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作业步骤(精选6篇)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录象方式,参观了解质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普仪等仪器核实验操作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练习,从中体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1、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
3、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入】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或者是工业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因此,必须对所得到的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我们已经知道,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那么,该怎样对有机物进行研究呢?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在工厂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得到的往往是混有未参加反应的原料,或反应副产物等的粗品。因此,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下面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
【板书】
首先我们结合高一所学的知识了学习第一步--分离和提纯。
【板书】
一、分离、提纯
师:提纯混有杂质的有机物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而将它们分离。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三种分离、提纯的方法。
【板书】
1、蒸馏
师: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当液态有机物含有少量杂质,而且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时(一般约大于30oc),就可以用蒸馏法提纯此液态有机物。
【演示实验1-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蒸馏的注意事项】
* 注意仪器组装的顺序:“先下后上,由左至右”;
* 蒸馏烧瓶盛装的液体,最多不超过容积的2/3;不得将全部溶液蒸干;需使用沸石; * 冷凝水水流方向应与蒸汽流方向相反(逆流:下进上出);
* 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以测量馏出蒸气的温度;
【演示实验1-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实验步骤)
【板书】
2、结晶和重结晶
(1)冷却法: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
(2)蒸发法: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液,如粗盐的提纯。
(3)重结晶:将以知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过滤、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体,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
【说明】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要求该溶剂:(1)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思考与交流】
1、已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容易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nacl的溶解度却变化不大,据此可用何方法分离出两者混合物中的kno3并加以提纯?
2、重结晶对溶剂有何要求?被提纯的有机物的溶解度需符合什么特点?
3、重结晶苯甲酸需用到哪些实验仪器?
4、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重结晶苯甲酸的实验步骤?
【概括】高温溶解、趁热过滤、低温结晶
【板书】
3、萃取
(1)所用仪器:烧杯、漏斗架、分液漏斗。
(2)萃取:利用溶液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前者称为萃取剂,一般溶质在萃取剂里的溶解度更大些。
分液:利用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密度不同,用分液漏斗将它们一一分离出来。
【说明】注意事项:
1、萃取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溶剂互不相溶;二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2、检查分液漏斗的瓶塞和旋塞是否严密。
3、萃取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是萃取操作的一个步骤,必须经过充分振荡后再静置分层。
4、分液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放出,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要立即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补充】
1、洗涤沉淀或晶体的方法:用胶头滴管往晶体上加蒸馏水直至晶体被浸没,待水完全流出后,重复两至三次,直至晶体被洗净。
2、检验洗涤效果:取最后一次的洗出液,再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检验。
【小结】本节课要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包括操作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第二课时
【引入】从公元八世纪起,人们就已开始使用不同的手段制备有机物,但由于化学理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其元素组成及结构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直到19世纪中叶,李比希在拉瓦锡推翻了燃素学说,在建立燃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燃烧法进行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准确的碳氢分析是有机化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后,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化学分析的进步,才有了今天的快速、准确的元素分析仪和各种波谱方法。
【设问】定性检测物质的元素组成是化学研究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物质的元素组成?
【板书】
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元素分析
例如:实验探究:葡萄糖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检验 图1-1 碳和氢的鉴定
原理:碳、氢两元素通常采取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使碳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使氢氧化生成水的方法而检出。例如:
c12h22o11+24cuo12co2+11h2o+24cu
实验:取干燥的试样──蔗糖0.2 g和干燥氧化铜粉末1 g,在研钵中混匀,装入干燥的硬质试管中。如图1-1所示,试管口稍微向下倾斜,导气管插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样,观察现象。
结论:若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表明试样中有碳元素;试管口壁出现水滴(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其为水滴?),则表明试样中有氢元素。
【说明】讲解或引导学生看书上例题,这里适当补充一些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的专题练习。
元素定量分析的原理是将一定量的有机物燃烧,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作定量测定,通过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组成该有机物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确定其实验式。以便于进一步确定其分子式。
例
1、某烃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2%,求此烃的实验式。又测得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求该烃的分子式。
【分析解答】分析:此题题给条件很简单,是有机物分子式确定中最典型的计算。由于该物质为烃,则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2)%=82.8%。则该烃中各元素原子数(n)之比为:
c2h5仅仅代表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最简整数比,是该烃的实验式,不是该烃的分子式。
设该烃有n个c2h5,则
因此,烃的分子式为。
【讲解】对于一种未知物,如果知道了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就会很容易通过计算得出分子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的途径:
1.确定实验式
2.确定相对分子质量
例
2、燃烧某有机物a 1.50g,生成1.12l(标准状况)co2和0.05mol h2o。该有机物的蒸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04,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答:首先要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1.5g a中各元素的质量:,所以有机物中还含有o元素。
则
实验式为ch2o,其式量为30。
又因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因此实验式即为分子式。
【讲解】从例题可以看出计算相对分子量很重要,计算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有哪些?密度法(标准状况),相对密度法(相同状况)。另外可以看出元素的质量有时不能由实验直接得出,还需要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
【归纳总结】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一般方法.
(1)实验式法:
①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最简式)。
②求出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2)直接法:
①求出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②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求出1mol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
有机物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进一步介绍。今天我们仅仅学习了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验式共同确定有机物的基本方法。应该说以上所学的方法是用推算的方法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的。在同样计算推出有机物的实验式后,还可以用物理方法简单、快捷地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比如--质谱法。
【板书】
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质谱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快速、微量、精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接下来对质谱法的原理,怎样对质谱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此方法的优点作简要精确的介绍)
【说明】质谱仪有什么作用?其原理是什么?
它是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分子,使该分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这些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不同的离子在磁场作用下达到检测器的时间有差异,其结果被记录为质谱图。
1、质荷比是什么?
