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精选5篇)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篇1

这节课充分体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我的重点是放在通过实验对知识规律的总结上,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一名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因为他们的化学学习就是在感受生活、了解生活,以一种新鲜的眼光去重新衡量身边的事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关心生活、关注环境,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我也深刻体会,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本节课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设计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没有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还需要深入思考以及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这节课尽管我在教学设计和实验安排、实施上作了努力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本人认为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更加改进和完善:

一是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对学生实际接受中的疑难挖掘不够,这也是课堂驾驭能力不足的表现,还需要用心去研究、体会、感悟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酸的性质和本质;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认识什么是酸。

三、教学准备

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硫酸、锌粒、氧化铜粉末。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牵牛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思考牵牛花变色的原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大家知道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的本质及其区别是什么吗?这堂课,我们先来看看酸的本质是什么。

2. 收集证据,提出假说

教师活动:多媒体提供碳酸、盐酸、醋酸、硫酸的化学式。

师:请大家说说这些酸的共同点在哪里?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交流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参与进去,形成生生交流与师生交流的局面。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认识——酸溶液中都有H+。正是由于H+的存在,酸具有某些通性。

多媒体展示大家的共识:酸溶液中都有H+。

3. 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师: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变成红色?为什么?

生:能。因为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师: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支持,并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想想看,稀盐酸和稀硫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生:应该也能。

师: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推测吧。

学生实验一:分别在紫色石蕊试液上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

生: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多媒体展示结论: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师:稀盐酸和稀硫酸还有其他共性吗?

设计意图:问题不断深化,激发学生不断思考。

学生实验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生: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消失了,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多媒体展示结论: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了,溶液的颜色都发生变化。

师: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产生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共性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增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操作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师: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问题不断深入,逐渐逼近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学生实验三:氯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

师: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师生活动:共同回忆物理课中学到的导电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教师用F l a s h动画演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生: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学生实验四: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师生活动:根据灯泡亮了这一实验现象,推测稀盐酸和稀硫酸是否具有导电性。

生: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师: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生:参照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理,推测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多媒体展示结论: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他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从中领会学习方法。

4. 交流应用

师:有关环保组织检测到某工厂向河中非法排放酸性物质。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两种检测酸性废液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运用化学知识也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验证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五、教学反思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胶头滴管、点滴板、烧杯、软塑料瓶、橡皮塞、分液漏斗、烧杯、NaOH、Ca(OH)2固体及溶液,稀硫酸、稀盐酸、二氧化碳气体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2分钟

[提问]:谁吃过未成熟的柿子,有什么感觉?知道为什么吗?

碱。

[讲解]:这是因为柿子里含有碱性物质。[追问]:谁还品尝过类似涩味的物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类碱性物质——常见的 吃过的学生回答:涩味。议论产生涩味的原因。

学生抢答:松花蛋、碱面、肥皂泡溅到嘴里也有这样的味道等等。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讲授26分钟

研究物质的性质一般先从物理性质入手,请大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展示]:表面皿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

[提问]:谁能描述一下你所观察到的物理性质?

[展示]: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试剂瓶标签

[提问]:认真观察,你发现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还有什么共性?

[追问]: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强腐蚀性,它们俗称什么?

[温馨提示]: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提问]:观察表面皿中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你发现了什么?

[追问]:这个现象叫做“潮解”,这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具有什么性质?是什么变化?利用这个性质有何用途?

[实验]:将一药匙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入3ml水中振荡,并触摸试管壁。

[小结]: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放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学生充满好奇感的认真观察。

派代表描述氢氧化钠为白色片状固体,氢氧化钙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学生仔细阅读两种物质的标签,对比后总结出两种物质都有强腐蚀性。

学生阅读课本知道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熟石灰。

氢氧化钠表面逐渐变潮,少量已经溶解了,形成了溶液附着与固体表面。

学生思考后回答: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利用这个性质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学生亲身体验到氢氧化钠溶于水,感觉试管壁发烫,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而氢氧化钙形成了悬浊液。

采用对比的方法,充分把握物质的异同。通过阅读标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及安全实验的操作意识。亲自实验,感受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探究。

遇到NaOH、什么现象?

常见碱的有哪些化学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

[提问]:你还记得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Ca(OH)2溶液显示什么颜色吗?

[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追问]: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能观察到

[探究]:氢氧化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 应

请各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用实验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小结]:对一些反应不明显的实验可以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或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方案。

[拓展应用]: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室应当如何保存?为什么?

