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案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案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勤奋的词语、名言。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说“说勤奋”什么意思?

2、说到勤奋你想说什么?

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又道理,但如何让你的话更有说服力,让大家听了之后都能有所感悟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给我们样了个很好的模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开火车逐段读文并正音。

2、想一想:课文的中心观点、中心句是什么?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式叫什么句?

2、归纳板书: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3、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2)能把这个设问句换一个说法吗?

师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4、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1)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比较说法: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5、齐读第一段,引导读出底气来。

6、当堂背诵第一段。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2、作者是怎么说勤奋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作者为证实自己的观点而举证的两个实例。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读课文(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5)指导朗读(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名言,感悟提升。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富兰克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设计:

13、说勤奋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准备:李时珍画像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夜宿古寺。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1)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2)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四、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在各地察访药材。

第2到13自然段写了一天李时珍和弟子因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便夜宿古寺,并借着月光记载寻访收获。其中第2到13 自然段又可以分为三层。(2——4)欲宿古寺;(5——6)寺中谈苦;(7——13)夜记药材。

五、朗读课文

六、生字教学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二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5-12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1)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2)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李时珍头像),此时,瞻仰着他的象,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本草纲目》而受益得福,李时珍的夙愿得以实现了,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温这一句朴素却值得铭记的话语——齐读:“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17维生素C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路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简介维生素C。

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一定了解了许多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资料吧。那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导入。

关于维生素C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回到16世纪,了解维生素被发现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齐读。

(2)指名说说本课的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有什么应该注意的。(3)理解了哪些新词,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3、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哥伦布是16世纪意在得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为人类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人们发现了维生素C,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课文。

2、学生自读思考。

3、指名说说维生素C被发现的经过。(“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号于荒岛——返航发现被弃船员还活着——将奇迹告诉医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反馈。(故事的时、地、人和事)3、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在哥伦布的航海队伍中也常常有不速之客,人们把它称为“海上凶神”,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这种疾病泥?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

3、读后讨论。

4、指导朗读。

5、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其实这种怪病就是坏血病,是船员们体内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的。船员们的体内为什么会缺乏维生素C呢?

(因为长期在船上生活,吃的是黑面包和咸鱼,很少、甚至吃不上蔬菜和水果,这就导致了船员体内严重缺少维生素C。)

6、小结:仅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C,不知有多少船员葬身于茫茫大海,真是太可悲了。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3、把人们发现维生素C的经过说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齐读。2、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因为“海上凶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任何一支船队。那一年,哥伦布的船队刚出发不久,就面临了“海上凶神”的灾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阅读理解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讨论交流。

一份感动 一份悲伤 一份伟大 一份无私„„

(1)你是从段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么一份情感的?(2)小组交流。(3)全班指名反馈。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份感动、悲伤、伟大„„

3、小结:无私的船员,为了不拖累船队舍弃了生命,主动要求弃于荒岛。这份伟大、无私深深打动了哥伦布,也令哥伦布倍感愧疚,所以船临近茺岛,他的心情更沉重了。可是奇迹出现了,这是个什么奇迹呢?

4、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自读第6自然段。

5、指名反馈。

6、船员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使哥伦布指导他们的病愈和他们天天吃野果子联系在了一起。

出示: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1)指导朗读。(读出疑问语气)(2)改为陈述句。

7、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读课文7、8自然段。

8、读完后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野果子和船员病愈存活的秘密。

9、小结:是啊,这就是船员们奇迹般存活的秘密。和船员们的生命密切联系着的原来就是维生素C。

三、总结课文

1、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结合实际,劝导大家要均衡饮食。)

2、总结:是啊,《维生素C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不仅有饮食习惯方面的,还有做人方面的。老师祝福你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调查生活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4、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儿?课文主要从国际互联网的样子以及它是怎么工作的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三个方面来介绍,接下来请同学们按要求默读课文,并想一想第一自然段中的“网”为什么加上引号.1、出示要求,学生自学。

(1)借住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1)生字卡片正音(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1)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师板书“”)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这里的引号属于哪一种?