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
2、如何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由于相对质量越大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越大,达到检测器需要的时间越长,因此质谱图中的质荷比最大的就是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强调】以乙醇为例,质谱图最右边的分子离子峰表示的就是上面例题中未知物a(指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测定,现在已经知道了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但是,我们知道,相同的分子式可能出现多种同分异构体,那么,该如何进以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呢?下面介绍两种物理方法。
【补充】
1、求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
(1)m = m / n
(2)根据有机蒸气的相对密度d,m1 = dm2
(3)标况下有机蒸气的密度为ρg/l,m = 22.4l/mol ?ρg/l
2、有机物分子式的三种一般常用求法(1)、先根据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求实验式,再根据分子量求分子式--课本例1(2)、直接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分子式(3)、对只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的有机物,要通过估算求分子量,再求分子式 【板书】
三、分子结构的鉴定
1、红外光谱(介绍红外光谱法鉴定分子结构的原理,对红外光谱图的正确分析,最终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注意】:该法不需要学生记忆某些官能团对应的波长范围,主要让学生知道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知道有机物含有哪些官能团。
红外光谱法确定有机物结构的原理是
由于有机物中组成化学键、官能团的原子处于不断振动状态,且振动频率与红外光的振动频率相当。所以,当用红外线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官能团可发生震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中将处于不同位置。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红外光谱图,推知有机物含有哪些化学键、官能团,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说明】从未知物a的红外光谱图上发现右o-h键、c-h键和c-o键的振动吸收,可以判断a是乙醇而并非甲醚,因为甲醚没有o-h键。
例
3、下图是一种分子式为c3h6o2的有机物的红外光谱谱图,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练习:有一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确定分子结构,请写出该分子的结构简式
【板书】
2、核磁共振氢谱(介绍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定分子结构的原理,对核磁共振氢谱图的正确分析,最终确定有机物的分子中所含h原子的种类和个数)
【注意】了解通过该谱图确定了
(1)某有机物分子结构中有几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2)有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之比可以确定不同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比。
【板书】如何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对于ch3ch2oh、ch3-o-ch3这两种物质来说,除了氧原子的位置、连接方式不同外,碳原子、氢原子的连接方式也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即等效碳、等效氢的种数不同。
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等效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的频率不同,被核磁共振仪记录下来的吸收峰的面积不同。所以,可以从核磁共振谱图上推知氢原子的类型及数目。
吸收峰数目=氢原子类型
不同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强度之比)=不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
【说明】未知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类型氢原子的吸收峰,说明a只能是乙醇而并非甲醚,因为甲醚只有一种氢原子。
【练习】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两项成果,其中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在化学上经常使用的是氢核磁共振谱,它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氢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的氢原子。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 hcho b ch3oh c hcooh d ch3cooch3
例:一个有机物的分子量为70,红外光谱表征到碳碳双键和c=o的存在,核磁共振氢谱列如下图:
①写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②写出该有机物的可能的结构简式:
【练习】分子式为c3h6o2的二元混合物,如果在核磁共振氢谱上观察到氢原子给出的峰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峰给出的强度为1︰1;第二种情况峰给出的强度为3︰2︰1。由此推断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写结构简式)。
图谱题解题建议
1、首先应掌握好三种谱图的作用、读谱方法。
2、必须尽快熟悉有机物的类别及其官能团。
3、根据图谱获取的信息,按碳四价的原则对官能团、基团进行合理的拼接。
4、得出结构(简)式后,再与谱图提供信息对照检查,主要为分子量、官能团、基团的类别是否吻合。
【小结】本节课主要掌握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包括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了解几种物理方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
【补充】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归纳
1、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完全燃烧的通式:cxhy +(x+)o2xco2+h2o(1)燃烧后温度高于100℃时,水为气态: ① y=4时,=0,体积不变; ② y>4时,>0,体积增大;
③ y(2)燃烧后温度低于100℃时,水为液态: ※ 无论水为气态还是液态,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都只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有关,而与氢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无关。
例:盛有ch4和空气的混和气的试管,其中ch4占1/5体积。在密闭条件下,用电火花点燃,冷却后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去掉试管塞)此时试管中
a.水面上升到试管的1/5体积处; b.水面上升到试管的一半以上; c.水面无变化; d.水面上升。
答案:d 2.烃类完全燃烧时所耗氧气量的规律
完全燃烧的通式:cxhy +(x+)o2xco2+h2o(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x+)值越大,则耗氧量越多;
(2)质量相同的有机物,其含氢百分率(或值)越大,则耗氧量越多;
