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家长会备课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家长会备课(精选8篇)

三年级家长会备课 篇1

2016.1.13 各位家长,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交流一下学生期终考试情况及在校的表现,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孩子”。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相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我把这段时间班级的有关情况做一简单总结:

一、1、学习方面

说到学习在座的家长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辅导了。在一二年级时,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回家以后,家长在家里帮他们辅导一下,到考试的时候还是能考到比较满意的成绩。现在学习的内容难度加大了,各门功课的作业量相对多了,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不应是一种被动学习,而是一种主动学习。但我们的孩子,大多数都属于一种被动学习,甚至处于逃避学习的状态。比如,不动脑筋就写,写完不检查;再就是表现在作业上,有的不按时完成、有的拖拖拉拉不及时上交。那么现在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应该是自己主动的去学习,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因此,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想学,为了逃避写作业在家长面前说:“今天老师没布置作业。”那么在这里我也可以明确的告诉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今天没有作业”这句话是不成立的。老师每天都布置有一定量的作业,就算老师偶尔没布置作业,学生自己也有一些其他作业等着去完成,如可以预习老师没讲过的内容,也可以复习老师已经讲过的知识。因为以上改变,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追求,因此成绩越来越好,或者有明显进步。而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惰性,怕辛苦,这些学生想把成绩搞上去就相对会累一点。现在逐渐的形成了 “两极分化”。这一点务必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

2、课堂方面

四年级的课堂,非常重要。所以我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每堂课都精心作为准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两极分化相当严重,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回答,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总是游离在课堂之外,常常在抽屉里玩东西,做小动作,或者和同学说“悄悄话”,根本不听老师的讲课,也不积极思考问题。久而久之,成绩下滑很严重,惰性很强。这学期,我希望每一位学生最起码一堂课发一次言,给自己订下目标,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班级工作

1、一部分同学因为惰性,怕辛苦,总想着玩,学习缺乏主动性。所以成绩很不稳定,更多的时候是成绩一路下滑。面对这一类的孩子,我常常为他们觉得可惜。有很聪明的头脑,但因为态度不端正和自己的懒惰,永远落在别人后面。这一类的孩子中不乏聪明的人,所以目前仅从分数上看,可能一时之间还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觉得孩子成绩还行,最少是跟得上,但长久这样下去,这个转折的关键期一旦落下,以后五六年级的学习怎么不吃力呢?等到了终端显示的时候,再来严格地要求他们,是不是太迟了一点了呢?他们的成绩和学习的状态真的能突飞猛进吗?以上这些不良现象,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得到了印证:部分学生写字太潦草,没有恒心、耐心。这些同学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好好做题,做完了也不检查,有的书写还十分潦草。导致考试成绩直线下滑。所以,我恳请各位家长,一定不要让你的孩子因为态度的不端正而带来将来的遗憾,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从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家庭作业开始!

2、学习主动性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同学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没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业,因此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3、自信心严重不足 :特别是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由于学习跟不上趟,对学习失去兴趣,这要加强正面引导。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学现象,要引起重视,希望家长配合教育。

三、对家长的几点希望

您把孩子交到了我们老师的手中,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教给他知识与方法,教给他做人的道理。但因为班级人数多,所以工作中难免不能面面俱到。单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除了老师的辛勤培育之外,家长的努力和付出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家长也应该积极的配合起来,做好以下工作,做到家校合一:

1、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切工作和生活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小学生来说,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搞好学生在家在校的安全工作。教育学生在家要听从父母的安排,不玩火,电,不接触危险品;外出要征得家长的同意等。

2、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家长注意:

(1)

对于孩子的到校时间,我们规定早上在7:30以后到教室;下午1:30以后到校。每一个学生都应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

(2)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睡觉时间不少于8小时,最好达到10小时。晚上让孩子早睡觉,中午尽可能让孩子也能打个盹。有些学生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盹,下午第一节打盹的现象就更严重了,请家长给予关注;

3、家长要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家庭学习效果。督促孩子独立、认真、快速地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并让孩子养成检查作业、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好习惯。并且注意督促孩子上学带作业以备检查。要教育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教学所得的主要方式,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检查的好习惯。另外,要善于发现孩子学习上的进步,给以及时、充分地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有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要找家长就心惊胆战,撒谎应付,想必他也知道最近在学校表现不好。但实际上,老师也只想告诉家长,该学生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有什么地方要即使改正,希望家长和老师配合,一起努力,想出更好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