[学以致用]:硫酸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了周围居民的安全,利用我们已知的化学知识帮居民解决这个问题。

了解探究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回忆旧知:两种溶液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学生借鉴之前学过的一些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发挥创新思维, 设计各种形式的实验装置。

归纳、小结,以便更好地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和方法。

应当密闭保存,因为既能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而潮解,又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

学生谈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欲望,学生展示方案,体验成功的喜悦。

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吗?

[提问]:你能总结一下常见碱的相似性质[追问]: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提问]:常见的碱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相同的OH-。

1.碱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 学生思考回答:不同的碱在溶液中都能产生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将性质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总结,一目了然。

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酸有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呢?

[实验]:盐酸、硫酸溶液、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导电性实验。

[提问]:哪些液体可以导电呢?为什么有些液体可以导电,有些液体不能导电?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温馨提示]:注意观察图10-10离子的位置并不是整齐排列的。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溶液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指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分析物质的性质,为后面学习酸碱中和反应作铺垫。

[盘点收获]: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从知识、方法、道理三方面跟大家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一、常见的碱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碱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

二、碱的用途

1.氢氧化钠用途: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篇4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九年级

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在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本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酸和碱,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初中化学九年级课本第十单元。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四个专题:

专题一:酸及其性质。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酸,认识酸的性质并知道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酸的使用;了解酸的应用。

专题二:碱及其性质。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碱,认识碱的性质并进一步学习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碱的使用;了解碱的应用。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和碱中的H+和OH-结合成H2O;知道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的方法降低酸或碱的含量。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主题单元检测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初步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及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常见酸和碱学会概括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过程学习探究认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对酸碱溶液的酸碱性的认识学习建立微观与宏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4.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及酸碱混合后pH的变化测定体会间接观察法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酸碱性质的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对酸碱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及中和反应的应用学习体会化学的价值所在 对应课标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如何认识和区分酸和碱?

2.酸和碱有哪些性质?怎样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3.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么?

4.怎样稀释浓硫酸?

5.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判断酸碱性强弱程度? 6.什么是中和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何作用?.......专题一:酸及其性质

(2 课时)专题二:碱及其性质(2 课时)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1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1 课时)

其中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中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酸及其性质 一 所需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浓硫酸、浓盐酸两种酸的主要特性,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其相似的化学性质及性质上的差异,知道常见的两种酸的用途。学会使用酸的方法。

(2)通过对盐酸和硫酸的性质的对比,总结出酸溶液具有的通性并能通过对其溶液组成的分析认识酸的化学性质实质上是酸溶液中所具有的相同的H+决定的。

(3)通过对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的分析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并会书写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列表比较法学习两种浓酸的特性,从而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酸的通性的认识过程学习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3)通过酸的性质实验探究活动体会认识物质的性质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盐酸和硫酸的组成上的差异讨论分析,学习认识物质的相似性的基础上认识物质差异性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酸的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继续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并能提高探究认识物质的欲望。

(2)通过酸的主要用途的学习,明确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化学的价值。时

1.什么样的物质是酸?

专题2.酸有哪些性质?

问题3.如何探究认识酸的性质?

设计

4.为什么盐酸与硫酸有相似性又不完全相同?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实验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平台 常规资源:相关化学实验仪器、药品、导学案等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酸

1.创设情境: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西红柿、柠檬、猕猴桃等有酸味的水果。

2.学生品尝生活中常见的柠檬、西红柿、食醋等,说出它们的共同点。3.谈谈对酸的认识。活动二:认识两种浓酸

1.教师介绍化学上常见的两种浓酸——浓盐酸和浓硫酸 2.设问:想了解两种酸的性质吗?

3.小组共同活动:观察、实验辨识浓盐酸和浓硫酸。(1)提出问题:思考从哪些方面认识两种浓酸的物理性质?(2)自主设计,进行分组活动,观察并辨识浓盐酸和浓硫酸。4.填写表格:归纳两种浓酸的物理性质差异。5.讨论:如何区分两种浓酸。6.听讲解并看演示:稀释浓硫酸

课堂小结:酸有共同的特点:有酸味,溶于水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H+;浓盐酸和浓硫酸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除盐酸、硫酸外常见的酸还有硝酸、醋酸和碳酸。活动三:完成达标测试 第二课时:

引入:上一课我们从两种酸的物理性质上辨识了它们,认识了它们的异同点,那么它们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 活动一: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提出问题:

(1)回忆物质的分类,盐酸属于哪一类?课本中提供的试剂分别属于哪一类?(2)确定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反应,你认为怎样选择试剂进行实验?理由是什么?

