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共9篇)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 篇1

小班化教育是精致的教育。小班化教育可以更好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我校开展小班化教学快一年了,在尝试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和同学们一样,享受着融洽师生关系所带来的快乐,欣赏着学生个性张扬的魅力!

下面从三方面谈一下我校的做法。

一、为落实小班化理念:关注每一个,成全每一个。我校为小班化教育教师提出十条具体要求

1、让每个孩子掌握一项体育、艺术特长,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和优雅的品质。

2、为每个孩子制定阅读规划,使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3、让每个孩子每学期做一次班级管理者(轮流班干部)。

4、让每个孩子每学期都能主持一次班会。

5、与每个孩子的家长每月有一次交流。

6、让每个孩子每月过一个自己创意的节日(电影节、读书节、感恩节、环保节)。

7、与每个孩子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8、让每个孩子每天都能得到一次同学或教师的奖赏。

9、对每个孩子的作业每天至少面批全班的20%。

10、让每个孩子每节课发言不少于一次。

二、小班化教学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

2、分层教学:

学生分层 备课分层 课上分层 训练分层 辅导分层 评价分层 作业分层

3、个别化教育:一对

一、面对面辅导

4、小班化课堂教学三个百分百:发言百分百、参与百分百、收获百分百 通过一年的教学和实践探索,我们对小班化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分层教学我们学校教研组重点探究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

1、备课分层,关注全体。

教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基础,是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为此,我们对备课进行分层。教师要做到目标保底,分层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过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即每堂课要有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共性目标就是对三类学生的保底目标,个性目标中又需有三类学生目标:优等生目标,中等生目标,后进生目标。

2、授课分层,注重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实行同一进度的教学,势必造成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希望生跟不上的局面。为让每一个孩子在每节课中都能得到发展,进行授课分层,注重差异。如在课堂提问方面,教师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内容简单思考性不强的问题,应首先让后进生回答,即使后进生一时回答不出,也可让优等生帮助回答后,再让后进生重述,直至正确为止,这样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在后进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对一些思维力度大的较难问题,教师要设置台阶,分层提问,减少坡度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

3、作业分层,满足全体。

在以往的作业中,我们都是统一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根本没有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为了使教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在课堂练习时必须有A组题(易)、B组题(较难)、C组题(难)。A组题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目的是过好“课本关”,要求人人都要做。B组题指变式 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一层次的练习题,中等生必做,优等生可以选择做。C组题着重反映在思考性,开放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习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我们学校这样分层设计作业让A等生,B等生,C等生都有充分的发展余地,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辅导分层,关爱个体。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爱和发展,我们老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辅导。特别是班级中对后20—30%学生,我校的老师采取适当的形式去靠近他们,栽培他们。如找希望生谈心,上课多提问希望生,耐心回答希望生的提问,当面批改他们的作业,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小班化班级管理

小班的学生人数减少,但是班级的常规事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减少,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何利用人数少这一优势,切实拓展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时空呢?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科学地开展班级常规管理的策划,要做到班级管理精细化。

1、低段要童趣化。

2、中段要规范化。

3、高段要自主化。以我们中年级的管理为例。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 篇2

一、精品小班——树立学校发展品牌

学校将“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发展”的小班化教育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创出了小班化育人的特色教育。确定小班化教育后,学校以科研引领、研训结合、提升教师素质为途径,为实施小班化教育保驾护航。学校确定“创新研训模式,促进教师成长”的培养理念,坚持“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教研与培训有机统一”的研究思路,通过“科学管理———课题带动———专家引领———名师辐射———课例研讨———互助反思”的有效举措,开拓教师视野,优化教师队伍, 提升综合素质,铺就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让教师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层次的生力军,成为推动学校特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在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产生了新鲜的理论思维,他们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收到了优质高效的教育效果。如今学校小班化教学研究已形成一种特有的实践方式,教师乐于参与,享受其中,带领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振丰小学按照“一校一品”的模式,打造特色学校,形成较稳定的、更具小班特色的教学模式。学校确立了小班化教育的五大教学策略:参与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研究性教学策略。五大策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接受合适的教育。

学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实行个别化教育。目前,学校共形成外教双语、竹笛、阅读赏析、 儿童简笔画、儿童健身操五大特色课,使学生能够找到个人发展的空间,为今后成为复合型人才创造发展条件。

二、精细管理——完善小班教育机制

小班之长贵在“小、实、精”,要想发挥其长项, 必须有一套实用可行的管理方式。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 “管到每件事,管到每个人”;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 细心、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

几年来,学校抓实校本教研, 引领教师提升教育素质的水平和能力,加快教师专业成 长步伐 。 我校认真 贯彻 “五严”的具体要求,以实现课堂关注、双基落实、 习惯养成、兴趣培养为目标,积极进行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高 效性的探 索 , 即课前预习,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课堂尝试,学生学会解 决问题 ; 课后整理,学生学会规 划问题 。 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因生制宜, 因题制宜,创造出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课堂面貌,真正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和谐统一。当面评析,当堂反馈,让课堂最大化地贴近了学生。先行学,相互教,当面评,让小班化课堂真正灵动起来。

研训员参与教师集体备课,高屋建瓴地指导教师如何备课、挖掘教材;如何上课,驾驭课堂;如何布置作业,使减负落到实处。学校定期开展各年组集体备课示范引领活动,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可操作模式,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

开展的“润泽生命叩问课堂教研系列活动”,增强教师钻研教育理论、研究教材的意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助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名师专业引领打造幸福课堂”“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基本功展示”系列活动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小班化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精英人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以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为切入点,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班队会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爱班级、乐助人的好习惯。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批“振丰可爱娃”,让可爱娃担任值周生、升旗手。学校围绕“爱的教育” 主题特色文化,建设主题鲜明、内涵丰厚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长廊不仅是风景墙,更是孩子们的才艺展示墙。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设计班级文化墙,力求把教室变成鼓励学生用脑思考及赞美学习成果的实验室,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开展的以 “临字诵典、益趣明智”为主题的“晨读午练”活动,意在培养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与书为友、诵读经典”的意识和良好习惯。晨读时,同学们做到“不管谁来,头都不抬;专心读书, 用心领悟”,讲究读书方法,学会积累运用。午后,眼保健操结束后,全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写字歌和古典音乐声中,优雅习字。“晨读午练”活动已在振丰校园蔚然成风,师生共读共写、教学相长已形成常态。

