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大学生党史党性教育(精选11篇)
1、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要 “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与时俱进的深刻内涵,是学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我们认为高等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上,提出这个观点是基于当前学生党的支部建设还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如组织设置不科学、制度不健全、活动形式单一等等。在学生党的支部建设上一定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党员大学生的党性在党组织生动鲜活的创新活动中不断得到培养和加强,并且带动非党员学生积极向党的组织靠拢。作为学校的党务工作者则应该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依据变化了的学校党建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学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力求有新的突破。
2、、立足课堂,拓宽渠道,确保大学生党性培养工作收到实效
在大学生党性培养工作中,我们的体会是应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拓宽两条渠道,即拓宽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渠道。二是应当抓好三个载体:即依托青年党课、占领宣传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活动;三是搞好主题教育,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进行基础道德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拓宽两条渠道,即拓宽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渠道
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和学校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着力提高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把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有机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课余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通过时事课或定期举行时事报告会,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培养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在认真抓好校内教育的同时,还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把青年学生校外教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应当依托社区,组织和安排青年学生开展访贫问苦、卫生清整、志愿者服务队等校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达到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目的,使青年学生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共产主义信念。
(2)抓好三个载体
三个载体指依托青年党课、占领宣传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活动。
对于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作为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科技发展的方向,推动党的现代化建设。应当在党课学习中结合青年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专题征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党课学习的实效性和说服力。同时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橱窗、广播、网络等载体,把党史知识、时政新闻、图片资料等内容,方便快捷地提供给青年学生浏览学习,及时传递党建信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建工作现代化创造条件。要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党的成长经历,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通过鲜活的事例教育,使青年学生的灵魂受到震撼,得到升华。
(3)搞好主题教育
通过开展党员主题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党员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不同于普通青年学生的并能对青年群体发挥带头作用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既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又是一种过硬的本领,还是一种模范的行为。能够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加深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能够更加了解国情,了解社情民意,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并自觉自愿的把自己的行为纳入规范之中,使党员学生尽快地、健康地成长成才。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意义
(一) 加强大学生的中共党史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从而自觉肩负起自身的使命
从1848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民族沦为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日亟, 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只有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懈探索才带领中国人民真正找到了一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民族腾飞的康庄大道。“青年不了解这些历史, 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邓小平在加强青年历史教育方面还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 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加强历史教育让大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 “无硝烟的战争”正在继续, 他们应提高警惕、认清形势、继往开来, 自觉肩负起这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
(二) 加强大学生的中共党史教育可以澄清历史是非, 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邪恶势力的分化企图
近年来, 各种歪曲、丑化党的历史的社会思潮沉渣泛起, 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存有争议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更是肆意诋毁。以对毛泽东的评价为例, 一股否定毛泽东进而否定毛泽东贡献的思潮来势凶猛, 对此, 邓小平曾经指出:“拿他的功和过来说, 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通过历史教育, 让大学生明白我们党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 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教训可参考, 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可我党每次都能力挽狂澜,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在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不断成熟和壮大。“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教育青年, 也要揭露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 可以扩大其历史视野, 培养其历史思维, 自觉抵制各种邪恶势力, 坚定对共产党的信心。
