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禁毒教育工作计划(通用12篇)

幼儿园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篇1

为了进一步加强开展禁毒宣传工作,提高师幼远离毒品的教育活动,根据《兴仁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兴仁县教育系统2016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禁毒法》,结合我园实际,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教职工和幼儿家长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意识和拒毒防毒能力,努力营造 和谐、平安的校园。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班家教指南、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开展拒毒、禁毒,让师幼及家长远离毒品宣传活动,坚决抵制毒品进入校园。

三、组织领导

组长:周剑血(园

长)

副组长: 曾凡卉(副园长)

陈国秀(副园长)施冬梅(副园长)

成员:

周大鲸(办公室主任)邹 燕(保教主

胡坤凤(保教副主任)刘泰利(教研组长)

朱国敏(总务主任)

曾 勇(保

卫)

三、活动安排

(一)开展“‘我们拒绝毒品’2016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行动”的宣传周活动。

1.时间安排:

2016年6.26国际禁毒日。

2、通过幼儿园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幼及家长认知合成毒品,降低涉毒风险,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带动家庭成员提高禁毒意识,扩大禁毒宣传的覆盖面。通过这次活动主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防范合成毒品危害为重点,利用图片、播放影视作品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毒品防范、宣传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合成毒品的形状、特点,什么是吸毒、吸毒的危害、吸毒为什么会上瘾、导致吸毒的原因有哪些、我们怎样拒绝毒品、保护健康等,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并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向家长发放宣传单,积极的向家长做宣传工作。使广大师幼、家长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将把禁毒宣传教育渗透到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做到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确保实现校园无毒品”的工作目标。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体师幼员工要充分认识毒品的巨大危害性,要从保安全、保稳定的大局出发,要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去认识,对禁毒的专项教育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教育到位、防范到位。

2、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1)工作机制。分管领导曾凡卉要长期不懈地抓好教育,抓好管理,做好防范工作。

(2)协同作战机制。积极配合政府和禁毒办开展禁毒斗争。

(3)齐抓共管机制。禁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发动全体师幼员工互相监督,共同约束,发现苗头就坚决制止和打击。

最后结合《兴仁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兴仁县教育系统2016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开展好各项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强化管理、注重实绩。做好活动记录和过程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及时上报相关材料,搞好宣传、总结工作。

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篇2

一、深入开展“和谐学校”、“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强化禁毒宣传教育,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我校根据防范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学校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 着手于学生毒品预防教育, 紧紧围绕着参与禁毒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活动, 提升了抗毒、防毒的意识, 在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 真正起到了预防教育作用。“6.26”国际禁毒日, 学校利用各种宣传载体, 如广播室、黑板报和专题展览等, 形式多样地开展了禁毒宣传工作, 让广大师生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性以及禁毒工作的必要性。通过系列的活动, 远离毒品, 创建创绿色校园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防范, 真正地做到远离毒品。

二、执行禁毒教育“12345”工程, 用多样的形式、丰富的活动, 增强学生防毒拒毒的主动性

为确保我校禁毒教育取得预期成果, 我们切实实施好“12345”工程。“12345”禁毒工作工程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一墙”、“二室”、“三栏”、“四赛”、“五课”。“12345”工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

1. 一墙。

“一墙”就是学校的禁毒宣传教育宣传栏。禁毒教育长效宣传栏修建在校园的醒目位置, 以《禁毒法》为中心, 加强禁毒相关知识的宣传, 详细讲解有关毒品危害和预防知识, 直观醒目, 视觉冲击强烈, 继续增强学生对毒品的危害和认识, 引起学生对毒品犯罪问题的重视, 号召全校师生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 关注人类健康、生命和尊严, 全面地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 提高拒毒、防毒能力, 让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2. 二室。

(1) 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广播室。广播室以常规性宣传教育为主, 作为学校禁毒教育的主要载体, 围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宣传教育主题, 广泛要求学生自己写稿, 自己播音的形式, 使学生自主的宣传禁毒知识。

(2) 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图书室。在图书室中, 我校以图书、挂图、影像等材料为主。图书室定时向学生开放, 让学生认真阅读禁毒相关书籍, 全面认识毒品的种植、制成、来源及危害, 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增强禁毒、拒毒意识。

3. 三栏。

“三栏”禁毒宣传主要是指班级禁毒主题黑板报, 班级主题黑板报主要体现在“禁毒知识宣传专栏”、“禁毒知识学习心得专栏”和“禁毒宣传创意海报专栏”。

(1) 禁毒知识宣传专栏。在这个专栏中具体介绍毒品种类、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禁毒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2) 禁毒知识学习心得专栏。在这个专栏中重点展示学生通过学习禁毒知识的心得体会, 树立禁毒正能量。

(3) 禁毒宣传创意海报专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禁毒宣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创意, 增强全体学生的禁毒意识。

4. 四赛。

“四赛”主要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禁毒征文竞赛”、“禁毒演讲竞赛”、“禁毒手抄报竞赛”。

(1) 禁毒知识竞赛。竞赛重点让学生加深对毒品种类、毒品对社会的危害、禁毒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毒品预防知识的认知。

(2) 禁毒征文竞赛。活动以禁毒主题作文竞赛的形式, 让学生谈认识, 谈体会。在作文中, 学生们表示了拒毒、禁毒的决心, 还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打击吸、贩毒行为, 让毒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培养学生参与禁毒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3) 禁毒演讲竞赛。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去感染身边的每位同学, 让他们了解到毒品对人体、对社会的危害, 从而主动远离毒品。

(4) 禁毒手抄报竞赛。禁毒手抄报编辑竞赛可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意个性与创意能力。

5. 五课。

“五课”的内容是“学校禁毒教育宣誓课”、“专家进校宣讲课”、“禁毒知识辅导课”、“家长亲子互动课”、“班队主题活动课”。“五课”旨在深化学校禁毒教育, 进一步巩固禁毒教育成果。

(1) 学校禁毒教育宣誓课。校长主持全校师生禁毒教育动员大会, 提出禁毒教育明确目标。全校师生举行“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宣誓、大力营造校园禁毒宣传教育氛围。会上还举行全校签名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举行撰写禁毒书信、制作禁毒短片、表演禁毒小品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宣传毒品危害, 引导学生了解禁毒知识, 增强拒毒意识。

(2) 专家进校宣讲课。我们邀了长期从事禁毒工作的县禁毒委教导员到校园给师生作专题报告, 积极主动邀请各校法制副校长、禁毒民警、禁毒志愿者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向在校学生宣讲党和政府的禁毒工作方针政策、禁毒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毒品预防知识, 以进一步提高师生对禁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省高校禁毒联盟汪腾主席到我校以开展禁毒讲座的方式,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毒品的种类、特征、危害以及相关的拒毒防毒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认识毒品知识的兴趣。

(3) 禁毒知识辅导课。学校根据中小学课程安排计划, 在学科安排中合理安排禁毒宣传教育, 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禁毒宣传教育, 把禁毒宣传教育课落实到位。在禁毒宣传教育中, 学校禁毒教育读本作为重要的教材, 老师紧扣教材, 结合本地社会现实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抵御毒品侵袭能力,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4) 家长亲子互动课。学校利用专家进校做禁毒宣传教育报告的机会, 邀请家长到校参与, 在听取报告的过程中, 家长亲子互动, 家长提出希望, 孩子表决心, 从行动上增强孩子们的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从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入手, 在学校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帮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 在努力进步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以阳光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成长。

