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共12篇)

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 篇1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说到积累,我们需要积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断积累,生活中的有趣儿的事、难忘的事、开心的事......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积累下来,在写作文时就不怕没有东西可写了哦!

写作文除了要积累素材,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好词好句啦!而好词好句除了可以在课本中积累,还可以通过读课外书来积累。

当你在读一本课外书时,不要只读完故事剧情就结束啦,遇到好词佳句,写在本子上记下来,相信你在写作用一定会用的上。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2多动笔加强记忆

语文的学习,就是阅读+思考+思考=读+思+写。想要把知识牢记于心,就要通过多动笔来提高记忆力。

自己动手勤做笔记,将笔记保存起来,反复复习,研读。每天晚上睡觉前,将所学知识在脑子中过一遍,可以加深印象,遇到记忆模糊的知识,及时拿出课本或笔记翻看,这样知识会深深的印在脑子里,不然临近期末急来抱佛脚就有会乱作一团哦!

3多背诵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一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

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同时,还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

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部记忆变为内部记忆,加深背诵的效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 篇2

一、大量阅读,积淀学生口语交际的素材

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年龄小,阅读量少,缺乏一定的语言储备,词汇匮乏,“无话可说”。为此,我们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有益书籍。

1. 加强文本内容的熟读背诵。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规范,文质兼美,读来朗朗上口。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通过朗读、背诵、讲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语言积累。对本学期所学课文学生基本做到了熟练背诵。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也帮助学生积累了规范的基础语言。

2. 注重课外书籍的拓展阅读。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蜜一样,采各种各样的花,酿出来的蜜才会香醇可口。学生学习语言( 包括口头语言) 也是这样,仅靠课内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还远远不够。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一是根据教材内容,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类型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如学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后,布置学生读一读李白的《望天门山》,进一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使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二是各班开辟了“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阅一部分图书,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图书中带来一部分,学生可以随时拿来读。三是为了保证阅读的时间和质量,每周有一节固定的“体活”课,用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是设计了阅读记录卡,包括学生的姓名、阅读的书目、自己的感受、老师的话和爸爸妈妈的话等内容。孩子们每读完一本书,就可以领取一张记录卡填写,学期末对填写的内容和张数进行总结,并给予奖励。五是根据学校的“660”工程( 小学6年阅读60本经典名著,观看60片经典影片是其中两项) ,每学期阅读5本经典名著( 有明确的书目要求) ,每月规定一本,月末进行感受的交流; 每月看一部影片,看完之后随即进行交流。六是学期末根据以上的表现,评选出“读书小标兵”并进行奖励。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扫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一方面,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些表扬,少些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多以奖励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对孩子们出色的回答和独特的见解,让孩子们给予最热烈而真诚的掌声,当他们看到同学们和老师都为他鼓掌时,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表达的欲望就越加的强烈; 同时为了鼓励他们每节课都能积极回答问题,设计了“课堂发言我最棒”评比表,只要一节课积极主动回答了问题,就给自己奖励一颗星,累计够10个,可以换取一张学科卡,够5张学科卡,就可以获得一枚徽章,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兴奋点”,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尽情地展示自我,兴趣盎然地参与交流。

三、凭借教材,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 抓口语交际教材这一训练“基点”。各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话题鲜活,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交际互动,引导学生在互相说话、辩论、评析中提高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了文明交际、礼貌说话,学会如何待人接物。

2. 抓阅读教学中的训练“亮点”。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语文阅读教学课更应成为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用武之地。

( 1) 利用插图,想象“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明,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课题组老师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 “你在鸭先生的房前屋后或周围看到了什么?”

生1: 鸭先生房子的左边有一棵棵小树。

生2: 鸭先生房子周围有绿油油的小草。

生3: 鸭先生房子前面有一条小路,小路上来了小兔和鹿。

生4: 小路旁有一朵朵鲜花,万紫千红的。

生5: 小路上有一块块圆圆的石头……

学生互相补充,越说越完整,积极性也特别高。

( 2) 转换角色,表演“说”。游戏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特点的课文,创设游戏或表演的情境,化静为动,让学生在特定的场合中体会人物的语言、内心,从而产生表达交往的需要。如学习《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等文章,我们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表演; 学习《找骆驼》《盘古开天地》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让学生依据文本提供的对话,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 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写景的文章,则变换人称当“小小解说员”来实现对文本语言的重新组织。

( 3) 续编课文,补白“说”。学生是编故事的天才,他们的想象力让成人难以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时,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想象: “盘古倒下后,他的() ,变成了() 。”

四、联系生活,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开学新转入一名新学生,让学生致欢迎辞,表达对新同学的欢迎; 春天到了,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找春天,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和他们说一说,感受春天的美好; 开运动会了,运动员在赛场是怎样表现的,你有什么感受? 这样的训练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学生有话可说,在不经意间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从课堂中培养,到活动中训练,再走进生活实践。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就能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

摘要:口语交际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贯彻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功能。同时,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开始建立与人交流关系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重点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

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 篇3

关键词:有效互动;积极性;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09-02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而小学三年级是个转折时期,是一个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在此过渡时期,语文教学尤为重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三年级语文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方法,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爱、激励、培养学生自信心,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自信心就像一个人的耐心、恒心、爱心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同样需要唤醒与点燃、培养与锻炼、实践与坚持。

