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通用15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1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个好的习惯往往能令人终身受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时间观念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孩子的时间意识呢?马来西亚的专家认为:“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很难通过解释说明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它的意义。因此,家长应该通过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将时间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让吃饭、睡觉,都变成培养时间观念的一个环节。孩子没时间观念?写作业拖拖拉拉?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火上房都不着急?家长急的团团转,孩子反而“从容淡定”这种情况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经常能遇到?孩子每时间观念,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感觉到紧迫性,在年龄比较小的时间没什么太大问题,可是将来步入社会呢?当今社会生活工作节奏是如此的快,能否跟的上这个快节奏呢?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坏的习惯之前,培养出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对时间的管理!

1.生活习惯

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2.让孩子可以自己支配时间给他这个机会

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时间观念,以便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每次给1-2小时就可以了,也不需太多。

3.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

有了“时间”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也比以前更“听话”了,做事也不会那么磨蹭了。以前孩子做事也许总是爱拖拉磨蹭,引入“时间”后,只要孩子想故意磨蹭,家长就可以指指墙上的时钟,或者问他现在几点几分了,孩子就会明确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至于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类每天必做的事情家长也不用再反复催促了,孩子会乖乖听“时间”的指挥了。用规律生活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需要家长的身体力行,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使幼儿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制定时间表

做作业时,家长不妨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这样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加强了注意力,最终使其学习效果得以提高。孩子自己制订计划表,能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计划好的事情要按时完成,否则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完成。制定计划表,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

5.保持良好环境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平日他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以免分心。既然有了规定,家长就不必陪读或监督,只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但家中不要有过多的噪声,如搓麻将、看肥皂剧等。一定要在家里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6.奖惩分明

如果刚开始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先约法三章,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亲子关系危机。由于都是事先约定好的,到了约定的时间,就一定要遵守约定。可能刚开始孩子会耍赖,家长可以事先承诺:如果遵守约定,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有了奖励的刺激,孩子会更认真地遵守约定。例如看电视或DVD,约定好这个节目结束或看20分钟,等到时间到了或演完,让孩子自己关闭电视机。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遵守约定”,互相监督。不管是谁,没有遵守时间的,就要受到一点小惩罚,而遵守约定的人可以得到奖励。有了比赛这一动力,孩子会积极争取胜利,遵守约定就在游戏中做到了。

当孩子按规定去做取得初步成效时,家长必须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种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也可辅之以必要的物质奖励。反之则必须给予应有的惩罚。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2

一、大学生拥有良好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一) 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资源。

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 是像水和煤一样宝贵的资源;中国的古人也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生命是有限的, 也是短暂的, 因而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 同样也是最宝贵的。许多人都深感时间的飞逝, 人生的短暂, 光阴一旦逝去, 就不再复返。因此, 要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并且好好利用时间、管理时间, 让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在人生的道路上与时间赛跑, 赢得了时间也就赢得了发展机遇。如果不去好好珍惜时间, 那么, 世上就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值得珍惜, 那么人生的梦想也就永远不会实现。

(二) 时间观念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达尔文语———“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富兰克林语———“你爱生命吗?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 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这两位伟人的话体现了如何对待时间, 不仅仅是一种观念, 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时间观念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因为我们从事任何活动, 做任何一件事, 无不与时间发生关系。守时是一种尊重他人时间的表现, 惜时是尊重自己生命的表现, 及时则兑现了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如果随便浪费别人或自己的时间, 就等于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别人或自己的财富和金钱。在大学校园和现代企业里遵守时间, 勤勤恳恳, 专心致志看书学习, 踏实勤奋工作研究的人, 会得到认可和尊重, 并被肯定。

(三) 学会时间管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

减少一分钟的浪费, 就等于多一分钟可利用的时间, 提高一分钟的浪费, 就等于赢得一分钟的时间。有良好时间观念的人更会时间的管理和利用, 善于把握机遇, 抓住重点, 提高效率, 脱颖而出。一个有时间感的大学生, 通常学习效率高、进步快, 做事有条理、主次分明, 懂得合理的使用和分配时间。真正体会时间和生命的可贵的大学生, 会珍惜时间, 重视时效, 勤勉自励, 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培养大学生良好时间观念的举措

(一)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钻研科学技术、完成教学任务, 更应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即“所学要为世人之师, 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教师良好的学识、言行、操守、素养等人格形象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教育力量。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重视规则, 重视时效, 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及时”、“准时”;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努力做到“惜时”、“守时”,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准时完成教学安排, 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计划的重要性和时间管理的有效性, 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递良好的时间意识。

(二) 营造强烈的惜时气氛。

懂得时间的价值才会珍惜时间, 学会时间管理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把时间观念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珍惜时间、追求高效的学风、班风和校风。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时间尊重他人时间的生活型态。一是充分利用班会, 经常性的讲述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时刻提示时间的紧迫性, 提升学生对时间的认知水平。二是在各种校园活动中重视时间的纪律性。科学时间安排, 严格遵守时间规则, 奖惩分明,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三是在布置学习作业、工作任务和活动安排时, 明确最后期限, 同时提出质量和速度的要求, 塑造效率意识。

(三) 帮助大学生学会时间管理。

1. 指导大学生制订科学的时间计划表。

培养学生的时间主人的角色意识和节约用时的习惯, 遵循严谨、高效的原则制定科学的时间计划表, 通过确定目标、分解目标, 合理安排时间, 督促学生按自己的计划使用时间, 科学地安排学习、活动和生活从而实现高效。

2. 培养时间成本意识。

时间成本是指为达成特定协议所需付出的时间代价。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时间成本的含义, 正确处理时间成本、时间价值和时间效率的关系, 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学会管理时间、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学习效率, 逐步养成良好的时效观念。

3. 现在就做。

俗话说, 栽一棵树的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 第二个最好的时间是现在。所以必须引导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帮助学生克服拖沓、松散的生活习惯和松弛、低效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习做事的最好时间就是现在, 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就必须把想法变成行动, 现在就开始, 把行动变为成就。

4. 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区分轻重。

一个有时间感的大学生, 通常做事情都比较条理、主次分明, 懂得区分轻重, 合理的使用和分配时间。帮助学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 把事情分成等级, 合理规划时间, 分清主次, 按序、限时完成。

时间观念的形成与社会制度、社会风气和人的素质密切关联, 同样, 时间感的培养, 也与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著名作家巴金曾给十位“寻找理想的孩子”回信道:“理想就在你们面前, 未来属于你们, 千万要珍惜你们宝贵的时间”。因此, 高校教师要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也要重视大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教育, 通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竞争力, 实现个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时间观念, 简单的说就是对待时间的态度以及如何规划时间的方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观念,时间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昱霞.简析美国人的时间观[J].河北自学考试, 2001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3

