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贸易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业贸易(通用8篇)

商业贸易 篇1

1.现象:2019

年成为爆品的国货有哪些特征?

2019

年每月全网月销量超过

万件的化妆品基本在100-200

个之间,这

多个化妆品中单品创造的月销售额基本在千万元以上。2019

年成为爆品的国货有哪些特征?本文选取

2019

个月每月全网销量排名前

20的产品称为爆品,进行研究。

1.1.爆品打造国货一马当先,护肤

VS

彩妆占比相当

2019

年全网月销量

TOP20

美妆爆品中,平均每月约有

件国货,在爆品打造上国货与进口化妆品相比有显著的优势。分月来看,2019

月由于进口大牌“买一送一”的大额优惠,全网月销量

TOP20

美妆爆品中进口品牌占据

席。2019

年除了

月和

12月,2019

年全网月销量

TOP20

美妆爆品中,国货美妆占据

个或

个。2019

全年TOP20

美妆爆品中,国货美妆占比高达

95%,在爆品打造上国货与进口化妆品相比有显著的优势。

分品类看,2019

年美妆爆品中护肤和彩妆占比相当。2019

年全年美妆爆品中,护肤和彩妆占比分别为

54%、46%,并无显著差异。此外,自

2019

月开始,彩妆爆品件数逐月增多。

彩妆爆品集中在美容工具、唇部、眼部、面部彩妆等品类,其中口红为出现次数最多的单品。美妆工具爆品以一次性洗脸巾和化妆棉为主,其中一次性洗脸巾出现

次,占美妆工具比重高达

78%。唇部彩妆即口红,从细分品类角度,口红为彩妆品类出现次数最多的单品,出现

次,占

件彩妆爆品的27%。

1.2.价格:极致性价比打造爆品,大众低价降低购买决策门槛

美妆爆品定位在偏低的大众价格,基本

150

元以下,大众价格及促销降低了购买决策门槛,更易于激发用户的冲动消费。2019

年全年

150

块以下的美妆爆品占比

89%,以大众低价为主;从折扣率(成交价/标价)看,2019

年全年折扣率在58%左右,会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优惠体验。2019

年美妆爆品均价逐月递增,护肤爆品均价显著高于彩妆爆品均价。

1.3.品牌:爆品品牌历史较短,新锐品牌以彩妆为突破口

从品牌端看,爆品品牌大多成立年份不久,成立年份在10

年以下占绝大多数。2019

年12

个月中爆品次数出现

次及以上的品牌有

家,完美日记以出现

次爆品位列第一。在这

家品牌中,成立年份不足

年的品牌为

家,占比

25%,剩余的18

家品牌成立年份在5-13

年。

新锐品牌以彩妆为突破口,口红是容易出彩的品类。以护肤为主的品牌为17

家,占比71%,以彩妆为主的品牌为

家,占比

29%。成立年份不足三年的新锐品牌有三家:完美日记、花西子、colorkey,这三个新锐品牌均是以彩妆为突破口取胜,完美日记和

colorkey

出现次数最多的爆品为极致性价比的口红,其中完美日记的哑光唇釉爆品出现

次。

2.探索:国货爆品如何突围?

2.1.玩转社交营销各显身手,选品&选名特色鲜明

选品是爆品打造的根本,营销则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本文从选品和营销两方面,分析国货爆品如何突围。

不少成立时间较短的新锐品牌通过玩转淘宝直播、小红书、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社交营销,从而脱颖而出。成立时间不足

年的品牌中,有靠李佳琦推荐和直播爆红的花西子、成功运营小红书内容营销和微信群私域流量的完美日记、综合公众号流量/微博导流/淘系内容投放的成分派

HFP。

2019

个月中出现

次及以上的爆品共

个,其中完美日记哑光唇釉和卡其卡奇眉笔在1

月至

月均在月销量

TOP20

中。通过对出现次数较多的爆品的分析,可以发现爆品选品往往符合以下几个方面:

彩妆受欢迎程度更高

从出现次数排名前

15的爆品看,彩妆爆品占

席,且排名前四的均是彩妆,完美日记哑光唇釉和卡其卡奇眉笔霸占全年

个月的TOP20

榜单。一是年轻消费者对彩妆的需求逐渐从可选变为刚需,二是彩妆多为代工生产,品质上并无太大差异。

更社交化的产品名和场景化需求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并便于传播。更社交化的产品名更易打造爆品,如根据瓶子性质、产品功效、核心成分取名,例如完美日记的唇釉小酒管、小金钻、小黑钻,蝶芙兰的原液精华银胖子;爆品名称含有场景化特征,更易引发多种垂直场景诉求,例如

pinkypinky的小红针血橙面膜“急救”面膜。

2.2.爆品并非昙花一现,生命周期分析爆品对品牌赋能

爆品是否只是昙花一现?生命周期如何?可以给品牌带来持续的流量和销售吗?本文以半亩花田及爆品磨砂膏、花西子及爆品空气蜜粉、完美日记及爆品哑光唇釉为例,分析爆品对品牌的赋能。

完美日记(2019

年天猫

GMV

亿)及哑光唇釉(2019

年天猫销量

998

万、销售额

4.14

亿)

完美日记成立三年成为双十一彩妆榜第一,哑光唇釉连续

个月成为化妆品全网销量Top20,其销售额占店铺总销售额的比重稳定在10-20%之间,贡献稳定流量与销售。成立于2017年的完美日记于2018天猫双十一即取得彩妆销售榜NO.2和国货彩妆NO.1的亮眼成绩,成为国货彩妆的一匹黑马。经过2017、2018

年两年的探索和积累,完美日记在小红书内容营销和微信群私域流量运营上独具心得,爆品哑光唇釉在2019

个月均位列化妆品全网销量

TOP20,哑光唇釉销售额占店铺总销售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10-20%之间,贡献了稳定的收入。哑光唇釉是完美日记的代表作,此后打造的小酒管、小金钻、小黑钻系列口红,以及十二色动物眼影盘,持续受到消费者喜爱。2019

