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提升改造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贸市场提升改造(通用8篇)

农贸市场提升改造 篇1

农村农贸市场是一个城镇的窗口,一个城镇的形象,一个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菜篮子”。随着城镇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百姓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贸市场所能提供的服务和要求也日益增高,这些都将促使现有的农村农贸市场发生一系列的改造,以此来适应日趋成熟的农村日常消费这一个充满生机的大市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露天市场、马路市场、街道市场逐渐退出舞台,在各级政府及工商部门的引导、提升、规范下,农村农贸市场应运而生,市场商品丰富鲜活,购销两旺,极大地拉动了农村消费,并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农村农贸市场虽经过三十年来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仍普遍存在着市场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等问题,尤以“脏、乱、差”现象最为突出。因而,如何对现有的农村农贸市场进行有效的改造,并努力提升其品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现有农村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农贸市场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市场举办者多元化后,第一责任人的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市场经营的认识不到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市场投入难以到位。二是市场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份是有关家属及关系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市场管理经验,更谈不上运用信息化管理及抓好市场食品安全建设。

三是农村市场的经营者文化偏低,素质不强,缺乏经营诚信守法意识,短斤缺两、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不诚信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对自身的经营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

四是保洁不到位。农村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给排水设计缺陷,加上有的市场业主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开支,减少保洁人员,造成市场垃圾随意堆放,卫生状况极差(尤其是水产、活禽、肉类等交易区)。

五是生熟食经营不分离,经营熟食的摊位未设臵“三防”措施。活禽区不分离,直接影响经营场所卫生。

六是乱设摊、占道设摊现象严重。农户的自产自销、无序的流动经营是农村农贸市场的普遍特点,这些经营者随意性强、流动性大,难以管理,随处设摊、乱设摊、乱丢垃圾现象严重,逃费又逃税。六是存在强拉客、乱吆喝的现象。同行相争、强拉顾客,为了一笔生意同行之间经常会发生口角,争吵不休甚至打架斗殴,导致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七是市场划行归市不清,货物摆放混乱,堆放无序,乱拉乱搭现象普遍,许多经营户错误地认为,摊位已经买来或租下了,只要自己税费交足谁也管不着我,随处乱扔经营垃圾。八是市场管理不到位,一味追求市场招投标的收益,对平时的服务和管理根本不重视,对乱占道、乱设摊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致使有的市场摊位成了仓库,货物堆放过多,又不够整齐,车辆任意停放,影响市场的总体经营环境。

二、“脏、乱、差”的根源及成因

上述仅是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的种种现象,要想有效地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就得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事在人为,经营环境和品位上不去,经营人员的素质不高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一是农村农贸市场的经营户成分复杂。大多是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农民、下岗工人、待业青年、退休人员、残疾人员等,基本上都是原始摆地摊出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经营素质和经营理念极差。近年来社会闲散人员、外来流动人员纷纷拥向农村农贸市场,增加了市场管理难度。

二是缺乏正常性的经营教育。农村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户,普遍存在小市民意识较浓,法制观念淡薄,文明经商意识欠缺。在经营中只顾自己的经营小场所,不顾及消费者及其他经营户,缺乏大局意识。加之原来平时摆地摊养成乱丢垃圾的坏习惯,要求他们整理干净摊位周边的垃圾,非常困难。市场管理者又缺乏正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经营理念教育,并且不愿投入过多成本,难以治本。

三是市场整体规划欠缺是主要关键。农村农贸市场普遍存在设计缺陷,在内设臵上大多存在给排水设计不畅,电线线路设臵不科学,无摊位物品摆放设臵,场内通道狭窄,拥挤不堪。在外部设计上,大多农村农贸市场未设计停车场、绿化带,活禽区、自产自销区。市场设计的不科学性直接影响市场的整体功能,给市场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是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疏忽社会效益也是直接原因。农村农贸市场的举办者大多是村级机构,规模小收益更小,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无管理人员或由村老人会代管。而乡村的经营者又是小本生意,为了节省入场经营的摊位费用,迫于生计,围绕在市场周围弄堂兜售,整天和管理人员兜圈子。

三、对农村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几点看法

农村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列入考核范围。改造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加大硬件投入,加强对市场业主、经营者的教育力度,做好经营管理,才是提升市场经营环境、提高市场档次,满足农村人民生活、便利购物的根本所在。在具体的可行性操作上,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改造提升现有的农贸市场。

首先,当地政府要列入议事日程。农村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城镇规划,各级政府在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结合中心村及旧村改造建设,应合理布局农村农贸市场的规划,有序推进农村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步伐,以改善农村日益增强的物质生活需求。

其次,工商部门要做好引导、扶持、规范管理工作。农村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工商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参谋,甘做苦力、敢当主力,加强农村农贸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改善市场经营环境。督促市场举办者按照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小菜场整治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改造,整体提升市场的品味和档次。

第三,市场投资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成败关健在市场举办者,市场业主应按照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切实担负起市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学习《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工商局《关于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意见》,对照要求和标准加强管理,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市场整洁、有序、繁荣的发展。

