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总结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兴趣总结(推荐15篇)

兴趣总结 篇1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校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诸位老师的配合下,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开展得十分成功。体育兴趣小组总结

首先,我们辅导教师思想一致,积极参与教改,认真钻研业务,人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塌实能干,不等不靠,任劳任怨。

其次,在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做到:学期初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制订出科学地、切实可行地教学计划。在训练中因材施

教、因人因地而宜,科学地训练队员,使学生的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许多。另外,我们除了坚持正常的训练时间外,有时还牺牲个人的节假日。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我们和学生达成一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坚强、不怕苦不怕累、奋力拼搏,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同时,我们还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反常现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体育兴趣小组总结由于我们教师在训练中身先士卒,训练效果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此外,我们还成功地举行了校长跑运动会。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本期我们所带领的队员在参加全镇举行的小篮球和冬季长跑运动会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位长跑运动员有两位代表镇里参加了全县的冬季长跑运动会,并为县体校输送了一批苗子队员。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扬长避短,乘胜前进!

T体育教研组

兴趣总结 篇2

更重要的是, 结合我校校本课程改革中“学讲稿”的使用, 敏特系统课前解决了学生单词障碍问题, 加大了课堂上新知识的教学密度, 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大面积提高了教学效率, 促进了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词汇多, 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没有一定量的词汇, 就谈不上发展能力, 也无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因此,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高了对词汇量掌握的标准。要求初中毕业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高中毕业生掌握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

大量有效的阅读是以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为基础的。许多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充满了畏惧情绪, 感到多而难记忆, 记住的单词过一段时间也容易遗忘, 在阅读文章、书面表达以及听力中常常不能准确把握某些词的意思。尤其是新教材使用以来, 教学内容丰富, 课文篇幅长, 生词多, 加之小学英语的课程开设情况参差不齐, 学生难以适应难度加大的中学课程。词汇的记忆已成为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 英语学科教学从初一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是英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齐欢呼, 敏特带来新的希望

2006年12月, 毕业班教师正因为初三、高三学生英语成绩分化严重而感到头疼时, 学校领导为我们引进了敏特智能学习系统。这个集词汇学习、英语阅读和英语测试三个功能模块在内的发展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文化交际的综合学习平台, 不正是我们近日来苦思冥想、攻克词汇难关的好方法吗?

学校认定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课题, 迅速统一了思想, 成立了由校领导、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全体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课题组, 通过反复工作, 使每一名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了实验的意义, 顺利地在高三 (六个班) 、初三 (十个班) 开课, 保证敏特学习系统第一阶段的顺利开展, 尽量保证每天每个学生都有半个小时的使用时间。

在一个学期的使用中,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值班教师认真负责, 跟班教师不辞辛苦耐心指导学生, 为推动敏特系统的应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通过敏特学习, 大多数学生明显感到词汇量增加了, 原来模糊的词汇变得清晰, 生疏的词汇得到巩固, 同时, 增加了对一词多义的接触。尤其是做阅读理解时, 阅读速度和准确率都有了提高。

2.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记忆的效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突破了课堂进度统一的模式, 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

3.系统中纯正的美语发音, 纠正了单词发音问题, 让平时难以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增强了自信, 改变了部分学生低效的单词记忆方法, 学会了依据读音记忆单词。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4.通过对2007年中、高考情况的分析调查, 我们发现, 开设敏特课程以来, 学生英语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如下表) 。

从表中可以看出, 我校中考英语成绩, 相对于2007年第一学期区期末考试和2006中考, 进步斐然。2007中考, 我校高出临汾市平均分17分, 尧都区14分, 及格率高出临汾市27.2个百分点, 优秀率高出17.43个百分点。其中, 初三48名同学和高三文、理科的24名同学总成绩不错。部分英语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运用敏特学习英语后, 成绩变化喜人。尤其是初三的张楠同学起初不爱学英语, 最后突破词汇关, 取得中考英语满分。高三的李晓晓同学, 原来害怕学英语, 最后取得全年级最高分133分。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敏特能将听、说、读结合在一起, 使记忆速度明显加快, 最大的感受是学习效率极高, 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 渐渐喜欢上英语。”

