课题的实习时, 需要几个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 4-5人一套实习仪器用具就足够了。

(三) 合理选择实习的场地

公路工程测量课分校内分散实习和校外集中实习。为了方便学生食宿, 一般可以在校内或附近那些场地较平整宽阔的地方, 组织完成某个实习任务较简单的课题的实习或某一种测量仪器的具体操作和使用。

在校内进行测量实习教学时, 一般都是选择在较为平坦的硬化路面上或操场上来往行人较少的地方。单独练习某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时, 场地只要平坦坚实就可以的, 若进行某个较为复杂课题的实习, 就要尽量选择既能满足实习要求, 又和工地上的实际测量相接近的场地。如进行路线转角测量或圆曲线测试时, 就应选择在操场的弯道处或校园内道路的拐弯处;进行直线丈量时, 应尽量选择较长的直线段, 以便学生练习定向、丈量操作;水准路线测量时, 应先布设水准点, 教师最好事先测量, 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测量精度、实习效果提供依据。

(四) 学生的实习动员安排

对于初步接触测量学的学生, 在实习之前, 首先要强调一些有关实习的规章制度等注意事项。在实习之前一般由班主任、课代表及任课教师综合考虑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日常表现, 进行优差生合理搭配, 切实做好分组、推选组长的工作。在以后本课程的实习中, 各组成员基本不变。每次实习时一般都应由组长负责安排人到仪器室领取本组的实习仪器及用具, 领取时应清点所领仪器的数量, 仔细检查仪器、拉手、背带等并扣紧仪器箱, 进行签名登记, 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擅自交换或转借。

二、合理安排组织实习教学过程

(一) 测量仪器用具使用中的基本要求

测量仪器一般都是精密的光学仪器, 爱护和正确使用仪器, 是每个学生都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初次实习时, 实习指导教师应在实习现场, 用演示性的方法讲解强调测量仪器工具的取放、正确使用。

1. 取出仪器时注意事项

开箱取仪器时, 应将仪器箱正放在平坦地面上后再开箱, 不要托在手里或抱在怀里直接开箱, 以免摔坏仪器;取出仪器前还应留意仪器在箱内的安放情况, 以免用完后不会往箱内安放仪器;取出仪器前应先放松各制动螺旋, 以免取出仪器时因强行扭转而损坏制动、微动螺旋;仪器取出时要一手握住基座, 另一手扶住照准部支架, 轻拿轻放, 不要一只手提仪器或用手握住仪器的望远镜;仪器取出后, 应立即将仪器箱盖好, 且严禁坐仪器箱;使用仪器的过程中, 严禁用手触摸目镜、物镜, 也不允许用手帕或普通纸张擦拭镜头。

2. 仪器架设中应注意

架设仪器脚架时, 要拧紧架腿上的固定螺旋, 脚架要高度适人, 架腿张开角度要适中;用双手扶住仪器将其放到支架上后, 再一手握住仪器, 一手将连接螺旋接上并拧紧。

3. 仪器使用中注意事项

仪器安放好之后, 无论是测试过程中或中间休息时, 仪器旁都不能离人, 也不能在仪器周围嘻戏玩耍, 以免碰倒脚架损坏仪器;雨天严禁使用仪器, 晴天应撑伞给仪器遮阳, 避免阳光直射仪器;仪器操作时, 要稳、轻、慢, 各部螺旋不要拧得太紧;操作中出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不得随意拆卸;实习结束时要用毛刷轻拂仪器上尘土, 放开制动, 在箱内安放稳妥后再拧紧各制动螺旋, 将仪器箱盖盖好;对于全站仪、GPS等电子测量仪器, 装箱之前, 必须先关闭电源。

4. 实习中的迁站要求

实习中迁站时, 要先将仪器脚架合拢, 放松仪器的各部分制动后, 一手托抱仪器于胸前, 另一手夹抱脚架于臂下, 保持仪器向上倾斜稳步搬移, 严禁将仪器连同架子抗在肩上飞跑;当迁站距离较远或是迁移全站仪等贵重仪器时, 则应取下仪器, 装入仪器箱内后再迁移。每次迁站前都要清点仪器、用具等, 谨防丢失。

5. 塔尺、花杆、量尺的使用

测量实习过程中, 不得直接将塔尺或花杆靠在树上或墙上;跑尺时应以标尺的侧面立抗在肩上, 放于地面上时, 尺面要朝上;不准拿花杆、塔尺等测量用具作为打闹或玩的工具;使用量尺丈量距离时, 不得扭转、拖拉、碾压等, 用完后拭去尺上的灰土, 保持干燥并及时收放入尺盒中。

(二) 实习内容的讲解

每个课题实习之前, 学生都必须先了解本次课的实习内容、具体要求、实习方法及实习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 做到心中有数, 学有方向, 练有目标。

指导教师在讲解实习内容时, 应架设一台仪器或利用工具, 边演示边讲解实习目的、内容及任务, 向学生示范仪器每一步的操作要领。操作中动作慢且规范, 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看清楚、看明白。比如在讲解施工放样测量时, 就应首先展示给学生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再讲解具体的放样步骤, 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三) 实习过程中的指导

