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欧阳日华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欧阳日华(共9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欧阳日华 篇1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③。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④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遇:指董遇,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②训注:注释。训,词义解释。③别异:辨别异同。④苦渴:苦恼于。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遇善治《老子》( )

或问“三余”之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治:研究

或:有的`人

2.书读了许多遍以后,它的意思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3.示例一:读书须勤奋,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课外文言文阅读 篇2

㈠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或旦而不鸣

或-

⑵皆足取祸也

取_ 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翻译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㈡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1.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楚庄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齐师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庄王乃止

无丝竹之乱耳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翻译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㈢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⑵适异国来贡狮猫

 ⑶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⑷既而鼠跳掷渐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4.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3分)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㈣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②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翻译

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㈤资治通鉴·周纪一

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曰:“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2、文意理解。(4分)

3、⑴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⑵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㈥水仙

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各司一时

⑵欲购无资

⑶请已之

⑷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⑵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㈠1.⑴有的⑵招致 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 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 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 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 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 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 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

㈡1.B 2.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3.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象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跷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象眼睛一样。”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㈢1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⑴总是⑵正巧恰逢⑶都全⑷缓慢迟缓 3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4C参考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㈣1C2分 2B2分 3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2分 4示例惊恐失态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争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花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2分每个问题1分意思相符即可 参考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面非常剧烈地震动。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忽然听见有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惊诧而且觉得很怪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当时茶几、桌子等家具都颠簸摇晃酒杯也倒了屋子的梁柱都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看着都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很快的去到外面看见楼房屋舍一会低下去一会又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和小孩子女人哀号的声音吵得很厉害像沸腾了一样人发昏眩晕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翻腾河水翻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外面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过了一个时辰多,才开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互相谈论(这件事情),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有个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还有一家的房子的西方和北方居然换了位置,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这真的是非常奇异的变化。

㈤1A(2分)2⑴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

⑵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㈥1.4分⑴季节

⑵想要

⑶停止 ⑷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2分B 3.4分⑴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篇3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是日更定( )

②余拿一小船( )

③长堤一痕( )

④客此( )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及郡下

4.选出划线词意义不同的.项(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 定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___________

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完了,结束 ②撑,划 ③痕迹 ④客居

2.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意对即可)

3.D

4.B

5.①痴 ②由面到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篇4

真宗皇帝时,向敏中被封为右仆射,任命诏书下达的那天,李宗谔是翰林学士,应诏答对。皇上对他说:“我从即位以来,不曾封过仆射,现在授给向敏中,这是特殊的任命,向敏中应该非常高兴。”李宗谔回答说:“臣下今天早晨等候应诏答对,也不知道宣布任命诏书的情形,不知道向敏中怎么样。”皇上说:“向敏中家中今天宾客一定很多,你去看看,明天再来报告,不要说是我的意思。”李宗谔等到丞相回去,才去见他,丞相刚刚辞谢客人,家门口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李宗谔与向敏中是亲家,就径直进去见他,不慌不忙地祝贺说:“今天听说下达任命招书,士大夫没有不欢喜宽慰的,朝廷上下都互相庆贺。”向敏中只是应而不置可否。李宗谔又说:“从皇上即位以来,不曾授予相位,这是皇上的`特殊任命,要不是你功高德隆,对你异常爱护和倚重,哪里会到这个程度。”向敏中还是应而不置可否,李宗谔终于没有揣测到他的心意。李宗谔又极力地叙述前代任仆射的人功勋品德的高大,皇上提升任命的隆重,向敏中也是应而不置可否,终于不说一句话。李宗谔出去后,又派人到厨房里,打听今天有没有亲戚宾客的吃喝宴会,也是静寂没有一人。第二天应诏答对,皇上问:“昨天你见到向敏中了吗?”回答说:“见到了。”皇上又问:“向敏中的情绪怎么样?”李宗谔就把自己见到的情况一一回答。皇上笑着说:“向敏中特别耐受得官职啊。”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5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耳 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②汝何敢言若此!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8.(4分)①坏:损坏 ②攻下;战胜

③距离;离开 ④称王 9.(2分)B(代词,代人)

10.(3分)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1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14分)[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坐盗()(2)其实味不同()(3)生于淮北则为枳()(4)使者反()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参考答案:

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13.是寡人之过也 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14.2007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为()(2)患()(3)市()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2分)1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分)14.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9.秦王坚/自河东还

10.(1)做、担任(2)祸害(3)集市(3分,每小题1分)1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2分,答到大意即可)

12.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3.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

14.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15.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②,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④,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⑥,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檠(qí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参考答案:9.B(2分