细思考, 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我校中、高考英语优异成绩的取得, 离不开敏特英语的强大作用。然而, 在短短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首先, 学校毕业班学生1000多名, 只有两个网络教室, 全校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和敏特学习同时运用, 部分电脑时有故障, 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敏特学习的全面开展。

其次, 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 加上时间紧张, 不能保证学生每天课外活动的30分钟学习时间, 偶尔间断, 对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

新的学年, 我校敏特课题组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进一步调整使用思路:

1.除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毕业班部分英语学科的边缘生和特长班的学生继续敏特系统的使用外, 各年级争取每周拿出两节英语课的时间, 把敏特课程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起始年级, 一开始就要利用敏特智能学习系统加强英语词汇学习, 有效控制两级分化, 提高英语学习成效。

2.每堂课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复习检测上节课内容5分钟;学习新单词25分钟;课堂限时阅读训练和当堂检测10分钟。让学生每阶段都有目标和收获。

3.强化课堂的制度管理。教师除了利用自己的账户, 及时跟踪了解学生每一节课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指导外, 还要不时地进行巡视, 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心理上的指导。同时, 教师要不断把全班的进度及测试情况反馈给学生, 肯定学生的进步。

兴趣总结 篇3

一、首先使孩子对评弹有初步的涉足,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

在新课标中明确表述了教材编写学生为本、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注重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涵,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主要是从苏州童谣开始到苏州话日常用语,从苏州话歇后语到苏州话绕口令,从苏州评话到苏州弹词再到苏州评弹。

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从最最简单的苏州童谣开始说起:

笃笃笃,卖糖粥, 三斤核桃四斤壳,吃仔倷个肉, 还仔倷个壳。

这首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在低年级教学的时候笔者就发现,虽然班级里只有大约一半的孩子是苏州本地的,但是全班并不是只有这些孩子是能够大声地念出来的,由于童谣的语言活泼,简单易学,使更多孩子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乐于表现了。

二、利用音响视频,诱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看风景优美的图画,更何况是孩子们最最熟悉不过的苏州风光呢?伴随着甜美软糯的歌声,一曲《苏州好风光》就把孩子们的眼球和孩子们的心绪牢牢地抓住了。有句话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江南这方水土之中孕育出来的吴地风情和人文素养,就象这“小桥、流水、人家”一样,淡雅、柔和,并赋有灵气和韵律,尽在视频中显现出来了。而笔者说道“苏州是座历史古城,苏州话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吴语形成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明清时期成为上层人士学习的时髦语言。吴语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和安徽南部。使用人口约八千万,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的时候,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用吴语来唱一唱《苏州好风光》这首歌歌曲了,在视频音响的诱发下,学生的兴趣也来越浓厚了,而且这种评弹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生。

三、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选择相应的评弹欣赏内容,引领学生的欣赏兴趣

评弹、弹词欣赏的剧目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者选择了著名评弹演员袁小良和王瑾的《白相玄妙观》作为教学内容来欣赏。这段《白相玄妙观》是弹词《玄妙观》的开篇,巧合的是,这个唱段是在美国的现场版,学生一听到是用英文开的头,立马耳朵就都竖起来仔细听了。特别说道玄妙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演员渐渐加快速度依次介绍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趣达到了最高达,而更多的是对评弹演员的说、唱、弹、噱的高超的技艺的称赞。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景点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结合这一点大家都感觉到这个唱段越听越有味,而学唱几句却很不容易,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通过这一次的初涉,孩子们都感到苏州弹词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就在自己生活的周围。