(3)1mol有机物每增加一个ch2,耗氧量多1.5mol;
(4)1mol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耗氧量依次减小0.5mol;
(5)质量相同的cxhy,值越大,则生成的co2越多;若两种烃的值相等,质量相同,则生成的co2和h2o均相等。
3.碳的质量百分含量c%相同的有机物(最简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总质量一定,以任意比混合,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量总是一个定值。
4.不同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则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相等。【知识拓展】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
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c→co2,h→h2o,cl→hcl。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欲判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及h2o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与原有机物质量比较,若两者相等,则原有机物的组成中不含氧;否则,原有机物的组成含氧。
2.实验式(最简式)和分子式的区别与联系
(1)最简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不能确切表明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注意:
①最简式是一种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②无机物的最简式一般就是化学式;
③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简单,种类繁多,具有同一最简式的物质往往不止一种;
④最简式相同的物质,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若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其分子式就不同。例如,苯(c6h6)和乙炔(c2h2)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故它们所含c、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2)分子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元素的原子种类及数目的式子。
注意:
①分子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②无机物的分子式一般就是化学式;
③由于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故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其代表的物质可能有多种;
④分子式=(最简式)n。即分子式是在实验式基础上扩大n倍。
3.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1)实验式法
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求分子式。
(2)物质的量关系法 由密度或其他条件→求摩尔质量→求1mol分子中所含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求分子式。(标况下m=dg/cm3×103·22.4l/mol)
(3)化学方程式法
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分子式。
(4)燃烧通式法
利用通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求分子式。
由于x、y、z相对独立,借助通式进行计算,解出x、y、z,最后求出分子式。
[例1] 3.26g样品燃烧后,得到4.74gco2和1.92gh2o,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求该样品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解:(1)求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2)求样品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数目(n)之比
(3)求分子式
通过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这个样品的分子式=(实验式)n。
[例2] 实验测得某烃a中含碳85.7%,含氢14.3%。在标准状况下11.2l此化合物气体的质量为14g。求此烃的分子式。
解:(1)求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求1mol该物质中碳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例3] 6.0g某饱和一元醇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让生成的氢气通过5g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固体的质量变成4.36g。这时氢气的利用率是80%。求该一元醇的分子。
解:
[例4] 有机物a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在同温同压下,a蒸气与乙醇蒸气的相对密度是2。1.38ga完全燃烧后,若将燃烧的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会增加3.06g;若将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的质量会增加1.08g;取4.6ga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l;a不与纯碱反应。通过计算确定a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解:
说明:由上述几种计算方法,可得出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基本途径:
【练习】
⒈某烃0.1mo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 co2、7.2gh2o,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⒉已知某烃a含碳85.7%,含氢14.3%,该烃对氮气的相对密度为2,求该烃的分子式。
⒊125℃时,1l某气态烃在9l氧气中充分燃烧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体积仍为10l(相同条件下),则该烃可能是
a.ch4
b.c2h4 c.c2h2 d.c6h6
⒋一种气态烷烃和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混合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总质量增加了8.4g,组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是
a.乙烯和乙烷
b.乙烷和丙烯
c.甲烷和乙烯
d.丙稀和丙烷
⒌室温下,一气态烃与过量氧气混合完全燃烧,恢复到室温,使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体积比反应前减少50ml,再通过naoh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ml,原烃的分子式是
a.ch4 b.c2h4 c.c2h6 d.c3h8
⒍a、b两种烃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它们在同状况下的密度之比为1∶3.5。若a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试通过计算求出a、b的分子式。
⒎使乙烷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可得co2 3.52 g,h2o 1.92 g,则该混合气体中乙烷和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1∶1 c.2∶3 d.3∶4