10.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长(受过),却把他的兄长藏在别的地方。(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11.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

12.①自新以灯檠投之,若老师然。②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④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2分,①②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③④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16.2007年山东省德州市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可以一领及我以 ②后大闻之之 14.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2分)

参考答案:13.答案:①把(或“拿”)②这件事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4.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评分:每空1分,共2分。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17.2007年山东省滨州市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2~13题。(4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分)公约之饭()惟啖胡饼中间少许()1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1分)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1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2分)

参考答案:11.代词,代萧氏子只[评分标准]本题1分,每空0.5分。1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评分标准]本题1分,多划不得分。

13.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评分标准]本题2分。王安石的勤俭1分,学习这种精神1分。18.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①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④,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③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⑥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①〔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夸耀。⑥〔离〕同“罹”,遭遇,糟受(灾难或疾病)。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因谗之曰()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5.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3分)参考答案:

19.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12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可以一领及我。以:②后大闻之之: 1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3分)

参考答案:

11、答案:①把(或“拿”)②这件事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

评分:每空1分,共2分。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20.2007年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⑪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⑫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3分)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

参考答案:7.(4分)(1)离开(2)原因8.(2分)这是我的鲍龟,哪里有什么神啊,9.(3分)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21.2007年四川省成都市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其实味不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3)叶徒相似()(4)公被狐白之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6.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7.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2分)

参考答案:3.其/实味/不同(每处1分,共2分)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捆绑(2)座位(3)白白地(仅仅、只)(4)通“披”,穿(每小题0.5分,共2分)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翻译通顺、大意正确即可。)6.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1分)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1分)

7.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选择一个人,回答语言通顺、符合文意、题意、说理清楚即可。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欧阳日华 篇6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

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

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

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

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

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18.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

【文言知识】

“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

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

19.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

一、指“比较”。

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

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

20.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

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 篇7

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深入,对学生全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尤其学习课外文言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经过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加强对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的现实意义

初中文言文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老师在教学中不是过于死抠字、词、句而显得呆板、缺乏生机,就是流于形式而显得浮夸、不扎实;同学们在学习中对于这些“之乎者也”的文字兴趣也不大,甚至感到头疼。这样一来,往往课内文言文最终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需要。如此,也势必影响了同学们们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因此,使学生走出这样一个困境,真正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感受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尝试和探索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使之不惧怕课外文言文,做到对课外文言文的真正理解和感悟。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的几点体会。

二、如何指导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读

所谓读,就是诵读。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进入作品的最有效途径,是整体理解作品的必要前提。让学生在诵读中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搜集文章中的外显信息和头脑中内存语言知识及生活体验等信息达到理解的拓宽和深入。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许多学生在阅读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抓到题目,再回头看文本,找答案。事实上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要点。所以,学生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教师可以先指导他们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课文,许多学生缺乏耐心来疏通文本内容。尤其是一些语句内的停顿往往被忽略了,从而造成阅读的障碍或歧义。如何正确处理停顿?当然首推朗读。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一定的朗读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恰当而必要的句读,理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课外文言文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教师此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例如语段《偷画》:

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赖,愿以易米数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竟不取视。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这则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挥叱”“竟不取视”等神态、语气,仔细品读,就可发现主人是一个自以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结合结局,短文的启示意义就凸显

而出了。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二)、猜

所谓猜,就是猜读,根据字形揣摩字义。因为字形和字义之间大都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把文言文字义弄清楚,才能正确无误的阅读文言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路和构想。

1、利用字形特点,猜测字义。

形声字在汉字里占了约85%,弄懂形声字的字义对我们看懂古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我们先弄懂形声字的形旁,它对我们结合句意推断该字的词义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如:

①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吕蒙传》 “恚”与“心”有关,想去征罚他的应是心里“很生气”。

②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明史》 “馔”是“饣”旁,可猜与食物有关。

③炳烛之明,孰与昧行。《师旷论学》 “昧”从“日”旁,与“日光”有关,“日未”可猜为“没有日光”,“昧行”就是“摸黑走路”。

又凡从“页”的字,多与人的脑袋有关(“页”是“首”的变形)。有的是头部各部分,如头、颅、顶、颠、颊、颐等;有的是头的形象,如颓(秃发)、颁、硕(大头)、顷、颇(头不正)、颂(容颜)等;有的是头的动作或感觉,如顿(磕头)、頫(低头)、烦(发热头痛)等。又如从从“贝”的字多与财物有关等。会意字、指事字也可以猜其字义,如:间问群臣臧否《明史》“间”原指阳光从门缝中照进来。引申为“私下”。让学生根据字形大胆地猜字义,学生越猜越起劲,简直乐在其中。