建议一:制定严格的时间表

做作业时,家长不妨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比如早晨6点到8点,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晚上6点到10点,不利于记忆,可安排完成需要复杂计算的作业。一旦时间表定下来就要严格执行。这样做可使孩子有一定的时间紧迫感,从而提高学习的专注性和自觉性,最终使其学习效果得以提升。

建议二:保持良好环境

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他平日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以免分心。既然有了规定,家长就不必陪读或监督,只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但家中不要有过多的声音干扰。家长一定要在家里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的环境。

建议三:做到奖惩分明

当孩子按规定去做取得了初步成效时,家长必须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种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也可辅之以必要的物质奖励。反之则必须给予孩子约定的惩罚。

建议四:让孩子有自由支配的事件

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个时间规划。一定要给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画画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后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他做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他知道早写完就有更多时间玩了。

建议五:从生活习惯训练

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地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又快又好。让孩子养成在生活中做事快的习惯,在学习中他也会跟着快起来。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 篇4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孩子长大以后,将要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生活和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具有集体主义的道德品质,处处关心公共的事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个只知道关心自己的人,很难适应我们这个社会的需要。他们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感到很苦恼。因此,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

过去,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家长往往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兄弟姐妹之间的`团结观念。例如,有一个著名的筷子的故事:父亲把孩子召集在一起,让他们每人折断一根筷子,他们很容易做到了。然后,父亲把十根筷子扎成一个小捆,再交给他们试,这一回谁也折不断了。类似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常给孩子讲。但是我们团结的范围要宽得多,不只是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而是要讲从小集体到整个国家的团结。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5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时间的自由!给他权力和责任!

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做到了得到奖励,做不到,后果自负!

当然,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在他订计划的时候,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

如果家长坚持这样做三个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做事有效率的人。

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吃饭了,别看电视了!”“该上床了!”每天晚上,很多家里,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这样替孩子安排时间,孩子当然不用自己操心去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奴隶,那你就一分一分地替孩子安排时间。

学习智慧解决之道:

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有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定闹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他能比自己规定的时间提前完成,要受到奖励噢!

2、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拖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作业,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改变这种状况,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是个狠招,家长要具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

3、把作业当成考试。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现分享给大家。

记得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做家庭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两三道题,本应20分钟就可以做完,可她却要耗上近两个小时。

你看她,从书包里拿出书本就要花上几分钟时间,翻书、打开作业本也心不在焉。做作业也是东张西望,常常做一些与作业无关的事:抠抠手指甲,拿她喜欢的东西玩上一会儿,或是突然发问:“爸,这星期天您休息吗?”“妈,咱们什么时候买鞋去?”有时候还要到另一个房间转一圈,要么就停下来整理一下书桌。做一道题,要反复寻找书中的相关内容,甚至还得打电话问同学。因为写得不工整,或写错了,就要撕掉几张作业纸„„这样,每天都要耗到很晚才能勉强交差。

一撂笔,就随声而出:“唉,好不容易做完了。爸,你该给我检查了!”这时,我要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像校对员一样,耐心、仔细核查。出现错处,让她改,就更是件麻烦事:首先是不情愿离开刚看时间不长的动画片,要喊上两三遍,甚至动怒,她不才情愿地过来。到我面前,又会反问我:“怎么了?老师就是这么讲的!”我还要耐着性子,给她讲出错误的原因,她才动手改。总之,很容易的几道题,把我们折腾得够呛!

因为做作业磨蹭,女儿的业余时间全被占用了,没有玩的和做其他事的时间。所以,她对学习开始产生厌烦情绪,总盼着放假。又因为作业不抓紧时间,到考试时,会做的题也做不完,致使学习成绩下降。这一切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决定给我女儿支一招,将作业当成考试来完成。

一天,女儿放学回家,正要打开书包做作业,我便过去对她说:“从今天开始,咱们把作业当考试吧,怎么样?”女儿一愣,诧异地问我:“怎么考啊?”我就反问她说:“你们考试有什么规定吗?”女儿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有啦!”于是,我俩边写边说,将有关考试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并对女儿说,按考试要求做完作业,你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一听这话,女儿的劲头更足了,赶紧拿来闹钟,让我帮她计算一下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迅速将闹钟上好弦,用很短的时间将作业所需要的用具准备齐全,俨然一副考试的架势。我提醒她说:“考试可不让看书呀!”女儿很自信地说:“我不看书也都会”。“考试”开始了,看到女儿一本正经的样子,我打心眼里高兴。原来要耗上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今天只用了二十几分钟。闹钟一响,女儿将作业本递给我,风趣地说:“爸爸老师,给我判卷子吧!” 经过一个月的将作业当成考试的训练,女儿做作业的速度快了许多,准确率也大大提高。这种办法不但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也给我们全家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

注:这个方法是看到的,还没有在中心孩子的身上实践,呵呵,大家可参考!

4、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一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而应该是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我一位朋友的儿子和他表弟每次游泳完回来之后都要洗澡,如果家长不提醒他们时间,两个人可以在里面打打闹闹洗上半个小时不出来,这边的作业还没动。这就说明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后来朋友就有了经验,规定孩子只能洗10分钟,而且不给闹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这样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到了大约10分钟时间,孩子就会赶紧出来,有时我还会问两个孩子:你估计你洗澡刚才用了多长时间?答的准确的孩子,我会表扬他,说他时间观念强;吃饭时也一样,我会规定孩子必须要在20分钟内吃完,吃完饭后,估计一下自己吃饭花了多长时间,看看自己估计的时间与真实的时间相差多大;早上起床我也规定时间,7点听到闹钟铃响,必须自己起来,1

5分钟时间穿衣、洗脸、刷牙。7点15分准时早读,读20分钟。经常督促,孩子的时间感就变强了。

5、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得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5、少催促,多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孩子快的时候,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马上表扬。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吃饭速度真快!”“今天作业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多了。„„”多找孩子快的时候表扬之,孩子慢的时候,装做看不见,故意淡化它,要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

6、与学校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零用钱的观念 篇6

他们中有些孩子的生财能力和理财能力,让我很惊讶。同时,感慨美国家长对孩子金钱方面的理念,很富有的家庭,子女自己贷款上学;很小年龄就开始打工;18岁以后,再用父母的钱是一种耻辱„„不管这些观点是否正确,都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我以前也写过一些相关的博文

一个6岁美国孩子赚钱的生意经

美国孩子的独立和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瞧瞧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有多狠心

美国父母为何狠心不供孩子上大学? 路边餐馆打工的美国学生们

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家庭如何从小教育孩子零用钱的观念? 没有付出,小孩不应该有金钱

大多数美国父母认为,如果没有付出,小孩不应该有金钱。有些教育专家甚至不赞同称之为“零用钱”,而称之为“报酬”,或者称之为“工作支付”。

在美国,很多孩子通干家务活获得零用钱。比如,朋友家的儿子,11岁,他每次帮助父母除草,都可以拿到7美元。

这种情况在美国十分普遍,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接受金钱观念的熏陶与实践,付出劳动便理所应当地获得报酬,这在美国几乎是一条连自家人也不例外的“金科玉律”。