2.根据预习、思考和讨论,确定选择的试剂,制定探究方案。3.按照设计的探究方案分组进行探究。4.尝试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盐酸的化学性质。5.阅读课文,认识复分解反应、盐的概念。活动二:硫酸与盐酸性质的比较

问:硫酸和盐酸一样都是酸,它们化学性质一样吗? 1.用硫酸代替盐酸再次分组进行刚才的探究。2.尝试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硫酸的化学性质。3.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点。4.提出问题:

(1)盐酸和硫酸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而硫酸却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3)谈谈你对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的认识。5.归纳酸的通性? 6.阅读了解酸的用途。

课堂小结:认识物质可以由个别到一般。

1.酸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酸的通性是:(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3.盐酸与硫酸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阴离子不同所以性质上也有差异。4.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活动三:完成达标测试

1.认识生活中的酸

评价方法:总结出酸的共同特点 评价指标:

(1)勇于发言谈个人感受;(2)表述准确。2.认识两种浓酸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1)能说出物理性质的项目。

要点

(2)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配合得当操作规范,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

(3)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4)现象描述准确。3.总结归纳

评价方法:表格填写 评价指标:(1)记录准确真实。

(2)对两种浓酸的物理性质认识充分会运用其区分两种酸。4.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当堂达标测试。评价指标:学习目标达成度。

专题碱的性质

二 所需课内2课时 每周3课时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碱的通性,3.能够用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1.知道几种常见生活中哪些物质摸起来有种滑滑的,涩涩的专题感觉?

问题2.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碱都有什么用途?

设计

3.氢氧化钠溶于水为什么烧杯壁会有烫手的感觉? 4.在家做馒头时为什么家人会放一些碱面? 5.碱面的成分是什么? 6.碱的性质和用途,7.了解碱的通性,8.能够用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环境,学生在家庭自己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家庭小实验。信息化资源:互联网,课件,动画等,同时需要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以便在课堂上演示。学校应该给与资源支持,要提供足够的药品等。学习活动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浓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掌握酸的性质。

3、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酸的性质

2、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玻璃片(20cm*30cm)、点滴板、胶头滴管、烧杯(2个)、玻璃棒、浓硫酸、稀硫酸、火柴、棉布等]

四、学习用具

每组:点滴板、胶头滴管、试管(2支)、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酒精灯、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生锈铁钉(2根)、清水、火柴等

四、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启发式、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在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酸,知道了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可观察到产生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浓硫酸具有 性,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在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浓硫酸神秘的面纱,进一步认识它。先请大家观察 【演示实验】浓硫酸的腐蚀性

在一个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放入火柴梗、小纸片、棉布,然后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或稀硫酸。

【学生活动】认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现象

实验结果:滴入浓硫酸孔穴中的火柴梗、纸片、棉布变黑,发生炭化现象,而滴入稀硫酸孔穴中的火柴梗、纸片、棉布无明显变化。【小结与介绍】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硫酸能使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失水碳化,是把组成有机物成分里的氢、氧元素的原子按2∶1的比例(水的组成比)从有机物里夺取出来,形成硫酸的水合物,同时剩下有机物组成中的碳。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使用硫酸时应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思考】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可以置之不理吗?为什么?

在空气中由于水分蒸发,稀硫酸会变成浓硫酸

【过渡】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到稀硫酸,怎样将购买到的浓硫酸配制成稀硫酸呢? 【演示实验】稀释浓硫酸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触摸烧杯外壁,回答问题

1、请说出手的感觉?

用心

爱心

专心

2、请猜测原因?

【设问】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又会怎么样呢? 【播放录像】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说明】

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的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样做是危险的。因此:

【小结】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里。

【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学生探究】酸的性质

【明确要求】

1、在实验前,先阅读探究报告。

2、在实验时要小心,注意安全。

3、完成实验后,整理好仪器,填好探究报告。【学生汇报、教师点评】(滴管的使用、将铁钉装入试管、酒精灯的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归纳】酸的性质

⑴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⑵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⑶某些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简介】浓硫酸的氧化性、酸能与某些盐反应、酸能与碱反应。

【提问】硫酸、盐酸、是常见的酸,在组成上它们都含_______元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因而它们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小结】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组成和结构上的某些相同必然带来某些性质上的相似。这是学习化学的一个基本观念,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对此会有更深的体会。【本课小结】

1、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氧化性、吸水性。

2、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选做练习】

1、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的原因是

A.酸都含有酸根

C.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离解出H+

()

B.酸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D.酸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2、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硫酸铜 B.氧化钙 C.硫酸锌

上述物质不能存在于某无色溶液中的原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1)。

3、判断下列方程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加以改正。⑴2Fe+6HCl=2FeCl3+3H2↑ ⑵Cu+2HCl=CuCl2+H2↑

用心

爱心

上一篇:三走活动总结下一篇:招生办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