年双十一完美日记超过欧美品牌,取得彩妆榜第一的成绩,全年爆品出现次数

次,成为出现爆品次数最多的品牌。

3.洞察:从国货爆品洞察消费者新趋势

3.1.年轻消费者成主力,化妆由可选变为刚需

年轻消费者成为化妆品消费主力,95/00

后女性消费者占女性总数的26.4%,是人口占比最高的人群,也是化妆品消费增速最快的人群。化妆品消费已经出现明显的代际切换,年轻消费者崛起,超过

成的线上化妆品市场由

80/90/95/00

后为主导。从消费者年龄分布来看,95/00

后女性消费者占女性总数的26.4%,而

85/90

后消费者也占了

16.4%。年轻消费者已成为化妆品消费最大的增长引擎,15-29

岁的化妆品消费增速远超过其他年龄段。

伴随中国消费者整体收入提升和化妆消费教育,对于

95/00

后而已,化妆品消费逐渐从“可

选”变为“必选”。伴随着中国消费者整体收入提升,较长时间的化妆意识引导和教育,以及移动互联网经济下种草和购物的便捷,95/00

后接触化妆和护肤的时间早于

80/90

后,对于

95/00

后而言,化妆成了每天护肤后必不可少的环节,素面朝天没有安全感,购买场景也更加多元和高频,护肤步骤和化妆步骤明显增多,化妆品消费逐渐从“可选”变为“必

选”。接近

50%的95/00

后每天抹口红,随身携带口红,较其他年龄段高出

12%以上。

3.2.爆品更迭速度加快,小众细分化趋势显现

爆品往往可以带火某个小众品牌,化妆品行业一批小众细分品牌崛起。小众品牌往往因为一款产品的爆红而带火一个品牌、带动全品线,从

2019

个月中爆品次数出现

次及以上的店铺粉丝数看,24

个店铺中有

个店铺的粉丝数在50

万个以下,属于较为小众的品牌。近两年化妆品行业一批细分小众品牌崛起,如因身体磨砂膏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半亩花田、以烟酰胺身体乳打入国内的西班牙国民药妆品牌

Sesderma,此外,大牌也在顺应趋势打造爆品。

3.3.化妆成日常引发需求高增,国货彩妆表现靓丽

化妆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日常,彩妆需求显著增加,彩妆市场近两年保持

20%以上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化妆长时间教育和种草平台、社交平台的便捷,对于大多数

95/00

后而言,化妆成为日常,像洗脸后进行护肤一样寻常,彩妆需求大幅增长。中国的彩妆市场规模增长率是化妆品所有品类中最快的,2018

年同比增速

24.26%,高于护肤增速

11pcts,且预计未来几年都将保持

10-20%的增长率。

国货彩妆大多采取代工的形式,部分国货品牌和国际大牌共用同一彩妆代工厂,品质上并无太大差别。目前国货龙头以护肤为主,彩妆投入较小,彩妆大多采取代工的方式,例如完美日记、稚优泉等彩妆品牌,均采取代工的形式。完美日记小金钻和小酒管唇釉、稚优泉哑光唇釉、珂拉琪雾面唇釉的代工企业均是知名代工企业科丝美诗,同时科丝美诗也是美宝莲等国际大牌的代工商。中国最大的彩妆代工企业莹特丽不仅是自然堂、珀莱雅、丸美、毛戈平、玛丽黛佳等的彩妆代工合作商,也是国际大牌迪奥、兰蔻、香奈儿、阿玛尼等的彩妆代工商。因此在品质上,优秀的彩妆新锐品牌的品质与国际大牌并无太大区别,但在价格上不及国外大牌的1/5。通过精心选品+中国风的外包装+极致性价比+社媒营销,不少成立不到

年的彩妆品牌在国际大牌和传统国货龙头中突围。

彩妆国货市占率在逐年提升,完美日记打破天猫双十一彩妆榜首被国外大牌占据的历史,成为首个登榜彩妆榜首的国货品牌。2018

年中国彩妆市场前

家化妆品公司占据市场77%的份额,国货彩妆的份额从

2012

年的6.2%提升到

2018

年的13.6%。在2019

年天猫的双

中,完美日记超越雅诗兰黛、兰蔻等国际大牌首登天猫双十一彩妆榜首,打破天猫双十一彩妆榜首被国外大牌占据的历史,花西子也同样上榜。

4.展望:新品研发&供应链能力成关键,国货有望突围

在新品研发方面,国外大集团的决策链条较为冗长和谨慎,在消费需求迭代加速的趋势下,国内品牌的新品研发周期更灵活。国外大集团的新品开发决策链条较为冗长,从消费洞察到产品开发到研发再到上市,可能需要

年以上的时间,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总部的海外决策者参与,他们在对国内消费者的理解上更加困难。此外,国外大集团的新品决策也更加谨慎。而国内品牌尤其是新兴品牌决策灵活,历史包袱轻,例如花西子、完美日记等创始人拥有强大的电商基因,与用户深度沟通互动,大幅提高决策效率,推新时间往往在半年之内。在消费需求迭代加速的趋势下,国内品牌灵活的新品研发周期更能实现对消费者趋势的快速反应。

在消费需求迭代加速的趋势下,爆品需要快速反应的柔性供应链做支撑,国货在地域和量产效率上有优势。国产产品通常能够在2-3

周之内实现快速量产,国外品牌的供应链不如国内品牌灵活,通常需要提前备货,国外大牌的一些核心产品需要在本国生产,因此调货需要进口,需要时间。如雅诗兰黛眼霜在2019

年双十一采取“买一送一”的大额优惠,预售第一天,在中国仓的41

商业贸易 篇2

回溯古代史, 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起一种名为“朝贡制度”的外交关系。所谓“朝贡制度”是指将中国作为宗主国, 遣使定期前来朝拜宗主国, 并贡献方物, 同时获取赏赐的一种制度。为了显示宗主国的威望, 中国往往对朝贡国采取“厚来薄往”的政策, 赐予朝贡国的贵重礼物远远多于他们所纳贡的礼物。这种朝贡贸易使朝贡国有利可图, 因而乐于同中国进行这种贸易。 (1) 丝绸之路就是古代实现朝贡制度的主要通道, 各国的商人或宗教信徒被统治者临时赋予使节的职责, 完成定期进行的朝贡制度。河西地区历来就是丝路要道, 由于朝贡制度, 使得河西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对河西地区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 张骞通西域后, 西汉政府明确了与西域通商并开辟丝绸之路的目的, 即“通货羌笛、远徕与国”。武帝置河西四郡后, 保障了贸易路线的畅通与供给。使得一时间出现中外商旅、使者“相望于道, 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 少者百余人” (2) 的繁盛局面。

