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 篇1

——《中学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研究 》课题中期总结与结题培训

大东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指导中心 张辉

★什么是结题?

所谓结题,就是对教育科研具体课题的总结和了结,也就是某一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对研究成果与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向课题的主管部门、单位提交研究成果与成果形成的说明,取得课题管理者的认可,为成果的推广应用作好准备,从而将这项课题研究告一段落,划上一个句号。

★讨论话题:

一、课题结题阶段的工作程序

二、课题结题鉴定所需材料

三、各项结题上报材料撰写要求

四、课题结题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结题阶段的工作程序

1.分析结题条件: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是否全部达到;

二是课题研究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面落实; 三是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是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2.整理研究资料:鉴别、分类、编目录

(1)成果材料:论文、专著等文字材料和软盘、声像、模型、器具、实物等非文字成果。

(2)原始材料:课题组为实现研究目的而获取的各种材料,包括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记录、表格、数据,以及课题研讨、咨询、论证等记录、书面意见。

(3)工作材料:主要有课题立项申报书、批复文件、研究方案、工作小结或阶段总结等。

(4)成果效益与影响材料。

3.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4.做好课题工作总结,形成工作报告。5.填写结题申请•鉴定书

6.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完成结题材料的准备。7.申报课题结题

二、课题结题鉴定所需材料

1、《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规划课题集中结题申请•鉴定书》装订要求:需单独装订,一式二份。2.《结题申请•鉴定书》、课题研究总报告电子版光盘一份。主件包括(电子版)主件目录: ①课题协议书; ②课题开题报告; ③课题工作报告; ④课题研究总报告。副件包括(电子版)

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公开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系列研究成果、获奖与推广效益佐证等方面材料。

副件目录:

1、专题会议材料;

2、阶段成果材料;

3、论文;教案;

三、各项结题上报材料撰写要求

◆课题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课题名称的表述常用陈述句型,通常用偏正句式。名称要正确、规范、新颖,句式要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一般来说,课题名称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的范畴和研究方法三要素。只要把这三要素概括进去了,就会是一个科学准确规范的课题名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大东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大东区,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

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 《小学生“生本教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教学设计、生本教育、学习方法; 研究范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初中学生; 研究方法——操作性、实践(即行动研究)、调查。

◆方案的基本格式

一、课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依据和原则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对象

五、研究实施过程

六、预期成果

七、研究保障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九、参考文献与资料

◆研究报告的结构 题目: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依据和原则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五、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六、研究的过程

七、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八、研究的成果

九、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的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内容——就是对课题题目的分解和具体化,即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般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这部分在表述过程中,应对每个阶段的时间分配及主要研究工作,做出明确的说明与安排。

1、准备阶段

课题批准立项前的工作都是准备阶段的工作,其中包括:

●研究工作的准备:确定选题;初步查阅资料;初步进行研究设计(包括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和研究计划的制订(时间进度的安排和实施步骤);申报立项工作;理论准备等。

●研究队伍的准备。●研究条件的准备。

2、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六项: ●开题。这是实施阶段的第一项工作 ●收集、研究资料。

●开展研究。按照课题开题会确定的研究设计和计划进行,一步一脚印地踏踏实实进行,保证每一步的研究质量。

●组织学术研讨活动。●撰写研究论文。

●记录积累数据和资料。

3、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要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环节。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此,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 ●搞好总结。可以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汇报会等活动进行总结。●全面整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重要的可列为研究报告的附件。●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2)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为完成教育科学研究任务的“桥”和“船”。应根据课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一般的课题研究根据不同阶段的研究工作,采用几种科研方法。

如前期准备阶段,为了解研究问题现状,可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访谈等)。

在实施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法与观察法等。在总结阶段,对成果及研究工作的总结,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这部分应对所采用的科研方法,做出具体的说明。

◆研究的实施(怎样研究的)

回答研究内容,写明怎样针对研究内容展开研究的。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这部分是详写部分。阐述课题研究的实际运行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对哪些问题进行了怎样的研究;如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一般可以用“具体描述”、“典型事例”和“数据统计”三种方法说明,最好把三种方法结合使用;

◆研究的成果(研究出了什么)

理论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概念、原理、原则等理论成果,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技术成果。

实践成果(效果)是感性的:学生的变化,班风校风,教师的变化,各种奖励,社会影响,上级评价,家长反应,媒体关注。效果通常需要通过典型材料事迹加以展示。

四、课题结题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本次结题成果

1、论文;

2、优秀课设计;

3、示范学校;

4、优秀主持人;

5、优秀实验教师;

6、课题学校(主持人)结题证;

7、课题个人结题证。

说明:

1、下附7种成果申请表,申请单位下载申请表、汇总申报成果、填表,申请表要上交电子稿、A4纸稿;

让我们与课题共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教育教学生涯与幸福相伴!

研究实施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

沈阳市大东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 辉

我们的关注

一、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

二、研究实施阶段的操作方案

三、研究实施阶段注意事项

一、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 ▲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

▲课题研究的生命线(纵贯线):(1)为什么研究?why(2)研究什么?what(3)怎么研究?how(4)研究出什么?What 一句话:

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就是研究者自问自答的过程,即研究者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解答问题,答题内容包括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出什么?

