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故居导游词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舍故居导游词(共10篇)

老舍故居导游词 篇1

老舍,生于18,于1966年辞世,中国现代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先生在大杂院里度过了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使他从小就深知城市贫民的生活并受到大杂院里传统艺术的熏陶。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其中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属解放后久居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现纪念馆所在的 “ 老舍故居 ” 是北京市人民政府 1987 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老舍先生 1950 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我记忆中是用100匹布买下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

进了大门,有一座砖影壁,有两间小南房,是看门的工友住的,冬天也是石榴树,夹竹桃的避寒处。老舍先生搬进来之后。在大门靠着街墙种了一棵枣树,砖影壁后,老舍先生求人移植了一棵太平花,这是故宫御花园才有的名花。不过并不娇贵,在百姓家照样欣欣向荣,叶繁枝茂。小南屋房檐下还放着一大盆银星海裳,也是一个多高,常常顶着一团团的红花,老舍先生送客人出门时,常常指着它说:“这是我的家宝!”

砖影壁后面是个小外院,自成体系,有三处灰顶小房,一为厕所,二为贮藏室,三为正房两间。正房坐北朝南。由男孩住,兼作老舍先人私人秘书南仁芷先生白天的办公室,也兼作外地客人的临时客房。这个外院正好坐落在里院南房的位置上,将里院勉强在外形上凑成一个四合院。外院有一街门通向今灯市口西街,但从不使用。

里院修饰之后还很像样子,有北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全是起脊的瓦房,中间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进大门绕过太平花有一个“二门”通向里院,迈进二门又有一个木影壁,漆成绿色。有十字甬道通向东,北,西房。南道之外是土地,可以栽花种树。老舍先生很看得这点,他一生喜爱花草,却少有机会实践,有了这块空地,可以试验了,完全随信所欲,去培育,去美化,去创作。

头一件事是托人到西山移植了两棵柿子树,甬道两边一边一棵。种的时候只有拇指粗,不到十年,树干直径已走超过了海碗。秋天满树硕果,非常壮观。柿子品种很特殊,是河南省的“火柿子”,个头不大,只有拳头的一半,皮薄,很甜,无核,橘红色。老画家于非闇曾来给柿树写生。作工笔国画一幅,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因这棵柿树,

和来夫人为小院取名“丹柿小院”,称自己的画室为“双柿斋”。老舍先生去世后,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连续写了三篇悼念文章,全以这两棵柿树作篇名,柿子友情了这座小院的标志。  北屋正房三间有两间是客厅,靠东头一间是夫人的画室兼卧室,东耳房是卫生间,装有抽水马桶和洗澡盆。东耳房的墙外还有一间小锅炉房,内装一台小暖炉,供冬季全院采暖用。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老舍先生在这间屋里生活了,度过了他的晚年,创作了24部戏剧剧本和两部长篇小说,其中引轰动的是《龙须沟》《柳树井》《西望长安》《茶馆》《女店员》,《全家福》《正红旗下》。《龙须沟》使他荣获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茶馆》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曾代表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享誉欧美亚。

卧室中有两样东西很值一提,一是老舍先生自己设计了一个大壁橱,请工人打在墙里,足有六七立方米。是他贮藏字画和小老古董的地方。第二件是老舍先生的订,那是一张红木的老订,又大又沉,床帮上还嵌着大理石,床屉是棕绳的。他的腰病使他不能睡软床,特意由旧木器行选购了这张硬床。大木床和其他红木家具一起在““””时被抄家没收,但文物部门鉴定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万幸没有随便处理,““””后又原样发还,成了惟一保留下来的老舍先生用过的古典家具。

客厅里陈设严格按老舍先生意图布置,处处表现了他的情趣,爱好和性格。家具方面,除了一张双人沙发,两张单人沙发和一个小圆茶几是现代的,其余的全是红木旧家具,其中穿衣镜是夫人的嫁妆,其他的则是迁进新居后陆续选购来的,有书橱,古玩格,条案,大圆桌,靠背椅等等,老舍先生很爱这些家具。擦拭它们是自己每天必修客。桌面上陈设很少,但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花瓶,二是果盘。

老舍故居导游词 篇2

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文学创作者。他一生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等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在他生前的六十多年里, 他辗转多地, 先后在北京、济南、重庆、青岛、美国、伦敦留下他活动的身影。

1924年, 老舍先生远赴英国, 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中文教员, 他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讽刺长篇小说就是在伦敦的这五年里相继诞生的。

老舍在伦敦先后住过四个地方, 圣詹姆斯花园31号是他1925年到1928年在伦敦的居所。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居所, 但是因为他在这期间对中英两国文化的影响甚大, 这栋居所被申请审核条件极为苛刻的英国遗产委员会挂上了“蓝牌”, 他是唯一一位被伦敦遗产委员会挂牌的中国文化名人。

圣詹姆斯花园位于伦敦市中心地区略靠西的诺丁山区, 在荷兰花园和诺丁山两地的西侧, 距离肯辛顿皇家公园和著名的海德公园不远。当时, 老舍与将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翻译成英文的艾支顿夫妇合租, 《金瓶梅》在英国被翻译并多次发行, 这其中也有老舍的很大功劳。

名人故居不只是建筑意义上的存在, 保护名人故居并非单纯保护建筑本身, 每一栋老建筑上附着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才是它的精髓所在。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积淀和传承才让名人故居有了生命和活力, 才让名人故居的保护成为人们一直以来关心的话题。

老舍生前在伦敦圣詹姆斯花园的故居是一处被英国遗产委员会保护的遗产, 是英国第一个被保护的外国名人故居, 也是中国文化名人故居在国外被保护完好的范例。

老舍在圣詹姆斯花园居住的31号, 是一座典型的英式住宅, 从建筑外观上看是有些历史了。他居住的只是这栋楼其中的一间, 当时, 他既要维持在伦敦的生活, 同时, 还要寄钱赡养他的母亲, 因此, 他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宽裕。他在伦敦期间, 不但担任东方学院教员, 传播中国汉语言的文明, 在业余时间里帮助艾支顿夫妇完成了《金瓶梅》的翻译, 还出炉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经典小说。因此, 在1997年, 大英图书馆的吴芳思博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贝克教授、布里斯托大学的贝克尔教授、爱丁堡大学秦乃瑞教授和陈小滢女士共同撰写倡议书, 提交给英国文物遗产委员会, 并由中国国家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出具相关证明, 建议将老舍在伦敦的住所列为“名人故居”, 接到推选建议后, 评定委员会多次调查审核, 最终于1998年将圣詹姆斯花园31号挂上蓝牌, 使老舍成为唯一一个在伦敦挂上文化名人头衔的中国人。根据英国政府的规定, 被挂上蓝牌的建筑一律不得拆除或改建, 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对象, 居住在蓝牌屋的房主不得改变建筑外形, 还需定期进行维修, 以保证建筑的完好。