(2)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2.听了老师的描述,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大)(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2)交流。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3、那么,国际互联网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指名回答后,再说说这里的“线”指的是什么了吗?

4、你觉得国际互联网还奇妙在什么地方?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想象,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媒体映示“无所不有”)(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板书: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2)用“甚至”说一句话

(3)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4)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

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五、导读第四自然段。

师: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请默读最后一段。板书:息息相关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息息相关习作5习作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例文,感知写法。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

1、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

2、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二、互相交流。

1、指名说说自己的看法。

2、师小结: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三、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1、再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哪些内容呢?

2、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3、小结: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四、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前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

2、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五、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小书包、课桌、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六、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班级中交流

练习5 教学目标:

1、认真读这篇童话故事,能按要求完成文后作业;

2、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3、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增加语言积累;

4、初步了解这些成语和名言的意思;

5、练习在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

6、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7、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8、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增加语言积累。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处处留心

一、明确题意,完成作业 自由读题,明确要求。

二、学习童话,感悟哲理。

1、根据要求自学童话。

2、小组内交流讨论。

自由说写,可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完成(1)题目《争功》是什么意思?(2)你从文中看出是哪些人在争功吗?(3)假如你是小主人,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围绕出示的内容展开讨论,尽量要做到人人交流

3、你认为文中画线的部分能用什么成语来替换?

4、换上之后读一读,说说哪样好,为什么?

三、总结谈话。

师:学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1、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故事,你能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编写成小故事吗?一定要注意说明了什么道理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自由说写,可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游戏导入。玩成语接龙游戏。

二、指导学习读读背背。

1、词语部分。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2)集体背诵。

5、学习名言。(1)指名试读,正音。

(2)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4)集体齐读。(5、)指名试背。

6、集体背诵。

三、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最后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2、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我们的小伙伴在遇到难题,或拿不定主意时,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帮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大家想不想试着为小伙伴解决难题呢?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

1、故事一:小明在上学路上拾到一元钱,他想把钱交给老师,可是又怕大家说他是“假雷锋”,更何况这一元钱还可以用来买枝冰棍儿呢。小明有点左右为难,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吗?(1)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各抒己见,(2)交流汇报,看谁的主意好,能不能说服小明。

2、指导学习课文,在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和小组的同学把它编成小故事来演一演。

(1)小组自由选问题,编故事,演小剧。(2)全班同学交流评价。

3、、在大家的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能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你拿主意吗?

三、总结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讨论,你有些什么收获?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案 篇2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3.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3.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朋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

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

1.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来。

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

(4)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我们再回到“藏”字上面来。

现在思考:两位好朋友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

3.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是在“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读,说大意。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

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5.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

男女分读。

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了吗?特别通过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相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伫立”、“凝视”等词语的内涵。

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

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同学们请看——(多媒体:播放动画)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媒体出示:想象说话)

再指名说。(第2、第3位同学配乐)

5.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

8.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

9.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你能联系前面的所学所悟,说说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指名说。

(1)“烟花三月”写出了春天的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诗人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看着白帆渐渐远去,一江春水流向天边的画面;

(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文中第4小节说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的是“白帆”,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长江是一条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10.品出了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再来读它,肯定会更有味道。配乐,指名读,齐读。

11.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

布置作业:找古诗,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写作方法,好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文体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展现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根据送别的过程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可把文章理解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两人借赏景藏别情,这里流淌的是缠绵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举杯话别,这里勃发的是奔放的炽热之美;第三部分是写李白触景吟诗,这里展现的是不尽的思念之美。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1.试图对“文包诗”这一特殊文体的教法作出大胆尝试。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文体,对于这一文体的教材该怎么教,曾经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诗重于文”,有人认为“文重于诗”,也有人认为“诗文并重”。本课教学避开如天平秤一般精确称量诗文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力求做到“诗文交融”,即通过对文的感悟,达到对诗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试图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简约语文”教學理念。