第四,加强市场经营户的素质教育。每个经营户都是直面消费者和外来顾客的小小窗口,经营者的素质体现的是一个市场经营环境及文明经营的程度。因此加强经营户素质教育是抓好农村市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工程。工商部门及市场举办者要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通过正反结合及诚信经营户、五好经营户等评比载体,使经营者从根本上认识到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有序经营的重要,也要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对市场经营所能产生的影响,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经营会对社会产生的正反面影响。

农贸市场提升改造 篇2

农贸市场以品种多、价格便宜、可以讨价还价、购买方式灵活等优点拥有相当庞大的消费群体。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购买鲜活农产品的场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贸市场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市场准入制度的缺乏导致食品安全卫生得不到保证;经营条件简陋, 环境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薄弱导致相关部门很难对他们实施有效管理, 尤其在税费的征收上存在很大困难, 存在严重偷、漏税现象。为此, 传统的以农贸市场为主的生鲜食品的流通模式己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对农贸市场的改革势在必行。

2“农改超”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生产、流通程度较低。

农产品超市是未来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向, 这就要求其经营的主要商品是生鲜农产品, 而这类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使得经营者难以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二是生鲜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 生鲜农产品大规模上市时, 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进行调节, 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三是生鲜农产品难以跨区域和跨季节地调节, 使生鲜农产品物流和加工配送具有更多的相对经营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积极性。

2.2 企业经营战略不合理。

最好的业态, 没有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是很难达到其预期效果的, 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目标市场定位不正确、选址不当。任何企业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市场, 即企业为之服务的顾客群体。不少人认为“农改超”的目标顾客群就是原农贸市场的顾客。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我国大中城市中的不少居民, 因为其收入低、观念旧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 往往会把到农贸市场购买生鲜食品作为首选。在“农改超”的初期, 若生鲜超市将这部分居民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 并在他们的集中居住区开设生鲜超市显然是很不明智的。企业缺乏长期规划, 经营战略不当。一般来说, 企业在创业初期受投入、规模、知名度、客源和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价格高、盈利少甚至亏损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实行连锁经营的生鲜超市, 它是以规模效益取胜的, 大多要在十四个连锁门店以上才能盈利。价格居高不下。从商品进入超市到产品在销售的各个环节, 超市都设置有名目不同的费用。商品进超市开始要交进场费, 然后是条码费、单品费、开户费、堆头费、海报费、银行卡结算费、补损费、新店扩张赞助费、店庆赞助费、市场推广费、节假日促销费等。农副产品一进超市, 价格就比农贸市场高出以上, 有的甚至高达。在当前的经济水平下, 只有少数消费者能承受。在价格和购物环境的取舍上, 消费者自然地选择了价格低廉的农贸市场, 昂贵的价格使超市失去了相当大的市场竞争力, 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超市化进程。

2.3 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环节的

缺失是造成农产品流通体系低效的主要原因。物流配送环节是协调供应商和零售商、提高供应链效率、做到快速市场响应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物流配送企业具有相应的冷藏设施, 并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 同时存在物流配送的规模经济。而在我们国家, 很多连锁店忽视连锁企业中必不可少的配送中心的建设, 同时, 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离配送自动化、现代化还很远, 甚至有的连锁店铺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 经营上相当分散, 多数店设有独立的配送中心, 或现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 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都成为了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障碍。

2.4 消费观念不适应。

低收入者会常常光顾城市农贸市场, 但很少去超市, 因为他们期望得到的是价格便宜的农产品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而不会对品牌、食品安全问题做更多考虑。从消费观念来看, 不少消费者认为, 生鲜食品的消费主要是讲求价格和新鲜度, 而不是购买环境、服务和品种。

3 推进“农改超”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3.1 政府应加强引导, 做好相关配套建设。

落后的农贸市场的消亡和先进的农产品连锁超市的兴起, 只能是市场发育和竞争的客观产物, 其源动力应该是经济持续增长下的消费需求, 而不是政府行政干预的结果。农产品实行连锁超市经营在某些地方之所以取得成功, 是因为它与这一地区的经济、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府不应直接干预超市的经营和管理, 而应为超市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和竞争机制,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以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农改超”的领导, 把“农改超”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实行年度考核。

3.2 企业应合理布置销售网点。

企业应统筹规划, 分析目前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其购买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 并结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和消费习惯, 采用多种经营业态和模式, 在网点的分布上做到合理、科学和便利。首先, 在原有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建立较大规模的生鲜卖场, 其主营产品应是生鲜产品, 品种较齐全, 同时也可适当经营日常用品, 并按照超市的模式进行操作。面积应达到1500——2000平方米以上, 辐射范围应达到附近主要社区其次, 在社区, 应配套建立规模较小的生鲜便利店, 经营品种应是居民每日所必需的生鲜食品。便利店既可以独立设立, 也可以与原有的小型食品便利店联合建立第三, 在社区附近, 还可以建立专业性较强的袖珍型生鲜专卖店, 专门经营某一类产品或有特色的产品。