中国名人故居在国外

不仅是老舍先生在伦敦的故居被合理地保护, 中国有许多的文化名人在国外的故居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不禁让我想到位于日本仙台的鲁迅故居。鲁迅曾经公费到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习医学, 这期间他住在仙台的故居——一栋日式木结构住宅, 不仅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 风侵雨蚀而遭到破坏, 相反, 这栋建筑被保护得很好, 房屋的主人会经常修葺被破坏的边边角角, 房屋周围的杂草也会被打理得干干净净。而在鲁迅就读过的仙台专门学校, 他当年听过课的阶梯教室依旧存在。为纪念鲁迅, 学校还专门设立了鲁迅纪念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学生和老师对该馆进行修葺。因此, 鲁迅生前居住的仙台故居一直被当地政府和学校师生完好地保存着。他们说, 鲁迅先生是他们很尊敬的人, 他们保护的不仅仅是一栋建筑, 更多的是为了时刻能感受到鲁迅的那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同样是为中国名人建立的周恩来纪念碑也格外引人注目。巴黎13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有一家旅馆, 就是周恩来在此居住过两年的小旅馆。由于巴黎市政府规定意大利广场周边100米内的建筑外观不能随意改动, 因此, 这家小旅馆一直保存至今, 而且多次装修也没有使外观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小旅馆边上一面墙上, 就是周恩来纪念牌了, 它是用一块墨绿色的大理石镶嵌而成的, 纪念牌上是周恩来的铜质正面浮雕头像, 头像下面刻着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中文金字, 同时也配有法文说明。它是1979年10月, 法国政府为了纪念周恩来特别设立的。时至今日, 纪念牌依旧清晰如初。

找对路径合力保护名人故居

曾经, 我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 带走了无数人, 却留下无限的记忆”, 它写出了名人故居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份量。其实, 每次当我走进名人故居, 不论是赏阅名人们居住过的房屋, 还是端详他们使用过的物什, 都会有一种历史厚重感沉积在心头, 生根、发芽, 并无时不影响着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或许, 这就是他们的精神所留下的生命遗迹。

当我关注过中国名人在国外被保护的故居后, 脑海中开始涌现中国的名人故居, 想到前不久被拆除的位于北京的梁林故居、蒋介石重庆行营等名人故居, 心中不禁唏嘘感慨: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名人, 但是, 他们生前的故居多数都因城市建设、发展而未能逃脱被拆除的厄运。

为什么中国名人在国外的故居都能完好地保存, 而我们自己却不能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呢?《昆明名人旧居》的作者卜保怡一直奔波于名人故居保护, 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他指出, 当前名人故居保护的商业化倾向日趋严重, 文物之所以是文物, 首先强调的是“文”, 其次才是“物”, 但现在很多所谓的“保护”, 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开发利益考量,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名人”成为商业的包装品牌, 这恰恰与故居保护的初衷相悖。同时, 他也提出了解决办法, 要改变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 尽可能将故居办成纪念馆或是博物馆, 减少商业化行为。笔者认为, 造成现在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法律的约束, 应该制定《名人故居保护法》, 明确应该列入保护对象的范畴, 建立名人故居档案记录, 并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 从普查到入档到挂牌, 每一步都按法律程序来, 从源头上遏制对名人故居的拆除、破坏。而上海某大学教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购买名人故居产权, 进行合理保护, 是较为合理的办法。因为, 对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 名人故居的产权归属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名人故居有当地的居民居住, 或者租赁给别人居住, 这样不仅造成建筑的破坏, 管理也是一大难点。可以将名人故居产权归属国有, 将能迁出的住户和租户都迁出, 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 暂时适合居住和单位使用的故居保护单位, 优先考虑保护, 渐进开辟为国家统一管理、个人租住并承担保护责任的监管服务体系, 从而为名人故居建立统一的保护程序和维修规划。

韶山故居导游词 篇3

欢迎大家来到伟大领袖毛爷爷家乡参观,我是你们此次韶山之行的讲解员,首先我要代表我大伯代表10万韶山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愿!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毛,是吃毛家饭喝毛家水长大的地道韶山妹子、湘妹子。大家可以叫我毛妹子!刚给大家提到我大伯!呵呵,那就是伟大的毛爷爷了,我父亲跟毛爷爷是一个辈的,所以他老人家就成了我大伯了。韶山,毛爷爷的家乡,既是著名的革命胜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韶山位于湖南中部,湘潭、宁乡、湘乡三地的交界处,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因毛爷爷而走向全世界,成为众人所向往!相传韶山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舜帝南巡被此所吸引一时兴起演奏了古代的一种音乐—韶乐,音乐一响召来百鸟之王凤凰,所以说韶山是音召凤至的地方被称之为—韶山。 公元1893年12月26号,伟大领袖毛爷爷就出生在今韶山冲土地村上屋场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父亲毛顺生聪明能干,母亲文七妹心地善良。家里主要以务农为主!19秋,不满17岁的毛爷爷离开家乡到达长沙读书。在离家之前主席给他父亲留了四句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毛爷爷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教育他的亲人跟着干革命。毛爷爷家是个革命家庭有6位亲人在革命中光荣牺牲。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潭、妻子杨开慧、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堂妹毛泽建。1927年毛爷爷专程回家考察农民运动。27年主席临走的时候韶山的父老乡亲问了毛爷爷一句话“石三伢子,何时有空再回韶山洛”主席当时说了一句“三十年后革命不成功我石三伢子永不回韶山”三十二年过去了,1959年毛爷爷回来了!以主席的身份回到了韶山!他老人家的话灵验了三十年革命成功了!59年主席回到家乡非常激动挥笔写下了一首阔别32年家乡的诗词《七律到韶山》!当时是由湖南省省委书记周小舟陪同,到了滴水洞1号水库游泳。主席这一生有两个最大的爱好第一:喜欢游泳,第二喜欢打乒乓球;游完泳之后主席笑着对小周说:小周啊,滴水洞风景很好,要搭几间茅屋子等我老了可以回来住一住!说者无心,听者就有意了。小周于60年就开始建起了滴水洞1号2号3号楼61年竣工。被评为203工程。1966年也就文化_革命前期毛爷爷最后一次回韶山正好就住在了滴水洞的一号楼,住了11天时间,在临走的时候毛爷爷还坐在滴水洞一号楼门口的石凳上迟迟不肯起身,工作人员催毛爷爷:主席,我们该上车了!“你们先走咯,我再坐哈子。”过了将近半个小时,工作人员又一次催到毛爷爷,主席才缓缓的站起身摇了摇头的说了句“走还是要走啊,只是身不由己!”说完以后就离开了韶山。1976年9月9号传来了毛爷爷与世长辞的消息,谁也没想到1966年竟成了毛爷爷最后一次回家乡。

