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推荐招聘奖励办法(精选7篇)
但是, 由于信息的共享性, 企业在使用互联网方式甄选人才时, 会存在信息泄露的安全问题, 网络招聘缺少规范的法律法规, 都极大降低了企业招聘的效率, 。此时, 员工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 专业知识, 工作内容等, 通过虚拟网络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求职者要想更有效地找到工作, 会首先通过自己建立的朋友圈入手, 在朋友圈内传递出自己的求职意向, 找到与目标企业有关系的联系人, 从而推过内部推荐的方式进入目标企业。例如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企业一半以上的员工都会参与到内部推荐中来, 在Facebook, 大概60%—70%的工程师都是这样招募而来。从2010年起, 腾讯超过46%, 微软超过40%的员工招聘都是来源于内部推荐。这种策略刚开始会比较慢, 但当积攒了一定量的效果, 过了爆点之后就会形成滚雪球效应。一些内部推荐项目做得较好的企业, 通过内部推荐招聘到的人才占全年招聘总数的50%-70%。可见, 借助企业员工的外部社交资源招聘人才不失为企业高效招聘的一条捷径。
1. 内部推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内部未制定明确的员工推荐制度, 缺乏规范管理
很多企业对于内部推荐招聘模式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往往忽视其潜在的价值, 未建立完善的推荐体系, 没有明确的推行制度, 人力资源部门没有规范的运行流程, 导致大部分的企业员工参与度不高, 员工对于推荐没有积极性, 很容易造成有推荐意愿的员工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表达, 从而造成招聘资源的浪费。同时容易引起管理的混乱, 降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1.2 企业员工盲目进行内部推荐, 降低了招聘效率
企业不同的层次对于员工有多不同的岗位要求, 岗位职责的不同, 往往要求具备不同技能的员工来完成工作。非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 往往不具备招聘的专业知识, 不了解岗位职责, 不清楚胜任不同部门的岗位所需要的用人要求, 对岗位差异化敏感度不够, 受利益的驱动, 盲目的进行员工推荐, 成功率往往较低。推荐人、被推荐人和用人部门三者之间因层次不同, 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从而导致推荐人成功率较低, 、影响用人部门招聘效率。
1.3 企业内部推荐激励手段单一化, 过于结果导向
绝大多数企业采取发放奖金的方式来激励员工进行推荐, 激励手段单一化, 过于结果导向, 容易陷入一味追求奖金的不良竞争循环, 过度的推荐, 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降低了工作效率, 导致候选人的被录取率极低, 忽略了员工参与的重要性, 导致员工失去推荐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 会降低员工的企业忠诚度, 很容易形成集体跳槽的现象。在珠三角的很多制造企业, 就发生过车间主管带动员工集体跳槽事件, 导致企业无法按期交货, 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4 企业未建立内部推荐信息管理系统, 缺乏科学管理
信息化的时代, 瞬息万变的环境, 往往隐藏着企业转型和创新的重要信息。企业使用科学的管理工具,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才能掌握行业的变动, 从而做出战略调整。企业内部推荐的过程中, 只看重招聘的结果, 往往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所采集信息的潜在价值。例如企业对于收集到的被推荐人的信息, 包括求职意向、工作经历、专业知识、个人技能、性格特征等, 没有形成可分析的管理系统, 不能充分挖掘被推荐人的工作潜能, 可培养程度, 以及求职意向所反映出的市场人才需求波动等一系列信息。由于缺乏工具化手段, 员工举贤的途径与当前员工社交资源的管理工具不能同步, 不能及时掌握行业招聘变化, 使企业招聘工作陷入被动。
1.5 内部推荐招聘模式下, 易产生管理问题不利于组织建设
内部推荐招聘模式下, 企业内部容易掺入人情关系, 结帮成派, 形成文化各异的小团体, 甚至与企业文化产生冲突。各团体间因性格差异, 工作方式不同易产生矛盾, 造成员工关系分裂, 从而导致组织内部沟通障碍, 不能形成持续和谐的有效学习和交流的工作氛围, 不利于组织的建设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另外, 推荐人与用人部门未建立良好的沟通, 盲目进行推荐, 用人部门忽略推荐人的背景调查, 被推荐人录用后被辞退等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会影响推荐人的工作热情和推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不利于当前人员的稳定性。
2. 解决内部推荐问题的对策
为了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企业采取多样的推荐模式, 以满足自己求贤若渴的需求。例如在每一位被推荐人的后面注上推荐人的姓名, 推荐新人录用率高的员工还会获得企业奖励, 微软企业的“伯乐奖”就是为那些举贤荐能的员工所准备的。嘉信企业还通过举办联谊会的形式来进一步了解被招聘人员, 在联谊会上, 企业员工带朋友参加活动, 通过活动, 被招聘人员也可以了解企业文化, 增加了被招聘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
2.1 科学制定内部推荐制度, 形成规范化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员工内部推荐制度时, 要遵循如下基本模式:目的、适用范围、推荐原因、推荐流程、奖励标准及兑现方式等。
对于推荐人, 企业要规定, 人力资源部门员工不适用推荐奖励制度。一是由于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本职工作, 二是为了防止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违规录用员工, 给企业带来用人风险。同时, 企业对于有直接隶属关系的推荐要避免部门主管的主观因素转变为个人标准。
对于推荐流程, 部门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提交用人需求给人力资源部门, 然后在企业内部传达人员空缺的信息, 人力资源部门再对推荐人员的简历进行筛选, 反馈给用人部门, 再进行企业下一步的面试流程。避免储备过多的人才, 对企业造成人才浪费和用人成本的增加。
2.2 灵活建立内部推荐模式, 形成多元化招聘体系
企业根据不同的事业部门, 不同岗位层次的员工建立内部推荐模式, 加强推荐人和用人部门之间的沟通, 这样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岗位用人的差异性, 突出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对于专业知识, 素质要求, 管理能力的差异化。基层和中层岗位, 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 更适合具备专业知识学习背景的员工进行内部推荐, 而高层岗位更注重人际关系能力, 战略把控能力, 因此更适合有过高管经历的员工去做内部推荐。
阿里巴巴对于基层员工的内部推荐采取的是学长推荐方式。应届毕业生联络阿里工作的学长, 直接发送电子版个人简历, 告诉学长自己倾慕的部门和岗位, 然后应聘者收到短信, 在阿里官网进行信息注册, 如果简历通过部门筛选就可以免笔试并且在大规模校招之前接到电话或者视频面试。这样面试者可以避开校招高峰群面的压力, 阿里巴巴可以更高效率地获取具备专业知识的员工, 更有利于建立人才储备。
