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运算》学习心得(共9篇)
看俞正强老师的《简便运算》复习课的文字课堂实录,看着看着,就看到了俞老师在上课的情景,文字在我的脑海里转化成了图像,动态的画面,看着静态的文字,我居然跟着俞老师的课堂,跟着学生,在精彩的生成处也跟着俞老师、跟着学生笑了…
俞老师的课总是信手拈来,他总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随心所欲。大家感觉他的课堂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准备的,但是要能生出这样的课堂,也是要精心准备的,他在备课的时候备的学生,想学生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但我们一般老师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没有他的功底,也就没有他那见招拆招的能力了,往往学生课堂上生成的,我们有时便会不知所措,于是慌乱中就会匆匆应付,重回自己的教学轨道。
在俞老师的《简便运算》中,俞老师让学生自己写自己喜欢的简便计算的.式题,说说为什么喜欢?写自己不喜欢的简便计算的式题,说说为什么不喜欢?就这样,从学生的思维原点出发,展开复习。点、线、面逐渐展开、形成。跟着学生走,把学生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一体系,给学生系统的知识。简便运算上,让学生知道了要注意“数字特征”和“运算特征”,掌握简便运算最本质的东西。
很欣赏俞老师说,“对课要有一个长段意识和一个节奏意识。”俞老师说,“我这辈子不是只上一节课,我要上很多课,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在一节课里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我们要把目标放到一个单元里去,…整体配合。有些课可以专门拿来练习,而有些课让学生觉得数学课是这么高兴的。”我们一线的老师真的应该好好去悟悟俞老师的这一段话。
学校常规听课先从六年级开始,第二天轮到我了,课改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案和教案融合在一块。直到讲课前我还是不知道怎样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按自己的思路讲吧,我想讲完后,同事们提出想法后,我想自己就有很大收获,讲完后才会知道哪些不足。在讲完这一课后,我果然收获很多。同时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通过预习我还有什么知识不是很清楚,小组内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汇报。提高学生的热情。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做完例6后,我让学生自己猜猜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出示例7.三、需要改进之处: 1,对整节课把握不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出示例7.还没做完已下课,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没完成。
2,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就是自主学习与老师的教案没能有机结合,学生会的该怎样在课堂上处理,不会的又该怎样处理。没有在课堂上处理好。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让教为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1.(加减法接近整百数的简算)
184+98
695+202
864-199
738-301
1200-624-76
2100-728-772
273-73-27
847-527-273
99999+9999+999+99+9+4
2.(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380+476+120
(569+468)+(432+131)
158+262+138
375+219+381+225 3.(减法的简算,重点:运算符号变化的处理)
256-147-53
373-129+29
189-(89+74)
456-(256-36)
5001-247-1021-232
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重点:一个因数分成两个因数的处理
28×4×25
125×32×25
9×72×125
88×125
5.(乘法接近整百数的简算)
102×35
98×42
84×101
504×25
78×102
38×99 6.(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6×39+61×26
356×9-56×9
99×55+55
78×101-78
(300+6)×12
25×(4+8)
52×76+47×76+76
134×56-134+45×134
125×(35+8)
78×4+78×3+78×3
16×98+32
7.(乘法分配律的综合运用)
48×52×2-4×48
999×999+1999
222×99+666×67
25×23×(40+4)
99999×77778+33333×66666 8.(除法的简算)
720÷16÷5
630÷42
1600÷25
3600÷25÷4
8100÷4÷75
3000÷125÷8
1250÷25÷5
9.容易出错的类型(共五种)
6000-60÷15
20×4÷20×4
25×4÷25×4
98-18×5+25
280-80÷4
12×6÷12×6
25×8÷25×8
80-20×2÷60
36-36÷6-6
25×8÷(25×8)
15×97÷3
100+1-100+1
1000+8-100+8
5+95×28
65+35×13
25+75-25+75
13+24×8
672-36+64
100-36+64
212000÷125
736-35×20
56×8÷56×8
175-75÷25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1.教法:启发引导 讲解法 2.学法:合作探究 分组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在我国的三国时期,有一位智星,能够神机妙算,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 生:诸葛亮 师:对,同学们想和他一样成为小神算吗? 生:想 2.口算:(多媒体出示)
2×5= 125×8= 24×5= 25×8= 20×5= 25×4= 指名口答,集体点评。
师:观察以上算式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整
十、整百数。
3.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多媒体出示)168+75+25 168+75+25 = 243+25 =168+(75+25)=268 =168+100 =268 师:观察以上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
师:他是怎样简便的呢?