隋以后中西交通日渐兴盛, 河西地处丝路孔道, 不仅中原商人移入这里, 大量的胡商也云集于此。史籍记载:“西域诸番多至张掖, 与中国交市” (3) 。隋炀帝时, 著名的二十七国交易会就在燕友山下召开, 可见当时中西丝路交通的繁荣。

唐朝建立后, 与西域诸国及中亚细亚地区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 沿丝绸之路上的主要通衢-河西走廊进入中国或出使的大食、波斯穆斯林中, 就有人羡慕河西走廊的繁荣富饶和交通便利, 而留居下来, 从事经商活动。《西湖游览志》记载:“穆斯林之来中国, 留居贡道不归者, 早在唐、宋已为数甚多。”李复《乞置榷场》、《水集》卷一记载:“ (西域诸国贡使) 有留滞在本路十余年者。”其所谓“贡道”, 就是指河西走廊一带。金吉堂在《中国回教史研究》中曾这样写道, “大食商人和中国商人互市河西诸郡, 及其日久, 多有留居不去, 冠汉姓, 娶汉人女子为妻妾者”。这些材料表明, 在唐时, 因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上的密切交往, 在河西走廊聚集了大量的大食、波斯、穆斯林商人。还有很多中亚细亚穆斯林商人进入河西走廊经商, 元代回族在河西走廊的经商活动也相当突出。他们人口众多, 曾使河西走廊商业贸易一度繁荣, 肃州东关内“自东至西大街一条, 长一里半;自南至北横街一条, 长一里, 其余小僻巷不一, 肆中贩粥, 不拘时辰, 朝市暮散, 富庶与城内埒, 惟番回居大半”。 (4)

唐、宋以后, 随着国家的分裂和动荡, 丝绸之路时断时通, 西域也由繁荣走向衰落。从唐朝开始, 海上贸易兴起。宋元时期, 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经过元朝的短暂统一, 而后再次被分裂、割据、动荡所打破, 使陆上丝绸之路已变得不可能。明清时期, 中国社会进入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时期, 欧洲历史则渐入近代化进程, 地理大发现使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 陆上贸易渐趋衰落, 但丝绸之路承担商品交流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 一段时期内贡使络绎于道。史籍记载, “自成祖以武定天下, 欲威志万方, 遣使四出招徕, 由是西域大小诸国莫不稽颡称臣, 献琛恐后”。 (5)

明代甘肃镇管理西域朝贡的首要职责就是确保丝路贡道的畅通和来往贡使的安全, 这是西域朝贡贸易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为此设置了“关西七卫”。七卫以甘肃镇为依托, 起着保卫从嘉峪关起到哈密卫1500多里丝路安全的作用。对骚扰贡途者必须剿灭。明廷要求甘肃镇守臣“整兵操练, 遇有可乘之机, 量调番汉官兵征剿, ”并要求罕东、赤斤诸卫首领都要平日“养威蓄锐, 以俟调遣, 不可轻率贻侮, 庶得安攘之道。” (6) 重兵守护下的河西, 安定富庶。史籍有记载:“肃州之地, 远避遐荒, 舟楫少通, 而番夷交集, 宜若无所贸易。然各省商旅, 咸藏于此, 西无所往, 东无所阻, 市之鬻贩不拘时, 黎明交易, 日暮咸休, 市法平价, 众庶群集, 以此极边之地而有如此之富庶”。 (7) 正是这些朝贡贸易进一步的促进了河西商品经济的繁荣, 河西的繁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肯定河西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的同时, 更应该重视其暴露的弊端。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并不充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河西地区的出产不多, 主要是一些土物, 而且没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黄今言先生曾指出:“研究商品经济不能单纯看流通领域, 还要着眼于商品生产, 因为商品生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商品经济的繁荣必须建立在商品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河西地区的商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朝贡贸易, 缺乏商品生产作为其支撑, 导致河西经济很难承受外部的波动,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朝贡贸易在古代河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河西地处丝路要道, 由于古代中国推行的朝贡贸易政策, 河西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 从汉唐至明代, 依靠朝贡贸易, 通过西域贡使, 将西域的商品经丝绸之路贩卖到河西地区然后转手到内地, 或者将内地的物品通过河西转售到西域等地。这种中转贸易频繁的发生, 使得河西地区从汉代以来商业贸易都比较发达, 商品经济比较繁荣, 因此河西的繁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关键词:河西地区,朝贡贸易,商业贸易

参考文献

[1]布尔努瓦著, 耿昇译.丝绸之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

商业贸易 篇3

服务的可贸易性一直是学界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与人们对服务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亚当·斯密认为,服务生产所使用的劳动并不将它本身固定或实现在任何特定的物体上。这样理解服务今天看来还是远不够全面的,学术界对于服务的理解也不断地深入。其中,Hill(1977)对服务的阐述具有重要的影响。Hill认为服务和商品属于不同的逻辑范畴,他把服务界定为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给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状态(人或物)带来改变。因此,Hill从这个角度把服务分为作用于物的服务和作用于人的服务。国际贸易文献中谈及服务之处颇多,但鲜有系统的阐述,下面将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按照传统的标准仅仅根据产品是否有形来区分商品和服务往往存在很大的困难。对此,Kravis(1983)教授提出了一个区分服务的标准,即服务的生产所使用的商品形式的中间投入的价值相对较低。并且,他进一步指出,服务贸易中所指的服务应该是非要素服务。Sampson,Snape(1985)认为服务与商品一样均由要素生产,所不同者,商品是要素服务的物质实体而服务则是由要素所有者更为直接地向客户进行提供。