但是在毛爷爷心里晚年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住到韶山来,落叶归根。但愿望一直没能实现,为了完成主席的心愿,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毛爷爷诞辰100周年时,在韶山建个铜像广场,让主席永远的活在韶山。主席铜像由江苏南京城光机械场制作,纯紫铜材质,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陈允贤两为老先生雕刻。而且这也是他们生前的最后一个作品。铜像从南京运到韶山来在途经江西井冈山的时候开在最前端主席铜像的大卡车突然之间开不动了,因为当时运到韶山的卡车总共有7台,其中6台是毛爷爷家6位亲人,(也是南京晨光机械场一同制造)惟独只有装主席像的大卡车开不动了,当时到达韶山已经是傍晚时分,也没办法修车,所以就选择在井冈山住了一晚。第2天早上司机叫来当地的修理工来修车,师傅把车子修了将近1个小时,只告诉司机一句话:这车我修不好因为我不知道车坏在哪里!司机听这么一说着急了:这还得赶路,要还修不好赶不到预定时间到,那可怎么办。这时一个年近一百的老人走上来啪的跪在主席面前磕了3个响头,走到主席头前说了一句话:毛爷爷,我知道您跟井冈山有感情,但您可知道韶山的老百姓还在盼着您回家呢。说完这句话后他叫师傅上驾驶坐去开启车辆,车子竟然在没有经过任何修理的情况下奇迹般的又能开动了...大家都知道主席最早拿起枪杆子闹革命,他老人家说过除开韶山井冈山是他的第2故乡,所以主席是想在井冈山住一晚看一看,主席像1993年12月20日落成,由中共中央_书记江泽_从北京赶来为主席铜像揭幕,主席家亲属女儿李娜,儿媳邵华,刘松林。孙子毛星宇也都参加了揭幕大会,揭幕仪式在上午8点准时开始,书记把主席身上的红绸拉至手持文稿半身的时候,天空同时升起了太阳和月亮,日月同辉,而且月亮仅持续了短短的8分钟,8分钟过后月亮自然的就消失了。而且在93年12月份韶山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也在寒冬季节盛开了,比以往整整提早了3个月时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日月同辉!12月26号毛爷爷生日的那天,韶山老百姓一大早就赶到铜像广场烧香放鞭炮,给毛爷爷老人家拜寿,就在那天人们都发现有6只蝴蝶围绕在主席铜像身边翩翩起舞整整一天都没有离去,老百姓都说:这是主席家6位亲人化蝴蝶也来给他老人家拜寿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或许会想这韶山人都把毛爷爷给神话了,把主席当成神了!说实话所有来韶山旅游的朋友们都无法理解和体会韶山人的这种心情,因为在韶山人民心目中主席就不光是主席了,他就是我们的平安神、保护神!我们这边每个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神龛而神龛上我们不摆观音不摆佛我们就只供毛爷爷像,在韶山只要看到韶山牌照的那都会看到前面挂有一个带主席像的车花。在每年的第一天所有韶山人都会在第一时间去给主席拜年!之所以这样肯定也是有原因的,以前在我们这个地方有这样一句顺口溜:韶山冲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扁担过一生!这是说我们韶山是个穷地方有女儿的千万不要嫁到韶山来,现在韶山人大多靠着旅游业发展慢慢的走上了幸福之路,所以韶山人现在都是享着毛爷爷的福,就像韶山人常说的“没有毛爷爷我们哪有今天,哪有今天这种幸福生活啊!”而且只要说起主席那他老人家这不平凡的一身韶山人口中的都有一连串的神奇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主席的贴身警卫部队叫8341部队,但8341到底是怎么来的,大家可能就不太了解了,说起8341在当地有很多说法,流传最多的是:主席在西北坡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高人,他老人家平常是不信这些的但那天还是破例的去算了一下,主席走进去那个高人拿起主席的手看了看什么都没说,只在主席手掌心上写了4个数字:8341.主席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高人这4个数字的含义,高人说了句天机不可泄露,便扬长而去!主席回到中南海后就把他的贴身警卫部队命名为8341部队,但它的寓意没有人知道,直到主席逝世以后人们才了解这4个简单而又有着深刻含义的数字:主席享年83岁持政41年!包括9这个数字跟主席也有着不解之缘,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49年9月9日入住北京中南海,76年9月9日逝世!大家现在还可以在您手掌心上写一下这个“毛”字,把“毛”字反过来就是一个“手”字。在战争时期有人曾问过毛爷爷:您觉得有信心打败蒋介石吗?主席风趣的回答:就以我的姓氏跟老蒋的姓氏比较,老蒋不过就是将军头上一把草,“草头将军啊”,而我毛爷爷的“毛”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毛”能“反手掌乾坤”!说到这个反手掌乾坤就想到毛爷爷故居,故居的座向是座南朝北,正好背靠毛家的祖坟,韶山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面朝的则是一口池塘,正好把房子的整个风水体现了出来,而在我们南方农村一般的房子都是座北朝南的!更神奇的是韶山的地图,来到韶山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韶山地图,如果您不仔细看那是看不出来的,但您只要利用毛爷爷曾经说过的,“反手掌乾坤”把韶山地图旋转180度,那您会惊奇的发现韶山地图跟中国地图非常的相似!惟独少了一块,台湾!在韶山地图上您找到毛爷爷故居的位置到中国地图上一比,您会更惊讶,因为他正好就在北京首都的位置!!!这一系列的事情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天意,但她却不能用科学来证明,让人们不得不信不得不佩服! 