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实验动物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州大学实验动物(通用8篇)

苏州大学实验动物 篇1

经公开招聘,拟同意采用编外劳动合同制聘用夏震、徐健东、姜亚博三位同志,安排到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从事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夏 震,男,1991年4月出生,江苏人,2013年6月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徐健东,男,1983年12月出生,江苏吴江人,2007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

姜亚博,男,1992年4月出生,河南人,2014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

公示期:2015年9月29日-2015年10月5日

苏州大学实验动物 篇2

1 目前高校实验中心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许多高校在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中, 往往将学科联系不是很大、相互渗透不是很强的学科和实验室强行“堆放”在一起, 并没有注重相互间的有机联系, 导致各自为政现象突出, 貌合神离, 未能做到有机融合。同时, 在人员配置上, 尽管许多高校实验教学中心配备了实验中心主任并安排了1~2名辅管人员, 但依然以系管为主, 未能从全局出发进行深入调整, 缺乏高级职称实验技术人员, 使得实验中心队伍整体学历水平偏低, 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少,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1.2 功能单一, 布局欠合理, 仪器设备落后

很多实验中心虽然进行了功能建设的拓展, 但未能改变原有单个实验室设置的功能, 仍然只围绕本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课程设立实验单元, 功能单一, 承担不超过2门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使得实验课程的设置成为理论课程的延续。直接后果就是实验室的数量偏多, 分布不集中, 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低效使用, 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中心的建设资金除了专门建设经费外, 主要以学校每年的教学经费为主要支撑。由于学科发展不平衡, 学校经费倾斜程度较大, 导致一些实验教学中心经费长期预算不足, 对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长期不够, 只能超期使用, 少量设备甚至还停留在19世纪的水平, 必要的先进设备却无法、无力购买。虽然一些教授利用科研经费购买了先进仪器, 但囿于各种原因, 极少投放在一线的实验教学中, 使得学生接触先进仪器、掌握先进技术的机会少之又少, 制约了创新型实验人才的培养。

1.3 教学内容陈旧

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 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强、学生参与性强, 有效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与综合能力的特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 确有其独特性。但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重理论轻实践”, 使得实验课程的设置、课时分配远远少于理论教学, 造成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 实验手段与方法简单落后, 仍然停留在10年甚至更久以前的水平。实验课程规划先后次序也存在混乱现象, 造成学生对系统知识掌握不足, 难以连贯运用, 这样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现状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的成功申报对促进该校动物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从申报成功到目前近4年的建设, 中心提出了“一个目标、四个模块、一条主线、三个层次”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组合成4大学科体系功能模块, 下设14个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初步建立一套管理体制, 即:一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人才流动、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考核、绩效分配制;二是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三是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制及实验教学督导制。近年来中心教师承担教学研究项目25项,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 校级教学成果奖15项, 发表教研论文19篇, 出版教材27部, 其中实验指导教材10部, 自编实验教材14部;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 省级特色专业1个, 省级教学团队1个, 省级精品课程2门, 校级精品课程5门。

然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也要正视问题。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是在整合原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草业科学和蚕学部分实验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原有的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在中心成立以前基本按照理论课专业划分实验室, 几乎所有实验课程均由讲解本门理论课程的老师教授, 教授的地点也分别在各自分散的实验室中进行。这样的状况造成实验设备的分散、重复、利用率低, 实验课程的设置简单粗放, 内容陈旧重复, 专业实验人员的闲置, 实验教学创新滞后等后果, 在实验中心建成后, 虽然试图努力改变现状, 但收效甚微。

3 对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建议

实验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强调人力、物力、财力等外力保障的基础上, 实验教学中心自身的内功修养尤为重要。

3.1 狠下决心, 调整教学模式

在笔者看来, 对于实验教学中心的深化改革至关重要, 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所教授的实验课程囊括了几乎所有本科学生 (除蚕学) 的实验课程。以2011年为例, 该中心承担的实验课时数2 011节, 其中草业科学84节, 动物科学365节, 动物医学969节, 水产养殖593节。所属性质为基础4门, 专业基础21门, 专业发展45门。由9名实验系列人员和29名教师共同完成。但认真分析后发现, 在总共2 011节课时中, 只有650节由7名专职实验系列人员完成, 仅占32.3%, 其余课程由专业理论教师完成, 占67.7%。从各专业来看, 实验技术人员的分布为动物科学1人, 动物医学3人, 水产养殖3人, 草业科学1人, 另有1名担任中心日常管理, 未担任实验教学工作。将实验人员的分布和实验课时在每个专业的分布结合分析, 可以发现实验系列人员在各专业的分布却不合理。另外, 实验中心的实验课程教学2/3多由理论课教师担任, 未能合理利用和有效发挥实验系列人员的作用。

借鉴国外做法, 笔者认为可以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地分开进行。在现有实验系列人员的基础上, 分析和整合实验课程, 分门别类, 实行实验教学模块制。例如, 可以将所有5个专业的基础课实验归类到一个实验教学模块, 由2~3名经验丰富的实验人员担任教学任务。每个这样的教学模块需要和所囊括的实验课所对应的理论课老师建立有机联系。每个教学模块由一个主任管理, 并对实验中心主任负责。这样, 既减少了各专业之间重复课程的设置, 节省了资源, 也增加了实验教学人员的利用率, 突显了其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的重要性, 还减少了理论课教师的负担, 使之有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模式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得到成功运用, 使实验教学高效有序进行。

3.2 加大力度, 整合仪器设备

制约实验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仪器设备。精良的仪器设备无疑对实验教学大有益处。然而, 就目前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设备分布来看, 主要集中分布在几个教学实验室中, 并未真正进行有机整合, 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在现有实验中心的外衣下, 各实验室各自为政。实验设备利用率低, 很多设备闲置不用, 经调查, 虽然目前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实验设备较其他好的院系有差距, 但设备数量和质量总体还是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的。从长远和大局来看, 合作和整合是大趋势, 只有开放性的合作和接纳, 才是发展的必然, 实验中心建设只有整合仪器设备, 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最优化地发挥好仪器设备的效能。