四、评弹知识少讲解,多感悟,保护学生的兴趣

在上评弹教材的时候,一开始我总是要把苏州弹词、评话、评弹等这些名词做一解释,甚至要把它们的主要特点、表演形式、传统数目、历史渊源全都讲一遍。但是后来才发现,都讲一遍了学生也没有搞明白到底什么是什么,反而这些知识点使他们更加眼花缭乱。一度让我自己也不知所措。后来发现,其实只要引导学生能听,听完之后也并不需要具体分析评弹艺术,只需要结合评弹的剧目来学习,有范例、有音响、有资料、边欣赏、边评价、边讨论,学生易于记忆和理解,比单纯的记忆有趣多了。

五、模仿唱段,激发学生的表现评弹的兴趣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苏州话对话小品《苏州人、苏州话》:

A:苏州话,实在好听。而且苏州人的特点就像苏州话一样,温和、软糯。就是两个人有了冲突,听他们用吴侬软语吵架也是一种享受。那天在公交车上,发生仔这么一件事:

B:“阿唷哇,倷啥体踏我个脚?!”

A:“我勿当心呀!倷勿用着横冷横冷格哇,大惊小怪,人要拨倷吓煞脱者呀!”

B:“喔唷,倷做错仔事体还要嘴巴凶啊?!”

......

当孩子们理解这个对话小品的意思后,表演起来虽然有模无样,但兴致都很高在不断模仿评价中,学生越来越有样子了,哪怕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孩子们依然很有成就感。课后学生还时不时地突然蹦出来几句台词呢!

不难看出,选用的都是一些简单易懂的苏州童谣、苏州日常用语、苏州评话、苏州弹词和苏州评弹,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只需要初略地了解苏州评弹的脉络,会唱会说会念简单的苏州童谣、日常用语、评弹、弹词和评弹就可以了,结合孩子的身心和审美,这足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苏州评弹的无限魅力,目的都是为以后进一步的了解、接触评弹,为今后的学习创设了兴趣和奠定了基础,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欣赏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声乐兴趣小组总结 篇4

黄嵌嵌

在本期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我有幸担任声乐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通过本学期的活动开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都要求有机会再进行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歌唱技能。为了下学期能更好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特将这一学期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今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重视基本功训练

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唱歌我只要能跟着大家唱就不错了,但通过学习大家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演唱,从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我们一一训练,通过聆听、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在教师的范唱、指导下,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和发声特点采用“严格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2.培养学生对演唱的兴趣,重视歌曲的处理

为了满足学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需要,给学生们一个锻炼、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培养学生对演唱歌曲的兴趣。准对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音色特点,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力求连贯、完整。除音高、节奏唱准外,还要求学生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指导学生多聆听感受歌曲音乐,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我们及时的作艺术处理。经过处理声音优美了。为了锻炼学生的胆子,让学生独自上来表现,指导学生自信地演唱的同时还要带有脸部表情,身体动作等等。

这是我第一次带声乐兴趣小组,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方说,由于专业性不强,导致有时候在唱谱子的时候发错。在示范发声练习,音也上不去或者破音。由于本身不会乐器,造成不能手把手教学生。加上没有家长的配合,兴趣小组中无人会乐器,估计明年的声乐比赛没有能力参加。面对着种种不足,我会努力向前进。以上就是我在活动中的工作总结,通过这期的学习,小组成员大有收获,掌握了一些术语和记号,懂得了音的强弱规律,能识简单乐谱,在发声技巧和表演方面也有很大进步。我深信,有领导的正确指导,有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兴趣小组会越办越好

足球兴趣小组总结 篇5

大石门小学

田野

这一学期,我校的足球兴趣小组有序地开展活动。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足球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喜悦,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看到他们的另一面。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严格按照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和准备使兴趣小组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稳定性。开展足球兴趣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拓宽视野。通过训练,使学生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体会动作要领,初步掌握足球最基本技术和方法,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足球技能水平。