二、研究实施阶段的操作方案

指导思想:在研究目标的指引下,科学的贯彻实施研究方案,回答研究内容。

二、研究实施阶段的操作方案

▲操作方案:

(一)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二)建立完善过程管理制度

(三)合理运用研究方法,科学实施研究内容

(四)及时认真、系统地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研讨论证中期研究工作——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具有循环性。

(一)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题目的调整——例:小学(高年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调整—— 例:“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原研究内容:

1、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问题研究

2、新课程课堂管理行为的研究(分组合作、个别教学、激励、调控、约束)

3、新课程课堂教学环节研究(课前准备、新课导入、主题探究、强化巩固、总结拓展)

4、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5、在整个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过程中,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

调整后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

2.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并构建具有五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过程的完善

1、考察研究方法选择是否合理

教育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公认的有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文献法等。可分为干预性方法(干预或改变研究对象)和描述性方法(描述研究对象特征,不改变对象)二大类。干预性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描述性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选择应以研究内容来确定。

应注意的问题:

(1)同时选择了多种方法,与研究内容不符合。

(2)“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这两方法通常是不能一起使用的,只宜采用其中一种。

(3)不能随意编造科研方法。

(4)一线教师的课题不宜采用实验研究法。

[问题实例1]“学科教学摆脱繁多习题的科学有效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4.实验研究法

案例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的性质与研究的目的。不顾实际罗列的“方法”越多,越显得研究者课题设计上的存在着盲目性。同时,在一项课题中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法不能同时使用。

[问题实例2]“小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法,主要利用已有的文献研究“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形成及方法的总结。2.实践研究法,实践研究中重点要观测学生在实践中的反馈,由学生的反馈进一步修改指导的方法及应用。3.个案分析法,采取个案分析法,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进行分析,总结他们面对问题一筹莫展的原因及方法对于他们是否适合,是不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案例分析:理论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属于作者自创方法,不具有科学性。实际这项课题里理论研究法应是文献法,实践研究法应属于观察法。

2、科学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过程 从调查研究入手,贯彻行动研究

研究基本思路正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首先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教师、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2)其次,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分别在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研究。我们将从各项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环境的氛围、家园合作、克服心理障碍、为人师表等五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的调整

预期研究成果忌大而空,要切实可获。

例:要构建某某管理评价体系;使全体学生成绩得到飞跃。

(二)建立过程管理制度  定期检查指导制度  定期汇报制度  过程评价制度

 定期学习、研讨、交流制度  定期总结制度

 研究档案管理制度

(三)合理运用研究方法,科学实施研究内容

1、合理运用研究方法(1)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

(2)按科研方法的要求正确地运用方法 ▲目前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研究要与本职工作,尤其是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比较研究法:用于对事物进行评价时,构建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3、个案研究法:重视“教例”和“课例”的积累和利用,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4、调查研究法:使用问卷和访谈,调查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用数据说明问题、分析原因,科学性较强。

5、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文献索引和网络搜索工具,积累研究资料,把握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其中,行动研究法贯穿课题研究始终。

图示如下:

行动研究过程就是一句话:“我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设想一个解决办法(计划);我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行动);我观察或调查并收集数据(考察)对实际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在分析评估基础上修正计划,进入下一轮更高层次的研究,最终形成科学的解决办法(反思)。这是一个 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的过程。

▲课题研究内容的科学实施 从调查研究入手,贯彻行动研究

1、调查研究教育教学某方面现状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途径或构建模式)研究

实例:“小学高年段某某学科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 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或其中某方面)现状 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或其中某方面)方法研究 实施阶段:

1、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或其中某方面)现状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调查对象:教师、学生、家长 调查内容——

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计划” 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小学高年段某某学科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或其中某方面)策略研究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

(1)、借鉴准备阶段文献研究法研究总结出的相关问题解决的的成功、失败经验,结合实施第一阶段调查出教情学情实际,初步设计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方法、途径或构建模式),制定实施策略的计划。

行动研究法“计划”之理论探讨、形成策略、拟定计划(2)、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初步策略,并考察反思修正这一策略,再运用于教学实践,如此多次,最终形成科学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策略可从科学分组、合作时机把握、合作学习目标的明确、合作学习内容设置、合作学习评价等方面研究

行动研究法之“行动”、“考察”和“反思”

(四)及时、认真、系统地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研讨论证中期研究工作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应包括两类:

——研究性成果(包括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文集、教案、课件、工具、数据库等,其中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是最主要的形式)。

——发展性成果。推动学校工作的发展,教师、学生获得成长。

▲中期论证主要是讨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课题的研究进度是否符合研究方案的要求;

2、教育课题的研究内容项目是否已全面启动;

3、教育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

4、教育课题的研究内容、对象、方法是否需要调整、修正;

5、教育课题研究过程的原始材料是否已分门别类加以编目归档;

6、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重点、难点有否突破和创新;

7、教育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的形成是否已有眉目。

三、研究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

(一)加强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1、发挥每个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集思广益;

2、计划与研究活动一致,研究有序;

3、加强组织协调,避免活动与课题研究不相关;

4、开展研讨、反思和总结,注重探索规律,总结研究成果。

5、建档案,档案真实、完整规范;

6、重研究过程资料信息的积累,其分析慎重恰当。

7、大的课题要做好子课题的分解工作。

(二)研究档案要完整

1.规范性: 形式规范;一题一档;主件、副件清晰;按一定标准组卷,或按研究的进程、或按研究方法等。

2.完整性、系统性:反映研究的全貌

3.真实性、准确性:不为检查或结题拼凑档案 4.研究性:体现研究的思路或脉络 要求:及时归档,专人负责。

(三)研究方法要科学

附件;各课题学校结题须提交的验收材料 第一部分

文本装订材料(装订二册)

1.协议书

2.学校课题开题报告

3、学校课题结题报告; 4.学校课题阶段成果材料目录

5.学校课题结题鉴定书(单独装订,一式两份)

第二部分

电子材料(以学校为单位的打包)

1.主持人、执行主持人及全体研究者名单人员名单一览表

2.所有研究者姓名、成果名称、成果类型(研究论文、教育活动设计、典型案例分析)一览表

注:1.凡课题研究者需要个人结题证明者,必须提交个人研究成果(研究论文、教育活动设计和典型案例分析)

