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通用11篇)
一、乡镇人大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8个建制乡镇,乡镇人大代表371名。每个乡镇人大配备专职主席1人(目前
没有配备副职和工作人员)。
二、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情况
近年来,乡镇人大的工作基本上是维持日常运转,因为诸多原因,除少数乡镇外,大部分乡镇人大在届中没有召开例会,也没有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评议等活动,没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更没有依法监督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当前乡镇人大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一是乡镇人大自身职权行使不够充分。表现在各乡镇人大主席注重抓中心工作,却忽视了人大自身工作,也就是所谓“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通过调研,发现不少乡镇人大主席对人大工作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人大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明确,造成不能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代表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不高。各乡镇人大各项工作制度也不够健全,已有制度落实不够,缺乏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乡镇人大自身建设欠缺。乡镇人大的人员较少(光杆司令),经费紧张,办公条件较差等问题在调研中反映较为普遍,这些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是乡镇人大宣传工作比较薄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不够,不少干部群众对乡镇人大工作还缺乏了解,认识上还有的认为人大是“摆设”、是“牌位”等这样那样的偏见。此外,县、乡镇人大之间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联系,加强沟通,县人大要切实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
四、对做好乡镇人大工作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乡镇人大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最前沿,它对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基层的正确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最基层的权力机关,乡镇人大是广大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基本形式和途径,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乡镇人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的实施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但从实际情况看,乡镇人大权力普遍虚置,处于边缘化状态,其权力最薄弱、角色最尴尬、权威最虚弱、体制最不顺的状况,很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
(一)乡镇党委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乡镇人大的工作。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乡镇党委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领导,切实把人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在基层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认真研究和解决人大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向人大主席提出任务和要求;从人员配备、经费、办公设施等方面对人大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应该在乡镇设立人大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二)乡镇人大在工作中要自觉坚持和依靠党委领导。积极主动配合党委的中心工作,是人大工作永恒的主题。乡镇人大要认真领会和贯彻好党委的意图和重大决策,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发布决议、决定,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执行。要坚持并逐步规范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人大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和组织的重要活动,要报请乡镇党委批准。日常工作要主动向党委请示和汇报,取得党委的重视和支持。
(三)乡镇人大要摆正位置,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要不以监督者自居,对政府工作既监督又支持,要明确监督是手段,支持是目的,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要通过对政府工作评议、视察等方式,行使乡镇人大监督职权,支持和推动政府工作开展。
(四)要积极开展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乡镇人大的工作,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认真召开例会以及开展调查、视察、执法检查、评议等活动。要积极组织代表开展活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要密切同代表和选民的联系,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使乡镇人大真正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民主渠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人大的各项活动制度。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五)要加强乡镇人大自身建设。各乡镇人大主席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强化自身素质。要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学习,适应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需要。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克服“二线”和“摆设”思想,在工作和作风等方面严格要求。要逐步建立代表竞选机制,不断提高代表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代表竞选是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基础手段和重要支柱。要摆正位置,扮准角色,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人大的作用和价值,用工
作和成效扭转人们对人大的模糊认识和偏见,在基层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作用,落实免费,适应群文工作的要求
我省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 同时下发了《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办法》, 并加大投入力度, 对建设资金、设施配套给予重点保障, 对开放的多功能活动厅、文化活动室、书报刊阅览室、培训室实行免费开放, 来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 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从2011年6月28日开始运转近两年时间, 根据走访调查, 认为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免费开放、彰显公益性、提供文化需求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文化队伍断层严重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发挥综合文化站的阵地作用, 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众所周知, 农村文化站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其先天性弱点, 主要表现在编制偏少, 隶属关系不清, 岗位人员不稳。由于1992年乡镇文化站“三权”下放后, 文化干部被混岗使用, 甚至在有些领导眼里, 文化站可有可无, 根本就无地位可言。目前由于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偏低, 致使乡镇文化站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站现有人员严重不足, 一般每站多则3人, 少则1人, 还要承担广播、体育等项工作, 而且乡镇还要经常拉差, 担负其它工作。现有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水平低、能力有限, 适应不了文化发展的需要。正是由于人员少、素质低, 直接导致建成的综合文化站不能发挥作用, 这已成为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即使免费开放, 也不能正常开展活动。
二、文化机构管理不顺
由于关系没有理顺, 管理工作缺位, 乡镇文化站处于“上面没人管, 下面无人问”的“两不管”境地。现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的是“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 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的管理模式。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乡镇文化站的人、财、物、事等方面工作都归属所在乡镇政府统管, 工资也由乡镇财政支付。而部分乡镇存在“文化工作是‘虚’”的思想, 认为只要经济工作抓好了, 文化工作抓不抓、抓好抓差无所谓;部分乡镇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 是个包袱;部分乡镇领导甚至干脆撒手不管。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虽然具有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的业务指导功能, 但由于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事等方面都归属所在乡镇政府统管, 很多方面无权过问, 造成县文化主管部门想管却无权管, 乡镇能管却不愿管的局面。这种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农村文化工作长期萎缩的一大重要因素。即使是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活动器材及设施, 也无法正常使用。
三、活动难以维持
各综合文化站建成后, 面积大多在300平方米以上, 并且设有多个功能室, 上级也相应地配套了有关设备器材, 但由于活动经费拮据, 文化人才缺乏, 文化站人员不足, 专业人员不能固定, 文化管理缺位, 就连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图书借阅、文化资源共享和多功能室开放都难以维持。使乡镇文化站功能严重减弱, 农村普遍存在的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娱乐难的问题难以解决。目前农村主要文化生活方式是白天外出务工、务农, 晚上以看电视为主, 相当一部分人主要娱乐方式是赌博。由于与先进文化接触少, 现代文明知识严重缺乏, 大多数农民精神空虚苍白, 致使社会上一些落后文化乘虚而入, 沉渣泛起, 封建迷信、黑色黄色文化死灰复燃。