二、活动内容多样、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活动是一种负担。在训练初始阶段,通过向学生介绍足球的起源,比赛的规则和各种技战术的要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热情。学生们在活动中通过脚内侧传接球、脚背正面、内、外侧运球和射门等基本练习后,学生们对于参加足球运动充满乐趣和激情,并且对于自己学习好这项活动充满自信心。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比赛作风,严格训练的纪律性。在训练中灌输良好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速度、灵敏度、协调性、爆发力等素质。

三、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些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素质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四、存在问题

绘画兴趣小组总结 篇6

一学期来,本小组以《中小学艺术教育纲要》为指导,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美术潜能,展示学生的才艺,使学生学有所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完成了小组活动的计划,也达到了“通过一学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技法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美术表现与创作能力,有较高质量的作品在校园内以及各级赛事中展示。”的预期目标。现将一学期的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制度管理,增强学生信心。

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我向学生简要总结了上学期活动开展的情况,表扬了一些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同时也指出了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强调了小组活动的制度和要求,如:要求组员务必守时守纪、遵守考勤制度,因故缺席者,须提前请假;未经教师允许,不得带领非组员进入画室;务必按辅导教师的要求如期准备好学具,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介绍了本学期兴趣活动的开展形式及活动内容,分析了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向学生描绘了学习美术的美好前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信心。

二、完成了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按照小组活动的学年计划,从校情和学情出发,我们第二阶段的美术专业技能培训分两组实施,活动目标为:高年级组: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能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形体和空间,初步掌握线描设计的一般方法。低年级组;通过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乐于美术创作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卡通画技法和基本技能。

对于高年级组的训练,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再则教具、学具也较易准备,活动开展起来相对顺利,目标也容易达成。但对于低年级组的训练,难度比预期的要大得多。一是对题材的选择,内容要健康向上。二是色彩的运用要协调,经过与学生共同探索,也摸索出一些经验。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美术作品展评活动。

兴趣:培养兴趣 提高实效 篇7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 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 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 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 学科的内容“有意思”, 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例如初三《思想品德》课, 可以从《思想品德》这个书名入手。上课一开始, 教师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 而可以先让学生讲讲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 讲讲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哪些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发生。如上学期的第一堂课, 同学们讲的最多就是我国南方遭受特大冰雪灾害及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气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造成这次特大灾害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我国还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形势如何等等。从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以生为本, 培养兴趣

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 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 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 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却不为所动, 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 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课始五分钟, 我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 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 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 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开展活动, 发展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 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跃出课本, 走出课堂, 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品德课有用、有价值, 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 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 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 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 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 也适时地开展了社会小调查, 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 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 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又如在讲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时, 我组织学生调查本校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 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 然后让学生写出调查体会, 在课堂上演讲。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 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四、形式多样, 巩固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 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 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 难以产生心理反应;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 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 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 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久而久之, 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 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 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 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 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 兴趣自然也来了, 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 经常变换教学形式, 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 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成才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点燃求知之火的引信。那么,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激发、培养、发展、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实效呢?

“被兴趣”的兴趣班 篇8

可是高兴没多久,她就被老师点名从跳绳班调走了。不过还好,她成功地留在了鼓号班里。而每次上完鼓号班回来,她都会说,某某同学又被赶走了。后来我才知道,老师先从各个班里找来40个学生加入兴趣班,然后进行筛选,最终只会留下20个。

慢慢地,每个星期该到鼓号班上课的日子,她不再像以前那么高兴了。终于有一天,她叹气说不想再上了。我说反正也是兴趣班,不想上就不上了呗。孩子摇摇头说:既然被老师选了,就必须得上。

本来,我觉得孩子学点鼓号是件好事,毕竟艺多不压身。可渐渐地,这些“兴趣班”背后的逻辑,让我觉得有些不舒服。最近有一次,我听到老师这样说:“(兴趣班)光孩子自己想上也不行,他必须要有能力被培养到去外面拿奖。要不然,老师的工夫也白下了!”