主要追求3点:目标简明,过程简洁,方法简便。

(1)目标简明

本课教学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展开教学过程,目标简明,体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2)过程简洁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中有很多词、句可以细细欣赏、品味,假如样样都抓,容易犯语文教学的“浮肿病”。本课教学力争内容集中、精要,依据教学目标作大胆取舍,做到“过程简洁”。

(3)方法简便

本课教学使用的大多是家常传统手段,一些媒体的使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伸处,方法简单,但追求高效。

3.试图体现“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这一理念。

(1)首先,注重关键词语的解读

如巧妙引导学生咀嚼、玩味“藏、烟花三月、伫立、凝视、脍炙人口、孤帆”等词语,赋予这些词语以具体、丰富的内涵,使这些词语不再静止地“躺”在书上,而是“立”了起来;甚至,立起来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有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正所谓“字立而情立”。

(2)其次,渗透表达方法的指导

本课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探究写了什么,还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是怎么写的,即进行了对话描写和借景抒情写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写文包诗,进行读写迁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是真正促进语文能力成长的根系,也是把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到位的纽带与桥梁,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案 篇3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游览一番。高兴吗?谁先说说课外搜集到的关于黄山的资料?

师结:黄山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黄山奇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松之奇美。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情有独钟的意思吗?

过渡: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登上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观赏奇松吧。

2、出示小组讨论,按要求学习。

3、交流。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出示)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生: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说得真好。

(出示投影)同学们看图,你想象中的迎客松是不是这样的?(指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其实,岂只是黄山的象征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真是国之瑰宝啊!你能用读来表现它的奇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多练习读几遍。指名朗读,学生评价,可让同一生再读比较。

4、你把迎客松给读活了,老师觉得他好像在朝我们招手呢!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出示投影)

师: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读。)

师:(指一生读)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之处吗?

生:(看书后回答)迎客松姿态优美,送客松姿态独特。

生:迎客松枝干遒劲,送客松枝干蟠曲。

生:虽然都是伸出手臂,但迎客松是欢迎游客的到来,而送客松是向游客告别。

师:你看的真细,找得多准。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生:(练读后,指名读)

5、师: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了。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迹!读了这段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下面让我们再次去黄山领略一下这三大奇松的风采。

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看录像,听老师配乐背诵)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老师也给他配上音乐。

6、师:黄山处处有松树,棵棵有奇态,作者不可能把每一棵松树都一一详细地描述一番。但是不写又不能体现黄山松的奇,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概括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板:千姿百态)怎样才能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呢?自己练习读一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指一生读)

(生齐读)

四、作业设计。(投影出示)

教后记:不读书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我在教《黄山奇松》一课时,读书成了重头戏。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欣赏,引导学生探求美、学习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读,贯穿本课教学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很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美。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以文章之情动学生之心,使学生在动情、动心、入情、入境的状态下受到感染,水到渠成的感情朗读。从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在教学一开始提出主问题“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读促悟,提出学习要求,要求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画出关键词,并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重点品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要求学生不断捡拾关键的字、词、句,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学习,并以一“迎”字概括出迎客松的奇特之处。继而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并相继总结出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孩子在小组交流、注重朗读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体会松树的“奇”之所在。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黄山奇石的照片,让学生模仿给出的句式,看图写作。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的同时,拓宽了语文的教学维度、丰富了教学内涵。

课后习题中要求背诵和用词语造句等,这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得到体现,学生思维活跃,教学过程顺畅流利,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主问题进行开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条主线进行开展,教学脉络清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读词句来品悟课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来表达阅读中产生的见解或思想,

苏教版第五册展销会口语交际教案 篇4

2、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买者要会讲价钱,要会辨质量,还要有礼貌。卖者能用几句话把物品的名称、价格、性能讲给买者听。学会买者、卖者不同说话技巧。

3、说话时态度大方、声音适量,表达内容准确,重点突出。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培养文明和谐与他人交流的素养,学习推销商品。

2、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交流位置,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确定不同的谈话内容,学会讨价还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一定玩过许多玩具、看过许多图书吧!那你们是怎么处理这些东西的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玩具、图书来举办一个展销会好吗?

