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毕业论文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医大毕业论文(共8篇)

中医大毕业论文 篇1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

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

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

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

《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

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

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

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

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2.1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

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

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

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

《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

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

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2.2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

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

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2.3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

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

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

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

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

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3.1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3.2 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

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

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

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

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

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

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

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

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

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3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

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

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

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

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 (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

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

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9(43):85-87.

中医大毕业论文 篇2

1 病历书写在毕业实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病历的书写在毕业实习中占居重要位置

毕业实习中书写的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 包括门 (急) 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毕业实习是医学学生在校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 其质量及实施过程将关系和影响到医学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育成, 以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经验表明, 如何提高实习生病历书写质量, 这在医学学生的临床教育培养中占居了一定的位置, 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因为病历是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 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等医疗活动, 加上中医学的望、问、闻、切等手段获得的有关资料, 再通过医生的综合、归纳、分析、整理, 从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件和宝贵的医疗资料,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切反映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和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水平, 也可体现书写病历者的文化程度、医学水平、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的高低[2]。

基于上述众多因素, 在毕业实习过程中, 病历的书写占居重要的位置, 必须坚持和认真对待。既往的实践证明, 实习生的病历书写不可马虎从事, 在实习生鉴定时, 病历书写会列入成绩考核。以往的教学工作也基本上沿着这一轨迹进行培养。

1.2 规范书写中医病历的意义

传统中医病历的书写是临床实习医学学生成长为医师的过渡阶段, 抓实习医师病历书写质量是全面提高医院实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病历书写水平反映医学学生对病历书写质量的重视程度, 也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宝贵素材。近十多年来, 医疗纠纷的增多和处理难度的加大, 医疗文书也牵连其中。由于实习病历在法律意义上并不管用, 实习生对病历书写的重视不够, 书写质量普遍不高已经成为事实。中医称病历为诊籍, 并有其鲜明的特点和要求, 且包含有丰富的文学色彩。它是临床医生依据对患者进行的咨询、检查、调查研究 (望、问、闻、切) 所得的有关信息资料, 并经诊治医生对这此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形成的总结, 它是临床和实践相结合的书面记录。其功能与作用就是对疾病整个过程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外在征象、治疗效果、各项理化检查、各级医生分析讨论意见、建议等的全过程作出客观、全面、系统的记录。因此EMR是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对中医而言, 是中医正确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是业务考核和鉴定医疗事件的参考材料[3,4]。

中医学病历是中医医疗活动过程信息的主要载体, 它不但是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也是评价中医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等的重要依据, 在发生医疗纠纷、医疗争议的时候, 常常是判定责任的重要参考证据, 有重要的举证作用[1]。中医病历不仅可体现某个疾病的规律, 也可以反映该病的特殊表现, 所以中医病历写得如何, 可反映中医学术水平, 同时也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学的特点在于辨证, 即将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手段贯穿于诊疗中。中医病历的特点是必须有中医特点体现, 即以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为框架, 四诊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还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术语, 临床中常见引经据典, 寻找理论依据和出处, 来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强度。随着科学的发展和EMR的引入, 怎样使病历书写既要适合于中医药学的继承发扬, 又能跟上时代, 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而EMR的快速介入, 更使中医界面临巨大的挑战。

2 EMR面临的挑战

2.1 EMR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

2009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试行) 》明确:“EMR是由医疗机构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存和使用的, 重点针对门诊、住院患者 (或保健对象) 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EMR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主线’的信息资源整合, 绝不仅限于录入方式、存储方式、查询方式的转变[5]”。从这精神上看, 中医病历同样要参与、回应、对付。EMR形成了新的、科学的管理模式, 形成了全新的医疗办公系统 (临床信息管理) 。电子病历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快捷性, 一方面方便了患者就医, 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医务工作者包括实习生的工作负荷。实现病历电子化 (EMR) , 以便医务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专研医学技术, 更好的掌握医疗信息, 提高医疗质量[6,7]。

我院在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同样面临着EMR推进难的问题, 也处于边看边走的状态中。EMR的信息内容复杂、信息资源时空跨度大。从实施情况看, 当今毕业实习过程中制约EMR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也不是法律问题, 而是医院与学校自身的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问题, 亟待解决。

2.2 EMR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的使用

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完成各个科室病历的练习和书写, 也正是在书写病历中完成相对比较简单的四诊观察、诊断和辨证思维、处理过程。尤其是中医, 必须通过揣摩来学习临床带教老师的经验与方法, 不断训练、磨砺和感悟, 逐渐培养实习生书写病历能够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培养合格的中医医生。纸质病历是传统观念下的记录, 与EMR比, 没有这样先进的手段可供使用, 不仅很容易被篡改, 而且安全性不高。EMR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提高了效果和效率, 避免因病历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不同模板和无以伦比的功能, 使病历书写达到全新的高度和速度。中医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望、闻、问、切及体格检查、理化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所获得有关资料, 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自然地有其特点和特色。