3.3 企业应适度规模, 提高效益。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无论采用那种模式, 要提高赢利能力, 必须降低价格成本, 形成对传统农贸市场的相对成本优势。就是说, 超市经营的农产品, 绝对价格可以等于或略高于传统农贸市场, 但综合比较质量、安全、服务等优势后, 应具有相对的农产品营销价格优势为此, 农产品超市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从己经取得成功的超市企业的经验看, 超市的农产品价格可以比农贸市场低, 但这必须要以超市的规模化经营及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为前提。

3.4 加强品牌商品的经营。

结合生鲜超市的经营定位和操作方式, 在商品购进中, 应增加品牌商品或标准化产品的数量, 优化生鲜商品的品种结构同时, 充分利用超市自身的经营特点, 选择特定的商品进行自有品牌的开发, 增强竞争优势。生鲜商品的采购包括当地采购和跨地区产地采购。当地采购的生鲜商品主要是因为保鲜原因不适于远途运输的生鲜商品, 采购来源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城市周围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主要有蔬菜中的叶菜类, 鲜肉类产品, 淡水养殖的鲜活水产品, 部分副食产品及各种半成品凉菜和切配菜等。跨地区产地采购的生鲜商品主要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和距离内远途调运, 或者经过保鲜加工处理的生鲜的商品, 它包括具有运输批量的大宗干菜;部分果实类水果;冷冻水产品;干鲜产品和保鲜封装的加工制成品。

3.5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传统超市在向现代化超市转型过程中一定要突破以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在用人上要大胆引进。农改超要加强物流人才的引入, 适当放权, 以更好地发挥出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优势。例如可以通过引进物流专业人才作为职业经理人对物流中心进行全权负责。以他的专业知识、科学管理的物流理念来引导物流中心的发展。这样做可以摒弃长期以来家族式的管理带来的局限性, 从而使物流中心走上现代化管理之路, 以销售优势带出物流优势, 以物流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6 加强宣传, 引导消费者消费。

不断地向消费者宣传教育, 使消费者能够正确认识“农改超”和生鲜超市, 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繁进入消费者视野的时候, 健康就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在农贸市场, 很难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农产品卫生和质量难以保证成为消费者头疼的事情。而在农贸超市这些问题基本不存在另外, 在农贸市场, 小商小贩常常缺斤少两, 交易行为极不规范, 消费者明知自己受骗了, 由于没有交易凭证, 却很难得到赔偿, 毕竟大部分人不愿意花很多的精力去讨回公道, 管理部门对众多的问题零售者也无可奈何。而在超市中, 农产品的销售都有电脑小票作为凭证, 这个问题也能得到解决。通过利益权衡, 一部分“先知先觉”的消费者会选择进入超市购买农产品, 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 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走进超市。

结束语:

“农改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操作复杂, 只有在政府、企业、消费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情况下, 才能获得成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贸市场在很多方面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贸市场的超市化改造势在必行。本文探讨"农改超"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农贸市场,改造,生鲜农产品

参考文献

[1]何劲.武汉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问题研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2]郑光财.再谈大中城市的农改超, 流通经济, 2004.

农贸市场提升改造 篇3

关键词: 武汉 农贸市场 农改超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74-0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超市作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在中国蓬勃发展。伴随超市的迅速 崛起,超市生鲜经营成为一大亮点。自2002年初,由福州掀起的“农改超”商业热潮,经过 几年的潮起潮落后,目前正循着市场规律稳步发展,生鲜经营超市化的优势日渐显现,使昔 日一统天下的农贸市场受到严峻挑战。武汉作为我国零售市场对外全面开放的特大城市之一 ,农贸市场规模小,数量多,基础设施薄弱,购物环境较差,生鲜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广大消费者反映强烈,亟待进行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

一、武汉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目标模式

(一)武汉市“农改超”目标模式组织框架设计

1.以传统农贸市场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组织框架。目前,武汉市以农贸市场 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大体如下:生鲜农产品从生产 者 出发经过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多个环节后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农贸 市场不具有生鲜农产品的所有权,因而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它仅 为大量零售商贩和消费者提供生鲜农产品的交易平台。

2.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目标模式组织框架。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 农产品物流目标模式连锁超市与农贸市场以及其他零售业态 并存,各有所长,相互竞争。连锁超市的优势体现在:一是生鲜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 标,努力降低营运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以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 送的特有方式,减少了流通环节,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物流损耗,满足了广 大顾客鲜活消费和饮食消费需要;三是生鲜超市购物环境舒适,采取商品自选、出口付款的 方式,减少了销售人员,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降低了生鲜食品销售价格,提高了集客指数 和吸客力;四是经销的生鲜食品保证质量与安全,对生鲜消费者负责。因此,生鲜连锁超市 的兴起与发展,标志着我国农产品进入商品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新时期。然而,必须看到 ,传统的农贸市场尽管存在流通环节多、购物环境差、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等现实问题, 但它却具有经营方式灵活、商品周转快、购物方便、价格实惠等优势,仍然是当前城市中大 多数中低收入消费群体的首选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难以完全被现代连锁超市所取代。因此,在构建“农改超”目标模式中,必须立足当前,着 眼长远、统筹兼顾,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允许多种零售业态公平竞争。