(三) 加强大学生的中共党史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学习革命党人的优良作风、革命精神中, 自觉提升自身素养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年代创造的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素材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教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精神,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的李大钊精神, 两弹一星的开创精神, 公而忘私的抗洪精神等等。当代大学生都是在和平、物质丰裕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缺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品质与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历史教育要以鲜活的事迹、真切的情感打动学生, 让学生以先进历史人物为榜样, 自觉培养起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二、大学生对中共党史了解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他们是否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如何认识和评价这段历史, 不仅关系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展, 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 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表明, 目前大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态度总体上比较积极, 认为中国历史内容丰富多彩,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史更是跌宕起伏, 通过课程学习可以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但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学习历史态度不明确, 将学习目的看成是只为了得学分, 认为历史就是过去了的事情, 当下是和平年代, 应少谈战争、革命。还有部分大学生不喜欢历史学习的原因是不喜欢当下的这种教学方式和侧重点, 认为授课教师照本宣科、课程考试方式死记硬背。分析当代大学生了解历史的现状, 就不得不分析他们了解历史的途径。根据2010年8月中国社科院青年中心和光明日报成员对大学生进行历史学习途径的调研结果显示, 当代大学生获取历史知识途径的顺序依次为:课堂学习、电脑网络、影视剧、书刊报纸、专题教育、其他 (降序排列) 。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了解历史知识途径的多元化趋势。分析现状是为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 分析我国大学生对党史的了解现状,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史教育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三、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路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以史育人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更是强调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这就为加强大学生的历史教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途径和方法, 但历史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体现时代的要求。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 加强大学生的中共党史教育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改革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要让先进思想占领大学生的头脑就必须改革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历史本是一门发人深省的科学, 可许多授课教师照本宣科或口若悬河地“满堂灌”, 忽视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素质, 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用感人的历史事迹、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经典影片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 使大学生在欣赏经典影片的过程中, 掌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生动形象, 达到以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教育大学生, 激发他们爱国热情的目的。
(二) 积极利用各种红色资源, 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党史的热情
调查结果显示, 课堂教学仍是大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最主要途径, 这既反映出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必要性, 但同时也说明了大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被动倾向与主渠道的单一性。要将大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性, 就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 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积极利用课内外一切红色资源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党史的教育。首先, 学校可以以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纪念日来缅怀革命先烈, 创造一种爱国氛围来感化大学生。其次, 烈士陵园、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家故居都是加强大学生历史教育的一个良好资源, 可以使他们在参观游览中感悟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游览中领悟追求真理和人生价值的意义。2004年胡锦涛在参观南京革命纪念馆时就曾郑重地指出:“这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惨痛的历史。”第三, 学校应该请一些资深的老一辈革命党人进行现身说法, 这样会产生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也更能打动人心, 收到最佳教育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 近几年, 国内许多大学新增了红色社团, 红色论坛、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文艺节目等可以使广大师生处处可观、可感、可学的红色教育资源,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且得到广泛的好评, 各个大学都应借鉴这些有价值的经验, 充分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总之, 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萌发主动学习党史的热情,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 党和政府多管齐下, 加大宣传力度, 优化媒体环境
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大量知识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多媒体获得的。但近几年来, 网络上掀起一股恶搞风, 大批歌颂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的经典之作也惨遭“肢解”, 面目全非。对此, 党和政府要有效地监管和正确引导电视、广播、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 弘扬主旋律, 加强正面报道、正面宣传、正面教育, 让《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亮剑》、《建国大业》等这些纪念中共真实历史的影片感染人民, 更重要的是感染大学生。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调查显示, 自2011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中央一套播出以来, 全国观众达到5亿多人。有报道称, 很多“80后”、“90后”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后, 被其中前辈们为国家和民族崛起而冒险回到祖国、甘愿隐姓埋名的精神所深深感染。一位接受采访的大学生说:“商业社会从来不缺‘娱乐之星’, 少的是‘民族之星’。”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并不是排斥观看红色历史剧, 而是厌烦歪曲真实历史、缺少精神内涵的影片。党和政府要优化媒体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 正确的东西灌输的多了, 颓废消极的东西就没有了市场。在一定的视觉、听觉范围内, 正确的、积极的东西感触的多了, 就会对非理性、伪科学的东西产生免疫力。”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开辟未来”。在新时期, 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 “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 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 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 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让党的宗旨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让党的先进性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 引导大学生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 自觉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44.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06-358.
[3]邓小平文选.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98.
[4]光明日报调研组.大学生, 新中国历史知多少[N].光明日报, 2010-08-19 (11) .