课件出示课题、读题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理解:展销会

怎样进行买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方面的本领

二、智慧推销

1、学会推销

师:(出示削笔器)我这里有一个削笔器,谁能帮我推销推销?

(甲:表扬会吆喝的同学态度热情

乙:要想将削笔器卖个好价,得先把顾客吸引过来,想想商店里的推销员是怎样吆喝的,谁有高招也来试试?学会吆喝)

师:你觉得他们态度怎样?由此可见,卖东西首先要注意态度,做到热情周到(课件同步展示板书:热情周到)

师:假如你是顾客,看到这个削笔器后你想问什么?(生自由提问)

作为卖主,一定要能准确地说出商品的名称、特点、玩法及价格。也就是详细介绍(同步展示板书)

师:你们认为这个削笔器值多少钱?谁来出个价?你是根据什么来出这个价的?跟上对学生出价根据的评价

进行买卖时一定要注意价格公道,不能不着边际地出价(课件同步展示板书:价格公道)

2、示范推销

师:刚才同学们帮我出了许多好点子,现在我就按照这三个经验来卖一卖这个削笔器好吗?

师推销削笔器:看一看,瞧一瞧啦!这里有全新的削笔器。小朋友,你需要削笔器吗?这小屋削笔器外型美观大方,而且结实耐用,削的笔好看又好写,上课时还可以将它固定在课桌上,多方便呀!有了它保证你学习轻松自如,50元一个一点儿也不贵,快来买呀!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大家觉得我这个售货员推销得怎样?)

三、巧妙购买

师:谁愿意买下它?

我的削笔器卖得是有点贵,但如果谁能找出充分的理由让我把价格降下来,我就以最优惠的价格卖给他。

师开始吆喝:小朋友快来买呀,50元一点也不贵--------

生找商品的不足(提醒学生注意对售货员的称呼,称呼不对时重新说。同步展示板书:语言文明)师同时讨价还价

师:同学们找的理由真充分,看来大家对这件商品非常了解。其实要想以优惠的价格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必须货比三家,多看一看、问一问做到细致了解(同步展示板书:细致了解)才能买到真正价廉物美的商品。

师:细致了解了这个削笔器后,你们愿意以多少钱买下它?(指名回答)

师:看来这个削笔器在每位同学心中的价格各不相同。由此可见,我们在买一件东西时要根据产品质量、价格对比等,在心中定出自己购买的价格,这也就是定出底价(同步展示板书:定出底价)

四、展销实践

1、总结了买卖的经验,谁愿意上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指名表演并评价

2、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班的泽军同学是怎么买东西的吧!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录象里的售货员和小朋友在买卖商品时达到这6点要求了吗?一会请同学们来评一评(看录像并针对录象评价)

3、师:展销会正式开始啦!

1、2两组同学,回到你们的摊子上去吧!小老板们,想让商品卖个好价吗?赶紧吆喝起来吧!

3、4组同学,赶紧去购买你们喜欢的商品吧!

(1)分组自由买卖

(2)师:刚才的场面真热闹呀!我发现-------

指名表演(生根据买卖原则进行评价)

五、总结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窃读记》

①“我’是怎样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②小组互背划线的句子。2.《走遍天下书为侣》

①品读重点部分读出感情。

②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并能理解用其造句。

③感知这课的写作方法和描写“我的读书方法”的词语。3.《古诗词三首》 ①回顾作者与朝代。

②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③能感知诗的主题思想。④理解“照我还”、“又开封”、“聒碎乡心”。⑤小组背诵。4.《梅花魂》

①自由读课文感知:你感觉外祖父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②读好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语句。

③复述文章重点的内容,感知人物的精神。

二、标点知识

明确不同符号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书名号,学生往往分不清哪些名称。注意引号的使用方法。

三、关联词语

1.例题分析:森林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用“不但„„而且„„”进行联接。

2.学习方法。做完之后要多读,多感知体会,再试一试其它的关联词是否合适,位置是否能换一换。

四、作文提示

1.要以真实的事为前提,把主要的内容细致写好。2.生动具体些,写老师帮助自己的一件事,是怎样帮助的部分要注意多写些,多加点情感在里面,如“老师的教诲之恩如春雨点点„„”之类。要写比赛,要写出比赛的激烈场面,突 出其中的曲折性,同时还要注意其他人物的反映,这样才能有趣而生动。