(5) 班队主题活动课。各班在老师组织下, 以“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为主题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我校组织学生参观了澄迈县太平强制隔离戒毒所, 学生们在民警的带领下认真了解了戒毒学员的生活、学习场所, 从纪录片《播撒春天的希望》中感悟到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的真谛, 民警讲解、戒毒学员现身说法增强了学生远离毒品的决心。特别是学员小林声泪齐下地讲述了自己的吸毒史, 他悔恨地说:“毒品之毒猛于毒蛇恶虎, 我抱着‘好玩’的心态去‘试一试’, 可是就因为这一句‘试一试’, 毁了我的家庭。因为染上毒品, 花光了家里的钱, 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 我到处偷摸拐骗, 无恶不作。幸运的是, 我被送进强制隔离戒毒所, 在戒毒民警的帮教和精心矫治下, 我心中的阴霾渐渐散去, 再次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同学们, 毒品是魔鬼, 就是他, 让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 很多原本有着美好人生的人走向死亡。同学们,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通过这次的参观, 给学生还不太成熟的心理筑起了坚固的防线, 使学生深知毒品对人体的极大危害。在班级主题班会中, 各个班级定时地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在禁毒宣传教育主题班会中, 老师让学生通过查阅、展示资料, 了解学生本地区吸毒现状,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 讨论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增强学生禁毒、拒毒意识, 使学生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学校经过多年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我校在毒品的预防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2年被海南省禁毒委员会评为海南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12月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创新学校。2016年被海南省禁毒委员会评为海南省禁毒工作先进单位。

禁毒教育崎路行 篇3

近几年来,随着禁毒宣传力度的加大,从未听说过毒品的青少年已经越来越少。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尽管不少青少年已经接受了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或者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但是他们还是去尝试了毒品。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宣传不太相信。

在西方,社会学家对20世纪以来采用恐吓式的毒品危害教育方式普遍评价很低。不少研究者认为,这种大惊小怪的做法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并有可能同青少年的自身体验或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的“事实”不相吻合,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强化了青少年的逆反情绪。社会学家戴维·汉森对130项毒品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发现青少年在接受教育后对毒品的态度只有很小的变化,有时甚至会增加吸毒。由兰德公司进行的另一项对毒品教育计划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这一研究发现,这样的宣传教育其实质性效果无法被确定,却发现有时会刺激好奇心。

我在研究中发现,在吸毒青少年中,涉足毒品前“听说它能使人飘飘然,很想试试”的人占了大多数。但青少年对毒品的这种认识并不仅仅是受到毒品亚文化的影响,而更多的是从主流社会的媒体宣传中获得。在许多媒体宣传中,经常出现吸毒能使人飘飘欲仙的夸张描述。这种描述对青少年的误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事实上,许多人在初次吸毒后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飘的感觉。有的人是感觉难受、想睡觉;有的人是呕吐;有的人是感觉头晕并很快就睡着了,等等。一位35岁的男性吸毒者对我说:“以前我对吸毒者也看不起,觉得这些人就是追求享受,因为宣传都是这么说的,而且还说吸了毒以后人会飘,吸毒的人就是为了追求这种飘。可我吸了以后从来也没有感觉到什么飘和享受,第一次刚吸完感觉就是难受,以后再吸只是因为不吸更难受。所以我有时也在想,最好能安乐死,这样活着也很痛苦。”

国外的研究早已证实,海洛因是对精神起特殊作用的潜在依赖性最高的毒品。它的戒断远比西方青少年使用较多的大麻等毒品要困难得多。但问题是,在我国的禁毒教育和宣传中并没有明确这些内容。一些青少年认为所有的毒品都是一样的:“偶尔尝一下没有什么关系,外国人中小学生都吃的,后来不想吃就不吃了。”“美国总统、参议员当中年轻时吸毒(指大麻)的人也很多,后来都不吸了。”“解放前很多有钱人都抽大烟(指鸦片)的,后来不是全戒了嘛。”正是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少青少年在第一次面对毒品时并不感到害怕,相反却“觉得好玩,想试一下”,并认为自己能控制。这些情况都是值得禁毒教育引起反思的。

最后推动力探究

和禁毒教育的误区相关并值得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青少年涉足毒品的最后推动力。在新一代滥用毒品的青少年中,这种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群吸氛围助长了人的行为的心理遵从性。心理学的实验证实,如果在一个屋里有五个人,其中的四个人都感到很暖和,即使一个人感到冷,他也会怀疑自己的知觉,无论如何其他四个人不可能都在发烧或弄错了。而且,当群体的规模,男性由一增至三人时,女性由二增至四人时,遵从也有很大增长。这个实验和青少年初次吸毒的情况十分相似。我在研究中发现,三五人在一起的场合是创造吸毒氛围的最主要形式。在这种场合,初次涉足毒品者比较容易打消对毒品危害的顾虑。数据显示,第一次吸毒时在场人数有2-3人占62.7%,4-5人的占22.0%,6人及以上的占5.7%。72.1%的人是在知晓的情况下吸的,20.3%的人是在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吸的,只有7.6%的人是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吸毒的。

其次,毒品亚文化迎合了青少年崇尚个性张扬、叛逆家庭与社会、追求人生享乐的心理。目前,在中国的吸毒圈内,毒品亚文化正在以各种新的话语和引人入彀的方法不断适应毒品种类的变化和对抗禁毒宣传。这种亚文化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在主流文化的禁毒宣传中,对吸毒者的描绘通常是十分狰狞可怕的。但在群吸现场,青少年看到的是朋友或熟人,而且这些人看上去是正常的、惬意的。这种文化会告诉青少年,毒品“偶尔用一点没有关系”、“它可以使你什么痛苦烦恼都忘记”、“少用是补药,多用才会上瘾”等等。这种话语可以诱惑青少年忘记或不顾危险,产生想尝试一下的心理。

第三,在群吸情境中,“语言挤兑”最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被团体排除的心理,从而成为导致吸毒行为发生的具有最后作用的危险杠杆。一位19岁的男性青少年说:“我在学校里接受过禁毒教育,所以尽管一开始我对朋友吸毒时的神态感到十分好奇,但他们让我试,我还是不敢。从那以后,他们就不断说我:‘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胆小?偶尔碰一下又不要紧的。’‘你是男人吗?’‘这种东西没碰过,人算白活了。’在这些话的刺激下,我感到自己想抵御毒品诱惑的神经就像根橡皮筋,老是紧绷着。一方面我知道吸毒的危害,感觉等在前面的好像是深渊;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话不断伤害着我的自尊心,就像刀子逼在后面,是深渊也不能不跳。不久,橡皮筋断了,我跟着就陷进去了。”