每周二的小喇叭广播站坚持不懈,这种由学生主持、学生撰稿、学生播稿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才艺展示的平台,也为学生创设了自主管理的空间; 每年的艺术月风采展示、趣味体育运动会、百人竹笛表演、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塑造自我,在磨难和激励中造就自己,在自信和合作中获得成功。

更可贵的是,一年来,我校秉持“爱的教育”的理念,融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始终,构建起爱的学校目标、课程和管理,使校园文化化蛹为蝶。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年降低、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引,农村人口减少,在一些农村小学出现了大量的“小班”,为推广“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小班化教学对农村小学阶段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开展小学小班化教学仍面临许多难题。为此,本文从经费投入、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估等方面提出深化小班化教育在农村小学进行推广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农村小学开展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条件

(一)生源量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城镇发展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民人口大量减少,农村小学规模逐年萎缩。具体表现如下:

(二)农村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减少。据资料显示,在0~14岁年龄段的儿童在中部地区的数量普遍减少,学龄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持续降低。农村适龄儿童不断流向城镇。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数量增加,导致农村小学适龄儿童相对减少。另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父母把孩子送入城市学校中上学,以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相应的也必然导致农村地区小学阶段学生数量不断减少。

(三)教育政策改革。我国正在实行的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为农村实施小班化教学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在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将小班化教学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将要推行的重要目标,这就说明小班化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培育有个性的新时代人才为目标,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深化农村小学课程改革。

(四)农村教育人才的增多。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下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其中不乏大量从农村进入大学的学生,如果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引导与培训,用于填补小班化教学对教师资源的需求再合适不过,同时也解决了社会的一大难题。

二、西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加大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属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政府财政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承担小学小班化教育的经费,发挥其在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其次,为了用于小班化教育经费利用的合理化、规范化,政府应加强专款专用的拨款体制,强化资金投入监督。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必须革新教育理念,只有树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代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师适应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技能。大量开展有关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学习活动,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多了解小班化教学的教学交流活动和研讨活动,及时对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成果进行演示促进小学教学改革任务的推进;通过组织教学观摩团的形式,使农村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到小班化教学的功能优势,对小班化教学的改革趋势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我国课程改革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1.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僵化的组织形式,开设多种多样符合小学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辩论互动等,让小学生在充满乐趣与智慧的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积极转动大脑、勤于动手、积极发问的习惯。

2. 合作共赢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僵化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轻松欢快、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展开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设计一些要求团队合作的学习活动,在增进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同时使小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欢乐,使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提高。

3. 优化教学评估,实现全面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成果评估倡导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多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特征、情感体验、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进行分项考核评分。改变以往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单一的评价模式,对所学课程分为几个独立课目进行考核评分,使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中取得高分,满足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细化到课目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使教师也对自己的教学改进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学生进行自主评价的形式。把课堂学习成果的评价权交给学生,对每次知识学习成果的考核分成多个维度,例如:上课专心程度、考试细心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评价,以此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监督与自我审查的意识。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小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小班”的天然优势,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对实现农村地区小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费建新,沈玉民,虞菲艳.农村小学小班化的教学与管理方略. 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6期.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篇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年开始,美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其中以田纳西州的STAR计划和威斯康星州的SAGE计划最为著名。我国1997年9月上海率先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首轮试点,总的发展趋势是要逐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个别化,研究形成了《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等教材。台湾小班教学改革的实验始于1998年,班额数控制在35人以下,并大力提倡适应化、多元化、个别化的“小班化精神”。大连市西港区2008年明确了以小班化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总结出:“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及“关注每一个”的“5+1”小班化教育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国外教育更多的是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小班化教育”的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小班化的网络教育和资源配置、小班化教育与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我市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的打造,探索农村小学小班化背景下课堂的实践范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2.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小班化教学不仅是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是种教育理念。它由来已久,从中国儒家教育先祖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到很多国家的大力成功推行;它魅力四射,从中国香港整体实施的成功,到内地部分学校尝试的有效。事实胜于雄辩,成功的个例也说明了小班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其中关键的是它既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关注整体而忽略个体的缺陷,那就是它更关注到每个个体,为每个个体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又转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而忽视学的现象,那就是它更关注到学生的学,更多地给予每个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方法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 ①.心理学理论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②.教育学理论基础

“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③.我国的教育方针

我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学说,明确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对小班化教学起着明确的指导作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也对小班化教学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概念界定

①.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模式、教法、评价手段会发生全新的变化,教育观念将更新,而校园文化、社会教育等也要进行配套改革。

本课题中涉及的“小班化教育”不仅是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是种教育理念。它由来已久,从中国儒家教育先祖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到很多国家的大力成功推行;它魅力四射,从中国香港整体实施的成功,到内地部分学校尝试的有效。事实胜于雄辩,成功的个例也说明了小班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其中关键的是它既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关注整体而忽略个体的缺陷,那就是它更关注到每个个体,为每个个体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又转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而忽视学的现象,那就是它更关注到学生的学,更多地给予每个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方法指导。

②.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农村小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那就是国家财政统筹并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家长呼唤优质的教育、各界人士的强力关注等,同时农村小学生源的萎缩而导致班级人数实质上已经小班化了,这些都为农村小学尝试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因此农村小学更适合实施小班化教育,农村小学唯有走小班化教育之路才会产生优质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注重教而忽略学教学理念,夯实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比较研究,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本校、本地区农村小学小班化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可以在农村小学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整体上稳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一些优秀甚至名教师,增强本校的影响力,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

