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推荐11篇)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1

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有效运行,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对本安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的日常监管、统计汇总、基础数据维护等,根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管理人员包括中心领导、机关科室全体管理人员、岗网员、区队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服务中心全体员工。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由安全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安管办)负责,下设专职系统管理员,各区队设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

第五条 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各部门职责

(一)中心主任对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整体部署,全面负责。

(二)管理者代表对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具体负责,存在问题及时向中心主任汇报,持续改进。

(三)安管办负责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的日常监管、统计汇总、基础数据维护等。

(四)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人检查问题和复查结果的录入。

(五)各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本队本安信息系统运行、人员信息变更、新增危险源及合理化建议和限期整改问题的上报。

(五)调度室负责信息系统内领导值班信息的录入和更新。第六条 专职系统管理员职责

(一)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系统应用培训。

(二)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账户及密码管理。

(三)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权限分配。

(四)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

(五)负责将系统问题和故障及时反馈高级系统管理员。

(六)接受高级系统管理员的业务指导。

(七)负责本单位应用数据真实性、规范性的监督管理。

(八)系统管理员变更时,负责对本单位接任系统管理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三章

系统应用

第七条 中心各本安体系实施单位都有浏览系统的权利,具有安全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均有录入信息的义务。管理人员要熟练应用本安信息系统,掌握信息录入、综合查询、消息管理、密码管理等系统内容。

第八条 账户管理

系统设有独立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非授权人员不得用他人密码进入系统。所有用户要及时自行修改密码,并妥善保管。所有用户要对自己账户下录入数据的规范性和真实性负责。公共查询部分、三维仿真动漫系统浏览学习不受用户限制。

第九条 应用数据要按照系统表单和格式要求完整填写,信息真实、及时、规范、准确。

第十条 预警与消警信息管理

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要及时关注和查看与本队相关的信息,涉及与其相关的整改项时,要及时整改,整改后要及时反馈上报。检查人员对查出的限期整改隐患,要及时跟踪复查,并对已完成整改的隐患进行消警。本人因故不能及时完成复查工作时,可委托他人复查消警,但复查人要对复查结果负责。

被检查单位、部门如确实因实际情况无法按期整改的,需在信息录入当日的24点之前,联系检查人对整改期限进行申请延期。

第十一条 系统数据改进

员工新发现的危险源、标准、本安信息系统错误或合理化建议、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隐患),梳理成标准格式,经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审核审批后,录入本安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第四章

检查与考核

第十二条 问题录入要求

(一)隐患录入要求:中心助理级及以上领导6条/人/月,安全管理办公室10条/人/月,安监员15条/人/月;协调部、调度室技术员以上管理人员8条/人/月、其他人员4条/人/月;党政办、经营管理部全部门录入8条/月;各区队岗网员4条/人/月、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6条/人/月。

(二)不安全行为录入要求:安全管理办公室1条/人/月,安监员2条/人/月,各区队队长及书记1条/人/月。

(三)录入问题必须对应标准,录入问题填写完整,信息真实、及时、规范、准确。系统内无相关标准、危险源的暂不录入,直接报告安管办,同样计入个人录入条数。

(四)管理人员多人同时在同一地点发现同一条问题时,以第一时间录入人录入为准,以后人员录入作废(也不计入本人录入条数)。

(五)涉及到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必须录入(备注:对于录入问题有错误的责任者,按照制度通报处罚;有争议的问题,在录入当天24点之前完成校正,否则视为责任单位认可)。

第十三条

本安信息系统应用考核

(一)不能熟练应用本安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给予罚款100元/次。

(二)管理人员录入问题少于标准条数,每少1条处罚50元,按月考核。如有特殊原因,各单位提前通知安管办,以经营管理部出示的请假条为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三)管理人员每周至少登陆一次本安信息系统,每月上半月和下半月均有问题录入,不得为完成任务在同一时间段集中录入,违者处罚200元。

(四)发现编造虚假问题的现象,对责任人每条罚款500元,代录人每条罚款200元,月度安全绩效考核扣2分/条。

(五)对问题录入不关联标准且在当日24点之前未进行更正,造成问题被保存在系统中的,每条处罚责任人100元。

(六)对问题录入不规范(语句描述不清晰、录入问题与标准相同或稍作改动、无作业地点或描述不准确、问题描述中出现姓名和队名)且在当日24点之前未进行更正,造成问题被保存在系统中的,每条处罚责任人50元。

(七)对系统中无关紧要的琐碎或毫无价值的问题进行限制录入,对录入此类问题且不符合要求的早调会上进行通报罚款,本安系统录入标准见附件。

(八)问题未及时整改上报或复查,导致问题升警,对整改责任人罚款100元/条,由于公司网络故障或系统服务器维护导致升警的问题除外。

(九)检查人员对查出的限期整改问题,要及时跟踪复查,并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进行消警,因本人不能及时完成复查工作时,可委托他人复查消警,但复查人要对本人的复查结果负责。未及时复查消警的,对责任人罚款50元/次。

(十)各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未及时向安管办更新员工信息,每出现1次/人错误,在月度安全绩效考核中扣0.1分。

第十四条 其他

(一)各单位新发现危险源、标准、本安信息系统错误或合理化建议,经中心审核通过后,在月度安全绩效考核中加0.1分/条。

(二)各单位发现《神东煤炭集团生产服务中心动态考核评分标准》需增加新的考核内容,经公司审核通过后,在月度安全绩效考核中加0.5分/条。

(三)安管办负责每周对本安信息系统中录入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应条款进行考核。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安管办负责解释、修订、变更。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2

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企业不得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达到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标准化、安全化和法律化。

将集团公司各应用系统与安全相关的部分归纳整理出来,以便优化集成,避免重复建设,达到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层次性、持久性和适应性,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集团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各项指标的可控、可信、可用、可实施、可衡量、可获得和可理解。

1 现状分析

遵循“顶层设计、理清思路、整合资源、有序推进”的管理要求,目前集团公司本部及下属各基层单位所拥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分为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系统平台、与生产运行相关的系统平台、公共平台和物理平台。