3.3 深化改革, 更新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的内容无疑是关系到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先进的、紧跟时代步伐的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 就目前的实验课程设置来看, 仅有少数课程涉及到较为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 大部分实验课程仍然沿用原有内容, 例如,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这两门早在20世纪就普遍应用的技术在现在的本科实验教学中却很少被用到, 这对动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的素质提高来说, 无疑是一大缺憾。因此, 笔者认为, 实验教学中心应该组织相关教师修正教学内容, 紧跟时代发展需要, 为培养实用人才而努力。

3.4 开拓进取, 加强实践教学

动物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实践教学的动物科学教育是单腿走路的瘸子。除了专业老师带领本科学生参加为期1个月的生产实践外, 笔者认为实验教学中心应当努力拓宽路子, 给学生提供多渠道, 多方位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提高, 学以致用, 融会贯通。

3.5 调整策略, 激励创新科研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作为动物科学教育, 其学科特点和专业知识决定了其与其他学科例, 如生物学、药物学等自然基础学科的交叉, 也就为激发学生开拓思路、交叉创新提供了可能的知识储备要素。而要培养动物科学类创新型人才, 适时适当、循序渐进地进行诱导是关键。而如何将创新人才的创新思想更好地进行验证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责任。从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的规划来看, 已经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了认识, 但未能充分地发挥其在此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例如, 未能就如何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给出具体措施, 未能组织专家教授对具有创新型思维的学生进行诱导放大, 未能真正提供创新实验所应具备的硬件和软件等。

动物实验与雄性动物 篇3

苏克与毕里调查发现,在神经科学领域,平均5.5只雄性动物对应1只雌性动物,其后依次是药理学的5:1,生理学的3.7:1。同时,苏克与毕里还调查了某些特定疾病动物研究使用雌性哺乳动物的比例,再将它与全球女性罹患这些疾病的比例做一比较。

结果令人吃惊。举例说,诊断罹患焦虑与忧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2倍多,但针对焦虑与忧郁症进行研究的动物实验,使用雌性动物的比例不足45%;女性中风的比例也高于男性,然而仅有38%的中风实验使用雌性动物;有些甲状腺疾病发生于女性的概率是男性的7倍~10倍,但仅有52%的动物实验模型使用雌性动物。

较少使用雌性动物,主要是因雌性动物有周期性的生殖荷尔蒙,变量较多,科学家因此认定雌性动物不适合作为基线模型的研究对象。例如,科学家于1923年发表报告,指出母鼠的行为活动,明显因发情期而有所不同,导致惯用雌性动物的实验从此改用雄性。不过,却没有多少证据可以证明,生殖荷尔蒙这项差异足以让雌性动物不适用于模型动物。

相反,2005年的一项综合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母鼠,对疼痛的感觉与公鼠并无不同。研究人员因此认为,母鼠的发情期会导致研究结果失真的说法值得再商榷。此外,数百项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雌性动物是有效且可靠的实验。在研究人类疾病如癫痫与多发性硬化症时,由于这些疾病的症状会受卵巢类固醇影响,因此使用雌性动物是必须且适当的。

苏克与毕里认为,为修正动物研究偏见,科学界必须严厉强制执行若干措施,不能再采取自愿制度。仅使用雄性或雌性动物的研究报告作者,于报告的篇名中必须注明使用动物的性别,引导研究人员寻求性别平衡。此外,计划的经费赞助者,应拒绝未能说明动物性别的申请,多支持将性别考虑在内,根据性别分析资料的计划。

苏克与毕里也希望,这项改变有助于让动物研究性别平等成为固定模式。总部设于华盛顿的“性别差异研究”组织,以及新面世的期刊《性别差异生物学》,均是令人鼓舞的改善迹象。

话虽如此,以老鼠从事关节炎研究的道斯仍然认为使用何种性别动物,应视情况而定,有些实验偏用某种性别动物,自有其正当理由,与性别偏见无涉。道斯指出,在他们的研究中,公、母鼠均有诱发关节炎的能力,但以公鼠的效果较为显著,主要是因为公鼠不受荷尔蒙周期影响。

从事免疫学研究的海格拉斯也说,免疫学报告常省略性别不提,是因为众所周知,免疫学研究多以母鼠为主,只要老鼠的性别能够辨别,公鼠即会遭到淘汰。

海格拉斯说,这个决定与实务操作有关。将公鼠关于一笼,常因压力反应而开始打架,甚至离奇死亡,使用公鼠反而增加变量。

其次,将老鼠头下脚上进行腹腔注射时,老鼠会大量撒尿。母鼠的尿液会随研究人员的手顺流而下,公鼠则会向外激射,喷得研究人员一身。海格拉斯说,免疫学研究多使用母鼠,与解剖学有关,并非性别偏见。

针对道斯与海格拉斯的说法,苏克认为,正是因为母鼠会受性染色体与性类固醇影响,关节炎的研究更应将母鼠考虑在内。而唯有将公鼠与母鼠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才能将公鼠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女性身上。

实验动物总结 篇4

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应用于科

学研究、教学、生产和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亦称狭义的实验动物

 实验用动物:泛指所有应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也称广义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的简称为ICLAS,其网址为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 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法》颁布于1997年,由科技部联合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共同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世界最大的实验大、小鼠商品化生产、销售公司:美国查士利华实验室  1961年,ICLA与WHO合作,于1979年改名为ICLAS

 20世纪40年代,美、日、法等过相继成立了实验动物学会或类似组织

 我国已建立啮齿类动物的种子中心(上海和北京)。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挂靠在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所  GLP(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是用于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法规

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实验动物繁育和动物实验不能在同一区域。

 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必须种子来源可靠,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环境符合国

家标准。许可证的发放向科技部门申请,由科技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合格后发放许可证。包括生产和使用许可证两种。国家种子中心、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的主要任务(p82)

近交系:连续20代或20代以上近亲交配所培育而成的品系。如BALB/C,C57BL/6J,DBA,C3H,A/He等(常以F

加数字表示近交代数)。

 封闭群:以非近亲繁殖方式,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前提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引种数目不少于25对。

如KM,SD, Wistar等。杂交群:不同品系或种群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近交系小鼠常选用10个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位点作为纯度检测的方法,而大鼠一般选用9个位点;皮肤移植

一般用同系异体移植。同源突变系:两近交系除指明位点外其他基因完全相同

 重组近交系:两近交系杂交后再连续20代近交而成(以Χ表示)