四、其他方面 :

1、提醒孩子每天佩戴红领巾。

2、保证孩子每天的早饭要吃好吃饱,它是每天学习的保证。

3、教育学生不乱花钱,不在小摊子上买吃的,学校不允许带零食。

三年级家长会备课 篇2

一、要注重新生开学的家长会

为进一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正确方法,让家长有效地与学校、老师合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往往十分注重新学期第一次家长学校活动。有些学校,当一年级新生第一天报到时,便可根据分班条找到各自的班级。家长与学生坐下后,班主任便进行一番自我介绍,说一说今后学习中学生应注意的事项、应准备的学习用品,发完教材之后便草草收工。接下来,家长在与班主任的相处过程中,遇到一事解决一事,毫无规律地配合班主任和地指导孩子学习。然而许多学校成功的案例不乏给我们一些启示。即便是召开家长会,有的学校是集中召开,会场中播放学校的宣传片介绍学校、学校办学理念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一年级的每位教师的名片,让家长们为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来跟如此优秀的教师学习而身感骄傲。接下来,由学校聘请的心理学专家为家长们带来精彩的讲座,帮助家长解决幼小角色转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面向家长的开学第一课不是教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习,而是提醒家长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还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都是初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有了专家的建议及经验多的教师多少次的说教,会使他们更快更稳地到达河对岸。

二、要注重心理辅导团队建设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在新学期必须有一个心理辅导室,且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间心理教室,就能看出学校对心理教育越来越重视。从辅导对象上要包括教师与家长。不仅要使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形成培养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合力,更要使他们重视自己心理状态的调适,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接触心理教育。把心理课程的普及教育排在每周一次的班队课中,或是整合品德与生活课开设小学一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做到点面结合。然而要把心理教育做好,配备教师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种种问题,在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并不多,那么学校就要想办法自己培养一批心理老师。班主任的诸多工作,需要依托学生的心理和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果这个班主任懂得心理教育,不仅仅对课堂有帮助,对孩子的成人成才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因此,加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培训,是解决学生及家长日常心理辅导的关键之处。

三、要注重创设亲子活动

作为成年人,如果单纯地从理论上去说教,没有多大益处。当学校在指导家长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时,还要让家长运用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孩子。如召开了新生第一次家长会后就要指导自己的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当孩子把在学校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与家长说时,除了第一时间与班主任保持沟通外,还要学着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学习了当今著名心理学流派萨提亚的亲子教育的课程之后,那就要平时学会灵活运用。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授课活动。如,充分发挥“家长讲师团”的核心、引领作用,研究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前瞻问题,到家长学校示范讲课,为学生作相关的主题宣讲、调研指导等,以此促进家庭教育的不断深化。另外,为帮助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学校可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如,“幸福手拉手,成长心连心大队会暨亲子入队仪式”,家长将自己脖子上的红领巾取下来亲手为自己的孩子戴上,并赠送给孩子一份寄托着祝贺和期待的成长礼物,送上一个鼓励的拥抱;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亲子班会、亲子户外活动等,让家长近距离感受孩子成长的脉搏。

三年级家长会备课 篇3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一、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1通过比较,掌握特征。

找,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所里找长方形、正方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认知的经验,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折,通过折纸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探索并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整理自己的发现,归纳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比,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在归纳概括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材中菜椒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比较交流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再比较出不同点,并借此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在此环节中重在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形成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认识。

2实例引入,认识周长。

本册教材中关于周长的意义,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不同,教材中并没有出示完整的图形周长意义的描述,而是从生活实例入手,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某个面上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该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通过“试一试”顺势迁移到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树叶的一周等实例易于学生形成关于“周长”的清晰表象。另一方面,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实物的某个面到一个平面图形的逐步抽象的过程,使周长的意义逐步得到拓宽,同时也使周长的意义更具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教学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可以动画演示,在演示的基础上说明这就是池口的周长。对于树叶的周长,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它的周长,然后想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实际围一围、量一量。对于P61的“试一试”,一方面重在周长意义的迁移,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另一方面要重在周长计量方法的转化,对于平面图形而言,可以绕一周量其长,也可以求各边之和。而这一转化,对后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学习十分有意义。