乡镇文化站是我国政府专门设立的从事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 保护与创新等一系列工作的公益性事业机构, 是乡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繁荣新农村文化生活和前沿阵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农村文化站曾十分火红, 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新时期, 文化工作作为“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 国家更是前所未有的投入巨资, 完善了农村文化的硬件设施, 但先有了好的硬件设施, 并不等于农村文化工作就真正繁荣了, 如何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更是一篇大文章。为此, 提几点建议:
1. 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 巩固和发展乡镇文化工作”。不言而喻, 十七大报告为我们做好乡镇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根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工作的好坏与乡镇综合文化站发挥作用的大小息息相关。只有建设好乡镇综合文化站, 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功能, 才能有效地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预期目标。必须抛弃文化工作可有可无, 和只要经济工作上去了文化工作差一些无所谓的思想。
2. 必须明确文化站工作基本任务, 严格考评。
文化部于2009年9月颁布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 对于乡镇文化站的建设、职能服务, 人员和经费, 检查考核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安徽省文化厅也制定了《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星级评定标准》, 明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基本任务和要求。县级文化部门要根据这两个文件制定乡镇综合文化站考核细则, 县级政府要将乡镇文化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绩效考评对于综合文化站建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它对文化站建设起着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作用。
3. 必须调整理顺管理体制、解决好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
对于解决好人员编制问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 (市) 区人民政府。”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垂直管理, 将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人事、工资等关系从乡镇中剥离出来, 交由县文化行政部门管理, 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按照1992年文化部颁发的文化站管理办法规定, 结合乡镇文化站实际, 每个乡镇文化站核定编制数为3至4人。人员的配备要根据条件公开招聘, 并由文化部门进行业务强化培训后上岗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人去做, 综合文化站才能正常运转, 免费开放才能名副其实。
4. 必须加强文化站人员业务能力培训。
加强文化站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 这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目前乡镇文化站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的实际问题, 要加大培训力度, 不仅文化部要办培训班, 省市县都要层层办班培训, 培训内容要切合农村基层需要, 要通俗易懂, 能用得上。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干部队伍, 农村文化工作就很难上水平, 而多年来这方面培训严重不足, 必须要尽快补上这一课。
5. 必须注重挖掘特色文化。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方案
一、前言
乡镇统计工作的职能不仅有一、二、三产的日常统计业务、临时统计业务,还有社会范畴内的人口、治安、社会保障、临时性统计业务、各种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工作,以及进行统计培训、执法检查等。乡镇统计工作中种类繁多、千头百绪的统计任务和统计人员素质薄弱、统计设备落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严重阻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乡镇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做好乡镇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前提,数据质量关系到每一次统计任务的成败。在乡镇统计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不断深入农村及乡镇集体、私营企业,农村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设备装备良莠不分,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统计工作的进行速度和所提取统计数据的质量。我们只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扎扎实实的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各项基础工作,才能促进农村和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现将阻碍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任务繁多
调查工作需要很多数据,而且最近一些年的报表有增无减,而且有越来越细致的趋势。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农业、工业、人口普查任务中,负责调查人员的统计范围和统计任务非常大。这样就需要从其他部门调取工作人员,这些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并非统计专业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业务学习,这样就降低了统计工作的质量。然而在人员缺少的情况下,统计站人员要进行各种详尽调查,这样会使统计工作人员出现疲劳工作,延长工作时间的普遍现象,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统计调查的进度和质量,从而对乡镇统计工作起到消极负面的影响。
2.速度毁坏了质量
调查的质量是调查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调查的生命,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要调查的质量,一旦质量出现了问题,例如统计调查结果不实,存在虚假,那么一切的统计调查工作都是无用功,也失去了其意义,正所谓“事倍功半”。任何一项统计调查任务都有其固定的调查时间,只有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调查者才能够给出一个准确、满意的调查结果,任何急功近利、不切实际、想超额完成工作的心态都是不切实际甚至是有害的,更为甚者还会毁坏调查结果的质量。但现实情况常常是领导着急要报表,基层统计人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常常在完成本该细致、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时草率、马虎,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就会导致只有调查速度而损害了调查质量。
3.调查方法、设备落后
在乡镇统计工作调查中,需要调查的数据千头万绪,光日常报表包括工业、农业、劳资等。许多乡镇统计站还在继续用计算器和算盘最为主要的调查工具,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不但速度慢,还极易出现差错,一旦出现问题,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从头修正、返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势必在客观上增加了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量,若有专门的统计汇总系统,乡镇统计工作将会事半功倍。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我国要想进入强国之林,必须要解决这些困难,万事开头难,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度过重重的考验,历尽艰难险阻,最终会达到胜利的顶峰,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最需要掌握的。
1.统计报表简约化
调查报表在乡镇的调查基础上要尽量简约化,将在内容设置上重复的报表进行合并、删除,改变传统的调查方法,寻找简单、实用、可行的调查方法,选择简单易行或一次性的调查方案,这样就能大大降低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乡镇统计工作的效率。
2.质量为核心,速度为辅助。
在乡镇统计工作中,一旦工作任务减少,乡镇统计人员就会集中力量做好一项统计工作,从而提高了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俗话说“宁咬仙桃一口,不啃烂杏一筐”。只有为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留够了充足的调查时间,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够得到保障。所以追求质量才是乡镇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3.乡镇统计硬件设备配置有待提高。
由于全国乡镇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各大中城市存在严重差异,在一些在大中城市中早已普遍使用的统计技术软件平台,目前还无法在普及所有乡镇,这就造成了许多从事最繁重统计工作任务的乡镇统计人员使用着最落后的统计技术设备。联网直报和PAD机还有待在广大乡镇统计人员中进一步普及,乡镇统计工作离人员人手一部电脑,人手一部PAD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四、结论
综上所述,乡镇统计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基本问题。虽然做到以上建议,乡镇统计工作中还会出现其它各类问题和潜在矛盾,但只要各统计部门工作人员齐心协力,解决好了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这些基本问题,其它各项次要问题都会土崩瓦解,迎刃而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经济新常态过程中,乡镇统计工作必将发挥它应有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明好.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4:16+38.
[2]王建君.加强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思考[J].经济师,2010,09:274+276.