 同源导入近交系: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

 遗传污染:管理疏忽,本品系与其他品系动物交配

 遗传漂变:饲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随机改变,多由于残留杂合基因的分离

 突变:基因组中某个核苷酸碱基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引起等位基因的改变。近交系数:表示近交程度  普通动物:不携带规定的人畜共患病原和烈性传染病病原

 清洁动物: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

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潜在感染和条件致病、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 无菌动物:不可检出一切生命体

 普通级兔应排除兔出血症病毒、普通豚鼠应排除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普通猴应排除猴B病毒  实验动物按遗传控制可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和突变系

 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控制可分为: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SPF)和无菌动物

 3R指的是: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优化(Refinement). 动物福利除了生理福利外,还包括心理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环境福利

 普通级、清洁级和SPF级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检测频率均为每三个月检测一次。无菌动物为每年至少检测一

次.取样数量:群体〈100,取样〉5只;群体大小为100-500,取样〉10;群体〉500,取样〉20只;无菌动物每个隔离器取样2只

 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小鼠是继人之后第二个完成基因测序的哺乳动物。小鼠与人类功能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0%以上,是最为理想的模式动物,并作为基因改造的材料

 动物实验可用R=(A+B+C)×D+E公式表示,其中R表示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表示动物种间的共同

反应; B表示动物的品种品系特有反应; C表示动物的个体反应; D表示环境因素; E表示实验误差。(1959年由Russell和Bruch提出动物的表现型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的演出型)

 光照对动物的是个强烈的刺激因素,起定时器的作用

 屏障设施内,粗效空气过滤器设置在取风口;中效过滤器设置在正压处;高效过滤器设置在系统末端

 生物安全柜为活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设施;动植物确实存在或潜在危害的,该实验需在感染性动物实验设施

内进行

 普通环境饲养普通级动物;屏障环境饲养清洁级或SPF级动物;隔离环境饲养无菌动物

 实验动物环境指标中,只有氨气浓度是动态检测指标;屏障环境的空气洁净度指标为10000级

 国标中,生产型和使用型屏障系统大小鼠温度为20-26℃;相对湿度为40%-70%;换气次数为10-20次/h;气流速

度为0.1-0.2m/s;压强梯度为20-50Pa

 国标中,使用型屏障系统工作照度为150-300lx;动物照度为15-20lx

 实验动物环境检测标准规定,普通犬兔繁育生产设施内(生产型)温度为16-28℃;湿度为40-70%;换气次数为

8-10次/h;气流速度0.1-0.2m/s;工作照度为150-300lx;动物照度100-200lx;(使用型)温度为16-26℃;湿度为40-70%;换气次数为8-10次/h;气流速度0.1-0.2m/s;工作照度为150-300lx;动物照度100-200lx

 笼器具产品抽检数量,笼箱及引水瓶为10-15只/次/批;网盖和笼架为3-5只/次/批

 动物适宜的温度为21-27 ℃,(相对)湿度为40-70%

 国标中规定,实验动物室氨浓度应小于14mg/m3;噪音低于60db;

 实验动物设施的空调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不同一般分为集中式、局部式和半集中式。集中式即集中冷源,并将全部空气处理设备集中在同一机房内,处理过空气经风道、风口送至屏障设施内。

 空气乱流利用稀释作用是室内产生的灰尘均匀扩散而被“冲淡”,一般采用上送下回的形式,使气流自上而下

与尘埃重力沉降方向一致。空气乱流是流向单一,并具有一定的、均匀的断面速度的气流组织形式。

 豚鼠和猕猴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须从饲料中获得

 大小鼠、兔目前常用的是颗粒饲料;贮存的颗粒饲料的含水率应低于11%。饲料灭菌的最佳方式是辐照  必须氨基酸只能从饲料中提供,而非必须氨基酸体内能合成,无须从饲料中供给。

 碳水化合物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其中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无氮浸出物可提供热能并可转化成脂肪  饲料中脂肪有真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和类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及其他含氮物质组成)

 饲料抽样数量为0.5Kg/次/批

 维生素A维持上皮的形态与功能;维生素D参与钙磷调节;维生素E与生殖泌乳有关

 大小鼠饲料水分≤10%;豚鼠维持料蛋白≥17%,繁殖料蛋白≥20%;兔维持饲料粗蛋白≥ 14%,繁殖料粗蛋白

≥ 17%;犬维持饲料粗蛋白 ≥ 20%,繁殖料粗蛋白≥ 24%

一.小鼠:属于啮齿目,初生为红色,12-13天睁眼,妊娠期19-21天,哺乳期为20-22天,雌性有5对乳头,成年体重为18-40克,一般生育期为1年,寿命为1-2年.体温为36.5 ℃,KM鼠每胎产8-15只,维生素A过量可致繁殖紊乱

二.大鼠:啮齿目,新生为红色,约5-6克;8-10天长牙;14-17天睁眼;妊娠期哺乳期均为21天;为常年多发情动物;成年体重为250-450克;寿命为2-3年;封闭群平均产仔数为8只;尾是散热器官;无胆囊;体温37.5℃。近交系大鼠:ACI,F344,SHR,BN,AGUS;封闭群:Long-Evans, Brown-Norway(饲养类),SD, Wistar

三.豚鼠:啮齿目,草食动物,妊娠期为68天,哺乳期21天,刚出生就有视力,初生体重75-100克,有1对乳头,每胎产3-4只,一般寿命为6年;体内缺少合成维生素C的酶(猴),免疫学研究首选动物,是最早获得无菌动物的实验动物。无尾巴

四.地鼠:啮齿目, 有冬眠和假妊娠现象,妊娠期16天,是哺乳动物中妊娠期最短的动物;哺乳期21天;有颊囊,可贮存食物;为全年多发情动物;寿命2-2.5年。中国地鼠无胆囊, 有5对乳腺;金黄地鼠有乳腺6-7对。

五.兔:兔形目;有圆小囊;是眼科研究首选动物;妊娠期32天,哺乳期42天;为刺激性排卵动物(猫);有季节性换毛现象;有乳腺4对;其胸腔构造与其他动物不同;有食粪癖;也有假妊娠现象;对缺钙耐受力强;寿命8年左右;体温为39.2℃