3计算周长,方法多样。

关于周长的计算,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也有所不同。本册教材先是基于一个现实的、学生熟悉的篮球场周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加深了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先借用篮球场为背景的情景图(出示情景图时,先不出示长宽数据及所求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篮球场边线的长就是篮球场的什么?知道怎样的条件就可以求边线的长?在小组内说一说,当学生汇报交流后再出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对于怎样求篮球场的周长则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交流的过程。

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没有安排专门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试一试”,利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选择算法。

教学中重在各种方法理解与比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哪种方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是求它们4条边的长度之和。在这里,不要急于优化,更不要揭示周长公式,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当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情景图进行教学。

4数学实践,综合开放。

“周长是多少”这一数学实践活动中,安排了围、摆、拼、量、估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操作、探索、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加强比较、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直观认识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与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的形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并能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知道了这些图形可按边的多少进行分类。在这些图形中,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较其他多边形则更为充分,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含有长方形、正方形面的物体很容易找到,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学生对它们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有4条边、4个角。另外,学生已经有了长度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测量技能,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图形折、拼、摆等操作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和保证。同时,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大量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安排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3—65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课件显示几幅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的图片:

图片1:本校学生为灾区踊跃捐款,图片2:人民军队奋勇战斗在抗震第一线,图片3:运送救灾物资的火车……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学生争相发言)

师: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老师看到这些照片,心情和你们一样,非常激动。我想给每张照片都做一个木框,把这些照片挂在我们的教室里,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好不好?

师:老师这里有2米长的木条,想先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课件出示其中一幅长方形的照片),够不够呢?大家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学生看图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生1:需要了解边框一周有多长。

生2:需要先测量照片4条边的长,算一算总长度,再和2米比一比,就知道了。

生3:边框是一个长方形,可以先算出长方形的

周长,然后再比较。

师:边框有多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怎样求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时事照片,创设情景,设置悬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习新知做好了认知上的铺垫,同时对学生适时适宜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长方形的照片,想一想它的周长该怎样求?现在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不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如果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其实,只要知道它的长、宽各是多少就行了,因为长方形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

小结:知道了长方形长、宽的长度,就可以求其周长。此时,课件显示照片长35厘米、宽20厘米。

师:现在你能计算它的周长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并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汇报,生边说解法,边作出合理的解释。

生1:35+20+35+20=110(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生2:35×2=70(厘米)20×2=40(厘米)

70+40=110(厘米)

周长=长×2+宽×2

生3:35+35+20+20=110(厘米)

周长=长+长+宽+宽

生4:35+20=55(厘米)55×2=110(厘米)

周长=(长+宽)×2

师:这4种方法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求了这张照片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生:一周4条边的长度之和。

师:同学们想一想,知道什么就可以计算周长?刚才的4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洁?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通过计算,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2米长的木条,够吗?

生:够,因为这张照片的周长只有110厘米。而木条有2米,也就是有200厘米。

设计思路教者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用2米的木条给刚才的照片做木框,是够的。剩下的木条还能给另一幅照片(课件显示:一张正方形照片,它的边长是25厘米)做一个木框吗?

师: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再思考怎么计算,最后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算法,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①25+25+25+25=100(厘米)

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②25×4=100(厘米)

周长=边长×4

师:这两种方法都计算了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更简洁?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者只要稍加点拨引导。这样设计,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另外,也较好地处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创新演练

1教材第64页“想想做做”第3题。

2学生从身边的实物(文具盒、课本等)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3校园里有一块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花圃.为了美观,同时防止被践踏,要在它的四周围上栅栏。请你算一算,栅栏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边借用一堵墙壁,又需要多长的栅栏呢?

4从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现有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些中的几个或全部拼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吗?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思路教者适当改编教材,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这些题目中有重视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也有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对课本P65页第6题改编的题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验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

三年级作文备课 篇4

作文要求:

在口语交际里,同学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的事。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

2.珍视学生自由习作的心理,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学习环境里,通过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把习作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

课前准备:

1.选取一篇课余活动的学生习作。

2.带上各自与课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书法作品„„

2.让学生四人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习作

1.请两个口语交际中讲得好的上台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2.师生讲评。

3.在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4.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归纳。