册亨县自2016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后,一批年富力强的乡镇党政副职走上了人大主席岗位,从对人大工作不熟悉、经费无保障、身兼多职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中不断摸索总结,到能基本胜任人大工作,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推动乡镇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职权运作程序不规范,思想认识不高。第一,会议时间短,成效不高。乡镇人代会是乡镇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主要途径,但由于乡镇人代会安排时间短,一般只有一到二天,代表们没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部分代表只是来参加会议,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致使行使管理地方事务的民主权力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第二,监督体系不完善,效果不明显。法律虽然已赋予了乡镇人大的监督职权,但乡镇人大监督权不能得到体现,监督体系除了大会期间能行使监督职能外,闭会后缺乏严格的运行程序,时常会出现监督的随意性、非规范性现象,影响监督效能。第三,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存在一些随意性、形式化等现象。审议深度不够,建议质量不高。这不仅影响了乡镇人大主席团作用的发挥,也降低了乡镇人大作为一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第四,闭会期间组织人大代表的活动不够正常。随意性大,内容单一,形式不灵活,效果不够好。少数乡镇对闭会期间的人大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实质性地解决本乡镇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等实际问题。第五,部分领导对人大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过问不多,没有把乡镇人大的机构建设、物质保障提高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来对待。一些乡镇干部对人大工作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形式,认为人大是乡镇的一个工作部门,认为乡镇人大干部是二线岗位,把人大岗位当作解决待遇、养老、休息的最后一站。第六,对人大工作认识浅显,不理解工作实质。刚参加工作的同志不愿从事人大工作岗位,认为人大工作没有奔头,没有地位,对工作缺乏钻研,缺少敬业的精神,不知道乡镇人大工作该干些什么,怎样干好,年初无计划,阶段无检查,年终无总结。这种精神状态和模糊认识,严重影响了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形象,阻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
(二)机构人员少,专职人员不“专”。目前我县乡镇人大只有主席一人,且还兼任其他职务,既担当党委委员又担当人大主席,工作也是以党委工作为主,造成人大工作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没有专职的人大工作人员,一般事务性工作由其他工作部门的人员兼任,缺乏精力承办人大工作的具体事宜,很难适应新形势对乡镇人大工作提出的要求。
(三)财力紧张,经费难于保障。我县财源基础薄弱,财源规模小,收入少,乡镇财政几乎没有收入,且未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有的尽管纳入了预算也是流于形式,统支统用,没有专款专用,致使开展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宣传不深入,代表履职不充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乡镇人大工作缺乏深入、有效、持久的宣传,没有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乡镇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对人大是如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的、对乡镇人大作为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地方事务的主渠道作用没有真正了解,这造成乡镇人大建设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工作模式欠妥。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对人大“集体行权、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等基本工作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人大工作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性质不了解,仍习惯按行政工作的思维模式来思考人大工作。有的把监督当成领导,把本应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的职权直接代替了;有的既监督又参与,在开展调查、视察、执法检查中,直接去处理具体事项。
(六)工作支持不够。部分乡镇党委没有将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关心过问不够,一些具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被动工作局面。
二、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主席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发挥广大人大代表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我县乡镇人大建设,着力解决乡镇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合法化。
(一)增强工作意识,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持乡镇人大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树立起宪法赋予乡镇人大的形象和权威,使乡镇人大工作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因地制宜开展人大工作,开创乡镇人大工作新局面。人大主席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人大工作上,积极探索如何发挥人大作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提高工作实效,努力为乡镇各项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逐步设立专职人大主席、副主席、专职工作人员,有利于开展经常性的人大工作,更多地联系人大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更好地监督乡镇政府工作。乡镇党委要把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对于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要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乡镇政府要努力创造和改善工作条件,为代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便利条件,年初把乡镇人大主席团的活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人大经费到位。
(三)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把好代表候选“进口关”。当选代表必须具备政治条件、品德条件、文化条件、能力条件、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条件,既具有参政议政之能,又具有参政议政之德。科学合理确定代表结构。处理好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方面代表的比例,主要是普通群众代表与干部代表的比例,防止把乡镇人代会变成干部会。做好代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代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行使职权的方式和工作程序,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改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为选民服务,为群众服务。
(四)加强指导,推进人大建设。上级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之间工作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上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的指导,定期地、有计划地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乡镇人大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指导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开好乡镇人代会和人大主席团工作会议;围绕党委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搞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扎实搞好对乡镇政府部门的工作评议和选举出的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促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勤政廉政。(册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玉阶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乡镇人大制度建设的研究有利于推进乡镇人大工作。
一、乡镇人大制度存在的问题。
乡镇人大地位、作用的缺失。
乡镇的重大决策均需经过乡镇人大审议通过后才合法,才能付诸实施。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乡镇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正常开展。
乡镇人大监督、职权的缺失。
尽管乡镇人大能积极行使监督职能,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监督缺乏制度保障,这就使监督对象对乡镇人大的权威尊重不够,片面重视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忽视人大的监督。
乡镇人大工作的缺失。
由于人大主席团为非常设机构,集中活动时间和次数均有限,人大主席一般是党委书记或党委副书记兼任,也有少部分的专职人大主席,主抓全面工作或分管一定的行政管理工作,无暇顾及人大自身工作,履职力量显得十分薄弱。
乡镇人大闭会期间权力机关的缺失。
人大是集体行使权力制,法定一年至少召开一次人大会议和四次主席团会议。但实际落实中有很大差距,有的即使召开,也存在会期时间短、质量不高等问题。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在闭会期间虽然做一些联系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但是乡镇人大在闭会期间既没有行使职权的主体,也没有行使职权的途径。
二、乡镇人大制度建设的对策。
加强乡镇人大文化思想建设。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占领乡镇人大思想文化阵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宪政观念。一是树立乡镇人大是基层国家政权核心的理念。乡镇政权是由人大和政府组成的,乡镇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党领导执政的目的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二是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乡镇人大制度是基层人民当家作主,掌握、运用国家政权最根本、最有效的形式。三是树立坚持和完善乡镇人大制度的理念。乡镇人大地处最基层,根植于人民群众,最了解民情并最能反映民意,具有上级人大无法替代的作用。四是更新观念。对不同群体应有不同要求:人大代表要破除“官贵民贱”观念,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党委破除“党委是国家权力机关”观念,树立“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意识;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府破除“人大是政府工作部门”观念,树立“政府是权力机关执行机关”的意识,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民破除“取消论”观念,树立“坚持完善论”的观念。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理顺党政关系。