1)与资产价值相关的系统平台。这一系统平台包括FMIS、EAM、点检系统、燃料、物资采购网站、生产任务管理和两票管理(基层企业自己开发的小系统没有列入),共7个应用系统。对应《本质安全型火力发电企业评审标准》中的条目,上述7个系统依次涵盖如下内容:安全生产费用管理(项目和预算2个模块)、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及承包商的应付账款管理、外部市场的应收款项等;安全设施台账、巡回检查、设备定期轮换与实验、点检、缺陷、设备检修、技术改造、技术资料、文件与记录等管理;燃料管理;设备及物资采购;生产任务管理,巡回检查和两票等。

2)与生产运行相关的系统平台。包括DCS、SIS、运行优化、生产统计、运行绩效、班组管理、星级考评、环保数据、监测系统、科技档案、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11个应用系统。这些系统依次涵盖《本质安全型火力发电企业评审标准》中以下内容:机组试运调试、运行方式、交接班制、班组管理、节能管理、安全文化、重大危险源管理、两措管理、技术监控、安全设施、环境保护、技术资料、事故事件管理和可靠性管理等。

3)公共平台。它针对《本质安全型火力发电企业评审标准》中企业安全文化、人员培训与教育、职业健康、6S管理、交通安全和治安保卫等内容,这些内容大多在思政部管理的网站上和企业门户系统中显示,而治安保卫方面一些基层单位实现了门禁系统、关键部位的视频监视系统等;人员培训与教育涉及到多个小系统,需要整合。

4)物理平台。发电厂内的局域网络大多采用混合星型拓扑结构的千兆以太网,边界网络通常采用边界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有核心交换机、楼宇交换机、终端交换机、集线器和隔离器等;广域网采用VPN和专线(电信、网通、电网)。

目前的网络安全技术有防火墙、黑客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检测、密码技术和防病毒系统,以防止非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操作、窃取、修改和破坏。在运行/存储设施方面,除存储/备份系统各基层单位差距较大外,其他内容基本符合《电子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2)和《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系统软件基本上使用国际上流行的安全等级较高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保障体系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得到补充和完善,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应用软件部分,还存在孤岛和功能重复的作坊式软件系统。

这4个应用平台共包含18个应用系统、2个企业门户(企业主门户和政工宣传体系门户)。从实际应用情况看,这些系统都为企业做过或多或少的贡献,但因接口太多,功能重复,而且实现方式不同,如两票有在EAM系统上实现的、也有在生产任务系统中实现的、有使用独立的两票系统的;另外多个系统中含有培训和技术资料模块等,这样不仅浪费资源,也增加了管理和集成难度及管理维护费用。

2 建议

2.1 系统整合

集团企业的信息管理体系通常应该包括:基础平台体系、应用体系、信息安全体系、运行维护与管理体系、信息化组织结构体系和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其中应用系统体系按业务类别包括重要资源、主营业务、公共应用和战略管控与决策支持4大体系,以及协同办公系统和企业门户系统,共6个类别。

由于大唐集团公司成立之初是先有基层单位、分公司,再有母公司,所以集团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整合的任务很艰巨。18个应用系统分别属于重要资源和主营业务2个类别,这些还未包括一些单位自己开发的小系统。结合集团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分别对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了整合。

2.1.1 信息资源整合

为了确保集团公司应用系统体系中信息资源的内容真实、有效和共享,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组织技术和表述的规范性。所以,针对信息资源部分,市场营销部已在中国大唐集团信息化规划中有明确说明,既建立面向主题的共享数据库,除支持商务智能分析外,还要加强集团共享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具体包括:主数据定义、数据指标定义、数据源定位、数据采集、抽取、转换、装载等过程。信息资源规划中数据采集和抽取如图1所示。

图1说明了数据从基层经分公司到集团有选择性的流动。按数据流动方向,到集团公司的数据应该越来越少,范围越来越广。而数据标准则是反方向流动,应该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向下流动。

目前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组织编码、部门编码、岗位编码、员工编码、设备KKS编码、设备物理位置编码、设备终身码、设备分类编码、设备子类编码、专业编码、故障体系编码、工单类型编码、缺陷类型编码、项目类型编码、项目编码、税率编码、制造商编码、供应商编码、计量单位编码、物资大类编码、物资子类编码和物资编码共22类,不仅需要编码规则,还需要描述规则,对组织编码、部门编码、岗位编码、员工编码,人力资源部已出台《关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机构、部门、岗位及员工编码的规定》,其他的需要安生部尽快出台管理办法。

2.1.2 应用系统整合

应用系统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系统、减少接口、减少重复录入和上报等工作量,从而降低系统购买、实施和维护费用,能自动采集的决不手工重复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上报的正确率,减少人为的差异性,降低信息化费用。另外,必须设置的接口要有接口标准。

鉴于目前集团公司的资金状况和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应用状况,建议应用系统整合分以下2个阶段进行。

1)“两全”系统实施成功后,班组管理、运行绩效和星级考评功能迁移至两全“系统”;将企业安全文化、人员培训与教育、职业健康、6S管理等放到公共应用系统平台的综合管理模块中。

2)一体化系统成功推广后,点检、工作票、生产任务等系统功能迁移到EAM中;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迁移到企业门户网站。系统迁移后的结果如图2所示。

上述2种情况实际上是接口太多,功能重复,而且实现方式不同,如两票有在EAM系统上实现的,也有在生产任务系统中实现的,还有使用独立的两票系统。另外,多个系统中含有培训和技术资料模块等,这样不仅浪费资源,也增加了管理和集成难度及管理维护费用。

2.2 加强采购管理

对集团范围内推广的应用系统、价值高的硬件设备和线路租用费用等,实行集中采购,以降低采购费用,同时加强采购风险控制。

2.3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为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事件响应机制,要从管理和技术2个层面来保障整个集团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管理是指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组织、部门、人员职责明确,负责本企业信息安全应急工作的管理和督查,并具体负责本企业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其次要制定信息保密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法规、规定;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的安全防范系统、安全设备和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策略等体系来保证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与核心数据的安全。安全保障体系与信息系统的关系如图3所示。

说明:红线表示与资产价值链相关的系统,绿线表示与资产价值链无关的系统,箭头表示数据流动方向。

安全事件响应和通报机制的重点是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组织和应急预案;基础是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确认、分类和等级划分,关键是通报和处理;最后是回顾和经验教训总结。

安全事件要从细处着手,防患于未然。平时要注意信息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从基础的日常安全管理开始,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利用新技术检测、屏蔽入侵事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基层单位建应急响应小组外,集团公司应有一支专家队伍,以解决基层单位无法自己解决的安全问题以及对集团公司安全架构的设计、负责培训基层单位的信息安全型企业服务。安全技术人员等。

3 结语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探讨 篇3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完善

0 引言

运维是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用户的业务在不断的变化、用户信息系统的组成元素在不断变化、各种信息系统的突发事件、系统的优化完善升级改进等实际情况,决定了运维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完善的过程,无法做到一劳永逸。

1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概况

1.1 运维管理的健康状态 所谓业务系统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等三大方面,简单阐述如下:可用性——业务系统连接正常吗?可正常访问吗?常规应用操作正常吗?稳定性——业务系统是否稳定?是否存在缓慢、丢包等现象?是否时通时断?安全性——是否存在被入侵的痕迹?系统或业务重要文件是否被篡改?