(1)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抓小鸡”、扔沙包。

(2)个人爱好,如:收集邮票、饲养观赏鱼鸟,种植花木盆景、练习钢琴、小提琴。

(3)课余辅导训练,如:绘画、游泳、打乒乓球、篮球、踢足球。

(4)家务劳动,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5.以一例示范:学琴

(1)先写我的课余生活:学琴

(2)次写琴声的悠扬。

(3)继写学琴的苦与乐。

(4)后写学琴带来的快乐。

三、出示一范文。先读后议,最后评。

四、学生自由习作。

五、作业:继续写作。

习作要求: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指导过程

说一说

1.学生自读习作要求,师生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分组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师巡视,相机指导:

①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去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②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想写的其他事:游戏娱乐活动(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老鹰捉小鸡”),个人爱好(小饲养、小种植、练钢琴等),家务劳动(洗衣服、打扫卫生、学做菜等)„„

想一想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师提示: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刚学过的或以前学过的课文做范例。)

2.写时注意事项:①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②要把话写通顺;③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写一写

1.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2.各自修改。教师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3.找3篇左右的好习作指名朗读,听众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得好,值得在习作中借鉴,为什么?

4.再改自己的习作。建议同桌互读互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可与老师商讨。5.誊写作文。(因为是初次习作,教师要巡视指导格式、标点等问题。)

作文指导教案

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题目自拟)

篇 次 2

课 时 2课时

习作要求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指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快乐。①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②用一件事来写;

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全班交流:

①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②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学生边听边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漂亮的妈妈》《任性的表妹》《我的同桌》)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三年级备课组计划 篇5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计划

福清元洪附小:林丽 成员:薛梅 林云霞

余仟 王秀兰

徐希雯

求真务实 携手共进

(2012---2013学年)三年级语文备课组计划

一、现状分析

我们备课组总共有六位老师,年轻教师徐希雯、余仟,学习劲头足,但缺乏教学经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中高年级下来的教师——王秀兰,不断耕耘的同时,不断与同组成员探讨,求扎实中有创新。林云霞老师,能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具有统领全局的想法,经常无私地帮助同事备课、试教,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薛梅老师,年轻富有活力,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作为备课组长的我,尽量发掘组内老师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工作思路

以贯彻落实学校教导处工作为核心工作,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为重点工作,拓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纵深度,致力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每位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加强三年级语文组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研究,使之成为中年级语文工作的特色,努力把我们组建设成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紧密团结,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优秀备课组,从而提高三年级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根据自己已经制定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确立本学期的努力目标。每位语文老师或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或结合自己的特长,从不同的方面明确立本学年个人专业发展方向,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2、不断学习,开拓视野,为课堂教改开流导航。

(1)本学年我们语文备课组将围绕新修改的新课标进行专题学习,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的认知、理解和应用。为使老师们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将开展新课程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交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讨论,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使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新课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共同提升理论素养

(2)坚持集体学习研究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做法,语文组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除了参加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外,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修内容,多学习教育教学刊物上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重在提高个人的素质品味。

(3)教学常规的学习。认真抓好学校教学常规的学习,每位老师要经常对照检查。

(4)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培训活动。

(二)重视教学研讨,扎实抓好各项常规工作。

1、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三的教研组活动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时间、地点、内容和主讲人。主讲教师在集中研讨之前认真钻研教材,参与教师共同研讨、互动,完善集体备课,并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写出详案,供同级段其他任课老师阅读,各位执教老师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教案进行再处理。除了每周三学校规定的集体备课之外,我们只要有空就坐下来备课,聊课,争取日日备课,课课精品。

2、积极开展年段研讨课活动。三年级学生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习作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习作要求,我们依托熟悉中高年级教材,比较有经验的云霞、秀兰等老师,开展以游戏、观察实验等题材的习作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跟进活动,让大家观摩、反思、交流、学习,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如开学第二周我们就结合单元作文内容“课余活动”,进行游戏作文的研讨,秀兰老师先上了“贴鼻子”游戏,通过大家的讨论,改进了教学环节,对游戏经过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后,紧接着云霞老师上了“闭眼画画”游戏,改进后,又到薛梅老师班上再上一节,总结经验后,我也上了“走钢丝”的游戏作文课,一系列的游戏作文课收到了效果,孩子们玩起来尽兴,写起来轻松,他们开始期待每周的两节作文课,而不是对写作视为畏途。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对观察实验的作文题材再做研讨,如“鸡蛋浮起来”、胖大海、“烧不坏的纸巾”等,力求让三年级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他们的习作之旅。