Hindley,Smith(1984)认为,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很多服务可用作中间投入品,构成对生产和贸易的补充。Burgess(1990)也认为,服务除了可以直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很多服务也被企业购买用在最终产品生产过程中充当中间投入品。Whalley(2004)提出,一些核心服务可以视作通过时间或空间的方式与生产的中间投入联系在一起。前者如银行、保险,后者如电信、运输、批发、零售等。这些学者所说的服务其实主要是指生产者服务。此类服务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总体来看,学界对于服务的内涵仍然缺乏统一的认识。这对于服务贸易的理论研究必然带来极大的不便。正如Deardorff所说,“研究服务贸易的一个困难在于,对于什么构成服务缺乏共识,也即很难找到一个简约有效的标准将服务与一般商品完全区分开来,并以此作为服务贸易研究的基础。”当然,这个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对服务可贸易性的认识。

Hill(1977)指出,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法储存,其生产和消费必须同时发生。这个说法排除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成为“服务不可贸易论”的主要基础。很多后来的相关研究都指出了Hill这一界定的局限性。Sampson,Snape(1985)等人指出,提供者和消费者的接触对于很多服务而言并不是一个必然的要求。而且,很多时候,需要提供者和接受者接触的服务和那些没有这个要求的服务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重要。Bhagwati(1984)也指出,由于技术的进步,一些服务在提供过程中提供者和接受者相分离的现象不斷出现。Melvin(1987)指出,Hill的界定仅适用于接触性服务;其他很多服务,比如,金融,保险服务,数据处理,法律服务等,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故服务贸易可以在要素层面或产品产品层面上进行。Burgess(1990)认为,尽管服务所具有的生产和消费须同时发生的内在性质决定了其可贸易程度不如商品,但是通讯技术的进步已使得很多服务的可贸易程度大大提高,而且贸易成本甚至要低于一般商品。Wong,Wu and Zhang(2006)指出商品与服务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服务的可贸易程度更低,部分原因在于服务贸易要求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近距离接触;部分原因归于服务产业中严格的政府管制。同时他们又完全认同Burgess的看法,即随着电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服务的可贸易性大大提高了。

可见,虽然理论上对于服务和服务可贸易性的认识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服务是可贸易的这一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笔者仍坚持认为,对此问题的回顾和再思考并不是一种赘复,它对于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摸索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服务贸易的界定与贸易形式

最早提出服务贸易这个概念的是澳大利亚人Hugh Corbet,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时代周刊上撰文明确提及服务贸易。但是时至今日,理论界仍然没有能够给出一个普遍接受的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Melvin教授(1989)提出过一个看法,服务部门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关注,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对于服务贸易理论的关注却鲜有发现。他认为,服务界定的困难是一个可能的原因;与此同时,服务贸易的界定即服务贸易中贸易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也是一个问题。可见,服务贸易的界定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如Melvin教授所言,如果要避免明显的矛盾和理论上的不连贯,这个问题其实很关键。另外,服务贸易的具体形式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基本理论问题。

Grubel(1987)认为,Hill(1977)关于当服务生产者改变其他人或物的状态时即意味着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发生的阐述对于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本质有两点启示:一、当人员、资本或商品跨越国境短暂停留提供服务或接受以某种方式改变它们的服务时即发生服务贸易,比如旅游、运输等服务贸易;二、当包含有服务在内的物质实体跨越国界时亦发生服务贸易,比如音像制品。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包含服务的物品与一般的贸易商品区别甚微,那么,如何区别到底是商品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呢?Grubel认为,这主要取决于贸易对象价格中服务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服务贸易的特征是非要素服务增加值相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比较高。

Sampson,Snape(1985)认为服务贸易应该在一国居民与另一国居民是否发生交易的基础上进行界定,而不能界定为地理范畴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这种交易完全可能发生在一国的地理范围内。他们对服务贸易作出的分类主要是基于服务如何以及何处生产和贸易。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服务贸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无需服务生产要素或服务接受者移动的服务贸易,比如咨询服务、建筑设计等;二是通过服务生产要素的移动产生的服务贸易,比如建筑承包;三是通过服务接受者移动产生的服务贸易,比如旅游、留学等;四是生产要素和接受者均发生移动的服务贸易,这往往发生在第三国。Stern,Hoekman(1987)的看法与Sampson,Snape极为相似,他们认为当本国要素因向非本国居民提供服务而获得收入即可认定为发生服务贸易,并且这与服务过程在何地完成无关。如此界定服务贸易相比传统的定义只局限于独立服务而言要更为全面。

Burgess(1990)认为服务贸易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在有些情况下,从事数据处理、和咨询服务的企业可以通过通讯来进行服务的跨国贸易;服务型企业有时也可以通过在他国开设分支机构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贸易,比如银行和金融服务;服务贸易有时也可以通过服务生产的特定要素暂时跨国移动的方式来进行,如管理和建筑设计服务。

服务贸易的内涵复杂且丰富;服务贸易的形式也不可能像一般商品通过实体跨境转移的方式进行贸易那样简单。相关的理论文献给我们勾勒出了服务贸易概念和服务贸易形式的大致轮廓,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服务贸易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既和服务自身的特殊性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理论探讨的多维度和分析便利性的需要是分不开的。也正缘于此,对服务贸易进行高度抽象的界定或将服务贸易的形式教条化对于理论研究而言可能都不是明智之举。

三、服务贸易的贸易基础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认为,贸易发生的前提是产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价格差异,即为贸易基础。主要的理论模型有斯密和李嘉图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及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模型等。这些理论模型主要用于解释商品贸易的贸易基础,理论界对于服务贸易的贸易基础的研究不如对商品贸易的研究那般完善。其中,Deardorff(1980,1985),Melvin(1989),Hindley and Smith(1984)等人的研究最为系统,主要集中于讨论比较优势原理这一国际贸易纯理论中最为古老的命题在服务贸易中的适用性问题,值得略施重墨。

Deardorff(1980)将比较优势原理阐释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其自给自足相对价格与净出口模式之间必定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平均而言,自给自足价格较高的产品总是与进口相对应,自给自足价格较低的产品则与出口相对应。然后,他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贸易模型证明,在包含要素服务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原理依然是成立的。不过,要素服务和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贸易中的服务还是有所区别的,理论界对此基本也都予以认可。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Deardorff(1985)在其另一篇论文中提出,对于服务贸易是否完全遵从比较优势原理,很难给出一个确定性的答案。当采用某些方式界定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时,答案是确定的;但是,也总会存在一些情况使得比较优势原理不再适用于服务贸易。因而,Deardorff认为,比较优势原理应用于服务贸易时,在很多情况下,必须对比较优势本身的内涵重新进行设定,或者对服务贸易的构成进行澄清,方可使比较优势原理在解释服务贸易的贸易基础时具有说服力。但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仍属于概念层面的偏差,并不影响比较优势原理在服务贸易中的适用性。