1.2 运维管理的工具 使用运维管理工具的出发点是“简化运维管理工作,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基于这个出发点,运维管理工具应站在大部分运维管理者的角度,以简单、直观、明了的方式展现出用户最为关心的部分——与核心业务系统相关联的信息系统“健康”状态。

运维管理工具不应单纯追求功能上的大而全、细而精,若如此则必然导致运维管理工具偏离其“简化工作,提高效率”的出发点,如当今绝大部分的运维、SOC产品最终变成了仅适用于少数具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单位(如电信、银行等),而让绝大部分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者望而却步——产品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就已经成为了运维管理工作的门槛和障碍!

好的运维管理工具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实时、自动、不间断监测业务关联的信息系统组成元素的运行数据。围绕核心业务的运行健康情况做简单、直观的关联展示,不是多个信息系统组成元素的单个松散的展示。能够及时主动发现异常并做出预警;为常见异常预警问题智能提供解决思路,协助用户解决常见异常问题;与专业服务团队关联,实现产品自动关联主动应急响应服务;大胆摒弃大而无当、给运维效率带来反作用的功能。

运维工作远非单纯工具可解决,离不开专业支撑团队。

1.3 专业团队的维护 工具目的在于简化运维工作,提高运维效率,即使工具平台做的“更智能、更简单”,但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同用户环境的差异,总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借助精专的技术服务团队,在用户现场帮助用户解决。

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的以下基本要求:全面的信息技术领域覆蓋,不可存在技术短板。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准,这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基础。站在用户立场设计解决方案,客观公正,不推销产品。服务本地化,保障及时应急响应。服务与工具自动关联,实现主动应急响应。依赖“技术团队”而非个人,个人不具备全面的专业技术素养。

1.4 运维工作的体系要求 应形成体系而非单纯产品和服务的结合。运维体系涉及的对象应包括业务、用户、服务团队等,运维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模式,服务经费来源保障,具体合作方式、服务级别要求等;人员权责,用户方、服务方具体人员的分工和权责;管理制度,考核、相关管理制度;接口,用户与服务团队的对接方式等;流程,巡检流程、应急处置流程、故障处理流程等主要事件的处理流程。运维体系因需而设,因用户而异,但需“简单、实用、可操作”。

2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完善

因信息技术专业性以及运维资源的限制,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全面外包是大势所趋,将越来越精专、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服务团队,对用户而言,花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很好解决复杂专业的问题。将用户解放出来,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及管理工作,这对用户及服务团队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2.1 完善运行维护预算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管理首先需要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明确预算管理决策最高机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的主管部门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的编制和使用机构。

2.2 界定运行维护工作内容 很多信息系统在进行维护时,存在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定义模糊、建设和运维划分不清的现象,运行维护费用涵盖的部分内容与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关联性较弱。在考虑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时,必须要明确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界线,对于系统开发建设的支出要纳入投资计划管理,避免系统建设内容与维护内容交叉,维护费用严重超支等情况。

2.3 研究运维人员数量和费用标准 进入运行维护期后,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运行维护人员数量是费用预算的关键。除了软件行业计算复杂的功能点方法外,也可以按照实际工作签单制核定运行维护工作量,以本年度结算额核定下一年度预算。维护人员费用标准可以参照信息项目市场行情调整确定。

2.4 规范运行维护费用预算编制 完整、严谨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必须以相应的预算管理办法为依据。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的预算办法,从人员费用标准、软硬件费用的核定方法、运行维护费用的分摊、工作量确定等方面,促进运行维护费用预算的规范化管理。

2.5 加大运行维护工作监督考核 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监督考核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是否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运行维护费用是否能物有所值,需要采取必要的考核,对运行维护费用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每年从考核服务合同、付款申请、采购单据、工作单据等原始凭证出发,审查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预算执行情况,作为下一年考核新预算的参考。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当中需要我们充分的重视,从运行维护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以及成本等方式合理确定,在管理上不断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珂,殷国富,姜华,等.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6):82-86,101.

[2]陆韬,马彦飞,慕艳梅,等.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J].信息通信,2014(2):161.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4

(法发〔2006〕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建设好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国家执行威慑机制,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我们制定了《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贯彻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全国法院执行案件

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试行)

为建立运行高效、管理到位、数据权威的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促使债务人自动履行法律义务的国家执行威慑机制,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负责组建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数据库,承担全国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运行维护、综合运用等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负责本院执行案件信息数据的采集、使用和管理。

第二条 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数据库对内用于人民法院对执行案件的管理,对外用于人民法院与其他

第三条 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充分利用本系统加强对本辖区法院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国家职能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并以适当方式供社会查询。

定期对本系统执行案件信息的采集、使用与管理等情况进行考评,全面利用本系统加强对本院执行工作的考核、执行案件的监督管理与统计分析等工作。

第四条 未经高级人民法院同意,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不得擅自将本系统的执行案件综合信息数据提供其它单位或个人复制、使用。未经最高人民法院同意,高级人民法院不得擅自将本系统中本辖区的执行案件综合信息数据提供其它单位或个人复制、使用。

第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成立执行案件信息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本院及辖区法院在本系统运行中遇到的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工作机构承担人员培训、数据采集、日常管理与使用等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定期对本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为本系统足额配备运行快捷的计算机设

第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对本系统在案件信息采集、使用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备,并为人员培训和设备配置提供专项的资金保障。