而父母给孩子钱的初衷大多为: 一是遵守按劳付酬的原则;二是让孩子们有一定的钱可以购买他们必要的食品和学习用品;三是让孩子们得到一些劳动实际的锻炼。

总统奥巴马12岁大女儿玛莉亚和9岁小女儿的萨莎,必须要做家务才有零用钱。奥巴马接受访问时,曾经表示对他的两名女儿管教严厉,如果做家务,每星期能领得1美元的零用钱,家务包括布置餐桌,清洗碗盘,打扫自己的房间和衣柜等。第一夫人米歇尔说: “女儿不许出现以下行为:抱怨、哭闹、争辩、纠缠和恶意嘲笑。”女儿要自己整理床铺、自设闹钟、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奥巴马说:“一次我离家几星期,女儿玛莉亚对我说,‘嗨,你欠我10个星期零用钱啦!’”

有人开玩笑说,总统给女儿的“工资”太低,属于最低时薪,还敦促奥巴马为女儿提出刺激财政方案。不过,那是2008年奥巴马接受《人物》杂志专访时说起的,不知道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他给女儿的“工资”有没有涨一点。

将“付费”和“非付费”的工作区分开来

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本来是件好事,但也有人指出,这样也容易导致孩子纯粹为了钱而劳动,不给钱就什么都不做。

其实这也好办。

美国的教育学家建议,不要为孩子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支付报酬,有些活是要“付费”的,有的却是“非付费”。

这其中的区别是什么呢? 付费的工作——不完全属于自己的事,而是为集体(家庭)做贡献的。比如:公共区域的卫生,洗车,修剪草坪,修理屋顶等。

非付费的工作——完全是自己的事,只是为自己服务的,以及一些孩子该做的基本小家务。比如:洗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床铺和房间,洗碗,扫地等。这些都是应该做的,所以没有报酬。

零用钱是一种理财教育工具

一些美国家长认为,零用钱是一种用来教育孩子理财观念的工具,重点是帮助孩子学会理财技巧。也就是说教小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小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给小孩子零用钱,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赚钱-花钱这个过程,来学会怎么多赚钱,有计划地花钱,然后才能是利用手里的钱,获取更多的钱。

因此,给多少零用钱? 什么时候开始给小孩零用钱? 如何教导小孩用钱? 就很有技巧了。

对于这些问题,美国的一些教育专家和家长各有法宝和要则,搜集了一些,大家仅供参考吧: 【1】支付多少零花钱合适? 家长可以写下孩子平均每周和每天的花费,设立一个平均每日金额,再支付零用钱。

爸爸妈妈尽可能将小孩子的零花钱数量控制在与他的同伴大致相当的水平上。

【2】从孩子几岁开始支付? 大多数三岁的孩子对于金钱已经产生兴趣,随着他们年龄增长,他们的兴趣将会加深,如果提早跟孩子谈论金钱或适当运用零用钱,对小孩子将来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

【3】采取什么方式支付? 可以按次支付,也可以定时支付。

不过,父母应该在支付零用钱时,跟子女谈谈家庭经济状况。一些美国家庭还让青少年为自己的电话费和车费以及一部分家庭开支付账。小孩子成熟后,爸爸妈妈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小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4】如何指导孩子花零用钱? 零花钱的使用,理论上来收由小孩子全权负责,爸爸妈妈不直接干预,但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

指导孩子学习如何平均分配他们的零用钱,例如百分之三十用于消费,百分之三十用于短期储蓄,百分之三十长期储蓄和百分之十作出奉献等。

另外美国还有一种小猪钱箱,分有四格,分别是存款,花费,捐赠和投资,教孩子们如何预算金钱。最起码可教导小孩子如何有计划有节制地消费,让他们学会储蓄,而后再教他们如何精明运用金钱。

比如有一个家庭,孩子担任了修建花园的工作,因此家长每周给小孩6美元,那6美元的零用钱非常明确地分配: 2美元直接任由小孩花费买东西,另外2美元由小孩选择捐到自己选择的慈善机构,最后2美元存到银行。直到年底,小孩子可从银行户口拿取一半的钱来花费,留着另一半的存款增长。

【5】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小孩子因使用不当而犯错时,父母不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只有如此,小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总的说来,零用钱的教育核心,是要让小孩子得到那种经过艰苦奋斗而来的满足感并学会享受和珍惜它。

应该说,在父母教育下,大部分美国孩子能够妥善使用手中的零用钱,而并不是随意乱花挥霍,由于这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所得,所以才有一种珍惜的潜意识,这钱一般也能用到最重要的地方。

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篇7

一、生活中积累空间、图形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教学过程中, 教师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 也不能把所有问题一一交待清楚, 因为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和总结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 比如足球、桌椅、黑板、三角尺等, 来初步认识图形。所以, 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解关于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课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和收集资料, 从生活中积累, 从而让学生对空间观念有初步的认知, 在建立初步认知的基础上, 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虽然积累空间、图形知识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但是教师应该将其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并且检查完成情况。以球形的教学为例, 小学生对于球形的认知尚浅, 要举出球形的例子也有困难, 如果教师在圆形的基础上讲解球形, 并以足球、篮球等为例,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相关形状的物体, 再进行举例, 那么他们举的例子是非常丰富的。这种教学方式教会了学生观察生活, 开阔眼界, 积累空间和图形知识, 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二、通过辅助教学工具, 直观展示, 培 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是以简单的直观思维为主的, 对图形和空间也是通过直观的感受形成认知和记忆的,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尽量运用教学辅助工具, 如通过展示品或多媒体课件展示, 直观反映图形形状和空间维度, 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展示品是最直观的教学工具, 它看得见, 摸得着。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室中的资源作为展示品, 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带展示品, 比如教室中的粉笔盒、电灯管、水杯等都可以作为展示品。学生通过自己实际看一看, 摸一摸, 既认识了图形平面特征, 又了解了物体的空间特点, 积累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 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和教学工具, 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仔细观察、测量、绘制等活动, 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多媒体课件也是比较直观的教学工具, 课件是一块“立体黑板”, 不仅具有听觉上的生动性, 还具有视觉上的直观性和冲击性, 尤其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展示出物体的空间效果, 使其更逼真、更形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加强空间观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只流于形式, 一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须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拆分、拼接、折纸等,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器官参与活动, 在动手操作中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射, 加强空间观念。