当比较优势用自给自足相对价格来衡量时,比较优势原理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都是一致的。Melvin(1989)详细分析了把生产者服务纳入标准H-O模型的问题,并以此来解释服务贸易的具体模式。结果表明,引入服务并不需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框架,将比较优势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进行重新界定即可。从而很好地證明了比较优势原理在服务贸易中是成立的,可以很好地解释服务贸易的贸易基础。

Hindley,Smith(1984)认为,将比较优势原理应用于解释服务贸易的基础并不存在什么困难。尽管和一般商品相比,服务具有显著的不同特征且值得细究。Hindley,Smith认为服务与一般商品的区别并不能构成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服务贸易这一说法的基础。而且,比较优势原理所暗含的逻辑是非常强大的,足以超越服务与一般商品的差别。他们明确提出,比较优势原理的标准理论为分析服务部门中的贸易和投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

从理论界的主流观点来看,比较优势原理用来解释服务贸易的贸易基础是可行的,但是应该根据服务贸易的特点施加一些限制和修正。当然,也不能奢望用比较优势原理一劳永逸的解释所有类型服务贸易的贸易基础问题。众所周知,商品贸易的基础理论不断演进发展,用来解释贸易基础的理论模型除了斯密和李嘉图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及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模型以外,还出现了产品周期理论、基于偏好差异的需求模型和基于收入差异

的林德模型等。服务贸易的基础理论研究稍显滞后,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

四、结语

本文对服务贸易领域的一些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服务的可贸易性、贸易形式和贸易基础。这些问题有些貌似赘复,有些不为人所关注,但其实都是服务贸易理论能够不断深入和体系化的必要的基础性铺垫。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学界对于这些基础的理论问题至今仍然纷争不断,难以取得一致认同。正缘于此,服务贸易理论体系的发展进步缺乏可靠的基础也就不难理解了。若本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能够反映一些可称其为问题的问题,也便是意义所在了。

商业贸易 篇4

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摘要:

随着近年来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极具不平等性,尤其是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致使我国创外汇较高的几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因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而面临的严峻考验,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促进出口贸易,是我国贸易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界定了绿色壁垒的涵义,分析了绿色壁垒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贸易空前开放,加上一些贸易条约、协定和贸易组织的影响,贸易中关税壁垒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在传统的关税壁垒起不到较好作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采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的生产与经济发展,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隐蔽的、灵活多变的非关税壁垒贸易措施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我国环境破坏已经危机到外贸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绿色贸易壁垒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的外贸出口,如何跨越国际贸易领域中绿色贸易壁垒这个障碍,确保我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须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减少以所谓的绿色环保为借口的绿色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涵义。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自此后许多国家开始仿效。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某些国家借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所制定的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的环保标准,如制定相关的条例法规,也可以是较高的技术限制,或者是繁琐的海关检验、审批程序等,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以达到贸易保护目的。

二、产生背景。

国际上对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最初是在关贸总协定时达成的决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将“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的措施” 和“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列为自由贸易原则的一般例外规定。由于全球各国不同的环境标准存在的区域差异性导致了环境与贸易间的矛盾。环境与贸易矛盾在社会分工产生与交换活动伊始便存在,表现为具有增长机制的贸易活动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具有稳定性机制的生态环境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且在国际贸易活动的强化和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中被激化起来。各国为环保执行的限制或禁止出口的环境贸易措施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甚。

三、绿色壁垒特征。

(1)表现内容的合理性和表现形式的合法性;

(2)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实施中的传递性;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4)实施效果的歧视性。

四、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绿色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且极富变化性,有关国家可根据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特征或是国际经济面临的突发性事件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本国贸易。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绿色关税与市场准入。

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环境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产品的进口,甚至对其进行贸易制裁的做法。比如美国就对石油销售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使进口石油比国内同类产品每桶多缴纳几美分的附加税。这种做法对保护国内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使生产商在控制成本的驱使下尽可能地少用进口产品。

(二)、绿色包装和标签规定。

一些国家对在本国市场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进行规定,包括包装材质、包装方式、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另外还有绿色标签条例。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这些规定才能进口,但这些规定无疑会增加进口商品成本,削弱其竞争力。美国从1999年开始禁止中国将未经处理的木质包装输往美国,他们认为未经薰蒸处理的木质包装会将天牛带到美国危害森林。许多国家对包装上的文字说明也有要求,如法国要求进口商品包装的说明文字必须是法文。所谓的绿色标签规定是进口商品的“绿色通行证”,它是一种印刷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或标志,是由进口国的相关管理部门按严格环境标准审批并颁发给制造商的,如果进口商品上无此标志则不予进口,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印度的“生态标志制度”等。

(三)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研发生产方面投入较大,科技水平较高,所以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制定极其苛刻的技术标准,进口商品的生产过程没有达到该标准就会被限制进口或是禁止进口,而这些技术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较难达到,或者会增加其生产成本,这就给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带来一定的困难。早在1990年美国就利用绿色技术标准与墨西哥产生过贸易纠纷:当年10月,美国政府借口墨西哥在捕捞金枪鱼的过程中没有实行保护海豚的作业规范,下令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事实上,美国这种做法是毫无根据的且有些霸道,如果美国的这种做法能成立的话,那么任何国家就都能随便找一个理由、立一个法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进口,国际贸易秩序也就乱了套。所以绿色技术标准实际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幌子。

(四)、绿色卫生检验制度。

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全球性疾病的蔓延和贸易战的加剧,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进口商品的卫生检验,一些国家借口卫生检验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这些国家要求进行检验的商品越来越多,检验标准也越来越严,不仅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检验成本,而且限制了一些国家的商品进入。比如早期对于农副产品主要是检验六六