4.通过小班化的实践研究,巩固“一校一品”的建设,推行本校教育特色项目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本校的教育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研究从业已形成的自然小班化(班级学生人数不足30人)为主,并辅以实验性小班化(人为抽取30人组成的班级),小班化课堂研究的核心在于在控制班级学生数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每位学生,运用课堂教学拓宽的时空,提高个体受教育程度,让每一个学生受到高效、均衡、平等、充分的教育。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1.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与推进的策略。

2.小班化教育组织中涵盖学生管理、环境布置、班组组织形式等的班级文化建设。

3.小班化教育中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4.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与教学策略的选择,尤其是课堂互动的组织形式与体现学生个体特点的作业设计。

5.小班化教学中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在我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小班化小学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革新尝试。为此,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1.文献法。思想、理念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和个案进行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2.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召开相关人员的座谈会和个别访问,与专家、学者零距离的访谈,接受面对面的指导,广泛听取意见,为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意见,进行强有力的调控。3.实验法:随机抽样选定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期测试,属可比样本。实验过程中进行数据积累,实验后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实验前后对比。4.行动研究法。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分阶段以子课题为单位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形成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学校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路子。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我们依据“细化方案,加强过程管理,抓实课题研究各个环节,高质量达成预期研究目标”的指导思想,课题组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完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要求所有成员阅读各种教育理论书籍,参与网络研讨交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①.要求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看一本相关的书,并作好读书笔记;

②.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参加小班化的共同研究,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

③.鼓励老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经验,参与网上论坛,实现资源共享,增进横向交流;

④.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讨论与自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是集中学习,更讲究其高效性及活动意义,分散学习也要保证质量,记好业务笔记,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⑤.立足课堂,认真上好研究课。根据每位课题组教师的情况,有计划安排好研究课,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环节,强化实验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2.资料积累,规范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材料记录了课题研究开展的全过程,它们既是成果,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每学期末,课题组教师自觉地把学习资料、研究材料等整理好,上交课题组长处,以便于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学习其中有价值的经验。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随着课题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些困惑和争论。这些困惑和争论表现在思想上的不稳定、理论观点上的不统一,也表现在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不同认识、个别研究人员的参与度和热情和对研究结果的前景不是十分乐观等。研究中出现的困惑和争论是完全正常的,根本不可怕。更难人可贵的是,课题组面对困惑和争论,反而信心百倍,正面分析困惑,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1.蜻蜓点水式的理论学习与简单粗放的实践,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整体效果。留给老师们的学习交流时间相对来说很少。因此,主题性理论学习与交流的不是很多,对体育课堂教师高效性的实践思考也不是很深入。

2.功利浮躁的大背景与基础薄弱的小环境,制约着研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课题研究的深入,对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和教育体制以及管理机制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是为了评职称等目的,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埋下头来实践。大多数的骨干教师教育思想相对滞后、人员变动大等诸多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来自不同层面学术上争论的问题与实践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让原本激情投入改革的老师们十分迷茫,产生畏惧情绪,这对课题研究人员的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

九.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下阶段研究计划

①开发与利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网站资源

尽力成为课题组和广大教师的一个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为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研究与培训提供平台。

②完成《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教材的编写

完成《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以及《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教材解读》等草案,早日寻找到帮助一线教师走出困惑和迷惘、走向清晰和成熟的突破口。组织好课题组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研组常规检查评比等工作。

③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紧扣课堂、研究课堂、抓实课堂,努力提升成员课堂教学能力,是本课题组的主攻方向,也是所有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课型”研究,立足课堂,研究课堂,提升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不断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努力在保持成员现有教学特色的同时,逐渐形成各自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将继续以每个成员各自的研究方向,如教学方式、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听评课制度。一如既往地采取“提供主题学习材料、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角度、以论文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方式,将课题实施、科研培训和课堂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每次集中研讨活动,确立一个研究的话题,明确研讨的方向,提供给成员;在集中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个成员形成书面文字,留下研究轨迹。

④打造科研成果品牌。教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升教师品位的关键,也是为教师解除苦与累和享受职业幸福的重要途径。积极尝试《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重点研究成员采取“明确方向、独立建构、集体研究、自主修改”的方式,帮助每一位成员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和科研成果等。

2.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①更加宽泛、多样地加强理论学习。应从优秀课的基本特点中去思考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贯彻“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体现小班化课程的性质。因此,学习内容应包括基本教育教学理论、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评价等。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此类书籍,共同学习与研讨,让交流活动更能促进成员思维的提升。②更加及时、丰富地收集分析资料。为每一位成员成长过程留有痕迹,不仅是课题研究工作需要,更是促进每一位成员专业发展的资料库,使每一位成员了解自己不足,有针对性的规划自己发展目标,为成员成长搭建平台。

③更加扎实、有效地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成员上课都应围绕研究课题进行,评课过程也应如此,以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促进成员研究能力。期待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进行理论提升,开展“理论指导+模拟实验+反思再实验”的研训活动。因此,进一步解读2011版新课标,在小班化背景下,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组织的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培养创造精神。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市局关于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若干意见》为行动指针,积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其互动研究”为宗旨的小班化教育实验,让教师更进一步的全面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促进他们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达到小班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课程理念,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创建和谐、生动、愉悦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崇尚人文关怀,使小班化教育资源、环境配置,更具育人功能。

3、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探讨小班化的好课标准。

4、通过小班化教育的探究工作,力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个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素质得到较大面积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

1、在学校层面成立小班化教育实验课题组,建立制度规范,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

2、开展以校为本的小班化教育专题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小班化教育理论”,通过自主学习、专题论坛、讲座、心得交流、课堂研磨等活动,使教师充分认识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本质内涵,从而确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并能将理念转化为内在的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

3、注重实践,探索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新策略。分阶段性的开展专题教学示范、研讨活动,针对问题,总结得失,形成操作策略,进行推广。

4、建立学校小班化学生学习常规,并在课堂行为中认真落实。

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气氛的营造。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四角和走廊进行相关的美化和布置,呈现出生动活泼及富于变化性的教育教学情景。