如在听教师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对于学生的发言那位老师总是真诚地、毫不吝啬得予以夸赞、激励,时而掌声鼓励;时而伸出大拇指表扬;时而师生相拥。孩子们的在老师的赞叹中,眼中流露出自信、感激。这一时刻是孩子最快乐的,这样的语文课是有生命的,是充满爱的乐园。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关爱、激励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变得乐于敢于回答问题,思维开放,智慧互相碰撞,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2、课堂教学中,激励方式可以灵活运用,诸如眼神赞许、伸大拇指、微笑、抚摸学生的头等,有时我给学生激励的话语,诸如“你真行”、“真棒”、“好样的”、“了不起”。我深深地感受到给学生一点阳光就灿烂。可以灵活运用,诸如眼神赞许、伸大拇指、微笑、抚摸学生的头等,有时我给学生激励的话语,诸如“你真行”、“真棒”、“好样的”、“了不起”。我深深地感受到给学生一点阳光就灿烂。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

1、互动通常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中的双方是互为主体的

互动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来实现,通常是言语的方式,也可以是非言语形式;互动的内容除了信息外,还有态度与情感等;互动的目的在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然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又是怎样的一种互动呢?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师生互动包括师生情感互动、氛围互动、思维互动、教学过程的互动等。其基本模式为: 互动要求师生双向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师生根据观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触摸,感觉和欣赏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进行学习。师生互动,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2、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

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三、适当的课堂课外活动要有成效

1、教师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课本中的知识,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

他们渴望老师的课是丰富多彩的,新奇有趣的。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厌学的情景,不妨想想办法,给学生进行个插曲,调动下他们的兴趣。课堂的间隙,一则笑话是种调节,一句玩笑同样是,一起活动一下手臂也是。在课堂中随时是老师的舞台,要做一名出色的演员,我们就要懂得观众的心理,教师机械的授课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语文教学,我们更应该走进他们的内心。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把课堂准备得人性一些,更贴近学生的心灵,备课时,可准备一项小活动,当你需要时,及时施展开来。相信有了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会学习更加投入,教师也会教的更加顺手。

2、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课外活动应有的教育作用

实践证明,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 好、特长和良好的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尤其是语文教学更不应忽视课外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将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堂 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初次接触作文,由段到篇,是个转折点,因此,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 篇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学习》

第三阶段总结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进入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即实践提高阶段。本阶段我们的计划是课题组织每人上两节研究课,并在平时快乐学习中全面实施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在课件制作上提高个档次等,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收集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个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CAI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语文的“兴奋是”,达到“课伊始;趣亦生;深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 1

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三、注重反思,总结经验。

在这学期对于每节课,研究员都作好细致分析,并听教师评论做好反思,拿实验班与其它班进行对比,总结做好记录。

四、带动全校,实行现代多媒体教育。

全校开展轰烈的“才艺展示课”让广大教师参与进来,能更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三年级语文学生评语 篇5

2. 你是一个可爱、文静、整洁、大方的女孩。平时不爱言语的你其实藏着一颗活泼机灵的心思。你的眼神会说话,真厉害。下学期,一定要多举手发言,多在同学面前展示你自己。

3. 你是一个诚实好学的孩子,所以到我们班一学期的你就被同学们评为班级文明个人。你应该好好学习报答对你教育有方的家长。你的基础不太好,学习方法还不是最佳,所以成绩还不够理想,相信你会多向别人请教,补足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相信你行的!

4. 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是你的优点。看到你用心听课时发言是那么积极,老师是多么高兴。可你有时也很让老师生气,作业不及时完成,字迹潦草,上课不专心,真让老师伤心。老师希望你以后可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要别人来管理你,可以吗?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安排,因为你长大了。

5. 乐弦:这学期的你又进了一步:你尊师守纪、团结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异,能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老师希望你能花点时间静心练好字,让你的作业更漂亮一些。记住《青蛙看海》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山顶!

6. 王军:你是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孩子,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这学期你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可是这学期你的字不如以前漂亮了,以前批你的语文作业是老师最大的享受。老师希望你能像从前一样认真练字。孩子,加油!老师期待你在新年取得更大进步!

7. 每当我望着小洋洋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认真听讲的可爱模样;看着你端坐书桌前工工整整写作业的专注表情;听你琅琅读书的悦耳声音,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在想:这就是那个刚开学坐不住,总做小动作的孩子吗?才几个月的时间,你就像变了个人,真为你高兴啊,孩子,你能坚持下去吗?老师期盼着下学期你有更大的进步。

8. 朗读课文时你稚嫩的童音、可爱的表情还有你大方的舞蹈表演给老师印象很深。你是个伶俐可爱、善动脑筋多才多艺的小女孩。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老师祝愿你在新的一学期中更上一层楼!

9. 你是个善良的小朋友,对于别人的困难,你总热心帮助;你又是个积极能干的小男子汉,对于班级的事情,你总积极参与;你又是个聪明好学的小学生,总是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只是,你有时会有些放松,字还不够漂亮,老师希望你在下学期表现得更好!

10. 你是一位乖巧可爱,细心甜美的女孩,很有表演才能,文文静静的你,只到一走上舞台,那精彩的表演,令所有的人赞叹!课堂上你专心听讲,你的字迹端正漂亮,常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赏。我真的好喜欢看你甜甜的笑容,好好努力吧,你一定会更出色!