1、师资队伍问题。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加强中共党史教育工作也是一样,能不能做好,是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从事中共党史教育的工作的人的素质。教育者是教学体系中的主导要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史教育教学队伍,是实现高校党史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对于高校党史教育的师资配置,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没有相应的对应学科专业,引进什么样的教师?是历史专业的?还是中国共产党研究专业的?二是伴随着高校逐年的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额的不断增加,教师数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逐年增长的学生的需求。三是现有教学和研究人员中,相当多的人非科班出身,缺乏专业基本训练,理论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教师的教学品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有待提高。
2、党史教育教材。教材是对教学统一要求的载体,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优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一向把教材建设看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目前党史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对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文件学习不够,领会不深不透,未能把文件精神与编写目的、选定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二是目前的中共党史教材不免有一些内容交叉之处。对于这种教材交叉问题的出现,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造成历史细节上的重复或者是对其他知识点的遗漏,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三是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课程改革,倡导减轻学生负担,笼统说减轻负担并不准确,要减轻的是不必要的负担。
3、教学手段与方式。教育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育方法具有单向灌输的特点,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主导性。虽然现今对党史教育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构思,无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构建的方法体系,还是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的方法理论体系,都是很有益处的探索。但高校研究者还是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拓宽教学手段与方式。一是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经验;二是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丰富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史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三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提高高校学生党史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
加强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厚崇高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支柱。就当今中国而言,爱国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今天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指培养人们形成爱国情感、信仰,并促进其进行爱国行动的教育。但是,时代在变化,爱国思想、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爱国不一定就要喊口号、在表达爱国情感上更趋于理性,这是新一代大学生们在表达爱国情怀方面的显著特征。
2、有助于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近些年来,领导干部、党员违法犯罪人数增多,贪污受贿的现象也不断出现。这都与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有关。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于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 学史使人明智,我们在重温党的历史的过程中,去感触我们党的高尚情操,坚定信念,崇高理想,坚定我们每一个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奋斗的信念,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份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
3、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和建设的时代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充分告诫每一名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在学习中,要牢记“两个务必”,即使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也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的影响。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90年积累下来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共产党先进性的主观世界的核心体现。艰苦奋斗体现了一种重在奋斗、贵在进取、乐意奉献的精神境界。重在奋斗表现在不怕艰难、不畏险阻、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贵在进取,表现在奋发向上,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乐于奉献,表现在兢兢业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务实精神。
統筹兼顾——高校加强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的水准,决定于教师。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务委员刘延东也讲过:“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并且内化为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指南。
1、统筹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理论灌输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是加强中共党史教育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的根本路径。要发挥理论灌输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好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针对大学生的疑惑,用科学理论进行透彻有力,实事求是的阐述,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曾指出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这种知识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要检查理论的东西是否符合客观真理,仅仅从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不够的。因此加强党史教育不仅仅是通过理论灌输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条件和平台建设,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从根本上巩固中共党史教育的成果。
2、统筹教材发展与时代要求。“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习近平副主席二零一零年七月二十一日的讲话。这段讲话涵义深刻、意义重大。因此,加强中共党史基础课程教材建设,规范教学内容,使中共党史教材能够帮助当代的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深刻领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创造深厚的历史底蕴,并且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3、统筹党史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历史的发展事实表明,人类每一次实践活动的重大飞跃,都昭示了人的选择范围和选择能力的扩大与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生活领域的不断开拓和创新的过程。信息网络化不仅开辟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时代、新空间,同时也开辟了中共党史教育的新时代、新空间。网络的信息量大、速度快,其影响力远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网络文化的功能优于其他信息文化,它给中共党史教育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必须占领网络党史教育新阵地。
4、统筹实际效果与评价机制。在高校建立健全长效评估考核机制,在考核形式上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全面与重点指标相结合、过程监督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与导向作用相结合。通过制度建设促进高校评估工作过程科学化、规范化,使开展高校党史教育先进性建设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新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建设,既要有创新精神,强调其对原有制度体系的突破性,发展性一面;也要充分研究与之相关的制度,充分考虑到制度生存空间,强调其和谐性与建设性的一步。根据美国霍布金斯大学费斯勒教授和圣露易斯大学克斯坦森教授建构起的著名“教授专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为激励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该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指定阶梯式的发展目标,用具有一定阶梯性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从而促进不同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最绚丽的彩章,是中国社会发生最深刻,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记录,是我们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进行中共党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党史,使当代的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坚定党的领导的信念,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占领