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时刻坚持本专业的规范、规程、标准, 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在旁边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规范性、正确性, 及时提醒学生正确进行仪器操作和测量工作, 并把学生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记录下来, 并进行归纳总结, 分析其出错的原因。对于普遍性的问题, 教师要重新集中讲解、强调,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 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纠正其错误。另外还应要求学生注意:读数时, 要由观测者读一遍, 记录者重复一遍, 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测量所得数据要记录在指定表格中, 不得随意先写在纸片或作业本上后再誊写, 应保持测量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记录时字体要端正清晰, 字应尽量靠近底线, 留空隙以备改正错误数字时用。测量或数据记录时, 要保留至规定位数, 零位不能随意省略。例如在进行角度测量时, 仪器上读数为60°00′00″时, 不能只记作60°;测量路线水准点高程时, 记录应保留三位小数, 水准尺上十字丝在2.45刻度处时, 要记为2.450;记录如有错误, 不得直接涂掉或抹黑, 应在原来数字上划横线, 正确数据写在其上方。如需进行数字修约时, 则应按四舍六入, 五前奇升偶舍的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如测量路线中桩高程时, 测量数据是2.345时, 应保留两位小数为2.34。

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应随时查看学生的测量记录, 及时提醒他们验算测量结果, 如有误时要分析原因, 重新测量, 使其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在每个课题的实习中, 教师还应要求本组学生, 不能只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或尽快完成实习任务, 让某些学生只重复做某项工作, 而应轮流交换承担测量中各项工作。比如在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中, 有时学生可能为了赶进度, 就让某些学生一直跑塔尺, 其它学生专门进行水准仪操作或记录计算, 这就使得会的学生更熟练, 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 达不到实习应有的效果。

三、实习小结

(一) 指导教师总结

每次实习结束之前, 指导教师都应对本次实习作简要总结, 查漏补缺, 强调、纠正错误或操作测量的不足之处, 提醒学生注意此类问题, 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错误。

(二) 上交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教师检查学生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评定和衡量学生实习质量、任务完成情况的书面资料。每个课题的实习任务结束后, 学生都应根据实习课上的测量记录结果或仪器操作练习情况, 计算测量结果并分析任务完成情况, 上交实习报告。完整的实习报告一般都应包含本次实习的课题、实习目的、所用仪器用具、实习内容、测量记录、结果分析等。

(三) 实习成绩考核评定

每次实习结束, 指导教师都应逐个认真批阅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 从中发现和找出学生没有掌握好的知识或模糊不清之处, 以便及时强调和纠正。另外还应根据每个学生仪器操作的正确熟练性、实习课上的守纪情况, 结合本组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各种测量资料记录的规范性、计算的正确性以及实习报告的书写情况, 评定每次课的实习成绩。

每个实习课题完成之后, 教师都应进行一次理论、实操小测试, 进行量化考核, 计入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中。

只有合理公正的评定每个学生的实习成绩, 才能激发、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实习中更加积极、认真, 更好地掌握公路工程测量的基本操作技能。

对于《公路工程测量》中的某些任务量较大、技术较复杂的实习课题, 在校内场地无法满足时, 比如公路中线测量、路线的纵横断面测量等, 可在校外已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去校外实习之前, 一定要做好详尽周密的实习计划, 安排好学生和教师的吃住问题, 并进行实习纪律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在实习中指导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 认真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加强安全和日常管理。师生共同努力, 做好校外集中实习工作。

做好《公路工程测量》的实习教学,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为公路施工行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启勇.公路工程测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园林专业测量学实习方案设计探索 篇3

关键词: 园林专业 测量学 实习方案

1.引言

测量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掌握测图、测设方法、测量仪器的使用、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知识为教学目的,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性强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测量学课程包含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水准测量、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全站仪的使用、小区域控制测量等,每个章节都涉及测量原理、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第二,应用范围广,测量学知识在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必不可少,如场地测设、施工放样、阅读图纸,都离不开测量学知识,园林测量实习是园林测量教学的重要环节,既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所学课堂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实习组织方案

2.1实习内容

测图是测量学三大任务之一,综合园林专业本科水平,实习内容设计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分步骤进行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地形图绘制。地形图测绘,可增强测定和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和施工放样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

2.2实习组织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教师全面负责,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每组七八人,选组长一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组员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分工协作,搞好实训。分配任务时,应使每项工作都由组员轮流担任,不要单纯追求进度。

2.3进度安排

2.4实习任务与要求

2.4.1选取学校为实习地点,将学校分为六个区域,每组一区,各区分别建立独立的小区域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并内业计算,展绘控制点、碎部测量、测绘成图。

2.4.2在每组所测区域内,选用极坐标法进行碎部测量(主要地物地势的方向线、地物转折点),并展绘碎部点。

2.4.3实训结束时,每组交实习报告一份,图纸一张。

2.5实习具体操作步骤

2.5.1控制测量外业工作。(1)选点:每组在指定地区选若干个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形式作为平面控制。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之处,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m—100m左右。控制点选定后,立即打桩,桩顶钉一小钉或用油漆划一十字作为标志,编写桩号与组别。例如第一组的第一点可写成I—1。(2)水平角观测: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40〞■。(3)用钢尺量距方法量取控制点间距离。(4)用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5)连测。