11. 你纯真可爱,想象力丰富,能歌善舞,是班级中的小能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大家都喜欢你。课堂上你能积极思考,常能听到你富有“创造性”的发言,真棒!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希望你从书香中品味出更多的知识,不断进步!

12. 这学期,的确你就像一架飞机一样,在地面快速的滑行以后开始慢慢的起飞了。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同学,每天都知道你一个人上学、放学。你知道吗,这中精神很了不起。只要你在学习上也有这种精神,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老师相信总有一天你能驾着自己的飞机直上云霄!

13. 这一年里,最令老师欣慰的是你知错能改,上进心强,在认识到自己的马虎、粗心后能马上改正,现在思维活跃的你,书写和以前一样工整,学习自觉主动,成绩有了进步。希望能戒骄戒躁,遵守纪律,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14. 你一直相当一名优秀少先队,现在如愿以偿了,祝贺你!尊师爱校,上进心强的你,默默地为班集体做事,同学们也很喜欢你。希望以后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题,认真书写,做一个人人敬佩的好学生。

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 篇6

1.过度法——言传身教。

过度法是在基本学会一种知识或初步掌握一种技能后,不满足于勉强记住或刚刚学会的程度,要再多复习、练习几遍,达到进一步牢固掌握。这种“再多复习、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就是过度复习,或叫过度学习。心理学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任何学习都要过度学习。但过度学习要注意“量”,就是时间和次数要适当,不是过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们教学十个生字,经过认读、书写、记忆,有五遍就能比较准确地掌握了,这叫适度,心理学家认为,过度复习不要漫无限制,而要适可而止。太少了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如背诵一首诗歌,诵读第五遍刚好能背诵下来的话,再加两、三遍就行了;一个生字,抄写三遍刚好能记忆下来的话,多写一两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导点拨。

分散法主要运用于不断学习新知识时对旧知识的回顾温习。关键是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进行分散复习:一是复习的内容不算太多时,可采用平均分散的方法。如6个小时能复习完的内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复习两个小时。二是先多后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阶段复习中,需要在七天内复习五次的话,可在第一天复习两次,第二天复习一次,第四天再复习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后一次复习。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别的复习内容。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复习的内容而定。复习新学的知识,间隔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不能间隔得太长,太长就要遗忘,给复习增加困难。复习的时间要分散,复习的内容要交叉,复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比如,把说的、读的、写的、算的、画的、记的互相结合起来,穿插进行。有时要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把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方法选择的阐释,以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方法。

3.归类法——生寻规律。

比如,字的归类:①易读错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写错的字;④易用错的字;……。练习分段时,每阅读一篇课文,先回想老师是怎么分段的,根据是什么,然后把类似的归在一起,从中可找出三种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时间变化顺序分段,如《将相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类型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蝉》、《动物的游戏》等;三是按照空间位置或环境的变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这样对学过的知识重新组合,排队串线,便于重点突破,掌握规律性的东西,防止机械重复,死记硬背。

4.尝试回忆法——激励尝试。

尝试回忆,即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回忆一遍。教师应在课末、单元末,有意识引领学生回忆新近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福尔特做过一个实验: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是不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的两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回忆是大脑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复习中有回忆的参与,即增加了一个信息反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反馈)过程,这种反馈的次数又往往不仅一次,多次的强化剌激可提高记忆效果。指导学生运用尝试回忆应与阅读教材结合起来复习,即先回忆后阅读;或回忆一段阅读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全部回忆起来为止。

语文三年级下册学习的六个技巧

1.端端正正写字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

一点都没错,一个人长得眉清目秀仪表端庄,会给人以容易接近的感觉;一个人的字写得间架结构合理、笔顺规范、字迹清楚、同样会更容易赢得众人。所以在这个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中,与人相处,待人接物,有一手流畅秀美的字,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家长对这件事不要觉得不以为然,事实证明:语文的考试中字体工整的更容易的高分!)

2.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通用语,能讲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已经成为公民良好文化修养的标志。所以学生时代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不仅方便了与人交际,而且能从媒体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用普通话进行朗诵,则更容易增强语感。

3.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应该准备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阅读和写作中的障碍,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积累词汇,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勤查工具书不仅可解决孩子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养成遇事自己动手处理的习惯,在这个过程无意增加了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

4.勤于背诵的习惯

“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的背诵的重要性。长期坚持背诵名家名段,就会积累起任自己支配的字词句段、美文佳作。背诵的最有效方法是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文化的浓汁,作文时自然会游刃有余,

(好多孩子对背诵表现的很痛苦,家长也表现的很无奈,这点。有个小窍门,起初家长们可摘取一小段简单易会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多遍,孩子记忆力好,简单的文章朗读多遍后其实已经可自己背诵了,这样坚持十天后可慢慢增加文章长度和难度,孩子从中体会要成就感了,发现背诵其实也没那么难!)