(二)武汉市“农改超”的预期目标

根据武汉市“农改超”的总体思路和拟构建的“农改超”目标模式,联系全市农贸市场 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武汉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水平及生鲜消费习惯等诸 多因素,制定2005—2010年武汉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预期目标,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5—2007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的“农改超”任务。武汉市中心城区包 括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洪山、青山7个行政辖区,现有 农贸市场248个,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28个。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问题,大多数农贸市场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现象,不仅基础设施薄弱、产权关系复杂,而且布局不够合理, 建设也不规范,导致“农改超”工程量大面广、任重而艰巨。为此,应按照“政府推动、市 场运作、政策引导”的原则和“五个一批”的方式,先易后难,分期分批,逐步实施。具体 实施计划:一是在新建住宅小区和布局空白的社区,新建生鲜超市或生鲜市场41个;二是将 基本具备条件的7个农贸市场改建成连锁超市;三是对87个综合超市和连锁超市的生鲜区进 行扩建;四是对93个具备一定条件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五是对18个管理粗放、设施简 陋、布局不合理的农贸市场进行关停并转。

第二阶段(2007—2010年):基本完成远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农改超”任务。 武汉市远郊城区包括江夏、黄陂、新洲、蔡甸、东西湖、汉南6个行政辖区。经济开发 区包括武汉(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远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现有农贸 市场88个,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7个。根据武汉市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方案,已对6个远城 区的经济功能进行了新的定位,竭力打造6大卫星城组群。因此,“十一五”后三年,远城 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农改超”重点将是新建一批生鲜超市和提升改造一批农贸集市。具体而 言,一是新建生鲜超市15个;二是改建连锁超市3个;三是扩建超市生鲜区13个;四是改造 升级农贸市场81个;五是关停并转农贸市场4个。此外,还要继续完成中心城区130 个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任务。

(三)武汉市“农改超”的预期效果

1.安全卫生。生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检验检测,防止农药残留、饲料添加剂超标,杜绝 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和农贸市场。

2.舒适便捷。各类生鲜市场布局合理,环境舒适,市民消费便利。

3.有序高效。依法治市,规范经营,公平竞争;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 效率,生鲜商品价格合理,顾客消费实惠。

4.供需均衡。发展超市农业和合约农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保持生鲜市场供求均衡。

二、武汉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主要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培植壮大生鲜经营主体,着力提高生鲜超市规模化水平

1.支持产销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各商业金融机构应努力扩大对龙头企业 的信贷规模,支持龙头企业进入大中城市社区开设生鲜食品超市。二是科技部门应支持龙头 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帮助龙头企业深度开发农产品,并将重点龙头企业的研发 项目列入科技计划。三是财政部门应较大幅度地增加对超市农业的投入,对龙头企业技改贷 款、营销服务和技术培训给予贴息和补助;税务部门应切实为龙头企业新建或改建生鲜超市 适当减免税费。

2.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发展生鲜食品经营。一是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延伸产业链,拉长连锁 链,充分发挥武汉城市经济圈内超市农业的独特优势,自建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政 府相关部门应帮助他们协调和解决基地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产、 加、销一条龙的多种形式的超市农业经营模式;同时要支持他们扩大或新建生鲜农产品经营 区,财政部门应列专项补贴,税务部门应适当减免相关税费。二是支持大型综合超市实施并 购重组战略,通过低成本扩张途径,打造国内超市巨头,扩大生鲜经营规模。三是鼓励众多 中小连锁超市实施战略联盟,有效整合分散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实力,联合抗衡 国际、国内超市巨头的严峻挑战。

(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圈型超市农业,有效降减生鲜农产品交易成本

1.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形成规模。一是扩大周边县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的 生产规模,尽快在武汉城市经济圈内形成科学合理的板块布局,为生鲜超市发展和出口贸易 提供基地条件。二是优化城市圈内生鲜农产品种养结构,以提高蔬、果、肉、鱼、蛋等“菜 篮子”产品的优质率和安全性为重点,加大优质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力度,着力提高城 市圈内超市农业的整体水平。三是大力推进生鲜农产品清洁生产,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 农业,确保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四是加快生鲜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产地优势,粗精 加工结合,充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超市消费需求。

2.积极创建超市农业品牌,形成特色。一是抓住优势农产品努力争创品牌,政府部门 应鼓励企业积极参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把城市圈内优势农产品纳 入创品牌系列,逐步提高品牌产品的比重,为生鲜食品进入超市取得准入证。二是不断开发 新产品积极打造新品牌,企业应瞄准市场需求,适应不同消费群体,努力研发新产品,打造 生鲜食品新品种。同时要重视生鲜食品品牌的保护,加大舆论宣传和消费引导力度,形成生 鲜超市特色。