2.课题材料整理后请按时提交各市、县区课题负责人,统一上报省总课题组。

3.请各市、县区课题负责人按省总课题组收集和上报以上材料 总课题组联系人

冯 军 *** 1643273735QQ邮箱

卢欣平*** 1321545097QQ邮箱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 篇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界定及支撑的理论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更新,并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和空间。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即要求教师在各自的课程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创设自主求知、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已很难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抓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奠定基础。

2. 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

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

(2)整合

(1) 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2) 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教学过程优化的整合。

(3) 指在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层面的基础上,教师、学生与教学过程的深度整合。

“信息技术与具体教学内容的整合”,我们认为就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效果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新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与学科“整合”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即以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以优化的学科教学过程推动信息技术的开展。

3. 支撑的理论

(1)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合作中的首席。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力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世纪人才。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1)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2) 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重组原有知识结构。

(3) 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关键作用,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4) 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上述理论表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所以,本课题研究借鉴建构主义原理和人本主义理论,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努力贯穿开放的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策略

1. 研究目标

通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三大主题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资源对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科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资源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2. 研究策略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和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根据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无缝接合,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其整合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认识主体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方便师生摄取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特性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架设学校课程整合资源和学科资源网站,进行网络社区的教育与辅导,开展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活动。

1. 语文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探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及合作互助学习的新路子。

(2)利用校园网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深化学校已有的大量阅读与快速作文相结合的实验成果。

(3)购置与开发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软件,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水平,尽力提高教学质量。

2. 数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教师应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探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新路子。

(2)加强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深化研究。

(3)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听说认读为主要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中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

(1)利用网络资源,播放生动、有趣的卡通英语对话片段,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

(2)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增大了学生操练对话的密度和广度。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自主学习。

(3)借助网络课件,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对话能力,加强语法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音乐

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旨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

(2)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力。

(3)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

5. 美术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在探究式学习方面。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践、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过程。

(1)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其探索精神、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水平,尽力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尽力提高学生的电脑绘画水平。

6. 其它

学校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扩展到品德与社会等学科中,以培养学生快速搜集信息的能力。

总之,当今的教育教学正在向信息化迈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力将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应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工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习、掌握知识。

四、研究的方法

1. 文献学习法

学习与本实验有关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本实验服务。

2. 调查法

了解实验教师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课堂参与状况,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需求变化,研究制作与使用以便学生在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

3. 行动研究法

在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 研讨法

针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5. 个案研究

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个案研究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6. 逻辑归纳法

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五、研究的步骤

本项实验周期为4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 准备阶段(2006年4月—8月)

了解现状,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开展系统的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理论学习。

(1)拟定课题实验方案、组织论证、申报立项。

(2)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培训采取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培训质量。

(3)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主要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新型的教育技术,以及新课程标准,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学会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与能力。

(4)完成实验前测与统计分析,形成实验资料。

2. 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2月)

将研究内容化解,有针对性地研究。通过边研究,边试行,提高研究的效益。

(1)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进入实验阶段,为保证该项实验的顺利进行,每隔一周进行理论学习和课题实验的专题研究,组织实验教师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实验研讨活动,学习国内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

(2)根据实验目标分学科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策略的具体研究实践。

(3)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与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5)研究教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使用教学软件,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现、思考的手段与方法。

(6)对实验过程中专题研究的各类数据、资料,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整理论证,以检测实验目标,调整实验手段,不断完善实验方案,验证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以利于实验的大面积推广实施。

3. 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4月)

在过去总结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做好成果的推广工作。

(1)根据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对课题的实验进行及时的修正,然后将实验成果推广到下一轮的实验运行中进一步验证实验假设的正确性。实验教师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发表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2)重复验证实验研究成果,收集所有实验研究资料,写出总过程的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写出和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论文,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整理好实验研究档案,申请上级教科研部门的结题鉴定。

六、研究成果

1. 研究带来的变化

随着实验的步步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相同的教学时间却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学得更加轻松。实验进程足以表明:本课题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影响。所以,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模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能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标。

(1)学生素质得到快速发展

(1) 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实现怡静与活跃的统一,紧张与愉快的和谐。学习方式由同一被动变为主动多样,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品尝到“发现”的欢乐和求知欲的满足。我们看到,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扩展了认知领域,同时,从学科特点来看,借助各种资料,将图文加以综合并发挥想象,适度借鉴并创新课文的表达方法,把网络信息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2006—2007年度我校学生作品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中发表文章8篇;在《校园文学》中发表文章9篇;在《当代教育教学》中发表文章达40篇。在各类征文比赛中,共有50多人次获奖。2008—2009年度我校顾酞正同学在昆山首届“新人新作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荣获金奖;张芸等3名同学在省“书香网吧网上主题读书”活动评比读《丑小鸭》有感中获省级二、三等奖;冯怡冉在市小学生演讲赛《航天英雄伴我成长》中获一等奖。2009—2010年度我校学生在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三届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中共获金奖3名、银奖15名、铜奖42名;汪姝琳、薛可心同学在“清风拂校园”廉洁故事征文、演讲比赛获昆山市一等奖。在各类知识竞赛、才艺比赛、演讲比赛、科技论文中,我校学生也均有出色的表现。

(2) 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加快了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多,他们在彼此平等的接触与竞争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大大增强,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真正实现了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实践探究。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和交流与合作能力也跃上了新的台阶。2006—2007年度毛弈等12名同学获第十一届智力七巧板竞赛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刘博文等四名同学在第三届科技实践操作赛(火箭制作)大赛中分获特、一、二、三等奖。2008—2009年度我校沙宇亮等5名同学在“声光杯”全国模拟遥控飞行挑战赛小学男子组获国家级二、三等奖;戴若木、刘力方获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VEX杯”机器人比赛一等奖;张启航等9名同学在十六届青少年科技模型“朱棣文杯”舰船模型拼装竞赛获省级一、二、三等奖。2009—2010年度我校杜蔚文等6名同学获十九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纸模型飞机比赛中省级二、三等奖;王诗瀚等7名同学获昆山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个人项目二、三等奖;梅健瑄等13名同学在橡筋动力杆身飞机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王佳琪等三位同学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生“昆山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获省级特等奖;刘力方等三位同学在“博实杯”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获苏州市一等奖。在其余各类科技竞赛、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都斩获了不错的成绩。