多元化的内部推荐模式可以克服低效率的缺点, 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搭建内部推荐系统, 满足不同岗位的用人需求, 从而形成滚雪球效应。
2.3 遵循灵活性激励原则, 推广多样化激励措施
企业采取灵活的内部推荐激励制度, 才能保障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深刻理解企业内部推荐的价值意义, 才能调动员工参与内部推荐的积极性。企业要想形成良性循环的内部推荐机制, 首先要建立完备的激励制度, 避免单一化的激励措施, 切实从员工的需求入手, 避免奖金作为唯一激励措施的单调性。在员工心目中, 员工推荐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薪酬奖励, 更希望得到企业的认可与肯定。企业可以加强对员工的鼓励, 突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从而强化员工的组织荣誉感与责任意识。如根据员工推荐的成功率和推荐次数分别建立积分排行榜, 积分兑换兴趣培训班, 全家免费旅游等礼品。星巴克公司在内部推荐的奖励过程中采用过程与结果双重导向的奖励方式, 根据员工推荐的简历数颁发象征荣誉的小星星, 并定期根据推荐成功率颁发额外奖励。在内部推荐的激励过程中, 将物质与精神、过程与结果合理地结合, 才能使激励作用更加持久有效。
在企业中内部推荐中, 奖金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方式。企业在设立奖项时, 要遵照市场规律, 灵活性发放原则。企业可以根据被推荐人入职时间的长短与工作表现, 给予推荐人分阶段的兑现奖金, 体现奖金兑现的弹性化, 分阶段式的激励效果也会更明显。未推荐成功的员工, 也可以领取简历推荐奖。弹性化的奖金兑现模式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对员工有激励作用, 调动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 达到持续激励的效果。
2.4 建立内部推荐信息管理系统, 推行科学管理理念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借助互联网工具, 大大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企业通过网络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分析和处理数据, 从而得出改进方案。企业可以建立内部推荐招聘信息管理系统, 将企业通过内部员工的推荐, 获得大量的求职者信息, 如他们在简历当中往往反映出求职者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面试中, 求职者应变力, 抗压力, 领导力,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信息, 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 进行统一的归类和处理, 从而建立企业各个岗位所需不同职能要求的模型, 以及企业在今后的成长和转型中,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岗位职能需做出什么调整。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对于推荐岗位的难易程度, 和录取情况作出分析, 从而决定不同岗位的招聘模式, 以提高招聘效率。
企业内部推荐招聘模式系统化, 会提高员工推荐过程的效率, 避免了过多文件程序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 可以及时反馈出内部推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能够系统地掌握组织内部招聘需求, 反映出求职市场的波动, 从而使人力资源部门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2.5 树立持续推荐的企业文化, 形成品牌推广效应
在员工内部推荐的过程中, 企业往往是结果导向, 只重视招聘的结果, 却忽略了推荐过程中产生的品牌推广价值。员工推荐的过程, 其实也是企业品牌推广的过程。推荐人在与被推荐人进行招聘与求职意向的沟通时, 推荐人会全方位地向对方传递所在企业的发展动向、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等信息。在此过程中, 每个员工都是企业品牌宣传的一个活广告, 企业通过员工的大力推介, 借助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 将企业品牌文化传播出去。即使员工最终未能成功引入人才, 也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次品牌推广。企业应培养员工形成推荐意识, 建立活跃的企业文化氛围, 使员工推荐成为具有企业特色的一种品牌文化。
当内部推荐的模式形成企业文化深入员工内心时, 员工更看重推荐过程中对于企业推广的意义, 不再单纯追求物质奖励, 精神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 员工会逐步的忽略自身小团体的利益, 克服负面情绪,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更加注重企业目标的实现, 提升自己对企业的忠诚度。
总结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一种企业实现长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建立科学规范的体系, 设计与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招聘方案, 从而提高企业活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戚小寒.当前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星巴克为例[J].智富时代, 2015.
[2]符洪林.现代企业人才招聘的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 2015.
[3]彭剑锋.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
[4]卢笳.内部推荐:企业招聘总动员[J].人力资源, 2013.
为了达到人员的合理配置、激发现有员工的工作热情,特制定了员工内部推荐与晋升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推荐与选拔的条件
凡是在公司工作满三天培训期的员工均可向公司推荐新员工,凡是在公司工作满1年的员工均有机会参与相关空缺岗位的面试与选拔。
二、推荐与选拔的形式与流程1、2、直接拨打人事部电话或直接到人事部递送个人简历。应聘人员到人事部后先填写《应聘登记表》,注明推荐人的姓名、部门及联系方式,然后按照公司正常的招聘流程进行面试。
三、推荐人及简历情况的核实
人事部要对推荐情况进行核实,如发现某些员工为满足个人私利以欺骗形式向公司推荐新员工或推荐虚假简历者,公司将对推荐人、自荐人处以100元的罚款,并全公司通报批评。例如:将直接到公司面试的应聘者说成是自己介绍来的员工等。
四、内部推荐奖励办法
被推荐的新员工在经过公司的面试后被录用,自入职之日起满三个月,公司将给予推荐人100元/人的奖励。
五、不适用本制度的情况
对于内部竞聘上岗员工的推荐人不适用此奖励办法。
六、修订与解释
一、目的
为鼓励员工利用个人优势,及时、快速的为公司收集相关优秀人才信息,同时拓宽公司的人才招聘渠道,提高招聘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推荐人资格要求:公司内部员工(人力资源部员工除外)被推荐人资格要求:满足公司空缺岗位任职条件的优秀人才
三、内部推荐流程
