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消防网格化管理制度(共15篇)
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东街社区位于小坝东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居住居民5226户,总人口15930人,共有住宅楼115栋,共分8个住宅小区,1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224户,房屋出租84户,重点行业16户。随着东区城市的建设发展,辖区新建小区不断增多,社区服务范围广,对象多而杂,消防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使消防工作上台阶,东街社区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在我市消防大队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社区党支部带领一班人积极探索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网格化管理,实施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消防安全服务”的工作机制。
一、整合社区消防安全宣传人力资源,建立组织网络,建立规章制度。
1 社区消防管理“网格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 长春市的火灾风险和防控压力不断增大, 主要面临着“四大难题”:一是由于乡镇、街道没有专门的消防机构, 更缺少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 容易造成消防工作在基层失控漏管。二是长春的人员密集型和高危险企业数量剧增, 城中村、群租房和“九小”场所遍布城乡, 这些区域和单位场所极易成为消防管理的“盲区”。三是长春经济的迅猛发展, 火灾隐患、火灾危险成倍增加, 成为影响安全发展的重大难题。还有一些动态性火灾隐患和习惯性违法, 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现象突出, 难以根治。四是现役消防警力严重不足与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 实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破解了火灾防控的瓶颈难题。
2 划分三级网格, 建立了科学化的工作运行机制
长春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就是以区、街道、社区为基本单元, 按照“一网三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的模式, 将辖区地域按行政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状单元, 并对每一个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 每一个网格都有人抓、有人管, 构筑“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基层一线火灾防控体系。所谓“一网三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 具体是指:将街道作为“大网格”, 成立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牵头, 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 综治办、安监办、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工业办、文教办、治安巡防队、乡镇政府专兼职消防队、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防火安全委员会, 每月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检查, 落实消防工作各项措施。将社区作为“中网格”, 成立由行社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 成员由网格长、消防楼长及综治协管员组成。通过协调辖区内网格间的工作联动, 结合网格人员机动巡查, 处理区域范围内的消防安全方面的有关问题, 对发现的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居民举报的消防问题以及发现的火灾事件即时快速上报。将街区、居民小区、楼院、企事业单位划分为责任片区作为“小网格”, 目前仅在南关区已将全区57个社区合理划分为310个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网格。每个网格设网格长1名, 综治协管员1名, 消防楼长及消防志愿者员若干名。网格长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 主要职责是对辖区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开展监督抽查, 解决能解决的消防隐患, 对不能解决的消防违法行为采取移交公安机关以及消防部门做出相应处理。网格长与综治协管员的工资一部份由区政府每月定额发放, 另一部分由在网格管辖区内发现问题的效率与处置质量评价结果决定工资多少。综治协管员、消防楼长向社会选聘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的志愿者担任, 主要承担消防巡查、结合信息、执法监督等职责, 按照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经济补助。同时加强对综治协管员的消防培训, 提高消防技能和服务水平。对以上人员每月考评排名, 每季度兑现奖励, 年终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进行综合表彰, 充分调动网格长和协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运用新手段, 强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科技支撑
新形势下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必须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为了解决信息化建设难题, 长春市政府整合社会服务资源, 结合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理念, 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 用于硬件、软件建设。在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域建设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聘请软件公司开发了数字软件指挥控制系统, 创造了图文影音一体化传输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在各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板块中, 地图上标出了坐落在南关区行政区域内的一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座标位置, 同时将这些单位的基础信息也录入了信息平台。以便网格长实现资源共享, 捷管理。
网格长是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神经末端, 在消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可以将发现的消防问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以文字信息及时上传到办理系统, 还可以把存在消防问题的现场图像资料进行上传, 并通过手持终端具备的卫星定位系统将问题现场的方位坐标等相关信息在办理系统同步显示, 比如某物业小区消防设施损坏, 小区楼道内堆放可燃物存在火灾隐患等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问题, 均能准确提供坐标定位。无论是群众反映的消防问题, 还是网格长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只要进入事件办理系统, 所在社区街乡和消防部门的系统平台均同步显示相关信息, 同时公安消防部门受理员及网格负责人的手机会收到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签收的提示信息, 督促尽快办理, 如未能及时签收区级办理系统会及时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督办。
加强消防安全, 远离火灾伤害是确保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在全国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历史大潮中, 长春市政府认真落实公安部郑州网格化消防管理会议精神, 将消防工作通过三级网格的划分, 切实将消防责任、消防组织、消防力量落实到最基层, 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宣传教育等工作延伸至最前端, 基层消防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实现了“机构严密、职责明确、全民参与、管理创新、预防为主、保障有力、扁平指挥、群众满意”目标。长春市2600余名网格长与联防人员以及物业管理人员、消防楼长等力量走街串巷, 昼夜巡查, 共排查整改隐患3万余处, 纠正消防违章行为1350多起, 及时发现消防灭火情120余起, 长春市火灾形势明显好转, 由过去的每年7000余起, 下降至4000余起受到当地党委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为促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摘要:每年我国居民火灾发生率约占火灾总数量的60%。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 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意义重大。长春市认真落实公安部郑州消防工作会义精神, 在社区创新推行“网格化”消防管理新模式, 充分发挥消防网格长、消防楼长、消防协管员、志愿者作用, 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消防工作运行机制, 实现了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全覆盖。
关键词:网格化,社区消防,火灾
参考文献
政府统揽,统一布局。漳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一是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是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主体;二是明确了重点镇配齐2名专职消防管理员,一般镇不少于1名专职管理员;三是明确了社区、农村网格职责,并做到“六个一”工作标准,即:一个领导组织、一支志愿队伍、一份责任书、一套排查整治台账、一块宣传栏板、一批宣传标语;四是明确了经费保障来源,在每个街道、乡镇建立一支政府专职或志愿消防队,并配备“一泵、两枪、三带、四灭火器”。
层层推进,充实一线。福建漳州支队一方面紧密结合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推动全市324名专兼职基层民警参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全市重点单位中,进一步明确了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如此,福建漳州支队还对全市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测试和定点管理,建立了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并以开发区凌波社区消防窗口为试点,在全市逐步打造“社区消防窗口”。
倒排进度,主抓落实。第一,制定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任务表和进度表,并实行日上报、日通报,每日定时跟踪全市2536个小网格工作落实进展情况。第二,要求“大网格”全面掌握本地区中小网格数量、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及时摸排,及时上报。第三,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及政务督查内容,并实行“日上报、周通报、月督导、年考评”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条块融合,全网覆盖。实行街道(村)网格块状管理和各领域线状管理相互融合,做到消防安全管理全覆盖。
块状管理由各驻村片区组长牵头,村网格管理员(综治联系员)具体实施,街道网格员(驻村干部)负责日常监管检查指导。
线状管理由街道分管领导牵头,相关办公室(站、中心)负责线上消防安全管理。
二、量化管理,有限责任。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试行量化考核,以完成定量管理任务为基本要求,各网格管理员对其监督管理工作负有限责任(任务指标见附1)。
三、简易操作,疏而不漏。简化工作流程,便于日常管理。
(一)村网格管理员主要负责小网格内生产经营单位、出租房、宾馆、商铺、娱乐场所及村级活动场所等常见消防安全问题的排查,检查有关单位《新前街道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台账》记录情况。
主要负责查找以下安全问题:
1、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到位,无管理台账的;
2、有无“三合一”现象的;