我这才明白,中国所谓的“兴趣班”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而是一种“选拔尖子”为学校和老师去外面拿奖的“形象工程”。对于本身经历过激烈竞争的中国家长来说,这话也许很正常,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来说,听来却感到十分震惊。

我在日本的公立小学和中学也参加过很多兴趣班,其最大的原则是学生自愿。

我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参加了音乐俱乐部,从零水平开始学吉他等乐器。在那里,我深深地感受到音乐老师对于音乐的热爱,并体会到音乐的乐趣。这种爱好到现在还陪伴着我,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上初中以后,我加入了吹奏乐团。这个乐队有一点像现在的中国兴趣班,大家天天苦练,希望能够拿奖。但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不再喜欢它了,于是就退出了乐团,并无任何限制。

从我的经历来看,在日本,学生俱乐部的大门对所有孩子都是平等打开的,并且严格遵守学生自愿的原则,尽量让学生自治。老师所做的,也不是培养能很快拿奖的队伍,而是引导每个学生的兴趣。而俱乐部成败的标志,也并不是能否得奖,而是“人气”。

上兴趣班就是为了“得奖”,这种中国式压力实在是太过沉重了。往大了说,这可能也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中国近年的发展实在是太快,大家很“着急”——着急追求立竿见影的“成果”,着急证明在全社会的赛跑中自己没有落后。

什么时候,中国的兴趣班可以从“得奖班”、“成绩班”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孩子们自己的“兴趣班”?

音乐兴趣小组总结 篇9

(2016—2017学第一学期)

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声乐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小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在学校里进行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我校合唱兴趣小组的培训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每周在星期二和星期四的下午进行培训,但为了艺术节的准备,我从周二至周五天天坚持训练,学生都是兴趣十足,也从合唱训练中得到了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和训练。以下就是对本学期合唱兴趣小组培训的总结。

一、活动原则

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活动;坚持自愿与鼓励、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形式丰富多样,要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

二、活动内容。

1、本兴趣小组由学生自愿报名组织成的。共有40名学生。其中女学生占多数。基于此种情况,我主要对他们进行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歌唱方法训练,这学期组织合唱的曲目是《阳光牵着我的手》《小白鸽》

2、通过音响系统,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曲、艺术欣赏知识和方法等富有儿童特色的艺术欣赏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三、活动效果

1、练习了唱歌。通过他们个人、小组、集体的方式上台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经过几次训练,学生们变得比以前大胆多了,提高了表演能力。

2、进行了简单的识谱教学,学生很想自己能够识谱唱歌,学习时积极性较高,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一部分学生基本上能识唱一些最简单的乐谱。

3、教学了歌曲的节奏,教学时,选用了低年级教材上的一些旋律节奏来进行教学,用双手来击拍子,对掌表示强拍,手指头点手心表示弱拍的方式进行。学生喜欢这种用口用手的方式,经过多次训练,他们基本上都能正确掌握简单的节奏。

4、学生认识了休止符。

5、小组同学掌握了音乐的许多概念,熟悉了音乐语言,并会在学习过程中应用音乐语言。加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表叙能力和记忆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6、能看懂指挥的手势,能配合指挥进行演唱。

兴趣小组总结 篇10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地、健康地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以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由教务处的行政领导负责主持,安排有特长的教师任教、指导,要求任课教师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以及成果展示等。现总结如下:

一、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为了使更多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一项活动,发展一项特长,我校安排了专门的教师和教师负责兴趣小组,内容丰富多彩,仅文艺兴趣小组就有唱歌、舞蹈、乐器等方面知识。

二、兴趣小组活动初见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每学期参加美术和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累计有30多人次。有许多同学为了全面发展,同时参加了两个小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三、兴趣小组活动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兴趣小组的活动,同时也推动了办公室和学校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文艺兴趣小组还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作为兴趣小组的特色性,文艺兴趣小组参与了学校的多项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都能看见兴趣小组教师和学生的身影。