六.犬:食肉目,红绿色盲,几乎没汗腺,春秋季单发情动物,妊娠期60天,哺乳期60天,性周期180天,对脂肪耐受强.对呕吐敏感,成年正常体温是38℃,易建立条件反射

七.猫:除夏季外均可发情,属季节性多发情动物;善攀登和跳跃;妊娠期63天,哺乳期60天;有4对乳头;可根据光线的强弱灵敏的调节瞳孔;喜孤独自由的生活;饲料中重点补充维生素.八.猴:有颊囊;有月经周期,与人的生殖生理非常接近;妊娠期165天左右,哺乳期6个月以上;对呕吐反应灵敏;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RhLA)与人的HLA相似;能用手操纵工具;是脊髓灰质炎疫苗研究鉴定的动物

九.小型猪:偶蹄目;常年多发情;妊娠期114,哺乳期1个月;是皮肤烧伤实验研究的首选动物;平均体温为38℃

十.沙鼠: 啮齿目,大小介于大、小鼠之间,成年重78克;常年多发情;性成熟10-12月;平均寿命2-4年;有自发性癫痫病;可建立脑缺血模型;应激时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和黄体酮

十一.其它:牛羊属于偶蹄目,草食性多胃动物。马属于奇蹄目.鼠兔与家兔体形相似,是草食动物;有换毛现象;

 动物标记中染色法最简单、适用于小动物短期实验;常用染色液:苦味酸、硝酸银、品红;染色编号方法:先

左后右,先上后下,单一颜色可标记1-10号;烙印常用溶于酒精的黑墨染色;还有耳缘剪孔法

 局部麻醉常用浸润麻醉。大小鼠豚鼠肌肉注射部位:大腿外侧面。腹腔注射常选择在腹白线两侧

 大小鼠尿液采集适宜用代谢笼,采集未污染尿液则应采用导尿法;大小鼠大量采血常采用股动脉采血

 犬、猫的皮下注射一般在大腿外侧,静脉注射不超过10ml

 小鼠(20g)一般灌胃不超过0.8ml、腹腔注射不超过1.0ml、静脉注射不超过0.8ml

 大鼠一般灌胃不超过5ml、腹腔注射不超过4ml、静脉注射不超过4ml

 静脉注射兔:耳缘静脉,最大容量10ml;猴:皮下浅层静脉(小隐、股、头静脉),最大容量20ml;犬最大容

量100ml。肌肉注射最大给药量猴:3ml;犬:4ml。兔少量多次采血一般为耳缘静脉采血

 动物实验中,去除被毛的方法有拔毛法、剪毛法、剃毛法和脱毛法;小动物一般采用剪毛法、大动物采用剃毛

 吸入麻醉常用乙醚、氯仿;腹腔和静脉麻醉一般持续时间长,过程平稳,常用巴比妥类、氯氨酮、水合氯醛、氨基甲酸等;全身麻醉时一般禁食不少于8小时

 化学药物致死最好采用CO2、KCl;家兔处死常用空气栓塞法

动物模型按产生原因分为:

 自发性模型:应用价值高,与人类相应疾病相似程度高,但来源困难,种类有限

 诱发性模型:来源多,条件易控制、但相似程度稍差;诱发性肿瘤模型分为原位和异位诱发

 抗疾病模型:特定疾病不在某动物身上发生

 生物医学模型:某些动物特殊的生理结构如兔的胸腔结构

 按中医分类: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肾虚、厥脱症

 裸鼠为先天性无胸腺,常用于人体肿瘤移植研究 CBA/CIH为先天性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Beige小鼠为先天性NK细胞功能缺陷 SHR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适合筛选抗高血压药物 一般幼龄动物对实验因素较为敏感,慢性实验因周期长而通常选用幼龄动物。一般实验都选用成年动物 清洁动物是国内科研标准动物,而SPF动物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动物 一般来说,淡水中生活的动物尿液是低渗的,海水中生活的动物尿液是等渗的,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尿液是高渗的,特别是沙漠中生活的动物,这种倾向性更明显 猪:皮肤结构与人相似、适合做烧伤实验、人烧伤后的敷盖物以及皮肤病的研究;冠状动脉循环与人类似,食用高胆固醇食物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典型病灶 猫:刺激性排卵;适合做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的药物实验及观察药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等实验犬 :是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作为条件刺激物来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有呕吐反射;长期毒性实验中大动物实验常选;易于调教,短期训练即可较好配合实验,适合慢性实验;适宜实验外科学研究;可用压迫膀胱法集尿 豚鼠:不能合成维生素C;对人型结核杆菌高度易感,是结核病研究首选动物;也是镇咳药筛选试验的首选动物;气管平滑肌对致痉剂和药物最敏感,常作为支气管扩张药物研究选用动物; 家兔:减压神经独立分支,适合观察减压神经对心脏影响试验;适宜做发热和检查致热源研究;刺激性排卵;常用于制备抗血清;家兔的胸腔中央有一层很薄的纵膈膜将胸腔分为左右两部,互不相通,两肺被肋胸膜隔开,心脏又有心包胸膜隔开;也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较好模型;不宜做利尿或抗利尿药物研究;没呕吐反射;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后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模型 大鼠:无胆囊,适合做胆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的研究;常选做长期毒性实验 地鼠:中国地鼠易产生真性糖尿病;小鼠:适合于各类唇裂、腭裂研究。青蛙和蟾蜍:反射弧实验 获得遗传工程的基本技术手段:显微注射转基因、基因定位突变技术、基因化学诱变技术。其中显微注射法是将外源目的基因注射到受精卵雄原核内 模式生物:果蝇、线虫、小鼠、斑马鱼、酵母,其中小鼠是研究人类基因功能的理想动物 基因敲除动物中研究最多最深入的是基因敲除小鼠。小鼠是继人之后第二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动物 病毒:自然界最小微生物;在PH为7时较稳定;对干燥的抵抗力与病毒的种类及干燥的方法有关;多数能保存于50%的甘油中,确诊病毒可通过检查包涵体等方法来确定。细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有细胞壁;水是主要成分,固形物主要由C、H、O、N组成,占总重量的75-80%;比重一般大于1;PH值可影响其代谢活动;高温是有效的灭菌方法 实验动物的传染病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发病期)和转归期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称为传染锁链。各类动物应分室饲养,以防交叉感染 饲养和兽医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实验动物的隔离措施主要用于新引入的动物 隔离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隔离场所应离开动物繁殖区。检疫的目的是检查有无潜在性疾病的存在 新引进的动物应有供应商的的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书。新引进的灵长类动物要特别防止B型疱疹病毒 新引进的犬必须有犬瘟热、传染性肝炎、犬细小病毒等免疫证明 灭菌方法有热灭菌法、冷灭菌法和Co60辐照灭菌法,消毒不能杀死细菌的芽孢,比灭菌的范围窄 湿热高压灭菌:121℃,15min,干热高压灭菌:160 ℃,45min,预真空高压灭菌: 121℃,3min,低压蒸汽加甲醛灭菌法:70-80℃,2h熏蒸消毒法一般为:15ml/m3福尔马林加7.5克高锰酸钾,熏蒸时室温应保持25 ℃,熏蒸后须静置24-48h,后在通风2-3天。80℃热消毒药水清洗是良好的消毒方法 实验动物饲养或实验室进行喷雾消毒后关闭门窗,保持2-3h;门窗、墙壁等用中性洗涤液洗刷,必要时可用2%的热烧碱水洗涤,在高压水冲洗 鼠痘:又称脱脚病,可经皮肤伤口浸入机体,小鼠感染后肝、脾明显肿大,康复后也会通过粪便长期排毒,从而污染环境能够使病毒广泛传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只有持续感染 的小鼠和急性感染的金黄地鼠才会传播病毒;感染该病毒的小鼠,大脑型最为表现为后肢强直性伸展;小鼠感染并康复后终生含高滴度的病毒,可经唾液、鼻分泌物及尿液向外排毒,同时该小鼠可成为无症状的带毒者,并通过子宫和乳汁传给后代,其后代可成为终生带毒者;人感染主要表现为流感症状和脑膜炎 仙台病毒:动物感染后肺部病变明显,鼠肺呈杨梅色,易与浸润性肺癌相混淆;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下降,妊娠大鼠会出现胚胎死亡;诊断主要通过免疫学方法,可采用过滤帽笼盒及剖宫产方法使动物免受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自然宿主为小型啮齿类动物,污染尘埃飞沫形成气溶胶吸入感染是其最主要传播途径;兔病毒性出血热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其主要预防方式为定期注射组织灭活疫苗 肝炎病毒:鼠肝炎多数呈亚临床或隐形感染,可改变各种免疫参数,ELISA及免疫荧光法可作为特异性诊断;症状可见尿色变深等;嗜神经型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坏死;犬病毒性肝炎传染方式很多,但不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犬瘟热:可通过 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主要表现双相热型,即先升高,持续两天后降至正常维持2-3天后再