值得庆幸的是, 当今中医药学校的学生多数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基础和条件, 接受能力强, 是在社交网络陪伴下长大的年轻一代, 对EMR本身并不抵制, 他们只是担心因使用EMR会泄露隐私, 使毕业实习中EMR的接受、学习、应用不易进入佳境。

2.3 毕业实习生中医EMR的书写现状

病历书写是学生实习期间必须实施的一项基础性训练, 在推行EMR书写中, 实习生是处于一个流水帐过程中, 往往对病历书写意义认识不足, 临床资料采集不系统、不全面、不真实, 内容不完整, 重点不突出等。这些问题要求带教老师既要让实习医生有机会独立完成EMR, 还要自己仔细校对, 提出问题, 这样才能确保EMR的准确性, 切实有效地提高实习生书写病历的基本功。2010年版《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以下简称新《规范》) 自2010年7月1日起试行。新《规范》中增加了多项更能体现中医药诊疗特色的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如中医整体概念、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情况等。住院病历书写须结合十问, 简要记录患者发病后的各种相关情况;女性患者还要记录经带胎产史;中医望、问、闻、切诊中, 应当较详细地记录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等;病程记录反映四诊情况及治法、方药变化及其变化依据等;主治医师首次查房的理法方药分析、主任查房对病情和理法方药的分析及诊疗意见等这些在EMR中常可以做到按部就班和电子警示[5], 确保质量。

真实性、安全性与隐私性方面, EMR则可以采用身份认证、权限设定、信息安全等多种技术手段, 来提高EMR的真实性、安全性和隐私性。电子病历有规范的结构, 不容易产生疏漏, 因为各种医疗文件有时间记载, 甚至是自动记录, 材料一旦提交, 便成为不可改写的文件。如遇改写还可跟踪和追朔, 有据可查。EMR时确保患者隐私获得保护非常重要。但是实习生往往了解或部分扮演老师的身份和角色, 这在运作中要倍加注意。

2.4 毕业实习生中医EMR书写的问题与对策

2.4.1 规范中医病历书写格式和要求

EMR书写适应能力培养过度会依赖电脑, 常会导致实习生用脑惰性。病历体现医学资料的完整、规范和法律依据的诚信及严肃。所以, 进一步规范中医病历书写格式和要求, 突出中医特色内容的书写, 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 补充和完善知情同意的相关内容, 规定计算机打印病历书写格式及要求, 增加EMR书写质量评价标准, 符合EMR书写者和质量监控医师的工作程序, 具有可操作性。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而今的病程记录常会有相应固定的模式, 常会参照模板进行复制、粘贴。制作病程记录时, 大多实习生初步学习这种简单的工作方式, 只认模板, 不管细节, 说不出自己记录的内容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中医四诊八纲、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常常脱节, 实习生难以参与思维过程, 弄不明白辨证分析中隐藏着什么玄机。这应当引起重视。

2.4.2 中医特色EMR书写的训练

现在EMR仍未完全实行, 此阶段, 可让纸质与电子暂时并用, 传统老观念目前仍然会较长时间地影响着EMR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这一过渡时间, 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修正、规范、引导和协调, 有章可循。对于涉及到更多的医疗安全与责任问题, 尤其是实习生在EMR使用中的地位和要求。鉴于此, 目前中医专业实习生的书面病历书写仍应保持一定的数量。临床上, 实习生洞察能力的培养, 主要来源于实践和带教加上学生的智慧领悟。在EMR记载时, 要启动大脑进行思考, 如对患者病情的细致观察、鉴别诊断、对疾病发展的评估、疑难问题的考量及处理方法, 以及每一个处方的辨证思路、加减药物的原因、效验反映和正确记录。学生能学到老师观察患者的具体细节, 诊疗的经验, 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和临证中的智慧。

对学生而言, 要重温基础理论、加强技能训练。写好病历, 首先要掌握病历书写的基础理论及要求。运用科学的观点, 对收集的有关疾病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综合等。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 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 结合实践, 反复训练, 多问、多写、多观摩质量较高的病历, 提高病历书写水平。

2.4.3 增强实习生主观能动性

EMR将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 学生同样受益。因为压力减少, 学生慢慢就不会花很多心思去思考, 同时老师也会淡化病历书写带教上存在的问题。部分实习生以帮助老师尽快完成日常工作为首要任务, 其不知在貌似能较熟练完成工作的表象下隐藏着诸多问题和隐患。如培养和育成独立、认真地完成问诊、查体、诊断、记录、辨证分析处理的全部流程;全面考虑记录的正确性、科学性;查房时不知观察什么;怎样发现和处理问题;记录病程时也不明白从哪儿下笔;只会简单复制老师的模板。

加强病历书写修养, 建立良好的病历书写习惯。对带教老师而言, 要晓之以理, 严格认真, 对学生细节的纠正的确很花费时间。要循序渐进, 对于刚接触EMR的实习医生, 要从简单的写起。本院一般先从会诊单、特殊检查通知书等开始, 当学生熟悉适应之后再增加出院记录、出院病程等, 继而首次病程录、日常病程等, 最后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一份完整的病历。