五、听写生字词

练习

一、词语部分

1、填写成语()()无私()()在前()()充数()()口呆

波()浪()斩钉()()()()动听

身()其()

翻箱()()()不()待()()贪婪

2、写出几个反映寓言故事的成语

二、用关联词语填空

1、在演出时,小玲()唱歌()跳舞。

2、小刚和小学军是好朋友,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3、一个人()骄傲自满了,()会落后。

4、()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还要注意节约。

5、这支笔()我的,()刘江的。

6、()天下雨,()运动会不开了。让学生先做,然后再读检查。

三、找出用错的字,并加以修改。

1、开学头一天,我们排对近入教室。()

2、田老师先把诗念一篇,又联起来讲一篇。()

3、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幸勤的圆丁。()

4、小丽每天放学回家后,终是先作完功课,然后在玩。()

同时引导注意检查自己的题目,注意找全错别字,正确地修改错别字。

四、默写部分(自选一首诗默写,并写出作者。)

第三、四单元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背诵和默写要求掌握的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所要求会背的课文。

一、感知课文内容

1、《鲸》

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的? ②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新型玻璃》

①自由读,找出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语句。②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钓鱼的启示》

①小声读,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②理解课后重点句子的含义。

4、《落花生》

①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②理解课后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修改病句

1、出示例题

(1)新沂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2)他正在织着毛衣和美妙的音乐。

2、分析典型

要让学生首先找出毛病所在,理解这类型,然后再进行修改。要避免学生找不出病因,而进行修改。同时还要注意进行最简单的修改。

三、听写本单元的词语。(对掌握不牢的还要再进行辅导。)

练习

一、词语搭配

猛烈的 战斗 改变 技术 热烈的 疼痛 改善 错误 激烈的 光线 改进 态度 剧烈的 掌声 改革 方法 强烈的 攻击 改正 生活

做完后要认真去审题,再试一试连其它的是不是也还可以,否则会两个两个错。

二、照样子完成作业

1、急匆匆 孜孜不倦 波光粼粼 整整齐齐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2、例:老师说:“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老师摸着我的头,坚定地说:“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小华告诉小刚:“明天我们去春游。” 老师对小明说:“只要你努力,这件事你准能完成任务。” 注意这里面既要有动作,也要有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等等。

三、修改病句

1、出示习题

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

②南京城的风景建设得越来越美了。一定让学生找出病因,然后再修改,不要多修改。

四、背诵积累

1、背诵《四时之风》

2、背诵P74的格言。

第五、六单元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和理解。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知,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积累。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感知。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感知

1、《地震中的父与子》

①有感情地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的。

②说一说为什么把父子称为“了不起的父与子”?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①读课文,说一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②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

二、体会拟人句的用法

1、说一说什么是拟人句,注意与比喻句的区别。(教师可举例说明这两者的主要区别。)

2、让学生分别造句。

3、总结,继续教给方法。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出示例题:

①今天的天可真冷啊。②早晨的雾可真大啊。

2、感知做法

要注意切实写出具体的情况,一定要突出其中的大、冷等。

四、听写这两单元的词。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本单元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培养学生正确的做题习惯与良好的方法。

3、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给予纠正。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 感知方法 教学过程:

一、成语填空

依()附()雄()英()首()()步 心()胆()谈笑()()专心()()惊浪()()万马()()浊浪()()

二、词语搭配

美丽的 宫殿 认真地 请教 壮丽的 焰火 刻苦地 帮助 华丽的 山川 虚心地 劳动 瑰丽的 风景 耐心地 锻炼

三、拟人句(仿照后一个造一句)

1、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小鸟在枝头唱着歌。

2、巍巍群山盖满了白雪。巍巍群山披上的银装。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海洋大得很,一眼望不到边。