开学了,如何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我们的头等大事。由于暑假很多学生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特别是中年级的小学生许多好习惯还没有养成,自我约束能力差。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我们抓住开学初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从基础小事抓起,开展礼仪规范教育、上课、作业规范教育、课间规范教育、路队规范教育等活动,让孩子尽快从假期中走出来,做到收心归位,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一、是礼仪规范教育。要求做到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坚持佩戴红领巾。做到向老师、长辈行鞠躬礼。日常往来交际用语要得体。
二、是上课、作业规范教育。上课:要做好课前准备,书籍、文具等摆放在课桌前右角上。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作业:学生要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作业时要独立思考,不抄袭,不拖拉、认真对待,字要写得端正、清楚。发现错误及时订正。对教师规定的口头、书面、操作实习等课内外作业都应重视,并按时完成。
三、是课间规范教育。课间活动时不在楼梯、走廊、过道间奔跑、追逐、打闹和游戏。在楼梯、走廊、过道上行走时,应礼貌让路,不得抢先、拥挤,靠右慢走讲秩序。
戴叶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我们学院这期的主题是加强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学生党员是学生骨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侧重从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这方面来讲一下对学生骨干的培养。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学院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我院共有8个学生支部,会计专业2个,国贸专业2个,管信专业2个,工管专业1个,另外一个班级支部。目前共有学生党员292名,占学生总数比例为18.32%,按年级分大四156名,比例为40.41%,大三74名,18.41%,大二52名,13.13%,大一10名,2.4%。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认真做好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我们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组织发展工作程序。
自全国第12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要求以来,我们在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在组织发展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以前,我们都是在递交过入党申请书,推优过的大
一、大二学生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的考察从中挑选出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确定为发展对象,再经过一年考察,才能发展为党员,这时学生都已是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即将毕业了。经过两年多的考察培养,我们对学生是相当了解的,因此发展的党员也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各方面综合表现良好的学生。质量过关,数量也不少。但是发展他们之后,真正要他们发挥作用时,他们都快要离开学校了,这成为我们组织发展工作中的一个矛盾的问题。全国12次高校党建会议提出的要求让我们茅塞顿开,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我们本着“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的方针,有意识地把组织发展对象往低年级转移,加大二、三年级的发展力度,还尝试在大一新生中就发展,积极实践“一年级慎重发展,二年级重点发展,三年级大力发展,四年级稳中求进”的要求。我们把优秀的学生及时地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这是好的一面,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如何选好苗、选准苗,如何加强对这些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及管理,切实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把发展重心往低年级转以后,加大了支部书记、辅导员选拔的难度。以前经过两三年的考察期,我们对学生是相当了解的,因此能够严把质量关。现在在大
一、大二就要选准苗,选好苗,难度是很大的。我们04年曾在大一发展过一名党员,那时学生刚入学不久,各方面表现都还好,加之他在高中时期又获得过省优干等多项高级别的荣誉,我们往他高中调他的在校情况,反映很好。辅导员就重点培养发展他,在大一上学期就发展他入党了,入党之后,该生的表现平常,没能发挥出带头模范作用。所以我们觉得低年级发展党员还是不能操之过急,要慎之又慎,还是经过一学年的深入了解,考察培养之后,从大二开始比较适宜。
我们发展学生入党后,如何保证质量,不仅需要入党前的严格把关,更要加强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因为有部分学生党员,他们虽然从组织上加入了党组织,但这只表明他具备了党员的基本条件,并不意味着他们从思想上已经完全入党。他们思想上原有的一些不符合党性要求的,与党章要求相悖的东西不会因组织上入党而自然消失,而且在改革开放和建立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式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还比较弱,一些迷惑性大、诱惑力强的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会对广大学生党员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他们入党之后,我们还是要通过理论学习,形势教育等途径确保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从学生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否认有部分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有较强的功利心。他们认为大学入了党,手中握有“党票”,就有了一种政治资本,这对他们以后毕业找工作,考公务员或继续深造都有好处。这些人往往在入党之前表现的非常积极,三番五次的往办公室跑,找辅导员谈话,找支部书记谈话,表现出他们强烈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要求,只要有个什麽事情,什么活动叫他一下,参加一下,他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可等他一旦入了党,目的达到了,就人影也不见了,你再叫他做点事,发挥一下党员的作用,他都磨磨蹭蹭,能推则推,所谓“入党前跑得欢,入党后不再干”。还有部分党员呢,觉得反正入了党,在努力也没有什么用,就让那些积极分子去干吧。自己该歇歇了,表现出一种松懈情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前那种先紧后松的管理模式,在学生入党之后,还要花大力气继续抓入党之后的教育与管理。以保证能充分发挥这些我们精挑细选的优秀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良好的典型,带动周围同学一起进步。
我们学院还在积极探索这方面的工作方法,具体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如“当前一身汗,入党后不再干”的情况。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搭建平台、交任务、压担子。”我们要求学生党员发挥作用,首先就要给他们创建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平台。我们商学院的一个特色平台就是“一个站,一个月”。站指党员服务站,月指每年三月份的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月。我们的学生入党之后就自动的归属于服务站,利用服务站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真正体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我们每天坚持写的小小天气预报牌,新生入学时的迎新工作(小推车、爱心伞、义务导游、问询处),运动会时主动摆放垃圾桶,方便同学们扔垃圾,会后义务清扫会场、倾倒垃圾。新生入学后在社区设立咨询台,专门为新生们解答有关学习、思想、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和疑惑。在社区开展学理论、学党章双学活动,毕业生党员对低年级学生做专场的经验交流会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党员,使他们能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他们在普通学生中的影响,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向他们看齐,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每年三月份是我们固定的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月,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十个优秀学生党员、十个党员示范性宿舍的评选,党员宿舍与非党员宿舍的结对子,去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的开展,集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党性。
同时,我们还积极要求学生党员入党后,继续在学生会、分团委、班级等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服务广大同学,或者让他们担任班级、寝室信息员、社区小辅导员,对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保证信息畅通,以有利于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同时也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行量化管理方式 第一,我们要严格预备党员考察制度。
不是说把一个非党员发展为预备党员之后,就完事了,等一年之后自然而然就转正了。我们会计支部的做法是在新入党的支部大会上,老党员对新党员的加入发表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不单是好话,还必须指出一两点不足之处,要新党员去改进,然后到一年后的转正大会上,我们会把一年前的建议拿出来看看是否真正有了改进,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党员,我们会建议延长预备期的考察。第二,严格党员考评机制 我们学院颁布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目标考核办法》,从政治思想、日常表现、作用表现三方面对党员的考核进行量化、细化,使学生党员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有了规范和指导,便于他们照章办事,依照条例规范自己的行为,检查自己,提高自己。我们还通过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评议、群众评议等方式对党员进行综合评价。对于评价差的党员要限期整改和复查。第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格党纪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对学生党员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培养他们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他们是学生党员,还包括学校的一些校规校纪,“有组织,无纪律”这种现象在我们学生党员中还是个别存在的(开会不准时,会场说话,甚至个别党员有考试违纪和其他违纪现象发生)我们一定要严加管理教育和,在重要场合、重大事情上突显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普通同学中起良好的表率作用。