为使控制点的坐标纳入本校或本地区的统一坐标系统,尽量与测区已知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否则用罗盘仪测定导线一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2.5.2内业计算。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进行导线坐标计算,求出导线各点坐标,见教材。

2.5.3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1)A2图纸,根据测区范围与图纸尺寸选择合适的比例尺;(2)用对角线法绘制10cm×10cm的坐标格网,格网边长10(或5)cm,并进行检查;(3)展绘控制点;(4)检查:用小钢板尺量出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比较,其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否则,应检查展点是否有误。

2.5.4地形测图。碎部测量,极坐标法测图,边测边绘。

2.5.5地形图的检查。自检是保证测图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当一幅地形图测完后,每个小组必须对地形图进行严格自检,最后交指导教师进行检查。检查可分为室内检查、巡视检查和仪器检查三个部分。一般采用设站检查,在测站上选择距离较长的导线边长进行平板定向,再用另一导线边的方向作检查,经检查无误后,再检测图板上已测绘的碎部点的位置和高程。

整饰顺序:整饰是对图上所测绘的地物、地貌、控制点、坐标格网、图廓及其内外的注记,按地形图图式所规定的形状、大小和规格进行描绘,提供一张完美的铅笔原图,要求图面整洁,铅线清晰,质量合格。先绘内图廓及坐标格网交叉点(格网顶点绘长1cm的交叉线,图廓线上则绘5mm的短线),再绘控制点、地形点符号及高程注记,独立地物和居民地,各种道路、线路、水系,植被,等高线及各种地貌符号,最后绘外图廓并填写图廓外注记。

3.测量学过程监控

测量实习周开始,学生分组进行,每天8点按时出勤,通过组长查勤、报告出勤情况加以组织。组长安排当日工作,包括测量任务、绘图任务、具体分工、仪器保管等事项。教师在过程中巡回指导,做到每1个小时指导一遍,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发现有学生怠工,及时纠正学习态度,询问学生测量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及时讲解指导;对测量成果及时检查,通过简单的计算与现场进行校核,及时发现粗差,加以改正或重新测量,及时询问仪器使用情况,询问是否出现故障,一旦出现故障便及时维修并校核。

4.成绩评定

考核三方面内容:实践出勤情况、实践过程中操作情况、测图成果包括图纸、数据记录、实习总结,成绩组成如下:成绩=实践出勤情况(10%)+实践过程中操作情况(30%)+测图成果(60%)。

5.实习存在的不足之处

5.1过程监控不够严密

由于测量实习要分组进行,加上场地和仪器的限制,每组七八人,分工有记录员两名、仪器操作员两名,司尺员两名,绘图员一名,这样会有一两名学生每个测量过程是没有任务的。测量实习一旦开始,各组场地零散分布,范围广,教师很难做到”严密监控”,一些学生不出勤或早退,一些学生出勤但怠于操作,只是看着其他学生工作,自己聊天或看手机。另外,各分工之间应轮换进行,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透彻地掌握实习过程的每个环节。

5.2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科学

工程地形测量实习报告 篇4

三、仪器设备

四、测区概况

五、技术要求

六、实习经过及心得体会

一、实习目的本次地形测量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掌握所有学习过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任务

⒈ 以5秒网中各点为已知点布设单一导线(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要求导线边为6到8条,边长为100米到150米左右,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是野外选点、埋设标志(木桩及铁钉),画观测略图;二是利用经纬仪进行测角,致意左右角,要求测水平角及垂直角,记录要清楚,特别是觇标的高度及仪器的高度要即使量取、三是室内进行解算,求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三角高程)。

⒉ 以四等水准要求测设水准网,高程系统采用1956不黄海高程系统。水准点起算为丹东市规划设计院三等水准网点,校墙角III-3(高程为13.430米)

⒊利用已布设的导线点进行图根二次加密:布设单三角形交会、侧方交会、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各作出一个点并进行解算。

⒋测绘山地地形图,比例尺的1:500(根据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定)

三、仪器设备

⒈水准测量:DS3水准仪、水准尺、尺垫。

⒉经纬仪导线观测:DJ6光学经纬仪、全站仪、花标、钢卷尺。

四、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区域为校外实习基地,其地势较为平坦,其中部分地区为耕地、厂矿、居民区、坟地。植被种类较少,无大型野生动物。山路略为崎岖,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技术要求

⒈水准测量:

⑴方法采用S3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⑵每测段进行往返测。往返测限差:仪器检校i角<20′;前后最大视距<100米,视距差≤3米,每站视距累积差≤10米;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3㎜,黑红面高差之差<5㎜;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环线闭合差限差<㎜(公式中K为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

⑶注意事项: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者、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响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立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桅顶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或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里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

⒉导线观测:

⑴导线布设成闭合导线,导线边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6经纬仪(一方向中误差6秒),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的顺序。

⑵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要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

⑶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度盘为0°00′若干秒,第二测回为90°00′若干秒。

⑷J6观测时要求不用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25′,同一测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于35′,归零差小于24′。

⒊经纬仪导线:

使用J6仪器观测一测回,连接角,两次较差不超过±25〞。附和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40′(n是导线折角个数)。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各导线边通过全站仪观测。