主席是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预言家。主席1965年去井冈山曾经写过一首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诗中这么写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想到这首诗就想起了“神州5号”航天员-杨利伟.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神州5号20成功发射,65年到03年之间正好相隔38年,一年不差一年不少,主席说过:38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神州5号成功的上天了.刚刚说到的是主席的一些传奇故事,那说到我们韶山这个地方可以说人杰地灵、山青水秀。很多名人领导都会来韶山看看主席故居,拜拜神奇的铜像,谈谈祖坟的风水。说起那些来过韶山的领导们,最让我们值得敬佩的就是胡锦_,他也是所有中央领导里边来过韶山次数最多的一个人。分别在83年5月1日,93年的7月1日,年的10月1日三次到韶山!10年一次,每一次都是在韶山人最多的时候来的。韶山这个地方非常小,来了一些车就堵了,堵的很厉害,一堵就是3、4个小时。胡锦_每一次来都堵车,但其实只要他要求戒严肯定就不会堵了,因为所有来韶山的领导都会要求戒严。惟独胡锦_坚持不要戒严,他说来韶山都是拜主席,没有身份区别!记忆最深的是2003年10月1日那一天,胡_书记来到韶山没有让戒严,在快到韶山的地方堵了整整2个小时的车子,到了韶山冲以是中午12点59分,陪同就提议先到宾馆吃饭再参观,胡_书记坚决不愿意要陪同把车子直接开到铜像广场,他没等陪同帮他开门直接打开车门向广场走去,这时湖南省管理局把已经准备好的花篮抬到胡书记面前。因为我们韶山有个规矩一年有3天可以在广场烧香放鞭炮。大年三十、初一和12月26号主席生日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只能以献花的形式!但当时_书记没有用事先准备好的花篮,而是走到铜像广场角落由管理局摆设的一个为游客准备的鲜花点,选了一个最大的花篮,拿起笔在挽联左边写上了“永远怀念毛爷爷”右联写了“胡锦_敬献亲自负了钱把花篮从右边台阶上去献给了主席。献完花篮以后给主席深深的鞠了3个躬鞠躬后围绕主席铜像转了三圈。最后他还对着主席大声的说了一句话:“毛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说完后才去吃中餐!到离开韶山的时候胡_书记说了一段话:都说井冈山是个保官的地方,我觉得韶山倒是个该来的地方,多来多变化啊!!!当时在场的人都没听懂这句话的意思,惟独只有我们湖南省管理局局长听懂了,送走_书记后,我们局长笑到:_书记的话含义深刻啊,他来韶山可真是多来多变化啊,83年中共团委书记、93年中央书记处书记、03年中共中央_书记!10年一次10年变化一次啊!但是很多主席身边的人、以及一些中央领导、干部都来过韶山,惟独有一个人没来过,那就是主席的夫人江青,主席在66年回韶山的时候邀请江青一道来。可江青在来之前给毛爷爷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要开通专列从北京直接到韶山;第二个条件:要毛爷爷把韶山所有有关杨开慧的照片全部收起来把江青的挂上去;第三个条件:她要求主席向所有人公布说江青才是主席的原配夫人。主席没有答应她的条件江青赌气不到韶山来!事后主席说了一句话:该来的都会来,不该来的怎么也来不了,来的都是好人啊!所以今天来到韶山的同样也是好人,小毛在这里借此机会祝大家好人一生平安! 不知不觉已快到韶山冲了,来到韶山的不管是中央领导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都得记得,到了韶山就得入乡随俗,心诚则灵。要完成3个任务。一看、二拜、三请。一看:看毛爷爷故居,二拜:到了铜像广场都要给主席三鞠躬,三请:来到韶山不管您到哪里都能看到很多主席纪念品,但您得记住这边的讲究一定要说“请”,不能说买。这也是出于对主席的尊重!!!来到韶山的游客可以说都会把主席请回家的,只是请的纪念品不一样而已,有像章啊、项链啊、挂家里的装饰品啊、挂车上的车花啊、铜像啊(就光铜像就有铜的、石膏的、玻璃钢的等等。但所有参观了韶山的游客都会提出意见说韶山的纪念品到处都有,没什么收藏价值。所以为了完成游客的心愿,为了纪念毛爷爷诞辰114周年经过中央批准发行了一批精品的小铜像,主席铜像跟广场铜像一样纯紫铜材质,开国大典的光辉形象(手持文稿)。主席像最特别的在于他基座背面的4位数编号,每一尊主席像在随模具出磨的时候都会在基座背面带有一个号码,号码是从0001-9999共九千九百九十九尊加铜像广场一尊正好一万尊,寓意主席万寿无疆!在这些号码当中有3个是已经被请走了的,0001号是主席儿媳邵华来韶山亲自请走的,当时还说了一句话:希望我的父亲能够走进千家万户保佑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8341号是收藏在8341部队、9999是韶山老百姓一致提议送给胡锦__书记,所以这三个号码是请不到的,这种铜像分两种规格向外发行,小号是18.8厘米,大号是22.8厘米,大小总共9999尊没有重复编号,每尊主席像都有一张配套的收藏证书,保证他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而且主席像只指定在韶山的《韶山怀念馆》定点发行,因为怀念馆由主席儿媳邵华提写馆名。主席像也不是所有来到韶山的游客想请都能请到的,因为主席像是由档案局统一公布编号,每个星期公布一次,所以都说请主席还得讲究缘分!!所以呆会去怀念馆大家能赶上发行之日就可以把主席诚心诚意的请回家了!好了,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韶山冲了。我们先去故居,再去拜拜毛爷爷(对了,我们这边对主席的称呼不管男女老少都叫毛爷爷),之后去怀念馆观看一段当年抢拍下来103秒的“日月同辉,杜鹃花开”“江西抛锚”的实况录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后再去神秘的西方山洞看看文化_革命前期主席生活了11天的地方。下车前大家把两边窗户关好,贵重物品带好准备下车.