6、创建“小班化教育”学校专题集。共同探索小班化教育教学,同时达到资源共享。

7、注重交流与共享,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校与校之间的联谊活动。

8、展示和总结小班化教育的阶段成果。

四、保障措施

1、健全领导机构。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项目组长负责制”,各项目组相对独立的开展工作。(1)为加强对小班化教育的领导与研究,学校成立小班化教育实验课题组,领导、协调、规划、指导学校的小班化教育实验工作的具体开展。具体分工: 组 长:钱忠友 副组长:马永忠 成 员:姜文亮 徐中林 黄向阳 叶同根 沈遐仁 凌爱民 禹晓根 杨志祥 张志翔 袁吉萍

2、健全小班化教育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工作例会制度。

定期反馈学科教学得失,调整、协调实验内容、步骤、方法,总结调整班级工作,学习理论、交流信息等。(2)理论学习制度。

加强“小班化教育”专题学习。通过专题讲座、论坛、自主学习、推荐读物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小班化教育专著等,并结合实践,做好摘记、撰写学习体会,学校每月组织教师开展小班化专题读书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小班化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心得体会等交流、评选活动,集结成册。学校争取每学期一次邀请专家来校作小班化教育专题学术报告。

(3)档案管理制度。

深入进行“小班化教育”的理论研究,总结得失,形成文字材料,分阶段展示“小班化教育”成果,举行公开观摩活动,交流小班化教育经验,并在学校校园网上发布。并做好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4)督查和激励制度。

加强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等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对教研、科研活动管理考核,制定责任制度和奖励制度,调动教师进行小班化教育研究的积极性。

五、每月工作安排 ★9月份

1、继续完善本学期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工作计划。

2、注重小班化班级环境的再建设。

3、开展小班化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官小)

★10月份

1、小班化教育实验教师通识培训.2、小班化课堂的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观看光盘)

3、各教研组开展好小班化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冯小)★11月份:

1、小班化教育中英语课堂教学培养目标的研讨活动。(官小)

2、各教研组开展好以小班化教育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小班化“读书笔记”展评)

3、建立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档案,形成数据、情况分析材料。

4、阶段学情检测,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效率问题及解决方法。★12月份

1、小班化教育中语文检测评价的研讨活动。(冯小)

2、小班化论坛:学生合作技能、习惯的有效培养.3、各教研组开展好以小班化教育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元月份

1、评选校小班化教育的 “优秀教师”。

2、进行小班化教育专题小结.3、做好小班化教育各项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归档工作。

4、通过小班化教育理论学习,结合工作实践,撰写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心得体会。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 篇6

----济南市平阴县安城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之路 新课程改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推动中已经实施了六年,尤其是去年召开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一处农村小学,如何落实省《办学规范》、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进行校本教研等问题,结合实际,我们认真解读《办学规范》及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一、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确保课程改革的落实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时刻引领着学校的发展。

几年来,学校确定了“以德从教、科研兴教、创新施教、质量立教”十六字办学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围绕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以科研为先,骨干带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习创新、永葆生机的教师队伍;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习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践行“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宗旨,积极打造“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的校园精神,努力实现“校园优美、校风优良、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精心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升。

二、素质教育课程化、办学行为规范化

学校树立大课程观,落实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化的落脚点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课程的丰富和落实为抓手,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1、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实施方案》,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实用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校本活动课程,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特长发展。认真落实省办学规范40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

2、加强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性管理,重点实施了教学常规阶段性检查和反馈、课堂教学随堂监测和评价、教师岗位目标考核等。1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听课以推门听课和教研组听课为主,听执教教师介绍设计理念,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相互评议,实事求是的给予评价,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改进措施。特别是教研组加强课例研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行“同课异构”的课例研讨模式,通过同上一节课,平行班对比上课、跟踪式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目前已有2位教师参加济南市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均荣获一等奖。

课题研究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从过去的立项即结题,转向一线教师的直接参与研究,以随笔、感悟等形式记述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课题研究推动课程改革,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去年,学校被评为县教科研先进单位、县级教学示范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承担的济南市“十五”规划课题《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顺利结题。

三、教研活动一体化、校本培训规范化

目前,安城小学,辐射三处学点。每处学点有3个年级,6--7位教师,平均年龄四十五、六岁。教学点存在着“学校规模小,教师任课重,师资年龄大,教研氛围差”的现象。为了促进学区内均衡发展,提升学校及教学点的教学水平,自07年开始,结合学校及学点实际,我们确立了“以校为本,区片联动,分类提高,均衡提升”的农村小学“区片教研一体化”教研模式,充分发挥中心校的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学区统一安排教学点教师到中心校开展教材通研、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课例研究等教研活动。这些活动学科教研组长参与组织实施,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既保障了全体教师的全员参与,又为教师发挥特长、形成教学特色提供了交流空间,形成了教育内部浓厚的校本教学研究氛围。

为了深化区片教研,提高教研实效性。暑假组织学区全体教师进行“暑期教师校本培训”,先后进行了《如何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教科研讲座、观看优秀班主任讲座、进行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现代教育技术讲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学业务工作研讨、教师业务理论考试等活动;开学前,征求教育办同意,安排英语、体育、音乐学科巡回教学点教学。在区片教研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课程开设的一体化,为课程改革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学校突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有效整合学习、反思、开放、交流、研究等建设现代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以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为契机,以学区教师素质大赛为载体,以最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搭建教学反思平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搭建合作互助平台,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搭建教师比武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素质大赛、集体备课、城乡互动等活动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在进行区片教研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4届学区教师素质大赛,主要有师德演讲,说课竞赛,课堂教学展示,案例分析,钢笔字竞赛,业务考试等。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学科参与不同类型的比赛,以赛促研,研讨结合,从小处着手,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初步探索出农村小学区片教研一体化、校本培训规范化的的路子,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学校认真学习上级教师评价指导意见,不断改进教师评价办法,对教师的评价采取过程与终结、专项与多元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

