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基石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层干部基石(精选6篇)

基层干部基石 篇1

天心陈静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基层基础基石》。总书记曾说: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去年,我从市局机关到基层工商所,从领导机关到最基层的第一线,所见所闻所做让我很快从思想和行动上实现了大转变,并切实领会了“基层基础基石”的深刻涵义。

基层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前沿阵地,基层工商人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其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和社会不同层次的个体或群体打交道。比如在登记窗口,我们有时会遇到“不识字儿”的服务对象,为了不影响工作效率,我们必须提供全程代劳服务,不但要帮助填写各类表格、复印各类资料,而且还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并反复得到确认。也常常遇到脾气暴躁的服务对象,不但会对我们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摔凳子,还动不动就声称找领导,面对这些,我们更多地是拿出耐心和包容。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有可能会被投诉不作为。但我们没有时间委屈、没有时间辩解,因为我们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又比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感受,消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永远是这样一种状态:“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但尴尬的是,无论双方谁的诉求没有得到伸张,都会把责任往我们工商干部身上一推,认为我们是和对方一伙的。因此,作为肩负调解责任的我们,就必须以事实和法律法规为依据,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小到一瓶2块钱的矿泉水,大到一套2000元的家电。我们不但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让消费者舒心、暖心、有依靠,同时更要维护好营商环境,不能凉了商家的心。

可能大家现在回想:哦,你们基层工商干部干的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是的,这些小事都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郑板桥说“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要说尽管我们每天事无巨细、忙忙碌碌,但正是这事无巨细、忙忙碌碌,才能构建工商事业的基石,点滴工作终将汇成事业的大海。

当然,我们也有大事情做,蓝天保卫战、防非处非、“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实践等等,当然也包括比如突如其来的抗洪抢险。我还清晰地记得去年夏天,当洪水肆虐长沙的时候,我们基层工商干部在局领导的带领下面无惧色,令行禁止,冲在一线。“我们离危险越近,群众就越安全”,这是参加抗洪抢险每一名党员干部共同坚守的誓言。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鲜艳的“天心工商”旗帜在江堤上闪耀着光辉。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工商干部,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我们用赤心和奉献贯彻着十九大精神。

伟大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基层是磨练意志和实现理想的最好环境,经历艰苦才能使我们的意志更加铿锵。也有哲人说:“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我们基层工商人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传递这支队伍对党和国家的无限执着与忠诚。

基层干部基石 篇2

在最近召开的2013年政协、人大两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等联名提出了《关于制订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提案内容包括:一是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二是设立国家全民阅读节;三是进行全民阅读立法;四是制订全民阅读规划;五是建立国家阅读基金。

这份提案得到了广泛的呼应,有115名两会委员联合签名,涉及新闻出版、文艺、教育、社科、经济等多个界别,成为本届大会联名人数最多的提案。社会知名人士葛剑雄、白岩松、陈建功等一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委员均为提案签名支持。

提案认为,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战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其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以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国民阅读。其推进阅读的具体办法是:政府立法推动阅读。如美国的《卓越阅读法》(1998)、《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2002);日本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1);韩国的《读书振兴法》(1994)、《读书文化振兴法》(2009);俄罗斯的《民族阅读大纲》(2012)等,都着眼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未来,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国民阅读能力的提高与积累。

该提案的出台有力地配合了眼下声势正浓的文化体制改革、呼应了加强公共文化发展,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烈呼声,为其起到了“造势”作用。

1 基层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文化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深层动力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适时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

同时,《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抓好基层文化建设是重点文化建设领域之一,强调指出: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形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1]。

近日,文化部又发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由此,基层图书馆建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启发民智、普及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

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呈现金字塔结构,越往下基础越庞大,正是广大基层图书馆保证了国家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稳定与发展。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和巩固基层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广大基层群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创建和谐社会、保障基层民众基本文化知识的需要。

基层图书馆以其贴近民众、贴近基层、直接与广大民众发生联系的鲜明特点,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石。在一定意义上说,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及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否实现。同时,鉴于基层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国家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点也正在转向基层。“随着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逐步完善,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也开始逐步向基层图书馆蔓延[2]”,服务于基层百姓、满足于群众文化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正以多种方式在全国各地兴起,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正逐步呈现日益旺盛的态势。