3 小结

病历文书是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对患者病情和对医疗过程的一份全面记录和总结。它既是确定诊断及制定治疗和预防措施的依据, 也是总结医疗经验、完善教学内容和开展科研的重要资料。完整的病历还可体现出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7]。EMR同样是中医院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EMR过渡过程中, 一方面中医药学校还没有真正的措施应对, 大多数都随波逐流。另一方面, 学生在实习中, 摸着石头过河, 因此, 从学校或者法律角度来关注和确定实习生的EMR书写已经刻不容缓。实习医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用心学习, 在运用EMR过程中寻找和发现问题, 再带着问题去实践、思考、求教。

综上所述, EMR是大势所趋, 纸质病历终将被淘汰。EMR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必然产物[8], 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院, 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实习医生, 再也不能漠视其无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薛万国, 李包罗.临床信息系统与电子病历[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2) :77-79.

[2]刘坚, 刘晓辉, 周民伟, 等.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整体临床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医院, 2009, 9 (11) :126-127.

[3]于洋, 凌昌全.中医电子病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 13 (7) :612-614.

[4]李才华.信息化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数字医学, 2007, 2 (6) :45-46.

[5]须晋, 赵娜.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分析[J].华西医学, 2009, 24 (4) :962-965.

[6]林凡.电子病历书写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病案, 2010, 11 (5) :54-55.

[7]李磊.浅谈中医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及发展[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23 (8) :2508-2509.

中医大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 毕业生 跨区域 就业意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和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而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区域差异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所掌握的数据,不难发现,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区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是经济发达、生源较多的地区在编人员需求少,门槛高,但求职者人满为患,毕业生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另一方面,一些经济欠发达、生源较少的地区,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医护人员需求量大,却很少有毕业生愿意选择去这些地方就业。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目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结合各区域对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对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还可以给地方性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设置提供参考,提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进而提升就业质量。

“跨区域就业”是指劳动者到其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区域去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跨区越的分析单位可以是国家、省份、地区、县区或者是乡镇等,本文以县区为最小的分析单位,所指的跨区域就业是指毕业生到生源地所在市、县以外的其他区域就业的情况。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云南中医学院2015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共计发放4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为98%。调查对象覆盖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市场营销等14个专业。其中,男生128人,女生323人;云南省农村生源318人、城镇生源79人,外省农村生源26人、城镇生源28人;党员107人,非党员344人;独生子女95人,非独生子女356人;学习成绩排班级前50%有404人,50%以后的有47人;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有120人,偶尔参加的有297人,从不参加的有34人。

2 调查结果分析

王文波、宋琦等人在《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研究述评》中认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区域性流动产生关键影响”,“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本文以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做参考,其中个人因素主要以性别、政治面貌、是否是独生子女、学习成绩和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情况作为参考,家庭因素主要以家庭人均年收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父亲的职业、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的社会关系为参考。

2.1 个人因素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影响

从毕业生的个人因素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目标很明确,同时,不同的个人因素对就业区域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生源地市区或县区是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区域,50%左右的毕业生都愿意选择在生源地市区或县区就业,其中40%以上的独生子女和经常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生源地市区就业,这与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生活环境以及对周边人际关系的熟悉程度考虑有关。从跨区域就业的区域选择看,所占比例较高的是学校所在地昆明,其中35%以上的独生子女和学习成绩在班级前5%的毕业生自我认同度更高,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就业,而出于对自身在求职中竞争能力的考虑,仅有11.11%的学习成绩在班级50%的毕业生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就业;其次是离家较近的县城,其中17.19%的男生和32.14%的学习成绩在班级50%以后的同学出于能顺利就业的考虑,愿意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县城就业,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所占比例在10%左右。而愿意选择到外省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不到10%,愿意到外省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不到5%,其中独生子女无人选择跨省就业,男生、学习成绩在班级50%以后以及从不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毕业生无人选择到外省大城市就业。

2.2 不同家庭(家人)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态度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来自不同家庭、家人对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的态度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来说,大部分家庭对于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持“一般支持”的态度。从家庭经济情况来看,40%以上的家人对于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持“一般支持”态度,其中出于家庭对求职成本和回报的考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更加支持毕业生离开家乡到外地就业。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对于毕业生选择到外地就业时,53.62%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家庭表示“尊重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意愿”。从父亲的职业因素来看,35%左右的来自父亲在企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和公务员家庭的毕业生,较其他情况而言,家人更加尊重毕业生的个人意愿,同时,29.27%的来自父亲是自主创业的家庭非常支持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从生源地来看,较省内的毕业生而言,省外生源的毕业生其家人更加支持毕业生到新的环境去就业,占30%以上,而省内的家庭所占比例不到省外家庭的一半。从家庭社会关系来看,家庭社会关系较为广泛的家人可以利用家人在当地的社会关系网为毕业生求职提供帮助,因此25%以上的“社会关系较为广泛”的家庭不支持毕业生外出求职,25%以上的家庭社会关系一般和较少的家庭表示尊重毕业生个人的意愿。