⒏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共1mol,在空气中燃烧得到1.5molco2和2molh2o。关于该混合气的说法合理的是
a.一定含甲烷,不含乙烷
b.一定含乙烷,不含甲烷
c.一定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
d.一定含甲烷,但不含乙烯
9.25℃某气态烃与o2混合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又恢复至25℃,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一半,再经naoh溶液处理,容器内几乎成为真空。该烃的分子式可能为
a.c2h4 b.c2h2 c.c3h6 d.c3h8
10.某烃7.2g进行氯代反应完全转化为一氯化物时,放出的气体通入500ml0.2mol/l的烧碱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此烃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求该烃的分子式。
11.常温下某气态烷烃10ml与过量o285ml充分混合,点燃后生成液态水,在相同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变为70ml,求烃的分子式。
12.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烃20ml,跟过量o2完全燃烧。同温同压条件下当燃烧产物通过浓h2so4后体积减少了30ml,然后通过碱石灰又减少40ml。这种混合气的组成可能有几种?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参考答案
[例1] 3.26g样品燃烧后,得到4.74gco2和1.92gh2o,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求该样品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解:(1)求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样品
co2
h2o
3.26g 4.74g 1.92g
(2)求样品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数目(n)之比
这个样品的实验式为ch2o。
(3)求分子式
通过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这个样品的分子式=(实验式)n。
故这个样品的分子式为c2h4o2。
答:这个样品的实验式为ch2o,分子式为c2h4o2。
[例2] 实验测得某烃a中含碳85.7%,含氢14.3%。在标准状况下11.2l此化合物气体的质量为14g。求此烃的分子式。
解:
(1)求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根据
得
(2)求1mol该物质中碳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即1mol该化合物中含2molc原子和4molh原子,故分子式为c2h4。
[例3] 6.0g某饱和一元醇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让生成的氢气通过5g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固体的质量变成4.36g。这时氢气的利用率是80%。求该一元醇的分子。
解:设与cuo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而这种一元醇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该一元醇的摩尔质量为m(a)。
该一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根据这一元醇的通式,有下列等式: 则饱和一元醇的分子式是c2h6o。
[例4] 有机物a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在同温同压下,a蒸气与乙醇蒸气的相对密度是2。1.38ga完全燃烧后,若将燃烧的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会增加3.06g;若将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的质量会增加1.08g;取4.6ga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68l;a不与纯碱反应。通过计算确定a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解:燃烧产物通过碱石灰时,co2气体和水蒸气吸收,被吸收的质量为3.06g;若通过浓硫酸时,水蒸气被吸收,被吸收的质量为1.08g。故co2和水蒸气被吸收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列方程解之得x=3 y=8
由题意知a与金属钠反应,不与na2co3反应,可知a含羟基不含羧基(-cooh)。
4.6ga所含物质的量为
4.6ga中取代的h的物质的量为。
即1mola取代h的物质的量为3mol,可见1个a分子中含有3个羟基,故a为丙三醇,结构简式为: 【练习】
⒈解析:烃完全燃烧产物为co2、h2o,co2中的c、h2o中的h全部来自于烃。13.2g co2物质的量为,7.2gh2o物质的量为,则0.1mol该烃中分子含c:0.3mol,含h:0.4mol×2=0.8mol(co2~c、h2o~2h),所以1mol该烃分子中含c3mol、含h8mol。答案:c3h8。
⒉解析:,即最简式为ch2、化学式为,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mr(a)=mr(n2)×2=28×2=56,故分子式为c4h8。
⒊解析:任意烃与一定量氧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xhy +(x +)o2 xco2 + h2o
当温度高于100℃时,生成的水为气体。若烃为气态烃,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即反应消耗的烃和o2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气态水的体积相等。
∴1 +(x +)= x +
y = 4
就是说气态烃充分燃烧时,当烃分子中氢原子数等于4时(与碳原子数多少无关),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生成物中水为气态)。答案:a、b。
⒋解析: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2.5×2g/mol=25 g/mol,则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 ;又烯烃中最简单的乙烯的摩尔质量是28g/mol,故烷烃的摩尔质量一定小于25g/mol,只能是甲烷。当混合气通过溴水时,由于只有烯烃和溴水反应,因此增重的8.4g为烯烃质量,则甲烷质量为10g-8.4g = 1.6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烯烃的物质的量为0.3mol,烯烃的摩尔质量为,根据烯烃通式cnh2n,即14n=28,可求出 n = 2,即烯烃为乙烯。答案:c。
⒌解析:烃在过量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co2、h2o及剩余o2,由于是恢复到室温,则通过naoh溶液后气体体积减少40ml为生成co2体积。
cxhy +(x +)o2 xco2 + h2o(g)
δv
x +
x
1+
0.04
0.05
列式计算得:y=5x-4 当:
①x=1 y=1 ②x=2 y=6 ③x≥3 y≥11 只有②符合。(为什么?)答案:c。
⒍解析:烃a完全燃烧,c→co2 h→h2o 产物中∶=1∶2,即a中 nc∶nh=1∶4,只有ch4能满足该条件,故a为甲烷,摩尔质量为16g/mol;
相同状况下,不同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ma∶mb=1∶3.5,mb=3.5ma=3.5×16g/mol=56g/mol。设烃b分子式为cxhy,则:
12x+y=56 y=56-12x 只有当x=4 y=8时合理。答案:a:ch4;b:c4h8