1、今天的雨下得很大。

2、市民广场的人可真多啊。

3、漓江的水绿得很。

4、这辆赛车的速度很快。

五、修改病句

1、小妹妹穿着一条精彩的花裙子。

2、夕阳的余辉照耀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那榕树像把大伞,覆盖了太阳。

4、他站在三十层高楼的平台上,眺望着地面。

六、默写P112的格言

第七、八单元复习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与认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等。

3、能较好地复习或背诵所要求掌握的篇目。

4、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圆明园的毁灭》

①你是怎样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句话的? ②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狼牙山五壮士》

①默读课文,写出小标题。

②能熟背课文中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七律。长征》 ①背诵课文。

②熟记诗句的意思。③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4、《开国大典》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背诵第七自然段。

③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感知破折号的用法。

1、说说有哪些用法。

2、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

三、默写词语

1、听写“词语盘点”

2、根据学生听写的情况进行指导。

五、习题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七律、长征》是一首 概述了红军 的史实,歌颂了 ? ②(时间)在(地点)举行的,表达了中国人民

2、默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诗。

句式的转化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巩固四种句式转化的知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结四种句式转换的规律注意事项。难点: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人称转化。教学准备:

投影仪、各种句式转化的练习题。教学过程:

1、导入:中华语言文字曼妙精深,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极大得丰富了汉语文库,也使得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加生动、灵活。

2、小黑板出示四种句式:(1)“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3)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转化;(4)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转换。

3、各种句式的概念(学生叙述,教师完善。)

4、分类进行练习指导。

5、总结归纳在句式转换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具备各种类型句式的特点,如双重否定句必须要有两个否定词;

(2)句式转换完成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3)句式转换还要注意标点的转换(主要指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

(4)句子转换前后句子都要保持通顺与正确;

(5)在进行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转换过程中要注意人称指代明确。

6、进行各种句式的综合转换练习。

7、讲评练习,发现问题再总结。

汉语拼音字词部分 第六课时

一、复习目的: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复习本册生字,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复习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积累并运用文中优美的词语,能辨析常用的近义词。

二、复习重难点:积累并运用优美的词语,能辨析常用的近义词。

三、复习方法:讨论、交流、汇报。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字词句。

qiao liang rou he tai shan yinbi()()()()bai hua zheng yan zhan wu bu sheng()()mo deng xian, bai le shao nian tou, kong bei qie()

1、学生独立完成。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二、形近字组词。

魁()唯()镇()愧()维()慎()摊()施()祥()难()拖()详()

1、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全班交流。

三、查字典填空。

1、“皮”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

2、“费”字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1)花费,消费:(2)费用;(3)用得多,消耗得多。“得来不费功夫”的“费”应取第___种解释。(3)“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素”字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1)本质,本色;(2)本来,固有;(3)平素,向来;(4)蔬菜,食物。“我素来爱吃零食” 的“素”应取第___种解释;“这块布很素雅” 的“素”应取第___种解释;“他语言素质很好” 的“素”应取第___种解释。

1、学生独立完成。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练习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意()深长 一()不()()出()外 手()脚()腾云()雾()心()用 形态各()从()()定 舍()为人

1、指名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写。

2、全班交流。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景色()地讨论()得跳起来()的任务()地学习()得要命()的词句()地成长()得发抖()的人民()地劳动()得发慌

1、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固执()敬佩()刚强()普通()强大()激励()

反义词:温暖()清晰()柔弱()宽敞()拘束()干燥()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全班交流。

四、根据要求写词或成语。

1、描写场面壮观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颜色丰富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神态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注意力集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四人小组合作交流。B、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五、用下面的词组成近义词。丽()()()()摇()()()()望()()()()坚()()()()

1、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交流汇报。

六、选词填空。

隐蔽 隐藏

1、这洞很(),因为它的四周长满了荒草。

2、狐狸()在路边的草丛里,只要有小动物经过,它就猛扑出来。

期望 盼望 希望 渴望

1、到泰山去旅游是我们()已久的了。

2、妈妈()我天天都快乐。

3、小刚非常()得到一辆小汽车。

4、党和国家对我们少年儿童寄托殷切的()。

句子部分 第七课时

一、复习目的: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复习几种常用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比喻句)能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会修改常用的病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二、复习重难点:复习几种常用的句式,能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三、复习方法:讨论、交流。教学过程:

一、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张家界的风光真漂亮

2、海上日出你见过吗

3、夕照是不是这个学期学的一篇课文

3、鲸是哺乳动物(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

二、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太阳照射着草地。

2、风筝飞上了天空。

3、轮船在大海上航行。

4、河水涌向大海。

5、泉水从出口流出来。

(1)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2)全班交流。

三、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老师只说了一句简短的话,()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2、()你付出辛勤的劳动,()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做什么事情,我们()应当一丝不苟。

4、()这几天不停地下雨,全班同学()准时到校。(1)学生独立完成。

(2)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四、修改句子。

1、听了这个消息,受到很大的鼓舞。

2、大家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3、“六一”即将终于到来,我们多么高兴。

4、星期天我们在学校运动会。

5、我估计这道题肯定错了。

6、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1)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2)全班交流、汇报。

五、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有山皆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

3、勿为寸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1、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它”指的是什么?

2、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指的是什么?真的碰扁了吗?

3、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你”指的是谁?他什么像钢板?

4、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会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那“灿烂”“金色”的光芒指的是什么?(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阅读部分 第八课时

一、复习目的:能把一段对话的顺序整理清楚,能读懂一篇文章,并能回答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能领会文章中某些句子含着的意思。能够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二、复习重难点:领会文章中某些句子含着的意思,把一段对话的顺序整理清楚,三、复习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默写古诗: 《秋思》《望天门山》

1、学生默写后互评。

2、订正。

二、按原文填空,并想一想所填的词在这段中的作用。

1、《海上日出》 太阳像顶着什么重担似的„„完全浮出水面。

2、《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的小艇有„„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只看那一处好。

3、《狼牙山五壮士》 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同桌互改并讲讲所填词在这段中的作用。

练习

一、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用序号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里静静的流过。

()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文(略)

问题:

1、查字典,理解“蹂躏”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2、用“ ”画出文中的反义词,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3、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文复习

第九课时

一、复习目的:

1、写景的作文,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2、写人的作文,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特点。

3、写事的作文,要把事情的经过作为重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4、写读后感,要读懂文章,之后就主要内容或重点词句写自己的感受,内容要写具体。

5、写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删改,次要内容可一带而过。

6、想象作文。

二、复习重难点:读后感、写人记事的文章。

三、复习方法:讨论、交流。教学过程:

一、命题作文。《我的伙伴》

1、老师辅导,提出要求。

2、学生练习写片断。

3、讲评。

二、半命题作文 《我最难忘的„„》 要求:可填上“老师”、“一天”、“一件事“等。

1、师简单辅导,提出练习要求。

2、生练习写作文。

3、指名读作文讲评。

三、本册学过的内容

1、回顾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作文类型

学生自由地说说作文的篇目、要求、内容等。

2、选取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读与评议,结合每一类的作文要求谈谈作文的注意点。

(1)复习写清楚一件事。

学生进行讨论注意点: 在写一件事时,要注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的通顺。这件事是自己经历过的或者看到、听到的事。可以是使自己高兴的、有趣的、新鲜的事,也可以写使自己感到惭愧的、伤心的事。(2)复习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讨论重点:

1、怎样抓住一件生活中的事,虽然这样的事情看似不起眼,也很小,但要想想是否反映了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

2、仔细回忆事情的经过,想象当时的情景,可以把情况分成哪几步?怎样一步一步写清楚。

3、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如何把这部分详细地写清楚?所反映的人物品是什么?