为了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加强党性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统一部署,“七一”期间,我局以开展“党史教育日”活动为契机,在局机关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组织了一次专题党课。“七一”期间,局党组书记结合《廉政准则》主题教育,针对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给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专题党课,要求党员干部政治上要清醒,信念上要坚定,业务上要精湛,作风上要务实,行为上要清廉,情趣上要高尚,鼓励党员干部在机构改革新形势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二是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党组织活动。7月1日,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了全市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和志愿在行动活动,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史》学习,丰富了党员的生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是积极申报表彰了先进党员。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对照标准严格把关的基础上,积极上报优秀党员,并被市
委在“七一”期间表彰了1名优秀共产党员,进一步树立典型,激发党员干部争创激情。
二、主要收获
“党史教育日”活动的开展,使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教育,灵魂的洗礼,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宗旨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心,政治责任感显著增强;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进一步激励了党员干部把爱党爱国的热情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明光崛起的实际行动上来。
三、意见建议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 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 全面提高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素质, 最终使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所以, 养成教育也就是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会学生生活和做人。
二、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存在诸多问题, 不仅令从事中职教育的老师头疼不已, 而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职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自暴自弃的学生也很常见, 他们有很多弱点, 如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荣誉感不强, 逆反心理较重, 不轻易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 上课迟到、早退, 课上讲话做小动作, 沉迷网络, 等等。这不仅会给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相当严峻的困难和压力, 更会给我国的就业市场良性循环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认为首先是观念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家长送孩子上职业学校的目的只是不想让孩子过早进入社会, 孩子在学校学什么, 学得怎样, 他们一概不管。虽然当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 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还需改变, 就业观念、就业制度还比较落后, 这些客观上造成中职学生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其次,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来源较为复杂, 大多数学生除智力因素外, 最关键的原因是缺少良好的引导, 从小家庭教育缺失;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经费问题, 开设的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育方式落后, 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产生共鸣。由于如上原因, 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我认为要解决上述难题, 就要从根本做起, 从扎扎实实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始。
三、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塑造中职学生良好心态的途径
养成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道德品质的养成;二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 更需要中职教育工作者做一系列深入而细致的工作。要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塑造中职学生的良好心态,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学校要制定完整的学习、生活制度。
中职学生自律能力比较差, 多年养成的坏习惯、坏毛病一时很难改正, 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使学生明白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及如何去做。要采取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 即每天24小时每个阶段都有老师监督、管理和指导, 做到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监督, 随时掌握学生的行踪及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他们逐步改掉不良习惯。
(二) 学校还应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走廊、教室、寝室、餐厅、校园里张贴名人名言和温馨提示, 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提醒。例如, 在餐厅里贴上:“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学生在浪费饭菜时, 看到这句话, 就会有所触动;在教楼的走廊里贴上:“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学生看到就会想想自己所浪费的时间。学生就会慢慢接受这些好行为, 养成好习惯, 进而就会去尝试并保持。
(三) 学校还应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校管理。
养成教育的实施, 牵涉到每一位教职工。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 是学校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 正所谓:“正人先正己, 教人先自教。”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要扎扎实实地打好“阵地战”, 千方百计寓养成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各教辅部门应以出色的工作、良好的形象, 通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乃至思想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管理方面还可“军事化”一些, 目的是让学生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 磨炼意志,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对犯错误的学生要严肃处理, 像企业那样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让学生感到不能再犯错。
(四) 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学校养成教育要大力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这就要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的作用, 经常性地组织大型活动, 如学雷锋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五四歌咏比赛活动等, 经过亲身体验, 使学生受到教育。另外, 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 开展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 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及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还可以每周一组织升旗仪式, 定时收看新闻、法治在线等节目。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德育知识, 领会德育内涵, 在活动参与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如此动态的课堂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在学习中品味快乐, 体验成功。
(五)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一要加强学校教育。利用每周的德育活动对该周事情加以总结, 指出问题, 并及时处理问题, 举一反三, 教育大家;利用周一的主题班会, 加强思想教育;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经常组织集体活动, 既可加强班级凝聚力, 增加同学间友谊, 又可将课后话题大部分转移到活动中, 减少了不安定因素;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 不定期地进行谈心, 并有耐心地跟他们“磨”, 用真情打动他们。二要与家长联系沟通。一方面可采取开家长会的形式,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让家长理解并配合教师的工作。另一方面可采用电话交流形式不定期地与家长沟通, 做到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 掌握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三要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通过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 如请公安、司法部门的人员到校对学生做宣传教育工作, 使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总之,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互结合, 相互补充, 才能构建一个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体系。