3、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备课组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等,对年轻教师进行帮扶工作,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团结协作,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因余仟老师、希雯老师都是刚加入语文教师行列的新手,缺乏教学经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针对这一情况,我和云霞老师课后要经常与他们一起备课,聊课,教他们怎样规范撰写教案,怎样针对重点段落落实中年级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训练,精心备好课,让他们进班听课,也经常抽空听他们的课,帮他们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尽快成长起来。

4、及时反思。充分利用课间、空节课的时间,与同组老师一同研究每一课时后的教学设计是否妥当,课堂结构是否严谨,并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及时弥补缺漏,真正做到同反思、同进步,个人提高的同时,备课组的整体水平也“水涨船高”。

5、精抓作业。对语文作业要精选,注重练习的有效性。要分层练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作业的格式要统一。另外要分步分工做好《单元试卷》搜集整理工作。

6、耐心辅导。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抓差补缺工作,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关键的转折阶段,要耐心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7、保证质量。抓好“面”上“每月质量调研”(第4、8、12、16周),针对单元测试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了解教学需求,进而合力提高教学质量。

8、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交流工作,如:试卷、教案、课件、学生优秀作文等。

(三)关注学生,积极开展读书教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把表演、竞赛、游戏、音乐等引进课堂,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形成能力,逐步提高语文素养。为了鼓励学生多阅读,保证阅读落到实处,本学年将组织各班多形式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扎实开展诵读活动。围绕学校“日有所诵”这一特色,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三分钟,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生必背古诗,《弟子规》,同时有所拓宽。各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如领读、齐读、赛读、表演读、接力读等多种形式,并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诵读小明星”,期中期末各表彰一次。

2、班级之间“图书漂流”。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精选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内容,分为必读和选读,详细列出24部三年级共读书目,再与当当网联系打折团购,然后通过图书漂流解决共读的书源问题。如:选好推荐书目,三年级6个班每个班选择4本书,每部书15进行阅读。在班级小组之间轮读之后,班与班之间整体互换阅读,一班的书漂到二班,二班的书漂到三班„„每个孩子只要花十元买一本书,就可以读到24本不同的书。在此基础上既便于指导阅读,又利于读书活动的参与面扩大。

3、阅读指导得法。本组语文教师将努力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分享儿童文学……并及时引导学生写下所思所想,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针对一些浅显易懂的文学作品,或是难度较大的文章第一次阅读指导采用浏览性泛读法,能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即可。探究性精读法即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或是文学作品精彩处则采用圈画重点词句、批注等多种精读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感悟学习。品味性赏读则是在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注重品味与赏读的结合,寓阅读于交流、竞赛、运用等系列兴趣浓郁的活动之中。

4、伙伴荐读。让学生推荐自己阅读过的一本好书,把书的内容简介或精彩词句制作成“书的名片”,展示于阅读栏目中。之后,在课余时间,利用早会、阅读课等时间,让学生分批上台推荐介绍自己的书。每月评选“最佳人气好书”。

5、晋级激励。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层次和水平,教师还可利用“亲子阅读卡”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记载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称号“阅读小骑士”——快,“阅读小标兵”——好,“阅读小博士”——多„„鼓励其他的同学也向他们学习.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阅读者:

亲 子 阅 读 卡

很高兴,今天我读了《 》,作者,共 页。

我积累了很多好词,有、、、、、。优美句子有。

看了这本书,我想说。

或者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

6、风采展示。展示阅读突出学生个人的学习体验和收获,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编生动有趣的童话、续编或改写阅读的经典或者童话著作,甚至可以自己编演课本剧。拟开展以下活动内容:“好书大家来推荐”“环保故事我来讲”“精彩故事我来演”“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经典美文诵读会” “我读书,我快乐”经验分享会及“书中知识大闯关”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篇6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实验材料。

2.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三年级家长会备课 篇7

一、案例呈现及简析

案例背景:自2009年底开始, 海南省在全省展开“教学基本功”中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 第一个基本功便是“备课基本功”的培训, 培训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 按照学科分组, 每组确定一个课题, 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现场备课, 经过组内和组间交流, 以及现场汇报和点评, 学员再进行修改, 最后形成最终的教学方案。此种培训模式被移植到深圳海滨实验小学, 也同样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本论文所选取的案例修改来自在上述培训中收集的较为成功的案例。在此对相关的老师表示感谢!