⒋图的测绘:比例尺是1:500,基本等高距1米。采用经纬仪测图。将经纬仪导线点作为测站点,展绘在图纸上(注意检核)。

六、实习经过及心得体会

2010年10月6日至2010年10月16日我们进行了水准测量实习。

第一天分配到我们组的水准路线是从校墙角Ⅲ-3水准点到已知点V3.在刚刚领到仪器的时候,先对仪器进行了i角检验,确定仪器本身无毛病后,长带领我们开始了实习作业,我被分配做记录员的工作。起初以为做记录员只要记记数,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当真正的实习作业开始后我发现,作为一个记录员,他的责任很重大,当观测人员将数据报给我时,我必须认真清晰地记录到水准手簿上,并且快而准地计算出“K+黑-红”,“高差中数”,以次来检验每一站的各个数值是否超限,若超限了就要立即重新测量。当遇到了山坡,我们选择了“Z”字型路线进行测量。因为我是女生,组里的同学非常照顾我,没有让我做立水准尺的工作,但是通过观察他人立尺,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尺子一定要竖直立在尺垫上(间歇点和以知点除外),不能前后左右偏移,这样观测者才能得到精确的数值,才能保证误差最小。做为观测者,一定要严格遵循“安置仪器-粗平-瞄准-精平-读数”,置时脚架一定要塌实,粗平注意气泡移动方向跟左手拇指移动方向一致的,瞄准要“先目后物”,在每次读数时一定要先精平再进行读数。通过大家几天的辛苦工作,多次检算,我们的第一条水准路线符合了任务要求,接着老师又给我们布置了新的路线:V1到铜矿岭。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我们一路测地得心应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导师布置的任务,与此同时,水准测量实习也告一段落。

20xx年10月17日至20xx年10月27日我们进行的是经纬仪导线布设及观测、交会测量。首先进行导线测量,然后做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单三角形以及三角高程对象观测。

导线测量时,导师带领我们拿着木桩到山上选点。选点后的第二天开始,我们先进行了各个点的水平角观测、垂直角观测,之后导师用全站仪帮我们测出各段导线距离外业数据采集之后我们回到学校进行导线测量的内业处理,很骄傲,我们的经纬导线测量一次成功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在我们已测定的导线基础上,我们又另外选p1、p2、p3三个点做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单三角形以及三角高程对象观测。在观测时,步骤与导线观测相同。

在拿到仪器时,先检查仪器的对中偏差是不在规定限差要求之内。

在观测作业时,要严格按照经纬仪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一定要反复进行对中整平。对中的目的是通过对中使仪器的水平度盘与测站点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整平时要注意不可用力过猛地转动脚螺旋,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拇指一定方向一致。为了减少仪器的隙动误差,使用微动螺旋精确照准目标时,一定要用旋进方向。测水平角时,照准部的旋转一顶要按规定的方向旋转,以减少仪器的隙动误差。当仪器整平后,应盘左瞄准目标,将水平度盘配置为0°若干分、若干秒,这是为了减弱度盘的刻划误差和方向值计算方便。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篇5

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

班级:

姓名:

任课教师:工 程 质 量 实习报 告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一)前言

本学期的第一周学院还是按照惯例组织我们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工程测量实习。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测量学的很多理论知识,也做过几次课间的实习,但条件的限制都没有使得大家充分地理解所学知识。这次实习的目的就是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本项实习可以使我们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技术,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掌握高程控制测量及平差,请保留此标记方法,掌握导线网的测量程序和坐标推算方法,了解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程序,为我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测量手段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基本训练。

(二)内容

实习的第一天上午老师给我们具体介绍了这次实习的内容和一些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注意事项。我们被分成14个小组,每组11个人,实习的内容就是每个小组完成一个1:500比例尺、范围200×200m 的地形图一张。

领到器材之后,大家便兴致饱满地开赴实习场地,位置在我们所住的生活区。分头找到D组的十个控制点之后,大家商讨了一下测量的任务分配和方法,很快便在D10点开始了我们控制点高程测量的工

作。我们这次四等水准测量采用的方法是双面尺法,我负责的任务是后四站的数据记录、计算与检核工作。因为所用的仪器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之后就可直接读数,简单方便。记录数据的同时便要进行计算,看本站的测量是否有效。比如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10m。双面尺法的观测顺序是“后-前-前-后”,测得的数据比较多,数据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清楚。尺子红、黑面有常数差K,两把尺子红面的起点不一样,计算时有固定的公式。其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是数据(17)和平均高差的计算,需要加(减)100mm,以消除红面起始点不同造成的影响。10站测完之后我便做了平差计算,环线闭合差为-5.5mm,在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范围之内。下午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便在一起商量着水平角测量(导线网内角)和边长测量的如何操作。因为有11个组员,所以决定分组进行,我被分到测量水平角。为了绘制地形图,必须建立导线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信息。我们所要建立的控制网是小区域控制网,水准面可以近似为水平面,可以采用直角坐标系直接在平面上进行坐标的正算和反算。经纬仪对中的操作我们都没有做过,所以一上来大家有点不知所措,都依据自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做着尝试,为此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我们先在一个控制点上设站,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因为没有标杆的问题,我们便用两把水准尺代替,虽然问题解决了但还是比较的麻烦。其中我们遇到一个内角测得的角度和目测的居然也有很大差距,才想到目标点的顺序颠倒了,测得的是外角的度数。在傍