1、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将公司空缺职位在公司内进行公示。
2、员工如有合适人选,需将被推荐人的个人简历及相关资料以邮件形式发送至人力资源部。
3、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招聘流程进行简历筛选、面试等工作。
4、如面试合格,将按公司相关录用程序办理。
5、人力资源部会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推荐人。
四、推荐人员奖励标准
1、若被推荐人被录用为初级岗位且工作满三个月后,则推荐人可获得一次性奖励100元;
2、若被推荐人被录用为中级岗位且工作满三个月后,则推荐人可获得一次性奖励200元;
3、若被推荐人被录用为高级岗位且工作满三个月后,则推荐人可获得一次性奖励300-500元。
五、其他
1、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及修订;
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现拟招聘发货员若干名,公司内部员工如有亲戚、朋友、邻居等愿意从事的,可向公司推荐,具体规定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要求:
发货员:1.男性,年龄18—35周岁,能吃苦耐劳,有上进心;
2.工作仔细负责,为人忠肯。
二、推荐奖励:推荐员工被公司录用后且稳定工作的,公司将给予推荐人300元/人现金奖励,特别优秀者将给予推荐人500元/人现金奖励,具体细则如下:
1、被推荐人的基本条件必须符合本公司对人员招聘的基本要求(包括年龄、技能、经验);
2.被推荐人试用转正后,并且三个月内表现良好,公司将奖励于被推荐人转正后当月薪资发放日兑现。
三、要求:
1.推荐人必须本着对公司和被推荐人认真负责的态度,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2.希望公司内部员工积极参与,及时与企管部联系,被推荐人的岗位安排由企管部统一负责调配;
第二条 自治州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二、三等奖三个等次。
第三条 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推荐、受理、评审、授予,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预。
第四条 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 自治州成立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综合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州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授予以下公民、组织:
(一)在运用科学技术知识研制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其系统中有重大发明和重要贡献,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过程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项目、计划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三)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研究,经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四)在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研究中,取得创新成果,经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第七条 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每两年评审一次。
第八条 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项目由下列单位推荐:
(一)县市人民政府;
(二)州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三)经州人民政府认定的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第九条 推荐单位对申报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认真提出推荐意见,报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申报项目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申报要求的,按申报项目专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提出授奖候选项目及其等次的建议,提交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第十条 州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对候选项目进行综合评审,提出奖励等次。
第十一条 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将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告,公告期为30天。对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项目有异议的,应当在公告期限内向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意见。经公告无异议或者经调查处理无异议的,由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复核后,报州人民政府批准授奖。
第十二条 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经费由州财政列支,每两年20万元。授奖项目的奖励额度分别为: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0.5万元。
第十三条 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获得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的项目,依据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的规定,负责组织申报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的筛选和推荐。
第十四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科技成果,或用其它不正当手段骗取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由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州人民政府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
第十五条 推荐单位或个人以及科技成果应用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由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参与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活动的有关工作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县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县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具体办法由县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州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财金【2009】30号)
