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2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4篇)

12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篇1

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词语天地 1.读读记记。

沦陷 虐杀 晦暗 娓娓动听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阴 难堪 勤勉 身临其境 印象文雅 惩戒 寂静 赫然 矜持 迫不及待 沐浴 馥郁 色彩斑斓 绿阴如盖 琳琅满目 掐人中 铭刻 邮戳 信笺 馨香噼里啪啦 2.按要求写词语。

(1)六年的时光一闪而过,我们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时间的飞逝?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斗转星移 转瞬即逝(2)光阴似箭,六年的朝夕相处中,我们对某个同学肯定比较熟悉,请你围绕某位同学,按要求写四字词语。形容外貌神态的()。形容个性品质的()。形容彼此关系的()。形容内心祝福的()。„„(3)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连成一段话。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分别,我真有些()。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的儿童,是老师()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的少年。还记得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我们已经成了()的好朋友。在临别之际,我祝愿每一位同学()。第二部分:课文内容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启蒙”的意思是()。启蒙老师让“我”难忘的是()。田老师讲课最吸引“我”的地方时(),并在“我”幼小的心灵(),最后他却说()。《新来的王老师》(),“我”真佩服他。《忘不了的笑声》,因为这是()!《作文上的红双圈》中的“我”说自己后来能发表小说,成了作家,应该永远感谢()。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令这些作者难以忘怀,因为这是他们成长的()。

(2)《给老师的一封信》中,最能突出露露感激老师哺育她成长的一句话是()。这时,你会想到的一句名言是()。《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有几处描写了槐树。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四字词语)()()()()等。“今天,我们();明天,()。”作者的感激之情是(用古诗句说)()。2.课内阅读练习。

(1)我一看作文,发现陈老师在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嗅觉特长”的意思是()。(2)蔡林把信纸放回信封里,小心折叠起来,放进口袋,大踏步回家去。他一面走,一面伸手摸着衣袋,好像里边装着宝贝。“小心折叠”,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蔡林“大踏步回家去”的样子,你能想象到蔡林此时的心情吗?他的衣袋里到底装着什么,为什么说“好像里边装着宝贝”,它对蔡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吗?在不顺利的时候,给了你怎样的信心和勇气?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3.课外阅读部分

学生们推荐赞美身边的,或者从报纸上、网络上搜集到的教师的先进事迹与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感悟与推荐的理由。

复习建议:本单元的复习要依托一个主题——“师恩难忘”,在这个主题下, 引领学生重新温习积累的词语、句子、诗篇, 调动起学生回忆、交流、想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习作, 组织语文活动, 并在活动中进行评价。主题复习课型融检查阅读积累、口语交际、写话于一体, 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

1.第一环节词语、句段、课文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复习,详实地把本单元的重难点梳理出来,包括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多音字、四字成语、重点词语意思、重点句段的填空、名人名言、重点课文结构图示等等。相互交流又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一再强化,加强记忆,毕竟是四人的智慧。

2.之后可以让学生轮流做老师出的复习题和抢答题,这个环节让老师摸清大家复习情况,而老师的检测也促使大家复习和交流时投入。老师进一步和孩子们一起梳理老师认为本单元最重点的内容,这一环节要夯实基础。第二课时(惜别篇)复习要点:

1.搜集歌颂友情的诗句。

2.写下难忘的一刻:难忘的老师、同学、一节课、一次活动„„要求概括地写下难忘的内容和理由。3.事先制作精美的卡片,书写临别赠言,当场赠送给老师或同学。4.制作个人纪念册(选做)。

(1)开头的话,简要小结六年的小学生活;

(2)个人简历,包括获得的成绩、荣誉,担任的职务等;

(3)成长的瞬间,挑选有代表性的生活、学习的照片,并写下几句感想;(4)难忘小学,感恩;(5)成长寄语。复习建议:

一、围绕主题, 梳理积累

1.同学们, 我们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挥手说再见了。说到分别, 你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 2.“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后的思念是诗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你们能记起多少关于离别关于思念的古诗词? 诵读赠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诵读思念诗──—《静夜思》《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多媒体出示这些古诗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诵, 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3.请写下每首诗中你认为最打动人心的诗句。