⒎解析:该题已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从中可以计算出这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co2)=3.52g÷44g/mol=0.08mol、n(h2o)=1.92g÷18g/mol=0.11mol;进而求出混合气体中每含1摩c所含h的物质的量,0.11mol×2÷0.08mol=11/4;而组分气体中乙烷和丙烷的同样定义的化学量分别是,乙烷c2h6为3,丙烷c3h8为8/3;将这些平均量应用于十字交叉法可得这两组分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含c原子数之比。
c2h6每含1摩c所含h的物质的量:3
11/4-8/3
c3h8每含1摩c所含h的物质的量:8/3
3-11/4
即混合气体中每含4molc原子,其中1molc原子属于c2h6(乙烷物质的量则为1/2=0.5mol),3molc原子属于c3h8(丙烷物质的量则为3/3=1mol)。
所以混合气体中乙烷和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2h6)∶n(c3h8)=(1/2)∶(3/3)=1∶2
答案:a
⒏a
9.解析:25℃时生成的水为液态;生成物经naoh溶液处理,容器内几乎成为真空,说明反应后容器中无气体剩余,该气态烃与o2恰好完全反应。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xhy,则有:
cxhy +(x +)o2 xco2 + h2o
压强变化可知,烃和o2的物质的量应为co2的2倍(25℃时生成的水为液态),即:1+(x +)=2x,整理得:x=1+
讨论:当y=4,x=2;当y=6,x=2.5(不合,舍);当y=8,x=3,...答案:a、d。
10.解析:根据方程式:cxhy+cl2→cxh(y-1)cl+hcl hcl+naoh=nacl+h2o 得关系式:
cxhy ~ cl2 ~ naoh
1mol
1mol
n
0.5×0.2mol/l
n=0.1mol
∴ 该烃的摩尔质量
另由该烃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知该烃为烷烃,通式为cnh2n+2,则:14n+2=72 n=5 故分子式为c5h12 答案:c5h12。
11.解析:根据方程式
cxhy(g)+(x+)o2 xco2(g)+ h2o(l)δv
1+
10ml
25ml
解得:y=6 烷烃通式为cnh2n+2,2n+2=6,n=2,该烃分子式为c2h6。答案:c2h6。
12.解析:因为v(混烃):v(co2):v(h2o)=1:2:1.5,所以:v(混烃):v(c):v(h)=1:2:3,平均组成为c2h3,=27。
1.1 维护人员的准备
维护人员在巡检时着装规范、整齐。穿着外勤工作服, 应得体大方;配带维护人员工作证;需登高的维护人员应穿软底胶布鞋, 切勿穿皮鞋、硬底胶鞋或钉鞋。
1.2 工具、配件的配备
按照既定的巡检计划, 确定巡检路线, 并了解本期需巡检基站是否存在未解决的故障或问题。
带齐必要的维护工具、仪表等, 包括天馈线测试仪、一套常用工具 (胶钳、尖嘴钳、斜口钳、万用表、多功能电流表、剪线钳、登高安全带、安全帽、扳手、螺丝刀、指南针、坡度计、电铬铁、剪刀等) ;带上需巡检基站的钥匙或门卡, 并带上需巡检基站沿线或附近的站点钥匙, 以备抢修任务需要;带上常用的备件, 如电源模块、照明光管等。
2 巡检的开始
2.1 进入基站
进入基站是巡检的开始。
使用工具包括有:测试手机、钥匙、润滑剂、签字笔。
进入基站前应与监控人员联系, 主动告知维护公司、巡检员姓名、巡检基站名、大概巡检的时间等信息;用基站门匙打开防盗门, 同时检查门锁、门窗、钥匙是否完好, 防锈、润滑处理检查;环视周围环境有无异常, 如有异常立即上报, 并作预处理。
进入基站后首先填写进出站记录本, 填写好进站人员、进站时间、工作内容。
3 主设备的巡检与维护
3.1 主设备的检查
主设备是基站的核心设备, 是首先必须检查的对象。
使用工具包括有:小口径螺丝刀、板手。
首先佩戴静电手镯, 检查主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是否存在告警;各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标签标识是否清晰、正确;拧紧2M传输接头、外壳接地接线螺丝、射频连接线。
3.2 机柜的检查
机柜是主设备运行良好的保证。
使用工具包括有:小功率吸尘器 (如美的Q B 8 0 D850W) 。
用手背感知风扇散热是否良好, 用耳朵倾听风扇运转是否正常;最后用吸尘器对机柜内外进行清洁, 清洁过程中注意切勿误碰开关。
4 交、直流设备的巡检与维护
4.1 交流线路与设备的检查
交流部分包括低压线路、交流配电屏、交流空气开关等。
使用工具包括有:万用表 (如FUKE DT9208型) 、多功能电流表 (如UNI-T UT202型) 、胶钳、尖嘴钳、扳手、螺丝刀、毛刷等。
使用万用表交流档分别测量三相电压 (Va、Vb、Vc) 和三相电流 (Ia、Ib、Ic) 。正常范围:220V电压范围为187V~242V, 380V电压范围为323V~418V;并要求三相电平衡;检查电缆接头牢固无电蚀;测量零线对地线电压, 正常电压应趋于0V。
用毛刷对配电箱内外、空气开关进行拂扫灰尘。
4.2 空调设备的检查
空调设备包括室内、室外机, 是保证机房温度的重要设备。
使用工具包括有:气压表、胶钳、尖嘴钳、扳手、螺丝刀、毛刷等。
检查空调室内机设置温度;空调机制冷温度夏季设定为26℃, 冬季设定为28℃。
检查空调机冷媒管和排水管;冷媒管包裹无破损, 排水管无破损和堵塞。
接地及绝缘性能;检查空调的接地线是否良好, 空调有无漏电现象;可用试电笔 (有氖泡的那种) 快速测量。
电机的负荷电流;使用钳形电流表测试电机的工作电流, 记录测试值应在厂家提供的相关参数数值范围。一般3匹空调电流一般为6A左右。
压缩机的高、低压测量;使用高低压气压表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应在厂家提供的相关参数数值范围。
4.3 照明与插座的检查
照明与插座必须安装在不同电源回路上。
使用工具包括有:万用表 (如FUKE DT9208型) 、胶钳、尖嘴钳、扳手、螺丝刀等。
照明灯管工作正常;必需装有电源插座, 电源插座安全可用。
4.4 开关电源的检查
以中达开关电源设备为例。
使用工具包括有:万用表 (如FUKE DT9208型) 、胶钳、尖嘴钳、扳手、螺丝刀、小功率吸尘器 (如美的QB80D 850W) 等。
面板显示清晰, 无显示模糊、外观变形和损坏等问题。
检查所有接地线接头, 手摇无松动, 接触点无锈蚀, 与馈线空洞下端总地排有连接且紧固无锈蚀。
直流熔断器及接触点无破损, 卡口紧固手摇无松动。使用万用表直流档进行测量, 正负极分别接在熔断器上端与下端, 万用表显示值即为压降电压。要求压降每百安培≤5m V, 不符合要求的熔断器予以更换并检查接触点。
检查开关电源和整流模块风扇运行正常, 无吵杂声和停转现象。
整流模块应配备N+1热备份, 即整流模块满足要求时多安装一只整流模块做热备份以防止在用模块损坏退服, 避免发生限流。
进入开关电源各项菜单分别检查各项设定, 符合技术性能指标 (指标见设备说明书) 。检查浮充电压:按蓄电池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设置, (一般在2.23V~2.28V/只范围内选定、温度为25℃时) 。检查均充电压:2.30V~2.35V/只。检查限流值:直流系统限流值按照蓄电池容量的10%~12%进行设置。
使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空开上端电压:电源输出电源范围为-43.2V~-57.6V, 如果超出范围需进行调整。
熔断器、空开灯表面、机架内无积灰, 使用木柄毛刷、吸尘器清除灰尘。
使用多功能电流表的温度档测量各开关闸刀表面和接触点温度, 测量温度值要求:断路器表面温度<70℃;接触点温度与室温相差<5℃, 如温度过高检查接触点是否氧化或松动, 及时更换、处理和紧固。
4.5 蓄电池组的检查
以双登300AH蓄电池为例。
使用工具包括有:万用表 (如FUKE DT9208型) 、蓄电池容量测试仪 (如昆明瑞思奇) 、胶钳、尖嘴钳、扳手、螺丝刀、小功率吸尘器 (如美的QB80D 850W) 等。
电池组地脚螺丝及各单元连接条连接牢固、手拧无松动 (使用绝缘扳手拧紧) , 电池组表面干净无灰尘 (使用木柄毛刷、吸尘器清除灰尘) 。
检查每节蓄电池连接头是否有积霜 (使用牙刷清除积霜, 然后涂上黄油) , 是否漏液 (使用同型号单体蓄电池更换出现漏液的单体蓄电池) 。
检查浮充电压:按蓄电池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设置, (一般在2.23V~2.28V/只范围内选定、温度为25℃时) 。
检查均充电压:2.30V~2.35V/只。
使用万用表直流档分别测量电池组总电压及每个单体电池电压并做好记录, 单体电池浮充电压要求范围2.23V~2.28V, 端电压平均值±0.05V, 电池组浮充电压53.5V~-54.5V。
采用昆明瑞思奇蓄电池容量测试仪对蓄电池组进行30分钟的核对性放电。
4.6 防雷与接地的检查
防雷与接地的检查在雨季、雷季前严格进行测试。
使用工具包括有:地阻仪 (如日本共立4105A) 、扳手等。
防雷箱面板上灯 (L1、L2、L3) 显示绿色为正常, 出现红灯后即为损坏需立即更换。OBO防雷器中间显示色绿色为正常, 出现红色即为损坏需立即更换。
加固拧紧地排连接线, 并检查标签是否清楚、正确。