蒋氏故居导游词 篇4

清朝有位蒋氏宗人蒋廷秀,来到溪口文昌阁,凭栏远眺,口占一首:“巍巍百尺峙山邱,赢得奎光射斗牛;文薮由来锦溪胜,争看多士踏鳌头。”,写出了文昌阁的壮观、秀丽。

文昌阁里供奉“文昌帝君”像。文昌帝君熟读诸子百家,酷爱书籍。日夜手不释卷,苦读攻书,成为人间文人的偶像,冠名“奎星”。所以。文昌阁又被称为“奎阁”。溪口文人常到阁里聚会,叩拜文昌帝君。讨个吉祥,指望日后进身仕途。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望子成龙心切,且又信奉佛教,所以,常带儿子到文昌阁,跪在奎星前叩拜。蒋介石对文昌帝君十分崇敬。就在他第一次离家乡前,还跪在文昌帝君前祈求文韬武略。

蒋介石在外闯荡了几年,从一个不起眼的平头百姓,竟然跃居高官。当上了孙中山大总统的参谋总长,俨然成为左右风云大人物。1920xx年春,重回故里,登上文昌阁,对着“奎星”纳头便拜,弄得边上人好生奇怪。站在边上的蒋介卿笑道:“瑞元,溪口多少名土,只有你对文昌君如此虔诚,故有今日发迹。”蒋介石答道:“兄长,对佛,心诚则灵。诚者,信也;既信而不可变易。佛以不变而对人间万变。姆妈一生信佛,我岂能变易?”蒋介卿肚皮里没多少墨水,也没听出个所以然,只得点头称是。兄弟俩走走停停,见文昌阁栋梁歪斜,必须立即修理。蒋介石向蒋介卿交代,马上修理、扩建,要他担任督工,资金全由蒋介石拨款。蒋介卿提出异议:“文昌阁为溪口人活动场所。要修理应当分摊经费,为何全由我蒋家尽担?弄不好吃力不讨好的。”蒋介石道:“兄长不必多言,我自有道理。”蒋介卿见弟如此坚决,欣然破土动工。

翌年竣工。蒋介石将“文昌阁”改名为“乐亭”,并亲自撰写《乐亭记》。他为什么要更名呢?他在乐亭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夫徜徉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而隔溪绿竹与岭上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徜徉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甚愿吾乡间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蒋介石对文昌阁的修建、更名说得十分透彻。

到了l920xx年,他跟宋美龄结了婚,两人到溪口,住在“乐亭”。文昌阁自然成了蒋宋在溪口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成了空头支票。每当蒋介石夫妇住在文昌阁时,四周岗哨林立,谁还敢去阁内走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住在蒋母墓庐慈庵养伤,担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赶到溪口看望蒋介石,被安排在文昌阁居住。

1937年1月13日夜,一张竹筏载着一个军人和两名随从赶到溪口,被蒋介石的亲信戴笠带进文昌阁住下。此人就是抗日将领张学良。张学良走进文昌阁已是夜深人静,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黑夜里,四面布满便衣,溪口当地名土和文人不敢到文昌阁“朝夕游乐”了。文昌阁倒成为张学良幽禁生活的起点。他住了十天后,被送往雪窦寺招待所。

l939年12月1 2日下午,六架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文昌阁夷为平地。蒋介石穷于应付战事,一直未曾重建。1986年,国家拨款近30万元,由东阳县木雕营造厂按原貌重建,一楼厅堂展示蒋介石夫妇的相关资料,二楼为卧室与书房,恢复室内布置并展示宋美龄的画作。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元首和海内外人士慕名而来。1987年3月,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前来溪口观光,登上文昌阁,连声说:“这里风景真迷人!”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也留下了赞美溪口的笑声。

阎锡山故居导游词 篇5

进了大门,是东花园的一院。这是阎居里最大的一个院子,四面均建厅堂,中间是花坛、假山和喷水池(假山、喷水池已毁,与在原假山处建一影壁,正面镌刻有当年孙中山先生书赠阎锡山的“博爱”二字手迹),周围则是用条石、鹅卵石和青砖铺漫雕砌成的带有装饰图案的车马环行便道。在这个院子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喷水池,直径丈余,全部用青石雕砌而成,四周围栏上均刻有花卉、人物,栏杆顶部蹲有姿态各异的小石狮。自来水通过中间一根高达四米的盘龙石柱(整块巨石雕成),让顶部莲花座上一只维妙维肖的顽皮小石猴尿出来,与建在院子中心的喷水池、假山相映成趣。可惜这些石雕在“文革”中亦遭到不同程度损坏。(这个院子据说为阎锡山的副官、卫兵等人居住办公的地方)。

穿过一院东厅中间的过道,便是东花园的二院。这个院子比一院面积要小一些,但建筑上豪华庄重得多。栩栩如生的石雕、砖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刻刻缕缕,均为典型的晚清宫殿式的建筑风格(据传,此院建好后,阎父书堂,继母陈秀卿即在此院正厅小住)。

阎锡山旧居的建筑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以东为上,每个院子的东房都高出其他方位的房屋。这主要是因为有河边镇东那座不大不小的文山,它既是镇上的风水与象征,又是乡民们的倚靠与荣耀,所谓“背靠文山,而对沱河”或者叫“文山钟秀,沱水环流”,均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表达了他们的一种满足与自得。

了解了当地这种建筑上的习俗,就不难理解二院东大厅为何会建得那么巍峨壮观了,这座大厅分上下两层,正面大厅是当年阎氏家族议事和接待宾客、举行宴会的场所。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病逝,灵堂就设在这里,整整一个月的祭奠活动,满院金人银马、雪山素海,终日香火燎绕,笙管长鸣,十分排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代表、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代表、军政部长何应钦都来此致祭尽哀。我们从现在遗存的一些历史照片和大量的文献资料上,可以看到阎府当年的赫赫威势。通过东大厅一侧的过道,便是东花园的三院了。它比起前两个院要小得多。但就建筑艺术而言,却更是精雕细镂,格外的考究。不说其它,单说四面厅堂的底基,均由青石雕缕成莲花状石基(即须弥座),可见其是多么地不惜钱财工本,经求至善至美。在正厅门楣处,现在还依稀能辩出“当仁堂”三个砖雕大字,这大概是取天降大任于斯人,吾当仁不让之意,主人踌躇满志之态溢于言表。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