总之, 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事职教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最适合的管理方式, 使每一个中职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守纪习惯、安全习惯等等。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养成教育要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平时必须要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班爱校、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家庭教育:家长要身正为范,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遵纪守法、讲究卫生、互谦互让、为善助人,杜绝黄、赌、毒等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二、养成教育要注重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注重抓学生的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行为规范训练应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指导经常化、部署整体化。也就是说,对中小学生行为训练的要求要具体明确,使他们学得会、做得到、记得住;训练要有规有矩,符合一定的标准;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训练;训练的内容要有统一安排,应体现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和坡度。在学生实践规范中,必须不断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与德育的其它途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三、注重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家长要处处成为学生养成教育的表率,在学生中更要树立典型形象。结合学校身边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班内开展各式各样的评比活动,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定期评出班级纪律标兵、劳动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节俭标兵等,激励学生效仿。尽量挖掘行为习惯好或有进步的学生的长处,在班上开展“你说、我评、大家讲”的活动,让大家评价一下这些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值得大家学习。
四、养成教育要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五、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方方面面影响学生的养成教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六、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教育
要紧紧围绕载体,充分利用课堂、主题班会、升旗仪式、课外活动等,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还要特别重视活动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育,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真正理解。我们应该想办法给孩子们一些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因此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次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近百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
今天祖国繁荣而稳定,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作为华夏儿女,祖国强盛了,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拥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坚决同歪风邪气作斗争,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响应新时代的号召,与时俱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要强化党员意识。
强化党员意识,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进性,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先进性。二是要提高党员素质。
提高党员素质,必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党员素质,必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普通党员要具有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本领;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三是要发挥党员作用。
发挥党员作用,必须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切实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每一位党员都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想一想向党承诺过什么,时常反思和检查自己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是否能够高风亮节;在急危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能够挺身而出;在生死危难关头,是否能够豁得出去。四是要树立党员形象。
树立党员形象,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亲民、爱民,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先做到,形成党员干给群众看,领导干个职工看,一级带着一级抓的良好局面。树立清廉形象,每一名党员都必须明白,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决不能把权力当作向组织伸手的资本,更不能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只能把权力当作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根据()统一部署,今天,我以《学好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为题,为大家上一堂党课,主要围绕如何学好党史这个“必修课”,从三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一、我们为什么学党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党的历史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强大力量。
(一)百年党史让我们更加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中国“行”?关键有两条: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无比的科学性真理性。她科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她坚持把辩证法、历史观同唯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飞跃,为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二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矢志不渝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从那时起就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通过学习党史,能够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百年党史让我们更加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翻开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答案:她是由最先进阶级组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wz起来的最先进政党;她是把*作为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任何政党私利的最无私政党;她是坚持崇高理想信念,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最无畏政党;她是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最具有自我革命精神的政党;她是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坚持集中制原则,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拥有最坚强有力领导核心的政党。我们通过学习党史,能够深刻认识和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和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更加自觉地强化党的意识、增强党的观念,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百年党史让我们更加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近代以来,中国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主要是两个:一是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曾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登过场”“亮过相”,但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zf主义等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探索出新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改革开放道路,中国这头睡狮才开始觉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真正开启了光明征程。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我们通过学习党史,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百年党史让我们更加明白“艰苦奋斗的本色为什么美”。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艰苦奋斗史。在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一批批革命先烈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责任担当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在激青燃烧的建设岁月,一批批英雄人物在国家“一穷二白”时奋发图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干出了一番新天地。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一批批先进典型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推动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在抗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战疫情等重大危急关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神州大地上。