(3) 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信息素养是获得终身教育的基础。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确定、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整理、信息的集成将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即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完成实际学习任务的能力)夯实根基。实验表明,多数学生能够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自学,并能熟练运用标题搜索、主题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技术,具备确定、提取、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评价。2006—2007年度中,我校王博等4名学生在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应用竞赛、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操作赛中均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08—2009年度周文强等15名同学在江苏省第八届青少年技师认定比赛中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并获团体一等奖;苏州市中小学航空航模比赛小学团体第六名;昆山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团体二等奖;昆山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综合团体二等奖。

(4) 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心理学家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我校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边听边看,或是自己选择视听内容。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涉及边缘知识或其它学科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增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强化记忆,融会贯通。

(2)教师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1) 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图像给予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角色就从“权威”角色向“伙伴”角色转化,变“讲师”为“导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就特别理想。2005—2006年度黄敏霞老师获昆山市语文教师评优课二等奖;沈萍老师获昆山百节优秀课评比三等奖。2007—2008年度杜鹃老师获昆山市2004届数学教师会教一等奖、“十一五”课题研究双优评比二等奖;陈丽娜老师获昆山市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9—2010年度蒋琴老师在昆山市小学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研究“双优”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朱绮纹老师获昆山市第四届“百节优秀课”评比活动三等奖、开发区工会“青年教师风采展示”选拔活动三等奖;陆真珍老师在昆山市小学音乐学科优秀课评比获三等奖;沙亮亮老师在中小学教师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比赛中获三等奖。近50位老师参与了市级公开、评优课的展示。

(2) 教师教学手段变得新颖而多样。利用网络备课,能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多种媒体,以生动、形象、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网络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使得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得到更好的关注,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发展的个性化。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我们逐步走出计算机运用的低水平、操作化的倾向,从单纯利用计算机学习逐步迈向多元学科整合的全方位智力发展,构筑知识、情感、技能相融合的高智慧教与学体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教与学变得简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成自身素养的积淀。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给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及教育对象的定位带来巨大变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2006—2007年度黄敏霞等4位老师获昆山优秀教案评比二、三等奖。2008—2009年度我校居敏芳老师获英语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黄敏霞老师获苏州市思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邬国华等15位老师获昆山市优秀教学课件评比省级一、二、三等奖;陈丽娜等25位老师获江苏省“蓝天杯”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二、三等奖。2009—2010年度陶燕等23位老师在省优秀教案设计评比中获奖;秦月芬等25位老师在2009优秀教学课件中获省教育学会二、三等奖。总计获奖90人次。

(3)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我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课题的不断深入为教师创造了更多校内外交流互学的机会。通过教学观摩、课件制作展示、个案剖析、论文交流等形式,我们发现教科研人员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进行教育信息的收集、处理、检索、统计和分析等处理,大大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我校青年老师先后在《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读书心得汇编》、《小学校长》、《希望月报》、《苏州特教研究》、《昆山教育研究》、《新教育实验信息》、《特色教育探索》、《教育科研论坛》、《好教师、好家长》等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35篇。教师乐于教研、敢于教研的科研之风正在我校形成。

(4) 教师与课题共同成长。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在课题的不断深化研究中,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不断提高,一批业务精干、科研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的实验教师同课题一起脱颖而出。2006—2007年度,我校老师获奖论文124篇;2007—2008年度我校教师获奖论文88篇;2008—2009年度我校教师论文获奖共计68篇;2009—2010年度我校老师有42篇论文获奖, 总计322篇。2008年校刊《顺帆》获昆山市教育科研刊物评比一等奖。

(3)学校的信息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利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结合本校校情,着力抓好资源库建设。2011年,我校引进电子白板达33块,同时组织发动教师积极建设本校的资源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整理、研制教学资源:互联网上下载;数字媒体资源中获取;把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数字化;自主开发文本素材及媒体素材;资源交流。建立涵盖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音像素材等子库,内设精品试卷、优质教案、优秀课例、精彩课件、优秀论文、教学素材等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里的课件、试卷、论文、教学素材等资源达30G以上,为广大师生的学习、交流创造了高效、及时、便利的条件。

(4)对学校的影响

学校2004年被授予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称号;2007年通过了苏州市现代化教育学校的研验收;2008年度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先进单位、中小学生书法(写字)展示赛优秀组织奖、读用《关心下一代周报》先进学校、社区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苏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等;2009年被授予昆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

2. 研究后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带动了全校教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通过实验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信息技术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花俏的课件演示,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简单“凑合”。

(2) 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专家设计开发的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与一线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而大多数教师自身又缺乏开发资源的条件。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同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搜集、甄别、提取学习资源的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4) 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网络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落后于课堂教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 篇3

关键词:幼儿; 健康;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一、调查

2000年年底,我们对全园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从203份有效问卷中了解到,2000年全园幼儿共花去医药费68418.5元。而家庭条件富裕的(家庭年总收入超过十万元)32名孩子共花去24258.5元,平均每人所花医药费758.078元。中等家庭的(家庭年总收入2-3万元)147名孩子共花去38349元,平均每人所花医药费260.8775元。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年总收入1万元以内)24名孩子共花去5811元,平均每人所花医药费是242.125元。可以看出,富裕家庭中幼儿医药费支出每人占到60.1%,中等收入家庭中幼儿每人医药费占到20.7%,而低收入家庭中幼儿医药费支出人均占到19.2%。