四、兴趣小组的开展,也提高了教师的能力

“要给别人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担任文艺兴趣小组的教师的我,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我也投入到学习中去。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文艺兴趣小组的建立宗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引导好学生的兴趣,挖掘出一批在艺术上有特长的学生。前期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下期我组仍继续深化兴趣小组活动,拓展兴趣小组内容,争取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努力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个抢眼的特色。

兴趣: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式;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是用智慧培养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同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写作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情感意愿放在首位,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的目标要求形成一种天然联系,用最佳的教学方式去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诱发他们创作的灵感,写出蕴含生命活力的文章。语文是母语,学生从一年级学到高中,而作文却是许多学生头痛的差事。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了,面对学生作文被动、言之无物、套话连篇的现象也曾下功夫讲过文章章法,也曾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过,但是,学生作文仍然长进不大。后来在苦恼之余,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利用语文课前活动,让学生有目地去阅读,去了解社会,关注生活,去发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觀点

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周围社会了解不够,在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来开展语文活动,要求学生以讲故事、播报新闻、评论时事、介绍最新电视电影、朗读自创诗文、访谈班级热点等多种形式,在讲台上自己展示。要求学生提前一个月准备,教师在课外对他们进行指导,告诉他们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题材,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写出讲稿,在熟记之后脱稿上台。还指导学生上台展示应该以什么样的神态和表情才算恰当。当同学上台展示成功时,在座的学生不禁跃跃欲试,暗自鼓劲也要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对于学生的展示,教师要给予评价,对于展示内容,教师要指出其现实意义。有些学生总是不知道要上台说些什么,教师要帮助这类学生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话题和展示形式,鼓励他们积极上台展示。在这种展示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机会,那些本来出色的学生,经过锻炼,更加出色,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了自信,他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学生为了自我展示,将眼光投向了社会,他们发现社会原来如此丰富,生活原来如此多姿。他们不再只是在乎自己,也知道了怎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明白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是要为社会做点什么。一学期每个学生有两次展示机会,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提高了作文能力,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也学会了积累材料、裁剪材料的方法,学会了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写起文章就能切中文章主题。每节课前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了语文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二、每天练笔,启发学生体悟内心,观察周围世界,写出感受

社会上有热点,生活中有情趣。学生对此关注不够,许多学生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父母的爱他们觉得是天经地义,一旦让写父母,许多学生则无从写起。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一切,引导他们感悟父爱、母爱;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特点、变化;引导他们捕捉自己感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每一个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他们接触到的眼前情景是别人所见不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别人未曾经历过的,心中自然生发的情是别人所没有的。要求学生每天练笔,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察或感受。开初,要求每篇300字,一学期后,要求每篇500字。学生起初也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渐渐地,他们也进入了自己的内心,能够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有些学生平时只关注自己,为了完成作业,他不得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要写这些人和事,就必须得倾注自己的感情,时间长了,对于世事的爱憎自然就有了,情感也会随之丰富。一个情商高的孩子,他的智商一定会高,通过练笔,不仅提高了作文水平,学生的人格、世界观也会随之形成。春天到了,学生在练笔中,在描写春花春草的同时,也不忘书写自己决心惜时耕耘的志向;运动健儿的奖牌,也让他们心向往之;在自然灾害面前为救他人而牺牲的英雄,让他们由衷敬佩;自然的神奇与多彩让他们敬畏、感动;父母的爱让他们知道了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他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展现在文章中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而是那一个个有柔情、明是非、有追求,爱生活的生命个体。

三、教师下水作文,让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难

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篇12

一、感情投资, 培养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则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 做到处处关心学生, 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 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 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 植物为何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会发育良好, 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 进而喜欢这门学科,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给每节课开好头, 诱导兴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亦是如此。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 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 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例如在讲酵母菌时, 我利用电视广告中的一则关于安琪酵母的广告:“老太太发面不用急, 安琪酵母和面里”来设计语言, 学生能流利的将广告词从头到尾说出来。教师跟着提出, 什么是酵母?它为什么能发面?这样引出课题, 可以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使教学能顺利进行。