4、同样列举学生习作中的片段进行评议巩固。

5、说说作文的一些常规要求,看看自己的作文,找找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学之间作文交流。

教 案 本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6人。他们学习积极性高,课堂上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高,思维开阔,在知识的运用上,能灵活运用并根据实际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新知识接受的较慢,记忆能力较差,特别是不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由于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知识面不光。本学期教师将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和措施。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本共安排了7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继续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让显示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作业三部分。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和写作要点。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

字、词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教学目标

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6继续学习预习和复习,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能力知识目标

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07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33个。能按写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

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利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背诵200篇左右的诗文佳作,能写500字左右的文从字顺的短文,以及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强调学生对具体语境的感悟和规范语言的积累,安排了50%左右的篇目让学生背诵全文或片断;在单元训练中,继续安排了“熟记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增加文化底蕴。

3注重潜移默化,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五、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词、句训练。重视词、句训练。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

2、加强学生写字训练,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从练习中揣摩、领会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整洁。

3、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4、加强写作指导.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为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努力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着重从学生生活的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

六、课时安排及进度: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案 篇7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组是一些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之类的内容,比较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每篇课文都独立为一个主题进行教学。

《成语故事》主要将这两个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本篇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推敲》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上,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比如官权思想,等等。这里,教师少引导学生去考察这样一些内容,教师倒可以引导学生多掌握这样几个关于推敲词语的典故。

《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教材使用这个版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说的美丽,体会乡亲们对嫦娥思念的原因。本课语言训练的点是课后作业第四题,体会重叠词语的用处。

《读书莫放“拦路虎”》不知道这篇课文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很是突兀。这篇课文可以放在讲勤查工具书的地方讲解。

两篇《伊索寓言》比较简单,引导学生体会伊索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

《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几大寓言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

《习作三》写“秋天的树叶”,可以让学生写树叶贴树叶画树叶,让全班学生一起写一部不树叶宝典,激发学生作文训练的乐趣。

《练习三》中是关于京剧《红灯记》,让学生体会红灯记的语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成语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4.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图片、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15课时

8、成语故事三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重点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4.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3.讨论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4.指名用“总是”“不要„„而是„„”造句。

5.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夸口 矛----------盾 张口结舌

戳穿 戳不穿 滥竽充数:总是 一样的俸禄 装

不要„„而要„„ 溜 画龙点睛:奇怪——不信——佩服

9、推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 :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媒体设计: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1、映示图画。

2、引出诗句和作者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5、简介贾岛

6、揭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

四、检查自读效果。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作业 : 1、见习字册。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2、读课文,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理解重点句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3、学生交流。

4、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三、作业 :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指导用“即使„„也„„”造句。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

3、学生练讲:(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 :

9、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0.嫦娥奔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自为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1.设疑

2.生自学课文。3.检查自学效果。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似的归纳为一段,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后交流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

2.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3.讨论

4.后羿是怎样的人? 5.练读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2.讨论

3.引读第五自然段。

4.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2.朗读体会后羿的心情

3.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五)作业 :

1、熟读课文,给家人和朋友讲讲这个故事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 后羿:神勇无比

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

逢蒙:奸诈贪婪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

2.指导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第三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2按“自由练习——同桌互述——小组尝试复述——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学习目标:

知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策略: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准备:有关课外知识。

一、导入揭题

二、点拨

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四、总结延伸 作业:

与朋友分享你读书时打到“拦路虎”的故事 板书设计: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12、伊索寓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语言故事的特点和《伊索寓言》。

2.细读课文《狐狸和葡萄》,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当,并引导领会寓意。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介绍寓言故事特点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板课题,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

3、汇报初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

3、小组合作讨论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板书设计:

狐狸和葡萄

想尽各种办法(吃)狐狸 葡萄(酸的)? 吃不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课文《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当,并引导领会寓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着两则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2、、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3、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板书设计:

蝉和狐狸

狐狸 狡猾*诈

蝉 聪明 善于观察总结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课文《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当,并引导领会寓意。

2.了解《伊索寓言》这本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自读 要求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讨论汇报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作业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我读书,我快乐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请一两个同学讲伊索寓言故事。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习作三: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课前准备

1.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

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观察外形,了解结构和特性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

3.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

2、指导写好开头

3、指导写好结尾

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教学过程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2、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上一篇:人民医院地震应急预案下一篇:2024年银行员工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