2001年6月,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全园性的家庭问卷,了解了每个孩子在2001年1月~2001年5月中的发病、住院、用药、医药费支出等情况,进一步发现,孩子的发病率跟家庭的经济状况成正比。

具体情况如下:

1.发病情况:(2001.1~2001.5)

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50名幼儿发病86次,人均1.72次,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的134名幼儿发病217次,人均1.61次,家庭经济条件差的20名幼儿发病31次,人均1.5次。

2.住院情况:(2001.1~2001.5)

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50名幼儿住院69天,人均1.38天;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的134名幼儿住院76.5天;人均0.57天,家庭经济条件差的20名幼儿住院天数为零。

3.用药情况:(2001.1~2001.5)

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50名幼儿用药673天,人均13.46天;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的134名幼儿用药838.5天,人均用药6.26天;家庭经济条件差的20名幼儿用药90天,人均4.5天。

4.医药费支出情况:(2001.1~2001.5)

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50名幼儿支出21103元,人均422.06元;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的134名幼儿支出19864.5元,人均148.24元;家庭经济条件差的20名支出1595元,人均79.75元。

二、分析

1.孩子生活无规律。调查显示,富裕家庭幼儿34.4%有早起早睡的习惯,中等条件的幼儿49.7%有早起早睡的习惯,条件差的幼儿41.7%有早起早睡的习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一般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他们工作忙,应酬多,经常带着孩子参加聚餐、舞会,孩子很晚才能上床休息。生活无规律,是富裕家庭孩子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2.饮食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富裕家庭的50名幼儿每月买零食支出人民币8075元,人均161.5元;中等条件的134名幼儿每月买零食支出人民币6893.5元,人均51.44元;经济条件差的20名幼儿每月买零食支出人民币1020元,人均51元。

3.抗病能力差。调查显示,家长的就医心态不同。孩子一旦发病,要求医生开好药、贵药、速效药的:富裕家庭的50名幼儿中有12%;中等家庭的134名幼儿中有8.21%;经济条件差的20名幼儿中有10%。自己采取土方法治疗的:富裕家庭的50名幼儿中有4%;中等家庭的134名幼儿中有4.8%;经济条件差的20名幼儿中有5%。

三、对策:正确引导富裕家庭的家长走出育儿误区

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向家长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使他们走出了育儿误区,让这些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健康成长。

我们要求家长为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晚餐应准时,饭后吃适量水果,中、晚餐之间吃少量糖果或点心。少吃零食,多喝水,夏季吃冷饮要适量。2.按时起床,晚上按时入睡,中午应睡午觉。3.活动应动静交替,既要有安静的看书、绘画、听讲故事等活动,又要有游戏、自理生活、帮助做点家务事的活动。4.做到每天到户外活动,冬季也尽可能坚持。5.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

根据我们长期的跟踪记录发现,占全园总人数百分之二十六的孩子,因家长的溺爱,养成了挑食、偏食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近年来我国的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但许多家庭在养育孩子时却出现了一些误区,许多家长认为:家庭富裕了,又只有一个孩子,让孩子吃得好一点是理所当然的。就经常购买一些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让孩子食用,缺乏粗纤维性食物的搭配。这些孩子中的大部分人不爱吃蔬菜及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营养摄取不均衡。

每年开学,我们对孩子们加强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首先使孩子们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教育他们进餐时要安静愉快地吃完全部食物,无特殊情况,做到无剩余,但可适当添加。并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也严格要求孩子,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2000年,我园每学期幼儿病假人均13.1天,2003年病假人均4.5天,降低了3倍多。2000年血色素人均10.3克,2003年人均12.1克,提高1.8克。

为此,我们向家长推荐纠正挑食、偏食的具体方法:

1.榜样示范法

孩子们进餐时,老师有意识地加入到这支队伍中,使孩子观察到老师能愉快、安静地把全部饭菜吃完。还把一些饮食习惯好的孩子安排到各个餐桌,让其他孩子观察他们的进餐情况,通过榜样的力量,使孩子们逐步改变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2.激励法

在每周一次的评选“五角星”活动中,把“五角星”奖励给饮食习惯好、有进步的孩子。激励饮食习惯差的幼儿克服困难,改正缺点。

3.讲解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孩子们懂得,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如果不好好吃饭,身体就长不好,还容易得病。

4.家园配合法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 篇4

长安区第十中学

2010.9

科研项目申报、中期评估、结题报告制度

长安十中科研管理工作直接由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领导。学校科研组在学院科技处指导下进行具体组织、申报、立项、督促、检查及成果鉴定等工作。

⒈凡科研选题,应是国家教育事业、部级项目及本省、本市以及学校的实际制定课题,应具有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

⒉根据科研项目主管机构、单位的课题申报通知和相关内容指南,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所有申报课题均由其负责人作课题设计,并根据各级主管部门对立项课题的在研、结题等要求作出承诺,且按照要求准确填写相应表格、文书,经所在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于规定时间内上报科研组。

⒊科研组将所收集材料进行整理,报送主管校长初审。科研组织相应学科专业的院内、外专家(一般情况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对申报课题逐一评审,确定是否上报。评审中,课题负责人以多媒体形式陈述课题基本内容并回答专家提问。

⒋科研课题立项后,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的实施及完成负有全部责任,同时要做好课题的组织,协调和对课题组成员工作的指导。

⒌科研组对科研课题实施有知情权、督导权、检查权。有责任按照立项机构的规定对课题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进度、阶段性进展和重要进展,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对于课题未按期执行,责成课题负责人认真分析原因,并协助提出改进措施。

⒍立项的科研项目由科研组统一管理,立项经费由学校设立专

帐。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遵守财务制度,开支需在科研组登记入帐,由分管院长审批报销,其经费主要用于实验试剂、必备仪器、资料检索、论文发表、鉴定等项目。