四、理论联系应用, 促进学生空间观 念的发展

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数学教学活动也是以最终应用为目的, 而几何知识在现实中应用较为广泛, 因此,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其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例如, 在学习了长 (正) 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 我假设要装修房子, 厨房的四面墙和地面需要贴瓷砖、客厅地面需要铺地板、卧室四面墙需要贴壁纸, 让学生帮我计算需要多少瓷砖、多少地板、多少壁纸。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后, 我又让学生帮我计算我家鱼缸里最多能装多少水。通过这一系列联系现实的应用, 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总之, 空间观念培养策略多种多样, 课堂上、生活中、语言里、游戏时, 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培养策略, 可以选择单一培养策略, 也可以多种策略相结合使用, 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教学活动逐渐渗透。在重点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 也要注重其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同步发展。小学时期是空间观念培养的最好时期, 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仅思维活跃, 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挑战, 空间观念的培养为他们的创新、创造提供了机会, 也为他们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时机, 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潘振南.立足“视图”重视考查“空间观念”[J].数学教学.2005 (03)

孩子时间观念差,怎么办? 篇8

帮助孩子管理时间的对策:

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有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了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 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拖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作业,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睡觉。要让孩子知道,一旦到了晚上九点,就算作业还没写完,也不能再写了,必须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写作业了。这是个狠招,家长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

3. 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一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表现在学习方面,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表现。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我的儿子和他表弟每次游泳完回来都要洗澡,如果家长不提醒他们时间,两个人可以在里面打打闹闹洗上半个小时,而作业还没动。这就说明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后来我就有了经验,规定孩子只能洗10分钟,而且不给闹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这样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到了大约10分钟时间,孩子就会赶紧出来,有时我还会问两个孩子:“你估计你刚才洗澡用了多长时间?”答得准确的孩子,我会表扬他,说他时间观念强;吃饭时也一样,我会规定孩子必须要在20分钟内吃完,吃完饭后,估计一下自己吃饭花了多长时间,看看自己估计的时间与真实的时间相差多大;早上起床我也规定时间,7点听到闹钟铃响,必须自己起来,15分钟时间穿衣、洗脸、刷牙。7点15分准时早读,读20分钟。经常督促,孩子的时间感就变强了。

4.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得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以上训练能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进而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5. 少催促,多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孩子快的时候,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马上表扬。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吃饭速度真快!”“今天作业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多了。”……多找孩子快的时候表扬之,孩子慢的时候,装做看不见,故意淡化它,要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

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以便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9

其实,只要家长从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对孩子加以引导,孩子的暑假生活一定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首先,家长应该同孩子一起商讨拟订一份假期生活安排表。

暑假时间比较长,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要求等,协助他们将时间做一个明确而合理的分配。

使孩子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防止生活无规律。这既便于家长督促和管理孩子,又能够使孩子的暑假生活过得充实、有规律。

其次,让孩子认真、及时地完成暑假作业。

假期时间较长,爱玩又是孩子的天性。

所以家长要注意引导和督促孩子有计划地完成暑假作业,以免孩子在临近开学时仓促赶暑假作业。

这样临时抱佛脚,学习效果肯定不好。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可以让孩子边玩边做作业或者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第三, 要有计划地安排孩子的娱乐时间。

适时地安排孩子和同龄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这对孩子来说是最最开心的。

您也可以在家庭中开展一些亲子游戏,让孩子体验家庭的温馨与乐趣。

现在,在城市的周边地区都有面向游客开放的农庄、田园,不妨带孩子去看看,摘摘瓜果,让他亲自体验收获的乐趣。

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可以增添孩子的生活情趣。

第四,引导孩子多读些课外书。

家长应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假期充裕的时间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而不是让孩子沉迷于电视节目中。

课外书不仅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扩充知识,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教会孩子做事做人的道理。

第五,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孩子尽快恢复体力,促进机体的健康成长。假期,由于不像学校中有严格的作息时间。

因此,有的孩子改变了以前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经常因为看电视或者做其他的事睡得较晚。

因此,家长应该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生活作息制度,培养孩子按时入睡、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在睡前不要让孩子进行活动量较大的游戏活动。

第六, 依据孩子的爱好适当培养孩子的兴趣。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每天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画画,或者和孩子商量是否报个什么辅导班学习。父母对孩子的爱好要进行适当鼓励和引导。

最后,要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几乎每年暑假都会有一些中小学生在各种事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所以,家长在假期里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自觉做到不私自下河游泳。

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不跟陌生人外出,不玩火玩电,尤其不要让年幼的孩子单独外出和上街,以免发生不测。

此外,让孩子学会慎重交友与合理消费,也是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内容。

家长学会管控时间是关键

家长要学会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1. 如果孩子每天打游戏时间导致了他不能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做他应做的家务,家长就要规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或者不允许他上网。

2. 家长越明确、越坚决地执行和孩子制订的有关上网的规定,所制定的规定对孩子越具有约束力。而如果家长允许孩子有较多偏离规定的行为或允许孩子就上网问题与家长讨价还价,那么所制定的规定就会渐渐变得名存实亡。

3. 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很弱,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弱,任何事情,首先要跟孩子讲清楚,至少其中的利弊要让孩子知道,在一开始玩的时候,他会有所顾虑。

当阻断孩子玩游戏,遇到孩子及其不愿意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引导他们从玩游戏转移到其它事情上。有的家长认为,他们已经引导孩子去做其它的事情了,比如打球,看书等等,可是他们还是想玩游戏。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10

关键词:微粒微观宏观抽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基本观念就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它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的思想方法。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初中生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有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及能量观、物质分类观及化学的社会观、价值观等。微粒观是这些观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因为: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宏观物质的性质则归因于微观结构。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11

【关键词】农村家长;教育;孩子;观念转变

一、不良家庭教育观念产生的原因

1.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源自家长自身素质

一些家长读书少、文化素质低,还有少数家长性格急躁、固执偏激,他们看问题目光短浅,不懂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们只看到小学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都是去打工,不关心孩子上学,缺乏对教育全面的认识。

2.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受社会环境影响

部分家长看到有钱好办事,有钱很风光,于是认为知识多不如钱多,上学不如打工挣钱。在他们看来,能挣到钱就是本事,就会生活得愉快。身边有孩子上学半途而废,自家孩子辍学也会默许,不重视孩子品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注重教育投入。

二、如何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1.农村学校教师应该向学生家长讲解教育管理知识

在部分学生家长对教育理念认识不明时,老师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察觉到,这时候老师要怀着关心学生的满腔热忱及时家访,指导家长更新陈旧观念,教育学生勤奋学习,使这样的家长懂得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智力比较差的孩子通过努力是可以补救的,也能够成就。相反,如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使用方法不正确,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人成才的。

2.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关爱缺失,孩子会前程暗淡。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品格与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只有让家长认识到肩负的教育责任,家长才会静下心来思考教育问题、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新观念。