5.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动笔墨”是指做笔记;或指对阅读文章中的重语句、精要语段进行圈点勾画;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下点滴感受、思想、或是进行摘录,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新颖观点。这种习惯对于锻炼筛选能力,培养灵感,积累材料,有着巨大有作用。

6.随时练笔的习惯

灵感的重大特点是转瞬即逝,养成勤于动笔、随时练笔的习惯至关重要。这种文体可叙可议,可状物可抒情,灵活自由,操作简单,可每天一记,也可几天一记,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就会习惯成自然,受益终生。

语文三年级下册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读”

熟读课文(直到能背诵为止,尤其是精彩文段、古诗,以便积累语言。)

语文复习“说”

主动向家长汇报课堂学习情况:学习语文的心情、老师课堂讲述的内容、举手发言的情况、同学介绍的小资料、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等。

语文复习“写”

巩固字词,让爸爸妈妈听写字词或者自己背写之后检查改正并牢记。勤练作文,就你今天一天的学习说几句话,要求语句通顺,也可以写写。

三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方法探讨 篇7

关键词:三年级,学生,“数感”,培养

小学生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阶段, 在“数感”上一般会出现一次较大的跳跃。三年级的学生, 开始深入“数”的学习, 认识到四位数、小数、分数, 并能够用数来进行实物大小的比较, 通过数的列式运算, 得出结论。启蒙阶段的音乐学习, 需要学生建立起乐感, 英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也会强调学生的英语环境和语感。同样的数学的学习, 也需要小学生将知识的学习建立在一定的“数感”基础之上, 经过学习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数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 对于小学生的“数感”的培养, 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小学数学中的数, 是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的。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境, 对现实中的数, 进行大小比较。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 能选择适当的算法, 用数来进行有针对性地信息交流, 估算结果, 并能简要地解释说明。“数感”属于基本的数学素养之一, “数感”是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运用的主动探寻态度和自觉获取的主观意识。“数感”的建立, 需要学生首先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有关数的概念, 根据给出的条件, 进行数学计算的数学活动行为。“数感”是架起数学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沟通桥梁。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数感”。

二、小学生的“数感”来自生活体验

在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于数学的单项知识强调的较多, 过分的加强数学知识与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完全忽视学生“数感”的培养, 殊不知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诸多的联系。笔者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尤其培养他们在数学的运用中构建起“数感”的倾向。有了“数感”的学生, 才能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与学习中, 用数学的眼光来认识身边的世界, 用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 在解题的过程中,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实践中把数和数的运算,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数感”的培养, 需要学生主观上的参与, 笔者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注重将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 通过对例题的精选与设计, 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的“数感”。如, 《分数和百分数》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对分数、百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 并能理解其意义, 找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并能相互地转化。我们生活中, 经常会和分数、百分数打交道。笔者首先选出学生生活中常见例子:乐乐家来了6个客人, 可乐乐家只有5瓶可乐, 乐乐把它们平均倒入6个杯子里, 每人喝到几瓶可乐呢?只要我们学好分数,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通过现实生活实例的引用, 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体验的回忆, 为“数感”的构建做好铺垫。

三、初步感知数的含义, 体验生活中数的运用

具体理解数的概念, 需要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和感受, 体验到用数来交流的简明快捷性, 促进“数感”的初步形成。为了让学生感知数的概念, 笔者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数, 如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手机号、自己的身高体重、数学书的页数、三年级一共多少人等。如人教版三年级 (下册) 74~77页《认识面积》主要是让学生, 经过观察与操作, 能够估计并直观地推理, 认识面积的含义, 能够进行简单比较出物体的表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笔者帮助学生构建“数感”的概念, 让学生比较“你感觉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课桌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发展空间观念, 建立面积的表象, 感悟面积的含义, 锻炼数学思考能力, 激发数学探索欲望。

四、体验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

笔者为了让学生体验运算的用意和运算法则的理解,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帮助学生获得对运算意义的正确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逐渐形成数感和数学运算的意义。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一课时, 笔者出示主题图, 举例今年的植树节, 我校组织的植树活动,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 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谁会计算?小组相互交流探讨“42÷2”的解法。各组交流不同的方法, 学生有的摆小棒, 有的用笔算, 笔者在下巡视指导总结:用竖式计算的时候, 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 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 如果还有余数, 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 再继续计算。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 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积极创设现实情境, 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学习, 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运算规则, 将生活常识上升为数学规则。

总之, 培养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之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 在认知层面上会出现一次大的飞跃。数学教师需要在对教材深入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 对数学基础内容分层分梯度设计, 为学生“数感”的形成创设情景, 并建立有利于发展学生“数感”的评价机制,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数学素养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德勤.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途径[J].江苏教育, 2004, (16) .

[2]王冬梅.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J].小学教学参考, 2002, (2) .

[3]李小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校长阅刊, 2005, (6) .

[4]梁景坤.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广东教育, 2005, (5) .