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篇4

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班级和谐,保证青少年能健康地在学校这片土地上成长,避免毒品腐蚀学生,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制定学校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一.健全机构,宣传到位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派班长和学习委员主抓禁毒教育工作,成立禁毒领导工作小组,以禁毒图片、禁毒书刊向学生进行宣传,同时利用班会、晨会时间进行宣传、发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二.以活动推动禁毒教育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班级计划在这一天加大宣传、活动力度,以发放禁毒书刊、禁毒小品、禁毒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远离毒品。另外,平时加大活动力度,认真做好“五个一”禁毒宣传主题教育,每期组织学生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读一本禁毒好书、写一篇禁毒心得、看一部禁毒好电影、登陆一次禁毒网站,使广大青少年充分了解毒品给家庭、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巨大危害,增强拒毒防毒意识。

三.具体措施

1.每周班级开展一节禁毒教育课,按照《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进行毒品预防专题教育以外,安排一

次禁毒预防教育专题讲座或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在校所有学生接受到比较系统的毒品预防教育,确保在校生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防毒能力。

2.充分利用“6.26”国际禁毒日,精心组织安排宣传活动,利用板报设置宣传栏、张贴主题宣传画、专题咨询、散发宣传品、小品、知识竞赛、宣誓签名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3.加强网络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学生家庭禁毒教育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学校为主,班级为辅,农村配合、家庭合作“四位一体”的学生禁毒教育社会化体系。

4.重视教师、学生思想的转变,强化平时的养成教育,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总之,禁毒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我们在禁毒教育工作中,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此项工作做好、做实。

2013—2014学第二学期二年级

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殷淑可

学校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有关禁毒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毒品教育作为我校安全与稳定工作、学校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宣传主题活动,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禁毒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禁毒意识和拒绝毒品自控能力为根本,营造一个文明、净化的教育环境。

二、学校禁毒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扎实开展好禁毒工作,全面落实学校制定的禁毒工作计划,经研究决定,成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袁丰、王建军、陈兰富、王金翠和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面开展毒品宣传预防教育工作,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性,认识到一旦沾上毒品就丧失前途,葬送健康,毁灭生命,祸及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目前毒品虽尚未在学校出现,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好。我校将把禁毒教育列为德育工作计划中重要的一项,将禁毒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把禁毒教育作为班主任一项常规工作,使我校的禁毒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并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掀起毒品预防教育高潮。

2.切实开展好“六个一”活动:

(1)上好一节禁毒教育课。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孟宪法同志上一节毒品教育课。

(2)读一本禁毒书籍。认真组织学生看书学习禁毒知识,让学生切实掌握毒品知识和国家对禁毒的法律法规。

(3)观看一部禁毒专题教育片。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观看“拒绝毒品、关爱未来”禁毒专题片,让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势的严峻性。

(4)开辟一期内容丰富的禁毒黑板报。主要涉及毒品的知识及毒品的危害等内容,使学生受到教育。

(5)举办一次“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

(6)每名学生在家里开展一次不让毒品进我家的宣传活动。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拒毒意识

在落实专题教育课的基础上制定20xx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计划。学校持之以恒组织适合学生特点、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切实做好超前预防工作,让学生“识毒、明毒、拒毒”。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和抵制能力。保证校园无毒品、学生不吸毒。

4.将禁毒教育贯穿于常规教育,确保禁毒教育的连续性

抓禁毒教育局限于六月份,搞一阵风而应付检查,这是不足取的短期行为。我们要将禁毒教育贯穿于常规教育,时时抓,天天抓。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行为规范教育中要加大禁毒教育的力度,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同引导学生交友谨慎,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小学禁毒教育计划 篇6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是一项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的长期性工作。为认真贯彻上级禁毒工作精神,积极开展“识毒、防毒、拒毒、铲毒”教育。立足学校,积极开展禁毒教育,使全校师生了解毒品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毒、拒毒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面向全体师生,全面实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从学生教育入手,不断争取禁毒宣传教育的工作实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禁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我校把禁毒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通过校会、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黑板报、广播站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把禁毒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相结合,做到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使广大师生了解毒品基本常识,无人参与涉毒、吸毒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集聚合力,加强教育。

我校注重以活动为教育载体,在活动中落实毒品预防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学校老师结合研究性学习开设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教育课,引导学生们通过查阅、展示资料,讨论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增强禁毒、拒毒意识。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分析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学校还依托家庭、社区,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合力,开展禁毒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觉形成禁毒意识。

三、落实措施,精心组织

我校认真落实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禁毒教育活动,结合教育局文件要求,切实做好“五个一”活动。

1.上好一堂禁毒教育课。学校要求各班利用班会、思想品德课上一节禁毒教育课。

2.看一部宣传片。组织全体同学通过观看“拒绝毒品、关爱未来”禁毒专题片,让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势的严峻性。

3.读好一本书。三至六年级各班认真组织学生看书学习禁毒知识,让学生切实掌握毒品知识和国家对禁毒的法律法规。

4.开好一次主题队会。三至六年级各班队活动课举行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主题队会,开展禁毒讨论,提高防毒、拒毒意识。

5.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人完成一篇心得体会。

6.要求学生向父母宣传一次有关毒品的祸害。

幼儿园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篇7

一、中国青少年吸毒现状及禁毒教育模式

据《2010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 截至2009年底, 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133.5万名, 新查获人员中多数是25岁以下青少年;另外, 自2001年以来, 虽然35岁以下的吸毒人数所占比例由2001年的77%下降到当前的58.1%, 但未成年人吸毒人数自2004年起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 甚至还出现在校生吸毒现象。针对上述状况, 我国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我国充分发挥教育、民政、工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成员单位的合力作用, 以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图片展览、街头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积极配合各级禁毒部门和宣传部门定期开展宣传活动。二是推进禁毒教育进课堂、进家庭。一些地方学校把禁毒教育纳入法制教育体系, 每学期安排相应课时, 结合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 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教学授课, 从而使学生掌握毒品危害的知识, 进一步了解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另外也通过家校合作, “小手拉大手”, 由学生带动家长一起学习禁毒知识, 定期编辑印发家教禁毒指南、《致家长信》等, 提高家长和学生对毒品的警惕性。三是开展禁毒教育参与式培训。把握青少年成长学习的生理和心理规律, 将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与方法融入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中。比如在夏令营中安排内容丰富的专题知识讲座, 融入绘画、团队游戏等活动, 又与相关专家、禁毒一线干警进行深入的沟通。从以上主要措施中, 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青少年禁毒教育, 我国秉持了教育和宣传为主要理念的预防模式,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不断探索禁毒教育新模式, 根据各地不同情况, 开展教育推广工作, 取得一定成效。

二、美国青少年吸毒现状及禁毒教育模式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毒品消费大国, 毒品来源渠道多, 流通方式多样, 毒品亚文化盛行, 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工作讲求科学实效, 以达到遏制毒品扩散, 实现预防保护的目的。

1. 美国青少年药物滥用现状。

在经历了上世纪70~80年代药物滥用问题最严峻的时期后, 青少年滥用问题仍呈失控之势。近几年, 吸毒者的绝对数量已经减少了近一半, 但是其青少年吸毒的状况不但没有取得改观, 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2011年9月公布的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年度调查 (NSDUH) 数据表明, 2010年, 12~17岁群体中约有2, 500, 000人 (约占10.1%) 在过去一个月里是违禁药物使用者, 18~25岁则约有4, 800, 000人 (约占21.5%) 。

