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精选12篇)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篇1

摘要 留置导尿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但操作中易出现尿道疼痛,尿道损伤,出血,尿路感染,尿管滑出等护理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关键词 导尿;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技术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临床上使用的留置导尿管固定性能好、不易滑脱、刺激性小,使病人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存的质量。常见护理问题

1.1 尿道疼痛

1.1.1 解剖因素 男性尿道全长16~22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上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其强烈收缩,增加了插管的难度,给患者带来痛苦。

1.1.2 操作因素 操作粗暴,插管速度过快,尿管型号过粗,润滑准备不够均会损伤尿道,而造成疼痛。

1.1.3 患者身体因素 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2】。

1.1.4 患者心理因素 患者高度紧张使腹肌不能放松,进而引起尿道痉挛,使尿道阻力增大,插管时引起疼痛【3】。

1.2 出血

1.2.1 气囊导尿管未进入膀胱 完成常规导尿操作步骤后,导尿管气囊尚在尿道中,向气囊注入液体,致使未进入膀胱的充液气囊嵌顿在尿道内【4】,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而致黏膜出血。

1.2.2 尿管牵拉过度 使气囊滑入尿道狭窄处嵌顿,损伤尿道,造成出血。1.2.3 气囊导尿管型号不合适 实施导尿术时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囊内注入液体,造成患者尿道损伤,引起出血。

1.2.4 气囊导尿管质量不合格 拔管时不能将气囊内的液体完全抽回,致使拔管时造成患者尿路黏膜损伤;气囊漏液,导致尿管滑出,需反复插管,以致黏膜水肿、出血【5】。

1.3拔管损伤

①注水管阻塞,气囊内液体未能完全抽出,直接拔管损伤尿道。②气囊表面形成尿垢,使体积增大不易拔出。③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尿管强行拔除。

1.4 尿管滑出

相关因素 ①气囊注水不足;②气囊破裂;③外塞松动,气囊慢性漏水;④操作前没有检查气囊是否完好,其本身漏水;⑤气囊注入了空气。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篇2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4年2月~2009年3月共有536例患者使用气囊导尿管, 其中脑卒中患者312例, 肺心病患者157例。发生导尿管滑脱的15例, 约占3.8%, 其中男性9例, 女性6例, 年龄54~81岁, 平均67岁。

2 气囊导尿管的构造

气囊导尿管是一条双腔硅胶管。长约30~40cm, 前端侧孔呈现多孔状, 约2cm处有一可容纳气体或液体5~30ml的气囊, 导尿管的末端是一个“Y”形状, 侧管为气囊管, 可注气注水, 起固定作用, 直管为导尿管, 可接引流袋, 引流尿液。其型号8~22号不等。

3 尿管滑脱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3.1 尿管放置过浅

3.1.1 操作原因成年女性尿道长约3~5cm, 男性尿道长约16~22cm, 管径平均5~7mm, 有2个弯曲和3个狭窄部位。

按照教科书[2]的操作方法见尿流出后, 尿管再进4~6cm, 然后固定尿管。如气囊尿管则是采用气囊注水方法固定, 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左手同时起到固定尿管和协助右手注水的双重作用。当给气囊注水时, 左手固定尿管力量不足, 尤其是给尿潴留、烦躁不安及老年女性患者导尿, 尿管很容易滑脱, 按照常规方法导尿, 尿管插入的深度较浅, 尿潴留时, 膀胱内尿液压力又高, 尿液流出的力量大, 冲击尿管向外滑出, 而老年女性患者尿道短, 尿道括约肌松弛或烦躁不安时的牵拉等均是导尿管滑脱的原因。

3.1.2 护理措施

3.1.2. 1 操作时尿液流出后, 不是再插入4~6cm, 而是将全长导尿管插入尿道[3]。

3.1.2. 2 给躁动不安的患者导尿时, 操作前充分准备好协助人

员, 固定好患者的姿势, 操作时给气囊注水动作要适当加快, 以防尿管脱出。一般气囊内注无菌注射用水10ml, 蔡玉芬等[4]通过对86例患者的临场观察, 认为适当气囊导尿管注水量为男性15ml, 女性20ml。

3.1.2. 3 采用气囊内注无菌注射水用法, 因注入气体, 气体易顺气道逸出致固定作用消失而脱管。

3.1.2. 4 给尿潴留患者导尿时, 需等尿液流出500ml左右, 膀胱内压力降低, 再往气囊内注水, 同时左手固定尿管, 固定牢。

3.1.2.5对于膀胱充盈不良者, 应霞艳等[5]采用常规置管法将导尿管送入膀胱后, 继续将导尿管全长送入, 然后用手指按压耻骨联合上方的膀胱区, 见尿后充盈气体, 再将尿管缓缓往外牵拉至遇有阻力为止。这种改进的气囊导尿管留置术在膀胱不充盈的情况下也可引流出余尿液, 避免因不见尿液流出而无法判定导尿管是否在膀胱, 而盲目充盈气囊导致尿道损伤。