使用接地电阻仪进行测试, 将地排与交流配电屏地排相连, 调至相应档位直接测出相应阻值, 正常状态描述填写接地良好、标明数值, 不正常状态描述填写接地不良、标明数值并查找原因;良好接地为5欧姆以下。
5 环控设备的巡检与维护
5.1 环控箱的检查
以北京PCP BPCP-I型环控设备为例。
使用工具包括有:万用表 (如FUKE DT9208型) 、螺丝刀、毛刷等。
检查供电电源和开关是否正常;检查电源线接头连接紧固, 手摇无松动。
环境监控设备连接是否紧固;各单元与墙体、机架等连接紧固。
用毛刷对箱内外、各探头开关、连接线、接触器进行拂扫灰尘。
5.2 环控探头的检查
门禁:开关门IO板件红灯告警是否出现和消失, 门控灯是否随着门的开关而亮灭。
水浸:使用一元硬币放置在空调附近地面的水浸传感器钢片上, 查看IO是否有告警出现。
烟感:红灯闪表示正常, 长亮表示烟雾告警需立即处理。
蓄电池温感、蓄电池单体电压和总电压测点:联系动力环境监控负责人员查看测点数据是否正常。
空调变送器:联系动力环境监控负责人员进行遥开遥关操作是否正常或切换。
开关电源变送器:联系动力环境监控负责人员查卡各项数据是否正常。
6 铁塔与天馈线系统的巡检与维护
6.1 铁塔与走线架的检查
抱杆、铁塔、走线架都暴露在室外, 均为金属材料, 安装环境较为复杂与恶劣, 巡检时应尤为认真仔细。
使用工具包括有:板手、螺丝刀、测距仪 (如BUSHNELL YARDAGE PRO型) 等。
抱杆垂直度测试, 要求正负2度内;且固定牢固, 无锈;铁塔支点连接螺丝固定牢固, 无锈;走线架连接是否牢固, 无锈;且走线合理;抱杆、铁塔、走线架应接地良好。
采用测距仪测量铁塔高度与天线挂高。
6.2 馈线的检查
馈线系统是传输射频信号的重要设备, 一般基站采用的是1/2英寸软馈线和7/8硬馈线。
使用工具包括有:天馈线测试仪 (如安立S331D型) 、板手、螺丝刀、防火胶泥、防水胶泥等。
接头防水检查, 防水胶是否有脱水或老化, 接头处不能有弯曲;防水胶最外面一层要求从下向上包扎;馈线窗口密封材料必须満足消防、防水要求;室内外馈线标签应一一对应, 且必须与扇区对应, 接收馈线必须与扇区主副分集对应。
馈线在进入机房前必须有一定滴水弯, 严防水顺着馈水进入机房;检查馈线避雷器接地、馈线屏蔽层接地。
6.3 天线的检查
天线是射频信号发射与接收的设备, 一般分为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
使用工具包括有:天馈线测试仪 (如安立S331D型) 指北针 (如哈尔滨光学仪器厂DQY-1型) 、坡度计 (如JZC-B2型) 、板手、螺丝刀、防水胶泥等。
用指北针测量天线方向角, 要求指北针正对天线最大辐射方向进行测量, 测量位置距天线2米测试;坡度计测量下倾角度;检查螺栓是否牢固, 生锈等;从正北开始, 每隔45度拍一张照片, 存档, 如有变化及时更新。
在基站GPS所在位置处, 测试GPS信号, 观察GPS测试仪锁定卫星数与基站的星卡锁定卫星数比较, 来判定基站星卡接收GPS卫星信号质量, 用天馈线测试仪测试天馈线系统驻坡比。
6.4 扇区拔打测试
在基站设备与天馈线系统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扇区拔打测试, 检查扇区基本参数, 以及通话质量。
使用工具包括有:测试手机 (如天翼手机中兴C361型, 调出工程模式指令*983*2486#) 等。
分别在所在扇区天线覆盖方向上进行不少于1分钟的拔打测试。
记录扇区PN码, 检验PN码小的为第一扇区, 第一扇区PN码值加上168=第二扇区PN值;第二扇区PN码值加上168=第三扇区PN值。
记录接收电平, RX BDM应>-75d Bm。同时关注接通率、掉话率以及话音质量。
7 巡检最后一步:机房环境卫生的巡检与维护
7.1 机房环境卫生的检查
巡检的所有检查测试项目完成后, 最后一步就是对机房环境卫生进行检查与必要清洁;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这工作的重要性, 基站内的卫生状况的好坏决定着设备运行是否良好。
使用工具包括有:水桶、拖把、扫把、木柄毛刷、小功率吸尘器 (如美的QB80D 850W) 。
灭火器材放置到位, 品种正确 (1211或二氧化碳) , 数量充足 (2-4只) , 在有效期内, 手提重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屋顶无渗漏, 墙面涂层无脱落和渗水, 地面干净无积水。
通过打扫保证基站内墙面、地面、走线架等干净无积灰。
基站内与基站外门前和周围环境整洁通畅, 无杂物和易燃物品, 如有应立即清除。
填写巡检表格, 发现问题尽可能现场解决。填写机房出入登记表, 登记出站时间, 确保无工具遗漏在基站, 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并与监控机房核对基站正常, 告知巡检完成, 方可出站。
摘要:本文以巡检的准备、开始、主设备的巡检与维护、交直流设备的巡检与维护、环控设备的巡检与维护、铁塔与天馈线系统的巡检与维护、机房环境卫生的巡检与维护七个步骤对基站维护日常巡检作业进行了阐述。
《主题之夜》节目开场,伴随节目主持人的介绍,主角董卿走进观众的视野,介绍虽然简短,但让我们了解到董卿所获得的各项荣誉,不由让人钦佩。董卿穿着得体大方,开门见山向观众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董卿,今天可以说,我是以一种非常特殊的面貌和您见面因为过一会儿您就将看到我作为上海戏剧学院07级艺术硕士毕业生的作品汇报。我是2007年又一次走进了上戏校园,这是我从1998年毕业后,时隔近十年重返上戏。说实话,这十年真的是发生了很多事情,许多都改变了,包括我在内。我好像不是那个时候的我了。但是作为我来说,能够在自己事业有一些成绩的时候选择重返校园,我想是在我的内心里有一个我始终都没有改变过,我热爱校园,热爱它的清新,自然,单纯,热爱它的思想。我希望这一切能够重塑我的面貌,那我也希望我今天的汇报演出,能够给您带去的是不同的感受。一起来检阅这两年我的学习成果。在董卿的开场白中,她将自己现在的身份定位于一名学生,将自己在毕业后工作生活中所作出的成绩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董卿巧妙的消除了自己与观众的距离,向大家敞开心扉讲述自己从事主持人行业的酸甜苦辣。
在这期节目中,分为三各板块,即董卿的“三个作业本”。董卿首先交出的第一个作业本是让大家熟知并牢记她的青年歌手大奖赛。节目现场播放了董卿在历届歌手大奖赛中的精彩表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采访一位名叫贾双辉的参赛选手,很明显这名参赛选手在演唱完毕等待评委打分的等待过程中很紧张,但接下来董卿对于他的采访使得他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董卿开始并没有询问他是否紧张或对自己的表现有何评价,而是问起他来自哪里以及他从哪所大学毕业,在得知他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董卿便风趣的说看来咱们都是自学成才,赢得现场观众一片笑声与掌声。董卿说她在主持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时候,在上台前的几个小时,选手都在的时候,她会对他们即将上台的每一个人做小采访,对他们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作为主持人的她在串场的时候,就能很自然的向大家介绍这些参赛的选手,而不是生硬的记一些选手的背景资料,采访,这是从她的角度上了解到的东西,其中就说不定会有大家喜欢的,想要了解的那个角度的信息。一个好的串场,既能让观众看到自己想要看的东西,又能学习到一些平时不太清楚又离生活很贴近的知识,还能让选手放松一下比赛紧张的心情。能将这种节目下的小采访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董卿善于与人交流的长处在此就发挥到了极致,一点小幽默就很能拉近选手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当然,这些能力都绝非一天两天就能训练出来的,它一定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的过程,所以我想,我们在学习播音主持的道路上,要做一个有心人。它之所以被称为“艺术”那就说明是要用心去琢磨的。这让我们看到董卿对于现场的把控功底可见一斑。接下来,节目组请到这一板块的注解嘉宾,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徐沛东以及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泽群。张泽群开场用词巧妙,他说道:“对于我来讲,我认为青歌赛是我的“上甘岭”,对于董卿来讲,我觉得青歌赛是她的“九寨沟”。”随后他又幽默的所自己与董卿在青歌赛的舞台上已经合作多年,心中早已经把董卿的父母当成我的岳父和岳母大人了。引得现场一阵笑声,从这点来看,董卿与张泽群在工作中建立的深厚友谊表漏无疑,张泽群用幽默的语言在称赞自己同事的同时,表明了自己对于老搭档的感谢之情。随后,徐沛东向大家讲述在青歌赛中他的环节自己也很紧张,他不知道选手会怎样回答,同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选手,这时是董卿用敏捷的思路巧妙的语言给了他信心。