3、电线老化、乱拉搭、无套管的;
4、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缺失或失效的;
5、消防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堵塞的;
6、无安全警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的;
7、是否易燃材料装修的。
(二)街道网格管理员(驻村干部)主要负责对村网格员(安全管理员)日常排查工作完成情况的督查,实地检查消防敏感单位隐患及其整改落实情况。
(三)街道消防工作站负责对各网格(线)消防管理工作的`督查、指导,一般消防隐患的整改以及消防管理信息的汇总、建档。
(四)街道消安委负责对安全隐患严重,不及时整改单位报请有关职能部门给予打击查处,并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对消防事故的查处等。
四、考核
浙江迅汇【2014】017号
关于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建立健全我公司消防安全组织,强化消防工作责任,深入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公司预防火灾的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临港管【2014】84号《关于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各级党政机关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充分整合全公司各级消防监管力量,有效推动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各部门(车间)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形成机构完善、责任明晰、措施有力、管理到位的消防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全公司火灾防控能力。
二、工作措施
以公司保卫科为主体,各部门(车间)将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人员、职责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的消防管理网络。网格划分的形式为:以全公司为“大网格”;以各部门(车间)为“中网格”,以班(组)为“小网格”。
三、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
1、公司成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另发通知),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
2、各部门(车间)明确1名义务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并由保卫科牵头组织教育培训。
3、公司每季度召开消防安全管理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安全工作重要问题。
4、公司与各部门(车间)责任人签订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每月对各部门(车间)履职情况进行一次督查。
5、各班(组)长是“小网格”消防安全负责人,负责在“小网格”内开展全面性消防工作。
(二)加强消防安全基础性工作
1、公司保卫科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台账,全面记录本公司消防安全检查、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及火灾防控等情况。
2、公司保卫科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档案,安排专职人员,对消防安全重点区域制定灭火救援预案。
(三)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1、各部门(车间)要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消防宣传活动。
2、各部门(车间)负责人根据公司要求及时对新进员工及岗位更换的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再教育。
3、公司设置消防宣传橱窗,车间设置消防宣传标语。
4、配合好上级部门开展的相关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四)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使之满足灭火救援需要。
2、公司根据实际,设置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并明确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五)落实消防安全检查
1、大网格:公司要结合当前消防安全形势和季节特点,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排查整治和各类专项治理工作,消除火灾隐患,消除消防违法违规行为。
2、中网格:各部门(车间)要定期对本部门(车间)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卫科。
3、小网格:班(组)要对经常进行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员工进行检查指导,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持证作业。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公司推行网格化管理是消防安全管理的创新举措,是推进消防工作正规化的重要途径,各部门(车间)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消防工作有组织机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门应对力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典型引路,强力推进。
各部门(车间)要将消防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的经验、好的方法及时在消防安全会议上和其它部门进行交流,以便公司更好的推广,加快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进程,确保公司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加强信息上报。
各部门(车间)要及时将消防安全方面的信息上报保卫科,如:消防管理人员变更,以便公司完善消防组织机构,公司高层要与有各部门(车间)责任人签订的《消防安全责任书》,留保卫科备案待查。
(四)严格督导奖惩
公司把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范畴,严格督导考核。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部门(车间)及个人,公司将给为一定的奖励;对出现消防安全事故的部门(车间)公司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罚。
保 卫 科
二0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抄 报: 总经办
抄 送:各部门(车间)负责人
一、检查巡查制度。村委消防办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每月针对辖区消防安全薄弱环节组织一次集中排查整治,并对村屯实行考评。村屯组织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检查,寻访队员、物业保安每天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公安派出所每天对管辖单位开展一次消防监督抽查。
二、隐患处理移交制度。村委工作人员在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中,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火灾隐患,上报至镇移交公安、消防部门,履行书面移交手续;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要立即书面报告区公安分局、消防部门,由公安部门提请政府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三、宣传培训制度。消防大队要对基层火患排查六大主体进行针对性培训指导;村委在开展隐患排查的同时,要定期组织消防宣传队深入重点单位、沿街店面集中区域、村民楼院,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并督促单位内部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积极参加专业消防安全培训;村委要建立消防宣传阵地,结合本辖区实际设立宣传栏、宣传橱窗及居民楼院消防警示牌等,在辖区“九小”场所张贴消防安全“三提示”标牌;每月组织对本辖区从事消防安全工作和火灾隐患排查的专、兼职人员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并配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各类培训要建立培训记录。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还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方针和政策, 如何推进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是我国当今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只有明确消防安全网格化的特点, 发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才能不断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的系统, 实现消防安全管理在城镇的全面覆盖。
一、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网格”一词来源于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种重要信息技术, 它不仅能有效地将计算机、数据源以及互联网三种技术组合, 还能及时整合信息, 利用资源。通过网格化对网格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是网格概念的核心思想。所谓的社会网格化管理, 就是政府在社会管理的实践中运用网格化的方式, 在不变动街道和社区的大格局上, 将基层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 对行政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强化工作职能, 提高服务水平。网格化管理在我国最初只是运用于治安巡逻, 但现在拓展已经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本着“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以乡镇和街道为单元建立大网格, 以行政村和社区为单元建立中网格, 以行政村和社区小组为单元建立小网格, 确保网格的横向和纵向都延伸到端点, 对每一个网格进行消防安全管理。这种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优化了现有的社会化消防安全防控体系, 高效地调配网格属地的行政管理资源, 能大大提升了消防工作的综合效能。
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 各镇街成立了以主要行政负责人为组长, 安监、综治、工商、文化、教育、公安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依托安监站建立了消防安全工作室, 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得到了初步的完善, 但大部分镇街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仅停留在纸面, 工作人员参与消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落实消防巡查的主动性不强, 仅仅热衷于突击应付检查, 大多数是在上级机关检查时才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这种被动的应付的行为, 使得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2. 相关单位管理权责划分不明晰
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 虽然对网格区域划分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但由于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单位范围的界定不明确, 导致在属地行政部门与辖区公安派出所具体管辖范围划分管理单位时管辖不清, 权限不明的现象屡屡发生。由于涉及到责任问题, 对一些消防安全情况较好的场所, 各单位经常是重复检查, 而对一些火灾隐患突出, 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的场所, 各单位反而相互推诿, 鲜有问津。权责划分不明的问题不仅使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存在盲区, 也导致社会行政资源力量的浪费。