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乡镇人大制度的根本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进领导方式,才能更好坚持党的领导。一是首先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作为基层党委对政权领导的责任,应主要放在制定大政方针政策上,提出目标、任务、指明方向道路上,放在研究宪法法律如何落实本乡镇的方法、步骤上,放在树立人大权威上。二是党政职能分开。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和民众关心热点问题,党委讨论决定后,提请人大讨论通过,人大形成决议后交政府执行。党委要支持人大、政府依法行使各项职权。三是加强乡镇人大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议在乡镇人大党员中,建立隶属于基层党委的党组织,党组织直接对党委负责。通过党组织活动,模范遵守法律,保证党的重大决策和党推荐人选顺利通过。乡镇党委书记一般不兼任人大主席团主席,以便想大事、谋大局、协调各方。人大主席团主席和副主席不兼任行政职责,乡镇长、副乡镇长也不兼任人大主席团职务,代议机关与行政机关分开,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以利提高人大地位,加强监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党对人大的思想领导。党委要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教育党员、武装人大代表,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教育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
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优化权力结构。
一是加强乡镇人大思想建设。自觉接受党的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牢牢树立党的领导和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二是加强人大组织建设。扩大一线人民群众比例;依法设立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同时配备人大秘书或专干。人大干部不兼任行政职责和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专司其职。依法召开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小组会议,努力提高会议质量,充分行使各项职权。闭会期间,围绕大局,组织代表开展走访、调查、评议等各种有益活动。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
三是加强人大作风建设。作风是人大代表的政治生命。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必须密切联系选民群众,倾听人民意见,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心声,畅通民主渠道。模范遵守宪法法律,依法行使职权。
四是依法行使监督权。人大代表要站在人民立场,敢于和善于依法行使质询、撤销、罢免等监督权。这对加强乡镇人大建设,提高人大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创新乡镇人大制度。
创新制度是完善乡镇人大制度的重要保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完善乡镇人大制度的内在要求。
一是创新选举制度。把选举权真正交给人民群众,扩大人大代表和政府候选人比例,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推进“海选”代表和“直选”乡镇长。
二是创新组织制度。总结地方立法经验,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大会期间职权和闭会期间职权,及行使职权程序。确保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主席一正两副,并设秘书或专职干部。
三是创新会议会期制度。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改为一年至少两次,在春季秋季召开,每次1至2天;主席团会议至少3个月一次,小组会议至少1个月一次;给代表充分发言机会。
四是完善人大法律规范机制。有行为模式,更要有行为后果;有权必有责;实体与程序并重,增强法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人大组织制度、会议制度、经费保障等制度不落实的,区别情况给予党纪、政纪、法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乡镇,安全生产工作,问题,对策
乡镇是我国政权组织中最基础的部分, 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承载着非常多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 乡镇在发展过程中, 乡镇中的安全生产是乡镇平稳建设的重要保障, 是乡镇安全生产管理这一项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乡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在逐渐的增多, 在乡镇的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陷, 这些不足与缺陷直接导致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在乡镇的建设中必须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科学合理的策略制定, 根据乡镇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 乡镇建设中安全工作的隐患
1.1 乡镇道路安全隐患
我国在乡镇的发展中制定了一些了优惠政策, 乡镇中农机补贴政策、降低汽车购置税等政策的实行, 让乡镇中的农民在购车这一方面的热情高涨, 纷纷都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车子, 这就导致了乡镇中的汽车数量增加, 乡镇道路的车流量增大, 道路表面的承受力受到极大的挑战, 给乡镇道路交通的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隐患。
1.2 乡镇房屋建设以及相关设备使用的隐患
随着我国乡镇的发展速度加快, 很难对乡镇人员集中的场所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 特别是在节假日对乡镇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加大了难度, 在乡镇的建设中, 房屋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 这对乡镇房屋进行建设时的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为房屋建设的加速, 会导致人们在对房屋进行建设时忽略施工建设的安全性, 乡镇在发展中对液化气运用的人员也越来越多, 但是大部分乡镇人员对于液化气的安全使用意识淡薄, 对液化气的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非常的多。
2 乡镇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监督体制不健全
乡镇在发展过程中, 乡镇中相关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还有待加强, 在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监督体制也还有待完善。很多乡镇在建设过程中都设立了安全生产机构, 但是在安全生产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水平与能力都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 有关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在对乡镇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时, 忽略了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中相关的事项的监督, 监督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对于监督工作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乡镇安全工作的监督体制不健全, 直接导致安全生产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极大的阻碍了乡镇安全工作的开展。
2.2 乡镇中安全工作的投入资金不足
在乡镇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自身的财政资金有限, 所以会造成乡镇安全工作中投入资金不足这一现象的发生, 一些乡镇安全生产机构在工作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 导致乡镇安全生产机构中的工作无法正常的展开, 不能保证对乡镇建设中安全工作的隐患进行有效的整改, 致使乡镇安全工作中各类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的整改, 阻碍着乡镇的发展, 威胁着乡镇人员中的生命财产安全。
2.3 乡镇安全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
在乡镇安全工作中, 相关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 在安全生产中不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合理的操作, 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 大多数都是因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工作人员在生产中违规操作, 安全意识差, 生产技术能力不足, 施工中的综合素质差, 这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 乡镇安全工作中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监督体制
在乡镇的建设过程中, 对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监督体制进行有效的完善, 使监督部门中的监督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切实的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在乡镇安全工作中, 根据安全工作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 配备专门的数据信息收集员, 将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 促进监督部门对安全工作的监管。
3.2 加大乡镇安全工作的投入资金
在乡镇的建设过程中, 我国政府要对乡镇建设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程财政拨款, 满足乡镇安全工作中对于资金的需求, 切实将这些资金运用到乡镇的安全工作中去, 规范投入资金的使用, 在对乡镇安全工作加大投入资金时, 要制定出相关的策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
3.3 提高乡镇安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乡镇的建设过程中, 要加强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在乡镇安全工作人员上岗前, 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 让安全生产人员的技能水平达到相关的标准, 要使安全生产人员对安全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规范安全生产人员在操作中的行为, 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乡镇安全工作人员的综合。
4 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 我国加大了对乡镇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重视对于乡镇的建设。乡镇建设中, 乡镇安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要推进乡镇建设的发展就必须解决乡镇安全工作中的问题, 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制定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这不仅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乡镇安全工作中的问题, 还促进了乡镇安全工作的开展与乡镇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福祥.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乡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J].南方农业, 2009 (16) .[1]郭福祥.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乡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J].南方农业, 2009 (16) .