晚时候老师过来辅导,教给我们一个简单的对中整平的方法,也说了其他操作的注意点。因为尝试了失败所以更觉得受益匪浅。

第二天早上6点大家便集合了,继续着昨天的测量工作。因为调节经纬仪的同学对昨天老师的讲解有了体会,越来越顺手,我们测量的过程也变得很流畅。我们还用测钎代替水准尺,比之前定点更简单精确了。赶到中午便结束了10个点的测量,最后的角度闭合差为84″,没有超过限值。同时,量边的同学也结束了他们的工作。

下午,我们进行导线网坐标的计算。这个过程比较麻烦,但我们也借此熟悉了一下有关的计算,对那些数据的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之后便是控制点的展绘,意外的是居然有8个控制点在内,突然意识到我们所要测得范围原来也不小。晚上赶紧想了想碎部测量的方案,也将是最麻烦的了。

第三天还是早上6点,大家依然很有激情。因为之前没有碎部测量的学习,大家对老师所给的方法都有不同的理解,在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终于达成一致,不过也花费了不少时间。我们一开始测的是D6点,我负责现场的绘图工作。架好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然后将水准尺立在所定点,使经纬仪中丝读数v和i相等,这样用计算高差的时候简单。我们均使用视距法施测,以D5点为准,盘左顺时针测设各点。负责记录数据的同学记下上、中、下丝的数值和水平度盘、竖直度盘的度数,负责计算的同学计算出水平角和竖直角,用得到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我根据水平角和距离画出碎部点的位置。上午的工作进展的很慢,到中午的时候仅仅测完两点,请保留此

标记个控制点的碎部。

下午集合后我们总结了上午测量出现的问题,在操作上做了几点改进。在瞄准时,将竖盘读数调整到90°00′00″,水平度盘读数调整到0°00′00″,这样得到的竖直角α=0°,水平角β就是读数,计算时就特别简单。我们先在所要测的碎部点上标注符号,这样一个顺时针360°就将所有点测完了。这样D4和D7点的碎部测量很快就结束了。可问题也就在现在出现了,由这四个点控制点测得的位置信息画出的图形不能完全吻合,和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我们怀疑是由两种不同方法的误差引起的,于是重新测设D6和D5点。最终的结果显示方法都是对的,只是几个点读数有差错。这也教训我们在以后的测量工作要更加认真仔细。

第四天,总结了昨天出现的状况,所有人都轻车熟路地展开了工作,我的画图工作都快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上午的测量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出现问题,除了很少的几个无法测设的点,我们顺利完成了10个点的碎部点测定。组里其他的人也完成了路中高程的测量工作。因为这几天的高强度工作,下午大家都休息了半天。晚上我便开始着手准备正式图样的绘制工作。

第五天和第六天我都负责绘图,组里其他的部分成员在户外将那些经纬仪没有标定的或者无法标定的部分进行具体的测量,还有路宽、花坛的长短、楼房的拐角和突出部分等等。在绘图的过程中有很多体会,比如说外业的精度都比较高,在40×40cm的图上却无法表示出那样的精度,误差的积累使得最后的成果和测量的成果有偏差,有些部分都重新进行了测量。还有要亲自到现场观察,绘图时会发现一些测量时遗漏的东西,也会有些因为不了解现场情况而误解的地方。再有就是画图真的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要平心静气,更要一丝不苟,为了追求图纸的完美,要时时小心翼翼地画。在最后画路边线和花草时还要参考规范,标注等都有详细的规范。

第七天,昨晚加班把图基本上完成了,今天准备把图拿到现场进行一些考察,看是否还有遗漏或者误解的地方,但却下起了小雨。突然感觉前几天的拼命工作是有效果的,如果碰到下雨就没辙了。

(三)总结

七天的实习结束了,很累但很充实,很麻烦但感觉只是一眨眼就结束了,有点意犹未尽,更多的还是受益匪浅啊。

11个人作为一个团队,使我更加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中间虽然有争执,但都怀着同样的目标那就是把工作做好,这样就便得很有趣。有时候自己要被分配到做很简单的事情,但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对整个队伍就是很大的帮助。测量是一门精密的学科,调整仪器、瞄准、读数、计算、绘图,每个过程都需要大家的全心投入,才能保证最后结果的精确。看到最后的成图,心中有份欣喜和满足感,甚至有点自豪。这七天的实习,确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技巧,数据的计算和检核,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顺序。亲自参与了一个完整的测量工作,更加深了我对那句“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加深了我做事的原则,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

有了实质性的认识。

总而言之,工程测量是个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那些技巧都是从实践操作总结出来的,那些规范和理论也是在操作中体会并掌握的。七天虽苦却是值得的。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篇6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DJ6经纬仪测两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时,取其平均值。

3)量边:点间距离已经给出,无需测量。

(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

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6-6,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①计算角度闭合差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式中 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 不等于理论值 ,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

②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 > ,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 ≤ ,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③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

④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 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

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4-18)和式(4-19)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4-18)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6-6的第五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①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②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 、 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y,即

③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

WD=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

图根导线的WKP为1/2 000。

如果WK>WKP,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如果WK≤WKP,说明测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④调整坐标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的原则是将Wx 、Wy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以vxi、vyi分别表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即