3. 工作人员消防业务水平有欠缺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人员虽然都经过相关的消防业务理论和技能培训, 但由于经验上的欠缺及思想上的不重视, 部分人员对消防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掌握比较粗糙, 在平时开展工作中, 时常出现火灾隐患排查不到位和消防知识宣传闹笑话的现象, 这不仅容易对社会单位和人民群众产生误导, 也会给消防部门的社会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如何完善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的管理工作
1. 建立落实长效奖惩机制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是确保人民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 并建立落实长效的奖惩机制。在建立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的过程中, 应将消防工作纳入各部门的评比内容, 与本职业务工作一同考评、一同奖惩, 如此一来, 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的重视程度, 还有助于职员长久有效地明确自身职责。同时, 明确的奖惩机制也是激励消防工作人员严格监督, 实时性检查考评的动力之一。
2. 构筑完善火灾防控网络
要想构筑全覆盖且无盲区的火灾防控网络, 不仅需要严密的部署, 高强度的推进, 还需上层制度的补充完善, 才能使各级各部门之间明确责任。在消防安全网格户管理工作中, 各行政村、社区和公安消防机构, 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上, 要各自发挥力量, 做到公安消防机构以及派出所抓“点”, 行业系统抓“线”, 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则抓“面”,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 才能实现对火灾隐患进行高密度的排查与整治。
3. 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在对基层领导以及村居委会负责人等网格化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消防专业的培训的基础上, 消防部门可以通过“手把手”、“点对点”的结对模式, 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如何对火灾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 丰富其工作实践经验, 提高消防安全网格化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设置公益岗位招募大学生消防志愿者等途径, 全面扩展消防宣传工作人员的渠道, 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知识水平高, 参与活动积极的优势, 提升社会化消防宣传成效。
四、总结
关键词:混沌学;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
一、混沌学是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优化的有效工具
混沌学(Chaos)是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混沌学,并在分析蝴蝶效应时所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一场龙卷风。”混沌学,揭示了简单性与复杂性、规律性与随机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确定的、遵循着基本物理法则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无序的、复杂的、不可预知的世界;它告诉我们,可预测性是罕见的;它揭示了将复杂现象简化的可能性,而且在复杂性的各个层面,我们对未来的理解和预测有着先天的局限。[1]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应在复杂性层面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能以“网格”为“层级增量”而把问题复杂化,也不能忽略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混沌学讲究整体性考虑有利于从系统层面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它认为,很少有事物能独立存在,在考虑事物新用途的同时,要注重后备系统的开发和协调改进。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要始终把网格化管理当作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注重新的组织结构后备系统的开发、注重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有效适应、与现有资源和“地方特色”的适度契合等。
混沌学注重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有利于从微观运行层面凸显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的无缝化、信息化和灵敏化设计。在混沌中,微小的混乱和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混沌的本质就是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这就要求,设计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也要注意“初始条件”,尤其是无缝化、信息化和灵敏化建设。
混沌学倾向于观察和研究不稳定的非周期行为有利于从应急管理角度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的例外原则和非常规设计理念。不稳定的非周期行为非常复杂,它从不重复自身,因而也就不可能被准确地预测。
二、目前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下图所示,传统的社区管理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的三级层级模式,而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从各地实践和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逐渐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网格”的四级层级模式。
(一)组织划分标准:简单化。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具体实践中,各地在划分网格方面,多是以单一的如家庭、人数、区域等标准进行划分。2007年5月,重庆市巫溪县采取以县城主街为网格的标准进行第一次划分。缺乏综合考量的划分标准不仅会加大网格化管理难度,而且使其无法与现有体制机制有效衔接。
(二)组织性质定位:层级增量。一般意义上,社区网格化是将社区行政性地划分成单元网格,在传统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将“网格”这一层级的性质定位为层级增量。但社区网格化管理并非要求创造新的层级组织。层级增量这样的组织性质定位,将会形成一种负强化作用机制:一是层级增加,组织运行成本必然随之相应增加;二是在“行政命令式”组织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层级也就增加了信息在层级之间流通的时间,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三)组织功能界定:“行政化”倾向。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四级层级”中的网格会被作为这一行政模式的运作末端,以接受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承担政府管理部门下达的行政任务,如政府职能范围内的治安巡防、政策宣传等工作。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制约了网格作为社区管理单元的功能发挥。网格化管理必须处理好“行政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寻找“政府治理”与“社区自治”之间有效的联结点。
(四)组织交流沟通:单向度。一般而言,组织交流沟通分为三种,即链式沟通、双向沟通、网式沟通。目前,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大多是单向度沟通结构。这种依层级向上反映和沟通的结构忽略了沟通的内涵和反馈的价值所在。沟通是讲求“相互”的,缺少“反应”这一环节的组织沟通,将容易流于形式、变得“畸形”。就现实情况来看,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最好的选择便是网式沟通,以实现层级内部、层级与层级间的直接有效沟通。
三、运用混沌学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的对策建议
组织设计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多方面综合考虑。运用混沌学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必须科学地把混沌学“应有”之理论观点与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实然”之实际问题密切结合起来。
(一)凸显整体性的顶层设计以避免“碎片化”管理倾向。(1)利益考量的整体性。从利益考量的整体性出发,以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为鹄的,统筹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地区利益、地方政府及部门利益、单元网格利益和社区居民利益,实现多种主体的利益共享多赢;注重强调不同群体利益需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及同一群体利益需求层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注意把握社区居民潜在的多样化的利益取向;保证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有制度化的渠道和途径,以及群众利益受侵犯以后有相应的救济和保障制度。(2)管理过程的整体性。综观各地近年来的创新实践,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从行政力量的一元化管理转向多元主体的复合治理。混沌学对具体细节和初始条件的关注,要求把社区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参与机制等主客观要素都纳入组织设计的考量范围之内,实现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管理,强调充分调动和发挥管理主体、客体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性、完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网格对象主动参与的协商管理机制。(3)网格划分标准的整体性。网格划分标准的整体性,并非具体标准的完全一致性,而是一种基于整体性思维基础上的划分理念,要避免“争利益”和“推麻烦”的情况,科学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规模。此外,要充分考虑三个层次的规定性,一是物质硬件方面的规定性;二是法律制度的规定性,注重正式的制度依赖和非正式的文化习俗;三是精神文化层面的规定性,考虑心理需求、精神追求和宗教文化等差异,创新社区管理为“管理于人心的社会管理机制”,并将这三方面规定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的标准设计。
(二)强调灵敏化的反映运行机制以避免“组织僵化”的科层化取向。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设计应是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结构的博弈行为和结构性变迁,是纵向和横向结构变革的有机统一,结构变革的根本性变化必然指向新模式的产生。基于混沌学的视角,我们试图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进行重新设计和评价,建立“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主体单元网格—社会评估与监督中心”的主体网络模式(如下图3所示)。
(1)建立健全非科层化的新型治理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可以借鉴现有政务服务中心的模式和机制,结合专业项目团队治理模式来构建社区信息集成的公共平台;二是独立的主体单元网格,配备具有自治功能的治理小组负责对其职责和能力范围之内的公共事务进行综合管理;三是社会评估与监督中心,其职能主要包括监督信息处理中心和独立单元网格的工作,在监督评估过程中改进工作模式和提高工作效率。(2)建立健全高度灵敏化的沟通模式。这种沟通模式不同于传统单向度的沟通模式,它要求一种基于多元、民主、平等、高效等理念之上的网式沟通,并依据网式沟通构建扁平化工作机制,减少管理层级,迅速解决问题,做到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当即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立即直接反映到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由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统筹应对,快速回应社区居民需求。(3)加强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几乎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时间和空间的内涵与形式。这就要求大量引进专业化的信息建设和维护人才,在有人才保证的基础上,积极依托各类信息化平台,形成一套具有信息采集、流程管理、动态管控、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的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要构建反应灵敏的“上下衔接、上下联动”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注重收集社区居民的反馈意见。