3.加快超市农业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支撑。一是加快超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和 标准监管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地方性超市农业标准,更多地采用国家和国际标准,逐步实 现超市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二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建 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队伍,加强对农户和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指导。 三是加快生鲜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检测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市场准入 制度、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大质量监督与执法力度,确保生鲜食品的 质量与安全。

(三)加快整合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

1.依托武汉白沙洲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现代高效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是减 少生鲜物流损耗,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白沙洲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中国一流的绿色农产品物流航母,凭借其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生鲜 品种优势,通过整合城市分散的物流资源,构建一个设施先进、功能配套、经营规范、管理 科学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和集检验、检测、冷藏、加工、包装、装卸、信 息、通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快捷便利地为本市及周边县市的综合超市、生鲜超市、 社区便利店等零售业态提供生鲜农产品运输和配送服务。

2.支持大型综合超市、连锁超市集团和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农产品集配中心。本市各大 商贸企业应把扩大综合超市生鲜食品经营面积和生鲜连锁经营规模作为商品零售增值、企业 增效的新亮点,把自建集配中心作为生鲜物流增效、超市生鲜零售价降的一项新举措。按照 国际标准要求,自建农产品集配中心应选址市郊产地,以30-50个连锁店配建一个集配中心 为宜,通过大批量自采分销生鲜农产品是缩短供应渠道、降低零售价格、提高鲜度、增加品 种规格的根本途径。

(四)切实推行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组织创新

武汉市“农改超”的组织创新,就是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改建成具有法人资格 的超级市场,产权多元化,运行机制企业化。具体创新办法:一是对政府投资兴办的农贸市 场应把产权移交给国有企业,由企业办市场管理市场,并按《公司法》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 制改造,使其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 经营主体,并把农贸市场改建成连锁超市或生鲜专卖店。二是对于由区、街有关部门筹资兴 办的农贸市场,也要把产权移交给有关企业,由企业办市场管理市场,或由企业将产权租赁 给超市集团改建成连锁超市。三是对于由若干国有、集体公司按股份制集资兴办的农贸市场 , 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后拍卖或租赁给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或商贸企业改建成社区生鲜专卖店或连 锁超市店。四是对于由乡、镇、村投资兴办的农贸市场应按照股份合作制要求改建为生鲜超 市。五是鼓励外商、外地企业和个体经营大户来汉兴办生鲜超市,实行谁办市场谁受益政策 。总之,应按照先易后难、分期分批的原则,逐步把武汉市农贸市场改造为零售业态多元化 的农贸超市。

(五)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化改造的制度创新

对于武汉市“农改超”的制度创新而言,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于引导大 型超市集团或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贸市场改建为连锁超市过程中,必须明晰原农贸市场产权 ,签订好租赁合同,利用双方业已存在的资产专用性将其锁定,从而形成双方规制结构,并 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和实行企业化管理。二是对尚不具备超市化改造条件的农贸市场 在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也要进行市场企业化创新,及时采取三方规制结构把市场管理主体 与 市场交易双方牢固锁定在一起。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的法律法规,依 法规范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行为,严格实行双方规制结构和三方规制结构,使市场企业 化创新落到实处。

(六)积极开展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交易方式创新

1.大力发展远期合约交易。针对武汉市郊农户生产规模小、合作经济不发达,利用期 货交易规避市场风险较困难的现实,发展远期合约交易显得尤为重要。

2.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网上交易。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们生活 节奏的加快,节约时间就是节约金钱,因而发展电子商务已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重视。由于 武汉各大型连锁超市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应该借鉴上海联华超市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 物流配送业的经验,在充分发挥现有实体网点优势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虚拟配送网络 ,并把实体网络与虚体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当地订货、异地送货;一个信息、全国销 售”的电子商务经营新格局。

(本文得到2006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编号:06044)

参考文献:

1.若言.福建“农改超”的启示录.商业时代,2001(16)

2.阳明明等.物流是“农改超”的关键因素.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1)

农贸市场提升改造 篇4

农贸市场作为城乡公共服务基础配套设施之一,是集民生性、公益性和市场性于一体的民生工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仍然是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的主要渠道和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场所。积极推进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提升,是有效保障“菜篮子”供应、推动本地农产品产业发展、平抑农产品价格和维护食品安全的客观要求,是切实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和切入口。发展好、管理好农贸市场对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更好地对接和服务“三农”,解决再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我县启动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通过三年的改造提升和农村小菜场整治与规范,我县农贸市场的设施、环境和服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县农贸市场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部分农贸市场仍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市场硬件设施落后、管理手段粗放等问题,个别农贸市场主办方还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责任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推进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提升,改变我县农贸市场现状,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整洁、放心、平价的购物环境已迫在眉睫。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贸市场提升发展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73号)精神,发挥农贸市场在保障农副产品供应、维护食品安全和平抑农副产品价格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发展理念,以提升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为载体,准确把握农贸市场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农贸市场软硬件升级、业态和投资运营体制创新。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 全面推行“两保一稳两化”(保供应、保安全、稳物价,标准化、信息化)改造,着力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将农贸市场打造成市场繁荣、秩序规范、购物放心的文明经营场所,推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民生性、公益性、市场性原则;