2. 美国青少年禁毒教育模式。

美国青少年禁毒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教育为主, 运用科学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 提高对药物使用行为的认识, 增强抗毒能力, 掌握拒毒技巧。

模式一:基于学校教育的预防项目: (1) 网络课堂, 师生互动。Just Think Twice项目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导师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网站上丰富明确的药物信息, 批判地看待药物滥用行为。学生们参与团队合作和个体分工, 在有限的课时内, 通过自主学习, 再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 分享学习体会;每一次活动后都设计了探讨思考题, 协助反馈和总结工作。 (2) 教授技能, 增强抗逆力 (Resiliency) 。LST (Life Skills Training) 项目基于药物滥用行为原因的认识, 将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因素与毒品使用因素相结合, 影响涉毒期待值, 传授涉毒抵抗技巧, 增强基本抗毒技能的方法, 并推广推进课程 (Booster Courses) , 使教育效果深入人心。研究人员统计, 该项目使接受课程的青少年中药物滥用行为人数下降率高达87%;长期的跟踪干预显示, 青少年的多种药物滥用情况下降达66%, 吸入性毒品、麻醉药和迷幻剂的使用人数也显著降低。

模式二:基于多种社会力量的防治模式。导致青少年药物滥用是众多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 进行青少年禁毒教育也需要优化配置、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构筑起坚固的防护墙。 (1) 家长参与。药物政策联盟 (D.P.A.) 致力于与父母、教育者和青少年共享防范药物滥用的策略。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家长进行倾听、学习, 开展行动、引导和帮助, 来纠正子女的药物滥用行为。 (2) 社区介入。社区生活的理念和氛围对青少年的成长意义重大。对涉毒的无家可归青少年的干涉项目, 旨在关注无家可归的青少年。研究人员随机选取128名志愿者为实验对象, 了解他们药物滥用状况, 采用“预防为主, 介入干预”方式, 参加加州大学专门设计的包括艺术、摄影和绘画等课程, 辅助以健康知识, 转移注意力, 增强自我认同感等来减弱药物依赖。 (3) 警务扩展。D.A.R.E.组织的“警察进校园”是让社区警察走进课堂, 充分发挥自身和犯罪嫌疑人一线接触的优势。授课警官在专门培训后, 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 结合警务训练和在执法实践中的亲身经历, 回答关于药物滥用和犯罪等复杂问题。这使警务实践更加人性化, 借助警察“导管”的服务性角色, 提供关于药物滥用信息, 宣传反药物滥用知识, 传授社会抗压法等。

模式三:“危害最小化”项目。据《2011世界毒品报告》推测, 全球约有2, 800, 000注射毒品者 (占所有针头注射者的17.9%) 是HIV阳性, 平均每5个注射者中即有1人。另据NSDUH公布, 受访者中51%的人继续使用自己用过的针头, 13%的人知道自己使用的针头是别人用过的, 只有29%的人漂白了自己上次用过的针头。在这种背景下, “危害最小化”原则旨在防治可预见的危害和降低实际危害, 更注重减少因药物滥用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同许多国家一样, 美国也实施了“针具交换运动” (Needle Exchange Program) 。NSDUH调查的425, 000名受访者中, 针头来源于此项目的占12.4%。它通过回收使用过的注射针头, 再发放新针头来保证参与者手中的针头都是清洁卫生和安全的, 从而从源头上降低了因混用、多用针头而受HIV和肝炎感染的几率。同时, 这也利于相关部门通过统计用针头注射的人数, 制订针对此群体的防治方案。综合以上, 我们能够总结出美国人把禁毒教育带进了课堂, 对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都进行了充分的实践;他们还群策群力, 发动了教育工作者、父母、同伴领袖、社区、警察等社会力量, 共同投入到反毒品持久战中;与此同时, 他们本着开放的原则, 亦开展疏导防控的“换针运动”, 均取得了不小成就。

三、中美两国青少年禁毒教育模式的比较思考

基于上述内容, 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与我国青少年禁毒教育工作的不同之处, 下面, 就从五大方面对双方进行比较思考。

比较思考一:禁毒教育走进校园和课堂。美国校园的禁毒活动在预防教育理念的支持下, 将毒品知识带进课堂, 纳入常规课业教育, 投入人力、财力, 把理论落实到实践。就我国中小学学校而言, 也同样地坚持以学校为阵地, 一些措施看起来卓有成效, 但深究起来, 却难逃随意性和临时性之嫌。首先, 不少学校并没真正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以及毒品预防的重要教育价值, 他们承受着教学质量评估和升学率等多重压力, 无形中就把禁毒教育推置到边缘地位。真正把反毒品教育纳入校园课程中还是很少见的。其次, 学校大多在每年“国际禁毒日”前后, 开展如火如荼的活动, 但宣传手段简单, 对能力教育重视不够, 忽视效果反馈。这都与科学系统的禁毒教育要求相去甚远。因此, 禁毒教育关键在实践。像网络课堂的形式是可以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校里加以借鉴并推广的, 以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开放的教学理念为支撑, 脱离灌输式的授课,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既达到传授毒品知识的目的, 也增加了个体在团体中的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 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 都必须强调拒毒能力的培养, 立足不同年龄段特点, 设置针对性强的系统课程;通过影响涉毒期待值, 纠正对药物使用行为的错误认识, 掌握群体抗压技巧, 增强抗逆力和社交技能等, 真正地掌握终身受用的能力, 并且举一反三, 共同防治涉黄涉暴、酒精滥用等行为。

比较思考二:禁毒教育联合家长力量。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做人”, 培育品德修养, 求同存异。家长们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子女的想法, 及时了解并客观对待子女的药物滥用行为, 愿意在相关社会机构的帮助下, 预防子女对违禁药物形成依赖, 或者帮助子女戒断治疗。而大多数中国家长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续, 几乎把全部精力财力都倾注在子女的成绩上。他们认为孩子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接触毒品, 或者不会尝试吸毒。可事实上, 青少年吸毒涉毒诱因复杂, 甚至父母的高期望值、过分溺爱等都容易成为导火索。因此, 家长们要消除思维误区, 清醒地认识目前我国青少年吸毒涉毒现状, 防范于未然。一方面家校沟通, 全面了解子女在校表现, 另一方面掌握必要的毒品知识和抵制技巧, 建立与子女的互信互爱, 加强孩子拒毒意识和抗毒技巧。

比较思考三:禁毒教育发挥同伴教育优势。同伴教育模式利用青年人的趋众性倾向, 提供了一种伙伴群体内部、相互之间传播敏感信息的途径, 具有群体适应性、易接受性、经济性等特点。在国外, 已被广泛运用于禁毒教育、性行为教育、艾滋病预防等活动中, 通过训练和支持既定群体中的成员 (具备感召力强、人际交流能力强、倡导“健康行为”等素质) , 经过施加影响, 使其他个体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发生积极正向的改变。在我国学校和社区中, 不乏同伴教育领袖者, 经过科学的指导培训, 完全有能力胜任此项工作, 是应加以充分利用的资源。