3.2 家属原因

3.2.1 照顾不周由于我院家属陪护较多, 有42例是由陪护为患者翻身或更换尿垫时将尿管拔出, 使患者发生血尿2~3d。

3.2.2 护理措施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对留置气囊导尿的患者要注意以下三点:

3.2.2. 1 引流尿袋与尿管的连接管道要足够长, 固定尿袋位置

要合适, 尿管至引流袋固定处的距离不能过短, 以免挪动身体时牵拉尿管。

3.2.2. 2 做好尿管护理知识宣教。

3.2.2. 3 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 加强责任心, 认真做好尿管的交接工作, 及时指导家属护理。

3.3 患者个人原因

3.3.1 患者自行拔出由于患者烦躁不安, 神志不清, 脾气暴

躁等原因极不配合, 留置尿管给他们造成不适, 故自行将尿管拔出, 造成尿道损伤出血和 (或) 血尿2~3 d。

3.3.2 护理措施对此类患者留置导尿管时, 一定要加强管理, 应适当约束双手;

神智清楚的患者还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

小结:临床上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已很普遍, 在操作和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加强责任心, 熟悉男、女患者尿道的特点, 了解气囊导尿管的结构, 熟练插管技术, 严格操作规范, 加强对留置气囊导尿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做好插管解释, 留置时的护理, 拔管前宣教,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患者的痛苦。

摘要:通过对2004年2月~2009年3月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发生尿管滑脱现象, 原因的分析, 综合近年来国内护理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并发症护理的新进展, 提出所列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留置导尿,尿管滑脱,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24。

[2]崔淼。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85。

[3]应霞艳, 俞立农。气囊导尿管留置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1) :72-73。

[4]蔡玉芬, 胡定伟, 王永玲。留置气囊导尿管的临床操作[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1, 16 (2) :89-90。

谈女性患者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 篇3

导管方法:先用0.1%新洁尔灭棉球常规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再用1%碘伏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然后将尿管1/3用无菌石蜡油充分润滑,左手分开大阴唇,右手将尿管徐徐插入尿道约4~6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左右。如使用气囊导尿管,要比普通导尿时插入要深些,即见尿后进入5~6cm,以使尿管前端的气囊全部进入膀胱。然后再注入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8~15ml,取下注射器,然后轻轻将尿管拉出,有阻力时停止牵拉就可起到固定尿管的作用。

使用气囊导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气囊导尿管的型号要适合患者。②检查气囊有无漏气现象。③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尿道清洁防止尿管被污染。④观察导尿管是否漏出及有无尿液渗漏现象。

操作前做好宣教解释工作。有些患者恐惧害羞,尤其是未婚者及老年人怕疼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说明导尿的目的,在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护 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尿路感染,导尿时应认真清洗,严格消毒外阴,消毒范围不可局限于尿道口,应先用1∶1000新洁尔灭冲洗外阴及阴道口,再用1%碘伏消毒。②操作时认真仔细,动作轻柔,避免反复试插而加重尿道损伤和增加尿道感染机会。③加强会阴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冲洗会阴1~2次。冲洗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干,注意清洁尿道口,要勤换床单,保持床褥的整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④注意观察尿量的颜色、性质,有无血尿,观察尿道有无红、肿、热、痛。⑤密切观察患者尿液排出是否通畅,有无受压、扭曲,尿管深度要适宜不可过深,不可太浅,每周更换导尿管,每日更换引流管,为防止感染用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冲洗量视人而定,并使冲洗液温度适宜,冲洗或更换引流管时务必先消毒;膀胱有感染者,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加入生理盐水中作膀胱冲洗,每日1~3次。⑥尿袋的固定:尿袋应悬挂在病床的两侧,有些病床有挂钩,可直接悬挂;对没有挂钩的病床,采用一次性方便筷子固定尿袋,把筷子插在床板与床垫间,把尿袋悬挂筷子的另一端。引流管不可过短或过长,以免扭曲折叠阻碍引流。尿袋位置应低于膀胱。⑦当贮尿袋满时应及时倾倒,先关闭调节夹,无调节夹的情况下,应先将引流管打折后,再打开尿袋下端开口,可防止尿管中的尿液反流入膀胱,造成逆行感染,同时也可避免放尿因与外界直接相通而发生的感染。⑧长期留置尿管者,膀胱因无尿液而易挛缩。拔管前应先锻炼膀胱充盈及排空,可间隙性关闭调节夹,以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可提高拔管后的排尿成功率,避免因再次导尿引起的感染。⑨留置尿管后要观察是否发生尿道热,如患者出现寒颤、高热,血压下降和红细胞计数增多,则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勤翻身,以利排尿,避免感染与结石,及时应用抗生素,防止出现感染性休克。