⒎凡符合组织上级专家对成果进行鉴定的研究项目,在取得阶段性成果或终结成果时,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提出申请,由科研组主持组织鉴定。科研组积极支持课题负责人对其成果提出申报相应级别科技进步奖,为其申报联系、落实相关事宜,尽可能争取获奖。

研究工作结束后,课题负责人必须写出研究性论文和工作总结报告,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送交科研组妥为保存。

⒏凡经费下达一年后,科研项目没有书面的阶段性小节,或者尚未开展,科研组调查其原因,并报上级批准部门建议取消该项目,同时取消该项目负责人下一年度申请科研项目的资格。

⒐与有关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合作前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与合作单位签定协议合同,严格按照“科技协作、成果分享”原则进行。内容包括合作单位、目的、资金预算、时间、预期目标等。经学校领导批准后,即可实施。

课题结题工作总结 篇5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是在我校的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于2011年3月申报的曾都区级教研课题。三年来,在区教研室、教科所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克难奋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和效果,得到了教研室、教科所专家的充分肯定。现将三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研究课题申报后,以教务处为龙头,学校成立了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备课组长为主要成员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详尽的课题研究的方案,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

二、对照计划,抓好课题研究的落实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能够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不骄不躁,一丝不苟,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在全校形成一股浓厚的教研氛围,引领全体教师投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来,提升了揍我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坚持每周一次理论学习不放松,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学习、搜集资料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以新课程为载体,以实际教学过程为依据,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上好每堂课,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有效课堂的教学流程。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坚持写有效性课堂体会、教案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等文章600余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近三年来,课题组采用走出去的形式远学杜郎口,近学修武,共外出学习考察10余次,形成3000多公里,撰写学习体会报告20余万字。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依托网络开展学习,学校建立有效性课题QQ论坛和有效性课题研究新浪博客,构建课题研究平台,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实现了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形成了一个“课题研究博客”,一个“课题研究QQ群”,一个“班主任七彩工作坊”,还有很多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搭建起与名校名师交流的桥梁。

近三年来,全体班主任教师作为有效性课题研究的班级负责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建设班级文化、学习小组建设、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近三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教师的教研水平有了提高,三年来教师的获奖捷报频传,获奖的层次越来越高,获奖的渠道越来越广。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10篇,主要有即:孙晨曦《师生的约定》、《班主任在有效性研究中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课堂有效性研究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之一》、刘峰《一节灵动的语文课》;刘友波老《老班长被冷落了》、《曾都区万店中心学校八(3)班关于开展“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与工作思路》、《关于“有效性课堂”课题研究的课堂模式改革初步设想》、刘友东《熟记公式 巧解圆锥》、陈浩老师在《小事•烦事•乐事》、《初中地理教师必须理清的六大关系》等。

出版教辅书刊20余本,主要有《掌控中考·四川卷·河南卷·安徽卷》(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孙晨曦)、《感动课堂》(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孙晨曦)、《黄冈金牌之路.练闯考》(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主编孙晨曦)、《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单元.期末卷〉人实九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主编孙晨曦)。还有我校聂太保、魏伟、万大江、代曾林等老师参入编辑的《掌控中考》(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物理、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教师用书,成为畅销教师用书。

论文获国家级奖励15 人次,省级奖励 30人次。2011年秋,我校的何春杰老师取得了省语文课说课比赛一等奖;王书芬老师获得了随州市说课一等奖; 2012年春,随州市曾都区教育局组织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征文”活动,我校20人次分别获得了区级一等奖、二等奖; 2012年我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太极拳特色学校”称号; 2012年4月,我校的付小铸老师荣获随州市政治优质课一等奖; 2013年3月王云老师参加随州市青年教师英语大奖赛荣获说课一等奖; 2013年4月学校被随州市教育局授予“德育课题先进单位”称号。

实施有效性课题研究以来,学校制定了教学常规考核细则,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成绩提高快,能力提升快。连续四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我们与其他乡镇的主要学科人评分由原来低5~10提升为高5~10分,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也证明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成效显现。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比例大幅上升。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获国家级20人次、获省级35人次、获市级80人次。学生发表优秀作文40篇。

三年来学校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工作开展的扎实。我们创造性把全省“大家唱、大家跳”和课题研究有机的结合,让用“大家唱、大家跳”达到激发活力,锤炼毅力,提升素质的目的。在学生广泛地推行广播操、武术操、校园集体舞、太极拳。受到省、市、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推举我校作为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阳光体育锻炼”案例之一。

三、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通力配合,课题结题圆满成功。在课题研究的冲刺阶段,学校校委会成员出色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又能做到团结协作,相互补位。特别是教务处的全体工作人员牺牲双休时间整理档案、装订资料、制作幻灯片。

5月6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鉴定会在学校隆重举行,参加课题结题鉴定会的有曾都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关英廷、区教育专家、区教研室主任邹全明、副主任詹申宝、教科所主任陈良义、区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出席本次结题鉴定会学校校长马中立、校长助理王元勇、常务副校长陈国明、曾都区其他兄弟各学校教学副校长及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上午,与会的领导、专家及老师们随机听了课题组成员的语文、数学、英语等11节结题汇报课。

下午,在万店中心学校会议室召开了结题鉴定会。会议由学校校长助理王元勇校长主持。首先,马中立校长代表学校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随后课题参与组织者孙晨曦副校长做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向与会领导和专家汇报了课题研究过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课题组成员、教师代表李桂初老师就参与课题研究谈了自己的感想和心得。