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新疆、云南省(自治区)财政厅,财政部驻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新疆、云南省(自治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现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及时办理审核拨付手续,请于6月10日前将2009年奖励资金申请材料报我部(金融司)。奖励资金审核以县域金融机构2008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幅为依据。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以下简称奖励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长效机制,支持三农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是指财政部门对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是指县(含县级市,不含县级区,下同)行政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法人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含农业发展银行,下同)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金融分支机构)。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发放的,支持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贷款。具体统计口径以《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规定为准。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平均余额,是指县域金融机构该年度每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的算术平均值。第三条 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是指财政部门建立奖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发展。
市场运作,是指涉农贷款发放工作遵循市场规律,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风险可控,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在增加涉农贷款投放的同时,应当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有效控制风险。
管理到位,是指财政部门规范奖励资金的预决算管理,严格审核,及时拨付,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安全和政策实施效果。
第二章 奖励条件和比例
第四条 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上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
第五条 奖励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东、中、西部地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分别为3:7,5:5,7:3。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标准按照《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意见》(财办预【2005】5号)规定执行。地方财政分担的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统筹确定地方各级财政分担比例。
第六条 财政部可以根据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和中央地方财力情况,适时调整实施奖励政策的地区范围、奖励标准、奖励比例和中央与地方分担奖励资金的比例。
第七条 奖励资金纳入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收入核算。
第三章 奖励资金的预算管理
第八条 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县域金融机构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增量预测和规定的奖励标准,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分别列入下一年度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
第九条 财政部每年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转拨,由县级财政部门向县域金融机构据实拨付。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关于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做好奖励资金的决算。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拨付奖励资金后,及时编制奖励资金决算,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审核后,于财政部拨付奖励资金后3个月内报财政部。
第四章 奖励资金申请、审核和拨付
第十一条 县域金融机构按年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奖励资金。第十二条 县域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涉农贷款统计口径和财政部规定的奖励比例,计算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和相应的奖励资金,向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 奖励资金申请、审核和拨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县域金融机构应当于每年2月20日前,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当年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上年末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可予奖励贷款增量、申请奖励资金金额等信息。金融分支机构以县级分支机构为单位汇总报送。不符合奖励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也应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上年涉农贷款情况表,反映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上年末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等数据。