⑤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即

3.碎步测量:

(1)碎步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2)经纬仪测绘法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测定竖盘指标差,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又读上丝和下丝读数,计算式间距;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

5)记录。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

6)计算。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

7)展绘碎步点。

4.绘图,如附图所示。

九。实习中引起的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

1. 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

(2)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

(3)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2. 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园林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篇7

关键词:测量,三维测绘技术,教学改革

0 引言

伴随着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 现代化测绘技术不断出现新手段、新设备、新策略, 在应用范围上也不断扩展, 社会对测绘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促使学校教育要能够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测绘学发展步伐, 培养出具有技术型、应用型及生产第一线型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测量技术人才, 急需提高我校水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测量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现代化测绘技术更新换代较快, 现有的测量实验教学体系已不适应信息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要求, 如测量仪器陈旧, 实验教学内容、方法落后, 针对此问题从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以促使测量实验实习教学适应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要求, 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测量能力的目标。

1 当前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测量课程内容及教材, 测量仪器老化, 无法适应信息社会对工程人才要求, 受旧的思维限制, 对测绘新技术, 新仪器重视不足, 只将理论教学作为主体, 把测量实验看作附属, 其实测量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 而且测绘技术发展迅猛, 教学要不断加入测绘新技术, 新仪器内容, 测量教学才有生机, 充满活力。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三维测绘技术, 新型测绘仪器出现, 颠覆了传统测量教学体系, 而学生还在使用光学测量仪器, 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内容都没有实验条件, 所讲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与社会脱节, 测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2.1 三维测绘技术

1) 三维测绘技术概述。

从前的测量是通过测量角度、距离、高差来计算大地平面坐标和高程。总体上都是基于2+1维理论建立起来的测量体系, 不是一体化得到地面点三维坐标, 即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统是分开的, 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三维景象。测绘最终是向三维测绘发展。

三维测绘仪器包括GPS测量系统:GPS定位系统所获得的点位坐标是地心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 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坐标, 其次是全站仪, 可以同时获得点的三维坐标。还有三维激光扫描仪, 它是三维测量仪器, 应用广泛, 该仪器不依赖于水准面, 不受大地水准面精度的影响。

三维测绘技术也应用于工程建设, 在工程规划中, 城市规划, 特别是旧城改造规划, 已经开始使用三维规划。在工程设计中, 现在三维工程设计已经出现, 三维CAD的软件已经普及。工程设计所需现状图也是三维影像地形图, 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三维测绘, 同理进行三维设计, 在工程施工中, 施工都是立体的吊装式施工, 因此要进行三维施工测量, 有了三维测绘的数据, 就可实现三维GIS了。

摄影测量由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普及和应用, 已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坐标数据, 省时省力, 高效, 不受地形限制。已应用到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公路、铁路以及渠道和电力选线、建筑物变形监测。

2) 三维激光测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直接获取高精度三维坐标, 能应用在隧洞断面三维测绘、水电站工程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型建筑的变形监测等。

3) 全景真三维影像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能在大范围内获得三维坐标。全景真三维技术是通过机载方式获取的多角度倾斜影像数据、机载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地面高程数据进行解算合成处理, 高度自动化的直接生成全景真三维立体影像。真三维实景影像技术具有“真实、快速、完整、高精度”等特点, 突破了迄今为止虚拟三维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瓶颈, 提供了可以显示高清晰度、真实三维图像的方法, 使每个像元都有真三维的坐标, 从而使得表现出的三维物体既有心理景深又有物理景深, 为理解三维图像和其中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供了独特的手段, 是一种全新、开创性的三维景观建设手段, 将用户引入了完全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的、高精度、完整性和一致性的直观世界, 因而具有极高的科学、社会和商业价值。全景真三维影像数据可以将地形、景观、水文、地质等要素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生成三维数据, 为规划管理、数字城市、城市建设等提供各种专业数据, 例如北京奥运会就用到全景真三维影像技术, 为各国运动员展示各比赛场馆情况。

4) 三维地图。

三维影像地图以可视化的数字地图为背景, 用文本、图片、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为表现手段综合展示地区、城市、旅游景点等区域综合面貌的现代信息产品, 城区三维地图面世, 整个城市一目了然, 能实时、动态的提供定位导航等功能。三维数字地图, 将地貌信息立体化, 非常直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貌状况, 并可查寻任意点的平面坐标、经纬度和高程值。导航三维影像地图是将三维影像地图与导航技术及GPS综合运用, 用电子导航地图可以为交通运输工具导航。三维动态地图展示玉树地震, [视频]甘肃舟曲三维地图, 灾区的立体三维地图。昆明三维立体地图可以在电脑上看到一个完整仿真昆明城市全貌。四川省地震灾区的立体三维地图指导抢险救灾, 三维地图全面了解汶川抢险救灾最新进展。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城市规划, 公安, 交通指挥, 国图方面。

大众版“天地图”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E都市三维地图已应用到我国各省城市中, E都市三维城市导航系统全面应用到交通运输业, 在滇池流域制作3D数字地图, 进行滇池生态环境保护, 再现云南高原明珠风采。重庆市在主城公交站试点三维地图, 方便市民出行。云南旅游大省, 用三维地图开展丽江古城网上三维游, 欣赏实景三维模拟之万古楼。昆明居民投诉可查“电子地图”。三维地图也将推广到云南省农村。

