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专家讲座 感受学术魅力(通用4篇)
感受学术魅力
曙光小学
毛雪霞
蒋军晶
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全国知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2010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曾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应邀赴台湾、北京等各地执教研究课、讲座300余节次。出版专著《打磨课堂——蒋军晶小学语文典型课例》《蒋军晶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小学生老舍读本》《耕读缘写作教材》《新经典日日诵(第9册)》等,即将出版专著《多面向的阅读教学》《和孩子聊书吧》《你不能错过的儿童文学经典》等,发表论文、案例100 余篇。
在本次“名师之路”全国“新理念 新课标”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究会上,蒋军晶老师执教了《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并作了《 多面向的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介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上千位与会老师为蒋老师纯熟的课堂教学技巧所折服,为巧妙的教学设计而击掌。他的专题讲座更是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诙谐幽默,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教学视野,独特的思考角度都在传递着正能量,引发热效应。课堂情境不能一一再现,我主要谈几个精彩的片段。
精彩之一:运用课堂提问、交谈、讨论等,探明学生的前理解。
【教学片段一】
师:我们先把课题读一下吧。
生: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师:这个题目里包含了一个地名。
生:维也纳。
师:听说过维也纳吗?
生: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
生:维也纳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师:是的,许多家喻户晓的音乐家都是在维也纳出生或者在维也纳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你知道贝多芬吗?
生:知道。
师:知道李斯特吗?
生:知道。
师:关于维也纳,你还有什么了解?
生:我在电视中看到过维也纳金色演奏大厅,金碧辉煌,非常漂亮。
师:是的,在金色演奏大厅里经常会有世界顶尖的演奏家和乐团演绎经典的音乐作品。维也纳是音乐圣地,一说到维也纳,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闻名世界的金色维也纳大厅,想到那些享誉全球的大音乐家,想到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下面请你们再仔细读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待会儿说说你们读了之后的感受。
在教学中努力探明学生的“前知识”“前理解”,对教师实施差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这一课中,无论是课的开始阶段,还是聚焦、深入学习重点段的时候,蒋老师在“教”之前,都会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读后感。学生说的还真是深浅不同、角度不同,因为每个人 的“阅读先见”是不一样的,因此,阅读的感受、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同。教师在“教”之前让学生先发表看法,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种阅读的成就感,因为每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教师从中可以获取设定教学起点的依据,然后确认和调整后面的教学问题。针对课题中的“圆舞曲”,蒋老师估计到学生难以理解,就播放了一段圆舞曲,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舞曲就是跳舞时配的乐曲。
精彩之二: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推进思考,深入体验。
【冲突一】解题后,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篇描写维也纳生活的文章,会写哪些内容呢?默读,思考,《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写了什么呢?
师:你读这篇文章过程中,头脑中时时会浮现一个词。生:是音乐。
师:那我们来梳理一下,作者在文章中到底写了什么?
生:写了鸟叫声。(师板书“鸟叫”)
生:写了花钟。(师板书“花”)
生:写了维也纳的一条小路。(师板书“路”)
生:写了维也纳酒馆里的一个老汉。(师板书“酒馆”)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写维也纳,写得很特别,他不写闻名世界的金色维也纳大厅,他不写那些享誉全球的大音乐家,他不写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他写什么呢?他写鸟鸣,写花钟,写小路,写 老汉。更奇怪的是,他写鸟鸣、花钟、小路、老汉却仍让我们一次次想到“音乐”。所以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鸟鸣”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花钟”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小路”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老汉”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分组研读有关段落。
提问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怎样的问题能照顾到差异,能吸引各个层次的孩子参与表达并使他们都有相应的进步呢?我们来看看蒋老师最后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首先,这个问题是在探明学生“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太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孩子不屑一顾,太难的问题,大部分知难而退,而这个问题难易适中。其次,这个问题具有巨大的弹性空间,有明显的开放性,每个层次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参与。“鸟鸣”“花钟”“小路”“老汉”和“音乐”究竟有什么关系?有的人理解得浅一点,有的人理解得深一点,但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老师引入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相吻合的冲突信息,使学生认知失衡,从而挑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冲突二】
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蒋老师又用一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第二轮的认知冲突。
(1)文章为什么不多写婉转、嘹亮、悠长的鸟叫声,而去写那些难听的鸟叫声?
(2)花与路根本没有声音,为什么会让人时时想到音乐?哪些 事物让人想到音乐?
(3)小酒馆里的人很多,作者为什么不写小伙、姑娘、孩子,而要写老人,甚至还写一只狗?
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再次研读课文,蒋老师用一系列的追问引领学生慢慢走进文本。
【教学片段三】
师:这段话写了“小路”,“小路”和音乐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段话写了在维也纳的小路上开车,很容易想到音乐。
师:这段话里说:“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难道这一路上有声音吗?
生:有啊。
师:你再读读,这一段话中写到声音了吗?(生答“没有”)
师: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作者看到了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这是声音吗?