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起步作文;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61-01

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作文已经成为小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语文水平与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三年级是小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也是锻炼作文能力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认识到作文对于语文的重要性。并将作文最基本的写作题材与模式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也能够为学生写作的能力培养作良好铺垫。

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步作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写作的认识不足,并没有把握写作的重要性,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也没有明确的写作态度,这些都是起步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年级的小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作文,从词句、段落转变为作文需要一定的过渡,很多小学生会难以适应,写作时也就缺乏积极性。

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加强改善教学模式,在学习三年级语文起步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把握基本的写作技巧,通常会比较急躁,过于追求成果。教师想要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期望总是过高,而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不足,很难适应写作,这就使写作水平受到影响,很难得到提升,导致师生的教学与学习都不顺利。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步作文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加强对学生们的引导,让学生们对起步写作产生兴趣,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的重点教学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潜力,为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三年级起步作文要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写作爱好,使学生们产生运用文字表达的兴趣,通过文字记录美好的生活,并能够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作出有效地描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培养学生们的写作潜力,及时地发现学生们在写作中出现的逻辑错误,改正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们能够有效地掌握基本的书面文字表达,避免基本逻辑出现错误的情况。在小学语文作文的起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培养,要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练习写作,记录生活中出现的素材,并养成记日记、记笔记的好习惯,让学生们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到自己平时的积累,从而有效地提升写作质量与写作能力。

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步作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的教学需要轻松地进行,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听与说的能力,而小学语文学科的设定就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明确的规定了要让小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感悟。由于受到文字的限制,很多小学生对作文往往是能够用语言形容,却很难用文字来表述,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出口语的优势,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结构,帮助学生们加强文字的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们的写作时,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从而加强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步作文不应对学生们要求过高,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觉得没有素材可以利用,对写作产生很强的畏惧心理,这种情况在限制了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同时,还使学生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的教学中,要保持孩子的童真,对学生们的要求不能太过严厉,需要通过鼓励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充分的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即可。在语文作文起步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教会学生们如何有效的写作。

在起步作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观察是学生们练习写作的重要途径,三年级的作文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若学生们没有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影响到具体的写作,使写作时缺乏素材,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学生们主要依靠观察来了解身边的事物,观察也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通过细致地观察之后,学生们才会对身边的事物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加深印象运用到写作中去,使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因此,小学生写作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细致地观察来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写作也需要培养想象力,提高作文质量离不开想象力的作用。在学习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的同时,还有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引发学生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出孩子的天性。对于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教师可以营造出想象的氛围,加强情景的设置,通过想象力的提高来加强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以想象力作为基础的写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写作质量。小学生的写作训练还需要加强日常积累,通过平时的语言积累逐步掌握写作技巧,从最基本的字词掌握,还包括平时记日记等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引导。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平时的积累,从日常中积累知识,为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做好准备。

总结:

针对小学语文三年级起到作文的指导研究,根据本文的探究来看,教师应该加强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与总体语文水平,耐心、细心地教导学生们学习写作。本文针对小学生的思想规律,研究了通过引导学生们加强思考、丰富想象力等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从而增强写作质量与写作水平,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 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刘建芳.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 新课程导学,2016,22:14.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篇9

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的学习是个慢功夫,得细水长流。不能急,更不能懒。春季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柳荫下、绿叶间、百鸟声喧”,春天是美好的,对于学习来说也一样,“一年之计在于春”嘛,好的开始是事情成功的一半,春季的学习如果能有个好的开始,那么这个学期,乃至于这一年的学习都会很顺利。孩子们还小,不会规划,那我们家长就必须替孩子规划。关键是让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保证每天完成作业,在有空闲的前提下,多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听起来有点残酷,但是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如此。

其次,就是要让孩子们尤其是平时有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孩子们,改掉不良习惯,这是因人而异的,得需要家长们观察。发现了孩子们的毛病后赶快予以纠正。这个纠正要从孩子心理上出发,他为什么这样。比如有些孩子不喜欢作文。一写作文就会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怎么写也写不完,如果家长碰到孩子有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大部分有这些毛病的孩子,都是因为不喜欢作文。孩子不喜欢当然就不愿做了。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正确引导。二是正确评价。三是正确激励。这是从心理上厌恶作文,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本身就不会写作文,为什么不会写作文,我总结了这么几点,一是不知道结构,不明白怎么开头怎么结尾,老是用一种思路写作文,写什么题材都一样,自己都觉的没意思,二是,不会用词语,心里没有好词佳句,写出来的文章像流水账,那孩子自己平时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自然就不想作文。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从方法上启发孩子,多教孩子几种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让孩子言之有物,让孩子准备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让孩子平时就多积累一些词语,慢慢的孩子就会收到效果,从而不害怕写作文,写的文章好了,受得表扬多了,孩子自然也就愿意写了。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好,关键是没有一个理由。因为他本身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家长们苦口婆心他也理解不了,所以最好的方法不是让他好好学,而是让他感觉到学习很好,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最后,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说环境造就一切。好的学习环境会成就一个孩子,差的学习环境会毁掉一个孩子。环境,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硬环境就是学习的条件,学习用具的齐全啊,课本书籍的齐全等。那软环境呢,其实就是氛围。家庭氛围。比方说,晚上吃晚饭了,爸妈都在看电视,孩子就必须学习,为什么!我到现在也想不通,一个想看电视的孩子坐在书桌前怎么能学进去呢?相反,吃过晚饭,妈妈看书,爸爸看报,孩子就会觉得,哦,原来吃完晚饭是得学习的,那他就会很自然的吃晚饭去写作业了。

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也是长期的,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效果的,所以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持之以恒的心态。这样,孩子才能跟父母学习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五遍读书法。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要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荐一高考状元的“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遍: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课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学完一个单元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2、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首先,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内容思想等可多些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其次,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三年级语文学习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2、作好笔记。

作笔记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3.要记住重点。

老师一般在上课的时候,都将考试的重点讲三遍,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最好认真的听课,将老师所要说的重点用笔画出来,并且记在自己的脑海里,然后课后期间自己再做一次小温习,这样加深记忆力。