(三)注重公开透明的责任机制以避免“暗箱操作”的问责困境。(1)科学划分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和主体单元网格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信息处理与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全局、掌握全局,职能范围一般覆盖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等宏观指导性的一些工作;主体单元网格则主要承担和协助做好网格区域内的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人员帮教、政策法规宣传等具体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以避免出现“责任盲区”、“缺位越位”和“各自为政”等现象。(2)确定主体单元网格的负责人,把责任确定到人。在“定格、定员、定责”的运作模式下,要明确单元网格独立的主体地位,发挥单元网格的主体精神,争取“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一般来说,网格管理员都是从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大学生村官、法律工作者等人员中择优选择出来的。明确网格管理员的职责义务,使之“在其位谋其政”,有利于避免“一竹篙打一船人”和“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保证各项责任的真正落实,问责到人。(3)以管理的信息化推进信息的公开化,以信息的公开化保障问责的透明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目前社区管理面临的新要求、新标准和新挑战。因此,要始终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自我问责与组织问责并举,提高问责制度的公信力,明确谁来问责和向谁负责,建立起长效机制并使之制度化,以防流于形式。说到底,就是要保证群众的监督权,使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处在群众的监督之下,把“权力关进笼子”,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参考文献:
[1] [英]扎奥丁·萨德尔,艾沃纳·艾布拉姆斯.视读混沌学[M].孙文龙译,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2-7.
告成镇位于登封市12公里处,嵩山箕山之间,S237、S323穿境而过,总面积72.81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2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万人。辖区共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500余户,重点监管单位219家。其中学校14家,网吧4家,休闲娱乐6家,超市百杂21家,安全监管对象种类繁多,任务繁重。我镇始终把消防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为抓手,坚持推进消防安全“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
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职责
为加快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我镇成立了网格化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聪道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站办所负责人、各村村委主任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消防中队,由消防中队队长刘国彬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告成镇辖区、阳城工业区、徐庄镇辖区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具体职责分工是:
(一)告成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辖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
(二)告成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指导各村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三)镇其他班子成员为分管责任区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
(四)各村村委主任为所在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分解任务,细化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消防安全监管运行机制的总体要求,出台实施方案,收集相关信息,划分各级网络,对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等问题进行排查登记,建立台账和档案,确定各级网络、各个责任区指责。通过建立三级网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把网格化管理科学涵盖到整个辖区,力争实现“无缝隙、无缺口”的消防安全监管格局。
(一)分层分级建立责任区。以镇政府为单位建立一级大网格;以24个行政村为单位建立24个中级中网格;以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200个三级小网格。
(二)落实责任区包片领导。一级大网格明确1名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设置3名专职安检人员;二级中网格按照分工包片到各村,并明确主要负责人,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设置1—2名消防安全管理员;三级小网格由各村
按照分工包片到各村民小组,各组明确主要负责人。
(三)明确各级责任区职责
1、一级大网格主要工作职责是:(1)负责本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2)负责所在辖区范围内划分网格化管理责任区。(3)制定本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划分各安全管理责任区,标明各安全责任区的位置、安全责任人、监管区域或单位等。
(4)明确每个责任区的责任人,明确其在责任区内的安全管理职责,并签订责任书。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及时研究、部署、指导责任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6)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做好消防安全的防范工作。
2、二级中网格主要工作职责是:
(1)负责本村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2)制定本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划分各安全管理责任区,标明各安全责任区的位置、安全责任人、监管区域或单位等。
(3)确定每个责任区的安全管理责任人,加强安全检查,监督指导隐患地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抓好责任区内的消防安
全工作。
(4)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要求,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3、三级小网格主要工作职责是:
(1)各小组负责制定本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划分各安全管理责任区,标明各安全责任区的位置、安全责任人、监管区域或单位等。
(2)安全管理责任人要加强安全检查,监督隐患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抓好责任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
(3)各小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
三、完善制度,强化网格化管理的落实力度
(一)实行领导定点,坚持巡视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检查制度,各级网格分包领导每月至少组织检查一次;各村支部书记每周至少检查小网格消防安全工作一次。
(二)实行全员定责,坚持专人专管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实行专人专管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
(三)坚持定时定点检查,完善消防安全大检查制度。坚持镇政府每月、各行政村每半月、各小组每周至少组
织检查一次,对辖区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按照整改责任、时限、措施等要求,及时整改到位,对重大隐患实行限期整改。
四、形成合力,畅通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流程
入户走访制度
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创新文明创建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工作需要,特制定入户走访制度,具体如下:
一、全体网格管理服务人员,必须对所管辖的网格入户了解民情,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一次。
二、入户调查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方式方法,对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要主动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填写民情日记。
三、入户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口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为居民排忧解难。
一、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1]。
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管理网格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城管使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多部门管理和协调的问题。同时,数字城管也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是公众都可享用的“公共品”。因此,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管的公共平台[2],为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融入参与式的城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二是网格化服务与管理将实现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服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促进协作性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时代政府部门的治理机制,整合政策制定与执行,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各行业、各系统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无缝链接、协同服务、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四是整合“碎片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型政府深化改革的品质。
二、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概况