2 基层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长期在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工作,发现基层图书馆普遍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一是政府不够重视和财政预算不足的问题;二是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三是基层图书馆基础条件差,软硬件设施跟不上读者的需要;四是基层图书馆服务方式及服务形式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

基层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经费紧缺、设施差等问题与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有直接关系。据统计,全国有720个县级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紧缺,占县级公共图书馆总数的32.5%。2008年全国有5亿册藏书,人均0.501册。全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12册,远远低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人均1.5—2.5册的标准[3]。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区域间发展更加不平衡。

与此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注重社区、街道、乡镇等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适应城市居民从城市中心先迁至郊区的变化,很多市中心的图书馆与郊区的图书馆开展了“联合”或“合并”,对图书馆服务网络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美国,一般城市都根据人口数来设立图书馆,如洛杉矶人口总数380万,其市立图书馆下设72个分馆;纽约的皇后区图书馆,下设63个分馆,为本区220万人口服务。在亚洲,日本政府曾于1977年颁布了“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提出在居民徒步20分钟内必须有一个图书馆,至今在日本的东京圈内就有100多个以这种方式建立的分馆,这种社区图书馆因此被日本人称为“家庭的书柜”。这种社区式的基层图书馆为发达国家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完善起到了重大作用,将图书馆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建立星罗棋布的小型、分散、多样的基层图书馆,是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和网络建设的基础。国内一些沿海地区或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都在积极地对基层图书馆发展模式进行探索,也走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基层图书馆建设道路:上海建成全国最大、同时也是全球城市图书馆最大的单一集群系统,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已达100家,建设重点逐步向街道(乡镇)发展;杭州市、区两级图书馆形成了联盟式的总分馆制格局,建立了街(镇)、村图书馆服务点共170个,并实现了“一证通”;深圳市建立“图书馆之城”,全市各级图书馆达500余座,网络化社区图书馆规模堪称全国第一[4]。高效、便利的总分馆制作为一种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模式已经被中国各地区图书馆所采用。

3 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3.1 必须重视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法”立法措施是根本保障

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开展教育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是保证基层民众享受国家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机构和触角。为此,尽管基层图书馆与一些大型图书馆在软硬件条件、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但从图书馆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普及科学知识角度而言,基层图书馆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基层图书馆诸多问题的总根源在于重视程度不够,办馆经费不能保障。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部门,办馆经费需要由政府公共财政来保障。为此,要使基层图书馆科学、健康的发展,首先,要引起当地政府如文化宣传部及分管文化工作主要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建议将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并纳入地区社会文化发展规划,从资金、政策、制度上推动社区文化的建设,争取按年列项进行经济扶持,以购进补充图书资料,改进办馆条件[5]。

从更加长远的视角看,只有制定和实施“图书馆法”,才能够摒弃一切阻碍,站在国家立法和战略的高度,保障包括基层图书馆在内的图书馆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近日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公共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这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廓清了道路。

3.2 坚定做好基层图书馆工作的信心

面对许多基层图书馆办馆条件较差、处境困难的现状,图书馆工作者和专家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多种思路,如“一馆两业”的发展模式和“走全方位的有偿服务的道路,以文补文,创收自救,变图书馆为租书馆”的口号;还有的学者对基层图书馆的前途和发展悲观绝望,提出了基层图书馆消亡说。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工作者,笔者认为,我们要正视困难,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困难,不能对基层图书馆事业丧失信心。只要“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国家任务和需求存在《邓小平文选》,前景就是光明的,困难就是可以克服的。根据联合国统计,人均4000美元以上,人们的消费需求就将更多地转向文化层面,精神需求就将成为主要的消费领域,图书馆的发展就会引起更大重视。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强,必然会促进和加快包括基层图书馆在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发展。人民群众在经济富裕后,其消费需求必然会提高层次,更多地转向精神和文化需求。而社会发展资源越来越向知识、技能、信息聚集,也激发出民众对图书馆服务的极大渴求。我们基层图书馆工作者要坚定信心,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求索,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贡献[6]。

3.3 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与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共同发展

基层图书馆发展落后是不争的现实,但正因其落后起点低,反而面临发展的极好契机。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文化事业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西部地区,例如,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以来,新疆自治区提出“以先进文化引领发展”的理念,确定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内地19个对口支援省市和中央政府加大了对新疆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投资力度,而且建设方向以“加强民生”为目标,这为新疆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和“新鲜血液”,从区馆到基层图书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经费的支持;国家图书馆、国家科学图书馆等都与新疆的对口单位加强了联系,加大了支持力度,如塔城地区就得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援建工程的支持,新建了一座6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没有机遇,平稳发展;抓住机遇,跨越式发展”是当下各行各业的共识。面对诸如新疆这样的新形势,基层图书馆领导一定要树立“抓住机遇,实施跨越式发展”的理念,争取有一个大的作为。