生:不是。
师: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作者看到了开满花朵的树,这是声音吗?
生:不是。
师:是啊,这一路上有许多景物,但没有声音啊。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音乐呢?
(生再次停顿、迟疑。)师:(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音乐呢?
生:作者在那样美的街道上开车,心情很舒畅,心情舒畅了,就会想到音乐,因为音乐也是让人感到很开心的。
生:是的,我也认为不一定非得听到声音才能想到音乐,看到美好的景物也可以想到音乐,因为艺术是相通的。
生:因为这是一个音乐王国,在维也纳人眼里,一切都跟音乐有关,一切都跟音乐有联系。
生:在维也纳旅游的人,会被那里的环境感染,看到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想到用音乐来表达。(掌声)
四名学生的不同回答,谁对谁错呢?都是他们自己的见解,都很可贵。
这段的教学蒋老师没有就此打住,他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车在这些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你想到了什么音乐? 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你想到了什么音乐? 看到一座宁静有精致的房舍,你想到什么音乐? 看到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你想到什么音乐? 就这样带学生走进了文本,体会了内涵,蒋老师又把学生带进了省略号:他可能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音乐?
在这里,我们看到,想象,不但读懂文本,还把书真正的读“厚”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启发别人以及被别人启发,这 在蒋老师的课里体现得很充分。作者驱车行驶在一条没有声音的路上,为什么总会想到音乐呢?有的说因为在那样美的街道上开车,心情很舒畅,心情舒畅了,就会想到音乐;有的说“我”是被那里的音乐氛围感染,看到美好的东西,本能想到用音乐来表达„„不同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促动。差异教学的意义就在这里,教师尊重差异是第一步,了解差异是第二步,关键是第三步“利用”差异。
精彩之三
在学生充分交流理解的基础上,蒋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圆舞曲伴奏下写出对课题的理解,音乐停,笔就停。学生很快开始。
音乐停后,他让全体学生起立,读自己所写内容。没完的用语言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果你的角度跟同学所读一样,表达不如他,就坐下来,如果角度一样,表达比他好,就站着。学生开始汇报。一位学生读完后有个别学生坐下去了,站着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们的回答也越精彩,受到台下老师的阵阵喝彩。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谓一举多得:首先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次这个小练笔培养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倾听他人说话并判断其话语含义的能力。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 两位青年教师的研讨观摩课及其专家点评; (2) 全国六大片区各推荐一位特级教师进行教学展示; (3) 教学设计获奖代表的展示与交流; (4) 专家报告:《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三天里几位特级教师的精彩展示和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点评, 至今仍在耳边回绕;所有的掌声记录着大师的风范、优秀教师的风采和论坛交流中的点滴感动;伴随着又一次的成长, 记载下我的收获, 与各位分享。
一、反思促进教师发展
浙江省的两位青年教师为与会代表分别献上了“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根”两节研讨课。这两节课生动鲜活、教学手段新颖,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随后, 刘恩山教授精彩的点评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常反思的四个问题更是发人深省。问题一:进入本节课之前, 你对学生的了解 (包括知识层面、能力层面的了解) 有多少?问题二:在教学设计中贯穿的主线是什么?问题三:本节课主要知识之间的结构是怎样的?问题四:能否用一两句话描述学生通过你的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刘教授提出的这四个问题渗透着深刻的教育内涵。教师只有对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 才能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 从而寻找到适合学生循序渐进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强调贯穿的主线是要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形成高度一致的整体;明确主要知识之间的结构目的是将网状的知识结构变成一个以时间为轴的线性结构, 教师可帮助学生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建立知识框架;而最终只有当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表述这一节课的收获, 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这也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学生的活动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正如朱正威教授在会议闭幕式上的专题报告中提出的, 此次全国参评的数百份教学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改后各省市对新课标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尤其体现在对学生活动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 学生活动更加多样化。
年会上来自全国六大片区的特级教师代表更是现场示范,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转换角色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角。其中天津塘沽中学的特级教师孙国华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课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串,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如, 细胞真的有细胞膜吗?用什么材料能得到细胞膜?怎样得到红细胞的细胞膜?为什么不用植物细胞来制备细胞膜?细胞壁为什么不是系统的边界?这些问题环环相扣, 逻辑清晰,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该课中利用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 学会整理资料, 学会团队合作。同时, 孙老师还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 学完这节课后, 根据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你对细胞膜的结构有何想法?教师畅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 创设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的课堂内自由驰骋, 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的汪训贤老师则为我们展示了该校在课内外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 积极搭建学生活动平台的鲜活案例。学生通过自制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模型等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校园开辟“开心农场”, 利用所学的知识种植各种植物、自制植物标本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学生利用寒暑假在教师带领下开展野外的动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等等。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