升高;我国广泛使用的疫苗是鸡胚细胞培养弱毒疫苗

 犬细小病毒: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3-4周龄仔犬多呈急性心肌炎症状,病死率高达

80-100%;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饲料由消化道传播;肠炎型感染后出现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液体,最后因心衰和酸中毒而死

 狂犬病:流行呈连锁性特征,病犬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犬一旦发病即扑杀,并对周围环境彻底消毒  B病毒:恒河猴是自然宿主,幼猴感染后可能由于母源抗体免疫而呈现亚临床症状;可引起人致死性脑感染  沙门氏菌:人畜共患病,实验动物中常见感染为鼠伤寒和肠炎沙门氏菌病;患病动物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 布氏杆菌:可致动物流产。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

 支原体:幼龄动物易感,常定居于动物呼吸道和生殖道;环境中氨浓度过高可促进其生长,继而促进肺炎和中

耳炎的发生。志贺氏菌:实验动物中主要危害猕猴,对人可引起细菌性痢疾

 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7℃,实验动物皮肤真菌感染的传播方式主要为接触感染,一旦感染后,实验动物须全群

淘汰,环境彻底消毒。寄生虫成虫寄生的宿主为终末宿主。实验动物感染弓形虫后常出现流产或死胎现象  兔球虫病主要以肠道传播,3月龄的家兔最易感,可感染人的球虫叫等孢子球虫

 血液寄生虫主要通过节肢动物作为媒介传播。寄生虫感染动物后,常引起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多选题

 ICLAS的目标、实验动物科学及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的研究内容、实验用动物范畴、实验动物生产的趋势、功能基因组学的作用、动物福利的内容与要素、从业人员的范畴与要求、比较医学研究目的、种子中心的条件、主要任务、国内实验动物领域的网站、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有关许可证说法不正确的——全选  保种在2000种以上的单位:Jackson实验室、NIH。21世纪动物实验将形成开放性、区域性的服务网络  3R是指:减少、替代、优化。实验动物按遗传控制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突变系

 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控制分为:普通、清洁、SPF、无菌动物。实验动物许可证包括:生产和使用许可证  我国实验动物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国家和地方的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种子中心、有关法令规章

 由科技部颁发的有关实验动物的管理法规:除《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动物的外貌特征、毛色、品系名称、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注意、应用领域、近交系或封闭群动物、昼伏夜出动物、常年多发情动物、小鼠的发情周期所分阶段、中国地鼠的近交系品系、判断猕猴是否怀孕的方法、长爪沙鼠的别名、动物有什么样的特性、爬行类的食性、鼠类的哺乳期均为21天——全选

 关于鱼的生物学特性的说法、鱼在肿瘤学研究的说法、蛙的应用、马的研究应用、马在遗传病研究的应用——

全选。所有鼠类均属于哺乳纲、啮齿目。判断雌性大小鼠交配过的方法:阴道涂片和阴道栓塞检查

 雌性大小鼠只有在发情前期与发情期才接受交配行为。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是豚鼠与猕猴