课题1: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概念。 (1)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 能举例说明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3) 能解释“一周”的概念。

2.运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 会测量和计算简单的图形的周长。 (2) 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

起点能力:能正确指出物体或图形的“一周”。问题:你能用摸一摸的方式找到物体或者平面图形的“一周”吗?活动1:“摸一周”, 指出数学书、镜子、正方形、树叶……的一周。活动形式:先小组讨论, 然后全班交流。活动2:“说一周”, 结合上面的物体或图形说一说什么是“一周”。 (沿物体表面或者平面图形的边线从出发点出发, 再回到起点) 。活动形式:教师指名, 学生个别发言。

使能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问题1:你能找到物体表面或者图形的周长, 并用自己的话表述什么是周长吗?活动1: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活动形式:同桌之间相互演示, 评价。活动2:摸一摸下面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事物平面图形, 分发至各组) 。活动形式:请学生分别摸一摸。活动3:在纸上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活动形式:同桌互相检查, 全班交流展示。活动4: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活动形式:同桌互论, 教师指导发言。问题2:你能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吗?活动5:下面蓝色线条画的是它们的周长吗?

活动形式:独立完成, 全班展示交流。

使能目标2:能测量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问题:你能说一说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活动:先测量, 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活动形式:独立完成, 同桌检查, 指名交流。

终点目标: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问题:你能说一说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活动:比较下面两组图形的周长。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整体上看, 该教案线索突出, 纵深分明, 结构清晰, 设计的活动既有方向又有空间, 体现出备课的效度, 即为上好本节课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支持。进一步分析, 该教案呈现出如下显性特点:整个教案由终点目标、多个使能目标、对应的问题和活动组成, 每个使能目标都对应相关联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而该教案更隐含如下的隐性特点:

1.递进性, 各个使能目标逐渐提升, 直至一节课的终点目标, 比如, 使能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使能目标2“能测量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必备前提, 使能目标2是使能目标1的后续动作。

2.逻辑性, 所有的核心问题形成内外关联的问题链, 直至最终达成一节课的终点目标, 比如, 使能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产生两个问题, 即问题1“你能找到物体表面或者图形的周长, 并用自己的话表述什么是周长吗”和问题2“你能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吗”, 问题1主要达成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问题2是在理解基础上, 通过运用概念辨别给定图形是否有周长, 是对概念的变式举例, 也是对概念的理解深化。另外, 这些问题又与使能目标2对应的问题“你能说一说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又是前两个问题的进一步提升。

3.丰富性, 首先在于核心问题的多元性和层次性, 其次在于教学活动的学术性和真实性。比如, 上述例举的各个问题, 涉及理解型、运用型、分析型等类型, 因此, 核心问题的多元性和层次性是好理解的。那么, 教学活动的学术性和真实性如何理解呢?“真实性”是学生学习投入和个人意义获得的前提条件, 是作为意味着“自我实现”的概念而成立的, “真实性”不在于权威化了的作品, 而在于创造并享受作品的主体 (作者、读者) 内部的“真实性” (内心的声音) 探究这一主体性行为。“学术性”是指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的“可探究性”, “可探究性”是就学习活动的内涵而言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已经密切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 如果不引导好奇心进入理智的水平, 好奇心便会退化或消散, 而能把好奇心引入理智的水平, 正是在于教学活动的“可探究性”, 即学术性。比如, 上例中使能目标1的五个教学活动很好体现了其学术性和真实性。

从上述分析可知, 该教学案例的隐性特点更应该受到重视, 因为它们体现出备课教师的思路和主线索, 更体现了由使能目标导引、教学问题支撑的教学活动的内涵, 更重要的是, 这些隐性特点才是影响备课效度的始作俑者。