在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开始于2003年。数字城管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事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它通过应用、整合多项数字技术,利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通过建立主动发现问题的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长效考核的评价机制,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在数字城管建设运行9年后,杭州、南京、宁波等一些城市开始启动智慧城管升级建设工作。2012年4月,作为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与数字城管相比, 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是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据融合[3]。智慧城管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各个环节、不同人与物之间的泛在互联;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运行状态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管理对象拓展到“人、事、物”全方位管理,实现公众参与的城市治理[4];通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挥智慧城市管理的整体效能;强调“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汇聚公众智慧,推动社会创新,实现以监管为主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
三、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特色
2013年12月,温岭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开始推进智慧城管建设。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智慧转型
1.“云”化资源
利用政务外网资源,搭建与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共享资源的“政务云”,将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融合汇聚到统一的云计算资源库,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信息壁垒,以“统一归口、分布使用、交互共享”的资源动态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对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第三方天翼云。通过虚拟映像,将温岭市智慧城管视频资源与省级智慧城管平台互联互通,成为首个接入省级平台的县级试点,实现了省级平台对温岭市的宏观监管和指导,形成了具有温岭特色的第三方云与政务云共存的“混合云”优势,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物”联感知
通过融合信息感知平台,接入信息采集员的“城管通”、执法队员的“执法仪”和行业监管员的“处置通”等,通过智能终端获取的问题描述信息,以及渣土车、环卫车、行政执法车等车载系统获取的位置描述信息,通过分析作业车辆、作业人员和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的位置和实况,实时指挥调度;通过统一视频感知平台,集成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建筑渣土监控系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时监控系统等,整合天网工程中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的66个点位,形成了面向城市管理的有效智能监控优势。
nlc202309082148
3.“大”数分析
在原有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扩建,优化系统流程,实现智能化案卷提醒和回复,开发智能分析评价系统,提升智慧城管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通过一、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主城区29.93平方公里的标准化采集覆盖,同时建立可量测实景影像空间数据,将城市管理的事部件定位于全息影像空间参考系中,确保平台城市景观的可视性;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未知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决策、减少可能的风险提供一手数据。
(二)注重“物联网+”理念融入,创新服务民生
1.立足大众创新,提升公众参与
建成以微信、微博等为渠道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市民参与机制;在省内首创建立wiki门户网站,促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决策。同时,对有效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为城市管理提供良好建议的市民,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2.立足社会创新,探索服务转型
在全国首创建立停车诱导微信公众平台,整合自驾车泊位寻找和公交、公共自行车站点、路线三位一体的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建立城市管理问题投诉渠道。市民通过微信直接发送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和意见建议。自2014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全新改版上线,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3.立足知识创新,推进政产学研融合
加强与省内智慧城管专家组建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城管研究所的紧密合作,探索校政合作新模式。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城管”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温岭,双方互聘技术顾问、专家,共同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城管方向)人才,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为学院师生讲座,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专题研讨。双方通过调研拟定的《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规划方案》通过省级评审,获得一致好评,作为全省县级市智慧城管建设标准方案推广;双方共同申报的合作科研项目“基于温岭的智慧城管信息采集项目”被省建设厅立项。
四、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思考
2013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在“智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主题报告中提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捷径”,各地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公共平台”;“智慧城管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应用,以业务驱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5]。
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核心是社会管理,智慧城管管理领域的核心是城市管理,二者虽然领域不同,但是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本文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引入智慧城管平台的理念,将网格化管理延伸到街区和乡镇,叠加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综合治理、权力阳光、决策、管理、服务、政务公开、社会监督与参与等项目内容,建立配套、完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的闭环机制;围绕“政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公用资源,统一实行“一个三级网络体制、一个统一服务入口、一个流程调处到底、一个监督考核机制、一个智能化平台”[6],最终是要着力于解决基层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整合。通过对数据库(包括今后新增的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基础对象数据库、实景影像数据库,以及各类管理业务的数据库并加入时间维度,以此构建温岭市独有的、时空一体的城市数据库。二是热线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热线,包括市长热线12345、城管热线96310、城建热线12319、民政热线96345等特服号码和其他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的投诉咨询热线,搭建“一号对外”的服务平台,实现市民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政府部门提供的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生活和便民服务。三是视频监控资源中心。通过整合视频监控资源,主要包括天网工程(公安局),公园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建设规划局),车站、公路的视频监控,以及公交、出租GPS监控(交通运输局),各市场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市场监管局),城管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行政执法局),以及酒店、宾馆、商场等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搭建覆盖全域的视频监控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城市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四是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务公开信息,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专业数据库之间的共享交换。五是地理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国土局的基础国土资源数据、建设规划局的天地图、交通局的道路路网信息、水务集团的给排水管网、供电局的电力线网等数据,在与智慧城管平台基础数据进行叠加、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信息覆盖面更广、基础设施功能更全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中心。六是拓展网络。数字城管的闭环监管流程是现代城市科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在此提出创新性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即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构建市级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网络,通过采集、派遣、处理、考核的闭环监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级网络即市级网络,组建温岭市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信访、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国土、卫计等部门,建立融信访接待、户籍登记办理、法律咨询、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平台;二级网络即街道、乡镇网络。通过整合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办等资源,建立集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三级网络即行政村、社区网络。通过在行政村或社区建立基层管理服务站,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已整合的城市数据信息,推进数据融合,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面到协同一体的四个平台,即业务协同平台、公共事业监督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 [D]
[2] http://www.gkzhan.com/news_People/detail/414.html
[3] 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4] 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2/3):1-9.