留置导尿管预防感染措施 篇4

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臵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臵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臵时间、导尿管臵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及诊断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臵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臵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臵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臵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1、臵管前。

(1)严格掌握留臵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臵导尿。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立即更换导尿包。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臵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臵。(5)告知患者留臵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臵管后的注意事项。

2.臵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臵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操作无污染。

(4)按导尿操作要求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用0.5%碘伏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一次只能使用一个棉球,不得重复使用。男性:先协助患者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男性20-22cm,女性4-6cm,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避免损伤尿道。

(6)臵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臵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臵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远端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在符合“留臵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小时无效则需重复病原学检查;(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臵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臵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臵导尿装臵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臵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臵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臵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13)有完整的操作、观察与处臵记录;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篇5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临床与护理措施。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放置导尿管的72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方式、置管时间、尿量、拔管时间等,导尿前后取患者尿液来进行病原学检查,查看感染情况。结果: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中感染例数为4、4、3、3、2,感染率并无显著差异,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置管时间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需要加强护理,缩短导尿时间,及时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导尿管留置;尿路感染;临床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91-01

留置导尿管属于临床中的常见操作,主要应用在尿失禁、排尿困难、引流尿液患者的治疗中,是临床中保持患者会阴干燥的一个有效举措,但是,留置导尿管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尿路感染发生率非常高,这不仅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也浪费了医疗资源[1]。为了避免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我院对于近年来收治的患者采用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成效显著,现将原因与护理措施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放置导尿管的72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为19~81岁,平均年龄为(45.9±9.2)岁,其中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分别为19、17、21、9、6。排除标准:未成年者;留置导尿管前发生尿路感染者;真菌感染者;生殖器结核;包皮、包茎或者龟头炎者。

1.2 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方式、置管时间、尿量、拔管时间等,导尿前后取患者尿液来进行病原学检查,查看感染情况。

1.3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尿路刺激情况进行判别,查看腹部有无触痛感,尿液检查结果显示男性每个高倍镜下白细胞大于5个,女性每个高倍镜下白细胞大于10个,则确定出现尿路感染。若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则查看尿液培养结果,若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量大于105cfu/mL或者格兰阳性球菌菌落数大于104cfu/mL.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中感染例数为4、4、3、3、2,感染率并无显著差异,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诱因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讨论

留置导尿管属于临床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不仅可以辅助常规治疗,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病情,临床研究显示,有80%泌尿系统感染与留置导尿管相关,导尿管外细菌会通过周围粘膜侵入患者膀胱,引流袋细菌也会上行入侵膀胱,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本组研究显示,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与置管时间两个方面,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步的衰退,女性盆骨肌肉逐渐松弛,男性容易出现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发生率也更高,年龄较大的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抵抗力较差,抵御细菌的能力降低。此外,导尿管属于异物,会破坏患者尿道,细菌会沿导管外壁上行,在置管时间的增加下,细菌会反复感染,引发尿路感染[2]。

为了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尿道口进行彻底消毒,尽可能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及早将其拔除,对于麻醉围手术期患者,建议在术前30min来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不超过2d,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协助患者锻炼膀胱反射功能,及早进行恢复锻炼,缩短患者的导尿时间,在拔管时,最好在患者膀胱充盈时进行,降低复插率[3]。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膀胱清洗,如果需要清洗,最好使用生理性膀胱冲洗法,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喝水量最好控制在2500ml,在避免感染的同时防止结石形成,如果必须要进行机械清洗,必须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此外,保持尿道口的无菌,对患者尿道口进行彻底消毒,尿道口、导尿管消毒时间为2次/d,在大便后,为患者消毒肛周与尿道口,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为患者做好导尿管护理工作,控制好引流袋位置,避免尿液出现倒流[4]。此外,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注重对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特别要注重老年患者的护理,及时更换集尿袋与导尿管[5]。因此,年龄、置管时间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需要加强护理,缩短导尿时间,及时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留置导尿管论文致谢语 篇6

谢谢您,林老师!

感谢泌尿外科李旭良教授、魏光辉教授、何大维教授、刘星老师、张德迎老师、吴盛德老师、刘俊宏老师、陆鹏老师、刘丰老师及泌尿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感谢你们在我临床学习和论文写作中作出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重庆医科大学七年来对我的培养!