[2]李东兴.如何做好乡镇安全生产工作[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0 (07) .[2]李东兴.如何做好乡镇安全生产工作[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0 (07) .
关键词:乡镇;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档案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独有的信息资源,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也越来越高,对档案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乡镇档案作为乡镇建设的整个发展历程的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是:乡镇政府所开展的工作、处理社会事务的状况以及管理活动等,记录的主要方式是文字、图表、影像等[1]。为乡镇政府日后的工作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依据。本文针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简单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来阐述,说先对目前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详细地阐述解决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乡镇政府的管理人员虽然对档案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并没有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乡镇政府日常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也不能直接地去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很多乡镇政府甚至不愿出薪资来聘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而是让兼职工作人员来进行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充分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在目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由于管理人员对档案缺乏认识和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开展得也很不理想。
(二)乡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较低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有很多乡镇政府为了节省资金聘用兼职工作人员,他们没有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具备良好的档案管理意识,对档案管理的工作环节掌握得不够到位,这样就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2]。并且兼职工作人员要顾及其本职工作,也没有足够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档案管理的兼职工作中去,对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很不负责任,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没有健全的乡镇档案管理体制
在乡镇政府的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乡镇档案管理体制,乡镇政府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分散到各个部门进行自行管理,这样大大降低了档案的完整性,一般乡镇政府的领导都掌管着专业性比较强会比较关键的档案资料,不利于档案资料的集中管理。还有一些乡镇政府不分档案材料的性质和重要程度,采取大批量管理的方法,造成档案资料混乱繁杂,甚至造成某些重要档案资料的泄漏和遗失,这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四)没有完善的乡镇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乡镇的档案室都非常陈旧、简陋,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非常不到位。在这么差条件非常不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3]。由于一些档案柜陈旧老化,而且没有有效的防霉防虫等安全管理措施,使一些历史悠久的档案资料被害虫蛀蚀,或发生霉变,失去了原本的样子,不利于查阅。还有一些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的乡镇连专门的档案室都没有,只是随便安排一个地方来堆放档案,严重影响档案资料的保存资料。
(五)乡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但是目前在我国的一些乡镇里,依旧由人工来操作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工的操作过程难免会存在很多失误,影响到了档案资料的保存和日后使用。虽然有的乡镇已经在用计算机来操作档案管理的工作,但也仅仅也只是局限于对档案的归档、检索和统计,档案资料信息的共享程度依然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并且对档案资料信息的查询也仅仅只局限于本乡镇。
二、解决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重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高度地重视,把档案管理的工作放在乡镇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乡镇政府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积极采取对策。要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让档案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和责任,让乡镇档案资料的管理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对乡镇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在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使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聘用上,绝对不能聘用兼职工作人员,要寻找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处理好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乡镇政府管理部门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乡镇政府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只有薪资待遇高才能够留得住人才,才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建立健全乡镇档案管理体系
提高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除了要充分重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外,乡镇政府部门还要建立健全乡镇档案管理体系[4]。通过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变得规范化、制度化。要完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使用以及保管等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档案能够集中化、规划化地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和监督机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四)完善乡镇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政府想要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要建立独立的档案工作室和档案资料存放柜,安排专业人员对档案室进行管理,一定要做好档案室的清洁工作,加强档案室防虫、防霉、防火、防盗、防霉等保护措施,避免一切会损坏档案资料的问题的出现。
(五)加快乡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为了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更好地提高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必须要加快乡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5]。要想实现乡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电子检索系统和电子档案,提高乡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方便档案资料的提取和使用。必须要建立电子化的档案,对档案的检索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要提高档案信息的共享程度,更加方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掌握乡镇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的工作情况,从而为科学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好的指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档案作为乡镇政府整个历史阶段的资料记录,有着很高的社会价值,也为日后乡镇政府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乡镇政府一定要对乡镇档案的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强化乡镇档案的管理和控制,并且把乡镇档案的管理工作纳入到乡镇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充分重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乡镇档案管理体系,完善乡镇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提高乡镇人民的档案管理意识,确保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欣.新形势下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04(15):108-109.
[2]彭伊丽.乡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0(12):276-278.
[3]包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1,10(14):147-148.