比较思考四:禁毒教育纳入社区警务工作。美国社区警察走进学校, 利用自身工作优势, 向青少年宣传反毒品知识, 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社区民警在了解社区毒情的基础上, 经过沟通技能培训, 面向在校生和社会闲散青少年, 定期进行禁毒讲座, 开展禁毒知识宣传;分阶段收集反馈信息, 建立“信息员”制度, 同时上级部门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考评制度, 毕竟抓捕、改造涉毒青少年 (包括吸毒和进行涉毒犯罪) 的社会成本远远大于开展有效的禁毒教育工作。

比较思考五:禁毒教育“危害最小化”需社会基础。针具交换项目的“危害最小化”理念让人想到古代大禹治水“以疏代堵”的方法, 即让已涉毒人群在花费较少的情况下, 通过安全注射模式, 避免HIV、肝炎等高危疾病的交互传播, 维护公众健康利益。其对象也不仅限于青少年, 但必然有利于降低他们的患病几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西方国家对此仍存在较大争议, 焦点主要集中在实效问题、社会容忍度、承担成本和实施程序等方面。我国也在部分地区实施了在美国等国家运用得相对成熟的“以低毒换高毒”的美沙酮替代法。适量服用美沙酮不会产生快感或使人过度镇静, 可有效控制海洛因、鸦片毒瘾达24~36小时, 且戒断症状较平缓, 不痛苦, 副作用小;再配以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 成效显著。据悉, 自2004年启动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至2010年底, 在28个省已有701个美沙酮门诊, 正在接受服务的吸毒者12万人,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益。这种有限度的宽容模式, 一定程度上正视了戒毒者毒瘾难戒或短期内复吸率高、戒毒效果打折的现实, 尊重了戒毒者个人意愿;但也直接挑战着“打击管制”为主的传统禁毒思维, 欠缺社会群体的普遍认可, 并且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门诊保持率较低, 干预覆盖面过窄等问题。

通过对中美两国青少年禁毒教育的比较思考, 若要取得高效而又兼顾社会效益、创新效益的青少年禁毒教育成果, 我们必须以校园为基点, 让禁毒活动走进课堂, 根据不同地区情况, 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方式;充分利用家长合力, 开展家庭禁毒教育, 并加强家校联络;发挥好同伴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 注重信息反馈;依托社区, 加强对社会边缘化青少年的禁毒教育, 方法手段富有针对性;在传统的社区警务战略中融入青少年禁毒教育内容, 以丰富这一战略的实践意义;考虑社会受众的需求、经济效益条件, 采用适当的疏导策略等。应该汲取美国科学的、能适用于我国青少年实际情况的理念和模式, 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 构建合理体系, 制定合理制度, 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我国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www.justthinktwice.com, 由美国药物管理局 (D.E.A.) 组织发起, 以“提供准确毒品信息是做出健康决定的前提和希望”为理念.借助网络课程, 主要面向6~12岁学生.

[2]“抗逆力可以被定义为面对逆境时的回弹、回复和成功的适应能力, 即面对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压力, 能够发展出社会的、学术的和职业的竞争力.”Henderson.N, Mike M.Milstein, Resiliency in Schools:Making It Happen for Students and Educators, 2003, 7Corwin Press INC.

[3]百度文库.美国家庭教育的十二个法则EB/OL]. (2011-10-20) .http://wenku.baidu.com/view/86b977a9d1f34693daef3e5e.html.

专项禁毒工作不会终止 篇8

公安部党委随后决定,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半年的“百城禁毒会战”。

也是在这一年,国家禁毒委员会首次组织各成员单位委员带队检查督导,最高法、海关总署、外交部、司法部、人社部、国家安全部、安监总局等部门专题研究部署禁毒工作,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加大禁毒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禁毒科研投入。

公安部禁毒局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禁毒局”)对本刊记者表示,这一轮会战结束后,专项禁毒工作不会终止,因为“当前禁毒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效果最显著的禁毒会战

长期以来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国际合作,并未彻底解决毒品问题,近年来伴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某些地区的毒情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公安部禁毒局提供给本刊记者的信息显示,从西南的“金三角”地区,流入了境内毒品交易市场80%以上的海洛因和90%以上的冰毒片剂;西北境外的阿富汗,是全球最大的鸦片和海洛因产地;东南沿海地区时有来自南美的可卡因在此中转。

2014年,公安部禁毒局公开表示,由于被境外毒潮包围,中国毒情形势目前已发生深刻变化,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将进入“持续活跃期”。

在此背景下,2014年9月29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半年的百城禁毒会战。

《瞭望东方周刊》:“百城禁毒会战”以六大战役(打击制毒犯罪、堵截毒品内流、查控吸毒人员、清剿毒品集散分销、整治外流贩毒、打击网络涉毒活动)为载体,以109个重点城市为主战场,如此规模,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

禁毒局:这场百城禁毒会战是近年来组织最严密、措施最有力、效果最显著的禁毒专项行动。

总结百城禁毒会战,主要有六个方面成效:一是整体战果呈现跨越式增长。会战期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5万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3.3万余名,查处吸毒人员60.6万人次,缴获毒品43.3吨,同比分别上升85.5%、92.2%、70.7%和44.9%。破案、抓人相当于2012年全年总量,查处吸毒人员相当于2013年全年总量。不少地方反映,半年会战干了过去一年甚至两年的活。

二是制毒犯罪受到集中打击。广东、四川、江苏、福建、山东等地把解决内源性毒品问题放在首位,共破获制毒及前体犯罪案件472起,打掉制毒厂点488个,战果超过前两年总和。

三是毒品渗透受到有力堵截。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坚持为国家履责、为内地分忧,强化查缉工作,共查破毒品走私及内流案件2.1万起,缴获境外毒品6.7吨。

四是贩毒团伙受到沉重打击。江苏、辽宁、浙江等地坚持打团伙、摧网络,整治集散分销,共破获部级毒品目标案件1027起,打掉5人以上贩毒团伙3130个。

五是吸毒人员受到有力管控。广东、湖南、浙江、云南等地共新发现吸毒人员32.1万名,强制隔离戒毒吸毒人员15.1万名。

六是禁毒执法工作迈上更高台阶。通过超常规、强有力的打击整治,国内毒品供需结构被撬动,一些地方毒情恶化势头被遏制,海洛因、冰毒晶体及片剂、氯胺酮平均价格上涨30%至45 %。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本次会战的一大特点,“全警参战”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禁毒局:公安部多次召开警种协调会,各部门各警种迅速行动、协同作战。治安部门和派出所共破获零包贩毒案件3.6万起,查控吸毒人员37.5万人次。公安边防部门查获毒品5.38吨,延伸破案1477起。刑侦部门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5万起,抓获毒贩3.8万名。网安部门协助破获毒品大要案件4495起,抓获毒贩1.2万名。技术部门协助破获毒品大要案件3000多起,打掉制贩毒团伙500多个。公安情报部门协助破案2.8万起。交管部门依法注销吸毒成瘾人员机动车驾驶证2.2万个,拒绝1.1万名吸毒成瘾人员申领驾驶证。监管部门新收戒吸毒人员11.3万名,并深挖涉毒线索。禁毒部门破获部级毒品目标案件上千起,缴获毒品22.3吨。铁路、交通、民航、森林等行业公安机关及海关缉私部门积极开展毒品查缉等工作,形成整体联动。

斗争形势严峻复杂

在中国禁毒史上,201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当年,全国共查获吸毒人员88.7万人次,强制隔离戒毒26.4万人,同比分别上升30.2%、12.4%;责令社区戒毒19.7万人次、社区康复4.5万人次,执行率达到67.7%。

禁毒国际合作也得以深入推进,公安部禁毒局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称,除中老缅泰、中越、中塔联合扫毒行动外,缅北、老北替代种植工作及中外情报交流和联合行动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nlc202309031237

《瞭望东方周刊》:国家重视与强势打击的背景下,当前禁毒斗争形势是否仍不容乐观?