四、个性教育活动化、学生评价多元化

素质教育应该是有规划的长期坚持,而最有效的学校教育是对孩子在走出校门之后的健康成长仍然产生影响和帮助。一个孩子走进校园都应该享受这样一种教育:在学习知识之外,至少修炼一两种课本之外的实用课程,培养一两个能受用终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个性教育。2008年省素质教育工作会召开之后,学校班子深入研究,广泛论证,推出促进学生发展的社团活动,实施个性教育活动化。

根据菜单式自主选择的原则,师生打破班级界限双向选择,确定社团活动内容。社团活动包括:科技创新类、动手实践类、学科拓展类、艺术教育类四类,10多个活动课程。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体育、写作、诵读、七巧板、科技、制作、棋类等活动,每个社团活动按照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求,做到定内容、定人员(教师、学生)、定地点、定时间,教师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指导,学校做到有检查。活动的开设,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展现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凸现个性,展示自我,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今年年初,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为了弥补学生在课堂上某种学习能力的不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推出师生读书富脑活动、学生5分钟晨光演讲、书写拉力赛、计算拉力赛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计算能力,通过学期末检查评比,取得较好效果。

对学生采取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各班不断完善星级队员评价办法,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创新、特长等不同方面提出要求,每周组织评比、展示、交流,加强彼此间的探讨与合作,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使全体学生人人有特长学科,人人有特长成果。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 篇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 小班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关研究表明, 欧美、亚洲等发达国家和城市都在小班化教学上作了一些实践探索, 开展小班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育公平起着积极作用。武汉市硚口区实验小学 (以下简称我校) 于2011年成为“武汉市小班化教学试点校”, 通过两年多的小班化教学研究, 学校管理理念、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让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为可能

1. 小班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小班化教学, 并非简单的是指在小班额环境下实施教学活动, 更为关键的是指在班额较小 (我校每班不超过35人) 的环境下, 教师基于“关照每一个”的教育理念, 其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均发生本质改变的教学活动, 它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 促使学生个性张扬、健康发展。

2. 小班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1) 关照全员。由于班级人数少, 教师能将“每一个学生”装进心里:尊重每一个, 让课堂充盈生命关怀;发展每一个, 引导学生充分体验, 以获得终身难忘的知识和方法, 构筑课堂学习共同体;激励每一个, 用评价激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潜能, 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和谐发展。

(2) 以生为本。小班化教学改革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获得转变, 他们既关注群体素质的提升, 又重视“每一个”的独特性, 并从学生视角出发, 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 更加关注学生身为人的丰富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学生自身文化的形成和对梦想的追求, 等等。

(3) 促进公平。小班环境下, 每一个学生获得教师更多的个体关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多, 各个能力层面、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均能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的关心与帮助, 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都得到改善, 发展相对均衡, 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4) 精致合作。大班教学中也存在合作, 相比较而言, 小班化教学中的合作更有效, 互动更频繁。小班化教学中的合作是“基于人人发展的合作”, 因为人数少, 每个人在合作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合作内容和方式更加精致, 如:分工更精细, 要求更具体, 每个组员不可或缺, 人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为本组作出贡献。

二、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独一无二”

我校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始于2011年5月, 当时由于区域发展需要, 学校周边的老旧社区拆迁改造, 生源大量流失。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立足区情和校情, 提出“借小班化教学研究契机与周边名校错位发展”的办学思路, 主动申请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初步呈现出三大特征。

1. 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表征化的小班化教学。这一阶段我们历时约四个月, 当时, 我们对小班化教学的理解比较肤浅, 将“小班化”定位在控制班级规模上, 把全校唯一一个近50人的大班拆分为两个班, 全校步入小班化时代。我们发现班级人数减少后, 教室空间变大, 于是我们提出改革现有的“秧田式”座位方式, 鼓励全校教师根据学科需要, 主动改变座位方式:数学课、科学课的“蛋糕式”, 音乐课、心理健康课的“马蹄式”, 口语交际课、英语课的“T台式”等多样化座位方式应运而生, 学生的学习空间活动多起来, 新鲜多变的座位方式短时期吸引了学生参与学习。

然而, 随后出现的情况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惑:虽然班级人数减少, 但是教师仍然沿用教授大班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议”的教学方式成为主流, 学生个体并没有因为班级人数的减少而增加课堂参与率, 教学效率低下。

第二阶段:深入课堂的小班化教学改革。2011年9月, 我校准备迎接全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评估, 在研磨办学特色时, “体验”二字映入眼帘, “体验教育”确定为我校办学特色。我们以“体验”为突破口, 变革教与学方式, 开展“体验学习”研究, 初步提炼了“激活主体·实践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和“基于体验·感悟践行”的德育活动模式。

“激活主体·实践体验”课堂教学模式“四环节”为:

“基于体验·感悟践行”德育活动模式“四环节”为:

全校教师紧紧围绕两个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历时近一年的“体验学习”教学实践探索, 我们的课堂开始发生静悄悄的改变, 教学由从前单一的师授生受的方式, 变为丰富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充分发挥小班优势, 根据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教与学方式, 面向全体学生, 拓展体验时空, 人人参与, 人人实践, 人人受益,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学习效率逐渐提高, 学习负担逐步减轻。

但从全面培养全体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 我们仍有担忧: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强;学优生占有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每一个”学生的体验并不充分;同时, 充分的课堂体验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第三阶段:切入内核的小班化教学探索。2012年9月, 我们开始深入“关照每一个”的课堂教学探索阶段, 至此才真正进入到小班化教学的内核开展研究, 全体教师的视野逐渐聚焦到“每一个”上。同年10月, 学校课题《小学小班环境下体验学习研究》被正式列为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我们提炼了课堂体验学习的基本理念:“亲历过程、自主建构”, 从五个环节建构课堂体验学习的基本过程 (如下图) 。