生: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师生共同回顾学过的运算定律,师板书。师:合理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一)师:在前几节课上我们学习的运算定律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顾,教师指名汇报,并配合板书:
a+b=b+a a×b=b×a a+b+c=a+(b+c)a×b×c=a×(b×c)a-b-c=a-(b+c)a×(b+c)=a×b+a×c 师:这些运算定律或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并板书:
运算定律或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出示教学目标,师引导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同学们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等运算定律对一些计算进行简便运算,可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多媒体)
1、认真阅读课本第29页例8(1),理解分析题目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尝试独立列式,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计算;
3、小组内交流算法,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例8(2); 四)合作交流,展示:
1.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师: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读题,审题,汇报:5副羽毛球拍,共330元,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强调:“一打”是12个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什么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尝试独立解决,小组交流。
3.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学生汇报过程,师投影展示:
12×25=300 12×25 12×25 12 =(3×4)×25 =(10+2)×25 × 25 =3×(4×25)=10×25+2×25 60 =3×100 =250+50 24 =300 =300 300 2)学生说明列式思路及计算过程,全班点评。
生1:可将12拆成3×4,然后将4×25结合,得100,是整百数,计算比较简便。
生2:可将12拆成10+2,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五)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学生尝试完成例8(2)。
1)合作交流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尝试列式解决,并汇报,师多媒体展示:
330÷5÷2 330÷5÷2 =66÷2 =330÷(5×2)=33 =330÷10 =33 3)生尝试说明思路及简便方法。4)比较、观察、发现规律:
师:以上两式可用等号连接吗?
生:结果相同,可用等号连接。
5)验证:同桌互相写一写相似的等式,看结果一样吗?
生尝试写一写,验证。
6)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一个除数,c表示另一个除数,上式可表示为:
a÷b÷c=a÷(b×c)(除法性质)师生共同归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三、巩固练习:
1.好朋友,牵牵手:
125×(4+8)3×(125×8)837+261+163 125×4+125×8 125×3×8 261+(837+163)123—(23+75)123—23—75 指名口答,并说明运用的运算定律,全班点评。2.对号入座:
1)56+72+28=56+(72+28)运用了()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8×4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率和结合律
指名口答,简略说明原因,全班点评。3.巧妙计算我第一: 35×5×20 103×12 2000÷125÷8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巡视,生互相批改,全班点评。
4.巧思妙想:
运动服装专卖店每套运动服上衣75元,裤子45元.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1)学生独立审题;
2)尝试列式,同桌交流; 3)指名板演,全班点评;
四、课堂小结:怎样进行简便运算?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师整理:
一看:那些数具有明显的特征。二想: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三算: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五、板书设计:
a+b=b+a a×b=b×a a+b+c=a+(b+c)a×b×c=a×(b×c)a-b-c=a-(b+c)a×(b+c)=a×b+a×c 运算定律或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30页练习八第1,2题。
一、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数学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在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时,学生对于“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较难理解。但是,由于我给学生建立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分小木棒的活动,感悟出分的两种方法,然后再探索分小木棒,让学生计算、讨论,得出简便计算方法。
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从动手分小木棒,自主探索分小木棒,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两种方法计算12÷3÷2,和12÷(3×2),列出的算式不相同,我及时把握这个契机,对第1、2种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并进行比较,得出简便计算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体现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出现两种算法后,我让学生把分步式列成综合算式,从而建立起这堂课的数学模型:12÷3÷2=12÷(3×2)=2为后面的变式,灵活、合理地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
当我提问,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学生出现争论的情况时,我出示例3题让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做数学,体会到到底哪些方法比较简便。这个念头当时我被教材所束缚了,不敢打破导学设计,而是按原来的导学设计,出示测评训练题。这样就失去了一次让学生评判的机会,如果当时把后面简便计算的练习题提上来,通过计算,孰优孰劣,一感便知。
教学设计
秦安兴国一小:张永恒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加、减、乘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今天开始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巧。
2、通过整理、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会灵活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除法运算规律的归纳、理解、掌握,以及合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归纳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在练习中运用此规律灵活地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尤其要侧重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回忆
分组复习,口述你用到了哪些简便方法
2000 - 365 - 135= 2500 -(875 + 125)= 165 - 48 - 65=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教学例3 怎样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练习解答,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组织汇报。
方法一: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再计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列式是:1250÷25÷5 =50÷5 =10(元)
方法二:先算出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列式是:1250÷(25×5)=1250125 =10(元)
仔细观察下面两种解答方法,你发现什么? 1250÷25÷5 = 1250÷(25×5)左面和右面如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呢?
引导总结出: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几个除数的积。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ɑ÷b÷c= ɑ÷(b ×c)反之怎么说呢?然后练习320÷(32 ×2)= ?
3、小结学习了哪些方法能使计算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
1、“做一做”
(1)2000 ÷ 125 ÷ 8 3200÷(32 让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书43页“做一做”第2题
提问:一个星期多少天?
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然后列式解答。
学生做完后,展示计算过程和说明使用的方法。
2、“判一判”
(1)240÷8÷5 = 240÷(8÷5)()(2)1280÷(16×8)= 1280÷16×8()(3)750÷(15×5)= 750÷15÷5()(4)360 ÷2÷9 ÷20 = 360÷(20×9 ×2)
3、“演一演”
把下列算式的结果快速用手势表示出来。(1)240 ÷24 ÷2 =(2)120 ÷(5 × 8)=(3)72 ÷9 ÷2 =(4)270÷(9×5)=
4、“填一填”
5、“比一比”
把学生分为三组,各组明确方法,开始计算。发现第三组同学最快,原因是什么呢?