禁毒局:当前,国际毒潮泛滥的局面仍在发展,全球范围的毒品制造、走私、贩运、滥用问题更加突出,一些国家和地区毒品问题持续恶化。受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气候”双重因素影响,我国面临的禁毒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禁毒工作任务仍很艰巨、繁重。

境外毒品渗透势头不减,堵截毒品入境难度加大。“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和冰毒生产仍保持较大规模。该地区所产毒品主要向我国渗透,去年云南查获海洛因6.9吨、冰毒片剂9.9吨。

“金新月”地区仍是全球最大的海洛因产地,阿富汗罂粟种植对我国潜在威胁和现实危害增大。

南美可卡因过境时有发生,并向我国零星走私渗透,去年全国查获南美可卡因案件98起。

国内制毒犯罪仍很猖獗,遏制毒品来源难度加大。受毒品暴利刺激,国内制造合成毒品问题仍很严重。

2014年,全国破获制造冰毒案件413起, 同比增加18%,缴获冰毒、氯胺酮24.9吨,近八成集中在广东、四川。

受打击力度加大的影响,制毒活动逐步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去年全国打掉制毒厂点551个,遍布24个省区市。

受国内庞大消费需求影响,跨境跨区域贩毒活动持续高发,零星贩毒活动突出,特殊人群贩毒猖獗。贩毒活动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利用网络、物流寄递渠道贩毒活动突出。毒品犯罪武装化、暴力化特征日益明显,共破获武装贩毒案件516起,缴获枪支382支。

毒品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巩固戒毒成果难度加大。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尽管滥用海洛因人员增长势头趋缓,但基数庞大,目前登记145.8万名,复吸率高,治理难度大。

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急剧增多,目前已发现145.9万名,年均增长36%,累计登记人数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人数,滥用人员低龄化、区域扩大化、种类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由此酿成自杀自残、暴力杀人、驾车肇祸、劫持人质等极端案件屡有发生。

随着境内外对制毒原料需求不断扩大,麻黄碱、羟亚胺、邻酮等制毒原料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仅在百城禁毒会战中,全国就破获制毒原料犯罪案件335起,缴获制毒原料163.7吨。

为逃避监管打击,不法分子不断寻找新的非列管化学品作为原料进行替代,大量非管制化学品流入制毒渠道。制毒物品在流入国内制毒渠道的同时,走私境外多个国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瞭望东方周刊》: “会战”过程中,公安部掌握的吸毒人员总体态势如何?

禁毒局:从毒品滥用情况看,有以下三方面突出特点。第一,国内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量的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

35岁以下吸毒人员占57.1%,其中不满18岁者有2.9万名,占1%。青少年是合成毒品滥用的主体。全国有9个省(区、市)吸毒人数超过10万人。

《瞭望东方周刊》:在人们关注的互联网涉毒犯罪领域,现状如何?

禁毒局:种类多元化,各类网络应用服务均被涉毒分子利用,现实存在的各类毒品违法犯罪均在网上得到复制。形式隐蔽化,网上涉毒活动从公开空间转向私密空间,利用各种隐语、暗语、行话和网上私密空间掩护涉毒活动。使用普及化,几乎每一部手机都是互联网终端,大多数毒品犯罪都可与互联网关联,都可经互联网与用户终端发生联系。

互联网的极强传播能力,使涉毒信息突破传统条件下时空、人际等客观因素制约,以几何级数扩散蔓延。互联网这个“虚拟社会”正成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重要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以及孟建柱、郭声琨等中央领导同志近期相继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切断网上毒品犯罪。公安部决定,从2015年4月开始,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3个月的网络扫毒专项行动,集中打击整治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雷霆手段没有止步

“会战”是典型的集中打击行动,用公安部禁毒局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通过开展“会战”,各地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制造毒品、贩运毒品、毒品滥用等主要毒品问题开展了重点攻坚,全国的毒品形势已经出现了明显改观。

负责人特意强调,禁毒部门的雷霆手段仍将持续,扫毒行动不会有明确时间节点。

《瞭望东方周刊》:本轮会战结束后,针对中国的吸毒、贩毒情况,还会有什么样的措施?

禁毒局:我们将持续以遏制境外毒品入境渗透和境内毒品内流为重点,推动建立完善毒品公开查缉堵截机制。

具体来说,云、桂等边境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入境毒品路线和入口的分析研究,把流动检查站与固定检查站结合起来。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全环节的查缉体系,有利于积极推动堵源截流工作向境外延伸缉。相关地区将建立寄递实名制,严格执行验视制度。重点省要加强情报信息研判,有针对性地在重要进出省公路口子、机场、车站、港口开展点对点查缉。

打击毒品消费群体和萎缩毒品消费市场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而针对控制本地毒品零销市场的贩毒团伙和乱点,务求打掉一批从事零包贩毒的坐地户,和一批社会危害严重的涉毒治安乱点。

我们还要求基层派出所、刑警队、禁毒专业队等警种部门,在零包贩毒团伙网络梳理和打击环节密切配合,把打击零包贩毒与查处吸毒人员结合起来,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

对于新形势下的毒品问题,我们将持续关注督导陆丰、长汀、临泉等重点地区的整治工作,推动广州打击外国人贩毒活动的持续开展。我们也将尽快完善不同类型整治地区确立的依据、标准和程序,引入分类整治和长期关注工作机制。

结合“百城禁毒会战”情况,我们会对全国重点地区进行分析,同时确定一批重点地区,适时开展新的打击和整治行动。

学校禁毒教育工作计划范本 篇9

1.学科教学整合

学科教学是毒品预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科中渗透禁毒教育是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途径。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利用现有学科资源,结合毒品的产地,毒品的危害,中国禁毒的光荣历史以及相关禁毒法律法规等内容,在思想政治等学科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的渗透,使毒品预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2.与社区社会和社会实践结合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观看禁毒展览,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促进知识内化,同时组织学生禁毒自愿者上街开展禁毒宣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拒毒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

毒品预防教育是班级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因此,在行为规范教育中加大禁毒教育的力度,并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同引导学生交友谨慎,不盲目猎奇,不涉足电脑网吧等未成年人禁入场所,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4.与学校法制教育整合

法制教育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减少乃至杜绝青少年吸毒的有力屏障。通过师生互动教育、体验教育集中授课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禁毒法律法规,在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形成禁毒意识,自觉维护公共生活。

5.与“6.26”国际禁毒日主题教育整合

结合“6.26”国际禁毒日,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营造禁毒环境和舆论氛围,让学生成为毒品预防教育的真正主体,将课堂所学知识自觉内化并升华为理性认识。

6.与家长班级教育整合

禁毒教育工作制度 篇10

1、将禁毒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日常教育工作。

2、加强对学校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有关学校防毒、禁毒的制度和措施,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学校无吸毒、贩毒现象作为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