在东花园三院正厅的后面,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偏小院,也是阎锡山经常居信办公的地方。据说,他每次乘车从外面回来,不需要经过外面的大院,即可将汽车停在后面的车道上,人可以从旁门进来,直接进入这个小院的正房歇息。如果有人求见,他亦无需绕到外面,而是沿着小院流金溢彩的迥廊转到前面正厅(即当仁堂),便可会客办公。他父亲治丧期间,他就住在这个院子里。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冯玉祥在冯阎倒蒋之前,也就是一九二九年十月至一九三○年二月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建安村(阎锡山岳父村)期间,曾来这个小院住过,经初步考证,可能是传说。

在三吉院的偏东南方向,现在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窑洞和一条通楼上的石通道,上面两层由青砖砌成。楼顶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近山远水,一览无余。但从这座楼的用材、风格来看却有点不伦不类。经考证,这座楼的楼顶过去跟周围的建筑物一样,也是插飞挑檐、通瓦板结构,人是上不到楼顶的。当年阎锡山也曾在上面住过。一九三七年九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山西,两个月后太原沦陷,河边阎锡山旧居也驻扎了一批日本军队,使这座大楼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存楼房的上两层,是解放后由设在这里的忻州地区疗养院重建的。据当地老百姓讲,过去这楼叫“红楼”,又叫“七星楼”。

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为严重。据说,这里原本是阎锡山的二公子阎志宽(20岁夭亡,其妻赵绣锦、子树楹、又树榕现均侨居美国)结婚用的。现存建筑除南窑和建在西侧的双层电影放映厅还算保存完整外,其余均已逐年毁了。其中较为有价值的西花园门厅和东厅竟然毁于一九八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的前几个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惜。

游客来到东花园南窑外壁,三院大楼外壁,每每驻足忘返。原来这些地方依然完好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人们奇怪这些遗迹为何能躲过十年浩劫而保留至今天?原来这些石刻在文革前就有人用泥灰抹平了,“文革”中上面写满了领袖语录,自然无人敢造次了。就这样,这些石刻就奇迹般地留存下来了。

纵观阎锡山旧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谲奇的近代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尢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旧居罩上了一块神奇诡秘的面纱。

鲁迅故居导游词 篇6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欢迎来到鲁迅故居,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鲁迅先生故居的一些事迹。

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霜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

鲁迅故居坐北朝南,走进黑铁皮大门,是一个小花园。走上台阶,就是会客室。中间摆着西式餐桌。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和瞿霜去江西瑞金时赠给鲁迅的工作台。过玻璃屏风门,便是餐室。正中放着广漆八仙桌,四周是四只烤花圆坐椅。西墙角是一只双层碗橱和四只圆凳,东墙放着衣帽架。这些简朴用具,反映了当时鲁迅全家的生活状况。他仅靠微薄稿费收入维持家庭生活,但对接济他人,支持革命群众团体,是非常慷慨的。在鲁迅的日记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记载。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着书桌和陈旧的藤椅,鲁迅当年身伏书桌,写出了许多叫敌人胆颤心惊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许多杂文就在这里诞生。靠东墙是一张黑铁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头,均按原样布置。1936年,鲁迅重病缠身,仍坚持写作。宋庆龄知道后,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鲁迅就在这张铁床上不幸逝世。梳妆台上挂着一个旧时的日历牌,日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台上的闹钟,指针对着5点25分,这些珍贵的物件,成为人们永久的纪念。

馆名为已故周总理亲题。建筑外形具有鲁迅故乡民间住宅的传统风格。馆内的1。7万余件陈列品,概括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历程,重点表现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会和文化活动。

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间他陆续出版了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0年鲁迅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期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和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时期坚决的斗争。

鲁迅在上海先住在虹口区横浜路景云里。1933年4月鲁迅搬至现山阴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这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鲁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霜留赠的书桌。后间是餐室,东墙放着西式衣架帽架。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一只镜台,镜台上陈列着外国版画。一幅周海婴出生16日时的油画像挂在山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三楼前间有阳台,在海婴与保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霜、冯雪峰等共产党人。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

刚到上海鲁迅住在景云里23号时,每日总要到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开的书店看书、购书,随着交往的日益加深,鲁迅和内山完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内山完造始终如一地忠实于他们之间的友谊,并设法保护鲁迅的安全。另外鲁迅与共产党早期领袖瞿霜也有一段深厚的友谊。1935年6月18日,瞿霜被杀害。为了纪念亡友,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瞿霜的《海上述林》出版、译作上。这一年他经常在病中,体重只有37公斤,可是他还支撑着病躯,坚持一遍、两遍地看校样,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无限深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寓所里逝世,终年56岁。鲁迅去世至今已60多年,他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价值,不但没有被历史冲淡,而且愈发明晰、愈益增辉。鲁迅光辉的一生正如毛主席所评价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间”。鲁迅故居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旁的鲁迅公园内,建有鲁迅纪念馆,同时供人瞻仰。

绍兴秋瑾故居导游词 篇7

辛亥革命著名烈士秋瑾之故居,位于由义巷内的“义源当铺”秋瑾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并生育一男一女。

秋瑾名闺瑾,字璇卿,小字玉姑,号旦吾,别号竞雄, 自称鉴湖女侠,笔名汉侠女儿、秋千。原籍浙江绍兴县,生于福建厦门。

她少年时期,由母单氏授以家学。1894年其父任湘乡县督销部办,她亦随父来到湘乡,并于1896年与当地乡绅王廷钓结婚。由义巷的“义源当铺”就是王家开设的。秋瑾在湘潭居住期间,一边哺育儿女,一边习剑练武,同时还写过许多反映自己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满,忧时愤世的诗篇。如《咏琴》:“手抱绿绮来,七弦发清响,但恐所好殊,不遇知音赏。”《谢道韫》“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踏青记》:“曲经珊珊芳草茸、相携同过小桥东。一湾流水无情甚,不送愁情送落红。”

《杞人忧》诗:“幽燕烽火几时休,闻道中洋战未收,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张静江故居导游词 篇8

张静江故居位于镇东大街,系其父张宝善于18所建。故居大厅内有清末名人张謇的匾额“尊德堂”中堂之画系谢公展的手指佳作。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联为翁同和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手书赠陈立夫的“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对联,和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文物,及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于右任、陈布雷、蒋介石等名人手札;有“尊德堂”家庭合影,朱逸民、陈洁如的生活照;还有其女婿陈友仁致张静江的手札和张静江子女的照片,张家的帐本、寿礼薄、全福贴等等。还陈列着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手书的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德颂》板屏六块,系用银杏木镌刻,是国内珍贵的文物。