二、备课效度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何谓备课的效度, 简言之, 即是指中小学教师的备课过程及结果, 是否能够或者多大程度上为促进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可能, 而要最大限度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可能,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且一定意义上, 后者似乎更为重要。众所周知, 教学目标 (包括使能目标) 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指挥和调控着课堂教学的进程, 并指引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和落脚点。教学问题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相互逻辑关系、支撑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提问, 如果某个核心提问被删除, 教学活动会显得杂乱、无章可循,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活动是蕴含相应教学目标、由教学问题所支撑的解决某个核心问题的动态过程, 一节课中的各个教学活动之间相互衔接和延展。其中所提及的“核心问题”是指: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基于此, 结合前述案例及其分析可知, 在备课时, 密切关注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递进性、教学问题的思考性和逻辑性以及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学术性即丰富性, 是首要的、必要的, 也是容易理解和达成共识的。那么, 教学目标、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如何重要地影响着备课的效度呢?首先论及教学目标 (包括使能目标) 与教学问题的关系。教学问题产生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问题生成的源头, 由此, 当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了这些核心的教学问题后, 相应的使能目标也就达成了, 进而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其次论及教学问题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学术性来自于教学问题, 教学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内在活力, 即是, 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时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共同合作的过程。最后论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关系。基于上述两个关系的论述可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内核, 教学活动蕴含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者依托教学问题而联系、而融为一体。以上所论及的归结起来即是:教学目标细化与问题化;教学问题活动化;教学活动蕴含教学目标, 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第一列表示了教学目标的分解与排序, 箭头所指表明“倒推式”分析思路;第二列表示了教学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箭头所指表明教学问题的思维递进方向;第三列表示了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箭头所指表明蕴含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的行进方向。横向的两个箭头清楚表示了教学目标问题化、教学问题活动化、教学活动蕴含教学目标的含义。如果三者关系果真按照上图得以实现, 至少可以解决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互不相干的两张皮现象, 也可以解决教学活动“有形无实”的现象, 还可以解决教学问题“无的放矢”的现象,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的效度也就显现出来。

三、相关案例再认识

课题2:太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和写出13个生字, 16个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 能说出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起点能力:具备初步的查字典理解词语的能力和初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使能目标1:能正确写出13个生字, 16个词语。问题:通过查生字词, 你们能正确朗读和正确书写吗?活动:字词擂台。活动形式:自读, 互读, 抽读, “开火车”读,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教师巡视, 指导 (PPT) 。

使能目标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有关太阳的知识。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的特点吗?活动:太阳揭秘。活动形式:默读课文, 小组交流, 个别展示, 与教师参与指导 (ppt) 。

使能目标3:能解释和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问题: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解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吗?。活动:太阳之光。活动形式:学生朗读, 小组交流, 个别展示, 教师指导。

终点目标:能初步阅读说明文, 知道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问题:找出文中介绍太阳的句子。并说说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活动1:找一找, 说一说。活动形式:学生圈画, 小组交流, 个别展示, 教师指导 (PPT) 。活动2:连连看。活动形式: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个别展示, 教师指导 (PPT) 。该案例是怎样体现“教学目标的细化和问题化”, 以及“教学问题的活动化”的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也是图1所展现的纵横关系的具体体现:

1.教学目标的分解与排序。教学目标编制与规范表述后, 接着就要对所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与逻辑排序, 以找出各级使能目标, 为后续的教学目标问题化和教学问题活动化打下良好基础, 从而真正纠正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互不相关的状况。

终点目标能初步阅读说明文, 知道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使能目标3能解释和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使能目标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有关太阳的知识。

使能目标1能正确写出13个生字, 16个词语。

起点能力:具备初步的查字典理解词语的能力和初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问题化。教学目标需要通过教学问题才能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问题化主要通过对目标的显性化和具体化, 以及把目标的措辞进行转化来实现。

终点目标→问题4:找出文中介绍太阳的句子。并说说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使能目标3→问题3: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解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吗?。

使能目标2→问题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的特点吗?

使能目标1→问题1:通过查生字词, 你们能正确朗读和正确书写吗?

提高电子备课实效须关注三点 篇8

一、 电子备课的优势与进步

1.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传统意义的备课是纸质备课,亦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教师自行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研究教法、形成预案,并付诸笔,诉诸纸,书写出来。而各级教研部门亦以教师的纸质备课作为考核检查教师业务的重要依据。这一备课形式的初衷虽好,但是,其缺陷却愈发明显。首先,教师备课摆脱不了个人的专业视野,其备课的质量带着强烈的个人认识局限,备课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教师备课存在重复现象,特别是教学同一年级学科的教师,年度备课往往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次,学校对备课业务考核的重点放在备课的节数、抄写的质量上。这就导致教师过多重视备课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备课服务教学的真正用意。实施电子备课以后,教师省去了“抄写备课”的负担,“写备课”的时间大量缩减,这就为教师专注研究教材、学生、学法提供了时间保障。而电子备课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也使教师备课有所侧重,这对于工作量较重的教师是一种解脱,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2.推进信息技术普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师必须一马当先,成为信息技术的推广者与运用者,并通过信息技术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电子备课的广泛实施,让教师零距离接触信息技术,也是信息技术操作方式的实践经验的原始积累。而电子备课的内容也必然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的开发与运用,这也拓展了备课的内涵,使备课更富实效性。