3、建立禁毒教育工作层级管理责任制,在学校禁毒领导小组指导下,具体工作由德育处、班主任、共青团组织实施。

4、加强对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学生中普及禁毒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拒毒防毒意识。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教育学生远离毒品。

6、组织学生观看禁毒专项斗争和有关禁毒工作的情况录像、图片,提高对禁毒工作的认识。

7、优化学生成长环境,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8、广泛开展创建优秀学生、少先队员活动,协调与青少年教育有关的部门共同进行禁毒教育。

9、建立禁毒回访教育制度。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涉毒情况;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成员的涉毒情况。配合社区及有关部门对实施的效果进行监督,并做好登记,及时上报。

10、充分利用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禁毒预防教育活动。

中枢二小校本部

禁毒法视角下的社区戒毒工作研究 篇11

关键词禁毒法;社区禁毒;建议

中图分类号D916.8文献标识码A

2007年12月29日,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禁毒法》,并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禁毒法》确立了我国新的戒毒制度,改革完善了中国戒毒工作体制,由原来的主要靠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为主,改变成有社区戒毒、有强制隔离戒毒、有社区康复和场所康复,还有其他的像自愿戒毒、美沙酮维持治疗等等多种措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社区戒毒作为一种全新的戒毒措施提出,是充分吸收近年来各地在戒毒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加以固定。

社区戒毒彻底改变了以往实行的“凡吸毒必强戒”的禁毒措施,更加体现了执法上的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基于执行过程中碰到的实际情况,对些许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社区戒毒基础性地位的质疑

长期以来,鉴于公安部门的强制戒毒、司法部门的劳教戒毒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定势,很多政法部门同志认为,理所当然延续下来二者整合而成的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是戒毒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确实以往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毒品的需求,降低毒品消费的非法支出,降低发案率,减少与吸毒相关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教育、挽救了部分吸毒人员,也对吸毒者的警示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黄永等很多学者认为:“与社会隔离的戒毒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期限内有效地阻止吸毒成瘾人员接触毒品,在短期内消除生理依赖,但不利于戒毒人员巩固戒毒效果,顺利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禁毒法》视野下的社区戒毒工作,应准确把握好这个定位。各种戒毒措施不是之前“各自为战”的形势,而是相互配合,各有所侧重。社区戒毒工作作为措施之一,若为一般的戒毒流程:先社区戒毒、次强制隔离戒毒、再社区康复,它属于“龙头”引领的基础地位。从禁毒法看,社区戒毒是整个戒毒体系的基石,尤其是第三十八条强制隔离性戒毒的四个基本条件都是以社区戒毒为前提的,第一款规定: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社区戒毒在重构戒毒体系后的基础性地位毋庸置疑。

二、措施设置的先天不足

社区戒毒与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措施衔接上的暇疵。《禁毒法》第三十六条确立的自愿医疗戒毒是对戒毒形式的重要补充,但关于自愿医疗戒毒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的衔接规定,《禁毒法》却只字未提。《禁毒法》这一疏漏,极有可能使自愿医疗戒毒成为吸毒者逃避带有强制性戒毒措施的“避风港”。另外,禁毒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因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实施强制隔离戒毒。也就是说,法律没有要求对第一次发现吸毒成瘾的就一定先要其社区戒毒,然后才强制隔离戒毒,而是倾向于对第一次发现吸毒成瘾人员,先使用社区戒毒这一方式,但是对于成瘾严重的吸毒人员,必须完全切断其与毒品接触的非法渠道,否则通过社区戒毒很难取得预期的戒毒效果的,即可以不经过社区戒毒而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那么怎样判断成瘾严重,怎样判断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标准如何确定,由谁评估,中间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也给予公安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依据《禁毒法》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怀孕的妇女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以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虽然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但应当依法接受社区戒毒。即由公安机关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与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基层组织签订期限为3年的社区戒毒协议,作为社区戒毒的特殊对象,落实有针对性的戒毒措施。试问,这部分吸毒人员如果成瘾较重,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毒,有什么教育处罚措施。同样,有严重疾病也无法收治进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吸毒人员进行什么戒毒措施呢,显然也只能社区戒毒,再有吸毒行为时也无法进行教育惩治。这部分特殊人群利用法律对他们的“保护”,进行吸毒等违法行为,社会负面影响很大。那么基于提高戒毒实效的目的对于这两种特殊情形的吸毒人员是否无法实现。社区戒毒在这两种特殊情形的条款规定,处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和立法惯例要求,雷同于以往《强制戒毒办法》中有关限期戒毒的规定,但也留下了法律缝隙。

社区戒毒措施是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戒毒,戒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帮教和戒毒人员自身戒毒的决心和自觉性。社区戒毒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在《禁毒法》三十五条第一款中规定: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社区戒毒协议成为约束戒毒人员在接受社区戒毒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但目前社区戒毒协议书并没有规范样本。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只有在其严重违反协议或者又吸毒情况下,报告公安机关进行处理。两方面综合起来,仅仅通过一纸社区戒毒协议,加上批评、教育和转化为强制隔离戒毒的威慑,对于吸毒成瘾者究竟发挥多大约束力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如此,社区戒毒也被尖锐地批评为“纸上谈兵”。

《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是哪一级公安机关有权行使社区戒毒,是派出所还是其上一级公安机关?可惜的是,我国《禁毒法》对社区戒毒的法律程序没有作出太多规定,也没有规定在社区戒毒中如何进行法律监督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公安部门实际上同时也是对社区戒毒决定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缺乏应有的制约和监督的办案制度日后必将直接导致社区戒毒审批的随意性,为行政权力的扩张和滥用大开方便之门。

三、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禁毒法》贯彻实施以来,各地掀起学习宣传的高潮。执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薄弱环节,试以上海市为例做一简要论述:

一是对社区戒毒工作的认识偏差。少数地区和部门领导对社区戒毒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不深,部分禁毒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打击惩罚为主的思想。另外确实由于基层禁毒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措施落实难度增大,实际操作中对社区戒毒采取从严把握,从严控制的原则。6月1日至9月21日,社区戒毒仅66例,而9月一个月强制隔离戒毒1000余例。

二是戒毒工作力量薄弱。在区县层面上,以2008年3月统计的数字看,全市19个区县、224个街道乡镇共有禁毒工作人员398人,其中专职从事禁毒工作的人员115名,全市还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配备500余名禁毒社会工作者。目前上海禁毒形势非常严峻,现有吸毒人员达3.5万,15个区县吸毒人数超过千人。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发现吸毒人员5000人、新滋生吸毒人员近千人。但基层禁毒工作力量未随着毒情形势的发展得到合理的加强。《禁毒法》实施以后,市委政法部门从退居二线的政法干警中选调近100名干部作为街镇禁毒专职干部,各街镇也都成立了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基层戒毒工作力量得到加强,但对于严峻禁毒形势,数量急剧攀升的戒毒人员来说,仍然总量不足,且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执法过程不规范。虽然结合《禁毒法》和实际情况,上海制定了暂行办法,确定了社区戒毒的适用范围、决定执行和脱毒治疗和期限计算。但在执行过程中,对吸毒成瘾标准、疾病的严重程度、家庭监护条件标准等,理解上的不相同导致采取决定的戒毒措施也不一样。少部分戒毒决定书开具时缺项、错填,送达时间的迟缓,戒毒协议书的填写,帮教工作人员的确定等都还有待规范。