课堂开始发生静悄悄的改变, 教学由从前单一的师授生受的方式, 变为丰富的“师生互动”方式。

“纯知识学习”转变为“充盈人文关怀的知识学习”。“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课堂教学中, 我们尝试建立学习共同体, 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三环节上下功夫:一是课前“备”生, 倡导教师将学生名字写进教学设计, 尽量不遗漏,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课中“邀”生, 教学时依据教学设计和现场状况, 顺势而导, 激发并邀请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做到“课课清”;三是课后“思”生, 每节课后, 静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 经验是什么, 缺憾在哪里, 如何改进等。课堂教学由“粗放”逐步向“精细”转变, 课堂由少数学生的舞台变为每个学生的全情投入和积极参与, 学习共同体内的每个学生自主或受他人启发而主动建构知识, 提高能力, 个性化发展充分。

2. 呈现三个特征。

在小班化教学研究中, 我们凸显“体验教育”办学特色, 积极创建学习共同体, 课堂呈现出新面貌。我们所理解的“学习共同体”是指, 教师基于“关照每一个”的教育理念, 放手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形成能力, 并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互助乃至共生互融, 促进每一个人健康、和谐、个性化发展的平等学习团体。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 教师和学生均能真诚接纳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激活学习的兴趣与潜能。在创建学习共同体中, 我们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倾听、互助、分享非常重要, 这三个要素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实发生, 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张扬、教育优质发展。

(1) 真诚倾听, “纯知识学习”转变为“充盈人文关怀的知识学习”。“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自从创建学习共同体以来, 我们发现“倾听”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因此我们提倡, 要在课堂上培养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由“能安静地听他人发言”, 到“能听懂他人发言”, 再逐步发展到“在倾听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刚刚揭示《我和课本剧》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时, 六年级学生就炸开了锅, 各执己见, 有的说:“课本剧就是把课文内容演成小品”, 有的认为:“既然称之为‘剧’, 应该模仿话剧的形式”;还有的直接表态:“我们小组排演个《皇帝的新装》不就得了呗”……教师耐心地听完所有学生的一己之见后, 平静地问:“这可不是语文活动课,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研究内容, 你想了解些什么呢?每个人先自己想想, 再听一听你们这个学习共同体内同伴的发言, 梳理出研究的思路来”。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 紧紧围绕主题自主思索、发表观点和倾听同伴发言。

我们看到, 课堂上流淌着静静聆听、静静思考的和谐氛围, 教师穿梭于组和组之间, 也在倾听。这样的“真诚倾听”既是对学生的要求, 又是对教师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约束, 它能让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学习更显价值, 并能让每一个他人的学习体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2) 真实互助,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课堂上, 我们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教授、相互帮助, 形成亲密的同伴互助关系, 养成主动询问同伴和热情帮助同伴的习惯。教师更多的时候抽身而退, 鼓励学生个体或群体通过自身的猜想、体验、实践找到答案, 教师仅在关键时刻将学生的问题和不同见解串联起来, 使他们的思考更深入、更开阔、更完善。事实证明, 当教师“无为”时, 学生变得非常主动与投入。

在小班教学中, 这样真实的互助是有价值的, 学生不断自我挑战, 不断帮助他人, 学习共同体内的每个人都得到了最优发展。而我们教师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人人参与, 这个设计对全班和“这一个”学生有什么意义, 教学的关键环节会考虑到不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求, 促进每一个都发展。课堂中, 教师就像织网一样, 将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回答联结起来, 教师自己再退身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改革, 让机械生硬的“讲授”, 变为生动鲜活的“对话”, 每个学生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拥有更多自主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所获得的知识与习得的技能更加稳固。因为参与, “每一个”都进入教师视线, 教师也很好地完成了从“传授者”到“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师生幸福指数均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效能显著提升。

(3) 真心分享, 教师角色从“学生的教师”转变为“教师学生”。多年的课堂实践令我们发现, 同样的学习内容, 同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体验却不尽相同, 因此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只会拉开这个差距。而学习共同体却能够缩小这样的差距, 它为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验创造了可能。在学习共同体内, 教师和学生能尊重每一个他人的独特体验与思考, 充分给予每个人感受分享其他同学的见解与交流的时空, 所以每一个学生常常会获得一些完美而深刻的认识。我们高兴地看到, 学生间的差距正在逐渐变小, 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慢慢成长, 健康发展。同样, 在课堂分享中我们的教师也在迅速成长, 慢慢地从一个“学生的教师”变为了“教师学生”。

三、让师生、家庭、社区共同参与均衡教育改革

1. 学生健康成长。通过深入小班课堂听课, 我们将原有大班与现行小班观察到的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 (如下表)

例如, 同样的科学实验, 同样是将全班分成六组, 由于小组合作的时间有限, 大班中的学优生往往成为活动的主角, 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的实践权、表达权, 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而小班因为人数少, 每个学生都有充分体验、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 参与率、发言率、评价率均达到100%, 人人因受到重视而充满自信、均衡发展。

我们亲历小班化教学实践, 看到学生的可喜变化:习惯好了, 人人讲文明, 懂礼貌, 坐立卧行的好习惯逐步养成;方法明了, 在体验学习实践中, 学生们初步领悟多读、多诵、多记、多观察、多实验、多制作的方法, 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学习负担明显减轻;身体棒了, 学生能吃会睡, 积极锻炼, 近视眼少, 身高、体重正常, 心态阳光;学业优了, 实验年级的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人人得到发展, 科科有所收获, 学业成绩稳中有升。

尤为欣慰的是, 正因为我校教师始终坚持“知识学习和人文关怀融合”的理念, 在我们这个农民工、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学校里, 学生们不再自怨自艾, 而是充满感恩、充满希望地学习和生活。从一年级开始, 我们搭建了校园梦想舞台,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我。于是从那一刻起, 每一个学生都开始拥有自己的梦想, 并在每一天中为梦想而努力学习, 这些都为他们未来的幸福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只会拉开这个差距, 而学习共同体却能够缩小这样的差距, 它为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验创造了可能。