六、滴滴涕的残留,现在则要求检验放射性污染、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等,且残留物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对花生及其制品进行黄曲霉素检验,对化妆品进行铅、砷等元素检验,对玩具、陶瓷制品进行铅、汞含量检验,对肉类进行荷尔蒙技术检验,等等。这几年国际上又发现鸡肉中残留二恶英,再加上疯牛病、禽流感、H1N1病毒的全球性蔓延,因而各国都加强了对进口肉类的检验,甚至禁止进口病源国的肉类。

(五)、环境成本和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口保护资源和环境,认为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即环境成本内在化。这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一些中小企业自身无力承担环境治理的费用,于是形成高环境标准产品生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而一旦发展中国家政府给予这些生产绿色产品的中小企业环境补贴或优惠贷款的话,发达国家则会以此为名对其征收反补贴税。而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通过跨国公司将一些高污染产品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使发展中国家商品的环境成本提高,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六)、环境贸易制裁。

环境贸易制裁指对违反国际环保、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保护公约等,而导致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缺失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种贸易制裁措施。

五、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影响。

我国外贸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与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其出口份额约占80%,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成员,现已从环保立法阶段转向了环保执法阶段。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技术标准比较高,如针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苛刻的环境标准,这将使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着缩小的危险。

(二)、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国际上针对工业品贸易、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品和投资等提出了环境方面的规范,而这些贸易为我国外贸中比重较大的出口贸易,若发达国家对这些类的产品进口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其产生的环境贸易壁垒,将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

(三)、对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

环境贸易壁垒的制定影响着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要求其过程为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我国企业缺乏资金,环保技术落后,为了达到进口国家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保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支付相关费用,还需对产品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做大幅度的调整,这势必将增加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使出口产品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四)、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而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与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其中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抵制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案例甚多,这样便形成了只有发达国家存在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自由贸易区,使我国无法介入。

(五)、实例。

1、包装行业。

2006年1月开始执行的“环境包装制品的回收率要达到85%以上”这条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包装行业冲击很大。我国的一次性餐具因没有“绿色标准”而被禁止出口欧美市场,许多商品出口欧美还要支付高额的包装废弃物处理费用等。

2、家电行业。

国际贸易中我国家电产品进口关税被削减,国内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国外品牌在质量上的优势添补了价格上的差异,从而对我国家电产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受环境贸易壁垒影响,上海2006年8月份小家电出口欧盟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欧盟实施《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回收指令》后,上海小家电出口量降低到当年的最低水平。又如欧盟实施的《生态设计指令》的技术壁垒,进而对电气电子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到回收利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突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这也将对我国相关产品出口构成较大的影响。

3、纺织服装工业。

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我国加入WTO后,该行业受惠较大,但受环境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纺织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据案例了解,因服装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而被处以罚款或被迫回销等情况常有发生。例如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S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就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这些规定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了技术性的环境贸易壁垒。

4、农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受环境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也是农业,我国农产品出口现存问题很多,主要是国内动植物疫情、农畜药残留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涉及到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技术贸易壁垒有40多项,其中涉及出口问题的有17项,80%的出口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政府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后,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量大幅下滑,因该项检测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制度涵盖了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以及54 782个限量标准。而各项标准大约是现行全部规定的3-5倍,且限量指标更为严格。这份名单涵盖了大部分我国的输日农产品。

5、化学工业。

国际贸易中对化学工业中的化学产品与医药产品的出口有较严格的规定,此类产品的出口主要受到对危险化学品分类管理、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对进口新化学品的管理、对农药的管理、对合成洗涤剂的管理等规定的影响。例如美国在很早就开始限制和禁止中草药的进口,进口药品到美国必须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检查,而我国国内单项品种能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检查的生产厂家仅有20多个企业,直接影响了该行业产品出口。

6、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贸易中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经济发展,因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也只有在其中方可解决;二是经济发展过程必须考虑到来自环境与生态资源的支持与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是在于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本质上就是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只有良好的贸易和环境政策才可促使环境资源有效的配置,使环境与贸易互惠互利。

六、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从以上几点看来,绿色壁垒一般都是打着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幌子,实施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且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歧视性。它还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人为引导消费者对技术标准相对较低或生产消费过程不“绿色”的进口产品产生抵触心理,设置进口障碍。尽管绿色壁垒与贸易自由化相冲突,但是其对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应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对以环保为借口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绿色壁垒要坚决反对、努力消除,另一方面要实行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一)、制定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秉承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有力武器。我国关于环保的国内法虽然对治污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对绿色壁垒还远远不够,环保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单纯的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还应该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甚至消费过程进行监控,促使企业节约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使之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推动我国贸易的发展。另外要坚决贯彻“污染补偿支付”和“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谁污染谁买单,使环境成本内在化。此外,我国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严格遵守公约,并使国内立法与相关公约互相呼应。

(二)、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作为WTO成员国,在面对绿色壁垒损害我国贸易利益的事件时,我国要依据WTO规则与有关方面进行磋商,或向相关组织提出抗辩。这就要求我国能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积极收集各国的绿色壁垒信息和相关国家对抗绿色壁垒的案例,总结别国经验,一方面为我国应对绿色壁垒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帮助我国制定有效的绿色措施和制裁手段,善于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壁垒纠纷案,在磋商、调停无效的情况下,我国也可根据WTO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国还要培养熟悉WTO机制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企业服务,改变我国企业过去在国际贸易战中消极、不应诉的被动观念,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三)、建立环境标志制度,构筑绿色环境标准。

环境标志已成为商品“走出去”的通行证,我国也应切实考察建立环境标志制度的可行性,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使国内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能得到相关认证,而对进口商品实施该制度既可以进一步保证进口商品的品质,又可以为我国增加相关收入。同时,我国还要用相关法律来保障该制度的实施,以确立其权威性、可靠性,构筑绿色保障体系,保护国内绿色产业。

(四)、开发绿色产品,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危害小或无危害,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产品。我国企业必须实施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对绿色产品进行专业化研究,使之真正有利于生态环境,注意节约资源,同时考虑回收利用,并要结合国情和消费者承受能力来确定绿色产品的“绿度”,不可盲目追求绿色而使商品成本过高失去市场。