三、新课改贵在创新
我们的教科书是在课标基础上的创新, 而教科书具有普适性。因此, 教师需要用好教科书, 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和再创造。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应该各有千秋。而创新的着力点事实上很多, 有待于教师慧眼的发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当地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例如, 一些地方性的疾病。又如, 江西南昌大学附中的特级教师杨学珍根据该校学生基础较好, 求知欲强的特点, 查阅相关信息编写了教材中没有而学生极感兴趣的生物学资料作为背景知识供参考学习, 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又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利用新的课程资源, 包括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使用和先进的教学仪器的应用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在本次年会中浙江省教师在“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这一节的讲授中, 当两组学生对观察的结果产生质疑时, 及时使用教学显微镜将图像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 从而指导全班学生分析、讨论, 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视度和教学效果;此外, 教科书中所涉及的部分实验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一、上半场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整个讲座开始。杜老师先讲述他和贵州的情缘,他以前来过贵州做田野作业,对贵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有好几篇文章都有涉及到贵州的少数民族音乐。杜老师距离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今天讲的主题是“民族音乐学在国外的最新发展。”他说,讲到民族音乐我们必须讲一下民族音乐学的概念。什么是民族音乐呢?有的人在窃窃私语,我当时好想站起来回答,只是胆子太小。有个男生站起来回答,但不全面,杜老师进行了补充,什么是民族音乐学呢?最早的民族音乐学不叫民族音学,叫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复合词语,它是由“民族学和“音乐学”两个概念复合而成。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实地调查的方法。“好”字“坏蛋”“对不起”去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关系、宗教、习俗、信仰等等。音乐学就是从音调中的文化背景去看音乐的特征、去看民族的风情、到当地去感受它的民族风情。杜老师用最简单明了的话,概括民族音乐学的概念。
他结合自己最近在国外学习和田野调查的一些例子,指出国外的一些学者。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用住居式的方法到当地生活几年时间。和当地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去做调查。并强调,田野调查是学习民族音乐学唯一的方法,也是民族音乐学区别其它学科最本质一个特点。这让我想起了,艺术来源与生活,我们的民族音乐更是如此。调查也不是一帆风顺,杜老师在调查中也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语言,他曾经在甘肃省裕固族地区做田野调查。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如今他学会说裕固族的语言,并且能用方言来演唱裕固族的民歌,现场还演唱了裕固族的民族,让现场的气氛一下子达到高潮。我自己是苗族,会说苗话,也会唱苗歌,我都自叹不如,一个局外人,能够这么执着对民族音乐学的热爱,学会他们的语言,对一个局外人来说很难,用它来演唱歌曲,这更是难上加难,杜老师也强调语言是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容易接近民族音乐的本质。
二、下半场
音乐不仅可以代表一个民族,还可以折射一个民族的文化。他还说学习民族音乐认同作用很重要,不管做什么。不管哪个民族。他们都自己独特的一面,民族音乐没有好坏之分,他举例苗族飞歌、侗族的侗歌等。要求从不同的民族音乐中去找灵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古琴,它是属于文人音乐,以前最流行的琴社是西湖琴社,要善于的发现其中的隐藏着音乐元素。西方民族音乐现在也发生了变化,已经出现了音乐工业和大众媒体。现在和过去的部分音乐已经变成了商品,要让更多的人去听同样的音乐。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和对策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民族音乐学已经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民族音乐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有城市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他希望,住在城市,可以研究城市民族音樂,因为好多农村人往城里发展。于是把农村的民族音乐带到城市,并与城市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产生出新的民族音乐,这样的研究会很精彩,也很新颖,也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讲座完了,杜老师很有礼貌的说一声谢谢。提问时,让我印象深刻是:“民族音乐学与音乐人类学的关系?”杜老的回答:“它们是不相等,但是有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从它们的词义和被提出的文化背景及其生成的环境来看,这两个不同名称所代表的是研究范围相同,但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有所不同的两个学科。
三、结语
11月9日下午,***“走进***系列讲座:地·接地·接地网”如约在控制管理楼319会议室开讲。此次讲座由***主办,***专家***作为讲师。两个半小时的专家课堂,犹如畅游在知识的海洋,让我们受益匪浅。***主任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课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上内容充实
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主任从我们熟悉的大地到***的接地网进行了详尽的讲述。地、接地、接地线、接地体、接地装置、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接地电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专业名词被他用妙趣横生的语言精彩呈现。结合专业知识,他为我们讲解了生活中许多安全常识的来龙去脉。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像直流偏磁、反击电压等更为复杂的专业词汇,他有时用我们熟知的例子做比喻,有时又用画图结合公式推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是听了***主任的讲课,让我这个“隔行人”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课尾交流互动
在讲课结束后,***主任又专门安排了半个小时的交流提问时间,大家思维相当活跃,提出了很多问题:“**主任,***电缆发热严重是怎么回事?”“**师傅,直流和交流触电哪个更厉害?”“老**,***的接地网络热稳定又将怎么计算?”„„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主任不厌其烦地一一为我们解答。在解答过程中,他全部采用交流互动的模式,让我们有效学习知识的同时,有了更加近距离接触专家的机会。
课下用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