 没胆囊的动物:大鼠、中国地鼠。冬眠的动物:金黄地鼠、青蛙、旱獭、蟾蜍

 青蛙、蟾蜍的生产过程有变态现象。不适宜作为实验用的豚鼠:除英国种外

 家兔属哺乳纲、兔形目。金黄地鼠的应用:除不能用作糖尿病研究外。刺激性排卵的动物:家兔、猫  有换毛现象的动物:兔、猫、鼠兔、犬。有假妊娠现象的动物:地鼠、兔

 草食性动物:豚鼠、兔、鼠兔、长爪沙鼠。家兔靠耳、呼吸来散热。犬与猫、都属于哺乳纲、食肉目

 犬的发情季节:春、秋,属于季节性发情;猫的发情季节:春、秋、冬,也属于季节性发情;除犬、猫外其他

动物都是常年多发情。猕猴属哺乳纲、灵长目。有颊囊的动物:猕猴、地鼠

 长爪沙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鼠兔的换毛季节一般在冬、夏季

 旱獭属于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靠呼吸散热的动物:犬、鸡。豚鼠的别名:除黄耗子

 群居性好的动物:除兔。树鼩属哺乳纲、灵长目,幼年树鼩对轮状病毒不敏感

 可用作人脱发研究的动物:树鼩、稀毛小鼠、裸鼠。鸡属于鸟纲、鸡形目;鸽属鸟纲、鸽形目

 猫与鸽的视觉很敏锐。鱼在水中通过皮肤、鳃或肺进行气体交换

 牛、羊是草食性多胃动物,也是反刍动物,马、兔则是草食性单胃动物。牛、羊、猪都是偶蹄目,马属奇蹄目  变温动物:鱼、蛇。实验动物病毒的分类、确诊病毒的方法、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传染病流行强度的形式、主

要消毒方式、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寄生虫检测方法、水平传播方式、垂直传播的疾病——全选

 病毒性疾病:流行特点除B病毒(3)外,其余全选;对实验的影响——全选;临床症状中除淋巴细胞性脑膜

炎、鼠肝炎、狂犬以及B病毒(3)外其余全选。

 病毒:对酸碱的抵抗力差别大,对碱更敏感;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错的选项)

 细菌分为螺旋菌、杆菌以及球菌;其生长需要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传染锁链: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动

60物。垂直传播途径:经胎盘、卵及产道传播。主要灭菌方式:热、冷、Co辐照。小鼠淋巴细胞性脉络从脑膜

炎主要症状:没有皮肤型;人感染的症状:流感样、脑膜炎

 鼠肝炎的临床症状:除嗜肺型肝炎病毒可引起肝坏死。犬瘟热常用的免疫接种部位:皮下、肌肉

 犬细小病毒的实验室诊断:电镜与免疫电镜观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狂犬病的临床表现:除极度喜饮水  预防狂犬病措施:接种、一旦发病即报告病情及扑杀动物,消毒环境

 犬病毒性肝炎分为:犬肝炎型、犬呼吸道型;其传播途径:消化道、外寄生虫为媒介;检测其抗体的方法:除

荧光法;其危害:不危及实验人员,并不对所有温血动物致病(犬发病或死,改变酶系统及免疫反应) 猴B病毒流行特点:除不同性别感染有差别;其临床症状:除多数猴临床症状明显

 细菌性疾病:流行特点中布氏杆菌、沙门菌以及支原体——全选;临床症状——全选;对实验的影响除支原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实验常用手术器械 篇5

动物生理学实验常用手术器械与医学外科手术器械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专用器械.现仅介绍常规的手术器械。

(1)手术刀 手术刀主要用来切开皮肤和脏器。手术刀片有圆刃、尖刃和弯刃三种。刀柄也分多种,最常用的是4号刀柄和7号刀柄(图3.1-1)。可根据手术部位、性质的需要自由拆装和更换变钝或损坏的手术刀片(图3.1-2)。

持刀的方式有4种(图3.1-3),其中“执弓式”是一种常用的的持刀方式。其动作范围广泛而灵活,用于腹部、颈部或股部的皮肤切口。

(2)手术剪和粗剪刀 手术剪分钝头剪、尖头剪。其尖端有直、弯之分。主要用于剪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也可用来分离组织,即利用剪刀尖插入组织间隙,分离无大血管的结缔组织。另外,还有一种小型的眼科剪,主要用于剪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一般

说来,深部操作宜用弯剪,不致误伤。剪线大多为钝头直剪,剪毛用钝头、尖端上翘的。正确执剪姿势是用拇指与无名指持剪,食指置于手术剪的上方(图3.1-4)。

粗剪刀,为普通的剪刀。在蛙类的实验中,常用来剪蛙的脊柱、骨和皮肤等粗硬组织。

(3)手术镊 手术镊种类很多,名称也不统一,常用的有无齿镊和有齿镊两种,用于夹住或提起组织,以便剥离、剪断或缝合。有齿镊用于提起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腱等较坚韧的组织,使其不易滑脱。但有齿镊不能用以夹持重要器官,以免造成损伤。无齿镊用于夹持神经、血管、肠壁或其他脏器,较脆弱组织,而不致使之受损伤。正确执镊方法如图3.1-5,用力适当地把持着。

(4)血管钳 血管钳又称止血钳,有直、弯、带齿和蚊式钳等数种。主要用于夹血管或止血点,以达止血的目的。也用于分离组织、牵引缝线,把持或拔缝针等。正确持钳和持剪方法相同(图3.1-6)。开放血管钳的方法是利用右手已套入血管钳的拇指与无名指相对挤压,继而两指向相反的方向旋开,放开血管钳(图3.1-7)。

(5)骨钳 在打开颅腔和骨髓腔时,用于咬切骨质。

(6)颅骨钻 用于开颅时钻孔。

(7)气管插管 急性动物实验时,插入气管,以保证呼吸通畅,或做人工呼吸。将一端接气鼓或换能器,可记录呼吸运动。

(8)血管插管 有动脉插管和静脉插管。一些小型动物的动脉插管可用16号输血针头磨平来替代。在急性实验时插入动脉,另一端接压力换能器或水银检压计,以记录血压。静脉插管插入静脉后固定,以便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注射器向静脉血管中注入药物和溶液。

(9)金属探针 专门用来毁坏蛙类脑和脊髓。

(10)玻璃分针 专用于分离神经与血管等组织。

(11)蛙心夹 使用时将夹的前端在蛙心室舒张时夹住心室尖,尾端用线系在换能器(或扛杆)上。

(12)动脉夹 用于阻断动脉血流。

(13)蛙板 一块20 cm×15 cm的木板,用于固定蛙类。

各种手术器械使用后,都应及时清洗,齿间、轴间的血迹也应用小刷刷洗干净。洗净后用干布擦拭干,忌用火烤烘干或重击。久置不用的金属器械应檫油保护。3.1.2手术器械的消毒方法