[5] http://www.vsharing.com/k/CIO/2015-9/714403.html
[6] 智慧城市白皮书[M].(2012),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论坛
(责任编辑:李静敏)
所谓“网格”是指在政府管理机制中将辖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 使这些网格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单元, 而“网格化”管理, 指的是将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巡查管理, 建立一种覆盖全面并落实到底的工作形式。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与“网格”管理的模式相似, 以网格为单位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及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网格化的反馈信息, 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动态掌握辖区消防信息, 构筑起覆盖全面的集排查、整治、宣传、演练为一体的多功能网格管理体系。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地理上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 同时层次分明、上下联动的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的作用。
“网格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是促使消防工作的精细化和实地化, 明确了消防工作的范围, 使得落实责任明确, 各点的工作状况清晰。实现了消防信息实地化的原则, 以属地管理为基础, 以层级指导为基点, 以落实到底为重点, 强化未端工作, 做到消防管理全覆盖, 充分体现了重心向下、夯实基础、精细管理的消防工作导向。更贴近地域性的掌控, 便于火灾隐患贴近排查, 有利于实现火灾隐患的整改, 实现消防工作态宣传贴近群众。
2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性, 不仅仅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降低火灾风险和强化火灾防控, 更大的意义在于是消防事业社会化的重要推动环节。“网格化”管理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最根本的推动力是消防监管工作体制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消防监管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2.1 消防警力不足问题凸显。
作为现役消防警力进行消防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已无法满足工作和成效的需求, 由于街镇没有专门的消防机构, 更缺少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 在基层管理环节容易造成消防工作在基层失控漏管的现象, 使得各地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社会单位和基层组织消防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和素质不高等问题, 基层消防隐患多, 工作难度大, 现役消防警力无法涵盖整个区域的监督管理工作。
2.2 监管协作机制不完善。
消防监督员、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社区民警、 (居) 村委会干部、志愿巡防队等作为基层消防的主要力量, 定期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或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工作。通过检查, 各个层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 , 对消防违法行为的移交处理工作机制不完善, 无法实现有效的上报处理机制, 整体运行机制还不协调, 不能形成完整的互助链条。往往采取各自为战的方针, 无法形成合力, 消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2.3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对于基层消防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由于职责、责任区不明确, 当前对消防监督员、派出所消防民警、 (居) 村委会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使得消防管理人员的难以量化考核, 对工作成效无法有效的考量, 造成工作量难以掌握, 相互之间缺乏比较。由于没有绩效考核的激励, 特别是个别派出所消防民警和 (居) 村委会管理人员开展消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 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机制迫在眉睫。
3 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化”的发展路径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应以长远的目光衡量, 强化消防安全“网格化”建设水平, 需要结合实际划分网格, 大力培训提升网格能力, 抓住重点保障“网格化”管理效果, 发挥规模效应确保火灾形势稳定。
3.1 建立网格化, 确定人员。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应充分应用各地在网格化工作上的已有成果, 采用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等方式, 结合实际的消防工作情况, 科学划分网格, 实现消防力量的整合, 明确网格员和网格指导员, 做到人网相联、人网相宜。在明确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为大中网格的基础上, 突出科学设置小网格。各级网格人员必须是实际担负消防工作职能的相关人员, 不得将无关人员强拉入网格凑数, 以真正发挥作用。非消防复杂地区小网格的网格员和网格指导员视实际情况可以合并。
3.2 增大培训力, 提高能力。
实现消防“网格化”工作要从根本是上提升实际工作的能力, 着力发挥网格指导员的指导作用, 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网格员素质。首先应强化相关的培训工作, 由上而下层层落实培训, 并制定分层次的培训内容。市级公安消防机构要对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人员进行直接培训, 在考试合格后发证上岗, 确保人员的消防网格员能力与工作岗位相匹配;区 (县) 级公安消防机构要对村、社区主要消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并配套相应工作证件;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人员要对“小网格”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应具有科学性, 涵盖的内容上力求全面, 既有消防基本知识, 法律法规、火灾隐患排查技能和处置方法, 也要有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火灾应急疏散和消防宣传教育等知识。
3.3 强化关键点, 着力求效。
网格化的具体推进工作包括大网格、单位网格、中网格和小网格的多项推进, 大网格是结合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的自身建设, 着力组织好单位网和村社网工作, 两网分开运行, 两线同步部署推进;单位网的重点是加强日常检查, 组织社会单位开展消防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中网格的重点是开展村和社区的消防消防安全工作站建设, 着力增强村和社区的“四个基础”;小网格的重点是做好消防信息收集、日常宣传和服务, 以及定期的全面巡查工作, 在一些消防形势相对复杂的场所, 必须强化并充分发挥小网格的作用, 真正做到常态消防管控。四个层次的同时推进, 实现了消防监管工作“无死角”, 监管工作层层到位。要发挥各级网格作用, 通过全覆盖的定期排查整改, 解决消防突出问题, 还需要强化火灾隐患的网格排查督改责任, 做实网格排查, 盯住网格整改, 对整改不力的及时报送上级网格和相关职能部门查处。要创新工作手段, 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 依托互联网, 组织研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平台, 强化操作应用。同时, 要充分依靠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的执法职能, 加强信息沟通, 协作互动, 齐抓共管, 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3.4 实现责任化, 重视保障。
一级网格:社区
二级网格:将社区划分成大块的管理区域
三级网格:自治院落、物管小区、驻区单位
四级网格:人口、户数较多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区以及单元、楼栋
4月25日,金水花园社区率先实现“从社区到楼栋”四级网格化管理,139项政府下沉的政务服务全部实行政府购买服务,金水区阳光惠民社会服务中心就是这139项政务服务的提供方。
四级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即是:每个社区为一级网格,根据社区人口户数、院落性质、工作现状等因素,按照社区两委成员配备职数,将社区划分成大块的管理区域即二级网格。二级网格下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区、驻区单位为网格单元三级网格;三级网格中的人口、户数较多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区以及单元、楼栋可进一步划小网格单元即四级网格。
实际上,这让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化。网格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街道作为购买服务的法律主体和监管主体,社区作为购买服务的委托实施主体,按照公开、择优、以事定费原则,通过委托、采购等方式将政务事项交给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社会主体来承接。建立和完善购买服务的社会化评估机制,并对行政事务事项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化评估结果,确保购买服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金水区在此次推行网格管理社区服务过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将139项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畴,并投入3000多万元强力推行该项措施。
作者:金鹏信息
“我们选择了金水区阳光惠民社会服务中心,这也是我们孵化中心自己孵化出来的社会组织,其中很多成员都是以前社区综合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现在他们的劳动关系全部都转入社会组织,不再属于社区,但是他们之前在社区工作,所以对于政务服务工作十分熟悉,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个社会组织的主要原因之一”,金鹏信息赵长生表示,政府购买的139项服务涉及居家养老、残疾人服务等多个领域,已涵盖了基本的民生事项。
一、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各单位和个人获取的相关信息按照保密规定严格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宣传和泄密。