3.注重家长思想上的矛盾与转变

传统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与当下家长已经有着截然不同的改变,特别是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于素质教育的宣传,家长的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例如,传统的家长或对子女严厉管束,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教育模式;或对子女过度溺爱,造成子女放任自流。而如今,家长更多地认识到家长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将子女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跟其进行沟通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虽然多数家长思想上有一定认同,但在实际行动中仍存在矛盾,即家长和子女很难达成一定的共识,特别是在青春期阶段,不懂得如何与子女进行沟通,而家长的期望也使得他们纵然想实行也力不从心。

当今的家长将子女送去学习各种特长,如乐器、绘画等,他们希望将来子女全面发展,而不像传统的家长逼子女在家里埋头苦读;他们理解子女学习各方面课外知识的需求并积极支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还鼓励孩子享受童年。但家长仍存在顾虑,唯恐自己的孩子在玩耍时,别人的孩子在读书,这样就会导致自己的孩子成绩落后,甚至导致上不了好大学等一系列问题。

4.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早发现早解决

老师教学生一时,要考虑学生一生。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工作中发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要及时沟通,及早去转变。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健康成长负责,也是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5+2=0”效应,说明了家校教育不合拍的严重后果。这方面若发现早、转变早,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就小,对学校教育影响也小。

5.引导家长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

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次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家长不仅要教育孩子专心学习,要求孩子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让孩子走出家门,到室外与小朋友一起娱乐、游戏,学会交往、处理矛盾、知道是非、健康心理,还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面对名目繁多的补习班,辅导班,不管教师的素质如何、不管有没有合法的行业资格和收费依据,只要你开班,我就让孩子参加。还有的家长认为艺术素养很重要,其它素养可有可无。寒假期间,学校与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小学生棋琴书画和读书比赛,在器乐和声乐赛场上,家长、学生很多,有的一家三代都在现场,而在图书室、象棋围棋室,只有几个学生,不见一个家长。凡是需要花钱培养的才艺,家长都非常投入;而不收一分钱的阅读和下棋活动,很少有家长关注。所以有人说:在中国,只要是学校收费开展的活动,甚至是不收费开展的活动,一般都受到家长的抵制;如果是其它组织或者是个人举办的活动,收费越高家长越要让孩子参与。在我们瓜州就有许多培训班,没有一个不收费,但没有一个被家长曝光和举报,而且生意很火爆。相反,活动中心免费开放的图书馆、象棋围棋室,双休日只有一二十名学生参与,没有一个家长在门前接送孩子,与那些钢琴培训教师家门口车水马龙的情景形成巨大反差。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12

1 着力培养护生的责任意识

护理工作面向患者, 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生命安危。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 它蕴涵着人们对护士无限的尊重和信任, 也体现了护士的责任所在。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意识, 是对护生的基本要求。因此, 在护理教学中要始终强调护理工作是全方位地为患者服务, 其责任重于泰山。在教学过程中, 要着重培养护生的责任意识, 要求护生无论是在理论课堂上还是在实训操作中都要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 学习时一定要刻苦认真, 熟记知识要点, 技术操作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要养成操作规范、动作优美、沉着冷静、语言流畅、着装得体的良好习惯, 尤其在无菌操作中, 更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责任意识, 提高自身修养。

2 扩充护生的医院感染知识

针对护生普遍存在无菌观念不强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护理教学中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讲授, 以扩充护生的知识面, 使其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1 强调医院感染的危害

2.1.1 耗资增加

美国1985年报告, 因医院感染每年至少增加医疗费用40亿美元。据国内近年统计数据表明, 平均每例医院感染患者要延长住院时间15~18天, 增加医疗费用2 400~3 200元[1]。

2.1.2 死亡率增加

通过对全球人口的死因分析发现, 死于各种感染者占38%。英、美等国统计, 因医院感染造成直接死亡者占0.9%, 间接死亡者占2.7%。医院感染暴发对人造成的身心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其可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

2.2 分析医院感染的因素

在护理教学中结合现代医院感染实例, 与护生一起分析、归纳医院感染的因素, 有如下几个: (1) 医院卫生设施不足或污物处理不当, 增加感染机会; (2) 医生大量使用新型广谱抗生素, 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并改变人体内正常菌群的生存状态, 使内源性感染几率增加; (3)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技术的进步, 过去的不治之症在现已可治愈或可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使易感人群增多; (4) 护理人员爱伤观念不强, 损伤性操作增多, 动作粗暴, 导致患者的皮肤粘膜损伤, 增加了外源性感染的机会; (5)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消毒灭菌不严格、隔离措施不得当和无菌操作不规范导致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2]。

3 加强护生的无菌观念

在讲授无菌操作时再次让护生做细菌分布检查与消毒灭菌实验, 深化护生对无菌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使其牢固树立无菌观念。

3.1 细菌的分布检查

按照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指导的内容, 让护生做空气和咽部细菌的培养检查。通过对细菌培养结果的观察, 使护生加深对空气和咽部有大量细菌存在的印象, 进一步增强其对手术室、治疗室、婴儿室等场所空气消毒和在医疗操作过程中戴口罩重要性的认识, 自觉树立无菌观念。

3.2 消毒灭菌实验

对消毒前后的手采样做细菌培养;对治疗室紫外线消毒前后的空气采样做细菌培养;对操作前无菌物品与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物品采样做细菌培养;对有效期内和有效期外物品采样做细菌培养。通过对上述细菌培养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 进一步增强护生对无菌操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并联系护理临床工作实际, 强调其在实施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使其牢固树立无菌观念。

4 规范示教

(1) 在示教前教师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如示教环境准备、物品准备、自身形象准备等, 做到万无一失。

(2) 在示教中, 教师首先要语言精炼、准确生动, 抓住重点和难点内容及关键问题, 边讲边操作, 反复强调关键环节。其次, 示教动作要慢、规范、准确、严谨、层次分明、一丝不苟, 使参与示教的每名护生都能看见、看清、看懂操作要领和程序。对关键的、难度大的环节要反复示教, 或分解动作一步一步示范, 使每名护生都能领会并掌握操作要领。

5 严把操作训练关

(1) 学校对护生的实训工作非常重视, 新开设无菌操作室3个, 每个面积达80 m2, 并配备了相关设备。护生每次进入实验室之前, 由实验员搞好地面、操作台的卫生, 并对实验室内的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 物品放置柜要贴有醒目的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标志, 物品放置要井然有序, 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无菌操作氛围。

(2) 操作用物的规格、型号要完全符合医院临床要求, 并且要用物齐全、数量充足, 避免学校护理实训与临床实际相脱节。

(3) 规范操作训练程序。以往护生在实验室练习无菌操作时, 所用物品都是非无菌物品, 并在反复进行操作训练时, 由护生自己准备用物, 缺少消毒灭菌这一环节, 这就给护生思想上造成了误区, 客观上淡化了无菌观念。为此, 我们利用一切有利条件, 规范操作训练程序, 强化无菌观念, 具体做法是:在操作训练中改变学生直接用非无菌物品包无菌包的做法, 由实训指导教师或实验员准备无菌包, 置于无菌准备室, 由护生自己从无菌室中取无菌物品, 准备用物, 然后到实验室操作, 操作完后分类整理用物, 将污染物放回污染间, 再由实验员或护生准备无菌包, 如此反复训练, 从规范中强化护生的无菌观念。