三、设置悬念, 引发兴趣

上课开始, 教师应富有激情地应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激励语言开课, 它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便于他们的大脑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与此同时, 还应设置悬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例如, 我在讲到鲫鱼鳍的作用时, 设问:如果去掉鲫鱼胸腹部的偶鳍, 鲫鱼在游动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假如去掉背鳍又会怎样呢?倘若去掉尾鳍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通过设置悬念,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期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直观教具, 激发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切, 同时也可激发兴趣。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片和照片等。要上好一节生物课, 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好这些直观教具。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像, 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的形态这节时, 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 效果也相当不错。

五、联系实际, 发展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使理论再回到实践, 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大分子不能通过后, 我提出腌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 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 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六、运用电教媒体, 调动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加强生物科学的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不易持久等特点, 常使实验课教学难以组织, 不易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可以运用多媒体, 采用动画、图像等形式将难化简, 解决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示范过程, 让学生通过亲自触摸、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如在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 我用多媒体显示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 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 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 踊跃发言, 你一言我一语, 最后自己总结出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 课上得很成功, 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 使其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总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并加深了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 为学好生物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 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 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 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化学兴趣社团总结 篇13

本学期初制定的计划,我和柳老师、付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多次调查、实践活动、化学趣味实验活动,收效明显。同学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进一步提升,社会接触面增大,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得以实现,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已经开展。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场所得以拓展,现把本学期社团活动的体会小结如下:

一、兴趣是很好的老师。

开学初,我们就对社团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征求意见,同学们各抒己见,想做的事很多,每件事都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迫不及待的想请指导老师指导他们去做,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认真细致的活动奠定了好的基础,我让他们在兴趣小组活动之前先查资料,做好活动的计划、准备工作,结果在很短时间内,这项工作顺利完成,而且准备的还比较充分。

二、活动中学科知识得以拓展、巩固。

兴趣小组的课题选好,所需解决问题知识资料查阅完毕,活动计划拟定完成后,进入实施阶段,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指导老师进行帮助指导,发挥作用。例如学生在做农家肥与氮肥中的铵盐不能混合使用的调查实验时,往往对农家肥不进行分类,不知不能混用的是农家肥中的草木灰,细微处他们仍然处理不到位,通过活动拓宽了视野,扩展了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劳动技能。

三、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精神得以提升。趣味实验活动化学兴趣社团的活动形式,都培养了学生们互帮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精神,化学兴趣活动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每次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兴趣小组的成立对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培养具有民族精神、有现代意识、有公民素质、有学习能力的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精心策划、认真安排、细心指导,让兴趣社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地理兴趣活动总结 篇14

一、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内容是: 兴趣小组是面向全体高一的学生,所以选择的项目比较多。但主要以课本上可行的活动为主,在指导中常常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自己来写地理研究论文;一个学地理的学生应具备独立、熟练的动手能力,也是良好素质的组成之一。活动中,放手让同学独立动手做,指导他们向更快更好努力。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小组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老师询问;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在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积极踊跃、手脑并用,表现得相当活跃,投入了很大的热情。这种活动的方式很受学生的喜欢。

二、兴趣小组的成果介绍:

1、制作了一些模型;多数学生能严格把握操作步骤,大多数作品很精美,并有制作心得总结。

2、交了几十份地理研究论文。虽然大多数学生是搜集来的材料,不是自己撰写的,但在课余时间搜集来好的论文已经是可以的了。

3、收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素质

1、培养独立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做模型、实践调查、制作模型、写论文等多方面的动手能力。一个地理研究人员应具备独立、熟练的动手能力,也是良好素质的组成之一。活动中,放手让同学独立动手做,指导他们向更快更好努力。

2、培养科学观点和科学态度。研究活动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且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观点教育更为重要。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科学观点是学科的精髓。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和解决学 科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有利于促进学科的课堂教学