2.3 阻碍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因素

阻碍您到生源地以外的其他城市就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36.14%的毕业生在选择是否跨区域就业的主要阻碍因素是对家人的牵挂,可见,亲情仍然是90后毕业生较大的牵绊,“父母在,不远游”这一传统的思想观念对90后毕业生的影响依然很大。其次,因为来自家庭收入较低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考虑到就业的交通成本和住宿费用等经济问题,17.07%的毕业生认为其跨区域就业的主要阻碍因素是就业成本高。同时,16.85%的毕业生认为对其他区域生活环境的不熟悉是他们选择跨区域就业最主要的阻碍因素。而没有熟人、单位是否有编制和工资待遇这几项因素的比例均在10%以内。只有7.76%的毕业生表示到生源地以外的其他城市就业毫无阻碍。

3 对策及建议

解决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实现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存在诸多困难和阻力,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第一,政府方面。首先,针对这种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政府在继续推进完善目前的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打造政策“洼地”,构筑人才“高地”。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环境,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可以优先考虑常年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保证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不仅引得进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其次,在人才输出方面,为了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走出去”就业,应继续加大对贫困生的求职补助,为贫困毕业生解决因为就业成本造成的跨区域就业障碍。政府应加大与其他省份区域的人才输出战略的构建,帮助毕业生搭建“走出去”的平台,为毕业生拓宽外出就业渠道。

第二,学校方面。首先,结合自己的地方特色,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专业建设,构建一张属于自己的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名片。其次,在进行招生时,学校应针对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需求,适当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招生名额。同时,还应该多了解省内各区域以及省外各地对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和行业准入情况。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提升人才质量。再次,为了更好地输出人才,学校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出省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外面的医院岗位去了解和熟悉外省医院的需求,提前适应当地的环境。

第三,老师方面。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及时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让毕业生能结合自己的求职竞争能力来理性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专业课教师更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四,毕业生本人方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及早奠定自己的求职资本。同时转变就业观念,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竞争力,理性地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孙祥,方留.大学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动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35).[2]王文波,宋琦.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研究述评[J].中外企业家,2011(16).

[3]潘莉莉,邱志海.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医学毕业生择业意向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

[4]岳昌君.大学生跨省流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2).

[5]姜继红,王毅杰.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5).

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4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因此我们是时候回头做好总结。你所见过的自我鉴定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范文(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1

大学中医学院的生活让我收获匪浅,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同时,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参加各种活动,这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在“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下,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在校期间,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其方针、路线和政策,政治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各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及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在校风的鞭策下,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毕业生。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以“热情、求实、尽职”的作风,积极完成学校和年级的各项任务,在临床实习期间,持着主动求学的学习态度,积极向医院的医生学习,秉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吸收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我崇尚的理念。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是我个人的基本原则。

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社会的实践。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医学院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牢记着誓词: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二十一世纪的计生服务工作者和好医生!

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2

医科大学5年的学习时光很久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从跨入大学校门那青涩的少年到而今的稳健成熟,大学五年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在这里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在学校里面我的专业是中医,后来的时间告诉我非常庆幸结识了中医,并且学了好几年。尽管这几年过去,自我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但是这么博大精深的学问,我愿意用所有的时间来仔细的.推敲理解,实实在在的应用,兢兢业业的治病救人。

四年的学习加一年的实习给了我知识的积累和实战的经验,我实习的医院是市xx人民医院,在那里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非常愉快的实习时光,不仅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临床技能,还认识了好多老师和朋友。他们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他们对待病人的满腔热情,他们对待朋友的真诚,都让我非常感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效仿和认真学习的。

坚持就是胜利,努力终有回报,经历了这一段多么繁花似锦的路程,以后就真正走上救死扶伤的更加光荣的道理,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把我们中医发扬光大!

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3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

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4

本人是一名中医学专业学生。我自20xx年9月入学以来,学习努力刻苦,在扎实学好科研所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修完了学院规定完成的专业学分。

在思想上,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我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学习党的思想,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组织纪律,积极参与党内、学院、班级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学习、行动上都坚持党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的同时紧跟党的前进步伐,争做时代有用人才。

在学习实践上,我积极投身于临床学习实践中。在这10个月的临床实践里,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做一名医生所担负的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义务。一名好的医生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娴熟精湛的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医者父母心的高尚医德医风。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不怕吃苦耐劳主动于走入病人中间,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遇到问题积极向上级师生请教,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尽最大努力送给病人健康和欢笑。

毕业在即,查阅的大量的国内外与我目前所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材料,并进行总结分析,写相关综述一篇。在代教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课题相关计划和技术路线。现已经成功的建立了实验所需动物模型,结束预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坚持实事就是,一丝不苟,认真切实的记录每一步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科学理论。

中医学毕业论文 篇5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1

浅析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摘 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

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

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

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

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

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

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

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

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

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1.2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

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

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

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

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

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

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

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

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 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

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2.1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

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

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

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

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

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2.2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

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

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

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

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3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

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

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

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

中医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6

医科大学5年的学习时光很久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从跨入大学校门那青涩的少年到而今的稳健成熟,大学五年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在这里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一下就是大学生活个人鉴定。