七、结语。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并集中表现在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限制。面对不利局面,我国要积极利用WTO机制中的特殊待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合理设置自己的绿色保护屏障,以保护和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论文:跨境贸易 篇5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最新3500字国际贸易论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中国外贸规模的扩大有着很重要的推进作用。在跨境贸易中,企业才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体,也是最大的收益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我国外贸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企业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美欧日等境外企业和我国境内企业之间的贸易,通常是以它们的本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这样由此带来的美元、欧元和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通常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如果能以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则境内企业可以避免承受这类汇率风险。从而当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时,我国和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企业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部分消除。

(2)有助于企业营运成果清晰化。当我国进行贸易结算时,通常其经营成果较为透明,表现为进口企业的成本和出口企业的收益能够较为清晰的固定下来,这样就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核算。

(3)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当企业在贸易中以非本币进行结算时,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委托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从中资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的收费标准来看,买入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2.5,卖出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5收取费用。而一般的外资银行这项交易的收费标准则普遍高于中资银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企业进行国际结算主要使用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因此为控制汇率风险承担了大量的外币衍生产品的交易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若采用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我国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衍生交易费用即可大幅降低。

(4)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而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这样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公司的内部交易的贸易之中。若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的话,则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

(5)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一次汇兑本身就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简化了结算过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企业可以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相关资金投入,这也有利于企业加快运转速度。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带来了机遇,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人民币结算也可能会引起境外债权债务关系,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在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会形成外国企业持有人民币的现象,由此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在外汇管理方面,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可能会使当前的进出口核销制度出现一系列的.操作性困难。

我们不难看出,人民币结算试点,其作用也不可高估。当前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的稳定和扩大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1)人民币结算尚处于试点阶段,是否扩大到香港和东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还要根据试点的效果来稳步推进。

(2)即使人民币结算扩大到其他国家,其使用规模既受限于这些国家所持有的人民币规模,又受限于境外客户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此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水平主要还是取决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复苏,从这一角度分析,人民币结算对出口的直接刺激作用仍有待观察。

首先,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目前缺乏成熟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成熟的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以及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只有建立了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提供更多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稳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商业贸易 篇6

【国贸专业论文】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 货物损失风险 贸易政策变动风险 价格变动风险 收汇风险论文摘要:风险规避是出口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时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贸易术语和某些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国际贸易术语是为了适应买卖双方相隔遥远,分属不同国家的特点而产生,明确了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风险,合理运用各种贸易术语来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是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之~。

一、贸易术语和货物损失风险规避的关系

商业贸易 篇7

1 商业贸易中构建电子商务体系的优势

1.1 成本降低

传统的商业贸易不仅需要支付大量的店面租金和员工工资, 其产品宣传推广与客户资源的开发也都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成本, 这在短期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一定的压力, 尤其是中小企业, 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成本的上升, 这也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电子商务利用网络作为企业宣传和营销的媒介, 不需要专业的销售场所和大量的业务人员, 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商业贸易的成本。

1.2 商业贸易更加便捷

电子商务从商品展示到下单, 再到订单、付款以及发货, 可以完全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客户理论上可以在任何地点与时间获取到企业的产品信息并进行相关操作, 而交易也可以在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支持下及时完成。不仅如此, 企业和客户双方信息的变更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上及时反应, 便于双方更加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 而企业与客户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留言、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

1.3 加强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在传统商业贸易中, 对外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 企业之间可以进行高效的互访与交流, 而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获取采购、原材料、物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资源, 从而使自身的营销策略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电子商务平台下, 与其他企业有更加多元与便捷的交流与沟通的可能, 因而能够谋求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1.4 加快研发速度, 提升服务质量

由于电子商务信息是以数据流的形式体现的, 因而可以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 建立起自身的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 对客户的喜好, 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客户希望改进的方向等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 而这些都为企业产品的研发与更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使企业的决策更加贴近实际和精确。另一方面, 企业通过对顾客的需求和归纳, 能够对顾客的意见与投诉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 从而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能够及时把握市场脉搏, 实现准确的市场定位[1]”, 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 使之更加灵活化与人性化。

2 当下商业贸易电子商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海关事务中尝试网络化操作, 90年代电子商务大规模进入民用领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社会硬件设备的更新以及社会公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运作平台在技术和运营等方面的逐渐成熟, 我国的电子商务逐渐迈入了正轨, 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在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电子商务体系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2.1 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

虽然网购的消费观念在我国基本得到认可, 电子商务市场环境基本形成, 但是还不够成熟, 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的信用问题, 由于网络环境下交易双方通常无法获取到更加直接和真实的资料, 因而在交易中普遍存在着担忧和不信任, 这在BtoC类 (销售商对顾客) 电子商务网站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国内某调查机构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 在淘宝、易趣等知名电子商务网站, 顾客询问后下单率虽有70%, 但真正付款的却低于50%。针对交易双发的不信任, 我国目前对于电子商务中产品描述以及买卖双方的信息核实、验证机制并不完善, 这使得电子商务平台存在大量的虚假广告和不实信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发展。

后续服务和配套服务的缺失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不够成熟的另一表现, 电子商务途径售出的产品往往不能和实体店售出的货物享受同样的后续服务和配套资源, 有的商家虽然提供, 但是由于地域的限制, 往往需要客户自己承担物流的费用与风险, 因而这样的服务往往流于形式。

2.2 法律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针对电子商务并没有系统完善的法律出台, 而是以《电子商务管理条例》作为当下规范交易双方行为和保护相关权益的主要法律手段, 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特殊性, 其取证和定案往往比较困难, 在《电子商务管理条例》中, 电子商务中常见的聊天记录、图片截图等并不能作为有效的直接证据, 而其他法律体系又缺乏将电子商务教育中网络部分和实体部分有机衔接起来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由于制定年代较远, 在电子商务领域诸如描述不清, 信用卡手续费用纠纷、退换货物费用等存在大量的法律真空。法律体系的不够完善, 使得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的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也成为了当下影响我国电子商务改革的重要方向。