4.要勤做笔记。

自己要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将老师讲的重点都抄出来,以后做作业或者是复习考试的时候都拿出来多读,多看几次,这样就可以记住最基础的知识点,也不会在考试的时候出现错误,养成习惯,可以提高语文的成绩。

5.学会多朗诵。

小学的语文靠的就是多读多背诵,读的多了,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诵的能力,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陌生的字,还有发音标准,关键的词语、成语都可以记住,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6.善于提出问题。

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问一些语文水平好的同学,或者是老师,然后自己通过他们给予自己的答案再多加思索,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解决这些语文的问题,多学习,多交流。

7.要打好基础。

三年级语文预习方法和资料 篇10

1、认读字:文中圈出,大声读三次(要求:读准字音,手指、眼看、心记),认会。

2、会写字:大声读三次(要读准确,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弄清每个字的部首)。将每个字按笔顺书空一次。

3、读每课课后词语两次,书空一次。

4、大声将课文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不破句。

二、标:

1、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把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用“~~”画出来,多读几遍。

3、在不理解的地方(词或句)用笔标出来,画上问号。并试着自己解决(可以查工具书、问别人)

三、写:

1、将每课的“会写字”注音,标出音序、偏旁;分别组词至少两个(课内词、课外词)。

四、思:

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 篇11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分化:学习适应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4-0041-06

引言

2011年12月24日,首届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工作会议在无锡召开,会议以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彩呈现、精致管理为要求共评选出24个江苏省首届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江阴市实验小学选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以全票通过的优异成绩成为省首届精品课题,笔者被评为精品课题主持人。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是小学教育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又是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为何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是一种普遍而典型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典型的分化现象?面对分化现象我们该怎么办……一连串疑问萦绕相伴,而与此相应的,却又是相关理论的贫瘠与实践的不足,以致于对分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只能浅尝即止,深入者甚少。为此,我们针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现象,展开了为期五年的调查与研究。2006年12月“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11年5月课题通过了结题鉴定。

一、课题界定与价值定位

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伴随着经验的获得、行为的产生、能力的训练、潜能的激发和心理倾向的变化而发生的。学习成绩指在校学生一定阶段内,在特定的情境之下,通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中,学生所完成相应的学习课业的数量和质量。分化,是指性质相同的事物变成性质不同的事物;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是指原来学习成绩相对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成绩的差异加剧,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两极分布或多极分布。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状的剖析,对比三年级与其它年级在学习成绩分化上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小学三年级的特点,运用系统论、教学论以及哲学原理,从教与学的和谐性、适配性等方面,探究影响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主要成因,构建有关分化理论。根据分化理论,建构有效解决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中的不利影响,减小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差异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现象,把握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基本特征,明晰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影响作用,梳理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相关因素,探究并归纳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主要成因:根据主要成因构建并实施解决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策略,积累相关实践案例。在实施解决策略中,逐步形成解决分化问题的基本主张。最终,通过改造三年级教学的实践行动,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和谐适配,缩小分化的差异,减缓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消除三年级学习成绩分化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

根据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象的相关调查与分析;二是三年级教学刺激与学习反应的关系比较研究:三是建构并实施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解决策略。

三、研究过程与实践举措

(一)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象的调查研究

1.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特点的调查研究

我们针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重点开展了有关成绩分化的普遍性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对不同时期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象、三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现象以及三年级学习成绩各层面学生的分化现象的调查:典型性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低年段的代表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象、部分4—6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现象的调查,并从分化的层次性、差异度等方面,将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数据与其它年级的数据进行了对比:持续性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对一个班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分化的结构与变化、个体在学习成绩分化中的一些变化的跟踪调查。最后,我们结合相关调查数据,进行了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象的地位与影响作用的分析研究。

2.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我们运用教学论原理、教育心理学原理、系统论方法、哲学原理等科学理论,从客观必然性和主观偶然性两个角度,调查了影响学习成绩分化的诸多因素,涉及了教育体制、教学系统、组织形式、个体差异等客观因素,还有学习个体的主观意志与努力、教师的教学观念与素养等主观因素。既有质量观、效益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目标定位、内容整合、学习评价等实践行为层面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基本定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教学刺激、学习反应以及教学刺激与学习反应的关系组成的这一有机整体的不和谐、不适配矛盾所导致的。教学刺激、学习反应是学习成绩分化的基本因素,教学刺激与学习反应的关系是学习成绩分化的核心问题。

(二)三年级教学刺激与学习反应的关系比较研究

1.三年级教学刺激与学习反应的适配性调查

首先,是对三年级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反应的适配性调查,包括目标要求的定位与三年级学生的适配性、内容设置体系与三年级学生的适配性、综合应用要求与三年级学生的适配性等;其次,是对三年级学生特点的调查研究,包括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个性发展特点等;第三,是对三年级教学要求与三年级学生的适配性调查研究,包括全面性要求与三年级学生的适配性、衔接性要求与三年级学生的适配性等;最后,是对三年级教学刺激与学习反应的适配性调查研究。