二、温情回忆, 共叙往事

1.和好朋友共同回忆在一起时快乐、苦恼、尴尬、有趣、难忘„„的往事, 写写你觉得值得留在记忆中的故事。2.以《听我们讲那过去的故事》为主题, 举办故事会, 评选故事大王;根据故事内容评选最感人故事、最幽默故事、最难忘故事、最有趣故事、最伤心故事、最吸引人的故事等。

三、临别赠言, 共勉互励

伴着歌曲《我不想说再见》)母校的生活就要结束了, 让我们敞开最真挚的情怀, 把最美好的话语和最漂亮的字迹留给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 留给亲爱的老师, 留给哺育我们的母校。1.给每个同学留言: 一句格言, 一个警句, 一句诗歌, 一段心里话。2.给最喜欢的老师写心里话。

3.给校长写一封书信, 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感谢之情或美好祝愿, 或是对学校的建议等。

四、美好畅想, 相约明天

第五册小学语文的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2

()()()

yanse shouwei bijiang jianshefurongweiwu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上面画“√”。

出没(mei mo)必将(jiangjiang)笼罩(longlong)闷热(men men)

三、填写适当的词。

()的海水()的大海()的贝壳

()的海风 清新的()威武的()

四、选择字义。

1、饱(1)足,充分(2)充实(3)事物发展到最高限度

饱满()饱经风霜()

2、昂:(1)高昂(2)情绪高(3)仰,高抬

斗志昂扬()昂首挺胸()

五、填空。

1、学问 得,学然后知。

不知,不能。

2、返景,复照。这诗句选自 朝诗人 写的《 》。

3、苍山远,天寒。

六、在括号里填写上合适的词。

一()清香 一()薄烟 一()及时雨

一()城堡 一()海轮 一()新歌

七、修改病句。

1、大家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

2、我决心一定改正缺点。

八、整理句子的顺序。

()哥哥轻轻推了我几下,秋千就荡起来了。

()我不停地荡呀荡,秋千就越荡越高。

()一到公园,我就赶紧跑到秋千那里,排队耐心等待着。

()我最爱玩秋千。

()过了好久,才轮到我。

()当秋千荡到最高处时,我好像是要飞了一样。

九、默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十、阅读。

鱼()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游动的时候();有的眼睛()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在括号中按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主要写 海底的。

3、这段话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说。

4、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二)春天,桃花盛开了。

蜜蜂飞到花丛里,忙碌地采蜜授粉。

所有的桃花都张开笑脸,并且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他们授粉的酬谢。

其中只有一朵桃花 非常自私 它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 当蜜蜂飞到它的花蕊中 它便大叫大骂去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 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好处并且拼命摇动花枝 把蜜蜂赶跑了

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成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没有结果。

1、给短文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2、文中能够概括一朵桃花的品质的词是()

3、短文按 顺序,讲了一朵桃花因为,所以

4、从短文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作文。(30分)

小学语文《燕子》第六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5.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如: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儿歌《春天多美好》导入。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春光明媚,燕子翩然而至。她拉开了美丽的春天画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2.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说说图上的哪些景物描绘了春天的美丽。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它在图上起什么作用?(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3.配上欢快的乐曲轻声诵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词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5.检查初读效果。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可爱的小燕子,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色……)

二、细读课文,审美悟情

课文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景图,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学生带着问题细读文本,并在文中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一)品读春天的美丽。

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1)“赶集似的聚拢来”描写了春天怎样的景象?

(2)谁能把春天“光彩夺目”的感觉读出来,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练读,指名读,齐读。)

3.我们都陶醉在这万紫千红、烂漫无比的春光中了,小燕子也被这美丽迷人的春色吸引了,它们从南方赶来——(引读)

4.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细雨绵绵,柔柳如丝,百花争艳,春光灿烂……让我们把描写春景的这段话背下来。

(1)指导背诵。可以把这段话分成4个层次来背诵:第1句写季节、细雨;第2句写微风吹拂柔柳;第3句写草、叶、花;第4句写燕子。

(2)配乐背诵。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燕子的可爱。

1.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是什么样的呢?(这一自然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再写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独特的形象。)

(1)面对这么机灵可爱的小燕子,你愿尽情地赞美它吗?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读好第1自然段。

(2)你记住小燕子的外形了吗?