在学校里面我的专业是中医,后来的时间告诉我很庆幸结识了中医,并学了好几年。尽管这几年过去,自我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但这么博大精深的学问,我愿意用所有的时间来仔细的推敲理解,实实在在的应用,兢兢业业的治病救人。

四年的学习加一年的实习给了我知识的积累和实战的经验,我实习的医院是市**人民医院,在那里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非常愉快的实习时光,不仅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临床技能,还认识了好多老师和朋友。他们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他们对待病人的满腔热情,他们对待朋友的真诚,都让我非常感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效仿和认真学习的。

中医大毕业论文 篇7

河南中医学院已连续多年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喜人场面。校本部2013年毕业学生2975人, 据不完全统计, 招聘单位需求毕业生10790人, 供需比达1∶3.63。其中, 护理专业的学生最为抢手, 供需比达1∶12.93;其次是市场营销 (医药贸易) 专业的学生, 供需比为1∶9.26;药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供需比分别为1∶7.72和1∶3.85;其他专业 (方向) 的学生供需比也大都在1∶2以上。今年的双选会呈现出招聘单位层次高、招聘毕业生数量多、招聘毕业生范围广等显著特点, 这与学校立足自身特色, 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优化专业结构,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强化学生临床能力密不可分。

一、特色立校,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灵魂, 是高校生命力的体现。近年, 河南中医学院充分依托地方特色优势资源, 积极适应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了中医药传承人才、中医药应用人才和医药相关人才等三类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出一条地方中医药院校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

1. 根据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

学校先后开办了“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实验班”等, 通过“精英化教育”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传承人才, 解决中医药发展后继乏人、乏术的问题。

2. 根据医疗改革的需要, 培养中医药应用人才。

学校紧贴医改需要, 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论证开办了中西医临床医学 (农村全科医师方向) 专业, 把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与全科医师培养结合起来, 和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联合创建“农村全科医师班”, 面向农村基层, 以涉农政策支持、定向订单培养、学生免交学费的方式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人才。

3. 根据市场需要, 培养医药相关人才。

学校主动适应未来医疗卫生市场的需要, 积极拓展办学领域, 开设医药相关专业, 为医疗卫生市场培养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例如:文化产业管理 (中医药文化产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英语 (医学英语方向) 、对外汉语和针灸推拿学 (英语方向) 、护理学 (英语方向) 、中药学 (英语方向) 等专业。这些医学相关专业按“大众化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 不但能够服务于医疗卫生市场, 而且也能服务于其所属专业领域。医学相关专业的拓展, 为地方中医药类院校由单科院校向以医科为主、医学相关学科为辅、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中医药大学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过硬的人才

学校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实行“院系合一”的教学改革体制, 强化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 尤其是临床基本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上, 学校近年不断加大投入, 不仅扩充原有的护理实验室、临床综合实验室、外科实验室、针灸推拿实训室、临床技能实训室、临床基本技能综合实训中心等多种实验室和实训中心。2013年还投入1.5亿元建设大型实验实训中心。在进一步强化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临床实践环节的基础上, 学校导入早临床预实习、临床模拟实训教学环节, 构建“2+2”四位一体的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 即早临床预实习———感知中医、临床教学实习———领悟中医、毕业临床实习———实践中医、临床模拟实训———模拟诊疗, 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临床诊疗技能的有效提高。这些训练的全面实施,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全力服务学生就业

学校把促进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国家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校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 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强化指导。从新生入学开始, 就对其职业规划进行指导,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 列入教学计划, 分别对不同年级开课, 使学生及时地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努力从多方面锻炼、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就业做好准备。同时, 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良好就业心态。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共同主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科学规划人生、设计未来,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另外, 加大专项指导力度。根据医学院校毕业生实习分散的特点, 组织老师分别到学生的实习地点, 认真回答学生的疑问, 宣传志愿服务西部、到基层就业等有关政策规定, 指导学生选报公务员、考研和面试。二是强化职责。按照学校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 各院系、各部门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研究部署就业市场拓展工作,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 根据不同情况, 积极采取措施, 使各院系、各部门明确任务, 强化职责, 认真完成拓展就业市场的任务。

四、校企、校校、校市、校院全面合作, 加强就业基地建设

学校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 利用实习医院的有利条件, 在原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和完善毕业实习与就业选择相结合的“就业实习基地”, 使毕业生在毕业前既能完成实习计划, 又不影响择业就业。2012年, 学校新增就业基地8个。此外, 学校和许多大型医药企业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广东华润三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宛西制药有限公司、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瑞龙药业有限公司等都和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还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开展校校合作, 和南阳市等开展校市合作, 加强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

学校还积极服务产业需求, 推进“订单式”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信息技术学院与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签订用人订单, 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 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院和软件企业进行教学, 建立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软件企业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采取切实措施,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河南中医学院结合实际, 积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的宣传教育, 使毕业生提高认识, 合理进行职业定向、定位, 尽快就业。