[4]邢洁.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06(22):109-11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日趋突显,特别是培养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纪检监察队伍事关重要。目前,反腐倡廉工作制度日趋完善、要求越来越严格,并且反腐领域又不断出现新的课题,遇到新挑战。作为纪检干部身处反腐倡廉建设第一线,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激烈斗争中备受关注、承载期待。因此,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把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落实到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中,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宗旨意识、预防意识、监督意识、自律意识,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乡镇纪检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乡镇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认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只是一种形式,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因此对乡镇纪检工作不够重视、不够关心、支持不力,甚至有干预的现象。二是有的乡镇干部包括基层干部认为开展乡镇纪律检查是束缚他们的手脚,就是整人,存在应付和抵触情绪。三是农民群众参与意识淡漠,认为在乡镇纪检组织 1
只是为领导服务的,走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做做样子给老百姓看看而已。
2、乡镇纪检监察机关的硬件设施不到位。四川省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2]3号)文件中要求,进一步完善乡镇纪检组织的设置“九有一落实”的规定。但大部分乡镇都能按要求落实,极少数乡镇不重视规定,办公场所,硬件设施等,仍然和其他办公室共用,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基本的交通费都很模糊。
3、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制度不到位。只部署不检查,只发文不落实,规章制度仅仅是停留在嘴上、墙上、纸上,如同虚设。
4、乡镇纪检监察机关的设置有待改进。乡镇纪委书记管理工作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名专职纪委副书记,甚至部分乡镇还只是一名在乡镇上不享受中层待遇的党政工作人员,三到四名纪委委员都是各办公室主任担任,工作上的事还得纪委书记来领导和安排,所以也就达不到减轻纪委书记工作负担的效果。事实上乡镇的纪检监察工作都是一个人在做,只不过有些地方是纪委副书记在做,纪委委员只是挂个名而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在职不在岗。待遇一样、职责一样,难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打击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消极地认可或变相鼓励“懒政”,给干部的规范管理带来障碍。如果查办案件,还会产生更大的矛盾,将履行职责、认真工作的纪检
干部推到矛盾的对立面。报复纪检监察干部的事例时有发生。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比较强,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要求也比较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遇到新的课题,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乡镇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也是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是落实反腐败斗争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乡镇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对于增强政治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切实解决纪检监察系统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政治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能力欠缺等突出问题,全面提高乡镇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该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乡镇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配齐配精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乡镇纪检干部务必做到专职专用,尽量不兼管其他工作,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纪检工作。要针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定位不准、情况不明、业务不熟的特点,及时组织开展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并将培训范围从以往仅培训乡镇纪委副书记,拓宽至乡镇纪委委员,确保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尽快熟悉业务、迅速进入角色。同时,积极调选部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直接参与区纪委的案件查办工作,通过参与办案值班、对象看管、谈话旁听,提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办案技能,使其从查案办案的“门外汉”,尽快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2、创造顺畅优越的乡镇纪检监察办案环境。一是乡镇纪检工作压力大,纪委书记除了要从事纪检工作之外,大部分时间都被安排在重点工作、驻村工作和分管工作当中。有的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甚至身兼三、四职。纪检监察干部全年大部分时间忙于此类事务,本职纪检监察工作倒成了“副业”。所以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高度重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要把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落实在健全机构、充实工作力量上来,落实在解决经费、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上,落实在为纪检监察干部撑腰壮胆、解除后顾之忧上,切实担负起对纪检工作的领导之职。二是加强乡镇纪检监察机关的后勤保障工作,把乡镇纪检工作经费纳入经费预算,并单独列支,确保工作经费充足到位。首先要确保纪检监察干部的岗位津贴发放到位,调动纪检干部的工
作积极性;三是要加大乡镇纪委硬件建设,保障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乡镇纪检组织的设置“九有一落实”的规定,使各乡镇纪委全面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和办案,切实优化乡镇纪委的工作环境,确保乡镇纪委各项工作运转顺畅高效。
档案管理是乡镇政府的基础性工作,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乡镇政府顺利开展其他各项工作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探究基层乡镇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乡镇政府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坚實的基础。
档案是各机关单位开展工作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妥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基层政府顺利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乡镇政府要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目光审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与模式,积极探索新方法、新举措,不断提升该项工作的效率,为基层政府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基层政府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基层工作队伍具有不稳定性
一方面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强,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本身专业性强、细枝末节较多,因此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以提升。许多进入基层工作的年轻人鲜有扎根基层的决心和勇气,多数是为了获得基层工作经验,加之该项工作相对枯燥,而又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人员更替之后,新接手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需要从头做起,而工作稳定性较强的人员往往年龄偏大,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普遍较低,队伍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基层档案工作难有实质性的提升。
(二)档案信息多有丢失
基层档案管理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文本类档案所占比例较大,音像、影像类档案比重偏低,重文本轻实物的档案管理思想,导致档案信息不够完整,可参考性较差;二是红头文件及上级指示、批复等文件较为齐全,而涉及经济建设、开发规划、农业推广等档案信息比较分散,未做统一归档,伴随着工作人员的流动和更替,这些重要信息往往随之丢失,给日后工作的开展增加了被动性。
(三)档案管理设施较为落后
基层政府运营资金不足,加之上级政府部门对档案管理
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基层档案管理设施相对落后,多数基层政府并未建立专门的档案室,档案分散放置于各办公室。当前的档案管理方式一来影响档案的查找、利用效率,二来极易出现档案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隐患不仅包括灾害事故造成的档案灭失,也包括管理不善造成的档案信息丢失,不利于基层政府工作的开展。