5) 水底地形图测绘。

在过去测量水底地形图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以当时的生产力只能使用测深锤和测深杆进行测量, 这种测量不仅受到河流的限制, 测量数据也有很大偏差, 现在已经利用声纳、电磁波发明设计出一起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在国家大的海底项目已经开始使用深海潜水器进行精确海底地形测量。

6) 立体测图卫星。

卫星定位及测图是三维测绘技术集中代表, 我国计划建立测绘遥感卫星体系, 可以从全球任何位置收到卫星影像, 资源3号遥感卫星是高分辨率光学立体测图卫星, 是第一颗民用立体测绘卫星, 是千里眼, 既能看清楚, 又能看到很广的范围, 能分辨汽车形状, 我国高分辨率测绘卫星投入使用后精度可达1∶50 000。卫星摄影测量能进行全球测绘, 可绘制所需高清晰影像地图。

2.2 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改革

以三维测绘技术为前提, 进行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把三维测绘技术及仪器与测, 绘, 算三大基本有机功能结合讲解, 三维测绘技术及仪器与6个教学方面即:

1) 测绘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 测绘仪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

3) 地球上点位, 方位的测定方法与思路;

4) 地图基本知识与地形图测绘原理与方法;

5)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与应用;

6) 工程施工测量。

将上述几方面串联一起讲, 把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课程体系主线是地球形状和大小, 地图基本知识, 小区域控制测量, 测绘仪器原理与使用, 点位和方位的测定,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各种施工测量, 使学生有需要的测绘基本技能, 测绘理论与技术, 一般施工测量必备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总之地球是三维, 测量仪器是三维, 测出坐标是三维, 测的地图是三维, 看地图也是三维, 工程规划, 设计, 放样, 变形观测也是三维的。

2.3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1) 测量机器人可实现对目标的快速判别、锁定、跟踪、自动照准和高精度测量, 可以在大范围内实施高效的遥控测量。第二炮兵地质监测机器人首次亮相救灾战场, 发现滑坡等地质灾害。拓普康IS影像型三维扫描全站仪全面应用, 测量机器人可进行三维测量控制网自动观测, 也可对水电站工程高边坡进行三维变形观测。

2) 激光跟踪仪是一种精密三维坐标测量仪器, 适合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高能粒子加速器工程的设备检测与安装, 以及大尺寸工件配装测量等。对空间运动目标进行跟踪并实时测量目标的空间三维坐标。

3) 超站仪。

超站仪把全站仪和GPS融为一体, 能够对测站进行精确的定位。这种方法可以测量任意的地点, 不必后视。在测量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点, 简捷, 准确。

4) 车载式三维空间移动测量系统。

能完成建筑物立面、街道街景、路面状况、市政元素等空间综合信息的快速获取, 为城市和众多工程建设提供高速度、高精度测绘产品。

5) 影像城市。

用移动测量技术将现实世界的城市影像信息元素在互联网上发布出来, 公众可通过网站进行旅游规划、生活咨询等, 也可为政府部门如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支持平台, 如对房地产、交通灯、环卫设施等的管理, 可量测实景影像DMI的空间信息服务;可与空间信息网格服务、空间信息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服务有机结合, 实现空间信息大众化, 为全社会、全体公民提供直接服务。

2.4 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量的发展

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厂矿改造需要, 城市地下管线的防腐、防漏的探测已迫在眉睫, 这就要求工程测量服务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 在传统工程测量的基础上, 还应向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放样定位、工程检测与监测、数据分析及数据管理以及地下管线探测等方向发展。

1) 工程控制测量。

传统的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已将成为历史, GPS三维空间控制网已普及。GPS与高精度全站仪, 高精密的数字水准仪相配合, 在各级工程控制测量, 地形测图, 工程放样,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广泛应用, 使三维工程测量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使工程测量更加准确、方便、快捷。

2) 工程地形图测绘。

工程建设中, 小面积区域用全站仪野外数字化成图。大面积区域也可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由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数码相机等多种传感器组成的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制图系统应用到大型工程项目。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应用到大型水利枢纽、港口、机场、公路、铁路高压输送电线路选线等。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 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在城市城镇空间基础数据的更新和信息数据的获取中, 极具发展前景。机载激光扫描测绘系统, 利用激光扫描测绘系统可以方便地获取城镇、工程场域的地面模型或数字表面模型。

3) 工程测量。

a.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线探测是工程测量最重要内容之一。地下管线探测主要包括三部分:地下管线探测;地下管线测绘;地下管网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立。应用GIS技术建立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 是城镇及大型厂矿建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b.建立工程测绘数据库及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把工程信息输入到工程测绘数据库及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以便适应信息化测绘要求。