徐沛东作为著名音乐人,对于董卿如此毫不吝啬的给出如此高的评价,也让我们观众对于他的素养素质钦佩有加。接下来董卿交出了第二个“作业本”,由她主持的《音乐人生》,她请出这本作业本的两位注解嘉宾,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的制片人王峥,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栏目的制片人,主持人马东。王峥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第一是对人的人文关怀。很多谈话类节目。因为我坐在导播间后面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董卿在眼睛里其实有泪光在闪耀,而且有着和嘉宾极大的共鸣。董卿在《爱的奉献》大型晚会有个动作经常手会抱着我们的嘉宾,我觉得这个小小的动作就是对嘉宾的关怀和爱。我觉得这是来自于她的人生积累。我们朱军更愿意在现场他把节目现场认为是白纸,然后在上面进行主持人的绘画。那么我觉得董卿最大的特点是她在我们这个现场的时候她头脑中有个蓝图。刚才蒋英先生那期节目的时候,密密麻麻的,大家可能没有机会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主持方案,这是第二点。我觉得第三点的话,我觉得董卿在节目中是不停的带着问号,然后再推进我们的节目。那么这一点的话,我觉得主持人的提问技巧也是非常好的。”从王峥的话中不难看出他很喜欢董卿的主持风格,认为董卿的风格非常适合这种谈话类型的访谈节目,董卿能够在现场表达出对嘉宾的人文关怀,作为制片人,王峥选择了最佳人选。随后马东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一直觉得,访谈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台最幸福的工种,超越台长,超越主任,当然也超越春晚总导演。”马东传递给我们一个概念,深入嘉宾的生活和自己的内心,做访谈节目主持人是幸福的。第三个“作业本”,也是董卿主持过的最大舞台,圆梦奥运。董卿请到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主任,五届春晚的总导演郎昆先生和中央电视台著名的策划,撰稿人朱海先生。郎昆在注解中说道:人类在迎接新千年的时候,好几家世界级的媒体联合搞了一次社会调查。21世纪什么行业最令人期待。其中传媒排在第三位。在传媒这个王国里。主持人就是它的王冠,在这个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现在就是董卿。我想说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在主流价值观的创新传播上董卿做到了最好 就拿刚才采访曹代成这一段来看,仁贤这二字撰稿朱海同志并没有写进去。这是董卿的临场发挥这就是主流价值观的创新传播。就为这两个字就足以说明董卿是一个超过了朱海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从郎昆导演的注解中,我们了解到主持人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创新,董卿做到了最好。朱海先生的表达的很直白:”我们经常做撰稿人,事先把稿子弄好。比如说像《爱的奉献》我们用了四天时间。应该说在收集的过程当中很多故事我们自己都没有搞清楚。我们只是注解一下,然后拿一张报纸就交给董卿了,今天晚上看你了,然后就看到后台一边化着妆一边翻报纸。包括朱军都这样。今天的这整个的汇报演出,我认为其实是个示范。确实她给我们撰稿人留下了一个主持人的风范。”他的一番话更让我们读出董卿的语言是用心在传递。
孔亚男2011级电子信息工程3118020007
《背靠背脸对脸》观后感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看这样一部电影,感觉很微妙,因为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这样明目张胆揭露官场原型的作品,公然搬上课堂,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印象中,某位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过:“莫谈国事”。
这部电影反映的真相主要是官场的互相倾轧,还表现了拉帮结伙、潜规则、政绩、升迁、公款报销、走后门、黑幕、计划生育、重男轻女......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而这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让人印象深刻,同时思考很多。
“互相倾轧”,是中国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意识形态,相互的博弈与攻防,便是“政治”,在上下级之间,正副级之间,总是有千丝万缕的纠葛,是伙伴,又是敌人,时时刻刻的防备,就像电影中老马的一句话“面合心不合”,他们自己,似乎又有些许无奈。
相互倾轧也不是人人都能学会的,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也算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一门难能可贵的本事,通常情况下,玩儿的好的人,多半是领导。在我看来,王双立对于倾轧已经炉火纯青了,按理说他想
当上馆长应该是轻而易举,然而影片中一波三折,反反复复就是上不去,这让我又糊涂了。
更加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作为一个领导,王双立算是个很有作为的领导了,第一次代馆长将文化馆大楼建起来了,第二次代馆长,修了一座舞厅,第三次代馆长,干成一个镭射电影,可这些都被别人拣了便宜,自己却是吃力不讨好。等到他彻底绝望了,不想当馆长了,每天去办公室点个卯就回家,养花喂鸟,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后,领导却觉得他可以当馆长了。难道官场上就不能办实事?难道无为之治才是为官之道吗?
整部电影还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王双立的父亲为了能再要一个生育指标,给孙女喝烟油水。这一幕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实行计划生育,让非常多像王双立父亲一样的人绝望了,断子绝孙的想法永远的折磨着他们,因为得不到男孩,多少女孩被歧视,被虐待,她们没有任何的错,却要为落后的重男轻女的现象买单。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人心里早已扎了根,要消除这种劣根,不知道还要用多少年。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也养成了平时在看电影中学习单词的习惯,坚持了一段时间,还是很有收获的。我看电影时把每个不认识的单词查一下,在此过程中发现看电影记单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对于事物名词,电影提供了图像、声音、具体的环境,而这些词汇恰恰不是通过合成、派生而来难以通过词根,词缀记忆。另外,复习也很简单,只要再看一遍电影即可。另外,通过观看电影,我还了解了西方文化,体会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将语言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让英语“活”起来。
再通过自己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不要全相信别人的推荐;第二点是角色口音的问题。电影角色常常带有口音,有时是一些演员带有不同地区的英语方言,有时是因为角色的地域特点需要这个演员去模仿一些地区的方言,有时是电影演员本身说话有口音。更麻烦的是有的美国电影充斥着粗俗用语和无礼用语,所以电影当中的语言并不都是我们通常学习的规范英语,要学会仔细分辨清楚;第三点是电影背景音过于嘈杂、情节晦涩难懂的电影不宜选择用来学习英语。很多战争片中的背景音
常常会掩盖人物的语言,还有一些电影的情节和某些地区的特殊背景文化相关中国观众很难理解,也不宜用来学习。
以下是我对本门课程的建议:
1.希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一边放电影一边对其中的单词、常用句子进行讲解,这样更能充分使我们掌握陌生单词。
2.老师可以多选择放几种不同风格类型的电影,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更好的了解外国文化。