张静江,又名人杰。佛号饮光,别号卧禅,1877年9月19日生于南浔。19被荐为一级参赞,随着法国公使出国。赴欧途中,结识孙中山,向孙中山提供白银三万两作为反清革命活动经费。孙中山与他初遇时即称他为奇人,后称他为革命圣人,曾题“丹心侠骨”相赠。“二次革命”失败后,张静江又前往东京、巴黎,支持孙中山改建国民党。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1938年,他先避居汉口,后经香港到美国,寓居纽约。1950年9月3日病逝。 故居建筑为典型的江南洪门豪宅风格。厅堂两座门雕,雕刻精细,门楣分别为“有容乃大”和“世守西铭”,均为南浔近代实业家兼收藏家周梦坡所书。

戴笠故居导游词 篇9

走进去,你才会发现戴军统的心计,那栋正面看是两...

层楼的房子实际上是三层。一楼的客厅特别高,与大户人家的正厅没什么区别,但上了二楼就等于走进了“迷魂阵”,7间房,每个房间至少有两扇门、三扇窗,书房和会客厅内更多达6扇门,也就是说不管人站在房间的任何一个角度,只要迈上两步便可轻易地从房间脱身。

戴笠故居最有名的是逃亡秘道,戴笠故居这道暗梯,当年藏在壁柜、佛龛、布幔之后,呈螺旋形,仅容一人通过,直通地下室。在书房和会客厅之间的一个壁橱实际上是暗门,推开边门,后面竟然是能站立一个保镖的暗室和一个可单人侧身走的旋转楼梯。当戴笠在书房或会客厅与人交谈时,谁能想到保镖就站在与戴笠一板之隔的身后呢?这个设计有两个妙处:一是节省许多空间;二是逃跑时不易受到追兵枪弹伤害。戴笠这个人顾虑重重,害怕有人暗杀,连住在自己老家也不能睡个囫囵觉。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篇10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一】

胡家大宅一共占地10.8亩,将近7230个平方米,等会我们的游览路线就是由东往西。首先第一部分东部内眷生活区,生活有胡雪岩的姨太太和小孩们,中间为接待办公区,是接待外来客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为轿厅,当时就停主要的交通工具——轿子,给客人停轿落轿的地方,类似现在的私家车库。西部则为大花园,是主人休闲的场所。

下面我们来看胡家大宅的模型,胡家大宅有风水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门开的特别偏,特别小,我们刚是从这个小偏门进来的,一般古建筑处理手段是把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加上主人又是胡雪岩这样的红顶商人,有钱有权有势,大门开大开的气派是完全符合他当时的身份的,但是我们看见大门是又偏又小,其实这是典型的一个杭派石库门,可能说到石库门,大家都想到上海,但是在杭派石库门的处理方法上,是有这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又偏又小,小门代表了中国人比较内敛的思维方式,不露财不露富同时高深的白墙黛瓦,深藏于内的一个特色。

同时,这偏小的大门偏的方向是东南方,八卦里最后一个位就是巽(xun)位,在第一个位置乾位的左手边一个位就是巽位,主文曲星旺,预示着运势发达,官运亨通,现在杭州市政府的大门也是这样开的,所以这是传统的一种处理手段,但在西北角这是缺了一个角的,关于这个有个传说,这是胡家的财位,但偏偏在这个财位,原有个小理发铺,老板非常有骨气,没有将这一小块地卖给胡雪岩。

但按当时胡雪岩的地位和权势,利用很强硬的手段想拿下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胡雪岩并没有为难人家,因为胡雪岩本身性格是个非常厚道,以和为贵,和气方能生财,于是就让他留了下来,这也成了胡雪岩命运上的一个破绽,就是因为缺了这一角,破了风水破了财水,因为中国古代人建房子讲究四合的,四四方方,把这四方的风水合到一起才能风声水起,发家致富。

轿厅

我们所处的原是胡家的轿厅,这是当年停轿、落轿的。特别要介绍这里的木材,是用银杏木建造而成,因为银杏木生长的非常的缓慢,几乎十年才长1cm,所以这些柱子全是千年以上的树龄,胡雪岩故居被称为“中国第一豪宅”,是因为木料非常的高档,像一会我们会看到红木中的鸡枝木、酸枝木,还有花梨、紫檀、金丝楠木,过了轿厅,看到中轴线上这就是二门,讲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这是江南园林常见的砖雕门楼,上面“修德严贤”这四个字是胡家家训,胡雪岩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既德又贤,德才兼备,可惜这栋豪宅是被胡雪岩去世不久后,子孙以抵债的方式抵押出去的,300万元白银建的,1/30的价格,10万元白银就抵债抵给了当时的一位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文煜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是他的儿女亲家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李鸿章。下面我们进入东部内眷生活区。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二】

我们走进一条小巷,路是石板路,更奇怪的是路口放着一个金元宝,后来我知道这条街就叫元宝街。沿着元宝街很快到了故居门口,我们直接就想进去参观,但被门口阿姨拦住,说要买票。这时候听爸爸嘀咕道:“这里还要买票啊?”

走进胡雪岩故居的大门,就看到了一处处风景,“我们该去哪呢?”我情不自禁地说出来。爸爸笑着说:“我们就跟着旅行团的导游走,还能听听典故呢!”“好!”我点着头说。刚进入正门,步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阔气的大堂,里面播放着京剧音乐,大堂让我们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接着我们来到了百狮楼,百狮楼门口有一只只小狮子头,他们都对着我。

它们的嘴裂开来好像在笑着对我说:“欢迎光临!”一进门满屋子都是狮子头,好像我来到了一个狮子世界。这个百狮楼是给胡雪岩的母亲住的地方,我想胡雪岩的母亲应该非常喜欢狮子!走出百狮楼,我们又来到了楠木厅。楠木厅主要是用楠木做的,那是胡雪岩子女居住过的地方。在楠木厅的正中央,放着一架古琴,古代的人们都喜欢弹古琴。所以放着古琴!因为我会弹古筝,所以很想上去拨弄几下呢!