2、利用组词特点,猜测词义。

古汉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词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近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其意义。如:

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郑人逃暑》

流(流动),影(影子),移(移动),徙(迁徙),从(跟从),阴(阴影)

②缜少孤贫,事母孝谨。《范缜笃学》

少(年少),孤(孤儿),贫(贫困),孝(孝顺),谨(恭谨)

先组词,再结合句子、上下文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度出句子的含义。

3、利用词性辨识,推测词义。

汉字具有多义性的特点,词性不同,其词义往往也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根据整个句子的含义或词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出句子中较难理解的词的意义了。

采用词性辨识揣摩词义的方法,既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起到“温故”的作用,又可举一反三,以此贯彼,得到“知新”的乐趣。如:

①王贤其母,说其义。《韩诗外传》“贤”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②毋妄言,族矣。《学万人敌》“族”作谓语可理解为动词“灭族”

假如引进一组同词面而词性不同的词来比较教学,则效果会更佳。如:

① 尔何来窃吾所秘?《书断 王羲之》“所”字后面跟名词,“秘”应理解为“秘籍”

②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书断 王羲之》“秘之”中的“秘”应是谓语是动词应理为“守秘”

4、利用对文互义特点,猜测词义。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文法讲究语言的工整,这是古文的又一显著特点。那么,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如:性质直,好危言高论《范缜笃学》“危”与“高”可猜为意思相

近的字。“危言高论”可理为“标新立异的宏论”。采用两句或一组整齐的句子来表达同一层意思。这种语言特点,为我们的释词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总的来说用“猜”方法理解字义虽然并不十分科学,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依靠字典来确定字词的含义。但是这种方法带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学古文我们先不要怕它,把一篇古文分拆成许多字词,一个一个字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就能慢慢弄懂整篇文章。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找到阅读古文的“入口”,像庖丁解牛一样,找到下刀的地方,找到切割的方法,翻译古文不是一件难事,阅读古文甚至会变得很有趣。

(三)、通

所谓通,就是疏通文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思想内容,对于短文中出现(注释中未出现)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也要学会适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疏通文意,为把握人物,感悟中心服务。

字词的含义理解了,并不代表同学们能顺畅地疏通文意了,还进行句子解释的指导。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句意的疏通问题将迎刃而解。

首先,学生要熟悉熟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标志。如: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者,„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等

其它还有“乃”“为”“非”“悉”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其次,学会调整倒装的成份。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数量词后置等,让同学们学会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再次,养成主动补充省略成份的习惯。如有些语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量词省略,等等,教师要指导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积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阅读文言文,平日里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就会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积累字词解释是读懂课外文言文的关键。

学生在平时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时候,要积累一些这些知识。

一是积累文言文中特殊字词的用法,即:通假字、多义词、古今词(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活用词。

二是积累特殊句式,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这两方面的积累量比较大,有的也很有难度,有学生就望而生畏。其实,这些特殊词汇和句子它们是分散到具体课文里面的,看起来很多,每篇文章却不是很多,每学习一篇,把他们整理下来,默记于心,三年下来,数量就很可观!加上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反复讲解并强调,还有各种参考资料,每一课这些特殊词汇和特殊句子的用法人家都总结出来了,只要我们有了积累的意识,上课用心听讲,下课勤翻资料勤整理,有的放矢,积少成多,三年下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所以没有望而生畏的必要哦!

三是积累经典句子或词汇,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经典句子,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给我们日常的谈吐和写文章锦上添花的!

有的积累也可以从字源入手激发学生积累兴趣。

1、追朔字源,激发兴趣。

我们应根据古汉语的特点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其字义和字形之间大都有密切的关系,从其构字特点中,往往可以探求这个字的意义轨迹。引导学生了解造字法,不仅能使学生牢牢地记住字义,并能准确地区分其细小差别。如:

金文的“步”像脚趾朝上的左右脚掌,当人的双足交替向前走动,其本义就是“行”。金文的“行”的中间是一条大路,左右两侧分开两条小路,样子与“十字路口”相近,行字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走”。

金文的“走”字上面像一个摆动双臂向前奔走的人形,下面的“止”代表脚,一个向前奔走的人再加多一只脚,说明走得很快。本义是“跑”。

学生在追朔字源,积累字义过程中,对古汉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认为古文不再枯燥难懂,学习热情高涨。