和操作规程,并报上一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设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以下简称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一般由执行局(庭)领导担任。系统管理员由本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领导小组确定后,应在5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九条 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由本系统自动设定。其他使用人员的操作权限经本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后由系统管理员操作分配。本系统使用人员只能在其权限内进行操作,不得越权使用,不得泄露密码。

第十条 系统管理员应当在本院执行案件有关信息录入后5日内对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进行

第十一条 执行案件流程信息一般由案件承办人员自行录入。录入的案件信息确有错误的,应报经有关核查。

领导批准后由系统管理员进行修改,系统建立修改日志对修改情况予以记载。系统管理员不得录入执行案件信息。

第十二条 执行法院应当将所有负责执行的案件录入本系统。

执行法院应当在执行程序中的有关法律文书形成或其他执行行为完成后5日内录入本系统。录入人员应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要与案卷记载情况保持一致,不得录入虚假信息。

第十三条 执行法院有下列情形的,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批评:

(一)未将执行案件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地录入本系统的;

(二)擅自将本系统综合信息数据提供其它单位或个人复制、使用的;

(三)本院用户密码泄露的;

(四)泄露本系统案件综合信息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的,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批评;后果严重的,将予以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一)未按要求将执行案件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地录入本系统的;

(二)擅自将本系统数据提供其它单位或个人复制、使用的;

(三)盗用、泄露本系统密码的;

(四)泄露本系统案件信息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各高级人民法院应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辖区法院运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5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构建的背景

(一)战略落地要求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适应需求、面向人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统一调配学校资源要求管理会计信息化。学校经费管理与财务人员编制有限,现金流理与规避现金风险,现学校有三个部分,一是高等教育部分;二是教育培训部分,三是党校方面。三个方面之间关系紧密,在产业上分工协作、实现共赢。

(三)业务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会计信息化。20学校开始进行财务核算转型,推进从核算型财务向价值创造型财务的转变,财务从原后勤处独立出来,成立学校财务处。同时,学校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支持分散”,从专业财务核算到管理会计角度提供决策支与增值服务。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学校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传统的会计核算所无法提供的更广泛的决策信息与业务支持,同时实现了与业务系统的有效集成。

(一)打造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财务信息系统。新形势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各子系统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化、集成化、智能化,使各子系统协调工作、共享资源、交互使用,达到系统整合。所以学校的财务信息系统一是要衔接学校现有的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二是要与银行实现直联,实时高效、准确的收费代扣业务;三是实现收费管理平台中的网上支付功能,实现学生在家、在宿舍,只要能够上网即可通过网银进行支付;四是使数据查询变得便利,学校领导可查询学校费用的应收、已收、欠收情况的统计,财务处人员可以查询到学生收费情况,院系老师可以查询本系学生的实时收费情况;学生可以查询自己应交、已交费用的情况。

(二)确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学校财务充分借助中航工业、省厅统一召集的会议,交流了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搭建的经验体会。笔者建议可引入XBRL理念来改变报表的组织与实现方式。在原有财务报告内容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报告内容进行扩展定义。扩展对原有内容的使用不造成影响。这既保证了财务报告通用内容的可比,又兼容了特殊信息需求,使一份报告可以同时满足多种使用需要。传统文件格式仅是技术层面的标准化,对于文件所表述的内容,即业务层面缺乏统一规范。XBRL则实现了业务层面标准化,对财务报告共同元素(如“货币资金”)进行统一定义,实现不同企业、不同系统中的会计信息可比。XBRL把财务报告内容分解成一个个信息元素(元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数字或者一段文字),每个元素可以单独从报告中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处理。XBRL不仅包含财务报告信息元素,而且描述了元素间的业务逻辑关系,包括勾稽关系、层级关系、列报顺序、表格关系等。依据这些关系,计算机可以“理解”报告内容,从而进行智能处理。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环境、硬件和软件选购配置、财务信息系统软件的选购、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和岗位配置等,把这些具体的设计方案综合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原学校是单一校区的情况下,采取集中式统一财务管理,现在学校一校三地,规模逐步扩大,采取分散布局、集中式管理。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建设财务信息系统时,采用的网络技术方案会有所不同。通过购买商品化软件+自行开发两种途径解决。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规划与选择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核心工作。在软件的选择上,除考虑待选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在功能上是否能够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还考虑学校个性化的财务管理需求能否得到解决。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6

【摘要】 当前,农村小水电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非常薄弱,在发电运行实时监控方面几乎是空白,影响了农村水电综合效益的发挥。为此,做好水利水电综合监控和行业监管,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尽早开展农村小水电运行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田县水电信息监控网站的工程建设和研究创新,介绍主要做法和应用成效。

【关键词】 农村水电

实时监控

信息化

网站建设

软件编制 概述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当前农村能源很短缺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分散开发利用农村小水电。我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已大量开发农村小水电,中东部省份的小水电开发率有的已达60~90%,为发展地域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虽小水电蓬勃发展,由于上网电价太低,自身经济效益却很差,导致行业管理和装备水平很落后,尤其是装机容量较小的水电站,几乎没有自动化设施,信息化和实时监控方面更是缺失,影响了小水电综合效益的发挥。虽现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及监控自动化发展很快,但小水电行业因为自身经济能力很差,根本不敢设想开展这方面工作。然而,行业主管部门也是重建轻管,没有很好重视抓这方面工作,以致小水电的信息自动化和监控管理完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我县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从2010年底开始,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和投入,并开展全县水电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已初步建成“大田县水电实时监控信息网站”(http://

联系电话:0598-7295845 手机 *** 通讯地址:福建省大田县水利局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7

各种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企业信息系统从项目建设到运维管理越来越精细化, 电力企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对信息系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建立标准化的模式实现其管理。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一) 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的, 电力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就必须通过改组等的方法进行完善。在企业内部, 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制度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也没有完善的数据库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 数据不能够实现共享。在电力企业中各个部门业务独立, 内部信息比较封闭, 大型信息系统不能有效的进行资源整合[1]。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性有待提高。

(二) 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其前期建设集成性较低, 系统各个模块及相关业务, 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去设计, 导致了各个模块的数据不能有效地衔接起来, 无对应接口, 信息和数据不能统一, 企业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整体的运用, 集成性较差。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技术支撑薄弱, 缺乏资金投入, 而且运行周期教长。