感谢儿科学院提供的优秀的学习和研究平台,使我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

感谢所有帮助、支持我的朋友和同学,正是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才让我的求学生涯不会感到孤独,才让我有信心坚持下去!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感谢你们在我多年的求学路上给予我的理解、支持与呵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和学习,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患者留置导尿的心理护理 篇7

关键词:留置导尿,心理,护理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侵入性操作。在临床护理中, 尤其在泌尿外科中应用较为广泛。泌尿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引发梗阻, 即能导致尿液排泄障碍, 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最终可引发尿毒症, 从而危及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导尿管引流尿液是极为重要的。同时根据尿液的颜色和量, 还可协助诊断和治疗。如直接导尿测残余尿、通过导尿管可作膀胱造影、冲洗膀胱内血块、膀胱内作化疗等。现将2010年1—12月泌尿外科419例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留置导尿的目的

(1) 抢救休克、危重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 以观察病情; (2) 对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患者应确保尿路畅通; (3) 排空膀胱预防尿液逆行导致上行感染; (4) 尿路的检查与治疗; (5) 预防尿液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及感染。如褥疮、外阴部皮肤损伤等; (6) 手术后留置导尿管, 便于引流和冲洗。 (7) 避免麻醉后尿潴留。

2 留置导尿的操作

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病情选择质量较好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在操作时,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插管时动作要轻柔, 操作要熟练, 掌握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生理解剖特点, 以避免损伤尿道粘膜。膀胱高度膨胀的尿潴留患者, 首次排尿不宜超过1 000 mL, 以防止腹压骤减导致虚脱及膀胱粘蟆急剧充血而引起的血尿。

3 导尿管留置时间

前列腺增生术后留置7~10 d;肾、输尿管碎石后留置3~5 d;尿道断裂留置8~10周;尿道下裂留置7~10 d;膀胱全切可控膀胱术后留置9~10 d;其他, 如持续硬膜外镇痛术后留置48 h防止发生尿潴留等。

4 留置导尿的临床护理

4.1 引流管的使用与护理

引流管要稳固地固定在床沿上, 防止翻身时将导尿管拉出和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而对尿液流出产生影响。发现引流不畅时, 应及时检查并调整导尿管的位置, 酌情处理, 使导尿管保持通畅。倾倒尿液时不可将引流袋提高于床沿, 病人下床活动时应嘱咐引流袋不能高于尿道口, 必要时夹击住引流袋管道上的控制夹, 病人回病床后再开放, 以防引起逆行感染。

4.2 尿道口的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2次, 用稀释后的活力碘棉求擦洗尿道口2次,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 更换引流袋时,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严防污染;在分离导尿管和引流袋的接头前, 应首先用止血钳加住导尿管;分离后, 管口应用0.5%的碘伏消毒, 以防尿液倒流而引起逆行感染。

4.3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的观察

(1) 随时检查导尿管是否脱出, 连接管有无滑脱, 导尿管是否阻塞 (如身体压迫导尿管、导尿管扭曲、管腔内有组织碎屑和血块等梗阻) 。同时检查导尿管引流液是否通畅, 如发现引流不畅或完全没有尿液流出应立刻仔细检查, 及时处理。 (2) 注意导尿管插入部位和周围是否有溢尿。 (3)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如有异常随时与医生联系并且立刻处理。 (4) 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 做尿常规检查1次。

4.4 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常用于前列腺摘除和前列腺电切术后, 常用0.9%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 根据尿液的颜色调节冲洗速度。对昏迷、危重患者和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的病人, 每天用0.02%的呋喃西林冲洗2次, 200~300 mL/次。如果病情允许,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 达到膀胱自然冲洗的目的。

4.5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

(1) 尿道口溢尿和膀胱区胀痛不适, 应检查导尿管是否插入过深, 轻轻牵拉导尿管, 使其气囊卡住尿道内口。膀胱痉挛可用利多卡因5 mL加适量生理盐水行膀胱灌注缓解症状。 (2) 尿道口疼痛, 用山莨胆碱加利多卡因湿敷可减轻疼痛。

4.6 拔出导尿管的护理

(1) 时机的选择。为预防拔管后患者出现尿潴留, 应选择膀胱充盈时拔出, 拔出导尿管后, 患者可利用膀胱的压力排除尿液。一般在输液快结束的时候拔出最合适, 因这时患者的尿液较多、浓度较低, 对尿道的刺激性较小, 患者的痛苦也较小。 (2) 对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的病人, 在拔管前要训练膀胱反射性功能:夹闭导尿管, 每2~3 h后开放1次, 让膀胱定时充盈排空, 1~2 d后拔出导尿管。 (3) 拔管前要尽量抽空气囊内的液体或气体, 以免损伤尿道内膜;导尿管拔出后, 检查管道是否完整, 特别是气囊部分;拔管后嘱患者多饮水。

5 心理护理

认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充分了解留置导尿的目的和重要性, 掌握留置导尿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调整心态, 保持室内安静、舒适, 激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应亲切和蔼, 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以最佳心理状态渡过留置导尿管的时期。

总之,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一项简单而又经常性的护理操作, 每个护理人员必须熟悉了解导尿管的性能和男女尿道的特点, 熟练操作技术, 严格无菌观念, 并掌握留置导尿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确保留置导尿的成功, 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邱玲.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539-540.