我们通过学习党史,能够进一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不断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冲天干劲。
(五)百年党史让我们更加明白“信仰的味道为什么甜”。
党的百年奋斗,靠的是信仰,为的是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作为信仰追求,永远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历尽种种苦难而淬火百炼成钢,归根到底是因为崇高理想信念指引我们一路向前。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形成燎原之势、永远不会熄灭。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再到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探索到创造人间奇迹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今天取得的辉煌,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写照。
我们通过学习党史,能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当好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六)百年党史让我们更加明白“党的靠山和底气为什么强”。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部矢志不渝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正是秉持人民至上,在我们党百年华诞之际,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历史一再表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永远打不断的“补给线”、摧不垮的“根据地”,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我们党面对风险挑战的最强靠山、长期稳定执政的最大底气。
我们通过学习党史,能够进一步牢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追求“*”的精神境界,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二、我们从党史中学什么
(一)学习党史,要明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须要回答和叙述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既是人们主观意识中的问题,也是客观历史事实中的问题。党的历史中的所有重大问题都与这个问题有关,由此而产生,由此而引发。学习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党的100年历史中,贯穿和围绕着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党的历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密切相关。
(二)学习党史,要明确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什么。
从党的历史的横断面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党所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是通过党史的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的。一是不懈奋斗史,即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二是理论探索史,即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三是自身建设史,即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历史。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党史的主流和本质。(三)学习党史,要明确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
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任务来看,党一诞生就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规律和过程。近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共产党?它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和劳动对立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二是独立工人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这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产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一诞生就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两大历史任务。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四)学习党史,要明确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脉络和线索是什么。
从党的历史的线性延展和纵向坐标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学习党史,要明确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奋斗、创造、积累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共产党在100年历史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推动和实现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而在这些成就中的根本成就,归结起来就是党和人民经过10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奋发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大为提升。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而努力奋斗。中国“风景这边独好”。这就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本质,这就是中国社会历史的趋势和走向。
(六)学习党史,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了许多许多事情,党的辉煌成就可以用“一”“二”“三”“四”进行高度概括。“一”就是取得了一个最根本成就: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就是领导了两场伟大革命: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社会革命和领导全党进行了伟大自我革命;“三”就是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就是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开天辟地,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改天换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翻天覆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惊天动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和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前两件大事已经完成,第三件大事和第四件大事正在接续推进之中。
三、我们怎么学好党史
(一)要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我们党之所以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其他各种政治力量所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归根到底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对我们来讲,要通过党史教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把学习贯彻*思想作为永恒主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在企业落实落地。要强化理论wz,认真落实党w会、党w理论中心组“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最新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学*弄*做*上下功夫。
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各级党w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领学促学作用,引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和专业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觉悟和思想境界的精神营养,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服务职工群众。
党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为国有企业,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坚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守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共同财富作为我们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根本政治责任。自企业成立以来,我们参与了许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进步,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可以说,人民性是我们企业的根本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企业的使命所系。
对我们来讲,要通过党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更加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始终把职工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妥善解决好拖欠职工工资、“五险一金”问题,统筹解决好职工子女入学入托、改善住房条件、通勤班车等问题,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职工群众,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要进一步把握历史规律,加快企业发展。