然后我们到了芝园,芝园是胡雪岩的后花园,非常美!花园中有假山、有楼阁、有水池、有小桥。沿着台阶往下走,就是一个大洞,洞里面弯弯曲曲,像一条长龙。我感觉走在里面有点冷,但看见洞里的灰石在灯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黄色的,看上去暖暖的,一下子让人忘记了冷。走出洞,眼前便有几座小桥,下面流着泉水。几朵小花把后花园点缀得十分美丽,满池的金鱼在水中悠闲自在地游着。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小厨房。小厨房里面放着许多烧菜做的用品,小厨房的外面,有一口井,如果想要喝水,直接到井里打水。我们不知不觉参观完了故居,今天的收获很大,不但参观了美丽而又富丽堂皇的故居,而且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胡雪岩创立的胡庆余堂,我在路过河坊街时,经常看到络绎不绝的人走进走出,让很多病人看好了病,让我知道中药的神奇!我还依稀记得死去的太公以前经常去那里看病。

听说后来胡雪岩破产了,但他的一生还是值得后人尊敬的,他的胡庆余堂为后人做了贡献,成了中国非常着名的医药馆。希望胡庆余堂永远开下去,治好更多的病人,造福于后人!

胡雪岩故居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你们好: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江南药王”胡雪岩的故居。胡雪岩名光墉(1823-1885)杭州人。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故居建于同治十一年(1827)占地10.8亩,建筑面积为5800多平方米。宅内有十三楼,建筑构思巧妙,芝园中的假山参照了杭州飞来峰的形势;建筑工艺精致,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无品不精;建筑用材讲究,大量选用紫檀、楠木、银杏、中国榉等高档木材。全宅铜铸件就重达10余吨,竭尽豪华,堪称清末中国巨富第一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胡家子孙将故居抵债给他人,解放后又曾做过学校、工厂和居民用房。因缺乏保养,建筑日渐破败,1999年-XX年底,杭州市政府拨款,由杭州市文物保护所完成了故居的修复,于XX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故居大门外的这条石板古巷,原为元代省府宝藏的所在地,因此取了一个象征财富的街名叫“元宝街”。故居总平面呈长方形,内部分为三条轴线;待客议事的中轴区,芝园观赏游玩的西轴区,生活居住的东轴区。进入正门,穿过门楼,来到轿厅,此”亭为中轴区的第一进,是客人停轿等候的地方。厅上所挂的分别为"奉扬仁风”“经商有道”、“乐善好施”、“勉善成荣”“承恩天赐”五块牌匾,其中“勉善成荣”匾是同治皇帝所赐的御匾。厅中还象征性的陈列了两座清式的轿子。

走过轿厅正对面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砖雕门楼,上刻“修德延贤”意在勉励后代。我们向右拐,参观一下东部生活居住区,穿过明廊暗弄,来到融冬院,俗称花厅1,这是当时私下称的“角落里的姨太太”住的地方,庭院空间虽不大,但造园手法高超,小桥流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与融冬院相连的是颐夏院,又叫花厅2,厅内陈设的家具精致舒适,厅外环境优雅。看过了两座花厅,穿过一个小门,沿曲廊来到鸳鸯厅,此厅因南北建筑结构不同,故称鸳鸯厅。厅后天井有聚宝盆图形的鹅暖石遗址。鸳鸯厅的北面为清雅堂,面阔7间,俗称新7间。楼上原为胡家子女居住,楼下为胡家宴请宾客的地方。我们现在从这个门洞出去,来到“和乐堂”俗称老7间,它是住宅区中的主体建筑。据记载胡雪岩有13位姨太太,为了方便与各位太太会面,并避免她们之间的醋意,想了一个好办法,安装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通话设施——一座大德律风,用十三根电线通向各房,只要认定门子,就可以召唤各位太太,声音清楚,省去了不少口舌,在和乐堂现在还可以见到当时的铜管和铜线,一楼7间现用琴、棋、书、画修饰其内。

我们现在到的地方是“楠木厅”,俗称边厅,建筑全部用楠木构筑,大家在这里可以嗅到楠木特有的香味,堪称厅中的精品。据说这是当时深得胡雪岩宠爱的“螺蛳太太”住的地方。楠木厅的对面是小厨房,陈设有灶台和厨房必备用具,还有灶神。参观完生活居住区,我们又回到中轴区,进入第二进院子,走过照厅,正厅百狮楼就在眼前,此厅是待客、迎宾、议事的主要活动场所,又是胡雪岩母亲与大太太居住的地方,是全宅最重要的建筑。因原来有100个紫檀磨成的狮子装饰栏杆故称“百狮楼”。这里的砖细墙有葫芦形、梅花形、立体几何形、圆形、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多种形式全国少有。

走出正厅,西侧便是西轴线观赏游览区的入口处,上题“芝园”时胡雪岩为了纪念父亲胡芝田而命名的。沿石阶而上,首先来到的是“影怜院”,现在厅内装饰有仿当时日本定制的水法塔灯和英国人送给胡雪岩的两面大镜子,和与它相邻的是荟锦堂,楼上称御风楼,此楼是全园的制高点,站在楼上全园的景色尽收眼底。沿西边回廊,我们来到了洗秋院,俗称花厅4。胡雪岩当年建成芝园时,专门请了杭州的文人雅士来赏鉴标题,时值秋天,隔扇上装有五彩玻璃以蓝绿色调为主,这种气氛把秋天的气息清洗的一干二净,因此就有了“洗秋院”这个名字。

在洗秋院的北面为“锁春堂”,意在把美景留在院内,自成一统。现在已辟为茶楼,是观景品茗的好地方。芝园的中部为主体建筑“延碧堂”,因材料全部选用鸡翅木故又称红木厅,站在厅前露台上隔水相望,只见对岸一座大假山造型奇特。据记载当时胡雪岩认为原来所堆的假山太呆板,请了当时名满京师的造园名家伊芝重新设计,伊芝几易其稿都不能使胡雪岩满意,后来经一仙人指点去灵隐寺前飞来峰住了1个月得到了灵感,设计了现在的这座假山的图纸,终于让胡雪岩满意,又请了杭州的工匠魏实甫、冯凝、程欢、蔡荣庄四人负责叠造,历时两月完成,其中的假山溶洞堪称国内最大的人工溶洞。

上一篇:电信党委党建下一篇:点一盏心灯寻觅信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