2.5 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测绘工程实例进行最新测绘技术传授

用现代化, 综合化, 个性化, 信息化等高效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讲授最新工程测量技术, 利用网络课堂, 虚拟测量仪器, 远程教学建设立体化, 全球化, 全方位, 动态交互式信息教学方式, 展示现代测绘技术, 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定。以网络为基础, 利用先进信息化手段和工具, 把现代工程测量课程建设成以面向校园, 面向社会的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讲堂, 教学中时时处处把最新工程测量技术与传统测量教学内容融为一体, 把最新中国应用测绘技术实例融合于教学中, 如上海天文台成功完成对嫦娥方位角测量, 3艘远望号赴太平洋负责嫦娥2号发射测控, 嫦蛾3号登月工程38万km的太空导航, 月球登陆点定位, 月球大地坐标系建立, 登月车在月球漫步, 五星红旗插入月球, 都显示出三维测绘技术的应用价值。成都军区卫星定位空中侦察丛林提升打击精度, 无人机航拍获取立体测绘影像, 青海机载雷达影像评估玉树灾情, 嫦娥3号将首次探测月球地下结构, 数字三维国土资源辅助决策系统, 卫星摄影测量全球测绘, 绘制高清晰影像地图, 三维地图:带人们逛遍昆明市。科学家首次绘制南极洲三维海冰地图。上海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 北京三维立体地图透视地下景观, “千里眼”高分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海南首次采用雷达卫星遥感数据制作完成暴雨灾情专题地图。三维数字地理信息系统在辽宁电网中的应用, 测绘无人机将在全国范围推广, 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引领时代未来, 卫星监控高原农情, 指导云南省农业生产,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茶, 三七, 烟草种植) 。教学中强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增加学生时代使命感, 激励学生用心描绘山川大地, 测绘家乡, 富民兴滇。勇挑重担, 愿作云南工程建设的探路先锋, 教育学生量天测地, 学好测量报效祖国。

3 结语

在工程建设当中, 工程测量必不可少, 工程测量对于精度和速度的要求较高, 测量精度影响工程的质量。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仪器, 从而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和速度, 使工程顺利进行, 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测绘工作就是提供决策参考,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构建三维地理信息平台, 提速数字云南建设, 测量教学应跟上时代, 全面传授最新测绘技术, 提高学生的现代工程测量岗位素质和最新测量技术能力, 才能为云南工程建设输送现代新型测绘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凯.信息化测绘:一个新的战略方向[J].中国测绘报, 2006 (1) :38-39.

[2]王丹.工程测量的发展与需求[J].测绘通报, 2003 (9) :3-5.

园林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篇8

【关键词】地籍测量 ;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71-01

地籍测量研究是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信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用数据、簿册和图集形式表示,为政府征收土地税费、保护土地产权、管理土地资源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2+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是指培养人才高职院校与使用人才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通力合作,让学生用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用一年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岗位生产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把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校园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将来工作重点是从事技术性管理和高智能的技術操作或服务,因此专业理论知识不需要像本科学生那样高深,必须具备较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探讨2+1人才培养模式下《地籍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中存在问题

我校开设“地籍测量”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原有课程教学方式明显不适用于“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符合“2+1”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教材很少。现行教材绝大多数内容陈旧,跟不上当前地籍测量技术发展;采用很大文字篇幅来阐述各种地籍测量概念、技术、方法和流程,很少与实际工作案例结合起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由于涉及大量文字描述,教师不注意上课方式方法,照本宣科,制作多媒体课件照搬课本内容使课堂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地籍测量部分,忽略地籍调查部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地籍测量为主,地籍调查为辅,只做测量实习不做调查实习。教师选择校外进行实训教学,贴近实际,效果较好,学生人生安全和仪器安全难以得到保证,选择在校内进行实习实训。为模拟实际,往往人为随意划分成若干宗地使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养成一种不严谨工作作风。

2.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加强精品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要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实现以面向专业、面向行业为主到面向市场为主的转变;从以传统的方法、过时的手段为主向以现代测量技术为主的转变;以理论为主向以应用为主的转变。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现代地籍测量特点,以测量手段由常规地籍测量向数字化地籍测量转变为重点实现地籍信息完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为目标。

(2)注重教学内容联系性、系统性和现势性

现代地籍测量包含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籍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和房屋调查;地籍测量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数字地籍图测绘和土地面积量算。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前奏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系统掌握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技术方法又要紧密结合国家相关土地政策法规和实际工作案例,保持教学内容现势性。如引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案例,既紧扣课程主题,又使授课方式新颖、活泼,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多以叙述为主,课堂教学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Flash动画、网络教育等,可以清晰、有效、直观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际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生产化

为保证课间实验连续性和完整性,在课程安排上采用四节连排方法,教师布置任务给各小组,各小组学生互相配合完成任务,教师全程监督指导。另外还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随时借领仪器,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5)考试形式多样化、综合化

传统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一卷定终生,传统考试方法已不适应“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深入进行改革与创新。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重视理论知识,突出操作技能,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考试形式多样化、综合化,突出操作能力测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也可以进行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既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学生平时在回答课堂提问、做作业、上实践课等环节中反映出的创新之处,可通过适当加分在考核中加以体现。逐步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使任课教师既不忽视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不放弃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使任课教师和学生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结论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2+1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然要求,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地籍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紧扣教学练做一体化思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强化实践技能,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特点,把测绘技术和土地政策法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考试“指挥棒”正面作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庆林,冯宝林,郑国才.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测绘工程,2006,15(4):77-78.

[2]朱淑丽.地籍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87-338.

[3]李永川,郭玉珍.高职“地籍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地矿测绘,2011,27(4):43-44.

上一篇: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指导意见下一篇:外籍干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