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留置导尿;尿路感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57—01

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院内感染。作为一种良性疾病,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留置导尿管的人群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且一旦发生,其病死率可达13%-30%。因此,对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应引起重视。本文以96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因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泌尿系结石等疾病而留置导尿管96例,男性62例,女性3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1岁。插管前尿细菌培养均阴性。按所用方法不同随机分3组观察。未用药组18例,留置导尿管后未用抗生素,抗生素组36例,留置导尿管后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加冲洗组42例,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每天三次经导尿管注入0.1%新洁尔灭20ml冲洗引流管,并定时用新洁尔灭棉球擦试尿道口分泌物,所有患者均采用密闭式引流袋,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尿培养细菌数>105/ml为尿路感染。

2 结果

3组患者随插管时间的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逐日增高。未用药组第二天细菌阴性率为11.1%(2/18),第4天为33.3%(12/18),第八天为88.9%(16/18),第10天为100%(4/36),第6天为333%(12/26),第8天为50%(18/36),第10天为61.6%(22/36),第12天为83.3%(30/36),第14天为100%(36/36);抗生素加冲洗组导管留置第2—10天时尿细菌培养均阴性,第12天为9.5%(6/42)。3组间相应天数感染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护理体会

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约占院内感染的40%。由于导尿管的介入,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普通的尿路感染不同,因而在护理方面也不一致。

3.1 密闭引流系统: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侵入尿路的方式为逆行感染,以导尿管外逆行感染为主,约占80%[1],多见于自身菌丛感染;导尿管腔内逆行感染约占20%,病原菌多来自集尿系统和贮尿袋。导尿管引流部分连接不良,引流系统不密闭是导致其的一个重要环节。开放留置导尿管5天以上者,菌尿感染率为100%。密闭式引流能明显延缓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2]。本文未用药组患者至第10天时菌尿感染率为100%,表明密闭引流系统系统确实有效。

3.2 全身应用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杀灭尿液中的细菌,延缓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但由于很快产生耐药性,全身应用抗生素难以完全杜绝其发生。对于女性患者及某些高危带管病人估计导致时间较短(<5天),可选用一些尿液中浓度高,能抑制肠道内厌氧菌的抗生素。

3.3 局部应用抗生素:局部应用抗生素是否阻断逆行性感染,延缓或杜绝其发生仍有很大争议。曾有人报道采用10%碘制剂从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处注入,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逆行性感染,有效地防止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新洁尔灭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但杀菌力强、作用快、毒性低、刺激性小,对粘膜无损害,而且抗菌谱广,对多种真菌和病毒也有作用。本文抗生素加冲洗组采用0.1%新洁尔灭作为引流冲洗剂,并定期擦试尿道分泌物,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细菌沿导尿管逆行感染途径,明显延缓导尿管伴随尿管感染的发生时间,且发生率也较未用药组和抗生素组明显降低(p<0.05)。

3.4 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发生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1]。一般来说,导尿病人其发生率每天以8%—10%的速度递增,长期导尿病人幾乎100%发生菌尿。本文3组患者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因此,应尽量缩短尿路留管时间。

3.5 其他:导尿管过粗,操作粗暴,违反无菌操作,导尿管在尿道中移动摩擦,男性病人导尿管与尿道间成角都可能加重尿道的损伤及尿路感染。因此,操作中,要选择粗细适当的导尿管,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操作轻柔,将导尿管与尿道妥善固定,避免男性尿道在耻骨下角处成角。

参考文献:

[1] 朱子军,马承江,尿路导尿管伴随性感染,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9:308

[2] 金传民,盛晖,三通式引流装置控制留置尿管所致逆行尿路感染,中华外科杂志,2005.9:559。

[3] 徐敏,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导尿管的护理 篇9

留置导尿管操作前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使用球囊尿管的目的和有关的注意事项,并检查尿管球囊是否通畅,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粗细合适的尿管,在导尿前应该详细检查导尿管,保证尿管质量良好。给病人解释清楚导尿的意义,以取得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禁止患者及家属自行拔管。选择尿管要合适,一般选择14号~16号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口的刺激。一般情况下每周换1次。气囊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 cm~6 cm,要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尿管插入深度要适宜,宁深勿浅,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 cm以上,再缓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一般注入生理盐水10 mL~20 mL;如病人膀胱无尿,应该尽量插深,注入液后再轻轻回拉,以不能拉动为止。最后固定外端尿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做好个人卫生,注意会阴部清洁,若有污染要及时清洗;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保持引流通畅。

护理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应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操作。保证病人舒适安全。预防尿路感染 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尿道口、导尿管与尿袋的衔接部位、尿袋的排尿口。

(1)更换导尿管必须按无菌操作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插管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切忌反复拔插。

(2)尿道口易受粪便以及分泌物的污染,应每天清洗外阴。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每日清洁尿道口,更换引流袋。