(4) 护生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 实训指导教师要认真观察, 及时发现护生不规范的操作环节, 及时予以纠正, 对个别护生存在的问题, 进行个别指导, 对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分析原因并集中再进行示教、反复强调。

(5) 调整教材章节顺序, 巩固无菌观念。我们现在选用的教材是《护理学基础》 (第2版, 李晓松主编) , 此教材的编排顺序是无菌技术一章后面跟着清洁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饮食与营养等, 这些内容与无菌操作联系不紧密, 因此将其调到后面, 而把导尿术、注射法、静脉输液与输血等章节调到无菌技术之后, 使无菌技术与临床护理实际紧密结合, 这样有利于护生无菌观念的加强和巩固, 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 教学效果更好。

关键词:无菌观念,护生,护理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素英.医院感染控制[EB/OL].http://jjzdmg.hexun.com//5948655.d.htm, 2006-10-09.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篇13

情感商数简称情商也称为EQ,它包括主动性、同理心、心理调运能力、适应性协调付应变能力等。情面过个词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籍以提出来的。戈尔曼教授认为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最重要的”其它因素”占到80%。面这“其它因素”即包括在情商里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商比智而更重要。

家庭教育是教育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家任培养儿童的情尚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主动性的培养

所谓主动性,是自发自愿地参与是人内心的一种积极因素是与被动、惰性相反的。现在.多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保护他们什么都代劳了帮助孩子解决一切困难,排除一切于扰.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性强、能力差,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他们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动手能力差。假如我们试图不把孩子当做父母的“私有则产”.而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家中的大小事都让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积极发挥.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给他们下放应有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正在长大,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不再依赖家长;开始试图独立思考亲自操作并试图从家长的约束下解放出来。我们的家长切不可认为这是孩子们不听话相反,这正是孩子可喜的进步。应该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放手让他们去想、去做、去体验失败,去感受成功。在孩于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中,家长要引导得当及时调控,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科学地教育他,和孩子同步成长。

二、同理心的培养

所谓同理心,也就是设身处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懂得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有同理心的人.往往被人们认为“善解人意”。在人际交往中,同理心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通过让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比如: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将自己的“压岁钱”、零用钱”捐给需要的同龄人,关心身边的小伙伴.尽自己的能力,从行为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送温暖;到社区敬老院参加劳动,开展“手拉手”活动等等。孩子们通过具体活动在感情上从同情他人到关心他人和理解他人,这给孩子们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三、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受。”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觉得快乐而有的人则认为不快乐.要想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感受事物,去处理事物,就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这就是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调适的过程对孩子来讲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它有赖于家庭教育的同步有赖于家长紧质的提高有赖于科学培养方法的体现。例如:一名老教授的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不仅学业一直名列前茅其它方面也非常优秀,然而立了重点大学后在众多的尖子生中难再独占鳖头他输了,但没有输得起、就因为考试分低学校要他留级,他就离校出走了。究其根源这与他没有得到父母亲的正确教育有关。在孩子心理出现障碍时家长应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和孩子谈谈心,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表现出对他的信任.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在苦恼中解脱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也有利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孩子从此会从个人名利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胸襟会更加开阔目标也会更远大这种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适应性的培养

家长应是培养和锻炼孩子生存能力的启蒙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其创设生存难题。如对孩子不包办一切,不有求必应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在生活中减少享受刻意锻炼吃苦精神,在小朋友游戏中让他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经常把孩子放在强手云集的大环境中(如参加各种过赛)去锻炼。这样既可克服骄傲心理.催其奋进,又让其在早期体验挫折,增强心理免疫力;父母亲结伴外出让孩子当一天家自理生活、学习(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而言)等等。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和知识经验的增加及各种能力的提高成正比例的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拓展此类知识如逆境一成长的事例和经验切实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告诉孩子世上是没有什么事情能把人难到的,井且帮助孩子用合理的方法疏泄消极情绪保持孩子积极快乐的心境激起他们独自战胜困难的勇气并教结合适的方注。这样的家庭教育在孩子们心灵上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在受教育中不单是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体验到在父母亲身边的温暖体验到天伦之乐而巨更是对信心意志、毅力、勇敢等倩感因素方面的培养。

五、应变能力的培养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应变能力强的人做事倍成功率高,受人欢迎.让人们折服然而应变能力不是天就有的它必须要经过多方面的培养才能不断形成的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就耍时小孩子从小渗透应变能力的培养;父母上班去了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突然有人来访,怎么办?孩子跟老人同住一屋,有一天老人突然病重孩子应该如何处理?等等。孩子对英发事件的处理,能极大地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临危不乱.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前些日子在一则报刊上报道了一个只有五岁大的外国小女孩,在一个大雪纷飞井且完全与外界失去通讯联络的晚上成功地帮助母亲分娩的新闻。看完这则新闻真使我惊讶,使我沉思:假如小女孩对意外情况只会哭、只会怕,后果将不可想象,所以培养应变能力刻不容缓。

有了这种应变能力遭到任何紧急情况都会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因,争取到最好的结果。所以说孩子应变能力的培养不单是能力,更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总而言之,良好的家庭教育中里藏着巨大的情商因素的培养。如果我们的家长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日常行为规范上教育孩子,让孩子从高层次的家庭教育中领悟其中的道理.那么,一个个和谐、快乐、安宁的高素质家庭就会象雨后春笋般地涌出现来,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将不再遥远。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 篇14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

电视上播放过,有的父母送孩子去学礼仪,穿着汉服,给父母行大礼;让孩子学孝心,端着洗脚盆给父母搓脚。这行表演做秀,也许会让孩子对礼仪有所认识,但是,走过场以后,还会在孩子的内心留下多少?

有的父母,给孩子讲过《孔融分梨》的故事,与小朋友要互相谦让;书本上的说教,也讲了很多,而孩子只记住了故事,却依然不会在生活中应用。

孩子的学习,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尤其父母自己去践行,给孩子直接地示范。

过马路,遇到红灯,父母主动在路边停下来,孩子自然就会学会过马路的礼仪;如果父母看看路上车不多,就闯红灯过马路,那么,孩子很难养成过马路的礼仪。

父母从来不排队,无论在超市付款、在地铁候车、还是在肯德基点餐,都是能挤则挤,那么,孩子自然也不会排队。

孩子看过书上、电视上的许多礼仪知识,父母也陪伴着孩子一起看过、讲过,但是,如果不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只是美好的“故事”,与真正的教育无关。

如果父母自己不在意于礼仪,那么孩子也很难成为有教养的人。

因为孩子的家庭礼仪,一般在3岁前养成;孩子的社会礼仪,一般在6岁前养成;而这个阶段,孩子的礼仪,主要来自向父母的学习。

等到上小学,父母原本认为学校可以教好孩子,而实际上,这个年龄,孩子的礼仪习惯基本定型,改变起来,已很困难。

礼仪对孩子人生重要吗?