2. 教师主动提升。

(1) 主动走进孩子心灵世界。随着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深入, 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 也开始涉足他们的家庭生活。家访时, 我们看到占比76.2%的流动人口的孩子生活环境简陋, 不少家庭连写字的书桌、台灯都没有, 但是他们仍然积极乐观地生活, 并希望通过好好学习去改变家庭的未来。于是, 我们的教师开始追问自己:“我们为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努力了吗?”大家潜下心来, 给予了这群孩子更多的关怀和帮助。2013年元月, 学校“首届小班化教学论坛”开幕, 有教师感慨万分:“小班化教学给了我更多进入孩子心灵世界的条件。我们打开教育之眼后发现, 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可爱, 他们24小时都在等着和我们交流”。有的教师还说:“我很幸福, 因为我们正在踏实地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产生积极的影响”。

(2) 个人专业化成长的觉醒。小班化教学研究唤醒了教师的专业自觉, 他们开展教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提升。研究主体由“被动参与”逐渐变为“主动研讨”;研究内容由以前仅关注教材、教案, 到现在更加关注学生;研究方式由定期集中大型研讨, 变为现在的根据需要随时开展小型多样的微型专题研究;研究评价由一学期一总结, 变为现在的随时小结。教师开始真正依据小班教学的情境改变僵化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新的教学情境下更新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2.学校快速发展。

(1) 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的改变。小班化教学研究令我们的管理发生了“四个转变”:一是办学理念从认识想法逐步转变为干部教师的实践行为;二是德育工作在思想上从“重智轻德”转变为“以德为先”, 在方法上从“说教式”逐步转变为“体验式”;三是教学工作在理念上从“讲堂”逐步转变为“学堂”, 在教学方法上从“同步教学”逐步转变为“合作学习”;四是办学效果从曾经学生发展不均衡, 逐步转变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 家长及社区的评价。家长与社区居民亲眼见证了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后的变化, 他们给予了“三实”的评价:学校让全体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学生同样受到优质教育, 为均衡教育办了实事;小班化教学研究确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取得了一定实效;小班化教学实践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注重个性发展, 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有实绩。

(3) 社会资源的支持与帮助。两年来, 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 办学声誉显著提升, 社会力量支持教育的力度大大提高。武汉市时代天宇置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家为学校捐建一栋价值近600万元的综合活动大楼, 美国塔尔萨大学终身教授王涛先生、上海自强广播电视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孟春先生从2013年6月开始在学校设立“自强学生奖学金”。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 篇8

关键词:小班化;性格特征;兴趣

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教育制度都比较传统,小学中的每一个班级差不多都有七十个左右的学生,这对于英语这一门新学科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这就使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可能很全面,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只能以偏概全,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当前的教育模式由于班级容量的局限,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思想。而“小班化”改革风潮的出现,为我们国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在极大的空间里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他们与老师的沟通增加,同时小班化的上课方式可以为外教的融入提供良好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更多与外教面对面交谈的机会,通过多说多练来提高口语能力,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更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小班化学习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小班化作为当前引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风潮,它已经被我们国家教育机构所重视,它是最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方向,也是培养中小学生个性最好的教育方式。每一个人天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但是因为他们接受的都是传统的义务教育,逐渐使他们的独特个性被泯灭,它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自己的个性追求,这个教育方式存在极大的弊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学习的时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小班化教育方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针对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英语小班化学习下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1.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组建英语学习小组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有各自的个性特点,而小班化的好处就得以体现他们的个性特点,老师在小班中可以兼顾每一个学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及特点分组,因为分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的常用方式,组内人必须能较好地配合,这就要求教师分组时必须慎重。一个组内的学生有的语言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沟通能力强,根据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分组,不仅可以起到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的作用,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一举两得。

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合作能力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而竞争与合作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竞争中有合作,所以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小班化教学通过分组,可以在小组内多组织一些有关英语的对话,并以讲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去完成,在备课过程中就可以考验他们的合作意识,只有集体行动,分工合作,才能提高效率,也使所有人都参与其中,通过小组讲课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感与责任感。

3.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利用观察导入法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习缺乏自主性,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而对于英语学习,只听老师讲是没有用的,应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学习必须依靠学生自己。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彩虹的图片,然后问:Boys and girls,look,whatthis?幻灯片上的彩虹图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等学生用中文说出彩虹以后,老师说“Yes,its rainbow.”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自然而然更喜欢学习。小班化教育中老师改变了教育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预习新知识,通过小组交流,在课堂上向大家呈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老师总结并指导,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也进一步加强了合作学习能力。

二、小班化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其好处

1.小班化教育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模式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习内容比较枯燥,而小班化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去学习、交流并获得自己的感悟,通过不断地对英语口语的练习和复述来提高自己。它更注重培养学生个性,老师在学生少的条件下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并尊重个性差异,引导学生朝着符合自己个性的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培养新一代有个性特征的学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分组学习、分组合作是其特点,并且给学生提供了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小班化教育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分组学习,将班级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来学习,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更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分组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可以得到多元评价,全面了解自己

自主课堂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既有对课堂的客观评价,也有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开放式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有助于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谊。而通过学生自主讲课,学生可以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讲课的评价、平常表现的评价、行为习惯的评价等。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使学生更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老师指点,及时改进自己的缺点。

总之,小班化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施行,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因为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它被人们接受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它的发展可以弥补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现在存在的不足,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是每个人交流必然会用到的,所以对于它的学习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通过小班化教育让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更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外教,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王晶莹.美国探究教学模式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0(04).