2.3 网络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与网络经济繁荣相伴随的是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急速上升, 2009年我国网络诈骗涉案金额高达80亿元, 由于网络设备和安全防护措施的不足, 用户在交易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套卡、钓鱼网站、盗取密码、银行卡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 而在大量的电子商务网站, 用户的购买信息可以随意浏览, 这些对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交易安全都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 由于电子商务完全依赖于网络计算机技术, 当网络或计算机发生异常时, 往往使得正在进行的交易行为受到影响, 有的款项“不翼而飞”, 出现客户已经付账但卖家并未收到的情况, 这实际上也是网络安全应急措施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3 现代商业贸易中电子商务体系构建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改进措施和对策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考虑。

3.1 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体系的架构

这是现代商业贸易中电子商务体系构建的基础性和前提性环节, 在这一环节, 企业需要明确和解决的是电子商务需要实现哪些功能, 而相应的功能需要哪些资源配套,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功能填充”的模块法对各个功能子系统进行细化, 通过不断的细分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电子商务体系更加健全和明细, 对相应的岗位与职位职权更加明确, 还便于通过划分发现功能与人员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而这些系统架构主要包含了网络平台管理、数据库维护、人员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

3.2 加强物流配送资源的整合

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一个虚拟的商业贸易交易平台, 货物的配送和线下交易还是需要相当强大的物流资源予以配合, 若物流跟不上产品的配送, 那么电子商务线上交易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而企业应该与物流公司谋求更加贴切的合作, 对于大型企业还应该考虑建设自身的物流基地, 不仅可以解决货物配送为题, 还可以对外服务, 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而中小企业则可以合作建立物流基地, 采取共建共享的模式, 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的问题, 还可以提供物流基地的使用效率。

3.3 完善电子商务配套管理和服务机制

在这方面应该加强政府的参与和引导规范, 一方面需要政府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电子商务进行专项管理, 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发布、商品展示等行为和用语规范化, 并对电子商务中的买卖双方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加大对社会计算机网络硬件基础的升级和改造。而在企业和客户层面, 应该完善产品的售后与服务体系, 使得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品可以享有同等甚至更加实惠的售后与配套服务, 同时加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资源整合。

3.4 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其核心在于加快推动《电子商务交易法》的制定和出台, 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对电子商务交易进行规范。一方面, 需要对电子支付中的电子签名、订单号、交易号等电子信息的合法性进行确认, 同时对盗窃、伪造、非法破译、获取他人电子信息的行为进行法律认定, 为以后电子商务中的违法行为定罪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 还应该将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凭证、知识产权等与现实中的财务管理结合起来, 以更加有效地保护电子商务中各方的合法权益。

3.5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网络安全建设是安全网络支付和电子支付的基础, 也是电子商务的核心与技术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网络安全建设的提升必不可少,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将网络安全与时间戳、数字加密、数字证书等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结合起来。以数字证书为例, 若在电子商务中采用此项技术, 可由政府或第三方机构即认证中心 (CA) 来签发, 证书通常包括公开密匙、口令、签发机构、签发对象和签发日期等信息。“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加密技术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 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交易实体身份的真实性, 签名信息的不可否认性[4]”, 从而保障网上银行系统应用的安全性。

电子商务在商业贸易中的渗透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经济结合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模式将在未来的商业贸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并将逐渐成为一类企业商业贸易的主流和必须层次与系统, 虽然当下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但只要充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积极探索和创新, 从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配套制度等多个层面入手, 相信我国现代商业中电子商务体系的一定可以进入更加健康发展的轨道。

摘要: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使得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营销成为企业自我展示宣传和增加销售途径的有效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商业贸易中电子商务体系的构建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 而当下我国电子商务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商业贸易中电子商务体系又该如何构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业贸易,电子商务,网络

参考文献

[1]宋德萱.现代网络安全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付冷冷.电子商务的变革[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2) .

[3]汪芳, 查尔斯, 柯里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4]程宜康.网上银行系统的索及思考[J].经济世界, 2006 (9) .

让商业的归商业 篇8

不批准中坤集团的豁免请求,按冰岛内政部长的说法,主要是因为不能把如此大的(30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卖给外国人。

众所周知,冰岛是一个对外来投资限制相对较少的国家,本国公民、乃至欧盟区国家的公民,在冰岛买地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即使是欧盟区以外的外国人,买地基本上也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豁免通过。

以“大”作为否决理由,显然不能让人信服。此前,先后24次外国公民在冰岛买地能够得豁免,唯独碰到中国人来买时就不行了。尽管冰岛内政部长口口声声表白“我们关心的并非买家的国籍,而是如何保护土地不过度流失到外国所有者手中”。

但冰岛工业能源旅游部長卡特琳·尤利于斯多蒂尔却公开表示,“外国人已经拥有我们相当多的土地了,没什么可害怕的。”由此可见,内政部长的借口有些站不住脚。

中国商人到冰岛投资买地,其实就是一桩商业交易,是黄怒波和冰岛的私人土地拥有者之间达成的协议。从商业角度看,一个想卖,一个愿买,价格公道就成,即使按照法规需要得到内政部豁免,内政部按既往惯例办理就是。但这中间偏偏搀杂进了党派之争,也让雄心壮志的黄怒波成为冰岛政府内部各党派抗衡的牺牲品。

商业归商业,政治归政治。这种合理的诉求却往往因为二者的混淆而成为很多商业并购的败因。

当我们为黄怒波的败走冰岛而愤愤不平时,是否也会想起国人的“民族情节”,而可口可乐与汇源果汁的最终失败,或许也源于此吧。当然,相关部门的反垄断审查是必要程序,但又有谁能说清楚这之间没有搀杂着所谓的保持“民族品牌”的爱国情绪。

中国在崛起,这同样引起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担心,并购公司所在国往往担心本国资源被中国控制,而出现阻挠。

昔日,中铝收购力拓失败很大原因就是澳大利亚部分政客的反对;再之前,中海油撤回对美国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要约。前者的收购金额为195亿美元;后者为185亿美元,虽然中海油的出价比竞争对手美国雪佛龙公司180亿美元要高,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地缘政治已不是金钱可以考量。

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国门,一时的失败显然也不能让中国的企业家丧失信心。从目前来看,尽管受到各种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中国(包括港澳台)的并购交易正在逐步扩大,已从2005全年约占全球并购活动的0.5%跃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约1.3%。

上一篇:去海洋馆作文150字下一篇:贺卡上中秋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