二、做好基层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要着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基层政府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部分人认为该项工作的专业性不强,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导致该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基层政府在选拔公职人员时,要注重选拔一些档案管理专业的专门人才,为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成效打下基础。上文阐述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强,为避免专业人员流失后没有相应的人员作补给,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对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人人都懂档案管理知识,人人都能胜任档案管理岗位,这样才不至于因人员流动形成专业人才的断层导致该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重视音像、影像等实物类档案和有关经济建设、开发规划、农技推广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音像、影像等实物类档案具有直观性和客观性,能够有效弥补文本档案信息文字描述上的误差。改变以往档案管理工作中重文本轻实物的理念,将文本档案和音像、影像等实物类档案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反映客观真实的情况,更有利于提升档案的价值。另外,要重视对经济建设、开发规划、农技推广资料的收集和归档,统一管理、统一存放,避免因人员流动造成重要信息的缺失。
(三)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升工作的规范性
文本类档案,音像、影像等实物类档案,以及经济建设、开发规划、农技推广等档案一旦越来越齐全,档案管理工作就面临着更加规范化的问题,因此要加快推进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完善档案分类保管机制,专人负责机制、交接借阅机制等,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严格执行《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的相关要求,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以及存档时间的要求坚决落到实处。
(四)要着力改善基层档案管理环境,防止档案信息灭失
上级领导部门要对基层政府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增加该项工作的专门预算资金拨付;要加快推进档案室的建设,实现档案统一管理、专人管理、信息化管理,以提
升档案检索及利用效率;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将档案室的巡查工作常态化开展,保证档案室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因灾害事故或环境问题导致的档案灭失、损毁。
【关键词】动物防疫;问题;建议
1.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动物防疫工作机制不顺
《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县畜牧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近几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普及不够及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使防疫工作未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控机制。表现为:一是很多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意识淡漠。对防疫工作法治性、重要性、科学性认识不够,缺乏防疫设施,重治疗,轻预防,往往表现为好了伤疤忘了疼,对防疫工作的支持、配合不够,强制免疫制度落实难;二是防疫工作行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国家虽然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中,但地方政府往往是应急管理,重疫情防控、轻免疫预防,对防疫工作一般仅仅落实在发发文件、开开会的表面上,组织、宣传、动员不力,造成防疫工作业务部门单轨运行,防疫密度无保障;三是业务部门防疫目标管理责任落实有欠账。虽然层层落实防疫目标责任制,但由于工作面大量广,时间紧、任务重,加之组织、经费保障不到位,考核不健全,使防疫责任制留于形式。
1.2防疫队伍不稳定
承担防疫工作任务的村防疫员,工作任务繁琐,(既要免疫、又要挂标、建档),工作报酬低,每月补贴为150元,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致使防疫队伍不稳,人员流动性大,高素质人员选留难;防疫技术难提高;常年补针制度难落实,免疫密度低;免疫挂标、免疫建档不规范,影响疫病追溯制度的落实。
1.3防疫技术不高
1.3.1专业人员知识老化
现有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多为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专生,知识老化,知识更新慢,对防疫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够,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力不从心,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疫病防疫需要。
1.3.2免疫程序化程度低
一是重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忽视地方常发病、多发病的免疫,致使猪链球菌病、水肿病、猪圆环病、乙脑等病的长期流行。二是强制免疫多种疫苗同时免疫注射(如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三种疫苗,鸡新城疫、禽流感二种疫苗)程序的相关研究滞后,造成疫苗注射程序的不科学及疫苗效价的相互影响;三是同一种疫苗对幼畜需要加强免疫,防疫员怕麻烦,大多免疫一次完事。
1.3.3疫苗本身问题
随着疫苗生产品种、数量的骤增,质量效价难保障。
1.3.4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
存在疫苗保存不当、消毒不严,剂量不准,使用方法不当等,影响免疫质量。
1.4防疫投入不足防疫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虽然不断加大投入,但仍存在着经费投入与防疫任务不相适应,致使防疫工作经费缺乏。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标准低,兑现难;防疫设施不健全,冷链终端(村)设施的不到位,检测设施缺乏,检测工作开展面窄量小,检测结果不明确。
1.5防疫措施不均衡动物防疫是一项综合性疫病防控工作,现行防疫策略存在不协调性。一是防控目标任务上,主要财力物力集中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而人畜共患病及经济损失严重的传统疫病兼顾不够,造成近年来的狂犬病、布病回升,链球菌、猪高热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疫情不断;二是防疫措施上,对防疫条件管理、检疫监管、疫情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力量分配不足,未能形成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动物的有效协同。
2.做好防疫工作的建议
2.1健全动物防疫工作机制,落实防疫工作责任
一是行政负责制。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把防疫工作纳入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畴,防疫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对发生疫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防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解决问题;二是业务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层层落实县、乡镇业务干部及村防疫员的“四定一保”(定任务、定时间、定密度、定质量、保证不发生疫)防疫责任,把责任落实到村、组、户;三是健全防疫工作考核机制。要完善考核办法、考核标准,实施防疫季节考核与常年防疫补针考核相结合,密度与抗体检测相结合,加强防疫检查、督查力度,建立常态考核机制,扭转现行的防疫季节性考核局面。确保防疫责任落到实处。
2.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防疫技术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加强业务干部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及村防疫员防疫技能提高,实施人才强牧战略,使防疫新知识、新技术得以及时推广应用,防疫操作规范化、程序化;二是提高防疫员工资报酬,优化防疫队伍。应合理核定防疫员工资标准,将防疫员工资补贴核定到社会平均水平之上。对现有人员进行整合,逐步实行职业准入,选拔兽医、专职学校毕业生、村卫生员等有专业知识、文化水平高的人员承担防疫工作,提高防疫员整体素质;三是保障防疫员人身安全。防疫员免疫注射、挂标直接与牲畜发生肢体接触,存在着安全风险,作为防疫的主管部门要为防疫员办理人身意外险。
2.3提高防疫技术水平
2.3.1积极推行程序化免疫。
根据国家强制免疫疫病、结合地方疫病流行制度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全面实施程序化免疫,并逐步示范、带动散养户的免疫,以顺应养殖方式的转变,克服多种疫病同时免疫相互干扰及免疫病种不均衡现象。
2.3.2加强防疫条件审查。
对规模养殖场户,要实施严格的防疫条件审核,实行动物防疫许可管理制度,加强防疫工作的检查、督查、指导,促进防疫设施、防疫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形成防疫工作业主自律机制。
2.3.3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建议疫苗生产厂家及上级业务单位要积极开展疫苗免疫效价、多种疫苗同时注射的相互影响等科研试验,为基层免疫操作提供方便,提升防疫工作技术含量。
2.3.4加强防疫检测能力建设。
要不断加强县级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强检测设施和检测能力建设,扩大检测面,增加检测数量,使检测工作常态化,为免疫工作提供科学的免疫程序,确保免疫质量。
2.4建立健全防疫公共保障机制,加强防疫设施建设要加大防疫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主要是督促、督查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落实,确保防疫员工资、工作经费、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等足额到位。加强防疫冷链设施建设、延伸冷链建设终端,建立村级防疫室,确保疫苗使用有效使用。
2.5落实综合防疫措施要实施免疫注射、检疫监管、检测预警、防疫条件管理等措施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动物防疫技术支撑能力,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韦悦光.农村动物防疫现状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6,(9):16.