在慢性实验中,手术器械必须进行事前消毒。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高压蒸汽消毒法和化学药品消毒法。

(1)煮沸消毒法 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消毒方法,除要求速干的物品外,可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物品的消毒。一般用蒸馏水加热,水沸3-5分钟后将器械放到消毒锅内,等到第二次水沸时计算时间,15分钟可以将一般的细菌杀灭,但不能杀灭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对怀疑有芽胞污染的器械,必须煮沸60分钟以上。有时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可在水中加入2% 碳酸氢钠,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至102~105 ℃左右。这样,既可以加强灭菌能力,并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但对橡胶制品有害)。煮沸灭菌时,器械或物品应放在水面以下,煮沸器的盖子应关闭严密,以保持沸水的温度。

(2)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需要特制的灭菌器。通常用蒸汽压15~20

lb/in2,温度可达121.6~126.6 ℃,维持30分钟左右,能杀灭所有的细菌,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因此是比较可靠的灭菌方法。更高的压力或更长的时间,并无必要,相反有可能损坏物品的质量,尤其不宜于橡胶制品和锐利器械的灭菌。

(3)化学药品消毒法 做为灭菌的手段,化学药品消毒法,并不理想,其消毒的能力受药物的浓度、温度、作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但化学药品消毒法不需特殊设备,使用方便,尤其对于某些不宜用热力灭菌的用品的消毒,仍不失为一个有用的补充手段。

器械在浸泡入化学消毒剂之前,应该将沾染污物洗净,尤其是油脂覆盖的器械,妨碍化学药品对器械的消毒作用,所以应该事先仔细将油脂擦净。

苏州大学实验动物 篇6

之后便是分组自己做实验了,首先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小白鼠的标记方法,用中性品红表示十位数,苦味酸表示个位数,加上空白对照,一共可以标记一百支小白鼠。标记顺序为先左后右,从上至下。用苦味酸作为标记物的一个原因是它不容易被分解和弄掉,不会因为小鼠的活动而消失。其次是因为其有苦味,避免了被其他老鼠舔掉。之后讲解了小鼠的性别鉴定方法,除了书上说的方法外还可通过观察小鼠的乳房辨别。关于大鼠和家兔的捉持方法,大鼠在捉持前最好对其进行安抚,避免其急躁而咬人,而家兔则不可用手扯其双耳将其拉起。在给药方法方面,灌胃法要注意从口角插入口腔,用灌胃针抵住舌头,插入不可过深,一般入喉即可。腹腔注射时最好将其倒转,头部朝下,这样不容易刺入内脏。是否插入腹腔的判断方法:推注完后,轻微回抽,若有负压将注射器的推杆拉回,则已入腹腔。皮下注射时是否的入皮下的判断方法上同,皮下无负压,回抽不拉回。尾静脉注射时注意静脉在尾的两侧,不在上下,注射时用手捏住尾巴前段有利于暴露血管。

家兔的灌胃用木质开口器,使用时要想办法将其舌头压在开口器下,因为舌头会阻碍导尿管插入口腔,可以另外使用棉签配合,一边用棉签压住舌头,一边将开口器插入口腔。耳缘静脉注射时要注意选择小号针头,因家兔耳静脉较小,插入时应仔细谨慎。

家兔的麻醉与手术操作由老师演示进行。注射11ml麻醉剂后家兔很快被麻醉,用镊子夹其腿部无反应。气管插管时,在气管处以倒“T”字切开,插入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为三通管,除一个用来跟呼吸测定器连接外,另一个用来防止家兔舌头被麻醉后堵住气管不能呼吸从而起到辅助呼吸作用。颈动脉分离时在颈动脉剪三分之一插管,颈动脉较一般血管粗,韧性很好,在剪口前后需各用动脉夹夹住并用细线绑住,插管成功后拔掉近心端动脉夹,远心端不动。血液迅速流向插管。最后是家兔的空气拴塞法处死,用注射器注射一管空气后,家兔逐渐呼吸急促,最后呼吸停止死亡。

实验动物SPF实验室改革初探 篇7

1 实验动物中心概况

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是获得国家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建筑面积为7 000 m2, 是我省最大的实验动物基地, 每年生产供应各种动物5万余只, 有SPF级wistar大鼠、SD大鼠、KM小鼠, 清洁级wistar大鼠、SD大鼠、KM小鼠, 普通级豚鼠、家兔等, 生产许可证号:SCXK (黔) 2012—0001。拥有普通动物实验室2 000 m2, SPF级动物实验室4 000 m2, 其中包括IVC实验室1 000 m2, 使用许可证号:SYXK (黔) 2012—0001;2015年新建了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实验室, 大动物解剖实验室, 斑马鱼饲育室等, 为我校教学、科研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平台, 同时还为贵州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药业生产公司提供服务。

SPF级动物实验室运行参数[1]:温度:22~28℃;日温差:≤4℃;相对湿度:50%~70%;气流速度:≤0.2 m/s;换气次数:15~20次/h;压强梯度:20~60 Pa;菌落数:≤3个/皿;氨浓度:≤14 mg m3;空气洁净度:7级;噪声:≤50 d B;明暗交替时间:12/12 h。

2 SPF动物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人员普遍认识不够[2,3]

我校从升级为医科大学以来, 科研项目越来越多, 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年递增, 造成动物需求量扩大, 特别是SPF等级实验动物需求增加;进入动物实验室的人员也逐年增加, 主要有学校及附属医院的教师、导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等, 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占绝大多数。学校对研究生没有全面开设《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 而对本科生开设的《趣味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动物伦理与法规》只是作为选修课, 课时数也不多, 学生无法全面系统地了解实验动物及其相关知识, 因而不能严格执行实验动物操作规程和动物实验操作规程的要求, 导致动物实验结果不精确甚至实验不准确。

2.2 实验人员的流动性以及实验时间不确定

实验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通常是这一组实验结束, 下一组人员马上进来, 甚至有的课题组人员较多, 同一实验今天是导师 (或带队老师) 做实验, 明天是另外的人员轮流做实验。此外, 教师白天有教学任务或临床工作, 学生有理论学习或临床实习, 导致实验时间不确定, 经常是晚上或周末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使得监督和管理无法彻底到位。