二、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员对自己采集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泄露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南江县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手持终端机的使用人员获取操作账号后,必须每月修改一次密码;使用人员岗位调整后,须将账号、密码交由相应管理单位。因VPDN网络、账号、密码等管理不当泄密,造成的一切损失,由相应使用人承担。
四、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日志本仅限于本人使用,记载内容不得外泄。使用完毕或离岗时,必须将日记本交回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
一、网格化管理由城市社区向新型农村社区的延伸
社区的网格化管理, 是对社区管理性质和宗旨的深化。由于经济基础和文化水平的差异, 城市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主要依靠的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而对于新型农村社区, 笔者认为其推行网格化管理更多的是在社区治理理论基础之上的提高和完善。社区治理理论是政府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与社区组织、居民等按照特定的规则制度, 通过互动沟通、协同行动等方式展开合作以共同管理社区事务, 强调多个主体间的平等互动。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其最大的突破就是从权力分配的角度重新开始对基层管理体系进行制度化构建, 从乡镇政府到村两委, 从农村社区管理组到单位管理责任人, 直至最后的每一位居民。新型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是要建构出自上而下的层级体系, 通过权力的渗透和责任的承担建立起新的社区管理秩序, 以方便政府政策的下达和居民诉求的上传, 提高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质量, 逐步实现城乡社区管理服务均等化, 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笔者为了进一步探析新型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 选择靖江市新桥镇孝化社区进行调研, 以期深入了解探析新型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 在此之中也发现了这一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形成了自己的些许思考。
二、新型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架构
孝化村位于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 是靖江市的西南门户, 地势优越资源丰富。2013 年, 孝化社区全面建成并迎来了2768 名新入住的农村居民, 作为新型农村社区, 网格化管理成为孝化社区为突破农村社区发展瓶颈的一大新举措。社区采用细化网格单元, 优化人员配置, 搭建信息平台和健全监督机制四大方法, 使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 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服务的精细化。
(一) 网格划分和体系建构
新型农村社区属于农民集中居住型社区, 入住的农户均来自同一村庄或邻近村庄, 因而农户的自身属性是基本相同的, 按照地理布局自然地划分单元网格即可。孝化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由新桥镇政府统一施行权力的下放, 围绕社区管理小组带领下的治理团队和村两委主导下的监督团队两条主线而构建。社区管理小组作为孝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最高领导小组, 虽是2013 年从村两委分离出来的独立的管理团队, 但和村两委共属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 其直接管理的对象为孝化社区的中心户长及各职能机构负责人。孝化社区目前共分6 个片区, 已有接近800 户住户入住, 社区管理小组按照80~100 户的规模成立中心户, 即构成一个单元网格, 并在其中选取一位中心户长直接与农户对接, 负责解决所管辖网格内的各类事件。管理小组之下的另一个分支则是孝化社区专门设立的四个职能机构, 按服务所需配备相应比例的物化、安保、环保和违建管理人员, 他们与中心户长处于同一级别, 负责社区的治安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与社区管理小组平级的村两委党建负责人是孝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最高监督团队, 他们将孝化社区60 几名党员按居住地区分组, 成立了4 个党小组, 专门监督所辖区域内的社区管理工作。综上, 笔者整理了孝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体系架构, 如下图所示:
(二) 人员优化与运行机制
新型农村社区在硬件设施上与城市社区并无差别, 但其住户延续了之前几十年的地缘关系, 这使得农村社区的管理仍然离不开熟人社会的潜在影响, 因而社区的主要负责人既要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 又要在社区居民心中有一定的声望。孝化社区的最高管理小组由主任、书记和3 名委员组成, 均由新桥镇政府直接任命并赋予其管理整个社区的权力。在网格化管理落实之前, 农村社区的管理链条终止于社区管理小组或是统一的社区服务中心, 居民有需求、有困难要自己到中心提起诉求, 并等待更为忙碌的社区主任来逐一处理, 效率低下且容易降低居民对社区这一服务网络的满意度。网格化管理实施之后, 孝化社区主任可以在各个中心户中选择德才兼备且居民信任之人, 任命其为中心户长将权力进一步下放, 这些选出的中心户长会定期到所管理单元网格内的居民家中收集资料, 全面了解每一户住户乃至每一个居民的生活现状, 分类管理不同生活水平住户的同时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遏制在摇篮中。除了权力逐层渗透的社区基层管理团队, 孝化社区专门的社区职能机构也是保障社区治理和谐的关键。孝化社区管理小组在社区住户中选取了4 名技术型人才作为社区的物化管理人员, 负责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命2 名执行力强的党员负责社区内的违规建设工作, 并对违建住户进行集体主义思想的灌输;挑选了6 名不超过50 岁的安保人员, 并开展夜间巡逻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给17 名社区失业人员提供了环境保洁员的岗位, 解决他们就业问题的同时确保社区环境的整洁。
(三) 平台搭建与规范监督
新型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不仅仅是将社区分为一个个单元网格, 还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搭建起数字化的信息收集、分析与资源共享的平台。孝化社区的中心户长和职能机构负责人同样是这一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 而网络平台的搭建和社区资料、居民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则由社区的2 名大学生村官来完成。中心户长将入户收集到的居民信息集中反馈给村官, 由他们统一汇总整理, 形成每一户住户的信息档案, 方便数据的查询和资源的共享。职能机构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能岗位工作时, 把工作的进展汇报给村官, 由他们筛选整理并定期上传给镇政府部门, 形成信息的互动和工作的交流。此外, 在社区管理工作初期就加以规范的监督是新型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制胜的法宝。孝化社区在社区管理小组之外还同时设有村两委管理下的党小组, 负责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监督和考核。党小组成员作为优秀的共产党员, 本身具备严格自律的素养, 在社区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他们的大公无私保证了社区管理的公平公正, 部分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还能帮助居民解决一些难以调解的问题。
三、新型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实困境
近几年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已经初具成效, 但其资源的获取和经验的积累距离城市社区还有一段距离, 笔者在调研之中就看到了农村社区在实行网格化信息管理时的困难, 以及执行工作时所遇到的一些障碍。
(一) 宣传力度不够, 认知意识缺乏
网格化管理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全面推行的第一个不足就是宣传力度的欠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宗旨是服务农民, 网格化管理的实质也是保障底层的农民能够加入进社区这个服务网格中, 能够及时表达自身的诉求, 提高生活质量和社区归属感。然而笔者发现, 网格化管理在农村社区实施时并没有及时宣传普及, 除了管理组织架构中的负责人之外, 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并未听说“网格化”这一管理新模式;只知道有过专人上门来统计住户信息, 但不知晓这就是自己所在网格的联络人, 有任何社区生活的需求都可以向他们反映。这就导致了网格化管理虽一直在运行, 但计划中的上传下达双向沟通变为了只有信息下达却无诉求上传的单向传递。社区居民对网格化管理缺乏了解, 也就缺乏了参与的积极性, 社区领导者难以看到网格化对基层工作开展的优势, 中心户长等管理链条下端的管理者很难在工作中展现他们的自身能力, 加上他们并非由镇政府直接授权, 自主执行的空间非常有限,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态度上的消极情绪和工作中的敷衍应对。
(二) 形式主义过度, 行动能力下降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 有相对固定的网格划分、人员架构和信息处理等规则。新型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刚刚起步, 从相关政府部门到直接管理者都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看到成效, 这就导致他们会更加看重社区是否举办能受到上级关注、表彰的各类活动, 社区工作的各项资料能否获得更好的考评成绩, 而真正应该重视的内容, 为社区的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却往往被管理者抛之脑后。形式主义的追求必然会造成行动能力的下降, 孝化社区的大学生村官本是社区内的年轻力量, 应该更多地走进居民的生活, 通过他们发散性的思维不断地对网格化管理进行完善;而现实却是, 他们几乎整日坐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写文章, 为社区参与各项考评、收获更多一纸荣誉做准备。
(三) 管理人员老龄化, 信息技术水平低
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一方面是管理体系架构的网格化, 另一方面也依托于数字化的信息平台。我国城市社区的信息平台仍在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管理技术, 而在新型农村社区, 这一问题更加严峻, 也是农村的网格化管理很难追赶城市的最大障碍。大部分的新型农村社区除了领导小组成员由镇政府选拔任命, 具备一定的创新思想和管理能力之外, 其余的管理人员主要由社区基层党员或老村干部构成, 职能机构的一部分成员则来自社区内的失业群体。虽然基层党员干部在社区内能够凭借自己的资历与声望解决一些技术上解决不了的生活问题, 但是这部分管理人员其年龄趋于老龄化, 办事大都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 难以跟上信息社会的步伐。对于失业人群, 虽然社区网格化管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得到相对稳定的收入, 但是这部分人员普遍知识层次偏低, 只能承担安保、保洁等最基础的工作, 很难将不断更新的管理服务技术在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中应用推广。