这不容置疑,彬彬有礼的孩子,会更有人缘。

礼仪好的孩子,让相处的人,感到有安全感,感到受尊重,所以容易被人接纳;同时,孩子的涵养,也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礼仪好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差的孩子,往往觉察不到自己“缺乏涵养”,但很敏感地意识到别人不友好的态度,误以为别人存在偏见,看不起他,于是人际关系变糟。

有的孩子长大后,与朋友一起吃饭,每道菜上来,都不顾别人,总是抢着吃;这或许只是他小时候养成的习惯,而不是刻意去抢,但这会招来讨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在孩子的未来,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要,网络生活方式,把大家都链接在一起;社会关系好的,将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许多西方的国家,都注重孩子从小的礼仪培养,认为这是把孩子培养成贵族、拥有美好人生的基础。

同样,我们除了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也应同样关注于孩子的礼仪修养,让他拥有智慧而又有涵养的人生。

如何让孩子拥有“优质时间” 篇15

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新概念,叫“质量时间”,指的是父母跟孩子相处时的“优质时间”。如今的家长都比较忙,陪孩子的时间有限,因此提高与孩子相处的质量就显得特别必要。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亲子共处时35%的孩子在看电视,25%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家长每天和孩子说话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内容多局限于“教导性”。除了让电视、书本、光碟、玩具等来陪伴孩子,有些家长在补偿心理作用下,还把亲子时光变成了“购物时光”,或者变成出入高级餐厅、逛嘉年华的“狂欢日”。这显然算不上“优质时间”。家教专家认为,幼儿阶段有质量的亲子时间,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还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增强信心,获得安全感。因此,假如你无法增加亲子时间,那就努力提高和孩子相处的质量吧!

“周末爸爸”有妙招

(丁先生,32岁,某航运公司管理人员)

我在距家160公里的另一座城市上班,距离说起来不远,但只能周末或其他节假日回家,有时因为出差或加班,周末或节假日回家也很难保证,客观上造成了我跟儿子跃跃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和儿子的亲密关系,反而因为不能常跟儿子在一起,我更加注重提高跟儿子相处时的“效率”。

说起来还要感谢我的父亲。我父亲是搞地质的,一年四季全国各地跑,和家人聚少离多,但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回来的日子我总是最快乐的。父亲会把我和妹妹搂在怀里,给我们讲他在外面的见闻,怎么智斗眼镜蛇,怎么击退疯狂的狼群,那种新奇和刺激,是故事书里的文字所无法描述的。父亲还会和我们疯玩,玩泥巴、打水仗、下跳棋……都是简单而普通的游戏,但玩得特别开心。我常想,父亲那时候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但带给我们的快乐却很多,用现在的时髦说法,就是“优质时间”。我有了儿子后,也希望像当年我父亲那样,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快乐!

孩子一两岁的时候,我每次回到家,都会跟他玩简单快乐的游戏,比如藏猫猫,儿子要求我在床上把被子撑起来,然后他钻进去,让他妈妈找。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他妈妈有时就很不耐烦,说:“真搞不懂孩子,这么简单无聊的游戏能玩半天。”我劝她耐心一点,告诉她:“小孩子也许在意的不是玩什么,而是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疯。”看到儿子玩得非常兴奋,笑得前仰后合,我和爱人也乐意陪他。

另一个我和儿子常玩的游戏就是用枕头打仗。男孩子总要玩点“竞技”性质的游戏才过瘾。周末睡醒后,不急着出门时,我会跟儿子在床上大打“枕头仗”,把枕头扔向对方,同时翻滚着身体躲避扔过来的枕头,谁被击中了就学一声动物叫。儿子没我力气大,扔枕头的速度不行,但他很会动脑子,把被子、靠垫,甚至床头的书等全部堆在一起,构筑“防御工事”,把小小的身子藏在后面。我觉得这个游戏很不错,既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反应能力和肌肉强度,又能让孩子很有成就感,很开心!

儿子再大一点,周末我就经常带他去运动,我觉得这是最适合父子交流、增进感情的方式,也是孩子的母亲很难做到的。我带儿子一起去踢球、游泳、滑轮滑……现在儿子刚5岁,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都会玩两下,游泳也不错,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喜欢跟我一起玩,说跟我玩有意思,跟妈妈玩没劲。妈妈只会陪他搭积木、玩跳球或转呼啦圈,当然不如老爸带他玩的那些能体现勇敢和力量的项目过瘾。不过跟儿子一起去运动,不单纯是为了运动,我还会利用难得的时机与儿子多交流。走在路上或等车的时候,我们有说不完的话,他会讲他在幼儿园的见闻,比如去了科学馆,看了躺在大冰柜里的猛犸象,等等。有时候他还会给我讲些小秘密,比如有一次我们游完泳坐在池子边休息,儿子小声对我说:“爸爸,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喜欢我们班的梅子,长大了我要跟她好。”儿子的纯真模样把我给逗笑了,我问他为什么喜欢梅子,儿子说梅子会的东西可多了,会跳街舞、下国际象棋,还会弹钢琴。我心里暗笑,这家伙,喜欢多才多艺的女孩儿!儿子反复叮嘱我:“你可不要告诉妈妈。”还跟我拉钩。我答应他:“好!好!这是我们两个男人的秘密。”

你看,我这个“周末爸爸”当得不赖吧!虽说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我带给儿子的快乐并不少。跟孩子相处,我认为质比量重要得多。

遵从孩子的意愿

(谢女士,33岁,某药业公司部门经理)

我待的这座城市生活节奏很快,而我的工作又属于特别忙的那种,经常要天南地北飞来飞去,这就使得陪女儿沱沱的时间不多。经常是早晨我走时她还没醒,而等我晚上回来时她已进入了梦乡。双休日或节假日,我也不得空闲,要不就是加班,要不就是出差,很少有工夫陪女儿,心里总觉得愧对孩子。为此,只要在家休息,我就会给孩子安排尽可能多的活动,设法补偿时间太少带来的缺憾。比如,带孩子去购物,给她买大包小包的礼物;带她去喜欢的自助餐厅,有时还让她邀请玩得好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再就是带她去游乐场呀,动物园呀,动漫城呀!我以为自己想得挺周到,安排的活动也很丰富,可女儿却常常不领情,给她买的上千元的遥控机器人,她刚玩一会儿就扔到了一边,再也不摸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催她出门时,她总是磨磨蹭蹭,好像很不情愿似的。有个周末,要出门了,沱沱一会儿吵着要再玩一次拼图,一会儿嚷嚷着要再看一遍《喜羊羊》动画片。好不容易出了门,我一说带她去刚开馆不久的沙画馆,她就不高兴了,说:“外婆已经带我去沙画馆做过沙画了。”我立即改变主意,要带她去游乐场,她也不想去,最终我只好带她随便在外面转了转。到了吃饭时间,我要领她去她常去的那家自助餐厅,她又抱怨起来:“老去那里,没意思。”我被她搞得无所适从,心情大受影响。当时我就想,是不是我给孩子安排的活动不够新鲜,不能吸引她?是不是应该多琢磨一些花样?