近年来, 由于伊犁州伊宁市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原有和新建的地下管线由于单位人员调动变换, 很多地方地下管线的位置及运行状况不清不楚存在很多盲区, 为现行和以后建设发展造成很大阻碍。 为了后期伊宁市合作区今后开展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工作能顺利有序的进行, 需要掌握合作区现有各类地下管线基本情况、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和功能属性, 并了解县城地下管线的运营维护状况和责任主体, 特此展开此次合作区地下管线测绘工作。
1 软件及基础数据成果要求
本项目设计的依据和工作底图是由伊宁市边境合作区规划建设管理局提供的施测于2012 年的1:500 地形图。
以南方CASS管线测量软件作为数据加工软件, 将已调查的测区范围内已建成道路内的所有管线数据, 绘制成综合管线图、各专业管线图及其成果表。
2 作业基本流程
项目施工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探测模式, 既采用明显管线点实地调查与隐蔽管线点仪器探查相结合、全解析法测绘与机助成图相结合的方法。 工作模式是将物探技术、测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取高质量的地下管线数据, 促进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实现现代化。 为了确保本方案的实施, 特采用以下工作流程:见图1。
3 地下管线探测方法及技术措施
3.1 施工技术准备
地下管线探测前, 已经到相关管网管理部门收集和整理测区范围内已有的测绘资料和地下管线资料, 包括相关的控制资料以及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 各种管线的设计图等。 例如基础控制成果资料、1:500 等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给排水管网分布图、排水管网分布图、热力管线分布图、电力管网分布图、电信管网分布图、燃气管网分布图。经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 发现这些资料基本是早期的设计图和示意图, 资料内容不完整, 只能作为参考资料, 因此还需实地调查相关数据。
3.2 地下管线探查方法
地下管线调查是地下管线探测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工作的质量, 对整个探测结果及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本次工作中, 各组员之间应密切配合, 作好以下工作。
(1) 对明显管线点的各种数据必须采用经检验的钢尺直接开井量测, 以米为单位读数至厘米。 同时查明管线的性质、管径 ( 规格) 、埋深、材质、附属物等并在记录表上进行了记录作为内业属性录入的基础。 当管线弯曲时, 在圆弧起点和中点上都设置了管线点, 对隐蔽管线点采用了仪器探查方法进行搜索、定位、定深和追踪, 对于金属管线主要采用直接法和感应法。
(2) 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 邀请各类管线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和熟悉地下管线情况的人员参加。
(3) 圆形地下管道断面量测其内径;矩形管沟、管块断面量测其内壁的宽和高, 单位用毫米。
(4) 在窨井上设置明显管线点且只标注一个管线点时, 管线点的位置应设在井盖中心且设置在特征点上, 若无特征点则设置在相应管线点上, 间距不大于75 米。外业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GPS-RTK方法采集管线点坐标。
(5) 外业编号及实地标注的方式是采用管线外业编号采用管线代号+路名前两个字母+顺序号组成 ( 如JSSD12表示山东路给水第12 号管线点) 外业编号全测区唯一。设置地面管线点标志时保证在管线探测成果验收前标志其不易毁失、移位和易于识别。
(6) 在外业探查现场, 详细地将各种管线的走向、连接关系、管线点编号及调查或探测信息等, 记录在草图上, 在整理清楚后交付内业数据处理及后续测绘作业。 见表1。
4 管线点精度检查
各小组管线点测量工作完成后, 检查员则对测量成果进行统一的检查。 检查以GPS-RTK方法为主, 采用不同的基站, 不同的仪器对前期所测量的管线点三维坐标成果进行检查。要求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相对于邻近控制点) , 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得大于±3cm (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 。
5 内业数据处理
野外调查探测工作结束后, 资料经检核无误后。 根据外业调查底图对管线点进行分类绘制, 点号根据野外调查编号进行编制, 绘制结束后对管线走向进行分类连接, 最后进行属性录入工作。 具体操作如下:
(1) 参数的设置。 在南方CASS平台下点击菜单“ 管线测量”下, 先按照设计规范设置对应参数, 设置好后在将外业采集的测量数据导入到操作平台中。见图2。
(2) 属性的录入。在“ 管线测量→各类管线点”中选择给水井、污水井等相应管线点点入相应测量点号上, 并打开“ 属性窗口” 将管线点属性项填写完全。 填写完成后根据“ 添加管线段”连线完成管线段, 并在“ 属性窗口”填写管线属性。 见图3。
(3) 注记的标注。 管线点及管线段属性输入完成后, 点击“ 注记”项将管线点和管线段在图形中显示出来。 见图4
(4) 污水管线段流向的表示。 在菜单下点“ 标注流向→标注”, 污水管线段水流方向就显示出来了。
(5) 成果表的输出。经过多次校对调查数据和图形数据后, 在管线属性库与综合管线图检查相对应的前提下, 通过南方CASS管线测量软件生成管线属性成果表 ( 以道路为单位) 。见表2。
6 质量检核
在外业工作结束后, 对全测区进行最终数据检查, 内容包括探测精度、测量精度、数据库录入、管线成果图等。
在检查过程中除管线建设年代无法得知外, 其他内容都必需符合设计要求。探测精度检查时对抽查的探测点采用重新测量的方法进行了实地探测, 探测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平面检查共检查管线点、探测点648 点, 经统计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031 米, 抽取高程点位共733, 经统计高程点位中误差为0.018 米。 符合设计平面点位中误差Ms不大于±5cm, 高程测量中误差Mh不大于±3cm的要求。
对数据录入检查方法采用原始调查表与数据库输出成果进行对照, 发现部分问题属于录入错误, 并进行了改正。 见图5。
针对管线综合图和各专业管线图进行了内业检查, 尤其是表示方法, 图形压盖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发现有个别污水管线流向有错误, 出现了对流的问题, 则根据原始调查记录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改正。
7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数字制图技术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制图的精度及工作效率, 基于南方CASS管线测量软件实现图形表格一体化, 能形象表现地下管线的位置及其材质和属性, 比单一表格、图形在修改时更方便快捷, 也提高了修改的准确率。 为后期管线管理及维修留下明细表缩短了寻找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抢修的效率, 为国家及百姓节约了维修成本, 同时为城市总体规划夯实的基础。 因为质量控制是数据质量的重要保障, 包括作业人员的自我检查, 项目组检查及院级检查, 还有管线探测仪使用。 因此, 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前需认真学习项目设计书并加强仪器使用的学习, 对新的技术要加强学习, 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作业过程中要做到一个环节完成检查无误后在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工作, 这样才能减少上交数据的错误, 数据在经过项目组检查修改后再上交院级检查时问题会减少很多。在经过作业人员的认真修改后就能向甲方提供满意的合格数据。
摘要:详细描述了在南方CASS管线测量软件下对城市道路管线测绘数据进行制作的流程和方法, 使之成为能满足后期规划设计的DWG数据建立。这其中主要包括数据加工基本要求、成果质量控制等。
关键词:流程和方法,南方CASS管线测量软件,DWG数据,数据加工
参考文献
[1]CJJ 61-2003 J27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
[2]CJJ8-99, 城市测量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