引背:一身——一对——加上——这就是——

2.春雨蒙蒙,燕子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生机。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机呢?

(1)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得很轻快、很优美。)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斜”“掠过”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灵活优美的姿态。)

(3)朗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指名读。)

(4)指导朗读。

(5)填空,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语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了情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3.燕子在水面上翻飞,好像在表演着水上芭蕾。终于,有几对燕子飞倦了,他们在哪儿休息呢?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能从这一段中找出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吗?读一读,说说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比喻为“几痕细线”“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2)燕子不仅飞行时是美的,连它落在电线上休息都被作者描绘得这么美。想象你就是春天的燕子,请你用几句话来说说飞行的快乐,赞一赞春天。

(三)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三、研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顺序。

(1)这篇课文是按照不同方面来叙述的,课文的4个自然段从4个方面介绍了燕子,它们分别是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飞行的燕子和停歇时的燕子。(板书:外形 南归 飞行 停歇)

(2)第1自然段的描写顺序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轻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2.这篇课文不仅写了燕子的外形,还写了燕子飞行的姿态;不仅写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美,还写了燕子停歇的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机,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板书:动态美 静态美)

3.描写具体生动,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是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看了“小学语文《燕子》第六册教案”的还看了:

1.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风筝》教案

2.燕子教学设计

3.快乐的小燕子教学设计

4.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12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篇4

一、文学常识

《为学)选自____,作者__。此篇文章的原题是____________,可见是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____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逮()2庸()3.迄()4屏()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资之音,不逮人也。昏: 2.吾材之庸,不迷人也。庸: 3.旦旦而学之。旦旦: 4.其与庸无以异也。无以: 5.卒于鲁也传之。卒: 鲁:

四、文段阅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①[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③[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试解释它们,并注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读音。

(l)蜀之鄙有二僧(2)贫者语于富者曰(3)于何恃而往(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翻译句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

(2)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3.说一说下面两个“学”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__(2)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__ 4.试分析文段中划横线的两句话,为什么第①句用问号,而第②句则用感叹号呢? 答: 5.“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请说明下面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1)天下事有难易乎()(2)为之,则难者亦易矣()(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4)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6.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27.木兰诗

一、文学常识 1.《木兰诗》选自_朝_编的《乐府诗集》,这是_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这首叙事诗以_为线索,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安排了“替爷征”(以下都用三个字概括)“_”“赴戎机”和“_”“_” 五个情节。

二、诗节阅读(-)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为加__点字注音。(1)溅溅()(2)胡骑()(3)燕山()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朔气传金柝 3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①句照应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来概括。5.对句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6.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

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二)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③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1)__通__(2)_通_ 2.为加点字注音。(l)阿姊()(2)云鬓()(3)著裳()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出郭相扶将(2)著我旧时裳(3)双兔傍地走 4.文中第二段概括出一个成语是_______.5.文中句①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句②是__和__,句④是__和____.6.这个语段第一自然段是写__,第二自然段是写____.7.对木兰解甲归田,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28.卖油翁

一、文段阅读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本文选自___作者__是___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给加点的字注音。(1)睨()(2)颔()(3)忿()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l)自矜:(2)但:(3)轻: 4.比较下面三个“以”字的用法。(1)公亦以此自矜 ②以我酌油知之(3)徐以杓酌油沥之

5.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答:

6.本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答:

二、运用知识的能力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这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复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解释加点的词。

(1)马无故亡而入胡()(2)人皆吊之()(3)此何遽不为福也()(4)其子好骑,堕而折髀()(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2.翻译句子。

(1)马无故亡而入胡。(2)此何这不为福也?(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此何遽不能为祸乎?(5)丁壮引弦而战。