(四) 资金筹措负担重, 资源整合力量分散
新型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团队之所以少有新鲜血液的补充, 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缓慢, 归根结底与管理建设资金的短缺和运转不到位相关。大部分农村社区其建设管理资金只有政府的拨款, 仅有农业收入的村集体经济很难给予帮助, 单一的资金筹措渠道无法维持社区网格化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即便是工业发展占据大头的孝化社区, 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后能够投入到社区治理中的资金依旧非常有限, 难以支撑起网格化管理的所有工作需要。此外, 与城市社区的散户集中居住型不同, 新型农村社区的住户在血缘、地缘和业缘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关联, 容易出现靠关系办事等现象, 加之居民的向心力不足常以自我为中心, 使得普通管理者很难获取有效的资源, 更加不容易将多方资源进行整合, 阻碍了新型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
四、新型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 加强动员力度, 力争全员参与
任何管理模式的施行都并非政府部门或管理者独自行动就能获得成效的, 社区的网格化管理, 需要的是管理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和每一位社区居民之间形成双向的互动, 有政策信息及时下达, 有困难诉求敢于上传, 因而新型农村社区首先要做好的即是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动员工作。一方面, 可以通过召开居民大会, 利用社区内宣传栏、广播等工具进行政策宣传和职能解析, 让所有社区居民了解什么是社区的网格化管理, 自己的直接负责人是谁, 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信息表达需求, 能够为社区的发展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虽然通过选拔任命了一批社区管理者, 但是仍然需要定期进行知识宣讲, 组织管理人员座谈会, 并可以邀请普通居民一起参与监督, 一是能够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 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能让他们更加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认识到自己在网格化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宣传动员力度到位了, 才能有更多的社区居民愿意更好地配合管理工作甚至主动加入其中, 才能保证新型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畅。
(二) 科学定位职能, 加强执行力度
网格化管理工作在新型农村社区中的平稳展开还需要对各个环节的管理服务人员有一个科学的职能定位, 使他们致力于多办实事。新型农村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 管理链条被拉长, 各个岗位的权力行使更为明确但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的限制, 这就需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劲往一处使。因此, 新型农村社区在网格化管理初期就要科学地规划管理团队的人员配置, 对每一个级别、每一个单元网格的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职能定位, 为社区各服务职能部门选拔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对监督岗位的人员进行公信力的测评, 让参与网格化管理的人都能身处自己所擅长的岗位, 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与此同时, 在管理人员的岗位明晰之后, 执行力度的加强也至关重要。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成效在新型农村社区中体现为办事的效率及处理结果, 这就要管理人员转变过于重视绩效考核的心态, 坚守为农民服务的宗旨, 多走进住户与农民交流, 多为农民办实事, 不断强化执行力度。
(三) 广泛吸纳人才, 提高科技水平
在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下, 新型农村社区应当和城市社区一样注重现代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是一项数字化、信息化、系统且完整的工作, 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虽有其特定的构成属性和生活习惯, 需要一定的传统治理方法, 但是现代化人才的引进更加重要。目前,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配备有大学生村官, 辅助农村管理工作, 但是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年轻的力量还是很少, 因而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政策的宣传和激励制度的完善来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自愿加入到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工作中, 让他们看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技术和年轻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用到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中, 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整体知识素养的同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进一步发展。除了人才引进外, 对于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平台的不断更新、日益先进, 新型农村社区还需要定期对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设计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 保障资金需求, 整合社区资源
网格化管理需要充足资金的支持, 农村社区的经济状况相比城市社区还有一段差距, 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投入主体, 基层政府要带头设立专项经费以满足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但仅靠政府单一的财政拨款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是社区管理解决资金问题的一大突破口, 吸引民间投资, 开展社区募集, 增加自筹经费等都是多方引进资金的可行方式。在获得资金后, 社区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 使筹集到的资金第一时间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保障整个资金体系的运转。此外, 还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 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融资渠道全面打开的同时, 管理者还需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 首先基础设施资源要全面向居民开放, 其次要打造志愿者服务团队, 节省社区工作的经费开销, 最后要联动社会各界的人力资源, 通过协商合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贡献一份力量。
五、结语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是创新管理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 新型农村社区需要进行网格化管理的尝试, 凭借科学合理的组织化建构高新数字化的网络信息平台来加强农村社区的管理能力, 提高为农民服务的办事效率, 搭建农民利益诉求表达的平台, 帮助建设初期的新型农村社区不断完善, 加快追赶城市社区发展的步伐, 帮助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发展是我国社区建设的关键一环,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际, 将城市社区探索出的网格化管理运用到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治理中, 不仅能改善农村社区的管理现状, 也能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文章通过对孝化社区的调研, 深入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组织运行架构, 在肯定其效果的同时也看到了目前发展所遇到的困境,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架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许爱花, 甘诺.转型社会中农村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 2011, (06) :165-169.
[2]杨代福.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现状与机理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 2013, (06) :77-85.
[3]余华.社区网格化管理范式的演进与创新略探[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2) :79-82+150.
[4]唐卫华.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创新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 (11) :148-149.
[5]李增元.开放、流动社会中的农村社区治理改革与创新[J].社会主义研究, 2014, (02) :121-127.
【社区消防网格化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15消防网格化管理方案06-25
社区网格化管理例会制度07-21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09-07
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设计参考07-11
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09-18
新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10-02
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制度10-19
社区消防安全调研报告06-17
社区119消防日活动总结07-08
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栏样式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