(二)坚持保供应、保安全、稳物价原则;

(三)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原则;

(四)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审核、统一验收原则。

三、目标计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审核、分步实施、统一验收”的原则,参照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592-2005《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技术规范》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创建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对全县城乡农贸市场进行规划、建设与改造提升。通过开展“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系列创建活动,逐步建立农贸市场信息公示系统,交易追溯系统,努力提高农贸市场登记率、达标率和诚信率。实现农贸市场价格公示化、监管信息化、经营诚信化和创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到2013年,我县城乡农贸市场面貌实现明显改观,农村农贸市场达到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以上标准(含一星级),县城和中心镇农贸市场达到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以上标准(含三星级),逐步使农贸市场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购物方便、卫生安全、群众满意的购物场所,构筑与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农贸市场体系。

(二)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2011年)试点示范——将莲湖农贸市场作为试点,开展“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创建活动。通过“两保一稳两化”改造,切实抓好试点农贸市场的软硬件改造提升和业态创新。

第二阶段(2012年)深入推进——城区和中心镇农贸市场全面完成文明示范农贸市场“两保一稳两化”建设与改造提升任务。

第三阶段(2013年)基本完成——2013年全县农贸市场基本完成文明示范农贸市场“两保一稳两化”建设与改造提升任务。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规划布局。

农贸市场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要根据城乡规划布局并结合“美丽乡村”创建规划编制完善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县城新建和改建的农贸市场要根据市场周边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进行市场布局调整,做到规划先行,杜绝重复建设、无序建设;乡镇所在地(含工业园区)、人口集聚的中心村未建有农贸市场的,要按照规划要求和群众生活需要新建农贸市场。

(二)创新投资运营体制

市场举办者是市场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在市场提升发展中切实承担起“保供给、保物价、保安全”的社会责任。农贸市场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确定,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公共服务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国有、集体资本参与投资经营,逐步建立国有、集体资本为主导的农贸市场运营体制,发挥其引导和示范作用。农贸市场原则上不得整体对外发包与分包、不得在原有基础上随意增加摊位租金等经营性负担,使农贸市场尽可能体现公益属性,还利于民。农贸市场规划用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市场摊位的产权不得出售;市场举办者不再举办市场时,只能按股权或整体转让,不得将市场摊位和营业房分割转让。要逐步建立与农贸市场公益性地位相适应的投资、经营和管理体制。要预留市场维修发展资金和市场物业管理基金,以保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引入新型业态。

积极引入农贸市场与基地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直销对接、连锁配送、设立直供直销点等新型业态,完善“菜园子”与“菜篮子”对接机制。鼓励主产区农产品经营大户、产地大户、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入场设立专柜,积极引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品牌农产品。

(四)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要明确并落实市场主办方和市场经营户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农贸市场的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行食品准入,强制落实快速定性检测制度,全面建立农贸市场检测室,公开检测结果。要督促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购销台账、质量承诺等制度,完善上市商品可追溯机制。

二是要建立健全信用评价监管制度,积极推行农贸市场经营户信用评价、计量诚信和分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记录,公示信用分类结果,实施信用激励与惩戒。

(五)规范市场申报程序。

列入新建或改造提升范围的农贸市场,在新建或改造提升之前须经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未经审核的不得享受政府相关政策。龙游县新建农贸市场申报程序、龙游县新建与改造提升农贸市场验收标准、龙游县新建与改造提升农贸市场补助资金申报管理办法详见附件。

五、扶持政策

(一)规费减免政策。

鼓励新建和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在新建与改造提升报批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经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核准,按程序予以减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土地供应、营业税费、用水用电优惠等扶持政策,以更好地体现农贸市场的公益属性。

(二)财政激励政策。

对列入新建与改造提升计划的农贸市场,其建造资金主要由农贸市场举办业主筹措。县政府根据其硬件投入、软件管理、验收意见等因素,确定分类补助比例,经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审计审核、验收后,由县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市场所属乡镇(街道)相应给予配套补助。

(三)提升奖励政策。

鼓励农贸市场开展文明示范农贸市场、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对认定为文明示范农贸市场、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的,给予相应奖励。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城乡农贸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环节的重要载体,也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从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重要性。

(二)建立组织机构。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实施。县政府已建立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工商局。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农贸市场新建与改造提升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

(三)明确工作职责。县政府已将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计划,并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把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辖区内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的工作目标、计划和方案;明确职责,分解落实任务,做好组织实施。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加强指导,简化手续,确保全面完成全县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各农贸市场业主是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将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农贸市场改造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5

为了加强各类商贸服务场所卫生工作,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消费环境,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各地将城乡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总体部署同步规划,为推动健康红河建设,红河州政府贯彻落实《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要点》《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方案》文件精神,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城乡裸露垃圾,消除城镇旱厕,完善公众洗手配套设施,推进公共场所常态化清洁消毒,改善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现状,达到整洁有序,狠抓6项重点工作,着力整治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着力加强农贸市场疫情防控、着力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着力强化野生动物和活禽交易监管、着力清理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着力提升农贸市场标准化水平。