(三) 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建设组大量技术支撑的同时, 还要求项目人员知晓电力业务, 企业内部专业人才普遍对计算机技术不够了解, 导致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 无专门的培训咨询人员, 在对系统进行管理时无从下手。电力企业在信息系统中投入的资金不多, 使其不能建立一个整体的体系[2]。

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缺失。

(四) 电力企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生产层面, 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方面, 人力资源不足。最近两年国家电网公司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各网省电力企业陆续成立了专门的信息通信管理公司。但在电力企业中, 专门的信息化管理的人才还是较少。现在, 我国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有待完善, 很多电力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处于初步的阶段, 企业在生产中投入的精力比较多, 但是在管理环节上还是存在忽视。

二、推进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

(一) 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维护的过程中,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系统的科技投入。在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 能够加强电力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运转, 实现各个部门信息共享, 使信息实现对称, 使电力企业中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促进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

(二) 信息系统的集成指的是在技术支持下, 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调试,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使信息系统的易用性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在信息系统集成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实现硬件的集成, 同时也要实现软件的集成。要不断完善电力企业中ERP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 同时注重信息系统建设各业务模块的一体化建设。

加强信息人才培养, 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

(三) 注重企业内部信息化人才的输送和培养。要通过相关的系统培训, 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管理和使用的认识, 逐渐使信息能够对称, 使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在企业内部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用户培训, 提高员工系统使用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在标准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 实现信息系统有效管理。

注重团队建设。

(四) 企业内部, 信息部门领导应发挥关键作用, 不断完善自身的认识水平, 学好信息化知识, 作为带头模范,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建设。同时注重企业内部的人员队伍建设, 使企业的信息化队伍在稳定中壮大发展。

结语

电力企业中, 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完善了企业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制度, 从系统集成、流程建设、员工培训等多个方面完善了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 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拓展, 企业应该强化团队的建设, 加强信息人才培养, 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 促进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H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随着生产管理需求的增加, 企业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化, 企业对系统的维护将耗费更多的技术和精力。电力企业作为大型国企, 肩负着维护电力生产稳定的职责, 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中的过程分析, 对电力企业在信息系统使用和运维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从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措施, 促进电力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杰, 邹海英, 李泽宇.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1:96-97.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信息管理;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电力系统受到不法分子对电力信息的不正当利用或者攻击,那么将会给电力系统带来重大的损失。所谓信息管理,指的是人们采用集经济、技术、人文和法律于一体的方法手段,对正规或者不正规的信息流加强控制,旨在有效地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充分地发挥出信息的最大价值。

一、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应用分析

1.信息管理技术在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其发展水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将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安全工作作为电力企业中管理和工作中实施、发展和生产的重要内容。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电力企业逐渐出现了信息利用率不高、管理体制模糊、生产效率低以及电力条块分割等问题。从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来看,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汇总的信息管理技术,将信息管理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信息管理技术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1)变电运行信息管理模式落后。通过对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的变电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后,了解到信息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没有进行革新,其不仅在企业的管理理论上没有革新,而且还在信息管理技术方面没有革新。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逐渐朝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进行以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为主进行信息管理技术的革新,并将监控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中。采取自动化措施,针对分布式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采集数据信息的自动化。 (2)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健全完善。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中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导致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电力企业中建设全面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聘用各个不同专业的技术专家,制定出一套专业性强、理论性强的框架体系,作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重要依据,防止出现电力企业中电力运行的系统是由各个不同的厂家研究开发,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与模块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进而不能充分的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 (3)电力企业管理混乱。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电力企业的变电运行将安全生产作为电力企业工作与管理中的重心,来进行电力企业的生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使用的计划经济模式,导致电力企业的管理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例如缺少信息资源,资源利用率低、管理体制不清晰、电力呈条块分割以及生产效率不高等情况。因此,从电力企业的发展角度进行考虑,强化信息技术在电力运行中的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2.信息管理技术在变电运行中具有的优势。信息管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很强的实用性以及开放先进性特点。 (1)较高的可靠性。安全可靠性高,有利于电力系统的维护、升级。由于信息管理技术运用的是数据仓库和方法库方式。因此,电力系统中的信息运行具有的安全可靠性主要集中体现在网络中心的数据库和规则库中,不只分散在各级用户中。所以,如果其中任意一个客户端停止工作,那么将不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并且容易恢复。对于电力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人员来说,对方法库进行升级换代具有方便快捷性。 (2)很强的实用性。针对变电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将各种不同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使用,尤其是变电保护工作人员,能够对系统和数据统计工作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电力运行水平。 (3)开放先进性。数据仓库技术能够扩大数据信息资源的范围,方便使用,适宜于MIS系统接口。另外,系统构造与Internet相结合,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技术应对策略

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技术要从技术安全、设备安全及组织管理方面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技术安全应对策略 为了有效地确保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安全,需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安全策略。

病毒防护技术 为了防止由于病毒信息带来损失,要在信息管理系统中采取全面系統的防病毒措施。另外,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检测工作,加强管理,并通过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地对病毒进行预防。

防火墙技术 所谓防火墙技术,指的是将信任网络和非信任网络进行隔离的一种技术。其通过对安全检查点进行集中,强制性的检查安全策略,能够有效地避免电力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被非法盗取。

数据信息和系统的备份技术 电力企业要对数据库的信息资源进行备份,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备份等级,并通过建立电力企业数据信息备份中心,运用先进的数据恢复技术,进行重要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备份工作,科学合理的制定详细的数据备份恢复预案。定期定时的进行预演,保证在系统崩溃时能够及时、快速地将数据信息恢复,并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设备安全应对策略 电力设备的安全,在电力企业规划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对其中的重要设备,例如服务器、路由器以及主干交换机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另外,对通信线路实施深埋、架空、穿线或者进行标记,能够有效地防止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对于电力企业的终端设备,例如工作站、集线器、转接设备以及小型交换机等设备,要严格的进行管理。

组织管理应对策略 加强信息管理技术的管理,除了在设备和技术方面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加强组织的管理。在组织管理中需要采取几个方面的策略。

1.培养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技能 通过对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培训安全知识,让其树立安全意识,使其具有基本的处理电力企业安全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高电力企业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不仅能够确保电力企业技术水平的产品质量,而且还能够保障信息管理的安全。

2.制定安全制度和策略 电力企业从企业的发展方面进行考虑,需要对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指导,制定具有指导性、专业型以及统一性的安全制度。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那么就不能对安全信息进行衡量;如果没有法规,那么就不能遵循相应的信息安全制度;没有策略,那么就不能构件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三、结语

安全问题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技术,有利于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亮.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4(11):9-10.