课题组顾问、区教科所主任陈良义主任主持了专家答辩环节,在此过程中,专家提了几个问题,要求课题组成员进行即兴答辩,课题组成员的老师们即兴回答了专家的提问,万店中心学校常务副校长陈国明校长对老师们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和补充。区教研室副主任詹申宝用了“实”丰”两个字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精彩点评,也就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曾都区教研室邹全明主任宣布课题结题鉴定,在鉴定中,他高度评价了课题组所做的工作,整个研究过程井然有序,规划论证充分,材料翔实丰富,成果显著,指出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关注教学效益,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扎实深入推进,取得的成果丰硕,宣布课题顺利结题。

品社课题结题报告、教研组总结 篇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使我们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教师们都有过研究,但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结果一学期的研究,我们主要进行以下的习惯培养:(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合作性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品社教研组工作总结

伴着我们紧张忙碌的脚步,一个学期已经匆匆走过。这学期我们品社教研组全体教师立足岗位,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根据学期初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教研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具体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阅读学校下发的一些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报刊,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工作融会贯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实效性。

2、抓新教材的理解与使用。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课程标准,了解新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方法,加强对新教材的备课力度。

3、开展听、评课活动。这学期组内推出二节研究课,分别是一年级《冬天里的节日》、二年级《我也棒》,课前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听课后组内教师进行评课,在评课时,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交流,毫无保留的谈自己的看法,如:教学活动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等等。听评课活动很好的促进了教研组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课的深度、高度不够。

2、教学设计不够精致。

3、对于学生的评价没有针对性,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引领不高。

4、对“导学议练”的教学模式认识的还不够准确。特别是在学生的学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力求做到准确的把握教材。珍惜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2、注重生活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评价机制有效的引入品社课堂。

3、课前的资料准备。不光学生要准备资料,教师的资料准备同样重要,这些资料是典型的,有层次性的,有高度的,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目的。教师对于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过程的指导与调控。这一过程很重要,不亚于一堂课的分量。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这一过程就是一片沃土。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自从品社教研组建立了博客以后,我们就经常浏览兄弟学校的博客,向其他的兄弟学校学习,促进我们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 篇7

一是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目前, 国家还没有出版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 多数地区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使用全国统编的高校 (或中师) 学前教育专业教材, 不能解决幼儿教师的实际问题。所以, 本课题的研究在于探索幼儿教师新的培训教材体系, 促进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学改革。教育部要求, 幼儿师专既要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幼儿教师, 又要培训高能力的在职幼儿教师。所以, 开展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 既能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又能促进高师数学教学改革;二是有利于高师增强为学前教育服务的意识。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实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对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来说, 就是高校的教学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三是有利于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简称《纲要》) 。教育部在《纲要》中指出:“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 改革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 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落实《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所以, 研究本课题正是落实《纲要》的体现。

2 研究的理论与事实依据

第一, 理论依据。主要理论依据是:《纲要》;M.瓦根舍因 (M.Wagenschein) 的范例学习理论;约翰·杜威 (John Dewey) 的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发展的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理论等。

第二, 事实依据。在总结以往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经验和教训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牡丹江市幼儿教师数学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包括了解了大量的个体幼儿园教师, 还关注了把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 突出其实用性。

第三,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培训工作要重视人的发展, 应该是对完整的人性和人格的建构。数学培训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幼儿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更要培养教师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幼儿教师的数学学习活动, 通过数学观念的恰当构建, 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读能力, 通过数学方法与技能的有效把握, 培养改造世界的能力, 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第四, 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 而是学员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数学培训教材强调对被动式学习的超越, 强调学员是学习的主人为前提, 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条件, 以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特征, 以发展学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 学员通过在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在赋予知识的同时, 培养自主意识、自主习惯和自主能力。

3 研究的内容与问题

第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学员实际出发, 有利于学员发展的实际, 促进学员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新。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突出实用性, 着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拓展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 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剖析数学培训教材的编写特点, 努力追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和谐统一;了解幼儿教师、家庭和社会对教材编写的需求, 使教材编写日趋完善。

4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4.1 主要研究方法。

4.1.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 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 提升学员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 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4.1.2比较法。以三年制高师教材与中师教材为依托, 编写新型培训教材。4.1.3实验法。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问卷、数据统计。对教材试用后进行反馈与分析, 再与第一次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实验班, 分别采用新、旧教材进行教学对比实验。4.1.4问卷法。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等方面问卷调查。4.1.5调查法。深入幼儿园, 反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4.1.6统计法。通过对各种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为课题研究提供决策依据。4.1.7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 让“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 提高研究的效益。4.1.8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与教训, 不断对研究进行反思, 及时调整研究思路, 保证研究有序、有效的开展。

4.2 课题研究的过程。

4.2.1设计方案, 宣传发动。分析学员数学培训的整体状况, 制定实施计划, 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4.2.2建立组织, 确保落实。组建课题领导小组, 保证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人, 使每个教师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形成例会制度, 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对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4.2.3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要求全体实验教师,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掌握教育研究方法, 并进行专题培训, 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4.2.4及时反馈, 修订不足。经过一段实验后, 组织实验班学员座谈、反馈信息, 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 对教材加以修订, 如内容上又将难度降低, 对难度大的例题、习题、练习题进行删减, 增加一些与幼儿园有关的题目。

5 主要研究策略

第一, 以人格本位。所谓人格本位, 就是以人为中心, 充分尊重学员的个性差异, 从培养学员人格素质的高度出发。即一切从学员的情感、爱好、心理素质、价值观念需要出发, 一切以学员的个性发展, 能力的培养为着眼点。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健全的心智, 知识和能力综合发展的幼儿教师。

第二, 注重社会功用性。幼儿教师要实现社会化, 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所以, 培训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 要关注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走出教室, 走向幼儿园, 走向社会, 及时了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为数学培训注入新鲜的时代气息。

第三, 注重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数学教材不仅表现在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 数学理念, 数学思维, 更重要的在于服务幼儿园。《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 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 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 除了培养学员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数学及能力外, 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可供选择的幼儿园的知识内容。如“数的概念”、“集合概念”、“空间和几何图形概念”、“量的概念”, 幼儿园中的教学实例。还要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 供学员阅读拓宽视野。