2.三年级教学刺激与学习反应的关系分析研究

首先,我们对教学刺激的预期目标进行了分析解读,并描绘出了一般教学刺激(主要指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所期望的目标与结果的结构图;然后,我们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适应力”进行了案例式的剖析,并描绘出了不同类学生“学习适应力”(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智力、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技能、学习调控等)的结构图;接着,我们将两类数据及图统一后,计算出两者的比值,并将比值数据进行分类

汇总;最后,我们根据汇总的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教学刺激与“学习适应力”的适配程度,从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改造三年级的实施策略,

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谐法则、适配原理,调配教与学的关系:一方面,从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配三年级学生的基础与现状:另一方面,加强对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技能、学习动力、学习调控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力”。在“教”与“学”相向趋近式的互动沟通中,寻求教与学的和谐均衡发展。

所谓交叉型(cmssing)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在原有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基础上,通过融入走班制、分组教学、学习共同体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以课程引领走班制为基本方法,以适配三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指导思想,以建立学习共同体为切入点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方式和结构。使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能最大限度地适配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原有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使教学组织形式更丰富,结构组织更合理,不同组织形式互补双赢,最终实现三年级教学组织形式的适配最优化。

三年级教学内容的整合是指教师在使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时,在充分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心理与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建设立体化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需求相适配的整合策略,实施教学内容的灵活调配机制,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相适配的整合目标。

三年级个性化本初生成的教学适配性策略,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捕捉学生在学习中自然流露的、真实的、纯粹的意识、思考与行为等课堂生成的本源面貌、自然源泉。在此基础上开展本初生成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分析,一方面,要对本初生成可能达成的生成目标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开展交流互通,使其价值得以体现,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在价值。

三年级动态化观察解析的评价适配性策略,是通过开展学习性评价,调控引领学习,提高认知目标的达成度,在动态化的过程中,捕捉课堂信息,关注学生的生成状况,深度解析课堂生成的一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评价与三年级学生发展需求相适配。

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策略,主要指通过加强原块刺激、采取干扰式训练、活用变式、匹配式剖析、知识的系统化强化训练、应试方法的指导等策略,训练学生的关注力、理解力、决策力、应试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均衡发展。

三年级学生学习动力的驱动激活策略,主要指通过预设教学的不确定性,多种模式刺激多种感官,加强价值认识提高学习的持久性,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等策略,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外动力的刺激,从而为学习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三年级学生学习调控的优化调配策略,主要指通过对学生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学习,择优学习方法,调整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发展学生自我调整和控制学习的能力,形成能与三年级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相适配的学习调控能力。

三年级学生学习技能的专项训练策略,主要指针对三年级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以组织学习技能、信息学习技能和整合学习技能为三大训练内容,保障学习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信息辨析、运用的技能,以及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与应用技能。

三年级学生学习环境的和谐营造策略,主要指通过拓展适度的学习时空、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创设适宜的班级氛围、培育积极的班级气场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人际关系和谐、学习氛围良好、心理体验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研究的结论与成效

(一)理性认识

1.系统论:三年级学生的成绩分化问题是一个由诸因素组成的系统问题

导致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主观偶然性,涉及了制度层面、实践层面、主体因素、系统内部等诸多方面因素。多样复杂的分化成因,说明了剖析、破解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现象,远不是就某一因素、或几个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所能达成的,需要综合诸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实际是解读、审视整个三年级教育机理的一个过程。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因此,我们认为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问题,实质上是三年级教学的一个系统问题。只有当三年级教学系统的诸因素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诸因素的效能和系统的整体功能。这一系统不仅包括与学生认知相适配的信息刺激方式、教学组织方式、认知加工模式、目标评价管理等,还包括学生个体的感知理解、思维想象、判断决策等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是一个由诸多因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如图)。

2.关系论:三年级教学刺激与学生学习反应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核心问题

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主要在于教学刺激与学生学习反应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我们将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由教学刺激、学习反应以及教学刺激与学习反应的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教学系统的不和谐、不适配矛盾所导致的。教学刺激、学习反应是学习成绩分化的基本因素,教学刺激与学习反应的关系是学习成绩分化的核心问题,这是我们研究与思考的基点。因此,无论是破解i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成因,或是寻求解决之道,三年级教与学的和谐问题、适配关系始终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在研究中,我们将这一核心问题演绎成了“6L分化指数”的理论构想(如图)。

图中白色圆形代表“教学刺激”,黑色部分代表“学习适应力”,由于每一个体之间的参差不齐、类型迥异,同一个体的各方面也各有长短、优良不一,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适应结构面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图形。“学习适应力”的不同结构面(黑色部分),与整齐划一、相对固定的“教学刺激”结构面(圆形)的比例关系也就复杂多样,它们之间的关系值,我们就称之为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指数,即“6L”分化指数。当分化指数越接近“1”时,学与教的适配程度越佳,说明两者的相融程度越高;反之,当分化指数越偏离“1”时,学与教的适配程度越差,说明两者的排斥程度越高。一个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分化指数相对集中于同一数值段时,出现较大差异分化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当分化指数集中于多个数值段时,就可能产生较大差异的分化。

3.改造论:改造三年级的教育主张

根据对分化现象的主要成因与核心问题的分析,我们感到有关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潜在问题、关联问题之丰富性、复杂性,远远超出了分化问题本身,就问题论问题、零散的研究已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基于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教育主张,才能深度解读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成因,把握诸因素的特点和规律,控制、管理并改造三年级的教育教学,使三年级的教育教学更趋和谐,更合乎学生的发展需求。这