开远市人民政府根据《红河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开远市推进爱国卫生“7+3”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针对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现状问题成立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全提升行动组,开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补助(以奖代补)经费项目,严格标准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倡导鼓励集中屠宰、检疫合格的白条禽上市交易,并在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后城市建成区取消活禽交易,宰杀应定点达标,做到建筑设施符合安全、卫生规范,统一展台、广告装饰、标牌,配备电子屏、监控、检验检测设施等各种安全系统,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和卫生责任、安全保卫、消防管理、商品抽检、顾客投诉处理、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最终将10个农贸市场打造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舒适便捷、清洁卫生、管理规范的标准化菜市场。

二、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一)资金到位情况

开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补助(以奖代补)经费项目资金80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00.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二)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年12月31日,开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补助(以奖代补)经费项目资金到位800.00万元,已使用800.00万元,资金使用率为100%。

三、项目资金管理

(一)项目管理方面。开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了业务管理制度且内容完善。项目由开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何监督实施,项目主体责任明确、项目管理规范、监督到位。项目采购程序合规,项目实施程序合规,项目资金支付完整、及时,项目资金使用过程监督到位,项目信息公开、公示完整及时,项目档案管理规范。

(二)财务管理方面。开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且内容完善。项目资金使用合规,项目实行了专项核算且项目支出审批严格按制度执行。

四、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一)项目产出

(二)项目实施效果

根据项目工作情况报告、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补助(以奖代补)工作总结、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补助(以奖代补)工作开展情况自检自查报告及现场了解、调查问卷,2021年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补助(以奖代补)经费项目实施后,交易量增加效果明显,投诉处理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废弃物处理排放合理效果明显,能够促进市场周边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通过现场满意度调查,项目实施经营者满意度为93.33%,居民满意度为91.67%,项目受益者对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较高。

五、主要问题

(一)绩效目标编制不全面,考核指标有待完善

项目绩效目标中个别指标设置不清晰,效益指标不够细化;绩效目标设定不完整;部分三级指标、指标值设定不够合理,可衡量性不足,未能充分体现项目的重点方向以及完成情况。

(二)项目实施情况与绩效目标存在偏差

根据绩效目标表、开远市集贸市场提升改造第一批补助(以奖代补)经费拨付表及《开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给予集贸市场第二批提升改造补助(以奖代补)经费的请示》,项目计划提升改造城区集贸市场10个,实际提升改造城区集贸市场9个,包括鲜又多市场、东城农贸市场、西城集贸市场、解化集贸市场、河滨市场、东山庄集贸市场、景山市场、南郊市场、北郊市场;计划提升改造城区集贸市场面积超过108000平方米,实际提升改造城区集贸市场面积99176平方米,均未完成全部绩效目标,原因为开远市政府原定红交集团公司筹资对总站市场进行改造,后红交集团公司因经营困难致一直未投入资金改造,经开远市政府多方协调,由开远市兴远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总站市场,并负责规划建设,因项目前期延迟,总站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未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

(三)个别农贸市场改造未按计划完成验收

根据《云南省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全提升行动考核评估细则》(以下简称“《考评细则》”)《开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远市城区农贸市场环境达标奖补方案的通知》(开政办发〔2021〕21号)等材料,城区农贸市场必须于2021年12月31日前改造完工,并按照申请条件和程序申请验收评估,通过验收评估方能获得奖补资金。市监管局2021年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补助(以奖代补)经费项目针对开远市10个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进行奖补,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已完成8个农贸市场的验收工作,包括东城智慧菜市、河滨集贸市场、云龙集贸市场、景山集贸市场、南郊集贸市场、北郊集贸市场、西城集贸市场、解化农贸市场。存在1个集贸市场未实施改造,1个未按计划验收。

六、整改情况

(一)重新调整绩效目标。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以及项目实际工作内容,确保绩效指标适用性,一是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单位)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并与该专项的特定政策目标、用途、使用范围、预算支出内容等紧密相关;二是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三是合理可行,绩效目标以及为实现绩效目标拟采取的措施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如期实现;四是相应匹配。绩效目标要与计划期内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预算确定的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二)总站集贸市场已开始提升改造。总站集贸市场由开远市兴远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并负责规划建设,已于2022年10月开始动工,预计2024年2月完工,提升改造面积9986平方米。

大观镇农贸市场改造实施方案 篇6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大观镇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

2.建设地址:大观镇观音桥居委大兴街

3.项目单位:大观镇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王安权。

二、项目建设背景。

大观镇农贸市场于2006年5月修建,次年5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500 m,建筑面积10000m,经营面积6000 m,现农贸市场路面未硬化,排水沟原有排水管径过小,摊位未贴面砖,对群众的购物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按重庆市乡镇农贸市场建设规范要求,拟对现有农贸市场环境进行改造。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安装砼排水管120m,硬化农贸市场路面3060m,198个摊位面砖396m。