(3)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如果尿液浑浊有絮状物,根据医嘱予膀胱冲洗。冲洗时若患者感觉不适,应当减缓冲洗速度及量,必要时停止冲洗,密切观察,若患者感到剧痛或者引流液中有鲜血时,应当停止冲洗,通知医师处理。冲洗液瓶内液面距床面约60厘米,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利于液体流入,冲洗速度根据流出液的颜色进行调节,一般为80-100滴/分钟;如果滴入药液,须在膀胱内保留15-30分钟后再引流出体外,或者根据需要延长保留时间。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5℃左右,以防冷水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二)保持导尿管通畅

1,防止尿液潴留、逆流,并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保持尿流畅通。为防止尿液逆流,放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每次放尿后应用酒精棉球消毒储尿袋放尿口,然后拧紧。搬动病人是应夹住导尿管。2,烦躁患者要做好保护性约束,佩戴约束手套,防止患者拔出导尿管。与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告知约束的用具的重要性。3,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定时放尿,尽早拔除尿管,使其及早恢复排尿功能。

4,定期更换导尿管,观察尿流情况。检查导尿管与储尿袋衔接部位是否紧密,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注意导尿管插入部位及其周围有无溢尿。观察尿袋中尿液的性状、尿量、尿袋的位置等。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篇10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尿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泌尿系感染。

(一)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适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留置后的注意事项。

(二)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正确铺无菌布,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3、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4、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轻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三)、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者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者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情节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患者沐浴或者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尿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后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及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篇11

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留置气囊尿管患者的资料,对其中出现尿液渗漏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总结引起漏尿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结果:留置尿管后出现尿液渗漏的情况,主要与尿道内口松弛、操作不当、导尿管堵塞等多种因素有关。

结论:总结分析后得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气囊导尿管,并通过各种护理手段来给于漏尿针对性护理方法,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是防止留置尿管后出现尿液渗漏的关键。

关键词:神经内科 留置导尿管 漏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70-02

留置导尿是神经内科用于解除尿潴留、尿失禁及记录出入量的基本手段。Foleys尿管原料为硅胶,具有与组织相容性好、对尿道黏膜刺激性小、气囊内固定不易脱落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但有些患者在留置导尿过程中经常发生尿道口漏尿现象,对治疗及护理造成很大影响,我们通过对12例漏尿患者进行护理,防治效果满意。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发生留置气囊尿管漏尿的患者12例,均为2011年1-12月在我愿意神经内科治疗疾病的住院患者。他(她)们年龄54-81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32例。

1.2 方法。

1.2.1 由于神经内科大部分为老年患者,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漏尿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随着老年患者的年龄增长,发生尿管尿液外漏的比例增加,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长,泌尿系统生理功能下降,大多数尿道括约肌松弛及盆底肌肉松弛,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尿道长约3-5cm,直径约0.6cm。尿管与尿道内口不能紧贴而造成漏尿,因此,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来选择适宜的气囊导尿管,能预防尿液渗漏的发生。吴小燕[2]等研究发现患者尿液渗漏与气囊内注水量有关,注水量为5ml者尿液渗漏发生率高,增加气囊内注水量至15ml,使气囊充盈成圆形,气囊完全位于尿管中心,使气囊能均匀覆盖膀胱颈处,与尿道口嵌合好,且受力均匀、气囊对膀胱颈有一定的压迫作用,可有效避免漏尿发生。

1.2.2 护理人員导尿操作时插入导尿管过深或过浅,插入深度过浅,气囊在尿道内,病人胀痛,腹压增加,使尿液外漏。插入过深,由于尿管头端落在膀胱底或膀胱体处,而非膀胱三角区,三角区内尿液沿尿管流出,将尿管变成了引流管。或者是选择的导尿管型号与病人年龄、性别不相符,型号过小,尿道与尿管之间存在空隙过大而引起漏尿。太粗又容易压迫尿道黏膜导致尿道上皮细胞坏死,诱发感染,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引起漏尿。还有如果导尿管气囊上有微小的损坏,操作者在进行导尿管留置前没有发现尿管是否完好,尿管插好后,由于气囊的损坏,使气囊内的水慢慢减少,并导致尿管部分滑脱,出现漏尿现象。针对操作不当的原因,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在导尿前要为病人选择大小、粗细合适的尿管,成年男性一般采用12~16号,女性可采用16~18号,根据病人情况不同,也可做适当调整,予病人以最合适的尿管留置。插入尿管前首先应向气囊内注射生理盐水或空气检查气囊有无漏水、漏气、破裂等,以防止因尿管的质量问题导致漏尿。