小学办学特色化小班化教育 篇9

(2013学年—2015学年)

第一部分 概况与背景

一、学校基本情况

双山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位于双山街道办事处贺套村,学校占地23200平方米,生均占地33.38平方米,建筑面积5290平方米,绿化面积5600平方米,内部水、电、暖、消防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设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电子琴室等十多口功能室,都达到山东省一类标准。学校图书室有图书15400余册,面向学生全面开放,以班级为单位借阅。学校订有报刊杂志90种,教参工具书176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区东面是8600平方米的高标准塑胶跑道操场,设施齐全,总计投资230多万元,看台可容纳1500名学生观看比赛,是我校优秀教育资源的又一亮点。

我校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生768人。教师53人,专任教师49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在教育系统举办的优质课评选中,我校先后有10人获得章丘市优质课一等奖,有4人获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有8人分别荣获“章丘市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有章丘市级、济南市级“骨干教师”7人。先后有12人获章丘市教师素质大赛一、二等奖。同时,学校被确定为济南市古诗文诵读实验基地,先后荣获济南市绿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章丘市规范化学校、章丘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济南市文明单位、“十一五”课题研究基地(有两个课题已在我校立项),先后四年被评为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007年英语组、体育组被评为“济南市优秀教研组”。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办学宗旨,走“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路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先后与建工学院和经济学院合作成为两所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优势条件

(1)学校有一支有思想、有干劲、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他们敬业、有爱心,事业心和责任强,其中不乏业务骨干教师。广大教师通过课程改革实验,特别是通过近两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片区教研活动和城乡联盟办学,教育行为有了较大转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为实施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支撑。

(2)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齐全,教学设施现代,为使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也为实施小班化教育奠定了基础。而且学校生均占地面积较大,学生活动场地宽裕,有利于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活动。

2、主要问题和不足

(1)教师理念滞后。部分教师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策略同小班化教育理念仍有较大差距,“穿新鞋、走老路”仍很普遍,制约着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因此,转变教师观念是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2)实验经费制约。创设小班教育环境、增配一定教学设备、进行多样师资培训、开展小班课题研究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保证。但在目前学校学生数减少、生均公用经费紧张条件下,很难优先保证开展小班化实验所需的物质与经费。

(3)专业引领缺乏。学校名优教师少,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而且部分教师缺乏忧患意识和专业成长的内驱力,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整体素质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小班化教育的推进。

第二部分 理念和目标

一、核心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创设和谐愉悦的小班化教育环境,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力求通过三年的努力,促使每一位学生学业质量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努力形成我校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促使教师自我发展和学校内涵提升。

2、具体目标

(1)探索、实践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注重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使小班化教室的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彰显育人功能。

(3)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建设和谐的校园和温馨的班级文化。

(4)探索小班化情景下的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小班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别是后30%学生的个性成长。

第三部分 策略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小班化教育是我校继行为教育特色创建、城乡联盟办学后又一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因此,在大班化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前提下,要切实搞好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首先就必须转变全体教师观念,端正认识,树立新教学观、师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教学。

在充分调查、分析基础上,制定学校小班化教育总体规划,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层层推进”的办法,全面指导、落实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建立小班化教育学习研究制度,每月一日定期进行专题研讨,分析情况,交流经验,学习理论,及时发现和解决小班化教育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与小班化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改革。

二、加强学习,积极开展专题培训

加强小班化教育理论学习,明确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意义,强化“用读书的厚度提升研究的高度”意识,激励教师自主学习,大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业务学习、专题论坛、课题研究、课例展示、经验交流等校本培训活动,力求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充分认识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小班化教育的实施能力。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交流合作。适时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指导,组织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拓展视野,提高认识。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着重围绕教育办《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构建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三年中,充分发挥教研组、小班化任科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小班化教育改革。

三、营造氛围,大力改善教育环境

优化学生的学习空间。班级环境布置力求突出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课桌椅排列、墙面布置、教育设备安置、学生作业壁柜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张扬教师和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关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所成,努力培养更多不同层次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四、注重实效,构建新颖德育体系

建设班级文化,优化育人氛围。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活动,创设积极向上、富有激励与人文关怀的小班文化环境氛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订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的考评方案。每学期对班级文化建设总体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评比。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成长记录”,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摘记下来,激励自己,超越自我。

营造书香校园,创建书香班级。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活动,举行班级经典诵读比赛、读书主题班会、书香班级与学生“阅读之星”评比、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让书香飘满校园,让读书成为校园一道亮丽风景线。

实施自主德育,开展体验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工作,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健康心理。

五、关注课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制订小班化教学常规要求,努力构建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备课: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坡度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当,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分层次精心设计练习,落实到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堂课后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最佳空间形态,有课桌排放图示。在备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备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潜力),还要备教学实施空间组合变换(如桌椅排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及互动轨迹)等。

上课:实施个别化教育,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关心、赞赏、激励”的教学用语,营造温馨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作业:要求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分层实施,总量适当,难度适中,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作业中得到个性发展,体验成功与快乐。调控难度,分层设计,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选取基础性作业题,强化后30%学生基础,提高学习信心;提倡“二次批改”,主要学科每周“二次批改”至少2次。对后30%学生的作业要面批,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原因。改正错误,鼓励进步。建立后30%学生作业记录本和“错题集”。作业评价恰当,提倡使用激励性作业批语。

六、多元评价,张扬学生个性

小班化教育需要个性化的评价,以多元评价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结合学校近年来正开展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两项自主性发展项目,努力构建科学的、简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班化评价体系,包括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拓展和深化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小班化教育实效性。

改变原来注重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而较少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做法,确立全面、正确、客观的评价体系,把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通过小组评价法、鼓励评价法、个案评价法、形象评价法、等级评价法等多种评价,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他人、喜欢班集体,在小班这方欢乐而充满活力的小天地里茁壮成长。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为保障小班化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小班化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小班化试点工作,具体负责“三年规划”的整体推进。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教师具体落实,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理清晰。

二、经费保障

鉴于我校办学经费紧张,迫切希望上级各部门能结合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优先保证实验经费,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小班化教学环境建设、学生活动设施配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大小班化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小班化教育的优质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保障小班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师资保障

实施小班化教育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师生交往新模式的构建。但目前学校还缺少一支能适应小班化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因此,一方面,学校将创设教师学习、探索、研究和展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轻松、愉悦的环境,激励教师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上级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专业指导、理论培训,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分析、解决各类问题,及时反思,总结。

章丘市双山街道中心小学

上一篇:花桥中学2014年元旦文艺汇演策划方案范文下一篇:英文歌bingo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