3.4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事实证明,有没有一个有责任心的、有干劲的、有一定业务能力的、紧密团结图书馆员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基层图书馆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领导班子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与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经费,改善办馆条件,稳定图书馆专业队伍;其次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办馆方针和馆藏重点,有效使用经费;第三是密切联系读者,团结读者,满足本地读者需要;第四是踏实苦干,做出成绩,赢得口碑,让领导和群众满意,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如果能够做到这几点,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就将走上良性发展的坦途。

3.5 加强基层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

基层图书馆员是基层图书馆活力的源泉,其个人能力是基层图书馆工作的基本保障,其素质直接影响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基层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不高,观念落后,面临着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的紧迫任务和要求。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自我教育等措施来提高基层馆员的业务素质,包括理论、技术、经验、学术等,建设一支高效团结、专业水平高、有高度进取心和事业心的基层图书馆员工作队伍是改善基层面貌的最紧迫的任务。

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曾说:“在当今信息时代,要向全社会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必须具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图书馆工作者队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根据图书馆事业的需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帮助图书馆工作者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扩展视野、强化技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

这为我们指明了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方向。基层图书馆员的现实是,除个别专业人员为评审职称参加过图书馆继续教育培训外,大多数专业人员十几年来没有机会出去深造、进修和提高,致使今天新疆恰逢“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基层图书馆建设力度加大的新形势时,却陷入人员素质无法与之相适应的困境。

无论是馆领导还是普通馆员都应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明确新时期的基层图书馆员不再是靠经验与热情提供服务的“外行”,而是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文献和提供优质服务的“知识导航员”。基层图书馆员面临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术能力及管理意识的更新与提高。他们只有努力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7]。特别是在像新疆这样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除共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双语知识更成为开展基层图书馆服务、联系读者的特殊能力和特殊要求。

3.6 立足实际,创造条件,服务基层群众

与国家级图书馆、省市级图书馆相比,基层图书馆在经费、人才、设施设备、文献资料、服务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很难达到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知识需求”的客观要求。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加强读者知识技能教育是基层图书馆的基本任务,也是目前和今后基层图书馆面对的挑战。基层图书馆面对的基层百姓,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狭窄、对新事物新科技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都较差。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地为他们服务,经常不断地进行图书宣传,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举办各类科普知识讲座,解决他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延伸服务。例如,针对基层群众春运期间火车票“买票难”的问题,新疆自治区图书馆和一些基层图书馆开展了网上购票服务,缓解了基层群众的困难,也为图书馆敞开了一扇新的服务大门和联系群众的窗口。

3.7 加强图书馆网络建设,实现资源信息共建共享

互联网的普及为基层图书馆带来了新的生机。如省级以上图书馆、大专院校图书馆等大多会利用人力、财力、技术等各种资源优势建立规模较大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基层图书馆只有借助这个平台,积极寻求各级政府、上级图书馆的支持,积极寻求与有关部门的联合、合作,把自己逐步纳入这个多元化、多渠道的知识信息共享的网络系统中来,才能更好地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然,“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要想登上这个平台有许多棘手的工作要做,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如,配置数据交换设备、电脑、传真机、卫星接收设备等。但抓住文化部、财政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尽量争取更好、更多的设施设备,建立以省馆为中心的辐射和链接各个基层农村图书室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区域性图书馆网络并非梦想。

4 结束语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是中国三十年来成功发展的主旋律,基层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大计也在于创新!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期待各地区、各层级基层公共图书馆本着《发展规划纲要》“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的要求,积极探索,共同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进步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和实践,为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需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7]。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2007-02-26.

[2]徐艳君.浅谈对基层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215-215.

[3]李德.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创新之路[J].广东科技,2012,21(15):58-59.

[4]索春玲.试谈基层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6):156-157.

[5]杨海泉.浅谈网络数字时代基层图书馆的发展[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2,(01):20-21,10.

[6]谭代魁.浅析基层图书馆服务质量低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22):240-240.