(二)县级财政部门收到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三)县级财政部门向省级财政部门报送奖励资金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涉农贷款发放和奖励资金情况表(表2)和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等。
(四)省级财政部门对奖励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送专员办审核。
(五)专员办收到省级财政部门的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并送省级财政部门。
(六)省级财政部门在每年4月30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包括本省(区、市)和各县涉农贷款发放和奖励资金情况表(附表1及附表2),并附专员办审核意见。
(七)财政部审核后,据实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
(八)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拨付的奖励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转拨资金。(九)县级财政部门收到奖励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奖励资金拨付给县域金融机构。(十)对法人金融机构,县级财政部门直接将奖励资金拨付给该机构;对金融分支机构,县级财政部门将奖励资金拨付给该机构的县级分支机构。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上报涉农贷款发放情况。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分支机构的监管,县级分支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汇总上报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对行政区域内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审核工作进行指导,做好奖励审核拨付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奖励审核拨付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保证财政奖励政策落到实处。
第十六条 专员办对行政区域内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认真审核,出具意见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奖励资金的依据。
专员办应当加强对奖励资金拨付和使用的检查监督,规范审核拨付程序,确保奖励资金专项使用。
第十七条 财政部不定期对奖励资金审核拨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第十八条 县域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奖励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当追回奖励资金,取消县域金融机构获得奖励的资格,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专员办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责,导致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奖励资金,或者挪用奖励资金的,上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追回已拨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奖励资金管理细则。
(征求意见稿)
职工内部退岗休养(以下简称“内退”)是企业对于做出过历史贡献、年龄偏大的职工退出工作岗位后,由企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直至正式退休的扶助政策。为保障内退人员的基本生活,结合减员分流特定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内退条件。截止2016年12月31日,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即男职工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其中女干部年满50周岁)或工龄满30年的,且本人无意愿分流到其它岗位工作的人员,可自愿选择办理内退。
二、内退人员退养费计发标准。以本人2015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退养费,处级(含享受处级待遇的专业人员)人员按本人平均工资的45%计发;科级(含享受科级待遇的专业人员)人员按本人平均工资的50%计发;专业人员及工长按本人平均工资的60%计发;操作人员按本人平均工资的65%计发。
本人平均工资高于统筹地区(通化市)20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计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统筹地区20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计算。
内退人员身份认定,以2015各月份享受的待遇级别,确定其身份,并计算待遇。2015内待遇、身份变动的,分段认定计算。
三、内退期间,企业和内退人员按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四、建立内退人员退养费保底和收入增长机制。
1、内退人员实得退养费低于属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属地最低工资标准计发退养费。
2、参照吉林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时间、调整标准同步调整内退人员的退养费。
内退人员享受内退人员收入增长机制,不再执行在岗职工的工资政策。
五、内退程序。职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审批;经批准的职工,各单位填写《职工内部退岗休养退养费审批表》,加盖单位公章,报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办理退养费核定等相关手续。
六、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当职工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七、职工办理内退后,甲、乙双方需签订《内部退岗休养协议书》作为劳动合同的变更文本。
八、内退人员在退岗休养期间视为本企业工作年限。
九、内退人员的退养费由单位工资总额列支。
十、内退人员的人事关系、组织关系、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仍由各单位管理,内退生活费发放由公司统一管理(辉南轧钢公司由本公司管理)。
十一、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在册职工。
十二、本办法适用于文件下发之日起两个月内办理内退手续的人员。
【内部推荐招聘奖励办法】推荐阅读:
内部员工推荐奖励方案10-10
内部招聘公告07-02
创意招聘广告语推荐11-13
内部招标管理办法10-31
公司内部银行管理办法07-18
员工内部调动管理办法07-25
内部信息沟通管理办法10-13
内部质量稽核管理办法11-16
建筑企业内部考核管理办法10-09
中小学骨干教师推荐评选办法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