1、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2、地理兴趣小组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兴趣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对于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促进地理学和其他学科联系。

兴趣总结 篇15

时代在发展, 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接收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当务之急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依据, 尽全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以及创造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呢?我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尝试。

如何让历史教学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动而有效呢?能否让多媒体作为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 教师积极寻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切入点, 创设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我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尝试。

我在设计《祖国统一大业》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 一课时, 通过播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 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

然后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哪七子?如今都回来了吗? (进一步置疑) 那么, 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呢?由此导入新课。

再如, 我在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 一课时, 通过展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图片, 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

然后提问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事吗?什么是世博会?世界上最早的世博会是在哪个国家举办的呢?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 出示图表一《中西比较》)

提问2: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大英帝国在工业上的成就, 19世纪中期英国可能会展示哪些展品?中国称其为“炫奇会”说明中国如果参展会展示什么样的奇特物品?

(让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后展示图表二《时代差距》)

提问3:时代的差距表现在哪里呢?为什么英国与美、德在19世纪70年代后会有这样的时代差距呢?与什么事有关呢?由此导入新课。

实践证明, 通过这种方式的导入, 学生们争先回答问题,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的渴求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 我积极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参与意识、探究意识。

例如在《祖国统一大业》新课教学过程的四大模块中, 我分别设置了如下的问题:

(一) 情境探究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问题1: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

问题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问题3:我们清楚了问题的由来, 那么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呢?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途径, 它们各有什么利弊呢?如果你作为决策者, 你将选择哪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二) 情境探究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提出 (形成、内涵、意义)

问题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

问题2:据历史纵横分析“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

问题3: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 “一国两制”形成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即它最初是针对哪一个问题而提出来的?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

(三) 情境探究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意义

问题1:播放录像《中英会谈》,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图片理清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事。

问题2: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

(这一问题课本也没作太多表述, 可结合自已的所见所闻所知和江泽民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材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言讨论, 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答案。)

问题3: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说明了什么?

(四) 问题情境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问题1:有人认为台湾将永远分裂下去, 有人认为台湾很快就可以统一, 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

问题2:新中国成立以来, 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如何?

问题3: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问题4:面对“台独”分裂活动, 我国政府的态度和方针措施怎样?

(出示2005年3月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课外拓展:中国已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 请结合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实, 写一篇小论文, 阐述一下你的观点:为成功解决台湾问题, 我能做什么?

最后投影出示余光中的诗《乡愁》, 并配以朗诵, 学生在朗诵声中体会此诗所反映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再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课教学过程的四大模块中, 我又分别设置了如下的问题:

(一) 模块一:背景模块

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具备政治前提及条件分别是什么呢?资本主义具备哪三个基本要素呢?

问题2: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定, 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又有什么不同呢?

(二) 模块二:主要发明模块

问题1:如果你是1902年美国博览会的策划者, 你要设立几个展区, 展出哪些产品, 这些产品有哪些特点?

问题2:两次工业革命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成就各有哪些呢?

问题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 又具有哪些新的特点呢?

(三) 模块三:影响模块

问题1:上节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咱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的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这几方面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异同呢?

问题2:垄断组织出现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本质?

(此模块内容仍是主要采用学生的知识迁移的方式, 对于这两问, 不能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并结合教材, 鼓励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指导整理成答案。)

实践证明,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 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 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断擦出智慧的火花。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 特别是发生争论时, 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冲动, 从而使学生获得跳跃性的提高。

作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一名教师, 我要不断地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要不断地探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不断地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从细微处慢慢地改变, 一步步提高, 最终实现自我的成长!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由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发展智力为主;由注重结果的学习模式转移到注重学习过程的模式;由注重识记知识的活动转移到创造性运用知识的活动上来。因此, 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无疑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 就教学过程中如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学习主动性,问题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莱斯利·P·斯特弗[美].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大, 2002.

上一篇:做好换届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下一篇:珍爱生命、预防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