1. 典型引路, 带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河南中医学院有许多在基层创业成功的毕业生, “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十大道德楷模”王一硕、“马背上的医生”张欢欢、“26岁的‘老中医’”李国胜都是毕业后志愿服务西部的学校优秀毕业生代表, 他们为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树立了榜样。此外, 学校毕业生、汝州市医缘堂医院院长杨玉华也是在基层创业成功的代表。他不仅创办了按摩学校, 还开办了医缘堂疼痛偏瘫康复医院。学校通过举办成功校友报告会、大学毕业生基层创业报告会等, 大力开展大学生的成才观教育, 使他们真正感悟到基层锻炼的人生价值和重要作用。

2. 出台奖励措施, 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学校出台了《关于鼓励河南中医学院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规定》, 对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奖励。例如:志愿服务西部两年者, 奖励3000元;服务贫困县者, 奖励2000元;报考选调生录用者, 奖励1000元;特优生和省级优秀学生到基层就业者, 在以上奖励基础上, 每人再奖励1000元;对志愿服务西部和贫困县的毕业生, 服务期间表现优秀, 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 可适度减免学校助学贷款;考核优秀、成绩突出并扎根西部和基层就业者, 全额减免学校助学贷款;志愿服务期满、考核合格, 报考学校研究生者, 在国家优惠政策加分的基础上,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并积极向导师推荐。王一硕、张欢欢已完成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并后留校工作。

3. 到基层社会实践, 引导大学生树立成熟的就业观。

每年暑假, 学校都要组织大学生到基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到基层用人单位调查他们对学校毕业生的社会评价, 了解基层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这些实践活动可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基层的现状, 切身感受基层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对他们端正就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一是注重激发学生创业精神。学校每年都定期举办创业计划竞赛, 聘请校外专家、公司领导为获奖作品进行校外评审, 并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 从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及企业经营运作模式的实战角度对作品进行点评, 提高作品质量。在2013年河南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 学校学生荣获特等奖1项、金奖1项、银奖3项, 总分排名河南高校第六位, 并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在2013年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 学校学生荣获银奖1项, 这是学校在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的最高奖项;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荣获三等奖1项, 实现学校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奖。二是学校还在校内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 从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推进“双证”制, 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医之难——解读中医(二) 篇8

主讲:王新陆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主要从事中医疑难病症的研究。先后出版《脑血辨证》、《徐国仟学术经验专家辑要》等著作。

漏列案之后,围绕中医存废的纷争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件卷入其中。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医的废存之争愈演愈烈,竟成了一种时髦。

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地质学家,叫丁文江,他写了一幅对子,对子的上联是:爬山吃肉骂中医,人老心不老;下联是: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当时骂中医是个很时髦的事,是个人物坐在一起就得骂几句中医,它成了一种时尚,其中也包括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非常知名的人物,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一个非常勇敢的斗士,他对封建社会的抨击是不惜余力的。鲁迅先生在《呐喊》一书里说,现在这些中医有意无意的都是一些骗子。还说了一些关于中医的故事。特别是他描述他小的时候,父亲有病,要请人看病,看病就要钱啊,他每天要拿着家里的一些东西到当铺去,然后拿着换来的钱,赶快跑到药店去给父亲抓点药,抓了药回来还要煎药。这个过程将近4年。他年仅十几岁,就往返于当铺、药铺;药铺、当铺、医生家里。而这个医生是个势利眼,见你家是破落的官僚,服务不热情,而且诊金很高。鲁迅说他看一次病要一块四,一块四毛钱大头洋,那时候两块大头洋老百姓能过一个月。这个医生呢,他看不好病还要推卸责任。他开一些让你永远找不到的药引子,鲁迅在他的书里头就有专门的记载,什么三年的芦根啊,最离奇的是什么啊?原配的小蟋蟀一对。要在一个洞穴中间,还是原配的,不能是续弦的,再交的都不行,这谁能找到原配的一对小蟋蟀?没有这一对原配的小蟋蟀做药引子,你爸的病治不好,不干我事,谁让你找不对药引子呢?这是一些庸医,庸医害人他是处处都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对这个医生表示了不满,说他是有意无意地在骗人,他只是说给他父亲治病的当地的医生。可有很多人,在反对中医,批判中医的时候,就把鲁迅先生的旗子扛起来。说鲁迅先生都反对你们中医,拉个大旗吓唬吓唬你。我觉得这是对史料不了解,对鲁迅不了解,对历史不了解,对中医不了解。

鲁迅先生实际对中医是个什么态度呢?鲁迅先生在他的书里面,不但说《本草纲目》是一本非常伟大的书,而且极其推崇《本草纲目》中的药方。鲁迅留下来的文稿中,还有他按照《本草纲目》抄下来的方子,请人家吃。他相信中医。

鲁迅先生的公子周海婴先生,写了一本书《鲁迅和我七十年》,这本书就讲到,他母亲身体不好,有妇科病,请西医看,因为鲁迅有很多西医朋友。但许广平先生的病就一直治不好,这时候就有人推荐,许广平吃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一种中药,叫乌鸡白凤丸,很快,她的病就好了。好了以后,鲁迅又将此药推荐给当时一个非常著名的女作家,叫萧红。萧红也好了。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曾经专门访问过周海婴先生,海婴老先生说,我父亲反对庸医不反对中医,是有史可查的。鲁迅先生其实并不反对中医,他收藏了大量中医各种版本的书籍。包括中药、中医、针灸、推拿,收藏了很多,而且经常翻阅。