1.2.3 由于患者合并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尿液浑浊,尿沉淀产生,或者出血、血凝块堵塞以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未定期更换冲洗引起的钙盐沉积而导致尿管堵塞,尿液引流不畅等原因,也会导致气囊尿管阻塞而致漏尿的发生。所以对于长期留置尿管者每天定期用0.02%呋哺西林或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索16×104U冲洗膀胱,同时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以减少黏液的分泌[3],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同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感染者给予控制感染冲洗尿管,对出血者给予冲洗止血。对有钙盐沉积者可向膀胱内注入5%碳酸氢钠100mL-200mL,保留30min以上,冲洗尿管后解除梗阻。或者直接拔管后更换较粗的尿管。也有患者因体位不当及引流袋放置不当致使尿管受压、扭曲、折叠,引起尿管引流不畅而引起漏尿,要及时观察到并排除这些不良因素,保证尿管引流通畅。

1.2.4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留置尿管发生漏尿的患者通常情绪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紧张,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心理紧张因素。告知患者必须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尿管受压、扭曲,尿袋固定必须低于导尿管,防止尿液倒流,对于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可将尿袋固定在腿部,既避免倒流,又能保证活动自如,嘱咐患者不可压迫尿袋,以防尿液倒流造成漏尿发生。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人量可达2000—2500nml,以达到自然冲洗膀陇的目的,鼓励患者在床上、床下多活动,预防出现感染和泌尿系结石。使患者掌握如出现烧灼感、疼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和尿液混浊、沉淀和结晶等情况,应尽快告诉医护人员,及时处理。给病人讲解保持其会阴部清洁的重要性和方法,每日晨、晚间护理时用0.5%的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周围,使病人舒适,预防感染。保持尿管、尿道口周围及会阴部清洁。

2 结果

12例发生漏尿患者经过我们给予针对性的精心护理,患者漏尿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效果满意。

3 讨论

留置气囊导尿管后安静状态、膀胱充盈情况下未夹尿管或夹住尿管后,尿液自然沿尿道口渗出,出现“尿裤”或“尿床”现象即可判断为漏尿。特别是神经内科的老年患者,由于其器官退行性变化,使漏尿现象更为普遍。另外,由于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抵抗力弱,发生漏尿后极易受理化刺激而引起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延长治疗时间,浪费大量医疗资源。为了减少漏尿,护理人员要正确使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在操作过程中,根据男、女尿道的生理解剖特点选择尿管型号及确定插入深度,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插管准确并插管后固定牢固。

参考文献

[1] 刘北萍.介绍一种留置导尿牵引法防止老年患者导尿术中漏尿[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41

[2] 吴小燕,石云,崔日珍,等.老年性留置气囊导尿管注水量与尿液渗漏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127-128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的留置导尿病人80例,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67岁~91岁 (72.64岁±4.27岁) 。观察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64岁~96岁 (71.83岁±4.79岁) 。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结合临床经验和病人需要, 制订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 从术前评估、尿管选择、规范导尿流程、留置导尿期间的会阴护理、拔管护理及健康教育6个维度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导尿和对症护理[3]。

1.2.1 评估病人是否需要导尿

留置导尿是一项侵入性操作, 对人体有一定的创伤性, 同时也会增加病人感染的几率。所以在确定为病人进行留置导尿前, 应先尝试进行热敷、听流水声、按摩、温水擦拭会阴、改变体位以及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 尽量帮助病人能够自行排尿。经过上述处理无效时, 才进行留置导尿。

1.2.2 导尿管的选择

导尿管型号的选择要适合个体, 导管过粗会损伤黏膜, 导致病人疼痛、出血, 而损伤也会增加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老年女性病人, 尿道松弛, 导尿管过细会使尿液外溢;而尿道狭窄、特别是前列腺增生的病人, 应选择型号相对小的导尿管;初次留置导尿管的病人不宜选择过粗的导尿管, 对于尿液混浊、有絮状物的病人选择口径大些的导尿管。

1.2.3 留置导尿的流程

根据病人的性别备齐用物, 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以女性病人为例, 向病人解释, 取得其知情同意和配合, 嘱用温水清洁外阴。拉好床帘, 悬挂“操作中”的标识, 必要时关闭门窗注意保暖。协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 两腿略外展, 臀下垫治疗巾。会阴部初步消毒的顺序:中→左→右, 左→右→中, 最后一个消毒棉球擦至肛门。打开无菌导尿包, 置于病人两腿间, 戴无菌手套, 铺洞巾使之与导尿包形成一个无菌区, 液状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 检查导尿管气囊, 将引流袋与导尿管连接。再次消毒的顺序: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尿道口, 停留片刻 (由上至下) 。分开小阴唇, 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4cm~6cm, 见尿后再插入5cm~7cm, 注10mL~15mL水使气囊膨胀 (注水优于空气, 水容易确定) , 轻拉导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注明留置日期, 用固定装置将导管固定于被单或衣裤上, 确保置管安全。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对于留置导尿术是否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次性留置导尿成功不仅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也减少了病人在留置导尿后发生尿路感染及尿道损伤的几率。