基层干部基石 篇3

关键词: 基层;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疆;基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如何理解基层治理法治化?首先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相对于新疆全区来说,当前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困难重重,法治宣传存在一些形式上的宣传,但在基层的普法只是一带而过,深入到农牧区较浮浅,老百姓没有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法律意识淡薄,根深蒂固的观念里是比较轻视法律的,总觉得人是大于法的、情是大于法的、权是大于法的,正因为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当中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所以现在认真研究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大问题。

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疆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基层是依法治疆的根基,法治中国建设的薄弱环节在基层”。对新疆全区来说,区情复杂特殊,基层人口众多,文化水平偏低,多种民族,多种宗教,文化多样、利益多元,基层法治意识淡薄,法治力量不足,尤其南疆农牧区经济发展滞后,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近代以来,由于国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插手和渗透破坏,新疆情况逐步变得复杂。当前,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从一系列的暴力案件中,不难看出,其基层发生的案件不在少数,因此基层治理法治化任重而道远。因此推进基层法治化建设的活力源泉也在全区基层,只有着力做好基础性工作,把依法治疆各项工作落实到各个基层组织,成为人民群众守法用法依法懂法,才能推进依法治疆的动力和坚实的支撑,所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疆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疆的根本保障

“基层稳则新疆稳,新疆稳则国家安”。基层治理法治化是解决目前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总开关,是破解基层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总钥匙。

首先,依照法律来办事,通过对各种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治的环境,对新疆一些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思想等突出问题加紧建设一些地方性法规,强化底线思维,坚持“一反两讲”(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和渗透,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不让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其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体现法律的公正性,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虽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但不管哪个民族,不管信仰何种宗教,都必须遵守法律,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和解决,只要违法法律规定,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同一尺度、同一标准、无例外、不搞特殊、不姑息。但是个别基层领导干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样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在个别干部的头脑里法律还是轻飘飘的。

三是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能力。推进基层用法律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一切难题,尤其个别基层干部群众对非法宗教、正常宗教、民族风俗习惯、邪教的界限划分不清,往往受到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和诱惑,鼓吹、煽动、蛊惑非法宗教,扰乱和破坏正常的宗教活动,干扰行政、司法、教育、计生等活动。把全区基层纳入法治化轨道,在长期形成有效管用的思路、措施、方法,形成全社会各族群众普遍遵守的制度化、法治化的行为准则。

三、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疆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关键所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一)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的转变

基层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是推进基层法治化建设的“领头羊”,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关键所在。当前,新疆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依法治疆的要求,不懂法、不守法法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基层党员干部法治意识不强,认为新疆基层情况特殊复杂,依法办事会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个别干部甚至目无法纪,滥用权力,知法犯法、徇私枉法,有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插手朝觐事务管理案件,解决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法治观念不转变,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抓好的紧迫任务。

(二)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

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基层干部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突出依法打击“三股势力”,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扎实开展“去极端化”工作中,公平对待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作为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目标,必须依靠人民有序参与,让人民满意,这才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标准。

(三)基层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提升

“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是个别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的体现。把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喊在口头上、贴在墙上,形式主义严重,只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升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一定要在学习上下功夫,深刻领会依法治疆基本方略的特殊重要意义。一定要在想问题、作决策上下功夫,不能违背依法决策的原则,遵守基本的法定程序,过去很多是“三拍干部”,叫做“拍脑袋决策、拍胸部执行、拍屁股走人”,现在走不了,叫做“吃不了兜着走”,要追究责任,而且责任认定不明确的还要倒查,最后落实是谁的责任。其凭经验和惯例决策的问题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要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上下功夫,基层干部要积极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法治在维护群众权益中的权威和地位,强化法治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

总之,新疆情况复杂特殊,把依法治疆作为基本方略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基层党员干部要认清基层治理法治化在新时期治疆方略中的重要性,只有厉行法治,才能切实维护好各族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只有依靠法治,才能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促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10.

[2]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新疆日报,2014.11.28.