[2] 覃郁培.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08(31):95-96.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9

着力打造本质安

全型企业

霍红义

煤矿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问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形成,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煤炭行业的安全工作开展。

山西潞安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础,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综合发展的大型能化企业集团。长期以来,潞安集团在安全管理上实行的主要是“六大管理体系”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这套管理办法对集团公司“八五”、“九五”时期的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十五”以后,潞安集团在构建长效安全机制,建设本质型安全矿井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安全生产格局和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2005年,潞安集团在认真总结过去好的办法基础上,大胆借鉴兄弟单位成功经验,结合近年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摸索和实践,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安全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三大理念”,即“源头治理、文化建塑和系统管理”;管理体系是“369”安全系统管理,即、“三大支撑体系、六大保证系统和九项否决机制”。

潞安集团在推动本质安全企业建设,实现安全稳定发展方面的基本做法是:

一、坚持源头治理,构建安全生产环境,从根本上确保了安全生产的发展基石

强化源头管理,做好事前预防,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围绕源头治理抓安全理念,潞安集团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坚持推广使用高可靠性、重型化先进适用装备,本质安全型企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是煤矿实现源头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可靠保障。潞安集团坚持把大力推广、引进、使用高可靠性、大功率、高强度、重型化设备,作为提高矿井整体防灾抗灾能力,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十五”以来,累计投入安全资金20多亿元,先后上马了一批先进适用的生产装备,取得了455项重点科技成果。

加强了采掘主导及其配套技术攻关,建成了高效、快捷运输模式,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遵循装备无人值守、远程操作要求,高标准推进了自动化矿井建设;自动化矿井模式的形成,减少了用人,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安全高效生产;突出重大事故预防,加大安全防控技术攻关,保证了安全与稳产。

(二)优化矿井设计,本质安全型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创建本质型安全企业,必须在源头上强化矿井的优化和设计。潞安集团针对新老不同矿区,因地制宜推进集约高效矿井建设。在老矿区,坚持“无人则安”原则,通过积极调整生产布局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了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的高产高效模式;在新矿区,充分发挥装备先进、设施完善和资源赋存充足优势,放大采区设置,简化系统环节,稳步推进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在忻州、左权和吕梁等整合矿井地区,大力实施矿井技术改造,简化生产系统,优化采煤工艺,快速提升了集约化规模生产能力。

系统设置的完善是源头安全的关键。潞安集团针对高瓦斯矿井、高瓦斯采区及瓦斯涌出量较大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在采掘设计上,全部设计布置了瓦斯专用巷道。

(三)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本质安全型企业基础更加扎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培训是主要手段。

其一,强化内部培养。潞安集团拥有国家一级安培中心、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精良的培训设施,并与德国鲁尔集团培训中心实现了联合办学。着重加强了新工人管理培训,制定严格的《新工人管理办法》,从源头上使人为的不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其二,加大外部引进工作。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实行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采矿工程、机电等煤矿紧缺专业人才。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从根本上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二、强化文化建塑,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从思想、观念上激活了安全管理的软环境

坚持超越安全抓安全理念,就是要通过安全理念、安全素质、安全氛围、安全环境、后勤生活保障,形成全新安全价值观,实现全方位人性化管理。在超越安全抓安全方面,潞安集团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人性化”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煤炭企业促进安全工作不断发展的关键。潞安集团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关注健康,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创建优美舒适生活环境,作为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重要基础工作扎实推动。

潞安集团坚持亲情感化、爱心暖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亲情管理。在各基层单位会议室,都悬挂着每位员工的安全“全家福”照片,让员工在下井前的岗前宣誓仪式上举手宣誓,以牢记亲人的嘱托,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广泛开展日瞩丈夫一句话、致父亲一封信、工亡家属现身说教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安全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实施“三违”罚款“红包”返还制度,将员工第一次“三违”罚款暂由财务部门代为保管,年底本人无“三违”,以“红包”的形式发给其妻子;建立职工生日档案,为其发放生日午餐卡,使职工在感受温暖中体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努力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一是加大安全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和透明度。2006年职工人均收入达到4.3万元,其中,安全所占工资比例已经达到30%;二是着力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从2001 年至今,累计安排了8700多名职工子女就业,矿区实现了无下岗、无适龄男青年待业、无特困户;三是提高补充养老保险和公积金标准,足额提取“五大保险”;四是改善矿区职工生活环境,投资一亿多元建设了一批高档小区和职工文化活动场所;五是按照国家最高标准,大幅提高井下职工的津贴和福利待遇。

在企业发展快、投向较多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加大投入,改善职工工作条件。如:通过对各矿辅助运输系统进行提升改造;井下采区以上皮带运输机全部安装自动喷雾洒水灭尘,为职工创造了一个健康卫生舒服的工作环境;定期组织对井下员工进行体检,连续7年未发生一例新增矽肺病病例,充分体现了安全就是职工的最大福利。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安全发展氛围。

潞安集团充分发挥文化导向作用,全面建塑企业安全文化,为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思想基础。

潞安集团适时提炼、创新,先后确立了“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安全目标追求理念、“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永远第一”安全意识理念、“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的福利”安全价值理念,以及“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安全行为理念、“一切事故都可以消除,任何疏漏都会造成事故”事故预防理念。这些独具潞安特色的安全理念,既是潞安以往长期安全生产实践的积淀和安全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安全文化的提升。

自2003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回暖,各类煤炭企业都把精力集中在开足马力组织生产的新形势,潞安集团不为所动摇,要求各生产矿井须坚持“科学合理,正规有序”的原则,从而为公司建立稳定的安全生产秩序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大安全文化建塑。建立了安全文化综合评价体系,把安全文化体系所涉及到的各部门工作,同时纳入到本质安全矿井和党委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中;把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积极推广安全文化广场、安全文化长廊、井下文化走廊等成功经验,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广泛营造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持续开展“三不伤害”、安全寄语、事故案例、安全承诺签名、工亡家属现身说教等宣传教育,常年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艺演出、安全漫画展、安全劳动趣味大赛、安全隐患预警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群众性安全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