5))×
(学生自己归纳出: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交换后几个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6、“答一答”
四、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生互说
五、作业布置
(1)1000÷25÷4(3)25×(4+8)(5)1280÷5÷128 板书设计: 1、2、3、4、2)165÷5÷11 4)325 -108 -192 6)1000÷(125 × 8)连除的简便计算
a÷b÷c=
a÷b÷c=a÷(b×c)a÷(b×c)=a÷b÷c a÷b÷c=a÷c÷b
(((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科书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巧。
(2)通过整理、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三、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会灵活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除法运算规律的归纳、理解、掌握,以及合理的应用。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归纳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在练习中运用此规律灵活地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尤其要侧重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
五、说学法:
学习规律的探索分三步走:
1、通过观察,初步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包括数字、符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通过计算,进一步得出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用自己的话初步引出规律;
3、再次举例;验证,发现、完善规律,并能用数学语言叙述。而三个层次,仅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依靠几个问题串联而成。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由表面向实质过度,最终小结出规律。
六、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回忆
设计意图是了解学生连减的简便运算掌握的情况,而且连减运算和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具有相似性,从而通过激趣法调动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板书课题,出示例题
2、教师引导,发现规律(教学重点)
3、师生互帮,小结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
(三)继续学习,巩固提高
1、“做一做 ”
个别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及结果,说说用到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
2、“做一做”第2题 提问:一个星期多少天?
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然后列式解答。
学生做完后,教师展示计算过程和说明使用的方法。
3、判断正误
4、把下列算式的结果快速用手势表示出来,目的是再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5、填一填
目的是比较连减和连除,避免学生以后混淆
6、比一比。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亲身体验,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连算除法使计算更加简便。
7、回答问题,明确简便方法的选择。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总结四种常用的方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安排下节课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拆数?如何在除号后面去掉括号、添加括号以及括号里运算符号变化与否等,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必须谦虚、谨慎、好学。
(五)作业布置
七、说教学预设
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对老师的不熟悉,影响他们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准确地表达除法运算性质;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等。(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简 便 运 算(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
教学设计
秦安县兴国镇第一小学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
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
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
师:“一打”是多少个?(12个)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
1.教学教材29页例8(1)。
(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
生3:先扩大再缩小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对于最后一种方法可能说不太清楚,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计算结果不变,应缩小到原来的)
(4)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简便算法。
①这几种算法有哪些相同点?(结果一样;算法都比较简便)
②你喜欢哪种算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问题吗?
(5)总结: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教材29页例8(2)。
(1)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让学生汇报解题方法。
预设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支数求出单价。
330÷(5×2)
=330÷10
=33(元)
(4)唤起回忆,理解意义。
①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讨论。
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330÷5÷2=330÷(5×2)
质疑: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
学生借助题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球拍的支数求出单价,都能求出最终的结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5)方法选优: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比较简便?(出示课堂活动卡)
(6)引导总结,归纳规律。
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均不为0)。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便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简便计算。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32×(________÷________)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鼓励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书四年级下册P43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改写成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通过学生主动探索,能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增强使用简便算法择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连除式题简便算法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美,培养审美情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口算(出示口算题卡)
450÷90 100÷50 7200÷100 350÷7 8100÷90 1280÷128 360÷40 100÷25 1400÷14 3600÷36 2000÷1000
2、复习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
454-(254+37)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二、自主探究
教师导语: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乘法、减法的相关运算定律,那么,在除法算式中是不是也有简便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1、出示例3(1)组织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例3问题。
(2)组织汇报,让生讲清每种算法先算什么,观察比较做出猜想,完成自学表格中的“自主探究”部分,教师巡视。
(3)再次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并出示课题。
三、完成“自我检测”相关题目。
四、谈感受、说收获。(合理选择运算方法,可以使计算变得又快又有趣。)
五、板书设计
连除法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a÷b÷c=a÷(b×c)
a÷b÷c=a÷c÷b 教学设想与反思:
(2)付100元,买48元、47元的书各一套,应找回多少钱?
请你先自己想一想,写一些这两个问题怎么样解决。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比较一下,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更简便?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比较不同的方法。
问题(1),方法一: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首先要解决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中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
问题(2),学生容易想到的算法是连减与减去两个价钱的和。第三种方法,把100分成两个50。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三、巩固练习
怎样简便怎样算
(1)470D254D46
(2)545D167D145
(3)800D138D162
(4)35+75D25+75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几个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定律吗?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呢?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是a×b=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分配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是:(a+b)×c=a×b+a×c。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探索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计算。
二、新课学习
【《简便运算》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简便运算教案05-24
《除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06-26
数学四则运算简便计算10-30
有理数加法简便运算练习06-02
分数加减混合简便运算10-21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07-16
小数简便计算09-11
简便辞职报告10-27
五年级分数简便计算07-03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