3.倒逼教研形式革新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使教师拥有更多的备课资源,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路径。然而,资源的丰富性在为教师备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促使一部分教师通过复制加粘贴的方式完成备课,以应付教研部门的业务考核。这样的备课实质上是一种抄袭行为,无论对教育教学还是对教师专业发展都没有任何益处。因而,要杜绝这种现象,学校层面就必须实施备课方式的深度变革,并不是仅仅将纸质备课变为电子备课这种形式的改变,而是要逐渐尝试电子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增加集体研究、同伴互助、课中检查、课后研讨环节,全面改革教研形式,将教研活动纳入电子备课的前前后后,通过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推进电子备课的实质性改革,如此,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电子备课的潜在效益。

二、 电子备课的缺陷与误区

1.过度借鉴对学情差异的忽略

电子备课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开放性,网络资源为备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原始性材料,而校本教研通过集体备课、主备+辅备等形式也增进了同事之间备课成果的共享。不容否认,这些优势对于备课的广度与深度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备课毕竟是个体行为,通过集体研究形成的优质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若教师盲目照搬网络资源,依赖集体备课的成果,而不考虑班级教学实际,不顺应学生能力水平的话,备课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从而降低了备课的效果与作用。

2.集体智慧对个体思考的淡化

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促使电子备课强调集体合作、开放互动、共同研讨,教师备课行为一改过去的“单打独斗”,备课成果展现的是教师集体智慧。显然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力量形成的备课成果要优于教师的个体备课。但是,这样的备课形式与教研形式,同样需要警惕集体智慧对个体思考的淡化,避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集体研讨的过度依赖与信任,或是集体研讨的参与面不广,个别优秀教师成为制定教案、教学研讨的主角,导致一部分教师失去个体教学思考的专注力与个性化。

3.信息技术对书写技能的冲击

据报道,一些大学教授在授课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离开PPT就无所适从,拿起粉笔更是提笔忘字。信息技术需要普及,但也要谨防对传统书写技能的强烈冲击。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教师的书写能力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如若教师书写技能不高,就很难对学生产生引领与示范。传统备课是教师笔墨书写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不容置疑,实施电子备课以后,教师纸笔书写的机会减少,如何在不减弱书写能力的情况下,避免信息技术对书写技能的冲击,应当进入教学管理者的视野,并通过三字培训、练习等有效方式予以弥补。

三、 提高电子备课须要关注的问题

1.关注备前研究的宽度

电子备课要与教研方式深度结合,要做足备前研究的大文章,教学管理者要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就必须关注备课研究的宽度。提高研究的宽度要把握三点:一是教师的个性化思考。广义的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前的各项准备,教师基于学情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思考应是备课的要义所在。二是网络资源的广泛搜集。名师备课、优质课教案,大多是优秀教师思想的结晶或是教学团队集体研究的成果,充分借鉴对于拓宽备课视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集体研讨的共识。广泛参与的校本备前研讨,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个性化思考的深入,观点的碰撞可以激活思维、点亮智慧,也让备前的研究更加具有宽度与深度。

2.关注教学落实的效度

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真正检验备课的质量还要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再优质的备课如若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也只能是一张白纸,再精彩的创意如若在课堂中不能落实,也将失去其潜在的意义。如何考核、检验电子备课的质量呢?教学管理者绝不能“纸上谈兵”,就备课论备课,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去验证。管理者在课堂观察中:一是要重点考察教师备教是否一致,落实备课服务教学的目的;二是要考察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度来认定教学设计的优劣;三是要考察教师课堂教学对电子备课的随机改造与生成,关注教师对备课的个性化使用问题。

3.关注课后反思的深度

备前研究、课中落实、课后反思是备课制定、实施、检验的封闭性流程,也是研究型备课不可或缺的内容。课后反思环节是对备课的反省、完善、修订、提升的过程,应着重组织实施。管理者要关注教师课后反思的深度:一是要把握教师课堂的生成,对教学的个性化思考,督促教师形成文字,从课堂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二是要把握集体对备课的再思考,通过不同个体对教案的实践检验,对教案的中心环节进行再研讨、再升华,以提高备课的质量。

上一篇:行政执法及其法律责任下一篇:申请优秀学生干部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