四是跟踪帮教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过去由于缺少法律依据,承担社会监控、帮教的工作力量不落实,成为长期困扰戒毒工作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根据《禁毒法》的规定,明确规定由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监督落实社区戒毒措施,还规定各相关部门都要职责分工参与社区戒毒的管理,提供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职能部门不积极履责,动辄伸手要人要钱,社区帮教网络不健全。还受人力、财力的局限,戒毒人员的抵触、不配合,社会动员和帮教的专业化程度、干预体制的不健全等等相关因素,帮教仍有很多不落实的地方。社会对戒毒人员的容忍、接纳程度的不断提高,也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禁毒法律和政策的宣传。

五是戒毒经费的短缺。目前,虽然政府加大了对戒毒工作的投入,但依然难以满足戒毒工作实际发展的需要。经费保障是年初预算的,当时《禁毒法》还未正式实施,社区戒毒过程中必要的戒治措施、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就业援助等问题因受场所设施欠缺、经费匮乏,而难以正常开展。

四、建议

与其他重大法典的制定不同,禁毒法的出台并没有经过长期和扎实的学理论证。在正式提出禁毒法立法设想到启动立法程序之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基本上都没有对这部法律作深入探讨。《禁毒法》将社区戒毒作为一项重要的戒毒手段,但具体的规定却不多,专门规定仅有三条,而且较为笼统、原则。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禁毒法》进行补充,更一步加强其操作性:

1明确成瘾标准。在社区戒毒的规定中多次提到吸毒成瘾严重的字样,作为可排除社区戒毒的前提条件之一,那么何为成瘾严重,应有具体的表述。已往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后面的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并且具有操作性。这里提供上海的具体操作标准,以供参考。吸食、注射鸦片、杜冷丁或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对有证据证明其吸毒,且查获时经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的检验部门尿样毒品检测为阳性的,认定为成瘾。吸食、注射“摇头丸”、冰毒或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对有证据证明其吸毒,且一年以内第二次以上,或者三年以内累计第三次以上被查获,经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的检验部门尿样毒品检测为阳性的,认定为成瘾。

2明确社区戒毒的适用要件。注重特殊对象的治疗处理,关注与自愿戒毒措施和强制戒毒相关措施的衔接。笔者认为,适用条件为:吸毒成瘾被初次查获或者从未经过强制性戒除毒瘾,并有稳定生活来源和具备家庭监护条件的;年龄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70周岁以上;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因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自愿戒毒人员在戒毒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因病需在外救治的;其他不适宜强制隔离戒毒的。

3规定适用程序。第一,决定执行。社区戒毒由公安派出所或同级公安禁毒部门提请,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3日内审查决定。决定社区戒毒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具《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送达社区戒毒本人,同时在3日内通知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社区戒毒家属,承办单位并负责移交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社区戒毒人员变更社区戒毒地点的,由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在7个工作日内移送或移交给接受地公安机关,由接受地公安机关按照社区戒毒程序通知社区戒毒工作部门。社区戒毒工作部门与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明确告知其义务、权利和法律责任,并落实有关社区戒毒措施。第二,决定解除。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执行期限届满前十五日,执行地公安派出所和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对其戒毒康复、实际表现、社会功能恢复等综合评估情况,提出决定解除建议,经执行地的人民检察院和区县禁毒办审批后,予以批准解除。第三,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依法予以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其责令社区戒毒决定自行中止。第四,期限计算。根据《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责令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自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与执行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工作小组签订社区戒毒协议之日起计算。

4完善社区戒毒工作机构,健全社区戒毒帮教网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社区戒毒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人员。社区戒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社区专职禁毒工作人员牵头,吸收社区医务人员、负责社区管理的公安派出所人民警察、社保人员、戒毒人员家庭成员或监护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参加。志愿者和社会服务机构在毒瘾治疗和回归社会帮教服务应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为戒毒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替代治疗、戒毒康复和心理矫正等服务。

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篇12

一、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日常言行是孩子们模仿的榜样

1. 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周围的人、事、物、境都能对他们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应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师应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会成为幼儿的关注的楷模。

教育环境中的隐性渗透教育,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于幼儿的影响作用却是巨大的。不仅如此,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幼儿难以理解的言语或观点融入到教育环境中去,让幼儿在宽松、优化的氛围中情感得以提升。例如,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除了预设各类活动,还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布置“美丽的家乡”“家乡的特产”让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自然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真实情感,

2. 幼儿的可塑性极强,通常被人们形容成一张“白纸”。在这方面老师和周围的人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幼儿期学习的特点就是是“模仿学习”,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如我们学校每星期一组织升国旗,听国歌,我就带我班的幼儿一起看升国旗,听国歌,最后再次向国旗敬礼,齐背儿歌《国旗国旗我爱你》,时间长了,孩子们从心里就会爱国旗,爱祖国; 再如,通过讲《英雄王二小》《闪闪的红星》等故事,去感化幼儿,促使他们从小就敬英雄、学英雄、做小英雄。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有效整合,把德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一般采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这种渗透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教师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幼儿行为品质问题和外界因素的各种动态,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

1.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叔叔阿姨为他们烧出的美味饭菜外,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厨房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 可以利用午餐后的一段时间,带领幼儿去观察厨房工作人员整理餐具、拖地等; 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厨房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把饭菜撒在地上的道理。

2. 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 1) 节日活动。我国有不少传统节日,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可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 “五一”节进行爱劳动教育; “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如在“三八”节前,教师在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和时期的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工作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的情感。节日当天,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请来了自己的妈妈,妈妈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和贡献,小朋友们则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和排练好的有关于“爱妈妈”的小节目献给了她们。节后,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产生了更为深切的敬爱妈妈的情感。

( 2) 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最容易接受教师所要传达的德育信息,也最容易理解和内化教师所要达到的德育的具体要求。如通过故事表演《小羊过桥》让幼儿理解要互相谦让; 通过舞蹈《摘果子》让幼儿懂得要热爱劳动; 通过区域活动中教师自制的德育棋进行“乱扔果皮退三步”“自己洗脸进三步”“扶起跌倒的妹妹进四步”,等等,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3) 运动活动。如在各类竞赛性运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如幼儿在钻障碍物、走独木桥产生畏惧情绪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不怕困难、勇往前进的勇敢品德教育等。

( 4) “大带小”活动。可以尝试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大带小”一起做卫生; “大带小”手工活动; “大带小”游戏活动,等等。在“大带小”的各种活动中,既使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又让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培养了幼儿间互相照顾、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三、家园共育,把德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 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家庭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幼儿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程度起到了一定的巩固和验证作用。我们尝试指导家长们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去,如定期开设德育家教指导、成立德育教育家长学校、组织德育网上讨论会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行为、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德育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实践和思考,我感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时机,而渗透是幼儿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尽管已经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的教育实践和点滴探索,还需更深层次地研究实施幼儿德育的新方法,使幼儿健康地迈向新生活。

摘要: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施。

上一篇: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下一篇:员工简单诚挚的辞职信