2.3 宣传不足

近年来, 实验动物中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 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SPF等级实验室建设得到扩大, 实验动物质量也得到保证。但由于宣传不足, 外单位很多研究人员不了解本地动物中心的实验动物情况及动物实验室条件等, 还是舍近求远, 宁愿多花经费从外地购买实验动物, 或者直接将动物实验寄托外单位完成。

3 SPF实验室管理对策

3.1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4,5]

根据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等法规, 结合我校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了《SPF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人员管理制度》、《人员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程》、《物品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程》、《动物进出屏障系统操作规程》、《SPF级大、小鼠实验室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等。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明确该做什么, 该怎么做, 使工作人员和实验人员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2 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

明确岗位职责, 规范动物实验室的管理, 落实到位, 责任到人。必须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要求, 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的操作技能, 还要了解实验动物基本知识。积极参加实验动物相关的培训班, 参加国内外的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 选派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培训, 邀请业内专家到本单位指导工作, 加强合作和经验交流。

3.3 加强对动物实验室使用者的管理

3.3.1持证进入, 严格培训。由于大部分实验人员对屏障系统认识不足, 对于进入屏障系统的人员必须持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 并且在实验前由本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了解屏障设施的特点和要求, 屏障环境内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方法, 熟悉人员、物品、动物进出屏障系统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3.3.2签订协议, 明确责任。实验人员需提交《实验动物伦理审查表》, 签订《实验室使用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并由课题负责人 (或导师) 签字, 使课题负责人 (或导师) 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3.3.3远程监控, 隐性约束。为了有效规范实验人员操作, 在屏障系统内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监控系统, 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看到实验人员的操作情况, 对实验人员可起到实时监督和约束作用。

3.3.4持卡进入, 进出登记。为了有效控制人员进入屏障系统, 我们在屏障外和屏障系统之间安装了电子磁卡门, 只有持卡人员才能进入做实验。每次进、出屏障系统必须进行有效登记, 以备核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10/XG1.2011[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1.

[2]王志昇, 陈健茂, 李红兵, 等.中国西部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研讨会:我校屏障环境开放性动物实验室管理初探[R].2013:266-269.

[3]徐绍业, 邵晓么.高校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的开放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4) :156-158.

[4]李红宇, 侯春莲, 陈穗君, 等.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8) :373-375.

苏州大学实验动物 篇8

【关键词】动物福利 实验动物学 教学

20个世纪50年代后期诞生了一门以研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即实验动物学,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实验动物的遗传、育种、疾病防治以及动物福利等多个方面,而动物福利始终是该学科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动物福利,主要是指让动物在健康快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有动物无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等。尽管我国对动物福利越来越重点,也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提到了动物福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充分保障动物福利,已经成为我国该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在实验动物学课堂教学中建立科学的动物福利理念

动物福利主要包括五大要素:一是生理福利,也就是没有饥渴忧虑;二是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合适的住所;三是卫生福利,也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伤病;四是行为福利,也就是要确保动物表达出天性自由;五是心理福利,也就是要减少动物的恐惧与焦虑心情。一些激进的动物保护组织与人士提出了极端观点,主张全面禁止动物实验,觉得用动物开展实验并不人道。但是,在目前状况下,绝大多数实验不可能直接在人体进行,牺牲部分实验动物也是不得已而为了。所以,建立科学的实验动物福利理念是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基础,是要尽可能地确保为人类作出贡献与牺牲的实验动物所享有之基本福利。

二、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引入与实施3R原则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渐趋成熟,3R原则因为自身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引入这一原则,不但能够有效维护动物福利与减少伦理学冲突,而且还能提升动物实验的准确性与降低了实验费用,因而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一是减少原则。用最少的动物以达到预期实验效果,这是动物实验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一定要明确减少不只是单纯地减少动物之用量,而是应当在确保获得同样实验成效的基础上减少一些不必要浪费以避免动物滥用。为此,要对实验动物的用量作出科学、规范的统筹,切实改变以往在动物实验中随意使用动物的不良习惯,要依据实验的人数与分组来设计动物的用量,确保每位学习者均有实验的机会但是又能减少动物浪费。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法预先让学习者了解操作的整个过程,运用计算机模拟等现代化手段来熟悉实验流程,从而有效减少动物的用量。

二是替代原则。以往的动物实验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进行重复性的验证实验,如果能运用音像、计算机进行模拟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看教学片来熟悉实验的步骤,这主要是用于一些只需要了解的验证性实验上。比如,某些损伤观察实验的目的仅仅是观察动物损伤之后的病理反应,就没有让学习者进行亲自操作之必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能实现实验目的。

三是优化原则。教师在实验动物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向学生们大力灌输动物福利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们尽可能地优化实验的程序以提升实验的成功率,以求减少动物的痛苦感。在实验要求处死动物时应尽量避免其他实验动物的目击以缓解其紧张情绪。通过优化能够减少实验动物能够避免的不必要痛苦,这就要求实验者既有同情心,又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并且能够一以贯之地把这一优化意识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

三、全力规范操作程序以维护实验动物的福利

当前,大量动物实验的过程都未能充分考虑到实验动物的感受。比如,在哺乳动物解剖与内部结构观察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进行充分预试验,导致经常会出现麻醉药的剂量不当甚至未经麻醉直接处死动物的情况,从而给动物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有鉴于此,应当充分规范实验动物学的实验操作程序,全力维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在动物学实验之前的准备环节、实验操作环节和实验后处理环节中,均应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为动物们提供合理的外部条件,满足其生命、健康以及舒适需要,从而实现动物康乐这一基本的目标。在实验准备时,应当认真开展动物实验前的饲养管理工作,从而满足其生存与舒适等需求;在实际动手操作之前,实验者应当熟练地掌握动物麻醉、解剖等各个步骤之要点,从而提升动物实验的成功率,减少动物由于实验而经受本来不必承受的痛苦;在实验操作的过程时,对动物的操作应当温和,不得虐待动物;在实验结束之后应当悉心看护经过实验处理过的动物;对于濒临死亡的动物应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尽可能地实施安乐死以降低其痛苦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动物福利视角开展实验动物学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准则,不仅能够缓解教学中所面临的伦理学压力,而且也有利于动物实验自身,并且推动实验动物学以及医学事业的发展,值得加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贺争鸣.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梅志强. 动物福利在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3).

上一篇:武阳镇三联实施方案下一篇: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_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