1.2.4 留置导尿期间的护理

1.2.4. 1 会阴护理

导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 也是留置导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尿道口污染是腔外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 预防尿路感染就要从保持尿道口清洁、防止细菌定植做起。王玉秋[4]提出, 留置导尿后用消毒液进行尿道口护理, 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几率, 但长期使用消毒剂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可能造成更多菌株的产生。宋均英等[5]的研究表明, 使用温生理盐水进行会阴护理克服了消毒剂对人体的化学不良刺激和皮肤变态反应, 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尿道口的护理, 效果很好, 病人也感到舒适。靳玲玲[6]提出, 使用温水进行会阴冲洗与使用消毒剂护理会阴有着相同的效果。对于一些将留置导尿管带回家的病患更为经济、方便, 也更容易接受。

1.2.4. 2 集尿袋的更换与清空

有研究显示, 频繁的更换集尿袋无助于预防泌尿道感染, 集尿袋的更换频次在每周2次时, 尿路感染的可能性更低, 更有利于病人康复[7]。虽然无需频繁更换集尿袋, 但定期清空集尿袋内的尿液, 对于预防逆行感染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 每8h或者当集尿袋内的尿液超过2/3时应即刻清空集尿袋。

1.2.5 拔管

1.2.5. 1 拔管的时间

通过巫娜等[8]的研究表明, 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越长, 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几率就越高。尽早拔管有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 早期拔除导尿管的病人发生尿潴留和再行导尿术的频率增高, 因此决定拔除导管前应对病人进行间歇性夹管, 2h~3h开放1次, 通过定时充盈和排空膀胱来训练、恢复膀胱的功能。待膀胱充盈、病人有尿意时拔管, 借助病人已建立起的排尿反射, 再进行一些体位的调整可有效减少拔管后病人出现排尿困难的概率。而姜梅等[9]的研究表明, 在留置导尿管拔管前行呋喃西林膀胱冲洗, 病人排尿通畅, 并可有效地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1.2.5. 2 拔管方法

备齐用物, 松开导尿管的固定装置, 将注射器连接导尿管活瓣, 吸出气囊中所有液体, 拔出导尿管。记录拔管时间, 观察病人第1次自行解尿的情况。对于一些老年病人拔除导尿管困难时, 向病人尿道内滴入少量的无菌液体液状石蜡, 让病人休息片刻后缓慢扭动导尿管将其拔出。

1.2.6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教会病人配合要点及导尿后的注意事项, 并鼓励病人积极配合:保持导尿管通畅, 避免导管弯曲受压;集尿袋忌高于膀胱, 以免尿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若发生衔接处脱离时, 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切忌自行连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可减少细菌繁殖;在病情许可下, 鼓励多饮水, 每天摄入量2 000mL~2 500mL, 每小时最少排尿50mL。禁止饮用茶和咖啡。针对病人心理压力大、忧郁等特点,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促进病人食欲和保证充分的休息, 增加抗病能力。密切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

1.3 评价指标

医院内尿路感染, 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政司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指标包括尿道出血、尿管自行脱落、溢尿、拔管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显示, 两组病人在尿路感染、尿道出血、溢尿及尿管自行脱落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两组病人留置尿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

例 (%)

3 讨论

3.1 加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防控, 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 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和置管与维护两方面。病人方面主要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置管与维护方面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置管方法、会阴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医护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 加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3.2 加强观察, 提高护理技能, 防止置管并发症

留置导尿作为临床常见的操作技术被广泛应用, 但在应用过程中因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而造成一些导管相关性并发症, 造成病人的痛苦。因此在操作和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熟悉男、女性尿道特点, 正确评估病人情况,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做好插管解释工作以取得病人配合, 熟练掌握插管技术, 严格规范操作流程, 加强观察及护理, 掌握拔管的时间和方法、做好拔管前宣教, 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显示, 通过对留置导尿病人实施术前评估、尿管选择、规范导尿流程、会阴护理、拔管护理及健康教育6个维度的综合护理干预, 两组病人在尿路感染、尿道出血、溢尿及尿管自行脱落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注重插管、留管、拔管的每个细节, 能有效减少留置导尿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君贤, 董淑华, 杨永红, 等.经尿道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J].空军医学杂志, 2012, 28 (1) :18-20.

[2]欧结弟.降低院内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9) :82-83.

[3]陈雅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39-143.

[4]王玉秋.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口护理方法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 2012 (9) :154.

[5]宋均英, 徐淑侠.2种会阴护理方法在女性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8) :1-3.

[6]靳玲玲.留置导尿患者会阴部用温水冲洗与呋喃西林液擦洗的效果比较[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 3 (22) :444.

[7]刘聪云.集尿袋的更换频次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研究, 2012, 10 (19) :190-191.

[8]巫娜, 荣桂芳.留置导尿管致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2) :29-31.

上一篇:从不曾忘记…作文下一篇: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