3.根据此故事写出一句成语来。答:

4.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

29.宋定怕捉鬼

一、文学常识

《宋定伯捉鬼》的作者是__,他是__(朝代)人。本文选自___这是一部记录__的书。

二、字词知识

(1)习新死,不习水性。()学而时习之。()(2)是 我是鬼。()如是再三。()(3)故 我新鬼,故重耳。()新死,不习渡水故耳。()2.从课文中找出与下面代词意思相同的文言词,填在空格内。(1)我:_(2)你:_(3)他:_、_

三、翻译

1.翻译下列句子。

(l)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答:

(2)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答:

径至宛市中下著地,__,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1.给文段中加点的词注音。(1)著()(2)咋()2.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空缺的语句。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索下(2)径至宛市中下著地(3)唾之(4)乃去 4.对“索下,不复听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五、运用知识的能力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ang3)百兽,公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我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有一个成语出自上面那刚短文,它是_____.2.解释下面各句中的“之”。(l)虎求百兽而食之。

(2)观百兽之见我敢不走乎!(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

3.下列翻译最为恰当的句子是哪一项?将编号写在括号里。(1)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a.虎认为自然是这样,于是就跟它一起走。b.虎认为(狐)说得对,于是就跟它一起走。

(2)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a.百兽看见狐狸都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畏惧自己而跑的,还以为是畏惧狐狸呢。b.百兽看见老虎都走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畏惧自己而去的,还以为是畏惧狐狸呢。4.这则短文的寓意是什么?

30.诗词五首

一、文学常识

1.曹操字___,___时期人,既是___家、___家,又是重要的____.2.文学史上所说的“三曹”是指____、___、____。

3.杜甫字____,唐代伟大___主义诗人,与唐代伟大____主义诗人李白并称_____.4.《如梦令》选自___,作者李清照是___朝女词人,号、____.是__派词人的代表。5.《西江月》选自__作者_是_时期的爱国词人。

二、解释下面带点的词语

1.造化钟神秀 2会当凌绝顶 3.次北固山下

三、诗节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水何澹澹(2)星汉灿烂(3)山岛竦峙

2.曹操的《观沧海》是写景抒情之作,所写之景既有眼前的实景,又有想像之虚景,写想像之景的诗句是:“____”课文注解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答:

(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接音节意义单位划分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词中的哪一个词表明该作是回忆性作品? 答:

3.词中的“误”字将___的少女的慌乱形象地表现出来。

4.该词表达了词人对故乡、往事的怀念之情以及______________之情。5.该词所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渲染的意境特点是____。

(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杜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

2.词的前两句是六个名词短语的排列,这种形式,我们在谁的哪篇作品中见过?相关的语句是什么? 答: 3.“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

答: 4“路转溪头忽见”什么景象?(用词中一句调整语序后回答)答: 5.“路转溪头忽见”中的“忽”字是哪类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6.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了什么作用? 答: 7.“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 答:

第六单元过关测试 班级__姓名__成绩_

一、基础知识(20%)1.文学常识.(10分)(1)《宋定伯捉鬼》选自_,这是一部记录___的书。(2)《卖油翁》的作者_,是_时期著名的文学家。(3)杜甫,字_,_时期著名诗人,有“_”之称。(4)《如梦令》选自_,作者_是_时期女词人。2.按要求默写。(10分)(1)《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2)《西江月》里两组对偶句分别是_________(3)《望岳》中最能表现作者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的诗句是___

二、课内阅读(60%)(-)

天下事有难易呼?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给下列字注音。(4分)(1)鄙()(2)僧()(3)恃()(4)钵()2.解释加点的词。(5分)(l)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2)学之(3)西蜀之去南海(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越明年

3.指出“鄙”的古今不同含义。(2分)含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3分)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2)子何恃而往? 5.作者提出一个很富有哲理的道理是:_____.(用原文答)。(2分)6.哪句话最能表现贫僧的决心、信心、不畏艰难的精神?(2分)答: 7.哪句话恰好证明“富僧”不为,“则易者亦难矣’?(2分)答:

8.僧贫者之所以能够抵达南海,是因为他__,而僧富不能至的原因是__(用原文回答)。(4分)

(二)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抱,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给下列字注音。(4分)勋 踢 姊 朔

2.形近字辨析组词。(8分)姊__鬓_ 帖__朔_ 涕__髫__ 贴__溯_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1)策勋十二转()(2)赏赐百千强()(3)出郭相扶将()(4)着我旧时裳()(5)雄兔脚扑朔()(6)雌兔眼迷离()4.指出第2自然段中的通假字。(4分)(1)“__”同“__”(2)“___”同“__” 5.回答下列问题。(5分)(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运用的修辞方法除了对偶之外还有什么?这句话应怎样翻译? 答:(2)“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运用的是什么倏辞方法? 答:_.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之中有一成语,是__,意为____。(2分)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改为陈述语气.答:

8.诗中最后一自然段意在_____。(2 分)9.根据要求填写原文。(3分)(1)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___(2)表现木兰不贪日富资利禄的句子:___(3)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___

三、课外阅读(20%)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 狗窦入, 雉从架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6分)(1)八十始得归(2)松柏冢累累(3)不知贻阿谁

2.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有多大?从哪一诗句看出来?(2分)谷:

3.主人公的家现在什么样?(用诗句回答)(5分)答: 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暗指主人公家中境况怎样?主人公的感受怎样?(3分)答: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4分)答:

附:参考答案 26.为学

一、白鹤堂集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二、1.dai42.yong13.qi44.bing3

三、1.胡涂,迟钝2.平常3天天4没有什么5.终于迟钝

四、1.(l)边境(2)yu4告诉(3)您(4)难道2.(1)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我多年来想买条船去(南海),还没能做到。3.(1)学问(2)学习4.第①句问中带有怀疑的意味,第②句用肯定语气,表示富者对贫者的举动不以为然,是嘲笑对方。5.(l)疑问语气(2)感叹语气(3)肯定语气(4)加强语气(5)反问语气6.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乎,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7木兰诗

8.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9.a

(一)1.(1)帖一贴(2)火一伙2.(l)zi1(2)bin1(3)zhuo23.(1)外城(2)穿(3)贴着地面4.扑朔迷离5排比排比对偶对偶比喻6.木兰返乡与家人团聚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来未被发现,对她的谨慎、机警予以赞美7.ab 28.卖油翁

一、1.《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欧阳修北宋人(l)ni4(2)han4(3)fen23.(1)自夸(2)只是(3)看不起4.(1)因为(2)凭、靠(3)用5.睨、颔。无礼:自矜;吾射不亦精乎3忿然;尔安敢轻吾射。6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二、1.(1)丢失(2)慰问(3)怎么(4)大腿(5)带着2.(1)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那里去了。(2)这怎么就不(能)变为福呢?(3)他的马带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4)这怎么就不(能)变为祸呢?(5)壮年的男子都拿起了弓弦去作战。3.塞翁先马,焉知祸福。4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9.宋定伯捉鬼 30 .诗词五首

一、1.孟德东汉军事政治文学家2.曹操曹丕曹植3子美现实浪漫李杜 4《漱玉词》宋易安居士婉约5.《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宋朝

二、1.大自然2;登3,停泊

三、1.(1)水波动荡的样子(2)银河(3)耸立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要避免出现“悲”“凉”等离题甚远的理解。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第六单元过关测试

一、1.(l)《搜神记》古代民间传说中关于神奇怪异故事(2)欧阳修北宋(3)子美后代诗圣(4)《漱玉词》李清照宋朝2.(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一)1.(1)bi3(2)sheng1(3)shi4(4)bo1 2(1)做学问(2)学习(3)距离(4)难道(5)到了3.古:边境今:语言,行为恶劣4.(1)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2)你凭什么去呢?5.“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6吾一瓶一钵足矣。7.“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于何恃而往!”8.“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菊花颂作文800字下一篇:童年读书笔记字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