五四运动以后,除了鲁迅先生还有一位老先生,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他也反对中医。

胡适28岁的时候,得了一个病。很多版本上说他得的是糖尿病,到他70多岁在台湾的时候,他否认,说年轻的时候得的不是糖尿病,是肾炎。糖尿病也好,肾炎也好,协和医院告诉他已经没救了,他也很着急。最后人家说,你请中医看一看吧,他说我不相信中医,他不找中医看,他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浑身浮肿,头晕脑胀,不能动弹。万般无奈之下请了上海名医陆仲安,陆仲安老先生曾经给孙中山先生看过病,号称陆大黄芪。他黄芪用量很大,一用就半斤,八两,半斤啊,黄芪煮水喝。他给胡适用黄芪就用了六两,胡适的病好了,完全好了,当时德国医生很吃惊,说你的病怎么就好了呢?他说我也不知道。胡适很聪明,到底是大学者,有学问,他说,中医不科学,糊涂,但能治病;西医很科学,很清楚,但是治不好病。

我在上一集曾经说到一个人,余云岫老先生。他在1929年又提出了全面废止中医。

余云岫老先生家境贫寒,非常用功,在日本留学11年,回来以后他把中医所有的书看了一遍,之后按照西医的观点对照中医,逐条逐项地加小批,并且出书。中医《黄帝内经》不是最好吗,我就和你商量商量,对比对比,看一看你这本书到底好不好。中医说气,他说哪里有气,你能抓到吗?中医老师教给我们,人生就是一口气;可西医没有气,西医告诉你心脏停止跳动了,呼吸停止了。那么中医说的气是什么?其实它很深奥,迟早人类是可以了解清楚的,只是现在的科学技术让我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它。但未认识的东西并不能说它不存在。现代科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余云岫在1929年正式提出来要取消中医。他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中医注册截止到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以后就不许注册了。这样你行医的死一个少一个,以后就没有中医了。第二,取消所有的中医学校,取缔所有相关的中医报刊杂志。你的宣传机构,我不能让你有了,你不能再跟老百姓说中医能治病了,不要说打广告,出杂志都不行。还是很厉害吧,做得很绝,想得很周全,想一把就把中医全消灭了。

1929年的2月,他提出来这一大套问题,到3月份,卫生会就通过了正式废止中医案,并向全中国公布了。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一个全国医药联合会,以对抗中医界的积极抗争。

当时中医界的老人,有很多技艺高超的人,他们水平极高,能力极强,当时组织了大概200多名代表云集上海,然后到南京请愿,申诉不能废除中医,要求国民政府取消这一个议案,态度非常激烈。而国民政府置之不理。请愿团说,取缔中医,就是致国民于死命,因为当时中国西医很少很少,普通百姓能看病看西医的几乎没有。当时老百姓的卫生保健状况非常堪忧,如果再没有广大的中医,中国的老百姓确确实实就没有医疗保健了。所以中医的真价值绝不在西医之下。而且说提倡中医就是防止文化侵略,提倡中药就是防止经济侵略。70年以前这些人说得多么精辟啊!谁都知道西药很贵啊,而我们中医恰恰有简便灵验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余云岫,还有他的卫生部的人,他们在各个大报刊上,用他们成立的医师会和中医的上访会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这个时候,消灭中医已经不是学术问题而成了政治问题,充满了火药味。

请愿团在请愿过程中,到处找人,很有意思,他们找到了孙科,孙中山的儿子,他在立法院当院长;汪精卫在行政院当院长,汪精卫的行政院确定了废止中医的议案,而孙科的立法院写了一个《中医条例》,要允许中医生存。汪精卫说,立法院不取消《中医条例》,我就辞职,我不当行政院院长了,威胁孙科,然后孙科就说,你那个取消中医议案不取消,我就不当立法院院长了,这个《中医条例》很好。大家吵了起来,政府里头也形成一种对峙。

这个时候,一些著名的中医,比如当时著名的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就直接说,你们说中医不科学,我们以什么来看科学?以病人的治疗效果来看科学。他说你找12个病人,你西医先挑6个,剩下6人给我。我们同时来治,看谁治得好,看谁治得快。哎,汪精卫一听,中医、西医打打擂台这也是很好的事,可以。于是各找6个病人,中医治6个,西医治6个。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孔伯华老先生分的病人,是高烧,哮喘,呼吸道的一些急症。这6个人是人家西医挑完的,想难为难为老人家。没想到老人家几副药,6个病人全都治好了。西医那边还没见着什么效果,这边病人都已经出院了。这个事让当时整个中医界一片欢呼。