三、完善系统管理,构建安全发展新秩序,从机制上推动了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只有坚持系统管理抓安全,构建较为完善、闭合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一)创建“369”系统管理,提升本质安全企业管理水平。构建完整、顺畅的管理体系,是实现系统管理有效运转的体制保障。“369”系统管理体系是潞安集团对原有六大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大支撑体系:以安全文化组织建设、安全宣传教育、职工队伍素质、职业卫生健康、群众安全文化、生活后勤服务为重点的“安全文化体系”;以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调度、监测监控、煤炭洗选各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核心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安全监督管理、安全行为控制、重大事故预控、事故应急救援为重点的“安全监管体系”。六大保证系统:安全文化建塑保证系统、安全质量管理保证系统、安全监督管理保证系统、安全行为控制保证系统、重大事故预控保证系统、事故应急救援保证系统。

九项否决机制:安全目标否决、安全重点工作否决、安全风险否决,以及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否决。

“369”系统管理,覆盖了现有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是适应公司对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需要的一个创新。

(二)坚持从严管理,强化抓好安全工作的执行力,是确保系统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潞安集团这些年在安全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很重要原因就是真正把安全理念和思路落实到行动上。

1、严格制度,安全制度法制化。近年来,共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267项,并将各项制度整编成册。2007年,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又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18项安全生产制度。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目标责任体系。每年初,公司领导与各矿矿长、各业务处室负责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各矿又将指标分解到业务科室和生产队组,然后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员工人人写出“安全保证承诺书”。

3、坚持重奖重罚,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转。潞安集团坚持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安全责任奖罚机制。公司每年都要拿出近3000万元作为安全奖励资金,专门用于落实安全责任的奖罚。

潞安集团着重加大了对安全安全责任追究力度。凡是发生的各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

潞安集团强化执行力,完善责任处罚机制,推动了各级安全责任的严格落实,确保了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转。

潞安集团通过创新安全理念,创造性地实施新的管理标准,努力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以来的6年间,百万吨死亡率0.057,达到世界采煤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特别是2002、2003、2006年实现了事故为“零”;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八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连胜杯”,获此殊荣的企业,山西省、全煤系统仅潞安一家。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10

报告

“瓦斯是煤矿第一杀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从建立到信息联网,再到改造升级,是煤矿企业依靠科技兴安,确保监控有效,防范瓦斯事故的有效手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安危和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最近,我局组织专人采取问卷调查、职工座谈、现场查看等方式对全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共选择了4处高瓦斯矿井、3处低瓦斯矿井和县瓦斯监控中心作为调研对象,现将调研情况简述于下:

一、当前全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的现状

仁寿县现有煤矿12处,年核定生产能力141万吨,其中高瓦斯矿井7处,低瓦斯矿井5处,均实现了与县瓦斯监控中心的信息联网。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当前全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总体管理规范、运行正常、效果明显。

1、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的知晓率比较高。在调研的7处矿井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组织煤矿职工座谈7次,参加座谈的煤矿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共计42人。据统计,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知道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知道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信息联网的占87.9%;认为安全监控系统非常重要的占98.7%;认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信息联网非常重要的占87.9%。说明煤矿职工对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比较了解和熟悉。

2、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管理基本规范。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使用管理是本次调研的重点,通过对省、市、县监察监管部门今年1-10月份在7处矿井检查做出的笔录进行分析后发现,涉及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的问题只占所有检查出问题的5%。7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的装备、设计和安装、传感器设置、使用与维护、系统及联网信息处理、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等均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规定和要求。

3、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运行基本正常。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1-10月份7处煤矿中只有2处矿井各出现过1次安全监控系统信号全部断线,原因均为矿井停电搬迁井下设备,断线时间均未超出计划停电时间。今年

1-10月份县监控中心出现过2次无信号,一次是因为供电局维修线路停电,另一次是因为眉山电信出现故障。总的来看,全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运行基本正常。

4、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的效果比较明显。据统计显示,今年1-10月份7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共监测到瓦斯超限报警689次,其中一级报警634次,占报警总数的92%;二级报警26次,占报警总数的4%;三级报警29次,占报警总数的4%。矿井针对每次瓦斯超限报警均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了处理,今年1-10月份7处矿井均未发生过瓦斯事故。

二、目前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5个方面: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部分设备易出故障。调研的7处矿井中有5处矿井反映安全监控系统部分设备易出故障,特别是安全监控系统的瓦斯传感器和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易出故障。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部分设备报废率较高。7处矿井均反映有相当一部分瓦斯传感器和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出现故障后不能维修,或维修后仍不能正常使用。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检定工作实际意义不大。调研的7处煤矿均反映检定后的部分监控设备特别是模拟量传感器运行不稳定,性能得不到保障,认为检定工作所起到的实际效果不大。

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操作人员队伍不稳定。据统计显示,7处矿井共有地面监控工24人(其中具有此工作经验2年以上的8人,1-2年的10人,不足1年的6人),井下维护工21人(其中具有此工作经验2年以上的6人,1-2年的10人,1年以下的5人)。调研的7处矿井中有6处矿井存在今年因地面监控工或井下维护工辞职而重新招聘新人情况。

5、县监控中心部分设备老化严重。据县瓦斯监控中心反映,目前部分设备连续使用已达3-4年,设备老化严重,易出故障,对全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信息联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在座谈了解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比较分析,主要是以下

原因造成: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部分设备易出故障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煤矿使用的瓦斯传感器和便携式报警仪大多采用热催化敏感元件,易受井下淋水、粉尘等环境因素影响;二是部分传感器易受放炮冲击或冒顶片帮而掉落损坏;三是部分传感器要随工作面的推进或搬迁而移动或拆装,难免受人为因素影响。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检定工作意义不大的主要原因:目前监控设备的检定均是煤矿送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定,设备在拆、装和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影响。而设备只要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该设备即检定为不合格,有些设备甚至要在检定和维修之间徘徊几个月才能拿到检定合格的证书,当设备再次使用时,性能又难以得到保障。而目前部分监控设备的检定费用甚至高于购买费用,有的煤矿购买监控设备只用1年即淘汰,这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增加了煤矿企业的负担。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操作人员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操作人员普遍感觉责任大,思想压力大。座谈的14名监控系统操作人员有10人认为此项工作很危险,4人认为此项工作危险,无人觉得此项工作不危险;二是工作条件较差,待遇不高。由于煤矿大多处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差,而煤矿监控人员拿的都不是一线工资,待遇普遍不高;三是对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不抱希望。大部分人认为煤矿是夕阳产业,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来煤矿工作只是暂时的;四是个别操作人员业务知识不全面。据统计,调研的7处矿井共有地面监控工24人,其中下过井的只有4人,大部分地面监控工对井下情况都不熟悉。