6 研究成果

第一, 教师的素质提高了。通过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 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 对问题原因的解剖深入了, 对教材整合的能力拓展了。

第二, 教材内容更新了。在素材的选择上, 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 素材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及幼儿园中的教学实例。

第三, 校本文化得到凸显。数学是人类悠久的文化的体现, 着力挖掘数学的文化底蕴, 展现数学文化的魅力, 发挥数学文化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 是培训教材赋予数学教师的职责。在数学培训教材的编排中, 每个章节都增加了相应的数学文化内容, 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数学文化修养。把校本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努力创设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校本文化, 尤其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 进行数学文化教育。使学员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 产生文化的共鸣, 体现数学的文化品味, 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虽然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教材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教材中涉及幼儿园数学实例还不充实,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2001.[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 2002.[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 2002.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 篇8

一、课题研究成功立项,顺利启动课题研究

在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国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申报的子课题《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得以成功立项。学校在2012年9月19日召开了课题研究开题暨培训大会,并在开题会上公布了《六枝特区第一中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了《六枝特区第一中学“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印发了《“少教多学”教育科研记录本》,为课题深入找到了研究思路和方向。

二、提出有的放矢开题报告,进行切合实际开题培训

开题培训会上,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作了动员讲话,并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引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方法中蕴含了“少教多学”课题研究中的许多合理元素,希望每个实验教师都努力学习、细心揣摩、瞄准课改、认真研究。最后,笔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布置了第一阶段中各位教师的具体研究任务。

三、进行初步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初见成果

1.2012年12月,按照全国总课题组的课题实施方案暨2012年度工作指导意见,经过全体实验教师不懈努力,我校课题组十位教师的研究成果经过评审,在一百多个课题实验学校三千多份作品中取得佳绩,共获得了11项一等奖和9项二等奖。2013年7月,在全国总课题组首届年会的评审活动中,我校课题组有7项成果被评为一等奖,11项成果被评为二等奖。

2.结集出版了四期十一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专版,在全校暨兄弟学校之间进行交流,接受师生及社会的检验;另外有四项成果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文学教育(下)》杂志和湖北大学主办的《中学语文·下旬刊》公开发表,有数十篇学生优秀作品分别参加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和教育部机关工委主办的全国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活动中荣获一、二等奖,成效突出。

3.高中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由姚应顺老师开展的“构建趣味课堂,实现少教多学”和“高考语文复习少教多学策略”初见成效,由邓子燕老师着手的“语文阅读教学暨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实施少教多学”也初见端倪,由申建平老师和肖翔老师联合开展的“少教多学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方法尝试”也有可喜收获,由唐静老师等进行的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更是初成模块;而廖瑞雪老师则是从课堂教学途径与策略角度对“少教多学”理念进行探究;赵丽萍、周兴、陶玉鑫等老师从高考角度来研究“少教多学”的应用与实效性实验则正在研究中。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方法加大课题研究与成果推广。

(1)2012年10月,经六枝特区教育局批准,我校主办“全区高中教师教育培训会”,来自六盘水市二中、六枝实验中学、六枝六中等学校的200余名教师齐聚我校参加培训,喻孟华、马茂林等老师通过《有效教学与高考改革》《教学设计及评价》《课堂教学设计模块》等讲座形式,向与会者剖析了“少教多学”理念、策略、方法,介绍了我校“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已取得的初步成果。

(2)2013年5月,六枝特区教育局聘请我校刘代娟、陶玉鑫老师担任“2013年春季学期教研写作四区送课下乡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主讲教师,对该片区近十所初中学校的200余名语文、英语教师进行主题培训。

四、整理出第一阶段课题研究成果

1.教研论文:陶玉鑫的《高中语文少教多学课题实施构想》、姚应顺的《构建趣味课堂,实现少教多学》等7项;

2.教学设计:邓子燕的《祝福》、申建平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等19项;

3.教学课件:廖瑞雪的《我有一个梦想》、王璐的《短歌行》等5项;

4.教学案例:肖翔的《游记散文写作》等两项;

5.语文教学优质课光盘:姚应顺的《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唐静的《声声慢》等4项。

五、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1.纵观本阶段课题研究现状及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速度很难跟上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加上研究者大都课程重、事务杂,很难挤出时间开展研究,因而很多理论知识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教学理念尚未真正更新,教学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教学实践中还没有真正认识理解、思考明白“少教多学”的思想精髓,尚未切实悟透“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要旨。

2.没有掌握常见的适合自身特点的课题研究方法,不清楚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教学中找不到合适的对策、技巧与方法。

3.不少实验教师的语文课堂仍是“一言堂”“、满堂灌”,即“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将新课改理念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实施“少教多学”。

4.有的实验者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自觉性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没有在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少教多学”理念,认真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没有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角度出发,教学过程没有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教学内容、教学细节中没有仔细思考“少”和“多”的辩证关系,课后未能反思课堂教学成败得失。

六、后续阶段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理解和思考“少教多学”理念,学习各种策略方法,借鉴近年来新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教改成果,广采博收,为我所用,努力提高每一个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2.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同“少教多学”理念、策略、方法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力争使课题研究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3.再次清晰明确每个研究人员的优缺点、侧重点,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研究,探寻不同课例中适合本人、本校特点的“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

4.每个实验教师争取每期上好一节达标课、优质课或示范课,及时录制成光盘;同时积极和课题组、教研组其他老师共同研究、认真评议,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5.保证每届年会都有两件研究成果参加全国总课题组的年度评选,并力争将自身研究成果通过正规报刊发表出来。

6.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

〔“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67)子课题研究成果〕

上一篇:手抄报资料下一篇:制作酸奶的过程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