基层干部基石 篇4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文化价值观念传承和每一个家庭成员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加强教育,强化监督,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阵地。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根据廉政文化工作要求,结合我连工作实际,把廉政文化进家庭建设作为全连党员干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立足工作实际,以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打造廉洁文明的家庭新风为目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容,深入开展了以提高家庭成员反腐倡廉意识和能力为重点的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有力筑牢了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加强了家庭反腐倡廉的建设,形成了清正廉洁的工作、生活环境,以此带动全连干部职工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

连党支部高度重视家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由连党支部书记和连长任组长,其他党员干部任副组长的家庭廉政文化领导小组。连党支部工作小组精心安排布置家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将党员干部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长期、广泛、深入的廉政教育内容,制定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家属廉政的措施,筑牢了家庭反腐倡廉堤坝,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政从政,增强了家庭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从而推动了全连廉

洁文化氛围的形成,有效提升了活动开展的科学成效。

二、完善制度,营造氛围,形成和谐清廉的家风

(一)制定措施,狠抓落实

为了落实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的开展,我连将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等一系列廉政活动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向全连职工家属发放廉政倡议书50余份,倡议全连职工家属当好廉政建设宣传员,常吹廉政风,当好廉内助,构筑家庭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倡导家属既要当好生活上的贤内助,又要当好工作上的廉内助。引导家属算好政治账、经济账、个人账、家庭账,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的良好家风,珍惜家庭幸福,珍惜个人前途,做到警钟长鸣,奉公守法,从而提高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让廉政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免疫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连队干部工作小组到营区各片区负责人都非常重视,确保了廉政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营造氛围,搞好宣传

一是将廉政教育贯穿于整个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过程,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反腐倡廉的理解,努力提高反腐倡廉思想认识。二是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列入了连队党支部工作小组的中心培训内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支部理论培训及党课教育计划中,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及全连党员职工观看了廉政教育警示片,以典型案例来警醒全连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四

是围绕廉政文化“进家庭”,开展了思想作风大整顿活动,五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六是开展家庭倡廉助廉活动。七是开展廉政教育学习活动,组织全连干部及职工参与《廉政准则》的学习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廉政文化走进了连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家庭,营造了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连队党员干部一手抓廉政,一手抓家庭成员廉政教育,将家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家庭成员进一步增强了党纪、政纪和法律观念,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了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明确了自己的角色,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了内助与涉政的关系。

三、存在的不足

尽管在廉政文化进家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连党员干部职工增强了廉政观念,树立了全民廉政意识,提高了党员干部及家庭成员的反腐倡廉自觉性,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一是少数党员干部职工对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管好自己,确保自己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就行;二是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宣传的方式还不丰富,宣传的内容还不完善;三是相关制度措施尚不够健全,制度的执行还不到位,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大;四是没有将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效能建设等有机结合,从而造成各项工作共同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基层干部基石 篇5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自成立起就恪守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了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取得了和平建设发展事业的伟大成功。当前,全社会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给我们做好群众工作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领导干部“下基层、抓基层、直接联系基层”这一工作理念的提出,无疑是对新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只有深入基层,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才能真正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所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真正做到体察民情、确实做到关心百姓的疾苦,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通过下基层、抓基层的方式,听取群众代表汇报工作、和群众面对面对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捕捉到群众的心声,据此做出相应的对策,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这样,党和政府就能更好了解和掌握群众情绪,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情绪,尽量疏导群众的消极情绪,最大程度的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作为领导干部,既要深怀爱民之心,更要多办利民之事,要真正做到下基层、抓基层、直接联系基层,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脚踏实地地为群众谋利益。二不是只喊口号不做事,要认真调研,了解当地情况,发现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要既能听到响雷,又能见到骤雨,切实做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基层干部的选拔 篇6

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强大,干部队伍的建设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能抓好干部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就能比较轻松地、有效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首先应把握好选拔关。对于基层干部的选举,我认为一般应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观察了解

干部的确定不能操之过急,应从实际工作中长期考查、调研,充分了解备选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在对备选干部的调查、调研的同时,应有目的地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展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考验他们思想觉悟以及服务意识。

第二、研究和分析

党组织充分掌握备选干部的基本情况之后,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代表一起进行充分认真、客观公正的分析和研究,谁有能力、谁有服务意识、谁最有应变能力、谁最积极肯干等。哪位同志适合做干部,适合做什么职位,党组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意识地创造锻炼和服务的机会,选举之前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为下一步民主选举做好铺垫。

第三、民主选举

这一步是最不可忽略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选举时需要注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坚决做到从严治党,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解决“为谁选人”的问题,也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人,按照党和人民的意愿选人。确保各级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

上一篇:观刘一秒《销售智慧》和《执行智慧》有感下一篇:检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