恰恰在这个时候。汪精卫的岳母得了细菌性痢疾,一天大便无数次,赤白痢下,把肠粘膜都拉出来了,还有老拉不出来那个感觉,叫里急而后重。老太太痛不欲生,寻遍西医,治不了。众医束手,没有办法。名医施今墨说了,我来给你看。施今墨这个人很谦和,很少把话说满,但是这一次他显示了中医的真本事。他把完脉,开了十副药,转身就走。汪精卫岳母着急了,说老先生我吃完这十副药怎么办?施今墨一扭头说,两副药止住拉肚子,五副药你吃饭什么就正常了,十副药吃下去,你就全好了。把话说满了,走了。后边的十天不用我说了,十副药服下活蹦乱跳到处跑了,好了!一个众医束手的病叫中医治好了,从此以后,汪精卫不说话了,一句话没有了。

中医这个词真正出现在法律条文上是1936年国民政府出台的《中医条例》。《中医条例》允许中医自己办学堂,允许开业。只是办学堂还是私立的,不是公立的,但是终究有这么个条例确定了中医可以过下去了。这就是在近百年历史上,有关中医的第二次大的废存之争。这一次废存之争我们中医不是靠请愿,而是靠实力赢得了自己的生存。

但是这个争论,是周而复始的。国民政府搞了个条例,问题就都解决了吗?问题可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1936年条例出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国民政府偏安重庆,哪还有功夫管中医?这些中医药人员也没有功夫自我发展,在流亡、在战争的灾难中,用自己的技艺为老百姓看病。红军长征的队伍里的医生也是以中医为主的。在抗日战争时期,部队里的大多数医生也是以中医为主的。山东当时有个著名的医生叫刘惠民,刚解放的时候任山东省卫生厅的厅长,曾经跟着毛主席两次出访,是毛主席的保健医。1956年,毛主席南下视察,到天津得了重感冒,浑身疼痛,不能动弹,发烧,请了很多医生看,没有结果。毛主席还不大愿意吃药,到了山东,刘惠民老先生,开了两副药,花了四毛钱,吃完这两副药,病好了,完全好了。周恩来总理多次举这个例子,讲中医的优势。刘惠民老先生不但是个老革命,而且是一个医术非常高明的医生。我们中医在革命战争中的各个时期都起到过巨大的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接着解放战争又开始了。很快全国就解放了,共产党管理新中国,国民党的那个中医条例当然就没有用了。余云岫老先生当时还活着,他又提出改造中医,他不提废止中医了,而是要改造中医。怎么改造?就是所有的中医都去学习西医,学会西医再回来看病。他的这个言论要是只说一说也就罢了,偏偏当时卫生部的个别领导,如贺诚,当年红军的卫生部部长,建国后任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他就支持余云岫,他说把中医再改造改造,不能要了。你看看,中医日子又不好过了,当时有一批老中医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给送到医学院学习去了。老中医说,要想执业,就得上医学院学习,学5年。学完再当医生。这时中医面临的压力确确实实非常大。

建国以后共产党的威信在全国老百姓心目中至高无上。这时,转机出现了,毛主席说了,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现在不是中医学西医的问题,叫我说是西医学中医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西医学中医。贺诚撤职了,写了大量的检讨。毛主席还说了,中国能为人类作贡献,中医应该算一个。确确实实是领袖。随后周总理为贯彻毛主席的这些指示,在全国办了大量的西学中班。最重要的是施今墨、孔伯华等老先生上书毛主席,说啊,要办中医学校,周总理接见了他们,接着就组织专家商谈怎么办中医学校。1956年,由中央人民政府发公函,任命书,全国办了几所中医院校,有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等。到1958年,差不多各省都办了、全国都办了。这就是解放以后,不但不漏列你,还把中医放到了一个扶植、支持、要你能占有一席地位的这个位置上,这个时候,中医才真正地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

?新中国从建国初期的人口平均寿命三十几岁,到现在平均73岁,太了不起了,这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啊,而北京已经达到了平均79岁。如果男女性别分开的话,老太太恐怕得在83岁左右。我为什么要提人均寿命呢?因为我们取得的希望寿命值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基本线,很了不起啊,这和中医分不开,和中医这种文化也分不开。为什么?中医它已经深入到我们国民的心里了。当年要消灭中医的人,要废止中医的人说什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说你中医不科学。你吃个苦菜,科学吗?你讲人就是一口气,科学吗?你不科学,说你中医这个东西没有依据。我曾到台湾去讲课,一个外国的学者就问,说中医没有形态学基础。什么是形态学基础?就是看得见摸得着,你们看血管吧,我们能找到它,神经吧,也能找到它,但是你那个经络就找不到,所以你不科学。人家就直接这样问我。我就说,从电话发明,电话就带根线,没有这个电话线电话就打不出去,可自从手机发明,就没有这根线了,这个形态不就没有了?你说科学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他们都说科学进步了。我说科学进步了怎么这个线没有了,这个形态没有了呢?其实它还是存在的啊,它有电磁波啊,对不对?你不知道经络是个什么东西,只是目前有些方面科学还没有认识到它,那么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

下期请继续阅读:

上一篇:Linux下C的编写和执行下一篇:公司知识产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