就是改造三年级的教育主张。改造三年级的主张是指导探究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问题的纲领主张、理论指导,从整体上对三年级教育教学的建构行动、系统调整,是一种整体改造而非局部修缮。

改造三年级教育主张的理性思考是,改造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教学的价值定位,消除或减少与三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之间不适配的矛盾反应,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谐法则、适配原理,调配教与学的关系:一方面,尽可能地改造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教学,以适配学生的个性差异;另一方面,不断夯实学生的“学习适应力”。以适应教学的共性目标与要求,在相向趋近式的互动沟通中,寻求教与学的和谐均衡发展。

(二)实践成效

1.文本汇编

编著出版《改造三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成因及对策》(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主编:徐健湖)、汇编《基于改造三年级教育主张下的实践研究案例》、《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研究与思考》、《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成因及对策——教学设计》、《学习成绩分化现象的调查与研究成果资料》、《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成果专辑》、《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充盈与释放中的激活——江阴市实验小学科研掠影》等。

2.实施效果

根据改造三年级的理论与指导思想,我们实施了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解决策略,主要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了班级学习共同体,形成了与三年级学生相适配的教学内容体系,开展了整体解读式教学研究、本真教学研究,以课堂观察与解析弥补了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另一方面,探索实践了三年级时期有效“学习适应力”的训练,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适应力”。

通过观察、检测三年级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与三年级学生个性差异的适配性变化,三年级学生学习反应力的变化,实验研究前后教与学关系的变化。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变化等,显示出在改造三年级标准化教学、学生的学习反应力、教与学的和谐程度、适配程度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相关积极因素的影响下,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化出现了明显的缓减迹象(如图)。

(三)课题影响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组成的课题鉴定专家组认为:课题选题以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分化这个切口人手,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造三年级”的教育主张,立意深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阴市实验小学对小学三年级学业成绩分化问题作了专题研究。他们的研究是极其认真的,是很深入的,成果是相当吸引人的。这是一项真研究,表现了江阴实小人的研究品质和研究特点。改造三年级。一个重大命题!”(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对本课题的评价)

五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不仅提升了研究品质、扩大了课题影响,同时,也推动了科研管理、三年级教育教学、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三年级为核心与起点,构建了个性化学科课程、创造性实践课程、主题教育课程、修身养心课程等四大类校本课程;由科研积分管理制度、科研首席制、实小课题研究规范细则等形成的“一线三体系”科研管理模式……近几年,学校的无锡市、江阴市级教师专项课题立项达120余项,其中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22项。连续多年被评为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优秀组织学校。先后培养出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科研先进个人、江阴市科研带头人等数十名科研型、学术型的教师,学校名特优教师人数占到了全校教师人数的40%左右。2011年本课题获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12月本课题被评为首届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

五年多的研究与实践,让我们更加坚信: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象的研究,要立足于三年级整体改造之上,才能形成全面而有深度的研究。同时,我们也感到仅通过一轮课题研究,效果还不是太满意,需要在课题的后研究时代进一步验证假设、推广应用中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夏正红,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秀芳,学习检测学[M],太原:新华出版社,1996.

[4]成尚荣,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J]北京:人民教育,2010(23).

[5]莫景祺,教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

[6]丁邦平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型评价”课堂评论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7]屠莉娅,以“主体间互动”为焦点的课堂观察与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7(7).

[8]卢敏玲,李树英,课堂学习研究——种优化教与学的评估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07(9).

[9]康廷虎,黎进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07(2).

[10]徐岩,丁朝蓬,建立学业评价标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9(12).

[11]杨鸿,朱德全,论教学知识的统整[J],课程·教材·教法,2009(1).

[12]常学勤,有效教学的要义:贴近学情动态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9(5).

[13]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08(2).

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语文 篇12

一、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兴趣是知识的来源,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数学学科本就较语文、历史、科学等学科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程的时候,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标,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

二、注重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有些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来配合,这样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一节的学习中,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 制作一些课上需要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模型, 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到实物,并让学生准备好直尺等测量工具, 进行测量来验证周长公式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三、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授新的数学课程之前,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培养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知识的能力。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中,可以设计思考题:什么是余数?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重视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探索能力

教师讲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提出疑问和教师解答疑问的相互学习的过程。那么,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知识,勇敢地对书本的知识提出疑问,疑问越多,说明学生挖掘得越深入,理解知识越透彻,通过此种方式就提高了学生的理解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有些教师想不到的,反而会得到学生的启发,共同获得有价值的知识。

五、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练习运用的能力

在学习新课后,做一定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在要求学生做练习时,首先,要掌握好习题的数量,既要保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让三年级小学生轻松地学习和接受知识。其次,还要关注习题的质量,做到能够真正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这样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六、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寻求规律能力

数学知识本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只要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就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知识的掌握带动能力的提升,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掌握规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样,以数学规律的教学为主,促进学生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规律的引导,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促进学生的逻辑能力与寻求规律的能力。小学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转折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培养出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

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自主学习能力,随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中的逻辑规律,做好培养学生的练习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学习规律,举一反三,培养出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摘要: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最关键的时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了自己的独立想法,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以后的学习生涯极为重要。就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出了看法,希望对教师同行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天门市畜牧业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下一篇:体育锻炼心理卫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