4、县瓦斯监控中心部分设备老化的主要原因: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每天24小时都在不间断运行,我县瓦斯监控中心于2005年成立之初采购的部分监控设备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目前老化严重,易出故障,加之我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改造升级后联网信息数据比改造升级前多了近一倍,导致了部分设备运行缓慢,难以适应现在的要求。

四、需要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为确保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联网的正常运行,杜绝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煤矿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一要把好安全监控系统相关产品的采购关。煤矿企业在采购相关产品时一定要仔细了解该生产厂家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该产品证件是否齐全、该产品性能是否稳定可靠等,严禁使用未取得

相应资质的厂家生产或证件不全的产品;二要加强安全监控系统产品的使用管理。要严格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设和使用,如果个别安设地点存在影响产品正常运行的因素时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外加保护罩等。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在井下连续运行一定时间后应升井进行检修,不要等到出现问题后才进行处理;三要把好安全监控系统相关产品的维修关。当安全监控系统的相关产品出现故障后煤矿企业应送到生产厂家或有资质的单位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维修后要按照要求先试运行;四要加强对安全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的管理。各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好监控人员,要提高监控人员的待遇,增强监控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操作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专业性较强,煤矿企业要积极选派监控人员外出学习,提高其业务素质,同时要留住人,尽量避免该工种人员的流失和调换。

2、建议上级部门取消对部分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的检定工作。目前将同样的安全监控系统设备送不同单位进行检定,其出具的检定合格有效期却不同,有的时间相差半年,这也说明目前各检定机构对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的检定工作认识上还存在差异。从目前我县煤矿的实际情况来看,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检定工作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问题反而比较多。目前瓦斯传感器和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调校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完全可以代替检定工作所起到的作用,而且当瓦斯传感器或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出现问题时,通过调校比通过检定更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

3、加大经费投入,及时更换老化设备。为确保我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信息联网特别是县瓦斯监控中心的正常运行,每年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目前我县瓦斯监控中心既是仁寿县的瓦斯监控中心同时又是眉山市的瓦斯监控中心,起着省、市、县、矿四级联网的关键作用。只要我县瓦斯监控中心不能正常运行,省、市、县、矿四级联网监控将变成只有煤矿一级监控,“分级监控,分级响应”的作用就变成了“一级监控,一级响应”。为保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信息联网的正常运行,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及时更换目前已老化、易出故障的部分监控设备。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篇11

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全国学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依托各级教育信息中心(或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建立。该体系明确各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落实专门负责人员来做好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工作,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

(一)教育部职责

统筹协调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规范各省系统运行管理,提供系统应用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

(1)负责全国学籍系统功能完善与升级;

(2)负责组织建设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制定相关规范和制度;

(3)负责国家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与信息安全;

(4)负责省级、地市级用户培训;

(5)负责省级及以下用户技术支持服务,重点解决省级及以下技术支持服务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省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3)负责地市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县;

(4)负责地方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5)及时沟通教育部,反馈需要协助解决的系统运行、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配合完成系统应用升级。

(三)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县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学校;

(3)负责本级及县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4)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四)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学校用户培训;

(2)负责本级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3)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二、系统运行维护

(一)维护范围

省级学籍系统维护范围主要包括网络、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等基础支撑平台,以及全国学籍系统软件、电子学籍数据等。

(二)维护主要内容

(1)硬件设备维护

包括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升级、扩容等,根据需求合理规划和分配硬件资源,并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2)网络维护

对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VPN、堡垒主机等设备进行检查、配置、变更等,维护域名和负载均衡配置,重点处理网络中断、设备故障、异常流量、非法攻击等问题。在学籍系统应用高峰期动态调整网络带宽,确保网络畅通。

(3)数据库维护

合理规划数据库系统,监控Oracle数据库运行状态,优化数据库性能,定期清理日志,及时处理数据库故障,实现数据每日备份(须异机备份,有条件的要做到异地备份)。

(4)系统应用服务器维护

做好应用服务器运行监控(磁盘空间使用率、共享存储状态、 CPU、内存利用率、磁盘IO、系统日志等)和Weblogic管理(增减应用服务器节点、服务启动与停止、节点状态监控、日志监控、Weblogic参数优化)。

(5)数据交换维护

包括数据交换前置机、数据打包前置机的每日运行监控与异常处理,确保数据交换畅通无阻。

(6)基础平台维护

对其他基础支撑平台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运行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

(7)学籍系统应用升级维护

按照学籍系统升级维护操作流程与步骤,完成系统升级与维护操作。

(8)系统安全监控

对网络与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学籍系统等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分析相关日志是否存在异常,及时安装补丁程序,按照应急预案处置安全事件。

(三)相关要求

(1)人员保障

省级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足够数量和技术能力的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操作系统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应用系统维护工程师等系统运行维护人员,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可一人多岗。

(2)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省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应用顺畅。

(3)建立快捷反馈机制

省级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在进行故障排除的同时,将故障初步情况上报教育部信息中心;因机房停电、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系统需暂停服务的,要提前告知教育部信息中心;其他与学籍系统运行相关的问题也要及时反馈。

三、系统技术支持服务

(一)技术服务主要内容

国家、省、地市、县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专门人员,利用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电话(呼叫中心)、邮件等多种工具和方式,逐级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及时解答下级单位咨询的系统问题,指导系统建设、记录问题处理情况,保障系统应用顺畅。

(1)问题解答

及时解答下级用户使用全国学籍系统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业务、系统操作等问题。

(2)技术培训

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用户开展系统技术培训。

(3)问题整理

上一篇:安全维稳工作计划下一篇:2019年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