可后来发生的情况,让我意识到事情远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我先是发现我坐车的电子月票卡被划了几道很明显的划痕,当时我没多想,以为是乘车时没注意划的。可没过多久,我发现家里的购物会员卡的一角被刮出一个小三角形。谁干的?我问沱沱,她一脸无辜地摇头。没过两天,我又发现我的邮政储蓄卡上的生肖牛的图案也被生生刮掉了,更要命的是,牛嘴处的账号被刮掉了两个数字,这张卡也就报废了。我心里那个气呀,立即打电话把情况告诉了老公。老公也大为疑惑,琢磨了半天,突然跟我提起一件事,说他几天前刚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说有个小女孩,父母在外打工,把她交给奶奶照看。有段时间,家里老发生怪事,一些衣服之类的东西会莫名其妙地自燃,因防不胜防,又找不出原因,村里人传来传去,便成了一个令人害怕的谜。可后来前去采访的记者发现了问题,他观察到这个小女孩对家里着火表现得很平静,便问她:“家里着火,害怕吗?”女孩答:“不害怕。”回答时还有几分笑意。结果一了解,火就是小女孩点的,她就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能多回家陪她。讲完这个例子,老公对我说:“你自己琢磨琢磨,是不是沱沱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就让我妈暗中侦察,看是不是沱沱干的。结果真的不出我丈夫所料,还真是沱沱。我大惑不解,问题出在哪儿呢?是我陪孩子的时间不多,还是陪的方式不对?我决定找专家咨询一下。

专家听了我说的情况,分析说,这说明你跟孩子相处的时间质量不高。一来,你把亲子时光变成了弥补歉疚的时间,带孩子去购物、去吃饭、去娱乐,这些带给孩子的惊喜都是短暂的,次数多了孩子不仅没兴致,还容易滋生虚荣心、物质欲。二来你多半根据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活动,没有认真了解孩子的需求,也许孩子并不想去外面的餐厅,她只想在家里吃妈妈做的家常菜;也许孩子有时候哪儿也不想去,只想让妈妈跟她一起玩拼图、看动画片。你跟孩子相处时做什么不要太刻意,让孩子跟你在一起参与正常的活动就好,比如一起去菜市场,一起做饭,甚至就是和你轻松地躺在沙发上,这样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妈妈是喜欢跟她在一起的。也许是你忽略了孩子的这些感受,所以她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才制造这些动静以引起你的关注。

我觉得专家分析得有道理,接受了专家的建议,休息日先询问孩子的想法,看孩子想待在家里还是想出去。待在家里时,我会让她跟我一起做家务。她对有些事兴趣是很浓的,比如我拖地、洗衣服时,她肯定会给我帮忙,而且做起来有模有样。她最喜欢冲马桶,只要有人去厕所,她就会喊着抢着要冲马桶,慌得不得了的样子,特别好玩。我这才发现,跟孩子一起做家务竟那么有趣,也明白了,与孩子相处,按孩子的意愿和孩子一起做她爱做的事,就是高质量的相处时间。

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

(张教授,男,42岁,学前教育专家)

有人说,“优秀宝宝是陪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这种陪伴,不是需要多长的时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处的质量。如果家长有心,即使时间有限也能给孩子优质的陪伴,即使整日忙碌,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他身边,在陪着他一起成长。

那么,爸爸妈妈们怎么在百忙之中求得与孩子高质量的相处呢?我觉得有两点忌讳要特别注意。第一个忌讳是,陪孩子的时候不能全心全意。不管多大的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精力是否全部集中在他身上都非常敏感。如果你心不在焉,如果你只是应付他,孩子就会闹情绪,甚至用哭闹来表示抗议。有位妈妈给我讲过一个小情节。有天晚上,她正在床上给一岁多的女儿讲故事,孩子听得很开心,还不时地问这问那。正在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了,她便很自然地停下正讲着的故事开始接电话。当她放下电话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女儿的情绪没有先前那么兴奋了,对她后面讲的故事似乎也没什么反应了。她跟女儿讲话,女儿也爱答不理的。妈妈当时十分后悔,就因为这样一个电话,孩子的快乐情绪便瞬间消失了。你看,孩子就是这么敏感,一个打扰的电话,一个心不在焉的举动,都可能破坏孩子的情绪,使亲子相处的“效率”大打折扣。

家长,当然主要是职场妈妈,想做到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就要善于把自己的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分开,把工作扔在家门外。不妨下班回家后放弃一切杂念,好好地陪伴孩子。名女人杨澜与孩子也是聚少离多,她曾谈及如何提高与孩子在一起时相处的质量,说只要她跟孩子在一起,就会全心全意陪孩子,陪他们一起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一起讨论,一起出去玩。当孩子跟她讲话时,她会放下手里的事,认真地倾听。

我认识一位白领丽人,她在一家公司负责营销工作。她的角色转换就很到位,上班时她像“拼命三郎”,但是一回家,她就会关掉手机,不理“朝政”,所有公务一概拒绝。她说:“回家我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是职业的白领女性,而是无拘无束的快乐妈妈。”她会一边喊着孩子名字一边进门,抱起孩子,捏捏孩子的脸蛋,亲亲孩子,通过肌肤之亲传导妈妈的爱。然后,做饭的时候会让孩子充当小助手。吃完饭,是下楼玩耍,还是在家里看动画片或听妈妈讲故事,她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有时就是陪着孩子静静地享受整个过程。这种全心全意地陪伴,妈妈很享受,孩子也很快乐。

第二个忌讳,是把工作上的焦虑带回家。职场爸爸妈妈有时候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任务没有完成,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或者挨了老板的批评,或者跟同事闹了别扭,很容易把这种焦虑、不快的情绪带回家。如果这个时候回到家,遇到孩子纠缠,或者又哭又闹,疲劳加焦虑的爸爸或妈妈,可能就会烦躁,冲着孩子发火,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因此,家长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待自己心情好时,再与孩子一起活动。如果家长的情绪还没有调整好,可以和孩子说:“妈妈(爸爸)现在心情不好,等一下再陪你玩好吗?”避免负面情绪影响亲子关系。

总之,给孩子有质量的时间,体现的是家长创造和谐亲子关系的一种能力。童年时光匆匆而过,无法复制,请将最温馨美好的回忆留给孩子。

上一篇:音乐日记作文下一篇: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专题研讨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