四、实施计划。

拟在2010年7月1日动工,2010年8月15完工,工期45天。工程建设采取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总投资55万元。争取上级补助30万元,自筹25万元。

附:南川大观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造价预算书 22222

斗式提升机防漏料改造 篇7

1 问题分析

提升机结构见图1, 其料斗侧面A、B高于料斗底板, 形成料斗挡板, 以防物料从料斗底板两侧溜出。物料先在提升机运行的离心力作用下向下滑抛, 当料斗1 的面板、料斗2 的底板及接料板呈一条直线定位 (三个板的这种状态称之为滑板) 时, 实现顺溜, 完成卸料。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料斗1 的物料还未卸完, 料斗2 底板已低于接料板面, 滑板形成断面, 物料从断面处洒落 (如图2 所示) 。

2 技术改造

调整接料板与料斗2 底板之间的空间位置, 是解决斗式提升机漏料的经济有效的办法。 将接料板在原有的安装基础上, 往下移距离为h, 使得h=H/3, 且接料板的倾斜角与导料板的倾斜角相等, 改造后结构如图3 所示。

3 改造效果

大力推进市场升级改造 篇8

着力解决市场难点

尽管2012年轻纺城市场在内外交困的逆势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实力,但在快速发展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轻纺城发展中的桎梏。

会上,冯华林对此作了分析,从市场外部看,目前全国的纺织品专业市场都在向更专业、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不断增加,原有市场不断提升,周边其他地方还在新建更大规模的市场和会展设施,这些都给轻纺城带来了挑战。

从市场内部看,与全国同类市场相比,轻纺城在市场空间发展上存在较大局限。目前传统市场区的主体市场基本饱和,缺少可供布局的配套空间,导致市场越兴旺相关服务越难以配套,对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交易的增加,目前轻纺城市场外围的货运和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市场周边总体秩序不容乐观。同时,市场内部的经营管理秩序也有待加强,许多市场中还存在门市部里存货、货物违规占道摆放等现象,既影响市场经营形象,又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推进多项重点工作

“2013年,目标市场成交额将增长10%,注册经营户增加600家,市场外贸出口增长8%,税收增长10%,春秋两季纺博会成交额增长5%,外商机构和商业企业增加80家,网上轻纺城成交额突破50亿元,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维稳工作目标。”冯华林提出2013年轻纺城发展的预期指标。

2013年,轻纺城将继续围绕建设“产业升级引领区、纺织贸易集聚区、城市经济先导区”的方向,着重抓好市场规划建设、做强网上轻纺城平台、完善市场管理服务、加强招商隆市、加快会展经济发展、强化市场品牌建设等七项任务,加快市场改造升级步伐,助推“二次创业”再上新台阶。

推进市场规划建设。根据市场发展实际,重点抓紧启动实施西市场、老服装市场的拆迁改造,加快完善相关市场的规划建设方案,加快启动相关建设程序;继续深化市场亮化、绿化工程,提升市场整体形象;加快完成谢桥立体停车场规划建设方案,争取尽早启动建设。

建立管理服务格局。要以省级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创建提质扩面工作为抓手,建立健全市场环境秩序精细化,着力提升市场整体形象和品位。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对于市场设立21个大网格、164个小网格,27个网格服务团队对市场实施的有效改进,要积极完善市场经营户“百户长”、“片组长”制度。

强化市场品牌建设。全面加强轻纺城品牌形象总体规划、营销战略、品牌创新等工作,注重市场产品品牌建设,鼓励市场经营户创新创牌,培育轻纺城自主品牌,加大对市场知名品牌、商号的奖励扶持力度。

着力提升轻纺城的国内外影响力。要加大轻纺城“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加强与境内外纺织协会、行业机构、产业基地合作,同时,要办好办精春秋两季纺博会,充分发挥纺博会在会展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最后,要全面提升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

高层见解

绍兴县县委常委 诸剑明:

做好五个提升

2012年,是绍兴县发展史上又一个不平凡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2012年,也是轻纺城“二次创业”难中求进、亮点纷呈、取得突破的一年。

2013年,绍兴县委、县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轻纺城“二次创业”,着力打造“实力轻纺城、网上轻纺城、创意轻纺城、和谐轻纺城”,不断提升轻纺市场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做好五个“提升”:即着力提升轻纺城实体市场的硬件设施、轻纺城网上市场的发展速度、轻纺城市场的创新创意能力、轻纺城市场的国内外影响力,最后,着力提升轻纺城市场精细化管理的服务水平。

中国轻纺城建管委主任 冯华林:

把基础夯得更实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轻纺城“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抓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经综合判断,今年轻纺城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将遇到的挑战可能会更多,市场拓展可能更加困难。

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要在绍兴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提升工作执行力、团队战斗力、核心发展力,努力把轻纺城“二次创业”的深化工作做得更好,把基础夯得更实。

上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好好读书下一篇:初中作文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