2、建“知识库”,形成系统。

为使学生记得更牢固,并使之形成系统。本人还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把每课课内文言文的课后的注解中重点实词、虚词,常用句式等做好登记,定期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学生在积累中不但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还体会到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结果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很高,这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五)、移

所谓移,就是迁移的意思。

迁移就是“学以致用”,课外文言文,理解词语、疏通全文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过的知识,万不可望文生义,例如“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一句中的“妻子”,我们在文言文《桃花源记》中学过,切不可理解为“男子的配偶”,而是“妻子和孩子”;有一句文言文“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其中“过”,不能以现在的意思来妄加推测成“路过、经过”,在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中我们已经学过,它是“拜访”的意思,其中的“会”,我们在《口技》一文中也学过,是“适逢,恰巧遇到”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大相径庭,所以,学习文言文,要学会迁移,就是要善于联系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而且要有文言意识,疏通文义不能只考虑词汇的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三、方法能使学生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文言文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了几十篇文章,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不少省市在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迁移上,已作了积极的尝试。对于课外短文阅读分析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复习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平时认真地学好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课外的文言短文考查大多选浅显的、与初中生认知水平接近的文章,且所考查的词句均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的。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稳定自己的情绪;其次要努力通过回忆和再现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绝大部分题目都能迎刃而解;再者平时要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浅显文言文的阅读,提高自己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欧阳日华 篇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酒酸不售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更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②闾③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④而往沽,而狗迓⑤而龁⑥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释】①升概:升概都是量酒器具。②所知:熟人。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里,里门为闾。这里指同一条街,同一个胡同或同村。④壶瓮:酒壶,瓦罐子。⑤迓(yà):迎上去。⑥龁(hé):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遇客甚谨( ) (2)而狗迓而龁之( )

2.酒酸不售,是因为买酒的人家养了一只凶狠的狗,致使顾客不敢上门。文中卖酒人象征什么样的人呢?狗又象征什么样的人呢?

3.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1.(1)小心周到(2)你

2.“卖酒人”象征着社会上非常有才华,性情耿直,不善于阿谀奉承的人。“狗”象征朝廷中的奸佞之臣。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欧阳日华 篇9

一、【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 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躬:亲自,亲身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己爱民约:克制

④悉仰于官悉:全部,都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D)(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二、【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臣本布衣布衣:平民百姓(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地位低下,学识浅陋(3)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4)悉仰于官悉:全部 仰:依赖、依靠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含义(2分)(1)咨臣以当世之事(把)(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以至)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军事失利时我接受重任,在危急关头接受使命(2)及卒,如其所言到诸葛亮死时,情况果然如他说的一样 4.(甲)文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一成语是三顾茅庐(或临危受命)(1分)

5.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3分)

尽心为国,不谋私等;一代贤相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写一篇《出师表》被陆游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等

6.你对诸葛亮不留遗产给儿孙(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有什么评论?(3分)(褒贬不论,言之成理即可。)

三、【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优劣得所。【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1)简拔:选拔(2)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优劣得所: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意气扬扬: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

(5)名显诸侯: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D)(2分)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四、【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①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

骜霸王②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吕氏春秋·下贤》)【注释】①“骜”同“傲”② 霸王:霸王的事业译文: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1)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鄙陋)(2)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轻视)...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告之于帝

B、则攸之、棉、允之任也入则无法家佛士

C、先帝不以臣卑鄙以中有足乐者

D、遂见之公将鼓之

3、理解填空(2 分)

(1)杜甫在《蜀相》 一诗中写道:“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甲文中最

能休现诸葛亮“两朝”、“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也。

(2)齐桓公一日之内,数见布衣之士,亦可谓“三顾频频” 乙文中最能表现他这样

做的理由的句子是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4、甲文中的刘备与乙文中的齐桓公有何共同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 分)

共同点:他们都非常重视人才,或礼贤内下士,求贤若渴(1分)认识:当今世界,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谁赢得了人才就能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我们

应该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2分能围绕人才,联系实际来谈即可)

五、【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

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

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

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

而师之士争凑⑥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

感激(此(或“这”,或“这件事”))(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士 争 凑 燕士/争凑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5.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六、【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可计日而待也。【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2分)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B.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C.郗超与谢玄不善(善良的)D.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2分)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至则无可用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分)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爱 憎 匿 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5.【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6.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3分)诸葛亮:(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郗超:(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七、【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1.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托付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攘除:铲除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宜:应该

④今贼适疲于西适:正好,正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4.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八、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16分)【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3)其谁可而为之(做、担任)(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过了)..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4分)

(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上一篇:植树节国旗下演讲下一篇:中一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