[2]光有英.当前农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7,(8):12.
1产地检疫工作现状
华亭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 共辖10个乡 (镇) , 1个工业园区, 114个自然村, 有8个活畜交易市场, 设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 乡 (镇) 兽医工作站11个, 共有检疫人员34名。2008年以来, 我们对华亭县的地理环境及养殖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总体情况是:华亭县80%以上是山区, 山大沟深, 交通不便, 畜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饲养条件简陋, 饲养方式单一, 以散养为主, 且畜禽养殖比较分散, 跨省牲畜交易频繁, 疫情风险较大, 为此, 我们制定了华亭县产地检疫实施方案, 在交通相对便利、养殖重点村、交易频繁的地方合理设置产地检疫报检点, 每个乡 (镇) 均设置报检点, 累计设置33个报检点, 并公布了报检电话、检疫人员姓名、产地检疫须知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电话, 检疫人员24h值班, 做到随叫随到。同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档案资料管理, 严格产地检疫申报、检疫、畜禽出栏补栏、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各项记录, 通过两年的运行, 产地检疫工作取得了—定的成效, 受检率明显提高, 但与实际出栏畜禽数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产地检疫只占出栏畜禽总量的30%左右。
2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淡薄
群众报检意识不到位, 群众对产地检疫不很了解, 法制观念淡薄, 认为检疫要收费, 主动报检的少, 逃检、拒检、拒绝交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多数动物贩运、屠宰户受利益的驱动, 逃避检疫, 部分不法商贩采取钻山进沟、沿山绕梁、深夜偷运或走村串户收购贩运畜禽等方式逃避产地检疫, 给产地检疫工作有效实施, 带来了一定难度。
2.2产地检疫力量薄弱
检疫人员少, 非专业人员占的比例较大, 多年来乡 (镇) 检疫人员没有得到补充, 检疫人员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 加之接受培训的机会少, 检疫水平不高, 不能全面很好地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2.3检疫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检疫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检疫人员责任心不强, 经常出现报检时人不在, 报检后人不到的情况, 挫伤了群众报检的积极性, 再加上产地检疫本身就有工作量大、地域分散的特点, 个别检疫员敷衍了事, 甚至不看动物就出具检疫证明, 使产地检疫失去自身的重要意义。
2.4对逃避产地检疫的查处力度不够
虽然和养殖场 (户) 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养殖档案, 但没有及时对出栏情况核对, 使相对管理人出栏畜禽时, 存在侥幸心理, 没有按照有关程序进行申报检疫。有些贩运户走乡串户, 进行收购, 也没有申报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主要是监督检查人员少, 经费短缺, 没有对逃避产地检疫的当事人及时立案处罚, 另外, 县乡两级检疫脱节, 信息不畅, 配合不到位, 对出现逃避、抗拒检疫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查处。
2.5没有规范的畜禽交易市场
我县有八个活畜交易市场, 大多指定在河滩场地, 四周没有围墙, 活畜交易市场大多数由畜禽交易员承包, 管理不到位。在检疫人员较少的情况下, 畜禽凭产地检疫证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很难做到, 给产地检疫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
3产地检疫工作的建议
3.1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 动物产地检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要明确检疫任务, 责任区域, 做到定岗、定人, 奖优罚劣, 实行末尾淘汰制, 激发检疫人员对搞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3.2强化宣传, 营造氛围
实施畜禽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基础环节, 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 防止疫情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 为确保全面启动产地检疫工作, 要利用广播、电视、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 深入、广泛地宣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让广大群众知道开展产地检疫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各种畜禽疫病, 促进畜产品流通。把产地检疫工作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从而推动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加强产地检疫队伍建设
产地检疫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任务艰巨, 建设一支业务精良, 作风优秀、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产地检疫人员队伍是做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关键。
3.3.1补充检疫人员, 招聘协检员:
近年来, 乡 (镇) 兽医工作站人员少, 且老龄化, 要尽快招收近几年畜牧兽医院校毕业的大专生来充实检疫力量。同时要将符合条件的村级防疫员按程序招聘为协检员, 逐步建立协检员队伍, 全面推行村级协检员通报信息、乡级检疫员实地检疫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督员动态督查的产地检疫模式, 更好地产地检疫报检制度, 促进产地检疫工作上水平。
3.3.2做好检疫员、协检疫员的培训工作: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 定期对检疫人员、协检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检疫技术的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由动物卫生监督所颁发结业证书。通过培训, 不断提高检疫人员、协检员的执法水平和检疫质量, 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意识。
3.4搞好养殖动态监管
及时掌握当地的实际养殖状况, 是搞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前提。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和规模养殖场 (户) 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发放养殖档案,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管, 各乡 (镇) 兽医工作站要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 (户) 加强日常监管, 每月至少监督检查一次, 及时掌握辖区内规模养殖场 (户) 的养殖种类、存栏量、出栏量、免疫、检疫、发病、用药、死亡和无害化处理等动态信息, 通过加强动态监管, 及时查处逃避检疫案件, 促使畜主主动报检。
3.5严格动物产地检疫的操作程序
一是正确理解产地检疫是畜禽离开饲养产地之前的检疫。二是了解疫情, 确定动物是否来自非疫区。三是查验免疫证明, 畜禽是否佩带标识, 强制预防接种的项目是否在有效期。四是临床健康检查, 包括静态、动态、食态, 个体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体温、排泄物等。五是出证, 符合规定的健康的动物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3.6建设规范的畜禽交易市场
建设规范的畜禽交易市场, 使畜禽凭产地检疫合格证进入市场交易, 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市场进行消毒, 防止疫病的传播。
3.7实行报检收费从优, 加大逃避检疫处罚力度
【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推荐阅读:
乡镇人大代表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1
乡镇人大工作总结07-10
乡镇人大工作简报10-03
当前乡镇纪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29
乡镇人大工作交流材料11-11
乡镇人大代表工作职责06-04
2022年乡镇人大工作计划11-29
乡镇人大主席团2005年工作总结09-21
乡镇人大评议报告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