党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成为百年大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回望*的百年征程,每一步都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都是顺应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的结果。作为*的成员企业,重组1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潮,历经市场风雨的洗礼,艰苦创业,奋力拼搏,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对我们来讲,要通过党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树立大历史观,深刻感悟我们党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和世界大势的宝贵经验,对标先进企业,编制并落实好企业“十四五”规划,抓经营、促生产,保安全、强质量,抓效益、创信誉,建文化、塑形象,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持续催生发展新动能,释放发展新潜力,创造发展新优势,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四)要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践行“开路先锋”。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把自身发展熔铸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征程中。在不同时代,*铸就了成渝精神、“钢铁大动脉”精神、宝成精神、成昆精神、大瑶山精神、兰新精神、京九精神、南昆精神、风火山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南极建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高铁建设精神等一座座精神丰碑。
这些产生于征服自然的伟大实践、又充分体现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财富,共同凝练形成了新时代“开路先锋”精神,成为“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统领与核心,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对我们来讲,要通过党史教育,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大力弘扬*“开路先锋”文化,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形、以文铸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勇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路先锋。
(五)要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防范重大风险。
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党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党的经验是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党的*大以来,正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不断提高理政能力和水平,才使我国能够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全球经济波谲云诡的情况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十分复杂严峻。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竭力进行遏制打压,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的难度和风险陡然加大。同时,受*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下行等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从企业自身看,管理基础依然薄弱,产高利低问题突出,部分单位经营困难,一些项目亏损严重,资金链高度紧张,安全、质量、诉讼、维稳等风险不断加大。
对我们来讲,要通过党史教育,从我们党进行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树立底线思维,持续完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风险辨识、评估工作,高度重视防范安全、质量、债务、廉洁、维稳、失信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六)要进一步深化从严治党,加强企业党建。
党的*大以来,我们党将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加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焕发出了巨大的青春活力,变得更加坚强有力。今天,我们党仍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把党建设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党要始终拥有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资格,就必须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数学素质教育是提高和发展民族素质的基础之一,反过来民族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数学素质的发展,我国建国以来,民族素质和数学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的同时,中国学生数学素养也为世界公认。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 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负责
努力培养先进生,帮助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因材施教。如果不因材施教,那就绝对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义务教育既要使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同时,也要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惟一的教学核心,数学素养内容的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是数学教学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手段和途径。抓住这个核心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正确运用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运用的重要工具。在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中,又能促进数学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要想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我们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语言的修养,要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自己首先在数学语言的造诣上下一番功夫,熟谙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表示信息之间的转换方式,并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二 要转变教学观
教學过程要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定要虚功实做,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广大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创造性地去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肩负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要重点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火种。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心理学基础和训练方法。大量成功的事实说明: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开发教师自身业务潜力的有效途径。广大教师掌握教育科研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生产力的解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培养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将有效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三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教,不是把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传递给学生,而根据知识的内 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学,不是吞咽现 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课、讨论、问难、解答、实验操作 、练习、总结评价等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中。
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有自信、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参与;四要保证时间, 如观察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操作的时间等,使参与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四 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从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发掘教育对象的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的一种教育。从教育的结果来看:其宗旨是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从教育的过程来看这是在培养人的素质,所以说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对人的教育。因此,应该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数学新课标中要求并强调数学学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规律:观察了解实际问题,创建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以此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也就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到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新课标中同时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全体、长久持续地发展。所以数学课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之外,就是要求实行人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是加强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加强数学学科的学科育人功能。
【抓好大学生党史党性教育】推荐阅读:
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06-02
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06-20
怎样抓好养成教育10-04
抓好高效课堂06-05
抓好政治建设11-04
抓好调研工作09-07
抓好作文起步教学10-03
抓好农业生产通知10-20
抓好生产宣传稿件11-14
如何抓好征兵工作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